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地管理法细则十篇土地管理法细则十篇

土地管理法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45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洛阳市〈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第二条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管理,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切实保护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禁止乱占滥用土地。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土地管理法》、《省实施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条  对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本《实施细则》的单位或个人,应依法处理。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六条  市、县土地管理机构,直属同级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统一管理工作。

郊区、吉利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城市区土地管理分局,直属市土地管理部门领导。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区仅指郊区和吉利区。

乡(镇)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的具体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应做好本村的土地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设兼职土地管理员。

国营农场、林场和工矿企事业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所使用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负责土地科技管理和业务培训,拟定市土地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草案;

(二)组织编制全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审查县、区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主管全市建设用地的征用、划拨工作,承办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征、拨用地工作;

(四)负责全市的土地调查、监测、分类、定级、登记、统计、发证等地政地籍管理工作;

(五)管理全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工作,监督检查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和终止;

(六)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征收国有土地使用费;

(七)监督、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负责全市城乡土地利用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

(八)负责全市城乡土地利用中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承办重大土地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查处在土地管理方面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

(九)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和安置工作。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机构的职责可参照本条确定。

第三章  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第八条  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征用集体土地或划拨国有土地,被征用、划拨单位必须服从国家需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预、阻挠。

经国家征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用地单位和个人只有使用权。

第九条  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条  国有土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一)国家划拨给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城市集体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

(二)国家依法征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

(三)城市居民住宅使用的国有土地;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划拨或承包给集体、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

(五)乡(镇)、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个人使用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等国有土地;

(六)1961年开始,农村实行固定土地所有权时,全民所有制和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已经使用的土地,没有确定给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

(七)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属于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牧地、林地、水域、滩地等;

(八)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土地。

第十二条  下列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一)1961年开始,农村实行固定土地所有权时确认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未经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

(二)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牧地、水域、滩地等;

(三)乡村空闲地及农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等;

(四)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

(五)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其他土地。

第十三条  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者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个人使用。

依法使用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的单位或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并负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集体所有的土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

第十四条  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五条  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区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单位或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单位或个人依法使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区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未划拨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统一管理。

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制定的式样和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和集体土地所有证、使用证,统一核发。

第十六条  依法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须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市、县人民政府变更土地证书。

依法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须向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证书。

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权属变更,应按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或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先办理报批手续。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和变更,由国营农、林单位,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决定。

依法确认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七条  单位或个人依法买卖、交换、赠予、继承房产的,必须到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以转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建设的,应按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审批权限,由双方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九条  单位或个人需要使用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方可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处理,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土地的利用与保护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搞好土地的开发整治,在保持水土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积极开发荒地、闲散地,整治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制止耕地荒芜和破坏土地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市土地调查计划由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区土地调查计划,由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县、区土地调查由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评定土地等级。

第二十四条  建立土地统计制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统计部门依法进行土地统计。统计人员依法行使土地统计职权。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土地资源情况,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协调。

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在河流、水库的安全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河道、水库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第二十六条  建设用地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计划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计划,不得擅自突破。

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国家建设单项工程用地计划指标下达后,由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审查、控制。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的计划指标,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掌握。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用地定额,将农村个人建房用地指标换算为农村个人的户数指标,分解下达到乡(镇)、村。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设、乡(镇)村建设和农村居民建房必须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荒地、劣地、空闲地和不宜种植的其他土地。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尽量少占耕地,一般不得占用菜地。在市规划区内必须占用菜地的,应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按审批权限报批,并按规定缴纳新菜地建设开发基金。

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应按照《河南省〈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第二十八条  下列土地予以重点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一般不得占用:

(一)经国务院或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水源、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

(二)国家铁路、公路用地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用地;

(三)农业大专院校和重要的军事、科研单位的试验用地;

(四)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名、特、优农林产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绿化地带。

第二十九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本辖区内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应严格控制,一般不得占用,以保证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生产。

第三十条  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划拨、出让给需要的单位使用;也可暂借(五年以下)给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耕种,但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或者种植多年生作物。国家建设需要时,不再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再安排招工。

第三十一条  承包经营土地的集体或个人应当保护耕地,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和土壤污染。未按规定批准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在承包地、自留地上建窑、取土、挖沙、建房、建坟,不准以建果园、挖鱼塘等手段变耕地为非耕地。

单位和个人将耕地改为果园、林地、鱼塘等非耕地的,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改耕地三十亩以下的,须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改耕地三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改耕地一百亩以上的,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条  严禁荒芜耕地。建设单位经批准征用(划拨)的耕地、园地和其他有种植业收益的土地,在正式划拨后半年未动工兴建的;集体、个人承包经营的土地,弃耕半年以上的;因从事其他产业而粗放经营,使年产量低于邻近同类耕地年产量一半的,均视为荒芜耕地,应征收荒芜费。

征收荒芜费的标准:荒芜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按该耕地年产值的一至二倍计收;荒芜一年以上、两年以内的,按该耕地年产值的二至四倍计收;荒芜两年以上的,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的荒芜费,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定征收;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的荒芜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定征收。各级核定征收的荒芜费,缴当地财政部门,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征收的荒芜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开发,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完成上级下达的土地开发计划,土地管理部门要会同计划、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制定土地开发规划。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滩地等。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免交农业税。

开发的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仍属国家或集体,开发单位和个人只有使用权。

开发国有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开发申请,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按《省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开发。

第三十四条  因开发地下资源和进行其他生产建设,致使地面塌陷、沉降、污染,造成耕地破坏或地面设施受到损失的,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土地复垦规定》负责整治或支付整治费用,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被破坏耕地的核减、补偿、征用、权属等,按《省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砖瓦窑(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建设要实行统一管理,从严控制。

已建的砖瓦窑(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不得擅自扩大用地范围。平原地区原则上不准新建,确需新建的,应利用丘陵地、荒地或非耕地,并与造地相结合。对未经批准,盲目发展滥占耕地的,责令其停办并整治复垦。

