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十篇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十篇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37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1

一、加强领导、建立基地、完善设施

一是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乡政府集思广益,筹资16万元在乡政府建起了60㎡人才超市和十一个村村建起了“农村书屋”。书屋配备有书桌、椅子、书架,电脑、电视机和DVD等硬件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制度、书屋借阅制度、科技培训制度、读书实践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用以鞭策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让广大社员同志们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管理员履行职责。三是组建了一支11人的读书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研,从农民朋友口中知道他们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购买、收集相关书籍。目前人才超市和农村书屋共有藏书9000余册、音像制品200余套;其中,各类农业科技书籍6000余册。

二、以科技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业

一是绿色蔬菜产业。以“兴和润”、邓召进等蔬菜种植业主为带动,新发展蔬菜30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余亩。筹资100万元在蔬菜核心区完善道路水系建设,并帮助业主安装了40盏平振式“灯光杀虫”设备。成功将“红涪”牌蔬菜申报为绿色食品,蔬菜成为全区第一个绿色农产品,为蔬菜进入全国市场扫清了障碍;积极发展、壮大果蔬协会和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协会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百强协会。二是绿色生猪产业。高金公司在产业园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500亩,集良种场、扩繁场、育肥场为一体的丹麦式生猪养殖示范场。2010年1月至6月底,整个猪场已出栏育肥猪20000头,高金二期建设全面竣工,在这同时可士可公司也新建了1个优质猪场,共8栋,200余间圈舍;预计年出栏生猪上千头。高金三期工程“养殖能手培训综合苑”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乡将成为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的最大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乡在现代农业示范片的核心区域内已发动了丹育猪养殖户60户,存栏寄养丹育猪1000头。三是优质柑橘产业。按照“四园”规划,引进可士可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000亩、年出苗200万株的全省最先进的优质柑橘种植及幼苗培育基地。(其中:堆料场2600平方米、育苗场4万平方米、采穗圃3000平方米、钢架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的nFC橙汁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已新植柑橘1500亩。四是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引进长龙林业有限公司在东山村、西堰村投资5000万元租地1200亩,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华红叶杨育苗及速生林基地。公司目前正筹划林间养殖及旅游开发项目,茂盛的千亩红叶杨引来了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同时也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光临,目前市“摄影家协会”和“新闻摄影家协会”将红叶杨基地作为市首个外景基地。政府搭建平台,6名大学生村官开创了“思创苑”农家乐,展现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全乡初步形成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文明相交汇的特色乡村旅游。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2

一、充分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是我区农村基层工作的一大创举。认识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事关全局,做好“三农”工作,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全区三年目标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为驻村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零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干部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初始,我坚持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村情民意,弄清村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村的实际,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克难攻坚,解决村民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通过调研,我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着力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1、xxxx村位于xxxx镇东北部,距离圩镇2公里,209国道从村边蜿蜒而过,辖朝南屯、同昌屯、龙庆屯、大岭屯、田心屯、瓦窑屯等6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人口3300人。朝南屯有1329多人,同昌屯有551多人,龙庆屯有675多人,大岭屯有225人,田心屯有240人,瓦窑屯235人。全村耕地面积2160亩。其中水田约1000亩,旱地约800亩。经济上该村“多元”养殖业活跃,走的是一条以养猪业、养兔、养鸽为主,其他养殖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外出务工人口约500人,占全村人口的15%。

2、xxxx村抓住新农村建设和被列为广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村)契机,依托本村区位优势,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多元”养殖业发展,形成了以养猪业、养兔为主,其他养殖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该村有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0多家,生猪存栏2万多头,年出栏3万多头,占全镇生猪存栏总数的1/4以上,200只规模以上的养兔场3家,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养鸽场、养鸭场、养鸡场等,逐渐形成一个以养猪业为主,其他养殖业为辅的多元发展养殖专业村。每年为农民增收达300多万元,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率先赶超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xxxx村大岭屯是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屯有45户,人口250多人。全屯以养猪业为主要特色产业,生猪养殖已成为该屯群众经济收入的一个新亮点。全村现有规模养猪场3个,生猪存栏6000多头,年经济纯收入达60多万元。近年来,该屯积极打造“园林特色”新农村,加强“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共筹集15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村中“一环路”和二环路”,村中主、支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投资30多万元建设屯级文化活动室,并修建了村青年小公园;村民自筹资金18万元建设村前三面光水利引水工程和渠道清淤工程;全屯沼气池入户率达100%,80%以上农户完成改水改厕工程,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条件明显改善。该屯还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新农村建设联合产业园,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果树种植为一体,实现了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的目标。大岭屯屯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每年屯级收入仅种养殖就达到了3万多元。屯里先后成立了村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村建设办公室、畜牧业产产供销联合会、养猪专业合作社和老人慈善基金会等,使得屯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民主化。该屯创建的养老慈善基金会,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享受到60元钱的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发放慰问品等。目前,xxxx村大岭屯管理民主,乡风文明,产业特色明显,已成为xxxx区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

(二)加强城乡清洁卫生,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第四,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第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将此项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屋前屋后及可种树的山坡种植果树、经济林,既绿化、美化村屯,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班子合力。

一是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不断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本着发展壮大合作社经济的前提,相信党支部一定能够引导、保障、协调、服务好合作社,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对合作社重大生产经营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从而能够实现支部帮合作,农民实惠多,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自挂任第一书记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

四、xxxx年工作计划

一、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要立即行动起来,高度重视,投入到“美丽xxxx清洁乡村”活动中,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二、发展教育方面:“两基”迎国检是当前我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正在努力抓紧抓好此项工作,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在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实际,与村党支部、村委及群众一起制定出符合本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3

一、政策引导抓宣传

为了提高苹果生产管理水平,解决果园缺少有机肥,提升果品质量,生产优质有机苹果,东城乡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果成园,沼配套,猪发财”的生产发展思路,依托沼气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一点、村委贴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大力倡导沼气进果园的发展模式,为产业配套、群众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具体实施中,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关于绿色环保能源政策;宣传县委、政府实行的以奖代补政策及发展重点工程的相关措施;宣传实施“猪-沼-果”配套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宣传乡党委、政府和村支部、村委会对发展沼气进果园的决心和力度。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吃透了政策,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对实施沼气进果园标准化生产模式有了新的看法,认为实施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发展养殖业,而且可以带动苹果产业,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果园缺少有机肥,生产无公害优质苹果奠定了基础,为实施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合理规划抓实施

东城乡根据苹果产业分布状况及地域特点,结合广大果农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规划。首先把社堤垣双千亩苹果示范园区作为实施重点,原则是在公路沿线两边、经营果园5亩以上、素质较高、果园管理和效益比较好的果农,作为实施对象。通过农户申报,实地考查,在社堤垣一次性规划建设猪、沼、果配套果园150户、800余亩;其次在其他各村分别规划10~30户,共150户、750余亩果园,全乡共计规划300户,1550亩果园。第三坚持“五统一四结合”促进工程顺利实施。一是统一选址。要求做到背风向阳,远离公路,让开水路;二是统一标准。每户必须建8立方米沼气池一个,9平方米猪圈2~4个,厕所一个,管护房1~2间。在沼气建设上真正达到“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在与主导产业配套上真正作到了“猪-沼-果”配套;三是统一安排持证技工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四是乡政府统一联系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保证农户所需材料价格最低,质量最优。五是乡政府统一调运沼气工程配套的物资。做到了把沼气进果园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沼气进果园同苹果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把沼气进果园同发展养殖业相结合;把沼气进果园同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居家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果业生产有机化。

