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业管理实践十篇物业管理实践十篇

物业管理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7:15

物业管理实践篇1

居住物业(以下简称物业),是指住宅以及相关的公共设施。物业管理,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兴名词,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行业。物业管理不仅关系着居民的正常生活,更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国家自九十年代以来,不断加强相关

方面的立法和完善工作。

一、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现状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我国的物业管理现状随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而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铜仁市是本次调查的必然选择

铜仁地处中国贵州东南门户,各个区县经济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铜仁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铜仁的社会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准确地反映出铜仁地区物业管理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决定拟制此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制作了调查所需相关资料后,我选择了铜仁市作为了本次寒假社会调查报告的实践基地。本次社会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范围主要以铜仁市物业管理现状为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上门问卷填写.

在各位同学与广大市民的帮助和配合下,经过近20天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本次实践调查任务的主要工作(问卷填写)。在完成问卷工作后,我现对问卷进行总结和归纳,终于得出了铜仁市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现状的一些简单的信息。

三、居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物业管理主体方面的缺陷

1、物业覆盖率低,从业人员比例少,物业企业规模小,但发展较快。目前,铜仁市基本上在每个区县都相继建立起新兴的居民住宅小区,但是,

在铜仁主城区分布较广泛,而各区县发展较慢仅仅在设施完备的新建居民小区才建立起物业管理服务,且为数不多。

2、专业性物业管理企业比例较大,但是仍需要相当部分的专业性企业。物业管理公司大都是专业性的,但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非专业性企业。

3、小区业主大会的召开或定期召开现状令人担忧,业主缺乏对自己参加业主大会、行使相关权利的合理认识。

4、尚有相当比例的小区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成立和召开业主委员会,有些公民缺乏权利意识。在召开业主大会后,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组成和召开业主委员会。

(二)物业管理合同及其违约责任追究

物业管理合同是业主集体与物业管理公司签定的关于经营特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协议。因此,它是物管公司与业主之间发生法律关系的前提。

在签定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之后,涉及的问题就是该合同的履行。

首先,在合同履行方面,从调查来看,铜仁市的居民住宅小区物管合同的履行情况问题相当严重。

其次,对于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方面,缺乏较统一性。

再次,在小区发生仅仅安全等物业管理合同约定的情况后,物业管理公司有义务及时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最后,对居民小区内公共设施出租的决定权等方面;

(三)、居民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评价

在本次调查问卷结束后,被调查者提出了一些总结和评价:见下表:

(小区安全、绿化、卫生等管理评价):

总结评价

很好好一般不好

比例15.2

%42.439.4%23%

(对所在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总体评价):

总结评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四)对发展和完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建议

上述调查分析,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重庆市物业管理方面的现实问题,但是必须认识到上述认识的局限性。我试从上述问题出发,提出自己关于发展和完善居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建议。

1、积极促进物业管理市场性。实现对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的宏观调控,极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物业覆盖率低,从业人员比例少,物业企业规模小的问题。放开政府管制之手,大力将市场引进物业管理行业。

2、完善法律程序,实现物业管理定价的法律化。正确解决物业服务收费水平低、收费率低,代收代缴垫支多,个别管理部门乱收费,导致企业亏损严重等问题。合理规制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缴纳和比例。避免在实际中乱收费和收费不到位等问题。

3、加强有关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提高小区业主法律和权利意识。

4、促进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大会等业主权力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建立起合理的行使权利机构,以及时和迅速追究物业管理公司的法律责任。

物业管理实践篇2

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4-0000-01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和办学宗旨。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下面以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实践课纳入课程体系是高职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还是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未纳入课程体系,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学校用于实践教学方面的各类经费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用于一些教学实习、技能操作训练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我校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仅有一个物业管理模拟实训室,建筑面积70余平方米,不能满足一个班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对实践教学的理解片面

许多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离开课堂,到企业参观实习,而没有把它作为是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往往目的性不够明确,造成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偏离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由于对实践教学理解的片面性,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能够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使实践流于形式。

(三)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实践教学的培训工作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使得这项工作的效率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对师资力量的要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路

