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理学治疗的方法十篇心理学治疗的方法十篇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5:25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1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一泛应用于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抑郁和焦虑。顾名思义,认知行为疗法包含“认知”和“行为”两种成分。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患者对自身疼痛的负面认识,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控制感。而行为疗法的依据是: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认知行为疗法是两者的结合,重点在于改变患者的信仰、期望和应对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可能加剧疼痛的环境因素并且指导他们改变这些因素(如调节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医生可以指导患者如何使用特殊的认知方式控制疼痛,如注意和分散注意、引导想象、自我催眠等,作为对药理学方法的补充。

己经证实,CBt对于多种类型的急、慢性疼痛都有显著疗效,包括术后痛、腰背痛、烧灼痛、风湿性关节炎痛、肌纤维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癌症痛、坐骨神经痛、颖卜领关节痛、头痛、镰状细胞贫血病性疼痛和治疗性疼痛等。

2支持心理疗法   

支持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用去分析患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支持心理疗法是心理医生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采取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说服、消除疑虑、保证等方式,来帮助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以渡过心理危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在慢性痛中应用的第一步是让患者产生被理解的体验,可以通过向有同情心的聆听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而实现。患者最迫切希望讨论的问题是疼痛在他们的社会生活、情感及行为这几方面的影响。患者需要别人认同并且重视他的痛苦。一旦患者开始产生信任感,也就产生了支持的效果。支持疗法的特点在于它将患者从单纯机械理解自身困境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康复和复原中活跃的角色。

3操作行为疗法   

操作行为疗法基于操作式条件反射,是Skinner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作中探索到的一种现象。纯粹的操作式条件反射范式假设:当强化维持的时候,行为的频率增加;当没有奖赏或者惩罚的时候,行为的频率降低。操作行为疗法理论在慢性痛的应用首先由Fordvce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创。Fordvce的方法关注于通过调节明显的疼痛行为来改变功能。与之相一致,操作行为疗法包括以卜几个方面:识别出需要进行调节的疼痛行为;找到出现在这些行为之前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刺激;确定针对这些行为的强化刺激与惩罚方式。目标在于移除疼痛行为的强化因素,并且提供对好的行为的奖赏。在操作行为疗法的早期,要求患者、配偶及家庭成员集中学习操作行为疗法的模型,并忽视疼痛行为(如抱怨、休息等),用言语夸奖或者患者喜欢的其他奖赏方式强化其正性行为(如坚持运动、锻炼及自信的表情等)。

4催眠疗法

催眠治疗有3个基木要素:诱导、治疗性暗示和终止催眠体验的暗示。   

诱导是促使患者的意识发生改变的过程,即从平常的清醒状态变为一种有利于暗示发挥作用的想象性投入状态。诱导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分离的能力。在诱导过程中,医生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其次是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减少注意范围,然后将注意力引向内在事物,最后一步就是分离。分离性感受是使催眠区别于非催眠体验的关键。分离是指从意识中主动划分出某些方面的感受。在疼痛治疗中,催眠激发了患者从意识中分离出痛苦的能力。一旦患者体验到了分离,便可以对他们实施治疗性暗示,即分离疼痛症状。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治疗性沟通。对医生来讲,了解患者对暗示是否有反应是很重要的,因为镇痛反应仅仅发生在患者的想象中,对医生来说是看不到的,所以提供另外的提示使反应表现在外在的举止行为上,有助于评价患者的反应性。在经历了治疗性暗示后,催眠体验趋于尾声。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暗示患者在催眠之后将感到神志清爽,精力充沛,并惊讶于症状的改善。但是这一步并不是所有疼痛患者都需要,例如烧伤患者,他们处于制动状态,不需要回复到机敏的活动状态。

催眠疗法可以用于多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在急性疼痛中,对于正在遭受疼痛折磨、接受术后护理或因疾病和外伤而丧失能力的患者,分离性暗示可以使重度疼痛患者从疼痛及伴随疼痛的不愉快感中解脱出来,并产生高度的舒适感。术后痛、烧伤痛、牙科痛、分娩痛及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急性疼痛都可以通过催眠干预得到缓解。

另外,在慢性疼痛综合征中也可以应用催眠。在癌症痛的临床治疗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临床医生必须了解,癌症痛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疼痛对患者的意义。癌症痛威胁到患者的安全感,常常源于焦虑和恐惧。因此,减轻癌症痛需要以患者自身的痛感觉为中心来实施催眠暗示,同时治疗其他的伴随症状冈。在头痛的催眠治疗中需要注意,头痛常常比其他部位的疼痛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它对于清醒和自我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在头痛没有发作的时候进行治疗比较好,例如偏头痛患者,由于痛苦难耐,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无法承受催眠治疗。此外,催眠也适用于神经源性痛及骨骼肌肉痛的急性发作,缓解患者急性痛,并且提高患者对于非催眠治疗的顺应性。催眠治疗用于幻肢痛也会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将幻肢痛变为舒适的感觉。控制疼痛后,接下来的暗示会使患者意识不到幻肢的存在。

5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又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属于行为疗法中暴露疗法的一种形式。它是最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促使消极想法和负性情绪快速而稳固地缓解。由于对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emDR被推广应用于很多的临床治疗中,如成瘾、抑郁和疼痛。emDR是对疼痛心理治疗的全套方法的补充它可以推动心理和情感创伤起源的慢性痛的认知进程。

 emDR由心理学家FrancineShapiro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定义,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眼睛的快速来回转动可以减少消极的想法和感受,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提出了emDR疗法。emDR疗法在1998年正式被美国心理学会认可,其要素包括冥想、暴露、双焦点注意、放松和认知。这些元素大多是传统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而emDR特征之一就是将这些治疗元素进行整合。

 在emDR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识别出能够让其感觉更好的问题或条件,并且指出与负性感受和想法相关的问题。然后,患者被指示关注消极的想象、感觉和想法,同时进行快速眼动,通过患者追踪治疗师双手的运动来实现。之后,患者被指示放松并注意他们是否感觉到任何的不同。有很多人都会报告产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这一过程会重复,直到患者感觉改善。emDR既能够改变疼痛的强度,也能够改变痛觉记忆的方式。

6介入性治疗中减少痛苦和担忧的心理学手段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2

关键词:心理治疗;本土化;本土心理治疗

要探讨心理治疗本土化和本土心理治疗,首先需要对两者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从语法角度看,心理治疗本土化是一个动词性短语,本土心理治疗是名词性短语,两者都涉及本土,然而两个短语意思差别却很大。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指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国、一定区域或民族在引进或使用外来的心理语言、理论、方法、临床治疗操作规范等方面时与本国的语言、文化、社会、人文等实际特点相结合,并使其成为本土心理治疗一部分的过程。本土心理治疗则主要是指治疗的内容,是将西方治疗模式的概念、理论、方法、测验、治疗操作规范等加以修订,使治疗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1]。本土心理学的关键在于构建出植根于靶文化之中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而不是依赖所引入的西方概念框架和方法[2]。贾林祥、叶浩生提出本土心理学至少应符合如下条件:一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二是自主性;三是体现和反映当今社会的文化特点;四是有独到的概念体系及研究策略[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在其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及一些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随着西方心理学的传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有些已经现代化,还有些没有与西方心理学进行深入结合的,也当属本土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本土化以及本土心理治疗的产生是心理学发展全球化的结果和产物,如果将各国的心理学理解为非线性混沌理论中由于不同的初始值而出现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话,那么混沌理论的普适性[4]决定了心理治疗可以本土化,即在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心理治疗吸收了外来心理治疗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东西,因为只有外来心理治疗方法中具有普适性的东西才能适用于全人类的心理治疗需要。既然主流的心理治疗以及任何其他本土心理治疗都不能完美地适用于全体人类的心理治疗,那么本土心理治疗将会成为继续全球化的媒介[5],促进世界心理治疗的发展。