砖瓦窑(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生产用地,单位或个人应交纳复垦保证金。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使用国有土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一)用地单位已经撤销、迁移或合并,不再使用的;

(二)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用途和期限使用的;

(四)公路、铁路、机场、矿场、水电工程等经核准报废的。

第三十七条  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收回土地使用权,按规定注销土地使用证:

(一)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和已分配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责任田、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等;

(二)农户迁移后的住宅用地和“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

(三)农村居民宅基地超过当地标准的;

(四)经批准的农村居民宅基地、个体企业用地,批准后一年未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五)承包经营集体土地荒芜二年以上的;

(六)从事非种植业的专业户,在生产、经营活动停止后,不再使用的土地;

(七)在承包的土地上建房(窑)、烧窑、挖土、采矿等,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

收回乡(镇)村办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依照《省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办理。

第五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三十八条  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使用国有土地的,按照本章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或者批准建设的国家建设项目,纳入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后,建设单位方可申请用地。

第四十条  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划拨国有土地,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选址。建设单位根据县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其他批准文件,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选址申请,由土地管理部门主持,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选址意见。由建设单位编制选址报告,按建设项目的隶属关系和审批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定址。

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组织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文物管理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选址意见。建设单位编制选址报告,按建设项目的隶属关系和审批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省计划管理部门的规定不需要上报审批的选址项目,可直接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二)依法商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建设项目选址定点批准后,由市或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征用土地面积,依法商定安置补偿预算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征地单位按安置补偿预算将征地款分别交给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用地被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与被征地单位结算,并对各项费用的使用进行监督。

(三)申报审批土地。建设单位须持用地申请和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定点文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建设用地计划,征用、划拨土地的地理位置图,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和设计部门绘制的平面布置图及补偿、安置方案等,按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2

第二条  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地区范围:

(一)城市为市行政区(含市郊)的区域范围;

(二)县城为县城镇行政区(含镇郊)的区域范围;

(三)建制镇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范围(不含所属行政村);

(四)工矿区为工商业比较发达,非农业人口达二千人以上,尚未设立镇建制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的区域范围;

(五)在上述征收地区范围以外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

第三条  凡在第二条所列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按《条例》  本细则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使用土地建房出租、出典的,房屋出租人、承典人为纳税人;出租人、承典人不在房屋所在地或房屋租典纠纷尚未解决的,由房屋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

第四条  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所在地税务机关确定的适用税额计算征收。

第五条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

广州市为五角至十元;

汕头、湛江、韶关、佛山、江门、茂名、珠海市为四角至八元;

惠州、肇庆、梅州、中山、东莞、清远、阳江、河源、汕尾、潮州市为三角至六元;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为二角至四元。

第六条  为平衡税负,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由省税务局根据前条规定的税额幅度和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核定各市、县应税土地平均每平方米的年税额标准。

第七条  市、县税务局按省税务局核定的应税土地平均每平方米的年税额标准,根据土地座落的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等条件,将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各等级的适用税额,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八条  经省税务局批准,经济落后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降低额不得超过本细则第五条规定最低税额的百分之三十。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使用税的适用税额标准需要提高到超出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最高税额的,经省税务局审核后报国家财政部批准。

第九条  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四)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五)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六)学校、图书馆(室)、文化宫(室)、体育场(馆)、医院、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公共、公益事业自用的土地;

(七)财政部和省税务局另行规定免税的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用地。

第十条  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由纳税人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经市、县税务局审核,报省税务局批准后,可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土地使用税五至十年。

第十一条  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和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部分建制镇,以及规模较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区),按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纳税人负担确有困难,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暂缓开征土地使用税的,可由县税务局报省税务局批准,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

第十二条  个人自有自用非营业用的房屋用地,暂缓征收土地使用税。

第十三条  除本细则第九、十、十一、十二条规定外,纳税人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可酌情给予减税或免税照顾。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具体的缴纳期限,由市、县税务局确定。

第十五条  新征用的土地,依照下列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一)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一年时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二)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税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国土管理机关应向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提供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占用面积等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纳税人应于本细则颁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将使用土地的座落地址、面积、用途等情况,据实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后,发生变更地址、新征土地、土地权属转移、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等事项,纳税人应在二十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除本细则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广东省税收征收管理细则》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由深圳市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3

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由于地方税种类较多,对一些小税种的宣传普及工作依然不足,加上日管不到位,管理工作尚欠规范,少数纳税人税收法律意识淡薄,存在纳税意识误区:有的人认为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能逃则逃、能少则少;有的则认为取得土地后未使用土地就不用纳税。在取得土地的时间与政府抄告单、文件等不一致时,在纳税期间上产生争议和分歧时,对税收政策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

2.土地资源信息不全面。一般来说,企业使用土地应该拥有土地使用权证,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不少国有、集体老企业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企业申报土地使用面积不真实;有的企业增加了房地产也不报,一个面积数申报了很多年;有的企业有多处房产,只申报一处房产占地面积。现实工作中,很多纳税户申报税额远远小于实际土地面积应征数,漏征漏管情况仍然存在。

3.信息交换不及时。土地使用税的征管基础工作涉及国土、建设、物业管理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街道,单靠地税部门一家的努力难以见效。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单位有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基础信息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交换方法,地税部门很难适时取得房产、土地的登记资料及变动情况。

4.征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企业土地使用涉及范围广、面积多、变动大,情况较为复杂。在日管中有少数税管员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细致,对土地实际情况核查不实,甚至不核查,可能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掌握的源头信息,法定税负与实际税负相距较大。

5.思想上重视不够。由于土地使用税与营业税、所得税等大税种相比总量较小,有些地税管理人员认为,与其花大力气抓小税种,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抓大税种上面,将会事半功倍,对收入任务更有利。有的人对该税种的政策精神没有掌握,工作中往往有些“心虚”,不敢真抓。

