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十篇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十篇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10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1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十大趋势

趋势一: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将智慧城市纳入国家战略中,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加坡是最早将智慧城市纳入国家战略的国家,制定了“2015年智慧国”计划,并于2013年提前完成了该项计划。随后,又推出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主要从数据采集、收集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推进。欧盟,从2015年开始统筹设定专项资金来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社区创新伙伴发展,并于当年完成了基本投资和项目收集。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的欧盟智慧城市社区大发展。美国,在智慧城市方面,走的是企业先行,随后国家介入的道路。从最早期的iBm,到后来甲骨文等传统软件企业先推动,到2015年时白宫了首个关于智慧城市的部级战略,计划投入1.6亿美元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将在20个城市做试点应用,包括物联网技术、科研研究等方面。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发展,来提升电子政务和基础设施的等级。例如,印度在2015年提出要打造100个印度智慧城市,并充分学习借鉴了中国目前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趋势二:当前,发达国家正积极推进解决方案,并向一些发展中国家输出,使得国际间合作进一步加深。例如,每年在世界各地都要举行各式各样的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使国家与国家、地区间都能更便利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具体合作。

趋势三:各个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智慧城市发展更多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国家战略。比如,印度发展智慧城市,主要是用于提升自身交通、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务服务。美国,则是希望通过智慧城市来做基础科研,起到创新引领的作用。目前,美国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尤为突出,包括无人驾驶汽车、aR、VR等。欧盟,当前的智慧城市发展更多侧重于公共平台的互操作系统,希望能在城市级平台上让不同的厂商和解决方案商能有直接的交流和互通。澳大利亚,4月新了国家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其中明确提出主要目标之一是有效打造经营投资、投资环境,以及促进产能输出。韩国,在2009年提出了“U-City”,将Ubiquitous技术接入基础设施中,可以实时处理城市内发生的所有事务,并提供信息通信服务,为市民提供便利、安全、安乐生活的新概念城市。英国,也积极发展智慧城市发展,将其定义为“未来城市”,目前已经成立了七个未来城市建设中心,最大的目的是对外实现产能输出。

趋势四,智慧城市不是光靠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个利益方就能够推动的,因此产学研用等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同创新、合力推进将成为主流趋势。例如巴塞罗那,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推进与研发过程中,不是依靠于某一家大型企业包揽,而是推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平台,各个企业、各种解决方案商都可以提交解决方案,依托联盟评选,选择最佳方案实行。其中有很多具体项目,包括博物馆资料如何数字化、智能化存储,对密集区域客流量如何有效监控和疏导等是各个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商和厂商有各自的优劣势,所以通过平台择优选取。在欧盟的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则特别注重信息共享,因此建立了欧洲知识经济场,能够有效地对智慧城市当前的法律法规、管理、最佳实践案例等进行系统、详尽的共享。

趋势五,随着互联网设备部署、覆盖面的日益拓展,信息采集由过去传统的以地面性采集向空中、地上、地下、水中等全方位发展,且越来越依托于民众。普罗大众都成为城市传感信息收集的一员。

趋势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多功能杆柱、智慧路灯等基础设施,也已开始落地。目前,在我国也已有诸多厂商将这些概念进行了实质性落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工作。

趋势七,基于数据开放,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为基本模式。如英国布里斯托提出了“可编程城市”,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关个性化的服务。

趋势八,开始更多地注重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过去,智慧城市似“阳春白雪”,很多地方追求“高精尖”的大工程。现在,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发展都更多地考虑到弱势群体,努力为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等这些对于信息接受能力偏弱的群体提供服务。

趋势九,ppp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主流。英国最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ppp模式探索,在智慧城市领域中,主要在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开始实践ppp模式。

趋势十,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方向由内部治理向内部提升转变。过去,智慧城市建设仅限于城市的内部治理、服务、管理等方面。当前,无论是国外提出的“智慧走廊”概念,还是国内讲述的“智慧群落”理念,无一不是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内部各方面得到提升。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态势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2

“十二五”伊始,宁波市出台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加快推进的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

综合起来的优势

谈及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宁波市在几年间迅速找准智慧宁波发展方向的秘籍,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这样表示:首先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宁波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门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有独创性的路径和模式。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點,坚持试點先行,以點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四是与宁波国际强港紧密结合,发挥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

城市发展的路径不一而同,抓住并善于总结自身城市的特點,利用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条件是将城市综合实力集中在一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宁波在国内首个系统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讲能够一路保持领先也并非易事。谢月娣总结:从战略规划角度来说,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市抓住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的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适时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了国内首个系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从宁波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智慧应用大体系

