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态公益林建设十篇生态公益林建设十篇

生态公益林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39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1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生态

1生态公益林的类型

生态公益林按主导功能和培育目的不同,划分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2大类。其中防护林是指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具体划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特种用途林指以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防、森林旅游、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具体划分为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

2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

2.1净化空气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空气是必不可少的,人若是脱离了空气在真空中无法存活。但近年来,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掺杂着一些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化学分子、滞尘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展生态公益林,有利于净化空气。

2.2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我国沙漠化、风沙化土地面积达1.53km2×106km2,并且还在扩大中,20世纪90年代,全国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2460km2。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等地连续多次出现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使北方城市风沙遮天蔽日。生态公益林的根系通过分泌粘液、固结土壤,有效防止水蚀、风蚀和温差巨变,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天气。据统计,湖南省1995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5664000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7.9%,每年流失表土达1.7亿t。广东省从1986~1992年,平均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426kn2。1999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3610km2。

3生态公益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3.1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建设”,包括恢复森林生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以及保护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公益林可以使林内生物多样化,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公益林生态系统,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2提高森林覆盖率

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不断扩大生态公益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上升,可减少风沙的侵袭,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生态环境便会得到缓解与改善,并且可以应对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3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会导致山区人民的收入减少,为了保障山区人民的生活,政府和国家要给予山区人民生态建设的补助、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保护生态公益林,维护生态文明环境。在公益林区,要在林地草地,树立保护牌,将有关于公益林的内容印刻在保护牌上,提醒山区民众,从而使民众了解公益林,在了解公益林后,能主动保护公益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生态公益林

4.1保护生态公益林使其多样性

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不仅仅是保护林木,还要保护林下动物、植物、土壤、微生物。在这样的保护中,会有一定的层次感,像食物链一般,使在空间内分布的生物共同生存在生态公益林,既可以丰富食物链,又可以激发出生态补偿功能。生态公益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菌类等,动物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等。由此观之,生态公益林里的生物是多样性、多元化的,也具有可持续性和动态性。这样的生态公益林,具有完善的食物链,所以,恢复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较为迅速,达到水土保持和降低径流的作用,实现区域小生境的良性构建。

4.2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态公益林

我国已经开展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人民群众意识到这一点后,便会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宣传保护生态公益林,维护生态文明的环境。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2

关键词: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生态公益林;工程林

生态公益林就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安全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是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国内经济经历了长足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我们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洪涝灾害频繁,黄河断流,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日益严重退化,以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森林所提供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和第一需求。国家也极大地关注起森林、生态。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点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生态公益林工程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启动了改善生态环境多项重大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碳汇林工程等等。在我省,生态方面的建设已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其中包含了生态公益林工程林的建设。本文就生态公益林中工程林的建设作出分析探讨。

1有计划地加快纯林、低产林改造

在过去的荒山造林中,各地为了限期完成目标任务,造林时缺乏统一规划,缺乏超前意识,没有严格落实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的原则,使一些地区纯林面积过大,林分质量差,致使森林防灾自控能力差。如南方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大造林时,普遍种植湿地松、飞播马尾松,造成大面积松林,存在诸多自然灾害隐患,如近几年南方地区森林火灾频繁,损失惨重,同时纯松林易引起松毛虫危害暴发。又如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因树种过于单一,混交比例小,配置不尽合理,导致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在“三北”地区300多个县大面积传播蔓延,构成严重危害,成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隐患。因此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计划地对现有纯林进行改造,次生林改造。通过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的混交,使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层次丰富、结构复杂,并且逐步向自然林转化,形成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

1.1疏伐套种郁闭度在0.3以上纯林采用疏伐套种方式,伐去过密的林木,在林木之间套种多种其他乡土优良树种,同时保护林内原有林下小乔木、灌木植株和一些蜜源植物,有利于一些害虫天敌繁衍生息,形成害虫、益虫、天敌和谐生存共处的平衡。如是纯松林则套种多种乡土阔叶树,以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原则;如树种单一阔叶树纯林,则套种其他多种阔叶树种,或针阔混交,但针叶树种比例以一成以下为宜。树种以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原则,植后加强抚育,5年后形成混交林。

1.2疏林补植在郁闭度0.3以下的疏林里采用补植套种方式,在林内较均匀地用多种阔叶树种进行套种,套种不宜过密以株行距6米×6米为宜,以便给其他物种生存空间,构建多物种森林群落,种植后加强抚育管理,5年后达到较好的混交效果。

2生态林中火烧迹地、荒山的全面造林

2.1造林原则根据生态林的生态区位的重要性,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建设,先重点、后一般,先江河两岸、公路铁路两边、集镇周边水库周边原则。

2.2造林意义通过实地调查,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必须充分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同时应具有前瞻性,体现10年20年后人们的需求,如形成一种美丽风景资源,森林景观,吸引旅游,振兴地方经济,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特色、一种地方精神。

