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篇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篇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5:55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1

【关键词】食品营养;健康;关系;食品营养强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37-02

1食品、营养的概念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食品(Food)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生会摄取大量的食品,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能够供给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能源支撑人体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正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品。

营养(nutrition)指的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包括人体在摄取、消化、吸收和同化的物质。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将食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能够制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品种繁多、食用安全的食品。人体摄取食品,消化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衰老、防御病毒、延年益寿等生命过程的进行。

2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食品与营养是当今广大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与营养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指标也成为了食品制造加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人们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供给,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从食品中吸收基本的营养物质,同时,人们追求“好吃”的食品,为了使人体味觉得到满足,现在人们渴望“健康”的食品,健康而有营养的食品既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体对食品的功能性需求。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必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素,食品中含有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和健康需要营养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人体从事劳动及活动需要营养物质。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学习能力、抵抗病菌的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智力、体力、身高体重、寿命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生命健康,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令人感到恐慌、脂肪的缺乏会使人懒惰和不爱思考、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维生素B1的缺乏会使人得脚气病等不良症状的出现都与营养素不平衡有关。但是,现实中没有一种食品能够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所以,要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人体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品,让人体所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总之,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维持,人类的健康好坏与食品营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食品营养强化措施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通过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强化食品的营养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营养学知识,对待食品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味觉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当是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包含多的营养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成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谋求私利,迎合广大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却忽略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一些人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针对人体的特性,根据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向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一般来说,营养强化剂往往是食物中比较缺乏的,同时人体所必须的。针对特殊的人群生产营养强化的特殊食品,平衡这些人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强化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对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进行营养强化,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地效果,例如,人类主食大米、面粉、面包、面条等。在我国,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能够享用的物质基础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现象较多,所以,食品营养强化要面向广大农民,把农村当作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工作的重点。食品营养强化除了面向人类主食,还要面向人类日用品,例如,食用油、食盐、食醋、酱油等调味品,这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向这些生活日用品中添加钙、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标准。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饮品,所以,食品营养强化也应该面向饮品,特别是牛奶、饮料等经常饮用的饮品,往这些饮品中添加营养素,有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的营养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往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既要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素,还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人体的安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添加营养强化剂,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此外,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达标的食品要将其杜绝在市场内,要制定合理的食品营养标准。

5结束语

食品营养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营养强化对于解决人体营养不良症状有积极作用。人体摄入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要注意调节膳食结构平衡,保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魏福华浅淡营养强化食品与国民健康的关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6):55-57

[2]耿渊源保健食品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进程预测[J]企业导报,2009,(1)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摇营养健康观念?摇渗透培养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健康教育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农村,健康教育意识非常薄弱。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时行,缺乏体育锻炼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其它社会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可以预见,今后的学校健康教育任务相当艰巨。中学时期是学生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是物质基础,膳食营养摄入是否充足、均衡,直接影响到他们智力和体格的正常发育。中学时期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中学学生健康营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同时对其一生的健康乃至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展健康营养教育研究是当务之急。

一、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1.饮食习惯不合理

许多学生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张,来不及吃早餐或干脆不吃,甚至有学生饿了就去学校里的小卖部买点饮料来应付一下。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由于生活条件及家庭因素,午餐就在学校外的流动小贩那里买点饭团等单调的食物解决了,晚餐也是去外面随便买点零食解决(他们不喜欢学校里食堂的饭菜)。在家里家长的营养知识比较缺乏,饭菜也是匆匆了事。

2.饮食结构不合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减肥,以水果为主食,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增多。有些中学生有偏食和择食的习惯,喜欢吃这种,不喜欢吃那种,食物结构很单调,尤其是蔬菜,微量元素缺乏,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随着社会的日益变迁,“路边摊”、“肯德基”等怪异名词接踵而来,我们身边的食品中,垃圾食品占了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自身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在“美食”的诱惑下也就方便脏东西的入口,或多或少地使他们的身体受到了伤害。

3.营养健康知识缺乏

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较低;高中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学校没有关于营养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因此在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

二、营养健康教育渗透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结合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和生产相联系。如在学习了《酶》后能解决发烧出现茶不思饭不香的原因。学习《人类的遗传病》后,知道怎样避免或减少遗传病的方法,知道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身体,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从新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上可以发现,教育目标的侧重点已经从以知识为主,转变到突出能力、情感、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培养上来,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现代人追求自我完善、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观要求。在各学科中,与营养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因此,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入手,在课程体系中找到知识教育与营养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见表)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获取,且高中生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途径单一,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在高二接触生物后,通过课下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其实很想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树立科学营养健康观念的愿望。因此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营养健康宣传报设计)和一些健康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在教学中,适时地宣传合理的膳食结构,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这节课中,通过血糖调节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糖尿病、脂肪肝、酒精肝等常见疾病的介绍,教育学生不要挑食、偏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醉酒;不要迷信补品等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教育学生只有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才能减少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的发病几率,增加体质。在课外活动小组里,通过设计营养健康宣传报形式,让学生更多了解一些营养健康有关的内容:怎样才能保证每天的营养以确保身体的健康。通过一些健康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爽原则。

通过营养健康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早餐保证率得到了提高;通过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学生改变了原来对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漠不关心的态度,积极地向老师求教疾病的预防及解决的方法;通过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学生重视了体育运动和眼保健操,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级各类的活动;通过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学生重视了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改善了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健康观念,以及培养了有益于个人、家庭、民族及社会的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学生对健康问题能够做出科学的判断;通过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增强了学生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对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高中生物教学中营养健康新观念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早餐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其主要原因是学校食堂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其次是很多学生是来自周边的农村家庭,学生的饮食没有家长的照顾,有的学生三餐都是在学校周边的路边摊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合理营养。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家庭贫困的家庭,其经济条件支持正常的学杂费都难以保障,对保证学生的营养健康更无暇顾及。再者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学生的家庭背景是学校教育没有能力改变的。

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从传统知识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过程。因此,仅通过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形成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才是营养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进行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只靠生物学科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教育。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3

营养保健是指在生活中注意营养的搭配来达到保健的作用。健康的五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快乐心情、戒烟限酒、良好睡眠。健康四大基石,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生命用运动绽放火花

生命是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人类既然秉承了生命的灵性就要将生命的火花不遗余力的绽放。生命最动人的就是:运动场上运动员迈步奔跑着将风甩在身后,猎豹在草原上狂奔着追逐它的猎物:睡眠中的婴儿轻微的一呼一吸,炙热的阳光下植物缓缓的收拢它的叶子,这就是生命。

