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司法所总结报告十篇司法所总结报告十篇

司法所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6:27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1

乌审旗司法局:

今年第一季度我所在XXXXXX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按照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自觉服从组织各项安排,开拓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所2019年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遵守党的纪律状况

2019年第一季度我所注重提高职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始终用“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劳任怨。自重、自盛、自警、自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持续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用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暴露真实思想,讲党性,讲原则,做到坦诚相见,坚持实事求是,讲团结,讲大局。

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自己、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没有从事任何营利性活动;没有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生活低调,没有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从来没有私自参与过市场经济活动,更没有谋取过私利。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学习方面,一是在学习态度上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和用心性,不善于学习、学习抓的不紧,用心性不高,存在着被动思想。二是,要求学什么就学习什么,仅学习了规定的文件、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等,很少主动学习与自己业务无关的一些知识。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习的目的虽然明确,但实际学习时导致学习归学习,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没有很好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

在工作方面,一是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持续热情的态度,有时个性是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正真成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没有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来访办事群众,二是有些工作不够细,与领导的要求有差距,工作职责心还需加强。

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更新不到位,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二是遇到问题还是习惯于用老方法去理解,思想上出现懒惰,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地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正确研究处理。

三、今后的学习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勤恳敬业、不辱使命

保持作为共产党员的道德情操,严于律己,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快的工作节奏。工作中,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勤勤恳恳,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午休时间、节假日期间均成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时段;积极参加旗组织部组织培训班,抓紧时间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充实自己。始终保持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到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每一项工作。通过不懈的干劲和昂扬的斗志,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务工作形成环环紧扣、持续不断、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2

阅读和利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对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加以明确:由于制度性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我国注册会计师实质上是由被审计单位自己聘任来对自己的年度财务报告发表鉴证意见的,他们从一开始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作为鉴证性中介机构至关重要的独立性。所以,目前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大多数审计报告,都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即上市公司对报告能够接受,以达到其保配、保牌等目的;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还要对自己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风险作出评估:如果按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了审计报告,自己能否承担得起报告风险?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怎么出台的呢?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都会按照审计准则并依据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帐务处理过程中有损报表合法性、公允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上市公司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并会给上市公司提出调整要求。如果上市公司根据注册会计师意见进行了调整,那么注册会计师会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如果上市公司拒绝按注册会计师意见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会根据需要调整的因素对报表公允性、合法性影响程度的大小,决定是否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并与上市公司进行讨价还价。根据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的严重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一般不会允许注册会计师对其报告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而一旦一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那么报告“说明段”里所透露的信息就非常值得投资者和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了。

根据长城证券研发中心的报告,2000年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保留意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重大事项说明、损益的确定、资产质量的判定、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和报告主题的改变、持续经营能力和审计范围受限等7个方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些保留意见中得到的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是——这些意见是否已经影响、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特定上市公司当年损益的确定?是否会影响到过去和未来该上市公司损益的确定?影响的程度有多大?进一步地,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保留意见所揭示的因素对上市公司影响重大,那么这种影响是否已经威胁到了该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甚至威胁到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总之,结合被出具保留意见上市公司报表内容,深入分析保留意见背后所包含上市公司的实质性内容和深层次趋势,才是投资者应该从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得到的重要信息。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0年度被出具了有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公司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7亿元,利润总额约1.5亿元,这样的业绩应该说还算不错的。但是,注册会计师的说明段却非常值得注意——该上市公司的集团销售公司已经累积欠其约7亿元的货款,而且该销售公司已经出现了连续数年的亏损。进一步的数据显示,该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对其货款的累计应收帐款合计已经高达约10亿元。对此,投资者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该上市公司的对外销售是否主要依靠集团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它是否具有自己健全的销售网络?在与关联企业的销售往来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关联交易?已经出现连续亏损的集团销售公司是否能归还巨额货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对该上市公司赢利能力的评价和其历年报告利润的含金量,还将直接影响到对其独立经营能力的评价。

还有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保留意见——审计范围受限。某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帐面报告为盈利,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里有“无法对该公司某某子公司实施实地审计”的说明。注册会计师的这一说明极为关键,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几乎以此就可以判断这家上市公司的“猫腻”就在这家没法让会计师实地审计的子公司身上——如果这家子公司具有良好的赢利能力,恐怕不会成为审计受限范围吧?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笔者认为,在阅读非标准审计报告时,拒绝发表意见和否定意见报告倒不需要过多分析,因为一家被出具这两类意见报告的上市公司,大多已经到了St、pt的份了,其资产状况肯定已经到了恶化的境地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被出具保留意见类报告的上市公司,往往说明段的背后,正是其将来可能出现重大不良逆转的导火绳。

事实上,由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在被说明方面很可能已经到了纸包不住火的阶段了,被注册会计师关照的地方自然包含有其难言之隐。这不也为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线索吗?