二、加强税收管理的对策

1.深入开展税收宣传和政策辅导。进一步组织税收管理员学习相关政策,熟悉和掌握辖区内不同地段土地适用的等级税额标准。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大厅公告栏、电子显示屏宣传资料等对调整后的土地等级和税额新标准深入宣传,加强对企业的纳税辅导,多方式、多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对该税种征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与协作。地税征管部门应当以地籍资料为基础,以地管税,使土地使用税管理更加细致。要取得国土管理部门的配合,利用该部门拥有的电子地图系统数据库资料,确定每一宗土地的使用证编号使用面积、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土地等级、应纳税额、详细资料等,出租土地应有承租土地使用人详细资料;要及时将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建规划部门的新资料及时更新到数据库内,进行分析比对。

3.严格审核税务登记资料。基层地税分局应认真辅导纳税人填写税务登记申请表,严格审核税务登记资料,在源头上把好关,做好填写清楚,资料详细,对情况不明的不予以办理税务登记。税收管理员应上户实地调查,核实情况,将登记内容录入征管系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税收管理员应建立分户税源台账,详细记载纳税人的应税土地面积、免税土地面积、应纳税额等,并根据企业情况变动及时对台账和税源数据库进行调整。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4

【关键词】油田建设;施工用地;土地管理;意见;企业

前言

油田用地主要有生产建设用地和矿区建设用地,生产建设用地,依据生产性质可以分为:联合站、采油队、水队等建设用地,道路现状、井间站之间管线、进井进间进站路占地、井场占地、土油池占地等。其中,生产性用地中绝大多数是井场用地,占土地总量的58%,而且每年都会新增土地上千亩。对于##油田采油厂,生产井大多在农民的耕地里,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土地供需矛盾大。针对主要矛盾,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本采油厂实际,根据油田土地精细管理的要求,依靠优化利用土地存量挖掘节约土地潜力的做法,采取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如:①鼓励油田开发单位利用老井场打更新井,这样不仅实现了地上地下的统筹,而且不断优化存量土地,挖掘了存量土地潜力,更能够形成油气生产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②建议钻井部门不断创新钻井技术,争取少占用耕地。

一、借助国家土地政策,不断提高土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政策日益严格,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用地成本逐渐提高、征地所需手续越来越复杂。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油田土地管理部门针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决定练内功,严制度,走精细管理之路。土地管理部门从政策标准入手,借助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土地节约制度”政策平台,认真算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本账”,优化施工作业流程,精细用地现场管理。全面推行“甲方负责制”,由采油厂(甲方)全方位负责征地、临时占地赔偿、工农关系协调等工作,钻井公司(乙方)相应配合,明确了新增建设用地责任主体。这一精细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了属地管理优势,提高了新井运行进度和运行质量,具有同区同价、标准统一、结算及时等优点。同时,不断修订油田用地管理办法,推行“定量定责、定期考核”。其中,新增建设用地结算实行面积、地类、地貌、权属和功能分区的“五要素审核法”,严格实行新增建设用地现场核查制度,否则不予签认结算单据,违者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不断采用生产施工新技术,提高节约用地效益

油田生产建设用地有其自身特殊性,设置好打井地点以后,就必须占用耕地,哪怕是在楼区都需要打井开采。因此,如何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是油田土地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难题。在采油厂,油井位于农业生产重点区域,油田生产开发区域内80%是基本农田以及沟渠、水库等农业配套设施,在产能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耕地,对于新井在规划设计前,地质部门应该和油田土地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进行反复的科学论证,应多打斜井、水平井。对于加密开发井应遵循“尽量避开基本农田和相关的农业配套设施”的原则,由一场一井改为一场多井,这样不断可以节约耕地,而且能够减少征占地费用,又能够受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随着科技的进步,油田生产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水平井、侧钻井和丛式钻井等新技术在油田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节约用地,减少耕地的占用创造了条件。

利用老井场打更新井、侧钻井和丛式钻井,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缓解油气生产与城镇化建设对土地巨大需求的矛盾。以##油田某采油厂为例,这个厂的开发区域位于乡镇规划区内,井场选址空间越来越小,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2012年上半年,就一个产能区块来说,该采油厂就要完成50口新井,按单井井场临时占地数千平方米计算的话,至少需要临时征地数十万平方米。这个厂优化部署井位,50口井组建10组丛式钻井,大约累计节约临时用地二十余万平方米,节约临时征地费用几百万元,同时也减少了永久性占地约为几万平方米,节约永久性征地费用约百万余元。

三、根据相关规定,完善土地占地规范

按照国家规定,油田用地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取得土地批准手续,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如果油田用地长期得不到审批确权办证而按“未批先用”来处理,将会受到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面对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油田抓住报批这一确权登记的关键,从勘测、结算、申请到报批各个环节,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在产能建设工程用地前,建设单位先到所在市县办理临时用地许可证,在一个工作期(15天)取得临时用地许可证,确保产能建设工程用地的合法性,在产能建设工程临时用地完成后,及时勘测油田公司产能计划之内的永久性井场、道路、电力线杆等,将永久性用地报批有关资料报送县(区)国土资源部门,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尽量减少新征地

油田建设利用土地方面,要本着“高效、节约、合理、珍惜”的原则,坚持“只要有地可用,尽量不再新征地;只要能用非耕地,就不占用耕地;急用先征、暂不用缓征、能少征不多征;可征可不征坚决不征和有劣地不占好地;能用荒地不占耕地;能用边角地,不占好耕地”的准则,严把项目规划关、选址关和施工占地关。

##油田开发50年以来,拥有大量的土地使用权,开发初期,每口井的井场比较大,并且是“一井一场”,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有些采油队建设项目存在宽打宽用的现象,油田开发人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树立节约用地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挖掘存量土地的使用潜力,依靠科学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油田新增用地,降低用地成本费用支出,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油田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摸底,为最大程度上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和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基础。在矿区建设上,坚持统筹规划,盘活存量,合理用地。

结束语

油田建设离不开土地,油田建设占地不可避免。为了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量,减少占地费用开支,油田土地管理部门需要联合其他部门,走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经验,不断创新节约用地新办法,不断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在保证油田开发的基础上,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孙宏艳关于如何做好油田征地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国土资源》.2006(1):39-39.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5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列入政府目标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当根据基本农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并与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  省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县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994年耕地面积的80%。

