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影院产业报告十篇电影院产业报告十篇

电影院产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30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1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记者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2

电影作为传媒产业之一,电影广告的市场运营在欧美国家非常成熟,这是因为电影广告在播出时,没有众多频道和广告的干扰,尤其是电影放映前那几分钟,观众几乎是“高度集中”地看完片前的广告,这样的广告效果,我到现在还没有办法知道有没有其他形式的广告效果比它更好的。随着中国电影院线的改革,电影广告市场也在整合与创新中日臻成熟,逐渐从单一以影片为导向的时代向科学、完善的传媒时代转变。

电影已成为广告的“蓝海”

电影的广告价值源于其极高的受关注度和话题性。数年前,一部影片形成的思想冲击甚至可以影响一代人,从而使配合单一影片进行宣传推广的广告或活动很容易取得营销上的成功。

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虽然影片被遗忘的速度在加快,但电影营销价值在上升,电影广告的前景愈加明朗。首先,看电影已成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其次,在影院大屏幕播放精美广告片,其记忆效果几乎高出所有的广告形式,甚至是电视的好几倍;最后,电影的互动整合的优势凸显出来,在同一时空里,让观众全面了解产品,完成对消费者的全方位推广。

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作为重要的电影广告运营模式,其巨大的营销价值被广告主认可,但受电影票房制约较大,运作流程复杂,且无法监测广告传播效果,故无法规模化、产业化。

所以,时下整合全国影院银幕已然成为广告“蓝海”。一方面,影院银幕作为广告传播载体,大屏幕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吸引力,且广告受众层次较高,其传播价值易被广告商认可;另一方面,影院银幕聚合了制片商、院线和广告商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这样也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

电影广告需要媒体化

将影院作为传媒来运作是电影广告的未来。如果将国内现有的比较现代化、上座率高的影院映前时段集中买断,整合为影院网络体系,以时段售卖的方式,通过银幕影像、影院展示等广告形式传播,一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媒体。

目前国内电影广告基本上是以单一影片为导向,在宣传上也是各自为政,这样的广告传播效果有限,如果将影院作为媒体来运作,就能锁定固定的观影人群,成为可控、可选、可评估的精准媒体。

既然是媒体化,就需要对其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影院媒体一方面承载着为新片进行整合传播的任务,同时还应依据不同品牌的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整合传播方案。既可以是在电影里的植入式广告,也可以是放映前的贴片广告;既有电影海报形式,也有影院相关形式;既有影院自身的广告形式,也有影院以外相关广告形式。总之,要多元化形式相互组合运用,才能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地了解电影广告的效果,应该尽快建立专业的电影广告的媒介监测机构,不仅为了准确监测电影广告效果,同时也为了能够给客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投放依据。

它山之石

近年来在美国被公认为发展最快的广告形式之一就是电影广告。其实,美国的影院广告起步也很晚,2003年才成立了影院广告委员会(CaC)。据CaC年度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自2002年至2008年,影院广告投入平均年增幅达21.5%,2008年的影院广告支出是2002年的208%。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20-02

河南数字电影院线建立,是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制定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必须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思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数字化流动放映为龙头,以实现2131工程的放映目标。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看到内容新、质量好、品种多的优秀国产电影,其宗旨是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发展规划的实施。

一、河南数字电影发展分析

从2006年起,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四年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承诺办好的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十大实事之一,全省各级政府成立了由广电、发改、财政部门参加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各省辖市、县也都把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来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在政策方面,随着国家政府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地完善和转变,电影行业的主管部门将会从现在的文化部门和广电部门双重管理的现状转变为广电部门专职管理,河南数字电影院线将会享受着更多更大的政策优惠,有着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扩张能力。

二、数字电影优势特点分析

(一)数字电影定义

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现阶段,我国数字电影发行放映以影片数据输入盘、硬盘传输方式为主。目前数字电影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高端的数字影院可更好地展现视听效果,而低端数字电影放映则针对农村和社区,它强调的是存储的方便性,因为放映所需要的数字文件较小,所以也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二)数字电影特点

数字电影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新媒体,因为它有着电视、报纸、广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像电影画面气势磅礴、质感好,声像俱佳;费用极低。而且数字电影院的观众是老少皆宜,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也是许多商家的目标消费群体。所以,只要将电影观众和广告受众锁定一致,广告到达率是很高的。数字电影广告是指将企业产品广告或宣传片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数字电影广告因独具特色和优势尽显而备受众多商家和企业的关注和青睐。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户外pop是世界公认的五大广告优势媒体,在一些国家,电影广告的营业额排在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电影广告业发展得很快,中影大片随片广告竞标的做法说明电影贴片广告已步入规范成熟。对于商家来说,多一种媒体,多一种选择,电影广告在中国已经成为广告主流媒介,数字电影已经成为广告新载体。

(三)数字电影的优势强制观看,电影放映环境的封闭性和声光电结合的广告信息的快速传递,开机必播的广告信息,观众对广告的关注度极高,近乎100%的收视率。河南流动数字电影放映网络化覆盖,全省1600个数字放映队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电影频道。贯穿全年的数字电影城乡放映活动的开展,近千部数字电影国产优秀影片的播放,又是一个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媒体。

(四)数字电影广告优势分析

河南数字电影院线覆盖整个河南省并可根据客户指定社区、城镇、农村随时进行流动放映。广告形式如下:

1.无障碍公益、文明行为推广:“数字电影文化广场“项目是一个新兴的数字电影流媒体,搭载数字电影院线全国的发行和放映平台上,主要面向全国二、三级城市,将数字电影免费引入到全国文化广场、社区、学校以及广大农村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沟通。广大消费者、受众群从心里不排斥、乐于接受!