2.3造林密度从实践、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栽植密度。目前,全面造林标准定在每亩89株至每亩170株。各地应在深入调查,充分考虑土壤、水分、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栽种密度,如果密度过大不仅在整地、苗木上浪费,而且植株没有合理的生长空间,没有充足的阳光、养分,造成植株争光、争水、争肥,群体生物总量上不去。作为生态公益林栽种密度可以小些,定在每亩54-89株为宜,一来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阳光、水分、肥料适宜,易于生长;二来其他植物如灌木,小乔木等提供生存空间,这样有利于群落物种丰富性,多层次性,提高群体生物总量,促成群落复杂,逐渐向自然林转化。造林密度小,郁闭成林和生态效益的产生,时间要较长一些,但作为生态公益林最大追求的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4林种、树种配置根据适地适树,乡土优良树种原则,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采用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进行的阔叶林混交,同时适应物种自然分布规律,山顶、山坡、山脚相应地种植不同树种。混交可采用带状、块状、点状形式,以块状,点状混交较佳。每个小班(300亩左右)混交树种不应低于6种,单一树种不超过三成、树种设计上同时兼顾景观效果。一些地方因对单一树种造林隐患认识不够、甚至一些质检验收单位也没有充分认识,给造林工程留下隐患。如此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造林后连续三年抚育、追肥由于苗木前期生长较慢,对周围杂草竟争力较弱,因此很有必要前三年进行铲草、松土、追肥等抚育措施。一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除造林质量差,抚育措施没跟上是一大原因,管理不到位,抚育质量差,形式、走过场,特别追肥环节,人力财力投入较大,易弄虚作假、走形式。因此,加强造林的后续抚育管理,是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3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尤溪

根据森林功能的不同,一般将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2类。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生态公益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但是,随着集体商品林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的收益与商品林收益差距拉大,林权单位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抵触情绪越来越大,盗砍滥伐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屡禁不止,给生态公益林长期保护造成一定困难和压力[3-4]。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调动林权单位保护管理生态公益林积极性,确保生态公益林安全。针对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探讨,并提出几项对策,以期对该县生态公益林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1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土地总面积34.1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7.87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0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25.1%。生态公益林主要由自然保护小区、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城镇周边、国道高速公路两侧的森林以及高山陡坡和部分生态脆弱地带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组成。生态公益林按级别划分:部级公益林面积5.36万hm2占76.57%,省级公益林面积1.64万hm2占23.43%;按地类构成划分:有林地面积6.38万hm2占91.13%,疏林地面积200hm2占0.3%,灌木林地面积3500hm2占5.0%,未成造林地面积800hm2占1.14%,宜林地面积1700hm2占2.43%。自2001年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以来,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生显著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区内自然生境逐渐恢复,造就许多优美的森林景观,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但由于前期对公益林建设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导致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功能不完善、管护主体不明确、补偿利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以上问题在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以促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区位功能不完善

由于前期只注重林业经济效益,对林业生态效益认识不足,再加上国家建设日新月异,公益林规划建设未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高速公路两侧、尤溪河两岸一重山、乡镇周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部分用材林未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给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2.2林分质量不高

现有生态公益林中用材林、竹林、薪炭林、经济林占80%,比重偏大,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防护林、特用林占20%比重偏小;有林地林分中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防护效益差,防护功能弱。

2.3管护责任未能有效落实

全县80%生态公益林是集体林,产权属于集体。由于目前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利用机制不健全,生态公益林可产生效益没有得到发挥,管护主体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管护责任不能有效落实,生态公益林成为不法分子盗伐主要目标,生态公益林管护压力越来越大。

2.4补偿制度不健全

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大多由财政核拨,由于财力有限,公益林补助仅为105元/hm2,补偿标准偏低,同商品林收益1.5~3.0万元/hm2相比差距很大,并且由于补偿发放渠道不畅通,部分补偿金发放到村里被挪用、挤占,不能补助到林农手里,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漠不关心,出现少数人得益在管、多数人无益在看的现象。

2.5科学利用机制不完善

生态公益林虽然拥有丰富的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但为了更好保护生态公益林,一般是禁止或限制生态公益林采伐利用,这拉大了商品林与公益林的经济利益差距,林权单位对生态公益林工作抵触情绪越来越大,造成一些生态区位重要、需要新划入的公益林界定工作难以开展,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3对策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生态防护功能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工程,规划和布局要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中去,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生态公益林布局,使生态区位功能日趋完善,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2改善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对于那些林分质量不高、防护功能弱,林地利用率低、防护效益差的公益林,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通过实施补、封、抚等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措施,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逐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效益。

3.3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要在稳定生态公益林林木所有权基础上建立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平等管护收益权。管护模式要根据当地生态公益林资源状况和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因地制宜,实行股份均山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管护模式。在落实管护主体基础上,林业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和检查职责,县、乡、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签订的管护合同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哪个地块出了问题追究该地块人员责任,对不能及时发现破坏公益林或发现却故意隐瞒不报的护林员和监管员要给予相应处理,对盗砍滥伐破坏生态公益林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有效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落实。

