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理健康教育十篇初中生理健康教育十篇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2:32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1

一、结合生物学科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本科目,教材中涉及到不少生理学与心理学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这些特殊的知识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指导他们掌握消除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而且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将不健康心理扼杀在萌芽中。比如,在“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在班内开展一个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正式讲授教材内容之前,新设计一些与母爱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沟通,诸如,可让他们询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事情?感觉比较幸福的事情有哪些?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等等,并相互交流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接着,教师可告知学生人体疼痛的感觉分为多个级别,其中目前在分娩时所承受的疼痛为最高级别。通过教育和引导,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养育孩子时的艰辛,并使其热爱生活与生命,进而形成感恩的健康心理。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教育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理论,还属于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品质和健康人格。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重要时期,周边事物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和教师接触的较为频繁,影响力不同忽视。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以积极向上与饱满热情的态度去影响学生,通过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的感染他们,在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例如,在学习“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时,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我国森林状况和绿化方案设计方法的资料,以及调查本校的绿化情况,并绘制出本校的绿化方案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次性筷子和被砍伐森林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看到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想法?森林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讨论: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遇到过破坏环境的事例?破坏环境有哪些不良影响?是否知道哪些行为和举措能够保护环境?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学校的草坪和树木,冬天给树木防寒,夏季浇水等。如此,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促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绿化活动中,从而形成健康心理。

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特殊的环境,情境创设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根据学科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能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此,初中生物教学需以公平、民主的态度对待整体学生,鼓励他们学习,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学会与人相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教师应多爱护和关心他们,为其形成健康心理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教师为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白鳍豚的图片,告知学生它们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人类不能漠然处之,原因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当学生遇到难题或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耐心解答运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预期,肯定与鼓励他们的表现,学会换位思考维护其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总结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3―0025―01

随着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各地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初中,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除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和过去不完全一样的问题,很多问题带有独特性,只有在寄宿制学校中才会出现,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处理好这些问题。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奋斗目标

作为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相对来说是比较模糊和不明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理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处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刻不容缓也作用巨大。应结合语文、思品等课程,教育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信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读书、演讲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人生能有几回搏,幸福不会从天降等奋斗拼搏的精神。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理想与信念,再加上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必要的督促,学生就很有可能投身到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消除失落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消除颓废消极的情绪,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在贯彻激励性原则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抗挫折教育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渴望尊重和成功是人之特征,爱听好话爱听表扬是人之特性,正面引导、鼓励、激励是课改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流,但更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因为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大河的水流一样总是向前奔去,但必有漩涡和回流,这是规律。人生就像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要教育学生树立“困难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则是宝贵财富”的信念,面对挫折,要有必胜之信念,做搏击风浪之海鸥,付出多少,才能有多少回报。如果学生有这样的信念,他们就会笑对挫折,笑对人生,从容乐观地面对紧张或许有点枯燥的学校生活。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从大的方面来讲,一是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好坏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的做法必须改变;二是要重视良好班风的建设,对学生来讲,班集体是其主要的社会生活环境,良好的班风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三是重视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也是区别于学校各科教学的主要特征;四是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潜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五是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极大,一个健全、和睦、情感温暖、民主的家庭,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六是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关心、融恰、愉悦的心理氛围是非常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

四、加强家校联系,多渠道育人

说到教育,有些人可能就说那是学校的事,这种说法当然是大错特错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家长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对寄宿制学生的家长更是如此。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因为家庭和学生有天然的联系,家庭和家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这个作用,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强化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如为了交通安全规定家长尽可能地接送学生,设立家长听课日,学校开放日,重大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也可组织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卡,定期进行家校联系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逐步克服学生恋家或亲情淡化的心理障碍。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3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学校中,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抓文化课、提高升学率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会成为其他学科的补课时间。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学校没有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导致很多中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当前,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教师兼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是为了做好学校布置的的工作,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心理课堂上,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即使有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初中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并不对学生开放,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还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从而帮助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策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学校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日益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热点。那么,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怎样进行呢?首先透视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给原本闭塞的农村以强大的冲击,现代化事物正以飞快的速度渗入农村的各个角落。农村初中生无疑也感受到了这种种冲击,他们接受着更多的知识,渴望更多地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鲜活世界,同时感受到来自社会众多的压力,在前进、变化的社会中,一些农村初中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接触了更多的外部世界,“走出家门,去经历更多的风雨”已成为许多人的行动,这种浪潮也吸引着众多的初中生,他们看到与自己同龄的一些文盲、半文盲“发财致富”,从而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尤其有一些前几年考出去的中专生毕业回来后至今没有工作,使一部分正在读书的初中生觉得学习无用,“知识贬值”,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加上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缺乏系统的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求“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苦干蛮干,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厌学。有关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我们已另有撰文。