非标准审计意见:问题到底出在哪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政策的一贯性进行审计后所出具的报告,投资者在阅读审计报告时须重点关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前者指的是无保留审计意见,而后者包括带说明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保留意见(又分为无说明段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四种情况。根据我们对截止2001年4月30日已公布年报的1117家公司(除沪市的四砂股份和深市的St金马外)进行统计,2000年度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有960家,占已公布年报公司85.94%;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有157家,占已公布年报公司14.06%,其中,带说明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有95,保留意见的公司有48家,拒绝表示意见公司13家,否定意见公司1家。通过对2000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事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个方面是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焦点。

一、重大事项的说明

注册会计师对这些重大事项的说明主要是在审计意见中的说明段中反映,具体事项有(1)对公司发生的资产或股权变动的说明,如股权收购活动(如600899信联股份),资产置换活动(如600845St钢管等),股权质押事项(如600799科利华,600783四砂股份),股权冻结事项(如0893广州冷机,600743St幸福);(2)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如募集资金项目暂不实施或停产,前者如0893广州冷机,后者如0498丹东化纤,募集资金项目转让如600853St北特钢;(3)不确定事项的揭示,未决诉讼如0011St深物业,0049深万山等,或有事项如600847万里电池,该公司对下属销售网点实行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由于这些销售网点是以万里电池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其相关活动万里电池将承担连带责任。或有损失如600715松辽汽车,该公司有一诉讼标的额为8748.35万元,此案正在审理中。截至审计截止日,该案仍无判决结果,存在或有损失;(4)违法事项引致公司报表调整,如600167St黎明被发现存在违纪行为,对其检查的问题及相关影响数公司已采用追溯调整法对以前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调整,且该公司正在接受税务检查,但尚未对其违反税法行为下达检查结论;600755厦门国贸,2001年2月25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该公司在1996年至1998年期间走私普通货物判处公司罚金4000万元,公司将上述罚金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入帐,追溯调整相应年度的会计报表。(5)资产转让或关联购销手续不全。600853St北特钢2000年转让给母公司北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资产、负债,其中房产和长期投资尚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负债尚未征得债权人同意。0886海南高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左幅公路1999年度补偿收入36,006,922.25元及2000年度补偿收入42,759,211.53元,上述款项尚未得到海南省交通厅确认。0567琼海德a的子公司接受投资,但截止审计外勤结束日,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均未办证过户;待安装设备尚未送达该公司;(6)其他,如600667太极实业从事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取得股票投资收益2438.64万元;600737新疆屯河进行了资产重组,经营主业由水泥产业转变为果蔬深加工产业等。

二、上市公司损益的确定

上市公司损益的确定是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或者为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或者为保留意见。通过对注册会计师所揭示的事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1、大股东等关联方对上市公司不遗余力的支持是上市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其表现形式有资产转让收益、托管收益、债权转移或费用的豁免等。如600679凤凰股份,该公司将六家子公司转让给集团公司,并从该次转让中产生收益2,959,837.72元;600670St高斯达实现托管利润2,900万元。600715松辽汽车,集团公司将为该公司垫付的工资及管理费用等款项予以豁免,全年合计2264万元,计入当期损益;0622岳阳恒立,该公司的两大股东承担了该公司2000年度职工内退、下岗、企业办社会及其他事项费用等900万元,该公司冲减了2000年度“管理费用”,相应等额增加利润总额,占该公司2000年度利润总额2095.47万元的42.95%。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陷

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2008年5月22日、2010年4月26日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现代的企业内部控制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是执行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一、现状

其实我们的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但评价的状况是怎么样呢?根据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0年12月31日前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6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5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87家,16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76.86%,487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23.14%。在1618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605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占总样本量的99.20%;11家上市公司未出具结论,占总样本量的0.68%;仅2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占总样本量的0.12%。

二、不足

这些已经披露了评价报告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工作特别是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方面是否符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了呢?显然还存在很多差距。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企业尚处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应该会有许多缺陷的存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当一个企业出现了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出现了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等情形时,就说明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应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予以披露,2010年由于违法违规遭受处罚的上市公司有55家,2010年报中共有8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但从迪博的报告中,我们看见其中只有2家,只占了上市公司的0.12%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而同期美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高达13.8%。

三、绿大地公司的自我评价研究

(一)在这仅有的2家当中我们选取了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进行进一步研究

绿大地公司2010年3月17日,收到证监会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的《调查通知书》,因为涉嫌欺诈上市,以董事长何学葵为首的5名公司高管2011年已被正式逮捕,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接受公安机关调查。2009年、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些迹象表明绿大地公司2009年、2010年的内部控制是存在缺陷的。那我们来看看绿大地公司2009年、2010年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2009年:董事会认为“公司目前基本建立了业务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面对绿化苗木生产、种植业务现状及苗木产品的特性,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特性的相适应性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的距离。”2010年: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要求,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员工素质和控股股东行为干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较低。公司在2010年度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上述缺陷,导致其实施结果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有效性。”绿大地公司2009年、2010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否符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呢?

(二)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8个部分,而绿大地公司的评价报告只有5~6个部分,见下表:

1.绿大地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在格式及主要内容构成上尚有欠缺。主要缺少了两大部分:(1)是年度的自我评价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要求披露的是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依据、范围、程序、方法,而不是企业是如何建立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日常是如何运营的。其实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财务报告的生成一样,要先有凭证、账簿,才能生成报告。企业必须要有具体的、实际的评价工作、形成评价工作底稿,最终才能形成合乎标准的评价报告。(2)是关于缺陷,每个公司需要结合公司的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确定适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绿大地公司没有在评价报告中明确该公司关于缺陷的标准,也未明确是哪类缺陷及发现的缺陷的数量,仅笼统表述为“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较低”。也没有披露对缺陷的整改情况。

2.对于最后报告的结论当存在重大缺陷时应披露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方面存在尚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描述该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以及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可能会给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带来的相关风险。而显然绿大地公司未能达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

四、改进建议

那如何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呢?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进行。首先在评价工作中要贯彻以下原则:1.全面性,要涵盖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要性:在全面性基础上,着眼于风险,突出重点;3.客观性:准确揭示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评价工作的实际实行和组织方面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专门机构具体承担,最好能专门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吸收相关的业务骨干参加。