(一)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性

要提倡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性。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岗位要求为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技能培养为主线、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除了重视房屋维修与养护、园林绿化、物业设备设施维护等操作技能训练外,重点加大了物业管理应用文写作、编写物业管理投标书、房屋维修方案设计、物业小区接管验收、物业管理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技能训练。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模拟与实际操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重视课堂上的技能训练,改变过去一谈技能就与设备操作联系起来,就要去物业管理公司,否则就不算实践的观念。把物业管理的许多技能训练放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如物业管理应用文写作、编写物业管理投标书、房屋维修方案设计、物业管理纠纷处理等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性训练。这样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将由原来的20%上升到50%。

(二)设置四阶段实践训练课程体系

四阶段实践训练课程体系基于把运用知识向训练技能迁移的原理,将学生实践和实训课程分为认知实习、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定岗实习。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专项技能训练安排在随堂教学时间内,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后8周的实践学期内进行集中训练,第六学期,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所实习的企业中寻找实际课题进行研究。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1.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在学生的实习实训内容上,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和调整课程。(1)新建物业智能化管理实训室。物业智能化管理实验室占地300平方米,包括楼宇自控系统等八个系统,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新技术给物业管理带来的革命,而且还能亲自动手参与到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之中。(2)扩建物业管理模拟实训室。物业管理模拟实验室占地300平方米,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实验设备,满足教学要求;配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物业管理模拟实验室采用模拟物业管理公司的形式开展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实验室为依托,可进行模拟招投标、业主大会的筹备与召开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室内能同时容纳50人进行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征之一,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来解决。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是顶岗实习,这就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环境。把物业管理公司业务活动作为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内容的一部分,这就为学生今后从事物业管理和设备维修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校企共同编写实践教材

邀请企业专家、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共同编写实践教材,实践教材的内容应注意与专业理论课的衔接,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实践教材应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考虑多用图示和表格的方法,将实训内容和过程表述出来。

(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实践,完成相关论文和研究课题。我校现有物业管理专业专职教师3人,有1名教师已取得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我校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已聘用5名物业管理公司的专家作兼职教师,这不但弥补校内师资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也能把最新的科学信息、生产技术及时带入课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确保高职物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应用型专业,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强化以及职业能力训练,都离不开实践环节的保障。因此应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和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物业管理实用人才。

物业管理实践篇3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实效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以及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特点以及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科学的设计。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利用并优化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将与企业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的模式和层次不断深入。

一、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实效性

当前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实践教学,这也是物流管理专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存在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实效性的问题。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时,没有结合相关专业理论解决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业需求不清晰等问题。教学计划的制定未结合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这就使得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未能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时间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缺乏改革与创新,这些都使物流实践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从而阻碍了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长远性发展。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基地缺乏、校内实训条件不足等现象,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一般只提供学生参观物流企业的机会,让其对真实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生产流程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有所了解,而并未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物流企业的机会,如企业实习等实践学习。高职院校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资金较少,这就导致实训场地条件较差,且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不注重内涵建设。例如许多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只有一套物流模拟软件,学生所能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到的应用知识也相对较少。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这三个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以及交通运输学等专业出身,其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技能水平不高;大部分教师未经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并且不具备学科知识理论的研究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能力更是缺乏;大部分高校都缺乏来自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外聘专业教师,在“双师”型师师资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性,这对于其实践教学来说非常不利。

二、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建设

建设具有特色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首先需要认真深入的开展社会调研,这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社会调研的主要内容为当前物流企业的现状,包括其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员工现状等,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调查有利于高职院校清楚地掌握当前物流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更好的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建设可以根据调研结果清晰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并进行岗位的深入分析,包括其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并且在参照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本科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全新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体现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课程方面的建设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和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将企业的用人需求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物流管理的专业特色,并使课程设置符合物流企业的用人需求。在一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如配送管理软件、运输调度软件等,在完成理论教学讲授的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练习时间,保证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并应用这些软件。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实践课,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作为理论课辅助实验的模式将其进行单独设置,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真正将教学实践环节落到实处。最后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还需要重视其职业性,将职业素质教育等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物流专业方面的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让学生重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职具有重要作用。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

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可以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双师型”的教学师资队伍。首先,高职院校可鼓励本校教师积极的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开展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选派教师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物流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等,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其“双师”素质。最后,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的带头人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

(四)实践教学基地方面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作为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方面的建设首先在硬件方面,要尽可能的与物流企业的生产要求相贴近,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按照“课堂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除了需要丰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内容以外,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应不断创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途径,与企业进行沟通协作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文化,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

