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十篇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十篇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5:59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1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以往软件故障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避,并且在出现工作站故障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损失,降低对网络用户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软硬件共享,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例如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所需的信息,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网络技术中,计算机软件资料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windows终端软件的安装。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可以让用户对于服务器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用,通过相关软件完成数据的管理。这种服务器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了服务器内软件资源的共享,并且更好地提高了整体信息服务能力。网络管理者只需要对于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维护,并且采取定期的数据管理与备份手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系统问题、外界环境问题所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这种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一旦服务器产生故障和问题,就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采取服务器下挂接光盘镜像文件、移动硬盘、U盘以及windows网络共享和UniXnFS网络共享等方式,给予其他用户使用软件的权限。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调用,并且有效地缓减了硬件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突破工作站距离的局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这种网络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其对于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网络中存在较多的丢包现象,就会造成数据传输中丢失、信息调用速度慢等问题。

2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整体计算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以往计算机硬件设备中,大多数采用单机挂机的方式来进行运行,如果有其他人需要对于硬件设备进行应用,则需要从原设备上进行拆卸,再挂接到另外的电脑上。这种经常的拆卸,会对于设备的寿命和质量造成影响,并且相关计算机管理者的工作量较大。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计算机硬件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共享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网络化的磁盘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利用效率,并且不同用户通过网络来对于系统资源进行访问,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电脑设备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阶段用户网络存储的管理上,主要采用了虚拟磁盘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调用的服务。在服务器中,网络管理员对于磁盘进行初始化配置,用户只需要连接到磁盘地址,并且经过相应的身份验证,就可以对服务器中粗盘所存储的数据进行使用。磁盘管理者可以对于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在提高磁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用户的规范化管理,减少了磁盘购置需求,对于提高计算机硬件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常的工作来说,扫描仪、打印机等是常用的办公学习硬件之一。在用户产生使用需求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打印与扫描功能。这种网络下的硬件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工作中对数据拷贝需求较大的用户来说,采取网络化的输入硬件设备共享,可以实现统一化的数据管理,并且由专人进行数据控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对生产、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

3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

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对于网络中软硬件资源共享管理的重要控制举措。随着计算机服务器功能的不断完善,合理地对共享行为进行控制,这对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软硬件共享管理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在用户不具有软件与硬件共享需求时,对于共享资源进行关闭,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行为的出现。随着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对于服务器与工作站上安装相关许可证,可以实现专项管理,并且在网络范围内实现实时调动与控制。我们都知道,由于用户需求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计算机服务器必须保持24小时开启,并且对于任何时间的访问行为进行处理和服务,将软硬件资源随时提供给用户进行调用。通行证管理机制中,对于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观察,进而制定不同的软件使用策略,并且通过释放未用通行证,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访问资源。如果某一个特殊的软件和硬件控制需求,需要特定通行证,则这种通行证释放机制的重要性就得到更进一步的突显。用户在进行模块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调度即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达到随心所欲操作的目的。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并且让软件硬件的使用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在专业网络软件的应用上,管理员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的服务端,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客户就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来进行操作,软件的处理和运算都在服务器上进行,有效地减少了客户端的计算机作业压力,减少等待服务的时间。这种网络化软件的运用,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用户配置紧张的情况。通过配合通行证管理技术,可以对于不同版本的软件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进行解决,并且提高整体资源的处理控制速度。对于一些数据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来说,通过网络共享,可以减少数据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特殊软件使用中,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数据文件,并且数据文件的挂接过程,如果采用自行拷贝的方式,则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数据差异问题,并且不利于文件的安全保管。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配合校验码技术,可以实现异地的文件共享和处理。通过配合远程网络控制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远程指导,提高用户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能力。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2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186-03

网络平台共享资源在网络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很明显,教育部在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建立起了门类较多的诸如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数据库,但囿于观念、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诸多因素,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不能达到设计网络资源共享的预期目标。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使寻求获取更多信息资源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云计算不是一个具体的计算模型,而是一种信息(包括各种资源)共享和使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可以可靠地获取和存储数据,并且能够使用计算模型中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探索出一种新的网络平台共享模型,来激发人们对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有效使用。

一、云计算概述

(一)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云计算模型的简图如图1所示。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二)云计算的主要特征。一是资源配置动态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当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实现了it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二是需求服务自助化。云计算为客户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用户无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同时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三是以网络为中心。云计算的组件和整体构架由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存在于网络中,同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客户可借助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标准的应用实现对网络的访问,从而使得云计算的服务无处不在。四是服务可计量化。在提供云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客户不同的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即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是一种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五是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而言,各种底层资源(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的异构性(如果存在某种异构性)被屏蔽,边界被打破,所有的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成为所谓的“资源池”,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而言,这些资源是透明的,无限大的,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可。

