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十篇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6:16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1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2~81岁。经Ct证实脑出血8例,脑梗死18例。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18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8例。23例于入院72小时进行康复训练,3例延长至8~15天进行训练。

1·2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判标准:参照洼田氏的咽水试验[1]:正常:5秒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轻度:5秒内1次饮尽,有呛咳;中度:5~10秒内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重度:呛咳多次发生,10秒内不能饮完。

1·3训练方法

1·3·1中、重度吞咽障碍的病人,予以系统的基础训练,即吞咽功能训练。(1)吸吮训练:病人食指戴上胶套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体验吸吮的感觉20次。(2)喉抬高训练:病人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在训练者吞咽时,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病人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以上动作每日2次。当病人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后,指导病人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这两个动作的协调一致,就可产生吞咽动作。不断练习,直到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3)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颚、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病人做空吞咽动作,每日2次。

1·3·2对轻度吞咽障碍者主要是选择和摄食训练。进食时取躯干30度,头部前屈,健侧在下的卧位。采用最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果冻、蛋羹,这些食物易在口内控制,病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吞咽,而不是咀嚼或吸吮。使用金属勺给病人喂食,每次进食为1/2勺。每次进食吞咽后,嘱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

1·3·3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先采用非经口摄取营养的方法,如鼻饲,等待恢复,一旦意识清楚,病情稳定,即予以基础训练。

1·4训练后效果评定:无效:训练前后无变化;有效:吞咽程度缓解Ⅰ度;显效:吞咽障碍程度缓解Ⅱ度或接近正常。

2结果

本组内囊以及以上部位病损引起的吞咽障碍,康复效果好,多在10天内改善。脑干(双侧)病损引起的吞咽障碍症状较重,康复效果差,1例31天有效,2例无效。

3讨论

康复护理是护理学中一门新学科,是帮助护理对象重建健康的护理。急性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治疗不仅需要采用医疗手段,更需要护理人员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通过26例病人的康复训练,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3·1针对吞咽障碍的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训练前,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仔细评估,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轻度吞咽障碍者,以摄食训练为主。中重度障碍者先进行吞咽动作训练,并辅以咽部冷刺激,冷刺激可提高相应区域的敏感性,使吞咽反射更强烈。当产生一定吞咽能力时再利用摄食训练让患者做吞咽练习,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

3·2训练时间和进食的选择:急性脑卒中发病后除及时有效地药物治疗外,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只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除脑出血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脑出血可稍延长外,康复应于病后第3天进行。本组有23例均于发病第3天进行训练,2例脑出血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于第8天开始,1例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延至15天后进行训练。急性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多发生于口腔期(口腔咽入口处,随意运动)和咽期(口腔食管入口,反射运动),因此,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健侧肢体在下。此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本组26例在训练过程中未发生误咽。

3·3脑干病变引起的吞咽障碍因脑干运动核受损,一般症状重,舌肌萎缩或有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代偿能力差,故康复效果差。内囊及以上病变引起的吞咽障碍以单侧多见,支配咽喉肌的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未受损,代偿能力强,故康复效果好。

3·4创造合适的康复训练环境。训练时要为病人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整洁的就餐环境,进餐前患者至少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帮助患者做好就餐准备,如排便、洗脸、洗手、刷牙等。给病人取舒适的。

3·5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本组1例重度吞咽障碍病人,家属及病人害怕训练时会呛咳窒息,不能主动配合训练,经耐心解释,解除了思想顾虑,取得了很好的配合。因此,训练前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调动病人自身的潜力,以顽强的毅力,按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7-0139-02

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吞咽障碍为多发后遗症之一。吞咽障碍影响患者进食,导致患者水分及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影响卒中患者康复。吞咽障碍还可能引起患者误吸,出现吸入性肺炎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窒息,威胁患者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1,2],本组研究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6例,均经颅脑Ct及/(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53~75岁,平均(59.7±6.3)岁;病程0.4~6年,平均(3.4±0.3)年。脑梗死者30例,脑出血者26例。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符合假性球症状。排除标准[4]:①存在食管功能异常、感觉性失语、认知及智能障碍者;②感染严重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心等脏器器质性疾病者。56例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给予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指导的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与起病10~12d时开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3d开始给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控制软腭训练、机械刺激、温度刺激,颈部和面颊利用冰块按摩刺激、利咽棒刺激、咽喉运动训练、吞咽反射能力增强训练、空吞咽训练的吞咽训练、张口闭口训练、发音训练。发音训练从最简单基本的字词进行发音训练,单音节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加强口咽部的肌肉运动功能。