物业管理实践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体系;实践教学

1013939/jcnkizgsc201520167

1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

曾有美国学者将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分为三大类,即:商业类、物流类以及管理类,将其分为三大类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社会对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由于近年来微观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各大物流企业也对企业内部做了充分的调整,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为此,物流管理专业中又增加了3种技能,即:商业、物流以及管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能够为物流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的物流管理人才。

事实上,不管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是刚刚入门的管理人才,它们自身所应有的管理技能对企业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他们所应有的物流技能,排在最后的是他们的商业技能。这些从理论上看与以往的要求都很一致,可见,在物流管理专业当中,管理技能对物流经理的重要性所在,因为物流经理同样作为物流的管理者,他们在不断的发展与磨炼中逐渐的成为物流人才,这是每一位物流人才都需要经理的一个过程。

通常,对于物流管理人才而言,商业技能的具备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例如,企业中的各项功能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等,这都与商业技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技能,这同时也是他们应该必备的一种职能,这也是物流管理人员在物流企业当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21构建物流管理教学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高校而言,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需要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然后依托学校内的实验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去完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素质教育与职业认知的平台,实训基地主要有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以及物流实训基地等。

22为物流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都知道,通过项目教学能够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习很好地构建出来,在实践教学中,要严格地按照物流模块的要求进行教学,并要分模块地进行打包,如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这些模块。在实践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在专业实训室内进行实践学习,对每一模块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做好技能培训的准备,确保能够有效地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3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构建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如物流中心运作管理模式、仓库管理系统模拟等,让学生真正的进行采购、仓储以及运输等业务流程模拟,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环境,并且明确物流管理行业中的各项环节之间存在的关系。

24为学生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综合模拟、供应链实训以及wmS实训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所学到的物流知识综合地运用起来,全面解决物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实训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实训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体会到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各项工作,并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推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优化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物流专业的设置时间比较短,在应用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为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

31适当地开设物流技能大赛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适度的设计一些物流技能方面的比赛,用比赛去带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在校开设各种物流方面的技能大赛,并且在取得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之下,有效开设物流管理比赛。例如,在我国江苏省的物流实训基地中,就通过了比赛项目的设置,更好的带动学生学习与研究物流管理工作,这为学生以及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与学习的平台。

32用物流岗位技能培训带动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高职院校当中,可以通过对物流岗位的培训,去带动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充分地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与相关的部门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对能力,并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如,某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岗位培训过程中,与当地的劳动局与现代物流等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推动课堂、实训场所等,做到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相结合,通过物流岗位培训,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具备高水平与技能的物流人才。

33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物流专业要真正的提高其教学水平,就需要强化教学效果,为此,在学校内要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以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利用完善的监控体系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例如,对实验与实训计划内容进行监控,查看其内容是否能够与物流专业的特色相符合;另外,还要对课堂上能否真正的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进行监控,以确保实验与实训课能够与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相符合。并且,还要监督学生技能水平程度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等。

4结论

现阶段,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为此,我国各大服务于人民的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并且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物流管理专业当前已经被高校设置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希望通过高校的教育工作,能够为物流管理专业提供出更多的管理人才。本文主要针对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以及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构建分析,表明了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性所在,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实践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管理;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项目资助:上海市十二五内涵规划项目0852011XKZY15,校教学建设项目p201203002、“数字贸易与现代物流学科平台建设”。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是强调实际应用的交叉学科专业,如何全面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综合运用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交通运输规划、财务、贸易、报关等多种知识,培养能综合利用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从事物流经营、运输、仓储、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及教学科研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强调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物流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始筹建和招收物流专业的学生。尤其近年来,我国物流人才需求规模逐年增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出台《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之后,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

目前我国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的本科专业,并在本、硕、博等各学历层次进行了物流人才培养,职业及各类培训教育也发展很快,但仍无法满足需求,物流人才已被列入我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但培养单位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现象仍较为明显,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