(三)目前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层次。根据需要方式和内容的不一,目前云计算可以提供三种服务层次,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iaaS类似于oSi模型的底四层,在本层次提供给用户基础性的服务,包括虚拟机的调度、存储分配、网络连接、负载均衡以及防火墙等服务,本层次也是系统软件运行的基础层。paaS类似于oSi模型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用户可以通过本层次的服务方便调度iaaS提供给用户的可用计算机资源,在本层次观测到的计算资源具有虚拟机的类似功能。SaaS层对应oSi的应用层,在本层次用户可以在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云模型提供的资源,通过web使用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软件进行适当的设置,但这种设置是有限制的。图2为云计算服务层次与oSi模型的对照关系。

二、网络共享资源现状

网络共享资源现状具体如下。一是由于地域等原因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人们对网络共享资源的获取也存在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差异和城乡差异。东部地区发达,相关的设施建设较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获取条件就不是很成熟;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化明显,人们对于网络平台资源的认识和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二是网络共享资源建设总体质量欠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共享资源的建设步伐也逐步加快,但是目前的网络共享资源存在质量上的欠缺,主要表现在:网络资源制作水平不高,很多网络平台共享资源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浪费资源,建设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的可操作性不够好,资源的可交互性差。三是网络共享资源的使用者的培训跟不上资源的建设速度。目前网络资源的数量不少,但是真正能够使用这些资源并且能够达到资源建设初衷的使用情况不够理想,问题主要在于,资源的使用者的软教育跟不上节奏。四是网络共享资源的分类不够清晰。目前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数量纷杂,对资源的分类界限不是很清晰,导致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在访问云计算模型下的共享资源时不知如何下手。

三、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的具体构建

针对上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现状,本文构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在这种模型中,通过整合网络上存有的共享资源,从而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

(一)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的架构。如图3所示。在以上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架构中,主要由共享资源使用者、用户管理中心、资源整合中心、资源中心、weB门户和分散的资源节点群组成。资源中心是网络共享资源平台资源的来源;分散节点群按照资源中心的资源类别负载适当的资源;资源整合中心将根据来自weB的访问数据及时调整共享平台资源的分配;用户管理中心将负责管理访问资源平台的用户,对用户的注册、访问权限等进行有效管理。多角色、分任务的管理平台体系能够实现网络共享资源的有效使用。

(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如图4所示。

1.服务层。服务层处在体系模型的底层,本层次提供模型对外服务的基础环节,包括硬件资源和共享的基础网络资源平台数据,比如网络学习课件,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测试系统等。本层次的资源可以按照共享平台结构的资源整合中心的调度完成资源在节点群中的布置,做到资源分门别类,减少冗余度,提高访问资源的效率。

2.管理层。管理层处在服务层的上一级,负责管理服务层能够提供的服务和资源,对资源的调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负责管理来自应用层的各种对资源使用的申请。其具体的功能包括:安全管理、检测管理、注册管理、存储管理和诸如协作方面的管理,同时还对上层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3.应用层。本层次提供给用户各种资源的直接使用,同时也提供给使用者有力的工具支持,在本层次做到了资源使用者和开发者的充分结合,从而使云计算的功能在本层次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存在一些数据安全问题。一是数据传输潜在安全问题。在云计算的资源共享平台中也存在大量的安全级别较高的数据,如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等。这些数据代表了使用云计算共享平台服务的权利,如果相关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去他用,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数据在节点存储的安全问题。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中,使用平台中的数据的用户不能完全确定来自平台中数据的位置,不能控制数据,不能把握数据是否安全可用。三是来自第三方的潜在危险。基于云计算的共享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要经过第三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审计,如果第三方在这个环节不能把握基本原则,使得数据泄漏,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数据安全问题,可通过以下策略加以解决,即对流动在云端的关键共享数据能够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技术采用全同态技术。基本思路是:将数据加密后存储在云端,即使数据被监听,监听的数据也不是明文,从而提高了云端数据的安全性。只有合法的用户在云端获取加密的数据才能够用他掌握的解密密钥来还原出明文,这个过程也提高了数据的访问效率。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从而更好地服务平台的使用者是一个长期要面对的问题,受限于网络资源的不均衡,以及网络资源使用者的不同等多因素,使得当下网络资源共享不能做到高效。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对于解决上述问题作了很好的尝试,但是该模型还不够完善,对网络中的突发事件考虑不够,但是为云计算在网络资源共享方面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模型中同样存在数据的安全问题,而且安全问题严峻,如何采取有效的机制,比如选取合适的加密算法、进行网络层面的立法等,这些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够完成。

【参考文献】

[1]杨思炜等.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

[2]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Bradwheeler,Sheltonwaggener.asolutionofmanucturingresourcessharingincloudcomputingenvironment[C].eDUCaUSeRenew,2009(11/12)

