首页范文图书馆图书管理十篇图书馆图书管理十篇

图书馆图书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56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1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管理创新策略,以期为突破传统图书馆管理提供参考。

1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1.1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并由美国的知名国际咨询公司提出,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理念下的管理方式创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起源于管理学,知识管理即运用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我国图书馆在管理创新中也应把握集中应用智慧,积极提出一些改进图书馆管控水平的措施。时至今日,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创新和定义上仍然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是目前图书馆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将信息管理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主要是让图书知识信息和图书知识处理二者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图书馆管理在对知识管理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共享。

1.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及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等。图书馆管理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知识,知识在图书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馆管理不仅包含了显性知识管理,还包含了隐性知识管理。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出其管理的潜能,将知识资源和对应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对各类知识管理进行合理利用,促使图书馆资源优化最大化。人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元素,图书馆必须注重人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人才培养来实现图书馆水平的提升,将个人目标和组织进行有机统一;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使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知识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推动着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发展。知识管理将图书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注重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达到知识创新管理的目的。

2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包含了对知识的收集、识别、整理、处理以及分享等操作。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各个图书馆的知识需求,为更多的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整理、存储以及传输信息,使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建立起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动的平台,以此来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信息时代,图书馆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用户逐渐开始要求阅读多元化知识,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强大的信息帮助,尤其是商业信息咨询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图书馆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当前,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环境和信息技术革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知识多元化的需求。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组织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并且还建立了知识委员会以管理图书馆。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并将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之中。但是,我国在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仍然相当落后,图书馆作为我国信息资源的汇集地,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借鉴他国的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我国的知识信息资源,推动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为社会推动图书馆建设提供重要动力。

3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保障机制

3.1科学人力资源保护机制

科学的人力资源保护机制主要包含学习机制和竞争机制两个方面。其中学习机制主要是通过学习来造就图书馆员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可通过馆外培训、馆内讲座、学术报告等方式来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学习机制旨在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并以此来激发馆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重要保障。竞争机制主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开展竞争机制非常重要。很多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铁饭碗,致使一些图书馆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知识服务意识,造成服务水平不断下降。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员数量调整,并实现岗位的重新规划,以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2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质量的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以便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知识管理应及时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从而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工作。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方式是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具体做法有:①提升用户反馈意识。用户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对于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②图书馆必须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图书馆要鼓励用户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反馈,通过反馈内容的收集和整理引起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③图书馆准确处理反馈信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对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反馈信息也存在很多的主观性和多维性。图书馆对于收集的信息要进行鉴别,必须做到客观、公正,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要及时采纳有价值的信息,增加改进措施,对于缺乏证据或失真而不能采纳的意见,图书馆应给予正确而合理的解释。

4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途径

4.1管理理念创新

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有调整以及有控制的手段进行管理,使图书馆可以将资源整合配置,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很多图书馆知识管理革新了陈旧的图书馆管理手段,通过革新知识管理理念实现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整合。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为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提升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革新图书馆管理理念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基础存在着差异。一直以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以理论作为知识管理基础,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则以传统管理学作为管理基础。②知识管理与传统管理的管理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主要是对图书文献资料、图书管理人员、设备、费用、建筑以及各类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主要是对信息和人力、财力、知识、技术以及图书馆文化综合形成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管理。③知识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虽然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本上都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且图书馆一度沦为事务性信息管理,将图书馆知识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2管理内容创新

图书馆管理内容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主要包括人事管理、行政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等几个方面。而知识创新管理主要指对图书馆理论进行创新性管理,以图书馆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对于图书馆管理学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做出革新。现代的图书馆管理业务流程主要以知识流作为主要管理线路,以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知识管理研究中从以前的文献采访、组织和服务逐渐转变为知识收集、组织和服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图书馆为所有人提供更加系统性的服务,在建立起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同时还要满足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需求。知识服务管理应帮助读者用户实现知识使用,使图书馆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对用户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

4.3服务工作创新

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服务工作创新主要从读者服务和知识服务两个方面着手:①读者服务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方面下功夫,致使图书馆发展中出现很多弊端。图书馆知识管理应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服务,切实了解读者的信息反馈,将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信息结合起来,收集读者的读书结构、读书倾向等信息,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②知识服务创新。当前,人们对于图书馆的知识性要求较高,因此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也不能局限于传统固有模式,而应该积极进行革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必须加强对现代知识的开发和创新,不断推动新知识的挖掘和发现。知识服务创新必须将原有信息资源和系统知识资源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处理,以满足社会对于知识的需求。知识创新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扩展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图书馆知识管理必须结合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这对当代的图书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知识创新管理应积极利用现代管理理念,以读者作为知识服务的核心,充分发挥出信息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陈亦子.2006—2015年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2):13-16.

[2]李迎春.知识管理视角下普通高校图书馆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3(2):50-54.

[3]崔明淑.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祖国,2016(19):91.

