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产质量管理十篇生产质量管理十篇

生产质量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7:48

生产质量管理篇1

一、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在我国的一些医药企业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一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措施也不够严格,并且存在一些漏洞。例如,在生产环节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规定不严格,并且对于各个环节中操作人员的责任也不够明确,这些都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体现。对于药品生产来说,缺乏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便给药品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质量风险,药品的生产对于设备、人员操作和制备环境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出现管理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

2.工作人员缺乏质量意识

在药品生产中,很多工作人员非是制药相关专业的人才,也缺乏严格的生产培训,这就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在药品生产中缺乏质量意识,对于自己的操作缺乏严格的要求。例如,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保护方面,在药品生产中对很多工作人员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携带任何菌体,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就可能无法做好个人保护工作,从而给药品的制备环境带来一些风险。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执行操作流程,这也是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高的体现。

3.Gmp应用不完善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保障药品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质量管理标准,也是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所主要实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制药企业中,对于Gmp的应用措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且在Gmp应用的监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随着新版Gmp的推广应用,这种监督不力的问题在Gmp准则细化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作为制药企业,应当树立起正确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对于药品质量的重视,加大在药品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力度,以更加严格的药品生产治理管理措施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建立起完善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在质量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各个生产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严格的工作人员操作流程,并且监督工作人员的操作。加大药品质量的控制,采取严格的药品检验制度,在每个批次的药品生产中都要抽取部分药品进行质量安全检验,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药品批次一定按照标准执行规定,绝不能让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注入市场。

2.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制药企业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应当使工作人员认识到,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和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由于工作的疏忽造成药品质量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时还会危害生命的健康安全。在药品生产中,工作人员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定进行生产操作,注重个人细菌防护问题,对于一些药品制备要求无菌的环境生产环节,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做好防护工作。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药品生产环节中,应当是把质量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药品生产操作环节的,并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工作,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3.开展好Gmp应用工作

制药企业应当认真落实新版Gmp实施工作,自觉肩负起制药企业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做好新版Gmp关于生产环节规定细化的工作,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保障新版Gmp的实施。这也要求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提高对于Gmp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新版Gmp质量管理核心内涵的认识,针对一些特殊的药品制备,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对Gmp进行相应的改变,但是执行标准应当高于Gmp,以更加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标准来保障药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三、结语

生产质量管理篇2

一、“毒奶粉”事件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毒奶粉”事件。例如安徽的“大头娃娃”事件,调查表明是由于婴幼儿食用劣质奶粉引起的后遗症。引起社会最大轰动的当属三鹿奶粉事件,几十万婴幼儿受到此奶粉的影响,甚至还导致一些儿童死亡,经专家检验证明,是由于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成分造成的。多起“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导致国人不相信国货,许多孩子的父母都从国外购置奶粉。这是中国奶粉企业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毒奶粉”事件不仅影响奶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奶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奶粉的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由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生产环节也包括很多方面,奶源的选择,生产设备的技术高低,食品质量的检验技术,还有生产人员个人卫生。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都能影响奶粉的生产质量,所以我们注意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好生产关,才能生产出营养价值丰富、质量高的优质奶粉。

三、加强奶粉生产的质量管理的对策

1.严把人员关

人在奶粉生产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所有流程中都有人的参与,可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奶粉的质量。从企业的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定期体检和定期培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参与人员定期体检确保人的疾病不传播给奶牛;领导的定期培训一方研究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奶粉;员工的定期培训有利于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严把人员关对奶粉生产的质量也有重要作用。

2.严格把好奶源关

奶源是生产奶粉的直接来源,我们必须从农场环境、奶牛的食物、奶牛的健康几方面来抓。农场环境卫生必须达标。农场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也就直接决定了奶源的质量。必须定期对农场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定期清理农场废物,对死角进行消毒。制定严格的员工考核机制,把环境卫生的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才能保证农场的环境。严控奶牛食物的质量。奶牛的食物等草料直接决定奶源的质量,我们让奶牛食用新鲜的的草料,在奶牛食用前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检验,确保没有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要与经过国家严格验收合格的食物供应企业合作,确保食物的安全卫生健康。确保奶牛的健康。奶牛的健康直接决定奶源的质量,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保证奶牛的健康。对于饲养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对病牛马上隔离,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对于病牛的治疗要聘用专门的医疗团队,禁止滥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药物。确保鲜奶的质量。对于鲜奶的提取也是保证奶质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采集人员要进行相关的采集技能培训,不达标的坚决不用。对于采集到的奶源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多次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保存利用,宁可倒掉也要保证奶的质量。

