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十篇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十篇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5:17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1

1.课程模式在探索中发展和变化。

随着职业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我国护理专业临床课程模式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和进步。在课程模式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护理教育逐渐寻求脱离医疗专业教育的历史性影响,课程模式经历了由“纯医疗教育模式”向“医疗—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的过程。“纯医疗教育模式”的课程内容编排顺序是:先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转归,然后介绍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最后介绍疾病的护理要点或者护理措施;而“医疗—护理教育模式”的课程虽然引进了护理程序概念,把部分医学知识排进了护理程序的步骤之中,但是护理程序并未在课程中完整和完善地表达出来。

2.现行护理教育课程模式的不足。

现行的护理教育课程模式,虽然把部分医学知识,通过科学的护理程序,运用到了临床实践过程中,但是由于护理程序在课程结构中,缺乏完整性,因而,使得课程中,部分医疗知识在课程中仍然相对独立。同时,由于没有采用护理程序的完整步骤,导致护理的学科知识缺乏完整性。

3.到目前为止,尚难以找到可以普遍推广实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标准课程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结合现代职教理念而改革和完成的新型课程模式,其种类繁多几,乎数不胜数。但是还很难找出一种能够被复制和拷贝的、能够广泛推广、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新型课程模式。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护理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仍然处在探索之中。一种具有普适性、科学、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模式,正在成为护理职业教育者追求解决的课题。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构建策略

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于课程的宏观结构,而在于其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以护理程序的完整步骤为序,构建护理临床专业课程,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目标的最佳途径。

1.理论依据。

根据工作过程的概念,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的要素内涵:第一,工作过程是“综合的”;第二,工作过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第三,工作过程是一个固定的结构。根据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以系统理论为基本框架,包含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五个工作顺序的步骤,是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服务的基本工作顺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根据工作过程概念,毫无疑问,护理程序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总结的、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工作过程。

2.实施方法。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护理专业课程,必须思考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如何选择课程的内容,二是如何排序课程的内容,这两个因素考虑成熟了,课程构建的难题就自然解决了。

(1)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护士职业资格证考核的知识节点为基本标准,结合当代护理临床实践的范围和岗位特点,以护理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有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等策略和护理实施的经验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医学护理学概念和原理为辅,选取课程内容。

(2)内容的排序。以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为序排列课程内容,把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药物学与检验医学知识等,分别贯穿到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评价之中。即根据护理临床实践,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疾病对象,运用护理程序的评估步骤,完成学生对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可能伴随的辅助检查结果等的认识过程。在护理诊断这一步骤中,让学习者掌握分析评估资料、给疾病对象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相关健康问题以及潜在并发症等的学习过程。对于护理程序中的计划与实施步骤,课程可以这样理解和处理:护士对于未来即将采取的行为,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它就是护理计划,如果用动作表达,它就是护理实施。因此,课程中可以把护理计划与实施集中放在一起编排。其内容应当包括执行医嘱———医疗知识体系中的“治疗”内容,护理干预的方式与手段———护理措施,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的预防与控制、保持健康和维持健康的医学基础理论宣教———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实施护理计划的具体方案等等。最后的护理评价,是依据护理计划实施后的结果,应该是护士在给予患者实施护理计划以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的评价。

(3)重点与难点。课程的重点是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以职业资格考试为基准,结合市场调查,依据护理人才的职场范围、岗位任务以及应用能力要求等,科学地选取。难点之一,首先是如何从实质和内涵上去理解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特点,然后科学地、合理地将医学知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每一个步骤之中,从而不疏漏、不改变现行护士执照考试的知识节点,不忽视临床实践的每一个技术环节。难点之二,是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实施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三,教学人员完全接受、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教学思想,这往往需要经历一个现对较长的转变过程,而且常常需要配合良好的培训过程。

(4)不足之处。课程构建过程中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护理计划与实施”的课程内容中,是否需要写进“护理目标”值得继续探讨。二是关于护理评价。为了护理程序的完整性,需要护理评价,可是,护理工作过程中的评价常常是针对实施护理计划后的结果进行的效果评价。课程中的这一步骤如何处理,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三、新课程模式的意义

