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工程学科内涵十篇电气工程学科内涵十篇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2:25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1

关键词:翻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名称

作者简介:刘建峰(1978-),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周玉庭(1972-),女,四川高县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64-02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定义[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时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成就。作为土木类新增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填补了土木类专业中缺少“电”(或“电气”)的空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节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是典型的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阶段,“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其内涵延伸到“电气+信息”;另外,随着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逐步形成了“建筑+电气+信息+节能”的内涵,与传统的建筑电气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控制、信息、建筑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对建筑相关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面向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包括对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新近批准的专业,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英文名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对而言,国内外土木建筑类有一些专业建立时间较长,其专业名称一般有固定的英文名称。

1.建筑学:architecture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2]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土木工程:Civil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DrainageScienceandengineering(原建筑给排水: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4]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Buildingenvironmentandenergyapplicationsengineering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原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合并而成。[5,6]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二是对建筑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三是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equipmentengineering

建筑设备技术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建筑水、电、通风与空调、楼宇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的设计、预决算、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and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建筑物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内容涵盖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能量消耗监控、室内空气质量、设施管理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最新尖端技术与管理策略的交叉融合专业。

7.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Servicesengineering

香港大学开设了“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Servicesengineering,简称BSe)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各种工程装备设施与建筑环境的相关规范、设计、安装与管理。

8.其他相关院校的专业

国内外其他相关院校类似专业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开设的建筑技术专业(Building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设的能源、环境与建筑物专业(energy,environmentandBuildings);马来西亚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专业(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建筑电气设备与系统专业(electricalinstallationsandSystemsinBuildings)。

三、对相关英文翻译的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主题词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1.对“建筑”的翻译[7,8]

从上述相关专业名称可知,当研究建筑设计本身时,一般用architecture居多;当研究建筑内部设施时,一般用Building居多。在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讨论时,留学生也指出:在国外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时,建筑一词一般用Building,而不用architecture。Construction一词多指建筑物本身或建造、施工的过程与技术,也可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其涵盖范围比Building更广。但在习惯上,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一般用Building的居多。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的“建筑”一词,用Building较为合适。

2.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7,8]

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相对容易确定。“电气”一词在专业名称或相关规范中,一般用electrical或electricity;“智能化”一般采用intelligent、intelligentization或intelligence。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指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即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故用electricity与intelligence为好,而不用electrical与intelligent。

3.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的区别

根据英文翻译,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都有智能化的含义。在具体应用上,“intelligence”偏向于智能、智慧之意;当用在建筑物时,可以引申为建筑物经各种设备支持,具有“人工智能”或“能进行高度智能的自我管理”之意,成为具有一定“智慧”的建筑物。“intelligentization”用作建筑物时,偏向于建筑物经过各种设备的支持,具有了“可控制、可遥控”的功能。相比较而言,面对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intelligence比intelligentization更能体现智能建筑的本质。

四、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名称

根据建筑电气的定义、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英文名称以及传统习惯等,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英文名称,用“Buildingelectricityandintelligence”为好。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专业与课程英文名称汇总中,即采用Buildingelectricityandintelligence的名称。当然,由于各高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专业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专业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英文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希望通过讨论,能尽早确定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名称,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0.

[2]本书编委会.建筑大辞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本书编委.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2012.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Z].2012.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学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重视并关注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是以本科质量提高为核心的成长模型,要求高等教育在发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四个方面作用的同时,根据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教学课程体系,树立特色办学的观念,旨在高校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形成符合新时期的独特理念,培育品牌,形成特色。

特色学科是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基础之一。高校可因势利导,推动特色学科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的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近年来,我院集中力量,积极实施以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内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并且初见成效。例如,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为部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入选专业。

2确立学科特色发展思路,促进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创新人才

从高等学校的作用和社会功能来讲,学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平台,是孕育经济增长点的沃土,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在学习创办国内高水品一流大学方面,模仿和学习很有必要。要想成为一流大学,一味地跟着一流大学后面学习和模仿也可能永远成不了一流大学。原因在于其历史底蕴,一流大学一方面引领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科技创新的孵化地。这就说明,唯有要创新,即有科研的创新、体制方面的创新,才能创办出一流大学,才能有创新的意识、环境,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交通运输学科是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我院根据学校的优势和基础,分析国内外现状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已成功选择了两个突破口,集中力量办出高水品特色。为了把交通运输专业办成一流专业,我院的自动控制系、自动化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从不同角度配合交通运输的研究。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两个学科尝试学科交叉渗透,向综合化发展。

3增强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能力

我院依托我校一级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和特色二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促进应用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学院不断凝练研究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强化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更加全面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把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立足于地铁、轻轨、铁路等行业,面向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理念和能力。

4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4.1在学科特色发展中注重拓宽基础

就课程中的“基础”而言,狭义的讲,具体是指某门课中的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掌握这些方法所必须进行的基本训练;广义的讲,指课程和基础课程,一般指通识教育中那些属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课。与一些专业课程相比较来说,基础课具有稳定性、宽泛性、延伸性的特质。

实施宽口径的培养方案,就是按学科大类培养学生,转变既有的传统人才培养观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打破按专业培养的方法,积极探索和实施“按类招生、分段教学、中期分流、按需培养”的模式。具体以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为例,“按类招生”是指按轨道交通信号学科大类招生,大一新生按大口径招生;“分段教学”是指本科四年的教学和培养,前2.5年按轨道交通信号学科大类进行“厚基础”的人文、经济管理、计算机、自然科学和外语等基础理论教学,后1.5年进行“宽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期分流”是指从第七学期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阶段人才需求,采取以专业方向分流策略;“按需培养”主要考虑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并适当考虑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尝试因时、因才制宜的“按需培养”。

