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金融政策报告十篇金融政策报告十篇

金融政策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3:28

金融政策报告篇1

一、*县经济发展的状况

*县位于皖西北,淮北平原的中部,长期以来都是以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著称,全县有耕地面积185万亩,人口131万,*年全年粮食产量114万吨,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在70万吨左右。工业落后,*年全县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81家,*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实现税金1.92亿,税后利润1.7亿元。财政收入很低,基本上还是吃饭的财政,*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4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43元,税收收入完成3.67亿,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0%。

二、经济落后原因分析

(一)从农业方面分析

1、我县是产粮大县,产粮大县的主导财源来自农业,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执行轻税、增产不增税、不缴税给补贴的农业税收政策,造成农业国民收入的积累率远远低于第二、三产业,加之农业是露天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财政收入的增长十分有限。

2、我县是产粮大县,同时又是粮食企业财务挂帐大县,长期以来粮食购销企业承担着大量的政策任务,形成了大量的粮食财务挂帐,通过省县财政努力,虽然消化了一部分,但我县仍有粮食政策性财务挂帐53289万元未消化,粮食购销企业财务将是我县财政无法承受的包袱。

3、农田基础设施损坏的现象已相当严重,由于我县财政是吃饭的财政,无力拿出更多的钱对现有农田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农田基础设施的损失严重影响着粮食的丰产丰收,希望追加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尽快做好灌溉渠的修复工作。

(二)从工业方面分析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市场竞争力弱,在复杂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面对东部地区企业的大力扩张和目前的金融危机,县级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1、建设用地紧缺。目前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利用土地纳入计划管理,进一步缩小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无论是推进工业化还是加快城建化建设,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

2、发展资金短缺。县级财政比较困难,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投入较少,财政状况虽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态,但要拿出相当的资金发展工业搞基础设施还是相当困难,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尚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加快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也不能适应我国工业经济由东向西大规模转移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3、人才缺乏。*县是教育大县,每年向城市输送的大学生很多,但回来的却很少,特别是现在人才培养的成本逐步上升,而人才外流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县政府承担着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成本,而投入的效益大部分被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获取了,形成了很大的教育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县级经济发展呈现人才溃乏的情况。

(三)从金融环境上分析

由于县域市场经济不发达,融资渠道单一,也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先天处于融资的劣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导致规模扩张受阻,设备陈旧难以更新,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从财政体制上分析

一方面是财政缺乏强劲的产业支撑,仅靠农业经济的增长来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分成比例较高,县级财政还要承担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事权和财权的严重背离,不利于调动县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三、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我县经济发展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从20*年11月份开始,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个月增速放缓。工业企业面临着资金、原材料紧缺的危机;出口外向型企业、纺织企业、汽车产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受影响最大,传导效应已开始感染其它行业产业和企业,有的企业限产甚至停产。由于工业企业不景气,农民工返乡、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全社会就业压力加大。

为应对金融危机,县委、县政府组织部门人员对工业企业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出现的问题,连续召开了三个项目协调会,出台了四个含金量较高的文件。

一是创造金融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我县出台了三个文件,分别是《地方财政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蒙政〔20*〕48号)、《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蒙政〔20*〕47号)和《*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第一个文件明确规定2009年财政安排23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扶持大型工业项目和开发区“零费制”补助资金,150万元用于企业担保资金,15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和无偿补助。第二个文件是激励银行放贷的,对于当年贷款投入总额、增长率,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及工业企业贷款增长率作为考核指标,将省拨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的1200万元用于担保机构补充资本金,8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资金和对金融机构的贴息。目前,我县城司已有担保资本金4300万元,按1:3的放大效应,可以为企业贷款担保1.2亿。从20*年11月份至2009年1月,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内,该公司已为27家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担保2720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县部分中小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的困难。

二是积极为企业减负,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出台了两个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的文件,取消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一是《工业园区零费制实施办法》,对2009年在开发区、漆园木材加工园区、范集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阶段的工业项目免收各项费用。其二是下发《规范行政机关涉企收费检查的通知》,文件规定凡未经纪委监察室批准,任何单位不准到企业乱收费、乱检查、乱评比。其三是按照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字〔20*〕78号)文件对涉及到我县的31个收费单位进行审核,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328项,取消16个单位35项收费;涉企经营收费取消2项,降低收费标准的8项,按下限执行的6项。以上都是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具体措施,措施的出台对目前企业发展来说帮助很大。

三是出台支持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意见。制定了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除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政策外,鼓励房地产公司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日照间距等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新开发项目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并在土地出让金的缴纳上给予开发商分期分批缴纳的优惠政策。

四、促进*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建议

新年伊始,*县县委书记胡朝荣在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确立了0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和规模扩张。力争经过两年的发展,着力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车改装、木材加工、煤炭开采及深加工等四大优良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为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希望省财政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1、加大对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力度,一般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吃饭问题,目的是均衡县市级财政之间的基本保障水平;政策性转移支付既要体现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又要贯彻中央省一定时间的政策取向,政策性转移支付要向产粮大县倾斜,主要用于农田基本设施的维护,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支出力度,奖励资金支出主要用于粮食深加工,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3、历年来形成的粮食企业挂帐由上级财政消化,减少县级财政压力。

4、省财政对我县发展前景好对周边环境有拉动作用的大企业采取重点扶持(例如:中能安驰)。

5、省财政对我县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的投入给予一定的扶持,以加快县级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

6、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要向县级倾斜。

金融政策报告篇2

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涉及司法环境、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与银企关系等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的趋势更加明显。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决定着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产生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流入,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类资金的需求;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能够不断强化社会诚信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自治州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强行政和司法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州直行政辖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尚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县市、各相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自治州经济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经济金融资源,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营造社会和谐、金融服务优良、支持经济有力、良性互动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总体目标:建立由州政府主导,中国人民银行**州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牵头,州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的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从20**年开始,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把自治州建设成为金融生态良好区域,以增强地方经济吸引外部资源的能力,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一是国家金融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辖区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相协调,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逐步改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状况;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得到完善,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企业信用水平显著提高,中介服务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良好的信用环境得以构建;三是搭建起政府、银行、企业沟通平台,建立政、银、企合作协调机制,银企关系融洽;四是金融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执法效率明显提高,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得到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五是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保持合理水平,为自治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切实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县市要紧紧围绕自治州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优势资源转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把握地方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研究和制订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业政策、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征求金融部门的意见,以对重大产业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科学性、效益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确保出台的区域产业政策与国家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相符合。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各项有利于自治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各县市、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涉及金融业务事项的办事效率,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1.整合各类信用资源,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工商、税务、司法、海关、环保、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人行征集州直企业、个人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将政府各职能部门产生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以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及时纳入人行的征信系统,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平台。

2.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活动,普及信用知识,不断推动信用评价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学习金融知识,培育和提高信用意识,维护金融权益,共同创建“和谐**”。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主动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减少现金使用,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有效缓解银行排队现象。在乡村广泛开展“信用户”评定和“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对“信用户”和“信用村镇”的信贷需求给予优先满足;在城市大力开展创建“信用社区”活动,积极建立“小额担保机制+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的联动机制。

3.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人行要依托企业征信系统,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经贸等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管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提供依据,为企业经济交往提供服务,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信息平台。