省人民政府根据全省实际,确定基本农田的布局安排,并向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逐级下达到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村社。

第七条  下列耕地原则上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平原和丘陵一、二台土的水田和旱地;

(三)大、中城市蔬菜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和良种繁育基地。

第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本农田按两级划分:

(一)高产、稳产农田,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按计划实施治理改造的中低产田,以及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或其委托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省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国家和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发给《基本农田占用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占用基本农田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占用二级基本农田3亩以下(“以下”含本数,下同)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占用二级基本农田3亩以上10亩以下的,由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其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可以审批占用3亩以上20亩以下的二级基本农田);

(三)占用二级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成都市和重庆市占用20亩以上)1000亩以下、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占用二级基本农田1000亩以上、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

第十二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安置外,由用地单位或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不符合规定的,依照下列标准缴纳或者补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以下简称耕地造地费):

(一)一级基本农田每亩按征地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偿费,下同)的2倍计算;

(二)二级基本农田每亩按征地费的1倍计算。

第十三条  小型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程项目,以及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菜地,已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免缴耕地造地费。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能源、交通、通讯、水利、国防军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免缴耕地造地费。

第十四条  耕地造地费由批准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对收取的费用,按省、市(地、州)各20%,县(市、区)60%的比例分配,并交当地财政专项储存,专项用于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以及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管理工作。耕地造地费由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按50%的比例安排使用。

耕地造地费的具体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制定的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标准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当地的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十六条  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增施有机肥,保持和培肥地力。在土地承包期间,地力升级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奖励;地力降级的,由经营者予以赔偿。

第十七条  在使用、保护和管理基本农田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合理利用耕地成绩显著的;

(二)对开发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有重大贡献的;

(三)积极检举揭发乱占滥用耕地、破坏耕地行为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由土地管理部门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处理。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6

关键词:招标投标土方项目计量规则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计量规则为招、投标双方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平台,使投标人之间的竞争主要变成为价格的竞争,投标报价综合反映了投标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招标人的评标标准更加简单明确,也有利于招投标活动更加公正、公平。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仍然因一些不同的理解产生不一样的看法,使得合同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在计量支付、结算过程中发生争议现象。本文作者通过浦口五里泵站工程清单招标中土方计量问题,和周山河船闸工程招标清单中采取的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分析,浅谈如何正确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而正确避免工程实施中产生争议。

2.土方项目工程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浦口新城五里泵站工程招标清单中土方开挖列了“挖一般土方”(以“m3”为计量单位),工程量为2.5万m3,但“项目特征描述”中未对土方计量方法进行任何描述。泵站工程建在原一藕塘中,多为淤泥,土质很差,在土方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深基坑设计方案进行了1∶3的大放坡开挖,并在坑底预留工作面宽度。

在工程清标、计量支付过程中,业主、审计人员认为挖土方工程量应按构筑物最大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不含坑底施工工作面宽度和放坡开挖增加的工程量,所减工程量近2万m3。但施工单位计量工程师经分析认为,按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挖一般土方”的计算规则是“按设计图示开挖线以体积计算”,应含放坡开挖增加的工程量。并且根据“沟槽、基坑、一般土石方”的划分,泵室基坑也应属于“一般土石方”范畴,并且施工时也是按照深基坑设计坡度进行的开挖。同时从投标报价的单价分析中的工程量也应看出单价是不含放坡增加的费用,开挖单价也很合理,并不是很高。加上招标清单中未明确计量规则,所以坚持认为应计算坑底施工工作面和放坡开挖增加的工程量,不应按清单计价规范中“挖沟槽土方”、“挖基坑土方”的计量规则(按构筑物最大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来计算。而且如减少了土方放坡开挖量,则相应会减少土方外运、土方回填工程量,所差金额更大。

在航运工程中,如招标时无详细的土方测量断面图及地质勘察资料,会造成招标的工程量清单土方开挖数量采用实物性与措施性不分的合计数量。投标人如按图纸设计坡比进行报价,项目实施时开挖坡比与设计坡比差距较大,则造成实际开挖数量与清单数量相差较大而对利益各不相让的争议,对这一争议,往往也较难处理。工程量清单向建设市场双方提供一个平等平台,在这个平台下隐含了工程的合同形式是单价合同,招标人承担项目量的风险,而投标人承担价格的风险。如果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角度看,应该按实际开挖的数量结算;但从开挖放坡的角度来说,由于基坑以外的断面应理解为措施项目,减小开挖边坡意味着承担的风险加大,应作为总价项目中措施费来理解。由于航运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如出现地形地貌复杂的工程、前期拆迁、赔偿进展不顺利对总体调度的影响、场地的不确定、条件受限制等,都无疑会使土方问题更加复杂化。

3.如何解决土方项目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里泵站工程土方计算存在争议后,施工单位也是仔细研究招投标文件、清单计价规范、投标报价,然后列出各项详细证据,多次的与业主、审计人员进行沟通得以解决。虽然业主、审计人员最终同意增加因放坡增加的土方工程量,但对未放入深基坑设计的箱涵基坑土方工程计算中的放坡系数、工作面宽度的确定又产生了争议,严重影响了清标、计量支付的进度。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对“挖沟槽土方”、“挖基坑土方”的计量规则很明确,以“构筑物最大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在工程管理中一般不会产生争议。对“挖一般土石方”的计算规则是“按设计图示开挖线以体积计算”,而一般设计图纸是不会对开挖线进行设计并图示的。如基坑达不到深基坑设计的范畴,则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时一般会尽量加大放坡坡度,而在施工过程中,则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放坡坡度,那么在施工管理中就会对土方工程量计算产生争议了。

