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外事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外事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6:22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1

一、严格落实因公出国(境)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因公出国(境)政策,认真履行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要求,完成了对相关“新规”的学习、培训和执行情况的检(自)查;严格落实因公出国(境)因事定人、个人限次、人事相符、经费先行审核的措施;完善了因公出国(境)任务的前置审核(审批)机制和行前教育、公开公示、证照管理等制度。2020年期间,没有出现审批审核获批准的因公出国(境)。

二、做好外宣工作,搭建公众服务平台

继续维护好已建的xx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工作群等外宣窗口,力求高效、及时地信息,反映镇情。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2

为深入了解乡镇工会建设情况,我们用一周时间赴XX县实地调查,走遍了全县所属的9个乡镇2个工业区,听取了乡镇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实地查看了乡镇工会工作情况并与县、乡镇工会领导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安县乡镇工会建设的主要特点

成安县是邯郸市东部一个大的农业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亲临成安视察棉花生产。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建立了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职工人数不断发展壮大,县总工会紧跟发展步伐,自2014年起,该县开始大抓乡镇工会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初步摸索了乡镇工会工作的路子。这次调查我们的突出感受是:

(一)乡镇工会赢得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基本认可。我们与9个乡镇的党委书记进行座谈,都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乡镇领导都对工会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并对工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商城镇党委书记杨冠军说,过去对工会不太了解,但成立乡镇工会后,工会发挥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工会介入调解宅基地纠纷等民事纠纷,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欠薪讨薪等维权问题,协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工会帮助解决的。工会工作涵盖了计生协会、农业协会等内容,可以说,只要有职工的地方、有企业的地方、有会员的地方就有工会组织,工会无处不在。

(二)乡镇工会组织健全,发展了大量农民工入会。成安县所有11个乡级政府配有11个兼职工会主席和11个专职副主席,主席基本都由乡镇组织委员担任,每个乡镇都配备有兼职工会干部1-3名,县总工会为所有乡镇总工会各配1名指导员,实现了有人干事。所辖9个乡镇2个工业区全部建立了总工会,所有XX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工会,实现了乡村两级工会组织全覆盖。县总工会给所有乡镇总工会统一配置了办公桌椅、文柜、图牌、资料、电脑,做到了“六有”,即有场所、有设备、有印章、有制度、有档案、有经费。截至目前,全县注册企业及用工单位XXX家,建立基层工会组织XX家,工会会员X.X万人。

(三)乡镇工会工作体现了乡村特点,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了工会。这次我们看到,乡镇工会和企业工会有所不同,成安县乡镇工会围绕中心工作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开展工作。工作对象是从农民向职工转变过程中的当地打工农民工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工作,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工会,有事找工会。截至目前,外出务工农民工达到了XX万人。将工会组织向乡镇延伸,最大限度地把众多小微企业和外出务工人员纳入到工会中来,初步形成了“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

二、成安乡镇工会在乡镇建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成安县乡镇工会在县总工会的指导、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围绕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乡镇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服务乡镇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1、针对乡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搞培训。一是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围绕乡镇主导产业,在全县的510家企业中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如:果树嫁接比赛,卫生系统的护理技能比赛,计算机文字处理技能岗位练兵等,共2.7万名职工参加了竞赛,创新技术成果52项。二是对外出务工农民工进行政策法规培训。针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刊登板报、墙报,赠送《工会法》、《劳动法》和《工会章程》等资料进行岗前培训。今年7月份,道东堡乡工会在春棵农业园区开展了“三信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120余名职工参加了活动。切实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三是围绕提高致富本领搞培训。对本地就业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创业能力培训。柏寺营乡实施“会员素质工程”,采取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食用菌、葡萄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创新灵感和干事创业劲头。

2、帮助乡镇搞项目,围绕农业产业化、创建小微企业搞服务。柏寺营乡西岳固村工会争取小额信贷资金和政府贴息贷款,帮助科技示范户发展庭院经济,仅獭兔散养一项就增收XXX元以上。南散湖村、大金山等4个村的工会都积极带领会员增收致富、创造经济效益,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14年,下河町村在引进外商的工业化生产白灵菇技术指导下开展白灵菇种植,乡总工会指导职工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把企业性种植和传统种植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了产量和品种质量。通过工会积极工作,周边村发展起一家一户的蘑菇种植户500多户,为500户农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益。

3、对返乡的农民工进行政策法规培训。北乡义乡针对返乡农民工举办涉及政策法规、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劳动保护、劳动技能等内容的各类培训班10余期,参加人员达到XXX余人次,切实提高了职工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在推进乡镇民主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了“调节器”作用

1、在民主选举村“两委”中发挥作用。商城镇党委在2012年10月份两委换届考察东保庄村支书人选时,该村工会小组发挥监督作用,对候选人及考察方式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意见建议,得到了镇党委的认可。在工会监督下,选举产生的东保庄村新任村支书任英增同志,上任不到一年办起了村棉花加工企业,利润80多万元,硬化道路3000多米,投资10万元维修了小学教室10间。商城镇张辛庄村是一个多家族的大村,家族间隔阂较深,多年没有村班子。镇党委受东保庄村启发,由工会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会员思想教育,再由会员分头做亲属工作,最后成功选出了村班子。

2、在征地、拆迁中工会出面一块做工作,将失地的农民安排到工业企业上班,避免了的发生。2013年,成安县工业区总工会对XX、XX、XX、XX、XX和XX六村的失地家庭,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安排到企业保洁岗位就业,并帮助失地家庭子女就近上学,仅XX村就安排就业XX人,安排失地农民子女入学XX人。

3、通过工会帮扶送温暖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爱。漳河店镇是劳务输出大镇,镇总工会始终把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随时掌握他们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在农忙期间组织人员帮助收秋,老人生病时派专人慰问,切实发挥了工会作为职工“娘家人”的作用,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成安县累计争取上级和筹集发放困难职工帮扶资金XX余万元,救助困难职工XXX余人次,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210余人次,救助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共56人次。

4、在讨薪、工伤事故等维权中化解矛盾。XXX乡建立了以乡维权服务中心为核心、基层工会调解组织为结合点的管理网络,以民主意识较强的三信农业园区、春棵农业园区作为试点,抓住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合同制度等工会工作的“牛鼻子”进行面对面指导,避免了重大劳动争议和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成安镇充分利用协商机制这一平台,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权益问题提交企业、职工代表、镇工会联席会议讨论,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商城镇总工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来抓,积极主动参与每一次劳动事故或劳动争议的调处。2014年10月份,XX村李XX、刘XX两人在XX市水泥厂打工,期间不慎煤气中毒身亡。商城镇总工会积极出面,派专人赴银川市协助家属处理善后赔偿事宜,经过努力双方家属各获得赔偿XX万元。

(三)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了“组织员”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总工会找准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利用黑板报,展版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教育体育阵地的教育功能。柏寺营乡开展“以德育人”主题活动,由大金山村工会主席李书霞6次义务宣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开展“关爱特困单亲母亲”“爱心促和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活动,在全乡掀起了关爱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学生的热潮,让农民工和弱势群体真切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辛义乡工会不断加强会员活动中心建设,在全乡29个村建立了文化图书阅览室,新增书柜XX面,新增图书XXX余本,投资XX万元购置了篮球架、单双杠组合等室外健身器材,定期开展秧歌表演、篮球比赛等多项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工会,参加工会,尽可能将外来工、农民工、临时工纳入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三、成安县乡镇工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是推进乡镇工会建设的根本保证。成安乡镇工会之所以得到发展,根本的一条经验是县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都对工会给予了重视、支持和帮助。

1、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总工会、村级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成字〔2010〕64号),探索形成了“先搭台、再充实、随完善、后规范”的工作模式,明确由党委组织委员具体抓工会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并配备了专职副主席,实行专职工会副主席津贴制,激发了乡镇工会干部的活力。