一、心理治疗的本土化

(一)心理治疗本土化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

心理治疗本土化并不是心理学家们自己提出来的概念,它是在主流心理治疗向本土流传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临床治疗的心理工作者们不自觉地将其与本土文化、历史、人文、社会等进行结合,吸取了对治疗有利的精华或者说那些具有普适性的部分,去除了不适合的部分,构建出植根于靶文化的、与任何其他心理治疗都不相同的心理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因此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自发的,这一过程首先客观存在,而后才被提出来,这也是本土心理治疗产生的过程。

(二)心理治疗本土化的两条途径

心理学本土化的途径主要有内源本土化与外源本土化。内源本土化是指理论、概念和方法从某一文化内部产生,本土性的信息被视为心理学之诞的最初来源;外源本土化是指引进某些心理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将其进行改造以适应当地的文化背景[6]。那么心理治疗的本土化也应该是与之对应的两条途径(心理治疗内源本土化和心理治疗外源本土化),采用内源本土化心理治疗途径的工作者,中医心理治疗当是他们的主流。属于心理治疗外源本土化的,多是有过出国学习西方心理学的经历,或接受过西方心理学培训的人,以从事西医或西方心理治疗为主。

(三)心理治疗本土化,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和群体特征的行为习惯。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些都是在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地方。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在咨询动机、咨询效果、咨询关系上,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都不完全适合东方人的性格与心理问题[7]。现代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8]。在缺乏文化适配性的前提下,心理咨询的普及与推广可能会造成表面的繁荣,却掩盖了存在的问题或者转移了人们对更为本质问题的关注。由于其涉及人的价值观与文化性格,尤其是文化的影响,当借助西方心理咨询理论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时,必然会带来基于文化差异的偏差。任何个体的复杂而高级的心理和行为,都浸润了他所生存社会的独特文化性格,用超越时空、外来的理论去认识、解释、治疗,只能制造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歪曲和误解[9]。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中医心理学,可能是最典型的本土心理治疗方法。

二、本土心理治疗

在几代中国心理工作者努力下,中国的本土心理治疗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可以从外源性和内源性本土心理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外源性本土心理治疗

1.认识领悟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及其研究小组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和中国的文化特点设计的,也被国内同行称为“钟氏领悟疗法”。它主要将精神分析疗法与我国东方文化相结合,把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重点放在对临床症状与幼稚心理模式的分析上。认识领悟疗法认为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本质是:患者对当前现实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都与心理模式密切相关,而心理模式的形成又受到早年经历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既重视对当前症状的分析,又重视早年经历的影响,站在成年人立场上分析患者症状的幼稚性,使领悟达到成熟,是一种创新。认识领悟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强迫症、社交恐惧和性变态。

2.悟践疗法

悟践疗法(comprehensivepracticetherapy)又称悟践心理疗法,是1958年在治疗神经衰弱症病人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开始称为“综合快速疗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医学心理学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和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在“”后的复兴,李心天、郭念锋等出于对健康与疾病、生理与心理、个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人性主义理论,并将综合快速疗法正式改名为“悟践疗法”。悟践疗法开创了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之先河。悟践疗法的人性主义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悟践疗法将认知与行为结合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

3.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技术是由朱建军博士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此技术通过诱导来访者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并通过诱导新意象对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0]。目前关于意象对话技术的研究论文已有六十余篇,其中既有临床研究,也有理论研究。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由于此技术的特点比较鲜明,优缺点也很突出。优点在于意象对话技术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度较高,中国人在形象思维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能对意象进行很好的想象,并且不必去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去除“文化屏蔽”,减少阻抗,揭示被治疗者掩饰或保留的心理问题。然而此技术对治疗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治疗者熟悉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对话技术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治疗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心灵开放程度以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11]。

(二)内源性本土心理治疗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度,内源性心理治疗方法较多,但目前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心理疏导疗法、道家认知疗法和中医创新心理治疗――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技术)。

1.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其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是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疏导疗法以“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为主线的个性改造理论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理论产物,其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是中国心理治疗本土化的实践特色。儒道文化对心理疏导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12],因此将其归为内源性本土心理治疗。心理疏导治疗的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这种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且是远期效果的巩固。心理疏导疗法的治疗程序是:第一,患者输出信息,提供真实、详实的自传性病情材料;第二,根据患者的材料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第三,治疗信息输出,讲述所诊断疾病的可能原因、本质、特点和治疗方法,取得患者配合,树立信心;第四,患者接受治疗信息,争取做到认识与实践一致,并写出反馈(体会)材料;第五,根据不断变化的反馈信息,输出新的治疗信息;第六,整个治疗循环往复进行,由浅入深,消除症状,完善个性,巩固疗效[13]。

2.道家认知疗法

道家认知疗法是在道家的处世养生哲学和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经验,由杨德森和张亚林等人经过多年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而创立的。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道家认知疗法分五个基本步骤。按每一步骤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此治疗程序被简称为aBCDe技术。它强调顺应人的内在本然之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近乎于罗杰斯的强调自我发展目标,但又不同于西方一味追求个人主义,它将中国的道家文化与西方的认知疗法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既符合了外来心理治疗本土化的需要,又把西方认知治疗的操作技术引入了治疗过程,使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是目前本土化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种。道家认知疗法从创立就存在争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否能直接拿来作为心理治疗的原则?如何区别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治疗?道家疗法是否真正适用于神经症病人的实际情况?病人是否真正接受了道家思想无法验证[14]。自1995年以来,道家认知疗法在全国16个省市的有关单位进行了临床实践,有关研究结果的陆续报道证实了该疗法的临床有效性。本疗法的适应症不够清楚,治疗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15]。

3.中医创新心理治疗――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技术)

