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十篇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十篇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4:53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33-01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门极有典型意义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们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如何地较好运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每位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就是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就拿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教材来看,都重视到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就其中的教学方法来看,尚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假如可以在这个方面可以有所突破,肯定能在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这方面会产生重要性的意义。因此,探讨在小学生的思品课在教学的过程中的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极其极高的探讨价值。

以下是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四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明理法

思想道德认识是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的基础。所谓的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们去正确认识以及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美丑观、是非观和荣辱观,以次为基础更好地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此时他们的心灵正是纯洁无瑕的阶段,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在用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作为重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明礼”的教育中,有位老师曾用到《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曾子杀猪》的片段,他先是让学生们自由观看,接着再让学生们去根据这个视频去讨论有关“诚信”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就对《讲信用》一课中的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等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明白了在人与人之间,国家国家之间的交往中也应该重视诚信。这样,在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较好的运用到明理方法来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更加培养到了学生们的良好心理品质。

2陶冶法

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一个有效运用环境因素进行教育的一个教育方法。陶冶法主要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创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让学生们的身心在健康积极地环境种得到潜移默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促使品德的成长。

为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使学生们的情操更加高尚,小学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中应该努力使用到各种陶冶法去陶冶学生的心灵。例如,一位教师在一个思想品德教育课上,先是组织了学生看一个小品,大致内容是某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再让同学们去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而且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还会影响到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并且同学们在讨论后都发现自己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就这样,让学生们在一个假设的情景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有时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还可以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在班级中评选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被评到的学生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而且还可以把这位学生的名字写上班级光荣榜上。这样,就课渐渐地在班级营造起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气氛。久而久之,这个班级学生的情感就可得到熏陶,信心也可得到增强,学习劲头也更加足。因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在一个较为脆弱的阶段,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方式,身边人的人格特质也往往会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一个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从某种角度上说着也是在积极地陶冶小学生情感。

3感染法

感染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教学中,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需要用自己积极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要求充分的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小学思品教学过程中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点就在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能把他们看成教学内容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与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硬式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学生主体,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及教学技术,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敬礼,五星红旗》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在国外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让学生们在自主寻找中学习,接着他们在课堂上播放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讲诉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激动人心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为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同感受,最后学生的收获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多。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学教育身心健康

小学健康教育水平关系到中国儿童健康成长水平,理应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可是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健康教育严重落后,中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整到良好状态,小学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保证他们健康发展。面对我国小学健康教育现状,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了解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小学健康教育的真实水平,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真正提高我国小学健康教育水平。

1.社会小学健康教育的现状

1.1应试教育下,健康教育课程地位薄弱

当今社会在应试教育这个长期形成的模式之下,教育的本质已经发生严重变化,教育对人的培养在不断弱化。由于教育不断适应应试模式,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在小学教育中,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同样十分薄弱,本来就较少的课程还经常被文化课剥夺,直接导致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薄弱的健康教育影响了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健全的健康观和安全意识,造成了有的小学生玩水、玩火,导致受伤甚至死亡。小学健康教育的薄弱性和重视程度低是导致小学健康教育没有起到真正作用的重要原因。

1.2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教育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教育部门对健康教育不重视,导致健康教育实际可用教学资源相当匮乏,正常的教学设施得不到保障。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导致小学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校都是由校医担任健康教育课老师,由于校医缺乏授课技巧,上课中无法正确教学,导致健康教育课效果不佳。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和匮乏的教育资源是导致小学健康无法正常进行的真正原因。

1.3面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差异性,缺乏针对性教育

小学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教育是影响小学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不同儿童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健康教育时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沟通,导致健康教育没有体现相应的教育价值。由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特殊性,长期匮乏健康教育容易导致有些孩子出现心理失衡,真正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状况差,无法拥有健康的心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2.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的方式

2.1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健康教育

要想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就要明确小学生的特点。儿童区别于其他人群,活泼并且想象力丰富、好动好玩,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课堂健康教育时要多进行互动。在小学健康教育课堂上,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接纳和了解健康教育,让健康教育深入他们的生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互动中了解相关健康知识,使他们学会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学习与生活。