2、“党工共建”捆在一起抓,推进了工会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原则,建立了乡镇党、政、工共建机制,做到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使工会工作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建立了乡镇政府、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协调会议,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格局。西岳固村工会委员宋燕芹带领村民进行大棚葡萄种植,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带动一些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脱颖而出进入工会班子,提高了整体素质,增强了工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3、建立了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为工会开展工作争取了更多资源和手段。定期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会工作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乡镇工会抓住开会、工作汇报的机会,与党政领导就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沟通,争取乡政府拨点经费、以政府名义发文或组织安全检查等,形成了基层实质上的联席会。柏寺营乡制定了“三带”措施(从思想上带,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的思想建设;从组织上带,全面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从队伍上带,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在乡镇党政领导的帮助下,从乡级机关工会组织抓起,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齐配强村工会组织,顺利实现了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工作重心下移。

(二)县级工会加强对乡镇工会的具体帮助指导是推进乡镇工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指导规范是开展乡镇工会工作的重要基础。成安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共15人,按照每人包一个乡镇的思路具体指导乡镇总工会,选择以零小企业较多的商城镇、长巷乡为试点,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工作。主要是三方面工作,一是搞培训。组织新建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法规,印制《工会法律法规汇编》小册子,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抓规范。指导乡镇总工会挂起工会委员会、工会办公室和工会活动室三块牌子,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会员和工会活动三项档案,配齐办公所需配套设施,制定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为规范工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解难题。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包括经费收缴、开展活动、困难职工帮扶、建立工会组织、劳动争议等一系列问题。近三年来,道东堡乡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30多批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5件,结案65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XXX.98万元,让广大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和“职工之家”。商城镇、长巷镇工会结合镇内企业较多,性质较近的特点,因地制宜,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组建了区域工会联合会。辛义乡作为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的试点乡,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工会建设结合起来,强化村办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北乡义乡、漳河店、李家疃镇根据经济相对欠发达,农民收入低,劳动力过剩这一实际,将农民工劳务输出作为工会的重点工作,建立工会劳务输出机构并形成了网络体系,健全完善了一整套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办法措施。

(三)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是推进乡镇工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镇工会工作的重点是农民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工会知识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加入工会。要让农民从农村向工厂、工业过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向职工、向外出务工人员过渡,成安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加大宣传工会力度。一是在职工集中的地方搞宣传,增强工会吸引力。在产业聚集区的2万名职工中间印制工会宣传册宣传工会。通过以会代训、以活动代训的方式,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党政领导、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的认识,让大家切实认识到乡镇工会建设是整个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和本地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的学习,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者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协议》的签订培训,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来实现合法权益的自我维护、依法维护。二是通过做好维权的实例,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商城工业区总工会把做好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推动区内项目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截至目前,全区已建工会的企业100%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今年平均增长工资170元,在落实职工民利的同时,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企业及用工单位XXXX家,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企业XXX家。三是通过开展集中活动,增强工会的影响力。乡镇工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商城工业区工会与县医院合作开展“免费体检进企业”活动,受益职工700人。还结合区部署的综合形象改造提升项目,组织会员义务劳动,为工业区焊接各类标牌42个,平整土地800平米,清扫主干道。

四、进一步深化乡镇工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成安县的调研,我们感到,乡镇工会既是工会的延伸,但又不同于县总工会,既有企业等基层工会工作的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第一,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乡镇工会地位作用的认识。一是要充分看到乡镇工作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改革、深化治理的要求,乡镇的责任越来越重,乡镇工会也要跟上步伐,从成安看,乡镇工会在乡镇建设中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要科学评价乡镇工会的现状,既要看到取得的一些成绩,更要看到差距和不足,有的乡镇只是挂牌子,喊口号,流于形式。三是要增强信心,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乡镇工会工作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工会工作的帮助指导。省、市、县工会都要研究乡镇工会的工作特色,有针对性地搞好基层的帮助指导。一要抓工作规范。对乡镇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规范,规范中搞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二要抓特色,抓亮点。要善于挖掘、总结乡镇工会开展工作的的特色、亮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工作上水平。三要提高能力素质。做好传帮带,基层很多同志多数是兼职,不了解工会工作,县总工会必须言传身教,从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上强化乡镇工会干部素质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会工作。

第三,必须突出乡镇工会工作的重点和特色。一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心,工会在开展任何活动时都不能脱离这个重心,要充分体现乡镇工会的价值和作用,紧紧围绕乡镇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开展工作。二是要自主的做好工会工作。人、财、物是工会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坚持工作场所、专项资金、专人专属工会,有了这些工会工作才能正常运行,才能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经济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活动,才能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成安乡镇工会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向党委汇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等制度,这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四,必须帮助解决乡镇工会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从成安调查看,编制、人员、场所都基本有了,突出问题是经费问题。随着乡镇实力不断壮大,建议把乡镇工会经费提上议事日程。一是会费收缴问题。虽吸入了大量的职工、会员,但是都没有收个人会费,乡镇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划拨。建议对乡镇工会的会费收缴问题开展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工会经费的收缴目标,实行分别对待催缴经费的制度,并将工会经费的收缴纳入工会工作目标考核,调动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收缴工会经费的积极性。二是经费比例分配问题。按照惯例县上解40%,其中的37.5%返回县工会,这一部分都没有给乡镇的返还比例。乡镇提出,现有的比例中划出一部分给乡镇或加大县返还经费的力度,按照会员数从县总工会的费用中给乡镇一定的工作经费。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镇工会经费使用情况专题调研,尽快完善工会财务管理体制,明确乡镇工会经费留成的比例。由市总工会按照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年的工资总额,核定工会经费的收缴基数,再按基数的比例核定乡镇留成经费,以给予乡镇工会必要的经济支撑。同时,乡镇总工会积极争取乡镇党政的经济支持,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3

全州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调整优化乡镇布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利于发展的原则,结合海西州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海西州乡镇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来的41个乡镇调整为35个,撤并6个乡镇,精简14.6%。同时,以构建促进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的乡镇体系为目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7个乡撤乡设镇,拓展中心城镇发展空间,以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乡镇类别划分上,根据我州乡镇区域面积大、但辖区人口少、经济总量小的特点,参照《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县及乡镇分类的标准的通知》(中编办[1993]17号),创新乡镇分类标准,适当调整有关指标值,将人口单位和经济指标单位由大变小,并将土地面积单位指标由小变大,依据调整后的乡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土地面积三项指标值,将35个乡镇划分为一类乡镇13个,二类乡镇5个,三类乡镇17个,以此作为乡镇的机构和岗位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的基本依据。

(二)明确界定乡镇职能。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乡镇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牧区社会稳定”五大职能,各地根据“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和廉洁高效政府为目标,坚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二十字”方针,确定了切合实际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七项:宣传、落实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农村牧区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和建立农村牧区公共财政制度;加强农村牧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乡,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工作的法律和政策。同时,结合乡镇区位优势、产业特点等实际,进一步细化乡镇具体职能,突出乡镇的新职能,如工业类型镇,突出加快城镇化具体职能,工业化进程,提升社会事务服务功能的职能;农业类型乡镇,突出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职能;牧业类型乡镇,突出了加强畜种改良、畜疫防治、保护生态、发展特色旅游等职能;城乡结合型乡镇,突出围绕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发展,加强城镇管理,搞好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农副产品,做好劳务输出服务等职能。

(三)理顺县乡村关系。明确县乡政府的事权关系,县级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政策的制定和监督,乡镇则主要负责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乡镇工作实行综合、一次性的年终目标考核管理,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外,取消其他“一票否决”事项。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对整合后的乡镇事业单位按程序依法登记,赋予其独立法人资格,增强事业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其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政府,执法职能上划县政府主管部门。坚持村社事务“民主决策”的原则,取消乡镇干部“包村包片”的做法,放权于村社,尊重村社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自治权益,提高村级自治功能。