[4]万明义.浅谈网络教育与继续教育[J].甘肃农业,2006(7)

[5]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6]吴旭东.云计算数据安全研究[C].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3

1.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概述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多计算机应用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美国还制定了新一轮规划的先进计算机网络框架计划,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先进计算机技术。我国是高性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设施国家,高性能计算机环境发展很快,在已建成的5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又于中南、西北等地建立了新的国家计算中心,科技部加强了网络节点建设,形成了以科学院为主体的计算机网络,教育部也启动了网络技术工程。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先进基础设施,它所涉及超级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中间件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高技术研究课题。计算机网络发展实现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全面共享。

2.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的特点

2.1网络使生产力空前提高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化的生产能力,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生产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网络提高生产力是从信息化产业技术发展而来的,比如: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等等新技术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的运用改善了落后、原始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全新的生产技术有效的提升了生产动力,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有传统的生产单位与生产效率,让网络技术变得更具有发展潜力。

2.2网络使人的劳动方式发生改变

人类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劳动工具为中介,劳动对象为客体的几个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www.133229.Com网络进入生产过程,人类可以逐步从中超脱出来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人类发展来看,从不能超脱过程到超脱,从代替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这不能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2.3网络开辟了电子化政府时代

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了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跃与发展,提高了电子化办公的程度,改善了传统的电子化办公效率,提升了电子化办公的信息系统发展有效性,政府开设了网络化办公,提升了政府的发展稳定性,政府有效的调整了政策,电脑通信技术的使用增强了政府的办公效率,方便人民生活,提升了执政能力,社会化管理变得简单、有效。

3.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阶段

第一、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20世纪中期以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主要应用于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的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是一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没有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上增加了前端机。当时的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二、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20世纪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只局限于单计算机网络,很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三、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同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就显得很复杂了,所以需要把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之更好的连接,因此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iso制订了osirm成为研究和制定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第四、网络的互连阶段,网络互连就是在简单网络的基础上,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大规模的、复杂的网络,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在大范围内进行通信。让所使用的用户更加方便、透明地访问各种网络,更高程度地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4.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功能

4.1数据通信功能

数据通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体系,建立一种全新的数据通信管理模型,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利用网络信号传递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信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其中包括新闻消息、图片资料、文字信件、咨询信息、报纸版面等。通过网络人们享受到了在网上发电子邮件,进行电子商务、新闻、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现代化便捷的服务。通过数据通信这项基本功能,实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从而便于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4.2资源共享功能

资源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资源共享,避免了软硬件的重复购置,提高了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分布式计算,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3分布处理功能

分布式处理功能指的是网络系统中开设各种有效的网络化信息服务体系分支,改善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的优势,提高网络化系统中的各种有效分配,改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计算机的相互协作能力,完成任务的处理能力,处理信息要力求创新、有效、积极转变计算机的负载能力,提高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速度。对大型的综合性问题,可将问题各部分分给不同的计算机来处理,充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并且扩大了处理能力,增强了网络通信的适用性。多台计算机进行网络互连能够构成高性能的计算机体系,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4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4

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

相对概念

从用户(个人或企业)的角度来讲,其希望:

(1)在网络上传输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和上网登录口令等)不被他人发现,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保密性的要求。

(2)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没有被他人篡改,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的要求。

(3)在网络上发送的信息源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这就是用户对通信各方提出的身份认证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5

1.1对等网的优点

(1)对等网容易组建与维护。对等网由一组装有操作系统(如windowsXp/win7)的客户机组成,建立一个对等网只需安装局域网最基本的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如交换机、网卡、双绞线等设备。(2)对等网组建和维护的成本较低。对等网中无需配置专门的服务器,免去了服务器管理以及购买外设(如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的成本。(3)对等网可以使用人们所熟悉的操作系统来建立,如windowsXp/win7。(4)对等网具有更大的容错性。在对等网中,单台机器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运行,但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网络中相应服务都会停止。(5)对等网可以实现多种服务应用。

1.2对等网的缺点

(1)共享资源的可用性不稳定。如果其中某台机器关机则网络上的其他用户将无法使用该机器上的资源。(2)文件管理散乱。由于缺少中心存储器或局域网资源统一组织,因此在对等网上给用户信息获取带来了麻烦,用户无法知道哪里存储了什么信息。(3)安全性能难以保证。各个用户控制对其计算机上资源的访问,也就意味着安全性可能难以保证。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可以用于克服对等网的这些局限性。(4)速度受到一定影响。当计算机数量少时,对等网能良好地工作。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对等关系变得越发难以协调和管理。由于扩展性不强,对等网的效率随着网络中计算机数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当计算机充当服务器时,会为其他计算机的请求提供服务,作为服务器的用户可能会感受到机器性能下降。