2.2运用多媒体软件,丰富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健康教育也应如此。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倡采用科技产物进行教育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健康教育。以口腔健康为例,教育技巧和多媒体展示相比就缺乏了真实性,因而运用多媒体直观表现口腔健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健康教育脱离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能够让健康教育更加方便进行,也方便学生的理解运用,因而在小学健康教育中应该更多利用。

2.3丰富课外实践,强化健康教育实效

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个只能在课堂进行的课程,合理有效的课外活动更加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课本上讲述的健康知识,可以课外让学生更多体验,从而真正把健康教育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调查,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认识。总之,健康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

3.结语

要在小学教育中合理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需要进行有效的教育资源投入。健康教育中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课程,也可以借助课外实践强化健康教育效果。总之,小学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真正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健康教育

现如今,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和医院功能的转变,在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根据患者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具有广泛的临床和社会学意义。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孩子一旦生病,家长就情绪焦虑、心情急切在求医的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科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患儿,用不同的方法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及管理,为疾病治疗与预后打下夯实的基础。

1.儿科健康教育内容

对患者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1)生活卫生和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的教育;(2)常见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家庭初步护理知识的教育;(3)合理配给营养和微量元素的教育;(4)日常生活常识与加强锻炼的教育;(5)常用药物(内服和外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其副作用知识的教育;(6)正确使用简单器具(如体温计、血压计)的教育等等。

2.落实健康教育管理计划

2.1入院健康教育计划

首诊护士做好接待工作,及时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以诚恳的态度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耐心地向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制度流程以及医疗设施的使用方法等等,同时应该讲解医院的优势及本科室的专科特色,以此来消除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住院生活。刚入院时家长可能没有心思去听取责任护士对疾病知识的讲解,可以发放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疾病防治知识宣教单。并要求家长认真阅读,对患儿进行讲解,这样患儿容易接受。

2.2护理操作前后健康教育计划

责任护士在护理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此项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打留置针前应与家属交流沟通,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才能实施留置静脉穿刺术,并告知患儿家属使用留置针后应注意不能沾水、拽扯等注意事项;雾化吸入前向家属讲解雾化吸入能止咳、化痰、消炎等好处,前后半小时禁食水,雾化吸入时应深呼吸后屏住呼吸,结束后应洗脸擦油等注意事项。只有在执行每项操作前后都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才能有效地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3治疗空隙健康教育计划

责任护士在做晨午间护理、换药巡视病房的时候向家长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其副作用,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并操作示范给家长看直至其掌握,指导家长观察患儿病情的方法。面带微笑,语言轻柔,尽量使用日常用语,少用专业术语,必要时重复重点内容,直至家长掌握。也可以使用非语言交流,如抚摸患儿头、脸,拥抱患儿。结合患儿所患的疾病和家长关心的知识进行宣教,如高热时,除了用退热药以外,指导家长可采取给患儿松解衣被,多饮温开水以助降温;咳嗽患儿,指导家长多喂患儿温开水,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并教会家长给患儿扣背的正确方法;对于哮喘患儿,教会家长哮喘发作时简单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在家中监测病情变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就诊。为防止患儿及家长忘记,可以适当进行奖励,对患儿及家长提问,回答正确就奖励一张小贴画、一个大拇指、一句“你真棒”,鼓励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告知家长如有治疗、护理方面的疑问,均可询问自己的责任护士、管床医生,以求解答。

2.4出院时健康教育计划

出院健康教育即出院指导,内容包括复诊的时间、用药的指导、饮食的要求、休息的原则以及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教会患儿家长疾病的日常护理方法,掌握居家监测患儿病情观察及住院指征,并告知家长科室电话号码,有任何育儿方面的疑问可以打电话咨询。

2.5回访时健康教育计划

每个患儿出院一周内会做回访,打电话了解患儿在家恢复情况以及对家长在护理患儿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这就要求责任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去指导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回访时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疾病的预后情况,发现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隐患,以及家长对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责任护士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护士长,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拿出更好的方案来完善健康教育的管理,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3.健康教育管理

3.1健康教育的意义:(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需要;(3)执行以预防为主的保健方针,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效益的需要。

3.2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相关信息;(2)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3)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4)指导服务对象采纳健康的行为;(5)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