(四)重新核定乡镇编制和领导职数。按照乡镇类别和“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择优选用”的原则,重新核定乡镇编制和领导职数。实行乡镇领导兼职、交叉任职。

重新核定乡镇行政编制593名,比机构改革前的627名减少34名,精简5.4%。乡镇领导职数一类乡镇核定7名,二、三类乡镇核定5名。考虑到个别乡镇自然条件艰苦,服务半径过大、乡镇干部轮休的需要及人口数量大、扶贫任务重的实际,对1个一类镇、一个二类镇领导职数各增加1名,2个三类乡镇各增加1名。全州乡镇(冷湖行委冷湖镇除外)共核定领导职数213名(含德令哈市街道办事处14名),比机构改革前的257名减少44名,精简17.1%。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乡镇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建设,增强基层公安、司法队伍力量,将乡镇机构改革中预留的34名行政编制置换为公安专项编制29名,司法专项编制5名。

(五)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和职位。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乡镇类别和撤并乡镇的实际合理设置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职位,除在人口数量较大的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都兰县香日德镇、察汗乌苏镇和茫崖行委花土沟镇四个镇各设置一个党镇综合办公室外,其他31个乡镇不设内设机构,只设综合性职位。

在职位设置上,根据组织建设职能设置了党政综合事务联络员、组织宣传、团委、妇联等综合职位;根据发展经济职能设置了农业、牧业、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统计财务等综合职位;根据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设置了民政、科教文卫、人事劳动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综合职位;根据维护稳定的职能设置了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综合职位。同时,制定了职位说明书,明确了职位职责。

(六)整合规范事业站所。根据精简机构、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的要求,因地制宜,整合事业站所。结合实际,各乡镇均保留了畜牧兽医站和林业站,并更名林业站为林业环境保护站,整合并按流域设置水务管理站。撤并乡镇农机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营管理站,组建为农牧业经济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牧业、农机、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从而实现了资源和技术的整合与有效利用。撤并乡镇综合站、文化站、电视差转台(广播站),组建为社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劳动就业培训、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机构改革后,全州乡镇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和卫生院)93个,比机构改革前的151个减少48个,精简32%。核定乡镇事业编制612名。比改革前的622名减少10名。

整合后的乡镇事业单位中,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业务受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兽医站、林业环境保护站、水管站三个事业单位实行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协助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党团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体制,年度考核和干部任用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通过实行双重管理,以解决乡镇事业单位“看不见、管得着”和“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七)规范上级派驻机构。对上级派驻乡镇的法庭、工商、税务等机构保持现状不变。为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海西地域面积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和外来人口增加等实际,改革中全州新设10个乡镇公安派出所。同时,根据省编办、省司法厅确定的海西州乡镇司法所设置数,设置乡镇司法所30个。

(八)加强乡镇工作人员上岗培训。根据改革的要求和上岗工作的需要,我州制定和印发了《海西州乡镇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并以县为单位分类组织开展了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重点就政府职能转变之后乡镇干部干什么、怎么干,事业站所如何发挥职责,搞好技术服务以及农林牧水专业技术知识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使乡镇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增强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客观上促进了乡镇工作人员意识转变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岗前培训,全州累计培训乡镇行政、事业人员1093人。培训结束后,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

(九)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乡镇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是这次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为做好竞聘上岗工作,结合海西实际制定印发了《海西州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定岗工作的意见》和《海西州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中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规定了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竞聘上岗的范围、条件、程序以及人员分流的原则、途径、组织领导等。实行以县为主,按照总编制不减的原则,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符合条件的上岗,不符合的待岗培训。公开竞争中,全州34个乡镇(冷湖镇除外)共826名干部职工参加了竞争上岗,其中公务员286名,事业单位职工540名;经考试考核合格后上岗的797名,其中公务员283名,事业单位职工514名;考试考核不合格未能上岗的29名,其中公务员3名,事业单位职工26名。

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岗位设置、全员竞聘上岗等工作,全州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海西州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施细则》、《海西州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规范了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程序。按照青海省人事厅统一制定的《青海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内容,乡镇事业站所514名上岗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为期3至5年的聘用合同。

对落聘人员,按照《海西州乡镇机构改革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办法》,采取对基本符合退休条件的一次性办理退休手续、在分流期内达到退休条件的人员提前离岗、鼓励分流人员辞职自谋职业、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创立社会中介机构、下派到村社任职或挂职等办法进行分流。鼓励分流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为重新上岗创造条件。

(十)建立乡镇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一是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职责,凡属县级职责的行政事务,不再推到乡镇,使乡镇有时间、有精力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切实为乡镇“减压松绑”;二是县对乡镇工作每年度进行一次性综合考核,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外,取消其他“一票否决”事项;三是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根据“德、能、勤、绩”标准和工作指标及工作要求、完成期限、完成质量和农牧民群众满意度为内容对乡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奖罚依据;四是成立了乡镇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小组,考评小组由乡镇领导、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对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实行定期考评,作出评价。

海西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和上下联动是推进改革的保证。机构改革前期,州、县(市、行委)成立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了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共海西州委常委会3次研究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次听取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各个阶段的改革工作给予指导。州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0次会议,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乡镇机构改革各阶段的工作,加强对全州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特别是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试点海西指导工作组每到改革关键时期,及时深入州、县、乡镇进行调研和指导,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重要指示,有力地保证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是推进改革的前提。乡镇机构改革中,州县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农村牧区,就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在了解情况、听取乡镇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在制定乡镇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一乡一策”的指导思想,要求乡镇在制定改革方案时要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不做统一标准,给了乡镇一定的自。同时要求各地正确理解“一乡一策”的内涵,不能曲解为各自为政,制定的改革方案不能背离省上的要求。严格按省州机构设置、编制与领导职数核定等改革要求制定改革方案,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拓展公共服务领域,严守改革的“两条底线”,在职能确定上体现了不同特色。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根据全州乡镇不存在机构臃肿、人员超编但存在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和人员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实际,我们强调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是乡镇职能转变和优化人员结构。据此,将“不以减人为目的”作为工作基点,将改革的目标和重心放在了乡镇职能转变、明确岗位职责和全员竞聘上岗方面,在保证机构改革平稳推进的同时,增强了乡镇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事业站所技术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四)健全制度严格程序是推进改革的保障。改革中,州综合改革办公室制定了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定岗、人员分流、人员培训、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和人员聘用、干部纪律等一系列意见、制度和办法、确保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按要求、有步骤、依程序规范运作。

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依然存在体制障碍。由于乡镇一级在县乡管理体制中始终处于执行者的地位,乡镇机构改革后,如果仅仅是乡镇一级职能发生转变,而县以上政府依然沿用过去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那么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果将会大打折扣,最终将反弹到以往的工作状态。

(二)配套制度和措施有待不断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促进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事业单位功能作用发挥的绩效考评机制尚不够完善,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三)乡镇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乡镇事业站所人员学历较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培训工作滞后,专业知识老化,能力素质不高,需要强化培训,提高其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和服务“三农”的水平。

推进农村牧区纵深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上下联动深化机构改革。把深化机构改革工作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同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结合起来,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结合起来,继续探索乡镇政府服务“三农”的方式,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站所服务功能的提升。推进县级机构改革,认真解决县乡两级职能转换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的农牧区运行体系。

(二)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编制、人事、财政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确保乡镇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5年内只减不增和社会稳定两道“底线”。

(三)健全乡镇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现代人才观要求的乡镇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建立起促使乡镇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乡镇组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长效机制。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4