1.3疗效评定

1.3.1吞咽功能评分[5]评定方法为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取坐位,饮用一杯30mL的温水,观察患者的饮水经过,进行评级。Ⅰ级(优):30mL的温水喝尽时间

1.3.2疗效判断标准[6]显效:吞咽障碍基本消失,吞咽功能提高1~2级;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显著改善,吞咽功能评定提高1级;无效: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评定无改变,或者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吞咽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4,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t=5.49,p

2.2临床疗效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3.8%(14/2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23/30),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临床多易伴发吞咽障碍,是指口腔、咽、喉和食管的协调功能受损,不能够将食物由口腔送入胃内,出现胃出口堵塞,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进食吟咏、进食缓慢等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影响患者不能正常恢复。如不及时纠正,还易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临床单一应用药物治疗,对于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没有显著的帮助。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该类患者行康复训练意义重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能力较强,通过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卒中患者病后早期行康复锻炼,对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促进其重组和代偿的作用,建立新的神经系统联系,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吞咽肌群的活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8,9]。卒中后疾病不再进展,病情稳定后,即可行功能康复训练,本组研究从72h后开始进行训练。早期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软腭训练、机械刺激、温度刺激,颈部和面颊利用冰块按摩刺激、利咽棒刺激、咽喉运动训练、吞咽反射能力增强训练、空吞咽训练的吞咽训练、张口闭口训练、发音训练。患者发病早期时,尚不能自行进行康复锻炼,此时需帮助患者进行锻炼。早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摆放,帮助患者活动患侧关节,患者于病床上取仰卧位,依次进行上肢肩关节前、肘关节、腕关节的活动;同时行掌指关节屈伸、对指、释拳、握拳等训练。同时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障碍,在指导患者行早期康复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疏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全面配合康复训练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10]。

本组研究比较早期康复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也高于对照组,证明了对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降低吞咽功能评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但是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杨华.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81-82.

[2]佟剑平,赵春艳,李翔,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915-917.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201.

[4]BarerDH.thenaturalhistoryandfunctionalconsequencesofdyspha2afterhemispherestroke[J].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1989,52(2):236-241.

[5]薛文雄,吴秋义,汤文达.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37-38.

[6]蔡斌,林薇,林翠红,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19.

[7]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等.Vitalstim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3):14-15.

[8]邱永珍.早期护理干预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49-150.

[9]蒋京育.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718.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19-0098-02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theearlyrehabilitationfordysphagiainacutestrokepatients.method:46patientswithacutestrokedysphagiafromJanuary2012toJanuary2014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for24casesandcontrolgroupfor22cases,twogroupsweretreatedbyroutinetreatmentand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combinedwith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thenursingeffectofthetwogroupswascompared.Result:theefficiencyofthecontrolgroupwas45.5%,theobservationgroupwas75.0%,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acutestroke;Dysphagia;Rehabilitationnursing;Clinicaleffects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30%~60%,改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对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5~83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采用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吞咽能力的评判标准如下:正常即为患者具备正常吞咽能力;轻度为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中度为患者可以经口摄食部分食物;重度为患者完全无法经口摄食。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

1.2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避免碰撞、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于入院当天开始根据其吞咽障碍程度进行摄食训练以及基础训练。具体如下。

1.2.1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要在入院2d后开始进行鼻饲饮食,并做好口腔护,清洁口腔后按摩口腔黏膜以及舌头3min,在冷刺激训练方面可以使用冰棉棒蘸水轻轻刺激患者的舌根、软腭以及咽后壁和侧壁,叮嘱患者锻炼空吞咽动作,训练后能完成吞咽的患者要拔除胃管并持续训练吞咽功能[1]。在进食训练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进食:能坐起的患者身体坐直,颈部略向前弯曲,使舌骨肌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易于进入食管。需卧床者取半仰卧位,躯干与地面成≥45°,食物由健侧摄入,患者进食后应保持坐位20min。进食方法:经口进食开始由护士协助进行,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吞咽完成基本正常时才可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喂至患侧可增加患侧感觉输入,防止患侧的废用性萎缩。

