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市值管理十篇加强市值管理十篇

加强市值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28

加强市值管理篇1

近期,全国很多省市遭遇了台风、暴雨、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北京7月21日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达77人;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8月8日在浙江省三门湾北侧的象山县鹤浦镇登陆,随后一路向西北移动,受其影响沿海各省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55.7亿元。这不禁让人思考,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中,为何也会险象环生?这些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现代化城市管理问题。

面对灾害,有备而来

如何让城市变得更“智慧”,面对灾害更从容,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城市方法呼之欲出。如:“海葵”来袭,数字政通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灾前预警,此系统能提供丰富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增强对城市事件和部件的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通过使用该系统,灾前,监督中心下发需要普查的项目,比如路灯、广告牌、危险建筑等有可能造成灾害的项目,监督员进行普查、填表,将结果汇总到中心。各个网格及社区监督员在易发事故路段蹲守值班,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尽量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灾后,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下发灾后普查通知,监督员对已产生灾害的项目进行普查,比如路面积水、房屋倒塌、树木刮倒等,将结果汇总到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派遣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及时准确的进行灾后重建。

数字政通的灾前预警和灾后普查项目可快速的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统一的派遣处理,比各个专业部门独自普查处理的工作效率高出很多。

城市管理,市场巨大

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每一天,在每一个中国城市里,都有数十万个城市管理问题在发生,除了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以外,小到灯杆井盖,大到流动人口管理、城市综治、维稳,这些复杂的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政府的诸多部门,协调非常困难,数字政通开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如:北京东城区应用了该系统后,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投诉量下降了2/3,有关城市问题的解决时效,从平均2周下降到了6.6个小时;杭州市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后,每年通过这一系统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超过100万件,相关问题的结案率超过95%。

加强市值管理篇2

iF:这次是第三届市值百佳榜,这一届与前两届相比,其评价体系有哪些新的变化?从这次的百佳公司能看出什么特点?

L:此次评价体系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价值实现方面增加了健康度指标。市值的健康增长应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健康度作为反映公司市值变化轨迹的指标,从换手率、回归残差和波动率3个方面来评价,相应的权重分别为40%、30%和30%。二是在计算增长率时考虑到了一季报的影响。截至每年4月30日,每家中国上市公司除了公布其上年的财务指标外,也公布了当年第一季的财务指标。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基础价值5个指标的增长率,我们对每个指标增长率的计算都采用过去一年和当年第一季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经济强省重新夺回“百佳”主导地位。上海、北京、山东3个经济大省分获“百佳”公司占比前3名,综合占比高达4成;而2008中期排名一度落后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在年度排名中又重归第一集团阵营,显示出经济实力依然是区域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行业分布特点来看,“百佳”上市公司更多集中于国民经济占比较高的行业,如金融、地产行业。

iF:据说,市值管理中心通过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市值效应,那么上市公司怎样做好市值管理?

L:上市公司抓市值管理主要应做好两点。在影响市值的内部因素中,赢利效率指标的市值效应最大,其次是资产指标,再次是赢利能力指标,赢利成长、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市值效应则比较小。在影响市值的外部因素中,行业地位、沪深300、机构持仓比例、金牌董秘、治理指数和股权激励的市值效应比较显著,而高管人均薪酬的市值效应次之,股权结构的市值效应较弱,流通股比例的市值效应则为负。所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首先要内重赢利效率,外推行业地位。

另外,要以赢利效率为先,加强iR管理。在赢利能力与效率方面,赢利效率比赢利能力更为重要。上市公司既要注重赢利的能力,更要注重赢利的效率,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包括股权资本在内的资本成本意识,增强学习和运用eVa考核的能力。而在赢利能力方面,每股收益的高低最为重要。在外部因素方面,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公司治理非常重要。上市公司应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加大对公司高管的激励与约束力度,从而提高机构的持仓比例,跻身沪深300指数、公司治理指数和优秀董秘之列,以充分享受其溢价。

iF:百佳榜中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被市场认可度有多大?

L:百佳榜中的公司都是市值管理的佼佼者,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无论是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实现能力,还是价值关联度,“百佳”公司的领先优势都十分明显。相对整体来说,“百佳”公司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加强市值管理篇3

一、引言

(一)背景及意义

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全流通环境下诞生的新兴产物,体现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也由利润导向转变为市值导向,促使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1]。

随着上市公司对市值表现关注度的日益加强,各公司也越来越意识到市值的重要性:市值成为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考核经理层成绩好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弱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决定投资者财富大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一个新标杆[2]。

(二)研究现状

为了科学量化市值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市值合理增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市值管理评价体系研究中。2008年施光耀等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中提出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关联度的市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利用此体系和方法评价了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得出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百佳榜,开中国市值管理评价体系之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10年刘国芳在《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中将dea模型应用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的评价中,并用此法对2008年河北省35家上市公司的始终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2011年张剑雄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述评》中对施光耀的市值评价体系作了调整与补充,得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中,但是林业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乃至其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仍一片空白。本文将运用金融学、管理学理论,建立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其评价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分析其绩效状况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市值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基础

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3]。市值管理主要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这是构造市值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价值创造,就是要通过各种合理手段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企业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增长,此环节产生的公司价值是公司“当前经济价值”,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实现,就是在股市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相关性分析,采取增持、回购注资、发行可转债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最大限度地持续实现资本市场溢价。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其中,投资者关系管理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在股本不变的情况下,股价高低直接决定着市值的大小,而决定股价走势的关键是投资者,有什么样的投资者就有什么样的股价走势和公司市值[4]。价值经营,就是要基于市场环境,积极采取资本运作、社会责任等方法,以使公司创造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反映在市值中,是市值管理的手段。其中,资本运作已为各公司市值管理时所重视,然而社会责任却总被忽视,或执行力度还远远不够。公司社会责任除了表现在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上,还不可忽视就业、民生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过去十年,也许一个公司体现其社会责任的一面并不能引起很大反响,而如今,随着生态的恶化,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必将迎来失败的结局。所以,社会责任是市值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市值管理过程纷繁复杂,若只用几个单独的指标去评价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根据一定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市值管理。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标,评价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首先得评价其价值创造的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其价值实现的程度。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公司内在价值总不能如实体现到市值中去,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大量存在,价值经营便是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桥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关联性可通过评价价值经营体现出来。因此,本文将以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为基础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然不同于价值管理的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市值管理除价值创造外更要注重价值实现。于是,根据重要性程度,本文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经营权重分别设置为20%、50%、30%,。

