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生物的课题研究十篇微生物的课题研究十篇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38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生物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它的教学理应受到充分的关注。一直以来很多教师主要还是单纯地讲授这些概念,忽视了分析这些概念内在的联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索然无味、厌学生物的现象。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获得清晰、准确的生物学概念,是每一个生物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问卷调查阶段。在这一阶段,从学生概念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概念的接受方式、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着手制定调查问卷。

2.第二阶段:实践分析教师同课异构案例及理论探究阶段。此阶段为此次课题研究的主体部分。教师之间进行同课异构,探究不同教师以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概念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当堂检测,并在课后认真反思,集中交流。

3.第三阶段:文献整理阶段、成功展望阶段。此阶段研究调查问卷、教师教学的情况分析和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等,研究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及效果,并进行集中交流,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形成可行性理论依据,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参照实施。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1.问卷调查法:从课题研究方向入手,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的概念学习误区、教师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搜集在概念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献,大体了解师生在概念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并提炼出与本次微型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

3.实践研究法:通过教师的同课异构,对某一概念较多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探究教师的各种概念教学模式,是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设计的问题能否有效地深化概念,对于具体的概念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等。

四、研究成效

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生物概念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策略会取得较好效果。

1.运用生物科学发展史。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源于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探究。例如,激素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激素的发现史,从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巴甫洛夫等在不同年代通过多组实验逐渐得出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种化学调节物质的结论。这段科学史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激素的本质,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

2.深入剖析概念。教师要善于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和要素对概念进行剖析、分解。比如种群和物种这两个概念,“种群”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物种”的构成要素有三个:自然状态、相互、产生可育后代。教师围绕概念本质做文章,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3.运用生活实例。高中阶段的不少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利用情境教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入概念。在介绍atp概念时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要购买一件文具,如果拿大额支票去购买很不方便,必须兑换成小额的人民币。这里的“大额支票”我们可以看做糖类等,“小额人民币”可以看做是atp,从而让学生很容易理解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作用。

4.展开对比。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从字面上看也许仅仅一字之差,但本质含义相差甚远,因此教学中去精心辨析、比较,不失为一种好的概念教学手段。比如: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自交与测交、杂合体与纯合体、生长素与生长激素,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这些概念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从而能够区分这些核心概念的内涵及本质。

5.利用概念图等。教师运用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工具进行教学,可以将众多概念的内在联系直观地加以展示和区别。概念图能使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概括化、系统化、网络化。比如在细胞的分类、Dna和Rna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概念教学时构建概念图,能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2

>>应用型高校《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本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与实践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体会基于网络环境的《食品微生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食品微生物学的实践探究基于“问题”的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实践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实践食品科学专业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增加预测微生物学内容的思考实践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高等农业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进展》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万成松,李华,王冬等.高素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17.

[3]赖建平,罗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制作与功能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4):354-356.

[4]田洪涛,贾英民,孙纪录,李英军,林杨.构建面向21世纪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02:51-54.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任务型教学法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工作实践”,强化“以实践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教理念,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工学结合”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以微生物课程为突破口,采用任务型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方法,对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积极探讨,努力研究和实践,并开发出相关的教学资料,希望能为其他课程提供参考。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与意义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认识“有效教学”的内涵,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判断教学的成效等都是理论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改进课堂教学、培育优秀学生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科学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而当前中职教育系统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中职学校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微生物课程是中职学校生物技术类、药物分析检验类、制药技术类等专业的一主干基础课,为专业课提供微生物方面的知识。为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过查阅文献发现,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新教学理念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实验实训课是微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内容和课时按适当比例分配的情况下,切实围绕教学大纲,力争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适当舍弃一些内容,使大多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柯乐芹等提出从学生的特点和专业以及将来主要从事的工作性质来选择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精简讲授内容,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黄秀玉通过加入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如在进行“细菌形态显微观察”时,向学生介绍新发现的直径达0.5mm的肉眼可见的细菌,使学生对“微生物是肉眼难见的,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一大类生物的总称”这一传统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学习的紧迫感。