3.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二者联系紧密,但不能互相等同或代替,有其各自的工作目标。(1)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2)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3)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目标无法实现。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护理要求甚高。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时代的要求下,在医疗改革的必经之路中,健康教育推动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比对患儿的精心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护理之便与患儿和家属接触的一切机会,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育的方法要多种多样,态度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患儿及家长视如自己的家属。只要如此,患儿及家长不仅能接受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时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还可以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矛盾,加快治疗和康复的进程,使患儿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5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面向所有幼儿,以创建幼儿健康人格而在幼儿生活、学习等多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多元化渠道来挖掘幼儿潜在发展能力,最终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同步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对幼儿基本生活技能的教育;其次是对幼儿自我发展能力的引导;再次是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培育;最后是对幼儿社交能力的促进。通常来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以上四个方面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矫正与辅导教育活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养成法

幼儿园开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和培养幼儿可以尽快的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从而使得这些好的行为可以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心理素养、情感以及社会使用能力等多个领域。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但对幼儿心理成长时期有着积极地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其以后成人的多种能力的形成也会产生相应的促进。但是在幼儿心理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发育完整,再加上幼儿在理解以及认知能力水平上都比较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不能够单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更多的则是要通过游戏以及组织活动的方式来将健康心理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养成法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包含情境、示范以及实践三种方法。首先是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模拟出各类社会环境后,让幼儿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做出反应,教师则对幼儿在应对中所存在的行为上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矫正,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明辨是非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示范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幼儿面前以榜样的形象来引导幼儿模仿,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形成与榜样同样的行为,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心理教学法;最后是实践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多次联系,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而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在养成心理健康教育法中,要从结合幼儿学习、生活、心理特点为切入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合理化教育方法。

(二)补偿法

幼儿园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除了增强养成教育之外,同时还对这些幼儿增加心理保健的教育内容,比如对幼儿实施专业的心理疏导和矫正治疗等。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树立科学合理教育观念

以宽广的胸怀爱护所有的幼儿,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对幼儿的生活、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引导,从而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关心,让其在平等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各类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以专业的心理健康引导与教育能力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幼儿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当中,都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依据《幼儿园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有效开展幼儿心理教育的必涮跫”。良好的幼儿心理教育环境应当体现出环境的安全以及卫生和舒适的特征,尤其是在布置上可以实现环境美化、教育化的教学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与保育的重要场所,其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上应当注重以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同时还要能够协调幼儿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以此可以全面科学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创建积极向上健康的幼儿群体

群体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同时也是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对于幼儿个体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疏导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成员,从群体角度上说,班集体是幼儿群体的基本单位。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健康心理教育上,首先就要对幼儿群体的心理以及行为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化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群体以及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注重幼儿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幼儿教师从教育目标角度上出发,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社交以及社会和学习适应能力,对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纠正和引导的活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当中,要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让幼儿在社交活动中的各类行为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可以以最为健康和合理的心理发展模式来处理各类问题。

(五)开展幼儿心理辅导活动

开展幼儿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但是有效促进幼儿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心理素养,而且还要开发出幼儿的主动性以及主管能动性,以此引导其以健康的心理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涉及幼儿教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从社会角度上说这又是一项服务型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伴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健康发展上的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儿心理健康更是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合理化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幼儿在生活上形成安全、自立意识,在学习上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最终实现自我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将来成人以后各类良好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6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病房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出院后微信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出院后的微信健康教育能使造口患者随时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更好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其生活质量,而且通过沟通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信;健康教育;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估计每年新增造口患者约10万人[1]。直肠癌造口术使患者原有的正常排便出口发生改变,且不能随意控制,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社交及心理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健康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免费即时通信软件,它的普及率高,使用方便。微信健康教育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山西省肿瘤医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了微信健康教育,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8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41.9±9.7)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9例,高中及中专1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8例;已婚25例,未婚或离异4例;平均住院时间(16±4)d。试验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32~70岁,平均(44.2±8.7)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7例,高中及中专13例,初中及以下文化9例;已婚27例,未婚或离异2例;平均住院时间(15±3)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肠造口术后常规的健康教育。主要方法为每日床旁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每周五下午的“阳光之家”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专科护士造口的护理、造口术后的饮食指导、活动锻炼的方法、用药知识、日常生活指导等几个部分以及让对照组患者定期门诊1次/月随访。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定期的微信健康教育。a)成立微信健康教育小组,护士长为组长,科主任为指导顾问,然后由本科室6名沟通能力强,造口工作经验及造口知识丰富的护士为组员,并建立专属本科室的医患交流微信群,每名组员负责4~5名对照组的患者。小组共同讨论后编写健康教育的内容,由小组成员分别在患者出院后的每周五晚上19:00~20:00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微信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出院后3个月。b)微信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①造口护理方面:利用微信上传关于正确选择造口袋、正确进行造口护理、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微信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内容基本一致,但形式更多样,微信健康教育还可通过语音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及家属在造口护理方面遇到的疑惑、问题或困难,并及时解答,使患者在出院后在家也能接收到专业的健康教育服务。②心理护理:通过微信视频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指导,使患者能正确面对术后排便的生理改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生活自信心。③日常生活指导:通过图片、视频来指导患者的饮食,使患者对于适合自己的食物能有深入的认识。另外,在衣着、运动、排便等方面也可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指导患者。