三、强化领导抓落实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4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配强工作力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也相应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组,各重点产业基地村党支部增设了专抓产业建设的支部委员或副书记,高规格的工作力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为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生猪产业,县委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与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相结合,20*年10月,县委通过笔试、考察、考核等方式从70余名人员中遴选出3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专门负责发展“生猪产业”,并与县委组织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挂所到乡镇的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一年挂职期满后,经考核、考察,将从全面完成任务的干部中择优选拔10名同志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

2、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始终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传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我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我县鸣钟乡大石村和双星乡水口村是友邻村,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两个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形成了以优质桃为主的经果林产业带;位于两个村境内的*县名特优新水果研究推广中心,也主要以经果林种植为主,与这两个村在发展经济上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按村设立党组织的传统方式,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协调,难以将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20*年4月,我们首先在*县名特优新水果研究推广中心建立了党支部,并将该支部与鸣钟乡大石村党支部、双星乡水口村党支部进行联合组建,成立了*县鸣钟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党总支,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运行机制。党总支成立后,充分发挥其协调各方的作用,多方筹资10余万元,新建了3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活动阵地,并在全县率先开通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有效解决了广大村民致富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了有业主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座谈会,消除了村民之间、业主之间的误会,在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业主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建立了相互依托、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20*年3月,在党总支的积极策划下,成功举办了*县首届“红土地”桃花会,实现了党组织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截至目前,园区业主开发面积由最初的800亩增加到了1200余亩,就地安置200余名剩余劳动力,每年可创收100余万元;发展经果林大户420户,发展休稻养鱼大户278户,生猪养殖大户356户。20*年,园区村民实现人均增收290元,广大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感受到了党总支成立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3、大力推进“支部+协会”工作,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各乡镇党委在对各村经济发展状况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猪、甜橙、蚕桑、水产、林竹、优质粮油“六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从区域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出发,着力建成了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运作规范、助农增收显著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支部+协会”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已覆盖全县254个行政村,占全县515个行政村总数的49.3%。同时,我们针对全县猪业经济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实际,在猪业经济上对“支部加协会”进行了双向延伸,向上延伸,由县委牵头建立猪业联合社、乡镇党委牵头建立猪业合作社,向下延伸,实行“党员+农户”的模式,从而形成了“支部加协会”四级联动的科学运行机制。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形式把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集聚了规模,打造了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猪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以来,到我县投资上百万元发展生猪养殖的企业和业主达18家,全县出栏生猪109.68万头,外销商品仔猪114.67万头,规模养殖户达到2.7万头,实现猪业经济产值13.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收入1108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6%和34.5%,猪业经济已成为我县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产业化中挑起了增收大梁。

4、狠抓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我县各级党组织切实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带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培植和发展建基地,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建基地。通过宣传发动,引导优势产业区域内的农民主动参与建基地;创优投资环境,招商引业主新建基地;支持龙头企业牵引农户建设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了飞龙、白坪、乐善、万隆、中心等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白坪甜橙科技园区,沿口、街子、五排水、东西关和桐电库区水产集约化养殖区等一批规模养殖小区、规模种植园区和规模产业带,形成了产业集群,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5、培育业主大户,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总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畏首畏脚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扶持业主大户,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县委和各乡镇党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县乡机关干部领办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51名县乡机关工作人员投入资金194.1万元,领办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26个,创利税86万元,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示范和榜样。猛山乡皂桷村党支部副书记、良种母猪饲养大户卿德明,在乡党委、村党支部引导和帮助下,于20*年牵头成立了*县德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了“良种母猪核心场、优质仔猪生产场、优质肉猪生产户”三级“金字塔”繁育体系,推行企业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运作模式,实行“六统”(统一引种、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指导价、统一销售、统一检疫)、“三分”(分户饲养、分户管理、分户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以户为基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养殖,产供销一体化的繁育链”,合作社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社社员已发展到周边27个乡镇和攀枝花、重庆等地,总数也由最初的28户发展到288户。在卿德明和德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实现了“户平饲养优质母猪2头,人平出栏优质肥猪2头,农民养猪收入人平增加1000元”的奋斗目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猪“221”基地村。

6、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业主、龙头企业、财政、金融要有一个长效的投入机制,并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增强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此,我县从县级财政预算、城市经营土地出让金收益、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税收等收入中提取资金,建立了县级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和与之配套的关联产业,以及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改造创新,着力支持发展态势较旺、基本条件较好、工作措施较实的行业和区域,以形成良好的导向。20*年,仅对饲养良种母猪和引进良种猪的养殖户的资金补助就达58.41万元。同时,我县还从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入手,由广安万千饲料公司及农业、畜牧等部门共同筹资111万元成立了*县富源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通过与县信用联社签订担保协议,以注册资本金为业主或大户提供信贷担保。目前,已为58个业主大户提供担保贷款320万元。各级党组织还以大力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为契机,积极协调县信用联社采取放大信贷额度1-3倍的办法,开辟党员会员信贷快捷通道。今年以来,县信用联社已累计向党员群众发放贷款8350余万元,为党员群众提供致富项目2700余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党组织干部待遇低,岗位缺乏吸引力,村队干部后继乏人。据了解:目前我县村党支部书记年平均工资为3000元左右。这点工资还不够他们的手机、电话费和摩托车油费。在工资这样少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人争当基层党组织干部呢?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当干部有荣誉感,或者干脆是为了不受人欺负。二是家里有拖累,不能出去务工经商。三是为完成税费任务贷了款,怕后任上来只认帐不还钱,一旦贷款还清就不再干了;四是真正想为群众办点事的,也是群众真正欢迎的,但这种人不多。在农村的青壮年中,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能力人大部分出去务工经商,呆在农村的大多是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真正有本事、想干事、能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干部看不上村干部的位子,嫌受苦、受气、工资低;而想当干部的,因为人品和能力不行,乡镇和群众又不满意,造成一些地方出现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没有一个好书记,基层党组织就很难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农村贫困党员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相当一部分五六十年代入党、当过干部的老党员由生活困难,心里不平衡,对现任村干部挑毛病,甚至组织不明真相的群众同村干部对着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能力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青年入党的积极性和当干部的积极性,出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缺乏带头人的现象。

3、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重。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老大难问题。集体经济薄弱使村党支部寻找项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

4、基层党组织干部收费任务重,没有精力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去。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反映,他们的工作精力80%以上用于清收农业税和社会抚养费等,再就是完成乡镇安排的硬任务,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思考产业结构调整。

5、党组织内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分五个层次:一是50—7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0%左右;二是村队干部或当过村队干部的,占党员总数的20%左右;三是在部队入党的复退军人,占党员总数的10%左右;四是致富带头人,占党员总数的30%左右;五是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去务工经商的初、高中毕业生,约占党员总数的10%左右。许多村党员的年龄大至分布在60岁以上、50岁左右、35岁左右,40岁左右的党员基本上是一个断层。这个年龄断层导致了老党员思想保守、陈旧和年轻党员党性观念不强的断层;在经济上出现相当一部分老党员(大多当过干部)生活十分困难,而青壮年党员大多是致富带头人的两极分化现象;在选拔基层党组织干部时,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启发与思考