4.2确立学科特色的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案

在教学计划修订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注重构建课程体系中的学科特色发展,把握教育思想先导作用,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重点和难点,并从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入手,重点把握本科教学计划,在以拓宽基础课程和全方位育人体系中正确定位,确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最终形成以“学科发展为龙头,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的理念。在修订教学计划中,启动名牌专业建设工程,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核心,在优化课程体系中,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基础学科与特色学科紧密结合,专业技能与素养并进,建立与现代轨道交通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名牌专业的无形资产与学院名称的无形资产同等重要,我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中,“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铁道信号及控制)专业”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国内铁路行业,院校、研究所均享有美誉,因此,在教学计划修订完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科特色的切入点,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架构方案。

4.3完善过程控制,保障教学质量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教学目标管理制度,构建了适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反馈督导评价体系、教学研究体系和教学服务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在“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本科教学督导组为主体,师生参与的教学监控体系”,聘请资深专家参与办学条件、教学投入、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研讨,以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

此外,学院以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就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为例,以铁路信号实践环节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人才能力结构的协调为主线,构建了由基础理论课实践环节、专业理论课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和创新实践环节构成的多层次、系统化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并在培养计划的修订中,以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建立与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采取构建高水平列车运行控制仿真实验平台、打造精品专业课程、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强化科研技能训练、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教学管理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铁东,杨欣,李斌等.自动化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

[2]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3

对于企业来说,电气自动化工程能够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降低劳动力成本及人员劳作的工作强度、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保障生产活动的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维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等等。

1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内涵

1.1机械工程的内涵

在中国,要用到很多的机械制造工程,只有通过一些机械的制造才能进行一些工作。机械工程是一个与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多联系的一个学科,通过进行相互的联系进行机械的制造。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依据各种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很多的机械。像是各种粉碎性的机械、动力性的机械,原材料的搬运和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在这些设备中,都是与机械工程紧密相关的设备。同时按照其他的情况进行分类的话,比如进行服务的门类进行分类的情况,可以分为农业的机械、工业的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的机械。在进行机械制造和研发设计,同时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到不同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机械工程会分成若干个相互哦诶和和连接的不同体系。像是机械的研发和制造,同时还要伴随着维修工作的进行,在此过程汇总,各学科进行彼此补充和交叉重叠,形成了相互渗透和促进的科学群进行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交叉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机械工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变成了支持国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工程技术会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进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与进步。

1.2自动化的内涵

所谓的自动化就是指的是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依靠各种各样的机械记性设定程序或者预先各种各样的指令,让机械进行自动完成一份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要要道很少的人力进行人为的干预工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自动化产生的目的就是在进行简化日益复杂的机械操作过程中,像是各样的现代汽车的制造和轮船的制造过程中,都会用到自动化进行简化操作。现代化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使用自动化学科,通过对自动化学科的不断完善,加之在进行电子学和应用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进行工作,都会通过自动化进行。在自动化的应用中,很多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从原料的采购和生产加工过程中,都会实现了半自动和全自动化的进行,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不仅仅在各样的制造业上,同时还涵盖了科研和国防军工业等领域,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的发展。

2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的关系

现如今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为高效的要求,这就使得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密切。在进行机械生产领域进行自动化的过程,会使得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技术会向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同时还会向着机械自动化生产程序的发展中进行迈进。在国外会通过对自动化程序进行设置,会进行一套生产单元标准,通过这个过程进行提高生产工艺的水平,在设计的结构上实现自动化进行安装,促进集成化和自动化的建立和发展。通过这个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自动化发展模式的大量推进,这样就会节约大量的劳动力,使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节约资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发展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关系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就使得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进行很好的结合开来,现代电脑的使用就为了机械自动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虽然这个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但是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落后型,这样就会影响了机械工程生产的质量。为了实现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的有效结合过程,需要到各类的优质软件和硬件的相互结合和发展。特别是在软件发展层面,要想实现生产无人化、自动化,首先应该推进集成化综合软件和分级计算机操控系统的综合发展。在巩固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关系,促进两者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策略,重视理论研究,全面探究现代控制理论与系统工程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还要加强重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充分结合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要求,探究现代电子计算机操控技术等的相关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探究各种多用途的自动化装置的使用,开发各类计算机操控系统的使用等工作的进行。

4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4.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

随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会逐渐失去特殊照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唯有以质量论英雄,唯有以供电的稳定性获得消费者,当然也必须尽一切可能提高效率。然而要实现这些都必须技术,而技术的突破必须依赖于创新,或许从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有体制下,相关电力企业还能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但是从长远来看,要想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做好技术创新的工作,唯一创新才是企业长期存在于发展的根本保障。

4.2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

统一化电气系统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缩短产品的周期、推进产品的测试与推行、有利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总而言之,这么做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与资金,即间接地提高了效率。另外,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有利于不同人员之间交流,如果出现突况,从别的企业调过来的工作人员能够立刻投入工作中去。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关键能力培养载体研究与实践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内涵不断丰富。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与创新、沟通与协作、职业道德、责任感等关键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具备了职业岗位的功能性能力,但很少关注学生诸如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等关键能力的培养。面对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关键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技工院校势必要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与创新,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开展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载体的研究与实践是应对这一变化的根本途径。