[4]刘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究[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4(2):20-22.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2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树立创新管理观念至关重要。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的信息服务部门,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和塑造人本管理模式,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带给图书馆的新思维、新理念,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向。

一、人本管理的定义

总书记指出摘要: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核心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即是人本管理。对图书馆来说,人本管理,就是在图书馆管理中把人(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二、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即以文献等实物为主要管理对象,围绕文献典藏而开展工作的管理形式;其中,读者和工作人员处于次要地位,人的行为必须围绕着物这个核心。在古代,由于受生产力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当贫乏,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文献进行整理、保存,为少数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利用,古代图书馆实际上是以重藏轻用的藏书楼的形态存在于社会。到了近代,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扩大了其利用范围,增加了读者,但是重藏轻用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甚至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如怕丢、怕乱的思想还制约着我们的管理方式,给读者利用图书馆造成种种人为障碍的做法时常可见。馆员们往往满足于管好藏书而忽略了自我潜能的发挥,读者走入图书馆也经常见书不见人,只知寻找目录、图书,而不知向馆员叩师问道。这种重藏轻用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文献的利用率,使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埋没于图书馆内,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图书馆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中把人(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考虑本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工作能力和各种需求等情况,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使图书馆的活力不断增强。

三、人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人本原则。在管理思想上,高举人本主义旗帜,弘扬人文精神,明确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的理念。

第二,情感原则。以情感人,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情感原则,就是对读者、馆员施以人文关怀,让读者和馆员感受到人间的温馨和舒服。在对待读者方面,在树立“图书馆是读者的图书馆”的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职业理想。

第三,和谐性原则。就是要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身临其境就会感到心情愉快,有助于形成凝聚力,管理工作也能顺利展开。

第四,激励原则。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原则,体现在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激励原则,关键是要尽力满足馆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凡是人都有趋向利益、实现利益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就是需求,实现利益目标是使人奋发进取的最大动力。

四、人本管理的办法

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思想熟悉、规划部署、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奖惩激励等方面综合运筹。

首先,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之外的又一宝贵战略资源。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升读者对馆员的满足度。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的思维模式,图书馆强调内部规模的发展,很少对读者的目前状况及未来需求趋向进行调查探究,极少考虑如何方便读者,主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以书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一切工作应围绕读者这一中心来进行。

其次,因事设人,人尽其才。图书馆工作繁杂,各个工作岗位都有不同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对员工取得的成绩多加赞誉,使人具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市场规则,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竞争机制。

其三,要培养一批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员工队伍。必须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人员队伍,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要加强馆员继续教育,并以多途径,多种方式有效推进。要针对馆员工作以及要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来进行。以培养一批广、博、精、专的优秀人才。

其四,创建造就人才、引进人才机制。当今社会,无论是各图书馆之间的竞争,还是图书馆和其他信息产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图书馆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图书馆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而当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瓶颈。因此,重视知识和人才,造就优秀人才队伍是图书馆界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创新人才机制,首先要改善用人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平等、公开的竞聘上岗制。另外管理者要知人善任,量才适用,好钢用在刀刃上,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非凡注重发现和重用那些具有信息知识、创新知识、管理能力、公关能力的人才。其次,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到图书馆工作,成为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3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实行的“刚性管理”

高层管理者对馆员行使绝对权力,将自己和馆员隔离开来,形成二者之间的对立。这样的“北风”管理只能使馆员和管理者之间、馆员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馆员内心缺少温暖、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形成双方对抗的管理方法很难实现人与人内心的亲近与信任,也很难实现组织的整体和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往往以强制执行的口吻下达指令,基层馆员感受不到上层管理者的体恤与关爱而易产生抵触情绪。“刚性管理”容易造成两种局面:一是馆员做事敷衍,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馆员“裹紧大衣”,只求努力保护好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为图书馆的事操心费力、出谋划策。试问:这样的图书馆怎么能有发展的后劲?如何适应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又如何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南风法则告诉我们:以柔制胜是管理的王道,温暖胜于严寒。管理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因为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实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者在馆员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见,高校图书馆要想加强馆内上下级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可以从南风法则中汲取智慧。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就长得矮小、单薄,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就是共生效应[2]。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如英国卡迪文实验室在1901—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共生是指组织所有成员通过某种互利机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发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即“1+1>2”的共生效益。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协同共生,使自身通过共生系统的支撑而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强调内部合作,而且各馆之间也在尽力推进各种联合服务,地区之间的协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并不多。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普遍偏低,处于边缘化,不受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尚未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此外,图书馆的业绩往往是隐性的,馆员的业绩与师生的业绩无法挂钩,图书馆还是一株单独生长的矮小“植物”。如果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够进一步嵌入到院系中与教师科研队伍“共生”、嵌入到学生的学习科研实践过程中并与之“共生”,那么图书馆势必会呈现出更加繁盛和强大的生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3]。然后,辛巴杜把停在布朗克斯区的汽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同样放在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的汽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偷走了[3]。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且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3]。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犯罪就会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滋生并逐渐猖獗。我们可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进一步扩展。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3],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破窗理论折射到图书馆领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各个方面遥遥领先,其成功的关键是注重细节、高瞻远瞩。有些图书馆可能一开始的“破窗”不多,但因为没有加以关注并及时修补而导致更多人打破更多的“窗户”,于是“破窗”多于“好窗”变得司空见惯了。例如,有些读者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接听手机就是一个碍眼的“破窗”,这是因为开始时图书馆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对这种行为进行干预和遏制,以致后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被这种现象同化。如果图书馆在开始时就对大声说话者以温馨、妥帖的方式加以规劝和制止,那么势必会使读者养成使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营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的阅读环境。因此,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必须高度警觉,关注那些看起来是偶然、个别、轻微的“过错”和细小矛盾,并及时加以解决,以免更多的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