无论是在奔跑还是在休眠,无论是狂奔的猎豹还是缓缓收拢的枝叶,无论是激烈还是温和,生命的运动永不停息。工作无疑是生命的运动,但要知道休闲也是如此:有的人如康德一样能在不断的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得乐趣:有的人则将休闲编织成快乐的舞曲。我们用各种健康运动表明生命的可贵,每期也用一定篇幅阐述智者对于养生真谛的领悟。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力图让读者明白:生命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的关联,以更深层次的去理解“有息”与“无息”的辨证关系,了解“生命在于运动”真正的内涵。

健身教练成坤雅说: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是坚持运动:坚强的意志人人都可以得到,秘诀更是坚持运动。我们杂志一直倡导: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明白提高身体素质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同等重要。让我们共同唱响“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的旋律,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体验快乐,去追逐我们健康的人生。

精神营养滋养生命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问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心理专家孙欲晓说: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但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

樊富珉教授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本刊开办的“精神营养”栏目也一直由樊教授指导,给我们在心理、职场、婚姻家庭、心灵方面给予正确的导向,让感悟在下午茶栏目中得到体现。

营养学是一门有助于健康的科学

营养学是一门最实用的生命科学。膳食营养不但与千家万户的居民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关系到“国富民强”的大事。水、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六大营养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是构成良好膳食结构的基础。将这六种基础营养选择好,并均衡进食,是人们健康生活和远离疾病的法宝。

营养对于儿童更为重要。我国每年有近2000万新生儿出生,即使是轻微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也能影响到儿童的生存。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使儿童易患多种疾病,儿童的学习能力会因此受到影响而下降,将来的谋生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国富民强的大事。

疾病防胜于治

在我国进行的几次营养调查中,均发现我国各类人群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是一个普遍问题。在贫困人口中,贫血等营养不良的发病率较高。在达到小康生活的人口中,由于膳食不平衡和某些营养失调而造成的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关注营养、关注健康已经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健康需求。所以,杂志从科学的观点出发,关注疾病,以专题的形式阐述怎样防治疾病也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疾病不仅需要手术和药物,更离不开营养。“三分治,七分养”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病患者和家属都根本不懂得何种疾病需要何种营养,以致使病情拖延和加重,关注营养、“均衡营养”是患者和家属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均衡营养”需要营养师的指导,需要不断的学习,更需要营养师通过培训更新和提高人群的营养观念与营养知识。

关注营养,善待生命!学会营养,珍惜生命!

懂得营养,延长生命!丰富营养,尊重生命!

有健康一切皆有可能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4

【关键词】基地,健康管理,健康风险,生活方式

一.企业面临主要员工健康风险情况

目前中国员工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包括:生活方式风险、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公民超60%处于亚健康状态,企业员工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大,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北、上、广等大城市,企业员工亚健康状况人群高达73%以上。

另外,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网调查,80%以上企业存在多数或部分员工经常加班现象。工作时间过长,已经对员工健康造成了的影响。

二.为什么国有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

首先,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状况如何已经被全球公认为影响幸福指数的首要指标。其次,重视员工健康是国有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第三,提供健康福利是保障员工生活幸福的重要工具。第四,员工的健康问题会给企业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医疗成本和生产力损失。第五,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与企业人力资本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国企健康管理现状与差距

现代健康管理的出现,是时展的需要,与生产力和人力资源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美国是现代健康管理的起源地,健康管理的概念出现在中国,还不到10年。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了“健康管理师”这一新职业,对健康管理专业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健康管理”这一理念在中国属于“新概念”,很多企业对它的认识很局限。

国有企业由于历史的延续,与外企和民企相比,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健康福利,如健身设施、体育活动、医疗体检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企也通过创新政治思想工作内涵,为员工开设“健康课堂”,提供心理辅导等。但存在如下问题:1、只是提供各项福利,未形成整体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2、资源分散:在国企,不同的健康福利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如工会、总务、人力资源等,缺少统一协调,造成效率低下;3、缺少有效规划与管理,造成浪费:很多健身设施器材使用率较低,员工参与面窄,自主长期健身员工不多。

四.整体员工健康管理的通用法则

与零散、分散、随意的健康福利不同,整体员工健康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将健康管理体系化,并纳入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

依据健康状况一般可以将企业的员工分为四类:健康的员工、亚健康的员工、罹患慢性疾病的员工、罹患重大疾病的员工。

员工健康管理策略,应建立健康数据库——建立健康风险模型——制定出健康管理规划——制定健康管理项目——评估和回顾。

五.基地如何开展员工的健康管理

本文所说的基地,泛指企业总部所在地之外的生产基地。企业发展需要壮大规模,需要异地建设,经常是,从企业总部抽调部分骨干队伍。其主要特点是:骨干员工的流动性大,家庭在企业总部所在地——两地分居。基地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客观上要求企业务必更加重视员工的健康管理。

企业健康管理,重在人文关怀,应抓住影响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就本文前面所述,应将努力方向放在积极干预员工的个人生活方式,那样,可以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毕竟,个人生活方式如何,60%影响着健康状况。

健康的个人生活方式,概括起来是“16字”方针: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平和心态。

以人为本,全面关怀员工的健康。

5.1创业立业,“安家为先”。在企业建设初期,就应以百年大计的眼光,尽量建设宿舍楼,开设食堂,妥善解决基地骨干员工的“住,食,行,健”所必须。

5.2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抓“吃出健康”。

民以食为天。如何重视餐饮都不为过。事实显示,健康生活方式的“16字”方针当中,“均衡营养”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当今社会浮躁的人们,充足睡眠成为一种奢望。而且国人参加锻炼比例较少,经常锻炼的又以退休者居多。可见,人们很难“运动并快乐着”。影响心态的因素错综复杂,不是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唯独“均衡营养”,能让人们心情愉悦的享受美餐,同时促进健康。职工食堂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基地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职工食堂有高度的依赖性。一日三餐吃在食堂,职工食堂为员工提供什么样的餐饮,员工吃什么,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对此,企业经营者应以高度的企业使命,展现社会责任感。

企业经营好职工食堂,因为没有盈利的压力,而独具优越。严格把守采购关,杜绝地沟油,注意科学烹调方式,将“色香味”与“营养均衡”统一起来,长此以往,贵在坚持,员工的健康状况必将得到显著改善。