2.精准广告投放: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任意挑选国内某一个省份、直辖市做投放,涵盖到每一个县城、每一个社区,及可辐射周边的每一个自然村。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者订制目标放映受众。如:中高端产品-城市社区/广场;低端产品-远郊区县及农村;针对性产品-大/中/小学;完全定制配套广告投放,真正做到:无处不到,精准性广告宣传!让每一分钱的广告投入都是真实有效的!

3.现场调查:设立调查问卷对客户品牌及产品进行有效的调查,对其进行及时掌控、反馈及监督。

4.简单宣传:客户进行线下活动时在放映现场可派发宣传单册/Dm及产品试用装等;

5.现场促销:组织专家团队或者由客户直接进行现场促销,可以根据节日、特殊人群、消费层次的不同开展不同的促销活动。

6.完善的广告监播体系:电影贴片广告监测:

(1)现场监测报告:放映场所、广告商、放映员、观众四方代表签名的电影及广告放映监播单。

(2)现场拍摄的数码照片反馈。

(3)数字电影设备GpS全球定位,适时把握放映情况。

(4)第三方监测: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数字电影中心iC查询数据,数字电影中心场次数字查询系统。

三、河南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在数字电影放映市场上,分为固定院线和流动院线两大类。流动院线又分为商业院线与公益院线两类。同时随着国家对电影市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代表着电影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电影市场更是极为重视。

1.固定电影院线市场

河南省电影公司。1984年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2002年,以河南省电影公司控股成立了“河南省奥斯卡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自建影城为主,联营加盟为辅的放映、发行经营管理模式。奥斯卡电影院线在全国院线的排名由成立之初的第29位升至第10位。目前正常经营的奥斯卡影城32家、银幕123块、座位27217个。2008年营业收入9183万元,利润总额909万元,企业资产总规模达12460万元。

省辖市级电影公司。截止到2009年3月底,河南省18个省辖市级电影公司都在持续经营,70%的电影公司仍以电影放映为主,除三门峡、济源电影公司加入星美电影院线外,其余省辖市电影公司皆加入奥斯卡电影院线公司。省辖市级电影公司中南阳、信阳、平顶山、许昌、三门峡等经营状况较好,2008年票房收入均超过100万元。开封、驻马店公司经营状况较差,基本的电影放映设施已不存在。

县级电影公司。大部分已不能正常持续经营,县级影院放映大都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其收入来源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放映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出租房产设施。县级电影公司80%属于事业单位,20%属自负盈亏的企业。但自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以来,县级电影公司逐渐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上转,在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领导下,重新组织人员进入农村电影放映市场。乡镇一级的电影放映基础设施从目前情况看已基本不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近年来河南省的电影院、剧场等文化设施呈现萎缩和消亡现象,全省大中城市电影院也有新增和改造,但电影院放映方式仍以放映胶片电影为主,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二级市场数字电影院线开发前景可观。基层群众的观影条件和观影质量十分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固定院线市场的疲软却给流动院线的市场极大的市场占有机会。

2.流动数字电影院线市场

我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和放映队的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了19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622套,其中国家配置1246套,院线公司自购376套;农村电影放映队2600支,其中数字电影放映队1622支,胶片电影放映队978支;农村电影放映员4800人,其中数字电影放映员3200人,胶片电影放映员1600人。院线公司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是郑州、洛阳、焦作等9个市的院线公司,是由市电影公司出大股牵头,所属各县(市)电影公司及个别自然人参股组建的院线公司;第二类是济源市这样以一家民营演出公司为主体,多名自然人为股东组建的院线公司;第三类是开封县这样由多名自然人入股组建的院线公司(即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各院线公司主要负责经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服务、数字影片传输服务、放映设备维修和经营等。郑州、洛阳、济源、焦作、许昌、驻马店、信阳7个市,全市乡镇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100%,其他省辖市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60%以上。

四、整合数字电影资源打造文化产业航母

河南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全省下辖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2123个乡镇、48000个行政村,河南省人口9800万人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前列,其中城市人口3000万,农村人口6800万。根据河南省的面积、人口、电影市场份额、观影人次、观众需求分析,1600多个流动银幕,河南目前在全省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网络覆盖已经形成。

在全省范围内整合数字电影院线资源,开展流动放映活动,实现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网络对全省各地区的无缝覆盖、高频次放映、独占性资源垄断、构建统一的流动性放映平台。

(一)政策整合资源

目前全省流动数字院线,都是国有资产,有少数民营资本入股,以新农村院线为主,规模也都局限在各地市农村市场,以放映一场电影政府公益补贴100元,生存状态艰难,大都是松散经营,缺少集约化经营管理能力,目前根据政府要求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地完善和转变,电影业由广电部门统一管理,特别是数字电影资产的也有文化部门转移到广电,这就给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政策依据,可以规划一个以公益养公益,数字电影设备可持续发展的资产保值存量管理标准,制定一个放映模版,影片采购统一,广告价格统一,设备管理统一,公益补贴统一,整体合一的运营管理模式。

数字电影院线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军影视界,尤其是数字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国家政策更是大力扶持的,国内一些民营资本几年来也是大举进军电影界,所以国家政策方面的风险为零。