3.4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制度,要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投入,提高补偿标准,增加林农管护积极性。二是建立收益者合理负担的直接补偿机制。可以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旅游经营收入中或利用水资源发电企业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三是认真落实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认养、冠名等方式,捐资和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要明确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用途,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使用项目应是生态公益林所有者补偿费、护林员管护费、林级组织监管费以及资源监测、检查验收等公共管护费,严禁补偿金挪作他用。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使用管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要做到专业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各级财政、林业、审计等部门要加强部门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监督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

3.5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

为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多种效益,增强自我补偿能力,应在保护前提下积极开展“以非木质利用为主,木质利用为辅”的科学利用。一是拓展非木质利用途径。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引导林农在公益林下种植珍贵树木、中药材、食用菌等,开展林下养殖,有条件地方可开发“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项目,增加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二是开展限制性木质利用。根据不同区位对生态公益林实行分级管理、有限利用,对于生态区位重要、采伐后难以更新的重点公益林禁止采伐利用,对于一般保护公益林中的林木允许采取择伐、小块状皆伐方式合理利用,利用同时要补种一定数量阔叶树,以改善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公益林防护效能。

4参考文献

[1]王九龄.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2]茅史亮,李土生.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现状和建设建议[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1):58-61.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4

关键词:农村;生态游;公益林

1农村环境生态旅游概况

在森林经营中,我们习惯把生态脆弱区界定为公益林区,而我国70%的旅游资源处于包括公益林山区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

近几年来,城里人奔赴农村,在公益林的庇护下,体验农村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游客们被农村清新的空气、美味的农家菜肴、富有特色的农家民俗表演等深深吸引。

农村环境生态旅游已颇受欢迎,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而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们用最好最美的环境、最丰盛的美食、最精彩的表演、最周到的服务款待诸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毫无疑问,农村环境生态旅游将成为推动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农家乐、乡村游,我们期待着我国农村环境生态旅游市场焕发无以伦比的光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农家游热潮。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渴望多样化的旅游,“乡村游”、“农家乐”、“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环境生态旅游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农村环境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把乡村环境作为旅游目的地,让城里人下乡度假休闲,促进包括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农村居民就业、增收;二是激发和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意愿,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到旅游消费大军中来。

城市居民下乡旅游,有旺盛的需求,关键是要搞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要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快农村旅游发展。要通过统筹规划、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村旅游消费环境,搞好公益林建设,提高“农家乐”等农村生态旅游度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做大做强农村生态旅游市场供给和服务体系。

为促进城乡交流,改善农村民生,同样要不失时机地把农村培育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个人旅游消费占生活消费性支出仅5%左右,低于全世界10%以上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人年均出游5次以上,中国人年均出游1次,农村居民连1次都不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包括旅游在内的农民消费水平要大幅提升。要使我国亿万农民成为未来旅游市场和旅游消费的重要群体,应当从现在做起。

2集安市农村环境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脉的中朝边境,地处鸭绿江北岸,风光无限,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1%,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市,全市界定公益林面积占总面积的43.3%。是世界高句丽文化的遗产地,省级生态市、园林城市,有着浓厚的民俗气息,发展农村环境生态旅游的潜力很大。其发展模式如下:

2.1自然观光。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让都市居民在这里放松身心,尽情领略反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乡村风味。有成熟条件的五女峰、老土顶、老爷岭、鸭绿江。

2.2开办农家果园,游客在果园里采摘品尝鲜果。尽量让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搞摘果、尝果、品果、评果等活动。有成熟条件的太王镇、青石镇。

2.3依托花卉苗木基地建立农家旅游观光基地,游客赏花观景。基地提供娱乐、度假、餐饮、住宿、摄影等服务,使它成为休闲、踏青、郊游的好去处。

2.4小河、泉水、果园等农村优美的环境,加上钓鱼、农家土鸡、土鸭等风味餐饮都深受城镇游客喜欢。有成熟条件的麻线乡、清河镇。

2.5“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田园式乡村旅游。游客可自己动手杀土鸡、土鸭,采摘果子、烧菜做饭。体验农家生活、体味农村民风。有成熟条件的经济开发区、麻线乡。

2.6钓鱼餐饮娱乐。游客自己钓鱼,农庄代客加工,就地饱尝。有成熟条件的麻线乡、青石镇、凉水乡。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5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对策

生态公益林建设担负着污染防治、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游憩保健、绿化美化等主要任务。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追求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分类经营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与保护并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相结合;积极培育与限制性利用相结合,逐步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1民乐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管护情况