管理法则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启示

南风法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高校图书馆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提高管理“温度”,善用“温暖”法则。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图书馆对待基层馆员要实行温情管理所谓温情管理,是指图书馆管理者要尊重馆员,理解馆员,爱护馆员,表扬和赞美馆员,亲近和信任馆员,认真倾听馆员的心声,帮助馆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馆员在职继续深造,为馆员搭建更大的展示平台。感人心者,可先乎情。图书馆在以读者为本的同时也要以馆员为本,在刚性管理制度中揉进柔性管理的元素——“人情味”,而且要体恤馆员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使馆员真正感受到上级管理者给予的关爱和温暖。如此一来,图书馆从上至下的关系是顺畅、和谐的,管理者也可以赢得馆员真心的拥护和工作上的全力支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得到爱和尊重。同样,馆员也希望得到管理者的表扬与赞美,而温情管理恰恰能够满足馆员的深层心理和情感需要,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温情管理能够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图书馆实行温情管理、处处关心馆员、事事尊重馆员,那么将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馆员在工作中倍感舒适和温馨,就会在服务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这种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起更加亲密的互动关系。同时,温情管理能激发馆员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使馆员敢言敢行,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并乐于不断创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工作精力为图书馆做出更大的贡献。温情管理能够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温情管理能够激发潜伏在馆员身上的善性,使馆员心甘情愿地发挥作用,乐于在工作中展现自己,产生良性竞争,增进图书馆内部的相互信任,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荣誉感。#p#分页标题#e#

共生效应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启示是: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寻求联合共生是一种发展趋势和策略。共同生长、繁荣和发展是共生的目标,高校图书馆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借鉴共生效应理论,开阔眼界,寻找能够共生的对象。谋求与数据库出版商的共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数据库并非一次性商品,而是需逐年购买并只能拥有使用权的特殊商品,因此数据库出版商和高校图书馆之间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还有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没有图书馆的需要和支持,数据库出版商就无法生存;没有数据库出版商的产品质量保障,图书馆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建设数字图书馆更是无从谈起[4]。不可否认,数据库出版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图书馆的目标是谋求最低的价格和最佳的性价比,“二者就像行走在平衡木上,供需价格平衡是数据库出版商与图书馆合作共生的关键,这需要相互间的妥协、互让,找到平衡点,从而达成图书馆、数据库出版商、用户三赢之平衡共生状态”[5]。谋求与图书馆联合体的共生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BaLiS(Beijing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之间共生的两个典型成功案例。CaLiS的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下设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7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1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全国高校用户提供最全面、及时的文献保障服务。

BaLiS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下设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培训4个中心,其建设目的是: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依托成熟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高校间便捷的网络环境,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地区的高校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这两个图书馆联合体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使广大高校师生受益。随着大家对这种共生效应的一致认同,图书馆界将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共生”,为图书馆带来蓬勃生机和活力。谋求内部广泛交叉协作——阶段性共生高校图书馆可以鼓励馆员尝试跨部门或跨项目小组的协作。由于馆员的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科研水平等各不相同,通过协作可以相互学习、切磋,从而相互影响、启发,使思想得以碰撞和激发。如此一来,对于提高馆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提升馆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与院系的核心科研团队结盟,成为永久性共同发展的有机体。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双翼,相应地,高校各院系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高校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大有可为,应主动寻找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共生共荣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国外图书馆界已经成功地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在大学教师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缩短了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同时,学科馆员熟悉了科学研究的过程,采取主动方式进行高端信息推送服务,为学校决策者提供情报研究咨询服务,为其制订学校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性信息支持。依据共生效应理论不难发现,影响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各种“共生”问题,如管理者与馆员的共生、馆员与读者的共生、馆员与馆员的共生、图书馆与图书馆的共生、图书馆与院系的共生、图书馆与数据库出版商的共生等。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这些“共生体”的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在可能存在“破窗”的情况下,首先要在大环境中建立一种行为规范;其次,明示其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在“窗户”被打破的第一时间进行修补,要建立一套危机预警机制和系统,防微杜渐,把危害减到最小。建立人性化的文明服务准则图书馆应给馆员和读者明示: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肯定和被倡导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妥当、不合理、不受欢迎的。明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读者和馆员明确各自的行为准则。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与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广大读者和馆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维护,因此图书馆要建立更加透明、可行的服务规范,约束馆员和读者的行为,从而达到良性促进、激励的目的。细化工作内容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保障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基本使命。图书馆要树立良好的馆员信息道德,细化各项工作内容,不放过任何“漏洞”或者“破窗”,从小事做起,给予读者正面、积极的引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有了“破窗”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发现机制,并及时修复“破窗”。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和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修正并改进服务缺陷。例如,有的图书馆赋予读者管理职责和权利,使其在各个服务环节中找问题,从而促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赢得广大师生的信赖和支持[6]。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4

图书馆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有的主张“以读者为本”,有的认为“以馆员为本”,还有的提出“读者第一”和“馆员第一”可以相提并论的观点。有些见解颇有新意,可是,关于以人为本的提法种种,具体内容以及理论层次和实践要求各不相同,让人感到费解。本文试从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质、图书馆之本等的认识入手,对图书馆应“以谁为本”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读解。

1“以人为本”的由来

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来已久,在哲学[1]和社会学[2]上称之为人本主义,还有称为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它们都是英文Humanism一词的不同汉译。[3]以人为本,也有的说成以民为本、以人为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等。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倾向形成的最早。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就明确提出了“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业》)的思想,而应用以人为本理念最早的国家管理者,可追溯到公元627年执政的唐太宗李世民:“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贞观政要·崇儒学》)。西方的以人为本思想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后来兴起了人本主义的社会思潮,也称“人本学”。而西方人本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是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4]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5]