4.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多渠道、多方位增加信用担保基金,充实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大信用担保机构业务范围;通过开展再担保和联保等业务,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

5.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运作”的要求,规范发展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房产、土地评估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建立对涉及金融活动的中介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和中介机构不良记录信息共享机制,对有不良行为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定期在金融机构内部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促其退出市场,逐步提高中介服务的公信力。

6.推动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探索内外部信用评级结合的有效途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借鉴内地开展信用评级工作的先进经验,加强协调和宣传,积极开展奎屯市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遵循政府推动、人行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调动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不足,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的协调机制。由政府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召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座谈会和银企洽谈会,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银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协调经济运行中涉及资金融通、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债权维护等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要主动向企业介绍金融改革发展情况、信贷政策、金融新产品等情况,使企业及时了解信贷政策、信贷审批管理程序、新的金融产品等信息;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包括行业情况、企业内部管理等各方面信息,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企业,以增强互信,不断密切银企关系。

(四)进一步改善司法环境,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司法部门要依法维护金融债权,自觉加大对金融机构信贷纠纷案件的受理、审理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金融盗窃抢劫、挪用侵占金融财产、逃废金融债务等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坚决打击地下钱庄、制贩假币及其他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金融案件审判力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使用简易诉讼程序,提高金融维权诉讼案件的执行率。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同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做好企业破产、改制工作,协助债权银行加大对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行为公开曝光,进行严厉打击;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保证债权银行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依法落实金融债权。

(五)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人行要结合辖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研究制订出台区域性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促进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治州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行的政策性指导意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突出重点,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州发展战略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贫困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使有效信贷投入逐年增加。密切关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通过金融改革,健全金融机构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增强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找准市场定位,突出经营特色,满足社会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需求。

四、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州政府分管金融的副州长任组长,州宣传、纪检监察、发展计划、经贸、财政、工商、税务、检察院、法院、公安、海关、环保、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金融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和组织协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协助领导小组做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等工作。

人行要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立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反洗钱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司法部门要加强执法环境建设,增强公平、公正执法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提高执结率;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向金融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督促企业依法守信经营;发展计划、财政、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为金融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诚信守法;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促其合规经营与公平竞争;各金融机构要以防范风险为立足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对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制

(一)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由**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原则上每年召开1--2次,或成员单位提议经组长同意召开。会议主要研究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措施,协调各成员单位解决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辖区经济金融形势,认真落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快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二)建立信息互通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确定各自联系部门和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事宜,建立综合信息互通制度,实现经济金融政策、经济金融统计数据、辖区经济金融重大情况等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要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同时,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州直金融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见附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各县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及时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全力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附件:**州直金融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客观评价金融生态环境,增强辖区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结合《关于加强**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州直辖区各县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评价。

第三条评价原则

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评价各县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情况。

第四条评价办法

由**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项评分规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出分值。

第五条评价期限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每年进行1次。

第六条评价指标

(一)基本指标: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个数占贷款企业比例、欠税企业占应纳税企业比例、贷款违约率、贷款利息实收率、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信用农户占比、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破产企业金融债务受偿率等10项指标。

(二)动态指标:年度贷款变化情况、新增不良贷款变化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下降幅度、新增逃废债企业、金融及洗钱案件等5项指标。

(三)其他指标: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情况。包括是否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是否围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及企业信用体系是否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是否出台协助清收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等4项指标。

第七条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基本指标评价为75分、动态指标评价为20分、其他指标评价为5分。

(一)基本指标(75分)

1.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报告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报告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0%。

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或(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根据州直辖区金融机构实际口径统计(下同)。

2.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报告期企业逃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报告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0%。

3.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个数占贷款企业比例=(报告期逃废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个数/报告期在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总数)×100%。

4.欠税企业占应纳税企业比例=(报告期欠税企业个数/报告期应纳税企业总数)×100%。

5.贷款违约率=(报告期贷款违约笔数/报告期贷款发放笔数)×100%。

6.贷款利息实收率=[(报告期当年实收利息-收回上年累计欠息)/(报告期当年新增表内欠息+报告期当年实收利息-收回上年累计欠息)]×100%。

7.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报告期当地的a级以上信用企业个数/报告期当地受评企业总数)×100%。

8.信用农户占比=(报告期当地的信用农户数/报告期当地农户总数)×100%。

9.金融维权胜诉案件执结率=(报告期已执行的金融维权案件胜诉数/报告期金融维权案件胜诉数)×100%。

10.破产企业金融债务受偿率=(报告期破产企业偿还金融债务数额/报告期破产企业所欠金融债务数额)×100%

说明:第1--5项分值计算按(100%-实际比例)×权数;第6--10项分值计算按实际比例×权数;如果第7、8项尚未开展,该项不得分。为充分考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因政策性剥离等因素造成不良贷款非正常减少,各项贷款和不良贷款余额均采用可比口径统计。

**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指标考核评价表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权数实际比例分数指标提供单位

1不良贷款余额占比(%)15银监部门

2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10金融机构

3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个数占贷款企业比例(%)10金融机构

4欠税企业占应纳税企业比例(%)10税务部门

5贷款违约率(%)5金融机构

6贷款利息实收率(%)5金融机构

7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5金融机构

8信用农户占比(%)5农村信用社

9金融维权胜诉案件执结率(%)5各级法院

10破产企业金融债务受偿率(%)5各级法院

总分75

(二)动态指标(20分)

11.年度贷款变化情况。当年贷款增幅增长(或降低)百分点=报告期期末各项贷款增幅-报告期期初各项贷款增幅。

当年贷款每增长1个百分点,加0.5分,最高加分不超过5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最高扣分不超过5分(由人行提供)。

12.新增不良贷款变化情况。当年新增不良贷款降低(或增长)百分点=(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0%。

当年新增不良贷款每降低1个百分点,加0.5分,最高加分不超过5分;每增长1个百分点,扣0.5分,最高扣分不超过5分(由银监部门提供)。

13.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下降幅度。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下降百分点=报告期期末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期初不良贷款余额占比。

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每减少1个百分点,加1分,最高加分不超过10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扣1分,最高扣分不超过10分(由银监部门提供)。

14.新增逃废债企业。新增逃废债企业1家扣1分(由金融机构提供)。

15.金融及洗钱案件。确认1例金融及洗钱案件扣1分(由公安部门提供)。

(三)其他指标(5分)

16.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加0.5分(由各县市政府提供)。

17.举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加0.5分(由人行提供)。

18.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创建活动加1.5分(由农村信用社提供),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1.5分(由人行提供)。

19.当地政府出台协助清收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加1分(由各县市政府提供)。

第八条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按照**州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划分标准是:

(一)a级为优质金融生态区。综合评价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金融外部环境良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无系统性金融风险,无违法金融业务活动,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信用环境根本改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

(二)B级为合格金融生态区。综合评价得分在80分(含80分)--90分之间,金融外部环境较好,金融秩序较好,金融资产质量较高,社会信用环境有较大程度改善,金融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三)C级为次级金融生态区。综合评价得分在65分(含65分)--80分之间,金融外部环境一般,社会信用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金融运行存在潜在风险隐患,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般。