以护理程序的完整步骤为序构建护理专业课程,对护理教育和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1.实现了护理专业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目标。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本质含义应该是强调其科学性、普适性特点。护理程序是一种大家公认的、经历了历史(实践)和哲学的(理论)考量的、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由于它具有固定的步骤顺序这一结构性特点,使得依据其步骤构建的课程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拷贝,可复制,可以不受条件限制地推广和使用,因为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一普遍适用性特点,正是其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2.促进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形成。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课程内容的不同排序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和结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结合护理临床实践过程,减少了对理论性知识的陈述过程,对涉及护理工作经验与工作策略性的“过程性知识”,直接将其融入到“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的主线之中,使其活化,促进学习者在熟悉护理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动完成职业经验、知识以及职业态度等职业能力的构建过程。其整个教学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对教学双方的思维方式都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3.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成倍增长。

依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模式实施的教学过程,是把护理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置于实践过程之中,是一个由整体求局部的过程[5],是一个科学处理系统与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是要素,工作过程是系统。根据系统理论,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因而这是一种能够举一反三、有利于职业能力成倍增长的课程模式。

4.突出医学知识的护理功能。

护理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具体通过医疗和护理两个领域的应用来实现。当它被医疗人员用来通过诊断、治疗等方法应用于实践的时候,它实现的是“诊疗功能”,它就成为了医疗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当它被护理人员应用于实现其“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增进健康”的服务功能时,它却又成为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医学知识与医疗和护理的这种密切关系,也充分说明了医疗和护理需要相互依赖、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2

(一)护理个案编写

护理个案为学生整体护理实践提供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学生根据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所以个案编写一定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避免直接摘抄医疗案例。我们按“简要病史―医疗诊断―护理体检”的顺序编写,将体现病人健康问题的相应表现反映在护理体检内容中,学生可根据护理个案进行评估、诊断、计划等护理程序训练。结合外科护理教学,我们编写了多例个案,如颅脑损伤护理个案:男性,35岁,4小时前从高处跌下,来院急诊。诊断为“颅底骨折,脑脊液外漏,脑挫裂伤待排”,收住入院。护理体检:患者神志不清,GCS平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腹软,肢体被动活动无异常。Bp130/70mmHg,p60次/分,R22次/分,t37.5℃。

(二)护理个案教学

教学之初个案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待学生熟练后则可作为课后自学练习,教学内容为评估、诊断、计划,其余部分待临床实习时学习、提高。

1.护理评估

投影打出个案,教师结合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介绍评估时资料来源、护理体检内容,启发学生分析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指导学生按临床广泛应用的margory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然后与正常健康形态比较,整理出有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可能就是护理诊断/问题的依据。如上述个案中,可找出如下改变:(1)神志不清,GCS1评分7;(2)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两肺有少量水泡音,R22次/分;(3)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4)Bp130/70mmHg,p60次/分。学习护理评估时,教师应强调从整体护理思想出发,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病人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2.护理诊断/问题

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诊断/问题定义,避免与医疗诊断混淆。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是由护士负责的,而医疗诊断则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个疾病或病理改变,以便确定治疗措施。

如上述个案中“病人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缺氧的反应,不能据此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根据个案资料,学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如下护理诊断/问题:(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挫裂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意识丧失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做出护理诊断/问题后应进行检查:(1)陈述是否符合peS或pe公式;(2)护理措施对此是否有效。检查可使学生提高护理诊断的准确性。

3.预期目标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的功能、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2)的目标是:“24小时后病人无痰鸣音,血气分析正常。”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主语是病人而不是护士;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是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目标应具有实现性、可行性。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指帮助病人实现预期目标的护士行为,是确立护理诊断\问题与目标后护士行为的具体指导。我们将护理措施归纳为评估、治疗、教育三方面,指导学生围绕护理诊断\问题、相关因素、预期目标采用一看、二做、三说的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3)的护理措施是:一看,观察生命体征、流出脑脊液量、颜色、性质q4h;二做,禁止堵塞、冲洗耳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三说,解释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的意义。制定护理措施时应考虑到具体性、指导性,不仅有利于病人,还使护士护理同一病人时有据可循。

二、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前,我们对99级护理班106名学生做了护理程序知识测试,能初步对护理个案按照护理程序模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仅占9%,存在许多诸如护理诊断\问题与医疗诊断混淆、预期目标不清、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不分的问题。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结束时,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90%以上的学生能按护理程序模式思考,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占60%,学生普遍反映护理个案能强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