在周山河船闸工程招标清单中,土方项目中将闸室、闸首、引航道的土方开挖均列出了“一般土方开挖”(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和“基坑土方开挖”(以“m3”为计量单位),“土方回填”则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另外在招标文件中说明闸室等基坑土方开挖分为“一般土方开挖”和“基坑土方开挖”,同时明确了各项目的计量规则:“一般土方开挖”和“土方回填”均以构筑物的中轴线长以“延长米”计算,放坡增加的土方开挖、回填在所报单价中自行考虑;“基坑土方开挖”计量规则则明确了以构筑物边线加宽2m乘以挖土深度以“m3”计算。所以周山河船闸工程的计量支付、结算编制、审核过程中,未对土方项目的计算方法和工程量产生争议。

从上面两个工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在招标清单中如明确了具体的计算规则,并确保工程量能够在工程实施时准确计算,那么对土方项目在工程管理中就不易或者不会产生争议问题。如果招标时,对地质情况已很详细、明确,也完全可以按基坑的中轴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或者直接明确按“挖基坑土方”以“构筑物最大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放坡和工作面宽度在投标单价中考虑,也能避免在工程管理中出现争议现象。另外如深基坑设计或基坑施工方案中有支护措施,则支护的费用是考虑在措施费中报价还是按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按实计算,在招标文件中也应予以明确,避免在计量时出现争议现象。

当然周山河船闸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则是对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的土方开挖是尽量减小放坡坡度的,这则要求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审核过的施工方案进行开挖。

4.结束语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7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图则;土地使用兼容性:容积率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099-02

2005年,中山市就开始了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工作,至2008年年底,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编制覆盖工作基本完成。通过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这项工作,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规划管理中有法可依的根本问题。在规划选址、确定规划设计条件、修建详细规划和建设方案审查等阶段,均严格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工作。同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土地开发强度,并在土地公开出让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土地出让的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推动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充体现。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对于规划工作者而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相当熟悉的。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我们对建设用地各个地块制定了许多指标的相关规定,有强制性的,也有指导性的,有刚性的,也有一些是弹性的。可以说,土地使用的弹性指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用地规划的灵活性要求,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规划区地块具体情况各有差异、开发建设条件复杂多变、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土地最终使用性质有可能要调整和变更。调整和变更的依据、宽容范围等这些问题是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经常碰到的难题。现在随着中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工作的完成,我们不得不面临大量的调整工作。这些调整一部分来源于规划地块的预期目标无法实施和操作,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我在日常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就经常碰到如何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扰,对此也产生一些尝试和思考。

1 控制图则需要深化和补充的问题

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年限,也就是说规划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远期的。往往我们的规划都较为理想,那么对于现状的东西,怎样与规划衔接?规划的目标如何才能落实?这些都存在矛盾和争议。例如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镇外缘地区,我们规划了一块完整的公共绿地,但是现状该地块沿街有一些民居和商铺,一般传统做法是我们在控制图则中直接规定了整块公共绿地的指标,对现有的民居和商铺却没有实施指导的建议。其实政府尚未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而且又处于外缘区域,该绿地的实施可谓是遥遥无期,现状的民居和商铺却需要使用,但是按照我们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些民居和商铺新的修缮和报建都不能进行了。我们认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就要考虑这些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做法,要不这个公共绿地就要避开这些民居和商铺,要不就要深化和补充控制图则,说明政府没有确定意图要建设这块绿地之前,控制图则就应该说明在现有规模和界线的范围,允许民居和商铺进行哪些修缮和报建,这样既可以解决日常的纠纷,也可以保证日后政府要实施规划之时,不增加建设公园的成本。

另外,中山市现在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初期,城市设计并没有同时跟进,尤其是城市重点地段也没有开展这个相关工作,导致单独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形态指导意义和控制作用并不明显。即使在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中、后期,对一些编制了城市设计的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也未能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得到完全落实。城市设计的要求没有细化落实到法定规划层面,是专项规划编制意义的一种缺失。因此,我们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的时候,对涉及的城市设计要素,必须作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以保证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

2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分析判定

对于规划师来说,每个人在做规划的时候,都是立足法律、法规进行方案或受其约束,往往都要合理地安排各种城市用地,但是这样的合理规划在现实中却显得孤立无助,面对各种利益主体的博奔和各种复杂的突况,规划师不得不做出调整和让步。由于土地使用兼容性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实施上也带来了不少困扰,甚至在管理中产生一些漏洞。

2.1 土地兼容性的困惑

2.1.1 法律地位不清,体系不全

目前现行的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中,对于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兼容性的问题一直也没有在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等阶段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强调的都是分区、土地性质和控制指标,很少提及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虽然较为重视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控制,但是至于如何进行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并没有深入研究,仅仅以“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来体现。

2.1.2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确定缺乏操作性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确定仅仅是技术性,一般是由设计人员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单独予以规定,考虑难免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候,规划师在确定兼容性时只是简单地制定一个兼容性表格,说明了地块内可以兼容哪些性质的用地,但是并没有给出哪些用地组合是最佳的,或者哪些用地虽然可以兼容但并不是最佳的,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而现实情况是,这种兼容性的确定不应该由规划人员来确定,而是留给市场,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决定哪种用地的模式是最合理的,规划人员只需要给出指导性意见即可。

2.1.3 现行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管理的随意性过大

在通常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表中,有一种情况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与规划要求确定是否允许土地使用兼容。它没有单一的、明确的决策标准,决策难度较大。正是这种情况,由于缺乏明确量化的决策依据,管理者较难准确做出科学的判断,以致随意性较大,很容易受某些利益驱使或权利左右而决策失误。

2.2 土地兼容性的正确认识和完善

首先,建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要根据规划地块的具体环境条件,补充对每个地块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包括与其兼容的土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制高度、绿地率等指标允许的调整幅度。这样做虽然会大大增加规划的复杂性和工作量,但能促使规划设计人员从较大的地区范围、多角度、比较深入细致地去研究控制指标制定的合理性与弹性,而不是按土地使用性质与一些指标控制的常用值来轻易套用确定。

