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力安全反思材料十篇电力安全反思材料十篇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9:41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1

通过参加和学习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个人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认识到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重要性,全面排查整治突出安全隐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推动电力建设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电力建设系统的职工,我应该更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按照公司总体部署的推进计划安排,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开展大检查大反思,努力提高安全思想认识,并以此为契机,整改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对本次活动中发现问题的分析总结,目前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不健全;未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按要求设置,专业人员不足;未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责任;未结合工程实际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逐项、逐级分解,未明确责任人。

2.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

参建单位未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对隐患进行分级管控;未制定防范、应急措施。

3、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参建单位施工用电管理不规范,配电系统中的二、三级电气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配电箱设置不规范,导线相色不规范,保护接地不规范等问题。

4、吊装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参建单位对特种设备、起重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疏于管理;起重设备存在缺陷、带病运行,吊带破损、吊链吊钩缺少防脱钩装置,卷扬机钢丝绳与架体摩擦,无票进行吊装作业等。

5、安全警示标志管理不规范

部分工程的参建单位安全警示管理不规范,未制定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办法,临边位置警示牌缺失。

6、重大危险源管控不到位

参建单位未建立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清单缺项,存在与现场作业不符的项目。未针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措施方案,无应急预案,未进行日常监测。

7、分包管理不到位

施工单位未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或协议中对双方安全责任界定不明;施工单位未及时将分包单位资质及业绩材料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报审。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2

多年来,我国在核材料的提炼、加工、检测、储存输送、延寿、防护及应急处置环节中,在国家核设施特别是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中,在核武器的贮存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安全法律和法规。但由于我国毕竟没有发生过核安全事故,还存在着核安全工作起步晚、实践经验少、缺乏专用应急装备及核救援经验等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并汲取国际相关经验,尽快构建和完善军地一体、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核安全机制,亟需在核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监管机制、技术手段、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切实确保国家核安全。

核安全的定义与内涵

“核安全”一词是国际政治学、社会科学和军事学中的重要术语,也是近年安全领域使用频繁的词汇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核安全定义和内涵的表述多样,典型的有两种:

《百度百科》的定义:“广义的核安全是指涉核材料及放射性核素相关的安全问题,目前包括放射性物质管理、前端核资源开采利用设施安全、核电站安全运行、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及全过程的防核扩散等议题。而狭义的核安全是指在核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期间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措施的综合。该措施包括:确保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限制可能的事故后果。社会议题的核安全主要是指防核扩散及核裁军等。”

《科技名词词典》的定义:“在核设施和核活动中保持正常的运行工况,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

综上所述,认为应这样表述:“核安全是指在核材料、核设施及核武器及各种涉核实践中,通过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使人员、环境以及设施、武器等免受危害的状态。”该定义从静态(材料、设施、武器)和动态(涉核实践)两种形态、军事和社会两个层次客观界定了“核安全”的概念及范畴。

借鉴核大国抓好核安全的经验

西方大国发展核能源及核武器类型多、时间长,在核安全及核应急处置上,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当前美国运行中的核电站有10座,产出电能占全国电能的20%;在建核反应堆5个,预计2020年前实现运营;申请中的核电站项目12个,含20个核反应堆。俄罗斯运行中的核电站10座,共33个机组,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再建38个机组,还将为其他国家建造21座核电站。法国现有19座核电站含58台机组,供应75%的电力。日本运行中的核电机组54个,供应30%的电力。为了确保核安全,上述国家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建立国家核安全军民融合式运行机制。由国家决策相关重大问题,在军队和地方都建立了专职机构,注重不断强化这些涉核部门之间的协调。

二是建立完善的核安全法律和规章。结合本国实际,建立并不断完善核设施、核材料、核武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三是注重发展军民共享的国家核安全技术资源。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产业链,基本上都是开放型和社会化的。

四是拥有充分的经费保障来源。这些国家用于维护核安全的经费,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来自政府的预算和投资。

五是确立高效的核武器安全控制程序。为防止未经授权使用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美、俄都为总统授权使用核武器“量身订做”了一整套“枷锁”程序和一系列安控措施。

六是大力推行“民”和“民转军”。他们广泛实行了科技成果的军民转化,如对核材料的提炼、管理和设备维修等;研发能力可转移并双向畅通,有效地拓展了市场,提升了核安全水平,实现了军地互利双赢,大幅节省了投入。

世界核安全形势现状不容乐观

对于核安全问题,世界有核国家大都高度重视,并在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严格法规。但同时世界核扩散形势仍在蔓延,拥有核材料、核设施及核武器的国家不断增多。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起重大核事故,潜在核安全隐患大量存在,这些都应引起世人的高度警觉。

一、核大国仍然坚持首先使用核武器。有核国家中,目前仍然只有我国奉行“不首先使用”的国策,而其他有核国家都坚持“先发制人”,这是世界核安全的最大隐患。

二、一些国家大量储存核材料、积极发展核武器。日本、印度等国打着发展民用核电站的招牌,大量引进或提炼加工核材料,已储备了可以生产数百个、甚至数千个核弹头的核材料,而一些西方大国对此采取了默认立场。

三、核材料监管面临挑战。在能源匮乏、各国大力发展民用核能的形势下,核材料需求量不断提升。非法开采、出售、走私核材料的现象剧增,一些国际恐怖组织也在竭力获取核材料。

四、核设施安保防护不足。如核电站缺乏综合保障,一些老旧反应堆缺乏安保措施,更无力防范恐怖组织或人为策划的破坏。

五、放射源已成为核安全中最脆弱的一环。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世界的放射源数量已增至近百万个,而管理人员和设施极度缺乏或落后,有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还刻意隐瞒了多个放射源数量,造成了监管的真空。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3

关键词:趣味性视听课堂构建方法

一、传统视听说课堂存在的问题

所有外语教育者不难发现,传统的视听说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陈旧教学模式完全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代大学生普遍是90后,是极其个性化的一个群体,传统的视听说教学很难让他们在课堂上体现自我个性。其次,由于现在的教材注重课外学习,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完全相同,部分学生觉得完全可以在课外独自完成听力任务。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听力练习,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视听说课程的存在可有可无。