1、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构建农村工作新机制。在农村税费改革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之所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迈不出具有实质意义的步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天忙于“催粮催款”,没有多少精力来思考本地农业产业化调整的思路与方法。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虽然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减少了许多事务性的负担,但他们并没有从以前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依然盯着诸如殡葬改革、计划生育等事务性的工作,仍然没去思考如何针对本地实际进行有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部分上级党委也缺乏引导,没有着力形成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工作机制。因此,调整农村工作机制,着力为基层党组织履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创造必要的条件,是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切实解决好部门和乡镇条块分割的矛盾,提高乡镇党委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统筹协调能力,我县20*年开展乡镇事业机构改革时,将原来由部门管理的“七站八所”全部划归乡镇,为解决部门和乡镇条块分割的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一年来,其成效是明显的。另一方面,将诸如税费收缴等工作任务划归给相关职能部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2、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一线的乡(镇)、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积极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任职。对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政绩突出、受群众拥护的村党组织干部应大胆起用,提拔到乡镇一级领导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农村工作、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际问题能力强的特长。

3、加强对乡镇、村重大、长期决策的管理。农业产业化调整是一项需要在较长时间才能见效的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种现象,乡镇、村主要领导一换,立刻会产生许多遗留问题。原因一是上任领导决策中有短期行为,二是上任领导未执行完的决策被下任领导否定。说到底是领导的短期行为和错误的政绩观在做怪。这就需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实行重大决策民主决策制和审批制。同时,要鼓励农村干部扎根农村,不能频繁更换。

4、合理消化乡镇、村的部分债务。目前乡镇、村的巨额负债一方面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打消了部分乡镇、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县在5个乡镇推行乡财县管,对乡镇财政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取得了很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了“村帐乡做”,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2005年将在全县普遍推行“乡财县管,村帐乡做”的财政管理体制。同时,对原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及合作基金会债务由县级出面采取措施进行消化,以达到大幅度降低乡镇的负债的目的。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能人吸引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1)让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干部经济上有想头。一是财政部门要拿出部分资金解决村级党组织中干部的工资来源问题。二是实行村党组织干部工资与考勤挂钩,按月发放。三是以办理养老保险、职后养老补贴、一次性重奖等方式,奖励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党组织干部。我县在20*年的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在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积累了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和资金的人员被吸引到了村级党组织中来,为下一步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2)让从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干部政治上有盼头。要把树立优秀乡村干部典型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农村干部形象。对于工作特别优秀,群众公论好的村干部,应考虑转为乡镇干部或提拔为乡镇领导,提拔县级干部和部门领导干部也要优先考虑乡镇干部。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真正形成农村工作大有作为的舆论导向,激励村干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进取。

6、坚持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下派干部不在村上拿工资,在村上没有产业,不与民争利,不参与家族和宗教势力纠纷,他们有文化,观念新,门路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当地人不可替代的优势。要通过提高政治待遇、工资待遇,选拔一批热爱农村工作、有农村工作经验,有一定特长的县、乡干部到乡上和村上开展工作。只要将这种做法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对农村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5

一、全区生猪产业发展概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4号),我区自20**年以来,按照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和强化“三带一群”建设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及《**区**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确定现有的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强标准化集约型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优化资源配置,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优势,加快推进发展种猪场和生猪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生猪产业优势明显。**区被列为部级养猪县区之一。长期以来,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区传统的产业,生猪饲养量走在全市中上游。20**年,全区生猪产业遭受疫情影响,但全年生猪饲养量仍达到31.29万头,出栏18.37万头,猪肉总产1.84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生猪收入占农业内部收入的38%,20**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42万头,成为我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生猪产业条件优越。我区具有发展生猪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大户,加之生猪业在我区具有明显的普遍性、传统性;且生猪生产本身对资源条件适应强,受耕地、气候和地理因素制约性小,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平川、丘陵均可养殖。特别是20**年以来,我区按照“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的原则,大力实施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坚持“引导改造小农户,扶持发展重点户,规范提高专业户(场)”的原则,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培训,从场区建设、供种、供料、防疫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生猪品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促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建立了铺镇新铺、宗营打钟寺、武乡宋沟3个二元母猪繁育示范村,全区生猪良种率达到95%,三元杂交猪覆盖率达到86%,生猪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生猪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全国生猪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空间增大,特别是**等公司鲜肉大量外销,对我区生猪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我区致力于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培育饲料加工、生猪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等专业养猪村,培育了**猪场等一批良种猪场,建成了17个肉食品集贸市场、1个专业化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营销加工企业、生猪营销大户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以饲料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了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体系和生猪疫病防治网络,把生产服务拓展到了生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因此,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凸显生猪产业主导地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生猪健康养殖;改善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抵御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提升生猪养殖生态化水平。规划以铺镇、宗营镇、龙江镇、望江乡、徐坡乡、七里办事处、舒家营办事处等单位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动员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生猪养殖的有效模式,创新思维,强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发展养殖大户,以规模养殖场建设和“一村一品”工程为抓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效益,确保规划一场(片),建成一场(片),投产一场(片),带动一片。到20**年,制订20项以上生猪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建成大中型沼气池25口,利用“猪—沼—粮”生态循环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完成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种植业相匹配的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布局。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猪产业在全区农业中率先发展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品种改良、规模化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疫病防控、生猪产品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生猪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畜牧业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障发展”的发展原则,按照“万头起步,分散布点,规范管理,普及良种”和“规范老企业,扶持新企业,做强大企业,发展加工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培育和发展规模养殖场,壮大养猪专业村,大力普及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建立生猪产业集群。

(三)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能,积极解决生猪养殖用地问题,加快土地向养殖大户流转,整村推进,重点突破,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养殖场(户)最直接、最关心和发展生猪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加强设施配套和科技服务。

4.典型推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有生产经验、掌握技术能力强的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培育骨干养殖大户,带动普通养殖户的发展,整体推进全区生猪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5.养殖场(户)投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养殖场(户)自愿的前提下,以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加快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的发展,积极引进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养殖场(户)效益。

三、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目标任务。

20**年,我区生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到5亿元;基础母猪存栏2.4万头,建成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万户、养殖专业村26个;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框架。

(二)基本思路。

一是强化生猪产业在现代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农业率先突破发展;二是坚持依靠科技,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生猪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健康养殖业;五是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猪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二)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25口、标准化猪舍**0栋,改造圈舍50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1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三)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0头,纯种母猪**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年度实施计划

