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的绿色管理十篇企业的绿色管理十篇

企业的绿色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37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1

【关键词】

企业管理绿色化;品牌;发展

一、企业管理绿色化的内涵

现今的社会,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中共十特别强调五位一体,把生态问题加以突出。同样企业的管理者,除了面对日常的行政问题,还面临以下问题:生产中有毒废料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变暖;工业事故;资源浪费,自然资源枯竭等各种各样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我们将这种对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意识称为管理的绿色化,也称为绿色管理。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

二、企业制定和实施内部绿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有助于树立企业保护环境、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企业通过建立绿色管理模式,将环保节约的观念渗透在日常的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筛选、设计、加工、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从粗放型的经挤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调动和合理利用资源,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实施此管理模式会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对污染进行预防。

2、有助于企业掌握管理的主动性,主动出击,拓展市场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模式后,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企业会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既规范了企业的绿色行为,提高了企业的绿色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整体形象的提高。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能够提高顾客和利益相关方对其的信心,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扩大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组织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和绿色需求,企业只有迅速调整经营方向,实施绿色管理,才能赢得市场份额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企业的最初目的是盈利,也就是说是为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服务的,但企业不仅仅要实现自己的市场价值,获得经济利益重要的是凸显本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服务。绿色管理正是这样的一个媒介,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可以展现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注重绿色平衡,提升其社会地位,获得公众的认可。

三、绿色管理、品牌延伸与企业发展

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关键的一点在于要有自己的品牌,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实施品牌延伸的时候它的一些短板也就会显现出来,而实施绿色管理无疑会很好地消除这一诟病。那么我们需要清楚什么是品牌延伸,品牌延伸是企业借助消费者对既有品牌的认同,将品牌应用于新的产品上,以便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减少树立新牌子、开辟新市场投资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企业内外部的环境中,树立起自己的“绿色”形象。

实施绿色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品牌作用是巨大的,它除了使原有的品牌得以加强,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忠诚外,同样,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它将几乎不存在什么桎梏。在绿色管理中,管理者将绿色的环保理念深深的经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体现出来。品牌的延伸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失败的品牌延伸将危及企业原有品牌的形象;原有品牌的特色淡化,价值流失;重心失衡,会形成跷跷板现象等,但实施绿色管理则会大大减少这些情况的可能性,首先对于失败的企业品牌延伸,由于企业在推行绿色管理的过程中会加深与社会各个部门的交流沟通,加大了企业品牌的曝光度,这无形之中就是对企业品牌的良好宣传,减少了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对于新的品牌延伸就会有大的成功几率,即使新的品牌延伸失败了,由于绿色管理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的品牌信赖,将会对原有品牌的冲击力大大减小,即就是造成冲击,企业通过积极的绿色管理也会很快消解;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讲一个品牌对应的是一种市场定位,都有其自己的核心价值,但是成功的绿色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定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使品牌侧重有所不同,公众依旧会有一个一致的认识,在绿色管理中讲求“自然”,也就是说企业原有品牌是基础,在区别对待的同时,也会防止原有品牌的价值流失;再者,绿色管理必然有绿色文化相支撑,而先进的绿色文化正是现今所需要的。在原有品牌的延伸过程中,积极合理的绿色文化将会有效地避免跷跷板现象的发生。企业大力打造品牌的同时与绿色管理紧密相连,将会确保企业在寻求领域延伸突破的过程中,注意量体裁衣,适可而止,不会透支品牌资产造成顾此失彼,稀释了品牌的形象,模糊了品牌的原有定位。

四、企业走向绿色化的方式

1、采取法律方式(浅绿)

企业只是简单的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现行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极少的环境敏感度。这是实施绿色管理的最低级的层次,在该阶段,企业刚刚对绿色管理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处于被动适应阶段。

2、市场方式

企业对顾客的环境偏好做出响应,提供善待环境的产品。与法律方式相比,该阶段,企业开始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对市场的绿色需求做出响应。虽然针对的还只是顾客,但企业明显的开始加大对环境的关注,对环境的要求进行主动地社会响应,加大对企业环境的投资,以满足市场中不同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3、利益相关群体方式

组织运作是为了满足诸如雇员、供应商和社区等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环保要求。在市场方式的基础上,社会响应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消费者扩大到包含雇员、销售商以及供应商等企业内部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实施绿色管理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企业在人力和财务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社会影响力加强,管理体制也比较成熟,是个高阶段的必要准备。

4、活动家方式(深绿)

组织本身主动积极地寻求尊重和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途径。该阶段是绿色管理的最高阶段,此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社会利益要远远高于自身的利益,把承担更高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目标,积极的探索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方法。

五、小结

对于一个企业的绿色管理的评价是通过使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记录“绿色”行动;采用iSo14001标准进行环境管理;被评选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百强企业之一等标准得出的。可是相对于这些传统的标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只要紧紧围绕“绿色”,采取的行为合乎法律,合乎道德,都可以为绿色管理服务。将“绿色”这一理念应用于日常的实践中,不拘泥于形式,在体现企业的经济价值、社会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可以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服务。绿色管理传递的是一种绿色的理念,更是一种求真务实、突破资源环境困境的实践。我们应当在现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创新,使绿色管理的理论更好的与市场与环境契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山.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2

关键词:绿色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出现并加剧,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得不正视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和困扰。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在减少环境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变革,实行绿色管理,进而推行绿色财务管理。那么,什么是绿色财务管理?它的管理体系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有哪些不同呢?