今年以来,泸定县委以“四个注重”狠抓乡镇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充分尊重乡镇党委意见、基层民意和干部个人意愿,让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口碑好的优秀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有效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注重考察研判,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县委以强化组织把关作用、严防带病提拔为核心,严把资格关、程序关、纪律关,组建7个考察组开展推荐考察工作。考察过程中,严格查核干部个人报告有关事项,严格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注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除书面征求纪检、公安、统战、检察院、信访等部门意见外,考察组还充分听取了乡镇派出所、乡镇纪委、乡镇党委书记的意见,征求了联系(分管)县级领导的意见,当面听取了县纪委、县委统战部、县人武部的意见,同时,对在现岗位工作不满2年的考察对象,到前任岗位进行了延伸考察。此外,坚持探索创新,将干部考察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亲属圈,多渠道、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群众对考察对象的公认度。坚持把换届考察与城乡提升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结合起来,所有考察对象均书面征求了违建整治办、菜市场建设办和移民局的意见,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不作为提名人选。

注重工作实绩,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鲜明用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注重在关键时刻、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识别、考察和使用干部,坚持选任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结合水电移民、高半山扶贫、灾后重建“三大攻坚”,优先选用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人;优先选用长期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长期担任基层领导职务,工作卓有成效的人;优先选用熟悉基层情况、善做群众工作、经过多岗锻炼、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此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调整,从移民、扶贫、灾后重建等重大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提拔或转任重用干部42人。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全市乡(镇)换届工作会议和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对我县乡(镇)换届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根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乡(镇)党委要在6月份进行集中换届,随后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换届后乡(镇)党委、人大和政府将执行5年任期。县委对这次乡(镇)换届工作十分重视,前期专门安排力量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市委要求,在同弓乡开展了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较为宝贵的经验。昨天,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乡(镇)换届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县委专门下发了文件,对这次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上,这次乡(镇)换届工作要围绕“高度重视、把握原则、精心组织、严肃纪律、统筹兼顾、健全制度”的要求来开展。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乡(镇)换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这次乡(镇)换届是中央决定将乡(镇)党委、政府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后的第一次换届,是在刚刚进行过第二轮区划调整后的首次换届,是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谋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行的,也是在我县圆满完成“十五”发展任务、启动“十一五”规划和迈向新目标的时候进行的一次换届。因此,搞好这次乡(镇)换届工作,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对于进一步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常山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大契机。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先进性教育活动自去年1月份启动以来,到目前已接近尾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四句话”总体目标,积极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落实整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巩固深化教育成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搞好乡(镇)换届工作,既是对前一阶段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检验,也是为巩固和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一次新的契机。要通过乡(镇)换届,进一步完善乡(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取得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2、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我县自2002年乡(镇)换届以来已近5年,这次换届后将执行5年届期,乡(镇)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对乡(镇)如何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以这次乡(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以乡(镇)党政班子建设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控制力,增强乡(镇)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充分发扬民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推行,对于畅通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基层民主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很多工作都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乡(镇)换届,其意义不仅是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新陈代谢,更是基层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活动。

4、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乡(镇)领导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通过换届选举,真正选出能够团结、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乡(镇)领导班子,就能不断强化乡(镇)整体功能,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常山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精心组织,正确把握乡(镇)换届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

今天会议结束后,全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就将陆续推开。县委要求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原则上在今年6月底前后完成。开展乡(镇)换届工作,政治要求高,组织程序严,群众关注度高。在具体实施中,各乡(镇)要按照各级党委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把握好换届的基本原则,抓住换届工作的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开展好换届工作。

1、把握好三个原则,明确换届工作的要求。一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按照党管干部原则选好配强领导班子,重视代表选举工作,开好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使整个换届工作始终在党委领导下有序进行。换届工作是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乡(镇)党委具体实施的。各乡(镇)党委要把换届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对换届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组织的主张,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对党代表,应明确要求他们在酝酿候选人和选举中,把依法按章行使民利与规定贯彻党委的主张和意图统一起来。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用约束自己,率先垂范,确保整个换届工作始终在党委的领导下有序进行。二要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按照乡(镇)党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确保换届的各项程序和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内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选民和代表严格依法选举。在乡(镇)党委换届过程中,要多走群众路线,多听群众意见,保证党员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要依章有序地组织党员参与乡(镇)党委换届,尊重推荐和选举的结果,使乡(镇)党委换届真正体现党员的意愿。换届各项工作程序要公平、公正、透明,需要向党员公开的内容、环节都要向党员公开。各乡(镇)要按照省委要求,积极改进和创新乡(镇)党委班子候选人提名方式、党代表选举方式,积极开展贯彻基层民主、发展基层民主的工作实践,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营造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三要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按照乡(镇)党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确保换届的各项程序和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内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严格依法选举。乡(镇)党委换届过程中,要按照乡(镇)党代表大会制度要求,确保乡(镇)党委换届的各项程序和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内有关规定进行。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和代表严格依章选举,要善于运用党内章程条例解决换届中遇到的问题。

2、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夯实换届基础。要以“民情沟通日”制度为主载体,进一步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取信于民,为乡(镇)换届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深入开展思想发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乡(镇)换届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要引导教育党员代表认真学习基层党组织选举暂行条例,正确行使民利,切实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镇)换届工作大局上来,为乡(镇)换届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党代表活动制度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为今后工作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以乡(镇)换届的实践成效检验和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尤其是要以乡(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情沟通日制度。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县联系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县各乡(镇)普遍开展了“民情沟通日”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市委书记厉志海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民情沟通日”活动是一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市委专门制定下发了文件,要求在全市农村推广“民情沟通日”制度。昨天,市委还结合全市乡(镇)换届工作会议对建立“民情沟通日”制度进行了部署,我们作为“民情沟通日”制度的首创地,更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把“民情沟通日”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各乡(镇)要抓住乡(镇)换届的契机,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着眼于长期有效,把“民情沟通日”制度写入乡(镇)党代会工作报告,列入乡(镇)党代会议程和乡(镇)党代表制度的活动内容,以乡(镇)党代会决议形式通过“民情沟通日”制度,为今后工作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3、理清特色发展思路,认真撰写两个报告。起草、讨论和审议好工作报告是党代会、人代会的重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搞好换届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党委换届时,有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在党代会上得到大家的赞成和拥护,就会增加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理顺情绪,振奋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从而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结合我县当前工作重点,各乡(镇)在起草工作报告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要求。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集中精力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意见,使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发扬民主的过程。二要突出“特色发展”战略。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县委在深入研究县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举措,是发挥优势,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途径。各乡(镇)在起草工作报告和有关文件时,一定要围绕“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三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总结成绩要恰如其分,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四要立足实际,真抓实干。总的来说,工作报告必须达到形势要说清、目标要讲明、措施要写实的目的,把代表的热情引导到研究党的建设、促进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来。