三、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借鉴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讲,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研究正逐步地深入展开。然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以验证型和认知型居多,创造性不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国外来看,美国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因此在很多方面强调的是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知识面上要求更宽。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学生与社会联系的自主性,强调将课堂知识应用到课外环境中去的能力,强调宽口径就业能力,使学生们在未来工作的选择和定位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德国的教育模式为专才教育,大学的研究所与企业的研究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实践教学和参观企业等方式密切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学生的知识面较窄但是较深,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输送到对口企业,并能迅速进入企业研究的前沿。

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

目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产学研平台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理论培养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理想途径。当前的校企合作成功模式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即一个学校同一个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学校建立物流实验室,或者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人才培养机构等等。

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另一个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学校自建物流实践教学实验室。由学校建立大型的综合物流实验或实训教室(包括仓储、运输、分拣等系统在内的,涵盖整体物流流程的综合性试验室)存在着场地、资源、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客观性制约,通常高校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仅仅只能侧重于物流的某个环节。此外,一个学校在物流管理中的学生人数有限,实验室各项设备也存在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五、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议

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待完善与拓展,重点显现在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单一、以及教学方法灵活性的欠缺。实践环节要在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在学习环节及学时上给予保证。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紧密结合,从而缩短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距离。为此,论文提出以下建议,以资源的开放及共享来凸显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

1.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校企合作深度,建立物流联合培养基地:为解决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可考虑充分整合各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物流专业实践基地或综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资源共享,成为区域内的各高校的物流人才的联合培养基地、或校际合作的人才培训基地。

2.采用“派出”与“引进”多种途径,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问题:第一种做法是采用“派出”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教师培训资源,加大对现有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教育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都举办过一系列高校教师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派出相关教师参加各种实践类培训,将提升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二种做法是“引进”。通过与相关企业或产学研基地的合作,引进有物流实践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企业教师的专题讲座或培训,作为本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补充。

3.建立校内多学科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以交叉学科或大类学科为依托,整合校内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多学科力量和科技资源,建立跨物流管理、工业工程、信息、交通等学科专业共享的实践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使用。这将不仅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将调动教师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交叉学科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提高。

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实践篇6

[关键词]校外实践;物流管理;基地建设

一、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意义

近年来,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师资等方面,很多院校都在加大投入校内实训建设。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注重物流实训中心在校内实训教学的关键作用,几年内全力进行了扩建、更新和完善。其现有建设水平和硬软件配备在同类院校实训条件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充分满足校内实训教学的同时,连年承办各级别的物流技能大赛并承接其他院校进行物流实践教学。然而,校内实训的完备,并不能代替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功能。校外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亲身接触到企业,体验相应岗位的真实工作情景和氛围,获得今后走向职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都是先进的校内实训所不能实现的,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实践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难点

1、人才培养目标的复杂性

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的国际化物流人才。就目前培养情况来看,每年学生的发展路径呈多元化趋势。根据专业特点建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物流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任何一方实践教学不能满足都会大大削弱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对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物流人才,必须不断开阔视野,在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两方面同时强化实践基地建设。

2、实践环节难于掌控

很多高职院校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都会反映同样的困难,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实践环节后难以掌控。特别是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实践教学多元化,管理的难度更为突出。如果实践教学疏于管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些院校对于顶岗实习没有统筹安排和后期跟踪指导,导致学生选择盲目,或者是进入了企业后没有针对性地实习,有的甚至荒废了实践时间。有些院校学生通过学校的联系进入了企业,但学校和企业没有很好地沟通共同管理,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好,甚至可能会妨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今后接纳实习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建设模式探索

1、精进专业技能

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之前,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前期动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校内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辅助和补充,让学生能在校内了解企业管理运作方式和流程,对今后的岗位有清晰的认识,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实践基地的合作企业,应尽可能地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与学生专业方向相符合的知名日本物流企业。

2、提升语言能力

外语能力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职业素养也不容忽视。使学生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才能拓展国际化视野,理解跨国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内的日语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日语能力。

3、强化实践过程管理

联系好优秀的合作企业后,我们制定出相应的实践基地管理方案,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实践时间按照专业教学计划需要执行,按照学院整建制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建立起完整的校外实习制度提供有力保障。实习过程由校内外教师及时沟通,共同管理。实践结束后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核定成绩,并纳入顶岗实习成绩。

在此特别推荐的有效管理方式是建立起完备的网上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我院在网上教学管理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并严格进行了过程管理。学生由制定实习计划这一环节开始,到实践活动的周记、月记、实结、包括实习的变动等都将记录到平台中。学校配备的管理教师在与企业联系的同时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态,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直至做出实习成绩评定。

另外,教师通过参加顶岗实习这一实践过程,可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深刻地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精髓。在不断的对外交流和实践中,提升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形成更加国际化的教育视野。同时,可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加以调整,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学生。

校外实践基地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载体,其建设是物流管理(中日合作)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通过我院对基地建设的探索和研究,对其他高职院校此类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礼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物流科技,2014,01:29-30.