3.严格把好生产关

有好的奶源只是生产奶粉的其中一个环节,还要把好生产关。严把配方关。对于奶粉的配方要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各成分要比例适合。既要保证奶粉的营养价值,又要保证奶粉的安全健康。对于奶粉的配方禁止添加三聚氰胺、防腐剂等化学成分,避免再次发生“毒奶粉”事件。严把生产设备关。企业的生产设备必须利用经过质监局检验合格的设备,对于设备的使用人员也要经过培训。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改进,确保每一个流程都安全,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4.严把检验关

实行从奶源到成品的全过程跟踪检验制度,确保每一件产品合格;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一律淘汰。检验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出厂。可引进国际先进检验设备,然后再经过人工检验,确保出场产品的质量。

5.严把政府关

对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各部分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更要起带头作用,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监管,确保企业生产质量合格的奶粉品,维护好广大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实行严格企业准入制度。对于企业进入奶制品生产领域,要经过严格的生产许可审核,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都不允许投入生产。对于正在生产的企业,出现产品检查不合格的,要立即停业整顿,保证不生产一件不合格的产品。加强监督监管。对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要加强监督监管,从奶源的选择到生产出成品。要定期去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也可以派人驻守,坚决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四、结语

生产质量管理篇3

关键词:产品科研;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67-02

1概述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重要过程,研发和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产品能否及时投放市场,并取得积极效益。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想提高研发和生产的有效性,就要对质量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实际来看,产品科研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应确定明确的管理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明确产品科研和生产的概念,认真分析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满足质量管理需要,为产品科研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和技术支持。

2产品技术研发等科研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思路分析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从产品技术研发的科研过程来看,要想做好产品科研质量管理,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根据产品科研实际,树立明确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科研过程中,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要根据产品科研实际,从产品科研的开展入手,树立明确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目标能够贴合实际,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满足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

2.2按照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分解整个科研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科研过程中,除了要制定整体质量管理目标之外,为了保证产品科研质量管理取得预期效果,应对整个科研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按照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和不同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2.3认真分析产品科研过程,制定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

除了制定具体的科研质量管理目标之外,要想保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施,还要制定具体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并保证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使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能够实现满足产品科研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思路分析

从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来看,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就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1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想取得质量管理的积极效果,就要和产品研发过程一样,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保证质量管理能够具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其次,要在质量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制定相对具体的工序质量管理目标,保证工序质量管理目标的针对性。最后,要围绕着各级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服务于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全面控制。

3.2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仅仅制度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产品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为产品生产过程服务。首先,应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将其作为核心,并配备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做好产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次,应按照生产工序要求,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使质量管理制度成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依据。再次,应按照iSo9000体系,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3.3完善现有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工艺是保证产品整体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完整的工艺流程,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才能保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完善现有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并优化工艺管理制度,使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均在质量体系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发挥工艺管理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产品工艺流程是关系到产品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做好产品工艺流程的优化工作,才能实现质量管理目标,保证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3.4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应重点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明确产品生产过程的重点工序,并设立相应的检验点。对重点工序和重点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检验,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其次,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体系,配备相应的检验人员。依托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效果。再次,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发挥质量检验制度的有效性。使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成为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满足质量检验需求。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科研生产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挥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产品科研生产的有效管理。所以,我们应建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思路,保证产品科研生产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微,陈虹.对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几个重要条款的理解[J].铁道技术监督,2010,(1).

[2]纪华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如何构建质量管理体系[J].铁道技术监督,2010,(1).