(四)D级为弱质金融生态区。综合评价得分在50分(含50分)--65分之间,金融外部环境欠佳,社会信用环境无明显改善,金融运行存在一定风险隐患,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弱化。

金融政策报告篇3

近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各地开始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各级政府负债率加大,轨道交通项目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ppp融资模式合理引导了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满足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难题。据初步统计,截止2016年7月底,两批ppp推介项目中,已有6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万亿元。随着ppp项目库的增加和落地,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轨道交通,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轨道交通ppp项目的意义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共同投资、风险分担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融资模式。虽然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轨道交通ppp项目本身存在较多风险:如前期投资金额大,建设与运营时间长,存在财务风险及运营风险;项目公司合作方较多,需要确定股权比例,存在融资风险。鉴于轨道交通ppp项目存在较多风险,研究管理会计应用于轨道交通ppp项目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三、轨道交通ppp融模式下管理会计的应用

轨道交通ppp模式是新产生的融资模式,与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同,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也有自身特点。首先,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与社会投资者按照双方约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ppp项目公司。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期内主要负责建设、运营、设备采购与维护等,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轨道交通ppp项目下管理会计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项目公司组织框架

项目公司组织架构分为战略决策层、中层管理层、执行层。轨道交通ppp模式下的项目公司,战略决策层由代表政府出资的股权投资机构与社会投资机构共同组成,负责项目决策;中层管理层指执行决策层的决策,制定政策,明确部门职责;执行层指项目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与落实各政策与制度。

(二)构建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体系一般由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业绩管理报告组成,完善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体系是优化轨道交通ppp项目的重要手段。

1.投资管理报告体系

投资管理报告是对投资活动的全面规划与评价,包括投资规模与变动分析,投资结构与变动分析和投资结构优化分析等。轨道交通ppp项目公司按合作方各自确定的股权比例,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指标包括企业金融资产和股权投资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收益率分析报告。

2.筹资管理报告体系

筹资管理报告有利于企业资金筹集的规划和筹资决策合理性的评价,包括筹资管理全面报告、债权融资报告和利润分配报告。轨道交通ppp项目公司编制资金需求预算报告、资本结构报告和资本成本分析报告,有利于企业资金筹集的规划和筹资决策。

3.业绩管理报告体系

业绩管理报告综合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反映已制定的绩效目标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等。轨道交通ppp项目应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如市场份额指标、客户价值指标等。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由于轨道交通ppp项目各阶段所面临风险均不同,需要根据ppp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设计不同的财务预警指标。

1.项目准备期

轨道交通ppp项目准备期主要面临的风险是融资风险。其财务预警指标可选择融资结构指标和财务生存能力指标。如股本结构比例、项目的收益率、利息备付率等。

2.项目建设期

轨道交通ppp项目建设期主要包括购置机电设备、工程施工建设等,涉及大量现金流出,尚未产生现金流入。财务预警指标可选用现金短缺指标,如现金评价持有系数、现金比率等。

3.项目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开始产生现金流入,但同时也会有日常运营维护及贷款本息偿还等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涉及能否盈利的风险。此阶段的财务预警指标可?x用盈利能力指标及清偿能力指标,如营运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比率、净利实现率等。

金融政策报告篇4

关键词: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风险

中图分类号:F113

源于美债问题的全球金融动荡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减速已成必然,但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和可控,可以借机推行结构转型。

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争论

欧美债务问题恶化引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争论。2011年第三季度之前,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和机构都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低速复苏,基本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进入2011年第三季度,美债规模上限提高、美债评级下调、全球股市暴跌、欧债危机扩散等相继发生,加大了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围绕经济是否二次探底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在本轮世界金融动荡之初,大多数机构和经济学家认为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大,而且主要聚焦于美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在2011年6月17日称,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商业和消费者支出可以支撑复苏,目前的经济放缓不难解决。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8月9日称,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资产价格会较快恢复。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8月16日称,从金融危机一般的发生机制来看,目前的危机仍然囿于金融市场内,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渠道也未形成,二次探底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低。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8月16日称,欧美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可能性很小(15%左右),维持低增长的概率较大(60%左右)。瑞士银行8月24日报告对二次探底提出质疑,认为当前并未出现衰退中通常出现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在并未出现较大的、系统性冲击的情况下,经济活动的任何下挫其程度都应该较小。德意志银行、野村证券8月中下旬报告均认为,尽管风险在加大,但全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或急速衰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9月6日预计,美国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概率为1/5至1/4。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9月8日称,无论美国还是世界经济都不会进入二次探底,但的确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上可能的欧元崩溃,那么将对全世界产生波及效应,不仅在金融和资本市场,而且消费者和商业信心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和机构认为很可能二次探底,而且随着动荡的持续而有所强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8月6日称,2012年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高,可能达到50%,经济一旦停滞,就很有可能重返衰退,受到新的冲击时尤为如此。美国银行经济学家米歇尔•迈耶8月12日称,2011年早些时候经济已经受到了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冲击,现在只需“最后一根稻草”就足以推动经济陷入衰退。德邦证券8月21日报告认为,市场对于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主要来自于无法找到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新的突破点,尽管美国实体经济没有释放出多少负面因素,但市场信心已经低落到比较严重的地步。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9月8日认为,世界经济疲软将导致二次探底提前出现,这一时间可能发生在2013年,甚至提早到来,这取决于当前的决策者使用什么政策工具应对。目前正走向衰退,经济二次衰退的几率为50%。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停滞,即便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定量宽松措施,其效果最终也是有限的。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9月9日称,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高达50%。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国际经济形势都将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美债是政治问题,欧债是制度问题,欧洲将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危机。

二、世界经济金融风险加大

二次探底的争论本身就反映世界经济金融风险加大。经济增长的缓慢及对金融危机传播的担忧已经提高了危机的风险。尽管对是否二次探底存在分歧,但是几乎所有机构和经济学家都认为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在恶化,超出预期,未来不容乐观,只是程度差异而已。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还会持续。美银美林8月5日报告认为,高涨的风险厌恶情绪主要来源于三个因素:(1)人们意识到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得比之前预期的更严重。(2)由于欧洲无从见底的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政策的摇摆,人们预期市场压力可能会再次出现。(3)面临衰弱的金融和经济形势,政策制定者是否会实行宽松政策存在着不确定性。巴克莱资本8月19日报告认为,股价的崩溃代表资产的严重缩水以及对市场信心的消极冲击。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经济指标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但如果不加以遏制,股市的震动将不断自我加强。瑞士银行8月12日报告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将升级,只有当各国建立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后才会缓解,如欧盟债券。中金公司8月22日报告认为,发生像2008年雷曼式危机的可能性并不高。欧盟财政官员提醒各成员国财政部长,称在债务危机向银行业蔓延的形势下,市场可能重新出现信贷紧缩的状况,这将带来一场系统性的危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志杰认为,欧债危机间歇性爆发揭示了危机处理机制的缺陷,区内外国家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增加了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危机将从金融向实体经济、社会领域传递。尽管欧元区解体对各方都不利,但不排除个别国家退出欧元区。