所谓中医创新心理治疗,就是现代中医人将中医传统心理疗法或身心调节技术结合现代临床心理学的原理或方法技术,进行改造并进行创新研究之后形成的一类中医心理疗法。其中,典型的也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当属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技术)(LowResistancethoughtinductionpsychotherapy,tip)。它是建立在低阻抗学说和意念导入学说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和放松疗法进行融汇,通过言语和行为的诱导,使被治疗者进入从清醒到睡眠这个过程的中间状态(低阻抗状态),治疗者根据治疗需要将言语和行为信息组成的某种“思想、理念、观念”导入给被治疗者,通过暗示最终影响被治疗者的记忆和内隐认知,并达到心理治疗与康复的方法。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具有完整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技术、核心治疗技术、对症治疗技术和相关治疗技术。tip技术特点包括:把认知(或曰明示)与暗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太极关系;把“低阻抗状态”与“合理权威性”作为一对辩证关系来理解;把催眠心理治疗中的暗示过程设计为一种“意念导入的过程”并形成了“认知行为治疗的暗示化处理”;对精神和心理疾病治疗后期涉及的人格问题进行“再成长治疗”,是一次重要的探索过程;把心理治疗变成了一种“流水线式”的作业过程,还有其技术体系中对各种具体技术独到的理解与灵活多变、整体快速的运用思路,都是在临床实践中的直接体会和经验总结。该疗法本土属性明显,特色突出,优势显著,患者依从性好,操作规范,治疗靶点明确,临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是我国本土心理治疗中引人注目的方法之一。介绍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目前已有中英文版[16-17],有多个部级课题对tip技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发表的理论和临床科研文章已达三十余篇[18-29]。

三、其他本土心理疗法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民众和世界文明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思想,中国本土传统心理治疗思想生于中国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极强的心理治疗内蕴,对中国人心理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为现代心理治疗不断提供滋养,在这些本土心理治疗方法中,有的作为治疗方法被直接提出,有的则是一些身心调节技术。

(一)中国传统心理治疗

中国古代的中医疗法当中记载着大量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得到初步整理的如情志相胜疗法、相反情志疗法、中国古代认知疗法、语言开导疗法、中国古代信仰性心理治疗、中国古代行为疗法、物证释疑疗法、情趣易性疗法、中国古代催眠疗法等。但由于从现代临床角度来看,上述疗法应用的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不够,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中医身心调节技术

所谓中医身心调节技术是过去所有针对精神与心理疾病进行治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技术,如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点穴等,它广泛应用于精神与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适,是我国目前应用、研究和大众接受最广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由于国内外有大量书籍和杂志介绍,这里不再多述。

四、小结

西方心理学的学派和理论植根于西方文化之中,它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本土化是各国心理治疗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也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心理治疗方法技术。多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从未走上真正独立发展的道路,心理治疗本土化已成为中国心理治疗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它牵涉和影响着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进程[30]。然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许在将来,经过努力,我国的心理学家和我国本土的心理治疗方法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世界各国的心理工作者在研究与交流中相互尊重,心理治疗的全球化也最终产生出了一些在各国都普遍适用,而又都有自己特色的本土心理治疗。

注:本文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中美两国评估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DFa0960)的研究成果之一。

[1]adair,J.G..indigenisationofpsychology:theconceptanditspracticalimplementation[J].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Review-psychologieappliquee-revueinternationale,1999,48(4):403-418.

[2]郑荣双.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72-478.

[3]贾林祥,叶浩生.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143-148.

[4]李桂侠,洪兰,汪卫东.中医心理学的非线性混沌理论[J].世界中医药,2013(4).

[5]郑荣双.心理学全球化的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13,11(4):469-474.

[6]Kirn,U.,park,Y.S..thechallenge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theroleoftheindigcaouspsychology[J].Journal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2000,31(1):64.

[7]闫杰.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9):62-64.

[8]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9]吕慧玲,黄晓娟.心理咨询本土化的综述研究[J].科教文汇,2008,(8):236.

[10]谭绍珍,曲琛.意象对话技术简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30-32.

[11]朱建军,孙新兰.意象对话技术[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

[12]黄爱国,沈永健,陈建国.儒道文化与心理疏导疗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8):34-36.

[13]黄爱国.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56.

[14]“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讨论会纪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14):291-293.

[15]曹硕,崔光成.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评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8):2239-2240.

[16]汪卫东.发展治疗学――基于异常发展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17]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18]吕学玉,林颖娜,洪兰,王芳,赵阳,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中医药杂志,2012,34(1):8-9.

[19]吕学玉,汪卫东,林颖娜,王芳,洪兰.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格重塑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28-30.

[20]闵妍,张鑫,梅妍,汪卫东.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分析领悟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3):217-219.

[21]汪卫东,闵妍,吕学玉.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际关系调整技术[J].国际中医药杂志,2010,32(5):55-56.

[22]洪兰,吕学玉,吕梦涵,林颖娜,王芳,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病因追溯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7):337-338.

[23]汪卫东,张静霞,马彦,林颖娜.催眠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认知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817-819.

[24]吕学玉,吕梦涵,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意想式脱敏疗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6).

[25]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情志干预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3):254-255.

[26]汪卫东,闵妍,吕学玉.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4):349-350.

[27]李桂侠,洪兰,汪卫东.tip技术中导入睡眠认知的信息模块设计思路补遗[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2):143-144.

[28]汪卫东,刁倩等.tip技术中睡眠认知信息模块设计思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7):581-583.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3

【关键词】循证医学模式;临床心理治疗;最佳证据;展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循证医学领域就在医学界刮起了一场科学至上的潮流,当然具有医学性质的临床心理治疗也被卷入这场潮流之中。在1952年艾森克发表的《心理治疗的有效性:一个评估》书中,对8053例心理治疗患者的24个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却得出了质疑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结论,即接受心理治疗越多反而治愈率越低。这使得心理治疗在学术界受到强烈的质疑。1994年Lambert&Berlin在得出心理治疗总体有效结论的同时,还得出惯常使用的各种心理治疗法对于大部分患者以及他们的问题都具有大致相当的效果。2005年apa出版的《心理学中的循证实践》标志着循证心理治疗的产生。

1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最新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1.1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与心理治疗的理念

循证医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模式,传统临床模式是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人诊疗意见占据优势的模式,而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主要结合三点进行:(1)善于搜集研究有关疾病的最新科学研究结果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治疗的指南;(2)充分考虑患者利益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结合患者意愿;(3)充分结合医生和专家的行医经验。三者结合以帮助医生谨慎、科学、明智的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

那么在咨询过程中从三大方面要求治疗师要贯彻循证医学思维模以提升对来访者症状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的精确性、系统性、有效性。诊断过程中治疗师对于来访者案例分析及诊断也要注重证据,以便患者尽可能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1.2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步骤

我国学者杨文登在《循证心理治疗》一书中循证医学模式实践的主要基本步骤包括:(1)提出正确、具体的临床问题问题(asking);(2)获取可能的最佳证据(accessing);(3)批判地评价检索到的研究证据,以选择最佳的并且可供使用的证据(appraising);(4)Q定最佳证据是否能迁移到真实情境中;(5)根据证据进行治疗;(6)治疗完成后,进行即时的总结,为下一次相似的治疗寻找更好的应对方式。

2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在临床心理治疗的实践应用

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诊断是一个过程,在初期偏向于实证研究证据的支持,1992年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训练与传播实证有效的心理治疗》认为心理治疗是“实证支持的疗法”(empiricallysupportedtreatments,eSt)本文章提供了25个eSt清单,这些清单都是经过严格验证。后期才将循证心理治疗替代eSt.循证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的人格、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最好的可供使用的研究证据与临床的专业技能整合起来以指导心理学具体实践。