[3]陆永丽.a质检所电器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4]张莉莉.pS公司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生产质量管理篇4

1.1产品结构分析

从宏观上该核产品结构可分为管、单元和台三大部分,其中每部分又包含若干部件和相应的零部件。通过对产品的详细分析,得出产品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的种类,焊缝数量,零部件及焊缝的编号和标识。为了方便对产品的管理和对零部件查询,制定了产品结构树,体现了零部件、原材料、设计图号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为产品质量信息的查询功能的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为质量信息的查询提供可行的结构树查询方式。

1.2制造工序分析

对产品制造工艺和工序进行了充分解和分析,掌握的内容和分析情况如下。(1)产品涉及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加工、酸洗、干燥、组装、焊接、尺寸检验。每个制造工艺又可细分为若干个详细工艺分支。(2)产品制造主要工序包括:原材料复验、零部件加工、组装焊接和检验、焊缝理化检验等。(3)产品生产和制造具体业务工作以工序传递卡和工作任务单的形式驱动开展。每张工序传递卡包含若干个制造工序,任务传递单主要针对检测任务。

1.3制造过程业务流程分析与规划

对生产品产工作业务组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绘制出产品制造过程业务全局流程图,展示了生产线的各个工作组成和内在关系,完整直观地展现出了产品制造的总体业务。

2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质量信息数据规划

对制造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整理和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的分析和业务数据模型建立,为软件的详细设计和编程的快速实现和调试奠定了基础。

2.1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载体,是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根据产品工艺和工序流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和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对每类记录报告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对同类报告进行了统一管理。

2.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制造业务过程的质量信息单据和数据进行总体规划和逻辑设计,为软件编制过程的数据逻辑关系和数据流设计的提供输入。结合产品业务信息单据进行分类规划,建立了系统的数据模型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关联关系图。

3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

根据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业务过程流程和质量信息需求分析,结合产品制造过程全局业务和纲要性数据关联关系,在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交流基础上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制定了十大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3.2系统功能说明

(1)物料出入库管理库房管理包含物料出入库信息记录和库存物料情况查询。业务工作由原材料首次入库、复验后原材料入库、原材料放行、原材料外协加工出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原材料出库、焊丝领用、零件入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零件出库和中间产品出入库组成。(2)生产计划管理提供生产计划管理功能,辅助用户编制和查询各种生产计划。业务工作包含制定季度生产大纲、制定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将周生产计划下发到具体生产部门、接收生产日报、接收生产周报、变更生产计划、下达临时生产任务和考核生产计划执行率。(3)任务单工作任务单工作包括:原材料材料和零部件复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制定任务单,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获取工位的任务单完成任务单工作信息。完成之后,用户记录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系统将任务单保存。(4)传递卡工作传递卡工作为生产的核心业务,工序人员通过传递卡流程完成部件及整台的全部生产任务。在工作传递卡的单个环节中,用户通过系统记录下工作开展信息,单个工作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包含有清洗记录、烘干记录、检验记录、组装记录等。(5)不合格品控制通过不合格信息提示,系统能够辅助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步工序。在某个传递卡工作环节或任务单工作中,如果质量信息不合格,系统将提示用户,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查询产品信息状态。(6)生产信息查询生产查询任务包含:产品的生产信息查询、生产记录查询、生产报告查询、任务单查询和零件合格信息查询。通过输入某一产品台的编号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7)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生产关键参数的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形成工艺人员定制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关键参数包括制造成品率、焊缝合格率、检测数据分析等。统计分析项目包括:百分比统计,平均值,极限偏差等,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给出。(8)工装检具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工装检具和计量设备的电子台帐管理,辅助人员随时了解设备及检具的工作状态,并提前实现检具设备的送检提醒,实现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状态的在线管理,对过期未送检的检具进行报警提示。(9)文档管理对各种文档进行管理,提供文档录入功能、文档维护功能和文档查询功能。文档包括:管理程序文件、生产质量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程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管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在系统中所具有的各种权限,对现有用户进行维护。用户权限分为系统菜单权限、工序传递卡的对应权限,可以给用户添加和修改权限。

4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软硬件结构

系统采用服务端为核心的思想实现,所有的软件功能将在服务端实现,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使用软件,服务端驱动客户端从而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并且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软件功能部署在web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服务端向用户提供基于ie6的软件功能,从而实现了以服务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软件产品开发实现涉及技术和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web服务器,tomcat6;客户端浏览器,ie6。软件实现技术为java/servlet/xml/javascript。硬件结构运行平台满足基于网络的桌面工作站和服务器框架结构,工作站的数量根据具体用户工位数量确定。