2.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进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手段。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让老师教得轻松,而且能让学生学得高效。靖江卫校采用pBL+LBL双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燕琼等通过强调实验前的预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教学中去,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方式研究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莆田卫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量化评分标准,严格考试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评分内容有平时成绩50分,包括操作和结果40分,提问5分,纪律5分(迟到早退、旷课、环境整洁等),实验报告20分,期末考试30分(包括操作考试和口试)。还有一些老师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提出最终只有实验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参加最后的理论考试。实验总成绩=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操作准确性+实验报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

4.新教学理念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面

针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和相关行业对中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行动导向教学”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新理念的指导下,许多中职学校在一些核心课程上做了不少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项目教学法或工学结合模式、中职、微生物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查询,到目前为止关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微生物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献资料比较少。查到《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程新梅运用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以上关于中职微生物教学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微生物教学的思路,侧重点不同,论述比较详细,有的文献梳理,有的微生物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也有贴近实践教学的例子,但未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在中职教育系统中比较薄弱的状况,提高中职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坚持贯彻“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原则,根据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需求,邀请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工作任务分析专家”和“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对微生物学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以及“课程分析”,从而确定微生物学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法,改革创新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设计,设计与编写各专业的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具有专业特色的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工作页。

3.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实践对比实验。

4.完善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学习评价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四、研究的主要对象

中职生自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强,对家长和教师往往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所以逃课、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中职生在行为特点上有个明显的长项,就是喜欢实际操作,喜欢动手。虽然他们厌学文化理论课,但对于实践课、实验课以及其他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往往兴趣浓厚。而这正是中职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如何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强中职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职课改的重要任务。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主要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并参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以微生物课程为突破口,经过了这样的工作途径:“行业情况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分析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开发工作页创设学习情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完善学习评价方法”。

1.微生物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

工学结合课程的模式的中心是:让学生通过工作学会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对所经历的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因此,本课题组首先通过了解学生,了解企业和进行课程分析,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微生物课程教学资料(工作页)的编写与应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尝试以教学工作页取代传统的实验报告。并拓展它的功能,使其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工作页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材料,能帮助学习者了解将来的工作,促进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发展,为学习者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学工作页的编写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就业方向和企业的需要来设计,编写时重点把握两个要素: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即学习任务,并以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为一个课业编写,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描述、引导问题、学习准备、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馈、实际应用参考、拓展知识等。

3.创新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改进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应当是“工作实践”,因此,本课题以“工作实践”或者说“技能实践”为逻辑核心,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法,通过做好分组分工,赋予学生各种角色,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来学习,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并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4.进行教学对比实践工作,检验教学效果

为了通过不同途径来检验教学改革效果,本课题以制药技术专业和药品食品检验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实验组则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并采用了本次课题新开发的教学大纲和工作页。

六、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在微生物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过程中,我们发现最为关键的是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本课题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主要在“工学结合”等理论指导下,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微生物课程在医药类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进行。

2.本课题开发了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工作页,主要经过这样的程序:“相关学生、学校、企业调研制订计划开发工作页相关教学人员和企业专家的研讨教学实践反馈修改”。工作页的编写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就业方向和企业的需要来设计,编写时重点把握两个要素:学习者和学习的内容,并以学习任务为一个课业编写。在工作页的使用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遵循行动导向的原则实施教学,并应处理好角色转换。

3.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应当是“工作实践”,因此,本课题以“工作实践”或者说“技能实践”为逻辑核心,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法,改革创新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设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并完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主要通过五个教学环节实施:学习准备;问题导入,接受任务,学习研讨与解难,制订实践计划;实施与记录;分析与总结,探究与拓展;评价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可加入探究等元素,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今后的研究设想

有效的教学不仅学生能够有收获,教师也能有所提升。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师主导地位的重要性。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应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是充分的。这些都将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同时也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孟源北.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9.

[2]柯乐芹.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果[J].现代技能开发,2003(1).