三、讨论

(一)个案练习能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护理。迄今为止,我国护理教育仍较重视医学知识、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专科护理的培养,而缺乏对人的整体性教育,使护士专业学生护理程序知识肤浅,因而,在其毕业后很难真正做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护理个案,可以进行护理程序分解式教学,在收集评估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提出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措施等步骤的运用中给以具体生动的指导。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如护理诊断\问题要领模糊或错误、护理目标和措施分不清、护理措施和相关因素背离等,进行剖析和讲解。通过个案练习,学生逐步明确护士要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不是单纯掌握好护理技术操作就行了,接触和评估病人比纯粹的护理技术更重要。护士应考虑如何及时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这样才是真正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

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6、主题明确。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4

关键词:健康决定因素;终身体育;体育生活方式;体育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34-03

1现代健康观和健康决定因素及其启示

1.1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受时代、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争取健康权利的科学基础。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有无疾病作为健康的判断标准,认为“无病即健康”,机械的把健康与疾病看成单因果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个定义包含3个意义[1]:一是突破了“无疾病即健康”的狭隘、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二是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三是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这里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1974年,前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长marcLalonde提出了影响健康的4大因素,即,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它代替了“所有健康的改善都来自于医学”的狭隘观点,使人们理解了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物质、经济和政治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重视,同时导致了许多社会机构和政府组织实施健康促进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普遍认为,决定健康的因素为以下几大类[2]: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社会关系、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人文环境等,支持人们作出健康选择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人造环境等。3)遗传和发育状态:获得性体质、性别和人生早期阶段(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的发育状态。4)生活方式:如健康生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和体现,许多不良卫生习惯和不良生活行为是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5)卫生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的直接保障。

1.2健康责任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1.2.1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其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J.thomasButler认为,在人类健康(疾病与死亡)归因中,遗传因素占16%,环境因素占22%,卫生服务占8%,生活方式占54%[3]。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人们似乎认为,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行为。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机构以大量的案例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追溯并归因于个人的生活习惯”,美国学者JohnKnowles认为,个人健康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本身。但是,也有许多社会学家对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的结论提出批评。RobCrawford指出:过分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实际上是在“谴责受害者”,因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决定和个人行动的影响,掩盖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忽视了人类行为科学,忽视了个人正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环境。社会流行病学家S.LeonardSyme和LindaBalfour认为:即便某个人的不良行为可以改变,但形成不良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果不发生变化,那么上一代人所遭遇过的不利社会环境还将在下一代人面前重演,更何况大社会背景的某些负面作用会成为个人行为改变的阻力[4]。事实上多数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紧密相关,某种行为在社会的流行也都是具有深刻社会根源的,个人的决策与行为是在大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它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日趋深刻。

1.2.2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多年以来,教育界和体育界普遍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专为学生健康而设立的”,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健康状况与学校体育联系在一起,一旦学生健康发生问题,就总是从学校体育寻找原因。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项指标逐年下降,引来许多“学校体育怎么啦?”的责问声。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健康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体育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却不能包揽健康问题,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尽管近年来学校体育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但是体育法规政策、体育资源及其分配制度、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某些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并削弱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健康促进作用。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体育对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显然是杯水车薪,学校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学校体育不能包揽学生的健康问题,学校体育充其量也只能是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学生健康问题不能由学校体育单方面承担。因此,应当理性审视学生的健康问题,改变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大包大揽的观念,给学校体育一个客观的定位。同时也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局面。

1.2.3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决定因素的复杂性警示我们,必须把影响健康的因素纳入学校体育改革视野,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避免一切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实际上是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5]。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所有的人都应该获得最基本的健康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示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既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人的社会属性,即兼顾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学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根据人类行为科学规律,积极干预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做到多因素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应该成为未来学校体育改革的导向。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改革的焦点集中在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一片生机。课程改革吸引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所有眼球,虽然体育课程历来被认为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局限于体育课程改革,必将给我们带来困惑。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决不是体育课程单方面所能完成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健康服务体系将成为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相对发达阶段,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应该与之相适应,使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体育健康服务体系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发展,确实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服务,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2.1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益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可以调节并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调适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益于身心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已经受到普遍采用,体育正以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6]。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与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与现代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休戚相关的特殊生活方式[7]。宣传、教育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内容,可以使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在获得科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稳定而又健康的锻炼习惯[8]。

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广义的说,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的延伸,是以体育为手段、以学校体育体系为平台的健康促进策略。结合健康促进理论,笔者把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定义为:以体育为手段,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体育课程和非体育课程,创建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提供合适的体育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组织和政策支持等举措,针对学生进行干预,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促使学生建立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策略,是一个全面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实现“终身体育”的载体,而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是促进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因此,可以认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依托学校体育体系,构建和实施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现实意义。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健康促进”的研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9-10],尽管它们还只是初步的、小范围的尝试,是个体行为层面的干预,但已经预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端倪及其广阔的前景。