4、按照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认真做好代表选举工作。做好乡(镇)党代表、人民代表的选举工作,是保证乡(镇)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乡(镇)党委换届中,要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新途径、新机制,可以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村试行党代表直选、“两票制”、无候选人选举等方式方法。由于乡(镇)区划调整,有些地方出现了代表数额明显减少、名额分配趋紧的新情况。还有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结构性问题。另外,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如何提高党员群众的到会率、参选率,各乡(镇)要深入分析研究,在代表选举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正确把握代表结构,合理分配代表名额。一要严把代表质量关。把那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工作及社会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联系密切,在党员群众中有威信,有较强的参政议事能力的党员,推选为代表候选人。要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注重党代表的群众公认程度,凡是多数群众不认可的,不能提名为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二要严把代表推荐程序关。积极稳妥地探索创新党代表的选举办法。科学划分选举单位,改进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党代表正式候选人预备人选要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要严把代表数量及构成比例关。乡(镇)党代表数额按照“乡(镇)党代会代表名额以40名为基数,再按每50名党员增加1名代表计算”的方法,分配好代表数量,选举产生适合要求的代表比例。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一般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当地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党员数比较多、经济比较发达、所辖村较多的乡(镇),可适当增加名额,一般保证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代表。同时,各乡(镇)要注重保障落实外出务工党员、选民和外来人员的民利,对由本地外出务工党员组建的创业党支部要适当分配党代表名额。人大代表比例严格按照全国和省人大关于乡(镇)换届的有关规定执行。四要积极发挥代表作用。要以乡(镇)党代会召开为契机,普遍建立乡(镇)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制度,如代表联系制度、代表调研制度、代表小组定期活动制度和代表接待日制度等,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积极引导代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5、认真组织开好党代会和人代会。一要精心编排大会日程。编排代表大会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大会任务,即大会议程的具体实施作出统筹安排,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非常强的工作。大会日程编排一要充分考虑会期、会议议程等情况,要对大会各阶段的工作作出细致的规划和安排。二要认真制定选举办法。乡(镇)党代会的选举办法,是大会选举工作的准则。各乡(镇)在起草《选举办法》时,要注重把握其严肃性、科学性、灵活性。《选举办法》要能清楚地反映出选举工作程序,科学合理,严谨细致,保证选举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不出任何偏差。三要做好会务工作。合理安排好人力、精力、物力,筹备好会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三、加强领导,确保乡(镇)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与以往相比,这次我县乡(镇)换届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总的来看,我们认为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社会在“两大战略”指引下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广大党员干部总体素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明显提高。三是乡(镇)领导班子配备在行政区划调整后进一步优化。四是社会在“平安常山”建设中更加和谐稳定。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要圆满完成这次乡(镇)换届工作,还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换届工作的不利因素,在具体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乡(镇)党委换届与人大、政府换届不同步。二是缩减乡(镇)领导职数压力较大。三是党员参政热情冷热不均现象导致换届工作难题增多。四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换届中可能有新的表现。五是“公推”的某些环节把握较难。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分析,应该说这次乡(镇)换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党委一定要统筹考虑,精心部署;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联系沟通,相互支持配合;各指导组一定要认真履职,严格把关,确保这次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1、领导要加强。为加强对乡(镇)换届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乡(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徐常青、赵建新、戴老虎、刘建军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人大、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民政局等部门组成。同时建立县领导包干联系乡(镇)责任制,各联系乡(镇)的县领导要切实负起责来,要多下基层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开展。另外,为加强对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指导,县委专门成立了13个乡(镇)换届工作指导组。各乡(镇)要把换届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抽调得力干部集中办公,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的领导要直接抓,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谋划和组织;指导组要认真按照县委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建立换届工作问责制,对因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得力,致使换届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要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换届工作是对党委一把手和一班人总揽把握全局能力强不强的一次重要检验。各乡(镇)党委要在思想上树立“换届无小事”的意识,把换届的每项工作落实到每一天、每个人。要做好换届工作业务培训,使每个参与的同志都掌握每个环节和细节,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和预案。三是要及时请示汇报。遇到问题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更不可想当然、自行其是,特别是对人事安排以及选举过程中一些难以把握的事情,要及时请示汇报。

2、思想要统一。要注重理顺情绪,抓好思想的统一,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要引导干部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把满足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同组织意图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进”时朝气蓬勃,“退”时心情舒畅,“留”时加倍努力,“转”时奋发进取,把全部心思、全部精力、全部本领施展到想事、干事、成事上来。党委书记要见微知著,抓住苗头性的问题,主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干部,通报有关情况,解释党委的人事安排意图,说明组织上的考虑,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强思想沟通,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信息要畅通。换届涉及面广,是各种思想比较活跃的阶段,特别是一些干部的职务调整变动后,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各乡(镇)要注意在党代会、人代会前和开会期间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和代表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4、氛围要浓厚。要会做、大胆做、善于做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各乡(镇)要通过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近几年来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委政府的政绩、理解我们的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取信于民,为乡(镇)换届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广泛宣传关于乡(镇)换届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程序,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为乡(镇)换届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5、操作要规范。对乡(镇)换届工作,有关法律法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设定了严格的程序。这些规定和程序,对于有效地发扬党内民主,保证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检查我们工作情况的标准。各乡(镇)从事换届具体工作的同志以及指导组成员,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照《》和有关文件法规办事,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6、纪律要严明。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县委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要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换届前财物资产管理,不得借换届之机巧立名目突击花钱,私分集体资产,公款大吃大喝,随意处置单位公有资产;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领导干部职务变动和工作调动,不准宴请迎送,不准到下属单位告别,不准接受公款馈赠,不准带走原单位公物资金。决不姑息。要严肃用人纪律,特别是对违的干部工作纪律、干扰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人和事,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和批评教育,直至采取组织措施。对拉票贿选等违法行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改革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维护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规定,在推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中,要坚持“三个不变”原则,即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债务责任不变。乡(镇)政府要在县财政部门指导下,做好财政管理工作。

(二)坚持从改革全局出发,同步推进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各乡(镇)要按照全市及县里的统一部署,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各乡(镇)同步推进。

(三)坚持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强化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规范乡(镇)政府收支,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积极化解乡(镇)债务,减轻财政负担。规范县对乡(镇)财政工作的管理程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三、实施范围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经济区及各经济园区。

四、改革内容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由县财政部门监督和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共编。县财政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乡(镇)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各乡(镇)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部门经县政府批准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县财政部门对乡(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应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审批执行。各乡(镇)财政还要对本级政府实行综合部门预算管理,按照乡(镇)政府年度收支预算盘子,编制乡(镇)政府的综合预算。

(二)账户统设。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保留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应由乡(镇)财政所履行,并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及单位的财务收支。一是设置乡(镇)财政国库,户名为法库县***乡(镇)地方财政库款,办理预算内资金收支业务。二是设置乡(镇)预算外资金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预算外资金专户,办理预算外收支业务。三是设置工资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工资专户,办理发放工资业务。四是设置乡(镇)专项资金帐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专项资金户,办理专项资金收支业务。五是设置乡(镇)政府经费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政府经费户,办理乡(镇)政府收支业务。六是设置村级资金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村级资金户,办理村级资金收支业务。同时,各乡(镇)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其他财政账户一律撤销。

(三)集中收付。乡(镇)财政收入由乡(镇)政府按年初预算组织征收和缴库,乡(镇)财政预算内资金入库后,要全部上划县国库。预算外收入入库后要定期全额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根据年度收支预算,参照收入入库数额,按月或支出进度向县财政提出支出计划和申请。县财政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严格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支出,将预算内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将预算外资金拨付到乡(镇)预算外资金账户,并按规定程序支出。县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按照《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总预算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

(四)采购统办。凡纳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的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供应商。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由县财政部门统一建账管理,乡镇现用现领,票款同行。

(六)县乡(镇)联网。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乡(镇)财政要与县财政联网,对各项财政支出均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和查询。

五、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20*年4月—5月)。一是具体改革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财政、人事、审计、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我县具体实施细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指导,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二是召开各乡(镇)长及乡(镇)财政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我县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部署安排。

(二)清理、清查阶段(20*年5月)。一是由我县财政局和人事局负责理清乡(镇)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对在编人员经人事局认定后,由财政局建立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二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清理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对到期未使用的空白票据,经县财政局和相关部门核实无误后统一销毁;三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清理乡(镇)银行账户,除按规定可设置的账户外,其他账户一律撤消,并按资金性质做好资金划转和账务处理;四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对乡(镇)的债权债务进行核实登记,并报县政府备案;五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清理乡(镇)政府和事业单位资产,并与固定资产账核对,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按照《*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暂行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和账务调整。

(三)准备运行阶段(20*年6月—9月)。一是要做好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二是要做好核算软件的安装培训工作;三是要做好账务移交、账套设置、账目初始化、撤销银行账户、新建银行账户等工作;四是制定《乡镇财政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乡镇财政支出审批程序》等管理制度。五是进行网上审批业务模拟运行。

