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态修复可研报告十篇生态修复可研报告十篇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17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1

【关键词】万杰医学院;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实验考核;考核方法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和采用符合人体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它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求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地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的重点,这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口腔医生的重任。怎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而改革实验考核方法,一直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口修教研室老师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地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这种考核方法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既注重最后的考核成绩,也非常重视平常的实验课表现、力争实现全面、合理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课上课情况。

1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

我校传统的口腔修复学实验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学期末统一考核。考核内容为牙体预备和卡环弯制(分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只考核一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然后由各自实验小组的带教老师打分。由于不注重对同学们平常实验课的考核,造成个别同学平常学习态度不端正,有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加之考核内容比较固定,不能全面反映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使考核成绩有一定的片面性;再有,因为实验考核的评分老师就是自己小组的带教老师,难免有“感情分”夹杂在里面,使考核失去了公平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使考核方法更加全面、合理。我们口腔修复教研室在学校的支持领导下,进行了以下改革:

2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2.1改革实验考核形式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转化到实践中,必须对理论知识要彻底吃透,只有掌握了系统的口腔修复学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口腔修复学中各类修复体的制作。我们将实验考核形式由单一的实验作品完成改革为一种新的形式,即通过期末实验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学生平常实验成绩三部分,对学生的实验课进行全面的评测。

2.1.1期末实验理论考试

根据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一套包含全部实验项目的试题库。每一个实验项目对应一套理论知识的试题库。每学期期末考核时,从中随机抽取一套题目,在实践技能考试之前进行。每个班分3各小组进行,从教研室中选一个没有给这个班上课的老师来进行考核。期末实验理论考试的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类型,时间为30分钟。考试内容包括:嵌体、全冠、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等的重点知识,各种修复体制作所需器材的性能,以及各种修复体制作时的操作要点等。

2.1.2实践技能考试

根据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了实践技能操作的试题库,内容包括了口腔修复学各种修复体的制作。期末考核前,每个班由学委随机抽取一个题目,根据抽到的考核项目,口腔系实验中心的老师统一准备需要的模型,调试必备的实验设备,以及准备需要的器械、材料等。参加考试的学生20人一组,每人一套器材,安排2位监考老师监考,考核完毕,教研室派6位老师共同打分,每位学生6张考核单,上面只准写考号,不能填写姓名,然后计算平均分。学生的姓名与考号的对应信息由教研室派专人负责,每个班全部考试完成后,由其负责成绩的整理录入。

(1)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技能操作测试项目,包括了各种修复体的制作,主要有:嵌体制作、牙体预备、卡环弯制、蜡型制作、印模技术、全口义齿排牙、蜡型雕刻等。

(2)实践技能考试的评分标准

因为每个项目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各个项目的内容、操作要点等制定了相对应的评分标准和分值。主要包含了器材的识别和选用、动作的规范性、实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完成作品的质量、考试完成时间等方面进行全面打分。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是由6位老师来打分的,然后计算平均分。

根据每次实验课学生的课堂表现,按照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操作技能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最后算作平常实验成绩。

(1)出勤情况

包括每次实验课出勤情况。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出勤率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出勤考核内容包括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出勤分总分为100分,占平常实验成绩的30%。迟到/早退5分钟,一次扣10分;迟到/早退10分钟,一次扣20分;迟到/早退15分钟,一次扣50分。旷课一次扣50分,两次80分,旷课三次出勤分为0分。

(2)实验态度

包括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仪器,做好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考核。实验态度的考核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的服务态度。实验态度分总分100分,占平常实验成绩的20%。

(3)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课,学生都要写实验报告,以增加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考核主要通过学生是否按时上交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用词是否准确以及对自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评测,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同学们认真的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总分也为100分,占平常实验成绩的20%。

(4)实验作品

对学生完成实验作品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器械的应用、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作品的合格程度等,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实验成绩的综合评定于分值比例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2

贞丰县者相镇小桥流水人家布依风情小镇安置点。搬迁安置730户3370人,为省级示范点。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移民局组织的技术审查,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近期可下达批复文件。项目已到位资金3000万元,完成土地征用1200亩,工程于6月18日下午正式启动进场施工,已初步完成路网清表、挖运、填方等工作,210套住房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兴义市东峰林布依山寨旅游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搬迁安置580户2146人。该点原为省级示范点,但因安置点内涉及医院、养殖场等附属设施的迁建,工作难度大,难以在短期内完成迁建任务,同时,该点未确定招商引资方案,没有确定施工方,安置点未实质性动工,综合多方面因素,该安置点暂不具备示范建设的作用,为避免对我州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尤其是省级示范点工程建设的进度造成影响,经向省、州请示,该安置点已取消作为2015年省级示范点进行打造。目前,已落实土地4000余亩,省移民局已下达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审查意见,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养殖场和医院等附属物拆迁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审查,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招商引资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及确定施工方。

2.大力推动州级示范点项目建设。我州两个州级示范点是:兴仁县城南街道办杨泗屯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和义龙鲁屯镇七一村马鞍山扶贫生态移民项目。

兴仁县城南街道办杨泗屯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搬迁安置1000户4000人,批复总投资3.2亿元,原为州级示范点,因兴义市东峰林布依山寨旅游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省级示范点调整,该点已升格为省级示范点进行打造。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并下达了批复文件。自今年1月8日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到位资金2700万元,600套住房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其余住房正开展基础施工。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全部房屋主体工程。

义龙试验区鲁屯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搬迁安置700户3000人。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近期可下达批复文件。现已完成征地750亩,完成场平300余亩,测量房屋40余栋,完成安置点约2公里路网建设。

3.积极指导小城镇示范建设。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安置点。搬迁安置168户831人,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较少少数民族安置点。目前,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正按州级评审意见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近期可下达批复文件。该安置点共建设住房11栋168套,均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4.切实抓好“十三五”扶贫生态移民规划编制工作。为确保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一系列建设内容及时纳入到各行业、各部门“十三五”规划盘子,最终实现项目资金资源整合的目的,我局超前谋划,2月初与州发改委联文下达了《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4月底组织开展了全州扶贫生态移民“十三五”规划编制业务培训,5月份州县两级移民部门参加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十三五”规划编制业务培训。截止6月底,各县(市、试验区)已初步完成规划文本初稿,但因深度不够,仍需加强对乡镇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协调对接力度。目前,局长王尧忠同志正亲自带队赴各县(市、试验区)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十三五”规划专项培训。

根据省移民局、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4月3日下达《关于2015年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预安排计划的通知》、《贵州省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等文件,2015年省下达我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共25个,搬迁任务为5461户23504人。按中央和省补助资金1.3万元/人计算(其中:中央住房补助资金0.6万元/人,省财政住房补助资金0.6万元/人,省财政基础设施补助资金0.1万元/人),可争取中央和省资金共计3亿元以上。

5.全面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一是全州41个500人以上的移民小康示范村,__年度省下达94个项目已完工41个,正在实施37个,下半年启动16个。全州87个2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移民村,__年度省下达项目106个,目前已完工43个,正在实施40个,下半年启动23个。二是全州共申报2015年度项目211个,申报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7449.4万元,目前已获省级批复“整村推进”项目资金4220余万元及小型水库扶助资金225万元。三是突出抓好省级重点村建设,贞丰县董箐村、义龙新区马别村、册亨县板坝村、望谟县纳王村4个省级重点村2013—__年共下达项目48个,已完工项目17个,已验收项目2个,已移交2个,正在实施项目22个。四是将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纳入后期扶持工作重点,成立了局班子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领导小组及两个遍访村党建扶贫小组,制定了脱贫帮扶计划,拟在遍访贫困村新房子村、战马田村发展绿壳蛋鸡养殖2万羽。五是积极打造安龙县坡脚乡平班库区立体生态现代高效农

业示范区,目前共协调投入项目资金1.03亿元,完成坡脚蕉种植20000余亩、甘蔗规范化种植8400余亩,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种植桉树25000多亩,养殖香猪2000余头,网箱养鱼460箱,拦河养鱼880亩,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3000亩,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6.创新推动避险解困试点工作。__年度全州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涉及兴义市、册亨县、望谟县移民2288户9094人,中央和省级下拨项目资金2108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8589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491万元。规划住房建筑面积207475.41平方米,目前完成住房建筑面积122200平方米,占总规划面积的58.90%,已搬迁入住移民1860人,签订搬迁安置协议4500人,正在签订搬迁安置协议2734人。