[3]丹.中职《微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4

>>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民族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农业院校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初探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研究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高职《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教学改革探索浅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精品开放课程背景下的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探索及实践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美国康乃尔大学微生物学资源库()。

学生要学习好双语课程,不仅需要过语言关,还需要过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关。由于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含量有限,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从而解决上述两个环节的问题,建立良性的教学互动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以中文版课程网站为基础建立英文版课程网站,并且重新编制英文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件、考试大纲、习题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在网上建立教师在线解答等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突出专业特色为教学内容。例如,要让学生对某一课程感兴趣,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有何益处,所以绪论的有效引入显得特别重要。通过讲述学生最为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日常现象,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和见到的面包、酸奶、酒、酱油等都是微生物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考虑到“普通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增加与其专业相结合的知识内容,重点讲述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微生物学基础,包括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遗传;以基因工程为中心,介绍微生物分子操作的基础与基因操作系统;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尽量联系实际。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近期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紧密结合,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和探索性,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多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例如新理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

(六)考核方法的创新

应该从提高学生能力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考核方法,这是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基础。例如课件制作、专业翻译、专题综述、课堂小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期末笔试等多种课程考核形式,其中期末笔试中英文考核内容占50%以上,通过压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对于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若得到一定级别奖励,可免去考试直接给予优秀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欲望和水平。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双语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差异使得双语教学不可能套用统一的模板,所能做的只是基于某些共性基础上的摸索和创新,同时结合自身院所及专业特征总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与教师均是一种挑战。江西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由于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同,故其双语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设计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采取积极高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双语教学研究,构建双语课程框架,以此实现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

[1]孙群,吴羽纺.“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课堂实践及评估[J].高等理科教育,2005,(1):71-75.

[2]曾薇,王淑莹,彭永臻.环境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68-70.

[3]谢咸颂.基于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0):98-100.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5

关键词:pBL教学法;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是将生物医学与电子显微技术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以电子显微技术为研究手段对生物医学进行研究和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法是一种兴起于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西方教育界非常兴盛,被誉为当前国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多年来专业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1-2]。在我校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教学课程当中,旨在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效果。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突破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教育意识,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对象

2013年选修《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的研究生和2014年选修《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的研究生。

3研究方法

2013年选修学生为实验组,2014年选修学生为对照组。学生均来自不同专业随机分组。实验组引入pBL教学模式:①课前数日由教研室全体教师精心选择临床病案,设计相关问题,然后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使学生对每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②自学讨论,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基础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深层次理解知识。③归纳总结,每堂课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及时作出课堂小结。教师根据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对讨论结果加以概括。对照组则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挂图板书为辅,适当上机观察切片,课后书写实验报告。

4研究结果

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肯定了pBL教学法的优势。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

5讨论

电子显微镜是生物、医学、化学、农林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某些学科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电子显微镜技术已成为上述各领域研究工作者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内,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对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学观察与描述,而是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因此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意义非常重大。我校从2004年面向研究生开设了此课程,开设初期我们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属于大型高精密仪器,不能让学生逐一操作,因此很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的,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2013年我室将pBL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的部分章节当中,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医学电子显微镜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展望未来,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已逐步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4]。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pBL教学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andipL,ChanJn,ChanCp,etal.Unde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com-parisonofproblem-basedlearningandconventionalteach-ing[J].HongkongmedJ,20006(3):301-306.

[2]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2012,(4):3-7.

[3]付洪兰.实用电子显微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一版.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6

关键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方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Q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016-02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是微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应用技术的重要途径,它对整个微生物教学和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块资源丰富的神奇地方,这里少数民族种类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但这里交通不甚便利故经济发展缓慢,专业人才匮乏故教育事业落后。在这块资源富饶而发展滞后的地方,太多的微生物资源没有开发利用或详细研究。鉴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的微生物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实践较少,投入经费不足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因素,该文就当前微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期望在开发当地微生物资源的同时,也能提高当地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1强调微生物实验在就业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关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将大多数的微生物实验和学生的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西南地区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当地资源的大量开发,给微生物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遇。比如说贵州省的“老干妈”、凯里酸汤、腊肉、青酒及华润雪花啤酒等远近闻名,这些工厂的工作内容与微生物实验中的微生物的灭菌、生长繁殖和控制等都有关。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就业方向是教师,目前各地区的高考试卷中微生物的知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比如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曾经是高考内容的难点之一。微生物实验授课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乳酸菌与泡菜”、“微生物与现代农业”、“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微生物技术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课程论文与读书报告题目,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微生物科研项目,让学生学会分组查阅文献,完成微生物实验技术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设计。另外,加强实践实习也是微生物实验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加强野外生态考察和相关单位或工厂实习,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技能,也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在微生物实验设计中,增加综合实验考核内容,让学生能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自我设计或者团队合作完成设定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和科研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学习。