在智慧城市推进的进程中,宁波坚持应用为先,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點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谢月娣介绍: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个主题:第一,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點,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第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第三,围绕政府管理转型这一主题,以基础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围绕这些主题,宁波市确定了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促进城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建设,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三大先行试點重點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在智慧物流试點建设方面:《宁波市智慧物流试點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近两年的重點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打通了通关环节和物流环节,实现了宁波通关、物流、外贸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此外,在智慧健康试點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重點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形成多路、多點动态监控网络,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在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方面,全市网上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完成224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网上监管系统安装,有2065家单位已与全市中心服务器对接,实现了数据传递交换。在智慧公共服务方面,数字乡村、81890求助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取了新进展。根据宁波市智慧办今年的《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2012年,宁波还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智慧产业新发展

根据规划,宁波智慧产业建设将重點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开展,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谢月娣表示,宁波未来“智慧产业”发展将具备三个方面的服务“亮點”:

首先,立足于地理特點,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服务于集群经济,在智慧制造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宁波传统产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點——块状制造业经济比较发达,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每一个块状经济变成一个智慧型集群,并精心构筑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加强产业问的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3

----邮政智慧物流的未来与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智慧物流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个人认为,智慧物流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产业智能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兴业态。邮政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专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进一步加快智慧物流的应用,将深刻影响生产和流通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所以智慧物流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是连接升级。预计未来5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入成熟期,物流人员、装备设施以及货物将全面接入互联网,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形成全覆盖、广连接的物流互联网,“万物互联”助推智慧物流发展。其次是数据升级。随着邮政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对接协同和手持终端普及,物流数据将全面做到可采集、可录入、可传输、可分析,物流数字化程度将显著提升,“全程透明”强化智慧物流基础。三是模式升级。众包、众筹、共享等新的分工协作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传统的分工体系,重构邮政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创新驱动”成为智慧物流动力。四是供应链升级。智慧物流将引领智慧供应链变革,凭借靠近用户的优势,智慧物流带动互联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以用户需求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强化联动和深化融合,助推“协同共享”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那么智慧物流对当前的邮政企业又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紧缺人工的替代者。邮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紧缺已经成为行业普遍难题。例如,我国快递业从业人员缺口率在20%左右。劳动力紧缺局面直接反映在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近年来保持在10%~15%的增长水平。邮政企业加大技术和装备升级力度,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实行“机器替代人”战略将有效的缓解人工紧缺的现状。

  二是个性需求的满足者。随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消费体验成为价值驱动力。智慧物流借助分布式物流资源网络,能够以快速、便捷、低成本、个性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极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例如,我国快递时效已经接近3天,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缩短时效面临巨大的边际资本投入。智慧物流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将所需货物布局到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实现即时物流需求满足,大大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绿色生态的创造者。根据数据显示,物流业能耗排在工业和建筑业之后,大量能耗浪费在无效的长距离运输、商品库存、过度包装等物流环节。智慧物流通过智能规划和资源共享减少无效物流的能耗排放,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马云曾提到:通过使用电子面单,一年内为快递行业省的所有纸张相当于少砍了400万棵树。

当然,智慧物流之于邮政还属于较新的事物,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比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智慧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受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物流业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与物流互联网相关的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等智能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物流互联网的覆盖度和精确度尚显不足。还有企业观念急需转变。当前,面对新一轮技术改革,传统物流企业的观念转变和战略转型速度稍显不足。如何推动物流企业拥抱互联网,加入到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构建,形成“协同共享”的产业新生态是邮政智慧物流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智慧警务;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219-02

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信息爆炸为特征的时代中,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是科学的度量和知识的来源。而作为获取内容、加工内容和利用内容的工具,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近些年来,警务信息化从技术层面,通过系统大整合,实现了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共享应用,解开了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的死结,并提供了现实基础。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方式正在向“智慧”方向发展,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背景下,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中,城市管理、公安机关的警务管理也正朝着一个新的理念和形态发展,即:“智慧警务”已经逐渐成了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1什么是“智慧警务”

1.2“智慧警务”的定义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人工智能则是指人工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系统所实现的智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警务”是利用云计算、云平台进行智能把传统的信息化“社会流”纳入管控,海量吸存数据,并且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人为中心,掌控“屋、车”等周边要素,全面梳理金盾一期工程的系统和资源,从而形成的动态轨迹管控机制。如: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人为,为了实现公安警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可视化,“智慧警务”是充分利用大数据、视频物联网等前言科技,根据科技强警的发展战略,通过面向实战和服务民众的顶层设计,从而构建更加智慧、开放和人性化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

从现代警务的功能特点和未来警务发展演变的趋势来看,“智慧警务”是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以互联网、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通过互联化、智能化等方式,实现警务信息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如:强度整合、深度应用、高度共享等,从而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从本质上看,“智慧警务”的要旨是为了实现公安效益最优化,赋予物以智能,汇聚人的智慧,使汇集智慧的人与具备智能的物相互依存。其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统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公安信息资源,标志着公安信息化正在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等高度融合。