2.1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诊断

虽然对治疗的基本阶段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大体殊途同归,心理咨询与治疗必要的步骤:对患者心理诊断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及结束阶段。而心理诊断阶段又可细分为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和治疗目标的确立这样几个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又可细分为领悟及修通(workingthrough)2个阶段。从所看文献中大致可总结出循证医学模式在指导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治疗者在临床上的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技能水平高低;(2)可有效使用的最佳研究证据;(3)病人的人格特点、文化水平与兴趣爱好。

常用的国外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行为疗法、森田疗法、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音乐治疗等。以针对神经症治疗为例,临床实践和大量文献查阅都表明,目前针对神经症治疗的比较广泛且有效的两大治疗方法分别是行为疗法和森田疗法。

荟萃分析对治疗神经症的这两种方法使用做出了指导。首先两种疗法在对神经症治疗方面都有局限性,行为疗法是基于西方实证研究基础上的一种疗法,其中广泛使用的比较成型的技术有系统脱敏疗法,但是荟萃分析后总结的结果是此法对于由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强迫症特别有效。但是,有些症状则是因为患者本身神经症性格在特定的实际环境中所有的特定表现,脱敏疗法中的消退与塑造的行为则也只是针对某一环境才表现的,这也就存在一个所谓治标不治本的局限。但是强迫症在神经症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个案及群体观察报道也不少,但究竟对于何种程度采取何种方法却无系统评价结果给予回答。而森田疗法理论思想是东方古老道家疗法与禅宗思想,相比于前者从理论上是可以使所有神经症患者痊愈的,但应用于实践的情况确实复杂的,也有许多研究表明森田疗法效果不尽人意。存在诸如患者症状过重病情易反复使得对于长期的治疗失去信心;或者患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符合森田疗法的文化以致产生偏见不能接受。

假如已有设计性对照研究结果及其系统评价证明这两种疗法各自的疗效,以及两者结合的疗效评价。那么笔者认为通过循证以为患者找到有效长久的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无效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其必要性。

循证证明的有效治疗方法也使得各指南对心理治疗方法做出了推荐。如CBt在niCe指南中,除评估阶段外,整个治疗期间均推荐进行心理治疗。但单独心理治疗只可用于轻、中度抑郁症状;重度的必须与药物联合治疗,不能单独使用心理治疗。

2.2循证医学模式也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提供了证据

随着对证据的总结累积,循证医学模式认为心理治疗也并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安全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是有限的,因为副作用的产生可能并不只是心理治疗这一个因素造成。有文献报道过英格兰及威尔士184个心理服务机构中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曾参加过一项心理治疗国家调查(thenationalauditofpsychologicaltherapies)主要是对成年的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大规模调查。在近15000名受访者中,结果显示大约有5%的患者认为心理治疗给他们带来了持续存在的副作用。少数民族、非异性恋者、盲目进行心理治疗者报告副作用的比例更高。那么对于是否选择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评估确认都需要依靠循证证据作为指导。

2.3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批判评价

循证医学模式将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元分析纳入为最高等级的证据。因为在收集到的多种多样的证据中,并不是所有证据都能够很好地推广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那就要根据相应的标准对这些证据的权重进行评价。而循证医学模式的实践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评价标准。

2.3.1最佳证据的搜集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的标志。所以证据来源之一就是严格实验条件下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主要是指在严格的实验室情境下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并将大样本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前者进行治疗,后者则不进行治疗或者给予安慰剂。若试验组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改善,那么就能证明这个治疗模式是成功的并施以推广。当然研究者提供的证据也可以是应用研究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得出的“临床发现”。临床观察、质性研究、单一个案研究等都可以作为证据进行使用。

在心理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测量量表,它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和研究手段,它的标准化使得心理变量得到了间接测量。且它所得常模取样必须是随机取样的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这样常模才可成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之一。不过常模也具有局限性,因为随着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人的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在一定时间内是趋于稳定的,这就意味着心理测验有这类似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2.3.2心理治疗搜集最佳证据的局限

就像之前论述的那样,心理治疗有其自有的特点。以上述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进行实验也是有局限性的。就像“安慰剂”的使用,因为有国外学者在利用元分析证明心理治疗有效性时得出了一个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有一定效果的。而这也就违背了随机对照试验中设立“安慰剂”的初衷。而且RCts要求实验组和控制组是要高度同质的,在心理治疗的时候并不会强调这一方面。那么RCts中的样本本身就带有偏倚。患者具有主动性,会主动选择自己满意的治疗方法治疗师,那也就是说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可能不能推广至临床实践中。还有采取的“双盲实验设计”应用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对患者还是治疗师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都能在心理治疗中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同时也有不少w者质疑RCts中的金标准:即在不考虑治疗师的培训背景和人格特点,所有的治疗师都用同样的程序和技术来治疗病人。这样就相当于所有的病人都被认为是接受了同样的治疗。对于这种标准是备受质疑的,因为心理治疗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下的治疗技术,很有可能存在移情和反移情。所有有学者提出了使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准实验研究能够保证心理治疗的外部效度,但是在保证外部效度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可以将两者更好地结合。

2.3.3将时间因素纳入证据系统

心理治疗近年来愈来愈多地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但是鉴于研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其数量仍然有限。那么,在系统评价的过程中,更应注意资料的全面和可靠性。对于某些病例可结合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将随着时间变迁纳入到证据系统中。这也可以理解为对心理治疗的研究过程予以研究和重视,研究心理治疗是如何起作用的,缺乏过程研究的实验设计就象没有化学反应原理的的实验。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治疗师或研究者要时刻记录实际环境下所要解决的问题,监督控制实践过程的进展,然后以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治疗过程或者研究过程完成后,要善于即时对自己的结果做出详细清晰的总结。同时应反思此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与应急措施,对自己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相似的案例制定出更合适高效的方案。若认为自己的案例或者研究结果值得分享到学术领域也可对其进行发表,这也可为其他人寻找最佳证据提供帮助。

3评价与展望

遵循循证证据为进行心理治疗提供了科学框架,自循证思维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后,相关文献量呈指数级上升,促进了相关的心理学实践的原则、手册、指南与标准的制定这数据说明心理治疗学科逐渐成熟。

首先,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为研究提供了评价标准。它可作为连接实验结果与应用于实践的中介,研究者将会更加注重其研究课题在实际情境中的实践效果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理性思维。其次高效调节研究资源的分配以帮助研究者积极关注并高效处理研究资源去处理实际面临的问题以获得更多的有效研究,为研究领域这颗大树“施肥”以结出更多果实。最后,循证实践思维与心理咨询的联结点是考虑患者或者服务对象的利益,患者在参与循证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主动性,这为他们制定合理有效的诊断方案、选择使用的治疗方法、病情的转归、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循证实践模式就像一个“熔炉”将他将治疗师、研究人员、线上资源管理系统、治疗患者四方面整合起来实现了更好更快的沟通合作。“求真”“高效”“透明”“利民”是笔者认为此模式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的四大闪光点。循证医学模式体现的正是现代科学精神,同时也为人文社会科学实践领域开辟了一条更为光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曾文星.心理治疗的系统训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3).