1.2.2对于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要针对吞咽肌群予以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首先是吸吮训练,针对颊肌以及喉部内收肌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时将患者手指洗净,用无菌纱布包裹示指放入患者口中,让患者模仿吸吮动作,嘱患者吸气后闭嘴,让双颊充满气体并做吹气动作,提高颊肌的收缩力。每日上下午护理人员知道患者各做一次提高吞咽的力度并刺激患者的吞咽反射。再次是舌肌以及咀嚼肌按摩运动。如果患者无法自行伸舌,护理人员可用3根棉棒拨动患者舌头上下左右运动[2]。

1.2.3对轻度吞咽障碍患者额而言,主要予以进食训练。首先是患者进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坐直或者头部稍微前屈,身体倾向健侧40°左右[3],确保食物由健侧的咽部进入到患者食道,这时患者健侧的咽部扩大而利于食物的顺利进入。对于卧床的患者而言,在进食的过程中可以抬高床头30°左右,让患者的头部前屈同时健侧在下,避免食物从患者的口中漏出。不过患者合适并非完全相同,在护理过程当中要因人而异进行调整。其次是食物选择方面主要以糊状食物围住,尽可能在半流质食物当中供给患者,避免引起患者的呛咳。护理人员应当挑选色香味美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1.3疗效判断标准

选用藤岛一郎的吞咽评价标准:不适合吞咽训练无法经口进食1分;适合基础的吞咽训无法经口食2分;有摄食动作无法经口食3分;可少量进食需静脉营养4分;进食1~2种食物并需静脉营养6分;经口进食并无需静脉营养7分;除特别难以吞咽的食物之外均能够经口进食8分;可以经口进食不过需临床指导9分;正常摄食吞咽10分[4]。疗效评估方面,吞咽能力≥9分为痊愈,6~8分为显著好转;3~5分为好转;1~2分为无效[5]。其中以痊愈、显著好转及好转为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5%,观察组为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表明吞咽障碍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大约有1/3会在卒中后的6个月内死亡,未出现无吞咽障碍的患者病死率≤10%。同时有研究认为急性脑卒中在吞咽障碍出现之后的2周内恢复得最快,在6周之后的恢复会显著减慢[6]。脑卒中患者由于吞咽障碍而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所以吞咽功能的训练十分重要,而早期的康复训练又是关键。因为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对于吞咽的习惯尚未完全忘记,吞咽功能尚未完全丧失,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疗效。所以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有研究人员认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早期还没有忘记吞咽,同时咽下肌群也没有出现失用性的萎缩,所以对这一类的患者予以早期的摄食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吞咽肌群活动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加速患者吞咽反射弧修复以及重建,恢复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从而有效避免误咽,显著降低患者误吸以及肺部感染问题的出现。

本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康复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琪霞,耿利琼,梁萍,等.预防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4):121-123.

[2]何静杰,崔利华.1661例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0(2):80-81.

[3]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中层得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2(3):1241-1245.

[4]王丽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1(8):615-618.

[5]汪洁.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J].中国康复学杂志,2012,11(11):138-141.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药;补肾解语汤;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功能评定

作者单位: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晓霞);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山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孔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由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脑干部位受损所致,有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两种表现[2]。本症最大的危险是将应咽入食管的水、食物等误吸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同时患者常因呛咳拒服水、食物会引起严重营养不良,影响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训练吞咽和协调功能、吞咽代偿。目前主要的治疗是吞咽康复、吞咽治疗仪、针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设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予以常规康复、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康复及中药+吞咽障碍治疗仪等不同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9例患者均为2005.07.01~2010.07.01之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经头颅Ct或miR明确诊断,均为自愿受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中药治疗组;吞咽障碍治疗仪组、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四组,四组治疗比较见表1四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iR证实;神志清楚,有吞咽障碍。

