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十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十篇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35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1

【关键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

在线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运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就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而言,在线课程教学途径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学生灵活安排自身学习时间,同时不必拘泥于短短的课程时间,对相关知识随时学习与了解的需求。但是,当前这一教学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挖掘,继而给予改善。

一、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普通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观察,进而不断对课程内容、讲课进度等进行随时调整。例如,在讲授财务报表的填写内容时,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疑问,就会给予必要的举例说明以及深入分析。但是,在线课程教学中,仅仅依靠视频画面,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只能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人数,对于学生在知识接收上不能得到客观的反馈。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就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但是,这种文字形式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总之,在线课程教学无法使教师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性以及接受程度,故而难以不断对课程加以优化与改进,从而降低在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网上课程教学枯燥、僵化

就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这可以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体现。首先,在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口述结合ppt展示为主。这种形式较为枯燥,主要以语言与文字形式呈现,缺乏立体感与灵活性,往往导致学生滋生倦怠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这种方式呈现出大众化特色,毫无个性化,也难以区分教学重点,不能满足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总之,当前单一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丧失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中,传统教学方式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往往根据学生统考的成绩、平时的作业成绩综合表现状况以及平时的课堂纪律等。当实施在线课程教学后,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同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评价上,除了学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没有相关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的措施

1.借助技术手段,尽量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针对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以充分互动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不断优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在平台设计上加上视频互动、信息交流等相关支持软件,同时可以借鉴当前企业应用的视频会议形式,开启在线的视频教学。通过上述技术创新,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通过视频的“面对面”教学。

2.促进学习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了有效避免枯燥感的产生,在相关在线课程教学中,应当从在线学习材料上着手,提升其吸引力。设置在线教学内容时,尽量避免应用篇幅较长的文本叙述形式,适应融入一些较为灵活的教学元素,如案例演示、动画设计等。即借助科学手段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官,提高其学习兴趣。此外,在设计课程时,应当突出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不同的学习环境供学生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再者,可以增设评论板块,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着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反馈与评价

不管任何专业,评估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最终的考试成绩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线课程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对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教师应积极开拓多种方式来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三、结语

在线课程教学为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首先对这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例如师生互动性差、教学单一以及缺乏学习过程反馈与评价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给与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使得这一教学手段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提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琬.在线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重庆电大为例[J].软件导刊,2011,10:175-176.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信息化;整合;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化的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多媒体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操作,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多媒体教学要注重科学性,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怎样才能让初中数学与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有机整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以动静结合之图文,偶尔结合声像的表现形式和常常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魅力,不断刺激触动学生的感官,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相关事物的感受,加快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数学课堂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数学课堂整合,学生才能时常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滋养,提高数学的求知的兴趣,提高知识理解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为一线老师的教学提供非同凡响的服务。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内容的时候,教授孩子们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是教学上的难点,可以用利用多媒体动态的展示画面,让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中,让学生快速准确找到对应的边或角,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在课堂上还吸引了后进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力和兴趣的多少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内因。而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恰好激发了这些因素,既培养了学生的对事物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性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初始、中间或结尾。创设情境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过程,还能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能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合效率。

例如针对课程中对直线、射线、线段进行的判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有所了解,但却不能准确的应用,常常把握不定。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我就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比如,可以使线段从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并按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延长及把线段两端延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线与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了“线”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多媒体整合,利于创造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或看的机会;把文字、声像两者巧妙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跨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初中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内外的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实践,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比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软件,在大屏幕中放映:一天清晨在地平线上,太阳公公开始慢慢的露出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色形象地比喻为直线与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能“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将原本看似静止的、枯燥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再利用多媒体技术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多元化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由于是一门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比较起来会更加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且难以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上的难点。而这多数又恰好是教学上的重点,这重点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走进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展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上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处理其他教学上难以处理的问题,必能引起学生甚至后进生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我们解决了教学上的重点,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整合手段。

比如,讲解“轴对称”,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这只花蝴蝶刚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展开又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含义,并受这种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很多轴对称的实例。在这种结合多媒体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而且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以及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多多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教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紧凑、教学活动有序。但这种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高。而情境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还能有效营造出一种热闹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