(四)启动和检查验收阶段(20*年10月—11月)。一是20*年10月1日,全县各乡(镇)正式启用县乡网络,按新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核算;二是由县审计部门对县与乡(镇)财政相关交接事项进行监交;三是由县工作小组对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进行验收;四是由县财政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接受省、市财政部门检查组检查验收。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改革工作宣传和指导。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适应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变化,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农村的税费改革成果,统筹城乡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要深刻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宣传,消除误区,统一认识,为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认真履行乡(镇)财政管理职责。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由我县财政部门负责,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要履行好如下职责:指导乡(镇)财政年度收支预算编制;实时监督乡(镇)预算执行情况;审核乡(镇)政府预算拟调整方案等。

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职能不变,乡(镇)财政要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继续做好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乡(镇)金库管理等工作;做好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及各单位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做好本级政府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和处置工作;做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各类专项资金和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核拨和监督管理;做好乡(镇)税源、乡(镇)政府财力资源、乡(镇)政府债权债务监管以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工作。

(三)保证乡(镇)财政管理干部配备。各乡(镇)要建立财政干部任职资格制度,要求所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会计人员不得轻易更换,如必须更换,需事先告知县财政部门,乡(镇)财政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各乡(镇)要根据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需要,设置预算会计、稽核和出纳岗位,按《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90号)要求配备乡(镇)财政干部,为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四)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要以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为契机,建立全县统一的财政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规程、财务管理规定、财政资金流程、支出业务审批流程、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及业务操作规程、县乡(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操作规程等,提高办事效率,为乡(镇)提供优质、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改革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代管乡用”,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收支行为,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遏制乡镇新增债务的发生,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帮助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预算管理权不变的原则。由乡镇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组织并负责本级预算的执行。

(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的原则。严格按《预算法》规定,坚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统一的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不变的原则。乡镇各项资金归乡镇所有,按规定使用;不改变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三、试点范围

根据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调查,按照“先试点,后铺开”,并结合乡镇自愿的原则,**年,选择樟斗镇、青龙镇和左拨镇进行“乡财县代管乡用”试点工作。

四、主要内容

按现行乡镇行政区划,建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发”的财政管理方式,实现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分离,由县级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财务收支。

㈠预算统编

县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需要和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综合财政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县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需向县政府报告。审核后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乡镇人大审议批准。

试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将参照《大余县部门预算编制实施暂行办法》中的原则进行编制,其中:

(1)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工资,生活补贴(一般人员20元/月,正、副科级人员30元/月,正副处级人员35元/月,粮食定向补贴人均8元/月),福利费,特岗津贴,单位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保健费,工会经费,遗属补助按规定的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交通费、护理费、特需费和公用经费按规定的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日常公用经费按年人均600元列入财政预算。

(2)人均70元/月的其他工资,地区津贴(在职人员人均40元/月,离退休人员人均25元/月),小车按每乡镇1辆,每辆14000元,由县财政负担并分两年到位的原则进行编制。**年县财政负担规定标准的50%,乡财政负担50%。2006年县财政负担规定标准的100%。

㈡账户统设

1、账户设置

乡镇财政所保留“乡镇机关工资专户”、“村干部工资专户”、“民政经费专户”、“总核算账户”、“以工代赈资金专户”、“扶贫资金专户”和“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取消乡镇财政所“农税账户”,改“乡镇预算内账户”为“乡镇收入结算账户”,增设乡镇“村级资金账户”。乡镇所有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等缴入“收入结算帐户”,再由“结算帐户”上解县级财政;乡镇专项资金按规定入相应的专项资金专户;乡镇所有工资性支出通过县级财政拨至相应“工资专户”,专门用于乡镇人员工资和民政定补人员补助的发放;工资以外的其他支出通过县级财政拨入“总核算帐户”,由乡镇按规定开支。

2、账户管理

(1)以上账户为县财政局顺应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统一开设的规范性银行账户,除此以外,乡镇统管单位以任何形式存在的账户均视为违规。账户一经开设,不得擅自变更。账户开设和变更权均属县财政局。

(2)各账户必须按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核算,严禁收入混户及资金串户现象的发生。

(3)确因上级要求或工作需要,乡镇需增设、调整银行账户的,应先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按规定履行审批和核发《开户许可证》手续。

(4)县财政局每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账户清理检查,对违规擅自开设银行账户或公款私存,一律以“小金库”论处,违规金额予以没收上交县财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㈢集中收付

1、收入上解

乡镇范围内的所有资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财政收入通过乡镇“收入结算账户”上解县国库;预算外收入通过乡镇“收入结算账户”全额上交县财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以上资金均在当月25日前上解。

2、资金拨付

乡镇预算内资金由县财政根据乡镇年度预算和资金调度情况,按照先人员经费、专项支出;后公用经费、一般性支出的支出顺序拨付。乡镇预算外资金按照先缴入县预算外专户,后拨付资金的原则进行安排。

(1)工资性支出的拨付:每月由县财政将工资直接汇入“乡镇机关工资专户”、“村干部工资专户”和“民政经费专户”,然后由开户银行集中统一发放。

(2)专项资金的拨付:专项资金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预算安排的公用费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及上级专项追加资金,由县财政局拨至乡镇“总核算账户”;另一部分是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粮食直补资金等专项资金,根据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各专户直接将资金汇入乡镇的各相关专户,然后根据支出需要,由乡镇专户会计核算支出。

(3)乡镇预算外资金的拨付:对乡镇缴入县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拨付前,先由乡镇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经乡镇长签字后,报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局,由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视其资金缴存状况、用款的合理性等情况,提交汇总的乡镇预算外资金用款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批后将资金拨至乡镇“总核算账户”,由乡镇财政所核算支出。

(4)乡镇政府的采购支出,先由乡镇提出采购计划,严格按县财政局、监察局审核的采购项目和内容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其采购资金应控制在当月乡镇公务经费许可范围内。

㈣采购统办

乡镇各项在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财政按照预算审核后,交由县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拨付供应商。

㈤票据统发

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农业税税收凭证等,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级财政部门,各乡镇按照《大余县财政票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票据专管员,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实行票款同行、以票核收,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隐匿各项收入。

㈥改革乡镇财政所(农税所)管理体制

试点乡镇财政所(农税所)的人事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实行县财政局垂直管理。财政所(农税所)人员每年由县财政局负责组织考核,财政所(农税所)所长人选由县财政局负责考察,报县人事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县财政局任命。乡镇各专户会计由财政所(农税所)人员担任,原属财政所(农税所)的房屋建筑物等财物仍归财政所(农税所)使用,并委托乡镇统一管理。

财政所(农税所)岗位设置:根据工作职责设置财政所(农税所)所长、结算会计、专户会计、总核算会计和票据专管员等岗位,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人多岗的方式兼管各账户。

在县财政局成立乡镇财政管理办公室,与农税科合属办公,负责乡镇财政预算的汇编,预算资金的审核拨付。同时,监督乡镇财政预算的收支,特别是监管拨付到乡镇的各项专项资金,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确保乡镇财政预算的收支平衡。

㈦部门职责

(1)县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县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的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金融机构的检查和指导,并监督其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同时,要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为乡镇开设银行账户的要严肃查处。

(5)县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代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8