“以人文本”是个历史范畴。古往今来的中外政治家、思想家,不同时期强调的“以人为本”,都是把它作为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时空指向不同的人和事物等,“以人为本”形成多层面含义的“本”。如中国封建社会悠久的历史始终绵延着“君为臣纲”的趋向,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理念,始初是相应于至高无上的王权思想,针对“君”和“吏”概念提出的,强调爱民重民是国家君王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在西方历史上,人本主义思潮曾反复呈现,形主义传统,初期是对于教会神权和封建特权的绝对统治地位提出的。中世纪,教会以神性否定人性,人的地位被神淹没了。欧洲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把人对神的崇拜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与“神学”和“神道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人学”和“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在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斗争中建立起来了“人本主义”。[6]可是,列宁认为,“无论是人本主义原理,无论是自然主义,都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7]

以人为本也曾相应于“物”而言。如西方现代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以物为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实际追逐的价值目标,这时的“以人为本”便成了与“以物为本”相反的原则。而在管理学说中,“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的管理倾向,则是相对于“科学主义”的管理理念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与以往的一切人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对人的本质、人的属性有不同的认识。黑格尔把人只当作意识的、思想的存在物,费尔巴哈舍弃了人的社会性,只把人当作感性的存在而不是感性的活动来看待。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社会关系,指“许多个人的合作”,[9]构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和”是社会。人如果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和其它任何活动,而且连生存下去的可能都没有。人构成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目的,人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尺度。”[10]所以,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多重规定性的概念,他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且是主客体的统一;既是个体,又是群体,而且是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类的统一;既是‘我’,又是‘你’和‘他’,而且是你、我、他的统一”。[11]坚持以人为本,应“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12]

关于“本”的含义,《辞海》解释为:“事物的根源或根基。重要的;中心的。”[13]诚然,“以人为本”的“本”应为“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4]。因而,必须提高人的信念和意识,把人本身当作人的最高价值,把人摆到最根本、最重要的位置。可见,以人为本是以每一个人为本,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根本;二是以人为根本动力;三是以人为根本目的。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首先要关注、关爱所有领域的每一个人,同时,既要把他们作为最可信任和紧紧依靠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和维护每一个人的各种需要和利益。所以,处于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对于不同的对象,必须遵循不同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方式、方法等。

而且,还要注意到的是,“人是生物心理社会实体”,[15]以人为本中的人作为现实的人,有社会阶层和关系上的差异,其角色又是动态的,要经常发生转换,加之人们面对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视角又有所不同,这个“人”必然还有范畴的概念和区别。无论在哲学、管理学还是图书馆学上,无论从国家宏观的角度或基层组织微观的观点,从政治层面和一般管理实践上,或者立足于图书馆具体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在不同的范畴和视角中,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都有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即使在同一领域的不同阶层、关系中,主客体也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涉及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人本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3图书馆之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作为群体的存在,图书馆务必“依靠馆员”、“为了馆员”,以竭诚、有效地为读者服务而履行社会职能。所以,从总体上讲,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图书馆不仅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每一个馆员的利益和价值,而且必须重视、切实保障所有读者的需要和地位。强调馆员与读者对于图书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主要在于馆员与读者均为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又相辅相成:图书馆的存在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前提,没有读者,工作人员就不成其为馆员;而没有馆员,图书馆也无法达到满足读者需要的目的。馆员和读者都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组织图书馆工作不可或缺的主体。

显然,这里的“馆员”应当是广义的,包括“各层次的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16]在这个角度上,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也应突出“以馆长为本”,这是从馆员与社会、与馆员之外的关系上,即从图书馆外部的大视角,立足于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和政府或大学等的层面。馆长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要推动者,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的部署安排、组织协调图书馆各项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尊重和维护馆长的利益和需要,馆长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那么,馆员与读者的需要、利益和价值、作用等,也难以得到全面的维护、实现和应有的保障。

如果从图书馆的内部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发挥人的作用的一般意义上,则应突出“以狭义的每一个馆员为本”(除馆长等管理者之外的工作人员),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具体地说,应“以业务人员为本”、“以行政管理人员为本”,可再细化为“以人才为本”;相对于馆长,还可强调“以副馆长或中层干部为本”等,这要取决于所指向对象的性质和所确定的目的。但是,“以读者为本”,则无论在广义还是狭义上都是必须努力体现的理念。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从某一角度将其具体化为“以重点读者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研究生为本”等,图书馆必须无条件地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利用图书馆的读者,甚至包括潜在的读者。

“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的内涵在一些方面还有些差异。譬如,“以馆员为本”,包括维护、实现馆员的利益和需要,依靠、发挥馆员的主体作用和价值两个方面。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必须努力体现馆员在发展图书馆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以读者为本”,则主要是指维护、实现、发展读者的利益和需要,突出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地位,着重要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思想,与“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是一致的。[17]

4馆员与读者谁为第一

“读者第一”和“馆员第一”的命题,是对“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的通俗表述。如前所述,倘若单纯从“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两个“第一”的蕴意并无二致,所有人的权益都应放到首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馆长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发生冲突时,主要是在实现个人价值、作用和需要、利益方面遭遇矛盾、冲突等,究竟应“以谁为本”或“谁为第一”?