1.价值创造评价

价值创造评价是对公司内在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具体分为价值创造量、价值创造效率、盈利能力。本文采用经济附加值(eva)来评价价值创造量,然eva不能反映单位资本创造价值的效率,因此采用eva率来度量。盈利能力便采用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每股收益(eps)、主营业务收益率(rom)、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以上五个指标构成价值创造的基础价值。

此外,基础价值只能体现公司当前的价值创造能力,却不能据此预测公司未来价值创造能力,因此还得引入成长价值,即eva增长率、eva率增长率、eps增长率、rom增长率和roe增长率。鉴于我国各上市公司每年客观条件及宏观环境的不同,将对每个指标增长率的计算采取最近3年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鉴于年份越近越能反映上市公司信息,因此权重分别设为50%、30%和20%。

2.价值实现评价

价值的实现最终将体现在市值中,而市值又可从规模、成长性、效率三方面来评价。规模方面可选取总市值(mv)指标评价;成长性方面采用最近三年mv平均增长率评价,三年权重由近到远分别为50%、30%和20%;效率方面采用能够反映单位资本mv创造能力的托宾q评价。

除市值外,反映公司在投资基础上创造财富多少的市场增加值(mva)也是评价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与市值相对应,也可从规模、成长性、效率三方面来评价mva。规模方面选取mva值;成长性方面采用最近三年mva平均增长率,三年权重由近到远分别为50%、30%和20%;效率方面采用反映单位资本创造财富能力的mva率来评价。

3.价值经营评价

价值经营评价即是对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值间关联度的评价,是对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匹配度的评价,匹配度越高说明该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越高。对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经营进行评价,最理想的方法便是将此公司历年来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度量。然而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上市历史都不是很长,从统计学上来说样本容量是不够的[3],因此,作为替代,可以将所选公司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得分进行排名,并计算其排名差异,差异绝对值越小,则关联度越高。

(二)评价指标体系各三级指标的计算

评价指标体系各三级指标的计算见表1。

表1各三级指标计算表

其中,roic为投资资本回报率;wacc为加权资本成本;ic为投资资本,表示经过调整后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和;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

此外,各增长率指标为环比增长率指标,公式为:

式中,xt为第t期末该指标的数值,t-1为上期末数值。增长率采用3年环比增长率的加权平均,为:gt=0.5rt+0.3r(t-1)+0.2r(t-2)。

(三)评价指标体系排名规则

整体而言,规则是将体系中16个三级指标的分数加权算出二级指标的得分,再加权算出一级指标的得分,最后再根据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司市值管理总得分,从而依次排名。具体而言,16个三级指标得分的计算采用的是百分法;价值经营得分计算方法是:将所选公司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得分进行排名,并计算其绝对排名差异,即价值经营绝对值=—该公司在价值创造中的排名-该公司在价值实现中的排名—,绝对值最小的为100分,最大的为1分,剩下的公司再采用百分法计算分数。

四、实证分析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各国对林业资源的重视以及造纸、地板等下游产业需求的提升,国际木材价格已出现持续上涨,林业股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林业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林业生产与经营的上市公司股票,如景谷林业、中福实业、永安林业等;一类是造纸、地板、家具等与林业资源相关且拥有林业资源的个股,如兔宝宝、宜华木业、大亚科技等。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文仅从这两类中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林业上市公司,并运用上文的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对它们2011年的市值管理情况进行排名,以分析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状况。具体排名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所选10家公司中,兔宝宝市值管理绩效最佳,总分比10家公司平均分43.34分高出79.05%,这主要得益于其价值实现分高出平均分219.47%,位居10家公司之首,可见兔宝宝资本市场溢价方面比较成功;同时,兔宝宝价值创造也高出平均分16.2%,位居第三,为其他林业上市公司树立了良好榜样。唯一稍显不足的是该公司价值经营低于平均分16.53分,只能位居并列第五,可见该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价值关联度并不是很高。

兔宝宝能取得如此佳绩与其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紧密相连。兔宝宝2011年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5,200.989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为45,832.75万元,主要用于兔宝宝专卖店网络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德兴市绿林场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项目、兔宝宝营销总部建设项目,如此能改善兔宝宝整体资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提高股东回报从而增强了市场对兔宝宝的信心,使其mv、mv增长率、托宾q、mva、mva增长率一路领先。

反观中福实业,虽然其价值创造得分16.97分,位居第一,但其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却只排得第三和第五位(19分和15分),共同作用下使其综合排名只能为第四;同样,永安林业也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排名不甚理想,导致其综合排名只能为倒数第一。由此可见,中福实业和永安林业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市场中,价值表现薄弱,价值经营不均衡,公司股票被市场低估,更加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显得势在必行。

此外,美克股份和宜华木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排名皆相同,从而其价值经营并列第一,表明美克股份你和宜华木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关联度极高,公司内在价值很好地体现到市场中,公司市值管理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然而稍显不足的是宜华木业虽然价值经营排名领先,可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排名只为第四,可见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然而,和a股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还不甚理想,内在价值还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很好体现。如就价值经营一项而言,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得分约为74分[5],而林业上市公司此项均分仅为16.53分,内在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

五、建议

(1)保持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而核心竞争力是价值创造的内生动力。整体而言,我国林业上市公司技术先进程度不高,创新思维缺乏,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疲软,价值创造成果不理想。我国林业上市公司应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创新,争取获得fsc森林认证、iso9001认证,以增强市场认可度,保持甚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2)切实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媒体关系管理。林业上市公司应设立一个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背景下专门从事投资者关系的管理,让投资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公司,信任公司,最终继续投资公司。同时还应重视媒体关系管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拉近投资者、消费者和公司的距离,最终达到提高公司市值的目的。

(3)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林业上市公司,消费者总会对其产生破坏环境的偏见,对此,林业上市公司应在不断改善工艺、减少污染,努力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同时积极扩充植被,这样在减少对生态平衡破坏的同时也极大地吸纳了社会闲置劳动力,此外,林业上市公司还应多多致力于公益事业,树立公司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这些将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正向判断公司价值。

(4)重视公司品牌价值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仅仅看重木制家具、板材的价格,他们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品质、性能,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产品,由此可见,林业公司越加强品牌价值管理,提高品牌影响力,就意味着越大的盈利空间。正如兔宝宝,其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还销往美洲、澳洲、中东等地区,成为国内最大板材品牌之一,其板材销量近年来也一直领跑全国。

