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通信网络十篇工业通信网络十篇

工业通信网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10

工业通信网络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通信类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已近10个年头,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200多所[1],已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但网络工程专业仍属于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教育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080613w);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或公认的指导性办学计划。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报告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置通信类系列课程进行探讨。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多专业技术不断地交叉、融合,内涵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并在社会对各类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推动下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一门新的学科和专业[2]。本文将它的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大致分为4大方面的系列课程,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类课程涵盖电工、电子电路、数字逻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通信器件和网络设备等it产品能力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通信类以及网络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由于网络

工程专业主要起源于计算机专业,而且网络和通信设备又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只有在掌握好计算机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网络系统(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类系列课程,它和网络类系列课程一起构成网络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体系。

图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类和网络类系列课程是最能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系统研发、规划、部署、集成、管理、安全防护等技术的重要课程,也是关系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是否能最终满足现代各类it企业对网络人才要求的关键。目前,

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这两类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深浅和宽窄的选定,这与各院校在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有关。

2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异同点

网络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同属于网络与通信领域,同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部分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开设的课程类似。例如,大多院校的两类专业均开设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数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尤其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且两者都强调动手及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共性。但毕竟两者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不同,因此,在通信类课程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网络工程专业应着重考虑两者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如下:

1)在专业定位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偏重于信号编码、信息的发送、传输和处理以及通信设备、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则关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组网工程的设计、规划、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内容深浅和学时安排上,两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作明显区分。

2)在数理基础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关注信号的变换、传输、处理、检测及编码,其特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及编码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或将来进一步研发、运营、维护通信设备和系统打下理论基础。而网络工程专业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加强学习图论、进程代数、排队论、petri网、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知识领域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协议设计、网络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网络性能分析等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

3)从网络体系结构方面来看,通信工程专业更注重于学习和研究ip层以下的底层支撑通信网的协议、技术及相关知识点,通常开设通信电子线路或高频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等网络工程专业不开或涉及较浅的课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注重ip层以上的网络高层协议及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涉及的课程有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internet技术[3]等通信工程专业涉及较少的课程。可以说,通信工程专业通常着重于电信或广电等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而网络工程专业则相对偏重于互联网、企业网、专用网、ip网以及接入网络的开发、管理及应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以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的教学为重点,以满足网络类系列课程的教学要求为目标,而将复杂的电磁或信号处理等理论分析内容加以精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体现专业特色。

4)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偏重点也不同。通常,通信工程专业将电子系统课程设计、DSp系统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以及通信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作为重点的课程设计内容。而网络工程专业关注的课程内容有组网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或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网络管理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4]。这也说明了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走向的工作岗位有所不同。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应与课程教学一样有所侧重。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也相对集中、稳定和成熟(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学科)。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是个新兴且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较新,工程性也相对较强,不但涉及网络设备或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还涉及网络系统的集成、运营、管理、测试、性能分析、安全等技术内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计好自己的通信类课程体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适应面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3通信类系列课程的设置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两个专业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应对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够用和满足网络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网络系统的研发为原则,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熟悉现代各种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为要求,以通信类课程能否支撑网络类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衡量准则。

3.1通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基础课方面,可开设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数据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其中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应涵盖信号与系统的大部内容和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内容。其主要知识单元应包括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离散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信号分析与处理的matLaB实现等内容。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主要简化了模拟通信原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应涵盖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噪声、信道和性能指标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同步等主要知识单元。另外,还可在这两门课程中适当增加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方面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各高校特点及目标定位来设置两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3.2通信类专业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课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社会各种常见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数字程控交换网、宽带ip网络、微波和卫星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各种接入网等)的基本特点,协议,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组网和应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今后无论是进行核心网络还是接入网络、有线网路还是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还是ip网络的规划、设计、

运营和软硬件开发,都能具备足够的通信知识背景,并快速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说到具体内容,可开设现代通信网络(可涵盖数字程控交换网、光纤通信网、宽带ip网络、智能网、nGn网等),无线通信与网络(可涵盖无线通信和无线信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移动通信网、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接入网技术(可涵盖以太接入、xDSL网、HFC网、各种无线接入网)等3门左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一些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枯燥的内容(通信工程专业可能侧重的内容)。如何确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选定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各高校可灵活掌握,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物联网等新的通信技术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横跨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虽然建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它与通信工程专业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通信类专业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如何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取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类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进行比对的基础上,给出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通信类系列课程的想法和建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毛羽刚,徐明.网络工程专业调查及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60-61.

[2]曹介南,徐明.关于增设网络技术(nt)二级学科的雏议[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6-77.

[3]逢焕利,常欣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8-79.

[4]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establishmentofCommunicationSerialCoursesinnetworkengineering

maoYu-gang,CaoJie-nan,XUming

(Departmentofnetworkengineering,SchoolofComputerScience,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