(一)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2.92万头,出栏18.37万头,饲养量31.92万头,生猪产值1.65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0头,母猪专业村1个,扩繁场1个,商品代场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218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6848户,养殖专业村5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21万头,饲养量36万头,生猪产值2.94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500头,母猪专业村2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7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4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800户,养殖专业村1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三)2009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27万头,饲养量48万头,生猪产值3.9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8200头,母猪专业村3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5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9500户、养殖专业村1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四)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3.5万头,出栏30.5万头,饲养量54万头,生猪产值4.48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18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6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00户、养殖专业村2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6万头,出栏34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区上成立由副区担任组长,农业、畜牧、计划、财政、林业、交通、水利、环保、农发办、电力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镇乡应相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奖惩措施,并把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内容,确保规划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各项目实施部门要密切配合,锁定任务,统一目标,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调整品质结构,加快生猪良种工程建设。以龙兴、赛优、金园、顺合等大型养殖场为依托,以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为骨干品种,淘汰低中档次品种,大力推广三元杂交品种,扩大繁育群,力争每个镇(乡)建成1个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群规模扩张。到20**年,基础母猪扩增到2.4万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仔猪40万头以上,实现生猪品种优良化,并严格种猪管理,规范种猪生产经营秩序。

(三)大力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和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全面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建设质量和标准,本着效益第一、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群众自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形成订单养殖、集中出栏、批量销售的养殖格局,基本消除千家万户零星散养,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养殖规模的突破性扩张。

(四)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生猪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要率先实施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严格控制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加快实现科学化饲养、全程化监控、安全化生产。鼓励各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生猪产业开发;允许开展技术承包,或与养殖大户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五)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和组织,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依法制定动物防疫计划、措施,完善快速反应应急预案,备足应对突发疫情的物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和防疫监督检疫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重大动物疫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和防疫监督工作,完善制度和标准,落实强制免疫、检疫、消毒、扑杀和堵截等疫病控制措施,以控制、消灭规定动物疫病为目标,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建设。

(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内外市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地客商投资开发生猪产业,尽快建立起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扶优扶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销售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兴、赛优等规模养殖场和皇冠、汉森等定点屠宰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力度,鼓励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国际化的生猪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

(七)完善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增加资金投入,把生猪产业发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生猪生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体系、疫病监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计划、农业、畜牧、交通、水利、环保、电力、农发办等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每年安排1—2个项目,用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沼气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八)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产业的贷款,各类金融机构要用好财政贴息、扶贫贴息等政策,支持生猪规模养殖贷款;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提供生猪生产和加工企业以及农民兴办规模养殖场所需流动资金信贷支持。同时,区上将成立生猪产业贷款担保中心,为养殖场(户)扩大生产提供贷款担保,缩短贷款办理时限,简化审批手续。

(九)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大中型养殖场适当补助,同时建立生猪良种补贴和生猪规模养殖奖励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其补贴和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对生猪营销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给予适当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十)落实用地用材用电的支持政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陕政办发(20**)5号)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0号)文件精神执行。农业、财政、土地、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都要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积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措施,土地部门要简化生猪用地审批程序,龙头企业建设用地纳入当年用地优先安排审批;兴建养猪示范场及扩大圈舍用地视同农业用地办理审批手续;临时性养殖场,按临时用地审批,只收取审批工本费,不养猪时恢复原貌;允许农户有偿向生猪生产及加工企业和养猪专业大户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参股经营;凡在农户院内搭建圈舍,或房前屋后搭建圈舍与邻居无矛盾而不占耕地的,可由农户申请、村委会审查、镇土地规划部门审批搭建圈舍,报国土资源**分局备案,农户不再养殖必须拆除。养猪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所需土地,可在离农户较远的空闲地、废弃地、河滩地或搞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土地中建大型养猪场,优本人申请,村镇审查,报国土资源**分局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镇政府与农业局可参与对圈舍的规划、设计,使其设计合理、排污方便、保护环境。林业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对发展生猪修建圈舍、养猪场所需木材,按自用材优先审批。水利部门要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帮助解决好人猪饮水问题。生猪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用电统一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各部门都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生猪产业大发展。

(十一)加强生猪信息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生猪产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搞好对生猪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其产品均衡上市,防止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健康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抓好区、镇(乡)、村三级产业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遍及全区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

(十二)加强项目建设,提升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各有关单位要下功夫争跑规划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结合灾后重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行项目捆绑,切实抓好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确保规划项目如期完成。引导“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协助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落户我区,进行生猪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生猪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加快品牌建设步伐,鼓励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生猪,不断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化发展水平。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6

一、全面推动农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1.着力提升农业一产规模和效益。推行种植业高质高效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作物规模。推进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增加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和池塘精养,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0.6万亩。加大造林力度,增加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力争农业一产产值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2.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综合实力。培育发展一批经营成长性好,发展前景广的龙头企业,力争当年新增加工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家左右。结合四送一服”工作,实行区乡两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状况动态监测,落实支持激励政策,拓展信贷融资渠道,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8%以上。

3.着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支持农民创业创新,提高经营性收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夯实农业统计基础,健全完善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二、全面完成“三农”领域补短板任务

4.加快补上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短板。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的3大类21个问题、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5大类23个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集中解决“两不愁保障一安全”存在的问题。聚焦“老少病残孤”等特殊贫困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有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5.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示县、示范乡镇和示范路创建,建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34公里。深入推进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新增和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1.7万人,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以上,推进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升级,实现户表改造500户左右,推进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向自然村延伸。

6.加快补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补短板功能设施建设,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所,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推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5%。

7.加快补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短板。探索创新“高标准农田+n”实施路径,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公里”治理3.15万亩,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占补平衡、农村宅基地复垦等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终端,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率80%以上。

8.加快补上农村生态环境短板。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抓好农膜及农药包装物废弃物回收处理、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40%以上,畜禽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2%以上、90%以上,全面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任务,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

三、全面提升农业稳产保供水平

9.千方百计发展粮食生产。推动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种满种足,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8万亩以上、总产量20万吨左右。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进一步保障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探索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统筹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稻瘟病和稻曲病及“两迁”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指导防灾减灾工作,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和增产增收。

10.千方百计恢复生猪产能。推动生猪养殖用地、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落地,引进专业养猪上市公司在我区选址落户,扩大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量。严格执行非洲猪瘟防控Ⅰ级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生猪生产调度,推进育肥猪保险全覆盖,确保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2017年水平。

四、全面发展乡村特色主导产业

11.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建立完善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基础项目库、签约项目库、落地建设项目库、投产达效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监测度。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区、乡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38+n”工程实施。全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65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85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60家,培育农业生产组织3个。

12.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水果、蔬菜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积极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支持快递企业拓展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

13.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三大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六园”,全区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到80%以上具备条件的贫困户,所有有条件的贫困村主导产业持续稳定达标。在20%以上的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各类带贫主体,健全完善带贫减贫激励机制,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0.2万户。加强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五、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4.扎实推进乡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分类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从县域层面做好村庄布局优化工作。对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村庄规划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各乡镇街因地制宜,逐村编修“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多规叠加、融合共用。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实现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融合发展。

15.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改厕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査整改,新改造4940户卫生厕所,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7个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役,充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16.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验收工作,启动2020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在省级中心村全面开展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10项整治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在美丽乡村中心村中着力打造2个示范村,培育1个重点示范村。

六、全面抓好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17.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宅基地管理,压实牵头和配合部门工作责任。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18.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确保股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自査、市核查、省验收。修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落实支持政策,巩固和利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档升级工程,确保经济强村总数达到6%以上,10万元以下村控制在30%以内。