5结论

生产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园林苗圃;生产质量;管理

1生产的质量管理

1.1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1确定生产质量目标。根据苗木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包括不同种类的苗木的生长发育习性以及对生长环境的基本要求,配合苗圃的现有条件,如:生产苗木的机械设备、生产苗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适合苗木生产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到达何种水平的质量目标。

1.1.2确定达到生产质量目标的程序。选择有效科学的生产程序来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可以以目标分解、量化指标、生产管理工序(如播种、施肥、病虫的防治等)、质量管理来作为控制点。

1.1.3配置有效资源,实现质量管理。实现生产质量管理需要配置各种有效资源,如:人、生产材料、生产工具、生产管理技术、生产管理信息以及机械设备。如何利用有效的配置来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必须在质量策划过程中加以重视。

1.1.4编制生产质量管理计划。通过策划活动项目来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做到逐层依序,从而来完成苗圃的生产质量策划。

1.2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1.2.1系统控制。园林苗木的生产是由若干生产部门分配形成的整体系统控制。每个生产部门是由若干工序组合而成,如育苗、施肥、浇水、防虫、锄草以及苗木越冬所采取的防寒措施。苗圃的生产管理最基本的系统步骤就是生产工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成品质量的基础。此外,利用苗圃生产过程来衡量质量及监督苗圃的生产过程,对生产程序的改进和创新有着明显的检验效果。

1.2.2影响苗木生产质量因素控制。园林苗圃生产在质量上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即人、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方法。

人的因素是指人的控制。主要是对苗木生产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的管理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个人并与其经济利益相联系。

苗圃生产机械设备的控制。根据苗圃生产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的型号,包括与苗木种类生产繁殖相关的机械设备和整地机械、起苗机械等;除此之外,要有操作生产机械设备的专门人员。

1.2.3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分及病虫草。在苗木栽培时,要注重苗木种类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适当调整苗木的生长环境,加强防病虫、锄草,合理选择栽培方式。

1.3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到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在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协调各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连接,确定生产质量标准,采取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生产流程安排,指导进行,必要时还需前往现场监督过程质量控制,保证苗木的生产正常顺利的进行。

1.4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分为对内与对外的质量保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生产部门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保证苗木的质量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吻合。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客户和认证机构的保证。对客户的保证是指满足顾客的需求,提供客户要求的苗圃。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对国家质量安全技术监督下属的认证机构的保证,符合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

2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

2.1生产质量改进分类

对苗木整个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类确定,繁殖数量及生产规格,改进苗木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对苗木生产管理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苗圃生产企业的管理目标、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及更改。实行生产部门机构变动,制定奖励制度、资源重新分配等方式来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这种管理过程应针对所管理的对象来进行,改善内部人员关系,激励发挥生产水平,从而发挥更大的生产效益。

2.2苗木生产改进措施

苗木生产质量管理与其它产业质量管理一样,需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在总结中有效改进,保证以后的生产过程能有更高的提升。

制定生产管理目标,规范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根据苗木生长发育的特点,找出影响苗木的质量因素,做到计划生产。

按照生产计划进行,做到动态质量管理。若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或有其它情况发生,如:苗木种质量规格问题、生产人员变动、生产技术改进,应及时修订计划,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生产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航天型号;批生产;质量体系探索

1、航天产品批生产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状

在航天研发和生产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航天系统的质量模式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强化型号质量管理若干要求”、“航天型号产品质量保证措施”“航天产品可靠性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规定的执行,对确保航天产品的研发、设计、试验、定型、产品化、生产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质量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基本上可以按照各自的职能运作,在操作中逐步改进,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在航天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过程中,根据航天自身实际使用情况,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上级部门对下属企业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检验和测试。体系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1.2主要问题