二、趣味性视听说材料的选择

笔者曾就本专业1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显示,67%的学生反映听力内容陈旧,与生活相差较远,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就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视听说授课时,要事先筛选好材料。听力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多样化,在利用听力教材的同时,可以从教材以外选取多种听力内容。可以选取一些歌曲、电视剧、电影、动漫等,尽可能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堂上要做到听说结合,将听力内容拿来进行口语练习,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对话形式或者个人演讲形式就所听内容进行探讨。

笔者曾以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一个学期的视听说课堂改革,在视听材料的选择上,笔者做了大量收集工作。

首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只选择部分作为精听材料,其他的作为听力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期末时进行检测。而作为精听的内容将在课堂上进行听说练习。尽可能挑选一些特别的、时下新出现的社会话题及当代大学生比较感兴趣话题作为精听材料。

其次,选择一些比较有名的歌曲、诗歌或新闻作为听力内容。因为歌曲和诗歌的内容和生活有些差距,所以节选的歌曲或诗歌基本上只作为听力材料进行。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播放一些歌曲,则不仅可以练习听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放松下来。最好能提供一些比较流行的音乐。比如,“再见初恋”,“风在吹”,“GoFoRit”,等等。

最后,可以节选一些视频作为精读视听材料在课堂上完成。由于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自己用网络搜索各种视频,因此笔者不建议在课堂上大量播放电影、电视剧和动漫等。因为,课堂上播放视频时,学生大部分都沉浸在剧情当中,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笔者在进行视频节选时,基本不用有字幕的视频,并且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分解,从中挑选有趣的或发音规范的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通过听力填空、角色配音、角色模拟等形式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反复听视频材料时做到听懂、会复述并能够原音重现,最终达到听说同步提高的目的。

三、趣味性课堂中学生的角色设定

在传统视听说课堂中,从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一直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自始至终都是主导方,而学生则需要充分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否则课堂就会沦为教师自我展现的舞台,学生则成了无声的观众。笔者在进行趣味性视听说课堂改革时尽量缩减教师的职责,将更多的主动权返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学生的角色设定。

1.学生不仅是学生,同时是课程的实施者与展现者。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人决定了所有环节,学生只是单纯地配合,因此,在配合的力度上就会有诸多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至少要拿出部分环节让学生主导。笔者在针对大二学生进行视听说课程改革时,将部分课外听力材料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大量听取材料,从中选择出喜欢的并希望分享给大家的材料,最终在每组学生提供的材料中进行班级筛选,将确定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精听。另外,建议学生将时下最流行的剧目用日语在课堂上表演。笔者在授课时发现,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就会竭力完成,因此,在改革后的视听说课堂上,笔者看到了学生用日语自编自演的各大卫视的王牌节目及时下流行的各个语种的电视剧。

2.学生应该学会课堂反思。

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课程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设计及课堂效果。但就笔者而言,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反思会更有意义。笔者在进行时选择了两种方式。一是在授课四到五周时对学生进行不记名方式的调查问卷,将课程反思的相关内容以问卷形式要求学生完成,根据问卷的结果分析整个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在课堂上利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让学生描述课堂的受容情况及对整个课程的看法。有学生参与的课程反思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及配合度。

四、趣味性听力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由于趣味性视听说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过多地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因此,也有可能出现传统视听说课堂上不曾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趣味性视听说课堂偶尔会出现一些无法预计的问题。

1.学生课堂上过于热情,就某些感兴趣的话题纷纷各抒己见,有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打乱课程安排。

2.学生过于注重某方面的知识摄取,对于动漫、音乐、电视剧、生活日常等相关词汇和表达比较容易掌握,但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不熟悉的领域,就加大了听说难度。

3.由于趣味性视听说课堂较为注重学生参与度,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过于娱乐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趣味性视听说课堂在准备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时考虑诸多因素,做到未雨绸缪,尽量使课程设计得合理并趣味化。笔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力求在进行趣味化教学的同时,找出各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使得课堂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合理地按照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王欲晓.高职特色《日语视听说》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45-47.

[2]孙成岗.关于日语听力教学的若干体会[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4):52-55.

[3]宋春菊.浅谈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日语视听说课教学系列(二)[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97-98.

[4]李宗玲.日语视听教学浅析[J].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2(27):632.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4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材编写;认知规律

在使用传统的《安全防范技术基础》教材过程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过强,理论多、实践少,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一脸茫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所用的传统教材有直接的关系。职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而传统的教材逻辑严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展现知识时通常是先原理后实验的直线形,这样会使学生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难如人意。适合职中专业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组织呢?能否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过程、特点与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改革尝试。

重组的策略

遵循认知过程,调整知识排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整体到局部,在对具体事件操作过程中加深印象。学生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认识也是如此。一提到电视监控子系统,学生往往第一印象是各种各样的摄像机、监视器,至于工作原理是认识设备、学会使用设备后才慢慢理解的。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重组教学内容时调整了知识的呈现排序。以电视监控系统为例,重组后教学内容从认识监控设备开始,先了解各类设备的名称、外观,然后教授学生操作各种设备,使整个监控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建立实物概念后引入图形符号和线缆知识,让学生按图连接一个小型监控系统,完成各参数的设置,使系统正常工作。最后在学生具备连接线路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传授检修系统故障的知识和技能(见下图)。