职工食堂推行“均衡营养”,尤其对有高血压遗传史的员工,对疑糖尿病患者,帮助极大。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辅助疗法。

职工食堂推行“均衡营养”,须逐步修正“讲营养就是不吃肉”的偏见。其实,“均衡营养”是很享受的。

5.3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宽松的人际关系,营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氛围。

5.4基地的健康管理,应增加专业的成分。基地相对于本部而言,不便因素多多,困难多多,企业经营者对此须足够重视。如,协调周边关系,搞好公共关系,掌握意外事态的处理途径。聘请专业的营养师指导职工食堂,聘请资质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聘请专项运动教练帮助体育爱好者“正确的入门”。

六.湛江鱼峰水泥公司员工健康管理的成果

湛江鱼峰水泥公司是广西鱼峰水泥集团设在湛江的一个水泥粉磨站,现有员工100名。该公司经营班子有比较强烈的企业使命,以及社会责任感,开展员工健康管理,成效显著。1、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促进员工重视自己的健康;2、聘请资质营养师指导职工食堂的营养膳食,帮助员工均衡营养“吃出健康”,杜绝地沟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盒,每周提供杂粮1次;3、安排员工年度体检并进行体检数据分析;4、立体绿化,改善生活环境;5、适量运动制度化;6、为所有肥胖员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员工建立健康指标追踪档案,定期联系员工测量相关健康指标并跟踪指标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改善措施。这些措施的持之以恒,对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的帮助显而易见。20%以上的员工坚持愉快的气排球等运动,2名肥胖患者从特胖减轻为中度肥胖,5名平时吃得很咸的员工逐步习惯了正常的口味。2011年4月体检中,84人参加体检,其中,高尿酸症14人,高血脂症24人,高血压症8人。2013年体检,原来高尿酸症员工,指标明显下降,其中回归正常的6人。高血脂症员工,回归正常的16人。

员工健康状况的改善,促进了企业持续发展。2010年-2012年,产销以20%的幅度增长。

参考文献: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5

【关键词】婴幼儿父母;营养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营养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中一系列与营养摄入相关的素养,根据wHo对健康素养的定义[1],我们可以把营养健康素养理解为: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营养信息并做出正确且有利于健康的决策的能力。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有利于更合理的膳食以及更合理的摄入营养,并且父母的营养健康素养水平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婴幼儿父母营养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宁波两地0~3岁婴幼儿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除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外,主体部分营养健康素养的调查分为三个维度:营养知识素养(22条目)、营养态度与行为素养(14条目)、营养技能素养(8条目)。各维度条目等权赋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2分。

1.3数据处理用epiDate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后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7.5%。调查对象中城镇人口有200人,农村人口有268人,城乡比为1:1.34,另外父亲有191人(40.8%),母亲有277人(59.2%)。

调查问卷满分88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为58.43±10.27。通过利用教育统计学中计算试题区分度的高低分组法原理[2],把得分在前27%的调查对象认为其营养健康素养相对较高,把得分在后73%的调查对象认为其营养健康素养相对一般或较低。将调查对象的性别、户籍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孩子数量、婴幼儿子女主要抚养人、与婴幼儿子女平均每天互动时间作为自变量,将营养健康素养得分作为因变量(Y=1,相对较高;Y=0,相对一般或较低)。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最终有3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户籍类型、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城市人口的调查对象具备较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大(oR=2.103,p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类型、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响婴幼儿父母营养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调查对象营养健康素养得分较农村调查对象高,可能是由于农村调查对象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较低,生活和居住环境与城市相比也有较大差异,造成获取营养信息的便捷程度存在差异,这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如杜文雯等人对江西省居民的营养素养研究[3];文化程度是调查对象营养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国内许多相关研究如刘爱东等人的研究[4]结果一致也非常容易解释,一般来讲,文化程度高的婴幼儿父母更容易主动寻求营养知识及其他营养信息,对营养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分析理解能力优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这也提示了教育对于提高婴幼儿父母营养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对于家庭收入这一影响因素,虽然目前针对婴幼儿父母营养健康素养与家庭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但是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收入水平是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如adamsRJ对澳大利亚居民的调查[5]以及徐焱对苏州市居民的健康调查[6]。这可能是由于低收入的婴幼儿父母生活目标主要是满足基本温饱,很少主动获取营养信息,而高收入家庭一般不用为生活担忧,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营养问题上,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更主动的获取营养信息。

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今后应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婴幼儿父母营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农村、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的婴幼儿父母,这部分人群营养健康素养的提高潜力相对较大,这对于婴幼儿父母整体营养健康素养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angfeldm.Healthpromotionglossary[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8.

[2]魏华忠,周仁来,马健生.教育统计与测量[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

[3]杜文雯,付俊杰,苏畅等.江西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调查分析[J].卫生研究,2010,39(6):735-738.

[4]刘爱东,赵丽云,张兵等.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家长营养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育,2007,23(3):189-194.

[5]adamsRJ,appletonSL,HillCL.risksassociatedwithlowfunetionalhealthLiteracyinanaustralianpopulation[J].medJaust,2009,191(10):530-534.

[6]徐焱,苏州市平江区某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3):20-23.

作者简介:

孙磊(1989-),男,山东淄博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康管理。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6

关键词: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行业细分;创新发展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将国民的营养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这对我国传统食品产业从原料种植、食品加工、物料保鲜直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全产业链上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另外,民众较低的营养健康意识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我国居民的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1],在各种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5.2%、9.7%、9.9%,癌症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约4%,2013年发病率为235/10万,并且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需要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来应对和改善我国居民饮食造成的不良健康状况。

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民众营养健康的需求下,如何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是保障国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之一。所以,本文将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内涵进行梳理,对其产业中行业细分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并以北京为例,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布局提出建议。