(二)市场整合资源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4

一个短小的网络视频,时间甚至短到仅够电影作为铺垫的前奏,在这个时间里,网络视频能否形成一条完整如电影般的产业链,低成本的制作是否对电影造成冲击?对于网络视频的讨论正在被引向资本层面,而非仅仅关注内容的制作。

对电影冲击威力甚微

对网络视频发展有关注的北京大学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网络视频虽然能够有低成本制作的优势,但是其时间上的限制,决定了它在表达一些命题的时候,不能如电影一般深刻。

“微电影着眼生活、人生感悟较多,深度是可以有的,在没有支线的干扰下该深度的冲击力还会更大。但这相当考验主创人员对生活的挖掘和说故事的能力。”广州独立撰稿人、资深影视译员、影评人心之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仅仅依靠网络视频盈利的制作团队不可能发展成大公司,而一些视频网站更不可能将网络视频作为主打。事实上,以微电影为主的网络视频的传播方式更多局限在微博、优酷等免费的交互式和视频网站中,仍未出现以微电影等为主打的网站。即使是优酷也只是为其开辟原创视频的板块。对于优酷而言,它的主打仍然是大片。微电影在线下如院线播出仍然微乎其微。

而另一方面,在院线方面,微电影似乎亦不受待见。网络视频迅速发展的这些年里,没有一部微电影在电影院中上线,因而,对电影的冲击,似乎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强烈。“微电影,尤其是单部的微电影,只适合于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无论制作水平、视觉效果、观赏时间都难以满足影院观众的需要。

对于视频业来说,网络视频的发展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产品存在,未来形成独立的产业类型的可能性不大。

该走向何方

陈少峰认为,作为一种辅助性产品,它呈现出播出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些特点的结合,正好符合广告的要求,与广告的结合,或者是未来网络视频更佳的走向。

许多广告商在品牌宣传上已经踏足了微电影领域。微电影成为影视机构和广告主关注的行业热点。三星的《四夜奇谭》系列、科鲁兹的《11度青春》系列、凯迪拉克《一触即发》、保时捷的《私信门》一列微电影展现了微电影与广告结合的魅力和所产生的效果,让品牌广告商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这种低成本微电影制作中。

广告公司开始尝试对网络视频业务的开拓。广东广旭广告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钟敏雄曾向《民营经济报》记者表示,微电影是广告业现在的热点,旭日也曾就一些广告宣传拍摄相关的微电影,但是,这种广告与微电影的结合,应用更多的是在一些网络传播公司,传统的广告公司则涉及较少,但也会增加相关方面的内容。

然而,目前令人尴尬的是,似乎还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网络视频公司为根据广告主和广告产品的需要,整合策划、拍摄、制作、投放、推广等多个环节,整个网络视频市场则呈现着多、散、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契合广告等相关产品的特点,并进行开拓,真正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值得更多的探讨。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5

电影广告的“蓝海”

电影的广告价值源于其极高的受关注度和话题性。数年前,一部影片形成的思想冲击甚至可以影响一代人,从而使配合单一影片进行宣传推广的广告或活动很容易就能取得营销上的成功。

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虽然影片被遗忘的速度在加快,但电影营销价值在上升。电影广告的前景愈加明朗。首先,看电影已成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时尚年轻人的青睐;其次,在影院大屏幕播放精美广告片。其记忆效果是电视的6.7倍;最后。电影的互动整合的优势凸显出来,在同一时空里,让观众全面了解产品,完成对消费者的全方位推广。

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作为重要的电影广告运营模式,其巨大的营销价值被广告主认可,但受电影票房制约较大,运作流程复杂,且无法监测广告传播效果,故无法规模化、产业化。

在分众传媒、华视传媒等“笑傲”广告市场之际,整合全国影院银幕成为广告“蓝海”。一方面,影院银幕作为广告传播载体。大屏幕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吸引力,且广告受众层次较高,其传播价值易被广告商认可;另一方面,影院银幕聚合了制片商、院线和广告商资源,实现多方共赢,促进电影产业良性循环。

“银幕巨阵”将电影广告产品媒体化

张永庆作为中国较早从事电影贴片广告者之一,他认为,将影院作为传媒来运作是电影广告的未来。2005年,张永庆推出中国第一个媒体化的电影广告产品――“银幕巨阵”。

“银幕巨阵”全称是全国高端影院银幕广告联播网,将国内现有的最现代化、上座率最高的高端影院映前时段集中买断,整合为高端影院网络体系,以时段售卖的方式,通过银幕影像、影院展示等广告形式传播。

银幕巨阵推出前。国内电影广告基本上是以单一影片为导向,风险性较大;“银幕巨阵”推出后,既将影院作为媒体来运作,又能锁定固定的观影人群,成为可控、可选、可评估的精准媒体。

为此,2007年,张永庆将其“央视三维广告有限公司”更名为“央视三维电影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对此评价很高,他告诉记者:“在众多媒体还在分散狙击受众的时候,央视三维电影传媒却利用电影这个时尚的娱乐介质,以影院屏幕等为载体,实现了都市新锐的重聚。”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6

映前广告:三家公司瓜分市场

映前广告是影院广告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可以占据影院广告收入总额的二分之一强,而且收益相对稳定。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映前广告公司有央视三维电影传媒公司(以下简称“央视三维”)、上海晶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茂传媒”)和华夏时报传媒广告公司三家。其中央视三维占据核心重点城市60%以上的市场份额,晶茂传媒的市场占有率约20%-30%,华夏时报传媒广告公司则独家了万达院线的映前广告业务。