 一、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二)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即企业追求企业财富价值最大化,却淡化对社会的责任。

 (三)财务管理内容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

 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当今社会,环境与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类再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无止境的物质需求。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微观活动的主体,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树立“绿色”的生产经营理念,开展绿色营销,进行绿色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完全有必要先行一步,企业应加强绿色财务管理。笔者认为,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以及利润分配诸过程的管理,导入资源、环境因素,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管理活动。

 (一)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以及利润分配诸过程的管理,导入资源、环境因素,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管理活动。

 (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目的

 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变目前环境成本外在性的局面。其内涵实际上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

 对于绿色财务管理,基本的内涵就是企业应有意识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避免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就是将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改进,即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导入环境因素,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把环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要素之一,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三、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现具有整体性,那么绿色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什么呢?由于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是在原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以其管理体系也是在原管理体系基础上的补充及修正,即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指标体系。

 (一)企业财务管理

 1.资金筹措

 (1)绿色项目筹资率:即绿色项目筹资额占总筹资额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项目的认可程度、项目前景及环保程度。

 (2)资本成本比较率:即同等数量筹资额,绿色项目筹资成本与非绿色项目筹资成本相比(资本成本比较率),该比率小于等于1,说明绿色项目被接纳程度高,筹资所需成本较非绿色项目筹资所需成本低,绿色项目发展前景好、风险小,多为政府扶持项目。

 (3)绿色项目筹资额占绿色需要数量的比率:绿色需要数量即经过论证可以进行投资的绿色项目资金数量。此指标可考察企业绿色筹资的效率及筹资能力。

 (4)资本结构:传统的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而绿色项目多以保护环境为主,以取得最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所以绿色项目在初期不被企业所熟知,往往造成在进行绿色筹资时,很难吸引投资者,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

 (5)筹资渠道:通过企业筹资渠道中增加的渠道,可以看出企业绿色项目被社会公众认可的情况以及受政府扶持情况。

 2.投资效率

 (1)绿色项目投资率:即绿色项目投资额占企业总投资额的比重,体现出企业绿色化的程度。反映出企业资金投向,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绿色项目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越大,企业绿色化程度越高,绿色财务管理程度越高。

 (2)节能、降耗率:即绿色项目运行前后单位产品能源、材料的消耗量的变化与绿色项目运行前单位产品能源、材料消耗量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出绿色投资效率,不仅在成本上得到节约,而且还带来社会及环境效益。这一指标反映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对资源的节省情况,越大越好。

 3.营运效率

 (1)现金均衡使用程度: 即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占一定时期内现金需要量的比重。这是财务管理上平衡原则的要求,保持营运资金动态平衡,这样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充分供应,也可以避免闲置浪费。绿色财务管理也理应如此。这个指标越接近于 1 越好。

 (2)因环保问题受处罚变化程度:(由于对环保问题管理的加强,可能同样程度的问题以前的处罚金额与现在的金额相差较大,这样需要调整一致以后进行比较)。该指标,反映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出现环保问题减少的程度。

(3)一定时期内获优惠情况:此指标反映出,政府对绿色项目的鼓励,同时也反映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在当前的情况下可获得的无偿使用资金的数量。

 (4)绿色经营成本费用率:企业在绿色财务管理初期必然会涉及到被社会公众或其产品消费群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其市场份额。在被认可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会花费宣传费用,这个费用无疑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所以这一指标的大小,要结合企业获得利润情况综合评定。

 (5)绿色活动的资金占用率:在营运环节,此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力度以及企业绿色化的程度。该指标既包括进行绿色宣传的营业费用,也包括因绿色项目使用资金的数量。

 (6)环保设备利用率:即针对一些企业为了节省环保设备的运营费用,在购置、安装了环保设备的情况下,却不真正运转,给监督管理部门一个虚假的信息,企业没有真正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即企业没有对绿色营运资金进行充足合理的安排。该指标越接近1越好,等于1是最好的状态,即说明环保设备满负荷运转,没有闲置。

 4.分配效率。分配方案中是否提取绿色公积金、提取比例;对绿色投资者分配情况等,这对企业长远发展及绿色活动后续资金的来源会有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指标很多,拟从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建立绿色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1.经济效益

 (1)现金净流量:企业贡献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企业贡献大,并不一定现金流量多,而保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偿还债务的是现金而不是企业贡献。所以需要考察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得到,但有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全部的现金净流量,而只是其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因为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才能真正持久地满足企业的现金需要。现金净流量是一个绝对量,适用于一个特定企业的前后各期的比较,不适宜于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因此用现金净流量率来进行比较。

 (2)资本保值增值率:即期末所有者权益占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应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其反映了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企业资产增加并不代表企业获利,而只有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才能代表经营获利。但是必须注意,在计算期末所有者权益时,必须要剔除企业新增加投资以及由于国家政策变化而引起的资本公积变化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3)企业贡献值:即为税后净利、利息、税金及工资的和。企业贡献值反映了企业为投资者、债权人、国家、职工所做出的总的贡献量。

 (4)绿色净利润率:净利润是考察企业通过一定量的自有资金获得利润的多少。净利润率是一个相对量指标,既适用于一个特定企业的前后各期的比较,也适宜于不同企业的横向比较。因此,绿色净利润率,是指绿色项目运营前后净利润占年均绿色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该指标考察绿色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情况。

 (5)绿色资产周转率:即绿色项目营业收入占年均绿色总资产的比重。其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即一年内绿色资产周转次数。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绿色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企业绿色项目发展,有时需要进一步分析各种资产的周转速度,如:流动绿色资产周转率、固定绿色资产周转率、应收绿色账款周转率等。

 (6)绿色研发费用率:即企业绿色项目研究开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反映企业在经常色项目研发方面投入的多少,其值越多,越有利于绿色项目创新,而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但其值并非越大越好,超出企业自身的条件,盲目增加绿色项目研发投入,反而会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

 2.社会效益

 (1)客户获得率:其反映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即绿色项目运后新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与绿色项目运营前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之比。该值越大,说明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越强,表明客户对本企业绿色项目的认可程度。

 (2)客户保持率:其反映了企业老客户的保持程度,即绿色项目运营后老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与运营前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之比。该值越大,说明本企业的老客户保持得越好,即这些客户重复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对绿色项目较认可。

 (3)社会公众肯定率:其反映了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即绿色项目运营后新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与绿色项目运营前客户的数量(业务量)之比。该值表征企业获得新客户的能力和客户对企业的认可程度。

 3.环境效益

 (1)废物产生量减少率:其反映企业进行绿色项目投资运营后,即采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理念后,废物产生量与绿色项目运营前废物产生量的比值,该值表征企业绿色项目运营后对环境产生的积极的效应。

 (2)废物再回收利用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废物回收利用程度(包括污水回用),能体现出对社会及环境效益的贡献。

 四、结语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有其运行的财务管理体系,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企业应运而生。因此,将清洁生产理论、生态学规律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因此,绿色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的讨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有福.环境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c].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干胜道,钟朝宏.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浅谈[j].商业研究,2005,(10).