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上可以借鉴下面的流程图: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4

摘要:虚假财务报告的审查实际上是审计的一种特殊审计程序与方法。审查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也于一般的审计方法相类似,查询法,审阅法,核对法,调解法,盘存法,估计法,分析法等,只是在使用过程中侧重点不同,效果不同,因为他们服务的目标不同,下面主要针对虚假财务报告审计的特殊性,来探讨一些笔者认为重要的审查方法。

一、深入了解客户经营现状,发现舞弊征兆

任何企业在虚假财务报告之前总是有些迹象或征兆的,在审计职业界通常将这些征兆称为“红旗”或“警讯”,原国际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国际公司列举了比较重要的几方面,提醒审计人员注意,主要包括:资金短缺已影响营运周转;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和增资)下降,资金来源只能靠盈余;发展中或竞争中企业对资金有大量的需求;现有借款和和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和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为维持现有的债务需要,必须获得额外的担保品;主要客户经济困难,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加大;成本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或者受到严重市场竞争威胁;订单减少,生产压缩,预示着未来收入的下降;盈余的质量下降,不合理的变更会计政策;夕阳工业濒临倒闭的企业;对单一或少数产品,对客户或交易过分依赖;管理阶层或主管有被严格要求达成预算目标的倾向;管理阶层或主管有前科纪录,或者没有正当的理由更换审计师。

以上这些迹象都是可以通过分析发现的,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即应予以关注,另外,在我国,如果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业绩和股价波动异常,或者是新上市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虚假的可能性就很大。

我国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也总结出了极有可能采取造假的公司的特征。主要形式有:前两年连续亏损,今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今年行业不景气的公司;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的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波动厉害的上市公司;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的上市公司。

二、执行分析性程序

一个健康、真实的企业,经过一年的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从年初的状态转换为年末状态,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平衡。年初的资金加上本期融资所增加的额外资金与本期的投资活动相匹配,本期的投资加上年初的资产总是与本期的经营活动相适应,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钩稽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钩稽,均衡关系被打破。大量研究证实,分析性程序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极为有效的审计方法,尤其在发现和检查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作用相当明显。

任何严重的财务报告舞弊,都可能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的状态。归纳起来,虚假财务报告通常具有以下八个主要特征:

1.报表的主要项目及前后各期发生异常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项目金额会由于经营业务的影响而在不同会计期间发生变动。真实的财务报告主要项目金额的变动一般表现为有规律的正常变动,而且上市公司能就变动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而虚假财务报告项目金额变动较大,且对这种异常变动上市公司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

2.报表反映的主要财务指标严重不合理

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投资报酬率、存货周转率、每股收益率等。在审计中应根据所审计的财务报告计算出主要财务指标并判断其合理性,判断其是否合理的标准包括经验数据、上年同期数据、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等。如果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与上述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3.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严重不平衡

某些上市公司为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往往采用资产装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增加账面利润。由于上述措施一般不会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反而可能会因利润的增加多交所得税而增加现金的流出,结果必然导致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表明该上市公司存在对财务报告进行造假的可能。

4.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

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滑坡的情况下,往往利用资产置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来增加非经常性利润。以此来粉饰财务报告,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报告时,若发现非经营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就该注意该报表的真实性。

5.不良资产数额较大,资产质量低下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会有许多不良资产。如子公司亏损或业绩平平,在建工程一直挂在帐上。一些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本就不存在,如投资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6.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距过大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应缴税金数额特别大,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缴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缴税额相比较,若两者相差较大,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反之,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税法允许,上市公司

对财务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合理的,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连续性,除非税务准则发生显著的变化。

7.期后事项异常,出现经常性的第四季度调整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5

一、内部控制评价文献研究

(一)内部控制评价文献研究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国内最早的是鲁淮,他(1987)讨论了内部控制评价在审计工作中的地位以及评价结果在审计中的应用,并认为根据企业的实践情况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可以分为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和功能性测试三个步骤。从1987年至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载入大约543篇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期刊和论文等,其中属于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的有大约142篇。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大约63篇,其中属于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的有20篇左右。总的来说,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建模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采用观察、询问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定量建模研究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此外,王立勇(2004)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王海林(2009)提出了iC-Cmm模型即内部控制能力成熟度模型,侧重研究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评价。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及指标的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大约58篇,其中属于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的有20篇左右。许多学者都认为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一般标准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具体标准分为内控要素层级和内控作业层级,评价内部控制时,将内控五要素和各个业务循环作为一级指标,再将每个指标细化,形成二级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适当的权重,运用上面提到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整,有人还加入了财务类指标,如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披露的研究比较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大约24篇,其中属于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的有7篇。于忠泊(2009)应用模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和审核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可操控应计利润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讨论了是否应当强制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的问题。陈艳(2009)分析了美国和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根据我国存在的问题给出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效果的建议。这些文章中涉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的较少,故本文主要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深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具体内容分析与评价

(一)样本选取截止2010年5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969家上市公司,首先选取公司代码尾数为5的上市公司,共96家,然后从96家上市公司中,以1为样本间距,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48家上市公司,其中3家为2008年上市,5家为2009年上市,6家为2010年上市,因为需要比较2007、2008、2009三年的数据,而这14家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行研究,故应剔除掉,最后还剩34家上市公司。

(二)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总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表1可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实施以来,2007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样本公司的26.47%;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25家,占样本公司的73.53%。2008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33家,占样本公司的97.06%;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1家,占样本公司的2.94%。2009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34家,占样本公司的100%;不存在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