不言而喻,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界定从哪个角度、在什么范围、为了何种目的。基于本文仅在图书馆内部从总体上进行探讨,应当说,在一般情况下,不宜强调“以馆长为本”,尽管这一理念极其重要。“馆员第一”与“读者第一”则可以永远并存,其原因在于,两个“第一”是指向两个不同的参照体,而馆员与读者始终处于对立统一体中。所以,馆员与读者唇齿相依,“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既相关联又相区别,其间关系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两者相对独立,互相不可替代。强调“读者第一”,是从图书馆服务工作上,对于馆长和馆员而言;树立“馆员第一”,则是在馆内现行管理中,只相应于馆长等管理者。“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是两个范畴里的两个概念,而事物的可比性在于类同,在于同一范畴里。因而,本文也赞同两者轻易“不能互相转变”的观点。[18]简单地“从读者第一转变到馆员第一”,[19]是把本质规定性迥然不同的两个主体置于同一性中,容易产生误解和误导。单纯强调“馆员第一”,难免给读者造成馆员在图书馆中至高无上的错觉。

二是,“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是相对并列的。但是,这里强调读者与馆员同等重要,也仅仅是对于馆长来说,而且,这种并列关系只有在两者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时才能成立。显见,“可以相提并论”的命题,[20]也不尽准确。“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如果随心所欲地“相提并论”两个“第一”,势必给人带来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的混乱。

三是,“馆员第一”与“读者第一”具有从属性。这是指在馆员与读者的需要和利益中必择其一时,馆员不可继续保持“第一”,只能屈居“第二”。在图书馆工作中,馆员应当完全服从于读者,读者才永远第一。但这也是从办馆宗旨、服务理念、图书馆服务的目的和手段上,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所讲,同时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和有力保障。换言之,对于图书馆总体来说,“读者第一”是绝对的,“馆员第一”是相对的。强调“馆员第一”,是为通过这一手段、途径或发挥其作用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读者第一”的宗旨。只要不涉及馆员与读者个人的切身权益,就无需另当别论。

5结语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职能;素质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这就决定了它的主要职能与高校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不紧要求围饶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更要求通过自己的服务协助学校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目标。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的发挥是通过图书资料工作者对书刊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输入网络、推荐、宣传和提供给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满足他们在专业、教学与科研上的需要,为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的。服务质量越高,其职能与作用就发挥的越好。

高校图书资料工作者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要密切配合学校党政组织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的宣传工作,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公德、个人品德等,积极引导读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弘扬科学创新精神,为读者尤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在流通与阅览、读书与辅导、参考与咨询、提供教学与科研参考书刊和信息资料等方面都要做好服务工作,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和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需要与提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图书资料工作者必须尽其职责,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搞好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其一,要做好一般的服务工作,比如接待读者、帮助读者借阅需要的参考书刊资料(包括开架、闭架书刊),提供和引导读者阅览新优书刊等等;其二,为读者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和目的性的“特色”服务,即围绕某一课程或某一研究课题,为之广泛收集资料,为读者提供专门化服务;其三,为读者做好跟踪服务,即为了某一研究课题或某个教师、学生在教学与科研上的特殊需要,不断地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文献资料和参考书,连续为读者服务;其四,图书馆要经常举办读书讲座或专题展览。即为了及时向读者推荐和介绍书刊情报和国内外学术动态,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知识等。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决定和要求着高校图书资料工作者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技术能力。只有图书资料工作者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基本素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满意和认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及其作用才能得到真正地发挥。因此,作为高校图书资料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有忠于职守,热爱图书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图书资料工作者,不仅要明确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还应该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为之工作,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化建设及其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献身于本职工作,明确认识读者是构成图书馆社会活动的主体,图书资料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甘当配角,甘为“人梯”,主动积极、勤勤恳恳、想方设法去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帮读者之所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提高读者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图书馆及其工作者存在的价值所在。

其次,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精通本职业务。图书馆收藏着众多古今中外图书报刊,并各有不同的文字、载体、版本和内容,诰如烟海,这些都需要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去掌握熟悉它,倘若我们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微,怎能做好工作?不仅如此,作为图书资料工作者,还应该精通业务,熟练地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用科学方法把搜集到的文献分类、编目、整理的有条不紊,然后提供给读者。这就要求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必须向“博学家”的方向发展,要博览群书,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图书资料越来越繁杂,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不断更新、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文化业务水平,努力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功,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优质服务,才可能有效地利用馆藏和新进图书资料,使它在开发人类智力、培养人才中充分地发挥作用,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图书资料工作者。

其三,要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校图书资料工作者,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很多前期工作,更担负着培养合格的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认真负责态度,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服务工作,弄清馆藏情况,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生所学专业需要,从浩瀚的书海中,利用有限的经费,精心挑选和采购读者最需要的书刊;对购到的书刊要做到类目分明、蓄储有致、便于使用;还要做到爱护藏书,注意防尘、防水、防火、防腐;在流通借出时要手续完备,准备无误,因需而荐,书尽其用,决不可因为我们对工作马虎敷衍、不负责任而浪费读者时间,或致书刊受到损坏,影响和贻误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专业学习。