欧美应对危机的政策空间有限。瑞士银行8月24日报告认为,欧美决策者无力积极应对债问题和增长挑战,欧洲财政政策将更具限制性。高盛8月6日报告认为,由于债务危机导致欧洲财政政策方面空间不大,同时愈演愈烈的通胀又增加了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难度,整个政策环境十分受限。中银国际8月12日认为,美国政府受评级下调影响,将被迫重检其财政纪律,未来将无法再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美国政府面临国债余额上限的约束,在财政刺激上空间不大。德邦证券8月21日报告认为,即使Qe3如期推出,只能对市场起到短期的提振作用,而从中长期来看并不一定能改善现有的经济增长状况,反而可能会引发通胀和新一轮资产泡沫。

金融市场动荡将冲击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波动将导致令人担忧的负反馈循环问题。中金公司8月22日报告认为,金融市场持续走弱可能与经济放缓相互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导致信贷紧张,信贷紧张又将导致投资和消费放缓,投资和消费放缓又将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市场信息,现阶段负反馈循环的风险正在上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更加黯淡。如果银行流动性得不到缓解,经济衰退的风险将显著上升。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预示着市场对未来经济更具不确定性,这将进一步限制经济的增长。信贷紧张压低投资消费,而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信贷紧张。

主要机构均下调了世界及各国经济增长。尽管危机还只停留在金融层面,但未来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瑞士银行8月24日报告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估值从3.8%下调至3.3%,主要反映出欧洲和亚洲的GDp预估值下调,这意味着未来数季世界经济增长下滑。高盛8月6日报告将今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从5月预测的4.3%和4.7%分别下调至4.0%和4.4%。德意志银行8月16日报告将美国今明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调低至1.7%和2.6%。高盛高华8月5日报告将今明年欧元区经济增速预测从此前的2.1%和1.7%分别下调至1.9%和1.4%。美银美林8月5日报告预测日本经济2011年将收缩0.4%,2012年将增长3.3%,较之前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1和0.3个百分点。

三、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美银美林8月5日报告维持对中国GDp增速的预测:2011年为9.3%,2012年为9.0%,同时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前景的衰弱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原因在于:(1)中国GDp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比许多人想象的要低,而且出口已经经历了平稳的下滑。(2)中国财政状况较健康,有空间来实施一种更加有利的财政政策以维持9%左右的增速。中金公司8月22日报告认为,由于2011年GDp对净出口的依赖降低,同时欧元区和美国在中国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下降,即使外需出现恶化,也不会造成中国增长大幅下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0.18个百分点。德邦证券8月21日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自身具备的独特性,a股市场在受到市场影响之余,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走出自己独立的一波行情。

主要挑战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全球经济和市场从货币政策预期方面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国内通胀情况下预期的不明朗使得这种影响更加复杂。中金公司8月15日报告认为,未来宏观政策走向将更多地体现一致性与灵活性,一致性体现为在达到预期政策目标之前,紧缩政策基调不会轻易放松,而灵活性则体现为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在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的局部领域,将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进行政策微调。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9月9日指出,应对未来几年资本流入对国内货币环境的影响,靠汇率大幅升值是不够的,还是要靠国内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结构性调整。

金融政策报告篇5

政策风向

分析人士认为,2016年是个比较特殊的一年,即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转型之年。在政策方向上,互联网金融可能迎来规范发展的一年;从目标上,要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成本降低的服务;从意义上,要发挥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作用;从政策上,要配合好供给侧结柯l生改革的重要推进。因此,2016年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大考的一年。

1.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基调。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互联网金融。这是继2014年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两处提到互联网金融之后,连续第三年提及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所受到的重视前所未有。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明确了“有保有压,优扶劣汰,严控风险”的方针。

政府工作报告区别于前两年,将“规范发展”作为互联网金融下一步的工作监管重点,是行业从粗放式、无序、混乱发展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只有宽松、适度、合理的监管环境,平台方对金融传统保持敬畏,对金融本质及互联网金融创新有着深刻理解,并从用户导向、普惠金融、消费引擎的方向发力,让大众用户成为受益者,如此三管齐下才能既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又符合政策设计的路径,进而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而出现这样的政策上的“转向”,并非偶然。从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大事频频发生,从大的行业背景看,2015年的p2p借贷平台达到了3657家,正常运营的1924家,较2014年增长了74%,最受关注的p2p领域依然在急剧扩张。同时,过去的2015年还伴随着一些平台的跑路、关张现象,这说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一个泥沙俱下、监管缺位的市场。

业内认为,从监管逻辑上来看,监管层已经定下先规范后发展的基调。在监管模式上,则提出分级管理、联合监管,并倡导引入大数据。至于监管原则方面,则提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2.互联网金融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去年两会,总理在“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第一点就提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而今年两会又表示要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创新的消费信贷产品。显然,总理对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要求乃是能够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门槛,亦或是刺激用户的消费潜力,以达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而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这些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效率和固有优势显然是比不过p2p的。传统银行大多注重于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支持以及大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则往往覆盖不到。实体经济的需求实际上是源于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的现状,比如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中小企业带动着当下的供给侧改革,原来大型企业产能过剩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逐渐被改变。互联网金融能为中小企业的困境带来结构上的帮助,使金融更紧密地与实体经济结合。

3.通过地方性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明康在“两会”演讲中提出的观点颇有新意:“不要靠监管,靠监管成不了气候,靠自己。监管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关键还是靠自律。”实际上除了企业自律,依托行业组织建立自律体制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今年,浙江省政协委员李立新、深圳市人大代表张育彪、上海市人大代表杨定华、中国致公党中央等报送的议案中,均强调了建立p2p行业自律体制的必要性,方式包括建立内控制度、组建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构建政府主导的多方协同监管体制等等。

4.强化信息披露机制。3月10日,即将挂牌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召开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研讨会。会上公布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中要求p2p平台执行十分严厉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每天更新违约率、项目逾期率、坏账率、客户投诉情况、借款人经营状况等至少21项平台运营信息。在分析人士看来,这算是行业内最严厉的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多数p2p平台存在资金运作不透明、资产端信息披露不完整、平台运营状况不公开等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出现自融、资金池、虚假标的等问题的p2p平台,大多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况。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20家样本p2p平台选取的20个标的中,只有2家披露了要求规定的全部信息,另有4家1项都未披露,其余平台只进行了部分披露。这些p2p平台对融资方信息披露的不完整率高达90%。

《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是去年年底监管办法公布之后,继限制p2p广告宣传,各地限制相关资质注册之后的又一监管细则,虽然只是公布了供内部讨论的初稿,但是关于p2p平台运营信息披露的工作,已经需要提上各家平台发展规划日程上面了,官方承认的p2p平台的门槛无疑又抬高了不少,随着各项监管细则的不断落地,中国p2p行业将会走出过往被质疑的迷雾。

市场风向

互联网金融的机动和灵活性以及高创新等特点,确实有望借政策红利迎来发展新阶段,成为扩大内需加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剂。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仍处于参差不齐阶段,随着监管细则进一步明确,行业的格局可能出现深刻的变化。果说2015年是p2p行业回归理性之年,那么2016年将是p2p行业的规范之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p2p行业将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迎来新时代。2016年p2p利率将进入10%以下的新常态,而随着征信环境完善,对经济下行压力适应性提高,p2p行业的资产荒有望缓解,但一场行业大洗牌、不合规小平台大量死亡将不可避免。