(二)自卑。自卑心理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农村初中生尤其如此。有的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异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因为受到挫折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面对这些不可逾越的困难,越想越难,越想越急,从而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任性。随着农村初中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师们发现对他们的教育越来越难,觉得他们越来越难以“管教”。农村初中生中任性者比例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长辈的溺爱,使得一些初中学生为所欲为,骄横无礼。这类学生往往过于关心自己,很少替别人考虑,在行为上的自制力较差。

(四)逆反心理。在农村,家长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久而久之子女就会形成逆反心理;家庭矛盾、家庭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的失落感,子女往往会对父母不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由于对升学率和合格率的追求,老师对有些基础差、成绩不好的学生施压,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尤其一些看问题偏激的同学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把教师的劝说看成是“管、卡、压”,产生逆反心理。

(五)攻击性。农村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年少之时,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社会阅历还不丰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未形成,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简单,容易走极端,加之家长和教师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校园里的暴力现象不断增多。

(六)难自制和懒散。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好转,许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有许多家长注重物质上的给予,而放松了对子女精神上的引导,使得许多初中生只追求物质享受,学习上不用功,没有上进心,上课不注意听讲,往往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妨碍其他同学,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一拖再拖。

农村初中生还存在着其他心理问题,如孤独和孤僻、自私、嫉妒、粗野等。有心理问题的不仅仅是“差生”,一些优生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和城市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它们在形成原因、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两者的教育不能“一刀切”。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们着重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特提出如下对策。

(一)端正思想,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由于对升学率的追求并未消失,初中往往重视中考的各科成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校教育的辅助内容,往往认为可有可无,从而在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可有可无。可见教育思想不端正,心理健康教育将变成无源之水,难以长久。因此,农村初中的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行动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培养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建设一支师德良好、心理健康、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农村初中,这一任务显得更为艰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毋庸讳言,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广大农村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强化现代教育意识,认真学习教育、心理科学理论,切实提高教育素养。

(三)优化心理教育环境。整洁的校园、良好的校风、和谐的同学关系对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农村初中要充分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重视美化校园、绿化校园、净化校园,不断改善育人环境。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树立奋发向上的校风、团结友爱的班风,促使学生心理向着健康优化的方向转化。

(四)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教师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思想、爱好、隐私等,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通过相互尊重,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长的殷切期望,会引起学生在心理上的共振,产生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五)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上有差异,在心理表现上也有差异,有不同的层次。例如: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傲、自私、嫉妒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后进生则会产生任性、自卑、自制差等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做到对症下药。

(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到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中。通过各育、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其心理发展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各育、各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潜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心理学原理,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七)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仅仅存在于学校,也存在于家庭、社会中。许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由家庭因素造成的,因此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少家长的配合,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辅导,或通过家访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让农村学生的家长也充分重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善于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社会力量,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和德育基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如邀请派出所、法律事务所、医生、关工委的有关同志到学校来作报告、开讲座、办展览、举行座谈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新时期的发展更是告诉我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更好的人才,更多的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全国教育界的共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2]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微型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适应基础”[3]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方法研究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初中生在初中阶段能否正常学习,同时也关系着教师能否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不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将自身的思想加以完善,让自己的学习不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教师配合学生来不断地进行完善,只有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也就能够合理地展开了。

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是最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关系着初中阶段教学的重大难点。初中生在初中阶段由于会有性萌动,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好感,如果处理不好与异性的情感问题,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学习中往往也会处于消极状态。所以,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状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很多表现,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不积极,满脑子想着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处理不好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学习。学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阻碍了学习的进展,所以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以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水平。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转移注意力

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适当地参与课外活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好处有,学生能够通过课外活动更好地树立对于自身的信心,并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转移注意力,自然就会改善自身的心理。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男女混合分组,来加强学生男女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操场上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男女混合来跳绳,加强男女之间的交流,消除男女之间的陌生感。当然,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初中生出现的男女感情之间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所以,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最好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2.设立心理服务室与热线信箱