工业通信网络篇2

2、pLC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参数的控制,尽量减少人的直接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还能高效的完成成品的预测和生产。可以说工业自动化是未来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必经之路。因此在这整个期间,控制将成为工业自动化及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如何将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恰到好处将会成为我们当今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当然生产过程控制的是否得当也同样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和产生在控制过程中对资金的投入等一系列问题。通常我们将工业自动化系统分为: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系统、控制慢连续量的过程控制系统、控制快连续量的运动控制系统三大类。这三类往往存于一体,但是互不相关,如何将这几类系统加以协调,将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今,随着pLC的快速发展,pLC将成为实现这一愿望和解决这一难题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下面我们对这三类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1)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系统:通常我们把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系统按照结构划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控制方式。我们根据是否需要返回信号来判断使用哪种方式来进行控制,同时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系统按照逻辑控制还可以大致划分成时间程序式、基本逻辑式、和步进式三种控制方式。其中时间程序式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顺序对每一程序都有严格的固定时间。基本逻辑式是指运用基本的“与”“或“”非”门。当输入信号满足对应的逻辑关系时,相应的输出信号也成立。而步进式指的是整个控制电路分成若干程序步电路,任意时刻下只能有一个程序步的工作。三种方式各具特点,在不同领域用途广泛。pLC最开始是通过模仿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发展起来的,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系统最开始应用于汽车的制造业,(2)慢连续量的过程控制系统:由于在过去的编程控制中,其运用的范围主要具有离散性、点式控制,在连续控制的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pLC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的连续性成为了一种可能,传统的可编可控制器也将会被取代。(3)运动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精准性。控制快连续量的运动控制系统正好做到了这一点,由于控制快连续量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控制器能够实现运动过程的准确监控,从而就能够控制快连续量的运动控制系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永远一直处于一种流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之中我们要保证过程的控制在让生产过程实现对不同生产过程的流动控制,大大加快了数据的处理速度,效率也是十分明显。当今pLC的快速发展将另一种控制系统推向主导地位,那就是多级分布控制系统,它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力量,它将上述的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结合在一起,接入同一个网络之中,能够极大的方便对底层现场、中间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检测和对上层的管理,它是由多台计算机在生产过程控制多个回路,并且集中获取数据、处理、控制,是生产中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这种控制方式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每一等级有各自的控制回路,因此当一个回路有障碍时不会影响全局,使其机构更加灵活。多级分布控制系统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几年来火电厂和各大工厂不断提出了适合自己的监控信息系统,多级分布控制系统为工厂管理层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同时为市场运作的企业提供精准的科学指标。

3、pLC的网络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单从pLC角度上来讲,未来的pLC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未来的pLC从外观上应该具有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2、pLC的性能上会更加稳定,更加牢靠,运算的速度更快,内存更大。3、技术编程上更加简单,容易快速掌握,具有更加宽广的平台。4、为了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在汇编语言方面会更加直观,操作更加方便。5、为了实现扫描的速度和控制的精度,pLC在未来i/o模块也会朝着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6、pLC应用领域也将会不断广泛,促进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pLC通信在工业中将越来越重要,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应用将越来越广泛,pLC网络1、通信方面将通讯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2、在通讯上将会实现开发化和无线化,这样用户可以不需要亲自到现场就可以提高internet浏览器可以随时查看CpU的状态,简化了信息的采集。3、可用pLC构成网络,实现屏幕显示在线采集,记录保持及打印功能。同时多台pLC之间的通信、主机与远程i/o口、pLC与其他的智能控制设备,它们可以组成分布式的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极大了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4、结束语

工业通信网络篇3

《通知》公布了今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的六项重点任务:深入落实标准化改革措施,构建新型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加快相关标准制定;强化标准体系建设,综合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加强标准的宣传与实施,有效发挥标准作用;持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知》指出,要持续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全面完成工业通信业推荐性标准和计划集中复审工作,通过确认一批、修订一批、废止一批、转化一批,重点解决推荐性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交叉、矛盾和滞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俗继逑档男调性、配套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继续提升新立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的重点标准、基础标准,以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节能与综合利用等公益类标准比例,推动推荐性标准向政府职责范围内过渡。

《通知》明确,要综合推进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大力提升信息通信业技术、服务及安全保障标准水平,同步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完善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

工业通信网络篇4

关键词:通信网络;网络资源管理;现状;特点;措施

0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业务中,尤其是对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影响巨大,现代化通信行业的发展已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持,我国的通信企业对于网络资源的依赖进一步加强。除此以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因为互联网的影响而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无论是现代化的工作,亦或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已离不开通信网络资源的服务,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不同通信网络资源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何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各大运营商考虑的重要问题。

1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互联网和通信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两个行业在短短的几年以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效。在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下,互联网行业和通信市场相结合,形成了更强的发展趋势。网络资源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业内人士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基于的特殊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的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通信手段繁多,通信资源管理体制陈旧,管理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等原因,我国的通信网络资源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技术的而不断更新,人们新的需求的不断出现,我国通信行业的业务量进一步增加,通信网络资源信息进一步膨胀,通信网络资源的质量问题也相继出现,同时,通信网络资源的安全维护也存在较大的漏洞,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任务的具体分配不够明晰,具体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第二,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方式依旧是遵循传统,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管理方式,使得管理的效率低下,技术更新慢,无法赶上现代通信网络资源的发展速度。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是一项技术型的任务,它的管理过程较为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需要专业性强的管理人才。

第三,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者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目前,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人员主页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对于整个通信网络行业来讲,人才是基础,因此,如果要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以上几个问题是我国目前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通信市场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因此,相关的业内人士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特殊的关注,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通信网络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在现代互联网行业及通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决好通信网络资源管理问题对于促进通信市场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而积极的意义。解决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通信企业应该积极预测业务发展的情况,进一步占据市场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然后,进一步提高同心路线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除此以外,通信企业应该及时掌握设施的现状,有效管理好通信设施。

第二,积极整合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流程,加强各部门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管理手段,应该积极倡导电子化管理,不断地更新管理技术与管理设备,从而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效率。

第三,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应该准确可靠,从整体上掌握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状况,根据相关的状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除此以外,对于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故障及客户投诉,应该给予积极处理,从而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社会效益。