广告公司与影院的合作模式也较固定,广告公司以年租形式向影院购买资源,影院则按照合同规定时段和时长播放映前广告。

根据影院票房、人次和所处位置等条件的差异,广告公司对影院资源也划分了不同的给付标准。最低的价格只有几万元,最高的可达上百万元。而万达、星美、大地、横店等拥有众多直属影院的影院投资管理公司,往往会和映前广告公司谈一个打包价,再由管理公司将广告收入分别划分到旗下影院。除了对影院本身的考量,映前广告公司也会考虑影院的城市覆盖率。据央视三维媒介经理付操介绍,目前央视三维的媒体资源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影院。

虽然模式成熟、格局明朗,但映前广告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价格”成为映前广告行业遇到的最核心问题。“现在很多影院的资源价格远远超出其真实的媒体价值,广告客户逐渐无法承受。”据付操分析,在影院房租不断上涨、票房分账比例又在逐渐下调的趋势下,影院经营方对广告收入的预期越来越高,再加上竞争对手相互抬价,造成了影院资源价格居高不下。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并不认同价高一说:“影院经营者为影院争取最大利益无可厚非。而且价格是由市场调节的,高到一定程度无人问津,自然会下降。”

也有院线或影院管理公司为了增加收入而尝试独立运作映前广告。但付操指出,“院线独立运作并非不可行,但存在专业性及广告客户资源和影院覆盖范围方面的局限。”

阵地广告:各自为战

一个周六的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蓝色港湾的传奇时代影城。进入大堂,左侧是一家滑雪培训班和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展位,墙壁上挂着若干灯箱海报;右侧是一面大型LeD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电影预告片。大堂中央除了热映影片和即将上映新片的立牌、展架,还有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的展位,片方宣传人员正利用各种手段吸引走进影院的小朋友。

上述情景正是影院阵地广告布局的真实写照。“影院阵地广告通常包括灯箱、立柱、场租、LeD屏、电子海报等,没有一定之规。至于电影海报、展架、立牌等电影常规阵地宣传品的摆放,影院是不向片方收取费用的,因为影院也要依靠影片宣传提高票房。”传奇时代影城执行总经理刘振华表示。

目前影院阵地宣传尚未形成明朗格局,大多是影院各自为政,独立同片方或商家接洽。“不同的影院、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宣传手段,很难制定统一标准。”刘振华解释说。目前,在影院阵地宣传方面较有规模的有华谊兄弟传媒经营的LeD显示屏广告,以及由博杰传媒经营的数码海报。但这两项给影院带来的收益远没有映前广告可观。以数码海报为例,黄金地段影院的年租金也只有10万-20万元,但这个价格已经让博杰传媒“不堪重负”。与央视三维的付操一样,博杰传媒媒介中心总经理赵海燕同样认为影院的资源价格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但博杰正处于资源铺设阶段,而且为了实现最佳广告达到率,一般选择大堂、小卖部、观众休息区等优质广告位,所以在价格方面只好让步。”据赵海燕介绍,博杰传媒的影院选择标准是年票房票房3000万元以上的优质影城,目前其已经覆盖了65个城市的600多家影院,数码海报终端达5000多台。“计划明年年初突破千家影院、10000台终端。”

“时尚、前卫、消费能力高”,是广告主和广告商对影院这个媒体资源的定位。位于上海正大广场的上海星美正大影城,2011年的阵地广告收入达200多万元,“正大广场是上海人流最多的广场之一,凭借优势地段,正大星美几乎每周都有几万到十几万的阵地广告收入。我们合作的商家也五花八门,电视、汽车、地产商??”星美集团华北区经理赖汝龙介绍说;观影人次一直居于全国前列的北京耀莱国际影城(五棵松店),其阵地广告往往要提前两个月预约,2011年进账150多万元。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7

>>网络电影艺术的特征与传播价值电影的广告传播价值及运用微电影广告传播价值浅析微电影的传播价值解析微电影营销传播价值研究浅析网络信息传播价值电视媒体网络传播价值凸显情感类节目传播价值分析网络传播模式下的广告传播价值电影贴片广告的传播价值剖析浅析“元电影”的传播价值与意义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网络广告的经济传播价值研究壮族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应用及传播价值分析浅析微博的特性及传播价值媒体再现“小人物”的传播价值分析数字音乐传播价值链分析CCtV-5的广告传播价值分析新闻价值与传播价值比较动画纪录片的传播价值与美学特征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②孙宇,戴盈盈.《网络电影:分众传播、产业融合与联合

治理》,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2期(总第157期)

③张成良.《网络电影:草根文化的视觉狂欢》,《电影

评介》,2007(06)

④杨晓茹.《试析网络艺术的审美追求》,《新疆艺术学

院学报》,2009(03)

⑤《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

⑥许行明,杜桦,张菁等著.《网络艺术》,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⑦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三十卷集》第19

卷,列宁格勒,1979年,第181页

⑧吴起.《网络视频与院线电影传播的差异研析》,中国

电影网,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8

当前,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东部沿海地区遭遇增长困惑和转型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压力。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果断实施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且实施力度大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下文简称“营改增”),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部分地区和行业试点。2013年8月1日起,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部分现代服务业适当扩围纳入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十二五”期间“营改增”将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那么,“营改增”政策将对我国传媒业产生哪些影响?下面,笔者试作分析。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相关情况

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因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销售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其他国家采用。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大多覆盖所有货物和劳务。