把握认知特点,围绕任务展现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而职业学校从根本上说又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学生学习三年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要使学生在知识起点较低的前提下,经过短暂时间的学习就能迅速掌握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教材的编写必须把握好这一认知特点。笔者在重组教学内容时尝试采用围绕岗位任务展现教学内容的方式,相关知识点的选取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如: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中介绍“监控图像质量不高的故障检修”这一知识内容时,首先明确该章节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类故障的产生原因,掌握故障检修办法。然后介绍与该故障检修相关的必要的知识,如根据现象缩小故障范围、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故障检修的思路等。在知识要点的铺垫下,就某一具体的小型监控系统出现监控图像模糊不清的五种不同表现形式时进行操作步骤示范,使学生从中体会故障的检修方法。为了保证学生能学以致用,该章节最后的练习设计为项目训练,有的故障形式在示范中出现过,有的形式与示范中的类同,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考虑到学生可能日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会比实验室中出现的更复杂,在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后面增加了来自工程第一线的较全面的技术资料“监控系统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满足认知需要,注重知识拓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个人不太可能终身从事一种工作,或终身只服务于一个岗位。出于适应职业和岗位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仅能适应学生目前的认知需要,更能满足学生日后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的认知需要。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的认知需要是什么呢?根据笔者对我校99届至05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事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有工程安装人员、工程维修人员、产品营销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几大类,每一类人员对该门课程的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见表1)。而在这几类工作岗位中,就业单位的安排通常有这样的规律:刚刚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先到工程现场学习具体的项目工程安装,熟悉从施工安装到调试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由此看来,熟悉从施工安装到调试使用的完整的过程是从事安防行业工作的通用能力。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工程完整的施工调试过程后才有可能对系统的故障、产品的性能、项目的设计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具备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与具体岗位相适应的其中一种或几种专业技术能力。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安装调试一个独立的系统”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而将日后拓展所需的知识,如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各专项岗位的相关知识、规范等,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在教材中给出(见表2)。

重组的效果与反思

笔者根据以上策略重新编写了《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在我校05届机电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级中试用该教材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效果。

降低了学习难度虽然重组以后教材的知识增加了,但大部分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起来比较容易。93%的学生感觉学习目标明确,80%的学生感觉难度适中,82%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立竿见影,学习起来有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提高了学习实效职中教学的关键是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05届机电科毕业生推荐表的调查中,笔者发现,80%的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没有了往届学生的“学习过《安全防范技术》课程”的不确定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掌握了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安装、连接与调试技术”的肯定表述。在面试中,有的学生还简单介绍了自己独立完成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从而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了就业应聘的成功率。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5

[关键词]交流货梯主承重梁超静定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电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由于专业厂家的货梯都是按照标准来设计,往往不能满足一些特殊要求,根据某卷烟厂的实际情况与要求,设计了其生产车间的载货电梯。其具体要求为设计一个,载荷为标准3吨的载荷量,而轿厢面积为标准5吨电梯的面积。对于这样一个电梯,采用标准的货运电梯不能满足要求,本文是在标准3吨电梯的基础上对主承重梁重新进行了设计,即由原来的二支承结构改为三支承的超静定结构,大大改善了梁的受力,以下是具体地设计计算过程。

一、机房主承重梁的设计计算

1.机房的梁承受的负载重量

计算公式:

p总=p1+p2=p1+2[2w+(1-F)L+ω]

式中:p1—静负载重量(曳引机、曳引轮、电机及梁的自重等)

p2—动负载重量(装运负载重量+轿厢自重+对重及钢绳等)

w—轿厢自重,L—装运负载重量,

F—对重的不平衡系数,

ω—钢丝绳、随行电缆等的重量。

取p1=5000kg,w=3500kg,F=0.5,L=3000kg,ω=2000kg

p总=5000kg+2[2×3500+(1+0.5)×3000+2000]=32000kg

即机房的梁承受的负载总重量为32000kg。

2.机房的梁的结构及受力分析

(1)承重分布

则:F1=6000kg,F2=6000kg,F3=7500,F4=7500kg

F5=F2+F3+p1=6000+7500+5000=18500kg

其中:p1为静负载重量。

(2)机房的梁的结构及受力:①结构图(如下图)

②根据受力最多的第3梁的受力分析,得:,

③求R1’(R1’=R4+R5+R1):因分布距离较小,因而将R4和R1合成一点计算,得R1’=R5+R(4+1)=4700+4700=9400kg

④求支反力RB得:RB=9400+4700+3800-5250=12650kg

3.求梁的弯矩、应力

(1)求各点的弯矩:mC、mD、me

mC=0.413×12650=5230kg·m

mD=1.193×12650-0.78×9400=7760kg·m

me=0.7×3800=2700kg·m

(2)画弯矩图

(3)求最大弯曲应力:设选用工字钢36a,则其wZ=875cm2

于是有

(4)许用应力[σ]:查表得Q235或Q235的σ0.2=23.5kg/mm2,

取安全系n=4,则,

故采用材料工36a不安全。同理采用工40a也不安全。

4.改用超静定梁(增加一个支承点)

(1)求支反力RC:由变形协调条得载面C的挠度为零,即YC=0

而yc=yC·D+yC·e+yC·RC+yC·G,最后计算得出:

(2)求支反力Ra、RB:由Σma=0得

9400×0.413+4700×1.193-1935×4940+3800×4-RB×4=0

Ra=9400+4700-4940+3800-3220=9740kg

(3)求各点弯矩:

mD=9740×0.413=4030kg·m

me=9740×1.193-0.78×9400=4290kg·m

mC=9740×1.935-9400×1.522-4700×0.742=1050kg·

mG=3800×0.7=2700kg·m

(4)画弯矩图:

(5)求最大弯曲应力σmax:仍取材料为工36a,于是有

取安全系数n=4.5,则,故知选取材料工36a时,弯曲强度可行。

5.验算梁的剪切强度

(1)求各段的剪力及剪力图

aD段:Q=9740kg

De段:Q=9740-9400=340kg

eC段:Q=9740-9400-4700=4360kg

CG段:Q=9740-9400-4700+4940=580kg

GB段:Q=3220kg

即最大剪力Q=9740kg。

(2)求最大剪应力

,而材料工36a的,腹板厚度t=10mm

,又,因此梁为重要部分,故取系数为0.6

,故不安全,必须改换材料。

(3)改选材料。若用工36b材料,此时,则

若用工36c材料,此时,则

若用工40a材料,此时,则

故以上三种材料均满足剪切强度要求。本设计考虑其他结构因素选用工40a材料。

二、结语

经过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并经过劳动部门安全检查,认为设计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主支承梁的超静定设计是设计非标准电梯的有效途径,它为设计或改造电梯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形式与尺寸第一部分GB/t7025.1~1997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6