组织指导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贞丰县申报了2015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4月份对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方案进行了修编,修编后全州共申报移民避险解困帮扶对象2138户9155人。其中兴义市1425户5532人,望谟县414户2109人,安龙县244户1118人,贞丰县81户396人。目前正待国家审核批复。

7.切实抓好“三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现普安县已正式上报规划文本,兴仁、安龙、晴隆、望谟、册亨、贞丰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初稿,兴义市即将完成初稿,义龙试验区正在开展编制工作。

2015年度后期扶持项目(包括避险解困试点项目)预计争取资金超过3亿元,目前已到位1亿余元。

8.主动配合完成马岭水库前期工作。积极同省移民局、省水司、贵阳院等单位联系,对接前期工作经费、预付款协议、初设阶段设计单位招投标、移民监理委托等事宜,主动向州政府请示汇报,全力推动兴义马岭水库移民前期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常有序推进,可研报告一经批复,移民投资一经确定,马岭水库移民规划安置等各项工作将及时跟进。

9.积极推动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木浪河、打鱼凼、西泌河、七星等水库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编制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我局积极同平桥水库业主对接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年度移民资金计划、协议签订、技施阶段设计部门和移民综合监理部门、移民实施规划编制等工作事宜。上半年本年度搬迁安置任务完成较好,中型水库年度搬迁任务数734人,目前已完成649人,占年度任务数734人的88.41%。(其中:小龙潭水库260人,木浪河95人,五嘎冲水库283人,西泌河水库11人)。

10.切实指导小型水库安置规划编制及实施。革里、大观、上亭、八一、鲁打、箐口、科花等一批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的前期实物调查、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已完成并通过州级审查。

1.狠抓项目实施促进库区和谐。全州2011年以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总计897个,上半年完工142个,总完工项目616个。通过采取积极实施项目的方式,极大的改善了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从本质上促进库区和谐稳定。

2.狠抓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完成《鲁布革水库移民安置存在问题报告》并由我省及云南省级移民部门组织了审查。《平班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修编报告》已上报省局待审查。龙滩电站目前正在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完成情况及资金清理工作。光照电站涉及的河塘大水井88户337人移民的安置工作已完成,移民房屋全部建成,成功调处长流乡争议地16宗54.6亩,兑现资金42万元,按照《光照水电站晴隆六枝库区库岸失稳处理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已委托贵阳院对库岸失稳处理开展勘察规划设计。复核自迁分散100户547人移民安置基本情况,已专题请求省局尽快协调落实。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3

摘要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践的关注点已经从原告资格问题转移到了环境公共利益的救济问题,多起生态修复案件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2014年12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广州市白云区鱼塘污染公益诉讼案虽然是一件小案,但该案也集中了环境公益诉讼诸多核心问题。本文通过该案,分析了污染转移过程中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污染事件中公共利益的认定,生态修复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等问题。文章认为,生态修复作为新兴的、复杂的法律救济手段,司法实践在运用这一手段时面临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法律责任: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共利益:污染侵权责任:侵权连带责任

基本案情梳理

2014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法院钟落潭法庭审理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本案看似普通,实则隐含了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诸多核心问题,法院对相关问题的考量反映了司法界对环境利益及其法律保护认识的发展过程。

2011年,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白土村村民方某将其向村委会承包的两个鱼塘转租给太和镇石湖村村民谭某。从当年9月1日起,谭某用车辆运送不明固体污泥约110车,并将污泥倾倒至鱼塘,污泥散发出阵阵臭味,周边村民纷纷投诉。经村委干涉,倾倒行为停止。

同年9月14日,广州市白云区环境保护局在接到举报后,到鱼塘现场检查取样,委托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和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分别对污泥和底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和锌超过相应限值,达不到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已经对池塘造成污染。

随后,白云区环境保护局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该鱼塘倾倒污泥的环境损害和治理成本等问题进行评估。2012年8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认为,本次事件中,污泥在鱼塘内经阳光照射后散发出臭味,对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池塘属农用地,用于水产和禽类养殖,污泥排人池塘,影响其养殖功能的发挥。要恢复池塘养殖功能,必须清除倾倒的污泥,并将底泥挖起清运,同时对池塘内被污染的塘水进行处理,达到农用标准。该鱼塘倾倒污泥环境污染损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监测分析费用4660元,污染物处理费用4092432元,共计4097092元。

根据群众反映,白云区检察机关启动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并推动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公益诉讼。2014年12月,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原告,对上述两名被告提起诉讼。

被告方某的律师认为,被告方某在签订合同时不清楚被告谭某所倾倒的物质,在知道被告谭某向鱼塘倾倒的是污泥后,已经进行了阻止,在阻止不了的情况下,还要求村委员会来制止倾倒。所以方某对于污染的发生没有过错,此外,他本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也希望找到谭某来承担清理污染的责任。鱼塘在经过石灰处理后污染已降低,包括被告一家在内的人食用鱼塘饲养的鱼后未发现身体异常,被告方某不应该承担污染环境责任。

法院认定,被告人谭某、方某的确对污泥倾倒入鱼塘造成污染事件负有责任,判决他们6个月之内共同修复受污染的鱼塘,使其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功能,标准由环保部门审核。过期没有修复,由环保部门指定一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代为修复,修复费用由两名被告共同承担,并负有连带责任。

案例启示

民事合同掩盖下的排污行为的责任承担

近几年来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查处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显示,一些工业企业为降低治污成本,将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废液及固体废物等通过不法中间商低价售给无处置资质的公司或个人,再进行非法倾倒、处置的事件越来越多。将废弃物通过合同交给他人处理或者处置,使得与污染物相关的链条不断在延长,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

一是防治污染的法律责任是否可以通过民事合同而转移,防治污染的法律责任是否可以随着污染物的转移而转移的问题。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企事业单位防治污染的责任属于公法上的义务,所谓公法上的义务,是对公众、社会及国家承担的义务,一般不随着民事合同关系转移。但是随着环境治理社会化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排污企业将污染物交付给第三方处理越来越普遍,当污染物经合法的程序转移给符合资质的企业处理时,污染物处理产生的法律后果已经转移到污染物的实际处理企业身上。然而,这种责任的转移是有条件的,即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尽了法定的管理和注意义务。实践中,一些排污企业没有尽职尽责地审查受托方污染物处理资质和能力,有时甚至明知对方既无资质,又无处理能力,仍然将废弃物交给对方处理,更有甚者与受托方签订虚假合同违法转移废弃物。这都会使得这些排污企业对污染物异地产生的污染具有过失,也有因果关系,不能免除法律责任。2014年社会广泛关注的泰州1.6亿元生态修复案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本案中,造成污染的物质是由别处运至,其处置方式和场所都违反法律规定,污染物排放单位首先应该承担环境治理修复的责任,由于本案将污染物运送到鱼塘的第一被告谭耀洪失踪,无法找到污染物来源,因此暂时无法追究污染物排放者的责任,由第二被告承担责任是合法合理的。

二是物业产权人对于物业管理不当而产生的污染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物业产权人既非污染物的产生者,也非污染物的处理者,原则上称不上是污染者,但他们是污染实际发生场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对场所的安全负有管理义务和注意义务。如果他们疏于职守,未尽注意义务,就场地对他人产生的危害也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本案的第二被告方某是受污染鱼塘的承包人,将两个鱼塘转租给第一被告谭某倒泥,他存在如下过错。首先,方某将鱼塘用于倒泥不符合鱼塘的使用功能;其次,尽管方某可能一开始不了解第一被告所倾倒的物质,但是他在签订合同时并未进一步进行了解,即第二被告方某未尽到鱼塘承包人的管理义务,对于污染的产生负有责任。《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主要针对直接排污者,而非排污者的其他人员承担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仍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本案的重要启示之一是,不仅排污者要承担污染侵权责任,污染场地的产权人、管理人在特定情况下也需要承担环境污染侵权连带责任。在广东以及东部沿海各省,很多当地居民以出租物业为生,他们很少能意识到承租方不法行为可能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旦有违法事件发生,承租方往往一走了之,但是出租方是本地人,逃不掉,责任很有可能最终落到出租方身上。所以,不能因小失大,为一时的利益而承担沉重的法律后果。