2.2.1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构成构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综合的、多层面的、全方位的、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借鉴学校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特点,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应包括政策与规划保障、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环境、体育健康服务、社区联系、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等(图1)。

2.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组织功能构成根据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设置具有相应功能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整体策略的实施,如图2所示。参与的范围几乎是学校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各部门的工作是通过技能培养、行为干预、环境的潜移默化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

2.3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从属于健康促进,操作上有健康促进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完全可以运用健康促进模式的组织框架。目前已有若干健康行为群体干预理论,其中最著名、应用最广泛、发展成熟的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w.Green)提出的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方案发展和实施的计划指定、执行和评价过程提供了一个连续的操作图式[3](图3)。如图所示,行为干预计划开始前要进行问题诊断,包括五个方面的诊断,即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和环境、教育和组织以及管理和政策诊断。计划制定后要进行执行与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因素评价和效果评价。pReCeDe-pRoCeeD模式有若干个步骤,各步骤的工作内容如下:1)社会诊断:是确定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状况的过程,它通过参与旨在了解社区的活动来实现。2)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定目标人群健康问题的程度、分布和原因。3)行为与环境诊断:行为诊断是描述可能影响健康的有关活动。环境诊断系统的评估影响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于健康。4)教育与组织诊断:发现教育和组织中的问题。5)管理与政策诊断:是对制定和执行计划的组织及管理能力的评估。通过组织发动、协调、制定政策与完善政策等不同的干预策略,以实施计划。6)因素评价:确定能引起行为和环境过程发生改变的因素,Green和Kreuter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①倾向因素(predisposingfactors):通常先于行动,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条件,主要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及个人的技能等。②促成因素(enablingfactors):是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包括卫生保健服务和各种社会资源。③强化因素(reinforcingfactors):它存在于行为发生之后,是对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反馈,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和态度,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7.执行和评价:应该强调,评价不是最后的步骤,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

该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可以促使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它对于学校体育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对于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决定因素的权重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也不断的发展着。学校体育也因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虽然学生健康问题不可能单纯由学校体育承诺,但学校体育应该力求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争取学校各部门把自己的工作与学生健康联系起来,努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自有其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应当与时具进,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成果,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丰富自身内涵,适当扩展外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当轰轰烈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果,而学生体质健康却逐年下降时,我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放眼社会,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健康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整改革策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受益一辈子,真正落实“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学校体育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和操作模式,构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正是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动员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努力,通过创建体育健康支持性环境,以人类行为学为理论依据,科学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它将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主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傅华,李枫主编.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3]胡俊峰,候培森主编.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4]王正伦.运动锻炼的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1-3.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5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热性惊厥;依从性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79-02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状况以及诱发因素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2教育方法: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定的的护理诊断,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对出院前1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3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和工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口头讲解结合示范操作,使家长掌握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后以及家庭护理等知识,并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最后对患儿家长采取提问,对不能正确回答的健康教育知识,再讲解1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4教育内容:对照组教育内容:(1)向患儿家长讲解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减轻家长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热性惊厥好发于病初体温骤升时,通常30~60分钟肢端发凉的过程体温上升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分钟,故应及时测体温或脉搏,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3)掌握常用退热方法,说明退热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宣传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好处和方法。(4)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鼓励多饮水或喜欢的果汁饮料等。(5)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患儿发冷时予保暖,以减轻寒战。患儿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6)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7)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向家长宣教热性惊厥患儿应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3]。当患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不要惊慌,应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并按压患儿的人中穴,解开衣领,用软布包裹筷子放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一般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停止,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8)教育组除以上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2.5评定方法:(1)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前1天应用自行设计的热性惊厥相关知识(病因、发病机理、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急救知识、预防原则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2)依从性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指导内容(即:预防呼吸道感染,退热药和抗惊药的使用办法、掌握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注意事项,合理饮食)问卷调查,5项都能完全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不依从。(3)复发率统计评定。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2.6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以p

2结果(见表1、2、3)

3讨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健康教育之中,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5],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宣传转变为以患儿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能有针对性地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评价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教育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修订,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程序化健康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实践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程序化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建立护患间互动平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莉,蔡方成.热性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桂红民.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4]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15.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6