1.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激情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态度和真情,还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充满激情,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只有在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才能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才能唤起学生探讨的欲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2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因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建立交叉学科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1.3有利于培养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在记忆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活动的前提,初中数学尤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努力突破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不仅让数学“活”起来,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人文精神,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索创新的学习习惯。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措施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多的概念、公式等,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认知不够、重视不足,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线”,并说出这些“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再适当引入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特点,并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抽象概念,使枯燥的数学性质变得有趣、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2结合具体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而数学教学不应脱离现实。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3]。结合具体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数学,又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学习的无限性,以此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习惯。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充分结合初中生普遍贪玩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二次函数·抛物线》内容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童心与童趣,让学生折纸飞机,引导学生观察纸飞机的飞行过程,再让学生根据观察体会将纸飞机飞行的路线画出来。教师在点评学生“画”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抛物线的概念及特点,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变得十分形象、生动,而且非常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2.3营造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情境创设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剂,让学生在感受源自教师的尊重中树立学习信心[4]。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方式,优化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和关爱中对数学课程学习充满信心,从而使课堂更加和谐、愉快,学习效率更加理想。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单向地传输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折纸、使用教具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图形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及变化规律,以此形成热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有效提高。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高等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在联系生活中重视数学,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与初中生的自身特点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认知等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洁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223.

[2]王凤连.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信息技术,2012,(12):38+34.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4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一、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背景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没有初中数学扎实的基础,学生将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中考数学的导向性作用,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初中数学教学为适应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对初中数学教学为适应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二)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初中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四)为初中数学教学设置一个知识上限,研究对象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能有效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三、研究内容

(一)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衔接内容的教学要求:

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

1.常用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推导及应用(正用和逆用),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简单的分组分解法,高次多项式分解(竖式除法)

2.分类讨论:含字母的绝对值,分段解题与参数讨论,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3.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根式的概念与运用,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4.代数式运算与变形:分子(母)有理化,多项式的除法(竖式除法),分式拆分,分式乘方

5.方程与方程组:简单的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含绝对值的方程,含有字母的方程,双二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巩固换元法

6.一次分式函数:在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如:平移和中心对称)来定性作图研究分式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巩固和深化数形结合能力

7.三个“二次”:熟练掌握配方法,掌握图象顶点和对称轴公式的记忆和推导,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8.平行与相似:介绍平行的传递性,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梯形中位线,合比定理,等比定理,介绍预备定理的概念,有关简单的相似命题的证明,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定理

9.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补充射影的概念和射影定理,巩固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来计算三角函数值,识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补充简单的三角恒等式证明,三角函数中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0.图形:补充三角形面积公式(两边夹角、三边)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多边形中有关边长、边心距等计算公式,简单的等积变换,三角形四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点公式,内角平分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间的关系

11.圆:圆的有关定理:垂经定理及逆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弦定理,两圆连心线性质定理,两圆公切线性质定理;相切作图,简单的有关圆命题证明,介绍四点共圆的概念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巩固圆的性质,介绍圆切角、圆内角、圆外角的概念,等分圆周,三角形的内切圆,轨迹定义

12.其它:介绍锥度、斜角的概念,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运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充分反映出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以适应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要求。

四、实施初高中教学衔接具体做法

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方法宜采取初、高中一线教师合作研究方式,对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考试导向作全面的比较分析,提出对初中数学适应性学习教学的要求,为初中数学教学指定出适应高中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的问题。

(一)实验法:“分组合作教学”,提炼出初中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初中参加实验班级每周授课时间设置为5+2模式,即5节课为正常完成教学任务时间,2节课为根据教学进度找到高初中知识衔接点进行实时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课本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深化理解。

(二)总结法:参与实验教师做教案设计,活动记实,具体教学衔接内容的研究,教学反思等。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多样化;分层;生活;体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对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审视,探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数学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此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品质,进而为实现初中数学高效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首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与实践意义作出详细说明和论述。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以自身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长期下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开始下降。

2.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自身情感的投入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自身情绪表现得低落、平淡,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没有把握好,导致数学课堂显得枯燥、呆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3.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忽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忽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以主体者的身份去参与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导致学生只掌握了数学公式、性质、定理等理论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发展。

……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笔者不再一一叙述,希望广大数学教师都能对数学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普遍的认识,然后积极探究攻克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

1.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度极低,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味地讲解,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去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摘果子,从而帮助学生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并且能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并标出8个角,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吗?指出后并度量这些角,然后将结果写在本子上。写完后,要求学生陈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这时,学生纷纷说道:“发现同位角相等。”于是,我在黑板上写出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接着,继续提出问题: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学生又开始按照我提的要求画出截线,并探究、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仍然成立。这样,我通过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参与对数学结论形成的探索过程,既做到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又让学生对这一结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积极理解和建构了知识。

2.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攻破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征,让学生仅靠书本上的文字和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述,短时间内难以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理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能力,运用这一功能,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有效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即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合理的方式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从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