从图1可以看出,2008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情况明显好于2007年的情况。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由2007年的9家上升至33家,增加幅度为2.67倍;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少,由2007年的25家下降至1家,减少幅度为96%。2009年与2008年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情况也有好转,直到2009年,深市上市公司基本上均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渐健全,上市公司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体系。

图1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总体情况

(三)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框架与具体内容分析

(1)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框架分析。从对34家样本公司2007、2008、2009三年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比较分析结果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框架可以分为四部分,即内部控制综述、重点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计划和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但各个公司的内容框架有所不同。2007年,共有9家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别是京东方、美利纸业、厦门港务、欣龙控股、华帝股份、得润电子、三维通信、广陆数测、海隆软件,其中得润电子、三维通信、广陆数测三家公司的评价报告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部分,还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概况、公司的行业性质和经营范围、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或劳务。2008年,美利纸业和三维通信在2007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了独立董事对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独立意见和监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意见两部分内容。其他公司如中科健、太光电信、山西三维、同力水泥、众合机电等也在评价报告中说明了这两部分内容。2009年,川化股份、金岭矿业、生意宝三家公司在2008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容,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更加完整。

(2)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具体内容分析。因为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本上都包括上述四个部分,为此按照这四个部分来进行具体分析。一是对内部控制综述部分的分析。这部分一般包括四个内容,即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人员配备及工作情况,公司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所做的工作及成效。在34家样本公司中,中山公用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地比较详细。在2009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中山公用首先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及组织架构四个部分介绍了内部控组织架构,然后从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公司日常管理制度、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业务控制制度四个方面,说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接着说明了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人员配备及工作情况和2009年公司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及成效,最后还对内部控制情况作了总体评价。另外,四川圣达在2008年将公司新增和修订的内控制度列成表格,使信息使用者对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所做的工作一目了然。二是对重点控制活动部分的分析。34家样本公司基本上都是从对控股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重大投资、信息披露这六方面的内部控制来说明重点控制活动,也有一些公司从日常业务角度说明了重点控制活动。其中,美利纸业对重点控制活动说明地比较详细,2007年分别说明了控股子公司、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重大投资、信息披露的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2008年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行政事务管理环节、销售收款及采购付款环节、生产环节、固定资产管理环节、研发环节、人事管理环节等方面的说明。三是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计划部分的分析。分析了34家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后,发现四环药业和山西三维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但也及时进行了整改。例如,四环药业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历史遗留问题,已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了自查自纠,同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此外,还对公司在公司治理、财务处理、资产安全性等方面的11项问题进行了整改,现均已整改完毕。山西三维在公司治理方面未按有关规定制定和修订有关条款,在信息披露方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使用年限披露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在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在规范运作方面也存在一些违规情况,均已进行了整改。四是对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部分的分析。这部分主要是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分析可知,34家样本公司均认为本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了切实的执行。

(四)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问题分析从2007、2008、2009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情况来看,由于投资者、监管部门、公司管理层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上市公司逐渐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好。到2009年为止,样本公司全部按照《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此可以推断深市上市公司基本上均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1)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虽然上市公司按照《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且其内容也涵盖了指引中要求披露的内容,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主体,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也明确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的内容中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目前,上市公司对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并不明确,有的是“××公司”,有的是“××公司董事会”,有的是“××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而且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都没有负责人签字,这些都会影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可信度。

(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与格式不统一。现阶段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相关规定没有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规定统一的内容和格式,《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只是从大的方面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没有更具体的规定,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虽然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说明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但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的规定比较笼统,使得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有更多的选择性,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比较随意,每个公司都按照自己的理解编制并评价报告,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

(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未全面反映内部控制的情况。所研究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没有全面反映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大家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编制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很少,而且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说明公司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只是说明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重点控制活动,有的公司对控制活动的说明也不是很完整,这些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完善建议

(一)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责任主体为董事会美国《萨班斯法案》中要求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英国的《turnbull指南》认为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也明确公司董事会应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应该明确为公司董事会,在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应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签字或盖章,并出具保证报告内容真实的文字证明。这样,公司董事会出于减轻自身责任以及公司长远利益的考虑,就会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从而可以促使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和披露更加谨慎。如果不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公司的管理层就会互相推脱责任,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完善。在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已对此作了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对于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失职或违规行为,应视不同情况追究责任。

(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与格式为了方便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上市公司应按照统一的内容和格式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相关法规以及34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研究,根据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对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对评价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环境评价;风险评估机制评价;控制活动评价;信息与沟通评价;内部监督评价;上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本年度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和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内部控制情况的总体评价;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签字或盖章。

(三)全面公允地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上市公司应该公允地、无偏向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仅应披露完善的内部控制,还应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此外,在内部环境评价方面,应增加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还应增加报告期公司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工作及成效;在风险评估机制评价方面应增加对风险评估机制是否有效的判断,只有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才能准确识别并应对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在控制活动评价方面增加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的评价,由于关联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关联方交易已成为公司弄虚作假的主要手段,评价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内部监督评价方面增加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人员配备及工作情况等的认定和评价。

参考文献: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6

所属控股公司运行监督管理制度(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资产及投资监督管理,加强所属控股公司的运行监管,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资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参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有重点企业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所属控股公司的运行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本制度所称所属控股公司,是指由我司占主导地位的控股公司。

第三条  运行监督管理由我司负责、各控股公司配合组织实施。

第四条  运行监督管理工作应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控股公司应自觉接受监督。

第五条  运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预决算监管、资产监管、投资项目监管、企业负责人履职监管、重大事项监管等。