关键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基础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以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是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专业。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进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载体的研究与实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该研究与实践应以“工学结合、理实合一”的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模拟情景教学等,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学生关键能力养成的效果,从而初步构建以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为载体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框架,明确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系列的具体做法及经验,全面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促进技工院校内涵品质的提升与跨越及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与实践的方法

本研究与实践的方法除了常规的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外,主要采取:

一是行动研究法,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以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进行研究、实践,构建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拓展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途径,提高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成效。

二是实验研究法,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载体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点及面,分步推进,先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选择部分高技班进行实验教学,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三、研究与实践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该研究与实践旨在达成以下五个目标:

第一,在关键能力课程观的指导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在充分理解关键能力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行动导向的一体化项目教学专业课程体系。

第二,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展开实证研究,构建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关键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可借鉴的关键能力培养模式。

第三,关键能力多为“过程性能力”,故通过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发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探索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与方法,构建出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第四,打造一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学团队。技工院校的内涵发展难点就在于“软实力”的提升,如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等。该研究与实践对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建设一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校内一体化情景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高度重视、完善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训场所的建设,除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技工院校还要坚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建立与专业岗位配套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把承载了关键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开展好。

四、结束语

本研究与实践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关键能力课程观的指导下,以专业课程为独特视角开展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载体的研究与实践,较以往多以文化基础课程为培养载体的研究,具有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的特色。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与设计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rapideconomicdevelopment,anincreasingnumberofconstructionprojects.aspeople'slivingstandardsimprove,thequalityofelectricalinstallationworkareincreasinglyhighrequirements,itmustnotonlymeettheneedsoflighting,householdappliancesuseelectricity,security,electricityandother,moreattentiontotheirbeautiful,practical,convenientuse.inthispaper,theconnotationofthe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electricalDesignofnewthinking,embeddedwiththestructuralarrangementoftheelectricallines,andthescientificconstructionofthebuildingelectrical.Finally,thedevelopmenttrendofthe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prospect.

Keywords:building,electrical;constructionanddesign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以及建筑的功能性,人们迫切的希望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活。所以目前建筑电气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怎样满足家居的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既安全可靠、又能满足特定阶段发展的建筑供电系统。从而提供给居民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1建筑电气技术的内涵

尽管建筑电气技术的形成是建立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然而现代电气工程的鲜明特点与内涵又使其与众不同,坚持着电气工程应用道路的总方向,建筑电气技术又融合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在电气设备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建筑当中。在现代建筑电气设备中。电工类、电子类、控制类或信息类设备已经不能完全囊括建筑电气设备了。

就建筑物的供电而言,微处理器设置在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中的智能断路器里用来测控供电回路状态,与此同时整个供电系统中的断路器会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施全时段监控、负荷调控与适度管理。所以建筑物的供电系统不仅仅是强电设备,反而是将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应用系统。断路器可以发挥对供电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负荷调控的作用,建筑物当中有70%的负荷是动力设备,并且这些动力设备大部分以电动机拖动,在这之中风机、水泵、电梯与冷冻机组等设备通常需要调节转速从而获得最优的工作状态来完成节能的目标,所以,一般来说配电与动力控制中选用的变频器大约占到电动机负荷的25%—35%。因为大部分建筑设备是由多台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工作产生影响。但是各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又不是孤立的,要受系统中其他设备工作参数的影响。因此这些设备选用的变频器不但要能实现反馈控制,还需要有通信接口提供变频器全部的运行数据,受上级管理系统的监视与管理。所以,只有将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才能满足建筑物对电气设备的特定要求。

2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新思考

2.1强电系统网络设计。强电系统的网络设计系统:照明线路、动力线路;各种实用与生活辅助用电线路、各种实验用电插座线路、消防系统中的照明动力。控制线路。还要增加办公、生产、生活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及生态化发展要求的用电线路。预期内及预期外,可能增加的电气网络系统线路。空调设备、饮食电气厨具及取暖用电气能源等。在强电系统设计时,一次性都需纳入设计之中,强电系统的网络没计,要比以往在线路以及要求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制约机制也更加复杂了,在设计的复杂性,难度和精确要求。越来越严越高。

2.2弱电系统网络设计。弱电系统网络设计除常规的电话系统线路,直线广播系统线路、直线电视系统线路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线路外。要增加电子计算机终端系统线路,网络终端系统线路,放射系统线路,多媒体系统线路,以及电化教育系统等。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还会增加某些系统线路的要求,也是想象之中的事情。怎样在弱电系统网络设计之时,就有所预见,有所考虑,有些项目的增设纳入设计,也是必要的。

2.3电气接地保护装置线路设计。其中包括:一是防雷接地装置线路。现代建筑工程除防雷接地一般装备要求外。还有些特殊要求。例如引线均压环投闭合接地装置,而这些都需要竖向敷设线路。二是屏蔽保护接地线路。就某些建筑物而言,有些特殊的房间需要对电场、磁场或电磁场屏蔽直接地线路。这些接地引下线路,要求通过建筑物的某部分,直到地面为止。但是伴随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站的迅速发展,建筑物中具有这些要求的房间,会越来越多。这在现代化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都是必须考虑和事先安排周到的。