污染事件中环境公共利益的认定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救济环境公共利益。所谓公共利益是指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往往从私人利益中抽象出来,能够满足共同体中全体或者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经由公共程序确定并以公权力为主导所实现的公共价值,具有公共性和不特定性等特征。环境提供给人们各种利益,总体上称为生态服务价值或者功能。任何功能和价值的发挥都需要环境整体及其各要素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以内,这些环境品质和条件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即环境公共利益。维护这些环境品质和条件就是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当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环境条件被改变后,会出现各种损害,包括自然资源、财产和人身的损害。哪些损害属于公共利益损害,哪些损害属于私人利益损害,对于不同损害又如何救济,是司法实践中必须厘清的关键问题,本案的争议点之一是鱼塘污染所损害的公共利益体现在哪里。

本案受污染的区域是鱼塘,第二被告反复强调,作为鱼塘的承包人,他自己才是直接受害者,他也想找第一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财产权的角度看,主要的受害者是财产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但是鱼塘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环境的其他要素有紧密的联系,如鱼塘的水和底泥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捕鱼干塘时,水会流进河流、湖泊,这些生态联系使得鱼塘的污染物影响周围的环境。最主要的是受到污染的鱼塘一直在养鱼,受到污染的鱼流人市场,每一个潜在的消费者都可能是受害者,这是对不特定公众的损害。本案中,所救济的环境公共利益包括鱼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受污染的鱼对不特定公众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受污染的鱼塘存在以上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不能因为第二被告是鱼塘的承包方,就可以由他自行决定如何处置鱼塘,或是否需要修复鱼塘环境。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环境污染事件都存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损害,这是由环境本身的共享性、公共性、相互关联性所决定的。如在水污染事件中,水体污染、水质下降导致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作物减产、养殖水产品损失、健康损害等属于私人利益损害;水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处于循环状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水污染对不特定公众人身健康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损害等属于公共利益损害。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房屋价值下降,健康损害属于私人利益损害;土壤污染造成土壤生态系统损害,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改变,土壤污染给人身健康造成的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等属于公共利益损害。两类损害通常会同时存在,但是在救济方式上,司法途径不是唯一的方式,一些情况下,损害救济是通过自力救济和行政救济的方式进行的,尽管如此,在更多情形下,公共利益损害救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出现救济的空白,由此,再次突显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意义。

环境公共利益损害责任与被告私人利益损益的关系

在确定被告承担损害公共利益的法律责任时,对于是否要考虑案中被告人私人利益的损害情况及被告人的获利情况的问题,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被告获益与其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的关系。本案第二被告转租鱼塘给第一被告,原为获得3万元的租金收入,实际上只获得4000元的收入。鱼塘受到污染后,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作出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认定,本次事件向鱼塘倾倒不明固体污泥约110车,要恢复鱼塘的养殖功能,必须清除所倾倒的污泥,将底泥挖起清运,同时对池塘内被污染的塘水进治理,达到农用标准。污染物处理费为4092432元。从法院判决的情况来看,并未因被告获得的利益远远少于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可以免除他的部分生态修复责任。财产权和环境权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权利,一般不能相互抵免。生态修复方面责任的大小由生态修复的复杂程度及成本决定。由于我国的民事处罚是以补偿为中心,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确立惩罚性赔偿,所以民事赔偿额大小与违法行为的程度、违法行为获得的利益没有关系。

其次是被告私人利益受损与其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的关系。本案中第二被告人自身也是受害者。其私人利益应受到保护,并可以依法向第一被告追偿,但法律并不会因此而免除他对公众承担的责任。基于前面提到的理由,第二被告人的私人利益因财产污染而受到损害,但这不能成为他免于承担修复受污染财产责任的抗辩理由,因为他对于污染的发生也有过错。

生态修复案件审理的法律适用

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后,必然会不同程度地造成环境功能和价值的破坏,这也是环境损害,救济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生态修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经过多年的发展,关注重点已经从原告资格转变为实体权利的救济,诉讼主要围绕着救济环境损害进行,以修复生态(或者环境)为核心。然而,生态修复作为新兴的、复杂的法律救济手段,司法实践在运用这一手段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法律依据问题。目前法院关于生态修复的判决基本上是以《民法通则》或《侵权责任法》有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的规定为依据。但是这些法律责任主要是救济民事权益,是一种私权的救济方式,而环境损害主要体现为公共利益的损害,生态修复主要为公法上的救济。所以在追究恢复原状这一责任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的程度,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基准,环境中公众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需要一系列公法和技术规则的补充。本案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同时适用环境保护立法和侵权责任立法的规定,根据环境法的规定来确定法律责任是否成立,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来确定承担责任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法律适用的割裂,例如《侵权责任法》中无法找到救济环境损害的依据,而《环境保护法》中找不到生态修复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制定环境损害救济特别法和相关技术规范等。

其次是生态修复责任的承担方式的确定。法院判决承担环境修复责任的方式包括行为责任和经济责任。行为责任是指判决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生态恢复的任务。这种方式下,金钱责任和行为责任合而为一,行为人在专业机构或者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有权决定具体的修复技术和措施。无锡中院的经验认为在环境评估还不完善,经济成本难以核算的情况下,判定责任人按照一定的要求承担修复责任可以避免许多难题。经济责任是指判决责任人承担生态修复的成本费用。当责任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拒绝承担生态修复责任,没有能力或者无正当理由不能完成生态修复责任,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环境修复责任,但费用由责任人承担。昆明、广州等地法院的案例倾向于将修复责任核算为一定的费用,责令责任人支付费用。这些费用或者打入环境保护基金,或者上交国库以待将来修复使用。

确定生态修复责任后,要求责任人承担行为责任还是经济责任的问题,表面上看似是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实质上与伦理和公平也有关系,两种责任相互替代,看似平等,但是在本案中却有极大的差别。本案的第二被告已经70多岁,经济条件一般,身体状况不好,中过风,行动不便、思维有一定的障碍,在法庭上多次失控大哭。400余万元的生态修复款显然超出其偿付能力,若法院判决被告支付修复款,此案基本无法执行,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法庭宣判本案的第二被告承担修复的行为责任,这虽然也会面临行为人没有专业技术能力等难题,但是他可以通过争取他人的帮助,争取社会的救援来解决这一问题,留给了被告更多的选择,也留给社会各界帮助解决此事更多的空间。

再次是案件的执行问题。法院判决两名被告在6个月之内共同修复受污染的鱼塘,修复标准由环保部门审核。过期没有修复,由环保部门指定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代为修复,修复费用由两名被告共同承担,并担负连带责任。由此可见,法院将监督判决执行的责任主要交给了当地环保部门,这也是不少法院的共同做法。生态修复的周期长、过程复杂、技术性强,法院跟踪执行有诸多的难题,而环保部门是环境治理和修复的主管部门,发挥环保部门的作用既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也是监督他们履行职责。当然,法院不能对判决的执行完全置之度外,否则会影响司法的威力和公信力。在案件执行的各个关键环节,法院都应该进行监督,发现执行偏离轨道,要加以纠正,对于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则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强制措施。

主要

参考文献

[1]李挚萍,环境修复的司法裁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20-27.

[2]奚晓明.试论环境资源案的特殊性及专业化审判的实现[n].珠江环境报,2014-11-22.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4

2来稿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数据可靠、论点明确。学术论文与综述文章一般不要超过10000字,研究简报一般不要超过4000字。文稿编写格式顺序为:“文题”—“作者(所有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大专院校需注明院系或专业,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以上附相应英文)—“分类号(中图分类号,1~3个,置于中文关键词的下一行)”—“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第1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省×市),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动态、简讯类文章务求简明。

3请作者通过网上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www.ere.ac.cn)投稿,并在网站上查询稿件处理信息。投稿时请推荐同行审稿专家3~5名。

4参考文献只列入直接引用的。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标注。非正式出版文献请勿引入,需要标注的,可以脚注方式给出。参考文献主要著录格式如下:a.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译者).版次(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d.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f.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磁盘(DK)、磁带(mt)和光盘(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对于载体为联机网络(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外,尚需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如:[1]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英文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2]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212190019.html.对于主要责任者(作者、译者、编者等)一项,责任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用“,”分隔;3人以上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al”;用各种文种书写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的姓字母全大写,名缩写为首字母(大写)。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外文期刊名写全称,勿缩写。文献类型标志:普通图书m,会议录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汇编G,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中文文献著录需同时提供相应的英文著录。

5图、表要精选,设计合理,具有自明性,勿与文字叙述重复。插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宽(包括纵轴标目名称、单位)为6.5cm或13cm,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采用6号宋体。表格采用三线表。图题、表题附相应的英文。

6对不符合本刊稿约要求的来稿,编辑部先将稿件退还作者修改,达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审,并以符合要求的稿件寄到时间作为收稿日期。

7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编辑部一般在收到稿件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处理结果(双方另有约定者除外)。作者修改稿在1个月内未返回,且未及时申明理由者,按自行撤稿或重新投稿处理。

8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稿件刊登与否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各类项目资助论文,请注明项目来源及编号。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等资助的优秀创新论文,本刊将优先安排发表。

9编辑部有权对刊登文稿进行文字上的增删和修改。稿件一经采用,将收取版面费。稿件发表后酌付稿酬。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5

【关键词】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系统;回归测试;用例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asetofautomatedtestsystemaboutrelayprotectiondevices.thepartofusecasesintheautomationtestingsystemcanbeautomaticallygeneratedthroughprotectiondevices’sicdmodel.thesystemcanrealizecomparisonofrelay’smeasurevalue,remotesignaling,remotecontrolandprotectiveactionandtheoutputcomparison.andthesystemcanrealizethefunctionsuchasthedevicetesting’sautomationandperformingregressiontesting,etc.