第二章 主要内容

第六条  预算管理。控股公司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工作。坚持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业务部门为编制起点,正确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科学预测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合理选择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以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金为核心指标,科学设计基础指标预算编制体系,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实行总量平衡和控制。控股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一)预算年度内预计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规模、质量及结构;

(二)预算年度内预计实现经营成果及利润分配情况;

(三)预算年度内为组织经营、投资、筹资活动预计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四)预算年度内预计达到的生产、销售或者营业规模及其带来的各项收入、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五)预算年度内预计发生的产权并购、增资扩股、长短期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及资金来源;

(六)预算年度内预计对外筹资总体规模与分布结构;

(七)其他。

我司根据控股公司财务预算,核定控股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依据控股公司年度财务决算结果,组织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核查,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财务预算目标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及奖惩依据。

第七条  决算管理。

(一)控股公司负责财务决算的编制、审核及报送工作;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统一的编制口径、报表格式和编报要求,依据有关会计账簿记录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二)财务决算报告主要由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报告组成。

第八条  控股公司资产监管主要内容:

(一)资产是否登记并进行年度检查,资产增资等是否登记。

(二)资产处置是否履行申报审批和备案程序。

(三)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

(四)资产处置是否按政策规定公开交易。

第九条  控股公司投资项目监管应当履行下列程序:

(一)投资项目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进行内部决策程序。

(二)投资项目按相关规定进行财政预算评审。

(三)投资项目须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

(四)投资项目按相关规定进行跟踪审计。

(五)投资项目须按要求决算并进行决算审计。

第十条  控股公司负责人履职监管。

(一)加强公司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对领导班子综合考评和综合研判工作。

(二)加强廉洁自律,公司负责人应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规范公务接待,严禁违反财经纪律,用公款支付公司负责人个人支出。

(三)将公司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纳入年度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及执行等规定和程序,强化控制和监督措施,保障本控股公司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执行公司负责人任职回避制度,对主要负责人重点管理,全面推行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等利益牵涉事项的制度,负责人在财务和行使权力等方面的情况要及时披露,接受群众监督。

(五)健全源头防范、重要岗位和重点领域的管理、问责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形成事前严防、事中严管和事后严处的负责人管理监督链。

(六)加强公司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控股公司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由我司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控股公司重大事项监管。重大事项分为请示核准事项和告知备案事项。

下列事项属于核准事项,须经我司审核同意,或由我司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实施:

(一)分立、合并、破产、解散、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改革改制方案和公司章程。

(二)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股票及公司债券、修改公司章程事项。

(三)产(股)权转让。公司在增资扩股中全部或者部分放弃国有股权的;采用增发股票、定向吸纳其他非国有资本投资入股等方式,导致国有股比例下降的。

(四)对外投资的。

(五)建设项目(不包括承建类项目)单项投资额在公司资产5%(含5%)以上的,或单项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每年初报送计划,须经我司审核同意,或由我司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单项投资500万元以下5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报我司核准。

(六)融资项目(包括建设项目和资金调度性项目)单项融资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每年初报送计划,须经我司审核同意,或由我司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单项融资100万元以下的,报我司核准。

(七)对外提供担保和资产抵押的,须经我司审核同意,或由我司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公司内部提供担保和资产抵押的,报我司核准。

(八)零星资产处置(不包括土地储备的土地出让、开发性项目的产权分割出让)价值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

(九)捐赠价值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

(十)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工资总额审定和资产损失处置方案。

(十一)领导班子成员兼职、出国(境)的。

(十二)人员实行用编管理,正式员工录用、调入1人(含1人)以上的,正式员工辞退5人(含5人)以上的。

(十三)聘请并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特殊专业人才、借用人员、顾问及其薪酬情况。

(十四)车辆用编、申购、报废。

(十五)按规定需审核批准的其他重大事项。

以下事项属于告知备案事项,须经我司备案:

(一)制订的发展战略规划及其实施办法。

(二)建设项目(不包括承建类)单项投资额在控股公司资产1%以下的,或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下5万以上(含5万元)的。

(三)集中资金购买短期保本分红型理财产品的。

(四)零星资产(不包括土地储备的土地出让、开发性项目的产权分割出让)处置价值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五)承建类项目。

(六)捐赠价值在2万元(含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

(七)开展本公司主营业务向金融部门提供的信用担保和资产抵押协议。

(八)其他负责人的年度分配薪酬方案及执行情况。

(九)年度经营发生超过资产总额1%(含1%)或亏损额在3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亏损。

(十)发生涉及国有产权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十一)法定代表人年度述职报告、个人婚姻变动情况、婚丧嫁娶事项、年度职务消费情况。

(十二)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免。

(十三)5人以下正式员工解聘、辞退。

(十四)按规定需向我司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核准事项和备案事项应以正式书面文件形式上报,上报文件主要包括:

(一)董事会会议决议(未设董事会的为总经理办公会);

(二)有关事项的说明;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重组方案等需要上报的);

(四)其它有关文件。

第十四条  按本制度应向我司报告或备案的重大事项,控股公司由公司董事会(或公司法定代表人)审核后以公司名义报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公司由国有股权代表负责报告。

第十五条  对于核准事项,控股公司必须经我司或经我司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公司由国有股权代表按照县国资办或我司的意见在股东会或董事会会议上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在会议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我司报告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决议。