和水相比,核材料铀的比重要大17倍,但由浓缩铀材料所释放的能量,却远不止这些,它可以达到同重量化学炸药的100万倍以上,这就注定了核能的军事使用价值。可是,只要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受控释放,核能就可被缓慢释出,从而这种巨大的能量就有可能被用于非爆炸目的――和平利用。

可见,核能就其定义具有三个特性。其一,等体积(或重量)物质可释放的迄今所知的最大能量,其二,根据其能量释放速度不同,核能可被用于和平或军事目的,其三,这两种使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但在发生核裂变反应过程中,一定会有裂变产物的产生。这些裂变副产品,经常是具有短时间内高放射性和长时间内中低度放射性的物质,对人类和生态具有极大的危害。2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就是核反应堆堆芯冷却发生故障,使得反应堆内迅速积累起大量的热量和压力,进而发生爆炸,把反应堆内积聚的大量强辐射物抛向周围空间,严重地危害了远近人类的生存。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发生之后,各国政府和人民对核能利用进行了深入和严肃的思考,尤其是对核能的上述三大特性。人们在思考,是否有可能放弃核能,如果近期内没有可能,如何更加安全地使用核能’

核能使用的复兴仍是主流

出于对切尔诺贝利一类核灾难的恐惧,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对核能使用并不热衷。就以使用核能最多的美国来说,在1979年发生三哩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美国民众对核能的态度就已产生重大变化,普遍趋于“不要在我家后院开发核能”。他们可以继续接受使用核能,但不希望核能的生产离自家太近,更反对在居住地附近建造新的核发电厂。

公众对核能态度的变化,使核电设备在美国国内的销售发生困难。资料表明,在最近的20多年来,美国没有兴建新的核电站,也没有在国内售出任何一座核反应堆。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美国民用核能制造业的眼光,不得不转移国外,将销售视线投向印度这样的海外市场。

欧洲的一些国家,从政治上开始对核能予以歧视,认为那是“政治上不够正确”的能源,理由是潜在环境风险以及民转军风险。德国政府于2002年制定政策,确定在2021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这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放弃核电的发达国家。就是否继续使用核电问题,欧洲其他的一些国家也已进行了政策辩论,放弃核能与否逐步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选项。

但对当今世界的多数国家而言,将使用核能纳入“政治不够正确”的范畴仍属奢侈。对于像法国这样强烈依赖核能的经济大国,必须以另一种理由来保护其核能工业,那就是“环保”。因为核发电不产生二氧化碳,不向大气散发可助全球变暖的物质,无疑是核发电的一大优势。当然这一优势发挥的前提,是核电站本身能够安全地运行。

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对经济正快速成长中的国家而言,都面临着由于经济增长而导致能源不足的问题。尽管使用火力、水力发电仍然构成它们能源消耗的主体,但核能已成为不可拒绝的补充。在中国,核能使用仅占全部能源消费组成的不足2%,但国家已计划在未来20年内将此比例提高到4%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将兴建20多座核电站,由此带来的核能建设,至少将提供数百亿美元的市场。

因此,全球范围内面对核能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停止使用核能以及扩大使用核能。两种趋势并存,不过主流仍然是核能使用的复兴,主要的驱动因素乃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在商业上尚未取得廉价的新型可替代能源。

如何保障核电的安全

然而,要使人类真正接受核能,下一代核能发电技术必须要完善地保障核电的安全问题。

目前提出的解决核电安全的技术途径,是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及核燃料的“本性安全”设计理念。它的要求是,即使反应堆的管理人员操作失误,核反应堆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自动停止的功能,从而在技术上彻底杜绝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可能。也就是说,一旦核反应堆出现严重故障,系统仍然能保障反应堆堆芯的铀燃料棒不会继续产热,并且冷却系统仍然能够有效地起到散热功能。这些设计理念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所留下的积极遗产。

事实上,各核能开发国家在这些问题上已经从事了长期研究,目的是开发“本性安全”的反应堆和核燃料。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按照一些美国核燃料技术公司的研究发现,要是用碳包铀制成极细颗丸,并以此为基础生产核燃料棒,将比较有效实现“本性安全”核材料的问题。但是,由于美国民用核工业仍不景气,上述技术理念仍然有待在实际使用中受到检验。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化,要多数国家远离核能是不切实际的。在同等能源材料大小的情况下,原子能以它百万倍超过化学能源的能量释放,毫无疑问地成为更有竞争力的选择,况且核能使用还避免子排放温室效应气体,对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切尔诺贝利事件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要取得核能使用的种种益处,前提必须是安全使用这种核能。人类从发现原子裂变,到认识核反应伴随能量释放,再到成功地收集并利用起这种能量,反映出极大的智慧。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人类有能力实现可以基本自动避免重大灾难的新型核电生产装置,完全告别核恐惧。

未来不悲观

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日。欧洲许多国家纷纷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核示威运动。在法国,有上万名抗议者聚集在沿海城市瑟堡附近,抗议政府在附近地区新建核反应堆的计划。但让政府放弃计划并不现实,也不符合国家利益,毕竟现有的58个核反应堆为法国提供了大约80%的电力。近年来持续攀升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也让法国政府重新开始考虑建设新一代核反应堆。

毋庸置疑,只要热核聚变还有商业前景,那么人类就无法摆脱核能,只是从一种核能发电形式,走向另一种核电生产。但如果把可控热核发电的愿景放在几十年的“远期”时间框架里,人们就没有理由对核的未来表示悲观。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7