Keywords:Relayprotection;automatedtestingsystems;regressiontesting;UseCases

1.引言

近几年,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数字式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对这些设备检验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摒弃传统试验方法而引进新的试验手段,涉及计算机自动测试、数字仿真、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装置已成为继电保护测试领域必不可少的专用设备。

传统的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大都是基于继电保护测试仪的软硬件平台来实现的。通过调用继电保护测试仪的软件平台的相关保护功能模块,编写相应逻辑的脚本语言来实现对保护装置的自动控制。此种测试方式的缺点是,第一,需要测试仪厂家开放相关的测试软件功能模块接口;第二,需要厂家的装置与测试仪保持相同的通讯方式且规约格式要统一;第三,无法进行系统的自动回归测试。第四,无法完成对装置站控层通信、录波等高级功能的测试。

本文介绍的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系统,和被测装置间采用最常用的变电站标准通信规约(例如103、61850),可适用于对不同厂家各类变电站产品的自动测试。

2.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系统

该测试系统主要由上位机(pC机),下位机(自动测试仪),网络交换机,被测试装置几个部分组成。

系统接线如图1所示:

上位机的功能分成两个部分,离线功能包括测试用例的编写、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用例程序编译等功能。在线功能包括测试用例下载,测试参数下载,测试命令发送和测试报告生成等。对于智能化装置,上位机可以根据装置的cid模型中部分数据集自动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与常规自动化测试系统相比,大大提高了测试用例编写的时间和效率。可以复用的测试用例,我们可以通过测试用例管理系统将其添加到测试用例管理库中,下次使用时,直接调用管理库中的测试用例。我们既可以单步运行每个测试用例,也可以将所有的测试用例全部选中,一并执行,生成相应的测试报告。未通过的测试用例,程序修改完成后,可统一执行回归测试。

下位机的主要负责测试用例的接收、测试过程中的实时控制、测试报告的归并和上传。

该系统的中上下位机数据的交互如图2所示:上位机发送“控制命令”到下位机的“消息处理模块”,下位机的“消息处理模块”根据下发的“控制命令”调用“测试用例运行管理”模块,“测试用例运行管理”根据测试用例的状态序列逐步加载模块、运行模块,并将相关的运行结果输送到“模块运行空间”,“消息处理模块”将“模块运行空间”送过来的数据上送给上位机,上位机经过采集、分析信息,形成测试报告。

3.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3.1遥测功能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遥测分为两种,一种是以61850中SV方式接收到的遥测数据,一种是通过普通交流插件接收测试仪上送的模拟量。对于SV形式接收的遥测数据,下位机需配置相应的SV发送数据板件,上位机测试用例中只需配置模拟量上送的时间及icd模型中对应的遥测量的dU描述即可。对于普通交流插件接收的模拟量,下位机充当了保护测试仪的功能。上位机按保护装置的通道顺序将需要施加的电压、电流、角度和交流插件的Ct、pt变比系数送给下位机,保护装置的DSp直接接收下位机处理好的小电压信号。

3.2遥信功能

上位机通过icd模型中的遥信数据集自动生成遥信测试用例,通过轮转/递增的方式向下位机的Do插件发送出口闭合命令,促使保护装置相应的遥信闭合,保护装置将闭合信号的名称以报文形式上送给上位机,完成装置遥信接点及描述的正确性自动比对。

3.3遥控功能

将icd模型中遥控的reference(路径)填入上位机遥控参数中,上位机会根据icd中遥控的reference搜索到对应的遥控信息,在对应的遥控测试用例中填上相关遥控出口及对应的下位机遥信信息,上位机会完成遥控出口及描述的比对工作。具体实现过程如下:上位机先通知下位机做好测试开始准备,同时下发对应对象的遥控命令。装置接收到遥控命令闭合对应的出口,装置的正电送到下位机的开入板,下位机上送遥信报文完成报告的比对工作。

3.4保护逻辑功能

保护逻辑功能的方法是,针对各测试点建立测试用例。

如表1所示,以不带复压闭锁的过流1段为例,我们需要设计反应保护功能准确性测试用例,如“过流1段压板投入”“过流1段压板退出”“0.95倍电流定值”“1.05倍电流定值”“时间定值”,等等;反应保护装置抗压力的测试用例,如“小电流定值”和“大电流定值”等;保护装置临界值测试,如修改定值越限的错误报告等等。

保护逻辑功能的测试用例主要由“状态控制”、“定值修改”、“状态序列”“、出口比对”“报文比对”、“信号复归”这几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中,“状态控制”主要是选择该测试由几个状态组成,每个状态是由时间触发还是由开关量触发;“定值修改”模块主要是在启动测试后,状态控制前修改装置的定值表。装置定值修改成功后,才能触发“状态控制”。“状态序列”是选择在“状态控制”中相应的状态来施加电压及电力。“出口比对”“报文比对”主要是选择在保护动作的过程中比对动作出口及报告的正确性。“信号复归”模块在所有的状态执行完成后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清零复归。

4.总结

该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系统主要是针对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对其软件程序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完善测试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保护、测控装置软件的开发质量。同时该系统使用的目标人群可为研发人员、工程调试人员、用户检测验收人员。

随着国网保护高低压产品六统一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本测试系统用于各类装置的测试用例也可相对确定,

参考文献

[1]王保民,扬志国,高冬那,黄家栋.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平台技术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2,4.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6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修辞手法

信息时代千姿百态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广告真正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除了画面、音乐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广告语,它是广告的灵魂所在。对广告语来讲,它在传达广告内容的同时,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修辞来宣传产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因而,在广告语的宣传过程中,修辞手法所起的功效是巨大的。