3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施工

3.1认真研究。全面考虑,科学配置电路。强电系统网络,弱电系统网络,接地保护装置线路等,这些需要设置在建筑物墙壁内特定的有效空间内。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的并行与交叉,都必须设计好科学、合理,排列顺序规范,各种线路管位置配置方便得体。特别要注意的是,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的配置。不仅要研究空间配置科学合理,更要注意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之间的物理影响,各线路之间的相互感应。感应的强弱以及可能产生的电学现象。

3.2电气线路暗配管的选材与施工。传统使用的电气线路暗配管,多为常用规格的钢管。从强电、弱电等系统网络物理性能要求,并行、交叉重叠线路暗配管。在选材上不仅是考虑暗配管的实用和坚固。还要考虑其物理和化学性能的适宜、科学。这就需要进行研究、实验、论证后,再确定选材。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6

[关键词]电影海报;民族特色;民族化发展

电影海报是一种广泛的宣传手段,经常张贴在各个影院的门口和人流量集中的公园、车站等地。电影海报中囊括的电影信息有很多,不仅介绍了电影演员和中心情节,还营造了引人入胜的电影气氛,令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来欣赏。事实上,电影海报的制作过程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设计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引进外国科学技术上的可取之处,并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和创造力,才完成了一张张吸引观众眼球的艺术品。

一、电影海报的民族性

电影海报的民族特性主要由海报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体现,一方面因为海报的中心内容局限于电影的主题内容,另一方面海报的表现形式是由设计者自由创作的。但许多的电影海报中都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元素,例如较有民族韵味的唐装、天坛等,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浓厚的人文艺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海报中的民族特色,会更多地聚焦海报的表现形式。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被运用在电影海报的创作中,不仅是它能揭示出电影中的相关信息,更多的是因为这个民族元素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的象征体,能形象地突出电影的中心思想,这种创作方法也是电影海报设计的常用手法,是设计者对民族认识的真实表达。例如有关《霸王别姬》的电影海报中,不是为了讨论海报设计中运用京剧脸谱在其中所代表的意涵,而是要反思画面的动作在这里展现的原因。其实,关于民族意涵的思想认识和表现形式是非常复杂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或者被浅化,或者变得更加鲜明,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格局等关键原因,所以可以说民族性始终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应该要把其限定在某一个时代领域中来研究讨论。

二、电影海报民族性的体现

(一)传统民族艺术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既有古代时期的宫廷艺术,也有民间精湛的美术,都归功于我国文人巧匠的匠心独运,正是得益于他们精心的创作,才积累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我国无论是石器的演变发展,还是绘画的表现形式,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为电影海报的创作设计注入了民族的色彩,并为电影海报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提供了积极有效借鉴模式。例如为电影《骆驼祥子》设计的电影海报中就融合例如蜡染的民间艺术创作,很生动地展现了电影故事的变化发展,而且具有鲜明的装饰作用。另外,还有采用白描绘画技巧而完成的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等等,都来源于民族独特的创作艺术手段,也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创作手段。我国传统的年画也被运用在电影海报的创作中,例如在电影海报《龙马精神》中就采用了创作年画的工笔画,营造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就如同置身在仙境一般。

(二)传统民族符号

从我国的电影海报中能发现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传统符号,并取得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创作电影《墨攻》的海报时,就融入了书法的恢弘大气,尽显书法的力量美,不需要图案的装饰,就能独立形成一张海报。还有在《红高粱》的电影海报中增添了民间喜气洋洋的花轿;在《十面埋伏》的电影海报中还描绘了象征高风亮节的竹林,这些电影海报都有效的宣传了中国电影,为电影走上国际的发展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海报都适当融入了民族的特色,使其很容易被广大群体接受。中国丰厚的历史底蕴和饱满的文化内涵,为电影海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民族符号,而这些特殊的民族符号为电影海报的设计创作开发了思维和取得了艺术效果,使海报笼罩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且民族符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能很好地辅助艺术设计理念和电影信息的传达。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还存在许多至今还没有解答的疑团,不禁让人感慨华夏祖先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使民族符号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而现代观众的心理都追求能给人们一种震撼的力量,所以这种电影海报就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和兴趣,并且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完美地呈现古代文明的神秘感,必然能在视觉上给人非凡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中国的电影海报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而且人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壤上,所接触的人、事、物和经历的生活都是相似的,所以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审美意涵能形成一种共通性,特别具有民族气息的电影海报能与广大的观众产生共鸣。例如《落叶归根》的电影海报中就设计了老赵盘着腿坐在轮胎上的视觉画面,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这种富有搞笑作用的动作能很生动地展现农村人民在休息时表现出来的情境画面,营造了一种朴实、亲切的效果,而且与演员赵本山的个性风格很相似,特别是电影名称中的“根“字很鲜活地展现出来了,在整体效果上显得很贴切。

三、电影海报民族化发展

(一)视觉表现的创新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传统浓厚的民族气息为电影海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宝贵资源,但是艺术就如同海水在永无止境地奔流着,如果只沉浸在过去、封闭的艺术创作中,就很容易被现代社会抵制。所以我国的电影海报的创作可以适当地学习外国的艺术创作,并融合本民族的设计理念,才能给人营造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还要具有不断追求、勇于追求的内在精神,才能积极地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品。而所谓的视觉创新是一个多角度、多种内涵的艺术概念,处在全球化的包围中应该做到三个方面的创新:其一是内容上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电影海报的内容在创作上受到电影的制约,但电影中丰富的艺术内涵能够满足设计者的创作表达,并要积极地挖掘创新的元素,使其具有时代的意涵,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其二是形式上做到创新,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形式都要积极地创新并不断地尝试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其三是思维上的创新,为了达到这一点应该做到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精神内涵的学习,并通过和民族原生态的精神力量相结合,完善艺术上的主题思想的表现。