其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一切为了读者”,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优质服务的关键要有一个文明的服务态度。热情待人、礼貌待人,这是使读者受益、获得读者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与读者打交道时,做到语言美、说话和气、谈吐文雅,才能使读者感到亲切,产生信任,乐于“光顾”;也只有我们把读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一切为读者着想,热忱为读者服务,使读者入馆后有一个清新、雅致、安静、整洁、舒适、畅快的阅读、获得知识的环境,读者才能更加关心、爱护、向往图书馆,图书馆及其工作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图书资料工作者在服务中,有时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讲道理和不文明礼貌的读者,即使如此,也要正确对待,要做到:他热我冷、他动我静、他大喊大叫我和颜悦色。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五,要有集体意识,团结合作精神。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从采购、分类编目、登录上架到阅览、借还等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工作人员都具有集体意识,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各尽其职,做好所在部门的工作,才能搞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互相之间瞧不起,甚至扯皮,是搞不好服务的。

其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机智的反应能力。读者进入图书馆的目的是获得知识,求助于帮助的,但不同的读者其需求不同,乃至其心理活动也不同,作为图书资料工作者就应该主动热情地根据读者的不同心理和要求积极地为读者服务,这样才能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总之,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协助学校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它所具有的教育职能是通过具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工作者为读者的服务来实现的,服务质量越高,其职能和作用就发挥的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国钧.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9).

[2]莫茵.图书资料管理的职业道德[n].河南大学学报,2003,(4).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应用

前言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目标和功能。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有以下特点: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素质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图书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提出工作目标任务,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制定出了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规定,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明确提出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好图书信息的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开发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高职院校重要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图书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3.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3实现民主管理,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4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而言,它是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满足,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7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图书馆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4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富足对于人生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对于知识的扩散具有直接的作用,图书馆只有更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从而为更好地图书馆管理服务。

1当前图书馆管理员能力素质的现状

相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然而在图书馆不断扩建,满足人们知识需求的道路上,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有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我国现存的较为落后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管理模式,显然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现有的图书馆发展状态,相反,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只会阻碍我国图书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不断转变现有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1.1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低

随着图书馆各种信息的海量增加,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与运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图书馆的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自觉意识不强,图书馆面向的都是普通大众,其最主要的就是服务。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较差,工作积极性不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待大幅度的提高。

1.2图书管理员专业素质不高,馆员队伍稳定性差

现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仍旧沿用以前比较落后的方式,在管理机制方面,缺乏相应的奖励与鼓舞机制。在奖赏方面,不看重图书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而是采取一贯的平均主义,每个人员的待遇一样,这就会严重削弱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o性。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图书管理人员对自己工作性质认识不清,严重忽视其自身职业对图书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其职位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可有可无的职业。再加上,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岗位方面,门槛非常的低,根本没有进行相应的选拔与筛选。从而,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对于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而言,因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严重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逐步对整个管理体制产生怀疑与失望。而对于素质相对较低的图书管理人员而言,又形成了不求上进的局面。从而导致图书管理人员的队伍不稳定,人心涣散,不利于统一的规划与管理[1]。

1.3服务意识淡薄,工作创新能力较差

努力构建服务型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需要逐步改变以前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向为人民的思想文化需求提供服务的管理理念迈进,从而实现既能够将图书馆其自身对图书资源予以收集、分类、管理等基本功能,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知识文化,逐步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还能够让图书馆逐步与现代社会需求融合,逐步形成服务型图书馆。然而,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不足,还是将自身仅仅停留在管理者层面,不能够将服务者这个身份予以充分融入,进而使得整个图书馆管理方面非常的死气沉沉。

1.4图书管理员大局观缺失,图书管理定位扭曲

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就是服务于最广大的社会群众,其服务的社会对象之广,是很多服务工作者所不能企及的,由于其面向的社会群众太过于广泛,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的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现在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较差,大局观念也缺失,大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的地位严重缺失,基本都是对自身职位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认为自己的职业既不专业也没有什么社会价值,更不会体现自身的价值。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图书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只会导致图书管理模式的倒退。

2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能力素质,促进图书管理效应的积极发挥的措施

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图书管理体系发展的前程,因此,这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从而使得如何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的提高,让图书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知识传播与共享功能,成为图书管理的关键所在,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对如何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促进图书管理效应的积极发挥,提出相应的建议[2]。

2.1以激励机制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为图书馆管理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非常的强大,我国的图书馆发展根本不能够忽视互联网时代的影响。

在这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已经不能用小时来计算,可见其速度之快。而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图书管理直接的实施者与接触者,其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的重要。而在这个知识文化更新换代极其快的年代,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储备也必须进行实时的更新换代,仅仅依靠以前在学校接受的理论知识,或者以往的工作经验就想应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显然是天方夜谭。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得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服务能力,从而为自身管理能力的创新提供上升空间。例如: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制度,来检验管理人员学习知识文化的成果,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氛围,做到真正的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

2.2以制度规范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他们的责任感

其实,图书馆管理工作就是将有限的图书资源,尽可能的共享给广大社会群众,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这也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符合广大社会群众进行图书阅览的各项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因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其服务性质比经济获利性质强很多,它更注重的是管理人员通过比较优质的服务来为广大社会群众的阅读与借阅提供便利。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趋利性质普遍较为明显,一旦没有很明显的经济利益,而只是更多的为人民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逐步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更好的制度规范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

2.3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修养,为更好的现代化管理服务

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他们除了拥有最为基本的整理、归类、收集图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比较好的管理以外。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运用信息技术来对图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采用数字化管理。因此,这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修养的提高也有一点要求,只有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才能够为他们更好的服务。比如,在进行具体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求他们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更好地发现不同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为更好地传播与共享图书资源尽一份力[3]。