第十六条  我司在接到上述需核准事项报告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回复。其中,对确需与相关部门协商,以及需要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的事项,承办时限可适当延期,但最迟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回复。

第十七条  控股公司的备案事项应于形成决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我司报告。

第十八条  涉及控股公司重大紧急事项以及安全生产事项应及时报告。对相关事项的决议,控股公司须按要求对备案事项进行调整后再予以备案。

第十九条  本制度未涉及的其它重大事项,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章 运行制度

第二十条  实行报表报送制度。财务预算报告于每年12月中旬以前提出下年度预算总体目标和本年度决算报告初稿,并于12月底前上报;经审定后于次年1月15日前确定预算目标,上报《年度主要指标预算报表》。主要指标月度分析表、财务快报在次月8日前报送。运行情况季度分析报告在每季度完,次月15日前报送;财务决算报告于次年3月前上报。

第二十一条  实行季度分析会,半年度、年度总结会制度。控股公司及时将重点财务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将下达的年度财务预算指标细化为季度、月度预算目标,层层落实预算任务。每季度完次月10—15日召开季度运行分析会,撰写季度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本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资产变化状况、负债变化情况、现金流量状况等,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并简要说明下季度计划安排。

第二十二条  实行严格检查制度。对各所属控股公司执行本制度情况实行半年度进行抽样检查,全年度进行全面检查,任期内进行离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控股公司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由我司对控股公司责成处理。因违反本制度被免职或解聘的,自免职或解聘之日起不再享受原职务工资和相关待遇,三年内不得作为公司所属控股公司领导职务的人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扣减薪酬、通报批评,给予或建议给予免职等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应报事项未按规定报告的;

(二)上报时谎报、故意隐瞒重要情况的;

(三)未按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论证和集体研究进行决策的;

(四)通过“化整为零”等方式故意逃避核准或备案的;

(五)干预中介机构独立执业的;

(六)有损害国有出资人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7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8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9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 实证研究

一、西方国家财务报告舞弊特征问题研究

(一)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特征指标的研究从目前国外研究状况看,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文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预警信号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学术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归纳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的财务特征和非财务特征。Romney等(1980)根据公开案例找出一组潜在舞弊的共同特征,作为预防舞弊或白领犯罪的早期预警信号――“红旗”,包括机会红旗、个人特征红旗和状态压力红旗;Loebbecke等(1989)对当时8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根据其审计私人和公众公司的经验就公司重大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归纳了与公司舞弊存在环境、管理当局舞弊的动机和管理当局舞弊的伦理价值观念有关的公司特征和业务特征;Heiman-Hoffman等(1996)通过对130名执业审计师的调查结果按顺序列出了前30位舞弊预警信号,其中客户的不诚信被视为最终要的红旗指标,控制环境的薄弱紧跟其后。安然财务丑闻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取代了SaS88,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99从动机,压力、机会、合理化借口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黄世忠,2006)。tel-berg(2004)指出业绩重述(Financialrestatement)是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预警指标。Cheng和warlield(2005)为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来自股权激励的解释。Bedard(2006)考察了SoX法案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规定提高了应计质量。

(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财务指标方面的特征。研究证实,与正常财务报告相比,虚假财务报告常具有某种结构上的特征。Lee等(1999)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财务报表舞弊越甚,会计收益与经营现金流量间的差异越大。CoSo(1999)在“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多数舞弊行为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来实现。walls(2000)认为:绝大多数舞弊财务报告往往对资产、重大事项、管理舞弊、会计政策变更、关联方交易这几类事项故意遗漏。wells(2001a)还指出,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不外乎虚构收入、滥用时间性差异科目、少计漏计费用、欺诈性资产评估,这些舞弊行为会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舞弊财务报告指标特征有:存货上升幅度超过销售收入、存货周转率下降、运输费用(销售费用),存货比率下降、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

(3)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内部公司治理)的特征。公司治理分内部和外部公司治理,内部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是国外实证研究讨论的热点。学者们主要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两方面来展开相关研究。在股权结构方面,主要研究股权集中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隧道效应”是比委托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并且在新兴市场上表现尤为显著。RmaelLaporta等(1999)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从而侵害小股东的利益,这便是Johnson(2000)所提出来的利益输送的概念。在董事会特征方面,BeaBley(1996、1998)对75家舞弊公司和75家非舞弊的公司的回归分析发现,舞弊违规的公司董事会在构成、任期、持股水平、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方面与一般公司有着明显差异:财务舞弊公司的董事会的外部董事比例显著低于其配对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舞弊;舞弊公司的公司创始人与Ceo为同一人的比例较大。Beasley的实证结果发现了一个与人们常识不一致的结论,即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并不能显著地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Deehow等(1996)发现,如果内部董事古全体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或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等,该公司越可能因违反公认会计原则(Gaap)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处罚。Bell等(2000)研究认为,薄弱的控制环境、管理层对盈利预期的过度偏好、管理层欺骗或逃避审计师、不合理的所有权结构都是公司可能发生舞弊违规行为的风险特征。Carcello等(2002)通过对财富1000强企业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公司治理机制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Sharma(2004)发现独立董事和机构性股东在防范舞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董事兼任Ceo的比例越高,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大。Father(2005)使用1982年至2000年间SeC确认财务报告舞弊的87个公司样本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弱。Bushman等(2006)认为国家层面的法律系统、证券法规、政治经济体制等制度因素会对公司经理人、投资者、管制者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产生影响,并最终形成所观察到的报告盈余质量特征。ahmed等(2007)的研究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帮助董事会降低公司成本。