我国1979年引入增值税,最初仅在襄樊、上海、柳州等城市的机器机械等5类货物试行。198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在全国范围内对机器机械、汽车、钢材、西药等12类货物征收增值税。1993年并于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草案)》规定,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其他劳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征收营业税。2008年11月并于200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为了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在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营改增”方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试点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现行营业税的规定是2008年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营业税征收范围广,涉及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这一广泛的领域。第三产业直接关系着城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营业税的收入也将逐步增长。

“营改增”的原因分析

1.“营改增”是为了解决1994年税制改革遗留的问题

1994年税制改革遗留了三个问题:首先是增值税的实施方案采用了生产型增值税,是生产型、消费型、收入型三种增值税征收中抵扣最少的征收方法,也就是政府征收最多的征收方法;其次是确定增值税的适用范围问题,即把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只限制在商品范围内,劳务部分保留营业税;再次是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所得税。

2001年以后政府相关部门开始研究税制规范化、改进税制的问题。2003年先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始进行消费型增值税征收的改革,第二步扩大到中部崛起的六个省的26个城市按照东北方案办,第三步扩大到西部大开发的企业。从2009年1月1日起,所有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的税款都可以抵扣,不再受税收增量和地区的限制。

从税制上讲,遗留的最大问题是营业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基本的要求是减轻负担。因为营业税的缺点之一就是重复征税,税负重。重复征税不利于企业专业化生产,越是大而全的,税负越轻;越是专业化分工很细的,税负反而越重。营业税使服务业的税负重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所以营业税改增值税,第一个原则就是减轻负担;第二个是消除重复征税;第三个是原来规定营业税出口不退税,增值税出口退税,改革后的税制有利于中国发展服务贸易。因此大利发展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一个重要的政策。

2.“营改增”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措施

“营改增”也是由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决定的。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形势严峻。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带来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欧债危机则日益严峻。同时,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被外界普遍认为代表经济实际发展状态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贷款总额等指标均持续低速增长,实体经济呈现出疲软态势。因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是必然的出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所谓结构性减税,是指结合税制调整,把一些主体税种和重要税种的微观税负适当降低,同时辅以开征一些新税种和调高一些辅税种的税率,但算总账属于减税范畴,具有减税效应。“营改增”则是结构性减税的重点。

“营改增”对传媒业的影响

1.对报业的影响

就报业而言,主要收入包括广告收入和报纸发行收入。广告收入,过去缴纳营业税是以营业额乘以5%的税率来直接计算应缴纳税款,改增值税后按销售额的6%计算增值税销项税。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不同,“营改增”后虽然税率提高了,但总体税负可能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一是营业税是按照广告收入全额计算缴纳营业税,而增值税销项税是按广告收入的不含税收入额计算。二是报纸按13%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按17%的税率计算新闻纸及报纸印刷费等进项税额,形成了进、销税率倒挂;同时,报业的发展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发行量在下滑,发行价难以提高;而印刷成本提高,新闻纸价格上涨,导致报纸的发行收入往往低于报纸的成本,这使得进、销倒挂进一步增大,增值税留抵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营改增”后,由于存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导致企业实际负担的税费将有所减少。三是文化事业建设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均会相应减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体制改革后,很多报社都改制成立了报业集团,集团内部通常包括报社和经营公司两大部分,这实际上增加了很多的关联交易,特别是报社的收入往往是来自经营公司的拨补,这部分收入在经营公司已经计算过增值税,如果在报社对这部分收入仍然进行征税,则大幅增加了报业的税负,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后需要明确的税收问题。

2.对电视业的影响

从电视业的收入构成看,广告依然是电视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电视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制作、播出和管理三项成本。制作成本是为制作电视节目所支出的一切直接费用,具体包括节目筹划、编剧、排演、摄像、编辑、审核等节目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播出成本是完成电视节目制作及市场推广工作后,在渠道上所花费的费用,包括主控、副控、微波、中继站、发射设备、通信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所产生的费用;管理费用则包括行政、财务、安全、技术等部门发生的费用等。“营改增”前,广告收入征收营业税,现在征收增值税,税率提高了,在收入不变或略微下降(考虑到“营改增”后的收入为含增值税收入)的情况下,相应的税额会增加。但是,电视行业的大部分成本,例如制作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无法像报业的新闻纸张成本那样存在较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就无法抵扣相应的税负增加。所以“营改增”对电视业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税负增加。

3.对电影业的影响

就电影业而言,“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其收入采取票房分账模式,即扣除票房总收入5%的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按票房总收入的3.3%对院线和影院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费用,剩余票房收入由制片发行方和院线按各自的分账比例进行分成。

从电影制作企业来看,其发生的成本一般包括:摄制组支付给导演、演员等的工资、津贴、报酬,演职人员的食宿费、差旅费、场租费、道具费、服装费等。其中,企业支付的运输费、广告费、属于信息技术服务的影片后期制作费等可作为进项扣除,电影发行企业支付的广告费、著作权使用费等也可以作为进项扣除,但电影制作发行企业支付给相关人员的工资,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而这些人力成本,又在制作发行成本中占较大比例。因此,电影制作发行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后,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少,税负可能加重。

就影院而言,作为电影放映企业,其实际税负可能减轻。《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指导性意见》[(2008)影字866号]规定,影院的分账比例一般不超过50%。将影视制作、播映、发行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前,影院按分账票房的50%缴纳营业税。将影视、制作、发行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后,影院扣除给“营改增”试点范围内制片方的分成、租金等可抵扣进项之后,其毛利将远远低于票房的50%。影院以此为销售额缴纳增值税,税负可能降低。