1.2智慧警务的意义

首先,近些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在未来警务形态演进中,构建智慧警务成了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已经开始迈进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智慧警务建设已经成了当代警务发展的新趋势,警务与人之间的相互感知和联系越来越紧密。智慧警务能够使公安管理和警务理念发生很大的转变,具有感知、共享、创新等特点。在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中,“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的主体思路日渐突出,这就是未来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其次,当前,全球正进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构建“智慧警务”是时代潮流。新技术使信息资源成了公安战斗力最重要的要素。信息化给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深刻变化,也推动了公安警务方式变革。一、智慧警务能够出尽公安机关和领域、社会之间数据信息的集成,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建立共享机制。二、智慧警务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创新警务管理方式,构建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三、智慧警务促进了管制型公安向服务型公安的转变,极大地创新了公安管理方式。

再者公安信息化的智慧警务建设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能够推动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对于整合警务资源、降低警务成本等的最优化具有推动作用。新警务革命要求把传统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变成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公安建设和警务工作,使其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并且在转变的过程中,公安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就是大数据,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公安决策优势,拥有对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的主导权,将成为智慧警务的制胜关键。

另外,智慧警务的建设和实施将促进公安机关的管理职能,使公安机关由一元化的传统管理职能转向与服务功能并重、融合,有利于拓展现代警务功能。同时,智慧警务的建设和应用将实现警务领导与智慧机制的扁平化,促进警务机制改革,减少中间管理层,提升警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信息流动,从而达到精简机构、快速反应的目的。并且智慧警务能够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

2如何利用大数据思维构建“智慧警务”

2.1“智慧警务”构建的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设“智慧警务”,进入90年代初期,公安开始把人口信息、出入境信息等上网。2006年11月,全国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信息应用种类比较齐全等”预期目标,国家验收了“金盾工程”一期工程。2008年,为了形成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警采集,公安部把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三基工程”建设之一,实施了“金盾工程”二期工程,强调了以信息化带动基层基础工作、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推动警务机制创新,从而形成公安机关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警应用、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

从信息警务理念来看,在实施“金盾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公安机关自上而下开始倡导信息主导警务,开始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一些公安机关先后提出了“微警务”、“虚拟警务”等警务新观念,成了探索“智慧警务”的思想基础。

为了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2010年以来,部分城市公安机关开始提出并探索“智慧警务”建设。在公安实战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成了科技强警的关键。如:2013年,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承诺,山西公安机关摸索除了一条融合个新媒体形态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开通了“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建立健全了四级网上警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各种问题的在线服务。

2.2“智慧警务”系统结构的构建

“智慧警务”是公安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警务形态,为了将公安工作it基础设施与物理设施等高度融合,“智慧警务”主要采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等,从而提供了智能化公安决策与服务。“智慧警务”是以“智慧”引领警务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搭载公安行政高效、治安管控联动、警务指挥扁平、公安服务便捷的良性公安工作机制。其系统架构是一个完善、相互联系并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项涉及公安机关内外各领域、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主要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主体层、智慧公安产业体系等。

1)技术层是由感知层和数据层、网络层组成的。其中感知层需要智能识别、检测等关键技术,是为了实现对公安管理要素和治安控制对象的物理属性等静、动态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采集,通过摄像头、射频识别等泛在网技术,来辨识这些信息的状态,是“智慧警务”建设的基础,是针对具体感知人物,与网络中的其他单元共享资源,采用协同处理的方式,在线计算多种类、多角度的信息,从而进行交互与信息传输。并且为了对整个过程进行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执行器对感知结构做出反应。而网络层主要功能是通过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其包括大容量、全覆盖的公安专网、互联网、视频物联网、无线集群网等等。数据层主要是存储和处理海量公安数据的。

2)应用层主要包括警察管理、智慧子安防控体系、公安教育训练、社区警务等,是面向各类公安实际应用,结合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模型,根据公安机关和社会公众需求而构建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是在云计算、海量存储等服务支撑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进而构建起智慧的公安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等。应用层设备需要集成、整合各种各样的公安用户需求,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及其他管理设备,并且要面向公安各警种、部门实际应用,结合公安应用专业模型构建公安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其中警务云计算中心软件系统由警务数据融合和集成平台、警务数据源层等组成。而警务云计算平台能够进行智能处理、分析预测,根据各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所需提取相关信息,提供警务决策支持。警务数据中心库则有不同的数据库组成。“智慧警务”不仅能够打通各警种、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还能综合协调各警种,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能够站在整个公安工作的高度,节约建设成本。

3)主体层包括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公众等社会组织,是“智慧警务”的建设主体。“智慧警务”需要多个部门整体协调,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和单项工程规划。其建设是保障民生的公安工程,涉及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智慧警务”的建设中,政府要担当其引导者、投资者等的职能角色。公安机关要直接负责和组织建设与运营,是“智慧警务”建设的职能部门,为了有效实施“智慧警务”的主体力量,公安机关的警务人才队伍要具有丰富警务工作实践经验,要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而公众则是“智慧警务”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智慧公安产业体系能够为“智慧警务”提供现代技术设备,是在技术应用带动下形成的智能型警务装备和安全防范品产业,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特点。“智慧警务”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人才战略支撑体系、政府财政支撑体系、政府及标准法规支撑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冯冠筹.大数据时代实施预测警务探究[J].广东公安科技,2014(1).