1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界定

关于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从字面意义来看,“食品”决定了该产业所涉及的范围,其产品是以食品形态呈现的,而不是药品;“营养”指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加工制造、技术开发、营养资源开发利用,还是技术输出、咨询认证、教育培训等相关服务,都是以营养的相关科学为依据和方向的;“健康”是该产业发展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合理饮食维持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提供功能食品协助患有疾病或患病风险的民众恢复健康。所以,将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定义为:以食品主导的,以满足人类营养均衡和健康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体系。该产业依据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营养调整的科学方法,结合食品技术创新和先进生产设备,提供产品及相关服务,用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行业细分框架搭建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是多学科、多行业衍生、融合而成的新兴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的升级。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输出的,不仅仅是传统的食品品类,还是多样化的营养健康食品,以及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技术、咨询、检验、认证等服务。从产业输出的角度,以产品和服务这两个主要维度构建食品营养健康產业细分行业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对与对于营养相关产业的解读[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中产品维度包括:①保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相关行业,如维生素类、矿物质类、蛋白与氨基酸类、膳食纤维及功效性提取物食品行业等。②“营养增减”食品类相关行业,如各种营养强化食品行业、营养素添加食品行业、低脂低热量食品行业、低糖或无糖食品行业等。③特殊膳食食品相关行业,各类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行业、针对各种特殊人群的专用食品行业等。④营养原料生产行业,如各大类营养素生产行业、各种动植物提取物生产行业、功能性活性物质生产行业、药食同源等原料生产行业等。

服务维度上,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包括以下行业[2]:①食品营养健康教育、培训服务类相关行业,如消费者食品营养健康教育行业、中小学及高校食品营养健康教育行业、食品行业从业者营养健康培训行业、社区与养老等服务者营养健康培训行业等。②食品营养健康技术输出类相关行业,如人体相关基础研究技术行业、原料种植与养殖技术行业、生产加工技术行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行业等。③食品营养健康咨询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市场咨询行业、金融咨询行业、技术咨询行业、法律咨询行业等。④食品营养健康检验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原料类检测行业、产品类检测行业、功效类检测行业、安全类检测行业等。⑤食品营养健康认证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国食健字认证服务行业、品牌认证服务行业、生产管理相关认证行业、专利认证服务行业等。

3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结合上文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规划,基于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在这一部分提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在环状模式中将消费者需求作为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挖掘消费者需求为起始,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末端,形成联动整体、往复循环的创新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图2中,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环的主体是中间的粗线闭环,包括消费者、食品原料、食品生产加工、产品包装、仓储、物流、营销推广7个环节。此外,除了上述环节,还有服务于各个环节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行业,共同作用以促进该产业环的整体发展。这7个环节形成了两向循环,图2中逆时针的内圈循环是按需研发循环,顺时针的外圈循环是产业运作循环。

3.1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按需研发循环

3.1.1传统食品产业研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的按需研发循环,与传统的食品开发思路有所不同。传统的食品开发思路,是从拥有的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入手,考虑已有原料和技术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营销推广。但这种食品开发思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当新产品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营销推广投入,进行消费者教育,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形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观念转变,才能使新产品在市场上立足。一旦市场培育不足,或者产品与消费者需求有偏差,就会面临产品退市的风险,这意味着产品开发失败。

3.1.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按需研发流程

由上述可见,在食品营养健康全产业中,采用按需研发循环(内环)的研发创新模式,则是以消费者为起始点,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健康状况、饮食偏好和营养需求,明确消费者对营养功能、方便快捷、口味口感等方面的产品诉求,来寻找作为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及其上市时营养推广的利益点。当前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方便快捷需求较为强烈,所以要求物流环节能够满足消费者快捷方便、保质保鲜和无破损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在物流环节前对产品采取防护措施,还需要在仓储环节注意产品保质期新鲜、包装完好、无外部污染带入等问题。这还需要下一环节,即包装环节能够达到储存保质的要求。此外,在包装环节,还要满足消费者对包装、品牌、宣称以及营养成分信息等的需求。在生产加工环节,需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形态、口味口感、营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据此对生产所需的技术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为使其具备某些营养健康功效,则需要从原料环节进行匹配,除了常用食品原料的营养健康升级,还应从药食同源和新食品资源方面研究能够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功效的食材,配合其他产业环节,开发新产品。

3.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产业运作循环

基于按需研发环的调研分析,解决产品研发的各环节需求,特别是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需求,然后按照产业运作循环(外环)进行运作。

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产品,在食品原料环节进行原料收集,包括种、养殖、作物收割、屠宰、检疫等步骤。②供应给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通过技术、工艺、设备和包装方面的创新和改良,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养健康食品。③产品出厂,送往仓库进行储存,在仓储环节应根据不同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对仓储空间进行区隔,并配合不同要求的温度、湿度、避光等仓储条件,保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鸟兽鼠蚁等外部污染,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④按订单发货,进入物流环节,也应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来升级物流装备和设施,通过良好的物流环境控制来保质保鲜,并采用适合的搬运和码垛技术减少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损害。⑤进入营销推广环节,根据消费者需求,遵循法律法规,进行适合的产品功能宣称,进行市场培育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通过营销推广方式进行消费者教育,改变并提升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认知,从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培养其消费习惯,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等改进产品。⑥再根据消费者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实现按需研发环和产业运作环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

4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建议

基于上述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和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该地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在于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而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在京从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较多,“科研和市场两头在内,生产制造中间在外”的结构初现[3],也将成为一种必然。所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应包括按需研发内环各环节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以及产业运作外环的营销推广和消费者研究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服务环节。而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和物流等环节,可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与天津、河北等地协同进行[4]。具体规划如下。

4.1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生产基地向天津、河北转移

河北省内环京津,辖11个地级市,面积18.85万km2,具备承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北京周边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210家,目前已整合40个平台和载体(涵盖65个开发区),做好了承接北京食品營养健康相关企业转移的准备[5]。北京市政府应积极支持相关产业向京外区域转移,努力推动产业向天津、河北扩展。

4.2在河北建立北京食品营养健康原料基地

河北是农业大省,食品生产原材料充足,价格相对低廉。2015年,河北粮食产量为33363.81万t,油料151.54万t,肉类产量462.45万t,奶类产量473.14万t,

见表1[6]。北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营养健康食品生产企业可向原料生产基地迁移,实现原料供给、加工生产及产品销售一体化。

4.3开拓河北食品营养健康消费市场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6],河北户籍人口6700万,常住人口7280万,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有较好的信誉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可以扩大产能,布局更大的消费市场。

4.4培养天津、河北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人力资源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向津冀转移,可以吸纳当地的劳动者,推动所在地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机会。

4.5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向天津、河北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轉化

北京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京津冀一体化可以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藩篱,使北京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更多的机会,大力推进营养健康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把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转让给河北、天津的同行,促进京津冀食品工业共同发展。

4.6在天津搭建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国际化物流体系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7