 [3]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3

众所周知,铸造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铸造业同时也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的重点整治的行业,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铸造企业尤其是中小铸造企业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之路。

一、绿色管理的含义

所谓“绿色”,一般被人们比喻为自然的颜色、生命的色彩,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相联系的思想观念、行动计划和具体活动等。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绿色管理重点解决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以及各个过程都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为根本目标。

二、铸造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1、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世界经济正逐步迈向绿色化进程,绿色产业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标识,绿色产品已成为市场消费的新宠,环保健康产品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绿色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管理方式。铸造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2、遵守环保法规和落实环保政策的现实需要

从国内机械铸造行业来看,铸造行业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约消耗0.8吨标准煤,而机械制造业仅需要1.08吨标准煤,铸造行业是整个机械制造业的4.4倍,铸造行业耗能占机械工业总耗能的25%~30%,能源利用率仅为17%。生产每吨铸件的能耗,从日、德、美、英等国看,各为334kgce/t、356kgce/t、364kgce/t、536kgce/t(kg煤/t铸件),而我国则为830kgce/t,我国平均生产1t铸件的能耗约为工业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铸造企业搞好绿色管理是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和落实环保政策的切实行动。

3、铸造行业实施绿色铸造、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

铸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但铸造业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从“三废”排放来看,铸造行业每生产1t合格铸件,大概要产生废渣300kg、粉尘50kg、废气1000―2000m3、废砂1.3―1.5t,单位铸件产品的“三废”排放量达到铸造业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推进铸造企业全行业的节能减排,实施绿色铸造,是我国铸造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是实现由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行列迈进的重要举措。

4、对铸造企业自身生存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铸造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铸造产业要进行结构优化,推动转型升级。到2015年铸造企业将从目前的3万家减少到2万家左右;到2020年将再减少1万家,最终把企业数量控制在1万家以内。通过研究,可以帮助铸造企业认清发展形势,增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同时可以为其提供应对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对策建议,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消费者日益认识到环保绿色产品对健康的重要性。另外,铸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铸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噪声、高温、有害气体,严重危害着从业者健康。据有关报告显示,铸造作业工人中,清理工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熔化、造型和配砂工种。对该行业观察组人年死亡率调查显示,观察组心肺病人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绿色管理在铸造企业的实践和应用

1、加强高层领导,制定绿色管理制度

实施绿色管理是提高产品绿色度,促进企业、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铸造企业各级领导应认清形势,提高对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认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导向,积极吸取一些先进企业在绿色战略方面成功经验,切实加大领导和支持力度,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订实施细则,强化工作措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这是铸造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基础保障。

2、广泛宣传,形成全员绿色行动

绿色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让企业各层次各部门都参与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动员大家切实投入到相关的计划和行动中来,是绿色管理能否实现的基本保证。为此,铸造企业应当围绕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加大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企业自己的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平台,向职工宣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及国家在铸造行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议、厂内广播和板报、宣传栏张贴、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传播绿色管理理念,宣传节能减排典型,营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浓厚舆论环境和氛围,形成全员绿色的行动。

3、做好绿色铸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推进清洁生产

铸造企业要有效地实施绿色管理,必须展开绿色铸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拟合。从资源的投入到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给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全面绿化,实现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绿色财务管理、绿色营销这一全过程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最重要的做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以及造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清洁生产实质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实行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是绿色管理的基础,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重要途径。铸造企业搞好清洁生产,重点是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实现铸造企业低污染甚至无污染、低能耗、高回收以及环境宜人等状态。

4、获取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iSo制定的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标准,适用于各类行业,其基本思想是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宗旨是通过建立、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达到“全面管理,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的目的。铸造企业可根据iSo14001的认证要求,及时整改和落实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生产过程或工艺进行“绿色化”改造,获取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oHSaS18000)作为一项管理体系标准,希望通过管理活动防止财产、生命和环境的破坏。铸造企业要申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须按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组织准备。企业统一领导层思想并决策执行,并建立“贯标”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在公司内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贯标分层次的教育培训,同时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步骤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还有做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宣传。步骤三,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实施。结合职业健康安全资源和人员配备的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3―6个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覆盖各部门及全部要素的内部审核,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充分性,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步骤四,申请oHSaS认证。选定认证机构,并提交申请,认证机构现场审核,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注册、颁证。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严重化,绿色、环保开始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建筑企业需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秉承着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原则,使企业的发展能够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为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低碳经济与绿色施工管理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1]。低能耗即将能源的消耗量降到最低,体现在建筑领域,增加建筑自然采光,减少电力的使用需求,便属于低能耗的主要表现。低排放即将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在建筑领域,施工过程对地下水资源需求量较高,如未合理利用,而将其排放到自然中,不仅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同时也会对河流等造成污染。低污染即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废弃边角料等,都属于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应对其进行合理处理,才能够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2]。

1.2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即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施工,即坚持“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三项原则的施工[3]。绿色施工管理,即对建筑领域施工过程中,有关上述几方面内容的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四方面内容[4]。组织管理指的是将与施工有关的各级部门组织起来,在明确责任制的基础上,确保各级部门功能能够有效发挥的管理工作。规划管理指的是对绿色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方案的规划情况的管理。实施管理指的是对绿色施工现场的管理。评价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检验,判断其是否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过程。将上述管理综合在一起,渗透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是提高建筑施工绿色与环保水平的关键。

2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对施工环保性以及节能性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及问题,具体如下:

2.1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人员未能明确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整体性,质量、安全、工期等一把抓,目标过于分散,导致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一直较低。(2)责任制未落实:绿色施工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能耗、污染等多种,责任制未落实,容易导致管理针对性差,且在发生问题时,责任追究较困难,对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