(5)进一步增强市值管理意识。在制定林业上市公司发展战略时要融入市值管理思想,并构建融入市值管理的公司文化,让公司管理者,乃至公司职员潜意识里都能意识到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市值管理篇4

两个世纪以前,亚当・斯密断言:最具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公司将为股东创造最高的收益,吸引更好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将更具生产力,进而增加收益――这本身就是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效应发挥的秘诀所在。而破坏价值的公司将产生恶性循环,对于资源的吸引能力会逐步减弱,乃至逐渐走向消亡。

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否能够顺应正在深刻转换的市场发展的要求,从原来的净资产管理,转向更为市场化的市值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发展的空间以及整个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改善程度。

市值溢价的形成途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都揭示了一个基本理念:上市公司必须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无论是投资、融资、再融资或是股利政策,等等;都必须围绕为股东创造财富这个核心准则来完成。

市值管理着重强调使企业的股价正确、真实地反映企业内在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流通市值增加是以其内在价值的发展为前提的,而不是依靠做假账、虚假信息等手段操纵的。比如通过“坐庄”、虚假资产重组等股价操纵方式也可以实现股价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事实表明,通过股价操纵实现的股价上升,必然是难以持续的。通过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促进流通市值增加,同时从外部市场环境角度不断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才是市值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市值管理,实际上也包含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即使是最完善、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并不一定真正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会出现偏差。因此,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除了要进行内在价值管理外,还必须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透明的信息等手段,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公司价值获得投资者认同。

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角度进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可以大致归结为主业发展和公司管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投资者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完全,进而影响投资者行为,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偏好。

大致来说,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寻求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获得市场溢价,可以从主业溢价、管理溢价和投资者偏好溢价三个维度进行。

主业溢价

主业溢价是资本市场一直关注和强调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主业发展,增强其内在价值,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实现公司流通市值的增加。因此,上市公司进行主业溢价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要建立有竞争力的主业持续发展能力。许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往往是盲目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驱动下,才逐步转变为主业清晰、发展路径透明的专业化公司。例如万科、招商银行等公司就是明显的代表。

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看,获得投资者广泛认同的上市公司,往往是那些业务结构简单清晰,投资者能够十分轻松把握,主业突出而且发展战略明确的公司,例如巴菲特所投资的可口可乐等公司。从中长期看,主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上市公司获得主业溢价能力的关键。

公司要建立持续的主业发展能力,前提就是精心的主业选择和定位。公司必须要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主业过多特别是各主业间相关性差,往往不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做强主业,也会增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难度。

管理溢价

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可以影响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管理能力越强的公司,或者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越是受投资者看好,其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公司股票溢价能力就越强,市值就越大。这种由管理水平所引起的公司股价的增加和市值的增大,即为管理溢价。

管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根本,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必须要体现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并能与公司的主业发展相协调和匹配。

至于公司治理带来的溢价,实际上是通过清晰透明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整个运作机制的信心。大量的市场研究证明,投资者愿意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支付溢价,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治理质量溢价。

股权分置的解决之所以带来治理溢价,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利益的一致,使上市公司内部股东利益之间的冲突减弱,全流通带来的外部并购压力加大等因素都会成为上市公司改进公司治理的推动力量。

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由于无法通过股票交易直接从市场获利,非流通股股东(一般是控股股东)就会想方设法利用其手中的控制权为自己谋求利益。于是,大股东过度圈钱、违规造假、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产等弊病丛生。在统一的价值标准建立后,上述行为将直接导致非流通股股东资产更大的损失,这就从制度源头上制约非流通股股东损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行为。

在同一价值标准下,非流通股股东只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关注上市公司利润的提高、财务指标的改善,从而促使股票价格上涨,赚取更大的收益。

投资者偏好溢价

投资者偏好溢价是从投资者行为角度提出的,衡量公司流通市值受投资者行为影响而增加的能力。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另一类就是个人投资者。其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导向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具理性,在资本市场上起着市场价格发现、引导甚至主导作用。因此,机构投资导向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投资者投资选择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当然,机构投资者内部也可以细分为风险收益偏好差异很大的不同群体,上市公司迎合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可以带来不同的市值波动效应。私募基金的偏好与共同基金就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共同基金对于上市公司的期望也存在显著不同。因此,如何充分适应不同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期望,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股票定价越来越趋于理性,市场定价也会日趋合理,股价变动对公司经营者的市场约束也会相应增强。具体而言,如果公司股价因经营原因持续下跌,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而且会直接减少股东财富,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外部并购重组的压力。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副所长

经济学家给上市公司的建议

《新财经》:上市公司如何建立与自身相符的市值管理模式?

朱武祥:上市公司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要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投资者,让投资者知道企业的风格,进而让投资者选择你。

另外,企业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投资者。美国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上市公司寻找投资者,帮助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结构分析。按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可以劝进或者劝退一些投资者,优化和调整投资者结构。财经顾问公司可以做,投行也可发做,这会形成一个新的行业。

股票市场对公司的市值会有高估和低估的情况。当市值畸高时,上市公司应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者直接提醒投资者自己的市值被高估了。这恰恰考验上市公司是持续经营还是短期的投机。欧美市场会利用投机性的高市值,高了就增发、配股、分拆,或者换股收购。

金岩石:不是要建立市值管理模式,而是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商品市场的规律来规范上市公司自身行为。尽管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投资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有严格的公司治理架构,严格的、完整的信息披露。

市值管理开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就是市场的心理周期。心理周期往往是非理性的。当一个市场走牛时,企业价值会被高估,市场走熊时,会被低估,于是市值与企业本身价值永远是背离的。由于其必须服从于投资人,而投资人又是非理性的,于是一个企业的市值和本身的价值就处于一个经常背离的状态。

这也考验上市公司的执行能力。其年初制订的计划,到年底能否完全履行兑现,就决定了经营管理层的去留,要用执行的数字、结果来回答投资者。计划没有执行到位就是违约,违约的结果就是解约。就会被投资者抛弃,投资者或者用手投票,或者用脚投票。

《新财经》:对于市值已经跌破净资产的公司而言,市值管理怎样操作才有可行性?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朱武样:这要看企业的情况。如果这家企业确实没有前景,在走下坡路,企业已经承担不了投资者的厚望了,这样的企业退市都有可能。如果确实是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可以选择回购。如果既不想回购,又不想退市,可以在法规允许范围内,多披露正面信息,或者动用一些公关手段。未来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多。

金岩石:这是净资产实与不实的问题。如果净资产不实,说明市场比企业聪明,反之,说明市场不理性。市值管理和净值管理的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商品化企业,一个是非商品化企业。这是两个不同制度的产物。