[2]赵宇,李建.大数据技术与国际警务合作[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5

2016年1月23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解读了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界的有关政策,总结实践经验,深度剖析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展望了2016年我国信息界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

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国计划、智慧双流等齐头并进的智慧开发区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新要求,也为了适应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智慧”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中,并服务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商品、服务、社交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大批“互联网+”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下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智慧”与普通百姓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等“互联网+”思维,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作为杭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杭州经济开发区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行动,顺应着世界经济变革,智慧经济突飞猛进的趋势,推进开发区的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而今,徜徉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下沙,到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经济的魅力,到处可以欣赏到智慧城市的风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发展,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把感应器装备到城市建筑、道路、医院、电网、管道等各种公用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形成“城市物联网络”,再运用云系统整合运算,最终实现城市个体以更为精确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依山傍水,景观优美,凭借开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配套,以“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为功能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健康休闲等为重点产业,面向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和孵化世界级创新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在不久的未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亲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文化体验、养老康复等产业,建设龙灵山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武汉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武汉近郊旅游休闲胜地、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2015年5月,阿里巴巴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作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的4座城市之一,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总部在杭州市举行了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作为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坐拥营口港的鲅鱼圈再次赢得了发展先机。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鲅鱼圈立足时代与国家发展大势,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凝聚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是根据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鲅鱼圈已经成功引进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资集团区域贸易结算中心、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并全力打造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给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互联网+”也已经拓展到了政务服务领域,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远程受理、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成功开启便民服务新模式,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6

没错,以上是一个已经初露锋芒的趋势,虽然到最终实现还要经历很长一个过程,但这个趋势的意义和潜力却足够分量,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

这里讲的智慧,并非是一个或夸张或含混的噱头,而是日渐呈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层出不穷的智能应用正逐步渗透进世界的具体运作,如研发、制造、购买和销售实体物品的系统和流程,执行服务的系统和流程,人员流动、货币流通,石油、水、电资源的流动,数以亿计人们的工作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智慧正在迈进世界运行的轨道。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目前我国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深圳、南京、宁波等地纷纷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除了传达城市化进程之外,更是昭示人们注意智慧城市的端倪。上海世博会可以汇集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思路,科技和经验,最终在理念层面上,为中国城市化大战略贡献智慧。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成就,绝不单单在于它建设多少场馆,接待多少游客,创造多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过去那种圈地盖楼、投资办厂的钢筋水泥式的城市化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各地方、各行业的创造力和系统思维。

“一张优质的网络是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基础。”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姚志坚如是说。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虽然通信网络和物联网技术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然则智慧城市的研发现状和成果又如何呢?

智慧城市,智能几何

全球各个城市正大力投入建设智慧的交通。智能交通卡系统使得新加坡陆地交通管理局能够设计出优化的路线和日程,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将过路费漏缴率降低了80‰并使陆地交通管理局的绩效翻了一番,实现每天车费交易达到2000万次。

计算能力现在正被应用于计算机之外。事实上,计算能力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人、任何物体、任何流程或是任何服务,在任何规模的机构中――都能实现数字感知和网络互联。想象一下万亿个物体相互联系并互可感知的前景,车辆、家电,摄头,道路、管道,甚至应用到医药和畜牧业。再想一下这一切互动所产生的信息量,这将是前所未有的。

并且,所有一切都更加智能,新的计算模式可以控制大量的终端用户设备、传感器、作用器,并将它们联系到强大的后台系统上。再辅之以诸如超级计算机的先进计算能力,以及配合“云计算”的新计算模式,众多数据得以转换成信息。

“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命体,要求人们认识到,城市本身不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城市是一个系统,城市中的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这些过去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实际上是是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只不过由于科技手段的不足,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隐形地存在。

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这些信息又可以被转化为行动,提高系统,流程和基础设施的效率、生产力和反应速度。

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方便轻松。

“其实智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抽象,它的一些功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市民卡、校园通、手机挂号、短信群发、手机银行、电子政务……都早已在宁波推广应用。”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姚志坚表示。谁在唱研发主角

而当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战略确实上升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各地政府就没有理由在继续沉默观望,在中国有句古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于是各地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了能在该战略中快走一步都纷纷采取了系列动作。