1.3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中风后重度认知障碍者;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不能耐受中药者。

1.4方法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中药补肾解语汤+康复;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补肾解语汤+吞咽障碍治疗仪等治疗。15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1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均依据病情轻重选择基础治疗:包括①及时插管,使用鼻饲或胃造瘘术等,待意识恢复进行吞咽康复,尽快撤消鼻饲或胃造瘘。②控制感染,平衡膳食、营养支持;控制好血糖。③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病情稳定,神志清楚,能理解、执行命令即开始吞咽康复、补肾解语汤或吞咽治疗仪等治疗。原则早期介入,强化刺激,循序渐进。

1.4.2吞咽康复包括:①基础训练。②吞咽训练。③摄食训练。④食物的形态。⑤心理指导。具体步骤详见(4]。

1.4.3中药+康复在上述康复的基础上服用补肾解语汤。

1.4.4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VitalStim,Chattnooga集团公司制造)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治疗仪。首先进行吞咽评估,确定治疗计划,然后告知治疗的知觉、进程和预期后果;根据发生误吸的部位,食物滞留和残留,偏重于神经肌肉无力、同步等确定放置电极的部位;每次持续1h,配合吞咽动作;1次/d,强度以轻度的灼热感为度,吞咽康复按程序进行,及时食物的质和量。

1.4.5中药+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同时服补肾解语汤

1.5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的评定方法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3];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吞咽困难[3];参照藤岛一郎等所述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3]。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forwindows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前后得分以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对比采用用χ2检验。

2结果

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程度见表2:

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3],吞咽功能康复后效果见表3。

3讨论

3.1中医对吞咽障碍的认识本病中医称为中风舌本病、舌(蹇)謇、喑痱、喉痹。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肾气不足,标为风痰阻络,致咽喉失用,脏腑功能失调。《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因此在治疗吞咽障碍时,首先要补肾,补先天之本,其次要兼顾化痰、祛风、行气,这样才能收到全面较好的疗效。

3.2补肾解语汤方义分析组成:巴戟天9g,肉苁蓉15g,枸杞子20g,黄精20g,石菖蒲24g,南星9g,远志12g,僵蚕9g,全蝎9g,羌活12g,天麻15g,川芎15g,木香12g。方义:君药: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黄精,滋肾阴、补肾阳,补益先天。臣药:石菖蒲、南星,配合远志,开窍醒神、祛痰通络。佐使药:僵蚕、全蝎、羌活、天麻、川芎、木香,促使心、脾、肾之脉上络舌本,恢复吞咽功能。诸药合用,使中风诸虚得补,诸邪得去,补肾通络、祛风化痰、醒神利咽,经脉通利。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主张要从肾论治,调整脏腑气血失衡,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3.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药物治疗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康复、吞咽障碍治疗仪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3.4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是通过刺激外周运动神经来激活肌肉的电刺激,强化无力肌肉,帮助恢复运动控制。使运动和传感系统的脑细胞再生、重组,防止萎缩,防止杓状肌关节的朔状的纤维化,使声音和肌肉动力领域敏感性得到保养和改善等[5]。同时也能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3.5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可有一定的自然恢复[4],合理治疗可以显著提到恢复进度,会缩短胃管滞留时间,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恢复水平,减轻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有作者[6]认为病后2周恢复最快,6周以后减慢。早期康复可以更多获益。

吞咽康复训练要求经过基础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能理解和执行命令才可开始进行。中药则可以在早期即使用鼻饲口服补肾解语汤治疗,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吞咽康复更早的介入,能及时调整脏腑气血失衡,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吞咽障碍治疗仪在发病早期没有主动吞咽动作时,能进行被动刺激,让患者在电流的刺激作用下进行空吞咽动作,配合水或食物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效度,提高摄食吞咽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治疗。一般治疗1个疗程后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早期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脑卒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并显著缩短住院日等[7],值得推荐。