第四,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需要不断革新管理技术,转变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技术手段适应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需要,同时,相关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除此以外,也应该定期对于通信网络资源进行筛选,提高通信网络资源的质量水平。

以上几点是针对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所提出的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从整体上讲,我国的铜线网络资源管理人存在较多的问题,仍需相关的主页技术人员进一步的研究,不断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的质量,提升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最终推动我国通信市场和网络行业的新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不断地更新。目前,通信行业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引入,对于网络资源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扩张,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重点,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很多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化水平要求高的工作,相关的企业对于此项工作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急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能知识与素质的培训,也需要企业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向,积极调整管理方案,准确把握数据资源,挖掘其中存在的内在价值,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相应的社会效益。笔者相信,我国未来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我国通信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通信网络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通信网络智能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15.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038-01

随着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压电网和超高压电网的飞速发展,是的电力通信调度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电力通信调度,以及电力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你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设计,而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开发建设,也成为了摆在各个电力企业面前的主要的技术难题之一。文章主要研究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特点,从电力通信网络业务的角度切入详细探讨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方案及应用。

1、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特点

1.1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业务分析

现代电力通信传输网络的业务,主要包括含继电保护业务、自动化调度业务、电力环境监测业务以及多媒体数据业务等业务内容,电力通信传输网络的业务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传输数据流量大

电力通信传输网络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大,不仅仅包括电力监测数据、生产调度指令、继电保护信息等,还包括电话语音数据和视屏监控数据这样的多媒体数据,数据流量较大,网络容易发生拥塞,这也是为什么电力系统企业网络宽带一再升级的主要原因。

1.1.2数据网络传输实时性要求高

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对于社会经济生产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力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就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电力系统数据流量较大但是数据网络传输的实时性要求却高的原因,尤其是对于实时性等级非常高的安全监测数据、自动化调度指令及继电保护信息等数据的网络传输,网络传输稍有拖延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事故损失。

1.1.3数据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要求高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其网络传输的数据敏感度较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不容许存在网络传输数据丢失的现象发生,因此电力通信传输网络对于电力企业数据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这也就必然要求我们电力企业时刻加强对电力通信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建设,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电力通信传输网络数据业务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1.2电力通信系统网络总体设计

1.2.1电力通信系统传输网络的选择

工业以太网是一种控制电力通信传输的网络,其兼容性强且安装方便,可以与现场总线网络相结合,具备与现场控制器(例如pLC、单片机等)控制终端的通信联网功能,能够把底层数据无失真地传输至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电力通信网络的业务类型及其特点的分析,这里采用工业以太网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硬件传输网络。

1.2.2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点与选择

目前主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形网络、树形网络及网型网络,对比各种类型物理拓扑结构性能后,可知环形网络具有网络布线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对于电力通信企业的调度网络而言,完全能够满足其应用需求,因此文章所述的电力通信网络系统选用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2、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1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分层设计

电力通信网络系统采用工业以太光纤网络为介质进行搭建与设计,其网络系统整体上分信息管理层、传输层和设备控制层。

2.1.1管理层

信息管理层的组成包括装有管理软件的电脑、可用的数据库服务器和相关应用程序服务器三大主要单元。电脑软件发出指令实施管理,管理层管理的对象是数据信息,包括数据显示、图形图像显示,以及数据的存储和查询等等。

2.1.2传输层

传输层即网络传输,主要包括工业以太网、路由器、数据收发中转站、现场控制站等。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对来自底层电器设备状态参数及工作参数的网络传输,达到对电力企业内电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目的。

2.1.3控制层

设备控制层由以太网通信模块和电力设备运行监测模块构成,在整个电力通信网络属于最底层,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或决定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2.2智能电力通信网络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络也逐渐提出了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在此,结合目前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于智能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提出几点具体的观点:

(1)首先是停电管理系统。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力企业实行营配分别管理,几乎没有夸平台的停电管理系统,出现故障只能靠人工客服热线联系,并进行调度维修。整个程序冗长,效率低下。如果遇到灾害性天气导致大面积停电,旺旺会使工作人员疲于奔命。

(2)再者就是智能电网的重要信息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对其要求是不仅要能显示地形地貌,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行业应用功能,否则是远远不能满足智能电网要求的。

(3)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配电网中单向的负荷潮流方向不同,智能电网中的潮流是双向随时变化的。因此,配电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动态网络模型管理能力支持。

3、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实现稳定安全可靠生产的能力。目前电力企业普遍开始重视对于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从而实现全局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文章主要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业务需求角度切入,对目前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论证研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技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对于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当然,更加先进的智能化的电力通信网络建设方案,还有待于广大电力技术工作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长足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贺仁睦.电网动态实时监控及管理系统的构想[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2.26(5):1-4.

[2]苗世洪.基于GpS的电网状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0.24(12):52-54.