在北京,同方股份、中国移动、大唐移动、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物联网产业链上的40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组建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江苏则紧抓传感网产业发展契机,积极开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江苏传感网产业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江苏无锡市,其颇具先发优势,作为国内物联网发展的试验田,无锡物联网的发展一开始就引起各方关注。具体言之,无锡物联网发展有国家扶植、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各方支持和实际应用几个方面的优势。

构筑“智慧城市”,上海电信瞄准先进信息技术,紧跟科技前沿,把握城市未来走向。电信将在世博园区率先部署Lte无线4G网络,使在世博园区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实时流畅地观看高清视频。电信也将率先在世博村酒店的客房,提供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样板,体验智能家居之美好。

同时,宁波也将智慧城市的研发放到了城市发展首位。在其规划中,宁波市政府选择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同时,宁波市政府将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全市每年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并组建智慧城市建设专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7月初,中国电信与宁波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坚持“高端定位、应用牵引、融合创新、试点带动”的原则,以智慧应用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动力,以建设先进智慧设施、智慧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构建“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推广的全国支撑平台。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宁波经济发达、信息化应用水平先进。”王晓初说,近年来,中国电信在宁波已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光网络、高速数据承载网,率先在宁波开通了3G移动通信网络,诸多创新型技术成功应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本地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将继续加大对宁波的资金投入,支持并参与宁波网络数据基地、应用软件研发生产推广等六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中国电信在光网络、3G移动通信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宁波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无线城市”,加快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电信部门以‘光进铜退’和‘超越行动’两大行动来构建宁波‘光・无线城市’,具备了从有线到无线、固话到移动、窄带到宽带全程全网的多样性的互联及通信能力。”中国电信宁渡分公司副总经理董嘉奋表示,下一步,电信还将积极参与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金融、智慧公共服务等宁波十城市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和标准制定,尤其侧重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

与此同时,企业巨头们也都在忙于奔走智慧城市市场。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曾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时透露,每年思科会投入50亿研发资金在智能生活设施领域进行研发。“在2004年之前,通信网主要的使命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比较简单,比如收发电子邮件或者是浏览网站,在2004年以后宽带业务开始并且非常迅猛的发展。2006年,多业务融合承载ip的手段,2008年,一些技术也随着宽带的推动产生,值得一提的就是3G。”徐启威表示,2010年以后网络发展不单是解决基本通讯的问题,而是要发挥网络力量能够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上海世博会上,思科有独立的展馆,主要展示了2020年,人们怎么通过网络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在网络结构方面,徐启威认为,最底层是ip为准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在这是有很大的优势。

徐启威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运营中心,不但要解决消费者的应用,并且要把政府的有关的应用融合在一起,来提供公共的服务可以提供一系列的跟人们生活有关的服务。增强生活品质,可持续经济增长,放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而针对这个领域,徐启威透露,思科每年研发的资金超过50亿美元,这50亿美元一大部分投入智能网络领域。

iBm也早已布局智慧未来,虽然“智慧地球”这条路一直都在,但通过iBm的系统化,理论化阐释,使它更清晰和易行。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兼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说,当“智慧地球”去年底在全球提出时,iBm的研究部门开始梳理哪些技术与智慧地球相关,结果有趣地发现,在全球的研发体系里有50%的技术与智慧地球有关系,在中国研究院,这个数字则高达近100%。这个统计数字,足以让李实恭向外佐证,“智慧地球”不是凭空想象,它是建立在iBm研究机构长期对趋势的研究地基之上。这家公司对实现“智慧地球”的骄傲和自信,恰恰来源于其雄厚的技术积淀。

王阳领导下的iBm中国开发中心有5000名工程师和众多的行业合作伙伴,该中心负责iBm软件部五大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开发。在王阳看来,这五大软件产品从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协作等方面很好地支撑了智慧地球的落地。

“智慧城市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它作为一个具体实施的项目,非常具有远见卓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近日高度赞扬了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并表示将与宁波一起探索共建智慧城市深层次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遭遇难关 转向平台化

“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做,这意味着更多的本地研发。”项立刚说。以智能城市中的网络接人为例,欧美城市和中国城市有着巨大区别。在欧美,由于地广人稀,所以无线网络的建设更加实惠方便。但在中国,仅北京望京这样一个区域,就聚集着30万居民,如果以无线网络为主,网络很快就会瘫痪。

当一个商业公司提出了跟地球、城市相关的宏伟生态蓝图时,除了向它投去佩服的目光,人们也会质疑其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

iBm并非没有自知自明。在所有接受采访的iBm高管看来,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协作”和“合作”。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特别强调,iBm要发起一场“大合唱”,而不是“独唱”。

伦敦、芝加哥、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等地的摄像头,使得警方和其他应急反应部门更快更精确的获得报警信息,从而挽救生命。但是有的市民表达了不安情绪。谁掌握所有这些数据?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我能信任他们吗?数据安全吗?还有其他类似的安全顾虑。现在,很多公司和政府都为智慧基础设施带来的竞争力,以及经济与环境发展优势感到欢欣鼓舞――智慧的基础设施包括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铁路、智慧的排水系统、智慧的建筑等。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度和可靠性就像一个网络页面那样脆弱?