《新财经》:上市公司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如何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

朱武祥:投资者关系管理就是企业的大股东要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如果找到志同者,双方就容易和谐,不容易产生争议,双方都基于长期就更容易沟通。否则,双方容易产生分歧、冲突,总体上会两败俱伤。

要想达成和谐就必须增加选择面,让投资者类型多一点。在国内,本土机构投资者影响力还不够,较多短视行为。如果机构联手,容易让上市公司陷入尴尬。解决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拓展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和类型,类型多,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后一定会出现更多风格的基金。

加强市值管理篇5

关键词:商业储值卡;问题;对策

商业储值卡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客户交付的货币金额,制成供客户凭卡到发卡机构进行购物消费或服务的一种电子支付卡,目前商业部门尤其是城市超市发售、使用较为普遍。人民银行保定支行通过对辖区内商业储值卡发售、使用等情况的调查发现,商业储值卡发售、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强对商业储值卡的管理,对于维护人民币的权威性,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1)发卡企业以零售超市为主,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据调查,2005年、2006年、2007年10月末,保定市全辖区发售商业储值卡的企业总数分别为66个、91个、124个,同比增幅分别为25.6%、36.2%,发卡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保定商业储值卡发售企业包括大中型商场、零售超市、餐饮店、娱乐场所、洗浴中心及其他商业机构,2007年10月末分别为14个、58个、16个、12个、15个、9个,占比分别为11.2%、46.7%、12.8%、9.6%、12%、7.6%。发卡企业以零售超市为主,2005年、2006年、2007年10月末,零售超市占发卡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3.9%、43.9%、46.7%。

(2)储值卡由企业自行发售,发卡种类多样。目前发卡机构发行的储值卡全部由服务提供商供应软件及相应设备。储值卡的所有业务,包括卡的发行、充值和回收等全部由发卡机构独立操作。各商业企业发售的有“贵宾金卡”、“金卡”、“银卡”等各类不同的储值卡。此外,还有的发卡机构发卡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率,如预存100元优惠5元,预存200元优惠15元等,预存金额越多,优惠幅度越高。

(3)储值卡面额呈增加趋势,发售规模也逐年扩大。调查显示,储值卡面额呈增加趋势。2005年,一般储值卡的金额为50元、100元,最大为500元。而到2007年,储值卡面额一般达到300~500元,千元卡不再罕见,最高金额达万元。储值卡发放的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2005年、2006年、2007年10月发卡数量分别为58231张、83368张、113648张,金额分别为1851.26万元、2712.5万元、3519.6万元。

(4)储值卡使用用途及消费人群越来越广泛。储值卡主要用于单位职工福利,也有用于馈赠。使用储值卡在发卡企业内等同于现金使用,可以购买任何商品,包括:日用品、烟酒食品、衣帽、家电等,使用范围不受限制,但只限于在发卡机构使用,不具有通用性。商业储值卡的发卡对象有个人也有单位,卡内金额可以一次消费完,也可以多次消费,不限次数,刷完后由发卡单位收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反法律和政府部门有关规定,危及人民币的权威性。《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储值卡应是银行发行的,商场发放储值卡行为违反了国家法规,其发售的储值卡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就等于代替人民币进行流通或者发挥了一种准人民币的功能,一方面动摇了人民币国家法定货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扰乱了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

(2)监管部门不确定,发售卡管理缺位。目前,对商业储值卡的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商家发售储值卡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也没有明确的监管条例,商家发售储值卡较为随意,储值卡的发售使用基本处于自由混乱状态,对储值卡的管理缺乏牵头部门和部门联动,隐含较大风险隐患。

(3)商业企业发售储值卡随意,安全保障差。据调查,在储值卡运行环节中,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随意性太大。协议、使用规则都由发卡方单方面制定,不记名、不挂失,并兼有解释和修改权,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储值卡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涉及发行、消费、清算等诸多环节和机构,出现欺诈、非法集资、经营不善倒闭、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等行为,除持卡人蒙受损失外,还将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

(4)逃避现金管理和国家税收。按现行规定,从单位账户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万元以上,应加以备注,而从单位存款账户转入商家,不受转账金额的限制,大量资金绕过现金管理的关口流进个人名下。调查显示,商家可根据客户需要,发行面额高达10万元的储值卡。另外,如单位利用储值卡方式发放超过个人所得税起点收入,商家可为单位开发票用来抵冲费用,致使单位职工少交个人所得税,企业少交企业所得税,发卡商户偷逃税。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储值卡业务的法规建设工作。对《中国人民银行法》提及的“代币票券”作清晰界定,明确储值卡发行的范围。针对储值卡发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应会同有关部门,将其纳入金融管理体系中。并结合现阶段储值卡的使用情况,对储值卡的概念、功能、使用范围、对象等内容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修改《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尽快对储值卡的概念、功能、使用范围、对象等进行重新定义,以便有关部门更好地监管,维护人民币的权威性。

(2)建立储值卡发行市场准入机制。建议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联合工商行政管理、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对储值卡发售及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查明其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其经营行为;严格储值卡发行市场准入机制,对发售储值卡的商户信誉程度、发卡数量、发卡资金规模进行管制,确保储值卡使用者的利益。

(3)完善储值卡市场管理规则。央行会同有关部门一方面制定统一的市场运行规则,界定各方定义及其对应的权利责任,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加强对储值卡的管理,制定行业管理制度,规范储值卡的发行和使用,防止储值卡对货币发行、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央行还应制定对储值卡的资金清算管理规定,保证储值卡资金清算的安全。

(4)加强对储值卡业务的监管。政府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对储值卡的发行、流通、清算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加强税收管理、加强财务审计、加强权力监督。严禁发卡单位利用沉淀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储值卡监管当局可以强制要求电子货币发行者提取最低比率的准备金。对沉淀资金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由储值卡公司选定托管银行进行资金管理。储值卡发行主体对于储值卡的资金,在消费者使用前,须在银行开设专户存放,待消费者支付后,从托管银行专户划付款项,以防范储值卡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作者单位:于爱英河北保定学院

崔会强河北保定雄县人民银行

参考文献:

加强市值管理篇6

关键词:市值管理问题方法

一、市值管理概述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价值实现的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

市值管理是系统化工程,要求必须遵循证券市场的规则处理好资本市场各主体间的关系,不断适时调整策略,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市值管理策略,在某种程度不仅与企业价值相关,而且反应了经营者的经营倾向、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等重要内涵。