2实验设置

实验名称为组建对等网络。在本实验中,用2台安装win7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组建对等网络,在其中一台计算机上完成设置共享文件夹操作,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搜索共享资源、映射网络驱动器等操作。实验设备交换机1台,计算机2台,双绞线2根。在win7操作系统下网络连接有更高的“权限控制”,访问警惕性较高,系统互访时造成访问障碍。因此,用win7组建对等网络,除了添加网络协议、配置网络协议,还要启用来宾用户、设置组策略等设置。

2.1添加网络协议及配置网络协议

一个畅通的网络必须包括3个方面的因素:即网络的物理连通性完好、成功安装网卡及其驱动程序、正确安装并设置网络协议,三者缺一不可。(1)添加网络协议网络协议规定了网络中各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tCp/ipv4和tCp/ipv6协议是win7系统的默认协议,不需要安装。提示:本实验以tCp/ipv4协议。(2)配置网络协议win7的默认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因此,除非网络中有用于分配ip地址的设备,否则,应当手工为计算机设置ip地址信息。步骤1:右击桌面“网络”图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弹出“本地连接”窗口,单击欲设置ip地址信息的“本地连接”按钮,弹出“本地连接状态”对话框,选择“属性”按钮,弹出“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步骤2:在“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列表框中选中“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单击“属性”按钮,弹出“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对话框。步骤3: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单选按钮,分别输入已分配的合法“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选择“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单选按钮,分别输入首选DnS服务器地址和备用DnS服务器地址。单击“确定”按钮,完成tCp/ip通信协议的设置。步骤4:win7支持在一块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也就是说,可以为一块网卡指定两个以上的ip地址,从而使一台计算机可以与多个网段中的计算机分别进行通信。当欲为一块网卡绑定多个ip地址时,可在“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对话框单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tCp/ip设置”对话框。步骤5:单击“ip地址”列表框下部的“添加”按钮,弹出“tCp/ip地址”对话框,在这里输入为这块网卡绑定的另一个ip地址。提示:对等网内所有的计算机为同一个网段和同一个工作组。

2.2启用来宾用户

步骤1:在桌面上右击“计算机”图标,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管理”命令,弹出“计算机管理”窗口,双击“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双击“Guest”选项,弹出“Guest属性”对话框,如图2所示。图2“Guest属性”对话框步骤2:选择“常规”选项卡,取消“账户已禁用”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至此,“Guest来宾用户”启用设置完毕。

2.3设置组策略

步骤1:选择“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管理工具”→双击“本地安全策略”→打开“本地安全策略”窗口,如图3所示。图3“本地安全策略”窗口步骤2:在“本地安全策略”窗口中左侧的窗格中双击“本地策略”→选择“用户权限分配”→在“本地安全策略”窗口中右侧的窗格中双击“拒绝从网络访问计算机”服务,弹出“拒绝从网络访问计算机属性”对话框。步骤3:单击“本地安全设置”选项卡,在窗口中选择“Guest”,单击“删除”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至此,可以使用Guest用户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步骤4:在“本地安全策略”窗口中左侧的窗格中双击“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在窗口右侧双击“网络访问:本地账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型”选项,弹出“网络访问:本地账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型属性”对话框。步骤5:选择“本地安全设置”选项卡,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仅来宾—对本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其身份为来宾”,单击“确定”按钮。至此,组策略设置完毕。

2.4设置共享文件夹

在对等网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是其主要目的,设置共享文件夹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常用方式,在win7中,设置共享文件夹可执行下列操作。(1)方法一步骤1:打开桌面“计算机”图标,右击欲共享的文件夹或盘符(硬盘、光驱),如“计算机软件”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共享”命令,有4个共享选择对象:不共享、家庭组(读取)、家庭组(读取/写入)、特定用户。不共享:此选项使项目成为专用项目,这样只有您才能访问。家庭组(读取):此选项使项目以只读权限方式供家庭组使用。家庭组(读取/写入):此选项使项目以读/写权限方式供家庭组使用。特定用户:此选项将打开文件共享向导,这样您就可以选择与其共享的特定用户。步骤2:选择“特定用户”命令,弹出“文件共享”窗口,提示“键入名称,然后单击添加,或者单击箭头查找用户”,在这里选择单击箭头查找用户,选择“Guest”,单击“添加”按钮,从下方的列表框中选择“Guest”,并选择一种对共享文件控制的权限,有“读取”和“读/写”两个权限,单击“共享”按钮,然后单击“完成”按钮,至此,“计算机软件”文件夹共享设置完毕,如图4所示。(2)方法二步骤1:右击欲共享的文件夹如“图片”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弹出“图片属性”对话框,选择“共享”标签,单击“高级共享”按钮,弹出“高级共享”对话框。勾选“共享此文件夹”复选框。步骤2:单击“权限”按钮,弹出“图片的权限”对话框。选择一种控制的权限,单击“确定”按钮,至此,完成“图片”文件夹共享设置。