民乐县土地总面积251180hm2,其中林地81771.7hm2,非林地169408.3hm2。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1485hm2,疏林地293.6hm2,灌木林地60975.4hm2,未成林地6137.7hm2,苗圃地402.1hm2,无立木林地49.5hm2,宜林地2428.4hm2,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为28.85%和29.23%。

民乐县生态公益林按照区划落界要求共区划小班1428个,涉及10个乡镇94个村,4个国有场圃47个林班。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9246.2hm2。其中按权属分:国家公益林面积60503.6hm2,集体公益林面积8448.4hm2,个人公益林面积10294.2hm2。按工程类别分:防护林工程1567.2hm2,退耕还林工程14714.7hm2,天然林保护工程26452.1hm2。保护等级为二级和三级。其中二级26452.1hm2、三级16281.9hm2。

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分布状况、地形地貌、管护难易程度,全县划分管护责任区81个,涉及10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聘用专职管护人员136人,管护任务由4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木资源管护协会承担,由于我县国有林场公益林分布集中,便于管护,设计管护方式为专业管护。集体和个人公益林多为退耕还林公益林,设计管护方式为委托统一管护,以乡镇为单位成立林木资源管护协会,由协会统一聘用护林员管护受委托公益林。在管理过程中,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层层签订合同,建立护林员日常管理制度,定期监督检查,从而有效控制不安全隐患,确保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2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1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

林木林种结构发生变化,有林地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林分龄组比例失调,近成熟林逐年增多,幼龄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病虫害侵害严重,林分质量偏低,树种单一化,形成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生物量小、防护功能较低。

1.2.2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不健全,科学利用机制不完善

由于财力有限,补偿标准偏低,2004年区划界定部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4.75元/亩,同商品林收益相比差距很大,并且由于补偿发放渠道不畅通,部分补偿资金发放到乡镇被挪用、挤占,不能补助到林农手里,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漠不关心,出现少数人得益在管、多数人无益在看的现象。生态公益林虽然拥有丰富的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但为了更好保护生态公益林,一般是禁止或限制生态公益林采伐利用,这拉大了商品林与公益林的经济利益差距。近年来需要新划入的公益林界定工作难以开展,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1.2.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急防火能力不强

目前,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尤其突出,随着生态公益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内可燃物普遍增多。林区杂草茂盛,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防火形势非常严峻。林区道路崎岖不平,严重影响了管护人员对林区的巡查管护和正常工作的开展,远不能满足现如今护林防火工作的需要。道路修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3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对策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生态防护功能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工程,规划和布局要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中去,根据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生态公益林布局,使生态区位功能日趋完善,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2改善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对于那些林分质量不高、防护功能弱,林地利用率低、防护效益差的公益林,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通过实施补、封、抚等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措施,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逐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效益。

3.3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建立了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管护模式根据当地生态公益林资源状况和林农对林木的依赖程度,因地制宜,实行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管护模式。在落实管护主体基础上,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和检查职责,县、乡、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签订的管护合同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哪个地块出了问题追究该地块人员责任,对不能及时发现破坏公益林或发现却故意隐瞒不报的护林员和监管员要给予相应处理,对盗砍滥伐破坏生态公益林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有效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落实。

3.4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制度,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明确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用途,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使用项目应是生态公益林所有者补偿费、护林员管护费、组织监管费以及资源监测、检查验收等公共管护费,严禁补偿金挪作他用。加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使用管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做到专业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各级财政、林业、审计等部门加强部门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监督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

3.5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

为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多种效益,增强自我补偿能力。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引导林农在公益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开展林下养殖,有条件地方可开发“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项目,增加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同时要补种一定数量阔叶树,以改善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公益林防护效能。

参考文献:

[1]黎泽民.浅谈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对策[J].新西部,2011(12).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6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尤溪

根据森林功能的不同,一般将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2类。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生态公益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但是,随着集体商品林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的收益与商品林收益差距拉大,林权单位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抵触情绪越来越大,盗砍滥伐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屡禁不止,给生态公益林长期保护造成一定困难和压力[3-4]。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调动林权单位保护管理生态公益林积极性,确保生态公益林安全。针对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探讨,并提出几项对策,以期对该县生态公益林建设起到参考作用。如何

1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土地总面积34.1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7.87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0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25.1%。生态公益林主要由自然保护小区、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城镇周边、国道高速公路两侧的森林以及高山陡坡和部分生态脆弱地带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组成。生态公益林按级别划分:部级公益林面积5.36万hm2占76.57%,省级公益林面积1.64万hm2占23.43%;按地类构成划分:有林地面积6.38万hm2占91.13%,疏林地面积200hm2占0.3%,灌木林地面积3500hm2占5.0%,未成造林地面积800hm2占1.14%,宜林地面积1700hm2占2.43%。自2001年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以来,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生显著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区内自然生境逐渐恢复,造就许多优美的森林景观,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但由于前期对公益林建设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导致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功能不完善、管护主体不明确、补偿利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以上问题在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以促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区位功能不完善