2把微生物实验内容与民族特色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包括当地的饮食特色,这些饮食习惯与微生物有很重要的相关性,如果让学生在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明白身边很多事物与本门课程的联系,必将会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当地的酸汤为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可以说酸汤家家必备。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先介绍酸汤的做法,让外省学生也有所了解,增加了解欲望。可做如下的内容介绍: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而成,即可用来煮肉,煮鱼和煮菜。酸汤是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发酵型食品,分为红酸汤和白酸汤两种。红酸汤是在白酸汤的基础上添加辣椒、番茄发酵而成的。白酸汤是以米汤为基质,由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参与共同发酵而成的天然食品,具有清热解暑、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增进人体健康及预防消化道疾病的营养保健功效[1]。在这部分内容中让学生对酸汤中的微生物种类有所了解,并可以让学生在显微镜下镜检细菌和酵母菌,学习革兰氏染色技术等。另外,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控制这部分实验内容中,可以介绍一下苗族的食物保存,这与微生物控制的实验有关。可以做如下的讲解内容: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他们喜欢将蔬菜、鸡、鸭、鱼、肉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再比如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部分与微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笔者曾经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做过相关的研究,让学生通过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糊辣椒中分离出7种霉菌,并在授课过程中以图文的形式和观察菌种方式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掌握身边的微生物菌种及这些微生物对他们的影响[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实验中观察曲霉的实验中,我们根据科研分离的菌种,可以让学生看到同属不同种的微生物菌落,比如说黑曲霉、烟曲霉、土曲霉和黄曲霉等,所以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做过比较观察,就会对这类微生物有更深的理解。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民族特色都与微生物实验中的特征观察、微生物发酵和生长繁殖控制有关,但是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所以,通过多年科研探索实践,结合西南地区生物资源,将与微生物资源相关的科研成果化为教学资源,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本学科的科学前沿研究工作联系起来,将新近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启发学生结合老师所讲的具体科研内容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也是对将来毕业论文设计的一种锻炼。笔者所工作的凯里学院教师在微生物实验授课过程中,将微生物方面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体现出该实验教材的先进性与高水平。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加强综合训练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教育事业的弊端,微生物实验往往都是在老师准备就绪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是依葫芦画瓢,根本弄不明白实验的目地和要求,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一点没有得到提高。另外,实验考核方法不合理也是弊端。在以往的微生物实验考核中,通常是在理论试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考核问题,让学生在试卷上叙述实验的原理或实验的操作过程即可。这种实验考核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根本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实验考核内容单一不灵活,难以全面检测学生的微生物实验学习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师都对这种传统模式持反对态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一直难以成行[2]。

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弊端,很多学校采用综合训练方式进行微生物实验考核。这种综合实验训练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学有所用,并且让一部分有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实验考核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意识。据调查,当前多数院校的实验室大多是实验课时间开放,非实验课时间不开放。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保证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验的正常开设,使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验研究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就必须全面开放实验室[4]。参考云南农业大学的中心实验室的设计,将大多数的微生物公用设备摆放在中心实验室中,并配置两位专业实验教师在内指导入室的学生实验。比如高压蒸气灭菌和干热灭菌等。这也避免各个研究室重复配置实验仪器,减少设备浪费和实验设备花销。可以说开放实验室的采用无论对实验室还是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验设计都是很有必要的,也为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和实验考核提供基础。

另外,为体现微生物实验考核的公平性和随机性,可多方面布置实验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包括器皿的包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制片技术、显微观察菌种、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计数和大小测定、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等。考核形式以动手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口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试剂的用途、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等。实验实践课程部分注重基本实验技术训练、科学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养成的结合,将开设综合性实验(以分离纯化微生物为主,含培养基制作与灭菌、微生物的分离计数、菌落观察、鉴别染色和显微镜操作等基础内容、设计性实验等)。目前部分院校如凯里学院采用了综合实验设计方法,既给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又给了因故缺课的同学一个补做、重做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本实验的兴趣。