学校想要处理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设立心理服务室与热线信箱。心理服务室的教师需要具备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耐心,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问题的耐心解答。热线信箱的开设也能起到一个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写信来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倾诉自身的想法,并且不用在乎其他人的看法。不管是心理服务室还是热线信箱都是很好地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要积极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诉求表达出来,不要憋在心里。只有表达出来,才能有解决的机会。学生通过心理服务室与热线信箱可以很好地解决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完善自身的性格,让自己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掌握学生目前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教师也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长相对于教师而言,更了解学生的性格;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该对学生展开什么样的心理教育。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例如,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在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就需要找到家长了解该名学生在家里是否也是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有了家长的帮助,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很顺利地开展起来了。教师也需要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最好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合理开导,可以有效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且与教师和家长处于良好的沟通状态之中。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最需要教师重视的,并且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让学生处在一个心理健康的状态之中。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且完善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蔡钟川.潮汕地区城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6

初中生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青春期健康成长

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例如,人际关系方面,身体方面,学习方面,因此,让我们都来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作为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征,要开展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适时适地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尽快使其摆脱心理阴影与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面临的第一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

初中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来自三方面困扰。其一,同学间关系。初中生内心有强烈交友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单纯盲目,有时会发生同学间、朋友间不融洽,孤独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会发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其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父母严重代沟,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子成才,只是一味重视学习成绩,不能理解孩子的压力,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味简单粗暴,加剧了孩子内心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使之形成叛逆心理。其三,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初中生面临青春期时,心理变化特别大,表面上看他们长大了,其实心理上特别脆弱,他们希望老师关系他,理解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认可,如果老师在教育学生方法上不够恰当,不能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致使他们丧失了上进心,甚至会使他内心受到严重创伤。

二、初中生面临第二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父母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个个孩子不堪重负,为了应试教育,各个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教育,违反心理健康原则,使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压力。

三、困扰初中生第三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迈步走进青春期。他们此时随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此时的初中生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闭锁心理。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对于男同学,则更喜欢交异性朋友,比较容易冲动,做事不假思索,盲目冲动。青春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早恋。初中生对异性追求与向往,开始表现逐渐强烈,如果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教育引导,就会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轻者耽误学生,重者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面对初中生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如何正确处理好初中生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他们采取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几点: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如学习竞争加剧以及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初中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产生这些困扰,与社会家庭学校有关,又与他自身生理发展有关。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教育与辅导,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让他自觉调整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初中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3.鼓励学生学会沟通,学会正常交往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他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因此,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他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理解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7

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和学习效率低。

(1)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初中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2)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

(1)与老师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以至关系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3)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于是,有的学生就走向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话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

3.青春期方面

(1)自卑情绪严重。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和自卑。

(2)逆反心理普遍。初中学生一般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却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仍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会引起初中学生的强烈反感。

(3)性困扰频繁。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像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观念

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生处在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阶段的学生,正要步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更需要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由学习引起的心理压力

我国社会正处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且,当前我国的家庭一般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更来自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期待。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较高期待,都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学生不仅面临着学校的课业负担,更有一些课外兴趣班的压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与同学竞争的压力。由于学生的活动时间较少,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很多学生因为压力过大,以及对成绩的重视造成考试紧张。学生有时会因为某次考试的失利,而忧心忡忡,不敢面对家长。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而质疑自己,部分学生会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出现自卑的心理。然而,由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重视,很多学生会觉得家长只在意成绩,而不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充分理解学生。

2.学生不擅长与他人沟通

初中生不擅长与他人沟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由于我国当前的家庭组成特点,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是家里的“小太阳”,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围着转。这样的环境孩子不擅长与他人分享,更不懂得倾听。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学校不能与其他同学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关系。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当中而被孤立于集体之外,这些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怎么融入大家当中去”,看到其他同学在一起,这些同学也只能是默默地叹息。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性格上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这种不擅长沟通,不仅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存在于学生与老师之间、与家长之间。由于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很多学生变得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他们觉得家长不能理解自己。有时候就算是家长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也会表现出拒绝情绪,或者因为不擅长与家长交流,而无法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进行下去。青春期学生情感波动较大,如果不能与他人进行及时的交流,学生遇到的情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很可能造成学生的情感误区。

3.家长忽视学生心理变化

家长及时正确地引导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家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即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以及情感的变化,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甚至有些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他们是小孩子,不应该有那么多想法,而武断地认为学生的那些想法是错误的。认为学生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把学习成绩提高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而忽视了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过忙,而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正处于情感敏感阶段的孩子。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只要好好地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好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与家长沟通不够,家长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由于家长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忽视,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处在自我管理的状态,但由于学生见识较少,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诱惑,有效地保护自己,以至于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误入歧途。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入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青少年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课程内容以及为学生设置主题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初中的政治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思想的培养有很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中政治课程“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教师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讲解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并且,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主题演讲活动的方式,如以“树立远大理想,做积极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