由于前期只注重林业经济效益,对林业生态效益认识不足,再加上国家建设日新月异,公益林规划建设未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高速公路两侧、尤溪河两岸一重山、乡镇周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部分用材林未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给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2.2林分质量不高

现有生态公益林中用材林、竹林、薪炭林、经济林占80%,比重偏大,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防护林、特用林占20%比重偏小;有林地林分中人工林多、天然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防护效益差,防护功能弱。

2.3管护责任未能有效落实

全县80%生态公益林是集体林,产权属于集体。由于目前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利用机制不健全,生态公益林可产生效益没有得到发挥,管护主体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管护责任不能有效落实,生态公益林成为不法分子盗伐主要目标,生态公益林管护压力越来越大。

2.4补偿制度不健全

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大多由财政核拨,由于财力有限,公益林补助仅为105元/hm2,补偿标准偏低,同商品林收益1.5~3.0万元/hm2相比差距很大,并且由于补偿发放渠道不畅通,部分补偿金发放到村里被挪用、挤占,不能补助到林农手里,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漠不关心,出现少数人得益在管、多数人无益在看的现象。

2.5科学利用机制不完善

生态公益林虽然拥有丰富的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但为了更好保护生态公益林,一般是禁止或限制生态公益林采伐利用,这拉大了商品林与公益林的经济利益差距,林权单位对生态公益林工作抵触情绪越来越大,造成一些生态区位重要、需要新划入的公益林界定工作难以开展,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3对策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生态防护功能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工程,规划和布局要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中去,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生态公益林布局,使生态区位功能日趋完善,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2改善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对于那些林分质量不高、防护功能弱,林地利用率低、防护效益差的公益林,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通过实施补、封、抚等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措施,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逐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效益。

3.3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要在稳定生态公益林林木所有权基础上建立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平等管护收益权。管护模式要根据当地生态公益林资源状况和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因地制宜,实行股份均山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管护模式。在落实管护主体基础上,林业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和检查职责,县、乡、村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签订的管护合同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哪个地块出了问题追究该地块人员责任,对不能及时发现破坏公益林或发现却故意隐瞒不报的护林员和监管员要给予相应处理,对盗砍滥伐破坏生态公益林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有效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落实。

3.4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制度,要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投入,提高补偿标准,增加林农管护积极性。二是建立收益者合理负担的直接补偿机制。可以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旅游经营收入中或利用水资源发电企业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三是认真落实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认养、冠名等方式,捐资和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要明确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用途,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使用项目应是生态公益林所有者补偿费、护林员管护费、林级组织监管费以及资源监测、检查验收等公共管护费,严禁补偿金挪作他用。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使用管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要做到专业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各级财政、林业、审计等部门要加强部门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监督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

3.5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

为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多种效益,增强自我补偿能力,应在保护前提下积极开展“以非木质利用为主,木质利用为辅”的科学利用。一是拓展非木质利用途径。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引导林农在公益林下种植珍贵树木、中药材、食用菌等,开展林下养殖,有条件地方可开发“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项目,增加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二是开展限制性木质利用。根据不同区位对生态公益林实行分级管理、有限利用,对于生态区位重要、采伐后难以更新的重点公益林禁止采伐利用,对于一般保护公益林中的林木允许采取择伐、小块状皆伐方式合理利用,利用同时要补种一定数量阔叶树,以改善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公益林防护效能。

4参考文献

[1]王九龄.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2]茅史亮,李土生.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现状和建设建议[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1):58-61.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7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对策;厦门市同安区

中图分类号S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01-02-120-02

生态公益林是指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规定界定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为贯彻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加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后花园的同安,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本文对厦门市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对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1.1基本情况

1.1.1自然概况厦门市同安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东、北、西三面环山,东南临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分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阶四部分,形成一个马蹄状的地貌。最高峰云顶山海拔1175m。同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1.0℃,年均降雨量1432.2mm,干、湿季明显,有利于发展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类型。

1.1.2森林资源状况全区土地总面积6.51万hm2,林业用地面积3.77万hm2,其中有林地3.36万hm2,疏林地面积0.003万hm2,灌木林地面积0.23万hm2,未成造林地0.11万hm2,无林地0.07万hm2,森林覆盖率51.5%,全区活立林总蓄积132.1万m3,林业用地立地条件多为Ⅱ、Ⅲ类型,约占95%。

1.2生态公益林建设初见成效厦门市同安区有林地面积0.36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92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重点分布在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新民镇、汀溪防护林场、祥溪林场、小坪林场和凤南农场。自2000年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以来,厦门市同安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林区内自然环境逐步恢复,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1.5%,活立木蓄积增加到132.1万m3。

2存在问题

2.1布局不合理,区位不平衡全区各乡镇、农林场虽均有分布,但重点分布在莲花镇、汀溪镇、五显镇、新民镇、汀溪防护林场,其它乡镇和农林场分布少,公益林规划建设未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2.2林分质量差,防护效益低重点区域内的有林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部分林地未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给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生态公益林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防护效益差,防护功能弱。