1.3观察指标

使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V4.0)中文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已被验证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可作为我国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2]。该量表由30个条目构成:症状领域3项(恶心呕吐、疲劳、疼痛)、功能领域5项(社会、角色、认知、情绪、躯体功能)、6个单一条目以及1个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领域。采用5级评分法对条目评分,在评分时正向条目直接记0~4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计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评分结果以计数资料表示,使用χ2检验比较率的大小,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出院后3个月后,试验组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在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疲劳、疼痛、失眠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肠造口的存在及造口手术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导致患者在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发生的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在本研究中比较了常规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联合出院后微信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健康教育联合出院后微信健康教育的方法对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微信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教育形式,依托简单、方便的通讯手段,使护士能够快速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解答患者遇到的问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力的改善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采用微信作为沟通工具,对患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护患之间互动,患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护士的关心和爱护,内心的期望得到一定的满足,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5]。目前,对于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在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多种形式,但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时会给护患间的沟通带来不便。微信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通讯方式,它方便、快捷,不受时间的限制,且花费较少,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微信健康教育使护患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交流,也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达到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比单纯的常规的健康教育效果好,更能提高直肠癌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肠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杨政,卢玉波,李云波,等.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C(V4.0)中文版应用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3):8753—8756.

[3]吴星星.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2013,26(10):589—590.

[4]刘晓黎,王莎,王春燕,等.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1386—1389.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7

【关键词】医院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

门诊护士以现代的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满足患者的健康要求,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使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善不良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水平。射阳县人民医院从2008年8月开展门诊健康教育至今已整3年,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在门诊整个过程,为患者提供优秀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现介绍如下:

1方法和形式

1.1赠送《健康教育处方》[1]本院信息科与护理部每月根据正规医学刊物的最新、最实用的医学资料刊载成册,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赠送1本《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让患者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等。

1.2组织专题讲座每周三上午9~10时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相对集中时,组织本院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肝炎、高压病、糖尿病等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

1.3个别指导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

1.4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1.5电化教育安置闭路电视,播放有关疾病防治、儿童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等知识。电话咨询有关健康问题,就诊知识及心理咨询。

2教育内容

2.1就诊前教育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宣教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导医护士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信息,主动介绍坐诊医师,使患者相信医生会全心全意治疗他们的疾病,及时通告各诊室诊病进展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

2.2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患者诊病结束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查、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对这些方面应系统教育,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

2.3离诊时教育患者诊治结束离院时,护士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回家后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量,服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方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我们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2.4同时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培训[2]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健康教育系统知识培训,许多护士无法区分健康教育与业务学习的概念,照搬专业教科书上的知识教患者,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造成无效健康教育现象。为了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整体素质,我们多次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首先对护士进行语言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日常礼貌用语,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可靠信息并深信不疑。为年轻护士参加高护自考创造条件,并订阅了《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健康教育与指导》,《沟通与技巧》等杂志与书刊,通过学习,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护士的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认识到搞好健康教育是门诊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只有责任心、同情心,还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3效果评价

3.1建立了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护士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由于护士对患者就诊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指导与交流,护士不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解除患者实际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在施教中,遇到新问题又激励护士去学习、探索,扩展了知识面,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3.2患者满意度提高用《健康教育处方》[1]、专题讲座及个别指导等,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与患者交谈,每月发放门诊满意度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患者意见,使患者对健康教育非常欢迎,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的掌握率达到8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