修辞手法,从根本上说属于一种艺术手法,适合表现诉诸感官的形象思维的内容产生一种艺术美感,使人获得一种艺术享受。广告语也正是要通过这种艺术美感来打动受众,感染受众的情绪,激发受众的激情,达到促成产品销售的目的。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双关、对比、顶针、引用、反复。比喻是一种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手法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如:“为全球辛勤工作的马(汽车广告语)。”将汽车比喻为马,从侧面反映产品的与众不同。比拟手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如:“公道不公道,只有我知道(电子秤广告语)。”这则广告语凝练,贴切,拟人手法的使用表现了产品的优越性能。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情感,故意对其某种特征作艺术上的夸大或缩小,以渲染客观事实,从而加强说话的力量。如:“一分钟”不可能买到“所需”,“一小时”也不可能看到“世界”,运用缩小夸张,目的在于突出该购物中心国际国内物品齐全,应有尽有,买东西极为方便省时。广告语中使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畅达,节奏明快,并且通过语言的铺排,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势,能有效地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如:“大众,安全,卫生(捷达汽车广告语)。”简单的排比,突出产品的优越性能,吸引消费者。“广告语中运用设问能指出产品的特点引人思考,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如:“别看广告,那看什么?看疗效!(泻痢停广告语)”既体现此药的疗效,又无形中讽刺某些广告的不真实。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广告语言中巧妙的运用双关,可以创造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的广告语,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新飞广告语)。”这则广告语运用对比,吸引了广泛关注,使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了不少。顶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即前一句末尾的字是后一句开头的字,首尾蝉联,上传下接。顶针的运用,使广告语显得结构紧凑。沾光借影,巧妙地提升了产品在消费者者心目中的地位,起到较好的促销作用。“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广告语)。”构思巧妙,使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引用:人们在说话或写作时为了收到好的修辞效果,既可以援引、借用成语典故、诗文名句、格言俗语等,也可以夹插今人的某些名言警句。同样,引用这种修辞在广告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广告创意者用人们所熟悉的语句为前提,自然而然地引起受众对语句的共鸣,进而达到宣传广告对象的效果。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汽车广告语)。”此广告语选用三国时期典故中的“东风”,恰与产品品牌名称相同,借“东风”喻东风牌汽车,别具特色。反复:反复是通过重复某个声音、字、词组或一行字的一种修辞手法。广告语中也经常运用反复,可以逐渐增强情感,给人一种逐步加深的感染力,使广告的内容得以强调,增强广告的渲染力和说服力,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古代就有“一字千金”和“洛阳纸贵”的典故,而在现代人们对文字独具匠心的巧妙组合,使其爆发出无限的魅力,闪耀这超越想象的价值。作为一种商业价值极高的应用语言,广告语的创作必须学会用完美的修辞,将信息与认识,明晰化,有序化和个性化,唤起公众的注意与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行动。由此,在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修辞的运用要贴切适度,要用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适度的运用,不能违反广告语言真实、生动、简洁、准确的要求。其次修辞运用要规范到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广告在修辞运用上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前的广告语创作中出现了一种一味求新而不顾规范,甚至以“不规范”为时尚的弊病,此类广告语不仅影响广告诉求效果,而且还会对语言教育,社会风尚等产生不良影响。有的广告语滥用谐音,导致谐音广告满天飞。把颜料说成是“好色之涂”,痔药说成是“有痔无恐”等等。这种行为,不仅改变了词语的本意,也会误导消费者,特别是阅历不深的中小学生。再次,修辞运用要合乎民族文化、政策。广告修辞要与我国传统的文化氛围协调一致,还要符合我国的相关政策。如果无视民族文化和政策去创作广告,尽管手法巧妙,要想获得成功也是不可能的。最后,修辞运用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对他们的文化心态和构成作应有的了解,消费者由于生活需求而购买产品,因而他们需要了解要购买的产品。广告宣传要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针对消费者的产品需求状况进行宣传。

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广告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则成功的广告,广告语的选择可谓重中之重,它不仅能提供给人们多种多样的信息,还可以使产品销路大开。因此广告制作者要根据题旨意境的要求,本着对受众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合理化、规范化的使用修辞手法,以制作出实事求是,通俗明朗、格调高雅的广告语,提高广告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何新祥.广告语言修辞艺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林溪声.广告语创作与评析[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5]冯露.广告文案谋划与写作[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6]王芳智,巫龙春.广告金句鉴赏[m].太原:山西出版社,2003.

[7]姚星.广告语的修辞手法刍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0(4).

[8]曾素纯.商业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J].学术研究,2006(5).

[9]张银娜,宋瑞卿.浅谈广告语中辞格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8).

[10]刘和军.广告语的文体特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7

开幕式上,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和副会长孙正教授分别致贺辞。大会主席是首都医科大学的谭包生教授和日本福冈齿科大学的松浦正朗教授,两位学者分别作了《北京口腔医院八年的种植临床回顾》和《口腔种植治疗的最新动向》的报告。我国的口腔专家刘洪臣教授和张志勇教授也相继作了关于口腔种植新进展的回顾性学术报告。

据中日友好医院路东升教授介绍,所谓的种植牙是由种植体和种植体支持的上部结构组成的特殊修复体。人工材料制作的种植体经外科手术植入颌骨内,起到牙根的作用。经过3~6个月,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发生骨结合。然后利用种植牙根做支持,在其上方安装人工牙冠,达到恢复缺失牙及咀嚼功能的作用。牙种植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哥得堡大学的布朗马克(Branemark)领导的小组研究以来,已有40余年历史。随着各国学者的努力和研究,这项技术发展日益完善。与传统的镶牙比较起来它的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牙槽骨支持种植牙固位稳定,基本恢复原自然牙功能;不损伤临近牙齿,避免临近牙齿咬合力负担过重;只要有良好的骨结合,就可以长期起到修复的功能;不对牙槽骨吸收产生持久影响;前牙缺失者进行种植牙治疗具有理想的美容效果;解决了游离端缺牙修复困难的难题;可以整复牙颌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畸形。当然种植牙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尚待解决:治疗周期长,上颌牙一般需要3个月,下颌牙需要6个月;治疗费用比一般镶牙贵。

牙种植的核心技术是种植体的材料生产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外科技术。目前,常用的种植体材料主要是钛,涂层也以钛或钛合金为基材。钛的理化性质以质轻、不锈和高强度加工性能好著称。其在医疗上广泛应用于人工骨及关节、心脏瓣膜、心脏起博器等。钛的耐磨性好,耐腐蚀性好,主要是表面形成氧化膜,被氧化性常温下稳定,空气中加温到800℃以上氧化剧烈;具有半导体性;弹性模量低,与骨相近,能产生共振;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无磁性,无刺激,在体内稳定;湿润性好,不易附着有机物。在人工牙植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人工种植牙技术修复缺失的恒牙后,不仅形态逼真美观,患者还主观感觉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生存质量提高。因此有人说人工种植牙是科学技术进步为人类提供的“第三副牙齿”。

中日两国的口腔科讲演嘉宾分类做了临床专业技术的学术报告。关于“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及进展”的学术报告有日本的川前道郎的《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的修复》,何桐峰的《eRa附着体在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李建慧的《种植修复复杂病例的处理》等,都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杨磊(日本)《种植咬合重建病例报告》,耿威《全口无牙合的种植修复》等引起了大会出席者的纷纷讨论和提问。“口腔种植外科技术及进展”学术报告中,顾晓明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将学术研讨推入高潮。最后,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宿玉成教授的《口腔种植美学原则和临床技术》为大会做了精彩收尾。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8

【案例分析人】秦鹏;鄢德奎

【案例类型】评价类

【案例名称】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诉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矿业百限责任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

【主要违法行为】违规试生产直排废水

【污染类型】水体污染

【违法企业所属行业】采矿业

关键词跨省环境公益诉讼;诉讼基金;责任承担方式

【案例概要】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百限责任公司违规试生产直排废水,导致重庆巫山千丈岩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于2014年11月13日就此案向重厌市万州区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前此粲正在审理过程中。

【案例启示】本集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修复簪法律事实认定问题,因相关制度规定付之阙如而面临审理裁判困境。基于此,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需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专项诉讼基金设立和责任承担方式的精细化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2014年11月13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受理了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诉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这是一起案情错综复杂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重庆市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跨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案件背景:一起跨省界重大环境水污染责任事件

2014年8月13日上午,重庆市巫山县环保局接到巫山县庙宇镇报告,巫山县庙宇镇千丈岩水库提取的居民用水颜色异常。经重庆市巫山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场排查和检测认定,千丈岩水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污染源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硫铁矿选矿厂。该厂违规试生产,并将硫铁矿洗选废浆水直排在一处自然形成的洼地内。由于事前未对该洼地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而此地为喀什特地貌,导致废浆水渗漏地下,经暗河水系流入千丈岩水库,造成水体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乙基钠黄药、二号起泡剂和大量尾渣。千丈岩饮用水水源危及巫山县庙宇镇、铜鼓镇、红椿土家族乡和奉节县长安乡4个乡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涉及10160户、51400人和1.8万亩农田。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的规定,此次千丈岩水库污染属跨省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发生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千丈岩水库环境事件作出了环境损害评估报告。报告认定:第一,本次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质为乙基纳黄药,排放量58.14千克。生产原料乙基磺原酸钠、2号油可能的使用量最大值分别为63.5千克和47千克。第二,环境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50.94万元,但该报告未对土壤、地下水等污染后果及修复费用作出评估。

案件焦点:原告诉讼请求中的法律事实认定

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千丈岩水库污染一案向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停止侵害,不再生产或者生产绝不能再次污染水库。对今后可能出现污染的地下溶洞水体和污染水库风险重新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评结论,作出被告是否应当搬迁的裁判。第二,恢复原状,依法承担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急处理污染事件、应急供水以及恢复千丈岩水库原有水质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和间接产生的费用共计1900万元。第三,赔礼道歉,在全国性平面媒体上向公众道歉。第四,承担本案诉讼费及其他相关费用。本案原告诉讼请求中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恢复等法律事实认定问题,需逐一厘清以便于正确适用法律。具体言之,案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被告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的环评手续合法性分析