[关键词]营养元素美食名片渝派营养川菜餐饮产业

“吃在重庆”,崇尚“吃”文化的巴渝人已经开始了美食名片的打造[1]。从政府到企业;从美食街到火锅城;从去年的“万人火锅宴”,到今年的“百鸡宴”,无不展现了重庆人打造城市美食名片,树立良好重庆形象的决心和激情。然而,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重庆美食名片,成为中国最年轻直辖市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重庆美食融入“营养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导向”的模式,将“营养元素”有机融入到特色餐馆、美食产业和“营销政策”的构想,形成消费者、企业、产业和政府共赢局面和良性机制,从而,提升美食名片,实现餐饮业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展示新重庆城市形象。

一、融入营养元素,提升重庆美食名片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感官享受,而且还要满足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简单说来,就是既要“色香味”,又要“营养”。融入“营养元素”,就是在重庆已有的美食名片基础上,融入“谋求养生”的理念,实现消费者、企业、产业以及政府多赢局面,从而,提升美食名片,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展示“食以养为先”的新重庆城市形象。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全面引入“营养元素”,成功提升了日本市民素质,造就了“强国奇迹”。

1.融入“营养元素”是升华美食品质,与国际接轨,展示新重庆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巴渝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有活力,然而,人们心目中的重庆菜注重感观,以麻辣著称,是江湖菜。而传统的川菜百菜百味,粤菜等更加注重养生。因此,融入“营养元素”,与国际接轨,让重庆美食得以升华,更精致、更有品味、更有档次,从而提升美食名片,提高市民自我保健意识和文化品味,打造“魅力之都,营养之都”。

2.融入“营养元素”是统筹城乡,优化重庆餐饮产业结构的契机

重庆餐饮总体上比较粗放,部分优秀企业已经进入“大反思,大调整,大突破”的发展阶段,正探索如何加大开拓力度,不断适应和挖掘潜在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融入“营养元素”有利于充分挖掘重庆城乡特色菜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使重庆餐饮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8-10]。

3.融入“营养元素”是关注民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的客观要求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形势相当严峻(全国有两亿多人超重,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4000万人患糖尿病)[3]。并且,随着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将超过对“美味”的需求。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增加健康因素,无疑将大大增加重庆饮食市场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融入营养健康元素,可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早日达到“健康小康”目标。

二、在重庆美食中融入“营养元素”的可行性

1.国家机构改革和相关法规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国家支持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2008年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公布方案,有助于管理食品营养与安全。

(2)《国民营养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草案规定,100人以上的餐饮单位,其菜肴将不再由厨师配置,而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以保证用膳者营养搭配的合理性。

(3)《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的定义、营养标识等内容。

(4)《食品安全法草案》:已于去年年底通过,强调食品应当符合营养要求,1995年出台的《食品卫生法》也有此规定。

(5)其他相关法规:《2001-2010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

2.重庆市政府重视美食名片打造,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政府支持

(1)科学部署:早在几年前重庆市政府就提出了打造美食名片的构想,甚至成为中国惟一1个专门出台餐饮发展举措的市(省级)政府。制定了《重庆市餐饮业服务质量规范》;考核50强餐饮企业;主城区规划建设10条美食街,以及中国火锅城和火锅博物馆。

(2)财政支持:近几年财政拨款三千多万元重点培育和支持餐饮品牌企业。

3.重庆餐饮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产业支持

(1)重庆餐饮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2007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现已打造了五条市级美食街。菜品除了火锅、水煮鱼、辣子鸡、小面、麻花、酸辣粉等全国风靡菜品外,继续创新重庆特色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餐饮企业在原有的麻、辣、鲜、嫩、脆、香的美食基础上,加强创新力度和提升品牌文化内涵[7]。

(2)绿色健康餐饮的发展,部分重庆餐饮企业正在自发融入“营养元素”:绿色健康食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适应“21世纪是健康产业世纪”的必然选择。介于此,已经有餐饮管理公司请营养专家做营养策划。例如,“全国营养健康型餐饮示范单位”的成功创建,为餐饮绿色健康主题做出了表率。

4.社会相关团体发展和相关培训,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人才支持

(1)重庆地区汇聚了较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术力量:以四所高校(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营养学教研室、西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食品工程教研室)两个中心(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和重庆市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为代表。

(2)社会相关团体力量较大:有重庆市营养学会、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重庆市火锅行业协会、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等。例如已经开始了“西部营养健康工程”以及“营养师进家庭”等系列服务;先后举办了三届火锅美食文化节,第三届主题就是“火锅美食・绿色健康・和谐发展”。

(3)人才储备优势:近年来,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国烹饪协会以及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分别进行了营养师、点菜师、配餐员的职业培训认证工作,已经培养了大批职业大军,同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升级。

5.现代人健康需求和巴渝时尚文化发展,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市场基础

(1)现代人健康需求越来越大,重庆营养美食的市场越来越大:权威预测未来几年将在全国范围掀起饮食“营养风暴”,例如“慢食运动”,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

(2)重庆人性格乐于“纳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时尚:恰如重庆人对待时装一样,重庆人崇尚吃,更乐意并敢于吃得时尚、吃得营养,而且这种时尚将会影响更多国人。

三、采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导向”模式融入“营养元素”的构想

1.企业主体,融入“三美”,打造渝派营养川菜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餐饮企业是美食名片打造的主体。在学术指导的基础上(避免东施效颦),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避免市场盲目性),在政府和产业支持下,逐步推进,把“营养元素”融入到“三美”即美食、美女、美景,营造健康时尚、高品位的氛围,引导消费者享受营养美食,打造营养特色餐馆。

(1)营养“美食”打造:在原有“色香味”美食优点基础上,自然、和谐的融入“全面、均衡、适量、安全”的合理营养理念[4-6]。

“全面”,有营养素和食物种类两层意思。营养素层面,就是美食提供健康所必需的能量和所有营养素(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因此,食物的采购、储存、烹制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丢失,尽量减少油炸食品,向消费者提供营养素全面的食物;食物种类层面,就是美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五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蛋肉奶、豆类以及油等纯能量食物),因此,可以继续发扬火锅的食物多样化优势,充分挖掘各类地方特色美食,并保持各种菜品、各种饮食类型的协同发展。

“均衡’,指各种营养素之间以及各种食物种类之间的比例平衡:推行套餐制,从而大大减少点菜时间,避免点菜的盲目性;设计特殊生理人群(小孩、孕妇、老年人等)和特殊病理人群(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膳食套餐;需要根据季节以及消费心理变化做及时调整套餐;按照营养均衡吸收原理,调整上菜顺序,比如采纳我国卫生部部长的膳食革命的建议:餐前上水果。