3.6研究结果显示四组中疗效比较:中药+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和中药+吞咽康复>吞咽康复。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中药作用不容小嘘,可以明显提高康复的效果,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仪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减少吞咽障碍的并发症方面也显示明显的效果。对提高康复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吞咽造影录像(videofluorography,VF)被称为吞咽评定的金标准[8]我们对临床恢复的5例患者做过改良钡餐检查,3例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误吸和食物滞留,考虑钡剂对肺脏的影响,未再用此方法评定吞咽恢复。未使用金标准进行评估是我们研究的不足之处。但是这几例检查还是提示我们,尽管临床所见吞咽恢复不错,还存在隐性吞咽障碍,需要不断的吞咽康复。脑卒中后3年吞咽障碍仍有部分症状逐渐恢复[9]。推荐出院后继续康复以期达到持久的吞咽恢复。

参考文献

[1]申鹏飞,石学敏.针刺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66268.

[2]FraserC,powerm,HamdyS,etal.Drivingplasticityinhumanmotorcortexisassociatedwithimprovedmotorfunctionafterbraininjury.neuron,2002,34:831840.

[3]藤岛一郎,大熊るリほか.假性球麻痹による咽下障害とリハヒリテツョソ.神经内科,1997,47(1):3239.

[4]大西幸子,孙启良编著.赵峻译.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18,43.

[5]陈少贞,黄冬风,兰月.应用Rood技术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3):180.

[6]ogrezeanuV,Voinescui,mihailescuL,etal.Spontaneousrecoveryinaphasicsaftersingleischaemicstroke.RomJneurolpsychiatry,1994,32(2):7790.

[7]卢展宏,柯绪林,历三明,石显婷.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40例临床研究.吉林医学,2009,30(13).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5

摘要目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4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基础训练,同时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同步训练。结果:训练后的吞咽功能优于训练前。结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07年4月~2008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所有患者经头颅Ct/mRi检查,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吞咽障碍诊断明确,无明显听力及理解力障碍。

吞咽基础训练:①舌肌训练:嘱患者主动做伸缩舌、舌左右摆动、舌尖抬高运动,并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舌运动不灵活的患者,护士协助或患者被动做舌不同方向的运动。②颊肌训练:示意患者做吸吮动作,可吸吮筷子、冰棒,继而做鼓腮、吐气等动作。③吞咽训练:用冰冻后的棉棒刺激软腭、舌根以及咽后壁,反复多次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刺激咽反射,以上训练每项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治疗:采用美国Chattanooga集团公司制造的Vitaistim治疗仪,将吞咽障碍治疗仪电极片放置在舌骨上方、舌骨与甲状上切迹之间,可根据病情调整位置,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进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程度选择流质、半流糊状食物。方法:①根据病情嘱患者坐起或抬高床头45°,实际操作中因人而异。②一口量。每次喂食量取适合于患者的吞咽量。过多,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在咽部滞留,增加误吸危险;过少,难以触发吞咽反射。一般从2~4ml开始逐步增加,亦可每次进食后饮少量碳酸盐饮料1~2ml,既可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祛除咽部残留食物,以免引起误吸。

心理护理:因患者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并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及转归,积极疏导,多给予鼓励,取得患者积极配合。

评价方法:于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评价[2]。评定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护士中指按喉结,示指按在喉结上方,无名指、小指按在喉结下方。嘱患者吞咽口水,同时记录时间,5秒内吞咽1次为正常;5秒内吞咽1次力量减弱为功能减弱;5~10秒以上发动1次或无吞咽动作,饮水呛咳严重为功能消失。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患者康复训练5~15次能进水及流食,呛咳减少,住院10~15天出院。康复训练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见表1。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而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它是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脑干损伤产生的假性球麻痹所致,发生率45%。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食物误吸、饮水呛咳,易发生肺部感染,影响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