(二)特殊民族符号的巧妙运用

在进行电影海报的创作中,应该考虑到民族符号在海报上运用,而且要特别注意选择不会给人带来理解误区和传播受阻的民族符号。在我国的民族发展中,民族文化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形式和典型的图形符号,包括了各种动物、植物等具有传统意涵的图形图像,同时还把我国流传已久的传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景物进行融合,赋予其特殊内涵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例如莲花和鱼就蕴涵了丰裕、富足的意象;梅兰竹菊就象征着在精神上具有崇高、坚贞的思想品德。这些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图像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如果在海报设计中植入这些具有传统意蕴的图像,能很好地实现锦上添花的视觉感受,也有一种清新、雅致的民族韵味。

(三)媒体形式的创新

电影海报属于印刷形式的广告宣传,而电影的宣传手段不仅仅只能靠张贴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现今的信息化十分广泛和快速,而且媒体的形式也愈加突出,为电影海报提供了有效的发表途径。其中互联网就为电影海报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不仅能很简便地完成制作过程,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供于选择,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的成本,最终达到的效果也十分可观,为电影广泛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互联网还具有连接功能,只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把影片详细的简介完成。另外,随着多媒体等多种新兴形式的研发和发展也为电影海报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通过简单的电影海报的设计和创作就能给人带来不断的惊喜,观众在品味这些精美的物件之时,电影海报既实现了观赏的作用,还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四)民族区域发行策略的选择

海报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是有限制的,并且电影海报的创作会因为各个不同区域、年龄阶段等存在的差异,使电影海报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所以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并真正地发挥传播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群众类别来指定地发行海报,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主要根据每一个区域的不同和着重考虑每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好、风格等不同来采用这种措施,例如在有关《色·戒》的电影海报就设计出代表三个国家的海报风格,而基于各国人民的审美意识上来看,每一个国家的图像选择也是不同的,从主题内容上看,发行法国的海报则更为开放浪漫一些,而发行于中国和韩国的海报则偏向于传统,另外,在文字表达上也有所不同,发行韩国的海报主要是在电影剧情上更为突出,而法国版的海报则列出了电影所获得的奖项,在中国的海报主要介绍了有关导演、演员的相关信息。而在另一部电影《功夫之王》中发行的海报在图像上都是一样的,但考虑到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国内的主要展现成龙和李连杰共同参演作为宣传的看点;而在国外的宣传中集中以剧情紧凑作为宣传的方向。

四、结语

纵观历史的发展,电影海报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它紧紧地围绕着电影的发展,无论其中是光鲜亮丽的荣耀还是艰难险阻的方向,电影海报始终都担负起电影的宣传作用,承载了时代的发展意涵,记录了电影与时代前进的脚步。及至到今天的电影艺术发展进程中,人们所感受到的是头顶着历史的责任,回想起流金岁月驶过的痕迹,仿佛还能聆听到来自于先烈者谆谆教导的声音。我国的艺术设计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电影海报的发展更加需要植入一些理性的思想观念和民族的责任意识。既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又要创造出具有创新理念的艺术作品,对现代化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要不断地学习,并把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融为一体,共同辅助主要信息的传递。另外,还要使创意符合时展的要求,也要营造一种令人陶冶的美学思想在其中。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海报的艺术创作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也要勇于克服挑战,我们都期望电影海报迎来更加绚丽多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肇瑜.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设计的意义[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聂辉.中国民族文化在电影海报中的体现[J].电影文学,2009(04).

[3]曹俊.融合传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海报本土设计[J].上海艺术家,2008(06).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7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到处都在兴建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与单体超过10万m2的大型建筑。建筑工程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还体现在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可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使用者对建筑物服务要求的日趋多样化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日趋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使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的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难题。市场的需求与大量的技术难题刺激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二、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曾经十分简单,50年前的建筑电气工程有过“一只灯头、一只开关、两根线”的戏谑说法,就是电气化远景也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已。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中的电气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与众多服务的要求,必须在建筑物中设置空调、冷热源、通风、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变配电、应急供电、照明、电梯、电动扶梯、安全防范、信息通信等建筑设备。这些建筑设备数量庞大(一幢楼中可有数千台甚至数万台各类设备),分布区域广,不仅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更需要对成千上万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应用内容越来越多,关联的学科领域不仅门类众多,而且逐步衍生成一门与应用对象(建筑物)紧密结合、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技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

早在1982年,中国的设计工程界就意识到建筑电气已不再是一个依附于土建工程的简单配套工作,而是应有其特殊地位的独立工种。当时的国家建设局核准成立了建筑电气专业组织。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2002年,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992年以后,国际电工组织iec陆续了《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364)的第1~7部分标准。

1985年,上海同济大学分校的“建筑电气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之后,国内建工类院校相继开办了“建筑电气”专业。1997年,同济大学开始招收“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方向的研究生。2005年,中国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开始。鉴于全国的建筑电气行业仅设计从业人员就有近7万人,专门分类设置了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考试内容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负责)。通过建筑电气专业组织建立、建筑电气人才培养、建筑电气标准与建筑电气执业资格考试等历史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建筑电气不仅在技术进步中完成了它的成长历程,而且已得到了行业、教育界及政府的认可。