4建立精品课程创新团队

微生物学课程组采用“教学研究―团队协作―考评激励”的授课质量保障机制。在提高微生物实验授课质量的过程中以教学研究为先导,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论证,要求课程组的成员积极申报、参与各类各级教改研究课题,撰写教改研究报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定期进行“课程设计讨论”、“教学方法研究”、“互相听课”等教学合作与交流,交流教学经验或教训。优化以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为特点的选择性(或应用性)教学内容。培养教学队伍团结协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微生物学实验》是面向植物生产类、资源环境类和生物科学等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课程的主题与日常生活或职业目标相互联系,就会让同学们对这门实验课产生更大的兴趣。另外,引进国外优秀的新版教材可以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吸收最新的教学经验和实验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结合当地企业,建设实践平台,完善多媒体内容及视频的使用,这些都为《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的改革探讨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另外,鼓励团队成员申报微生物方面的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之中,并将科研成果与学生分享,这也是微生物实验技能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都有较深刻地影响。此外,让学生参与微生物实验准备工作,参与实验结果分析过程,对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提升最为直接快速。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已经进入了追求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化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5]。笔者在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深感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之处,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平衡与结合,把科研成果转为教学资源;二是在微生物实验授课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后立琼.苗族酸汤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2]罗跃中,李忠英.浅谈高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127-128.

[3]张文华,张国辉,杨秀丽,等.贵州糊辣椒真菌分离鉴定与污染状况初步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4,39(4):85-88.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7

[关键词]教研结合研讨式教学专题调研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4-0101-02

大学主要有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学的教学功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大学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外,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讲授相关知识,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最开阔、想象力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候,因此这种教育形式很难吸引求知欲强,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大学生。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与人类的好奇心相契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1]因而将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非常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之前已有较多学者在教研结合方面有过探索[2][3][4][5],他们结合实际经验,探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作用。笔者根据讲授核物理本科专业“粒子物理导论”课程的实际经验,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产生的效果。

一、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某理论之前,将科学家在得到该理论之前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研讨,引导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第一,要求教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并知道其总结过程;第二,要求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三,要求教师对背景情况的描述足够详细,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科学家们当时的知识范畴,然而又不能够直接提到要引出的问题;第四,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把握充分,以及时进行引导;第五,教师在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后,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均应给以合理的回应,千万不能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以讲解“中微子振荡理论”[6]为例。首先我们知道中微子有三种,分别是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中微子理论认为某一特定类型的中微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的混合物,它们的比例随时间而变化。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这个概念的内容,很多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事情非常难以理解。笔者在讲授时,结合科学家们引出这个概念的过程对学生加以引导。1970年,科学家们进行了太阳中微子实验。他们根据太阳标准模型计算氢核聚变过程产生的能量与中微子产额的关系,利用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能得到地球表面上太阳中微子通量,再根据用于探测中微子的核反应过程的截面,计算出理论预期能够探测到的中微子数量。但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到的电子中微子只有理论预期的三分之一。之后科学家们也在类似的实验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在引出中微子振荡概念之前,笔者先向学生讲解清楚当时的实验情况及理论状况,并提问:“你们如何理解这样的实验现象?”有学生回答说用于探测中微子的核反应过程的截面不对,也有学生回答说实验过程可能存在问题,等等。笔者并未直接否定学生们的这些回答,而是向他们说明这些情况均没有错误,并详细地解释了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考虑整个过程中可能被忽略了的地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学生回答说是中微子在从太阳发出到被探测的这段时间内变成了其他的东西。笔者追问:“那么你认为应该是变成了什么东西呢?”该生想了一下,回答说:“变成了其他类型的中微子。”这样的结论实际上与中微子振荡理论的核心观点已经完全相同。在学生得到正确结论后,笔者给以相应的鼓励,该生以及班上的其他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升。

以研讨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收集足够详细的资料,以对教学内容有非常详细而全面的理解,并要求对物理学史非常熟悉。