[2]刘小更.基于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223-224.

[3]王雅平,王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连锁,2013,11:214.

物业管理实践篇7

关键词:泰州学院;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强化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一直被学者们所重视,学者们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构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目前检索到最早的文献中,王海燕(2007)总结了国外经验,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依据社会对物流管理业人才技能的要求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进而提出了包含基本素质类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课外研学和参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1]此外,邹龙等(2007)结合西安邮电学院具体案例提出了包括多个环节、多项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2]贺政纲,廖伟,张小强等(2009)提出了包含课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践讲座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3]刘斌(2009)设计了包括四大系列学科、“四流”、四大内容的三维结构的实践教学总体框架。[4]施学良(2010)设计了“体验—模拟—深化—综合—应用”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5]范林榜(2010)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体系包括案例教学、实验模拟、社会实践。[6]刘静(2017)提出了包括基础层、提高层、研究与创新层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7]王晓艳(2017)结合合肥学院的具体实例,提出了独立实践模块群、课程实践模块群等多个模块组成的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8]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大致包括校内物流实验与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内物流实验主要由案例教学、物流软件教学、实验室(硬件)教学等构成;校外实训由各类专业大赛、企业实习等构成。但是应该看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中服务地方的色彩更浓,不同学校的资源条件等不同,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呈现碎片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无法形成合力,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分析

如前文所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应依据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姚雨辰(2012)认为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平台,缺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9]第一,校内实践环节构建不完善。贺政纲,廖伟,张小强(2009)、陈雅萍,钟峻青(2014)、姚丹(2013)、耿家飞,吴晓莉(2015)等认为一些高校对于校内物流实验重视不够,实验环节设置不够合理,校内教学设施、设备、师资、课程等也存在不足。这也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于校内实践环节缺乏兴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整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好。[3,10,11,12]第二,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吴志玲,冷慧廷(2019)的研究发现部分高校仅仅采取了“走马灯”参观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做法,没有深入地去了解企业管理,校外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利用实习企业。[13]第三,校内、外实践结合紧密程度不够。由于校内实践环节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满足校外实习单位工作要求的能力相对较低,因而,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接纳实习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等。

二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而针对培养目标选取恰当的实践教学内容,并注重教学方法,同时应该不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正如,陈雅萍,钟峻青(2014)姚丹(2013)认为应该特别是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10-11]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泰州学院立足于办学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包括实践培养目标);依据实践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设置实践教学培养过程和阶段目标;通过动态评价,每年修正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部分,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经过长期探索,最终提出了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其提出的基本逻辑如图1。

(二)矩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州学院立足于自身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确立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管理部门、涉外企业、现代商贸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医药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等单位从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策划等相关工作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在实践过程阶段上,按照进性、全程性、系统性的原则,将实践教学过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为3个阶段(认知阶段提升阶段、创新阶段),这种递进式的层次设计,可以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螺旋上升。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主要围绕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3个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每个模块设计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促进各个实践环节内容无缝衔接,打造一体化的实践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如表1。第一阶段为认知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一学年,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认知。在课程实践上安排英语和计算机等相应的基础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打下基础;专业实践方面安排第二学期到地方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增强学生对物流实践操作有初步的直观认识;社会实践方面,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并鼓励学生参加院校级学科竞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的意识、得到基本的社会交往素质、基本沟通技能等训练。第二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训练,学生对专业实践已有了基本认知,因而本阶段通过基础专业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有关课程里通过专业软件平台设计,让学生参与仿真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依托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利用各类软件平台的能力。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外聘企业教师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把握行业、企业实践前沿。社会实践方面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让学生参与物流企业活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操作能力。并利用组织学生参与暑期实践、大学生下乡活动等。第三阶段为创新阶段,时间安排为大四学年。实践课程安排有关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实践内容主要为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寻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完成14周的企业实习工作,并对实习过程施行企业、学校双评价。通过上述实践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更有利于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几点思考