通常以鼻饲来维持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时间久了会造成营养失调,吞咽功能丧失,不利于重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舌肌训练、颊肌训练、吞咽训练、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训练,进食训练方法,使患者口、腭、舌、喉肌群得到锻炼,提高相应肌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包括心理护理、间接训练和直接训练。结果康复护理训练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疗效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误咽、误吸而发生肺部感染,严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脑卒中致吞咽障碍尚无特异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因此,早期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住院的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30例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取得较好效果。现作报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6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均为初发脑卒中,均无明显智能障碍或感觉性失语等影响患者理解指令的情况,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按入院顺序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2~78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3~7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因及吞咽障碍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吞咽障碍的分级标准参照洼田氏的饮水实验[3]。正常为5s内将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可正常摄食;轻度为5s内将水一饮而尽,有呛咳,有轻度吞咽障碍,但完全能经口摄食;中度为5~10s内分若干次将水喝完,有呛咳,能部分经口摄食,但不能维持营养;重度为10s内不能将水喝完,多次发生呛咳,完全不能经口摄食。

2康复护理训练方法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一般在发病3~5天,神志转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训练[4]。包括心理护理、间接和直接吞咽训练,同时给予局部按摩的方法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对照组采用自己练习的方法。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训练的保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故在进行摄食训练时,应针对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的发展过程、功能恢复有所了解,同时说明吞咽的目的、办法、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

2.2间接吞咽训练(基础训练)

2.2.1口腔周围的肌肉按摩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口腔周围的肌肉常伴有痉挛或软瘫,经过肌肉按摩后,常使痉挛的肌肉放松,软瘫的肌肉增加肌张力,有利于口腔周围肌肉的功能恢复。口唇轮匝肌常用指腹摩,颊肌痉挛用指腹按摩可缓解痉挛,颊肌软瘫用指腹叩击可增加颊肌的肌张力。

2.2.2口腔周围的运动训练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做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对加强舌咽肌群的力量、预防误吸有积极作用。

2.2.3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用棉签蘸冰水轻轻快速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每个部位5~8次,每次刺激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因冷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和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且吞咽有力。用压舌板边缘沿舌中线从里向外快速敲击舌头可激活舌内肌。

2.2.4强化咳嗽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嗽,防止因咽喉部闭锁效果不好而引发呛咳,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能力。模拟吞咽训练:深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有心脏病者慎用。

2.3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经以上训练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

2.3.1进食环境准备创造可使患者集中精力进食的安静环境,进食必须在患者清醒、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2.3.2进食时的(1)仰卧位:一般让患者保持30°仰卧位,头前屈,偏瘫侧肩部垫起,膝关节下放一枕头,这样不仅能促进吞咽过程,同时能减少误吸的发生。(2)侧卧位:通常采用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在瘫痪侧的残留,使吞咽较顺利地完成。(3)坐位:病人坐直,稍向前倾约20°,颈部稍向前屈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管。这可使会厌部分关闭气道,更重要是由于重力作用使食团保持在口中部和前部,防止在吞咽启动前滑入咽腔。

2.3.3食物形态食物形态应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原则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匀,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食物的温度以偏凉为宜,因为冷能刺激吞咽反射。除此之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等方面。

2.3.4进食量及速度每口进食量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宜。过多易导致误吸或是从口中漏出,过少则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开始时以3~4ml较为适宜,然后酌情增加。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缓慢地喂入,避免发生误吸。

2.3.5喂食让患者充分咀嚼,咽下后空吞咽数次,使食物顺利通过咽部,检查口腔确认咽下后,再进下一口食物

上述康复护理训练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二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吞咽困难评分[5]对患者进行评定。基本痊愈:吞咽困难评分≥9分;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提高6~8分;好转:吞咽困难评分提高3~5分;无效:吞咽困难评分提高1~2分或无变化。

三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前、后评分以及组间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对比采用x2检验。

四结果

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存在明显提高(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护理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康复护理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表2、3)。

五讨论

康复训练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效的康复方法,主要是通过外周的感觉和运动刺激,提高相应区域的敏感性,强化吞咽反射,反复刺激从而改善吞咽过程中的神经肌肉活动。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能防止舌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改善吞咽肌群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协调吞咽功能,从而使患者尽早恢复吞咽功能。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当时,只要神经元尚未完全受损,其轴芽、树突与突触均可发芽、再生,其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可以起到代偿作用。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和摄食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输入正常的模式来抑制异常的模式,从而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恢复各种功能;同时,通过功能训练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形成新的传导通路。经过2个疗程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后,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组吞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冰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4)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30%~65%有吞咽障碍,而者吞咽障碍发病率为16%[1]。吞咽障碍易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将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与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咽反射存在。患者经mRi检查均排除延髓及脑皮质病变,生命体征平稳,可配合检查及治疗,排除失语、严重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5±4.5)岁,病程(21.22±4.32),其中诊断是脑出血5例,脑梗死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2±4.7)岁,病程(21.12±4.22),其中诊断脑出血4例,脑梗死1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焦虑、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失去信心,因此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巧妙的言语宣传疾病知识和治疗过程,安慰鼓励患者,告知早期科学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建立病人信心,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提高其主动意识,配合康复治疗护理。