(1)团队不稳定,人员素质不足,影响产品的批生产质量。目前,航天企业在早期的培养制造经验多的工人现在已进入老龄化,很难适应新一代产品制造高品质技术的发展要求。部分老工人已经退休,技术精湛有经验的工人年轻且不多,年轻职工思想不稳定,缺乏经验,团队整体工作的质量下降。

(2)新一代的航天产品不断增加新的技术含量和更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长寿命等要求,给产品的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产品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航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不够完善的工艺文件,不够严格的工艺纪律。某些操作规范有简单化和不精确的现象,任意增加工人操作,从而在产品质量上不容易得到控制。与此同时,一些辅助工艺、工装、产品包装、运输等环节未包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控制,导致失控的过程。再有能力的工人不能操作合格的产品,如果产品转外协单位生产的,它是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

2、批生产质量管理探索

2.1优化工艺流程,整合生产流程,减少中间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分工明确,生产过程分为若干领域,该任务链长,导致生产周期过长。上下工序均按照“节拍”的要求,进程间的批生产过程必须是“合拍”的,形成流水作业。如陀螺组件的生产模式,在研发和第一批次生产阶段之间,工序过于精细,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流之间的上部和下部缺少该有的关联,太多的环节无法连接,不能形成流程,导致在生产缓慢。通过生产,加工,检验流程的优化,以及再分配的责任,任务鲜明,外协单位形成的流动的质量控制模式,“第二批”后续生产再验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会有显着改善。

2.2探究并建立系统化、信息化的产品标识方法

综合标准化管理批之间的区别产品批,是必不可少,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产品标识本身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生产计划的可续性。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建立基本的产品标识信息系统,使产品的技术状态,生产状况,质量信息结合产品标识进行数据检索,统计分析系统。然而,识别系统建立涉及设计技术状态及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成本等方面,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为了满足批产质量管理的需要,航天系统规定在现有产品中,通过分析该产品的结构和组成,制备的产品iD的管理做法,提高产品标识的可读性和相互操作性,使未来的质量跟踪,反馈形式从串行到并行的转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3进一步规范和调整产品例外\紧急放行准则

对于外购原材料,原器件复验尚未完成的测试和检验,由于型号任务紧急,需要提前交付产品进行组装生产,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此过程需在放行之前完成。目前的执行程序所需的控制措施较为复杂,不能保证生产进度。为此,短期产品需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制定合适的批签放行管理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制定详细的风险放行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例外\紧急放行制度,可避免质量失制,且进度安排上行之有效。

2.4开展批生产质量确认流程优化工作

在航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品的每一道工序完成后,专职检验人员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及再确认。这是检查确认过程,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但效率一般。为此,针对典型产品进行了研究,明确和再分配的质量保证责任,并承认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确认过程中规范流程优化制度,有效地缩短了产品控制工序的确认停留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新文,李成君,陈炳文.关于航天型号批生产质量控制的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2012(4).

生产质量管理篇7

1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本文由收集整理

1.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2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2.1.1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1.2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

2.1.3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1.4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2.1.5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

2.2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3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生产质量管理篇8

关键词:质量管理;铁路运输;安全生产

引言

安全畅通、优质服务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伴随着铁路改革进程的深化发展,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着不相适应的铁路运营机制。渐行渐近的铁路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在管理上去创新、在管理上去突破,寻求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理念。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在大千世界里活下来的既不是“强大的物种”,也不是“优秀的物种”,而是那些善于“变化的物种”。推行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够促使铁路运输生产逐步改进传统的管理运行模式,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1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常说铁路运输管理要围绕“强基达标、规范管理”这条主线进行。什么是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规范管理就是按标准管理。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管理是按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职工的日常工作紧紧追踪企业安全目标开展生产和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落实“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有效载体,更是铁路运输安全步入良性循环的正确途径。

1.1深化目标管理层次应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而铁路联动的特点使得多个基层站段生产的是同一产品,即: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生产产品形成的基础环节,铁路运输的全过程、多角度必须从上至下保证各部位、各岗位正常而有效地运转,否则将会有不可预测的恶性后果。

在纵向上从路局到各站段在制定安全生产实施计划时,要把目标层层分劈,在措施上做到层层分解,各班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在横向上,根据各科室的职能范围围绕生产安全将其展开。通过站段安全生产目标、车间安全生产实施方案以及月度生产任务计划、班组《月度活动计划》和《个人目标保证书》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相互制约、层层对接的目标保证体系。