2.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生之间的友谊是单纯而美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与其他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和谐的同学关系,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及时的沟通,学生的低落情绪也可以通过对朋友的倾诉而得到缓解,避免学生因为情绪引起的一些问题。但是,有很多同学因为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或者由于羞于表达而不知道怎么与他人建立友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办法帮助学生增进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的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为学生设置集体活动。进行分组辩论赛,小组手工课比赛以及一些轻松的简单体育竞赛,如两人三足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从而为学生创造与他人交流,建立友谊的机会。

3.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因为心理问题而造成思想上的误区而引起心理问题。所以,在这个学生情感比较敏感的阶段,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教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健康不正确的心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杜绝不健康心理。

另外,教师可以以开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说说心里话”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相了解,

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且针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迈入青春期,是比较敏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变化都比较大,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也就更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分别列举了初中阶段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在其中应该通过扮演怎样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黄永明,徐立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19-02

初中阶段,家长们关心孩子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重视。笔者在心理咨询室碰到学生们咨询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只有加大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我认为初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1.不能处理和同学的关系

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她们总喜欢背地里说我,我总感觉每天他们都在我背后指指点点""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2.学习压力大

总怕家长骂,因而产生厌学心理。望子成龙,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每次月考都排名,学习压力大,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好的高中,","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从乡下来城区读书的,如果学习不好,我无脸见父母","有时真想不读了。",于是厌学感、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3.自信心欠缺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高中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

有些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较早,开始对异性有一种朦胧的渴望,导致"早恋问题",现在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20%,"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5.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爱我,怎么办呢,我就出去找那些看起来好像很关心我的人,往往就是带坏他的那些人。我们曾对学校的两千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全校有95个单亲的学生。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来心理咨询的时候,大多同学都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父母。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

6.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

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在监护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家里的老年人文化知识有限,有些还是文盲,很难辅导留守学生的学习,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学习,造成留守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差。很多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鼓励,出现成绩滑坡现象。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存在沟通障碍,无人倾诉。中学阶段是身体发育关键期,女生碰到月经初潮、男生首次遗精一类的事情,不好意思和长辈、亲戚说,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电脑游戏导致学生们荒废学业

虚拟世界是非常适合中学生,生活不顺心,学习压力大以及很强的逆反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了一个发泄的空间――虚拟空间。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去做平时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这时,电脑游戏就像鸦片一样,使得许多学生越陷越深,逃课、夜不归宿、睡眠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厌学心理就更重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针对以上我在心理咨询室碰到的最常见的问题,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多进行个体辅导,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和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经常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要进行团辅导:团体活动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说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健康快乐的生活。使同学们在懂得珍爱自己的同时,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与关心的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助的氛围,懂得珍惜。

(3)开展专题讲座:推动或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4)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急剧发展与变化的高速时期,青少年在初中阶段会形成基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也十分敏感。因此,基于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状况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特别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初中生的日常学习中,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降低中学生因相关心理问题造成事故的几率。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严重,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环节不够合理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进行的。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的课堂设计明显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高。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生物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比如,关于受精与胚胎发育的生物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珍爱生命、感受亲情的部分进行整合,同时应该注意两方面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生硬地把课堂分成两部分。

2.没有重视教学的反馈环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常对学习的定义狭义地理解为进行考试,教师常把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将初中生物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也是针对此现象而提出的相关举措。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的教学反馈。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反馈,不仅对教师完善课堂有积极作用,并且还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优化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研究

1.深度挖掘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与解读。比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以及其他无机成分,但过多的水分或者无机盐又会反过来抑制植物的生长。基于此生物知识,我们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告诉学生做事要有度。做事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还有合理膳食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当前学生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的话题,不能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培养开朗的性格。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有关,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境很重要。为此,教师需要为w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因为良好的环境氛围客观上会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暗示,放松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心境更加愉悦。学生的发展往往存在差异,成绩较差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消极自卑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提供他们心理上需要的安全感。

3.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形成。目前,教学理念的主流是打造以学生为主、多互动的实践性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近年的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教育中,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教学等。定时转变教学方式能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推动目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直线上升,国家也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教育部门也积极寻找应对的措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实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教育是可行的,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