2.2规划与实施管理力度不足

规划与实施管理,同样存在一定问题:(1)规划管理:加强对工程的规划,是确保绿色施工能够顺利展开并进行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各个规划环节十分必要,绿色施工方案,需单独成章,并细化分类,以避免施工混乱,目前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并未达到上述要求[5]。(2)实施管理:实施管理应以施工现场管理为主,在此过程中,需将细节管理作为重点进行控制,如材料的使用情况等,应加强监督,以避免上述环节出现问题。监督力度不足,是实施管理力度不足的主要体现,对其加以改革十分必要。

2.3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绿色施工,要求将资源再生利用作为主要技术而展开,就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的技术水平来看,大量工程均很难达到资源再生利用的标准。每一年,建筑领域所产生的垃圾都大量存在,资源转换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阻碍了建筑领域的绿色化进程[6]。

3低碳经济下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3.1完善组织结构

针对组织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应采用以下方法使组织结构得以完善:(1)明确管理目标:通过分工的方法,明确管理目标。将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明确分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期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等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由不同的管理人员负责,提高管理目标的针对性。(2)落实责任制:在绿色施工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制,要求不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不同的工作,如负责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污水排放的管理等。在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需及时追究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提高其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质量。

3.2加强规划与实施管理力度

(1)规划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将各个分包单位组织在一起,明确各部分的绿色施工管理责任,提高组织管理的合理性。单独针对绿色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从整体上,对方案进行规划,并从细节处对其加以完善,方案中,应将管理目标以数值形式体现,如污水排放量需控制的范围等。(2)实施管理:实施管理以施工现场管理为主,需在明确施工控制要点的基础上,要求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等与工程有关的工作人员,共同召开会议,针对细节控制的重点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绿色施工细节控制水平。另外,应在施工现场悬挂有关绿色施工的标语,时刻提醒有关人员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应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其加以解决,如材料过于浪费,则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将绿色施工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3提升管理技术水平

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管理技术水平:(1)针对性管理:针对工程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技术进行管理。以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为例,前者的施工过程,即将预制的建筑构件安装在一起的过程,该类建筑环保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后者要求采用非机械电气设备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干预,降低了传统工程对采暖设施的依赖,提高了建筑的采光效果,能够有效节约煤炭资源以及电力资源,环保性同样较强。(2)Bim技术:Bim技术属当前建筑领域的主要施工技术,又称建筑信息模型。可将该技术应用到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建筑三维模型,继而利用仿真软件,生成相应协调数据,将其与工程要求对比,通过对模型的不断更改,使之最终达到建筑对于绿色施工的要求,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3)固体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采用移动式建筑固体垃圾破碎制砖机,确保固体建筑垃圾能够得到循环利用。针对老式小区拆除过程中遗留的废弃物,可采用回填等方法处理。(4)水资源:地下水循环利用,废弃水可用于绿色浇灌,降低水资源浪费量。(5)材料节约:以钢代木,将钢结构施工作为主要施工方式,降低建筑本身重量,提高建筑施工的灵活性,降低建筑材料使用量,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5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现代企业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寻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法和发展方式。对此,本文对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绿色化体系构建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都占有十分核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利益分配的方向,对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应当及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和执行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建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很多传统壁垒的影响力则在逐渐的减弱。因此,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现代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的方向、方式与方法,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二)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推广与发展,绿色管理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绿色管理开始出现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推动了当前企业融资、投资以及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效益,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三)是适应绿色消费趋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和倾向度也越来越高,而企业要想尽快适应绿色化的消费趋势,就需要借助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更好的引导企业在投资、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环节的管理方式,使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更好的满足环保与生态方面的要求,顺应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

二、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

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必须坚持经济效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统一,即在资源节约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前提下,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绿色投资

现代企业在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投资行为也应当充分考虑绿色化的要求,对企业的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方案进行更好的优化与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投资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绿色成本,在对其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对投资方案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估,最终确定绿色化的投资方案。例如,企业在制定投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常规能源的浪费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问题,这样更容易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绿色筹资

现代企业绿色筹资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的阻力,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因此,现代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时,要灵活处理与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在筹资方式上可以通过绿色股票、绿色负债等形式,提高企业筹资活动的绿色化程度。

(三)绿色分配

随着绿色财务理念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对传统分配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在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企业应当在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构建绿色化的分配体系。例如,绿色公益金或绿色股利的提取与发放,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在绿色资金环节可能出现的缺口,增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更好的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绿色宣传

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观念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变化,使得企业开始逐渐改变传统、落后的宣传方式,更加注重市场宣传的绿色化、集约化和高效化。例如,企业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在常规宣传方面的支出,有助于绿色宣传效果的实现。

三、现代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注意事项

首先,现代企业要将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同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相应的绿色观念和意识,降低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阻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其次,现代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并采取有效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手段,这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绿色化目标的实现。

再次,现代企业要做好绿色财务管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能够真正理解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和要求,建立绿色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有效贯彻与执行。

结论

总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与发展,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现代企业要尽快树立绿色化的财务管理观念,积极调整企业的投资、融资方向和经营方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并且会耗费各种资源,因此,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企业在安排资金的时候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从而诞生了绿色财务管理的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在短期使用中并不利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很多企业都放弃这种模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

绿色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作为导向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它必须遵循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另外,财务管理是在社会人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将企业作为经济人来对待。绿色财务管理强调对社会负有责任,在管理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其目标效益是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企业管理理念决定着其具体的管理模式,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跟传统的模式不一样,其主要追求着六大理念,即对社会负责、促进经济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经营、实现各个相关方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核心的理念。

二、目前企业中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的绿色管理中环境效益是一个隐形的企业财产,所以相对于实体的物品来说,环境效益难以计量,所以绿色财务管理量化很难。当涉及到企业环境问题的业务计算时,绿色财务管理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第二,企业类型的局限。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所以我果断饿企业受国有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多的国有企业都会存在设备老旧以及社会责任重的局面,而且,国有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颓势使得这些企业财力较为薄弱,而企业的规模大又使得改造的难度大,民营和外企相对来说,社会负担轻,设备也较为先进,有利于实现绿色管理。