三、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涵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虽然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鲜明特征与内涵,在沿着电气工程应用的道路上,综合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在一些电气设备的应用中是如此,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智能建筑中更是如此。如今的建筑电气设备,已经无法简单地将其划为电工类、电子类、控制类或信息类设备了。

以建筑物的供电为例,在变电站高、低压开关柜中的智能断路器里设有微处理器,以测控供电回路状态。同时,整个供电系统中的断路器及测控电路又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以形成数字化的能源控制系统,对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负荷调控以及综合管理。因此,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已不再是单纯的强电设备,而是综合了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

建筑物中有70%的负荷是以电动机拖动的动力设备,其中风机、水泵、电梯与冷冻机组等设备往往需调节转速以取得最佳的工作状态与实现节能,故配电与动力控制中采用的变频器约占电动机负荷的25%~35%。由于大多数建筑设备是多台设备构成的系统,如冷冻水系统由多台水泵、冷冻机组、调节阀等组成,其中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影响着系统的工作,而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又受到系统中其他设备工作参数的干扰,因此这些设备采用的变频器不仅要能实现反馈控制,而且需要有通信接口提供变频器全部的运行数据,受到上级管理系统的监控与协调。就此而言,亦是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满足建筑物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要,建筑物中设置了电话、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数字化设备。这些设备与系统往往受到如雷电、电火花、电网瞬变、高次谐波等各种电磁脉冲的干扰。故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更要精心处理防雷、接地、浪涌电压吸收、静电泄放、屏蔽、滤波及布线等技术措施。虽然通信与信息系统均为数字化弱电设备,但工程中的问题仍需要用电气工程中最基础的电磁兼容技术来解决。

由于照明在社会活动与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气照明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因照明能耗日益增大,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也成为电气工程界的热点。因此,大量的新型、高效光源(如节能型气体放电光源、场致发光器等)不断问世,并得到普遍应用。智能照明控制器、光纤照明等技术正广泛地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与住宅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已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中最活跃的部分。

为了满足各类机构与使用人员的信息化运作与管理、智能化控制与服务等需求,建筑物中设置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与背景音响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公共信息系统、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资产定位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一卡通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量的应用系统。每一应用系统都是综合运用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这些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通常称为弱电系统。目前,弱电系统已成为所有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工学科、材料学科、电子学科、控制学科与信息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交叉与融合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重要特征。

四、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说明,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形势也必然趋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的贡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基本建设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刺激着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更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军事建筑与市政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20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7%,增长到总投资的10%一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建筑电气设备(如供配电设备、照明设备、控制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设备、通信设备、广播设备、电视设备、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全防范设备、防雷设备等),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现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建筑电气技术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城市建设与管理行业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对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安全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等电子设备及应急供电设备已成为不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8

电力系统逐渐的也引进了安全系统化理念,这种管理模式虽然仍在通过管理体系强制推广中,但是,不少有经验的工人已经意识到了安全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师徒帮带的过程中,主动向年轻职工推广这种管理理念。

2安全要素

2.1高空作业安全要素

2.1.1防止人员坠落

人员坠落是高空作业的第一大安全威胁,每年在各行各业,因为高空作业而坠落人员直接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都会有所出现。所以说,防止高空作业人员的坠落,是高空作业最核心的安全要素。

2.1.2防止设备坠落

在进行设备吊装时,因为设备意外坠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砸伤地面人员的事故,也在牵扯到高空作业的各行各业都发生过。所以在设备高空作业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障设备生根之前不至于坠落,是高空作业中另一个关键安全要素。

2.1.3防止工具坠落

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时,使用的锤子扳手等工具,虽说不起眼,但是,一旦发生了坠落,很容易伤到作业地点下面的人员。同时,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有将工具使用完成后不插回工具包,而是放在梯子顶端或者设备凸台上的习惯,这就更加增加了工具坠落的可能性。

2.1.4防止设施坠落

设施的生根是否完好,是高空设施在服役期间能否安全使用的前提。因为大风、雷雨等影响,高空电力设施发生坠落而造成断电甚至伤及地面行人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跌落式断路器在跌落后伤人的情况都曾经出现过。所以,如何防止电力设施在安装后带来安全隐患,是施工质量管理更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要素。

2.2涵道施工安全要素

2.2.1顶帮安全要素

因为涵道施工很多情况下要求有人员进入相对狭窄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公路下、山体下甚至河道下的隧道空间,这就给安全带来的极大的隐患。特别是这些巷道因为多数赋存在松散的图层中,顶帮压力较大,很容易出现塌方等事故,每年都会出现因为隧道施工造成的塌方事故。

2.2.2生命维持系统保障因为狭窄空间内气流不畅,同时因为微生物滋生等因素,很多时候涵道内空间的氧气含量会变的非常低。而且,甲烷气管道共用的涵道内,可能会因为甲烷气泄露而排开空气,导致局部的

严重缺氧。所以,确认空气质量和保持空气质量,是涵道施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坚决杜绝因为涵道缺氧或者毒气积聚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3管理对策