4.对网络业的影响

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广告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入按5%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按6%缴纳增值税。一方面,税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不过互联网公司网络设备投入和更新所含增值税在“营改增”后可以进行抵扣,可适当弥补税率提高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所以“营改增”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可能不明显。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9

紧跟其后上映的《非诚勿扰》,片中大量的商业广告植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应该不过分,虽然植入手法比《爱呼2》整体高了不只一个段位,但显然远无法做到内容创作和商业开发两者的均衡。这次连导演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多次通过媒体为片中过多的植入广告向观众表达了他个人的歉意,不少观众也通过媒体知道了冯小刚在拍片现场为一个信用卡特写镜头怒摔水杯的段子。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非诚勿扰》成为近年来最赚钱的国产喜剧片。就目前票房走势,预计《非》的最终票房会超过《集结号》——这大大出乎很多业内人之前“票房能过两亿就不错”的判断。所以,冯小刚这部贺岁片其实应该改名叫《冯的报恩》,不是对观众报恩,而是对华谊兄弟。

被央视多次公开评价为“山寨文化元年”的2008年,中国电影人和广告人不知何时早已成为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一起举着“票房是检验电影的唯一标准”的大旗,披荆斩棘,来势汹汹。但回头看看这一年的国产电影,特别是喧嚣的贺岁档,只要是现代都市题材影片,各类电影植入广告不只是无处不在,简直就像“病毒”一样迅速互相传染、复制着——《爱呼2》、《非诚勿扰》、《桃花运》、《女人不坏》、《大搜查》、《疯狂的赛车》,这哪里是电影间的较量?简直就是一场“广告大战”。有一个广告导演朋友曾向我发问,但又像自说自话:“我们拍广告的,都尽量把广告拍得像电影;怎么现在这帮拍电影的,都把电影越拍越像广告?”

不管你对上面这些现象或事实有着怎样的看法,都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电影行业基础薄弱,但发展又异常迅猛,我们有理由保持审慎乐观的同时,更有理由要求业内同行对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着清醒认识。2008-2009年贺岁档的某些国产电影里过度使用植入广告,这种使含有植入广告的电影正逐步沦为含电影的广告的“怪现状”,绝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何况,我的电影票钱岂能如此白白被“抢走”?!

宏观来看,眼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电影正积极拓展各种新的资本回收渠道,这是让人非常欣喜的事情。其中,电影广告市场的开发绝对是电影各项收益增幅中的排头兵,所以,很有必要对电影广告的性质和不同形式做一简要概括。粗略地分,电影广告分为四类: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整合营销和广告主直接成为投资方。前两种电影广告,观众可以直接在影院影片放映时看到,后两种主要是通过影院放映之外的版权授权和商业活动等形式把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贴片广告从经营主体角度主要分为片方贴片、发行方贴片、院线贴片、影院贴片;从地域上分为全国性贴片和地域性贴片。贴片广告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电影广告形式,也是目前相对最成熟、最传统的一种电影广告投放形式。据国内专业从事电影广告市场开发的央视三维公司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监播到的贴片广告额仅为1.6亿元,假设即使2008年翻倍增长,国内贴片广告总额也只占国内广告市场总额相当小的一部分,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提。国内影院数量是决定贴片广告市场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08年,国内市场有效银幕刚刚超过4000张,显然国内贴片广告市场潜力巨大。

电影广告的整合营销就是“把制片、发行和放映及相关产业领域整合起来,以电影作品为中心,建立起多支点的盈利模式和资本回收渠道”,具体主要分为版权授权、电影活动和衍生产品三大块。

版权授权、电影活动从具体操作上主要通过商业购买和资源置换两种方式在执行,从具体形式上又分为在影片制作、宣传和发行等不同阶段搭载影片内容的跨媒体广告投放和影片阵地宣传等;衍生产品则主要是在影片不同阶段搭载影片内容的各种推广、公关活动,从活动性质角度,主要分为影片常规活动(开机仪式、关机仪式、首映礼等)

和借助影片内容独立展开的主题性活动(如高校巡演见面会或搭载影片内容的企业产品推广会等)。

电影的衍生产品和相关后电影产品开发,也是电影整合营销一部分,通过不同的产品渠道起到电影宣传推广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可直接带来潜在的巨大收益,但此部分并非本文重点,暂不详述。

广告主直接成为影片投资方目前国内比较少见。但在《命运呼叫转移》里,我们就能看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直接成为影片投资方、出品方之一,这种情况主要是不仅能方便有效地保障影片最大化地调用广告主的媒体资源,同时广告主也拥有影片相关的版权和收益权。但这种“炒房炒成房东”的做法,我个人并不认为有利于行业发展,也不认为这种电影融资方式目前在国内会成为主流。

最后一种就是本文重点讨论的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的视觉符号、具体服务内容等策略性地融入到电影内容中,从而达到营销作用;它往往根据广告跟电影结合的不同程度分为由浅入深多种植入层次。比如,客户产品直接摆放、出现,台词植入,场景植入,情节植入,故事植入,主题植入,片名植入,品牌精神、理念的植入(品牌美誉度植入)。植入式广告从策划到执行,都需要一组非常专业的团队支持来完成,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要精通电影、广告两个行业的所有具体制作流程,并善于沟通。制作成本1.5亿美元的《变形金刚》,广告植入收入达4000万美元,制作成本4500万元人民币的《非诚勿扰》,据说片中各项产品植入收入也超过了2000万元。再对比一下95.43亿美元的2008年美国年度票房总收入和42.15亿元人民币的同年中国总票房收入,显然中国电影植入广告要走的路还远着呢。