4讨论

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二门诊刘洁如等[3]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介绍输液中有关的注意事项,常规的医学常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液前、中、后不同阶段建立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护士接诊输液患者时主动作自我介绍,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而进行宣教。采用观察法了解门诊输液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认知,是否参与行为改变。定期进行本院护理部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在社区门诊输液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善。

通过我们3年来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①门诊护士是健康教育的生力军,门诊患者流动大,就诊时间短,在门诊能够接受健康教育,使他们获得大量知识,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水平提高;②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仅得到医生的诊治,还能得到护士的指导,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从而对临床的诊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方东萍,方春,陈云芳.深化整体护理实施全方位服务.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44-46.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8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重任。但2006年9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反过来再检查一下体育课程体系,我们必须承认,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果与公共体育健康课程设置具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质量。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公共体育课的教材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教材体系不科学、教材的内容陈旧。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重点应该在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上。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现状

近些年,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现了许多观点不同、结构不同、内容各异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从所了解到的资料和文件中,全国各地高校大都还在延用过去的体育教材,基本上是体育课程的名称改变了,但授课的内容没有变化。这些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教材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相对加大;教材的专业性过强,公共体育的普及性削弱,学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教材的难度加大,公共体育课程竞收录了体育院校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其中绝大多数公共体育课程仍然是以体育运动项目的体系为主,以体育学为编教材的主导思想,主要以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为基本教学手段。但这些教材的根本缺陷就在于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没有与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没有更好地将该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以及教材的内容就势在必行。

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课程的本质是由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它用以指导学校教学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课程体系是由课程的内容、结构、形式等组成的,培养目标规定了所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它是制订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所以,新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思路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21世纪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是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所以,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要反映体育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另外,体育健康课程的形式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教学,更要加强隐性课程的训练。如:校园卫生环境的维护、校园活动的组织、体育锻炼中的人际关系等。再有就是,体育学科教育中,健康知识、医学知识在体育课程中的比例及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2.2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应该是一名能够较好适应社会,独立健康生活的人。他们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了解基本医疗常识和必要的急救措施,能够运用所学运动知识指导日常健身活动,能够在运动中得到乐趣,保持良好的运动兴趣。

2.3对新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初步构想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健康知识:健康的概念、分类;健康的意识;性健康卫生常识

第三章医学常识:自诊与自救;基本的常规检查;常见的急救措施

第四章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

第五章体育教育的任务:体育的概述;奥运知识;中国体育的发展

第六章体育教学实践:各个项目的简述、规则;技战术训练与教学;易受伤部位的处理;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健身锻炼的方法学

第七章娱乐体育:体育欣赏;时尚体育;传统体育该教材的篇幅字数不宜太多,使学生在学习阅读时容易理解,并且要突出高校公共体育的师范性、实用性和知识性。

3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构建及内容特色

3.1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创新性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其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需要创新。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要密切联系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是该教材创新的关键。如由于现代行为观念的不断改变,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中性行为已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把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健康理论充实到新教材之中。要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有创新的教师,体育教师的创新重点应该是教学方法、手段和全面的医疗健康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操作师范能力,这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3.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基础性

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设置,从基础理论到基本技能,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就是掌握基本健康知识、医学常识和体育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基本健康常识和运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锻炼,学会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如: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理、常见的急救措施。了解奥运知识,中国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教学实践和健身锻炼的正确方法。

3.3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综合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知识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要有高度综合。知识的综合化趋势,反映在公共体育健康课上,就是涉及到体育健康课的各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伦理、哲学、艺术、环保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新的体育健康课中得到综合训练。特别是在体育运动和比赛中,培养学生刚毅的意志,团结协作的能力,良好的思想心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以适应未来从事的教育工作和激烈竞争的社会现状。

3.4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应具有实践性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理论,是灰色的理论。作为高校开设的体育健康课程,仅仅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学习体育学是不够的,体育学有它的特殊方式,就是理论课和实践课,而且实践课的比例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大的。在新课程体系形成后,使学生掌握体育教育原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理论课的内容有所加大,我们针对体育健康课程的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方法。体育课程重要的是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去,为指导体育健康教学服务。