19.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农村“三变”改革项目库,明确农村“三变”改革项目支撑。编制农村“三变”改革典型案例,总结和推广不同类型村的“三变”改革模式。加大乡村宣传培训力度,确保农村“三变”改革应改尽改。继续扩大“三变”入股试点,提升“三变”改革质量。充分发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作用,及时交易信息,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20.抓好农村综合执法改革。抓好执法机构挂牌、组建、人员划转工作。加快执法能力条件建设,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农业执法装备和执法人员力量。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21.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五个一”提升行动,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区乡联审常态化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工作力度。强化乡镇纪检监察部门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

22.切实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好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总结推广“振风超市”“文明超市”、“爱心超市”、“美德银行”等典型模式。

23.切实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区乡村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增强服务本领。乡镇街要加强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推动行政村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三级建设试点。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7

一、2004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回顾

(一)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

一是种植业以棉花为主导,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今年我镇继续巩固“稻改旱”工程成果,扩大棉花面积,今年种植棉花3766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加之在镇外承包土地,全镇棉花种植近8万亩。为了克服干旱缺水的困难,今年,我镇各村又筹集资金150万元,兴修水利设施,动土方34万方,进行土地改造1360亩,新打机井10眼,修涵洞、地下管道、水管改造、清理农村河道沟渠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今年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今年全镇种植果树1278亩,其中玫瑰香葡萄约1000亩,平均产量可达到2000公斤,亩收入约800元,新增桃树100亩。目前,全镇41876亩耕地的苗情长势良好,仅棉花一项预计纯收入达到4000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

(1)把奶牛养殖作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提供贷款、技术、占地优惠、防疫治病等项扶持和服务,促进了农村奶牛养殖业的较快发展,今年又新增奶牛500余头,全镇奶牛存栏达到2100头。我镇今年重点加强了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引进资金300万元新建了一座高标准的金平奶牛生态养殖园,头批养殖户已经入驻,现奶牛存栏达二百余头;皂甸奶牛养殖小区二期工程已完工,奶牛存栏达600头;艾蒿岭奶牛养殖小区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现奶牛达400余头;么家铺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已经达250头,全镇奶牛小区化养殖比例已由去年的70%提高到了90%以上。

(2)进一步加快了传统养猪业规模化养殖的步伐。此外,我镇继续把小区建设作为养猪业的发展重点,已建成年出栏可达万头的中泊养猪场一座和年生产优良品种仔猪2000头的黄沽村种猪场一个。我镇不断加大对养猪户的扶持力度,扶持了出栏百头以上的大户20余户,使传统的家庭养殖业正走出村庄,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饲养。目前,我镇农村生猪存栏已达2万头,出栏3万头。

(3)引进了成本低、风险小的肉牛150头进行养殖实验,预计年底每头牛增值1000元。

三是合同鸡养殖有了稳定的发展。****等村与天津大成公司协作饲养肉鸡,已出栏肉鸡20万只,新建了养鸡场3个,年出栏可达30万只。

四是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今年我镇对水面养殖结构进行调整,继续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3000亩,亩效益平均达到2000元以上。

(二)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以来,我镇继续加大了镇属企业的改制和管理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利措施盘活乡镇企业资产,改制中产权制度发生转换的企业达90%以上,从而使乡镇企业在优胜劣汰中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进一步加强改制后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加大了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项优惠政策服务,使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年重点扶助了**塑料厂扩大规模,主要是协调厂房、场地、增容和资金。今年以来共投入120多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值可达1200多万元。今年我镇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了3975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1682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5.6%。另外,我镇还与天津市众益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已介绍了百余名农村初中、中专毕业生进厂入企,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调整和充实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对**#村的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通过“两推一选”选举产生了马庄村党支部班子,选派了一名能力和素质较强的镇机关干部到后进村——**村任党支部书记,从而充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二是狠抓了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结合市、区“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宣讲团”的宣讲活动,我镇举办了农村干部理论培训班、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等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继续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农广校、农函大等正规学历教育,今年以来共有11名农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大专班的学习,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得到进一步深化。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执行土地承包、农民减负、计划生育等项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广大党员身上,明确包片联户责任,使他们自觉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进步。此外,今年全镇共发展党员17名,预计年底发展党员20名。四是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深入开展了一年两次的民主议政、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全面推行了“一制三化”工作机制,100%的村均能按照民主管理新体制进行运转,村务公开规范率达到95%以上,满意率达90%以上。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以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大力推进“营造农村森林,一人一树”绿化活动,全镇各村共植树4万余棵,且成活率高于往年;开展“双学双比”、“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今年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达到了43.8%,挂牌率100%。二是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除皂甸、艾蒿岭两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外,今年年初,我镇东**#村被列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第二批工程。经广泛动员和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各创建单位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各项创建任务进展较快。截止到目前,道路硬化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东**投入资金62.15万元完成工程量12700平方米;**村已投入资金61.09万元完成工程量12217.5平方米,此外,还投入资金4万元,修建排水明沟1000米;张绪村已投入资金42.89万元完成工程量9820平方米。绿化工作也基本完成,共投入资金14.4万元,栽植各种花草树木18550株,拆迁及绿化任务全面铺开,共动用车辆70余台次,清理各种垃圾2000余方。综合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正在施工之中。此外,未列入文明生态村的如**等村纷纷自发行动,自筹资金完成了修路、植树等创建准备工作,为文明生态村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计生、教育、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扎实推进,均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

总之,在管区党政的关怀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且技术含量较低,存有很大的市场风险;二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和服务不够,缺乏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三是部分农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村级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社会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五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

二、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根据市、区对我镇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全镇实际,确定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宽裕型小康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狠抓三项重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开展五项服务(为农民的科技、信息、流通、金融和政策法律服务)。

奋斗目标: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2亿元,上交税金17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产值4.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6%,20%,13%,1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优秀党支部比率达到75%以上,合格党支部达到100%,发展党员20名以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100%的村均能按照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进行规范运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达到45%以上;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文明生态村建设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主要任务:

(一)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稳步推进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尚,适当扩大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按照发展“三精”农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精细种植业,年内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4万亩,优质品种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二是继续推进畜牧养殖。(1)大力推进奶牛小区化饲养,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区,将金平奶牛生态园建设成为高标准规模,2005年奶牛存栏达到600头,积极创造条件在东部地区再建1——2个,使镇内小区达到6——7个,年内发展奶牛600头以上,总数达到2800头以上。(2)积极扶持养猪小区的建设,年内力争建成养猪小区5个,扶持出栏百头以上的大户30户,使年出栏达到4万头,存栏达到3万头。(3)积极鼓励合同肉鸡养殖,年出栏达到50万只。(4)积极引导发展新品水产养殖,发展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力争达到4000亩。(5)鼓励推广肉牛养殖,力争年内出栏2000头。(6)发展蚯蚓养殖项目,带动农民多渠道致富。

(二)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抓紧做好镇属企业改制后的管理工作,盘活乡镇企业资产。还要千方百计找项目,搞好合资合作,使农村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二是鼓励更多的农民向城镇转移,把城镇作为农副产品加工、发展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三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力争到2005年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纯收入达到7000万元,人均290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6.8%和16%。