[2]郭健,肖飞,赵海舰.循证医学及其实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03).

[3]杨文登,叶浩生.循证心理治疗述评与展望[J].中国循证医学杂,2008(11).

[4]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0.

[5]彭道泉,赵水平.循证医学的辩证思维[J].医学与哲学,1999,20(10):1-4.

[6]马惠霞.循证医学与心理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0(08).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4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治疗;老年肺癌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正在我国呈快速的上升趋势,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基因治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绝大部分的肺癌患者经诊断时疾病不仅已发生了远处的转移,失去手术和根治性放射治疗机会,其较差的负性情绪,更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状况。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并评价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尝试着从辅助治疗的角度来探讨中医心理学干预疗法在老年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特点、价值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干休所2007年5月—2010年7月,确诊的42例老年肺癌患者资料,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活检确诊,既往均无精神病病史。将42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老年肺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两组均连续的治疗4周,8周后观察疗效。每四周休息为3—5天。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均具可比性(其p>0.05)。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两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应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老年肺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两组均连续的治疗4周,8周后观察疗效。每四周休息为3—5天。

2 结果

治疗组在负性情绪、体重变化、生活质量、咳嗽、咳痰、乏力、气短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均具可比性(其p>0.05)。

3 讨论

反映患者健康的程度与疗效的制定不仅仅需要有生物学的指标,也应该包括心理的健康测评与社会活动的功能评估。有关文献报道,癌症的患者中患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分别高达48%、45%。最近报道,老年肿瘤患者的主观睡眠意识较差,并存在着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睡眠的质量与焦虑的抑郁情绪也密切相关。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对肿瘤以及其治疗均怀有恐惧的心理。另外,化学疗法中,某些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脱发等不良的反应也给大多数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患者通常在知道自己患有无法进行根治的肿瘤疾病后,其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都会经过——休克期——希望期——愤怒沮丧期——接受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也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并且伴随着整个的疾病过程。

本项研究是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具体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时期治疗的反应,非常有针对性的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应对。同时,也确定了较为良好的医患之间关系,使患者能尽快的转换角色朝着积极方向进行发展,配合规律的治疗方案顺利的进行,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渐进性的肌肉放松训练以及加上引导性的想象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治疗后最初72小时内产生不良的反应,如呕吐、恶心等,而且还可不同程度的减轻老年患者呼吸困难、焦虑、抑郁以及化疗前的紧张感觉,同时降低了患者生理唤醒的水平、血压以及脉搏。医师对患者应该规范指导其行为训练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同时,结合患者想象等方法。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减轻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困惑,增加老年患者对本身疾病可控制的感觉,而且更能减轻经过化疗而引起的患者心理、生理等反应,更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抑制肿瘤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的人际关系,使老年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适当的得到宣泄,从而也使抑郁、焦虑等情绪有较为明显改善。同时,也增加了老年肺癌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与希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患者抗肿瘤的能力,使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因此,老年肺癌患者应用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是一项综合干预的疗法,除经典的躯体治疗(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手术治疗)外,还包括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值得临床上尽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5

60例考前心理问题的学生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8w分别使用SCL—90量表和SaS量表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组间各种疗效指标差异显著p

问题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关键词】 高中学生考前心理问题心理治疗

我们观察了对30例有考前心理问题的高中学生的心理治疗,并与同期未进行心理治疗的同学30例比较对照,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812/2009-10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中学生。纳入标准:①SCL-90总分>160或者阳性项目数>2;②SaS总分>50符合以上两项为入组标准②排除标准:①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②酒精或药物依赖者及网络成瘾。本文共入选考前心理问题的高中学生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5~20岁,平均(17±9.53)岁。

1.2方法

1.2.1

分组方法: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心理治疗,后者不给心理治疗,两组中有睡眠障碍的可给予镇静催眠要口服.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和电休克治疗

1.

2.2疗效评估方法:①疗效评估问卷采用SCL-90(包括90个条目和10个因子分)和SaS(20个条目)分别用于评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②量表由来访者自我评定,软件系统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w评定。评估时间在疗程结束时。

1.2.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定性资料用x2检验比较。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

60例患者全部完成8w治疗,其中痊愈34例(56.67%),显著进步8例(13.33%),进步8例(13.33%),无效10例(16.67%),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83.33%。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见表1.两组间各种疗效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x2=0.346;p

2.2SCL-90,SaS量表评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量表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心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1]。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以适应生活[2]。60例学生治疗前后采用SCL-90和SaS量表评估,判定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两组间治疗后疗效指标差异显著。同时scl-90各因子比较焦虑和抑郁因子心理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

总之,心理治疗做为一种好方法能更有效更好的改善来访者的情绪,提高综合素质,促使其心里成熟,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实现自我调节,培养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汤宜朗,许又新.《心理咨询概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8,:81-3-30.

[2]张瑾.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1(2):149-50.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6

关健词:体育疗法;辅助治疗;心理咨询;心理疾病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07-02

一、心理疾病与体育疗法概述

(一)关于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面临着来自生活、工作、学习、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趋明显。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各种误解,再加上目前中国对心理咨询业的规范性不够,比如收费过高,咨询效果不明显等,导致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愿主动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咨询,这当中,严重的导致了他们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界中,心理治疗专科医院与心理咨询机构中的从业人员,他们水平不一,对患者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治疗效果差异也很大。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辅助心理支持治疗。近年来,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辅助治疗方法,如阅读疗法、音乐疗法、舞蹈疗法等,这些疗法对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辅助治疗的效果。

(二)关于体育疗法

自199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公众享有114天的国家法定假日,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闲暇时间,国家大力推崇大众体育、休闲体育,而体育疗法在辅助治疗心理疾病中便应运而生。

所谓体育疗法,就是以体育为手段,通过特殊的身体练习,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功能恢复、增进健康的效果的治疗方法,简称体疗,又称医疗体育。体育疗法是通过特殊而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按照一定的训练时间进行练习,使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趋于协同,转移患者注意力,使他们的大脑兴奋中心得到改变,有效改变患者原有的自我心理情景。同时,通过体育运动,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生理机能,改善心境。

二、体育疗法在辅助治疗心理疾病中的优点

(一)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

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患者会不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他们不愿意主动去寻找心理医生,但是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参加体育运动训练,体育运动训练使患者容易消除心理疑虑,因为所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多不是为了治疗心理疾病,因此,患者胆敢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去改变自身的状况。

(二)有利于改善身心状况

体育疗法是一种主动疗法,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主动、自觉地参加治疗的过程,通过参加相关项目的体育运动,达到辅助治疗自身心理疾病的效果,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主动治病的积极性,促进机体康复,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三)有利于患者具体操作和训练

体育疗法是运用人们固有的自然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它不受时间、地点、场合、设备的限制,更不需要花大力气、花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它具有便于自我调控的特点,因此有利于患者的具体操作有训练。

(四)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通过体育疗法来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一旦患者的症状逐渐消失或身心状态得以恢复,他们就会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好处,继而选择坚持训练,这样就使得良好的身心状态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体育疗法在辅助治疗心理疾病中的运用