2.行业格局将出现深刻变化。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或将呈现以下嬗变:一是行业结构将有所调整。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大致归纳为银行系、国资系、上市系、民营系,其中,银行系发展可能占据的优势更多一些,但在创新层面局限性又较为明显;而国资系平台的普遍“通病”可能还有机制不够灵活,业务操作较为繁琐;其他类别的网贷平台也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从数据公布的3000多家平台来看,可以预期,在监管要求规范的背景下,一部分民营系网贷平台或率先不复存在,其他背景的网贷平台也会有所转型,行业结构或将有所调整。二是短期业务模式维持单一格局。由于目前监管要求只对已经呈现的业务模式有所明确,其他创新业务模式或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一些创新发展正处于徘徊阶段,如何能够破解”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魔咒,可能是市场参与各方要冷静思考的问题;短期来看,行业业务模式仍会维持目前单一局面。

3.新的财富增长点增长孕育,消费金融、ppp、三农金融及供应链金融将是有待挖掘的新蓝海。

(1)消费金融。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及消费金融,“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正在成为解决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平衡的突破口。市场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如今,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电商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都在争先布局消费金融,万亿级蓝海市场一触即发。

蚂蚁金服研究院的《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指出,在消费金融领域,几个趋势愈加明显:场景入口化、金融嵌入交易,场景与金融的结合,以上因素导致互联网金融更加有温度。另外,上述《报告》也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深入推进,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和特征都将逐渐数据化,使得未来消费金融服务从客户准入、预授信再到审批和风险控制的全流程都将通过数据驱动。同时,消费金融也将更加聚焦在消费者个性需求的研究,开发出与消费者行为紧密相关的定制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2)ppp或将成为中国人的财富新模式。在面对资产荒的情况下,时下火热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也通过创新将焦点放在政府类ppp项目资产端上。而国内首家全球化互联网理财平台新联在线似乎看到了这一政策下蕴藏的机会,依据平台运作机制,灵活创新出ppp的另一种模式――p2G模式(个人对政府),主要为政府授权国企直接进行融资、政府或大型国企的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担保融资、国有担保公司担保的项目融资。这一类投资项目期限主要在1~6个月内,相较于其他融资理财产品,期限适中,收益中上。加上在国家政策鼓励驱动下,这一类p2G政府基建融资模式或许能够重新成为关注的投资项目。分析人士称,对于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投资来说,ppp收益高于银行,安全度又较高,将成为中国人的财富新模式。而从投资长远角度来看,国家重视程度愈发明确,ppp项目也在逐年增加,规模体量庞大。

(3)三农金融。虽然总理并没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面提及三农金融,仍然对2016年三农工作的开展作了重要部署。此外,还在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理念在国内已经践行了十年有余,然而三农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重点部分却建树平平,所谓的普惠金融难以惠及农村,三农金融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年年都要摆到两会上进行重点讨论。

好在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或多或少地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得到了传统银行业之外的补给。来自网贷之家、多赚等平台互联网金融相关消息:2014年年末,京东推出针对农户的低成本贷款;2007年,翼龙贷推出三农融资产品,约有98%的资金能够直接流入三农领域;2014年,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2015年,京东农村电商3F战略;2016年,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两会上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金融政策报告篇6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实施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条件,达到持久的真实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广泛目标的经济政策。对于政府而言,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法宝。

1、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

法定存款准备金,规定了商业银行或某些国家中的储蓄机构在其存款负债中必须上缴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或者是预留库存现金。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来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限制了银行的一定的现金流,保障了存款用户的相对风险。从2006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的第一季度,这四个季度,央行已经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13次,每次的调整基本都是提高0.5个百分点。搭配使用央行票据等对冲工具,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回收多余流动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适当调节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再贴现率,央行在通过“贴现窗口”贷款或再贴现或购入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向银行体系直接提供准备存款的活动中索取的利息。从而影响货币资金供求。再贴现率现为3.24%,而且这个数据近年一直都没有变动。

公开市场操作,如回购和逆回购协议、买卖政府债券、发行中央银行证券等。从我国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可以得出去年到今年的五个季度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票据发行总量和季末票据余额都是比较大的数额,央行对公开市场化操作幅度越来越大,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操作的幅度也不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改善通货膨胀,而且可以灵活安排。政府在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人们要面对是央行的政策,但是怎么样才能有效的达到央行的预期?改善货币政策透明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我国货币政策透明披露回顾

1993年以前我国央行主要是通过领导讲话来披露我国的货币政策,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通过领导讲话进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较低,公众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准确的预期。1993年起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里面明确列出:“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6年起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每月中旬人民银行还公布上月m0、m1和m2的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贷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2001年开始执行货币政策报告,在每一个季度公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有: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回收流动,协调运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对冲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2002年2月份,首次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司撰写的稳健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分析报告,报告中解释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2004年,央行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内容包括:本外币存贷款数量、余额和经济运行状况等。

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透明度在最近几年提高很快,这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提高。但是也要认识到,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透明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和提高。如金融数据公布的完整性、项目全面性、经济金融运行的预测报告等。

二、改善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优点

1、降低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

有利于形成对中央银行的外部监督。当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排除政治干预,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具有用通货膨胀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偏好,倾向于采取“有所作为的政策”。而在实行公开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的任何以通货膨胀来换取短期产出提高的行为,都将被市场主体所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将会破坏中央银行的信誉,丧失公信力是中央银行实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代价。这样,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就会提高中央银行的公信力。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减少管理监管通货膨胀的成本。

2、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引导预期

像所有公共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可以从公众的支持与理解中受益。在货币政策透明度较高情况下,中央银行向公众公开货币政策决策过程,说明决策依据,进行全面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及时而准确地有关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统计资料等,这种高度透明的货币政策,可以使公众获得更为准确的货币政策信息,避免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误解,从而获得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畅通。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如果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提供调控经济运行的各种信息,态度鲜明地表明对未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风险的预测,以中央银行的权威与信誉,就可以影响公众预期,使其按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调整投资和消费行为。

3、减少市场波动,稳定金融市场

政策可信性越大,该政策对公众预期形成和决策行为的引导作用越大,其政策效应就越好;反之,可信性越小,其政策效应越差。政策的透明度是决定货币政策可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由于中央银行不能完全预料到未来的意外冲击,因此事前宣布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如果货币政策不具有透明度,公众就无法判断目标的偏离是由中央银行的短期行为或控制不当造成的,还是由未曾预料到的需求与供给冲击造成的,这样就会对货币政策的可信性造成损害。如果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高,政策信息全面、详细与准确,那么公众不仅可以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还可以了解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与措施去实现其目标,对正在实行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与所宣布目标偏离的原因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这样便可以保持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信任。当人们适应这个规则以后,政策的明确化、制度化有助于保证实现货币政策的延续性,或者至少可以增加未来政策继续采取目前这种方法的可能性,减少市场由于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借鉴