工业通信网络篇6

1.运营商投资带动行业发展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隶属于电信服务业,服务内容贯穿于整个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在运营商网络建设前、建设中及建设后提供不同的技术支持。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直接受益于运营商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近年来,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直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2.综合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我国通信网络正向多运营商、多制式和多厂商设备的综合性网络发展,综合的网络技术环境要求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对不同制式的通信网络、不同厂商的通信设备有着专业的了解,并具备较强的技术协同能力和技术解决能力。此外,在通信网络服务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网络工程、维护及优化服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具备通信网络工程、维护及优化等全业务服务能力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具备综合成本优势,在参与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服务项目招标的过程中更具优势。

二、全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1.通信网络工程服务市场通信网络工程服务主要针对通信网络建设阶段,与运营商资本性支出相关性较大,增长多来源于新增需求。较高的资本性开支和对资本开支的结构性调整,带动了通信网络工程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2.通信网络维护服务市场通信网络维护服务是指对通信网络中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障,确保通信网络正常运转,其中包括核心网、传输网及无线网的维护,其发展与通信网络及其设备的规模相关。近年来,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及互联网的通信网络越来越庞大,通信网络维护服务市场规模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积累而扩大。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网络运行的质量,也造成了网络维护的投入不断增加。

3.通信网络优化服务市场网络优化服务多针对移动无线网络,是在支撑用户增多及业务扩展需要下进行的网络二次扩容优化,是以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应用对现有通信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是通信网络技术服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通信网络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仅靠单纯的日常维护已无法切实地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话服务,这使得各运营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进行网络优化。随着通信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及通信多元化业务(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各业务端到端的成功率、降低时延、改善网络指标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用户终端用户的满意度,通信网络面临着更多的性能参数调整、性能参数优化、数据Kpi挖掘、分析和数据网优化等工作。

三、通信网络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

2.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通信技术应用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较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内很多人都承担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倡导“一个萝卜几个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

工业通信网络篇7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智能网络进制造领域

中图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062-02

随着通信、控制、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在工业化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覆盖到了从工厂的现场控制到监控、经营管理、市场的各个层次和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无一利用了信息化网络的平台,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快速高效的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并且在成品储运销售的全过程中都含有工业信息化网络化的存在。

1思科智能网络的特点

1.1稳定的运行环境

思科统一通信应用在思科智能信息网络中运行,能够很好地应用。智能网络能够按照企业策略根据设备和应用的需求自动为终端设备提供权限和优先等级且能够感知应用。思科统一通信应用嵌入在思科智能网络中,能感知网络,找到网络的需求。当应用采用于网络这种方式交流时,it和电话管理员可以跨平台使用各种功能,快速灵活,经济有效地部署、运行和融合各种新型通信服务。另外,企业可以再软件基础上更新,在硬件基础上运用,例如,语音和视频。这样就能很好地利用高质量的ip通讯,改善生产率,提高应用。这就是在稳定的网络运行环境下产生的高效作业。

1.2高效的数据传输

现代化工业的两化融合逐步成熟,对光纤网络的应用也日趋完善,大部分的工业再设计之初,均采用千兆智能网络的运行环境,突破了传统工业化快速发展导致网络带宽不足的制约瓶颈。在思科智能网络设备和光纤网络环境组合,能够快速有效的数据传输确保了信息化网络为生产服务的保障,这就是思科智能网络设备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二个特点。

2思科网络在工业化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工业信息化通讯网络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就以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工业园区为例,从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各厂区视频监控、火灾气体报警、DCS、信息化系统、等等都充分利用的信息化网络得到快速的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按照目前发展速度现有工业网络拓扑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快速的信息化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源于it信息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但是又不等同于办公环境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就是因为,办公网络是传递信息为目的,而工业网络,则是物质和能量的转移为目的。在办公环境下,病毒和蠕虫是办公的大敌,因此,办公网络信息安全受到重视,一般都采用防火墙及杀毒软件来解决,在工业上办公软件要求会更高,不然则会导致生产线停顿,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办公室安全已经满足不了这些需求。所以应该对信息化网络提到足够的高度去认识统一办公网和工业网络的设备标准,因此对现有的网络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3思科综合网络拓扑图解决方案

见图1,图2。

4信息技术“it”化将重建企业网络模型

工业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将完全改变传统工业企业网络架构。工业以太网已经从信息层向下延伸到控制层和设备层。需要注意是,企业3层网络传输数据类型和对实时性要求不同,从上到下都是工业以太网,但不同层次之间还需设置路由器或网桥(如附图所示)。使用路由器可以阻断以太网上广播信息,但所选择路由器速度太慢,则会形成传输瓶颈。

以太网本质上一个物理层标准。目前传输层和网络层协议基本上已经统一,tCp/ip已为多数工业控制器厂家所接受。应用层协议上还存着分歧,目前3个主要竞争对手是modbus/tCp(基于tCp/ipmodbus协议)、ethernet/ip(基于tCp/ipControl-net/Devicenet)和基于以太网profinet协议。modbus它本身是一个开放协议,为众多供应商所支持,说现场以太网方面存事实上标准,只能是modbus。但从市场和利益角度考虑,工业以太网应用层统一还需要比较长时间。以太网本身开放性,它允许同一个网络上运行不同应用层协议,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无可替代优势。

另外,internet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实时远程监控,将eRp系统以及实时用户需求与实时生产数据相结合,使生产是面向定单生产,直接面向机会和市场“电子制造”,使企业可以适应全球化经济。

5结语

工业信息化网络既是一个全分布控制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通信网络,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自动化技术。思科智能网络设备已将开发工业信息化架构来支持各种信息系统的应用、以满足工业化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作为首要任务。随着现代化工业不断地发展,集成化数据、语音和视频电视电话的通信服务将在提高安全和运营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科智能网络设备优化了网络解决方案和架构,既利用了工业化现有的网络投资,又支持了高速以太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升级。当前部署的基于标准的基础设施将能支持现在和未来的服务。思科已拥有了帮助工业规划、设计和实施安全通用基础设施的最佳实践。思科客户将获得一个由业界领先的思科技术帮助中心所支持、可扩展、可靠且性能和稳定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工业通信网络篇8