②空吞咽训练进餐前做空吞咽动作,每天3次,每次做10下。指导患者并鼓励完成,以改善吞咽功能。

③口腔操①嘱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逐渐加快速度。②唇运动,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抬。③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2次/d,3min/次。根据患者耐受及配合程度增加训练时间,教会患者并监督完成。

④咳嗽训练进行深吸气、憋气、咳嗽的训练,连续锻炼5min2次/d,提高排出气道异物的能力。

⑤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①空吞咽与交互吞咽:进食前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进食时完成食物吞咽后再次进行空吞咽动作,由于空吞咽与交互吞咽,进餐速度较常人要慢。一般每次用餐时间保持40min为宜。②侧方吞咽:每次迸餐让患者向左右侧方转头,同时进行吞咽动作,每餐进行侧方吞咽各3次。③点头样吞咽:每次进餐后通过颈部的后仰和前屈,并在前屈的同时完成吞咽动作,各进行2次,以便清理咽部残留食物。

⑥想象疗法是指患者在内心反复模拟进食、咀嚼及吞咽动作,而不伴有明显身体动作。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后,诱导患者感觉美味的食物,想象自己正一口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尝食物。

⑦摄食训练①,患者取易于摄食舒适的。常用半卧位—躯干上抬30~40℃,颈部转向偏瘫侧,头颈前屈,偏瘫侧肩用枕垫起。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便于进食,减少食物残留在梨状窝处;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取坐位进食,这样容引起吞咽反射。②食物的形状及食物的形态,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情况,原则上先易后难,细烂食物最易吞咽。进食顺序是从粘稠芝麻糊、烂米糊、果冻、冻状酸奶、蛋羹等半固体食物开始,逐渐增加固体食物,最后到正常饮食。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③根据一口量原则,一般先以少量(3~4ml)为宜,然后酌情增加到1汤匙大小,以上训练2次/d,每次20min;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引导患者再熟悉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反复想象,熟练这一过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价,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实验标准[4],即玻璃杯中盛常温水30ml,嘱患者在不呛咳的情况下一口咽下,测定口腔含水至咽完的时间(以喉头运动为标准),进行测试,计时间。i级为<5s,Ⅱ级为6~l0s,Ⅲ级为Ⅱ~15s,Ⅳ级为>16s,V级为不能咽下。达i,Ⅱ级者可拔除鼻饲管而正常进食,Ⅲ,Ⅳ,V级仍需留置鼻饲管以辅助进食。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1d进行评定。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吞咽功能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Ⅵ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Ⅵ级

对照组1868226633

观察组1857339511

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比较,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多由于大脑神经传导束受损,导致患者咽部感觉、咽反射功能减退,以及所支配的咽、喉、舌肌、软腭、下颌等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具有积极作用,如吞咽肌训练能促进吞咽皮质代表区面积扩大,通过进行吞咽训练、康复护理等有助于激活与吞咽准备过程及吞咽动作相关的运动区,逐步改善吞咽肌群的运动控制功能及协调性,使吞咽过程得以顺利进行[5],运动想象训练是受训集群产生收缩,将信息反馈给大脑有助于正常吞咽模式的形成,增强大脑感觉信息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活化,降低神经元功能损伤程度,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6]。通过咳嗽训练增强胸腔内压,及咳嗽反射的形成防止呛咳。通过及进食指导使其掌握一定技巧减少误咽及呛咳,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患者舒适。通过护理干预心理暗示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充分认识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主动性有利于康复。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应定期检查。

通过两组对照观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吞咽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DanielsSK,BalloLa,mahoneymC,etal.Clinicalpredictorsofdyphagiaandaspirationdsk:outcomemeasuresinacutestrokepatients.archphysmedBehabil.2000,(81):1030-1033.