二、专题调研式教学

专题调研式教学是指选择课程中比较有特色的专题,依据目前国际上在这些专题的不同研究方向确定多个合适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各个主题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所选主题的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调研结果。采用这种教研结合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调研主题要属于学科研究的最前沿,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调研内容的难度不宜太大,尽量不要涉及过于深奥的理论内容;三是学生分组要合理,尽量各类学生分布均匀;四是学生代表在讲台作调研报告后,要面向所有学生提问,通过问答环节让其他组的学生充分理解该报告的内容;五是调研报告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巩固学生的理解。

以“粒子物理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考虑到粒子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将专题调研与课堂相结合时,根据粒子物理学国际上目前最新的实验研究动态,确定了Higgs实验、B工厂、粲工厂、工厂、长基线中微子实验、近距离中微子实验、粒子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这几个方向作为学生进行专题调研的主题。确定这些调研主题后,要求学生就各主题的背景与现状、研究意义与物理目标、具体的研究方法、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在学生完成调研后,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用ppt的形式向全班汇报调研报告,每个代表报告结束后,全班同学均可对其所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果有些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则由教师代为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ppt的形式、内容与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告诉学生在用ppt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所需注意的地方,并尽量美化ppt的界面。教师还可通过观察学生的ppt,判断学生对所调研内容的熟悉程度。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各研究方向有了初步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将所调研的内容与所学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对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学科发展史和发展现状的机会。根据这些了解,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就能够判断以后是否有兴趣从事该学科的研究。

采用调研式教学,要求教师有比较强的控制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其他教研结合方式

笔者在进行“粒子物理导论”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上两种教研结合的方式。还有其他教研结合方式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而加以应用,比如说参与科研式教学和将科研案例融入教学的方式等。

参与科研式教学指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课题,挑选一些学而有余并对该方向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平常的课题研究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种形式只适合少数学生,不适合大规模开展。本课程是粒子物理学的入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比较浅,而粒子物理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对基础要求较高,因而本教学方式不适合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

还有将科研案例融入教学的方式,即指将科学家们得到某个重要结论或成果的过程总结成一个教学案例,通过这种案例讲解,让学生们对相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对课程教学主题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求任课教师对相关主题的背景有非常深刻的了解。笔者在研究教学内容时,也打算进行本方式的尝试,但后来限于教学课时,最终未能实施。

四、结语

笔者在全面理解“粒子物理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对该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积极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采用了研讨式教学和专题调研式教学这两种教研结合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该学科现状与发展的了解,为学生以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或在该方向进行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释]

[1]李俊杰.地方院校基于高水平学科平台的科研反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王振松,赵红军,王玉娟.教研结合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大学教育,2013(5).

[3]方在庆.教研结合、同行评议与大科学规划[J].科学文化评论,2004(6).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8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教学;初探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现在,工业微生物学的相关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随着对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拓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习工业微生物学课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微生物学授课范围适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在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是生物物理硕士学位课,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需经过多方面的改革探讨。

1.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1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所以要根据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所开设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作适当调整,可以采用与学生互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工业微生物学是注重应用的一门学科,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例如鼓励学生将所学东西和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来加以证明;课堂上,鼓励学生随时提问题,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效果比较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科研方向开展工业微生物相关知识、试验设计的查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找到切入点,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试验思路。

1.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高校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相对于板书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工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形态描述与试验设计的讲解及较复杂的各种调控机制,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效果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3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教材来讲,因为好多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所以教材除了要有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有适合研究的扩展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因此,可以参考像岑沛霖等编辑的《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的基础部分讲解,更要参考像杨汝德编辑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性教材,另外更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期刊,讲解现在工业微生物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合学生各自的研究方向跟学生进行探讨。总之,参考教材和资料要尽可能丰富。

2.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探讨

2.1理论知识与科研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涉及许多领域,如食品、化工、制药和环境保护,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信息也在随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除了选择信息量大、适合教学和自学的优秀教材外,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和科研相结合,阅读专业的文献材料或对某个课题进行研究后,把最新工业微生物学发展动态,热点话题或取得的新成果给学生讲解,及时完善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或者让学生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一些资料,然后以作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他们把知识和科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微生物的应用,所以实验教学环节对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灵活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课程也开设了一些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好的结合。这样一来,一般都是学生学了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如有不了解或者感到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2.3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9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02-02