(一)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管理能力。泰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创办之初,依据服务于江苏省、泰州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立了实践培养目标为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依据目标来确立实践教学的培养阶段和内容设置,证了实践教学能够最终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较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物业管理实践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大多数高校对该专业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的实训,一部分是企业实习。就以我校而言,校内实训就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建立了一些实训室,有一些基本的物流设备,有一些仿真实训软件,学生根据课程的需要做一些课程实训,能解决一些基本的业务流程和技能的实践学习。还有部分的学生因参加物流技能大赛的需要,还进行了业务流程的再现,也用上了RF、wmS等信息技术,基本上能重现主流的物流作业方式。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教师没有实际物流管理从业经历,大部分的教师是从高校直接到学校从教。自身没有现场工作经验,缺乏对物流作业的直观认知。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同时在现有的条件下也没有建立教师企业学习的渠道,导致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学校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更新慢,大多数的实训室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流程操作。内容简单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我校而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室的数量和工位也严重不足,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导致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佳。校企合作融入不够,校外实训基地挂牌的多,能实际安排学生作业的岗位少。对学生而言基本上是在企业业务繁忙需要更多的人力时才欢迎学生去工作,从事的也是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操作,也难以做到岗位轮换,对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意义不大。另一个融入不够的是对教师而言也很难长时间安排在核心岗位轮岗学习,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没有通过校企合作得到提升。这就导致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怎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专业课教学时多采用参与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选择合适实际业务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环节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考核也以小组考核为主,这样也加强的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的理论,这样学生学习理论积极性会更高,理论和实践就能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后,还可以通过课程实训来验证结果,借助学校的实训室来进行业务重现。这样就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学生就能真正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同时也找到了理论的支持。

物业管理实践篇9

[关键词]物流教学实践建议

一、物流教学的特点

物流专业和其它专业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物流教学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并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基于这样的特点,物流教学就必须注重专业实操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但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作探讨。

二、高职物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实践教学大纲与社会实际需求有脱节。物流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很多高职院校关于物流实践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设计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考察与判断,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很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内涵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可能导致毕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低下。

二是物流实践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有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识,但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实践教学资金、企业等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不丰富,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很多学校地处内陆,对于航运等实践活动操作部方便;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资金的支持,而受到资金的限制,很多学校的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影响;物流教学实践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或者不能提供较多的物流岗位供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实操,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资源受到限制,实践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三是物流实践师资力量缺乏。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不多,走上教育岗位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经过实践锻炼的“双师”教师更少。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中,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实习单位也不能像德国“双元制”条件下,无条件提供专业指导老师,在此情况下,学生实习必然造成企业工作的忙乱,从而无法学习到系统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物流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是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外合作企业关系。校外合作企业是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关键。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物流企业的支持,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企业不可能长期免费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和兼职指导教师。因此,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一定要树立双赢的思想,通过“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项目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从参加实践的学生选择企业德才兼备的员工,而学校可以借助于企业资源,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和物流企业人士可以共同编撰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目前,我国已公开出版发行的高职类物流专业实训教材数量不少,对于物流实践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能满足需要的实训教材和实践指导手册并不多。建议与先进的物流企业人士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材,从而规范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适时聘请行业专家及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组建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信息的反馈以及考核等工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对口实践,学生到企业对口实习实训的工作机制,进行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三是积极开发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积极开辟校内外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能够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战性操作的专业平台,既可以检验学校课堂的教学成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又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找到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毕业之前补充、提高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跟上先进技术优化的步伐,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实训提供方便。

除此之外,要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实践兴趣。比如引进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模拟沙盘实训实验室,使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解物流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又能模拟生产企业运作的过程,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还可以进行物流桌面游戏等设计大赛,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物流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这些实践教学手段都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8-150

物业管理实践篇10

关键词:企业库房;物资管理;实践方式

正文:

库房与物资管理工作在开展中主要涵盖了物资管理以及采购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物资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整体的运行模式与成本,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对此要加强对具体实践模式与方法的重视。