通过上面对电影广告从形式到内容的简要概括,再回头看《非诚勿扰》和“爱呼”系列电影里的植入广告,会发现其中有相似又有不同。华谊兄弟和派格太合分别作为冯小刚电影和“呼叫转移”

系列电影的出品方和幕后推手,虽然两家公司显然都是目标直指投资回报最大化,但其广告营销策略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华谊兄弟虽然出身自广告公司,但在跟冯小刚合作的早期,植入性广告更多是尝试和探索性的,甚至在《大腕》里,是“游戏性”的,到了《手机》才是植入广告的“正式进攻”,《天下无贼》时植入广告营销的成熟度在国内已经独领风骚、一骑绝尘。之后因为两部冯小刚的作品的题材限制,直到《非诚勿扰》,华谊兄弟自然不能错过这次“收账”的机会。可以说,华谊兄弟对植入广告操作,是跟随冯小刚电影品牌一起逐步成熟起来的。对刚刚步入产业化的中国电影来说,这种多年公司品牌和电影品牌的“搭档”

共同成长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冯小刚电影里的植入广告更多还是以电影内容为主导的,或者说还是植入广告更多在配合电影制作。

派格太合则借助其超过15年的电视媒体跟品牌大客户沟通经验的积累,积累了一套客服经验,在制作“爱呼”系列电影时,强调、放大电影的媒体属性,直接将电影作为商业传播载体,作为一个“容器”,采取直接“傍大款”策略,根据广告主的市场需求,用电影为品牌传播做服务。至于电影本身,在操作的时候更多沦为这次商业秀中的“配角”。无论制片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有多少观众对“爱呼”系列电影的喜欢,广告客户如何满意,都无法改变“爱呼”系列重商业开发,轻创作、制作过程这一事实。当看到《爱呼2》居然有10名编剧的时候,我甚至怀疑编剧是否也是按不同星座选来的(片中12个型男角色分属12个不同星座)。“如今的编剧不是考虑人物性格塑造,而是考虑怎么在电影中塞进更多的广告”,这本是好莱坞编剧时常挂在嘴边的抱怨,现在看来中国编剧相当的与时俱进。这样先天“基因缺陷”的国产电影,决定了导演、编剧只能做“二奶”,因为广告主是这部影片的真正老板,而且他们目前是没能力也不愿意去明白“故事”和“人物”对一部真正的电影才是最重要的。植入广告为契机的电影整合营销的诸多好处的确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电影媒体功能和广告投放的互补性,比如为制片人提早降低影片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重新定义“电影”,使电影真正成为一种“新媒体”,摆脱了以往电影单纯只能向观众“讲故事”功能的局限,从而进入“电影2.0”时代,通过电影与产品、品牌和观众形成互动,促使相关衍生产品开发,拓展产业链,形成跨产业资源整合,最终将电影这一创意产业产品的市场价值最大化。所以,从产业发展角度,植入广告逐步渗透到电影行业是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但在前面针对冯小刚电影和“爱呼”系列电影的植入广告,为什么我更多提出的是质疑的语气呢?我只能通过电影产品的本质来回答。

电影本质是一种创意产品,“创意”决定了电影跟其他工业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创意”在于它本身的不可复制性,虽然所谓商业电影有类型的区分和归类,但电影制作环节中任何部分的细微调整和变化,也会让两部看似相似的电影拥有着不同的魅力和气质。虽然电影行业同样强调“工业化”、“流水线作业”,但它仍然与传统制造业可复制性的流水作业有着本质的不同。电影的众多不可复制性里,核心就是“故事”和“人物”。而且,一部电影的好坏跟是否有植入广告,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但相反如果植入性广告不高明,数量太多,反过来一定会影响到影片创意本身——“故事”和“人物”。

简言之,电影的魅力在于其创意——故事和人物,创意好坏跟是否有植入广告无关,但如果电影含有植入广告,电影本身的好坏则跟植入广告的效果有直接关系——电影越好,广告效果越好,反之亦然。道理很简单,如果电影本身是一部“烂片”,怎么植入广告都是反宣传。同时,植入广告的方式要足够专业、足够巧妙和高级,而不是简单粗暴,直接损害到影片创意本身。

另外,电影还是一门在“作品”和“产品”两者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一门在电影制作和电影营销两者间寻找平衡的艺术。目前国产电影在拓展电影广告市场的过程中,显然无视这种平衡。一方面是因为产业基础差,我们对植入广告的操作能力经验有限,需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要努力让影片中的植入广告尽量看上去不像广告,逐步改善现有植入广告有被滥用的趋势;另一方面,我个人坚决反对忽视电影产品本质,一味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润的做法。

但中国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尽管国产片的植入广告显得是那么手法初级、态度粗暴,甚至本来含植入广告的电影都变成了含植入电影的广告,但不少这样的影片在中国市场上的票房收入却不见得糟糕,有的甚至很好。可能有人会根据这样的票房数字,来说明我前面的担心和质疑是杞人忧天。真的是杞人忧天吗?票房数字能说明一切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只有优质的电影其实才值得、才应该去做植入广告。我们放眼好莱坞,好像看到的大片里面到处都是植入广告,但实际上在好莱坞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市场里,做植入广告的电影从绝对数量上也是少数。因为每年能进入院线大范围发行的影片其实并不多,其中在制作之初被评估为有创意的影片数量更少,同时,还要考虑到广告内容与影片内容的切合程度等因素。

我们每年其实到底有多少能增加产品、品牌美誉度,同时又适合做植入广告的“国产好影片”呢?