2.5搜索共享资源

在win7中访问共享文件夹时,可采用“网络”和“映射网络驱动器”两种方式分别实现。(1)通过“网络”搜索共享资源步骤1: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双击桌面上的“网络”图标,打开“网络”界面。此时可以看到在同一网段、同一工作组的所有计算机的图标。步骤2:双击设置好共享资源的“计算机名称”图标,显示该计算机中所有的共享文件夹,如图5所示。然后,就可以像使用本地计算机中的资源一样,依据所有者授予的权限,对共享文件夹执行读取、修改、删除或写入等操作。(2)映射网络驱动器当采用“映射网络驱动器”方式搜索共享资源时,右击桌面“网络”图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弹出“映射网络驱动器”对话框,如图6所示。在“驱动器”下拉列表框中为该共享文件夹分配一个盘符如“Z”,选中“登录时重新连接”复选框,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映射网络驱动器操作。如果不选中“登录时重新连接”复选框,重新启动计算机后,该映射的网络驱动器会自动清除。

3结语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6

【关键词】网格;网格技术;教育;教育资源共享

网格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网格要实现的是应用的互连互通。网格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网上的各种资源。网格计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以后,将能克服现代远程教育对时间的依赖性,又能更好地贯彻当今风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说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契机。

一、定义

网格技术是集成和并行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核心是在异构和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们可以动态地共享分布在网上不同地方的各种资源。网格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资源的新型网络,可应付临时之用。网格计算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二、发展概况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各国正在积极地实施国家网格项目。1.国外的发展情况:网格技术起源于美国,通过网络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所以,在网格技术开发和网格示范系统方面,美国已有了多年丰富的资源积累。尽管欧洲各国国内没有超级计算机制造商,但是他们积累了大量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并且很早就着手开展网格应用活动。欧盟的代表性项目是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欧盟数据网格。在亚洲,正在从事网格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韩国、新加坡。2.国内的发展情况: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国家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也是中国国家网格的一部分。网格计算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国内学习网格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国内外率先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于远程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成功服务国家远程教育的学习评价网格(lagrid)。

三、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网格只处在中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为未来的高速发展蓄势待机的前提,网格技术作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的应用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并促成新的教育应用。教育网格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使学习的资源得到充份的共享。然而,这些应用的实现将会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要想更好的发展网格的共享价值,就要把分散于各地的有价值资源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媒体资源互不相连的“弧岛”状况,而且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界面,这样任何人都会很容易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有用资源。中国目前也在积极的发展教育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科研网格。

四、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7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环境;服务模式;资源共享

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计算机信息网络给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服务模式、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现代图书馆生存的网络环境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这种网络通过网中设网、网际互联可以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球。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速扩展,标志着这样的网络环境正在形成。internet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联系起来,提供一系列的信息资源联结、组织、检索机制和信息传递、服务形式,将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联结起来,实现网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化趋势,我国也及时规划了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中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chinapac)和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金桥工程)已经启动。全国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内联全国主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信息机构,外联国际互联网,与全球范围的现代信息网络接轨。

二、网络对图书馆藏书的影响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赖以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目前方兴未艾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将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信息资源的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序、贮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现在,人们从网上存取的信息,虽然不同于馆藏资源具有“所有权”的属性,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存取便捷,因而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

2.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为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电子文献并能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其他图书馆相同的藏书再加工、上网,就成为多余的。网络环境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和系统,减少冗余和浪费,客观上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摒弃自给自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避免雷同,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

4.对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的影响。购书经费短缺是多年来困扰图书馆的难题。除了书刊价格上涨客观因素外,就图书馆自身而言,主要是缺乏馆际协调。在藏书发展中,各馆不仅要入藏本馆读者常用的文献,以满足最大量、最经常的信息需求,而且要入藏那些较少使用的资料,以满足读者偶然的特殊的需要。网络环境为解决这道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可以便捷地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使图书馆有了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由于有了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各图书馆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献,而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资源去满足。所以,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网络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传统图书馆模式,也给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厉冲击,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服务模式,具有这样一些主要特点:

1.开放型服务。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

2.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这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

3.多样型服务。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人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

4.产业型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以公益型为主、经营型为辅的服务机构。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出现以经营型为主的服务机构。

四、网络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网络环境下出现了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积极因素。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要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首先,要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其次,要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再次,要普及使用新技术,如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8

【关键词】云计算通信行业应用

云计算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云计算的浪潮声势浩大的席卷着全球的信息通信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云计算不仅是一种资源交付模式,也是一种计算模式、一种使用模式。将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通信行业之中,可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进一步优化移动网络的使用质量。