3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大众进行传播与共享的最直接的参与主体。其肩负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者,其自身的科学文化等专业素质以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对图书馆功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升他们在各方面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芳.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对图书馆管理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4(3):120-121.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8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提高;书籍

1前言

图书馆的每一本书的介绍,读者没有任何文件,所以为读者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是一个图书馆的目标和核心要求,图书馆服务质量是重要指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文献库存增加,书籍管理在读者中起纽带作用,所以要加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避免问题越来越困难,避免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本文针对新时期图书馆如何管理,提出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解决方案。

2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要求

2.1提高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向了一个“快”的生活,然而,一些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书长期保存也比较困难,因此在管理中仍然是相对困难的,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许多科学家对图书馆具有很大的需求,这不仅会影响生活的节奏,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体,信息和服务管理应该进一步加强,有时还急需书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要加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把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收集数据,信息对于科学家的作用是显著的。[1]

2.2丰富图书信息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书籍和期刊,八卦新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书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是发展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强图书馆的科学文献的管理、收集、整理、分类,改善传统的管理,如果有太多的书在一定时间内寻找不到,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会浪费时间,因此,丰富图书信息必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2]

2.3提高数字化

图书馆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提高管理结构,图书馆可以提升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传统图书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交换,信息的扩散效率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业务的飞速发展,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图书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不仅提高了工作,还充分利用了资源,方便读者寻找信息,而且还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3]

2.4设备和技术的基础建设

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需要一些行政单位和企业的区域网络,但是大学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完全覆盖的网络,使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使用,信息化自主性普遍较低,不能作为资源共享的。[4]

3加强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策略

3.1建立数字图书馆

许多复杂的数字信息可以搜集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建立适当的数字模型,然后转换成一系列的二进制编码,引入计算机系统对的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对用户有友好性,存储容量也非常大,可解决图书馆空间的储存问题。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包括不同类型、标题、作者、版本,相应的包括数据库管理,如在线检查,其中还应包括检索系统,如在书上贴上标签,你可以在图书馆寻找贴上标签的书籍,判断阅览室和书架摆放是否方便借阅。[5]

3.2使用电子装置

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各种电子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比传统的书籍阅读,可以方便地找到来源,所以与跟踪“快节奏”生活的人更容易把握计算机数据,因此应在图书馆设置电子阅览室,它不仅能够让人们继续接收数据和信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压力。

3.3建设联合管理与借阅系统

图书馆不仅要相互学习,还要通过联合改善图书馆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赢,使读者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加快资源的流通和传播,提高书籍的阅读率,每一本书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强不同图书馆的协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彼此的书籍资料等,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

3.4培训专业人员

要建立专业的服务管理团队,图书馆信息管理需要一套相应的设施,其中包括一组专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许多图书馆采用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对先进的技术不熟悉,可能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造成障碍,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需要加强综合信息的管理,所以在图书馆有一批专业人员主要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图书馆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图书管理的方法,也可以经过特殊培训,加强员工信息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培养技术人才的培养。

3.5建立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规范

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必须防止内部信息库,通过与每个客户的规范,保障读者查询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同时,软件系统的使用应尽可能的不同,加强软件之间的软件兼容性,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此外,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服务,搞好信息安全管理,以防止非法下载和转载,加强图书馆对作者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3.6加快网络建设

加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也逐渐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发展,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一个区域化网络,也是与社会的联系的纽带,逐步建立区域网络,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和资料传送更加频繁,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关系,加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是共享的必要条件,可以缩短与国外的差距,促进我国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给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提供准确的信息。

3.7提供物质基础

图书管理和信息管理在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图书的图书载体增多,信息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的设置,许多学校已经配置的高度专业化的电子设备,数字网络可以增强大学图书馆数据管理信息,增加数据管理基础设施。

4结语

图书馆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将是复杂的和困难的项目,不仅要有大量投资的技术和设备,还要把人才当成是最重要的应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如使用数字图书馆服务,加强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筋华.图书馆电子化服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图书馆杂志,2016:12~13.

[2]白硕.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J].网络世界,2016:23~24.

[3]张海涛.图书信息服务新概念[J].计算机世界,2015:45~46.

[4]罗晓鸣,何小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思路[J].图书馆,2014(5).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9

关键词:网络技术图书馆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图书馆是全社会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是越来越广。图书馆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基地,存在着大量的书籍、借书和还书信息。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错误,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因此,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必要的,如何在图书馆中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迫在眉睫。

1图书馆实行网络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自从20世纪末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的引进,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的模式就发生了改变,不再需要人工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类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网络技术来进行解决。因此,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图书馆实行网络技术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图书馆管理根据所存在的学校性质不同,决定了图书馆的存书种类和服务群体。尤其是在高校中,图书馆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中,大部分讲师都给同学们留下一些比较开放性的课题,需要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己整理课题。这就要求图书馆的藏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教授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需要时刻关注全球的信息动态,需要查阅专业文献和资料。这些都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扩大书籍的种类与数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通过网络能够让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网络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和书籍。其次,在图书馆中实行信息检索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节省借书人的很多时间,在电脑上输入需要的书名,就会出现这本书具体在哪。由此可见,在图书馆中实行网络技术是必要的。

2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具体应用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要想在网络技术下,做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必须改变原先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使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1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管理自动化