再者,规划师引导规划,却是市场决定规划。规划师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一些问题的判断会有偏差,但是也不能否定规划师在城市规划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某些拿不准的用地,规划师在提出合理方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让方案在市场的作用下进行自身优化。规划师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候就是要在保证强制性指标的前提下,如何定好一些灵活性的“格子”,让不同的利益集团协商决定该在“格子”里填上什么。

3 容积率调整问题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8

第二条  凡在我省开征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人应依照《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三条  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明确如下:

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包括市区和郊区,不包括所辖县,下同);

县城是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指建成区范围内);

建制镇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指建成区范围内);

工矿区是指尚未设立建制镇,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人的大中型企业所在地。具体范围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后,报地(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土地使用税的计税面积:

(一)由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测量工作单位测定土地面积的,以测定的面积为准;

(二)持有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以下简称土地使用证)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尚未由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测量工作单位测定土地面积,但持有县(市)土地管理局核发土地登记申请书的,暂以申请书登记的土地面积为准。

(三)尚未颁发土地使用证或核发土地登记申请书的,暂以纳税人申报,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土地面积为准。

第五条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确定如下:

(一)大城市五角至七元五角;

(二)中等城市四角至六元;

(三)小城市三角至四元五角;

(四)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二角至三元。

第六条  不同单位、个人在同一块土地上具有使用权的,应根据各方实际占用土地的比例或者建筑面积的比例,按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七条  “新征用的土地”,是指《条例》施行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用的土地。

第八条  纳税人因土地使用权属、面积等问题发生争议,应先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土地面积,由土地的实际使用人缴纳税款。待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核发土地使用证或裁决后,再按其所确定的权属、面积,对纳税人、税款进行调整。

第九条  土地使用税,由纳税人向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缴纳。

第十条  土地使用税按年征收,按月或按季缴纳,由县、市税务机关确定。

第十一条  纳税人应按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持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登记申请书等证明文件,将土地的使用权属、位置、面积、用途如实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1998年5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规章和省政府规章性文件修订的决定》的有关条款: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9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监理工程监理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

中图分类号:p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337-01

党的“十”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但是,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问题是不能避免。近几年,水土流失问题大幅度的增长伴随着油田的大强度的开发,这一问题大大引起了党中央和当地的政府部门。[1]然而,很多的工作项目受到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影响。因此,水土保持的工作从目标的治理和实现途径上要借助系统的防治,考虑细节的角度和方式来解决。

一、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机制指导思想的思考

水土保持在开发建设油气田的过程中,显得必不可少。要立足于党的十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真正的做到“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举措能为人民谋福利,也是更加系统。但是,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秉持着对环境尊重,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将中国建设的更加雄伟与美丽,内外兼修。[2]同时也要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齐带动。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立足于党的十精神,要借鉴成功油气田建设的优秀典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油气田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做到井井有条,协调统一,迎接油气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机制工作方针和原则思考

在油气田开发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抗战,因为地形与水资源分布的不同,我们要尽量做到因地制宜。但首要准则是以预防为主,优先保护,通过对于各个地形、地区的开发模式,规划的程度,要结合每一个出现的实际问题,加以提出各个缓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水土保持工作取决于问题出现的各个角度,需要付出长期的关注,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重心、工作原则、具体实施这些工作流程是一个使得油气田开发机制成功的良好开端。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责任,使得每个人都承担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责任,身体力行。同时要秉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出发点。并且把每个在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中,都做到免流失的全方面控制管理。尽量做到从被动的先破坏后管理过渡到事前的预防控制,杜绝边建设变破坏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3]要坚持工程主体的前提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对于资金的保障等要一视同仁,紧密结合,与油气田生产建设和安全运营相结合。在宏观管理上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宏观考虑,要有明确的系统设计,协调推进的原则。水土保持工作要做到,因地制宜,系统设计,综合,资源,技术,经济,合理的合理分配;预防,保护,监督,控制和修复的管理,技术和监管的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完整的,严格的,科学的预防和水土保持机理控制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获益。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确立工作原则,才能真正形成好的工作机制,也才能确保防治工作良性运转。

三、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的目标思考

要实现工作及时展开和有效推进的进程,一个符合工作目标的实现是首要前提。在开发油气田的进程中,要认真的调研水土保持工作,做到宏观考虑,实时改变工作方向。我认为首先要有建立一个愿景的大方向,即将“建设美丽油田,实现天蓝、地绿、水净”作为油田开发建设的长期愿景,落实到全面机制的过程中,使得工作责任细化得以明确,将每个机制的责任实时提出,实现“三同时”制度落实,减轻油气开发区原生水土流失现象,使得油气开发生产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大幅度改善。根据远景目标和责任,按照分工具体目标的研究,制定和确立了责任主体,从而形成目标体系,指导治理的全面工作。

四、关于开发建设水土保持防治机制构建的思考

油气田开发建设水土保持防治机制是一个包括工作管理、工作技术与监督、工作考核的总体。其中管理系统、技术措施系统、监督保障系统、考核评估系统构成了构建的机制。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油田产能建设、油气生产、油气与管理工作协调的水土流失防治等。技术措施系统的主要功能应按照优秀的建设模式[4],如长庆的“四化”模式,要明确防治技术,要做到工作责任的紧密联系,利用相应的法律与经济手段,协调油气田开发建设的与水土保持的出现的矛盾,让开发与防治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保障,实现油田开发中水土保持的伟大工作目标。

五、关于开发建设水土防治机制的思考

防治机制系统过程的运行要分阶段、借助于载体的思路不断推进,借助近些年来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地制宜,要解决难题、循序渐进的整体目标的推进。油气田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5],作为工作机制也需要坚持实时改进,步步紧跟的原则,明确工作原则,工作重心和指导思想,不断跟进问题出现的要点,从实处落实工作责任的细节,完善防治工作机制,使得将企业愿景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晓军.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J].中国水利.2011(12)19-21.

[2]王存峰.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企业导报,2011(14)32-46.

[3]宋玉景,吕晶,高淑清.浅析城市开发建设中水土保持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2-51.