1.企业库房物资管理的相关内容

1.1物资验收。物质验收对于企业库房物资管理的相关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工作的首要步骤。企业在相关资产的验收入库过程中,要对于具体的物资品牌、型号以及相关数量等信息进行核实,如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就要严禁入库。在相关物资核实无误之后,就要对具体的物资进行系统的登记,并且对其进行分类保存。1.2物资保管。物资保管就是一些物资入库之后到其出库之前的整个保存过程,这是整个企业库存以及相关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库房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要对相关物资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及保护,保障其安全性。1.3物资出库。物资出库就是对相关物资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是生产活动的开始步骤。在相关物资出库过程中,相关物资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基于领料单的具体内容对其进行登记管理。1.4物资检查。物资检查就是相关企业库房对于物资日常管理的活动,对于库房中相关物资的具体变动状况、保管状况、出入库等相关内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2.企业库房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物资储备缺乏合理性。企业自身的库房物资管理模式过于滞后,缺乏时代性与科学性,与实际的需求不相符。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缺乏对一些先进管理模式与理论的学习,造成了企业物力以及人力资源的落后问题,有效的增强了企业的运行成本。2.2物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库房物资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开展中对于生产销售部门较为重视,对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定,相关库房物资入库以及出库缺乏程序制约。企业对于物资管理的基础支持较为匮乏,并没有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2.3物资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程度有待提升。企业在发展中虽然应用了计算机管理模式物资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物资管理知识,并没有充分的发挥物资管理的作用。在企业的库存工作开展中,多存在多个工作人员共同使用一个库房的状况,这也就直接使得整个物资管理活动的混乱问题。

3.企业库房物资管理的实践方法

3.1优化完善企业库房以及物资管理模式与制度。只有提升企业库房物质管理的制度的科学性,不断的优化完善其整体制度,才可以在根本上有效促进企业库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要对相关库房物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优化,对于具体的物资入库、发放以及领用等操作进行系统的规范,保障其科学执行。3.2加强对库房与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企业要提升对日常生产活动的重视,完善其整体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保障其工作有效开展。同时要做好物资的分类储存,缩短物资发放时间,避免盘点重复问题。另外要加强清洁,重点保护,重视防火防盗等工作。3.3加强培训,增强工作专业能力。要提升对库房物资管理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手段全面开展工作,进而增强其工作质量与管理技能,保障相关库房物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做好库房物资管理的相关交接工作,要对库房具体的责任与义务等进行明确规定,在其交接班的时候保障物资的具体数量与金额,在根本上提升整体的物资库房安全性。

4.企业库房物资管理发展趋势

第一,相关库房物资采购储备的规范、系统、目标发展趋势。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相关物资材料的具体采购与产品的存储有着共同的作用,也是物资管理的是重要内容。对此在传统的企业库房物资管理过程中,主要就是针对相关物资的入库以及出库两个方面,其中涵盖了各种物料的具体出入管理活动、相关账目的管理以及物料的分批存放等相关内容,在企业库房物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遵循着“先进先出”的基本原则,对此在实践中,要想有效的提升企业经营资金的利用率,就要基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明确具体的物资采购模式、具体的定额、相关物资采购方案、储备计划等,进而有效的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第二,企业库房物资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库房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相关管理人员。相关物资的具体采购、放出、相关产品的入库、出库都与工作人员有着重要的关系,对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在经济的发展中提升库房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工作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整体的经济效益。第三,企业库房物资的应用技术现代化、科学化化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企业要想提自身的整体发展,就要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模式与手段,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与手段,提升其整体管理职能与作用。在实际中,要在实际额管理过程中充分的融合各种信息技术模式与手段,通过各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升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率。第四,企业库房物资管理精细化发展的趋势。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的库房物资管理都呈现着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对此在基于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引导之下,企业要加强对其库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控制。在实践中,要通过对企业相关库房信息数据的相关控制目标设置,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与手段,进而提升企业各种需求的量化发展。

5.结束语

在实践中,各个企业中的库房物资管理工作在开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的,而企业的库房物资管理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以及相关效益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在实践中,企业要不断的提升对这些问题的重视,要在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人才培育等多个角度与领域对其信息完善,加强对企业库房物资的优化设计,提升各种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强企业库房物资使用水平。这既是有效管理资源的方式,也是促进企业现代化的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库房工作的整体科学性与专业性,进而有效的促进其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浅谈企业库房及物资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