货币政策透明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目标透明度、认识透明度、操作透明度。在这三个方面上,每个国家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现在将对外国几个有代表的银行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的借鉴。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在《联邦储备法》中被确定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适度的长期利率。对于会议记录等信息披露在格林斯潘时期,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提出货币政策决策,投票结果基本是全票通过。伯南克任职到现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会后3个星期对会议纪录予以公布。美联储从1994年才开始对外公布政策。在此之前,公众和市场只能间接通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的政策动向来判断货币政策行动的变化,即使政策决定没有变化,也对政策保持不变的依据进行解释和说明。2003年8月以来,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更加注重使用描述性的前瞻性语言,向市场传递美联储对经济前景展望和货币走势方面的信息。

新西兰储备银行采用的都是通货膨胀目标制,1990年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其物价稳定的衡量标准是由财政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通过签订政策目标协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决策由行长个人做出,对行长货币政策决定的详尽解释取代了会议纪要。央行还会在每个季度提供短期名义利率预测,并尝试以图表的形式向公众和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政策利率路径,向公众说明其未来可能的政策行动。英格兰银行采取的措施与新西兰基本类似,即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决策上,英格兰银行采用的是“多数票”原则。

欧洲中央银行采用的是“两支柱”的货币政策策略: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通过这两大支柱获得大量数据和信息。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由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并在取得一致的基础上做出。欧洲中央银行不公布会议记录,也不公布投票结果,只是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立即宣布政策决定。

金融政策报告篇7

在财税关系方面,财政部不承担直接组织收入的责任,征税和与此有关的法律诉讼问题,由国家税收部负责,但联邦税收政策则归财政部制定。在财政支出方面,财政部通过预算控制全部政行支出,但不负责直接的拨款事项,日常的支出管理由国库部负责。在财政银行关系方面,财政部参与利率、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要包括财政部的一名副部长。另外,作为中央银行的加拿大银行行使国库的责任,管理政府帐户。在国债发行和管理工作中,财政部负责编制联邦政府的国债发行计划和公债基金的统一管理,中央银行则具体安排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事项等。

具体来讲,财政部的主要任务是:

(1)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

(2)对财政和其他经济政策、措施提出意见;

(3)在确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推荐满足政府需要的措施(包括支出、贷款、税收、借债和现金管理办法等);

(4)对收支平衡、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金融协议、造币相关事务提出意见;

(5)对联邦与省的财政经济关系政策提出意见,同各省当局进行对话,向省政府支付补助金;

(6)执行预算法和为国有公司与机构筹资金。

加拿大财政部共设7个业务局,分别负责税收政策、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和经济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金融部门政策、联邦省关系及社会政策、信息传递与协商等。

(1)税收政策局:负责涉及联邦税收的所有事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该局下设税收法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销售税、税收估价等5个处,分别负责税收立法、税收政策和税政管理及签订国际税收协定;对公司所得税、资源税税收政策问题进行数量经济分析,对调整公司税在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提出意见;对个人所得税(包括社会保险税)进行数量经济分析,制定与个人所得税有关的政策;负责制定联邦销售税的政策和立法工作;负责评价税式支出、税收政策的结构及关税抵免等措施的效果,定期编制税式支出帐户,等等。

(2)经济发展政策局:负责为部长提供经济、财政和金融问题的广泛的分析支持和政策咨询。下设经济发展、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两个处,以及国有公司指导委员会。经济发展处负责工业、地区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还从事对私营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咨询。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处负责对环境、能源、矿产、渔业和北方地区的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咨询,进行深入的经济和政策分析。国有公司指导委员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库部报告国有公司的财务计划、资本预算,制定对国有公司的拍买政策,以及控制国有公司的投资证券等业务。该委员会直接向负责经济发展政策的副部长和计划部副秘书长报告工作。

(3)财政政策和经济分析局:负责对国家经济和财政形势进行分析,协助财政部长按政府既定的财政政策行事,并要经常分析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每个季度的国内财政状况作出预测,根据收支变化对经济和财政政策提出意见,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该局下设财政政策、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经济分析和预测、计算机和分析服务等4个处。财政政策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负责审查公共帐户和财政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内设3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负责收、支预测分析,提出收支和债务管理的基本决策建议,并为支持政府财政收支的实现提出政策要点;第三个小组负责省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分析。经济研究和政策分析处主要从事结构分析、宏观分析和政府部门分析三项工作。研究与政策相关的经常性和中期性的财政经济问题,包括美加贸易、税收政策、市场(如劳动力)的作用与调整、本国公司与其国际竞争对手的成本对比、实际利率的决定、人口变化和农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对企业补助范围的评价、环保问题、鼓励竞争的措施等各个方面。经济分析和预测处主要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经济分析的任务是根据生产、外贸、价格、国内需求、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提出当前经济状况的报告。报告分周、月和季度三种,内容涉及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和对企业状况的分析。同时,该处还要进行季度经济预测,除了预测本国财经状况外,还要对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的财经状况进行季度分析和预测。为此,要不断完善宏观预测和政策分析模型,并和起草预算报告。

(4)国际贸易和金融局:负责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下设关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金融和发展、国际经济分析4个处。分别负责关税政策和相关法律;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处理贸易争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发展建设银行、经合组织等进行联系,并参与国际贸易、投资利率和国际债务等事务;分析国际经济和财政发展状况及其对国际金融的影响等。

(5)金融部门政策局:负贡管理联邦政府的借款计划,并为部长批准国有公司的借款提出意见,制定金融市场和汇率政策及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下设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两个处,以及金融市场规章改革组。金融机构处负责提出和确定联邦金融机构的法规与制度,提出反通货胀的措施。金融市场处负责为联邦政府和国有公司提出借款的政策建议,作出借款计划,并对汇率、国际货币储备和收支平衡,以及金融市场的趋势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政策咨询。金融机构规章改革检查组负责金融机构立法改革事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金融政策报告篇8

[关键词]融资租赁;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2—0118—02

[收稿日期]2014—01—21

[作者简介]崔佳宁(198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融资租赁。

一、引言

融资租赁业是中国入世10年之中最为受益的行业之一。在经历了入世前的极度低迷之后,从2007年3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受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可以控股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由此而拉开了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高速发展的新篇章。然而,如何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全貌?如何客观、恰当地评价我国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如何引导我国融资租赁业和谐、有序地发展?都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由我国融资租赁业的资深专家史燕平教授组织编写的《中国融资(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13)》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问世后,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好评。同时,作为从事融资租赁研究的一员,笔者也认为,该书虽然名为“发展报告”,但其内容的严谨与深刻并不亚于教材或专著。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希望该报告可以得到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

二、报告特色

(一)历史与国际的纵横视角

这一理念明确的体现在本报告引言及前两章所呈示出的“历史——现状——展望”的行文逻辑之中,而且这一逻辑不仅体现在引言与前两章的顺序安排上,而且即便在其他章节内部,这种梳理历史脉络的理念同样清晰可见。例如在分析增值税对融资租赁业影响的第七章中,其分析的起点一直追述到了增值税的起源,而且也简述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几次重要税制改革与政策变化,最终才基于对以上历史变迁的思考做出了对当下增值税改革影响的判断。可以说这种具有历史感的章节安排与内容书写,使得本报告虽然名称中包含“2013年”的字样,而其内容绝不仅仅是对2012年行业内各种现象的简单概括和评论,更多地方体现的是融资租赁业发展各方面的历史轨迹。而且为了保证报告对上述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报告撰写过程中还对业内资深人士进行了采访,他们均是在融资租赁业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学者、企业家、行政官员,他们多年的经验不但能保证对融资租赁业发展历程的精准把握,而且受访者不同的身份也保证了视角多元。