第三,企业经营决策方面。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是公司的决策的主要者,如果企业经理单一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绿色财务管理将难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对绿色财务管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第四,行业监管方面。在制定行业发展的统一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比较局限,特别是在质量的监督、环保宣传的概念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的帮助和支持做的还远远不够。

第五,政府的支持和监督情况。政府支持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支持和监管的力度不够完善。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企业得到的支持较少。还没有试行了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在对企业的监督和处罚的力度还不够,仍然存在许多缺失和不足。

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产生问题的因素分析

第一,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有怎样的制度就会出现怎样的行为,因此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的根本。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规则,会计制度等文件,但这些制度文件都是基于规范的会计和财务行为传统意义上的。还没有建立在一个“绿色会计”、“绿色财务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由于缺乏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和约束。很少有公司自愿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第二,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推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表明.政府不仅需要发挥其监督作用,还需要发挥其支持导向作用。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财政补贴来或制定绿色税收来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来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建立绿色认证标识和绿色审计来规范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等。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第三,企业不具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应有实力。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就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尤其是企业的技术较为落后,而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的,则更为不利。一旦缺乏合适的环境,那么绿色财务的管理模式就难以真正展开和贯彻。尽管有部分企业能够下定决心改进生产工艺,使得生产过程中国产生的各类废弃品能够得到科学的处置,但是基于底子薄弱,仍旧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短期内我国仍有大部分的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绿色模式。

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第一,企业应制定、完善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并监督执行。只有在根源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陋习,才能够起到管理的促进作用。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控制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坚决严加惩治。

第二,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制度。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将企业生产的环境因素纳入企业成本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安排预算时,将相关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并且进行预算会计时生产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同时,还应将企业预算活动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比如像是能源的消耗量等,都列入考核范围内,就能准确地对预算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从大环境来讲,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改变着过去长期形成经济增长模式,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模式。在过去的十一五计划中,就十分看重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是经济制度的总设计师,既然由国家政府所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那么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把握良好的“政治环境”,落实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第四,实施绿色激励政策。一是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针对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部门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通过经济激励让构建模式的脚步加快。二是寻求政府的帮助,比如一些政府主导的绿色信贷政策,都是支持企业、帮助企业能够顺利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三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其运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能力。

首先是树立企业进行绿色经营与管理的意识,使得绿色以及环保成为整个企业成员的共识。其次是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回收废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物的排放量,增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能力。再者是进行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营造企业绿色文化以及绿色文明的氛围,试图建立起一个绿色财务管理的内部模式。然后是对企业内部的相关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个队伍能力的整体素质,加大他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能力的提高,培训相关知识包括环境会计、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技能以及操作方法和准则,把好人力这个关卡。接着是进行进行绿色监督的能力,各级机关要遵照相关的法律和环境法规,依据相关的环境以及会计准则,保证会计完整性、真是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提高会计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的质量。最后是要实施相应的专门小组,采取多种方案以及计划的监理,提高相应决策队伍决策的能力以及科学性,保证决策与事实相符合,组织合理,水平高超等。

参考文献:

1.吴金波,董雪艳,李婷婷.绿色财务管理探祈[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2).

2.范永太.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0).

3.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7

abstract:theworldwideresources,environmentandecologycrisisforcesthepeopletothinkaboutthe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neroftheexistingmanufacturing:howtoeffectivelyavoidthecrisis,atthesametimemakemanufacturingenterprisekeep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authorputsforwardthegreenmanagementidea.

关键词:绿色管理;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

Keywords:greenmanagement;homeapplianceenterprises;core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51-02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倡导经济和环境和谐为目的”的绿色经济应运而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注重自身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环境,并愿意为绿色产品买单。绿色管理已成为当前各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关注焦点。

1绿色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绿色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环境和社会运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使人类开始对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极大关注,国际社会就此展开了广泛讨论。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已普遍达成一致看法,即经济发展可以不断地持续下去,但必须考虑到发展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最终依赖性。此后,学术界也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于是,“绿色管理”应用而生。

具体来说,绿色管理就是指企业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决策与运行中,对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全面“绿色”,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朝着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绿色管理促使企业生产和经营绿色产品,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绿色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在社会上获得政府的鼓励和保护,赢得公众的信赖和保护,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和社会责任;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促进企业自身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2我国家电行业企业所面临的现状

家电行业是资源需求型行业,也是我国加入wto后所有行业中开放程度最大的行业。目前我国家电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行业发展已经趋于饱和,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并不明显,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的环境之中。在此情况下,近年来多数家电企业开展转战国际市场。据资料统计,中国目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家电生产中心。其中,彩电产品占全球产能的近80%,空调器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70%,冰箱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50%,洗衣机产品占全世界产能的40%,绝大多数小家电产品80%以上的产能也在中国。

然而,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各国之间贸易争夺战的越来越激烈,多数国家竞相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发达国家甚至利用与发展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差距,通过出台环境保护措施达到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的目的,以保护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使国内市场免受冲击。在家电领域,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08年修订的《器具标签法规》(aLR)已获得通过并成为我国输美家电新的能耗壁垒。与此同时,欧盟两项针对电子电器产品环保的指令——weee指令《废气电子电机设备指令》和RoHS指令《关于电子电器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覆盖了十大类电子电器产品,对整个电子电器产业链造成影响,冲击了中国出口欧盟各国的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及材料、零部件供应。此外,2012年4月份正式在欧洲议会的立法提案中获得通过的《新环保设计指令》法规,也对我国家电出口均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在国内,面对发达国家不断设置的“壁垒“,为逐渐与不断变化的国际标准接轨,针对家电产品,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于2003年首先实施了《家用电冰箱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其后是《家用电动洗衣机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另外,《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也已修订,范围更加广阔。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组织制定《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办法》,国家信息产业部很快也将出台《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现已征求意见稿),旨在促进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也提出,中国要从家电大国向家电强国转变,并首次提出家电产业规模要保持适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主要家电产品节能环保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绿色设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可见,绿色已成为未来家电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于资源需求型企业来讲,做到了绿色与节能,企业便具备了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利用绿色管理提升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3.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家电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产品性能的70-8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且产品的环境性能体现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实施绿色设计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具体来说,绿色设计即是遵循生命周期设计方法,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研制、生产、供货、使用直到废弃后回收或处理,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确保环境目标和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的兼顾和双赢。