我们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的体育行业工作的经历,参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绎香教授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体育疗法在辅助治疗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一)慢性焦虑症

1.临床表现:失眠、疲乏、神经过敏、胸闷、气促、烦燥等。

2.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体育治疗。

3.体育治疗方法:经常做早操、散步、跑步、打太极,早上早起慢跑15分钟,效果好,2-3月停药后坚持运动,可防止复发。

(二)急性焦虑症

1.临床表现:突然间感到心里发慌,顿时有频死感,情绪异常紧张,心跳加速、胸闷、气促、头晕等。

2.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体育治疗。

3.体育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一周后,早起锻炼,慢跑15分钟或散步1小时,或打太极、游泳、跳健美操。

(三)抑郁症

1.临床表现:心情抑郁、痛苦、头痛、浑身无力、有想结束生命的念头或倾向。

2.治疗方法:心理疗法、社会疗法、药物疗法、体育治疗。

3.体育治疗方法:坚持每天运动,如散步、做早操、打太极,慢跑,时间为20-30分。

(四)强迫症

1.临床表现:反复做或想一件事,明知道没必要,但控制不了自己不做或不想。

2.治疗方法:心理疗法(森田疗法)、药物疗法、体育治疗。

3.体育治疗方法:加强体育锻炼,把工作生活安排得紧凑些,用运动代替长期休息。

(五)神经衰弱

1.临床表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兴奋、易疲劳、情绪不稳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治疗方法:心理疗法、药物疗法、体育治疗、物理治疗(以头痛、头昏为主者,可用直流电钙透入)。

3.体育治疗方法:慢跑、早操、打太极、散步,每天坚持20-30分钟。

四、体育疗法在辅助治疗心理疾病中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体育疗法只是作为一种治疗的辅助手段

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统称为心理不健康,对于心理问题,通常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就能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惑,但对于心理疾病,传统的做法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依然要遵照医嘱,按时吃药,以达到痊愈的目的,要明确体育疗法只是作为一种治疗的辅助手段。

(二)根据自身的体质适当控制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体育疗法的重要指标,也是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关键所以。大强度运动的心率一般为每分钟130-160次,中强度运动的心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60次,小强度运动的心率一般为每分钟110次以下,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患者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好运动强度,一般而言,宜选择中强度运动或小强度运动,尤其是对于年长的患者来说,更不宜采用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可能不但达不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反而会伤了身体。

(三)认真把握好每次的运动时间

运动量由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乘积决定,本研究上述观点中有明确的运动时间建议,患者不能因为有头几次的训练效果明显,而不断地增加运动时间来改变目前的身心状况,运动时间的把握宜根据自身的症状重轻和自身的体质适当延长或缩短,而不宜无限度地增加单次的运动时间。

(四)严格限定每周的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是指每周参加运动的次数,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锻炼的强度和时间,运动频率也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刚开始以体育运动作为辅助疗法的,每周宜参加3-4次的训练,最好采用间歇时间安排,如可安排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共四天或周二、周四、周六共三天,患者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如明显感觉到身体适应良好,症状减轻,则宜采用每日一次。

五、体育疗法在辅助治疗心理疾病中的现实意义

心理疾病是客观存在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充分利用体育疗法的辅助功能,引导和帮助患者克服或减轻心理疾病的症状,调节和治疗心理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可行的、值得提倡的,而且也是今后心理咨询与治疗界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华,伍友梅.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J].心理卫生,2007年6月.

[2]傅旭东,杨建国.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体育运动疗法[J].福建体育科技,2008年8月第27卷第4期.

[3]甘柏花.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院(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18卷第4期.

[4]王红民,赵爱民.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体育疗法[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14卷第1期.

[5]方秀宠,卢景波,刘敬阳,孙丽萍,吕芳,马慧.大学生抑郁症体育疗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4卷第1期.

[6]辜坦尧,符明秋.心理咨询中的体育锻炼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ii卷第21期,2007年5月27日.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7

【关键词】心理治疗;文拉法辛缓释片;抑郁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42

针对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同生物化学、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文拉法辛属于一种新型抗抑郁剂,其在抗抑郁效果方面能够获得显著效果,于临床获得广泛应用[1]。为了确定最佳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选择心理治疗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方法,最终获得显著抗抑郁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

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0.3±8.9)岁;

对照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20.5±

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选择文拉法辛缓释片实施临床治疗:控制初始剂量为75mg/d。在治疗14d内,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调整用药方法为150mg/d。观察组患者,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选择心理治疗的。2次/周,60~90min/次,对患者进行8周的观察。①同患者创建友好关系,获得患者的充分信赖,针对患者的疾病史进行详细了解,针对其陈诉认真倾听,最终保证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②在获得患者充分信任以及可以配合的基础上,针对患者认真讲解认知疗法的具体原理以及具体方法。要求治疗师针对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最终有效设定目标,创建具体的方案实施[2]。③治疗师在准备治疗前,指导患者对自动性想法进行准确识别,并且针对认知性错误进行准确识别,防止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指导患者对一般规律进行合理归纳,有效明确共性。之后同患者共同完成真实性检验的设计。要求患者针对自身抑郁水平以及焦虑水平可以有效检验,将患者抵抗抑郁情绪信心有效提高。指导患者在表现出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后,能够有效应用认知自控法,认真注意相关细节[3]。④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特点表现,选择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以及行为矫正治疗方法等进行干预[4]。⑤对患者完成8周的心理治疗后,针对治疗结果实施总结性评价,针对治疗关系进行准确总结。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不选择其他抗抑郁药物以及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表现出严重失眠的患者,选择药物将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有效改善[5]。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HamD评分及Hama评分。

1.4疗效判断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在50%~74%;进步:减分率在25%~49%;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0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71.11%;观察组患者中,痊愈3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HamD以及Hama评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HamD评分为(13.51±3.81)分;Hama评分为(12.81±2.91)分;

观察组HamD评分为(9.47±2.81)分;Hama评分为(9.13±

2.11)分;观察组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学生整体文化层次较高,具有的创新意识较强,针对新事物具有勇于尝试的想法[6]。但是具有的社会经验较少,在面对挫折以及打击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为此成为了抑郁症疾病的高发人群[7]。

抑郁症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一般而言,抑郁症在初期的表现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在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则有可能出现极端行为,甚至是引发生理上的病变。针对抑郁症实施心理治疗时,仅仅是针对患者的主观态度和内心思想进行干预,这对于轻度患者而言,疗效突出,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针对中度或重度抑郁患者,单纯应用心理治疗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需要借助一定的药物作用,针对患者的敏感神经以及生理机能进行调整。

文拉法辛缓释片在应用的过程中,其吸收方面主要表现为肝脏的代谢作用,o-去甲基文拉法辛是比较主要的活性代谢产物。患者进行单次口服文拉法辛以后,至少有92%的药效会被充分吸收,该药物在临床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达到了45%。相对于其他的精神药物而言,选择应用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在短期内将疾病进行稳定,减少疾病恶化的可能。文拉法辛缓释片的应用,基本上不会对患者造成依赖性,当患者的抑郁症康复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脱离药物。在心理治疗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的治疗支持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得到确切的提升,心理干预和生理干预的契合度趋于完美。

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疾病复发。文拉法辛缓释片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效果良好。将两种方法配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抑郁症患者,临床选择心理治疗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成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成功提高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梅,张丽霞.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四川精神卫生,2011,24(4):238-239.