比如,《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一味的语言讲述和板书,难以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这时,我们就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功能,依据函数参数的不断变化,将各个参数对应的图像展现出来,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放大、后退等功能,对各个参数对应的图像进行反复观看,然后在不断地比较中,探究出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样,我就将这一重难点知识成功地攻破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些知识,提高了本节课的授课效率。

3.采取分层式教学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参差不齐,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种种弊端,使广大教师采取的都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即对待所有的学生都是运用同样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评价等,这就导致了“吃太饱”“吃不了”的现象时有发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分层式教学法,即注意到班级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然后根据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数学学习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时,我就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知识、能力处于最低层次的学生,即学困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知识、能力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即中等生,要在完成基层目标的基础上,还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知识、能力处于最好层次的学生,即优秀生,在完成中层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所制订的教学目标都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解决吃太饱、吃不着这些矛盾问题,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

4.采取生活式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仍以教材知识为主,而且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始终被固定在“知识世界”中,不能对“生活世界”进行关注,这就导致学生难以体验到数学课程的学习意义和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鉴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建立起“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即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化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体验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潜能。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以后有想经商的吗,假如你现在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你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方法来提高利润,于是,你开始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知道了降价标准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时你到底该将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才能使销售利润最大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能帮助你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引出十分接近他们生活的例子,引起了学生注意力,学习本节知识时,态度也会十分端正和认真,他们由此也体验到了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在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采取体验式教学法,体现数学开放性特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并非只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再把学生始终局限在单一的教学课堂内,而是积极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机会,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缩短课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这节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之后,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一些难以用工具直接测量出高度的物体,如操场中的旗杆、公路旁的树木等等,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和必要的测量工具,来计算出这些物体的高度。这样,我就将学生置于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会再因为被局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而对数学课程产生厌烦、抵触心理,而是觉得充满了新鲜感,产生了参与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意义

1.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使教学方法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使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以转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向了主动学习,他们开始以独立的个体对数学新知进行主动探索和求知,我们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也从传统固定单一学习模式中解脱了出来,不再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无趣的,而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改变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变得乐于、善于学数学。

2.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素质得到了提高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使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再停留于应试教育思想,自身在课堂上的角色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明显增强,教师也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的,在课堂上信任和尊重学生,教师的身份也从科研型转变为经验型,教学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践,使数学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实践和应用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在不断自我探索和相互学习中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在如今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背景下,传统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作为新时期奋战在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对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全面审视,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究各种符合学生学习

特点和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使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让学生处于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极富乐趣的事情,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以为实现初中数学高效化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刚.浅谈初中数学多样化教学的开展[J].考试与评价,2015(10).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6

关键词:态度;印象;起跑线

相比小学,初中的学习科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的幅度和深度呈螺旋式上升,就英语学科而言,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如果不抓好初中英语教学的起步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就会有一些学生把这门课当成负担,随后出现两级分化,部分学生厌学,从而输在了初中英语学习的起跑线上。经过实践和努力,我认为作为初中教师必须在解决好中小学衔接问题上做足文章,抓好初中英语教学的起步工程。

一、从上好第一课开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印象起跑线”

初中英语的第一课尤为重要。英语教师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还应认真研究教法,多设计一些英语的小笑话、小趣闻、英语顺口溜等。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好动,爱参与,竞争意识强,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英语小竞赛让学生参加,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表扬激励为主,尽量使课堂氛围既轻松又愉快,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堂。

二、从关注差异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态度起跑线”

现在,在大连市内各区,学生们一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了,有的家长在课余时间送孩子到各类英语补习班进行强化,这种情况使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差一些,比较自卑;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好,洋洋得意。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关注这种差异,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英语学习的态度。对于第一类学生,他们英语的学习成绩较差,比较自卑,英语教师应该给于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平时上课多观察这些学生的言行,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应及时给于表扬鼓励,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该有梯度,问他们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容易答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从培养兴趣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心理起跑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才会享受学习的欢乐,从而更加热受学习。所以是否喜欢英语,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①“以美导趣”,即课上课下尽量注意用美的语言、表情、动作、板书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制作精美的powerpoint课件,搜集一些美丽的图片、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②“以奇引趣”,即注意用新奇的内容和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设疑激趣”,以注意抓住知识的关键处设疑引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以动强趣”,即注意在课堂上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活动形式,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⑤“以变稳趣”,激发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较容易,但是如何使学习兴趣稳定地保持下去,成为稳定的学习动力呢?教师应该在“变”字上做文章。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多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会有什么“新花样”,使其大脑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效率就高,学会了就有兴趣了。

四、从强化基础知识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基础起跑线”