具体来说,企业进行家电产品绿色设计时,应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材料的选择与管理。在家电设计选材时,除了要考虑其使用性和性能外,还应关注环境的约束条件。在选材时应该遵循重用性准则、处理性准则、能耗性准则、污染性准则等,建立集成环境下面向绿色的二级材料选择模型。如电冰箱门可选择不锈钢,而非常用的工程塑料aBS。

②产品可拆卸设计。在家电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将可拆卸性作为设计目标之一,使产品的结构不尽便于装配、拆卸和回收,而且也要便于制造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达到这一目标,产品设计时则应遵循拆卸工作量最少准则、易于拆分准则、易于分离准则、产品结构可预估性准则、减少零件数量准则、卡扣链接等准则。

③产品回收设计。家电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率、回收价值、回收工艺、回收结构工艺性等与可回收性有关的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在回收过程中尽量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

④产品模块化设计。家电产品设计时,应在不同系列的产品中尽量采用相同的零部件和标准件。各独立模块内部应设计成可维修型,对易损易耗零部件和元器件,应集中设计,便于维修更换。而且,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也可以丰富产品的花色品种,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能够缩短研制周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方便产品的重用、升级、维修以及废弃后拆卸及回收处理。

3.2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在整个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手段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绿色生产强调的是对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控制和处理,以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绿色生产时,应重点关注并坚持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能源、清洁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即生产中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副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物料实行再循环,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方法,完善管理等。家电企业在进行绿色生产时,应将污染整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亦即尽量使用低污染的原料,替代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使物料能高效益的转化成产品,减少有害于环境的废物量。对排放的少量污染物进行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和处置,做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向社会提供清洁的产品,产品使用寿命结束时及时报废后能回收或处理后不污染环境。

3.3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也是绿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

家电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企业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需要研究和推广绿色产品,还需要进行绿色市场的开发,引导和培育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作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将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绿色意识融入企业营销决策及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

②建立绿色销售和服务渠道。绿色销售与服务是绿色商品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良好的销售服务网络,既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也要节约能源和资源,鼓励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和循环再生,减少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时,应建立方便顾客购买的绿色渠道,倡导绿色产品的生产者、中间商和人都要具有很强的绿色观念,并促使最终消费者成为绿色消费者。

③实施与顾客有效沟通的绿色促销。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起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谋求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协调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拓展。企业应通过绿色促销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绿色经济的兴起以及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家电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企业唯有顺应绿色发展的大浪潮、大趋势,才能确保不被淘汰出局,并最终实现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先美,赵士滨,张进.家用电器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轻工机械,2006,24(02):159-161.

[2]刘凤兰.绿色营销——21世纪营销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商业,2008,(24):107~108.

[3]赵琼.“绿色营销”——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84~185.

[4]韦倩文.浅谈企业绿色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产业观察,2008:94-97.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8

[关键词]领导价值观;绿色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导向;个人主义导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32

1领导价值观和绿色财务管理含义

绿色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管理理念,其将企业有限的发展资源、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起来,并与企业经营相联系的财务管理,其能够保证企业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2影响绿色财务管理的因素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绿色财务管理首先是缺少实践经验,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研究往往浮于表面,缺少具体的操作经验借鉴。其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管理缺少指导和束缚,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领导者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另外,企业管理目标存在着偏差,企业在管理中仍然按照传统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将经济效益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使得领导过于重视经济责任价值导向,在制定决策时不考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这样的发展目标不利于企业绿色财务的实施。

从人为管理方面看,领导者的价值观与企业本身的价值观相一致,领导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因此领导的价值观是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重要前提。从当前情况看,多数企业领导者发展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但是偏向于个人主义,尤其缺少开拓发展的精神,同时领导者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绿色财务管理的进行。财务管理活动需要由财务人员来执行,但是从管理效果上看,很多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管理素养,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有效整合资源等方面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企业会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并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成功推进。

影响绿色财务管理的因素还有企业类型、政府因素、行业发展约束等,但是这些因素企业无法改变,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首先要控制好内在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领导者的价值观。领导者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方向,其参与人才引入的标准和技术运用选择,以及重大资产投资等企业的重要决策,因此只有领导者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使企业的发展从大局出发,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才有良好的实施基础。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旦确立,就能够确定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财务目标与国家政策、企业资源、管理制度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定绿色财务的管理目标,才能够制定出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领导者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也要适时纠正自己的价值观。领导者要有良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经济责任观,才能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打下观念上的基础。

3加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措施

31积极关注领导者的价值导向

从本文的分析上看,领导者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管理结果,因此实施绿色财务的前提,就是要评价领导者的价值导向。良好的领导者需要有以下五种核心价值导向: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价值导向;民主集中制的工作观念导向;公共服务为主的制度规范导向;以解决诉求为主的态度导向;以工作能力为基础的发展价值导向。领导者要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需要快速反应并适当的转变领导者的价值导向,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在对领导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需要将领导者的价值观纳入到考核的重要指标中,并且定期的公示考评结果,从而激励领导者树立更加全面的价值观。

32树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绿色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政府对于生态发展问题的重视,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对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进行合理的把握,按照发展的规律制定绿色财务发展目标,并且明确目标的有效执行。领导者不仅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考虑,还要从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财务管理。

4企业领导者价值观与绿色财务管理关系的研究分析

41样本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选择的企业均为化工企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并且与环境资源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本文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均得到各个企业领导者同意并由领导者亲自填写,研究涉及的领导均为绿色财务管理的直接领导者。所有问卷现场填写后回收,问卷全部有效,对于存在变量不可控的环节是由不同的人员完成,使得同种数据源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我们对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家公司展开调查,两公司旗下共84家企业,近600名员工,上至企业管理层,对于绿色管理均没有具体的概念理解。在84家企业中,炼油厂为59家,钢铁厂为35家。其中54家炼油厂的年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所有钢铁厂年产量均在500万吨以上,有14家钢铁厂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该企业的年产量较大,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也较大,环境资源等情况影响企业资金的投放量,因此,必须对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