我校在十几年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理论知识虽然牢固,但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弱等,使得学生到社会工作以后,都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同时,在21世纪,高校中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外,也应该具备良好的独立实验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和改进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一、方法的制定

在制订实验课教学计划时,将整个实验课教学分成两部分。第一阶段进行常规实验课教学。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实践能力,为第二阶段的教学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应用试验阶段。根据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加以运用。实验题目是教师拟定的,其目的就是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改革方法的实施

1.上好理论课。理论课是实验课的基础和前提。食品微生物学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理论课的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理性认识,学习进行实验的理论基础,减少了盲从性。理论课上,在讲好重点、指出难点的同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近期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科研动态等问题,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重点指出一些现在还没有解决的而学生又感到比较贴切、比较现实的问题,引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掌握理论、培养兴趣是理论课的主题思想。

2.实验基本理论思想的培养。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文献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实验室安全、实验态度、实验数据处理等问题。我们特邀请有关教授在此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室工作概念。

3.应用实验。应用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二阶段,依据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而设计的。应用实验难度是按照学生所学的实验技术而确定,同时,这些题目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我们也允许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有意义、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实验报告。在做实验之前,要求同学们写出预习报告。每完成一次实验都应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要包括实验的意义、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方法、实验的结果,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验改革的效果与分析

1.通过实验改革,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拓宽了知识面。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一些问题来自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只能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开阔了视野。

2.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运用许多实验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某步骤操作出现了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实验的进程、实验的结果。因此,学生非常重视实验技术,同时在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等操作中,又多次运用这些实验技术,使得学生对实验技术的运用更加熟练,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3.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查阅资料解决。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应付考试的弊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4.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在完成了实验以后,有些同学还会向老师提出进行其他实验的要求,这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事情。我们通过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鼓励同学们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不但有了利用课余时间的场所,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养成了做事认真、工作严谨、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四、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结果和深度参差不齐。在实验进行中,部分同学对待实验的态度是积极的,因此实验认真,实验结果较好。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采取应付的态度,实验结果不理想。在实验报告中,大部分实验小组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贴切,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个别小组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不着边际。

2.工作量加大,仪器设备、耗材和指导教师不足。在实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实验员都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如在实验开始阶段,帮助学生查阅资料、解答学生疑问,批改并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实验进行阶段,指导教师经常要到实验室,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观察、辅导,督促学生的实验进度,处理紧急情况等。实验结束后,要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逐个进行评审。同时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需要量增加。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锻炼,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的程度如何?这些情况单靠期末考试说明不了所有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检验,使学生不但主动地、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不会感觉到所学无所用,而且学生还学会了主动学习,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是对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态度和科技创新能力检验和培养的良好途径,也锻炼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工作能力。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是成功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独立实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得到加强和提高,是一种较好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对教学的进行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云龙,肖长根,唐秋萍,等.换位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实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44-45.

[2]艾丽华,罗四维,于双元.科研创新指导下的研究型课堂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8):18-19.

[3]何燕婷.高校研究型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及其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7):170-171.

[4]李梅,陈永强,李清春,等.独立学院微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5):765-767.

微生物的课题研究篇10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Reformandpracticeon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inindependentinstitute

abstracttherearemanyshortcomingsin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andcontentsofmicrobiologyexperiment.adjustmentexperimentalteachingprogram,addingcomprehensiveanddesigningexperiments,developmentexperimentaloperatecompetition,reformingexperimentalevaluationsystemhavebeendonein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inindependentinstitute.itshowsthenewexperimentalteachingpatterncanenhancethestudents'abilitiesofperformingexperiments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iesof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

Keywords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reform

微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微生物学实验又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已经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实验基础。因此,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还应当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①以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些已经成为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以往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不动脑筋,实验技能掌握得不扎实。(2)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3)教学方法“程序化”,多数实验都是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讲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思考性和主动性。(4)实验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以上现象,近年来我们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大纲、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展实验操作竞赛、改革考核方法等手段和措施,来提升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1调整实验教学大纲,增加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基本实验技能部分,是认识和研究微生物的必要技能,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制片和染色技术、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技术、接种和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等。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生今后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这些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仍然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