3.1通过施工质量管理促进安全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最有效措施,引入质量标准化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流程和施工质量方面,给予整个电力工程最全面科学的安全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管理,就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先导。把安全管理融入到质量管理中去,让安全要求成为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年以前,我们在一些乡镇供电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不规范的设备生根及线路吊挂形式,比如地脚螺丝不全,应该上八个只上四个,应该上四个只上三个。有些时候,我们在加工底座和支架时,只是简单的用气割掏出螺丝孔,没有在螺丝孔上做基本的打磨和防腐处理。这些设备生根方式很容易发生锈蚀而造成损坏。在线路吊挂方面,有些早期施工特别是铺设护套线时,会出现很多线路吊挂的不完好现象,在有些涵道施工中,有的线路根本不进行吊挂,直接在涵道内拖行,这些都会给日后的施工带来隐患。特别是涵道内不完好的现象,在遭到啮齿类动物啃咬漏电后,很容易对后续施工人员带来伤害。2011年以来,我们对于设备生根及线路吊挂质量问题在安全管理规程中作出严格的规定,对不不达标的工程不予验收,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施工中的不规范问题。

3.2使用责任人制度严格施工流程管理

施工流程管理是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违章作业的指导性管理方式,我们只做完善的施工流程确认表,对施工流程进行逐步确认,包括对于施工环境的确认。这些确认环节,对于施工安全的保障是实质性的。而我们通过建立合理的易操作的巡查管理机制和责任人负责制度,可以有效的进度施工标准流程的确认工作。责任人负责现场具体监督管理,管理绩效与责任人的收入直接挂钩,如果出现问题,即可追查责任人相关责任。甚至,责任人对于施工全过程负有管理责任,出现特重大责任事故时,施工单位和被害人可以直接责任人。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责任人现场监督管理的积极性。而配合的巡查管理也是促使责任人加强现场施工流程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安全事故未发生时,如果巡查管理人发现了安全隐患,可以直接要求责任人安排整改,如果拒不整改的,巡查管理人有权叫停施工,并且通过绩效方式追究责任人责任。

3.3合理延长计划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施工人员也是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去保障自身的施工安全,谁都不会故意的去伤害自己和工友。因为电力施工绝大多数时候需要停电施工,所以,曾经很长时间内,我们对于电力施工的施工计划时间都会最大限度的压缩,而电力施工遇到的特殊情况和突况又会比较多,所以,很多工人在相对紧迫的计划时间内,会迫不得已采取比较激进和不安全的施工方式,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所以,现阶段,我们会合理的延长计划时间,甚至,有的供电单位,制定了弹性的工作时间,也就是在电力施工中,不对停电时间做硬性的要求,而是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我们的电力施工就有了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标准化的操作。这为电力施工安全带来了本质的安全保障。

3.4编制合理的计划和预案

施工计划和应急预案是施工安全的保障,良好的调度计划支持也是施工安全的保障之一。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也就是说,我们的施工人员在现场遇到一些突况时,可能不能做出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方案。而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对情况的预判,在施工之前就建立一些预案,在发生突况时,调度人员根据施工人员的汇报,来决定启用哪些预案或者制定新的突况处理方案。多年以前,我们曾经对可以在现场自主处理突发事件的负责人进行嘉奖,鼓励这种行为,但是,后来证明,这种现场的自主处理突发事件的习惯,也是事故的一个隐患。现在,我们要求逐步确认和汇报,对擅自处理特殊情况的个人,不但不予嘉奖,可能还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是工业工程管理的一个进步。

4结束语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核心课程群;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77-02

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工程性很强,其目的是培养在与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管理与决策等工作,或从事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以及使用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

一、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运动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原理”、“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遵循的是先基础后专业,即首先学习“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然后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原理”、“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主要为分离的认识验证型和简单设计型实验,在开设时间上受限于理论课,且实验各课程间系统性不强,极易形成理论和实验实训脱节。对电气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缺乏必要的工程训练体系支撑,平时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往往是独立开设且前后联系不紧密,这样,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很难形成逐步深化提高的工程训练实践技能,无法实现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实训能力的系统化,更无法保障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方法及体系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操作为前提,以工程技术为主,以工程能力为培训的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操作、工程技术和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和自主式的实践模式。因此,我们对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立体化建设体系。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训练包括基础训练、综合训练、提高与创新训练三大层次。

(一)基础训练层次

基础训练层次包括基础的工程实验实训内容,主要涵盖“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等基础课程的知识,有的课程依托信息学科进行实验实训,为学生后续利用信息技术打下基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相关的工程基本技能,加深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入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一方面,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的测试、控制元件与系统,在传感器、电力电子器件、电机、简单控制系统等方面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与初步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基于matLaB、Labview的控制、信号处理、电力系统分析的建模与仿真等,为实际的工程设计与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训练层次

综合训练层次包括一般综合训练和专业综合训练,涉及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训练两大类型,都强调训练的开放性和系统性。一般综合训练要求能将基础课程与“运动控制系统”、“供配电技术”、“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测控与仪表”等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融合应用。专业综合训练主要涵盖上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对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独立完成训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型和应用型的实践操作训练,具有与电气工程理论相对应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性的工程技术能力,加强对电气工程基础操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训练提供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创新与提高训练

创新与提高训练包括一般创新训练和研究提高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电气工程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领域问题的实践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已学的电气工程理论知识和仪器仪表的使用知识,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让学生能完成研究分析,自己动手设计训练方案、实验电路、编写程序,并在学习实际应用系统、了解工艺结构、运行调试、分析与排除故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学生竞赛提供支撑。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实践