一、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云计算融合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理念,涉及到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以及负载均衡等技术。云计算能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将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虚拟系统,在商业模式的推动下将这些计算能力分布在终端用户上。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资源共享、降本增效,快速交付、弹性计算,按需服务、灵活便利。云计算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存储和调度以及网络资源统一管理和支配,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系统被称为“云”,“云”中资源在使用者看来可以轻松拓展、随时获取,并且能够按其使用量灵活付费。云计算的基础是虚拟化技术,其实质是通过对内存、存储网络等能力和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虚拟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并且借助于封装技术对用户呈现等同于各自独立的物力资源组。

二、云计算应用于通信行业的优势分析

云计算具有明显的虚拟化、自动化、灵活性的特点,在通信行业的应用中,这些云计算特有的属性成为其巨大的优势。

(1)强大的计算能力。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是云计算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云计算在通信行业应用中的主要优势之一。近年来,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用户对于通信和计算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以至于计算机自身具备的计算能力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强的需求,网络通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云计算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主要是因为其将无数普通的计算机联合起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在此基础上完成可以与超级计算机相当的计算量。(2)数据存储安全可靠。云计算为使用者提供了安全可靠地数据存储中心,能够保障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使用者不用担心因为机器损害、木马病毒等情况而导致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云计算中存在着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使用者存储的数据、信息以及各种形式的资料,只会向使用者以及使用者制定的特殊群体共享数据。云计算技术是建立在数据虚拟化的基础上的,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底层硬件都被虚拟化。使用云计算存储数据可以免费得到最安全、最可靠的服务,这也是云计算在通信行业应用广泛的重要原因。(3)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灵活。云计算应用于通信行业,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轻松共享,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文件、应用等共享。云计算模式下,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使用者的终端接收设备连接互联网之后,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这一份数据。建立在虚拟化技术基础之上的资源池建立之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需要共享的资源做出选择。云计算通过自动资源调度系统实现高效安全运行,该系统可以在某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动设置另外的设备接受服务,按照一定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障存储数据的安全性。(4)对客户端要求低。云计算对客户端的要求非常低,一般的移动无线设备都可以作为云计算的手持接收设备。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直接对存储在“云”中的数据资料进行编辑,不需要安装软件。在当前移动互联设备不断完善的环境下,云计算得到了更大规模的推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的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丰富。通过网络化的访问和使用,服务器对终端不再敏感,云计算将相对较为复杂的计算分析任务在网络服务器终端实现,并且通过简单、标准化的接口对使用者的终端设备开放。

总体来说,云计算凭借其强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在通信行业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通信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张海望.云计算在手机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1(1)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9

【关键词】计算机局域网;组建;布局

一、局域网概念

网络是指互相连接的独立的计算机集合,是一种通过无线、同轴电缆和网线等进行的网络连接。将分散的汁算机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互连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通信,便形成了局域网,如图所示。局域网有许多种类,目前在局域网中常见的有:以太网、令牌网、FDDi网、异步传输模式网等几类。按照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的不同,局域网分为和基于服务器的两种网络。

1.1对等网

无论哪台计算机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每一台计算机可以起到服务器的作用,又可以当作客户机使用,而且该网络客户机和服务器并未做区分,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给人提们提供资源,如共享视频软件、共享打印机计算机服务,只要建立共享,就可以和共同建立共享的其他机子看同样的电影;在对等网里面。用户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把资源给别人使用,或者阻止别人控制其网络和资源,网络拓扑的类型和传输介质与对等网的建立没有关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拓扑类型和传输介质,都不影响对等网的建立。对等网无须专用的服务器,无须太多专业技能。可以运用在十台至几十台左右的机子上,对于网络安全要求不高的小型网络使用对等网非常方便。

1.2基于服务器的网络,这种网络的使用度比较高

局域网适合在各大企业、院校、网吧等使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是指服务器在网络中起核心作用的组网模式。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与对等网不同,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中,服务器是可供用户共享和访问网络资源的集中位置。这台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用户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级别。共享数据位于一个位置,这样便于备份关键的业务信息。连接到网络的每台计算机都称为客户端计算机。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中,用户有一个用来登录服务器和访问共享资源的用户帐户和密码。服务器操作系统在设计上能够处理多台客户端计算机访问服务器资源时所产生的负载其中服务器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如文件和打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服务器作,它还具有账号管理、安全管理的功能。它有能赋予账号不同的权限。而且它与其他非服务器计算机存在着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并不能对等看待。这种网络可以在几十台、几百台甚至上千台以上的计算机上联机使用,而且网络规模增长迅速,对网络安全要求高的网络环境。

二、局域网的网络组建和布局

虽然局域网对于现代生活已经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网速太慢,无法连接服务器,死机等等,为了更便于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急需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探究局域网的组建与优化的相关问题,本文主要是从一下几方面对局域网的组建与优化进行探索的。