土地管理法细则篇10

关键词:草坪;精细整地;布置排灌水系统;种植

草坪施工的内容,就是要求根据已确定的设计来完成草坪开辟和种植过程。在这一施工过程中,要搞好土地整理工作,在准备好土壤的同时,要施好底肥和防虫害农药,平整好土地,布置好排水灌溉设施。种植方法有播种法、栽植法、铺草块和铺草卷4种方法。播种法要做好选种、种子处理工作,确定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栽植法要确定好栽植时间、选择好草源、掘草栽植;铺草块和铺草卷要经过选择草源、确定草块、草卷大小规格、运输及存放、铺植等环节。不同的铺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铺植草坪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植方法,使之产出经济优质的草坪。

1精细整地

栽种草坪,必须事先按设计标高整理好场地,主要操作内容包括挖(刨)松土地、整平、施肥等,必要时还要换土[1]。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草坪如运动场草坪还应设置排地下水设施。草坪植物的根系80%分布在40cm以上的土层中,而且50%以上是在地表以下20cm的范围内。虽然有些草坪植物能耐干旱,耐瘠薄,但种在15cm厚的土层上,易导致生长不良,应加强管理。为了使草坪保持优良的质量,减少管理费用,应尽可能使土层厚度达到40cm左右,在小于30cm的地方应加厚土层。对于含有砖石等杂质的土壤,虽然对草坪植物生长没有多大影响,但妨碍管理操作,应将杂物挑(拣)出来,必要时应将30~40cm厚的表土全部过筛。如果土中含有石灰等有害于草坪植物生长的物质,则应将40cm厚的表层土全部运走,另外换上砂质壤土,以利于草坪植物的生长发育[2]。

为提高土壤肥力,最好施一些优质有机肥料作基肥。施农家肥40~50t/hm2,或施麻渣15~20t/hm2。如需施磷肥可施过磷酸钙150~200kg/hm2。不论施哪种肥料,都应粉碎并与土壤搅拌均匀,撒后翻入土中。但不要施马粪,因其中含有大量杂草种籽,会造成以后草坪中野草蘖生。为防治地下害虫,保护草坪蘖根,在施肥的同时施适量农药。均匀撒施,避免药粉成块状而影响草坪植物成活。

完成以上工作以后,按设计标高将地面整平,并注意保持一定排水坡度(一般采用0.3~0.5°的坡度)。场地当中千万不可出现坑洼之处,以免积水,最后用碾子轻轻碾压1遍。体育场草坪对于排水的要求更高,除应注意搞好地表排水(坡度一般可采用0.5~0.7°)以外,还应设置地下排水系统。整地质量好坏是草坪建立成败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对待。

2布置排水及灌溉系统

草坪与其他场地一样,需要考虑排除地面水,因此在最后平整地面时,要结合考虑地面排水问题,不能有低凹处,以避免积水。草坪多利用缓坡来排水,在一定面积内修1条缓坡地沟道,其最底下的一端可设雨水口接纳排出的地面水,并经地下管道排走,或以沟直接与湖池相连。理想的平坦草坪的表面应是中部稍高,逐渐向四周或边缘倾斜。地形过于平坦的草坪或地下水位过高或聚水过多的草坪、运动场的草坪等均应设置暗管或明沟排水,最完善的排水设施是用暗管组成一个系统与自由水面或排水管网相连接。草坪灌溉系统是兴造草坪的重要项目。目前,国内外草坪大多采用喷灌法,为此,在场地最后整平前,应将喷灌管网埋设完毕。

3种植

草坪排水供水设施敷设完成,土面已经整平耙细,就可以进行草坪植物的种植施工。草坪种植方式主要有草籽播种、栽植、铺砌草块、铺草卷等几种[3-4]。

3.1播种法

利用播种繁殖形成草坪,其优点是施工投资最小,从长远看,实生草坪植物的生命力较其他繁殖法为强。缺点是杂草容易侵入,养护管理要求较高,形成草坪的时间比其他方法更长。一是选种。要选择优良合格的种籽,播种前应做发芽试验和催芽处理,以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播种用的草籽必须要选用正确的草种,以保证发芽率高,一般要求草籽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50%以上。二是种子处理。为了提高发芽率,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在播种前可对种子加以处理。如细叶苔草的种子可用流水冲洗;结缕草种子可用0.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h,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将种子放在阴凉、干燥处晾干种皮即可播种;野牛草种子可用机械的方法搓掉硬壳。而羊胡子草籽的处理方法有2种:一种是流水冲洗96h;另一种是40~50℃的温水浸种,并随时用棍搅拌,水凉后用清水冲洗,以除去种皮外面的蜡质,晾干种皮即可播种。三是播种。主要根据草种与气候条件来决定播种时期。播种草籽,自春季至秋季均可进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冬季不特别寒冷的地区,以早秋播种为最好,此时土温较高,根

部发育好,耐寒力强,有利越冬。草坪在冬季越冬有困难的地区,只能采用春播。但春播苗多易直立生长,播种量应稍多些。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撒播法。先在地上做3m宽的条畦,并灌水浸地,水渗透稍干后,用特制的钉耙(耙齿间距2~3cm),纵横耧沟,沟深0.5cm,然后将处理好的草籽掺上2~3倍的细沙土,均匀撒播于沟内。最好是先纵向撒1/2,再横向撒另外1/2,然后用竹扫帚轻扫1遍,将草籽尽量扫入沟内,并用平耙耧平。最后用200~300kg的碾子碾压1遍(潮而黏的土,不宜振压)。坡地和大面积草坪建植可采用喷播法。为了使草籽出苗快、生长好,最好在播种的同时混施一些速效化肥,可施硫酸铵250kg/hm2、过磷酸钙500kg/hm2、硫酸钾125kg/hm2。四是后期管理。播种后应及时喷水,水点要细密、均匀,从上而下慢慢浸透地面,浸透土层8~10cm。第1~2次喷水量不宜太大,喷水后应检查,如果发现草籽被冲出时,应及时覆土埋平。2次灌水后则应加大水量,经常保持土壤潮湿,喷水不可间断。此外,还必须将草坪围护起来,防止因有人践踏而造成出苗严重不齐。