[关键词]医院体检评估健康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四维健康新概念的建立,以及慢性病发病率的提高,健康体检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医院的门、急诊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开展了健康体检服务,我院自197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继而成立贵宾服务中心、体检中心,今年又在全国综合性医院率先成立健康管理学科,将世界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引入日常体检工作。经过近二十八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别具特色的体检评估模式,尤其是体检评估过程中健康管理服务特色鲜明,并可精辟为“广、勤、准、快、全、细、实、新”六字。

一、信息采集突出一个“广”字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调动其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真正达到防治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健康管理的四步曲是: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个人疾病危险性评价;个人健康改善;上述步骤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走上健康之路的目的。从健康管理的四步曲来看,其第一步是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众所周知健康信息包括健康相关信息,即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营养与环境、运动与生活方式等;疾病相关信息;健康素质能力;健康寿命信息等。健康信息的采集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我们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在设计《健康体检信息采集表》时,既充分考虑方便受检者,又充分考虑信息的全面化、系统化、个性化。我们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设计信息采集表,即个人资料、家族史、体检及相关信息、现病史、生活方式、饮食记录、行为及心理记录,注重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二、导诊服务突出一个“勤”字

目前,主动来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大多是经济实力较好的中高层次人士。他们见多识广,对医疗服务要求很高,往往用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来审视、要求、享受医院健康保健服务,因此,从事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把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贯穿在日常的体检工作中,必须要在“勤”字上下功夫。一是勤思。导诊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勤于思考。如引导受检者体检时,要善于观察,要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地有意识地观察他,从其言谈举止、语言语调来窥视其内心世界、心理状态、性格情绪等,以便为总检医生提供更多的健康信息;二是勤问。导诊过程要尽可能地与受检者进行交流,以便进一步地了解其生活、工作情况,有否内、外在思想压力等健康信息,为开展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奠定基础;三是勤说。要勤于向受检者进行健康宣教,根据自身情况,纠正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并介绍健康管理新的理念和方法。

三、医生总检突出一个“准”字

会员制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要突出一个“准”字。

作为受检者,他信任的是医生,了解是自身有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存在哪些健康问题,应该怎么样处理,都是根据总检医生提出的诊断及建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医生作总检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让受检者明确知道自身的健康状况。只有让受检者清楚地知道了其自身的健康状况,医务人员才能调动其主动性自觉好,让其积极配合、参与到健康管理行业中来,健康管理服务才能效果明显。转贴于

其次,总检中应注意的细节是应准确记录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等。如不慎将性别弄错,将“男”写成“女”,或将年龄弄错,表面上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往往却因为这种细小的错误在受检者心目中都留下不良印象,进而对整体医疗服务产生怀疑。一旦对服务不信任,那么纠纷、麻烦就会接踵而来。尤其是受检者对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对疾病的预防、治疗都不会积极配合,严重影响疾病的预防、治疗效果。

四、结果反馈突出一个“快”字

体检的初衷,就是为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最主要是关注自己是否患疾病。近几年随着不明病因的疾病发病率升高,造成现代人群的心理压力增大,因此,完成健康体检后,受检者迫切想知道体检结果。由于健康检查及化验的种类繁多,虽有大部分检查结果体检当日就能反馈,但也会有部分结果不能当日领取。因此,为了减轻受检者的心理负担及压力,在结果出齐的第一时间内,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快地反馈检查结果,让受检者尽快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这也是体现医务人员关心受检者的一种贴心、高效率的服务特色。

五、预防跟踪突出一个“细”字

预防跟踪服务是会员制医疗服务的特色之一,做好这项工作尤其要细致。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其中预防跟踪是健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措施。如会员出院时,医务人员根据会员病情制订相应的出院后治疗保健方案、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复查项目等,健康管理人员都必须详尽记录在案,要求避免空谈.制订一套以会员最容易接受和最方便实施的方案。定期以随访或电话的方式与会员联络,实施监督服务,监督会员出院后是否按医生建议继续保健治疗,尤其是复诊时间快到时,健康管理员应常规提前一天电话提醒,通知其来医院复查,如会员有事不能前来,则根据会员预定的时间再次适时提醒,直到会员来院诊治为止,以此确保会员的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落到实处。

六、建立档案突出一个“全”字

会员制医疗服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起准确、可靠、完整的健康档案。

应将准确记录会员的一般情况作为基础,对每年一次查体结果及其各项检查指标,门诊治疗记录,主要健康问题,疾病诊断,健康建议,经治医生,健康顾问、随访情况等与疾病诊断、预防保健有关的一切情况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案,并输入电脑系统管理,作为动态观察会员身体健康状态的客观依据,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调动其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真正达到防治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七、健康干预突出一个“实”字