市值管理体系下,业绩评价更加注重于行业横向的对比,关注整个市场尤其是企业市值的升降,加入市值考核指标,有助于采用top-Down由上至下,真正全面地考察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同时市值管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内控和风险管理,这点对国有上市公司可能更明显。

二、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市值管理必然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影响市值的三大类因素如:资本市场选择、资本市场波动周期、上市公司所有制与个性将决定市值管理的效果。从目前看,中国市值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

(一)市值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面临着新兴加转轨的股市政策环境,市值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严重滞后。市值管理主体动力不足,市值管理的长效机制无从建立。从宏观环境来看,一是经济前景不确定,系统性风险较大;二是作为市值管理的主体的大股东生存现状不确定,很多标的的大股东做市值的目标都是为了减持套现,违约风险较高;三是利率走势不确定,未来资金成本难料;四是市场走势不确定,市值管理预期不明朗。

(二)估值客观性不足,市值管理计算的精确性不高

就估值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相对估值法,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另一类为绝对估值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如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期权定价方法等。各种不同估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多重因素,如时间范围、进行估价的首要范围以及对市场的预期等。从细节来看,现金流、利润模式、管理层现状及估价模型等估值技术性问题都影响市值管理。估值不是一个客观的运动,分析人员的主观偏见都会对最终的市值管理产生影响。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市值管理存在偏差较大。

(三)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的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在目前金融环境下,市值管理工具的运用存在不少缺陷与限制。股权激励改革是公司制度在中国实践的进步,也是市值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于市值管理的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关心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相结合的问题。目前,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还有诸多问题。

⑴股权激励制度设计不科学,体系建设欠缺,股权激励制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制定,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此外,国内政策环境仍不宽松,影响了市值管理工具的普适性。

⑵股权激励仍存在会计处理的违规违法行为。在股权激励过程中常会人为调整工资收入和利润,以获得较低的定价和未来较高的行权价。内部人控制、利润操纵、内幕交易等各种操纵因素间接影响了市值的表现。

公司治理的不成熟影响了市值管理工作开展,大部分上市公司对资本品牌概念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没有发现品牌、市场与市值管理的有效联系,不能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市值管理策略进行联动。

(四)国内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市值管理不重视

在成熟市场,市值管理基于战略角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着眼于长期公司管理战略,以实现公司市值最大化的目标。而目前,我国显然无暇顾及市值管理长期目标,市值管理不能落到实处。

综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市值管理思维。如果将市值管理作为企业的长期目标,建立战略、执行和绩效应的市值管理的循环体系。

三、改进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市值管理如果运用手段不当,动机不正可能出现牺牲公司长远利益而换取公司市值短期暴涨的情况。以市值为考核标准,管理层就有做高市值的动力,在资本市场,发觉具体市场追捧的题材概念,投市场所好,公司的市值可能扶摇直上。

(2)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制度化建设,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国内股市已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值逐渐成为衡量公司实力大小的新标准。市值大小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集团公司的预期,建立以市值为导向的管理机制是现实要求,符合各方的利益需求。市值是股东价值的集中体现,市值大则企业强股东富,市值小则企业弱股东穷,因此要大力宣传市值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使大股东意识到优秀的市值管理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利益远大于投机违约所产生的短期利润,从追求利润成长转变为追求股东价值增长。

(3)市值作为一种公允价值,不是主观臆断,而是要根据各项指标因素综合测量,正确的评估上市公司的市值,利于科学准确的进行市值管理,而作为波动的市场,对公司的市值管理也考验着公司的能力。因此要根据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属性、财务特性等,选择合适的估值方式,尽可能综合全面客观地对上市公司的市值进行评估,减少与正确值之间的偏差,利于上市公司恰当地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学会依据市值信号进行财务决策,对各种财务经营行为,包括投资、融资、再融资、股利政策、并购扩张、企业分立或者股票回购等都要考虑市值变化需要统筹考虑。

(4)市值管理应始于ipo前。一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企业来说,市值管理决不仅仅是上市以后的事,应早于首次发行上市,动手在前准备在先。很多企业错误地认为市值管理是企业上市之后的事情,其实不然,在上市前就应该从源头把市值管理作为一项战略进行部署实施,在上市前就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奠定好基础,有对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意识,这样才能将市值管理同公司上市的步骤节奏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在上市之后才仓促考虑对企业进行市值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年轻优秀财会人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培育出数量多、专业精、熟悉国际通行规则、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并掌握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较高的资源配置能力尤为重要。

(5)提升企业的利润,扩大企业的市盈率,增大企业的市值。商品市场的定价不仅要看商品的功能,还要看商品包装、售后服务、品牌等与商品相关的因素。资本市场定价更是如此,市值基于利润,却高于利润,涉及的因素更多元、更复杂。而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小主要由利润和市盈率两大因素决定,而市盈率主要受投资者偏好、公司品牌、行业地位、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要重视这些因素的作用,除了抓好企业利润的提升外,还应该特别重视抓好增强企业的市盈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加强市值管理篇7

关键词: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提升途径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a股上市公司总数从2005年初的1349家增长至2011年末的2320家;a股总市值也从2005年初的3.5万余亿元跨越式的增长至2012年末的21.4万亿元。凭风好借力,我国银行业在此期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银行业从2005年以来,共从资本市场募集权益性资金5992亿元,这部分资金夯实了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大大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为上市银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市银行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回报。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间,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从26.33万亿增加至63.83万亿,净资产从1.06万亿增加至3.72万亿,净利润从1438亿增加至6774亿。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的市值权重也举足轻重,权重最大时,曾一度占到a股总市值的45%。近两年,随着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家数增多,以及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的回落,上市银行的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回落至25%,但仍然是上市板块中市值最大的板块。

然而银行业的发展也并非坦途。从2008年起的金融危机到目前正在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世界经济环境变得模糊和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因地产调控等原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监管要求的趋严也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也提出了上市银行提高市值管理能力的若干途径,希望能够对上市银行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有所裨益。

一、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监管趋严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银行监管机构和银行业对原有的监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逐渐意识到原有银行监管中的缺陷。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也意味着《巴塞尔协议iii》的正式实施。

中国银监会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有关思想,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并已于2011年初获国务院批复。相关指引也陆续出台,上述监管工具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提高银行对资本的需求。

(二)资产质量存隐忧

随着不良资产的剥离以及资本实力的不断补充,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首次降至1%以内。