3.2栽植法

用植株繁殖较容易,能大量节省草源,一般1m2的草块可以栽成草坪5~10m2或更多一些。与播种法相比,此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节省草源,管理容易,能迅速形成草坪。对于种子繁殖较困难的草种或匍匐茎、根状茎较发达的种类适合用此方法。

一是栽植。全年的生长季均可进行栽植。但如果种植时间过晚,当年就不能覆盖地面,最佳的栽植时间是生长季中期,暖季型草宜在5—6月、冷季型草宜在4—9月种植。二是选择草源。草源地一般是事前建立的草圃,以保证草源充足,特别是分枝能力不强的草种。在无专用草圃的情况下,也可选择杂草少、目的草种生长健壮的草坪作草源地。草源地的土壤如果过于干燥,应在掘草前灌水,水渗入深度应在10cm以上。三是掘草。掘取匍匐性草根,其根部最好多带一些宿土,掘后及时装车运走。草根堆放要薄,并放在阴凉之地,必要时可以搭棚存放,并经常喷水,以保持草根潮湿,一般1m2草源可以栽种草坪5~10m2。掘非匍匐性草根时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丰满,不可掘得太浅,否则易造成伤根。掘前可将草叶剪短,掘下后可去掉草根上带的土,并将杂草挑净,装入湿蒲包或湿麻袋中及时运走。如不能立即栽植也必须铺散存放于阴凉处,并随时喷水养护,一般1m2草源可栽草坪2~3m2。四是栽草。分条栽与穴栽2种方法。条栽法比较节省人力,用草量较少,施工速度也快,但草坪形成时间比点栽的要慢。操作方法很简单,先挖(刨)沟,沟深5~6cm,沟距20~25cm,将草蔓(连根带茎)每2~3根为1束,前后搭接埋入沟内,埋土盖严,碾压、灌水,之后要及时挑除野草。穴栽比较均匀,形成草坪迅速,但比较费人工。栽草2人为1个作业组,1人负责分草并将杂草挑净,1人负责栽草,用花铲刨坑,深度和直径均为5~7cm,株距根据不同草种而有所不同。呈梅花形(三角形)将草根栽入穴内,用细土埋平,用花铲拍紧,并随时顺势耧平地面,最后再碾压1次,及时喷水。

3.3铺草块

铺草块是用带土成块移植铺设草坪的方法,此法可带原土块移植,所以形成很快。除土冻期外,一年四季均可施工,尤以春、秋两季为好。各草种均适用,缺点是成本高,且容易衰老。

一是选草源地。选择无杂草、覆盖度95%以上、草色纯正、生长势强,而且有足够大的面积为草源。二是掘草块。在选好的草源地上,事先灌足1次水,待水渗透后便于操作时,人工可用平锨或用带有圆盘刀的拖拉机,将草源地切成长块状,草块大小根据运输及操作方法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45cm×30cm、60cm×30cm、30cm×12cm,切口约10cm深,然后用平锨或平铲起出草块即成。掘取草块应边缘整齐、厚度一致、紧密不散,这样才能保证草块的质量。草块带土厚度5~6cm或稍薄些。三是运输及存放草块。草块掘好后,可放在宽20cm、长100cm、厚2cm的木板上,每块木板上放2~3层草块。装车时用木板抬,防止破碎,并靠近码放整齐。运至铺草坪现场后,应将草块单层放置,并注意遮荫,经常喷水,保持草块潮湿,并应及时铺栽。四是铺草块。铺草块前,应检查场地是否整平等准备工作情况,必须将一切现场准备工作做完后方可施工。铺草块时,必须掌握好地面标高,最好采用钉桩拉线作为掌握标高的依据。可每隔10m钉1个木桩,用仪器测好标高,做好标记,并在木桩上拉紧细线绳。铺草时,草块的土面应与线平齐,草块薄时应垫土,草块太厚则应适当削薄一些。铺设草块可采取密铺或间铺,密铺应使缝隙错落互相咬茬,草块边要修整齐,互相衔接不留缝,草块间填满细土,用木拍拍实,使草块与草块、草块与地面紧密连接。间铺间隙应均匀

,缝的宽度为4~6cm。一定要保证铺平,否则将来低洼积水,会影响草坪生长。最后用500kg的碾子碾压,并及时喷水养护,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新叶开始生长,铺草时,若发现草块上带有少量杂草,应立即挑净,如杂草过多则应淘汰。

3.4铺草卷

经育苗地培育出的草像地毯一样,可以卷起来运至工地,又像地毯一样铺开,并及时喷水养护,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生机,形成草坪景观。其优点是工期短、见效快,缺点是成本略高于其他草坪种植方法。

一是起草搬运。地毯式草卷长宽以1m为宜,一般每卷卷起的直径为15~20cm,重约30kg(含水量25%~30%),苗龄2个月即可卷起出圃。苗龄越长,根系透过无纺布数量越大,卷起时较费力,卷带床土越多,但不影响成活。搬运时可采用简易担架,应轻抬轻放避免撕裂。二是铺设。轻抬轻放的草卷边缘较整齐,依次铺设,地边地角处可剪栽补铺,接缝处靠紧踏实并适当覆土弥合,切勿边角重叠,否则会使上层接地不实,根系悬空,下层草苗被盖坏死,全部铺完后进行滚压。三是浇水。第1次水必须浇透,使之与土壤接实,便于向下扎根。然后撒上0.3cm左右的加肥细土,再浇第2遍水,使根系间填实,有利缓苗复壮。2~3d后根系代谢正常后,转入正常养护。

4参考文献

[1]张彩凤,宁秀波,葛秀红.草坪建植项目的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209,245.

[2]吴丽梅.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国土绿化,2010(3):46-47.

[3]高萍.草坪的种植与养护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