一、吃透教材――提供自制教具的原理保障

自制教具是实现科学课堂有效探究的必要补充,必须根据教材提供的科学原理进行研发。因此,自制教具的有效实施必须对教材做一个全方位的探究和思考,这是自制教具有效实施的客观前提。吃透教材能为自制教具活动打好有效铺垫,这是一个始终如一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沿袭细吞慢咽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1.初读教材

教师要读懂教材设置的基本实验现象,除了教材的基本布局外,对教材文本和图片,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全面理解教材设置的科学概念,这是探究实验的成果目标,明确基本概念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尤为重要。此外,教师要在现象和概念间建立一种联系性思考,思考实验探究活动中传达的科学信息及其与概念的合理性。

2.细读教材

教材的细化研读有利于理清教材细节。教师要思考实验操作和科学概念的有效衔接,读懂和理清教材中实验器材设置的重难点。

3.反思教材

实验设备的完善是无止境的。教师要带着科学教学的精神,吸取实验成与败的经验,反思实验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学会质疑教材,分析成败原因,找准实验设计的突破点。

4.拓展教材

教师要抓住实验关键,不断思考、勇于推进、积极尝试更为有效的实验探究方式,关注细节、突破难点、有效演示、有效概念等都是进行自制教具的切入点。

二、深化教学――酝酿自制教具的动力支持

对科学教学的思考和拓展是自制教具的源动力。教学中有许多未知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追求,对探究实验中的脚手架――实验器材进行有效研究,将有效促进科学教学的发展。

1.目标定位

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学习科学,教学的内在深度和广度就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要以探究为核心,贯彻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成为一个研究者,更好地引领课堂教学。

2.课前酝酿

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教师在每次上课前要进行下水试验,找准实验的成败点,进行前期思考。此外,教师要注重创新思考,在设计、取材和制作上巧花心思,实现实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以课堂浓厚的探究味、研讨味和趣味化为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课堂教学氛围,倾听学生的呼声。

3.课时生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扬个性,对科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营造轻松、有趣、高效的课堂气氛。教材导入部分要切合主题,注重生活化与趣味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师要以问题为线索,以有结构材料为铺垫,引领学生有效思考和跟进。在设计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酝酿、制订计划、思考材料、引出实验材料和实验细则。在实验环节,教师要调动学生个体和小组的积极性,确保实验的安全与效果;进行实验后,教师要注重实验单的整理和研讨,以生生或师生的研讨为基础,提炼探究活动的内在价值。

4.课后延伸

基于科学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向生活领域拓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创新社团都是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平台。对自制教具来说,教师要反思实验器材在课堂中运用的有效性,从实验的高效、便捷和简约性等角度进行思考和突破。

三、创意思考――引发自制教具的灵感生成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自制教具的研发源于课堂且高于课堂,锁定探究实验的教学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是自制教具的前提。如何挖掘自制教具的问题生成是自制教具的重要内容。

1.关注科学课堂探究中的点滴细节

现有教具在教学中出现的细节性缺陷,尤其会影响实验的高效达成时,就会让教师产生自制教具的灵感。关注细节、锁定细节、突破细节是自制教具灵感获取的必要途径。

自制教具:便携式电路检测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电”)

关注问题:

我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学生完成对指定材料的检测后,在他们开始检测教室材料时意外地发现学生拿取电路检测器很不方便,有的组将电路检测器握在手心,有的组是两人分工检测。

策略思考:

如何设计便携式电路检测器,经过思考和研究,我从学生佩戴的儿童玩具手表中受到启发,形成将电路检测器安装到玩具手表上的创意。

自制教具:白糖加热实验改进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

关注问题:

白糖加热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戴上安全手套,手持金属汤匙用蜡烛给白糖加热。但在教学中会发生意外,加热中的液态糖会溅到学生手上。

策略思考:

教师可以制作支架固定金属汤匙,并在多种材料中进行筛选和改进。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我决定利用三脚架边缘,将铅丝弯折,绕成一个汤匙架,解放双手,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2.有效提高科学实验的直观演示性

实验的直观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何提高传统教具的直观演示性也是自制教具的灵感源之一。

自制教具:磁悬浮列车教具(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磁铁”)

关注问题:

磁悬浮列车教学往往表述磁极原理,通过环形磁铁进行同极相斥的实验探究,但是微型实验教学不能自然地迁移到大型的磁悬浮列车。

策略思考:

指向设计一个较大的磁悬浮列车模拟效果。我最终从小孩子的强力磁铁中受到启发,购买了一个2cm×1cm×0.2cm的强力磁铁,重点解决强力磁铁的拼装难题,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磁悬浮列车模型的搭建。

3.以探究实验的难点突破为出发点

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配套教具总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导致很多实验达不到要求的精准性,操作麻烦。实验的难点突破是自制教具创作的重要源泉。锁定难点、突破难点是教具制作的重要路径。

自制教具:小缆车时速测量装置(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运动和力”)

关注问题:

我在进行测试“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关系”的实验时出现了下列操作难题。

(1)计时动作需要专门训练,浪费时间。

(2)由于小车从起始点到终点的确认仅靠经验来感觉,计时数据精确性差。

(3)小车没有专有行驶跑道,容易偏离直线跑道,导致行程变长,干扰数据的可信度。

策略思考:

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关键是秒表的计时工作,我在对秒表研究时意外发现秒表计时开关可外接,可以在秒表外并联接出起始开关和终点开关。攻克起始开关和终点开关的设计制作难题后,我又制作了小车导向轨道和终点开关内金属滑道,至此小车运动快慢测量装置的设计和制作方案就浮出水面。

自制教具:数字化轮轴原理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工具和机械”)

关注问题:

在轮轴的实验探究中,我发现教材设计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难点。

(1)轮轴原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按照教材的方式操作只能实现两倍和三倍轮的实验效果。实验次数不多,影响结论的有效性。

(2)轮轴的组装及砝码悬挂较为繁琐。

策略思考:

如何实现集成化实验效果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最初的时候,我想用一到五倍的轮进行组合,但是制作既麻烦又费材料。能否进行简单、有效的实验设计?于是,我将多轮进行合并,采用面结构,用画圆的方式绘制五轮圈,在五轮圈横向直径交点处设置挂杆,轮轴面左侧挂杆挂砝码,右端挂杆用挂线连接可移动电子称,实现轮轴实验数字化、简约化与高效化的实验效果。

自制教具:数字化物体稳定性检测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形状与结构”)

关注问题:

《建高塔》一文的教材设计是塑料瓶大头朝下则稳定,瓶口端朝下就不稳定。在做“上轻下重稳定性好”的实验时,在塑料瓶底盛放沙子或水,我们可以得出“底部加重稳定性好”的原理。但是这样的实验显得有些粗糙,用手指拨动仅仅获得粗略的感觉,缺乏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策略思考:

解决方案的设计灵感来自实验中用手拨塑料瓶,可以设计用挡板代替手,用螺杆旋转推动挡板移动,在挡板上设计移动杆和指针刻度盘,以数据的方式配合呈现。设计大小、轻重模块,作为标准实验模块,从而实现实验的标准化。

4.紧紧围绕科学概念的有效生成

科学概念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晶,既是探究的结果和目标,又是探究活动的主线。教学具是学生建构有效科学概念的载体,使科学概念以实证的科学方法来演绎。关注实验器材对科学概念的有效达成,成为改进和开发自制教具灵感的重要来源。

自制教具:体验版与数字化撬棍原理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工具和机械”)

关注问题:

杠杆教学中将撬棍翘石头作为导入,杠杆尺作为原理探究的载体。但是撬棍翘石头对现代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没有体验的机会,教材设计变得空洞乏味。在整理杠杆平衡原理所得的数据时,学生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

策略思考一:

为了解决有效体验的问题,最初的方案是教师在教室里提供实物体验,但准备繁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之后想到可以在实验桌上进行体验。于是,我决定将支点设计为滑道移动式,重物盒可放不同数量的砝码,用长块合页固定在底板上,设计一个多功能、高效的体验版撬棍原理器。

策略思考二:

如何解决实验数据整理难的问题,经过思考,紧紧围绕撬棍进行延伸和拓展,我认为可以在撬棍用力点一端挂取砝码,阻力点一端用电子秤进行数字化显示,将阻力点向上的力量利用下端的定滑轮转化成向下的力量,再用手提电子秤显示,数字化撬棍原理器的灵感模型就出现了。

四、设计生成――促进自制教具的方案完善

自制教具的创作灵感是成功的开始,在灵感雏形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反思、改进与突破,巧用图纸。自制教具的设计方式因人而异,有很多种,但在设计环节要遵循简约高效的原则,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是自制教具设计环节中的阶段性示意图(见图1)。

教具的构思要遵循针对性研究的原则,在远景目标指引下,逐个击破,步步为营。同时,教师要养成先重后轻、首先攻关核心技术的设计要领,然后再研究附加难题,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设计方案要坚持从设计草图,到图纸的改进细化,再到图纸完善的路线。教师应在有效反思中,不断和修正,直到形成精准图样为止。

在设计环节,教师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多维思考。突破核心技术是关键,此外还要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基于简单有效的原则进行核心技术的试验。此外,教师也要考虑选材和经费。自制教具的选材可以在商店、商业城或网络上购买。学校历年积累下的闲置教具也可以变废为宝。同时,这一环节要为教具的制作环节做好准备。教具制作的总后台是设计者,要坚持自主制作、外援参与的原则,在教具制作中要和木工、铁匠工和油漆工等及时联系,建立长久合作的关系。

五、制作完善――实现自制教具的有效制作

预先周到的设计和精确的图纸描绘为教具制作指明了方向。材料的构思与预设基本成型,制作的可行性也应进行明确安排。

(1)检查设计图样:制作前必须对设计图纸进行排查,确保图纸的成品效果。检查的问题有:图纸结构原理的正确性、图纸尺寸的规范性、材料选择的有效性及制作加工的合理性。

(2)准备制作工具:常见的工具有剪刀、老虎钳、尖嘴钳、螺丝刀、金属焊接器及各类胶水、胶带等粘合剂。非常见工具,如电钻、抛光机、简易车床等。对制作工具,教师要做到心到手到,注意积累操作经验。

(3)预设制作材料:教具的取材设计环节主要是安排和采购,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可以在一般小店、商场、商业城购买,或者网上购物。在采购前,教师要列好清单,购买时一目了然。

(4)统筹制作步骤:首先制作关键技术部分,再对其他附加难题进行制作,制作中要及时查看和修正,确保质量,进行统筹安排。

(5)自主有效制作: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把图样记在心里,努力将其变成实物,把握各个环节。在制作时,教师要控制尺寸和形状,及时进行试验。

(6)联系外援制作:有些环节要求助于外援,如木工、铁匠工、油漆工等。教师要做好有效指导,和外援做好交接,明确交代制作要求,及时商讨,寻找最佳制作方式,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7)组装美化教具:对教具的外形进行美观设计,如颜色、装饰涂装等。

六、检验应用――优化自制教具的使用效果

自制教具的试验是一个必要环节,自制教具的应用是最终的归宿。自制教具要进行实践性检验,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具的价值。在自制教具的预设功能下,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反复试验,收集和记录数据,或借用仪器检测,在应用中比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要求的达成度,在展示和交流中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设计的检验:设计环节的检验为有效制作的实现奠定基础,只有经过有效试验才会推进教具的科学设计,教师要基于先重后轻、逐个击破的原则,及时进行检验、整理、思考和改进。

制作的检验:坚持稳扎稳打的原则进行及时检验,使制作过程更为顺利。教师应坚持从核心技术出发,进行附加技术的检验,压缩次数,提高效率。

后期的检验:教师要对教具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做好实验记录,整理和比对预设效果,及时进行教具的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8