2.3管护责任未落实,补偿制度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管护责任不能有效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制约了生态公益林效益的发挥。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统一由财政核拨,除汀溪镇外,其它乡镇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大多补助到村里,没有直接补助到林农手里,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关心,出现只由护林员在管、其他人在看的现象。

2.4合理利用意识淡薄,政策引导滞后生态公益林拥有丰富的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但由于缺乏规划、政策引导滞后,开发意识淡薄。加上出于保护的目的,禁止生态公益林采伐利用,导致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3发展对策

同安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须站在“美丽厦门”、“美丽同安”的高度上,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和创新管理。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通过封山育林、抚育疏伐、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逐步形成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结构,提高公益林的防护功能。

3.1大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媒介的功能,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及各项建设措施,使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人人皆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保护森林资源,共建美丽厦门”、“人人都是护林员”等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氛围。

3.2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认真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制定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将商品林逐步划为生态公益林,采用生态公益林管理方法,实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具体就是开展商品林界定为生态公益林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全区推广。3a内逐步将全区商品林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并采取封山育林的管理方式。

3.3提高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效益同安区生态公益林中有大量马尾松林,树种组成与林相结构单一,且马尾松林易受松材线虫和森林火灾威胁,生态效益差,管护成本高。对部分林地加快林分改造,通过封山育林、抚育疏伐、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

3.3.1封育方式根据林地的生态区位、林种类型、林地现状以及封育区域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封育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采取全封、半封的方式开展封山育林。全封: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江河上游、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植被恢复较困难的地区。其中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地区,应实行长期封育。实行全封的,除区域内的桉树、松树、杉树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更新为乡土阔叶树种外,禁止一切育林措施以外的人为活动。半封:有一定数量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的地区。实现半封的,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施封禁,其他季节可有计划地开展抚育和林下经济活动等。

3.3.2封育措施坚持封、育结合的原则,天然更新结合人工促进的管理方式。(1)郁闭度0.4以上的林分,以天然更新为主,尽量减少人为抚育和营造手段。(2)郁闭度0.4以下的林分,采用人工促进为主的方式,营造以乡土常绿阔叶树为优势树种的稳定森林生态群落,适当结合天然更新的管护方式。(3)封山育林期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封山育林区从事下列活动:禁止非作业需求的修枝、采种、采脂、掘根、剥树皮及其他毁林活动;严禁易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如: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烧荒、烧香、烧纸、野炊及其他易引起火灾的野外用火;禁止进行林下经济活动,如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禁止猎捕野生动物、采挖树木或者采集野生植物;禁止开垦、采石(矿)、采砂、采土;禁止其他破坏封山育林的活动。(4)对生态公益林中的果、茶林加强监管,防止果、茶林面积扩大,同时创造条件鼓励退耕还林、退茶还林。

通过实施封山育林、抚育疏伐、补植乡土阔叶树种营造常绿针阔混交林等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措施,逐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

3.4创新管护机制,强化采伐管理严格按照森林生态效益资金发放的有关规定,加强补偿资金的管理。具体就是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直接发放到林农手中,充分调动林农参与保护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管护上,要严格实施封山育林管理,严禁商业性采伐作业,对确有必要进行采伐的,要在不失去防护作用的前提下,采用分期择伐或块状、带状采伐,逐步更新,严禁采用大面积皆伐方式。

3.5合理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依托同安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合理规划,有效监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采取生态友好方式,积极开发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为生态公益林区林农提供替代性收入来源,带头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社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秋成,马志前.衡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82-84.

[2]罗联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49-51.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8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S727.9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22.058

公主岭全市林业经营总面积近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全市主要林种为公益林和用材林,其中公益林占绝对比重,但许多公益林都呈现出了老化趋势。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林管护,公主岭市依据《吉林省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试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本文结合公主岭市实际情况,简要探讨了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完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问题。

1公益林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公益林指的是能够提供公益性及社会性产品和服务的森林、林地,其有着生态保护功能,这种功能有着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能够实现生态补偿效果,对于完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1.1有利于恢复生态多样性

公益林的生态保护不仅仅是对林木资源的保护,也是对林下土壤、微生物及动植物的保护,这种生态保护有着层次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在整个公益林内,生物呈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有利于恢复食物链的丰富性,同时能够更好的发挥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功能[1]。公益林中生物种类众多,例如高大乔木、灌木、草本类植物、菌类及各种动物,这种生物的多样性有着动态性和可持续性特征,能够不断恢复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于保持水土、径流降低等方面作用明显,有利于构建良性区域小环境。