被告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于2011年5月通过并取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发改委选矿厂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环保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以及发改局项目核准批复等手续,资质齐全。同时,磺厂坪硫铁矿选矿厂与千丈岩水库直线距离2.67公里,超出了千丈岩水库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换言之,单就此硫铁矿选矿厂对千丈岩水库的影响而言,其选址并未违背法律规定,但由于该项目所在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环评报告制作时需估算其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造成地下水体污染所应采取的精细化应对措施,环评审批部门应严格把关,不能因所影响的水体区域不属于本行政区范围而不进行审查。

对于本案而言,原告起诉的对象是恩施自治州建始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起典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该公司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的环评手续审批是否合法,与本案审理无直接关联,即使环评手续合法也不会免除被告因违规试生产违法排污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原告诉求中,对于该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地下溶洞水体污染和水库污染风险重新进行环评,超出了法院的裁判范围。对于原告的该项诉求本可通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解决,但目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缺位致使环评手续的合法审查只能依赖相关部门的自觉。

生态恢复范围、费用等损失的确定思路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追求的审判目标是恢复生态环境的状态和功能,法官适用恢复原状责任时首先需考虑恢复原状的可能性与成本问题。确定生态恢复范围及相关费用,既是原告诉讼请求的依据,又是法官判决恢复原状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具体到本案,原告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恢复原状,承担共计1900万元直接和间接费用。此次千丈岩水库环境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50.94万元,而土壤、地下水等污染修复费用的确定是本案判令恢复原状的焦点和难点。由于《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方法》(第Ⅱ版)颁布后,《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1版)废止,便无法比照泰州环境公益诉讼判决的做法,直接以虚拟治理成本为基数,按照一定的倍数计算污染修复费用。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方法》(第Ⅱ版)所规定的生态损害评估方法,无论是替代等值分析方法还是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都需专业的鉴定机构预测受损资源在损害发生到恢复原状这段时间内每年受损资源和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大小。

尽管如此,但法官确定环境生态恢复原状责任承担的范围及费用的思路却是有章可循的。首先,考虑遭受损害的生态环境能否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式恢复原状,如不能恢复原状,则法官可依据相应的损失,判令被告异地修复。其次,根据“恢复原状”判决的履行方式不同,确定差异化的恢复原状费用与范围。恢复原状基础费用主要包括:环境修复费用和监督修复费用。对于被告委托其他机构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和其他机构代履行修复方案这两种情形,恢复原状的附加费用还要相应涵盖环境修复方案的制定费用和委托代履行费用。最后,灵活确定被告承担恢复原状费用的支付方式,即基于违法者偿债能力的考虑,判定是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缴纳恢复原状费用,还是通过发展环保产业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抵扣部分费用。

赔礼道歉可否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责任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直接受害者是环境本身而非任何一个个体,似乎无适用赔礼道歉的可能。而作为一项民事责任,赔礼道歉在性质上是属于恢复原状而非赔偿损失的一种非财产责任,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存在丰富了民事责任体系。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补救恢复性和惩罚性的考量,可以突破性地适用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赔礼道歉的意义在于要求环境侵害者就自己侵害环境的行为向社会公开道歉,既具有轻微的惩罚性又能对其他潜在的环境违法者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具体到本案,原告诉请法院判令“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可以适用于其他环境公益诉讼。同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了赔礼道歉的责任承担方式,为赔礼道歉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突破性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启示和建议: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亟待跨越的三个门槛

任何一种制度的运行并不因现有法律规定而通畅无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制度运行的困境,循序渐进地修正以确保法律正义的实现,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尽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已步人快车道,但通过重庆受理的国内首例跨省界环境公益诉讼案的分析发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运行所面临的障碍仍需相应的举措予以完善,以进一步优化环境治理模式。

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除了民事纠纷还应包括行政纠纷,但现有立法并未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予以明确规定。现实中,负有环境保护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既有违法的“积极”作为,如违法做出环境行政决策、许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也有违法的“消极”不作为,如怠于履行环境行政管理职责,导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无论作为与否,只要违法,行政机关行为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是违法企业无法企及的。本案中相关部门通过被告硫铁矿选矿厂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的警示意义值得深思。

面对当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缺失的问题,首先应明确新《环保法》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目的,以此准确明晰立法的适用范围,借助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进行规范,从而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其次通过立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法律规定的机关”进行界定,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最后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内增设一项内容,即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违法作为和不作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形。

设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

对于本案而言,如果原告胜诉,法院将支持原告诉请的1900万元修复费用,那么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规定环境修复资金和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应专款专用,即不能由原告直接领取,以防止出现挪作他用的情形。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曾提出了“探索设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的主张。目前,无锡、昆明、贵阳等地采取的是将环境公益诉讼被告支付的环境修复资金和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缴入财政专户或基金的方式进行管理使用,以保障环境损害赔偿金专门用于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海南省设立的省级环境公益基金,由省财政拨款支付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相关诉讼费用。另外中国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启动首个民间“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以支持环保社会组织进行环境公益诉讼。

当前对于尚未设立专项基金或专户的地方政府部门,既可选择对民间设立的相关公益诉讼支持基金给予鼓励和政策上的扶持;也可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垫支立案前环保社会组织委托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费用,以解决诉讼启动阶段的资金困扰。对于官方设立的专项基金的主要来源包括:环境公益诉讼被告支付的环境修复资金和服务功能损失等费用;财政拨款;人民法院判决无特定受益人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专项基金主要用途为:环保组织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包括调查取证费、评估鉴定费等;环境修复费用。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的设立既可解决公益诉讼诉讼成本高的难题,又可化解环境公益诉讼利益归属的争端。

适用环境公益诉讼责任承担方式的精细化设计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规定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六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该解释并未对这六种环境公益诉讼责任承担的适用性做出周详的规定。如若没有明确界定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将导致司法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具体言之,上述六种责任承担方式的具体适用应设计如下。

一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责任适用。对于“停止侵害”的适用,首先应明确环境侵害的标准,社会对环境污染容忍限度可作为环境侵害标准之一,环境侵害超出了社会的环境污染容忍限度,应责令停止该环境侵害行为。对于“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的责任适用,借鉴美国的做法,可在判决中引入禁止令,根据危害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种情形,即永久性禁止令、附条件禁止令和替代性禁止令。永久性禁止令一般适用于环境危害行为无改正可能的情形,责令环境侵害者停止其危害行为;附条件禁止令一般适用于行为人实施的环境危害行为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环境因子达标的情形;替代性禁止令是针对一些无法避免但必须进行的环境侵害行为,责令通过环境税或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方式替代适用责令停止侵害行为。

二是恢复原状。依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败诉的原告所需承担的调查取证、专家咨询、检验、鉴定等必要费用,可以由人民法院从之前其他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中判定被告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中酌情予以支付。可见,该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提及的判定被告支付环境修复费用等款项,相对于环境修复成本是有结余的,故这些用于恢复原状的款项是惩罚性的。同时适用“恢复原状”这一责任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被告首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未发生时,受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状态;二是出现部分或全部无法原地原样恢复情形的,可以准许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

三是赔偿损失。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利益的主要用途是生态恢复,赔偿损失作为责任承担方式的一种,只是为了填补“恢复原状”责任方式在无法适用时的空白。因此适用“赔偿损失”这一责任方式时,需考虑“恢复原状”责任方式适用的可能性。如若在法院判决前相关部门已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原状,此时无适用“恢复原状”责任的可能,便只能适用“赔偿损失”责任。为了警示被告所应承担的环境治理责任,法院可以在此种情况下判令一定的惩罚性损害赔偿。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9

那么,三峡工程的决策究竟有着怎样艰难曲折的历程呢?从民国初年孙中山开始提出,政府初步设计,到新中国重新规划并付诸实施,历经近一个世纪上马下马多次反复,终于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一工程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共和国最高领导层尊重科学、发扬民主的精神。

上下马反复最后搁浅

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的长江三峡,全长192公里。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又是长江防洪的关键所在。最早提出拦长江三峡筑坝设想的是民主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创始人孙中山先生,他在民国初期,就在《建国方略》里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但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根本无力建设这样的浩大工程。统治时期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和初步设计。但终因战乱频仍、资金短缺等问题,这项工作于1947年5月被迫中断。

1949年夏,适逢人民挥师南下挺进湘、鄂之际,遭遇了一场特大的长江洪水灾害。当时,刚刚组建的以林一山为主任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便投入险情最为严重的荆江地区抗洪抢险。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长江防洪上,于1950年提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计划。该计划经、和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核批准后,立即付诸实施,两年后就建成了一座长达1054米的荆江分洪大闸,对长江防洪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主席于1953年2月在湖北视察期间,特地从武汉登上“长江舰”,亲自考察了长江防洪。在航程中,他接见了林一山,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当他听说长江水利委员会要在长江干、支流上逐步兴建一系列拦洪蓄水的梯级水库,同时展开综合利用,以兴利除弊的计划时,大加赞赏,并饶有兴致地问林一山:“修这么多水库,你看能不能抵上一个三峡水库?”