2.1网络基础设备

网络基础设备包括网线和局域网的交换设备等,其中局域网的交换设备又包括集线器、交换机等。下面对这些设备做一个简明概要的介绍,首先要选择网线,在市场上看价格便宜的网线并不一定能起到物美价廉的作用,很多时候选用网线就会影响网络的整体功能,而且劣质网线往往存在接口制作不好等问题,都会影响网络功能,在组建局域网上建议使用5类或者超5类的网线。然后是局域网的交换设备,在计算机主板上安装网卡,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每块网卡都有一个maC地址。RJ一45头有八个铜脚。用专用的网线钳把iU一45头同网线压制在一起后。就可以接到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上。集线器和交换机都可以把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在一起。在计算机发送信息时,会将此信息发送给连接到集线器的所有计算机上。各台计算机识别后认为是自己的信息就接收,识别后不是自己的就拒绝接收。交换机则使用的是交换技术,它的效率比较高,可以在同一时刻进行多个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市场上买的时候它卖的价格也比较高。

2.2合理的布局软件系统

首先要合理的将硬盘进行分区,C盘应该要大小适当,这样在保证能装下足够多网线的情况下不影响网速,一般来说我们将硬盘分为三个区,假设总盘的大小是80G,我们将C盘设置未20G,为保证局域网的网速足够快,我们应把其他软件安装在C盘以外的盘里,它们的大小未40G。在安装工作站时,我们要根据不同是硬件在调戏不一样的操作系统,在通常情况在,只安装与服务器通信有关的一些系统,其他不相干的系统一概不安装,以节省资源。

2.3网络布局

在网络布局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网络布线,数据线标准要求:t-928C/D/e考勤/门禁/售饭/报餐机的数据线必须采用超五类八芯屏蔽双绞线或专用通讯线材;t-928C/D/e考勤机安装位置要求:避开高温和潮湿以及强磁场(电机、电梯、机床等)、强电,最好采用保护盒t-928C/D/e联机方式为并联,一条主线不要并联超过10台刷卡机;布线时电源线、数据线必须分别通过线槽或线管保护,并固定良好,防止老化和动物等破坏;强电、弱电线路必须分开布线,数据线必须避开电源线和强磁场两米以上,防止数据受到干扰;线路尽量布置在室内,以防恶劣天气对线路造成影响;若有走地下的线路,须布双线(备用一条)以作备用线时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尽量放在室内,并作好标识,便于维护;每台刷卡机终端须预留一米左右的网线;须在每条线路的两端作标识号,标明其用途。

三、总结

局域网是指把分散的汁算机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互连起来,使资源得到共享与通信。对等网指的是在网络中不存在专门使用的服务器,地位平等的每一台计算机。每一台计算机可以成为服务器的载体也可以用来当作客户机,在这个汹涌的网络世界中,这种网络的客户机与服务器便是不存在区别的了,每台计算机都可以提供服务给别的计算机,也就是将资源提供给别人。与此同时,别的计算机可以为他人提供服务,在这种形式的对等网中,用户可以自己采用自己的资源(文件、打印机等)提供给其他网络内的用户共享,或者让其他的人对他的资源只能访问不能控制。对等网同时和网络拓扑的类型和传输介质是没有关系的。不管是哪种拓扑类型和传输介质的网络都可以将对等网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篇10

在p2p系统中,每个计算机被看作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与系统中的其他节点相连接。这样,系统中所有节点及其链接形成一个覆盖在物理网络上的虚拟网络,该虚拟网络称为覆盖网。在覆盖网中任意两个节点间可以通信,消息通过网络的边进行传播,节点之间完全平等。p2p技术允许客户节点直接与其他节点建立一条通路,读取其资源,以实现高效、快速地得到自己所需资源。p2p网络中每个节点(即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担任了两种角色:服务器节点――存储信息,允许外来客户机访问它所需要的信息;客户端节点――允许到其他机器访问其所需资源。

p2p的应用包括文件共享、即时消息、分布式计算、协同工作等,其中最主要的应用为文件共享,即分享网络中存在的可共享资源。“文件共享”使得我们所需的资源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来得到;“即时消息”可以使我们通过mSn、QQ等im软件与远方的家人、朋友进行及时快捷的交流;“分布式计算”把网络中闲置的资源调度起来重新组合,高效快速地完成作业,解决了庞大数据计算的花销问题;“协同工作”则把庞大的任务分配给不同人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既增加系统处理任务的速度,又保障系统的高效性。p2p发展历史

p2p的起源源自传统的C/S模式,又称为客户/服务器模式。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严格区分服务器节点和客户节点――所有相关信息都存放于服务器中,且传输数据也要经过服务器。因此,当客户节点需要某种服务时,则向服务器节点发送请求,服务器节点若有相关信息,则直接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客户节点;否则把相关信息拷贝到自身,再传递给客户节点。C/S模式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高的优点,但同时因为所有的服务都经过服务器,服务的健壮性、容错性相应也变差。