“适量”,指食物的量要适当,符合用餐者的健康需要。推行套餐制时,设计不同人数的套餐,如1人,2~3人,4~5人,6~7人等,每种可以设a/B款(分别为高、低能量套餐),或者a/B/C款(分别为高、中、低能量套餐);菜品营养标识:标出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能量、功效和适宜人群,让消费者对食物有知情权,引导科学点菜;点菜时,经过培训的服务员或者营养师可以根据用餐者的人数、性别、年龄、生理以及病例等个性化特点,提出更加合理更加适量的菜谱建议;结账时,打出消费价格清单时,可以选择打出营养消费清单,即反应本次消费的能量、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程度,还可以提出一些营养健康的小贴示。

“安全”,即食品安全,主要强调“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食品安全,避免“苏丹红”事件、底料掺石蜡、火锅老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如在农村建立生态种植、养殖、原辅材料加工基地;实行分餐制,如火锅一人一锅,既便于定量又卫生清洁,让外地人也敢吃火锅,有助于火锅真正走向世界。

(2)营养“美女”打造:这里的“美女”恰如医院的白衣天使,不仅仅指漂亮的护士,还包括其他医护人员,同样,营养“美女”就是经过营养相关培训的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经营者、管理者、厨师、服务员等。例如厨师,可以按照其专业等级通过相应级别的营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把营养理论应用到食物采购和烹调全过程。服务员也应具备一定的营养素质,能够从营养健康的角度为消费者提出科学建议和解答消费者疑问,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配备点菜师、营养师,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实践营养理念。

(3)营养“美景”打造:为消费者营造绿色健康、有档次、有品味的饮食环境,引导消费者轻松、自然的享受营养美食。例如:在餐馆内部(包括厨房、备料间、大厅、包房、过道、内部设施等)以及外部(包括门面、招牌等)环境和谐而自然的融入绿色健康时尚元素,给人以高雅、精致、整洁、有档次、有品味的感觉;在进门处设置营养膳食宝塔以及精美的食物模型,壁画可以选择一些营养健康时尚主题的标语或图画。

2.市场主导,成立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打造营养美食产业

融入“营养元素”,是一个新的产业策略,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整合整个餐饮产业及有关学术力量,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策略和措施。因此,需要以市场为主导,把握市场需求,整合社会相关团体成立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动营养美食产业发展。

(1)开展营养美食名片研究:研制一套川菜的营养质量管理体系:开发营养美食品种和搭配策略,提升食品的口味和营养品质,提高餐饮科技含量,引入国际美食营养先进理念,进行市场细分、定位和规划,使川菜向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如组织西部,乃至全国性的营养美食发展研讨会,研讨国内外营养美食产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2)建立严格的“重庆营养美食名片企业”认证体系:科学制定认证标准和技术体系,严格执行,鼓励和引导优秀企业参与,确保品牌质量,以点带面,即“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功一个”,培育一批营养美食品牌企业,让重庆餐饮业提档升级,把营养美食文化内涵推广到全国。

(3)开展营养美食培训工作:打造重庆营养美食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更多的营养师、点菜师、高级餐饮职业经理人,为提升重庆美食名片做人才储备。

(4)多层面、多形式、全方位营养宣教:普及大众营养健康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过营养生活、做现代健康人”的观念,使追求营养美食真正成为健康生活时尚。运用传媒力量如重庆都市电台节目“好吃狗”,重庆公共农村频道节目“食在重庆”、重庆餐饮报、新女报等,融入更多的营养健康元素;加强对社区人群的营养宣教工作,如开设社区营养讲坛、图书馆系列讲座引入营养专题、营养同伴教育、营养师进家庭等;创建营养美食网站,也可在已有的门户网站上增设营养美食主题版块、论坛栏目和QQ群等,进行广泛网络化营养宣传带动。

3.政府导向,建立规范与扶持体系,实施“营销政策”

(1)成立“重庆营养美食领导小组”,对营养美食名片打造进行指导和规范:建立规范与扶持体系,鼓励和扶持企业把营养元素融入“三美”,打造营养特色餐馆;规范服务市场,引导建立和监督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对餐饮产业链质量把关,打造营养美食产业,把营养美食名片作为重庆的“民心工程”、“健康工程”和“对外工程”来抓。

(2)利用财政手段,支持营养美食产业和学术研究:设立营养美食基金,也可以把它列入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选题或者科委软课题以及教委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等,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支持开展重庆美食调查;美食规划并试点推广。

(3)运用现代传媒力量,“营销”营养美食名片: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力量(如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等)以及各种大型活动(如区域合作与交流、世界农业大会、“国家三峡旅游文化节”以及“中国重庆国际餐饮文化节”等),展示营养美食文化内涵,把美食名片“营销”到全国甚至全球,从而,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提升新重庆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18)

[2]我国餐饮业走势继续看好[J].领导决策信息,1999,(09)

[3]王陇德:2005.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营养学会.2000.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中国营养学会.200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

[6]葛可佑总.2004.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王宏:对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8]吴清泉:浅论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8

【关键词】营养;营养教育;营养师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74-02

在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然而大部分人们并不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相应的营养教育与营养师的知识也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人们不仅面临着营养不足带来的问题,还要面对营养过剩引发的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完善营养教育工作,落实营养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全民健康意识。

1营养、营养学与营养师

营养是保障人们健康生活的根本,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衰老、死亡一刻也离不开营养的滋润。人们要想开发智商与潜能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营养。

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们的营养问题,让人们更好的了解食物之间的搭配宜忌,最终让人们都保持健康营养的好状态。

所谓营养师,就是指研究营养学方面的行家,营养师这一职业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人们的营养问题。因为大部分人们不了解人类健康与食物之间的关系,饮食方法不科学,最后导致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良,甚至患病。而营养师则可以根据人们的身体状况,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和生理状况及其营养的不同需要,提供饮食与营养方面的指导,计算人群或个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并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营养师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吃好,也可以教人们如何均衡、健康饮食。

2中国营养教育和营养师职业发展现状

2.1国民营养教育相对滞后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然而营养教育方面却相对落后,我国的大部分人们还处于认知阶段,不了解营养职业的重要性。由于国民长期存在陈旧、落后的饮食观念,膳食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肥胖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营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儿童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不足发生率为17.0%,城市为4.6%;身材矮小在农村发生率为20.9%,城市为2.9%。不合理膳食结构已经成为各种慢性病的罪魁祸首。