“这些水库统统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

“为什么不在三峡这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呢?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谈话中,责成长江水利委员会尽快对三峡进行技术论证和坝址勘察。

1954年发生的长江特大洪水,造成汉口堤防64处决口,仅湖北境内就有2127万亩农田被淹,926万人受灾,3万人死亡,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中断达100天。无情的现实使共和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治理长江水患,就必须建造长江三峡大坝。我国还请求原苏联派遣专家来华协助规划三峡工程。

一时间,三峡问题引起了国人的普遍关注。林一山在《中国水利》1956年第5、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长江流域若干问题的商讨》一文,指出:“长江流域规划中必须首先解决防洪问题”,“三峡是防洪性能最好的地区……三峡水库可以根本解决中下游平原的水灾”;以235米蓄水位计,三峡工程可以改善川江航道,使万吨巨轮终年通航于长江之上,可以装机2300千瓦,每年可发电1500亿度。同年,再次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的勘测和科研工作汇报,并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7月,到武汉畅游长江时,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诗句,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三峡建坝的憧憬和决心。

针对林一山的观点,国家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局长李锐在《水力发电》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规划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若修建235米高的三峡大坝用于解决防洪问题,势必会造成长江三峡地区迁移人口125万,淹地120万亩的重大损失,有悖于综合利用原则。文末还提出了先修支流水库、后建干流水库、逐步提高长江防洪标准的设想。

1958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南宁会议上,把三峡工程问题提上议程,让与会代表进行了正式讨论。会议期间,还特地派人将林一山和李锐接到会上。这样一来,以林一山为代表的积极赞成三峡上马和以李锐为代表的坚决反对三峡上马两派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会上还把这两个人的意见作为会议文件印发。认为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有其合理性,遂决定对三峡工程采取“积极准备、论证充分可靠”的方针,并委托总理主管此事,要求他一年起码“抓四次”。

2月3日,率中央和地方有关负责人以及中外专家100多人,乘船由武汉溯流而上,又一次对三峡进行了实地勘察,并召开了三峡工程现场会议。会上,充分听取了两派不同意见的详细阐述。3月6日,一行抵达重庆后,主持召开会议,他在讲话中表明态度说:“三峡工程必须搞,而且也能搞,技术上也是可靠的。搞好了三峡,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伟大意义……大家对这项工程的争论是好事,两年来的争论是必要的,真理越辩越明,今后还允许有反对的意见,只要不妨碍工程,有利于工作,就应当提倡和鼓励。”3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听取了率队察勘三峡的总结报告,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意见》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文件体现了最高领导层对三峡决策采取的慎重、科学和民主的态度。

在1960年4月召开的广州协作区会议上,讨论并原则同意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于次年开工建设三峡大坝。不久,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回专家,催逼还债,加之国内自然灾害严重,兴建三峡工程的计划被迫搁浅。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长江规划工作会议上,及时调整了部署,强调建设三峡“雄心不变,加强科研”。9月,原定召开的三峡第三次科研大会即改成分组开小会,并制订了“1961年―1962年两年科研计划”。到了1961年下半年,不仅原定的开工计划落空,就连长江水利委员会也被改成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三峡设计人员一下子从上千人削减到40人,工作重点开始转为在长江流域“大办农业”。196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三峡科研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把“1961年―1962年两年科研计划”调整为“1963年―1972年十年科研规划”,使三峡工程上马的希望更加渺茫。迫于无奈,又一次“调整三峡工程建设步伐”。后来随着1966年“”爆发,三峡工程就很少有人提起了。

先建葛洲坝探索准备

1969年9月,为了缓解荆江洪灾的紧张形势,改善三线供电和川江航运状况,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张体学乘主席视察当地之机,正式提出了修建三峡大坝的建议,不料却遭到反驳:“现在不考虑修三峡,要准备打仗。”在此情况下,武汉军区、湖北省和水电部联名向和党中央提出了先修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议,得到首肯。和都认为,先着手修建葛洲坝工程,就可以为准备兴建三峡工程作一次试验和探索,搞好了葛洲坝,就能为三峡工程奠定基础。

当时,葛洲坝是在既不清楚地质状况又没有总体设计图纸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的。上万名建设者唱着语录歌,喊着“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与“万人设计,万人审查”的口号开进了葛洲坝工地。开工后不久,建设者便发现葛洲坝下面地质条件差,有70多层泥化夹层,加之在浇灌混凝土时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后来混凝土坝体出现了“蜂窝”,整个坝身开裂了86条缝。且又无施工规划,造成了长江主航道的交通阻塞,交通部遂将这一现状报告了国务院。1972年11月,总理紧急主持召开国务院葛洲坝工程汇报会。在听完工程设计者的汇报后,他毅然宣布葛洲坝暂时停建,并遵照的指示改组了葛洲坝的决策层,起用了林一山。他对林一山说:“你原先主张修大的(指三峡工程),你把那个大坝说得太容易了。我说服你,先修葛洲坝作个试验。这里出现的问题,在三峡同样会出现。搞好了葛洲坝,林一山同志就是最大的成功。”

会后,林一山开始着手组建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延揽了一大批中国水利界的一流人才、知名的大坝专家。他们夜以继日,经过反复的审议和设计,排查解决了葛洲坝工程中存在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和复杂的技术措施,使该工程终于在停工22个月之后于1974年10月正式复工。1981年1月实现了长江截流,同年一号机组并网发电,1990年胜利建成。仅水力发电一项一年内创利税即达到了工程投资数的总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葛洲坝的成功建设,不仅为以后的三峡工程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技术资料,而且也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大坝工程技术队伍。

再度论证后获得批准

20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多次特大洪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于是,要求三峡工程上马的呼声再起。邓小平在听取了国家计委关于兴建三峡的计划之后,态度鲜明地说:“我赞成搞,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他还多次亲赴三峡考察大坝坝址。因得到了陈云、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三峡工程很快纳入议事日程。1983年初,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遵照国务院的指示,经过大量工作提出了《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5月,由国家计委牵头,召集国务院16个部委、湘鄂川3省、58个科研单位以及11个大专院校的专家、领导350多人开会,对《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后,多数人表示赞成。会议根据不同意见,将原报告方案修改为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高提高到175米。国务院于1984年4月5日以(84)国函字第57号文件原则批准了这一方案,决定成立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即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这个决定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社会各方面人士的不同意见,他们分别就蓄水位、防洪、移民、生态、投资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种种质疑,以全国政协常委孙越崎为首的几位知名人士更是直言劝谏: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马。周培源等许多著名科学家则要求请不同意见、不同方面的专家参加,进一步对三峡工程进行深入论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保证论证的科学性、权威性。正是这些不同的意见,促进了最高领导层的科学思考,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决定。邓小平首先做出了反应,他在1986年3月31日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说:“中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大众,兴建三峡工程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我们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我们决不会草率从事的。”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1986]15号文件下达通知指出:“三十多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科学技术人员对三峡工程做了大量的勘测、科研、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国务院也曾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并原则批准过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这一工程有一些问题和新的建议需要从经济上、技术上深入研究,以求更加细致、精确和稳妥。”

遵照中发[1986]15号文件精神,水电部正式成立了由部长钱正英担任组长,其他有关负责同志共13人组成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从而拉开了历时2年零8个月的再度论证的序幕。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精神,论证领导小组从国家有关部委聘请了20位特邀顾问对论证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其中包括许多持不同意见的著名专家、学者。与此同时,成立了具有一流水平的专题论证专家组,以保证论证工作的科学性和高质量。从国务院所属17个部门和单位,中科院12个院所,28所高校和8个省、市专业部门中,总共聘请了412位专家,组成了包括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与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综合经济在内的14个专题论证组。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论证科研网络,以配合三峡工程论证的科技攻关。另外还开展了国际合作论证,主要由我国、加拿大和世界银行三方组成指导委员会,由世界银行提名国际上著名专家组成国际专家组进行同步论证并提出可行性报告,以利用国际力量提高论证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论证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1986年10月,经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与论证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后,提出了有关论证工作的原则和程序。其原则是要打破部门界限,发扬技术民主,既要充分利用过去的工作成果,又不局限于以往的结论。论证要有严格的科学方法和基础,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意见和建议,为此决定印发各种不同意见的汇编,以便为论证过程提供必要的参考。