42研究结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调查问卷整理分析后发现,领导者影响绿色财务管理行为的主要价值导向有经济责任导向和个人主义导向,因此企业在进行领导者价值观的导向纠正时首先要从这两个价值导向的方面进行决策。

从本次研究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上看,决定领导者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驱动导向为经济责任导向和个人主义导向。领导者在实施绿色管理行为时,其首要的考虑因素是企业的发展,也就是经济责任,这也是企业在发展中最为主要的责任,相对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等级更高。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上看,领导者在执行企业发展决策的初期要首先考虑经济责任。由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特点,其管理行为与政府政策、会计人员行为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使得绿色财务管理具有管理风险高、管理见效慢等特点,这与领导者想要的管理结果存在的矛盾,领导者更希望看到财务绩效的提升和个人名誉的树立,因此需要加强领导者的集体主义导向,从而让领导者从企业长远的角度考虑,让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43研究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选择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均属于高耗能的化工类企业,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研究还需要增加对于纵向数据(例如时间)的分析。

5结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绿色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模式,领导者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上看,领导者主观导向的价值观为经济责任,但是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需要对领导者进行社会责任价值导向,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绿色财务管理,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高岩,宋一丹企业领导者价值观与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5)

[2]程月明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9

[论文摘要]首先从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对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现有经验提出了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所面临的障碍,继而提出了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以使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更有效地进行。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已经渐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各类组织和企业,都纷纷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绿色供应链并希望从中寻求出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动力。随着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的加强、对供应链整体优化和协调的研究不断完善,石油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节约能源,通过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这些都已成为石油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石油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资源型企业而言,其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现实状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石油企业的成功经验,我国石油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应是立足本立足本企业,整合资源,实施流程再造,建立区域性仓储和配送中心以及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使企业物流向面向地区性石油石化行业的物流企业转型,逐步建设成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基于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在物资供应、油气勘探、开发、炼制与化工、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使其成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略。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对石油开采、提炼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石油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其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2.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的需要以及环境管理国际化的影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虽然带来了经济发展,但忽视了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污染十分严重,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有助于改善环境问题。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环境管理标准委员会,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国际标准化的轨道,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石油企业有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国际贸易绿色壁垒

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健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直接或间接采取措施,相继制定了绿色关税制度和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来限制或禁止某些贸易的进行。这就对我国石油企业进行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占有国际市场,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潮流,通过对整个供应链实施绿色管理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4.政府、社会对绿色供应链的扶持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现阶段,各国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法律,对那些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予以罚款,而对那些实施环保的企业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公众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时候更加青睐于环保产品。石油企业也应该借助这种趋势,实行绿色生产的同时,不但提高了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控制了成本,而且更有利于提高自身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石油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时面临的问题

1.管理上的意识和经验匮乏

在石油企业内部,传统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绿色生产的意识并没有在石油企业内部得到广泛共识,这与国际化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很难结合起来。这种意识,不但是管理者需要加强的,也更应该把这种绿色意识深化到每个员工的心里,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可观的人员支持。当然,国内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工作处于初始阶段,没有成型的模型框架和绩效评估体系,也并没有足够的案例支撑,这给石油系统这个庞大的行业供应链进行一次实质性转变带来巨大困难。

2.自身产业结构不完善

在我国石油行业,中石化的产业链呈现头小尾大之势,而中石油的产业链则呈现头大尾小之势,由于在业务上各自为政,但又相互交叉,这就造成了研发力量分散,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又分处石油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需要上下游企业合力完成,所以研发力量的分散,使得石油行业各方面用于绿色管理的技术得不到开发,绿色供应链管理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而没有真正实施并有效地利用起来。

3.政府部门立法不完善

现今,欧美各国政府都已经制定了一定的环境法规、法律,并提出了一些环境经济政策,如:低息、无息及减税制度;可归还保证金法;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等,这些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一定了的政策支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这导致了核心企业不能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不能很好地与原材料供应商很好地合作来改进整个供应链的绿色管理。

三、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石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影响日渐扩大。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管理(mFS:managementForStakeholders)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对于石油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讲,它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团体、当地社区居民、绿色投资者、绿色供应商和绿色雇员等等。这些利益相关者或者对企业在绿色生产中的经营方针产生影响,或者受到企业绿色生产所产生的效用影响,也有可能同时受这两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上述石油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困难的分析,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石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对解决上述问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1.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

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是石油勘探与开发公司。中石油在改组过程中,油公司只保留勘探和开发等主要业务,证明了勘探开发企业是整个石油行业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包括物资供应、作业公司、管道运输公司、炼油以及销售公司。

这条供应链上的公司,作为整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事实上,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最值得重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油勘探开发中容易污染环境,地震探测、油气泄漏及挥发等会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第二,油气资源本身会污染环境,如油轮的沉没会污染大片的海域。第三,石油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价值巨大,而节约材料也是绿色环保的重要举措。第四,油气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应协调好整个生产的安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回收及再加工处理,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消耗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

2.政府

在米切尔的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中,政府符合权力性和合法性两个特征,属于一种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事实上,政府在环境问题上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各级政府通过立法、税收和行政管制等形式在环境问题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石油企业作为一个对环境能产生直接负面影响的行业,应该切实地加强自身绿色化的程度。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政府部门临时出台的新政策对企业的生产形式和经营策略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使企业在符合政府的鼓励政策基础上受益。政府部门也会为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不断完善法制上的监督和限制作用,来促进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绿色化进程。所以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与政府的经常沟通将变的异常重要。

3.雇员

同政府部门一样,雇员也是具有权力性和合法性两个特征一种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但它又不同于政府部门那样强大的对企业的法律上的强制性。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那么企业内部雇员的“绿色化”也将对实施过程和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绿色雇员也就被顺理成章的提了出来。绿色雇员是指企业中具有环保意识、采取环保行动的员工。以前许多企业先入为主地假定员工只想挣得足够高的工资,而对企业的环保问题漠不关心,从而使企业对绿色雇员的关注程度远不如对绿色消费者的关注。但事实上员工在推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比想象中的大得多。20世纪80年代员工的环境意识还主要限于关心仓库的环境、办公室的安全性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而今许多公司的雇员已经协助管理层超越了传统的环保意识而进入了新的领域,如无纸化办公、污染防治、废旧工具回收、节约能源及参与志愿者组织等。绿色雇员的这种新需求,也正是促使整个生产乃至整个供应链绿色化的动力,这样对于石油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石油企业应该通过适当的培训使自己的雇员绿色化,让他们有了绿色生产以及绿色管理的意识,这样才能让整个绿色供应链管理变的更切实际,更有效率。