为建立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统计体系,确保统计数据搜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全区现行的“条状统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推行属地统计管理体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www.nn40.com法人单位按实际经营(活动)所在地划归到相应镇乡街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由其归属的法人单位统计;跨区域经营(活动)的单位由法人单位注册登记地统计。个体生产经营户由实际经营所在地统计。集团公司以法人单位为基本调查单位划归所属地统计。(二)属地统计的地域范围全区按照现行52个镇乡街道区域实施。镇乡街道是“属地统计”的实施主体。江南新区、工业园区、渝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属地统计制度。(三)属地统计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统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普查和调查。二是专业统计项目: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及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科技、国民经济核算和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工作等统计业务。1.核算:地区生产总值以专业统计为基础,52个镇乡街道对辖区内的法人单位及法人所属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统计。对部分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不宜按行政区域进行统计的单位,其增加值由区统计局统一测算后分解到各镇乡街道,纳入镇乡街道GDp核算。2.农业:农业统计已经实行镇乡街道属地统计,仍按现行调查制度进行统计。3.工业:所有工业企业和工业个体经营户都按照属地原则由所在镇乡街道进行统计。对飞地工业统计问题,按照工业企业所在地统计,其统计结果以注册地30%开办地70%的比例进行分解。4.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年度内计划总投资在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建设投资项目由各镇乡街道统计。铁路、高速路、城乡电网、通信及监狱等部门和部分跨镇乡街道的重点投资项目由区统计局直接统计后反馈到镇乡街道。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活动单位按单位登记注册地由各镇乡街道统计。5.贸易餐饮业:所有镇乡街道辖区内的批零、住宿餐饮法人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贸易餐饮个体经营户,加油站(点),辖区利用内资项目单位,由所在镇乡街道进行统计。对贸易餐饮企业飞地统计问题,按照贸易餐饮企业所在地统计,其统计结果以注册地30%开办地70%的比例进行分解。6.劳动工资:所有镇乡街道辖区范围内除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外的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由各镇乡街道进行统计,涉及全区GDp核算基础的教育、卫生等系统的单位暂不纳入乡镇街道属地统计,仍按部门核算联动的具体规定由相关部门统计后报送区统计局。7.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工作:按照现行调查制度进行统计。8.交通运输业邮电统计:已由区运管处和区港航局报统的交通企业和个体户按现行规定执行,未纳入前述范围的公路、水运经营对象则按属地原则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所在镇乡街道进行统计。电讯统计由各电讯经营企业负责统计,直接报送区统计局,由区统计局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各镇乡街道。9、服务业统计(含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按登记注册地统计。10.对外经济统计、进出口统计:由区外经委负责统计。11.旅游统计:由区旅游局负责统计。12.政府统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普查、专项调查及其它统计调查:按具体规定执行。四、属地统计调查制度(一)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实行全面统计制度;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实行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资质以外建筑业、个体经营户实行抽样调查方法。镇乡街道辖区内统计调查单位较多,具备抽样调查条件的,在得到上级统计部门批准后,可以实行抽样调查方法。不具备抽样调查条件的,继续实行全面调查。(二)区、镇乡街道统计机构的职责统计部门综合协调全区各项统计工作,强化统计管理,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统计分析。牵头建立健全统一和动态管理的统计单位名录库,及时理顺和确定本地区统计渠道。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负责解释属地统计制度。按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农产品产量、城乡居民收入等一系列重要的统计指标,由统计部门评估论证,实行下算一级。统计部门直接负责部分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的单位,飞地单位,跨镇乡街道的重点投资项目,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的单位及大型企业集团的统计工作。其它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由镇乡街道统计机构负责统计。镇乡街道统计机构动态维护辖区内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按统计部门的统一要求,负责统计业务管辖单位统计资料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及相关的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镇乡街道、村居统计台帐,督促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对本辖区统计调查单位变化、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江南新区、工业园区、渝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动态维护辖区内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按统计部门的统一要求,负责统计业务管辖单位统计资料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及相关的统计管理工作,并定期向所在街道交换统计资料。实行属地统计后,区级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和部门核算联动成员单位的统计资料按原统计渠道上报,其管理体制不变。各有关部门仍应承担政府统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专项统计调查任务。五、实施属地统计的步骤(一)方案制订阶段(20xx年2月-4月)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工作方案。(二)实施准备阶段(20xx年5月)成立区属地统计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具体负责对属地统计进展和基层统计建设情况进行指导、规范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镇乡街道建立属地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落实工作经费,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区统计部门按经济普查口径和日常统计工作要求,向镇乡街道反馈各辖区内统计单位名录。镇乡街道接收划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对统计局反馈的单位名录和接收的统计资料进行清查、核实、整理、上报。区统计部门属地统计公报,分别采用书面通知、召开见面会、培训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发动,镇乡街道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区编委出台镇乡街道统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的规范性文件,区财政局将属地统计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确保属地统计试运行的正常开展。(三)实施试运行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从20xx年6月份定期报表开始,采取新老渠道“双轨制”报送统计资料,中央、市、区属企事业单位向镇乡街道和区统计局同时报送统计资料,各镇乡街道按属地原则搜集、整理、上报调查单位统计资料。统计部门和镇乡街道都要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保障全区综合统计数据平稳过渡。统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工作方案。从20xx年6月开始,每季以统计简报的形式通报各镇乡街道属地统计口径的主要统计资料。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9

(一)基本原则:①是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乡镇在县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文字,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②是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③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④是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和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二)规范操作事项:

①预算共编:县财政局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综合财政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报县财政局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向县政府报告。审核后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乡镇人大审议批准,乡镇政府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等职能均由乡镇财政所。乡镇编制财政预算应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不列赤字。

②账户统设:撤消乡镇各单位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县级在各乡镇开设了“结算户”、“工资专户”、“支出户”、“粮食补贴专户”和“专项资金专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均缴入“结算专户”;“工资户”用于核算乡镇人员的统发工资;“支出户”用于核算除统发工资外的其他各项开支;“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等补贴资金。

③集中收付:乡镇范围内的所有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管理。乡镇预算外收入缴入结算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乡镇预算内资金由县财政根据乡镇年度预算和资金调度情况,按照先人员经费、专项支出,后公用经费、一般性支出的支出顺序拨付。对乡镇开支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资金直接划入个人银行账户;对乡镇公用经费,由县财政按预算逐月拨付至乡镇“基本支出专户”;对专项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经县财政审核批准后拨付至乡镇“专项资金专户”。乡镇预算外资金按照先缴入“结算专户”,后拨付资金的原则进行安排。对乡镇缴入“结算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拨付前,先由用款单位编制分月用款计划,视其资金缴存状况,经财政所审核后,将资金拨至相关账户。乡镇预算外资金县财政不予调控。

④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在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财政审核后,交由县政府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

⑤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收款收据、社会抚养费收据等,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乡镇财政所指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实行“限量领购、以旧换新、定期核销、票款同行”的办法,以票核收,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隐匿各项收入。

⑥操作流程:乡镇单位需要资金乡镇财政所网上申请乡财县管办审核、批复同意后生成拨款单财政所打印拨款单(申请资金成功)月底整理凭证向乡财县代管办报账乡财县管办记账、生成报表。

(三)乡镇财政所与乡财县管的职责

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网上向乡财县管办申请资金、资金拨付,整理凭证、报账。

乡财县管办公室管理“结算专户”,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款项的审核、批复、拨付及乡镇结算专户资金的核算。

二、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效

2006年我县开始对全县18个乡镇的财政业务统一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代管,全面管理起了乡镇预算内外各项资金,经过两年的运行,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并在规范收支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乡镇财政预算比过去更加规范、透明。

2.乡镇票据管理规范。乡镇票据统一由县级发放、核销,实行“限量领购、以旧换新、定期核销、票款同行”,及时缴款。

3.乡镇支出更规范,津补贴发放规范统一,乡直单位财务监督由事后监督提前到事前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财县管工作还处在做账阶段,存在的问题有:

1.乡镇部门预算不够细化,中途调整变化大,预算调整较随意。有关人员对乡财县代管的具体职责提出质疑。

2.乡镇支出监管不能完全达到事前监督。

乡镇业务的预算会计平时只能根据网络申请拨款,月底凭交来的发票做账,对资金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被动性和管理乏力;而对乡镇单位的收支管理,特别是对乡镇政府,财政所有一定的压力;对乡村级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等等。