(二)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和模型的研究主要包括:(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这类研究重点是利用一些关键性财务指标识别公司是否存在着财务报告舞弊嫌疑。Summers等(1998)基于内部人交易与舞弊之间的关系,运用分层逻辑(Logis-tic)回归技术建立识别模型表明可以通过内部人交易变量和公司具体财务特征,区别舞弊与非舞弊的公司。wells(2001b)通过对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和“清白”公司进行比较,于2001年设计了一套崭新的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体系,提出了以下财务指标可用于识别公司是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比率;销售毛利比率;资产质量比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资产增值率。DcFond等(2003)发现证券分析师现金流量预测有增加的趋势,他们以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考察,发现具有以下特征的公司更可能被分析师现金流量预测:应计项目较大;会计可比性较低;盈余波动性较大;资本强度较高;财务状况较差。最近,DeFond等(2007)将考察范围扩大到36个国家,结果表明当盈余反映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准确性越低时,分析师越有动机提供现金流量预测。(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模型。鉴于财务舞弊行为日益复杂,学者们开始求助于统计识别模型。Calderson等(1994)指出利用统计分析程序(如建立回归模型)比简单的分析性程序更有利于发现舞弊;persons(1995)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成功判别了大部分的财务舞弊,并指出会计数据包含甄别财务舞弊的有效信息,舞弊公司具有高财务杠杆、低资本周转率、高流动资产

比例和较小规模。Hansen(1996)建立了一个综合Loglt和probit技术的模型,用来预测企业财务舞弊的概率;Beneish(1999)以1987-1993年间受到SeC处罚的74家公司为样本,选用8个财务指标,利用probit判别方法建立识别模型。总体判别成功率达到75%。Beneish同时也指出了该模型的缺陷:财务数据的歪曲必须是产生于盈余管理而非其他因素;该模型只能鉴别增加收益的盈余管理,对于减少收益的行为则无能为力。Bell等(2000)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证明了基于财务数据的预测模型在判别舞弊公司方面比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表现出色。由于舞弊样本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困难,统计判别模型始终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预警效果,财务学者不得不探索更有效的复杂模型。eining等(1997)根据审计师不情愿依赖于过度定量决策方法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审计师对话和Logisdc模型的整合专家系统,实验表明这个系统可以帮助审计师大为提高对于财务舞弊的判别成功率;Green等(1997)基于公开财务数据,以财务指标为输入变量,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财务舞弊预测模型,发现其预测成功率显著高于统计预测模型,并建议审计师在审计初始阶段使用该模型。Fanning等(1998)运用Logit回归、直线判别、二次判别、神经网络四种方法,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其它方法更具预测能力。Lin等(2003)根据会计收益指标和会计收益趋势构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财务舞弊判别模型,Fnn模型融合了模糊回归(Fuzzylogic)、神经网络(networks)及其他的方法来模拟人类理性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模型的评价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减少审计师的偏见或弥补审计师的不足。

二、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特征问题研究

(一)关于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特征的研究我国对企业财务舞弊的研究主要起因于资本市场一系列舞弊案件的发生而逐步展开。主要研究文献分为以下三类。(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预警信号研究。2002年7月3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门制定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详细列示了各种可能导致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因素,以及表明公司存在财务舞弊风险的“红旗”。主要包括:因竞争激烈或市场饱和,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主营业务不突出,或非经常性收益所占比重较大;会计报表项目或财务指标异常或发生重大波动;难以适应技术变革、产品更新或利率调整等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动等。黄世忠等(2004)将财务报告舞弊的一般预警信号系统地归纳为: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财务指标方面的特征。阎达五等(2001)对利润操纵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以下操纵利润的手段在上市公司中有普遍性: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利润;采用与关联单位进行交易提高利润;通过人为扩大赊销范围或采用提前确认销售、甚至搞虚假销售增加营业利润;通过其他应收款提高利润。张龙平等(2002)的研究指出,舞弊公司财务报告指标特征还表现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年为负值,或虽然账面盈利不断增长,但经营活动没有带来正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获利能力过高或增长速度过快。胡玮瑛等(2003)研究发现营业外项目、资产减值准备正成为微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陈关亭(2005)发现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资产负债率、以前年度审计意见和事务所变更等因素对非标准审计意见具有重大影响。孟焰等(2006)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较为复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吴联生等(2007)指出,1998-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每年都存在现金流量管理行为。(3)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内部公司治理)的特征。2002年后,国内研究者强烈意识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开始将公司治理因素纳入到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研究中。唐清泉等(2005)的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只要是第一大股东作为绝对控股股东,无论持股比例大小,他们都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渠道挖掘,没有发现利益协同效应。张翼等(2005)发现以下治理特征与公司制造丑闻的概率有关: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水平、董事会主席的持股比例、监事会中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陈晓等(2005)研究结果表明,关联交易的发生规模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张祥建等(2005)以1998年至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三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雷光勇等(2006)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罗党论等(2007)研究了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

(二)关于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和模型的研究我国学者多采用静态界面指标作为舞弊财务报告的特征指标:具体有:(1)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指标。方军雄(2003)以我国1993-2004年间被查处的财务舞弊公司作为样本,发现能够显著显示财务舞弊征兆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款项比率、应收款项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率、资产质量、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率。使用这6个指标作为变量,分别Logistic模型构建了财务舞弊鉴别模型,结果误判率小于36%。刘立国等(2003)从股权结构、董书会特征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薛祖云等(2004)的研究表明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持股蘸、监事的数量和比例,独立董事数量,监事会规模等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相关。梁杰等(2004)的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陈国进等(2005)用Logit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和声誉机制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作用,发现公司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有利于约束违法违规行为,公司业绩与上市公司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但是声誉机制的作用甚微。(2)财务报告舞弊公司识别模型。汤立斌(2004)选取了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1年处罚的82家信息披露违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wilcoxn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研究样本和控制样本在股权结构特征、规模特征、行业特征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表明:流通股的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而公司规模和行业特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王化成等(2006)的研究调整了盈余反应系数基本模型,加入与控股股东有关的研究变量,使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2年间的经验数据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控股