4.当地社区居民

这类利益相关者,在米切尔评分法中,属于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事实上,他们在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蛰伏状态,只有当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才会使用实际权利,或者是威胁将要使用这种权利,这时他们将被激活成一个值得关注的利益相关者。石油企业在勘探、开采、输送以至提炼的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同时影响到当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这势必会激活这部分利益相关者来让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行使权利。在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飙升的今天,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上的任何闪失,都可能会造成后果极其严重的损失。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把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充分考虑到整个绿色管理当中,将会把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向光明。反之,忽略了这部分潜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很可能在未来把石油企业带向一个危机。因此,石油企业除了在自身方面加强改造之外,适时地进行下当地社区居民的民意调查,也将对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带来正面影响。

四、结语

在我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在石油行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能提升石油企业的形象,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但目前由于经验上的不足以及技术上的相对落后等原因,石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完全展开,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也势必导致在未来的实施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让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整个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当中,将会有利于整个绿色化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丁涛:对中国石油行业供应链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与治理[J].中国石化,2005(2):18~19

[2]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3]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1月

企业的绿色管理篇10

一、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内涵与机制

1.内涵。中国的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层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架构下界定的,以企业环境管理为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原则方针。但该界定必须首先考虑企业成长、发展层面的实际需求及社会需求,这是由企业利益驱动的性质决定的。从经济方式讲,资源型企业基于绿色视阈的节能发展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实施基于能源管理的集约化配置,促使其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最小化。在明确的节能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下,培养和普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推进节能技术项目的实施,重在有着科学完善节能评价体系的支持。同时加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根本上要建立高效的能耗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又要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工业技术的支撑。也就是说资源型企业的节能管理要与企业绿色发展协同共进,以谋求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这是一个多要素协同耦合、互动共生的系统工程。

2.原则。有利于创设和形成企业自主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费,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改善运营机制,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共享机制和绿色文化生成机制。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时获取科学、有效的依据。并能够借此随时调整和校正企业政策、规章制度及战略目标与规划,从而进行科学指导和决策。遵守法规、落实责任;过程管控、创新技术;节能节水、提高能效;有利于企业绿色性的表征、集约经营方式的形成和企业生存发展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企业对内部、外部有关规则、标准的遵从与接轨,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工作方针“资源节约与资源开发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资源开发生产任务为核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节水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节能节水管理,推进节能节水技术进步,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目标。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与中长期节能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全岗位、全过程、全系统的能源管理体系,以质量效益和提质增效为关注核心,实现能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管理,节能减排,降污增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成本管控水平,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审计,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能源管理规定,并符合长期节能发展规划。

4.管理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型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做好绿色发展下的节能管理要创新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科学而先进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不是资源型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需要从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技术系统、节能制度与考核、节能管理系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解决资源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

二、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评价

1.企业绿色节能评价指标的构成。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运营实力与经济成长性指标系统,这是由企业本身盈利性决定的、必须考虑的指标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指标系统,这是企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模式―集约化和绿色化的支撑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协调性指标系统,这是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要素协同耦合的共生性所决定,是社会需求满足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资源整台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子系统。

2.指标说明。人员素质: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员工平均学龄、工程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的平均等级、经理的知名度、职工违纪率、病假率、管理人员综台应变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决策能力、预见能力、领导能力、管理人员的平均学龄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财务实力,即企业奖金充裕程度,包括总资产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金借贷能力。物质技术基础能力,包括同行业中设备的先进程度、地理位置、储运设施数量与质量、经营规模、资源的集中度、企业与产品协作系数、主导产品占企业产值比重。风险承担能力,包括风险分散程度和企业退出某行业障碍的大小。企业战略前瞻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有效性与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企业经济成长性指标:技术水平、学术水平的进步指标,包括年开发新技术项数、年发表学术论文篇数、技术服务档次提高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年通过技术级别考核人数、新技术贡献率的提高程度。产品与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绿色产品导人频率、产品创新度、先进设备装备率、设备更新率、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比重、人均动力装备增加量。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次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R&D费用占销售收入比、新产品试制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二次创新投入占销售收人比、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知识积累与共享指标,包括年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科技管理知识文档化案宗数、年经验交流会次数、老员工人均以老带新人数、引进新技术数目。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指标,包括有关保密工作的费用开支占销售收入比、掌握核心技术员工的人数及其离职率。企业“绿色化”程度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重、绿色技术估量、绿色厂区、办公室率、绿色市场的铺货率、年绿色活动开展频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人均年培训次数或受培训员工比率、岗位交流次数、人均合理化建议数、企业员工的离散率、劳动力的投入弹性系数(长期生产要素增长率/本期产值增长率)、劳动力利用率(员工全年有效工时/实际工时)、新聘员工中高级别员工比重及企业各类人才储备与未来需求的匹配程度。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的比重、能源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材料复用率、废弃物利用率、材料综合利用率、能源耗费率、原材料耗费率、能源、原材料的消费弹性系数、固定资产的投人弹性系统数、固定资产利用率、交通工具设施的利用率。环境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如环境系数(环保费用比),环保投资偿还期;环境法规遵从性指标,如年环境审核次数,处罚次数与金额;还有环境培训人次,社会抱怨人次等。污染物产生量指标,包括产污系数、物能有毒有害系数、产污增长系数、产品清洁系数等。循环利用能力指标,包括设备系统再利用率、设备系统拆装难易程度、组件的循环利用能力。灾害预防指标(环境风险指标),包括每年安全检查次数、安全培训人员次数、制造运输环节安全预警信号装置有效性、各类危险事故在各环节发生的概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