这些重要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所有相关方进行认真思考。我们需要建立的不只是技术和业务系统。我们必须建立起能够代表各个方面的社会结构。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7

赛迪信息最新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2012)》显示,到2012年,我国明确提出规划,并已经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40个左右,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

一个向好的趋势是,在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大家不再仅仅关注硬件和网络层面的系统建设,不再满足于城市的各个部门建设自己的垂直系统,而是在智慧城市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数据共享、应用便捷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数据层和应用层是核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ip化、网络化、web化、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云化、社交化、泛在化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基础,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

显然,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也是智慧城市能够在2012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以前,很多城市的工商、公安、税务、社保等管理部门也曾先后建起一些信息化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互相割裂,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要实现对城市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虽然基础设施层不可或缺,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各种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的堆砌,而是必须在数据层和应用层多下功夫,帮助政府部门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服务,让城市管理摆脱旧有体系的羁绊,加速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一体化成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覆盖率逐步提升,城市化和信息化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带来的年投资需求将增加6.5万亿元。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物联网正在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领域,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一个万亿元级的高科技市场。

智慧城市复杂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十二五”期间,宁波将投资407亿元打造“智慧之城”,淮安将投入100亿元打造“智慧淮安”……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应用终端、数据传输、计算与存储、通用软件都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产品,这些新需求给众多的硬件产品提供商带来了新的希望。包括高速网络、大型数据中心、物联网在内的智能基础设施、城市信息资源中心、跨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吸引了来自神州数码、太极股份等众多系统集成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智慧城市的it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日常应用等系统的运营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被认为将催生多种产业模式创新。

相关产业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布局,这些都将推动智慧城市产业高速成长。未来十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将从规划期迈入大规模建设期。从需求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城市青睐那些有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能够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垂直应用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厂商。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产品、网络、应用、服务等产业各环节的关系日益紧密,各种技术不断融合渗透,产业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在智慧城市市场中,厂商的竞争正从单一产品和单项服务的竞争,逐步转向全产业链综合实力的比拼。

相关链接

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企业

神州数码

目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神州数码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核心战略,其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截至2012年9月30日,神州数码已经在69个城市布局智慧城市战略,并与14个省市级政府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城市包括扬州、无锡、张家港、镇江、桂林、武汉等。12月6日、12月20日,神州数码又先后在福州和佛山市民融合服务平台,这标志着神州数码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太极股份

目前,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智慧城市列为公司的战略性创新工作重点,成立专门的智慧城市事业部,支撑相关业务落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太极股份锁定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它的优势是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太极股份的智慧城市业务采用以北京为主,向其他城市推进的策略。借助“智慧北京”、“祥云计划”等大型项目,太极股份承担了北京物联网平台建设,参与策划了北京市政务云服务,并开发了部分支撑解决方案落地的软件工具。

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已经对自身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做出了战略规划和定位,其跨越多行业的技术实力和分布广泛的地域优势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产品方面,东软拥有自有品牌的医疗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在建设环节,东软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电信、能源、金融、政府、制造、商贸流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众多领域;此外,东软还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应用维护、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一系列业务。东软曾成功帮助唐山市建设健康城市项目。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8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63家部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中部级高新区有34个,部级经济开发区有29个,空间分布以华东、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先行园区中,部分基础较好的智慧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海淀园、青岛高新区等)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还存在对智慧园区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重点工程盲目推进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重点工程、建设主体、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智慧园区建设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运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可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将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有关报告显示,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

物联网促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换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达到智慧的城市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要使所有的技术层面上是智慧的,产业也应该是智慧的,服务也应该是智慧的,管理也应该是智慧的,也包括智慧的生活,这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发展城市的新的模式,可以叫做智慧的城市。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园区是新兴城市的亮点,是政府关注、老百姓关注、企业关注的亮点,智慧园区的建成对智慧城市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抓智慧城市首先要抓智慧园区。

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和物体发生关联,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它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物联网除了这些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

另外,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它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几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温总理在200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感知中国的工作进程。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9