[2]范穗强.加味柴胡桂枝汤合并文拉法辛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回顾性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2.

[3]潘苗,张三强,赵峥,等.文拉法辛缓释片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440-3441.

[4]叶红萍,李鸣.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0(8):524-526.

[5]周艳,刘峰.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四川精神卫生,2015(4):327-330.

[6]丁金伯.文拉法辛缓释片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18):32-33.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8

关键词:音乐与治疗;科学依据;音乐心理治疗;音乐行为治疗

虽然中国古代就提到过音乐与治疗之间的联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和),但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治疗还是一个新兴学科。从美国1950年建立音乐治疗学会至今仅半个世纪,该学科已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目前,近50个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许多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协会,甚至有些国家还可以为专业人员颁发音乐治疗师资格,成为政府认可的职业,如美国就有由音乐治疗学会注册的3000多名音乐治疗师在各种医疗部门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发展起了自己的音乐治疗。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人文系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一次讲座中,介绍了“音乐治疗学”,第一次将现代意义的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在随后的几年里,音乐治疗开始在我国正式起步。沈阳的某部队医院在1981年开展了音乐电疗。1988年6月,中国音乐学院成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在这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音乐治疗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精神科应用得最普遍,大部分精神病院都建立了音乐治疗室,许多医院都成立了课题组,对音乐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那么,音乐治疗到底有没有其科学依据呢?我们知道,音乐通过听觉器官将声波送至大脑,可以对不同的身体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比如,人类的中枢神经自主脉冲频率在30秒左右。在音乐分析中很巧合地发现:莫扎特的音乐韵律差不多刚好每30秒达到一个高峰,因此听莫扎特的作品可以促进人体的内稳态,减少紧张焦虑,身心放松。具体来说,人体的皮肤和肌肉会产生每秒十次左右的微弱振动(α波),而当受到外界的刺激时,这种α波会由每秒十次左右加快到每秒钟二十次左右,变成速波(β波),这种波动在神经系统表现为脑电波。音乐是由紧张和松弛的力度变化组合而形成的,人们在听摇篮曲等轻柔徐缓的乐曲时,在大脑皮质部位会产生慢速的脑电波(α波)。当听到热烈、欢快、急促的快速乐曲时,脑电波会转换成速波β波。医学家们正是利用了音乐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而把音乐做为治疗的手段。

音乐治疗是应用性的学科。具体来说,主要分为运用心理分析的音乐心理治疗和运用行为疗法的音乐行为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聆听法、主动参与法、即兴法及其他方法几大类。

一、聆听法。聆听法是一种接受式音乐治疗,顾名思义,它是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各个国家因其文化历史不同和技术条件的差异,可以有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法。比较有特色的有印度的“超觉静坐法”,日本的“音乐冥想法”,美国的聆听讨论法和音乐想象法。此外,不少医院和治疗机构以前也采用“音乐处方法”,即医师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出“音乐处方”,给病人聆听音乐来进行疾病治疗。但该方法本身多少带着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随着西方特别是美国音乐治疗的传入以及国内心理治疗的发展,这一方法正在被改造,许多医院的音乐治疗室都与行为治疗相结合,发展了更新的技术方法。

二、主动参与法。主动参与法也叫“参与式音乐治疗”(Recreativemusictherapy),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以得到行为的改善。比如,通过歌唱、击鼓、吹弹乐器等主动参与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心肺功能,还可以发现和解决病人的某些心理疾病。以“节奏节拍练习法”为例,通过节奏练习可以发现:有的人节奏形象过于迟缓,行为量过少的人,则会显出目光呆滞、情感淡漠,使人想到抑郁症患者;而节奏形象过于急促,常激动不安、情绪亢奋,便可能患有狂躁症的可能。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使之建立健康的心理节奏,并让这种节奏充满活力,是这种治疗方法最重要的方面。此外,针对儿童学习困难和各种身心障碍的音乐治疗也属于这一范畴。

三、即兴法,即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在欧美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医师选择钢琴,或简单的打击乐器和旋律乐器,引导病人随心所欲地演奏,并可以从中发现病人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症结,还可以通过集体即兴演奏帮助病人学习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此外,还有人把本用于儿童的奥尔夫教学法用于成人的音乐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其他音乐治疗方法。其他音乐治疗方法包括一些特殊领域的音乐治疗,如帮助产妇分娩和胎教的音乐、用于麻醉术和止痛的音乐疗法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按照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将五音与五行、五脏对应,也编制出一些音乐材料用于治疗,是中国推出的音乐治疗方法。

现代音乐治疗从起步到现在,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在心理、精神治疗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疗效。但是,音乐治疗也不是万能的。比如,人如果出现了器质性病变,音乐是无能为力的,必须经过药物的治疗,音乐最多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因此,我们要理性的看待音乐治疗,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愿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0:124.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1983:53.

[3]陈丽霞,王宝龙.从音乐治疗学谈起[J].乌鲁木齐职业

大学学报,2006,(4)

[4]程梅.音乐治疗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2002,(01)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9

关键词:音乐治疗发展特色问题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亲缘”的关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ta)在创建时曾对音乐治疗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的目标就是将音乐运用于恢复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学者对音乐治疗提出了这样的定义:音乐治疗是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和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上述定义的理念焦点都集中体现在运用音乐使人类身心的失调损害状态得以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下面笔者拟从音乐治疗的起源、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中医音乐治疗的特色、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治疗溯源

1.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间,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宫声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这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的典型实例记载。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2.音乐治疗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人通过巫医治病,除了给病人服用一些确有疗效的天然药物之外,还经常采用一定的仪式,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口中念念有词,哼唱着怪异小调,这样的怪异小调不仅起着暗示作用,也使病人内心得到很大的安慰,心情变得舒畅,病情便趋于好转。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和音乐联系起来,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是主宰健康和音乐的神,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作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实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至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采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音乐治疗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了讲学活动,首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此次讲座开启了我国进入音乐治疗领域的大门。1981年,医院开展了以音乐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音乐电疗,随后又与传统针灸相结合,使我国的音乐治疗从一开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198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开展心理音乐疗法,为适应国内患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大量采用了中国乐曲。后来又与长沙医疗器械厂共同研制了心理音乐治疗机,并在全国推广。1985年,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发行音乐治疗的音像制品。1986年,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与音乐专业人员合作,先后开展了老年忧郁症的主动治疗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音乐治疗。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正式招收专科生。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参加者有25个省市100多个会员单位。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学术交流会,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张非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991年和1993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该学会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我国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1992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北京设备研制中心成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初步形成了由音乐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音乐治疗队伍,有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门的教育机构、专业的音像出版社和设备研制中心。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音乐治疗网络已初步形成。