像《爱呼2》这样完全不在乎故事完整性,只是想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明星、演员和各种有趣、无趣的笑话都给一股脑儿塞进去,就觉得可以对观众交差了。从某种程度上,“爱呼”

系列电影让自己和其他一些国产片患上了某种“票房综合症”,甚至可以说《桃花运》的群星策略就是直接受“爱呼”系列电影的“市场成功”影响。令我觉得尴尬的是,这样的“快餐电影”,我在影院里看着身边的观众一样笑得前仰后合。我实在不能轻易断言像《爱呼2》这样的电影屡次取得市场票房成绩的“成功”对国产片今后的创作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总觉得对这样的成功经验怎么看,也像是一本《葵花宝典》——邪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国内观众从内心也是希望更多看一些能让自己精神放松的“快餐电影”、“俗电影”,但这依然不是制作质量糟糕的电影的借口。我个人是无法从内容上对这样滥用观众的宽容和耐心的电影有任何的溢美之辞。

从《非诚勿扰》和“爱呼”系列电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两年国产片的制片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从最早的传统的制片环节驱动,开始转向宣传、发行环节驱动,发行公司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电影广告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植入广告市场的迅速增长,开始出现一种营销环节驱动的制片模式,比如“爱呼”系列电影。电影也成为一种新媒体,一个综合性渠道、平台,此时的电影资本回收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面对这种制片模式的变化,显然我们还准备不足,因为制片人和广告商太容易因为单纯追逐投资回报率,而忘记电影还是“一门在制作与营销间寻找平衡的艺术”。所以,针对目前国内的市场现状,我个人建议无论是国家投资的电影,还是民营资本投资的电影,都应该多做一些宏观部署和调控,拍摄的影片求质不求量,要在市场营销上多想办法。在平衡影片制作质量和市场营销的基础上追求利润率,对投资回报比的追逐不能简单粗暴。

电影院产业报告篇10

截止5月底,今年新增影院已达290多座,影院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香饽饽”。为提高电影放映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电影院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紧缺人才,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人事司、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承办的全国广播影视行业(电影放映员)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为部级二类竞赛,分复赛、决赛两个部分。各参赛院线经过两个多月的选拔,共有52名一线电影放映员进入复赛。复赛前30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前15名加赛电影综合知识。获得决赛前15名的选手,获得荣誉证书和职业资格及职称晋升。本次竞赛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全国性电影放映员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选拔高技能人才,为电影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去年国产片海外票房20亿元《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出版

日前,国内第一部针对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及传播研究的成果——《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在京出版。

据该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为20.24亿元,以合拍片为主,其中有14部销往美国,销售收入8.59亿元;7部销往欧洲,收入1.75亿元。2011年共有295部次的影片参加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电影节,其中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

“银皮书”对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就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触情况及偏好、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文化认知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并对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所存在的不利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该报告由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计划每年出版一本,持续保持对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的关注。(喻若然)

《微博有鬼》第二季首映

近日,《微博有鬼》第二季系列微电影在京举办首映礼。中影集团副总经理张强、导演陆川和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等前来助阵。首映礼上不仅放映了李承鹏首部微电影作品《可以在一起》,主办方灵思沸点影业还与众多合作伙伴签署了微影视战略合作协议。

据主办方介绍,《微博有鬼》第二季首部影片《可以在一起》于5月30日在酷6网上线,该片由李承鹏首次跨界指导,通过对现代儿童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鞭笞,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儿童成长环境,而其它两部影片《炸弹!炸弹!》与《僵尸无间道》也将在6月7日和14日上线。

《擒爱记》

6月21日上映

由上海聚力传媒、北京影梦等联合出品,福建恒业发行的电影《擒爱记》将于6月21日登陆全国影院。该片由韩国导演韩承桓执导,莫小棋、巩新亮等主演。韩承桓表示,“影片虽然主打都市时尚爱情元素,反映的却是当下中国现实婚姻状况。”《擒爱记》揭示了四个都市女性在面对家庭、爱情、事业、友情的困境时的遭遇。(贺筱筠)

2012儿童电影推荐展映活动举办

近期,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国家广电总局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12儿童电影推荐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橙天嘉禾影院集团、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万达院线、中影星美院线、大地院线、新影联院线等20多个主要城市影院投资公司和院线,以及陕西励志校园院线、河南新华院线等专门从事校园放映和农村流动放映的基层院线,参加此次推荐展映活动。本次活动展出影片包括《跑出一片天》《孩子那些事》《十五岁的笑脸》等在内的31部中外影片。

当日,互联网“儿童电影专区”也宣布正式上线,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在数字节目中心宣传网站共同打造。该专区汇集了建国以来的500多部国产儿童电影以及少量外国儿童影片的资料。(王玉舒)

《百万巨鳄》6月8日上映

6月2日,电影《百万巨鳄》在京举行首映仪式。导演林黎胜携郭涛、林雪等主创出席活动。该片由北京歌亮传媒有限公司和华强方特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行,6月8日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刚刚与男友不欢而散的归国女温燕(大S饰),在路上遭遇巨鳄,随身携带的百万现金被其吞下后,引发的一番紧张而刺激的寻金捕鳄故事。片方表示,特效打造的8米鳄鱼“阿毛”是影片一大看点,会“吓观众一跳、逗观众一乐。(贺筱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