2.2营养师职业教育断枯

我国的营养师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与国外的营养行业同时出现的,但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各大院校取消了营养专业的教学,营养师教育工作就没有了正式的培训。改革开放以后,1985年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修订了医学专业目录,在临床医学(二级专业)下设立医学营养三级专业,同时在部分医学院校中设置营养与食品卫生三级专业。此后,中山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青岛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江西医学院等10余所院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学制5年,8年来共培养毕业生1500余人,这是中断营养人才培养30多年后,由正规院校培养的第一批医学营养专业和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人才。1995年,由于医学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三级专业,将医学营养专业归并到临床医学专业中,不进行单独招生,至此,医学营养专业名存实亡,仅有中山医科大学保留该专业。

2.3营养师职业发展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21世纪初期,我国的相关单位通过调查得知只有一少半的医院内有营养科,大部分医院的营养科是一片空白,更别提营养师了。从事医院营养方面工作的人员共1722人,其中真正具备营养师资格的只有392人,仅占总人数的22.8%。另据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部级运动队和省、市级运动队的调查发现,国内100多万专职运动员仅配备营养师6名;北京星级饭店近600家,大大小小的餐馆数不胜数,几乎没有一家餐厅配备专业营养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营养师相当匮乏。

针对上述问题,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在我国逐步建立并实行营养师(士)制度,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其目的是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同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生营养餐生产单位必须配备营养师(员),按照《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国家标准配制食谱,以确保营养餐质量,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健康。

3营养教育和营养师培养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营养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升人们的营养意识,就应该按照下面的几点做。

3.1加握营养知识普及

营养教育工作要想深入人心就要从小做起,我们要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就必须从学校教育开始入手。可借鉴国外营养教育成功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营养教育体系。这需要我们转变现念、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3.2加快营养师立法

完善相应的营养法规,让营养师职业深入人心,强化营养师的管理工作,让人们逐渐认可营养师,了解营养师的责任,促进营养师职业的发展。

3.3多渠道培养营养师

我们应该多多联系有关单位与学校,让其认可并参与到培养营养师的行列中来,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对营养师的需求。广泛开展在职营养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在职营养师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3.4营养师职业市场化

参与培养营养师的相关学校必须开设相关的营养课以及培训项目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营养师的社会地位。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提高营养师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营养师职业市场化。

3.5建立营养师统一认证制度

直到现在,我国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用来考察营养师是否合格的认证系统,营养师是否合格会通过不同单位进行认证。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应建立统一的国家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逐步与国际通行制度接轨。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不断强化营养教育的重要性,宣传营养知识,进行营养师的立法,不断培养营养师,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人们的营养健康意识,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巍中,赵尔平.国外营养教育和营养师发展概况[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2:12-13.

[2]陈邀芳.日本营养教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号,2005,59:44-50.

[3]杜寿玢,李珏声.我国营养专业教育的历史回顾[J].营养学报,2006,28(2):106-107.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9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质;体育锻炼;营养干预;青少年

国民体质与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国家和未来的希望,其体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兴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充满竞争力的基础,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少年强”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2002年的青少年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已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报道《国民体质检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若长此以往按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各国政府通过对本国多年体育活动的跟踪调查发现,投资大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国民体质,是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不少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健身计划。我国也在1995年、2000年、2010年进行大规模全民体质测试。所有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体的体质。学者们普遍认为,营养状况、后天因素和环境、社会条件、体育运动等对人们体质的差异有重要的影响,而影响体质差异的最大因素是营养摄取的合理性。合理的营养能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一旦营养失调,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运动营养学专家杨则宜:“生命在于运动和营养”,这一口号的提出,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规律运动合理营养创建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和提高国民体质的根本的、有效的途径。为了科学、有效地改善、提高国民体质,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人员在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从不同的侧面做了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重,学习时间延长,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僵硬,实施环节相对薄弱,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体力劳动较少;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家长的示范作用;独生子女问题;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综合以上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的,还有学生自身的。在围绕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现象中,主体是青少年学生,凡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客体都可成为原因,但是各种客体又因其与学生关系的远近、强弱不同,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现象中所处的地位和关键性也迥异。从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教育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把健康体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本文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综述了一些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的实施对青少年身体体质的具体影响,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及锻炼方式提供参考性意见,同时使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饮食习惯提供操作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

一、体质的概念界定

(一)体质的概念

目前体质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说法很多。比较公认的几种有:

1.1982年泰安会议中有关学者们共同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质研究会于1982年8月研究规定: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如体型、相貌、性格、机能、疾病及寿命等许多方面与遗传有关。但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而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还是依赖于后天的环境,通过后天体育的锻炼和医疗保健工作,有可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体育锻炼,它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

3.体质研究会于1988年7月研究规定:体质是指人体良好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

从上述的几种体质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体质界定的共同点及体质的几个主要的组成因素:(1)先天的遗传性为前提。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它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2)后天获得性为决定因素。人可以通过后天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工作,来改善自身的体质;(3)人的综合的、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表现出人的综合性的、相对较稳定的特征,所以不能以其中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来衡量一个人体质的强弱。所以我们理解体质时要从这3个主要组成因素全面把握,从而正确的理解体质的概念,把握其发展规律。

(二)体质的指标

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

2.生理和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4.心理发展状态,包括个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即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变迁

从新中国的成立至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

(一)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由于受苏联凯洛夫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确立了“三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这一时期是劳动代替体育,军事代替体育的年代,没有形成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三)1977年-80年代中期,人们根据1979—1985年2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材料对比得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增长不明显,一些健康指标有所下降”。人们开始反思,学校体育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由此才提出增强体质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四)步入新世纪,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们需求健康成为时代的主题,“健康第一”的思想被确立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的身体是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载体,是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载体。

根据教育工作者职责层次的不同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一般是指由教育决策者的失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包括他们为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教育体育政策、教育体育发展战略。例如,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太少;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妥善;没有及早地把普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状况放在治国安邦之本的基础位置上;没有及早的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宏观因素上的影响范围可波及全国,其危害可能殃及数代人,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微观因素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某方面的失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例如,学校体育目标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体育课随意被挤占;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新颖;体育评价不合理、不客观等等。微观因素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家长的切身利益,并由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见宏观因素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影响很大,且涉及面广,但微观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三、影响青少年体质的主要因素