4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

体育健康课程的另一重要特性就是实用性。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较强促进功能,同时也是体育健康教材在实用性上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教材的实用性,还要体现在与过去体育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将此书作为健身和医学常识手册永久伴随读者。

4.1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

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是体育思想上的改革。要着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但学会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会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只要有了正确健康的体育观,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就更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具有了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够合理地设计体育锻炼计划,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主动参与体育健身和锻炼,从中获得自我发展。

4.2运动兴趣的培养与运动技能的掌握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运动项目,但前提是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学校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环境。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另外,运动技能的掌握也是促进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期间学会并掌握了体育方面的一技之长,那将终身受益,并且还要将该技能传播。所以,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在体育项目方面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教师,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9

[关键词]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效果;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0(c)-0117-03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健康教育与系统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1-2]。随着医疗模式转变,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即单一的文字或口头健康教育形式已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要求。曾伟娴等[3]报道,专职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和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但护士人力相对或绝对缺乏,大部分医院还无法设立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本院将实行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后对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7~12月实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和2013年1~6月开展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后的住院患者共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6~86岁,平均47.6岁;患者住院天数5~30d,平均10.5d。对照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3岁。观察组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受教育程度以及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调查对象均无精神意识障碍,能正常交流和有效沟通。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1.3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

1.3.1集体入院教育由培训合格的初级以上责任护士按照制订的规范入院教育内容和流程对当天所有新入院患者实行集体入院知识教育,行动不便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教育模式。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的介绍;医院及科室环境的介绍,医院和科内各项制度的介绍,将医院和科室的环境、布局、检查线路等,以图片、图表的形式向患者讲解,提高患者知晓度。

1.3.2集体术前教育由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责任护士按照规范的术前教育内容和流程,采用多媒体和现场示范形式,对次日行手术的所有术前患者或家属实行集体术前教育,内容包括:术前患者自我准备,术前饮食、活动,术中配合,术后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等,并针对患者术前紧张焦虑心理给予心理支持。

1.3.3护患沟通会每月定期召开,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责任护士主持,患者或家属代表参加,借助生动的多媒体帮助患者学习疾病健康知识,每次讲座后进行知识抢答、发放小礼品,充分调动患者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患者的学习效果,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认同感。同时在会上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了解患者思想动态,督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4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实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如对高龄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护士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以期让患者理解和配合。对于缺少家庭支持,无亲友陪伴的患者,护士除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外,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给予适时的安慰,每日增加查房次数,并鼓励同房病友与患者多交流,减少此类患者的孤独和陌生感,利于疾病的康复。

1.3.5健康教育资料①制作科室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展板,宣传单,挂放在病区走廊,为住院患者和家属提供可取阅的疾病健康教育资料;②根据科室的专科特点,制订本科室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包括医院及病区环境介绍、特殊检查指导、科室常见疾病围术期护理、出院指导等内容,每个病房定位挂放,方便取阅和查询;③制作科室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采取护士发放和患者自行取阅的方式。

1.3.6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于本专科已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如腹股沟疝等制订规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责任护士每日按照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1.3.7集体出院教育由培训的初级以上责任护士对即将出院的所有患者实行集体出院指导,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饮食、药物、功能锻炼、复诊时间、项目及预防保健知识。本科已实行医护联合查房,所有的责任护士均分配到各医疗小组,晨间查房后,责任护士已了解当日或次日出院患者情况,各医疗小组汇总后,实行集体的出院教育。

1.3.8应用住院患者健康实施、评价登记表本院统一制订住院患者健康实施、评价登记表,每一位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都必须使用该表格,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健康教育项目、宣教时间、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评价。将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内容分为3个部分,即入院阶段、住院阶段和出院阶段,入院阶段包括科室介绍、住院安全等,住院阶段包括饮食、活动、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相关知识等,出院阶段则包括休息、用药、随访等指导。将对患者的评价内容分为患者是否能复述、解释、模仿和操作4个方面,均采用选择或打钩的方式填写,实行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的双签名。

1.4评价方法

1.4.1健康教育效果评判采用本院统一制订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护理安全、饮食、药物、特殊检查5个方面共12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分3个级别,完全掌握评8分,部分掌握评6分,未掌握评0分;最后一项4分(为患者对科室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评4分,满意评3分,较满意评2分,不满意评0分。调查表每月发放10份,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100%。