三、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8

一、用活五大资源。形成四个办学特点

广西农广校紧紧依靠联合办学部门的支持,用足用活组织资源、行政资源、师资资源、产业技术体系资源和项目资源等5大资源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操作层面主要由自治区基层办、广西农广校共同负责具体实施,由广西农广校提出、基层办审定培养方案和计划,自治区农业厅安排项目资金,各级组织部门组织生源和协调落实配套资金,各县农业局提出培养产业规划,并帮助组织相应的技术师资力量参与教学,各县分校组织执行培养计划,组织、教育、农业部门组成质量督导委员会督导教学培养质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考核验收和发证,自治区组织部和各市县党委负责对培养出的人才进行合理使用。由此形成全程的农村中专实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模式、机制。培养对象主要是留土的农民,培养目标立足于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产业农民,立足于为实现钱粮双增“富民强桂”提供实用人才支撑,立足于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村屯干部,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重点抓4个专业:现代种植、畜牧兽医、蚕桑、农村经济管理,一届2年共16门课程,其中有6门技术课可以由各县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的需要设置课程。

这几年的工作有以下4个显著特点:一是群众报读积极性高,培养量大。5年每年培养6500~8300人,每年报读的农民都大大超过招生计划,2010年招生8255人。2007-2010年,广西农广校招生量在全区413所中职学校名列前茅,5年来超过了3.7万人。二是涉及面广。3.7万多名学员分布在106个县(市、区)、946个乡(镇)、9812个村,分别占全区县、乡(镇)、村的97.2%、83.9%、68.6%。三是工作扎实,效果好。全区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狠抓教学质量,围绕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突出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各地建设了140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全区478个教学班,设在乡镇和村级的有426个占90.6%,顺应学、产结合,带动一大批“一村一品”发展,涌现了大批学用结合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四是办学特色鲜明,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5年的培养工作,都围绕广西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产业农民,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农村需要的高素质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如针对广西蚕桑产业大发展急需的技术农民,培养了2377名蚕桑中专人才:针对广西农村动物疫病防治严峻形势,培养了5913名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

二、五个坚持。推动广西农村中专实用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

1 坚持村干为培养主体不动摇。在2006-2009年的29075名学员中,农村党员10795人占37.13%,村“两委”干部10884人占37.43%,村屯小组长7868人占27.06%、农民技术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11826人占40.67%。扣除任双重职务的学员,村、屯干部和村技术员的学员共占80%以上。

2 坚持创业致富技能这一培养目标不放松。农广校在每个教学班制定了培养产业发展规划,让各地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选择5~6门的技术课程。建设了一批实训基地,学员必须掌握3~4门致富技能才能毕业。

3 坚持项目扶持促进学员学用结合不走样。为了促进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在农业厅的支持下。农广校先后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即“百名农村中专学员创业示范工程”、“百村品牌产业培训工程”)、“广西骨干农民创业贷款贴息项目”,2009年启动了“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共投入财政资金352万元,在46个县共扶持了2805名学员,带动了2.9万个农村家庭创业致富。农广校实实在在地培养了一支具有中专学历、留得住、用得上、扎根农村,具有“双带”能力的乡土实用人才队伍。

4 坚持“三进村”办班无反顾。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是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战略措施,是实现“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有效办法。进村办班,才能实现开办一个教学班、打造一个产业村、造福一方农民,形成一个优质的办学品牌。2006年以来,广西围绕农村产业培养实用人才,推动了一大批“一村一品”产业村的形成。

5 坚持整合资源形成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不懈怠。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了5个机制:一是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农业部门实施,教育部门监督的部门协作机制:二是形成自治区农业厅补助为主,市县党费和财政补一点,相关部门出一点,包村单位拿一点,个人少量出一点的经费筹措机制:三是形成由基层办、农广校共同开展教学和管理,聘请专家对教学质量开展督导监督的运行机制;四是形成组织招生、教学管理、研究部署、会议和简报交流、考核表彰、典型宣传的工作机制:五是形成了县校实施教学、市校管理、自治区督导、培养标准统一、项目引导的教学目标实现机制。

三、取得六个成效。人才培养结硕果

到2010年,5年共招生37330人,完成5年任务的149.3%。目前,有17314人顺利毕业,大量学员创业致富,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学员学习提高成了农家课堂的好教员。目前已有11000名学员受聘农家课堂教员,他们现身说法,深受学员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学用结合,创业致富,引领农民奔小康。在农村中专实用人才培养中,已经有11000多名学员创业致富,有的成为种桑养蚕、甘蔗、养鸡、养猪等专业户,大多年收入10万元以上,这批学员正在引领广西农村奔小康。

3 围绕产业施教,促进了“一村一品”建设。共有426个班围绕当地产业在村屯办班,形成了一大批“一村一品”产业教学班。如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种植专业班创建了葡萄专业村,天等县益山村种植专业班创建了指天椒专业村等等。

4 “双带”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推进“四个培养”,涌现出一批群众欢迎的好村干。有8800多名党员学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有15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有5300多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有889名党员村干部培养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灵山县佛子镇新塘村党支部书记麦明新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了养猪、养鱼技术和猪病、鱼病防治技术以及饲料配制技术,承包鱼塘5处80多亩,网箱养鱼35箱,增建一个年养2000头的养猪场,年纯利120万元,支持3户农民建了3个年养100头猪的养猪场,年产值60万元,使3户农民也养猪致富。

5 发挥农村专业协会作用促进标准化生产和经营。2007年,龙胜县通过小江村果蔬合作社组织37名协会基地成员开办一个以种西红柿为主的种植班。2008年,又通过芙蓉村果蔬合作社组织33位协会基地成员开办一个种植班,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标准化种植大户,实现了协会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形成了农产品品牌。

6 一批学员取得了学业提高、政治进步、事业发展“三丰收”。5年来,大批学员学到了3~4门致富技能,创了业,致了富,发了家;大批学员被选人新一届“两委”班子。不少学员还当上了村支书或村委主任,有不少学员在学习期间入了党。如钦南区在土地田村开办的中专班,一个村就有11名学员入了党,为农村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2009-2010年,全区公选200名优秀村党组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有65名刚毕业的学员当选副乡镇长。还有一批优秀学员村干考上了乡镇的公务员。此外,截止到去年底,在学习期间新人党的学员有684人。他们经过2年的系统学习,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四、五条经验支撑体系跨越发展

回顾这些年来的历程,主要有五条经验支撑广西农广校体系由弱转强,实现跨越发展。

1 体系的支撑是最大的力量。农广校五级办学体系具有巨大优势,可以将办学成本减少50%。农广校背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强大的行政资源、众多的项目资源以及与广大农民密切相关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成为各级农广校完成任务的强大力量:全国有30多个省级农广校,自治区内有14个市分校和109个县(市、区)横向可以开展竞争。各自创造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其各省、各分校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典型、工作思路和方法。

2 创新是农广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05年广西农广校招生处于低潮,一年招生400~500人,90%的分校无事可做。创新,使广西农广校在2006年招生办学实现v形反转,当年招生6500人,是2005年的13倍。2006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办公厅一号文件印发了《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这个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太大约束力指导性的文件。但我们通过创新嫁接,把自治区党委的指导性文件和农业部的百万中专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与刚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培养人才支撑对接起来,赢得自治区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自治区组织部、教育厅、农业厅共同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桂组通字f2006]20号);2009年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对广西农广校的农村中专人才培养工作做出批示,同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培训实施方案》,将农广校列为培训主渠道,每年承担8000名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计划,成为广西农广校的上方宝剑。