而该报告国际视角的特色,并不是指报告第三部分简要论述了世界租赁行业的发展概况。而是指本文的理论立足点是建立在对全球租赁业发展以及国际租赁研究成果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该报告撰写团队近年来多次承担《世界融资租赁年报(中国篇)》的编写工作,而且本报告报告撰写过程中,也邀请到美国犹他大学的融资租赁研究专家JameSchallheim探讨了有关融资租赁的形式、本质、特点等一系列进行租赁研究所必须弄清楚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些国际的活动中,该报告撰写团队在对世界各国的租赁业发展也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融资租赁的定义、租赁物的划分有了更为精准的了解。

在综合了上述历史视角与国际视角之后所形成的,便是对当下我国融资租赁业核心概念最为精确的认知,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报告最后《市场角度下融资租赁的界定与交易形式分类》中。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殊性,“融资租赁”四个字的概念一直界定不清,也由此导致过国内租赁市场的种种乱象与监管难题,以及对外经济交流中的鸡同鸭讲。因此,在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各个方面发展过程全面认识后并且结合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各种经验,本报告中对融资租赁业中种种术语的精确释义的确为租赁业务、租赁研究与国际接轨做出了贡献。

(二)多学科的交叉视角

融资租赁是学科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金融业务,经常涉及到会计、税收、法律、营销等经管类的专业知识,个别时候甚至涉及到医疗、机械、能源、it等技术性非常强的理工类专业知识。因此,报告主编史燕平教授认为融资租赁犹如一个盒子,盒子的各个面看似独立却实有关联。所以,在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交易设计、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若是没有盒子的立体感,经常会犯站在税收的立场讲监管的问题,或者站在法律的立场讲会计的错误。

在这一点上,该报告体现出很强的学科交叉型。虽然从各章的标题中会看到诸如“法律”“税收”甚至“光伏”这样的关键词,但仔细阅读后会发现,在这些章节的论述中,处处体现了融资租赁非常强的学科交叉性。例如在第四章谈到融资租赁案件面临的法律问题时,用到了租金总额与租赁物总价的大小判断这一思想,而这一思想实则来源于金融学中关于金融学中融资决策的相关内容;在光伏电站融资租赁模式的探讨中也可以看到金融风险控制与光伏专业技术的结合。

可以说在学科的交叉综合性这一方面,该报告的确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关于融资租赁各个方面的、有机联系的、展开的盒子,适合身处融资租赁不同侧面的从业人员了解融资租赁的其他各个侧面,让我们看清了融资租赁各个侧面的形式、本质、联系,这些章节同时也说明了融资租赁行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

(三)监管与政策的宏观视角

融资租赁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不可以脱离中国经济运行现阶段的特殊环境与国情。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特色,这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手几乎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任何一方面所必须关注的宏观大背景。

本报告对这种宏观层面的特点把握也及其到位,并且做到了利弊兼顾不偏不倚的论述。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该报告对租赁监管与租赁相关政策两个方面的分析上。首先,在监管上,该报告第三章详细论述了当下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国民待遇差别。报告认为,由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形成了当下监管中的差别待遇,而这种差别待遇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公平竞争,对行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实行非审慎监管才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而后,在关于我国区域性融资租赁促进政策与部分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中,更是以全国各地区的宏观视角提供了地方政府制定融资租赁相关政策与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时宝贵的思路与实践经验,值得有条件利用融资租赁完善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的地区参考借鉴。

(四)市场细分的微观视角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该书的第二大部分。该报告从前面的历史国际视角、学科交叉视角、宏观环境视角对融资租赁进行的阐述之后,在第二部分才进入了融资租赁业最核心的部分——融资租赁市场本身。

其实在该报告问世之前,报告主编史燕平教授在她之前的租赁研究中将融资租赁市场划分为出租人市场、承租人市场和租赁资产市场。这种划分方式是一种看似简单却极其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划分方法。因为融资租赁本身是一种金融服务。这种服务也的确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供给方就是出租人,需求方是承租人,商品是以资产为载体的金融服务。这是一种规范的、理论层面的划分与分析方法。但是在当时提出这种分析方法的时候(2004年),我国的租赁业刚刚起步,数据很难搜集,导致难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只是用了外国的数据对国外的融资租赁市场进行了分析。但这次则不同。在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来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在市场供给方面,也就是出租人方面,报告的第十章对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做了论述,可以说融资渠道是关乎租赁公司存亡的重大问题。报告指出,在银行信贷仍是各大公司主要渠道的大环境下,点心债、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渠道会成为未来的方向。

而在市场需求方面,也就是承租人方面,第十一章以上市公司作为承租人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以短期内获得大量现金流为目的的出售回租成为了融资租赁各种交易形式中最受青睐的一种。但这种现象并不值得乐观,它背后反映的是金融资源的垄断与不当配置。

在对供求的分析之后,报告第二部分的重点放在了资产,对资产的论述涉及到飞机、船舶、医疗设备、农业机械等。而在对各种资产的论述中,处处体现着前面各种分析视角的结合,任何一种设备都会从历史的、国际的、宏微观的、供求的视角去分析,甚至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科技知识。这正是在读完关于各种资产的论述后才会感觉到,融资租赁的核心在资产,对于资产在市场中的风险、价值、供求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才应该是融资租赁的核心内容。

三、报告的核心理念——关于融资租赁融资本质特征与核心竞争力的思辨

“我们需关注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的本质吗?”这是报告开篇便提出的一个疑问,也是该报告最希望传达的核心理念。但由于行业报告这种特殊体裁固有的行文规范,编者较难用书写专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观点与其中的逻辑。但是,通读报告之后便会发现,编者为了传达这一理念而在全文结构上做出的精巧设计。

金融政策报告篇9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二)会计理念的变化导致报表地位的改变

新准则中的多项准则,比如:《基本准则》中关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所得税》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等均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来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即:先定义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说,先确认和计量该类交易或事项的产生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表明我国的会计理念已从“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从而改变了以前重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理念,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导致利润表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事项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生物资产、政府补助等。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使得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损益。

(四)合并报表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依据不同观念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信息含量存在着差别,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双重影响。相应地,对财务报告分析的部分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变革。

(一)结合基本面将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作为首要分析步骤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宏观基本面将分析、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作为首要分析步骤,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程序,程序如下: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财务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二)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增加风险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

目前,财务比率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在新准则下如何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而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财务报告列报》准则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判断标准区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的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净损失以‘-’号填列)”。试想,如果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与“净利润”项目作比较,计算出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或者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作比较,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率,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判断指标的信息含量呢?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越高,代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但同时意味着损益波动性大,市场风险高,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是没有办法左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三)强调分部报告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部报告》准则推出后,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甚至

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可能就不能满足需要,甚至得出错误的判断。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除了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外,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及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如何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来降低投资风险,值得大家思考。