然而,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银监会监管态度的改变,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开始逐步暴露:2011年6月《新世纪》报道:2011年4月份,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之后,上海申虹“债务逾期”等消息的一一见诸媒体,使得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质量担心不已。

另外一个方面,欧债危机爆发对于出口导向经济的地区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温州频发“老板跑路”事件,里面蕴含的信贷风险也随之显现。

2012年2月,银监会在其网站上了2011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不良余额由三季度末的4078亿上升至四季度末的4279亿,同时不良贷款率也由0.90%上升至1%,为2005年以来不良贷款的首次“双升”,印证了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不良资产回升周期。

(三)利率市场化迫近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应该说基本上具备了”。利率市场化对于中国银行业应是渐行渐近。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受银监会严格控制存贷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业普遍开始了吸储大战。为吸引存款,商业银行发行了各种理财产品,甚至有短至2-3天的理财产品(禁止1月以内的产品),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也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虽然名义上,这些理财产品并不保证收益,甚至不保本,但由于银行业在中国百姓心中的特殊地位,购买者通常将其等同于银行存款。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财产品已经是银行在市场机制倒逼下,自行启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估值水平创新低

正是由于市场对于银行业面临的现状,普遍担心法定利差可能逐步取消,而失去了金融特许牌照的护城河;资产不良率在持续多年下降并触底后,面临着回升的可能,从而提高银行业的信贷成本。监管对于资本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银行业的再融资周期进一步缩短,加大了银行业股本的供给预期。重重重压下,尽管银行业的财务报表依然靓丽,但估值水平却屡创新低。2007年银行业估值水平最高时,行业平均市盈率可达40倍,而2011年11月,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为6.7倍,2012年动态市净率已经迫近1倍。

二、市值管理的概念

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就是要使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提法最早由施光耀先生于2005年5月在“首批股改回顾与展望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

市值管理的提法与国外“价值管理”(Valuemanagement)的概念即存有一致性,又存有不同。所谓价值管理,是指以企业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二者都强调了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长,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除了价值创造,市值管理还强调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即市值管理不仅要做好价值管理的工作,还要进行资本市场的管理。可以说,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

从实践来看,尽管没有直接提出“市值管理”概念,但国外上市公司很早就开展了“市值管理”。比如,市值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美国《财富》1000强上市公司的90%以上都实施了高管股权激励,其中部分股权激励与市值相挂钩。

监管部门也较早的对银行业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大银行公司治理考核标杆国际研讨会上表态“上市后,大银行要将市值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三、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一)创造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上市融资后,投资者对企业的定价模式会发生改变:企业上市前,公司的股东通常关注企业的净资产,股权的转让也围绕着净资产的价格进行;然而企业上市后,企业的价值由更为直观的股票价格体现,投资者的关注重点自然而然转向了股价。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除了获得企业的分红之外,更多的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市值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二)应对再融资需求

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稿)。根据券商分析员的研究,按此办法执行,仅2012年,全部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股本)需求将达到近1500亿元。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银行业对资本金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银行业的估值水平却徘徊在1.2-1.5倍市净率。如此低的市净率情况下再融资,银行很难保证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也就很难得到提振。近期,光大银行H股发行的一再延后就是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银行的市值管理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市值管理做得越好的上市银行,越是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越是容易以较小的代价(股本摊薄少)的获得资金,也越是能够获得持续的筹资。

(三)扩张并购的有力武器

并购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市场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行业内的兼并趋势也将逐渐体现。由于现金的珍贵,国外企业大量的并购都采用了换股方式进行。在国内的金融行业近期也出现了这样的案例,如西南证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国都证券,以及深发展以换股方式收购平安银行等等案例,给金融行业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市值管理好的上市银行可以以股份作为对价支付,获取理想的收购标的,并可以避免宝贵的资本金支出,从而取得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中小银行防范被收购的风险

对小银行而言,做好市值管理是防范被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的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来看,总体市值并不高,而且估值与大银行无明显差异,股权也较为分散,理论收购成本并不很高。因此,小银行也应当重视自身的市值管理,充分应运各种手段,提升自身的市值,使得觊觎自身的人不能以低估值发起收购;如果市值管理工作做得好,股价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即使被收购,也会使得股东利益得到保证。

四、上市银行进行市值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明晰公司战略、提高公司经营透明度

公司战略决定了公司发展路径,一个负责任的上市银行应当向投资者不断阐述的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还是经营特色业务,是国际化发展还是专注于本地,是向大企业资源倾斜还是关注零售客户。上市银行在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选取和粘着认同自身价值趋同的投资者的过程。理想状况下,上市银行的股东都高度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持有公司股票,这将极大有利于公司市值的稳定。

当然,在目前情况下,针对市场对于银行业存在的种种疑虑,上市银行无需讳病忌医,对面临的困难闭口不提,反而应当通过各种渠道,主动阐述自身发展逻辑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二)加强公司治理

随着成为公众公司,投资者越发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有合理的制衡机制。而公司治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股价表现。根据南开大学的学者郝臣的研究,中国股市存在着8.4%的公司治理溢价。

(三)提高决策透明度,避免破坏市值的举动

经营层对于公司的信息与投资者有着天然的不对称性,因此,经营层对市场释放的信号,必须谨慎,否则就可能对市值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某公司在2008年初,在市场缺乏预期的情况下,抛出融资逾千亿元的方案。市场对此则用暴跌回应,在融资公告后的2日内,公司的市值蒸发近千亿元,并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对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风险控制,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因此加强风险控制,树立令社会放心的银行品牌形象对于银行的市值管理尤为重要。这不仅指银行建立各种风险控制制度,还需要提高员工思想的重视程度。“大到”平台债风险等问题、“小到”从atm机中取到假钞,这些问题都从方方面面体现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很难想象,一个有不良品牌形象的银行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拥有很高的溢价。

(五)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通常认为,股权激励有利于将经营层与股东的利益捆绑一致,降低风险。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在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就提出“股权激励机制可以解决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利益纽带问题,从而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机制保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供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体制基础。”因此,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应可以在股权激励方面进行适当的尝试,并以此作为市值管理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王珂.市值管理在中国的来龙去脉[J].市值管理,2007(2).