   1.1网络方面

   虽然我国的电力通信系统中已经出现了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且通信网络发展的也较为完善和完整,但是,相对于全球的电力通信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的话,我国的电力系统网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力通信更是显示出了不足之处,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提出来的要求。在电力通信系统中,主要是以星型和树型的结构模式为主的干网络,网络结构的复合性较为明显,但是互联性却极差,增加了电路迂回构成的难度,因此电力通信网络具备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也比较差。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网络体制发展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1.2管理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用户在与电力通信网络接入时,会处在一个相对薄弱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电话线的接入方式进行的,电力系统的用户大部分是通过模拟式信号的接口与电力通信系统相连接的,无法对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和调整的处理。我国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还只能通过分路监测对电路进行检查和控制。但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通信规约和接口都不统一,因此,这就大大限制了设备和通信方式的发展,阻碍了它们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阻碍了电力通信网络中传输网络体制的发展,给收集网络管理所需的信息增加了难度,导致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不够完整。

   2我国电力系统的业务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电力通信网络被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因此电力系统中的业务也与电力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也会不断的出现新的业务形式。目前,我国的国家电网比较重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由于特高压技术具备距离长和控制范围较为广泛的特点,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长距离和大范围的传输自动化数据业务和继电保护等。根据国家标准ieC61850建立的并已投入运行的变电站都是通过电力通信网络来实现变电站与变电站的数据传输,能够对故障录波数据进行实时的传输,能够推动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主要业务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中。进行的业务包括以下几种:实时性强的业务包括emS/SCaDa系统、继电保护数据、水调自动化以及电力市场实时数据等;准实时性的业务包括emS网络分析数据和电度量计费系统两种;非实时性的业务包括很多种类,例如,调度计划等。电话业务分为两类:调度电话、行政电话。通用广域网络中的业务包括的种类也较多,例如,数据业务中,包括企业管理信息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多媒体业务又包括会议电视、电子邮件以及远程教育等多种类型。业务的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网络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业务,例如,与特高压应用联系较为密切的数据业务,包括继电保护数据与自动化数据等。新业务中还包括与根据标准ieC61850建起来的变电站有关的数据业务。

   3我国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措施

   电力通信发展的目的就是为电力系统的生产服务,又由于电力通信的发展是以电力系统为基础的,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就目前我国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必须使用新的通信网络技术来推动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3.1网络技术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还包含着逻辑网,逻辑网能够保证电力通信网络所具备的功能和效益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力通信网络进行各种业务传输信息时的质量。就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的设备来说,应该在实现网络化上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并与同步数字传输体系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同步数字传输体系技术中的网络管理技术进行重点的解决,并将网络同步技术也解决掉。

   3.2宽带综合通信平台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电力通信网络的规模都较小,被进行逐级的划分之后,电力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资源就显得较为紧张了,且利用率不高。如果要想改变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中存在的这种状况的话,就需要以综合通信平台为基础,不断完善电力通信网络,并对与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有关的问题进行重点的解决,其中包括iSDn协议转换和接口标准等问题,是窄带iSDn逐渐向着宽带iSDn的方向过渡。异步传输模式技术是决定宽带综合通信平台实现并应用到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通过atm技术的利用,来实现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关键业务。

   4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1网络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电力通信平台的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远程保护和远程遥控等与远程有关的业务。近几年,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分布着很多的多点联动分布式网络、保密与非保密等子系统的应用,大大推动了我国点来看i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为电力通信技术指出了发展的趋势。由于电力通信业务具备较为鲜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些较为特殊的业务就需要将网络底层作为直接承载进行工作,而有的业务则需要通过上层的ip来解决,还有一部分的业务则需要使用到电力通信网络中间的某一层进行,因此电力通信网络并不是与公网完全一样,它也有要满足电力通信的要求而发展来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通信技术都向着电力系统网络中的某个局部通过适当的技术就可以组成电力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的子网络的方向发展,而这些子网络使用网络互联技术就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平台,但是如何对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局部区域进行划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从而能够保证电力通信网络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还具备局部优化的功能,能够将电力通信网络锁具备的互联性发挥到最大化。就目前来看,宽带城域网会成为我国电力通信网络未来发展的趋势。

   4.2传输介质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电力通信传输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了,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成为我国传输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光缆技术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在对aDSS进行施工防护以及监视的施工时,需要用opGw带电施工技术带更换地线。只有施工人员掌握的施工技术较为全面了,才能够提高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灵活性,最大努力的降低制约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因素存在。在对光缆进行选型时,需要根据纤芯的性能、成本、市场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以选出性价比较高的纤芯种类。不同的生产厂家在制造纤芯时,所使用的制造工艺会对光缆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要尽量需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光缆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工业通信网络篇9

[关键词]凝聚型(紧密型)网络拓展型(松散型)网络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

[分类号]F272

1 两种企业人际情报网络模式

对于企业人际情报网络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网络成员较多、成员间关系复杂的网络,人们一般更倾向于从网络结构特性来划分其模式。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人际情报网络模式有两种:闭合型和开放型。闭合型又称凝聚型(紧密型)网络,开放型又称拓展型(松散型)网络,下面对这两种网络模式分别加以介绍。

1.1 凝聚型(紧密型)网络

凝聚型(紧密型)网络是一种成员间关系密切、信任度高、交往频繁,多为直接联系,呈闭合状的网络。这样的网络一般规模较小,网络成员不多,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凝聚型网络的闭合状结构有利于提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期望和义务感。在这样的网络中,成员间有着互惠和互利的强关系。按照弱关系理论者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Granovetter)和结构洞理论者罗纳德・博特(RonaldBurr)的观点,在凝聚型(紧密型)网络内,强关系使人们保持相对密切的联系,网络内部的信息资源带有公共属性,容易实现知识共享,尤其是复杂知识的共享。