1.2有利于资源储藏和节约

公益林的生态保护是对林区内所有资源的保护,以此来恢复资源原生态特点,保证自然界食物链不受人为干扰,从而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减少,降低了资源消耗。排除人为活动后,公益林内以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为主,在长期自然界新陈代谢过程中,一些不适合环境条件的物种逐渐被淘汰,优势物种被保存,这对于公益林内的自然资源储藏有着积极的意义。

1.3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公益林的生态保护功能是对生态环境及资源的保护,从而减少林区资源在市场流动,市场上资源的减少会体现在资源市场价格上,从而在货币上体现出生态价值,这就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相配套的制度,以制度来引导和制约资源的生态价值,因此,公益林有利于间接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

1.4有利于提升全民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背景下,广大群众都意识到,生态补偿制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群众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提升,从而自发投入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中。

2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的对策

积极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对于完善公主岭市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结合公主岭市公益林管理和维护实际情况,应从公益林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着手。

做好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做到专款专用,杜绝资金挪用和节流的情况,做好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的经济基础;以公主岭市各公益林区管护难易程度来合理的设置重点管护人员面积,一般来说以2200亩~3000亩为宜,对于集体所有的重点公益林来说,应当以国有林场标准来确定人均管护面积,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护标准[3];公主岭市林业局应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同一合同样本与国营林场、村集体等承担公益林管护任务的经济组织签订公益林管理和维护责任合同,保证公益林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落实,从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保护功能;做好公益林管护人员的管理,按照管护面积标准聘用管护人员,监管人员加强日常考核和检查,制定管护责任合同;做好公益林造林、补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资源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公益林正常生长,避免受到破坏,以此来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例如《巡护制度》、《公益林管理办法》等,保证公益林管理和维护的有制可依[4]。此外还应当积极加强公益林保护及公益林重要性的宣传,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此来提升群众对公益林保护的意识,避免人为活动影响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的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公益林对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公主岭市有着众多公益林,但许多公益林出现了老化趋势,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本文简要分析了公益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公主岭市为例,探讨了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的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公益林对公主岭市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守蓉,冀光楠.我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政策工具选择研究――以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93-97.

[2]沈玲玲.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3]姚红岭.生态公益林的资金筹集与运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9

【关键词】:公益林;建设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公益林的建设管理有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了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应积极发展公益林,结合不同地区公益林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管理,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公益林概述

公益林和农业林不同,其主要发挥自然生态效益,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促进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并且其主要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投入,由专门的林业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公益林具有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首先,公益林可以发挥积极的防护作用,防沙固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改善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其次,公益林能够有效涵养水源,抵御旱涝、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净化水质,最后,公益林还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是天然的氧吧,能够极大改善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建设和管理公益林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规范公益林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尽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公益林栽种以后,除了某些稀有珍贵树种,通常情况下都可以按照相关利用要求,科学地采收或者砍伐,因此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必须有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只有上报审批以后,才能进行相关建设管理。

2、公益林建设管理存在的不足

2.1划分不合理

当前,我国森林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森林的功能,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我国对于公益林有相应的补偿,但是很多地区对于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划分评定标准不一致,存在划分不合理、划分混乱的情况,并且有些地方因为对于公益林的补偿较低,对有些生态保护重要区或者生态保护敏感区没有划分为公益林,由于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问题,有些公园和城镇周边林木被划分为商品林。同时,有些公益林林区中树种单一,其生态功能减弱、环境效益下降,并且稀疏的林区保水性很差、土地利用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公益林的防护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2.2相关补偿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另一方面,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较低,因此建设管理公益林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同地区的公益林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来自地方和中央财政,但是相关的收益者补偿、利用者付费机制都不完善,并且公益林建设管理中几乎没有社会资金来源,有些地方财政困难,直接影响了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工作。

3、公益林建设管理有效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

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某些地区公益林相关管理政策落实效果较差、建设管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全面提高思想认识,真正认识到公益林建设管理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在日常的建设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我国公益林管理办法,对公益林建设管理和地区经济发展齐抓共管,并且将公益林的建设管理纳入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中,强化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大公益林建设管理的宣传力度,公益林的有效建设管理和健康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林区水土资源和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关系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因此地方政府应e极宣传公益林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自觉参与到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工作中。另外,做好公益林建设管理的技术指导,公益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管理的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广泛宣传公益林保护技术知识,使广大民众了解公益林保护政策,促进全民参与,不断提高公益林建设管理水平。

3.2健全公益林补偿机制

一方面,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健全公益林补偿机制,差别化地落实公益林补偿制度,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日常维护管理。另一方面,增加社会资金来源,拓展公益林补偿金来源,完善多样化补偿机制,适当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在各地区根据公益林建设管理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并且健全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建立收益者补偿、利用者付费的机制,从收益者和利用者中获取一部分公益林补偿金,保障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公益林划分和林地自主经营之间的矛盾,极大地限制了公益林的发展。所以应积极创新公益林建设管理模式,坚持调整局部、稳定整体的思路,严格按照公益林建设管理相关规定要求,对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偏低、树种单一、树分简单的公益林区,适当更换或者补偿一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对公益林林区的稀疏土地上,栽种珍贵树种或者乡土树种,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尽量提高公益林的经济效益,促进公益林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合作,使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林的建设管理中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益林建设管理水平。另外,增加公益林建设管理资金投入,完善公益林建设管理的相关配套设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公益林,科学规划公益林建设,保障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3.4提高建设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公益林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为了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必须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经过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应尽量提高公益林建设管理综合素养,一方面积极培养林业管理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招聘高素质建设管理人员,提高公益林建设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关系着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们的长远发展,当前很多地区的公益林建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建设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坚持不懈地做好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工作,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林文星.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和经营管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06:60-61.