(四)关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在编制基础、编制方法、信息含义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是企业集团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产生控股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这种一层一层连锁控股导致多次运用同样的永久资本、同样的不动产而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导致负债的可能增加,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显然,企业集团财务报告分析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合并报表,结合对母公司、子公司单个报表的分析,有效利用这种资金金字塔杠杆效应,并密切关注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就拥有数家被投资企业而本身又为经营实体的母公司而言,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哪些方面的决策依据合并报表?哪些决策依据母公司本身的报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以上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五)突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何况财务报告分析仅仅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应该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企业成长维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辨明关键动因和商业风险,从而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的一致性。

(六)分析方法

在继续使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找寻更多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财务报告分析中来。比如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分析是将某一现象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现象发展的方向及其数量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就是利用这一方法,得出许多令人信服且有意义的结论。目前,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预示着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前景是光明的。

金融政策报告篇10

按照传统经验,一般性的经济衰退对于高端奢侈品的消费影响不大,根据这一预期,纽约时报公司和道琼斯公司2008年初刚刚创刊了针对奢侈品消费者的高端时尚杂志,在经历了几个月短暂的红火之后,今年下半年迅速遭到广告量大幅下滑的打击,高档手表、珠宝商们纷纷缩减广告预算,金融危机直接打击了美国高端消费群体,冬天迅速来临!

美国报业8年的收入起伏

美国报业2000年~2008年的广告收入走势呈一个倒“n”字形,起起伏伏,颇具分析价值,我们不妨将这8年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2000~2001年。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克林顿执政期间近10年的高速增长期,步入了低速增长时期,这段时期也被视为美国经济周期的自然调整期。2001年美国经济增幅逐季下降,“9・11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1.3%的负增长。2001年,美联储11次降息,并提出了约2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用以挽救美国经济。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GDp止跌略升,经济增长率达到1.4%。这期间,美国报纸广告收入走了接近1年的下坡路。

第二阶段:2001年底~2006年初。美国经历了前半段大幅降息和后半段缓慢加息的过程,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升高了约80%。房地产市场和一切与信贷消费有关的市场(比如汽车消费)一再升温,房地产、汽车、招聘类广告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互联网的发展和生产成本上涨使报纸发行量持续走低,美国报业经历了一段发行量下降而广告额增高的“背离”时期。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这一段图表上没有显示)。2005年底,意识到经济过热的格林斯潘重启加息周期。2006年汽车和房地产广告总量出现滞涨,同时互联网分类广告的繁荣夺走了报纸招聘、汽车甚至房地产业的大量广告份额,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汽车和房地产广告总量突然出现大幅下降,这使得报业广告收入自2006年第一季度到2008年第二季度出现了接近16%的下滑,美国报业广告总量结束了与发行量走势的背离现象。根据美国报纸发行量稽核局的数据,美国报纸在经历了发行量近20年连续下滑后,今年下半年加速下跌,截至2008年9月31日,年度发行量下降4.6%,而最近4年,美国报纸年度发行量下降率从未超过3%。

报业收入&货币政策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报业广告收入加速下挫。前两季度房地产分类广告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35.5%;招聘分类广告下降36%;汽车分类广告下降21.9%。

从以上图表和分析可以看出,报业作为与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直接挂钩的经济体,其收入与GDp走势的正相关程度不大,或者说GDp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若抛开市场新入竞争者与报纸的直接竞争因素(比如互联网),报业收入的变化与政府货币政策的走势呈现基本正相关关系。汽车和房地产作为美国民众信贷消费的重要目标,其市场活跃程度与政府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这两个产业同时也是报业、尤其是地方强势报纸广告的主要来源,这大概正是对近年来美国报业收入变化追随货币政策的合理解释。

对于同样把房产和汽车广告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中国报业来说,随着国内信贷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美国的报业收入变化规律应有值得我们参考之处。

国内报业所处的经济环境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重要信息: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推出的背景是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从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而前10个月新增贷款是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信贷消费膨胀,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2007年内,央行6次加息;2008年上半年,央行虽未加息,但5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下半年,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终于通过能源、资源价格的大幅下挫,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美元逆势升值,美元回流;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降,输入型通胀压力骤降;出口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效应大幅消减。

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如海水退潮后的礁石,突兀地显露出来。2008年9月15日,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起点,央行分别于10月8日、10月29日和11月27日,连续3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中,11月底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从12月5日起,对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这是我国从2008年11月初宣布对货币政策实行由“从紧”向“适度宽松”的重大转折后,首度对具体货币工具施以“大手笔”的调控举措。

与此同时,一系列拉动内需的财政政策迅速出台。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到2010年底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的促进经济增长10项措施。

至此,2008年初确定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思路,已迅速转换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基于此,前述分析的货币政策与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有了落脚点:我国报业是否将从此迎来又一次高速发展?

春天不会立刻到来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曾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启动内需,当时国内的房产和汽车消费还没有启动,信贷消费启动了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贷款,极大地推动了内需的挖掘。而如今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外向拉动程度远远高于1998年;前期房地产价格的暴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在目前价位下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购买能力;汽车消费面临着高使用成本的制约,因而在居民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上的短期潜力无法和1998年相比。

由于今年3季度GDp出现增速下滑,出于维持GDp增速、保障就业的目的,在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中,大量资金投向了铁路等基本建设项目,目前还没有针对社保的整体方案和细化标准。社保投入的暂时缺位,压在市场之上的住房、医疗和养老三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消费能力短期内释放,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启动消费也非一日之功。

因此,占报业广告收入重要地位的房产和汽车广告短期内将面临总量下滑的局面,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的报业广告收入增长恐怕会有些滞后,但应先于GDp增速的止跌启稳。受影响最严重的,应当是在区域处于弱势的报纸。

区域强势报纸面临机遇

2008年11月10日,随着分众传媒财报未达预期的消息传来,公司股价大跌45%。其Ceo谭智评论说:“我们所面临的不利形势,是中国广告业现代史上最为严峻的一次。往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同客户讨论下年度的预算问题。但现在我们总在讨论预算还能剩下多少。”

分众最引以为豪的楼宇电视广告,其原理是在人们的无聊状态下抓取注意力,当广告主预算大的时候,对分众的收入有支撑,一旦经济增长趋缓,广告预算削减,广告就流向区域强势媒体。

对于区域弱势报纸来讲,广告收入下滑的寒冬真的要到来了。在经济发展对外贸依存度较大的沿海城市,弱势报纸的广告收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从印刷成本看,近期的新闻纸价下跌,受益最大的应是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今年11月,美国4家新闻纸厂商宣布,2009年将下调新闻纸出厂价格。这对于国内主要以美废为原材料的新闻纸生产商来说,是利好消息。

从人力成本看,国家拉动内需的举措,使得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产生上行趋势,人力成本下降空间不大。

如果以上的因素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很多地方弱势报纸即会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而地方财政对于基本建设的大幅投资,使得他们难以对这些报纸加以扶持。那么,地方强势报纸整合弱势报纸的机遇便来了。也许机遇来临的时候,也便是相应的政策规定到位的时候。不管媒体形态向哪个方向发展,市场占有率都是决定利润率的关键因素。

目前策略

首先,保证经常性现金流充沛。现今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引发短期通胀的可能,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短期反复;房地产走势疲软,也会导致银行,特别是区域小银行坏账率增加。保证经常性现金流稳定,既是抓住机遇的前提,也是更方便地获得银行贷款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