2.施光耀.中国并购评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汤姆・科普兰等著,郝绍伦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8(1)

加强市值管理篇8

关键词:期货;套期保值;风险控制

引言

期货的概念是区别于现货设定的,期货发生在现在,但是在未来实现,同时通过一定的物品表示出来。期货具有双重性,强调双方交易,多买多赚。但是期货交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很可能导致亏损。目前,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强对期货套期保值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期货基本理论概述

1.期货交易机会原理

在期货市场中,无论买入的数量多少,都不需要一次性完成现金支付,而是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此具备了交易的权利。在中国期货市场中,一般保证金为总金额的5%,即使是5%,也能起到融资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期货的机会特点。同时,期货交易具有随时性的特点,一定程度提升了期货市场的安全性,也是期货市场安全与股票市场的原因。期货与股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期货本身不创造利润,有一方获利,另一方必定亏损,并且盈利与亏损的水平基本持平。

2.套现保值表现

现货市场中存在固有的风险,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期货市场固有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相对性,现货市场中商品可以在期货市场中得到转换,而现货市场中买进,也可以再期货市场中卖出。经过这样反复的几个回合,由于现货市场中商品价格的变动,买卖交易会出现亏损,期货市场需要做出相应的补偿,降低交易的风险,维持交易市场的平衡。

3.套现保值基本理论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在一个大环境下,两者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价格趋势是两个市场共同的特点,在同一个环境下,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都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存在同时性。然而,两个市场的市场形态是对立的,如果现货市场盈利,那么期货市场亏损。如果现货市场亏损,也要利用期货市场以获得补偿。总体来说,两者基本上保持平衡。

二、期货套现保值风险管理措施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加上期货市场中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者是管理方式缺乏,给期货套现保值带来一定的风险。笔者根据多年相关工作经验,提出加强期货套现保值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具体如下:

1.提升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管理,管理层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的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基本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方式,才能对公司各项运营情况实施监督,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企业在做期货交易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以及领导的风险控制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为企业的决策负责,尽可能保证企业每一个决策的安全性,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保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现任何的风险隐患,必须及时地上报给有关部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当然,管理者有时很难发现隐藏着的风险,还需要企业成立专门的风险防控机机构,实时监控企业风险。

2.强化公司制度的执行力

完善的公司制度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但仅仅具有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与之对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影响公司制度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的合理性、监督力度等。

为了保证企业制度能够顺利执行,发挥制度对风险的控制效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企业在制定制度过程中,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征求员工的意愿等,保证制度能够被大多数员工认可。同时,力求创新,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为制度的后期执行奠定基础。第二,可执行行。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公司制度过程中,都能够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但是有时候制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原因在于一些公司将制度的范围无限扩大,很难把握整体的度,没有将制度细化处理,给后期风险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第三,监督力度。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公司的执行监督力度不足,就会导致空有制度,难以发挥制度的优势,公司的制度也就成为一纸空谈。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对公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也需要制定配套的奖罚措施,全面提升监督力度。

3.加强对交易权限的管理

为了提升企业的根本效益,在期货套期保值问题上,还要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保证企业各项期货交易都能够预见风险,保证风险来临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风险出现后,企业需要正视风险,严格地按照相关的制度处理。交易权限必须具备集中性,由董事会一致同意后才能签字生效,企业的高管不能做出与自己权限不符的工作,交易还需要由企业多个部门共同跟进,相互监督。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期货套期保值问题一直是企业重视的问题之一,也是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课题。为了加强对企业期货套期保值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制度执行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强对交易权限的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提高企业规避期货交易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唐衍伟.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不完全变现连续出清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14,26(8):144-145.

[2]伏建华.模型的复杂性与期货套期保值效率:基于环境突变样本区间的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4,26(8):99-100.

加强市值管理篇9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防范建议

一、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概述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资产减值政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以抑制企业虚增资产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助于挤出资产的“水分”,客观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则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行为,甚至成为管理者操纵盈余的手段。资产减值准备虽然不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源,但却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的工具,由此引发的会计危机又会推动资产减值准则的完善。因此两者在博弈中不断演进和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开始比较早,主要从资产减值的效果分析和资产减值的动机分析来研究二者的关系:

对于资产减值的效果分析,Rezaee、Smith和Lindbeck(1996)指出,资产减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很多情况下达到报告销售收入的22%,接近长期资产总额的12%,达到利润的10倍左右,这就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关注资产减值甚至利用它来操控盈余。

对于资产减值的动机分析,Strong和meyer(1987)的研究结果表明决定资产减记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更换,当新的首席执行官来自公司外部时更是如此。Zucca和Campbell(l99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产减值有被用于操纵盈余的迹象。上市公司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在第四季度,当盈利低于正常水平时,更易发生资产减值。Francis、Hanna和Vincent(1996)实证得出结论:如果近期管理层变更或者公司以前年度计提了减值准备,则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频率会更加频繁,幅度更大。

我国学者自2000年资产减值正式引入后,也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会计政策选择因素,发现追溯调整行为动机,盈利操纵行为,以及St公司通过计提减值避免摘牌等:

黄世忠在《巨额冲销与信号发送——中美典型案例比较研究》(2002)一文中认为:上市公司可能滥用资产减值来掩盖会计做假,巨额冲销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以前年度或当年存在着重大的报表粉饰行为;巨额的坏账准备则可能说明了上市公司存在虚假收入。戴明德、毛新述、邓璠在《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2005)一文中指出,在控制了公司所在行业和公司自身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的影响因素后,盈余管理对亏损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仍具有显著影响。亏损公司存在着较强的大清洗动机和证据。代冰彬、陆正飞、张然等在《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2007)中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会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减值类型。扭亏和大清洗公司会同时采取几种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包括影响营业利润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而管理层变更以及有平滑利润动机的公司只使用不影响营业利润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罗进辉、万迪昉、李超等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2010)中指出:各项减值准备行为中都存在扭亏、平滑利润、避亏、“大清洗”等盈余管理动机。新准则实施前后,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行为中都存在多种盈余管理目的,新准则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约了如“大清洗”这样的个别盈余管理行为。

三、滥用资产减值准则操纵盈余的现状

由于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给以后年度的利润调节,有的上市公司将其视为操纵盈余的“蓄水池”,把它作为操纵利润的有力工具。纵观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年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销来调节公司利润的例子不胜枚举。当上市公司处在濒临亏损、巨亏、微利或者超额盈利的状况下,出于避亏、“扭亏为盈”、配股、平滑利润、达到短期经营目标等盈余管理的动机,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调节盈余的目标可能会取代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考虑,则会出现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行为:

对于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而言,避亏是主要动机,管理层一般倾向提取较低比例的减值准备,或转回较高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小对当年利润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当期的亏损,以维持公司良好的盈利形象和稳定股价。