但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必要开设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的实验,以满足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我们让学生自主选做一些综合性实验,如:牛奶和饮料中微生物的检测、土壤中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分析、淀粉酶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菌种保藏技术等。这些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由学生分组自主选题,通过课外学习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开设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

2夯实基础,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无菌操作观念。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科研素质的重要训练场所。因此,在实验课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训练,包括:进行安全教育、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严格无菌操作规范、规范实验报告等。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学实验的核心,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要求学生树立无菌操作的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提升实验素养。由于实验课的学时数有限,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训练机会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在实验课中尽量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操作次数外,对于那些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教师会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教师做一些与微生物学实验相关的科研课题,或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这些做法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

3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改变实验课中普遍存在的“依样画葫芦”的现象,我们在进行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来完善实验方案,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按照现成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土壤中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这一综合性实验时,教师不向学生提供现成的实验方案,而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查找文献,经过自学,提出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堂上或小组内相互讨论和分析,相互交流信息,各抒己见,探讨实验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加以完善。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分为课外学习、课堂讨论、实验实施三个阶段。

课外学习阶段,是自主设计性实验成功的基础。根据选题,学生自由组成实验小组,在课外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和消化。学生带着课题去查阅文献、积极探索难点、疑点,通过亲身参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从而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课堂讨论阶段,是自主设计性实验成功的保障。学生通过讨论,调整和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倾听者,又是引导者。教师应当积极肯定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正确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并加以鼓励;在讨论出现不同意见时,应当正确诱导和点拨,鼓励学生从个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引导课堂讨论向纵深发展。各组同学通过讨论,获得正确可行的实验方案,对于实验方案中欠周全之处,教师应及时补充和纠正,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各组实验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作出分析和阐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实验方案。

实验实施阶段,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教师向学生强调实验别要注意的方面,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最后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和讨论。

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整个实验过程相当于进行了一个大学生科研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事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体会从文献检索、实验方案设计、讨论及调整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具体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以竞赛促进教学,提升学生实验兴趣

微生物的显微形态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但是在进行微生物学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时,有些学生标本片制作马虎,观察不仔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我们开展了“捕捉显微镜下微观世界的美摄影竞赛活动”。

在第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就向学生布置竞赛内容,鼓励学生将实验课中亲手制作并观察到的好的、典型的微生物标本片进行摄影留存,在期末评选出最佳标本照片,并予以奖励。为了配合这一摄影竞赛活动,实验室专门购买了一台带数码相机的生物显微镜,大大提高了摄影效果。在期末由任课老师初步评选出入围作品,最后由教研室的全体老师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标本照片。

将竞赛机制引入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鼓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张标本片,并且学生的优秀摄影作品可以作为今后实验教学中很好的示教图片,丰富和充实了教学资料。

5改革实验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实验教学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考核体系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③我们将实验课的考核内容与权重分为4部分:实验报告(40%)+实验技能操作考试(20%)+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20%)。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一次实验课完成后所做的总结,也是一项重要的科学训练,教师在第一堂实验课中就向学生强调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教师主要考察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能否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和讨论。

实验操作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它可增强学生对平时操作的重视程度。实验操作考核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每个同学考查2个基本实验技能,由于不知道自己会考到哪两个技能,学生势必会在考试前对这一个学期所学过的全部实验操作技能作一次全面的复习,这对于规范实验操作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合性自主设计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讨论课的参与程度、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总结以及在整个实验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6尝试开放式研究型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的实验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尝试运用开放式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④在近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的大学生科研中,学生所进行的与微生物学实验相关的课题有“%[-聚苹果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植物源农药——芹菜总提取物抗菌作用的研究”、“中华小葱葱白提取物抗菌作用研究”等。学生通过课外科研活动,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从而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7结束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根据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不断创新,以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注释

①袁丽红,周华,韦萍等.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尝试[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4):614-618.

②毛露甜,王绍芬.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做法与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