1.4.2健康教育质量评判采用本院统一制订的健康教育质量考核评分表,分为4个部分,总分100分。入院及安全教育20分,药物、饮食、活动35分,围术期健康教育30分,出院指导15分。由质控组长每月检查考评。

1.4.3患者满意度评判采用本院制订的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士责任心和健康指导5个方面共10个条目,总分100分,分4个级别,很满意评10分,满意评8分,较满意评5分,不满意评0分。共发放调查表120份,有效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秩合检验方法,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t=21,p

3讨论

3.1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增强

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后,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可以接受多次及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疾病康复知识得到不断强化,患者掌握程度显著提升。健康教育路径的使用,使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4]。在集体入院、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中,患者受到集体氛围影响,学习时会比较专注,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接受集体宣教的患者能系统了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同时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机会[5],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集体健康教育将分别进行的相同工作集中进行,减少护士重复工作量和时间,在目前护理人力紧缺的情况下,有效节省了护理资源。实施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模式以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3.2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模式,实行“责任落实、包干到底”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位护士都有自己分管的患者,护士责任心全面提升,每日深入病房评估患者,对所分管的患者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用住院患者健康实施、评价登记表,及时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再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个别补充指导。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护士对患者的宣教只有措施而无结果评价的弊端,实行护士与患者或家属的双签名对护理工作也起了监督作用,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3.3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实施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模式以来,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得到提高,能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护理中。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并运用所掌握的医学、护理学专科理论和技能,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心理、健康知识和康复指导方面的问题,将整体护理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与患者建立更为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得到稳步提升。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干预活动,促进患者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相关因素,预防疾病。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6]。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高,遵医行为就越好[7],常规健康教育由于形式单一,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灵活应用即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落实到位,又有效地节约护理资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建,刘晓勤,赵琇利.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监护病房微量泵持续给药病人依从性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223.

[2]李诗君.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全科护理,2009,7(4):363-364.

[3]曾伟娴,古惠英,姚嘉萍.专职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64-66.

[4]黄珺.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21-122.

[5]杨丽黎,叶志弘,冯金娥,等.设立各种集体教育项目深化住院病人教育[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1):72-73.

[6]李文慧,王克芳.术前健康教育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精神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34):3151-3153.

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篇10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健康教育能从患者的心理、思想等很多方面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如此,还能使患者正确的对本身疾病有一个了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该系统的疾病致残率较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不仅要从药物方面入手,还要重视患者的康复锻炼及患者的健康教育[3],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220例患者,其中男性150例,女性70例,年龄在36~57岁,平均年龄(28.332.16)岁。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组:干预组110例,常规组1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常规组:使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解患者的病情外,还要对患者的疑问做到细心的解答。干预组: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健康教育小组。从神经内科选取3~5名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专业的健康教育小组,对神经内科接收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解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内容。②了解患者情况。自患者入院起就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患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则要通过图文并用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到对患者情况的详细了解。③健康教育实施。向患者宣讲神经内科的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整体了解,并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康复锻炼的技巧,可以在出院后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3观察指标[4]: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17.0软件,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干预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常规组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分别为:44.64±2.45、55.53±6.21、52.17±2.26、48.83±5.26、201.47±16.28,干预组对应数据为:53.48±1.76、68.82±5.09、64.48±1.87、61.13±6.15、248.21±15.16,可见,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干预组优、良、差分别为:96例(87.27%)、5例(4.55%)、9例(8.18%),明显优于常规组对应数据68例(61.82%)、25例(22.73%)、17例(15.4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8例(98.18%)显著高于常规组91例(82.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耐心、细心、恒心是最基本的要求[5]。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以及病情的反复波动性,针对这些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并做到足够的重视[6]。现阶段主张使用专业性、人文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尤其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重视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掌握优良率为84.55%,干预组患者掌握优良率为91.82%,干预组患者的掌握优良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掌握优良率(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方式对神经内科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健康教育,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也达到更具体化,使得护患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协调。于患者而言,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对自身疾病有一个详尽的了解,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并能把康复锻炼做到最好。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好的掌握,不仅如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金菊.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980-983.

[2]陈淑彦.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240-241.

[4]黄彩红,骆谏英,胡燕萍.试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0):1424-1425.

[5]吕文艳.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