1智慧物业管理中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1.4智慧物业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物业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物业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eRp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工具的应用,推进物业管理产业不断改革。例如,智能空调系统的实施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全天候监控,对监控区域内的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改进了原先通过人为调控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能源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实现了更标准、更精细的管控,通过传感器进行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全天候监控,对供电设施、供暖设施、电梯和空调等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能源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并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能源应用的最大化。在智慧物业管理中,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设施,通过物联网终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实现快速定位,准确找出异常和故障的发生原因,快速反应,将故障排除,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传统物业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实施,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智慧物业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具有很高的复制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物业管理的瓶颈并实现更好的成效。

2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

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消防平台建设、资产管理运维平台建设、能耗管理平台建设和应急安全平台建设。消防平台建设能够做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消防设施进行全天候监控预警和故障排查,进而提升物业管理中的消防安全领域保障能力,增强火灾预防和防控综合能力。资产管理运维平台能够实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资产和设施的状况管控,提早发现并解决问题,采用智能化操作流程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形成标准化服务运维平台体系。能耗管理平台能够对管理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能耗管控细则,实现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应急安全平台可以监控所有连接网点的安全事宜,并且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联网,打造安全稳定的住宅环境。智慧物业应急安全平台采用不同类别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物业管理和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的服务渠道,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运营统计和预测,为物业管理的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3结语

智慧物业作为物业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整个物业管理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物业在国内存在和发展时间并不长,现阶段处于普及和发展阶段,要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智慧物业建设将推进物业管理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型、科技型产业转变,促进物业管理产业的健康发展,弥补原来的管理不足,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最终打造智慧化、绿色化、人性化、品质化的物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叶礼平.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9(28):99.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篇10

据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第十一届软交会展览面积35000平方米,预计参展厂商800余家,近百个国内外团组,30000余位参观观众,50余项同期会议活动。预计演讲嘉宾将达到500余位,高端听众将超过1万人。

本届展会将进一步完善交流和交易两大功能,构建高端的资讯平台、提供完善的交易服务。发挥中国软交会专业平台的推动作用,为产业发展、行业合作、企业交流、对接交易创造环境,进一步强化权威性、国际性、专业性和交易性,打造中国软件第一展。

题明晰:“智能改变未来”

1.关注宏观发展规划:随着软件智能化应用的不断升级,城市智能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点,全球都在推进智能城市建设。我国已正式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智慧城市的试点,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三网融合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将带动智慧产业与智能应用融合发展,也将带来智慧化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以智能化服务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显而易见,智能化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

2.把握技术发展脉搏: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技术更新飞速,热点频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围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智慧城市、商业智能、电子商务、数字技术、信息安全、外包创新等热点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体验,引领it技术应用的智能化发展,改变未来的社会和生活,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智能体验。

3.聚焦行业应用现状: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软件行业应用带来了市场机遇,营造了良好的应用环境,关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市场空间不断拓展。随着云计算时代、物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城市智能化、应用融合化、生活数字化、社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行业应用创造出全新的市场空间,信息技术将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关联,应用愈加广泛深入,带来一次次智能化变革。

4.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随着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不断发展升级,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十大特点:信息智能化、终端智能化、应用智能化、媒体智能化、程序商场化、网络移动化、运营管道化、计算云端化、pC后时代化、智能虚拟化。这些发展趋势都为我们描绘出智能化的美好未来。

由此可见,随着云计算的逐渐商用,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化应用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流。城市迈向智能化,生活迈向数字化,社会迈向网络化。未来,软件将继续发挥科技引领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变革,并成为社会进步的源源动力。

业盛会亮点

1.展览创新设计更显国际特色:第十一届软交会将为更多的优秀企业打造展示企业风采的绚丽舞台,按照区域和专业领域划分展览内容。展会将重点邀请十几个国家的部长级高官、政要、驻华大使;增加邀请国际知名的it行业协会和机构的会长、主席,以及商务部驻海外商务参赞的数量;组委会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渠道,多家国外机构将全面参与到展览、产业说明会、中外合作论坛和对接洽谈会中去,进一步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

2.会议论坛结构精简更显专业:第十一届软交会将为更多的专业观众营造与业界精英、企业领袖沟通交流的洽谈氛围。邀请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高层、世界500强、中国软件百强和外包50强企业高管,国际十大咨询机构分析师,资深业内专家学者等参会;同时开发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技术论坛,零售、物流、航空、供热等信息化会会议,提升论坛专业性,深化行业应用,充分发挥展会平台作用,促进行业间对接合作。

3.行业资讯全面更具权威:第十一届软交会为更多的行业用户拓展了解最新产业政策、行业资讯的信息渠道。展会将与高德纳、iDC、野村综研、麦肯锡、毕马威、易观国际、北大纵横等权威咨询机构及智库建立智力资源合作,共享专家资源,共同研究成果;与工信部标准化研究所、鼎涛外包研究所、北京软件交易所等专业研究部门合作,共同开发专题调研项目,在软交会期间行业分析报告和权威资讯;年度会将再次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年度领军人物、领军企业、杰出跨国公司、市场好评产品、最具价值公共服务平台、金牌合作伙伴等奖项。