健康干预的目的通过有效的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个人的“可以改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但是干预策略的制定应考虑到一些有关的内容:包括教育对象(目标人群)、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材料、教育队伍、教育时间、教育场所、组织管理和政策,所有这些共同构成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框架,因此要制定出个性、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进行提醒、督导,从人群的基本需求出发,将干预者的责任落到实处。

八、健康教育突出一个“新”字

健康管理人员在为会员进行健康宣教过程,其内容要突出一个“新”字。尤其是健康观念内涵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概括的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四维)。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风险多、压力大,人们烦恼丛生,旧烦恼刚消除,新烦恼又接着产生,无论高官还是平民,无论富者还是穷人,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高层次会员也免不了烦恼不断,他们对医院、医生、护士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来医院希望医务人员既能解决他们身体的疾病,同时又能解决其心理的疾患,因而,为会员服务的导医人员应加强学习,以新颖广博的医学保健知识,指导会员,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贴心人,为会员的身心健康服务。

我院会员制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中由于重视导医服务特色的形成,因而深受会员好评,由此也推动了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目前,我院拥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委内瑞拉、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和来自香港、澳门及内地各省、各地区的一大批会员,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代萌,耿仁文,李文源,等.积极拓展会员制医疗服务的实践与思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1-32.

[2]代萌,耿仁文,李文源,等.积极拓展会员制医疗服务新领域.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5-16.

[3]贾凤英,刘静.开展导医服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32:391-392.

[4]刘月琴.导医在门急诊工作中的作用.海军总医院学报,2001,14:125.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7

目前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引起了众多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关于儿童专科医院的文献报道尚不多见。武汉市儿童医院是一所规模较大、设施较现代化的儿童综合性专科医院,日门诊量超过3000人次,年均门、急诊量约计130万人次,年均出住院患儿近5万人次。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所医院,如何根据综合性专科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寻求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我们近期的主要任务。现将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报道如下。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由于领导的重视,该院建立了院科两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1.1医院明确由一名副院长负责,健康教育科牵头,承担对医院内外健康教育的任务,结合专科特点和病人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和指导,并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1.2医院在各病区设兼职健康教育辅导员一名,按照要求落实本科室的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包括定期编辑宣传刊,参与培训,定期组织门诊、病房患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收集、反馈家长和患儿的意见和建议,归档、保存健康教育资料。

通过院科两级管理网络,全院各临床科室广泛参与,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之间职责分明、通力协作,有力地保证了医院在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这一系列过程的和谐运作。

2目标管理,落实责任

自2003年医院实行临床、医技科室健康教育考核以来,医院着力抓好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2.1结合医院门诊就医患儿中有40%左右需要输液的特点,定期为其播放健康知识录像片,让患儿在候诊中接受宣教,将门诊健康教育任务落实到输液室。

2.2针对不同专科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通过责任制护士零距离的交流与传播,将在院专科病人的健康教育送至患儿床边,融入病区责任制护理的工作之中。

2.3扩大健康教育信息量,在门诊、病区醒目位置放置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制作专题宣传展牌,为患儿拟订《专科护理手册》,将健康教育责任落实到门诊、病区。

2.4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义诊咨询活动,为省内外及贫困边远山区群众送去医疗信息与医疗保健知识,将送医下基层的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

3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几年来,该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不断增多,按传播方式来分,有语言、文字、形象化、摄影、电化、广播电视、报刊等;按场所来分,有门诊(候诊、随诊、咨询、讲座)健康教育,住院(病房、出院)健康教育,社区(地段保健、计划免疫、居委。会、上街宣传)健康教育。日常工作中该院较多见的文字、形象化教育及电视教育,在内容上结合各科专业特点,向群众宣传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急救常识、儿童心理、预防传染病等健康教育知识。该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专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健康学校

医院成立健康学校,利用双休日,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免费为患儿家长传授健康知识,发放讲稿,并将健康学校搬到社区,为更多的群众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3.2校医俱乐部

为幼儿园和小学校医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校医俱乐部”,在城区内已有54名成员,医院定期组织校医集中授课,无偿向俱乐部成员提供健康教育资料,疾病流行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校医的职业水平,并为校园意外伤害提供急救绿色通道。