1.2采取科学手段进行目标设计

安全生产目标定的过高,实现的概率和可能性就越小,而风险率就越大;安全生产目标定的过低,虽然实现的可能性把握较大,但不利于职工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该恰当地制定安全目标。使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可攀性。在制定目标前,首先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用数据说话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目标值确定后,对实现目标的概率和风险率再进行可行性分析,对风险率较大的目标,作为目标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卡控点,强化对策实施,确保目标得以兑现。

1.3运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控制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对具有特有功能的系统,按系统构成方法、系统要素、体系文件和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检查的一种活动,我们常见的安全评估检查其目的在于及时获得现场安全信息,以便适时做出决策。

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也称管理循环,安全评估检查和各类安全大检查活动突出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根据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需要,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在安全检查和审核活动中,重点按安全生产体系文件规定检查各项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是否落实及管理是否有效,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轮的pDCa循环。

2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高服务质量

任何活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实现的,只有不断的分析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才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优质高效。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铁路服务是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产品的“不可贮存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服务的质量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全过程、全组织、全员)一多样(多方法)”的特性,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决定其能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

围绕满足顾客需求,努力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等方方面面开展多层面、多方法的质量活动。运用pDCa工作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断运用“质量管理三步曲”确保铁路服务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随着服务质量活动的不断循环,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将会不断改进和提高。

3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确保铁路畅通

目前,铁路固有的管理编制或多或少存在着纵向垂直重复、横向交叉重叠的浪费,逐级负责制的落实有时就会打了折扣。通过全员参与的质量活动,管理者、管理部门和操作者的职责、权限、操作程序均得到明确体现,使每一级都明白自身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解决什么问题、做不好应负什么责任。

推行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激发职工的主人翁工作意识,逐步培养职工在本职岗位上进行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下道工序、下个环节、下一过程就是你的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激发职工的团队合作积极性以及跨部门团队合作的责任感。

曾经听说:德国人的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稳固如初。于是,有句玩笑的话说,德国纽扣的寿命比婚姻还长。这看似一件小事,小得只有纽扣那么大,但它却透视出许多其他层面上的东西,比如纽扣的质量、线的坚韧、钉扣工人的敬业……

铁路服务难道不正是一排排小小的纽扣吗?一个点、一根线或一个岗的瑕疵与疏忽可能带来的就是环环相扣的脱节,对车轮、每节车箱后果将不堪设想?

4结束语

齐抓共管、逐级负责是铁路“强基达标、规范管理”的核心所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深化落实能够逐步推动铁路运输生产脱出旧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随意性的人治管理向现代化的规范性法制管理渐进。在管理上逐步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养成、有序可控、质量取胜。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刘国祥.铁道行业质量管理经验成果选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生产质量管理篇9

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严重性

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的质量问题,轻则会拖延工期、增加费用,影响油气生产连续性,进而影响油气产量与经济效益;重者则会给整个工程留下质量安全隐患,对生产生活的用电安全构成影响,甚至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关联性

供配电工程施工贯穿油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涉及产能建设、老区改造、隐患治理、节能专项等多个方面,其关联性不言而喻。因此,供配电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油气生产中各种投资渠道的项目。

复杂性

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是基于两大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一项复杂工程,影响供配电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由于两大行业的规范要求在同一场所相互制约,进而对供配电工程质量问题的性质分析、判断和处理变得复杂,例如涉及油气生产中易燃、易爆场所的施工质量,以及防雷防静电等相关要求。

突发性

基于供配电工程专业性强、系统复杂的特点,在油田生产区域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质量问题可能随时出现,例如:基础可靠性、线路牢固性、安装密封性、接触牢固性,施工现场因油气生产带来的安全性等等。因此,对于这些突发性问题,需要不断总结,进行充分的预案制定,对危险因素进行细致的辨识。

可变性

油田生产中的供配电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质量问题也会出现变化,可能会引发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例如因生产需求变化、生产模式改变进行负荷调整,从而导致腐蚀、污染等情况的出现,因生产流程问题导致的用电设备故障等等。因此,对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时,要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质量事故进一步恶化。