[2]薛云成.加强重点公益林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6,08:178.

[3]苏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浅谈[J].南方农业,2016,15:97-98.

[4]马婷婷.加强重点公益林建设管理的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6,12:59-60.

生态公益林建设篇10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生态公益林的基础建设工程,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也同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标。生态公益林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降低了公益林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

1、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1.1补偿资金少,来源单一

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较低,范围也很小,致使很多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规模和质量都没有达标,更是难以进行管理,这就必然会损害林权所有者的权益,阻碍生态公益林的发展[1]。

1.2监管机制不健全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办公室一般都设在市县级的林业主管部门中,主要是由资源与林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管理工作不是由专职人员担任的,监管机构不独立,导致了监管机制不到位,管理执法力度不足,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1.3粗放式经营,管理不到位

在一些生态脆弱或者特殊的生态公益林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土地、矿产、林木等资源[2],生态公益林经常会受到非法破坏,导致生态功能遭到削弱,而且管护措施及行政执法不到位,往往使破坏的程度和范围愈演愈烈。

1.4管理技术落后,科技贡献低

在目前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很少运用有效的科技管理手段,难以支撑工作的长久进行。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但是能够应用在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中的却很少,导致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科技贡献不高。

2、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

生态公益林是一种社会共享的免费公共资源,长期以来政府主要承担着全部的维护建设与管理费用。但随着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导致了政府巨大的财政压力,加大了实际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有限资金投入的矛盾,从而严重的制约了生态公益林的发展速度。为了有效的解决生态公益林资金短缺的问题,就需要增加投融资的渠道,同时补偿机制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确保补偿机制的合理性。要增加资金筹措的渠道,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建立以中央、地方财政为主,以生态受益者出资购买或采取ppp模式为补充的多渠道筹措方式[3],确保补偿资金能够满足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实际需要。

2.2加强专职管理组织建设

在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专职管理机构建设,应该有固定的编制,这样能够使得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更加的规范,要确保管理工作经费的充足,同时还应该优化监管队伍,提高监管质量。在进行管理经费的预算时,财政部门应该将此机构工作人员费用列入其中,建立起一个专职管理资金的独立部分,避免临时人员进行工作经费的发放。生态公益林的护林队伍质量也需要进行提高,在选拔护林人的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要加强人员的考核,应该定期林进行培训,加大对护林人员的监督力度,从而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质量。

2.3科学经营,充分利用非木质资源

在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中,需要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明确管理措施、管理原则以及管理目标等。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措施应该按照年度进行有效的落实,确保每一个山头地块都能够落实到人;对于长期全面封禁的管理方针,主要应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生态公益林上,并且不能够用于任何经营,禁止人为干扰;在进行实际管理时,生态公益林数目的增加应该建立在现有公益林持续发挥效益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在管理期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区应该禁止乱砍乱伐,但是能够适当的建立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生态修复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通过人工造林,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功能;还应该对非木质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2.4完善法律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确保管理工作能够规范的进行,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根据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生态公益林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实际的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森林公安与林业司法部门需要加大普法宣传,并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严厉打击乱砍乱伐、毁林开荒以及非法开垦的违法行为,确保生态公益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林地征占用管理也需要进行加强,任何单位都不能随意变更生态公益林的范围和性质,原则上重点公益林地是不能够被建设工程占用的,特殊情况下必须占用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规范化审批。

2.5依靠科技支撑,注重科学研究

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当前林业的需求,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合理利用与转化科技成果。由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目的有所不同,就需要根据实际用途与类型进行管理技术的研究,并且对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加强。要对管理技术与防护效益的开展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如脆弱生态带改造、防风固沙以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等[4];还需要建设与加强生态效益和公益林资源的监测体系,通过实时的动态监测,对公益林的资源数据库进行更新,科学准确地反映生态公益林的动态,要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对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评价,进而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各环节的补偿措施。

结语

总之,生态公益林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在千秋的基础生态工程,对于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该深入剖析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资金、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扶持,同时各部门要注重监管,从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障生态公益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三,韩友志,孙绍鹏.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现状及经营对策的思考[J].辽宁林业科技,2014(6):35-37.

[2]任彦刚,常趼凡.蛟河市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4(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