机电安装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机电安装施工的可靠性越高越能保证机电工程项目的安全与高校的运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性也有了相对的提高。建立完善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项日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精品工程的建设,还能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影响当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施工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目前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工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体现在企业的局限性。很多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全面,缺乏专业的合同拟定人员,相关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思维上具有局限性,在工程项日合同拟定与管理上不够严格与规范。不恰当的管理方式不仅损失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没有转变固有的思想,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处理上不够科学,而且机电安装工程系统较为繁杂;很多企业在工程的设计上的管理欠缺,工程设计力案没有经过科学的审核,导致工程数据的不准确,不完整。

2.2造价管理与安装不够规范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规划来购买设备与产品,比如用高价格购买质量较低的产品,这种做法不仅为工程增加了成本负担,还为工程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2.3机电设备与产品标注设计不够规范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机电产品的型号与规格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方便对各种类型材料的采购,对产品的设计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对机电市场上很多机电材料的参数标明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有些标注过于简单,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和标注,为工程的材料选购与监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施工合同管理

机电安装施工前期需要进行充足的设计准备,应具备完善的合同,施工单位在接到招投标文件后应根据工程实际的需求以及自身施工团队的情况进行合同的设计,并对招标文件与合同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工程的实物量进行严谨的核实,做好施工前的预算与各种编制。施工前需要选取质量过关的材料,使用的材料要经过验收,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图纸操作,如果遇到与图纸不匹配的现象要及时提出并修改。施工前要对施工方法的提前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进行科学的技术施工人员与劳动力的分配,对施工预算要仔细核对,施工工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执行,有效的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与效果。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在合同签订后,办理工程项目的一系列的手续,按照客户的要求与意愿进行开工和竣工时间的拟定,后期监督也要完善,按照合同准确的工期进行实施,并定制好相关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3.2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机电设备与选用材料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机电材料的性能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及施工前需要有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员对机电产品于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以节能环保、节地节水等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材料的筛选,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还要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材料的检验,保证设备产品在施工与安装中能正常的运行。平时也要做好设备与材料的维护与管理,在材料的管理方面,应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妥善处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工作效率。对于输送电能的电缆要进行严格审查,防止电缆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现象。

3.3施工技术管理

机电安装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要求较高的安装工艺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工艺、力案、技术措施、组织设计以及检测手段等整个建设周期内所必须采取的力法和手段。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与规范,严格把关现场的工程,对于不符规范的现场行为要进行记录,相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与准备进行图纸的审核,并制订出包含施工组织、工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等内容的施工力案,为系统整体的技术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与保障。

3.4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管理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机电安装工程整体的质量决定于不同阶段不同工序的质量,因此要将管理系统渗透到各个工序之中,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把控。严抓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项目环节,对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反馈,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解决。完善质量监控的力法和手段,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要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复核与工程验收工作,竣工验收的依据有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等,在保证工程的产品合格与系统功能正常之后才能办理移交手续。

四、结语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9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伦理;专业知识融合;思政课程体系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工程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纲要明确提到工程伦理教育,说明“工程伦理”在整个课程思政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一种拓展,二者相互贯通,本质上都是思想育人[1—2]。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和发展的关键环节[3]。但是,由于我国工程伦理研究起步较晚、整体发展较慢,不可避免地存在亟待补足的短板[4]。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5]。此外,要实现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机统一,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与行业特点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理清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材料和化学专业为例,两者均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社会问题直接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工程伦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思政教育元素,探索材料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将专业知识与“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等发展理念相结合[6]。然而近年来,化工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不断被曝光,深究其根源,均与材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的工程伦理意识淡薄、疏于监管等因素相关[7—8]。如何开展材料、化学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工程伦理分层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

材料专业、化学专业领域的工程伦理教育既有工程伦理中的普适性,又具有专业带来的特殊性。材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大力培养卓越的材料工程高级工程师,对提升中国制造的能力意义重大,但需要工程伦理意识的精神武装;化学化工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个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环境伦理和安全伦理是该行业涉及的最重要的工程伦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化学工程领域的伦理教育,以规避可能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功利化教育问题[9—10]。为此,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规划,我们从2018年开始,陆续在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以及本科生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点,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本—硕贯通的“三层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即基础层次、专业层次、实践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聚焦伦理道德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专业层次立足材料领域科研前沿,挖掘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实践层次则选取具有专业特点的各类案例进行剖析,培养学生发现伦理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科生,开展以基础层次为主的工程伦理教育,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培育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职业价值观,储备基本的工程伦理意识,并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伦理规范知识和工程伦理判断、决策能力。专业硕士重点结合专业和行业特点,开展专业层次和实践层次的工程伦理教育,以伦理问题的辨识能力和面对伦理问题的决策能力培养为主。通过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包括伦理判断能力、伦理选择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伦理环境、道德困厄中进行评价和思考,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案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实现途径

案例教学是目前提升工程伦理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保证工程伦理教育的效果,案例选择需要与专业及行业特点相契合,呈现方式也要经过精心设计。为此,我们在工程伦理实际授课过程中,聚焦材料、化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能源、环境、实验室安全等领域进行案例选择,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巧妙设计,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逐渐形成了“和谐材料·绿色化工”的特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一)思政元素(安全与环保意识)与专业知识(材料、化学领域)的融合

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是材料、化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三个具体案例,分别为“限塑令”“拒绝洋垃圾”和“废旧电池回收”,三个案例聚焦能源与环境领域,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限塑令”(包括“禁塑令”的出现)既有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的内容,又有塑料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深刻阐述,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广泛开展可降解塑料的创新探索;“拒绝洋垃圾”包含大量的材料、化学相关知识,更是反映出以牺牲环境换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地步,告诫人们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废旧电池回收”既有电池材料的专业知识,更有废旧电池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能源电池的飞速发展,但报废电池的回收体系仍然没有健全,需要材料、化学工程师投入极大的精力,在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意识到环境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应该时刻关心环保,并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力所能及地去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安全伦理是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工程伦理意识。材料和化学两个专业所在的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材料、化工企业同样面临较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因此,结合本专业实验科学的特点,我们通过诸多安全警示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实验室规范意识,加强危化品的使用管理以及三废规范处理,引导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就自觉遵守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有效地防范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