而在p2p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同时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种角色,具备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信等三方面功能,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中由于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失效,从而导致该节点不能提供服务的“单点失效”问题。但由于缺乏一个中心来管理网络中的节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相应变差,管理也较难。图1和图2显示了C/S模式和p2p模式的原理。

集中式网络模型

p2p最初的发展是集中式的网络模型,其典型的网络模型为:napster。1999年初,为了与自己的朋友在互联网上共享mp3歌曲,18岁的美国东北大学学生肖恩・范宁开发了基于p2p技术的napster软件。集中式p2p系统存在一个中心存储器来存放共享文件的所有索引,当一个节点请求一种资源时,则向该中心存储器发送请求,存储器根据自己存放的索引信息发送一个回复信息,同时包含这些信息机器的地址,最后搜索资源节点直接请求这些机器,下载并分享这些资源。集中式p2p网络模型虽然易管理,但同时在健壮性上也较差,且当中心存储器受到攻击时,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安全性不高。当服务器被攻击或不能正常运转时,则整个系统处于瘫痪,不能正常使用。

分布式网络模型

p2p的第二代网络模型为分布式网络,典型的代表为Gnutella。Gnutella是一个公开、分布式的网络环境,p2p的搜索协议主要用于查找和分享文件,计算机可以在应用层上运行Gnutella协议来完成分布式应用,使之成为真正的p2p。纯分布式p2p模型没有中心存储器,也没有一个固定服务器,每个节点都可以充当服务器和客户节点,各个节点与网络中其它节点相互合作,提供索引,根据曾经的服务过程建立相关连接,当节点要享受某种服务时,向它的邻居节点发送请求,邻居节点有资源,则提供;否则向其他节点传送请求,如此往复。

混合式网络模型

纯分布式的p2p网络虽然弥补了集中式p2p网络的缺点,同时由于其自身的结构,使其存在难以管理性,因此出现第三代p2p网络模型。第三代的p2p网络模型以混合式p2p网络模型为主,它结合了前面两者的优缺点。混合式p2p网络模型又称为超级节点(Super-peer)p2p网络模型。在此模型中,存在一些节点作为中心服务器节点,在集中式p2p网络模型中存放的索引信息现存放于这些节点当中,这增强了集中式p2p网络模型的健壮性和安全性,同时又比纯分布式p2p网络模型易管理。比较典型的例子为KaZaa。KaZaa在模型中存在很多可用的、功能强大的超级节点,在模型中这些节点充当服务器的作用。

第三代p2p网络模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为Bt、电驴等应用软件。它根据节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定其在系统中担任的角色。Bt(Bittorrent)应用的原理即p2p原理。服务器a把文件分成许多小块,节点B可以去下载这些小块,当B节点下载完一些块时,当其他节点也想分享这些文件时,除了可以分享服务器a上的资源外,还可以分享节点B上已经下载好的那些资源块。当节点越多的时候则可以用来分享下载的块就越多,下载速度就越快,并且每个节点可以下载不同的块,然后进行分享,这就避免了分享资源带宽的限制,从而实现节点越多,下载速度也越快。

p2p发展障碍

p2p的发展存在着安全、搜索算法、存储和应用等四个方面的障碍。

安全

p2p是一个分布式环境,节点的加入和离开是一件很频繁的事情。p2p系统中节点具有匿名性,所以根据节点的行为对节点身份鉴定,以及判断是否为可疑节点,对系统的安全性都至关重要;其次,现在网络安全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信息保密,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等各个方面;最后文件的可用性也十分重要,不管是下载的文件还是共享的文件,都应具有其可用性。

搜索算法

在非结构化p2p系统中,大多基于盲目搜索算法,进而由之演变其他一些资源搜索算法,虽然可以解决“单点失效”问题,但这些算法对网络中资源消耗较大,且可靠性差。在结构化p2p系统的资源搜索算法中,大多基于DHt技术,尽管支持精确查找,可以提高查找的匹配成功率,保障系统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却不支持复杂查找,使得对信息的查找变得困难。

存储

系统中每个节点都贡献一定的存储空间,并允许他们去查看存储在其他节点上的数据。怎样高效、安全地裁剪不需要数据的复本越来越受到关注。

应用

虽然p2p并非因盗版而生,但由于其技术特点,可以便捷地对个人电脑里面的资源进行传播,使其成为版权保护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p2p的应用还面临着不断的法律纠纷。

p2p发展展望

虽然影响p2p技术发展的障碍仍然存在,但解决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安全方面,可以通过在现有技术中增加安全协议以及数字认证等相关技术进行解决。比如,可以建立基于pKi的可信模型和基于名誉和推荐的可信模型来确保系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