影响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质量的因素

人为因素

人作为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项目的执行者,其操作活动构成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施工人员的操作质量成为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别在涉及到油气生产现场的人员操作,将受到双重行业规范的制约,操作复杂性尤为突出。因此,在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决定其他因素。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对油气生产现场进行充分的论证、交底告知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

材料因素

供配电工程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其优劣度直接决定工程质量能否达标。油田生产中的供配电工程是两大行业交织的系统工程,其施工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广、用量大、专业性能要求高的特点,对于防爆、防静电等一系列要求要有很高的执行标准。由于面对开放的选材市场,对两大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不统一,假若其中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整个供配电工程的质量。因此,对于油田生产这一特殊环境下的供配电施工,材料防爆、漏电防护、防腐蚀、抗氧化等诸多性能等级必须进行升级。加强对供配电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工具设备

工具设备在油田生产中的供配电工程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操作人员配备性能优良的设备才能构成完善的操作主体。工具设备的类型、质量、安全等级、适用范围等要素决定其是否符合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施工需要,并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从安全是否严格、评价是否经济、技术是否先进、操作和维护是否便利等方面进行充分考量,确保工具设备选择的合理性。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否得当、施工方案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合规是油田生产中供配电施工的核心环节,其直接或间接对工程的安全环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根据相关设计,充分结合工程实际和施工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全面系统分析管理、经济、技术、工艺、操作等各个方面,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并严格执行。

环境因素

油田生产中影响供配电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工程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投资环境、自然环境、劳动环境、人文环境,这些环境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复杂多变。具体来说,油田生产中的供配电工程质量除直接受到温度、湿度、大风、雨雪、酷暑、严寒等自然环境影响外,还受到周边油气生产环境,如与抽油机、泥浆池距离,防爆场所接线方式,静电防护等的制约。因此,要充分结合供配电工程特点和油田生产现场的施工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从主观上对影响工程质量环境的客观因素加以控制。

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与其他领域的配电工程相同,均由投资决策、施工设计、施工组织、项目验收、投产组织等几个阶段构成,严格控制这五个方面的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整体供配电工程的质量。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要以油田开发方案为依据,掌握油区分布、油田产量、注水站、联合站等用电大户的负荷情况,着眼长期规划,根据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依次对决策、设计、施工、验收、投产的质量进行过程管理与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认真分析油田生产对电力的需求,严格审核项目选址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等前期相关资料,确保决策科学合理,为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奠定决策基础。

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可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设计是工程的理论展示,通过对油田生产和电力工程两大领域规范要求的相互融合,对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的不同阶段设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使整体工程设计的质量有所保证。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形成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究其特征就是对因素和过程的综合管理。具体要将施工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使其分散度及波动中心在过程控制中限定在一定范围。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的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项目的阶段性验收是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竣工验收是对设计执行与工程质量的系统检查,二者均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与生产环境相协调,其质量控制是项目投入使用前的重要阶段。顺利完成验收环节标志着该项目建设阶段结束,生产使用阶段正式开始。

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指工程项目在完成竣工验收合格后、正式投产使用前的质量回访和检查。在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内,施工单位要负责维修施工过程造成的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引发的问题。根据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在特定期限内,对已交付使用项目进行质量回访,建设单位要根据生产情况对施工单位提出质量意见,并进行备案处理。

油田生产中供配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加强基础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将质量责任制落实到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监督人员,加强项目运行中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根据电力行业与石油行业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诱发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质量责任制的落实。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人的因素是影响供配电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努力提高项目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与执行能务,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施工交底,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施工技术交底要内容详尽、明确具体,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表达方式通俗易懂,以便施工工程中的每道工序均能顺利按设计规范及施工要求完成。

制定并完善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生产质量管理篇10

关键词: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质量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1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目的

矿石质量是指矿石满足采矿、冶炼等的实际需要程度,是由矿石中含有的有益物质决定的,如果一个矿石的杂质含量非常大,那么它的质量也不高。总之,它的质量都反映在实用性上。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矿石的分布范围,为重新制定计划,计算分析矿石储量打下基础,选择最佳的生产方案、技术手段,来进行矿石质量管理,从而能够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地质研究[1]。