其宏观程序如下:先责成水电部重新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然后由国务院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再呈报国务院、中央政治局审议,最后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中间还设一个协调小组,随时给人大、政协通气。论证程序则采取先专题后综合,专题与综合交叉进行。从流域、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三个层次分别考虑。首先进行初步论证,审查各专题的基本资料、制定论证纲要和方法。在初步论证的基础上,综合择优选出有代表性的方案,可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各专家组对优选方案作进一步深入论证,反复比较筛选,提出推荐方案。在论证过程中,各专家组在本专业范围内的论证是独立负责地开展的。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充分讨论后提出专题论证报告,由参加的专家签字负责。有不同意见者可以不签字,另写书面意见作为报告附件一起上报,以便在综合论证和决策时加以全面考虑。

在论证工作中领导小组还采取一定的审议程序,即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对专题论证进行审议。审议时先由专家组汇报本专家组通过的论证报告的内容,包括不同意见;然后由与会者提问,由专家组解答说明;用一定的时间阅读报告和材料准备意见,进行大会讨论;在大会讨论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开小规模的会议,由领导小组成员、特邀顾问,以及应邀出席的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三个学会的理事长,进行集中审议,归纳包括不同意见在内的审议结论,再交给专家组修改、补充、定稿。这样的论证审议程序有效地保证了各种意见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保证了论证结论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克服片面性和主观性。

历时两年多的论证工作胜利结束后,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随即于1988年11月召开了第9次扩大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在14个专家组重新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连同14个专题论证报告和9位专家的不同意见一起上报。

该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报告推荐三峡工程建设宜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大坝坝高为185米,正常蓄水位为175米,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装机总容量1768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施工总工期为18年,第12年首批机组发电。工程静态总投资为571亿元。其中:“一级开发”,是指从三斗坪坝到重庆市630公里江段一级开发,中间不再修建其他水利枢纽;“一次建成”,是指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一次建成;“分期蓄水”,是指水库蓄水不是一次就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而是初年蓄到156米,以便于对库尾回水变动区泥沙淤积等情况进行观测和验证;“连续移民”,则是从准备工程开始,库区分期分批连续移民,在20年内将移民安置完毕。移民安置采用开发性移民方针,与库区建设、资源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同时诞生的加拿大编制的关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长达310万字,其论证结论认为,三峡工程设计依据的基本材料是充分可靠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坝址选择合适,三峡工程在技术、经济方面是可行的,效益也是巨大的。这与我国论证报告的结论可谓不谋而合。

1990年7月6―14日,国务院在听取了重新论证的情况汇报和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采取先专题预审,后集中审查的办法全面进行审查。一共成立了10个预审组,聘请了163位专家参加。审查的程序是:各预审组先进行实地考察,召开预审会议,于1991年5月提出审查意见;7月,审查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10个预审组的预审意见,进行认真讨论和审议。审查委员会认为三峡工程前期工作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研究和论证之深,实属中外罕见,在重新论证基础上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研究深度已达到可行性研究的要求,可以作为国家决策的依据。8月3日,审查委员会又一次召开会议,通过了论证领导小组提交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

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篇10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运维;故障信息分析

1.引言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智能变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多广泛,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管理方面的工作已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我们找出存在的问题的地方,并找出根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减少由于智能变电站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作为智能电力网络的主要构成内容,智能变电站在发电、变电,电能运送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的管控是特别关键的,应当增强对实操人员与修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技术含量的养护与操作,保证智能设施的正常运行,推动智能电力网络的平稳发展,为群众谋取利益。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智能变电站设备的故障信息处理及运维技术方面的问题。

2.智能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智能变电站具有操作装置的智能化、信息的规范化、集成一体化等显著优势,是连接到智能电力网络,发电、变电、输送电能的主要构成内容,在智能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研发与运用,设备设施运维变为运维管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对智能变电站运行和操作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大致体现在下述几点:

2.1增强运维管理。

智能变电站对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对应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重视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特别是二次系统的技术和运维管理,制定智能变电站调试、检验大纲,规范智能站改造、验收、定检工作标准,加强继电保护作业指导书编制和现场使用;编制完善智能站调度运行和现场运行规程,细化智能设备报文、信号、压板等运维检修和异常处置说明;

2.2提高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复杂,技术要求高对运维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加强继电保护、变电运维等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智能站设备原理、性能及异常处置等专题性培训,提升各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确保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2.3加强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

加强工程建设、调试、验收、运维等环节存在安全管理隐患,认真组织开展现场勘察、风险分析和危险点预控,严格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查和批准,召开好施工前安全交底会,施工单位、运维单位、厂家配合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严格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修编,确保符合实际,满足现场运行需要。

3.常见的告警信息及处理原则

3.1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具有较强的自检功能,实时监视自身软硬件及通信的状态。发生异常时,装置指示灯将有相应显示,并报出告警信息。一些异常将造成保护功能闭锁。

3.2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出现异常后,现场应立即检查并记录装置指示灯与告警信息,判断影响范围和故障部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及时汇报和处理。

3.3.现场应重视分析和处理运行中反复出现并自行复归的异常告警信息,防止设备缺陷带来的安全隐患。

3.4当保护装置出现异常告警信息,应检查和记录装置运行指示灯和告警报文,根据信息内容判断异常情况对保护功能的影响,必要时应退出相应保护功能。

3.4.1保护装置报出SV异常等相关采样告警信息后,若失去部分或全部保护功能,现场应退出相应保护。同时,检查合并单元运行状态、合并单元至保护装置的光纤链路、保护装置光纤接口等相关部件。

3.4.2保护装置报出GooSe异常等相关告警信息后,应先检查告警装置运行状态,判断异常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再检查发送端保护装置、智能终端以及GooSe链路光纤等相关部件。

3.4.3保护装置出现软、硬件异常告警时,应检查保护装置指示灯及告警报文,判断装置故障程度,若失去部分或全部保护功能,现场应退出相应保护。

3.5.合并单元出现异常告警信息后,应检查合并单元指示灯,判断异常对相关保护装置的影响,必要时退出相应保护功能。

3.5.1出现同步异常时,应重点检查站内对时系统。

3.5.2出现采样异常时,利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检查合并单元发送采样值是否正常,结合相关保护装置SV告警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另外,还应检查上一级级联合并单元运行状态。

3.5.3出现GooSe开入量异常告警时,应检查GooSe链路、相关交换机、GooSe发送端智能终端等设备。

3.6智能终端出现异常告警信息后,应检查智能终端指示灯,判断智能终端能否正常跳、合闸,根据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6.1出现GooSe断链异常告警时,应检查GooSe链路、相关交换机、GooSe发送端保护装置等设备。

3.6.2“控制回路断线”告警信息由智能终端负责上送监控,运行中出现此信息时,应检查跳、合闸相关二次回路,通知专业人员立即处理。

4.运行操作原则

4.1.智能合并单元检修硬压板操作原则

4.1.1操作合并单元检修硬压板前,应确认所属一次设备处于检修状态或冷备用状态,且所有相关保护装置的SV软压板已退出,特别是仍继续运行的保护装置。

4.1.2一次设备不停电情况下进行合并单元检修时,应在对应的所有保护装置处于“退出”状态后,方可投入该合并单元检修硬压板。

4.2智能终端检修硬压板操作原则

4.2.1操作智能终端检修硬压板前,应确认所属断路器处于分位,且所有相关保护装置的GooSe接收软压板已退出,特别是仍继续运行的保护装置。

4.2.2一次设备不停电情况下进行智能终端检修时,应确认该智能终端跳合闸出口硬压板已退出,且同一设备的两套智能终端之间无电气联系后,方可投入该智能终端检修硬压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管理水平对提高电力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深入分析智能变电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处理日常运行操作和维护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智能化变电站的监控和管理力度,积极开展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一个正常运行的良好环境,使智能变电站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参考文献:

[1]陈鑫,李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调试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电子世界.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