学生由于受学习汉语拼音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在起步阶段都很艰难,不是写错格式,就是读成汉语拼音。为此,从学第一个字母开始,就应当给他们加强国际音标的学习。首先让他们懂得每个英文字母发音是怎么来的,发育舌位如何,为下一步学习,为今后学单语、记单词打下了记忆和查阅的基础。其次,在字母格式上,学生总分不清上、中、下,不是出格,就不够格。为此,我上网搜集了有趣的字母规范书写格式口诀,让学生掌握,从而避免了书写格式上的困难。

五、从教记单词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词汇起跑线”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变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成长的场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对此,笔者主要由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入手,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优选、活用教学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样化教学媒体,可丰富知识呈现方式,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强化教学效果。尤其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辅助媒体种类更是多样,如投影仪、幻灯机等投影视觉媒体;黑板、实验器材、实物或模型、挂图等非视觉投影媒体等;录像机、录音机等听觉、视听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及有关教学软件等综合媒体,给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对众多教学媒体,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需求,灵活选用,合理组合,以直观形象手段呈现有关知识,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精设教学策略、过程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都需要关注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整体教学方案,包含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总体而言,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综合性特点。如依照具体教学实际,整合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另外,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也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第一,合理选择与组合教学方法。如教学《摩擦力》时,为了落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师可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合作学习,思考与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体验实验过程,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规律,获得f=μn的结论。

第二,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即有序安排组织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教学环节,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如教学《电流的磁场》,教学总体思路:多媒体展示电磁体的应用电可以生磁吗?奥斯特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用什么办法可以增大螺线管的磁性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实施如下:1)新课引入:借助多媒体呈现电磁体的应用,诱导同学们观察生产、生活中的电器,认识电与磁的关系密切。而后演示实验:电磁铁吸引小铁钉,启发思考:电可以生磁吗?引入新课。2)奥斯特实验。提问引思:怎样才能知道电流周围有磁场?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实验,物理老师巡回指导,并带领他们分析实验结果:①电路接通后,有电流在导线中通过,可看到小磁针偏转。电路断开后,无电流通过,观察到小磁针没有偏转,由这些现象可得出怎样的结论?②变化通过导线中电流的方向,观察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出现变化,由此可获得什么结论?而后引导学生认识奥斯特实验,补充说明,再带来他们进入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探究活动中。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思考:①运用哪些实验方法可直观而形象的表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②如何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引导学生小组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选出代表说说实验见解,物理老师适时穿针引线。4)电磁铁。提问:怎样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演示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前后磁性强弱的变化的实验。师:将一根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中,磁性增强,相当于制成一块电磁铁。请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大胆假设。而后学生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最后,进行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回顾与反思。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需求,灵活选用,合理组合,以直观形象手段呈现有关知识,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忠林.教学设计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10)

[2]张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

下面,笔者就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两点简单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认知的难度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规律,而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而信息技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优势,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比如,在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概念定义进行讲解时,单纯的语言描述会让学生觉得复杂、难以理解,所以,这时我们就可用动画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表示出来,如此,学生就能对垂直平分线的特点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起到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事物理解的良好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出来,并同时插入一些优美的背景图片、悦耳的背景音乐等,从而创设一种直观式的教学情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从而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在电脑的投影屏幕上出示了多张形状的图片,如天安门、蝴蝶、窗花、脸谱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出具有对称特征之后,我继续说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现在,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探索对称的奥妙吧!”这样,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课题,为下面内容的讲解奠定了基调。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优势作用,并大力探索、研究将二者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在这一教学工具的辅助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9

本课题组成员陈丹媛借助史宁中教授等人的课程难度量化分析的模型,撰写了文章《三角形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并于2014年10月12日在《考试周刊》发表,以此作为基础,分析初中几何课程三角形的课程难度变化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指导。

根据已发表的前文,比较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2000年版《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大纲》中课程广度系数、课程深度系数、课程事实时间、课程难度系数分别为G1=39,S1=88,t1=45,n1=131;而《标准》中对应的系数为G2=41,S2=91,t2=50,n2=126。

二、教学指导

三角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科书通过举出三角形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和感受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本文借助陈丹媛文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标准》与《大纲》相比,课程难度降低了005,虽然课程广度、课程深度有所增加,但是因为课程实施时间较长,使得课程难度有所降低。接下来,我将分析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实施时间、课程难度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指导。