为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从教学目标,预习环节和课程呈现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将与专业相关的环境伦理、安全伦理通过案例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并在授课之前,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工程伦理”的兴趣,在学习任务中增加相关案例资料的文本链接或视频链接;试图在授课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工程伦理塑造,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不断深化,通过“案例介绍—分组讨论—逐一陈述—点评总结”四个环节实现。在案例介绍环节,由教师根据案例本身的资料或视频引入需要抛出的问题;在分组讨论和逐一陈述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利于学生理解角色。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利益攸关的企业负责人、工程师、民众、政府管理部门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时角色可以进行轮换,将自己置于不同的利益角度,更好地体会面对工程两难时的心路历程,在价值冲突中进行最为合理的伦理抉择。在点评总结环节,由教师根据每组的实际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对案例所要求的工程伦理意识进行总结。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针对不同的案例,在引入、讨论、陈述和总结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设计。如有的思政元素适合在案例的介绍环节通过显性方式切入;有的则适合隐藏在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发掘,或在陈述环节由教师适当引导;有的则在总结环节顺藤摸瓜、画龙点睛。对于两难困境的案例,在引入案例后宜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展开并加深认知,对于存在多个利益攸关方的案例,在引入案例后宜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强化身份信息,增强代入感。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权重要与思政元素的特点相适应。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教师团队在案例的选择、引入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国情怀、社会使命、职业道德、生态环境教育,逐渐形成了“和谐材料·绿色化工”的特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以及“安全观”教育的专业特色(如图2所示)。

四、课程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因此,不采用固定的试卷考核方式,重点强化过程评价、提高分组汇报和工程案例分析等环节的比重,主要由过程化考核(30%)、分组汇报(30%)、期末考核(40%)三种方式组成。过程化考核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网络平台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等,重点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分组汇报采用教师确定分组方案、选题范围,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分组确定主题,并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汇报展示方案,汇报时除教师团队打分外,学生之间设置互评作业环节,通过设置统一的评分标准让其相互之间对各自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期末考核不采用试卷形式,而是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方向或兴趣范围,确定主题,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以此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

电力安全反思材料篇10

关键词:机电安装;效益;管理;验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直接关系到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越来越广泛,涉及工业、公用、民用三个部分中的设备安装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洁净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化工程等等。其整个施工过程从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施工机具、施工方法、竣工验收各个阶段,都要实行严格管理,以确保质量合格。

1工程管理的要素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和管理是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实现,一次在生产要素管理中需用优化配置、动态控制和科学调节等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

理、工程设备和材料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器具管理和项目的资金管理等做到计划、供应、使用、检查、分析和改进要有序合理的安排。

1.1施工前合同管理

施工单位在接到顾客的招标文件之后,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核实工程实物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支出、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的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诸方面进行合理评估,正确合理地编制施工图预算,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合同内容,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补贴,并将其列入施工图预算。但不能将项目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也列入施工图预算,更不能违反政策高估冒算或乱收费。

工程管理,“七分准备,三分施工”。合同签订后,工程管理人员负责按规定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并与甲方协商提供施工所用的动力来源(如水、电、风等)和施工人员所须的休息和进餐的场所,并根据甲乙双方的要求签订安全防火协议;察看施工场地,确定设备及材料运输车辆的道路是否通畅。按照顾客要求及实际情况确定开工及竣工时间,根据工程量及施工设备情况配备施工作业人员,制订施工网络计划。划定施工区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2施工前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在工程施工前,所有材料应基本到位。材料在订购前,要对材料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和资质进行评审,以免因材料的供应不足、材料质量不过关或由于运输路线复杂而延误工期。施工单位在材料到货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检验,并索取产品合格证,对外观质量有严重缺陷的产品应予以退货,对质量有争议的材料和图纸、规范有要求的材料应给予复检。

1.3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管理

技术人员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认真进行图纸自审和会审,制订正确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机具、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1.4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

由于工序质量、分项或分部工程的质量形成并决定工程的最终质量,并且最终质量是一次性的,不可更改的。因此,作为大型机电安装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层次和影响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人员素质、机具设备、施工环境、材料进场和使用等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因此,有必要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主,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和各分包负责人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机电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及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按工程总承包合同范围和批准的设计文

件规定全部内容已建成,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检验各分项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业建设项目工程的设备能够生产合格产品;民用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系统的功能正常使用,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2.1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的依据

机电安装的竣工验收一般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通知书;设备说明书;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主管部门或业主有关审批、修改、调整的文件;工程总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工程统计规定及主管部门关于工程竣工规定;涉及进口设备或是引进外资的工程,应按照合同约定和世界银行的规定按时编制项目完成报告。

2.2机电安装工程验收标准

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标准:必须符合合同规定和实际文件要求,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工程全部完成,无漏项,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调试合格,形成生产使用的能力或功能;交工资料齐全达到归档要求;生产准备工作适应投产的需要;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已按要求建成使用;少数非主要设备虽未按实际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生产;设备试运转合格,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设计预期要求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2.3机电安装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已完工,并已经过验收签证,交工资料已整理汇总完毕并经有关责任方签字认可;施工图预算以及应调整的工程造价已编制完毕;设计变更等技术核定单等签证手续已办完;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人员窝工、机具闲置、工期延误等经济索赔已得到建设单位认可后,项目部即可向工程发包方进行最终的工程价款结算。发包方与承包方按照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合同和补充协议,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标准等进行竣工决算。

竣工验收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竣工结算报告,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依据资料填写竣工结算报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施工项目中一个重要部分,与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其实机电安装至关重要。机电安装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对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特种设备及作业、施工机具、技术档案资料,以及回访保修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处理,这就要求建立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库,以达到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志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价值工程》.2010.12,

[2]陈骏.浅谈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经营与管理》.2010年第5期

[3]杨林.浅析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