凝聚型网络的缺点是:成员间交往频繁,且均为直接联系,造成了网络中存在很多的冗余联系;网络规模小,成员少,降低了结构洞的数量,从而减少了吸收丰富异质信息的可能性;强联系导致成员间互惠规则的形成,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新成员进入网络的壁垒;网络成员交际范围窄,网络缺乏广度。

凝聚型网络结构适合于网络规模较小,网络成员较少,成员间多为强联系的网络。如果构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尤其是“难以言传”和“不宜公开”的默会性知识的传播,且要求信息快速传递的话,宜采用凝聚型网络模式。

1.2 拓展型(松散型)网络

拓展型(松散型)网络是一种成员间关系不密切、联系松散、信任度较低且多为非直接联系的非闭合状的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中,网络覆盖范围广,网络成员众多,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异质信息;开口状的网络结构可以不断吸收新成员,建立新联系,实现网络规模的无限扩张。在这样的网络中,网络成员间虽然多为非直接联系的弱联系,但根据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Granovetter)的弱联系理论,弱联系有时往往能充当“桥”的角色,成为不同群体、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扩大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范围。

拓展型网络的缺点是:由于关系不密切、联系松散,成员间建立高度信任的关系比较困难;由于信任度低,交易双方必须花大力气减少交易的风险;由于网络成员间多为非直接联系,必须经过“桥”才能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导致信息流动速度比较慢;网络成员多,对成员进行调控的难度大;由于建立和维持联系必须投入较多的成本(时间、金钱和情感等),导致建立新联系、拓展网络规模的成本高。

拓展型(松散型)网络结构适合于构建网络规模较大,网络成员众多,成员间多为弱联系的网络。若构建网络目的是为广泛搜集信息,注重网络的广度,且要求网络规模可无限拓展,那么拓展型模式适合该网络。

2 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步骤

构建企业人际情报网络,必须关注企业内外部的隐性情报源。要想获取企业内外部信息,尤其是隐性情报,必须与情报掌控者或中间人建立联系。企业为了获取情报,由企业各职能部门与情报部门一道形成了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

第一步确定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网络关系连接的整体结构形式。企业依据欲构建网络的现有条件如网络规模的大小,网络成员的多少和联系的强弱关系等来确定网络模式。如果要求网络规模小,网络成员少,成员间多为强关系,企业就选取凝聚型网络模式;如果要求网络规模大,网络成员多,成员间多为弱关系则选择拓展型网络模式。

第二步识别网络成员。网络成员是包含在网络中的所有人员。企业依据成员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能提供信息的重要性等来识别网络成员。如在网络中处于关键位置,能够提供核心情报或者占据着通往核心情报源的通道就识别为关键人物。

第三步建立和维持联系。建立联系就是企业为r获取情报,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如面谈和电话等)与网络成员接触。维持联系是企业为了持续获取情报,确定与各个网络成员(关键人物和普通成员)联系的频度和方式。

从人际网络的角度看,企业情报来源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种为企业内部的员工或机构;另一种则是与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外部人员或机构。因此,在构建企业人际情报网络时可区分为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和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

3 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

企业内部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有时简称内网)是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构建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第一步是确定网络模式。凝聚型网络适合于构建网络规模小、网络成员较少、成员间多为强联系的网络。同时,凝聚型网络结构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内部信息不外泄。所以,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构建宜选择凝聚型模式。

在该模式中,网络内部各部门间都有直接联系,网络呈闭合状,网络直径大小为企业总体规模大小。此图仅仅是对网络模式的简单展示,具体到情报部与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关系的强弱,用图4来做进一步说明。

网络构建的第二步是识别网络成员,其中最重要的是识别关键人物,因为关键人物能够提供情报部成员所需的重要情报。对于关键人物的识别,建议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观察来判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决策部、财务部、研发部、人力资源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的经理以及各部门内的骨干或专家均为关键人物。②通过在员工中发放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首先向谁请教,以此发现他们中的关键人物。

图中的中心黑点为情报部,企业内部的关键人物是采购部、销售部、研发部和决策部等的经理、专家或骨干员工,他们与情报部是强联系。情报部与普通员工是弱联系。对于企业来说,内网是以情报部为中心向外辐射、强联系居多、呈闭合状、直径大小为企业总体规模大小的凝聚型网络。

最后一步是情报部与各职能部门、专家和普通员工建立和维持联系。在企业内部,工作咨询是最常见的联系方式,是情报部获得各部门情报的主要渠道。对于那些在过去工作中通过工作咨询已建有联系的成员,尤其是关键人物,情报人员可以通过新的信息服务任务去巩固和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对于那些没有发生

过联系的成员,情报部可以指定具有亲和力和沟通技巧的员工与这些成员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工作咨询关系直接与他们建立联系。在维持联系时,可以采取一对多或包干制两种方式。前者是由情报部的某个员工负责与其他部门的多个经理或专家联系,通过不断交流,与这些关键人物建立强联系。后者是由情报部甲成员负责与市场部员工联系,乙成员负责与研发部员工联系等,这样既能增强情报部成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使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可对口与固定的情报人员沟通,彼此熟悉,更方便交流。交流方式除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外,还可以利用信息交流工具,如通过企业内部网上论坛、电话、e―mail、QQ、mSn等沟通工具进行即时联系和错时联系。