体质的强弱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着的,它主要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遗传只是对人体体质的状况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能性或前提条件,最终体质的强弱还是受后天环境、营养、卫生以及身体锻炼等因素的影响。从整个社会来看,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例如,有遗传、物质条件、体育锻炼、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根据前人的研究,运动、营养和睡眠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要素。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后天的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大。在影响青少年体质的后天因素中,运动和营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

(一)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1.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

2.对人体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医学作用。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如: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和心脏体积增大等;体育锻炼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反复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细胞中有关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高肌肉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能力,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在肌肉收缩期间,所连接的骨会受力,其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就会相应增加,对预防骨质疏松就会有一定的作用;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某些免疫能力,防御生物病原的侵害。国外的实验证明,在进行运动时体温升高,机体内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体育运动时,体内由血球的数量增多,也增加了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以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人们具有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与心理准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减少、推迟或避免各种代谢疾病的发生。经过广泛的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降低,这些指标的变化对防止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都是有显著效果的。体育锻炼对于防止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和运动器官老化等方面的作用也同样是十分明显的;体育锻炼可以加速病愈后的恢复。各类患者可通过医疗体育的多种手段恢复肢体功能,增强抵抗能力,以补充医药手段的不足。

3.对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作用。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质上是人受了外界环境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不断调节机体,使之处于正常稳定的功能活动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要达到人体与外界的平衡,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调节来增加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而准确,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大量研究都证实了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如西兰大学的李石庄研究表明:运动处方制定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频度对实验组成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都有着影响,特别是体重改变比较明显,说明短期的体育培训对增加瘦体重和减少体脂成分都有效果。

(二)营养干预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营养干预是改善个体或人群营养状况的行动。足够的营养是保证人们身体正常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人的体质、体格发育水平,除了遗传因素外,与其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合理的营养能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一旦营养失调,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大量的实验表明:营养干预能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防治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改善人群的营养及健康状况。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广英论述了合理营养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育、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疾病预防、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山东理工大学的张保国等也阐述了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状况。湖南师范大学的吴新正、陈嘉勤等探讨运动营养补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强度运动训练前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得出结论营养补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对过度训练所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玉林师范学院的徐标采用实验、调查、检测统计等方法,对早餐营养干预前后体育系学生的营养素摄入量,术科课中的血糖水平和运动能力指标进行对此研究结果显示:早餐营养干预可以使体能学生上午术科课时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运动耐力也明显的提高。刘冬森通过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营养补充,观察运动性贫血状态下和营养补充时大鼠的脾脏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研究运动性贫血和脾脏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进行铁制剂和中药阿胶制剂补充能扭转运动性贫血的状态,补充中药阿胶制剂的效果要好于补充铁制剂的效果。西南交通大学的李鸿等人通过运动营养干预对反映健美操运动员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协调性、节奏感等素质的主要机能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肯定了营养补充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性。王忠礼研究显示补充无机盐、维生素特别是谷氨酰胺等营养补剂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但是,实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员的各项峰力矩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能高估补充营养物质的作用。麻春雁等人对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大鼠组织自由基代谢状况及营养干预后自由基代谢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骨骼肌、肝脏SoD、GSH-pX酶活性显著降低,组织自由基代谢紊乱;营养干预显著提高运动大鼠组织SoD、GSH-pX酶活性,营养补剂对改善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紊乱具有积极意义。

(三)运动和营养干预同时施加人体,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江西师范大学吴丽萍通过实验证明:运动与营养干预不仅能令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发生良好的改变,还能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改善人体的血脂水平和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免疫能力和素质。江西师范大学的艾小平[23]验证了运动和营养干预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从脂代谢改变,揭示运动与营养干预对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机理。

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四、小结与建议

(一)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加强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青少年是国家的人才基础,其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实力,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与民族的健康素质完全挂钩。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加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体质的增强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体质教育的实施、改革和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院校必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部门的主体作用,其他职能部门也应积极配合支持。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配备,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的建设。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10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日臻完善,在加强各阶段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而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在融入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本文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营养健康现状,结合高中生物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探讨营养健康教育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营养健康教育;融入策略

与其他学科相比,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的融入有着先天性的巨大优势。作为一门生命科学类课程,高中阶段的生物教育课程与学生的身体存在着密切联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构造,有利于学生改善身体健康情况。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科学合理地融入营养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高中学生营养健康现状分析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有关营养健康方面的教育还比较缺乏,大多数高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营养健康观念,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自身的营养健康的认识严重缺失。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区域的高中学生,则存在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以零食代替主食、不吃早餐、喜欢快餐类食品、营养摄入失衡、节食减肥等现象,高中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营养健康教育的策略

1.案例教学法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出正反案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融入营养健康教育。这一教学方法直观深刻,可以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营养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清楚地呈现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对营养健康教育的接受与理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在对《细胞与分子》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拿课程中关于引发癌症的病因的内容来举例,尤其是一些反面案例,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例如,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因抽烟而引发的肺部癌症资料,制作成图片、小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将健康的肺部与患上癌症的肺部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对于抽烟的危害性以及癌症的可怕性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进行反面案例教学的同时,还应通过一些正面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该如何正确地认识癌症,哪些健康食品与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抵抗癌症。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现象教学法

现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日常的生活现象。这一教学方法扩充了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生物理论知识与营养健康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用于纠正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进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超重现象、肥胖现象,让学生了解肥胖是一种与饮食有关的疾病,控制肥胖需要合理规划饮食,同时可以纠正利用节食进行减肥的不健康行为,让学生养成合理饮食、爱好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需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建具体的问题情景,同时强调问题的趣味性与应用性,学生在解决教师所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运用与整合能力得到提升,强化生物课程教学与营养健康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进行“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课程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可以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存活超过二十天,而在不喝水的情况下只能存活不到三天时间?”这样的提问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思考,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掌握了生物课程的理论知识,还深刻地认识到水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健康饮水的生活习惯,实现了营养健康教育的融入与所要到达的教育目的。

4.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与情景教学两种方式。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实验设置的可操作性与应用性,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生物知识与营养健康知识的趣味和实际应用。例如,在进行“细胞呼吸”这一课程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设置关于蔬菜保存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保存蔬菜的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蔬菜在什么温度、什么时间内,其营养的保存效果最佳。情景式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情景,让学生能够全面直观地体验营养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与生物知识的魅力。例如,在进行“三大营养代谢”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同家长一起计划列出三餐饮食表,然后用所学的生物理论知识判断其搭配是否科学合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