如何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实际,从中找到符合发展大趋势的路子,深化这项改革,进一步做好这项业务,是摆在我们当前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四、乡财县管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结合后与结合前效果、职能变化比较

1.效果比较:①乡镇单位支出实现直接支付,减少支付环节,加快支付速度;②乡镇实现集中核算,便于规范支出,加强财政监管。

2.职能比较:①核算职能由财政所改为乡财县管办集中核算,财政所其他职能不变。

五、乡财县管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结合的具体设想

为了使乡财县管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结合,结合吉水县实际,建立完善的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总体思路为:建立单一账户体系,实行两个分离,强化三个原则,加强收支监管,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网络管理。

1.建立单一账户体系。以乡镇财政所在乡镇商业银行开设的结算户全部集中到县级商业银行(必须在乡镇有业务点的)为核心,保留“工资专户”、“粮食补贴专户”和“专项资金专户”。

结算账户由乡财县管办设一人负责核算结算户的总账,记录、核算和监督乡镇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活动;设三人负责乡镇结算户的明细分类核算,核算和拨付乡镇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各单位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这一账户集中办理,资金由这一账户直接拨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工程承建单位,不存在现行分散支付制度下层层转拨、多个环节转账的问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需要,在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其资金由国库集中支付。这样,资金是单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改变,仅仅改变了支付方式而已。

工资专户为零余额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工资统发的财政性资金活动,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退耕还林等补贴资金。

2.实行两个分离。①收支分离,即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全部进入结算户,改变过去乡镇单位坐收坐支现象。②资金使用与审核管理相分离。乡镇单位每月根据实际需要、年度部门综合预算计划和单位资金结存情况向乡镇财政所申请直接支付额度,乡镇财政所每月初汇总乡镇单位申请额度向县乡财县管办批复,乡财县管办根据单位资金结存情况和部门预算计划复核后,并下达乡镇单位额度。财政所按照乡财县管资金批复程序,根据单位需要将已发生的支出直接将资金拨付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工程承建单位,如果属零星开支,由单位报账员在备用金中支付,向财政所申请补充备用金。月终,财政所将各乡镇单位发生的支出凭证整理归类后送乡财县管办集中审核、核算。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仍属于单位,审核管理属于乡财县管办,改变原来乡镇财政所审核管理不力现象。

3.强化三个原则。①规范操作原则。明确乡财县管办、乡镇财政所、预算单位职责,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使各项财政性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单一账户内运作。②强化监督原则。增强财政收支透明度,使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实现乡镇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相结合。③县乡财政结算体制不变原则,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维持不变,县乡资金调度仍然通过乡镇结算户实现与下级往来。

4.加强对单位收支监督管理。硬化乡镇预算约束,严禁违反规定的超预算支出,规范乡镇支出顺序,按照先人员经费支出、保运转支出,后一般支出、专项支出的顺序拨付资金。杜绝铺张浪费,对会议费、招待费、车修燃料费等弹性开支进行严格控制,实行乡镇财务公开制度,预决算和执行情况要定期公示。采取各种措施管理好乡镇票据,以票管收。统一规范单位人员的津贴、补贴、补助,规范公用支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防止随意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对于不合法、不合理的开支坚决制止,对有利于乡镇经济发展的开支要给予积极支持。县级财政要组织人员对上述每一笔申请的拨款进行跟踪问效,监督检查。对于上级拨来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公路建设资金、帮扶资金等涉农资金,应统一由村级财务代管机构管理核算,实行“村财乡代管”,财政所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5.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业务操作规程》、《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业务操作规程》、《规范乡镇原始凭证办法》、《乡镇支出标准统一规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单位报账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

乡镇外事工作总结篇10

惠南四年“点菜”硕果累累:除2007年确定的10项实事工程正在实施之外,2004―2006年经“点菜”确定的实事工程共有32项,包括村镇基础设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投入镇财政资金达14960万元,占该镇每年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受益人群则达二十多万。与其他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惠南镇连续四年投入相当数额的财政资金,全部用于提高农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调高老年农民养老金、扩大就业范围、改造农村基础设施等与民生有关的实事工程项目,却没有花钱重建陈旧的镇政府办公楼,这与实行代表“点菜”决定实事工程十分密切相关。

当然,惠南“民主点菜”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一是在实事工程信息的征集、汇总、票决和实施过程中,未涉及具体的预算数目;二是在评估项目结果时,局限于部分代表的参与,无法做到客观、全面地评估项目实施的绩效。最近,第二届惠南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惠南镇实事工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该镇“实事工程”是指使用财政资金,当年计划完成的与民生有关的公共投资项目;在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汇总拟实施的实事工程项目,并编制相应的预算草案交给代表票决;每年的实事工程资金应占当年预算总支出的15%以上;已完成的实事工程应当接受二分之一以上人大代表测评等等,目的是使实事工程的确定和实施更加透明、公正、规范、有序。

惠南的代表“点菜”是中国基层政府自生自长的改革探索。萌生“点菜”举措的根源是近年来乡镇合并加速所带来的区域差异及发展失衡,并且与基层政府官员改革创新的冲动有关。正是这种冲动,使这项改革凸现了乡镇人大在确定与监督公共财政资金分配与使用时的主导作用,在行使宪法与地方组织法赋予乡镇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与监督权的同时,还在民众需要与基层政府服务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探索。

然而,尽管惠南希望通过制度的规范化来进一步推进这项改革,但今年正在试点推行并将全面实施的另一项改革,却使惠南镇的“点菜”改革前景堪忧。据有关资料表明,这项由上级政府部门推行的“镇财区管”工作,最早源于2003年安徽省推行的“乡财县管”试点。所谓的“乡财县管”,是指以乡镇为财政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并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的财政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乡财县管乡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乡财县管”的前提是“三不变”,即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不变。属于乡镇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同时,文件也强调应根据各地乡镇经济和财政情况来确定“乡财县管”的实施范围,不搞“一刀切”;并明确那些财政收支规模大,并且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乡镇除外。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促使中国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最基层的乡镇政权,直接承担着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大量职责,直接面对基层民众,其财权与事权密切相关,这也正是乡镇官员改革冲动频繁的主要原因。但“镇财区管”后,由区镇两级共同编制镇预算,并由区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镇财政收支,其实质上是保留一级政府一级财权的外壳,基本上取消了《预算法》所规定的乡镇预算管理权,根本无法落实“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法律规定,乡镇政府成为事实上的县级政府派出机构。其次,“镇财区管”还形成了事实上的镇财政支出“双审批”制,即由乡镇与上级财政部门同时批准每项财政支出。审批环节的增多,势必扩大行政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审查和批准乡镇财政预算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权,虽然有关文件也规定在上级政府批准预算(包括调整)后,要“履行法定手续”,但其财政垂直管理的意图十分明显,这就给惠南版本的人大预算改革模式带来困惑:代表“点菜”还能走多久?

对于财政困难和靠上级拨款维持的乡镇吃饭财政而言,乡财镇管新举措的优势是能使基层政府正常运转,为社会提供必需的最基本公共服务;而在乡镇财力雄厚的地方,这种财政垂直管理或许也能防范和减少腐败的发生,但并不能杜绝各种腐败的出现,甚至会滋生新的腐败,同时还可能影响乡镇官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乡镇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惠南“点菜”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与财力雄厚的地区如何管理与监督乡镇财政的民主之路,体现的是民众及其代表对公共品的选择意愿,却有可能与上级政府部门正在推行的垂直管理财政模式发生碰撞:自上而下的集权式财政垂直管理改革,遭遇了自下而上的分权式预算民主改革。究竟该由镇人大还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审查和监督镇财政的预算及执行,成为惠南包括新河等乡镇下一步改革必须面对的选择,两种改革的实质,就在于用哪一种权力来制衡权力,问题在于,惠南们可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