1课程广度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根据对陈丹媛文献的分析可以得到,《标准》与《大纲》相比,三角形的知识点从概念方面来说,增加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重心三个内容,而且删除了相似比;从技巧方面来说,增加了会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删除了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总体上说,《标准》下“三角形”的课程广度有所增加。当知识点既有增加又有减少,初中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又应该如何把握授课技巧和改变授课方法呢?接下来,我将逐一说明我自己的观点:《标准》中新增加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其实也是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越来越重要。还有就是,在《大纲》中只有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标准》下增加了三角形的重心,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外心是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重心是三角形中线的交点,这三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再者,《标准》下增加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删除了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其实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必须先找出圆心,要找出圆心必须找出三角形的外心,也就是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也就要求我们会作三角形的高和中线,而《大纲》与《标准》都有要求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也就是找出圆心,就是找出三角形的内心,也就是会作角平分线。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所以要尽量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性,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好知识。

2课程深度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基于对三角形课程的分析,可以知道,《标准》相比较于《大纲》,其对课程深度的赋值有些知识点有所增加,例如三角形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全等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要求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些定理部分;同时有些知识点的课程深度赋值却有所降低,例如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要求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这些定理部分。那课程深度赋值的增加或减少,对于教师的授课有何影响呢?

由对比可知,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的课程难度赋值没有变化,说明全等三角形这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再增加其难度赋值。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有些许相同,但相对而言,相似三角形的内容难度较大,为控制《标准》下的三角形的课程难度,所以减少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难度赋值是十分必要的。因其难度的降低,三角形的相似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不再单独作为一道题目,例如:

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则SCeF∶S四边形BCeD的值为()

a1∶3B2∶3

C1∶4D2∶5

由题目可知,首先,我们可以证明aDe≌CFe(SaS),得到SaDe=SCFe;再因为De是aBC的中位线,可知aDe∽aBC,得到SaDe∶SaBC=1∶4,因此可以知道所求的结果为a选项。从这道题知道,该题目主要的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就这个题目而言,对于相似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既让我们必须学会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定理,又不会出现太过刁钻的问题,降低了相似三角形该知识点的难度,从而使得一道题目可以出现好几个知识点又不至于难度太大,让学生无法解答。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多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在教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3课程实施时间的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由数据分析可知,《标准》中的三角形的课程实施时间较长,增加了五个课时。课时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课程广度、课程深度的增加,所以需要增加课程实施时间来辅助教师的授课,以避免教师对新课的讲解不够具体,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彻底;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因课时的增加,教师不应过多地补充难题、怪题,而是应该多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面。

4课程难度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篇10

摘要:微课技术的恰当运用,使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生命力。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微课技术之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与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亦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微课技术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科学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其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以下,仅结合具体实例,浅显论述微课技术之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一、微课技术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翻转

传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即为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其后学生在课下完成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辅之以大量的课后练习题。但是,微课技术的恰当应用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翻转。首先,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微课视频(长度通常在5~8分钟左右),内容会涵盖该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学生只需要下载微课视频,并依据此展开认真的学习,就能轻松实现对该数学知识点的预习与初步掌握。微课技术支撑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为课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重头戏为集中阐释学生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疑惑。可以说,微课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极大翻转。

二、微课技术尊重了学生的数学主体学习地位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会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即教师照本宣科,将考试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事无巨细地、一股脑儿地直接抛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可。这种教师牢牢把控教学节奏、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显然并不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微课技术支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却很好地改善了这一情况,即不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主动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了极大发展,笛а习效率显著优化。对于这一点,笔者感受颇为深刻。如,“事件的可能性”这一节内容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丰富的数学基础及生活实践经验,这时,教师只需要依据信息技术列举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以及相对应的实例,学生就能大致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占据了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事件的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帮助者,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增,自主探究积极性高涨,对“事件的可能性”所蕴含的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教学效率显著改善与

优化。

三、微课技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学习个体,受到教育经历、认知习惯、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各有差异。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是数学教学活动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客观现象,可是,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辅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则很容易采取“一刀切”这一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即未能尊重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只是一味笼统地将数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诚然这种忽视学生客观差异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均衡、协调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应用微课技术发现其能极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就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学习

目标。

如,针对数学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其学习目标较为简单,为:通过认真学习,初步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针对数学学习基础一般、理解能力良好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能根据相关概念,尝试总结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而针对数学学习基础扎实、理解能力优秀的学生来讲,其学习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为:能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典型例题,并能从中归纳一般的结题技巧。如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设置的学习目标,就会辅之以难易程度、延伸程度不同的微课视频,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真实数学学习需求便能得到最充分的满足,使学生数学个性化的学习很好地落实到了实处。

诚然,微课技术创新了初中数学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微课技术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为了微课而微课”的极端做法,而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微课技术进行灵活而高效的利用。这既是迎合信息时代潮流的需求所在,更是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其数学素养发展的需求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