对于巨亏公司而言,根据现行的不被停牌要求,就一定要极力避免出现“连续两年”或“连续三年”亏损。则管理层有当年尽可能夸大亏损的强烈动机,因为当年一次亏足,以后年度甚至可以不提减值准备,则为公司“扭亏为盈”、逃过“生死一劫”留下足够的空间。

对于扭亏公司而言,已经亏损一年或者两年,那么为了“保牌”或“摘帽”,管理层一般会极力避免继续亏损,所以倾向于当年提取较低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而且为了“扭亏为盈”,管理层甚至还会通过注销资产减值准备来提高当期会计盈余。

对于盈利公司而言,平滑利润则是最主要的动机。当上市公司利润出现高增长时,管理层倾向通过当年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在以后年度逐期转回使得会计盈余递延到以后各期,即“瘦身式计提”,稳定的盈利能向投资者传递业绩逐年增长的好信号,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

对于存在配股动机的公司而言,根据现行配股条件规定,最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应在10%以上,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因此为了达到成功获得配股资格的目的,上市公司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和幅度将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以此来“制造”盈余,确保满足配股条件。

对于分红与业绩挂钩的公司而言,职业经理人为了实现一定的财务目标,粉饰公司业绩以谋取私人经济利益,也可能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短期经营目标,如计提更多的减值或者冲回部分减值准备。

虽然新准则中“资产组”概念的提出、“不得转回”等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操控盈余的行为,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盈余操纵空间,如:减值迹象的判断缺乏可操作性、公允价值确定依据不科学、商誉减值处理模糊、“资产组”的划分不明确、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仍然存在操控盈余的空间、减值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到位、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性依然很强,资产减值的确认依然很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

四、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保证减值准备计提的客观性,尽量避免高管为了美化自己的声誉,或者谋取私人经济利益而将以前年度的各种减值准备转回来粉饰财务报表和公司业绩,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分离不相容职务、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限制内部董事、内部监事的人数、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等措施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二)增强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和明晰性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操作性较强、模糊性语言较少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此外,应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强化上市公司对相关减值信息的披露,提高透明度,增强会计信息的对称性。

(三)完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加强资产评估技术

我国应分步建立起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资产评估技术,统一提供公正的各类资产和价格信息,为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提供更为客观合理的依据,规范和健全我国现实的市场环境。

(四)借助中介力量,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强化审计师职责,充分发挥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以确保资产减值准则的客观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我国应颁布关于资产减值的专门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资产减值审计提供更为具体可行的法律支持。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对减值迹象的职业判断、公允价值的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存货可变现净值及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这使得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因此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同时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和诉讼机制。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巨额冲销与信号发送——中美典型案例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2(8):10-21

[2]戴明德,毛新述,邓璠.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7):71-82

[3]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35-42

[4]罗进辉,万迪昉,李超.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J].中国会计评论,2010(8):179-200.

[5]Zucca,LindaJ;Campbell,DavidR.aCloserLookatDiscretionarywritedownsofimpairedassets[J].accountingHorizons,1992,(6):30

[6]JohnS.StrongandJohnR.meyer.assetwritedowns:managerialincentivesandSecurityReturns[J].Journaloffinance,1987,(42):643-661

加强市值管理篇10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公司价值风险管理策略

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发展时往往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对企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如世界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等,破坏范围甚至会波及全世界。对实际分析可知,某些企业因危机破产倒闭,而某些企业却能够进一步发展,与其风险管理水平有着很大关系,如若加强风险管理,采取降低额外资本支出或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等方法,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将大有裨益。

1、企业风险管理及其不足

1.1、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指的是对企业发展形成阻碍、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所有可能性因素,在任何企业或组织的经营发展中,都势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即能够识别风险并加以处理,进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可分为风险量化以及具体的管理程序两部分,具体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分析、整合、监控和应对等。

1.2、风险管理中的不足

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主要有:

1.2.1、对企业的经济资本以及偿还能力有所忽视,在实际中,很所企业之所以会破产倒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偿付能力的欠缺;

1.2.2、缺乏对结构性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视,从当前来看,金融市场异常发达,在风险管理中必然要涉及到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由于使用不合理,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如若对此有所忽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必将难以充分发挥;

1.2.3、另外,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持续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也是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尤其是当前,社会责任、环境问题等都是研究重点。

2、影响公司价值的关键因素

2.1、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与公司价值之间呈正相关,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某些公司设置了首席风险官,且所处的层级较高,说明公司从战略上对风险是极为重视的,再加上对风险的认识和处理都比较全面,有很多可取之处。实践证明,从对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股权结构以及财务杠杆等因素的控制来看,风险管理与公司价值密切相关,且管理水平越高、能力越强,公司的价值越大。公司规模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即企业的规模越大,估值越低,在国内上市的金融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在2012年,工商银行的市盈率约为6倍,但小规模银行的估值可以达到9倍或11倍;盈利能力对企业价值呈正相关;财务杠杆和董事会结构的影响较小,而股权结构与其平方项的正相关和负相关,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2.2、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可能是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进行风险管理的,如股东要求、社会责任等,相应的管理策略也就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主动型策略,即企业结合自身状况而采取的策略,包括成立风险管理机构、利用结构性工具对冲公司经营资产的风险敞口等;二是被动型策略,即在外界影响下才进行的风险管理,包括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导致的保险公司资本金管理等。相比较而言,主动型风险管理策略更有利于增加公司价值。

2.3、风险管理覆盖率及渗透性

在风险管理中,管理策略很重要,同时,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也很重要,因为企业有其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涉及诸多方面,且风险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必须做全方位的考虑,在深度、广度上都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同时,风险管理的覆盖率还是衡量企业风险容量的重要标准,覆盖率越大,说明公司价值越高。

3、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某投资银行成立于1995年,规模中等,储户主要为本市市民,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股价逐季下跌,市值也大幅缩水,为此,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1、加大外部监督力度

市场经济存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经常会形成各种风险,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应树立起风险意识,主动加强风险管理。从国内的实际出发,对许多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因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除了企业自身要重视风险管理,还应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

3.2、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国内金融市场为例,其发展还有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同步,即国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条件有限,而企业对其所需过大,只得通过境外市场满足要求,如此一来,对冲成本有所提升,再加上其过程比较繁杂,需要浪费大量时间,使得风险管理效率有所降低。所以必须为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3、企业自身树立风险意识

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首先要树立起风险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其次,还应选择较为适宜的风险管理工具,重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加大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并加强可持续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方能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4、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尤为总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以及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对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研究力度,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