4 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

企业员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亲朋好友聚会、兴趣爱好社团、会议等,可以获取外部信息。亲朋好友、竞争对手内部员工、行业协会、经销商、供应商、合作者、消费者及政府官员等都是企业外网的重要信息源。

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第一步是确定网络模式。为了广泛搜集企业外部信息,拓展型网络模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即企业外网是一个弱联系多、覆盖范围广的网络。

在该模式图中,左侧为本企业,与企业外部成员都有直接联系,联系呈发散状,网络直径为无穷大。右侧为a企业(因本企业的竞争对手已包括在企业外网成员内,这里a企业指代的是除本企业竞争对手外的任何企业),它可能与本企业外网中的所有成员都有直接联系。此图仅仅是网络模式的简单展示,具体到本企业与外部成员的关系以及关系的强弱,下文将做进一步说明。

网络构建的第二步是识别网络成员。企业外网的成员除了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原材料供应商、分支机构、合作生产商、竞争对手企业或竞争对手员工、消费者外,还有亲朋好友、居住的同一社区或由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等;在企业外网中,网络成员众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企业保持稳定业务联系的人员或部门,如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等;另一类是企业员工(情报部成员和其他部门的员工)在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结识的社会成员(个人和组织),如行业协会、消费者、竞争对手、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亲朋好友、社区和社团等。

识别网络成员时,最重要的是辨识关键人物。由于企业外网规模很大,一般无法用内网中的问卷调查法和日常观察法寻找关键人物。在社会网络中,通常用中心性来评价一个人网络位置的重要性,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企业外网中的关键人物。

企业外网的关键人物有两种:一种是专家(权威人物),他们拥有很高的声望和权威,提供的信息可信度高;一种是桥(中介人物),他们对网络信息了解充分,有着网络通行证的作用,可以帮助情报人员顺利进入某个子网络获取情报。

中心性有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两种:程度中心性能够测量出谁在这个网络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程度中心性大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是专家;中介中心性用来衡量一个人作为媒介者的能力,媒介者就是让其他两人快速建立联系的人,如果他拒绝充当媒介,这两人就无法沟通。媒介者占据这样的位置越多,联络时必须通过他的人就越多,他的中介中心性也就越高。

由于企业外网的规模很大,笔者建议把企业外网的各个成员如政府部门、消费者、行业协会、竞争对手等看成一个个子网,对这些子网进行中心性测量,从中发现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较大的结点,从而识别外网中的专家和桥。

识别关键人物的另一种方法是借鉴复杂网络理论中的病毒免疫策略②。如想在一个由1000人组成的人际网络中找出关键人物,可随机先选50人,然后请这50人每人讲出一位他所联系的熟人,这样,调查总数不超过100个人(因为有些熟人是重合的),但效果却好很多。关键人物的交际范围广,认识的人多,那些被多人指认的人很可能就是关键人物。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构建。

图中的中心黑点代表本企业,本企业与分支机构是强联系,那些与本企业有直接业务联系的科研院所、销售商、原材料供应商是一般联系(介于强联系和弱联系之间的联系),其余均为弱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外网的关键人物是所有子网成员中的桥和专家,与本企业的联系是一般联系。如企业想持续获取某一子网中成员对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必与这一子网成员一一联系,只需与这一子网中的关键人物如专家和桥保持经常联系(一般联系)即可。因为这些关键人物掌握着关键信息或了解关键信息源的位置所在,经常与他们联系和沟通可以保证企业轻松获取这一子网中的信息。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外网是以本企业为中心向外辐射,弱联系居多,呈开放状,直径为无穷大的拓展型网络。

网络构建的第三步是建立和维持联系。企业外网中成员众多,仅凭情报部成员的力量,无力维护这么庞大的网络。普赖斯科特建议情报部要注意培养其他部门员工的情报意识,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情报搜集人员,这也是为什么在企业外网构建图中将“本企业”作为网络中心的原因。情报部还可以通过不断招募新成员,扩大企业外部信息源。如果招募的新成员是他所在网络中的普通成员,企业与这个新成员可以建立弱联系。如果招募的新成员是他所在网络中的关键人物,企业则应不断加强与他的联系,争取把弱联系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信任度的一般联系。

在维持联系时要注意网络维护的时间和成本。外网是一个处于无限拓展状态的网络,企业无力面面俱到,抓子网中的关键人物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样做既可以保证企业与子网联系畅通,也可以减少企业外网的构建成本,节约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另外,企业与子网中的“桥”维持联系时,要注意利用桥去发

①中心性是衡量一个人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的重要性指标,衡量指标有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等。程度中心性大的是权威人物,中介中心性大的是媒介人物。

②“免疫策略”的基本思想:从n个结点中随机选出p个结点,再从每一个被选出的结点中随机选择一个邻居结点进行免疫,总共选取G个人(G小于或等于2p,因为有些结点的邻居结点可能重合),这种方法的效果比从n个结点中直接选取c个结点的效果好得多。

③HasanaliF,Leavittp,LemonsD,etai_Competitiveintelli―gence:aguidef0。yourjourneyt0best-practic。processes,texas:amer―icanproductivity&QualityCenter,2004:25―30展新成员,拓展网络规模。

工业通信网络篇10

关键词:网络融合;通信运营企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626

随着当前网络运行外部环境发展与变化,新时期的通信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改革,通信产业网络融合是在先进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面对通信业发展的需求而确定的通信业发展思路,确定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方向。