2006年开始,广西农广校以开拓创新、超前思维和周密方案争取财政部门给予支持。先后提出了“百名农村中专学员创业示范工程”、“百村品牌产业培训工程”、“广西骨干农民创业贷款贴息项目”、“广西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等一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的创新培训项目,得到了自治区财政预算支持。“六个一”的办学模式(一个教学班、主攻一个产业、培养一批产业人才、成立一个协会、建立一个党支部、发展一批党员),有效地将农村人才培养、产业、协会、党建有机链接,更得到农民学员的积极参与,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3 适度大手笔大气魄更容易争取支持。2005年,我们还在为明年能否招到500人而担心,2006年。我们敢于提出年招生5000人的计划:2005年全区中专几乎招不到农业类专业学生,我们大胆提出每年5000名中专生全部是农业类专业的工作方案;2005年,学校在千方百计争取增加10万、20万元预算经费时,2006年。我们敢于提出一年增加500万元的预算。我们坚信,没有较大办学的规模,不会形成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而难以得到上级的关注和支持。从5年前。一年招生500人跨越到目前一年招生8000人,从5年前200万元的保运转年度预算,到今天一年专项预算1070万元(农业财政960万元、党政财政120万元),从5年前,农广校办学体现于自治区部门行为,到今天学校工作已经融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中,都体现了规模办学的巨大作用。目前。广西农广校农业类专业中专在校生已占全区的80%以上,真正成为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的主力军。

4 依托组织等部门的办学模式是致胜法宝。广西农广校与其他先进省校相比,体系相当脆弱,仅依靠这个体系难以完成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紧紧依托组织部门,把农广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列入当地党委对部门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内容,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对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了招生培养任务的完成,

5 打造农民教育品牌是农广校生存的基础。质量是农广校招生办学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学员是否掌握了致富技能,促进学员创业致富。因此。围绕产业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必须坚持,深入村屯围绕“一村一品”设专业班的做法必须发扬光大,开展教学质量督导的制度必须长抓不懈,逐步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的优质品牌。这样对农民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招生办学才会越来越旺。

五、八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9

一、已有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协调发展。

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思路,今年全镇继续推进和完善了__村和西黄漳的广场建设,同时又铺开了下庄和大南庄两个重点村的建设。截止目前,__村的文化中心广场工程已经接近收尾工作,__汽车站建设已进入完善配套设施、装修阶段,西黄漳村铺设主街道排洪渠盖板,已胜利完工;石牌坊建设基墩已全部完工,广场工程的配套设施正在完善,现已安装起篮球架,健身器材正在积极争取。大南庄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省级重点推进村,重点推进了移民搬迁工程,在完成供、排水系统蒂莲工程后,加快了搬迁户的住房建设工程,现在正在积极准备护村坝的建设。下庄村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省级示范村,重点完善了街道亮化、美化、绿化工作,其中在村主街道安装了15盏路灯,粉刷了1万多平方米墙壁,补植补栽了200株绿化树,提前完成了今年的任务。可以说,全镇新农村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正逐渐彰显出其内在的活力和魅力。实践表明,只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利,在__镇这样的山区贫困乡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卓现亮点。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们现代工作的导航系统工程,为此镇党委、镇政府加大力度合理调整,今年我们加大了对种、养业的发展力度,而且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种植业上:一是规划了西黄漳、五里铺100亩的大棚建设。目前工程也顺利完成,种上了我们的希望和收获。二是充分利用世行项目的契机,科学规划了__500亩、小南庄500亩、杨家庄100亩优质核桃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完成专家考察,群众摸底工作,有望于秋后全部实施。三是仁农生物工程公司开发、试验、推广的光叶楮、百合种球、樱花等新产品已进入组培育苗阶段。养殖业上:一是新建5家百头以上养猪场,包括下庄村的闫瑞红、牛世军、李福云3家百头以上养猪场,现牛世军、李福云的百头养猪场已投入养殖;__村的安小林万头养猪场和范瑞斌2家百头以上养猪场,其中安小林的养猪场计划在年内养猪500头。总的看,这5家养猪场呈现出规模大、投资大、品种好的特点,其中下庄2家猪场购买的种猪每头尽达1万元。二是箕山村正积极同原山西电力大厦总经理王明华就原箕山砖厂改建成百头猪场进行洽谈,现已完成考察工作。三同原瑞鑫公司董事长陈瑞忠洽谈的在上庄村龙潭自然村建设千头养牛项目,现已完成可研编制工作。今年全镇在种、养业发展上已呈现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三、基础设施建设扩面推进,不断改善。

在公路建设方面:在完成乡村道路的同时,今年又积极争取资金为西黄漳高效农业产业区改善条件,铺设了3公里蔬菜园区路和仁农公司高效产业园的道路;完成了紫金山旅游区道路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现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关滩到河北前坪出省公路的路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在农建方面:__、西黄漳、五里铺3000米的灌渠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画线、招投标工程,近期有望开工;__800米护村护地坝工程,已完成了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近期有望开工;中店村河道疏通工程已完成,护地坝工程正在进行;人畜饮水方面:在上庄村建成了一座200立方米的蓄水池,钻120米深井一眼,施工队正在紧张施工,现已钻了50多米深。在大南庄建150立方米水池一座,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庄园经济开发深挖潜力,内引外联。

按照县委关于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的指导意见和县委召开的庄园经济开发动员会精神,我们结合__实际,深刻挖掘__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的开发潜力,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对全镇所有的移民搬迁后的旧村进行招商引资,鼓励本镇及外地的企业集团通过租赁或承包农民土地,集体荒山,荒坡,荒沟等,进行养殖、种植和民俗旅游开发。目前,去年新签订的庄园经济项目和已有的庄园经济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十字沟庄园经济开发今年已融资500万,已完成道路的修复和工作房的建设等,目前正进行挖坑、整地工程;营圪道庄园经济在完善道路、补植补栽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猪舍15间,其它3户庄园经济正在规划实施。半年中,通过宣传、发动、内引外联,目前又有北京、太原等老乡或投资者就禅房旧村、龙泉沟、杨家庄、煤窑沟等搬迁村进行洽谈合作开发事宜。

五、招商引资工作突破常规,再创新业。

这几年,招商引资已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今年以来,全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更是主动抓、全力抓、突破常规抓。因此,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新气象:一是争取紫金山旅游公路开行贷款、蔬菜园区路、高效农业园区路补助资金230万元。二是香港俊安集团已到位500万元进行十字沟庄园经济开发,重点完成了修路、打井、架线、建房、挖坑、整地工作。三是山西仁农生物公司6月份已从荷兰定购百合种球230多万元,目前正在进行组培育苗阶段。四是引进河北邢台安小林个人投资500多万元的万只养猪场,目前已在__南窑开工建设,计划在年内养猪500头。五是引进200多万元投资建设了下庄、__4个百头养猪场。六是去年引进今年建设的总投资1680万元的关滩——河北前坪出省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工程正紧张地施工。此外,其它招商引资项目正在积极的争取之中。