4.资源整合企业参与更具互动:将百奥泰集群会议与软交会同期举办,资源整合,平台共享,客商互动,提升国际化程度和专业性水平。会议内容涉及十五个专业领域,召开近30场专题分会,邀请300多位国际演讲嘉宾。与成熟的项目资本对接赛事合作,促进it创业项目和科技资本的现场对接。发挥重点企业的资源优势,邀请英特尔等跨国公司同期举办技术开放日和行业应用对接会,邀请其重点客商出席,让企业成为软交会舞台上的活跃者,共同经营软交会平台。

5.促进对接狠抓实效更重交易:第十一届软交会将为更多的参展客商创造拓展合作、促进交易的商务环境。展会将组织多地区合作对接会,将服务外包概念外延扩大,引导行业企业关注更具潜力的渠道外包市场和近岸在岸外包市场;组织资本对接、人才对接、项目对接、市场对接、渠道对接等交流活动。组织投资合作对接和产业交流考察,促进项目落地;展前提供商务洽谈撮合服务,在展场和会议区设置专门洽谈室,为交易双方商务洽谈提供预约、引导、茶饮等配套服务,提供法律版权、资金人才、渠道市场等咨询服务,利用二维码技术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交互的便利;建立网上软件和服务外包交易平台,与展会配套支撑,形成互动,坚持长期运作,构建永久的网络交易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易统计方法,提高已建立的专门统计队伍的力量和能力,建立量化指标,跟踪交易成果。

业盛会:全面呈现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风貌

1.展览招商态势良好:本届展会的展览面积为35000平方米,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展,人力资源展、文化艺术类展。设计展位1500个,预计参展厂商800余家,参观观众30000余人,国内外参展团组40余个。将重点做精做专展会内容,加强国际间、行业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企业结合主题进行展示,与往届相比,本届展会将进一步优化展区设置,展厅规划力求合理和创新,注重功能性和服务性。在跨国公司走廊、国内重点软件企业展区和省市团组及重点园区的基础上,将特别开辟日本馆、香港馆、韩国馆以及物联网专区、智能城市专区、移动互联专区等专题展区和行业热点展区。将采用案例展示和体验展示的手段,提高展览内容的可看性。展品范围将进一步扩充至产业链上下游,一些大众参与性更强的相关产品也将继续做专题展示。

2.海外推广工作力度加强:本届展会将提升与会嘉宾的规格和层次。与往届相比,将着力邀请国家领导人及主办部委领导;除继续邀请日本、韩国等连续多年参与软交会的国外政府高官外,将重点邀请印度、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部长级高官、政要、驻华大使;此外,还将邀请跨国公司高管、国内重点企业高层、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经济学家及专家学者。目前,组委会已先后赴日韩、台港、印新、英爱等地招商推介,开拓国际合作渠道,并已经与多家国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已接触的外方机构和企业对第十一届中国软交会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届时能够参与本届展会的展示和相关活动。

3.会议论坛筹备进展顺利:会议部分共有高峰论坛、主题会议、行业应用会议、技术研讨会议、区域合作会议等五类会议,约50场,预计演讲嘉宾将达到500余位,高端听众将超过10000人。高峰论坛: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将于2013年6月20日与展会开幕式同期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it未来十年”;同期举办关于自主创新、服务外包、资本对接、政策趋势、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版权保护等系列主题论坛,关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新机遇、新增长;同时本届展会将引入更多的专业技术论坛,加强交流互动和现场交易;升级自主创新、投融资、教育、项目管理等举办多年的品牌会议;组织中日、中韩、中新、中爱、香港大陆等多地区合作对接会,将服务外包概念外延扩大,引导行业企业关注更具潜力的渠道外包市场和近岸在岸外包市场;组织资本对接、人才对接、项目对接、市场对接、渠道对接等交流活动;组织投资合作对接和产业交流考察,促进项目落地;提供商务洽谈撮合服务,展前预约展期对接;邀请跨国公司同期举办新技术及培训会,邀请国内知名企业举办行业信息化会议及客户见面会。

4.重要活动精彩纷呈:本届展会将集中系列行业报告,在高端性、广泛性及数量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邀请海外政府部门、协会机构该国产业发展报告,邀请国内政府部门解读产业发展政策等;年度会将再次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年度领军人物、领军企业、杰出跨国公司、市场好评产品、最具价值公共服务平台、金牌合作伙伴等奖项;引进黑马大赛活动,在展会期间举行it创业项目路演比赛,投融资公司现场挑选潜力项目,确定融资资本对接的项目;在做好开幕式、年度会等重点活动的同时,仍将继续开展“中国国际it暨夏季人才招聘洽谈会”“大连it产业行”等在内的多项系列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