3.3患儿之家活动

每年“六一”“元旦”等节日,医院都要举办不同专科的“患儿之家”活动,在讲授专科知识的同时与患儿及家长互动,医务人员在轻松的氛围里与病人交流沟通。2006年1至9月,共举办讲座15场。同时,医院围绕儿童的健康问题开展了“为孩子健康加油”“儿童保健,有我关爱”等义诊咨询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3.4设立互联网站

充分利用媒体和公众互联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媒体的高覆盖率和高效性作用。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同时,医院于2004年4月建立了网站,设置了20多个健康教育栏目和咨询信箱,利用现代化工具向社会广泛传播健康知识。

4效果评价,持续改进

评价是考核成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健康教育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患儿需求,是否为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提供了有效帮助。通过回顾总结,评价该院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4.1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使住院患儿在疾病的治疗期与康复期正确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健康教育内容,主动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从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4.2由于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宣教,告知病人疾病预防的注意事项,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减轻了患儿痛苦。

4.3通过对门诊患儿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长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和时间,取得了较好疗效。

4.4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提供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信息,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2006年1至9月份,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综合服务满意度评价达95.89%。

但是,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患儿家长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期望值也越高。当前,随着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健康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健康教育在方式上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缺乏通俗化,不易于被患儿家长所接受;②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细化、深化不够,缺乏深度;③健康教育在模式上过于简单化、程式化,仍存在“见病不见人”的现象,对患儿的心理、生理、社会需求给予全面指导、满足不够。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急需解决。医院必须根据患儿需求和疾病诊治需要,持续不断改进。可通过定期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收集患儿及家长意见,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和方式,尤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实施人性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健康教育内容更加贴近患儿,易于接受。

5思考和探讨

5.1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工作模式从单纯医疗型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型发展。在对病人和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将临床与预防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纠正病人和保健对象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行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项工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队伍建设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素质,仅依靠少数兼职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让广大医护人员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每位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期实施业务培训与考核,使他们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价,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8

【关键词】温馨服务;健康体检;实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6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亦越来越高,健康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定期体检,接受健康教育,有病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已成共识,因此健康体检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预防和发现疾病的有效措施。我院成立体检中心一年多以来,在如何为健康体检者做好服务上采取了一系列温馨人性化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在此将实施的服务与体会介绍如下:

1体检前的准备工作

1.1体检设施及服务人员的准备:合理的布局,真真切切做到与患者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和不必要的排队候检,医院专门设立了体检中心,配备了专门的体检设施,包括B超、心电图、X线机、化验室等,同时选派优秀的内科、外科、妇科、眼科、五官科等科室的专家充实到体检机构中,要求体检医生至少要从事专业保健工作5年以上执业医师。为体检者提供温馨、舒适、整洁、安全的检查环境,检查科室标志要醒目,门口要设置候检椅凳。走廊及各检查室每日清扫消毒两次。

1.2体检人员的准备:根据体检人群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为其设计合理的体检流程,使体检者能积极正确地配合各项检查,减少各项检查过程中的等候时间,以保证各项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体检者进行体检前健康宣教,不少体检者对体检的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地配合体检,使体检结果出现偏差,致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体检前集中讲解、板报、热线电话、讲座、面对面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宣教,并在体检过程中随时给予宣教指导。宣教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选择恰当的采血时间。采血要在早上7∶00~8∶30,最迟不超过9∶00,否则会因为体内的相关激素的变化,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②长期服药者体检前不要冒然停药,采血前要空腹,但对患有慢性病服药者应区别对待。如高血压体检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需的,冒然停药或推迟用药会引起血压骤升,所以高血压病体检者应服完降压药后再进行体检。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体检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③不要随意放弃检查项目。一些针对恶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④不要隐瞒病史。重要疾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体检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病史陈述力争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病史不遗漏。⑤重视体检结果和结论。体检结果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客观表达,体检结论是医生根据各科检查结果得出的,其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有些体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果和结论,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

2体检过程的服务配合

体检工作涉及到临床和医技科室较多,要注重科室间的合作与协调,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确保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缴费等实行绿色通道,使整个体检工作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顺利进行。体检过程中实施一站式服务,按设计的体检流程,根据体检者不同情况,普通体检者每组几人由一名导诊护士负责全程引导体检,而Vip、老干部、残障等特殊人群每人可以专门一名导诊护士负责全程引导体检,遇到老年人、行动不便者主动搀扶,并为体检者做好各项体检记录;将体检者按餐前餐后检查项目分组交叉进行,力争使体检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体检项目。为方便体检者还设立温馨服务点:在医院餐厅准备了丰盛可口的营养早餐,满足不同口味的体检人员,同时配置加热、消毒设备,保证体检人员吃到卫生可口的早餐,免费提供纯净水,为体检人员放置雨伞雨衣等。