三、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特色

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在开拓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创造了不少新的音乐治疗内容,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学术体系,扩大了音乐治疗研究的视野。

1.在理论上,注重音乐的物理治疗作用,强调音乐声波的生理效应,补充了现代音乐治疗学以心理学为主的理论体系。在中医音乐治疗思想中,注重“身、心双修”。在音乐对生理调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与人是“同构异质”的,无论世界上的什么实物,都是由各种相同的元素构成的,只是结构不同,所以才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音乐也是一样具有世间万物所共有的属性,“五音”也有着和“五脏”相应的各种属性,因此,以五音调式编配的各种乐曲,可以通过这种共同的属性而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五脏系统。在音乐对心理调节方面,中国的七情理论认为:情志的失调可以通过“相生、相克”来获得平衡,例如,过度压抑的病态,可以用“怒”来平衡,通常采用激昂、悲愤的旋律,强大而带震撼性的音量,帮助患者宣泄郁闷的心志,然后再用轻松、流畅的音乐放松患者精神。2.在作品上,中国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的作曲理论,为西方的音乐治疗提供了大量曲目。与西方作曲家强调个性大相径庭,我国自古以来的多数音乐作品都是为环境、为氛围、为景观而创作的,这非常符合音乐治疗对作品的要求。因此,诸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之类的音乐,以及近年来中国的一批医学家、音乐家主动地“为治疗而创作音乐”。诸如《阴阳五行疗效音乐系列》《现代心身疾病疗效音乐》《心理健康保健系列》《美容系列》《睡眠音乐系列》《现代催眠疗法系列》等制品,受到国内外音乐治疗师和广大患者的欢迎。

3.在方法上,中国音乐治疗结合了诸多中医方法,使音乐治疗的手段更加丰富。我国在音乐治疗的方法上,比较突出的是创造了音乐穴位电疗法、音乐气功疗法等。其中电针疗法是采用亳针刺入穴位,通过音乐电流,同时兼听音乐,其作用机理是音乐、音乐电流、经络穴位等作用机制的综合,其疗效更为显著。

四、制约我国音乐治疗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日趋迫切,音乐治疗作为一种“享受型”“自然型”的医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这是它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民众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音乐治疗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毕竟还短,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医学研究水平等,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在音乐治疗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中的瓶颈,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1.理论基础薄弱。音乐治疗是由临床实践开始起步的,实践中有了疗效,自然不胫而走,广为效法。但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基础薄弱,临床实践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这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几次学术会议科研报告,大部分是以对照比较的方式说明音乐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治疗机制,也就是音乐作用于人心身的原理所涉不多。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进行这样的测试和研究,都离不开新型的、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使得有些研究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从事该项工作的大部分是医护人员,他们忙于日常的临床治疗工作,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有关基础学科及技能的训练,所以进行基础研究也比较困难。

2.学科人才紧缺。目前从事我国音乐治疗的队伍分两大阵营:音乐界和医学界。这两大阵营的学术相容性极差,音乐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不懂医学,医学界从事音乐治疗研究的学者对音乐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严重削弱了我国音乐治疗的学术发展,难以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把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高等院校普及开设这门专业课程势在必行。

3.政策法规的束缚。欧美的音乐治疗学会大多具有资质审查权力,通过学会认可的资格证书后,可以在医疗单位工作,也可以独立开业,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我国医疗职业序列中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职位,更没有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认定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音乐治疗从业人员的就业发展,也限制了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使得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前景受到一定影响。

在音乐治疗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丰收过、喜悦过,但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能打破制约音乐治疗发展的瓶颈。展望未来,这里将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疗法(一)[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51.

[2]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乐出版社.2002,第1版.

[3]张鸿懿.中国音乐治疗实践与教育二十年[J].艺术教育,2003.

[4]高天.第一届音乐治疗训练班讲义[R].2000,8-10,1-4.

[5]王志远.高等医学院开展音乐治疗学初探[J].音乐治疗学科信息,2002(6):38.

[6]侯建鹏.音乐有镇静作用——京城流行音乐止痛[n].北京青年报,2003-1-28.

[7]郑璇,徐建红,龚孝淑.音乐疗法的进展和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3(7)42-43.

[8]普凯元.音乐治疗原理[J].音乐艺术,1996(3):71-73.

心理学治疗的方法篇10

自然疗法是以人体健康为核心,重点强调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和中医有不少近似之处。而西医是以疾病为核心,重点放在当机体出现了疾病时,如何诊断和治疗。因此两种体系在学术思想和技术手段上迥然不同。自然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营养疗法

营养疗法即让患者按一定的食谱进食或补充某些营养素,从而使饮食成为治疗的手段。营养疗法是自然疗法的基础,自然疗法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首先选用这一疗法治疗患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粗制食品和补充营养素完全可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营养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痤疮、关节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抑郁症、2型糖尿病、湿疹、痛风、高血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

植物药疗法

植物药疗法是应用植物做为药物防病治病,也可以称为草药疗法。植物药疗法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自然疗法医师在使用植物药治病时,不仅依据该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传统药性,而且还要掌握其现代药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这样使得该疗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如今,许多自然疗法医师所使用的已不是未加工的植物原生药材,而是使用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

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使用可以诱发健康人体产生某种疾病的药物来治疗该病。这一疗法的基本原则是:大剂量的药物可以诱发疾病,但该药物在小剂量时,却可治疗该疾病。顺势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可以是植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品。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源于中医。它通过针刺、灸、按摩、激光、电刺激等方式刺激机体的穴位,从而促进机体的“气”在经络中循环、流动。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诊治疾病中尚须在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

水疗法

水疗法应用热水、冷水、蒸汽等各种形式的水来保健或防治疾病。具体方法有坐浴、灌洗、温泉浴、旋流温水浴、桑拿浴、淋浴、湿布、敷泥、足浴、热敷以及灌肠等。水疗法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许多民族传统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就是应用物理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包括超声波疗法、透热法、保健体操、按摩、关节活动法等。水疗法也属物理疗法范畴。

心理疗法

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自然疗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疗法医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问诊中能从患者语言、动作等表现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其他方面的异常问题,然后采取诸如催眠、心理暗示、咨询指导、家庭治疗等手段,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埃及就有了音乐疗法的记录,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患部上放置管乐器演奏,直接对患部进行音乐的“振动”,以缓解疼痛。我国的《黄帝内经》也有“五音疗疾”的记载。现代医学界利用音乐进行降低人的压力和焦虑、增强免疫系统反应以及降低血压与心跳速率的治疗。日本在晚期医疗、外科、齿科临床上也使用共振音响装置来缓解患者疼痛等。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就是利用芳香植物的纯净精油来辅助医疗工作的另类疗法。人们从大自然中芳香植物的不同部位提炼出具有不同气味和颜色的精油,如桉树叶精油、玫瑰花精油、佛手柑精油等。这些精油由一些很小的分子组成,具有易渗透、高流动性和高挥发性的特点,当渗透于人体肌肤或挥发入空气中被人体所吸入时,就会对人的情绪和身体的其他主要功能产生作用,可以安抚神经和愉悦心境,能强化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