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为国有股时盈余质量更低。袁萍等(2006)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片引入年份虚拟变量,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董事会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而监事会对公司业绩无显著影响。秦江萍(2006)以沪深股市1998至2004年间39家舞弊公司的51份年报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发现营运资金与总资产的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净利润现金保证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占总资产的比、每股未分配利润、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股权集中度8个指标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模型有显著的解释力。陈国欣等(2007)的研究回归模型表明实际上只需盈利能力、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规模、审计意见这四个变量就可以较好地识别预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而且通过Logistic回归技术建立的模型整体识别正确牢已达95.1%,可以说效果相当显著。

三、财务报告舞弊评价与启示

(一)国外文献研究评价一是舞弊特征比较一致。已有文献主要关注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和特征,重点研究了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是外部审计师)应该关注的财务报告舞弊症兆,可以利用的分析特征指标与识别技术,基本形成了一些综述中归纳的相对比较一致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与启示,并且从总体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二是研究结论普适性不够。现有的主流财务报告舞弊特征主要是针对发达经济国家而提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适用性,其对不同经济体制国家的普适性问题尚待解决,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经济转型国家更是如此。三是特征研究尚缺乏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己经初成体系,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普遍缺乏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理论框架,只是简单揭示了有关财务报告特征与企业舞弊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影响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司法所总结报告篇10

财务报告舞弊手法的识别

公司经营环境信号识别法

一、外部环境信号

对公司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这一部分内容在公司公开的年度报告中体现得较少,只能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公司外部环境信号的变化可能说明公司经营活动及经营结果的变化,它们对未来盈利和风险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它其实要考虑所有影响企业的外部因素,从公司外部环境识别的一些重要信号包括:

第一,行业情况。考虑下列事项:行业是否出现一些特定的趋势;有无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影响了行业财务报告的编制与表达行业是否循环性或季节性波动;行业所需资金,包括初期及后续所需资金;行业目前是否处于蜕变期;公司是否已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要记住市场份额越大,比行业增长得更快就越困难;公司是否增长迅速,要记住增长迅速的公司容易放松内部控制;是否业绩太好了,以至于难以相信,公司的经营水平与其产能不相称;是否公司所处的行业与该公司的获利水平长期不相称;企业的业绩是否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

第二,商业经营环境。应考虑下列事项:目前的信用情况;目前的权益市场;公司所有权的争夺战;公司的运营及纯利润对经济及政治因素的敏感度;公司产品在市场的持续存货度;公司是否经常签订企业合并、重组协议,公司重组后业绩发生惊人变化;公司股价是否长期偏离其投资价值或股价是否与公告惊人的吻合;关于公司采用先进技术能力的分析;注意公司经营方向变化的分析;公众形象。

第三,主管单位、会计政策及法令的要求。应考虑下列情况:公司营业执照或合约的现况;新的税法或其他法令的变化对公司的潜在冲击;公司与主管单位的关系;政府机关所颁布的法令对于公司运营、定价及产品质量的管理程度;公司是否更换了会计师公司或解雇了审计人员;是否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以牺牲企业其他方面的明显利益为代价;⑦企业是否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二、内部环境信号

内部环境信号包括财务结构、经营绩效等,但最主要的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如在郑百文被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明确指出该公司缺乏可信赖的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拥有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司在应付公司风险、提高公司盈利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企业经营失败、财务报告粉饰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但一般分析人员不可能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重点在于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下环境因素: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财务报告舞弊动机识别法

公司进行报告舞弊的动机可谓多种多样,对其动机进行分析和关注并在执行后续分析过程中予以考虑将有助于发现可能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抓住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识别的线索,降低投资风险。

一、为业绩考核而粉饰财务报告

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比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等,都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如行业排行榜。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包装和粉饰。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进行财务报告的舞弊是最常见的动机。

二、为满足新资本需求动机

以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为例,它具体经历了一共三个阶段:初次发行阶段;配股阶段;增发新股。

三、为取得间接经济利益

假若公司披露良好的盈利水平,其间接的经济利益也是明显的。如对外筹集债务资金就比较容易,且资金成本会相对较低;当公司面临被兼并或被收购的危机时,可以用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实力进行反兼并和反收购;有利于维护、提高公司股票的价值,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与公司相关的各方会更有信心地与公司合作,开展商业信用更加便利,从而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政治和政策因素的动机

由于许多地方的市长、局长是从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挑选出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厂长经理而言,完成这项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在这种政治压力下,国有企业很有可能舞弊财务报告。再如我国国家审计署1998年对石油、石化等垄断性行业56家大企业的审计表明,石油企业少报利润20.66亿元,石化企业多报利润59.10亿元。在一般国有企业倾向于多报利润的情况下,为什么石油企业却会少报利润呢?由于价格体制的原因,石油行业一直享有中央政府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石油行业企业自负盈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优惠政策,石油行业就有了少报利润的动机,以作为和政府讨价还价的理由。

财务报告舞弊防范体系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