2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的内容

首先是要进行实验查明矿石中含有的有益物质有哪些,含量为多少,以及有害杂质的种类是什么,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其次研究出矿石的成分、组成结构等,根据矿石的不同种类,分出不同的等级,有自然类型、工艺类型,再进行研究;查明矿石的特殊物理性质,为计算和开采做准备;最后研究出矿石从开采到选矿再到最后完成的质量变化和地质上的相互关系,为做勘察研究提供依据。

3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方法

生产矿山矿石的质量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取样法,另一种为不直接取样法。取样法是从矿山生产的矿石中按照一定规格采取样品,再对该样品进行加工、分析、试验等,研究矿石质量,为更好地利用矿石资源和地质勘察打下基础;不直接取样法是指在有用的矿石上采用荧光分析等物理方法来研究矿石质量。

4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现状

首先对生产矿山矿石质量进行管理,就要对矿石质量做出计划,因为它是开采矿产技术的中心内容,计划中不仅要包括开采矿石的基本情况分析,还要对矿石的损失率做一个预测,开采矿石的步骤、顺序,以及技术手段。随后再根据计划制出地质图和矿石质量计划表。

4.1现场管理不到位

由于在采矿业中,采矿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在现场作业时会发生矿石的贫化现象,现场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指出,矿石的损失以及贫化率就会更高。但目前,采矿业的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准确的鉴别出高质量的矿石,对采矿的仪器设备监管不到位,导致在采矿时,矿石与排土场混在一起,不能清楚的辨别出高质量矿石;又由于采矿作业场地往往分布很广,所以工作人员要分散工作,这就给现场管理人员带来了不便,现场管理人员本身人数不多,工作量又大,所以难以进行现场管理[2]。

4.2采剥工艺中的管理

开采矿石以后,需要对矿石进行爆破、运输,其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如果在其中某一个环节由于监管不当而造成了损失,都会给矿石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滑坡现象,这会使得矿石质量降低;在爆破后,矿石的废渣遗留在平台上,未处理干净,也会使矿石质量贫化;在铲装时,一些矿石体积太小,不易被人发现,遗漏了这些矿石,使其无法分离,这会给矿石带来直接损失。

4.3矿群矛盾

在一些矿区周围的村落中,很多村民由于没有工作,缺乏固定的收入,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就不得不到矿区采集矿石卖钱,这些矿石一旦丢失,矿石就会受到直接的损失。采矿作业得不到正常开展,影响地质勘察工作,所以就造成了矿群矛盾。

4.4零星矿石回收率低

目前,有的企业重视了零星矿石回收的问题,而有的企业还未重视起来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能够增加零星矿石的回收率,就能大大提升矿石的质量。一些企业成立了零星矿石回收小队,进行人工采集零星矿石,尽量不遗漏小型矿体,但是人工回收效率还有待提高,有时候甚至产生了相反影响。

5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措施

5.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在车间中,首先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会议与交流,在会上对已研究的矿石质量情况进行研讨,提出质量问题,并做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另外班组人员可以定期对矿石样品进行质量抽查,进行记录与分析,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报告并组织人员共同商讨;对于现场质量管理,找出矿石的质量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并落到实处,最后再进行总结,以防止矿石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5.2加强技术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在工作时要协调好作业长与工程师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工作有序的开展,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到现场进行采剥工作的指导,根据采矿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同时也要加强采矿人员、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经常对他们开展技术培训和矿山工作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对采矿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鼓励他们,来引起他们的重视,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5.3做好质量控制

在每次采矿前,都应该制定周、月、年计划,在计划中考虑到各种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遇到问题时该怎么解决,在采矿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做到定时检查采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如果在任何一个阶段中发现了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应及时指出并整改,对阶段中的任何违规现象,工作人员应把它们记录下来;在最后的总结中对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提出表扬并奖励,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应提出批评,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6结语

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管理由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是对现场进行质量管理,我们应该提高人员技术水平,按照计划和规定正确作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矿石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勤富.露天矿生产现场矿石质量管理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