随着国家财政对图书馆的资金支持的不断增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书籍的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被提上议程。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了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的自动化,改变了原先的反复、冗杂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图书分类、上架借阅和检索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从而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2.2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信息共享

网络图书管理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更具有服务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之间的限制,使人们更简便、更快捷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图书馆也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在进行信息搜索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

2.3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图书馆多样化

传统的图书馆是在某个位置建立的存书的建筑,需要查阅资料的人们必须要到指定图书馆才能进行查找,这样既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又使得资料具有封闭性、更新换代慢。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了图书馆的多样化。例如,不仅有纸质的传统图书馆,而且在网上还出现了新型的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微缩图书馆等等。这些模式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帮助。通过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人们就可以在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查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要再跑到图书馆进行查找资料,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多样化的图书馆模式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查资料的方法。

3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受传统方式的限制,网络图书馆现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在资料的查阅上,是方便了学生对资料的需求,但是由于网络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在局域网中查找,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查阅,导致一直查找不到所需要的资料,使查阅系统形同虚设。其次,有些同学读完书后,没有把书籍放回原处,导致同学们查出书籍位置后,在书架上却找不到这本书的情况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对现行的网络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的完善,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网络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首先,在管理理念这方面,网络技术下的图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信息管理的便捷性与实用性,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针对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运用图书馆的查阅系统这一问题,管理人员应该对读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手把手交给人们应该如何去查阅资料,并把使用方法打印张贴在省目之处,使之更好的为人们进行服务。其次,在管理方式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实现了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将大部分书籍都录入书库,人们可以通过查阅系统,确定书籍所在的具体书架,方便取阅。同时,利用网络化技术,在网上建立一个对应的数字图书馆,将纸质的图书扫描成电子版本放在网络上,供大家查阅和下载。这样既可以降低图书丢失后所造成的的损失,还可以让同学们在所需要的书籍被借走之后,通过网络进行下载,实现多个人同时共享一本书籍。真正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

总之,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正以其强大的系统与功能得以迅猛发展,形成全球的经济信息化时代。在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中,推行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它正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在管理中逐步摸索,实现创新,在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上发挥独特的优势,使我国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挥出图书馆更强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变革[J].北方经贸,2010(09):114-115.

图书馆图书管理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目前,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来说。如果始终采用传统人为的管理方式,非常容易发生图书信息、读者信息等记录不完善、查找图书困难以及图书入库时间长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

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图书馆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它主要是应用一个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以及平常的工作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而且,这种管理系统还具有查询快捷、安全性高、保密功能强以及储存容量大等特点。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读者的各项行为,借阅以及归还等,从而顺利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做好各项工作。在进行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按照下面的需求进行着手:第一,系统的界面要非常美观,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操作起来要非常方便;第二,要储存好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确保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信息的分类要非常明确;第三,要具有较多的功能,能够方便读者非常快速的查询到自己想要的;第四,对图书的借阅、归还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保障图书的完整性。

二、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下图(图1)是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图,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可以使用aDo/oLe或者是DB实现数据的相通,能够对数据起到保护和保密作用,而且,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端也是使用aDo/oLe或者是DB实现数据相通的。另外,在客户端能够对读者的业务和管理员进行管理,在服务器端主要应用的是浏览功能。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客户端主要包括了图书管理模块、图书借阅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读者预定管理模块、还书提醒管理模块以及图书统计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其中,图书管理模块能够对图书的信息和类别进行管理;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能够进行读者信息的添加、查询和删除等;图书借阅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以及缴纳罚金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模块包含了管理登录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管理员自身的管理;图书统计模块记录了图书被借阅的的次数。

三、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

(一)系统的登录设计

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来说,会按照登录用户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是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任何一台计算机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管理员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服务器上的图书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图书的添置、删除分类以及修改图书的信息等。

2、对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及时添加、删除和修改读者的信息。而且,管理员还能时刻修改读者的登陆账号和密码,甚至可以进行冻结和注销。如果读者的登录帐号被冻结,就不能再使用,直到管理员解除冻结,将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才能继续使用。

3、对读者的登录身份进行规定,设置读者的登录权限。

4、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权限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有新增加的读者时,要设置专门的读者组,将多个读者放在一个组内;设置允许读者阅读的图书,将图书进行分类;将权限管理交给读者组中的成员,让他们负责,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收回权限。

如果是以读者身份进行登录的用户,要先进行账号的注册,默认所注册的账号是权限的,可以浏览到图书馆中大部分的图书,而权限能够通过管理员进行修改。读者可以改变自己的登录密码,但是读者号不能改变。另外,读者可以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对图书进行各个方面的查询,比如可以查询图书的出版社、类别、责任人员以及正题名等,而且还能看见查询结果的排列表。

(二)系统模块设计

在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模块的设计为:

1、管理员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对图书管理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而且管理员登陆模块还能对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等进行管理。

2、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对读者的基本进行管理,比如信息的添加、删除、刷新以及修改等。

3、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在该模块中主要包括图书的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在信息管理中最主要的有图书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询,而类别管理中包括了图书类别的添加和查询。

4、还书提醒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读图书还书的时间进行提醒设置,也可以选择是否打开此项设置。

5、图书借阅管理模块。在该模块汇总可以设计对图书借阅信息进行显示、刷新、修改、等功能,而且还要对缴纳罚金的信息进行及时修改,确保图书借阅信息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