3体检后的服务指导

3.1有关科室的专家对每位体检人员在各科采集到检查结果,进行逐项评估、分析并结合个人的年龄、性别及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一系列信息做出健康评估、预测,进行有效干预,提出从饮食、休息、运动到治疗一系列健康改善计划,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处方”。

3.2将每位体检者的检查结果、结论、健康指导方案备案、保密、封存、待取或寄给体检者本人,对有重大问题者及时通知本人以便作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3.3建立健康者体检档案,体检结束后,由中心负责收集每人所有的体检结果,并在24小时内将重大阳性发现通知到体检单位或本人。对体检有问题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3.4完善细致的后续服务:根据体检人员的需求,为其提供门诊就医、住院治疗等全方位的绿色通道,保证及时就医治疗,必要时还可以组织院内知名专家教授为体检人员进行单独会诊。另外根据体检单位需求,体检中心可为单位员工进行健康咨询和医学科普知识讲座。

4对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

体检中心专门设计并对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查找自身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措施。在实施以上服务之后满意度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以上。

5结论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如何开展好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我院体检中心采取了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提供舒适环境、温馨服务,而且体检过程中不需要繁琐的排队等候,由护士全程陪同服务,让体检者在愉悦的氛围中,切实感受到温馨舒适的健康旅行。体检之后,拿到手的不是一堆枯燥难懂的体检报告单,而是一份精美的体检评估报告书,里面详细地写着诊断结果和建议,还有相关的健康风险预测,把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预警、动态监测及追踪服务融入健康管理,大大提升了体检者的满意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体检流程和健康指导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傅华.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162,170,172

[2]关莉茹,杨坤,加强体检中心建设确保查体质量.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16卷第06期

[3]唐芳,孟琳,阎秀梅,叶传江,中静.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年15卷第36期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9

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我国每年约有30%-50%的慢性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婴幼儿乙肝流行的关键手段[1-2]。为了让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以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来安全地度过怀孕期,降低一个病毒携带孕妇急性发作的机会,进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我院设立了母婴传播阻断室,凡是12周前到我院抽血检查乙肝两对半及HBV--Dna确诊为乙肝的孕妇均须接受健康教育干预,让其理解并接受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与分娩的211例孕妇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的105例孕妇在怀孕后20周,24周,28周时分别到我产科母婴传播阻断室由专职的产科医生分别注射乙肝疫苗10ug和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同时由专职护士将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B组的106例孕妇在怀孕后28周,32周,36周到普通妇产科门诊由医生分别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注射,然后仅仅对其进行简单的口头交待。

1.2阻断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方式的介绍

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开办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培训,聘请肝病科的经验丰富的医生讲课。(2)专职护士口头讲解。(3)医生,护士,孕妇三者之间进行沟通,信息交流。(4)针对孕妇个体差异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保护好其隐私。(5)建立咨询台。

1.3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的介绍

1.3.1对孕妇进行心理指导

妊娠12周常规检查乙肝两对半及Dna,确诊为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大部分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敏感多疑,心理压力过大,因此,护士应对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加强其正确遵医行为,帮助孕妇以一个健康愉快的心情度过孕期,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

1.3.2母婴传播阻断的行为指导

(1)重视孕期监护,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HBV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中期,为了阻断母婴传播,目前对HBV阳性孕妇,分别在20周,24周,28周进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原因是孕妇早期注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能有效中和母体Hbsag和病毒颗粒,而且刺激其免疫系统,活化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机体t细胞分化增殖,提高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抑制HBV复制,可快速降低Hbsag滴度和HBVDna载量,同时发挥胎盘20孕周转运母体igG型抗体的能力[2],使胎儿较早的获得被动免疫,从而减少HBV宫内感染率经胎盘滋养细胞主动转运至胎儿。降低宫内HBV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到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卡方检验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常常采用t检验,统计学认为p

2母婴传播阻断的结果

a、B两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HBsab、HBVDna的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在a组105例患者中,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患者有12例,HBsab阳性患者有27例、HBV-Dna阳性患者0例;而在B组106例患者中,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患者有51例,HBsab阳性患者有9例,HBV-Dna阳性患者有7例。a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为11.43%,B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为48.11%,经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a、B两组新生儿脐带静脉血HBsag、HBsab、

HBVDna的比较结果

注: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篇10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