1通信企业网络融合概述

1.1网络融合实质。通信业网络融合不是单一的某一层面的融合,而是涵盖了网络技术以及通信市场需求等方面,并应用通信技术实现通信网络的融合发展。网络融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由于网络技术分组交换和ip交换取代了传统的电路交换,ie业务发展增长显著,是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首要趋势。此外,核心网络技术、接入网络技术以及通信业务等不断向综合化、集中化发展,这为通信业网络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信网络融合技术中,核心网络的划分改变了传统的依照专业进行的方式,而是采取网络层次划分方式,各层次技术单一,不仅便于对各层次进行操作,同时也提高了不同网络间的兼容性,便于网络间的互通,一般核心网络按照网络层次划分传送层、控制层、业务层以及执行层等。

1.2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发展要求。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发展要求包括:(1)单一通信业务向综合信息业务的转变。传统的通信业务单一的满足用户信息传输方面的需求,业务内容只是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通道,忽视了用户在信息交流内容方面的需求。同时,传统的通信业务营利中,只是根据用户传输的数据信息量收费,没有充分挖掘信息传输过程中附带的其它增值业务,随着网络融合与通信业的发展,综合信息业务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优势也会逐渐得到通信企业的重视。(2)单一通信服务向全面服务的转变。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传统的通信服务品种单一,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为提高通信服务质量、保证通信业快速稳定发展,通信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通信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3)网络技术同质化向差异化、个性化的转变。通信业网络融合核心技术由同质化向差异化、个性化的转变是通信运营企业工作的重要特点,这是提高通信服务质量、挖掘潜在客户价值、保证通信网络顺利运行的保障。网络技术的转变要根据网络技术转型特点,制定完善合理的措施,全面管理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实现网络系统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运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网络融合在通信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意义

2.1价值网集成。价值网是供应商、服务商、通信运营企业以及客户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是一个虚拟网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价值网实现了人们快速获得所需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价值网集成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及,协调价值网中各方对信息的需求,提高信息利用率,对价值网进行有效的管理。

2.2建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是通信运营企业的目标,通信运营企业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信息来源广泛,企业从不同渠道中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整合等处理,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有目的、有方向的向客户发送信息,建立集信息收集、处理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利用率与价值网运营水平,推动企业建设与发展。

3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发展策略

3.1网络融合策略考虑角度。网络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企业实现自身发展首先要明确总体目标,网络融合总体目标是建立完善合理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对服务体系进行集中管理,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保证网络融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通信业的需求。网络融合背景下制定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策略要从各个角度考虑,综合各方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发展策略。首先,从网络架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控制层面、业务层面、传输层面等不同网络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融合,提高各层次运行质量。其次,从网络通讯服务角度来看,融合是将单一的业务或服务进行融合,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发展潜在的客户群体。再次,从接入角度来看,网络融合改变了传统网络设备功能单一的情况,实现了网络功能或实体设备能同时接受多种接入方式,减少运行成本。最后,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网络融合是指客户在通信业务以及其它服务等方面获得体验。

3.2网络融合核心功能。网络融合的核心功能是建立完善、集中、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通信业务管理能力,网络融合核心功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管理以及未来业务管理两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管理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资源的接入管理与控制、网络运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网络运行安全管理以及故障处理等,保证网络融合各部分运行质量,是保证网络系统发挥功能与价值的重要保障。未来业务管理是指对通信业务及其内容、用户群以及用户终端等进行管理,与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相比,未来业务发展能力更注重于用户层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尤其是用户群和用户终端,以逐步实现业务智能化发展。

3.3网络融合发展周期。网络融合发展周期分为过渡期和转型期两个阶段,企业在过渡期要完成网络技术管理型到服务管理型的过渡,提高通信网络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网络技术管理注重于网络运行质量,服务员管理注重于通信业务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端服务质量,过渡期主要工作是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管理模式,保证通信系统运行各环节质量。转型期工作在过渡期工作完成后开展,过渡期的发展与建设为转型期提供了网络基础,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客户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以及历史通信服务开展情况,建立符合客户需求的运维模式,并建立全面覆盖的维护模式,对通信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质量进行控制并及时解决服务中存在问题,保证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4通信运营企业发展中网络融合的定位。网络融合在通信运营企业发展中的定位首先要实现网络扁平化设计以减少中间环节,这主要是考虑网络结构便于管理的因素,一般网络结构采用骨干、省网、地市网三级结构的形式,并增加网络转接和互联点,提高通信网络管理质量,保证通信网络高效率、高质量运行,推动通信运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网络融合的定位要重视通信业务研发能力的提高,推动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只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通信服务开发商、供应商以及通信设备开发商等密切合作,优化通信企业产业链,提高通信运营企业业务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其次,网络融合要以以客户为中心,这是以为客户是通信业务的直接受益者,客户对于通信业务评价直接影响通信业务的开展,因此,应重视客户对于通信网络的体验,围绕客户需求对通信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步提高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最后,网络融合要提高网络系统规范化运行,通信运营企业数量较多,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运行标准,这给网络融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网络融合开始前,各企业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保证网络融合标准化、规范化进行,提高网络系统整体运行质量与效率。

4结束语

网络融合对于我国通信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信运营企业在网络融合背景下,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策略,准确定位市场需求,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化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思远,盛盛.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融合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86-87.

[2]张松,吴先锋.网络融合下通信企业转型的策略[J].江西通信科技,2011(04):65-66.

[3]齐博.通信运营管理体制变革研究――以网络融合趋势为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1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