1.建立有层次的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以更好地优化工程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为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并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分阶段、分层次地重点对电力电子、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实验实训,并将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融合进来形成实验实训体系。

2.为使学生形象化、立体化的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及各课程间的关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设计和研究能力,教师设计和开发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课程群中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点的仿真题目和设计题目,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实际应用课题的印象。

3.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对于毕业设计选题,需要合理分配方向,提高工程应用型题目所占的比例。在相关开发项目题或者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项目驱动的设计方法,使设计内容尽可能地符合工程实际。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来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另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产业研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构建“分层次,课内外结合,创新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逐步整合电气工程实践训练课程,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创新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方法和新体系,以及多学科基础知识交叉渗透的工程训练教学大平台。

5.分层次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基础训练层次,往往是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的认知训练。综合训练层次,是教师设计初步方案,再由学生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具体分工,在共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创新研究层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己制作、小组组装等程序,完成从理论设计到产品雏形开发的全开放学习过程。

6.从低年级开始,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与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研究。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对电力行业相关项目开发过程和各项开发管理规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规范,在较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能力。

7.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相关课程教师间的交流,组织教师对同一课程及前后衔接紧密的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尽量让每一个教师在几年时间内对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都能够讲解一遍,使得每一个教师对整个课程群有透彻的了解。坚持“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参加电气工程学科的相关科研活动,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四、结语

构建了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体系,并对基本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主要内容的,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工程训练方法及其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工程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校教育工程,2010,(3):71-72.

[2]吕念玲,苏图,殷瑞祥.独立开展实验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0-22.

[3]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2012,(5):64-69.

[4]赵枝娥,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52-153.

[5]高燕,郑文,刘文洲.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47-148.

[6]徐滤非,胡学芝,吴鸿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4(1):57-64.

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篇10

【关键词】负荷精度电力系统运行关系内涵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调度管理中,负荷预测的具体精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电力市场的逐渐兴起,对预测精度进行有效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同时为相关的供电企业科学合理调度来有效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因此,简单分析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内涵及具体特点,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造成的一些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有效的措施,进而实现电力负荷预测经济的有效提高。

1对电力预测的基本内涵以及具体特点进行分析

在电力企业的发电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根据目标及时间能够具体分为四类: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及超短期预测。长期负荷预测通常指的是十几年,能够用于建设新电厂及改建的过程中;中期负荷预测主要是指在一年之内的负荷预测,主要是水库调度计划及机组维修技术的基本前提;短期预测是时间为一天到一周的电力负荷预测,通常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的有效控制;而超短期预测指的主要是一小时之内的预测,一般是对电能的质量水平及稳定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实时的监控,进而有效防止发生危险事故。总的来讲,电力负荷预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预测的结果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所以,对电力负荷预测精度进行有效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电力负荷预测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条件性,因为电力负荷预测会影响电力的未来需求的相关推测,所以,由于环境因素的相关影响,导致负荷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应该在实际的预测过程当中会假设不确定的一些条件。

(2)周期性,在实际的电力生产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已经有了具体的生产方式,所以,电力负荷所具有的变化有着一定规律。

(3)不确定性,现阶段,市场需求极其的复杂以及多变,外界很多的环境因素会影响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因为提到的因素极其的不确定,会造成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性以及多方案性,通常情况下,按照预测的最终结果,运用的预测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导致电力负荷方案有着一定的连续性以及方案性,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之内,负荷的增加以及减少,变化量会呈现出连续变化的一种状况,所以,负荷表现出连续性。

2对负荷预测精度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现阶段,对于设计规划部门及调度部门来讲,电力负荷预测能够有效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成为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特别是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用电量正在逐渐增加,电力负荷预测已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非常艰巨的任务。除此之外,电力负荷预测精度还是衡量电力企业水平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预测精度能够有效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运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预测精度。现阶段,市场经济改革已经逐渐深入,电力企业已经向着市场化进行发展,具体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之前的垄断经营已经变为了市场竞争。所以,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电力负荷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报价过程中,电力负荷预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发生变化,有效保证电网系统的经济安全运行。另外,预测精度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电力系统的有效改善。

3对提高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精度的措施进行分析

因为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精度进行影响的因素极其多,所以,应该在下面几点来对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进行有效提高:

(1)历史数据所具有的正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负荷预测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在电力负荷预测的实际过程当中,应该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然而,不可以有效保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会造成预测结果和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对历史数据所具有的质量水平进行充分利用,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相关操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以及理论知识进行逐渐的提高,进而保证其有着相对比较专业的预测技能。因为气象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负荷,同时存在着非常多的影响气象的因素,因此,在电力负荷预测的实际过程当中,应该有效增强和气象部门之间的沟通关系,进而有效保证天气预测的正确性,有效提升预测的准确度,尽量防止出现双重误差。除此之外,需要建立用户中心,实时监控相对较大的用户。对严重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有效提升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率。另外,能够实现高度共享电网管理的信息,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之下,利用应急体系来对预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

(2)应该实现负荷预测的资金投入进行有效的增加,利用全新的理论方法以及科学技术来对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进行建立以及完善,科学合理的开展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总的来讲,使用正确的历史数据,依据科学合理的理论方法,建立完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4总结

通常来讲,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电力负荷预测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预测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实际精度的有效提高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经济的运行,同时还能够保证供电的实际质量水平。在之后的预测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基础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另外,还应该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全新方向进行积极的探索,实现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对其精确度进行改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刘春方.负荷预测精度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5,1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