六、农民收入增加渠道更宽,亮点增多。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难点在村,重点在民。连续几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积极培育适合农民发展的产业,搞试点、扶重点,努力探索更多更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一是继续巩固和发挥几个庄园经济引领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鼓励和培育这几年业已形成的相对成熟的外出劳务输出队伍,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在发展农业产业上下功夫。今年继续抓住种植、养殖业做文章,规划百亩蔬菜种植、1000多亩矮化核桃产业园区种植,培育了四个养猪大户,使这些产业成为结构调整的先头兵,为全镇大规模调产成功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努力,逐渐改变传统的增收模式,培育更多的增收亮点,拓宽全镇人民增收渠道,达到最终明显增收的目的。

七、环境整治工作全民参与,齐抓共管。

全县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后,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全镇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召开动>!办公室,明确人员责任。三是认真制定《__20__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搞好“环境整治”规划。四是加大环卫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共清除乱摆乱放、占道经营、“伸舌头”经营现象212处,集中清理垃圾5000多方,新建垃圾池75个,配备专业清扫人员50余名,对垃圾进行当日清运。对不规范广告、乱写乱贴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共清除92处,整顿市场5个。五是发动全镇干部职工、学生、群众共同清理白色垃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轰轰烈烈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和爱卫活动。六是建立长效机制。长期请专人管理环卫、清运垃圾等工作,做到环卫工作长抓不懈,目前共有专业保洁人员50余名。

此外,基层党建和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可以说,我们紧抓年初工作目标不放松,抓机遇,抢进度,各项工作按照年度计划顺利进行了推进,为全面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尽管前半年呈现出一些好兆头和好势头,但是落后的格局在发展中仍遇到不少困难或不足。

1、由于各类物价上涨,造成经费相对不足。比如生活用炭煤从原来300多元一下涨到900元,仅此一项开支就给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增加了不少负担,这还不包括油价上涨和粮油等上涨带来的支出的增加,以及环境整治、商用密码站投入、效能建(来源:文秘站)设等支出,本来不足的经费就更显得缺口更大,成为制约我镇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2、发展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全镇整体经济实力薄弱,镇村经济的原始积累基本没有。导致在新农村建设、产业扩展、旅游开发等方面受资金制约,运作起来很吃力。

3、重点调产项目配套跟不上。由于国土整理项目水利不能及时配套,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尽管旱情有所减弱,但百姓期盼国土整理水电配套还是尽快能够实施。

4、重点项目常规经费严重不足。如:紫金山风景区年接待量逐年增大,护林防火任务繁重,临时人员工资无法解决,日常维护费用欠帐较大。时过半年,各项支出急处理,恳请县委、政府能关注此事,把紫金山日常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5、干群思想不够解放。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市场风险意识,导致一些工作活力不够。

6、紫金山旅游公路前期经费不足。由于镇政府经费有限,7月1日紫金山旅游公路在太原完成招投标工作,当前开工地即,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购置材料都要现金预定,总投资380多万元的工程,除施工单位垫付部分外,开工至少仍需100万元,请县委、政府能够借款100万,待年底专项款支付时抵顶。

7、其他方面。服务群众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干部办事效率低,没有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为民解忧。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做得不够到位。工作中缺乏闯劲,缺少创新,行动不够迅速。工作中一抓到底的意志不够坚决。工作热情还不够高。只是满足于乏乏的抓,力度不够强,热情不够高。

以后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一、全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全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三、积极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四、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农村养猪创业计划书篇10

农业部明确种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表

近日,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多项种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表,其中,7月~10月份做好《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论证、修改等工作,争取年底前《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我国将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2012—2015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农业部回应称进口转基因大豆审批严格无缺陷

农业部有关方面近日公开声明称,GtS40—3—2转基因大豆进口经过严格审批。这可视为该部对此前媒体有关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存在审批缺陷说法的回应。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有中国学者质疑美国孟山都公司对华销售的大豆种子审批许可的真实可靠性。农业部被指用广告证明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进口转基因大豆存在审批检测缺陷。虽然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近日在该部网站的声明只字未提上述报道,但知情人自然将两者联系起来。

我国企业将加大番茄产业科技创新力度

近日,从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加工番茄大会上获悉,我国番茄制品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番茄产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和效益。

农村民间组织种类已覆盖农村各个领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在北京《民间组织蓝皮书: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蓝皮书指出,农村民间组织种类已覆盖农村各个领域。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年投入超千亿元

近日从财政部获悉,截至2011年底,各级财政共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50亿元,带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总投入2800,共建成98.5万个项目,亿万农民从中受益。

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近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16次部长办公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会议认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符合国土资源行业标准要求,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将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不得外包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近日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套文件,以政策“打包”的形式强化学生营养餐规范管理,在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学生信息管理办法、信息公开公示办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其中,细则作为主干政策指导文件,基本厘清了政府、部门和试点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强调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细则指出,对于营养改善计划,中央重在“指导”,省级重在“统筹”,市级重在“协调”,县级重在“落实”。

九部门拟关闭国内93家不合格生猪定点屠宰厂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近日在“进一步做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今年1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截至6月1日,全国5862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中,自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屠宰厂(场)4141家,正在整改的有994家,主动放弃定点屠宰资格的71家,拟关闭的93家,尚未开展自查工作的563家。这次九部门联合对生猪定点屠宰资格进行审核清理,就是对全国现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一次全面清理整顿。

我国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试点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在合肥举行的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当前要着力抓好八件实事。

一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二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三是加快优势区种子基地建设;四是着力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五是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菜篮子”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六是不折不扣落实好“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七是抓紧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八是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试点。

农业部要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年底前全面完成

近日,农业部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全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现场交流会。陈晓华副部长在会上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推动力度,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任务。

农业部决定将绩效管理延伸至省级农业部门

近日,农业部在北京举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培训班”。今年农业部首次将绩效管理延伸至省级农业部门,农机购置补贴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将作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的试点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黑龙江省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出台

日前从黑龙江省农委农机局获悉,今年,国家安排黑龙江省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2亿元。目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已出台。

方案表明,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将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总体布局,重点向玉米和水稻主产区、农机作业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并探索“先购后补”的补贴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

黑龙江省推广玉米抗旱保苗技术超过5000万亩

近日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为应对严重干旱,今年黑龙江省玉米产区大力推广可以有效抗旱保苗的坐滤水种技术,覆盖耕地面积超过5000万亩,比上年新增1500万亩。

黑龙江600万头生猪项目落地国内首支生猪基金成立

近日,正邦投资黑龙江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签约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预示着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当日,正邦集团还与北大荒投资集团共同成立了国内第一支生猪产业基金。

黑龙江省率先实施档案制度屠宰病害猪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加强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过程和补贴资金监管,日前,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标准化档案制度,此举对于推动“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和财政补贴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2012年末黑龙江省新农合参合率将超98%

近日,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黑龙江省86个县(市区)已纳入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试点范围,新农保试点已覆盖1253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70.43%;城居保试点覆盖298.65万人,占符合参保条件人数的68.49%。到2012年末,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要达到990万人、1580万人、474.4万人、485万人和35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