[2]RamseyDJ,SmithardDG,KalraL.earlyassessmentofdysphagidandaspirationriskinacutestrokepatients,Stroke.2003,(34):1252-1257.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4]张靖,王拥军,沈彦.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价和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4)263-265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8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不但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也非常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它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营养不良的可能性[1],提升了肺炎的发病率[2],也会引起呛咳而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研究进展

1吞咽障碍评价标准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从口腔到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临床上一般根据洼田式饮水实验来评价其吞咽困难的程度。方法:患者取坐位,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温水。Ⅰ级:患者可以一次喝完30ml温水,无噎呛;Ⅱ级:分两次喝完,无噎呛;Ⅲ级:能一次喝完,有噎呛;Ⅳ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有噎呛;Ⅴ级:常常呛咳,难以全部喝完。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分级明确清晰,但是患者的主观感觉较为强烈,易产生误差。孙伟平[3]对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FeeS检查,以食物渗漏、穿透、误吸和潴留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后,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FeeS检查对于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诊断和处理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评估工具,它对于卒中后肺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2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以及心理负担,还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2.1康复训练方法

全莉娟[4]通过探讨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脑卒中真性球麻痹(下运动神经元延髓麻痹)、假性球麻痹(上运动神经元延髓麻痹)的不同临床效果及其机制,发现真性球麻痹对电刺激治疗效果差,假性球治疗效果优于真性球麻痹。LimKB[5]通过研究发现神经肌肉电和热的触觉刺激的联合疗效优于单单的热触觉刺激。郭钢花[6]采用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并按照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发现采用连续VFSS指导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疗效好且治疗针对性强。Khedrem[7]提出,重复经颅刺激对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有着较好的疗效。顾莹[8]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给予三级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吞咽康复治疗,其它内科治疗均为相同,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发病第二周末、一个月末、两个月末采用才藤分级法进行吞咽功能分级,换算成相应的评分后进行比较,发现三级吞咽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中医治疗方法

魏爱翔[9]将10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治疗外加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组50例,给予常规单纯药物治疗。连续治疗21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呛咳、进食困难等症状。薛文雄[10]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风池穴进行注射药液(0.9%生理盐水3.5ml加甲钴胺0.5ml),每次注射2ml,每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他认为普通针灸控制症状效用时间短,而穴位注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穴位刺激的时间,刺激时间缓慢而持久,则针刺效果好。经过5次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都有好转,但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康复护理相关研究

3.1心理护理

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于厌世等不良情绪反应,在做好康复训练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是患者病情好转的前提条件。

廖喜琳[11]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及生活护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家庭成员也参与其中,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恢复;矫正认知偏差,提供矫正方法,纠正其不良应对方式。经康复治疗四周后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抑郁症状,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3.2康复护理

患者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呛咳,食物和水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安全的喂食技巧能降低患者误吸的几率,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霍建珊[12]对69例病人实施喂食护理干预,经过2~4周的喂食技巧训练,61例患者顺利从鼻饲过度到经口安全进食,没有一例发生肺部感染,且体重均增加1.0~2.5kg。马月利[13]提出,当患者在进食时出现呛咳,应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使头前屈,根据呛咳出现在吞咽前、吞咽时、吞咽后的不同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星状神经节阻滞;吞咽治疗仪

作者单位:471002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急性期有29%~64%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3],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与预后不良有关[4]。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②符合2001年第5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③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④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且能配合康复训练者。⑤无严重意识障碍、严重痴呆或感觉性失语。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6岁,平均53.5岁。所有患者均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确定为轻、中、重度吞咽困难(Ⅲ、iV、V)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吞咽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同质化常规药物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h后行吞咽功能训练。

1.2.1对照组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训练,包括颈部活动、发音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冰刺激训练等间接基础训练以及直接摄食训练。

1.2.2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患者平卧,肩下垫枕头,头稍后仰,微张口,在胸锁关节上2cm左右,用左手中、食指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与患者矢状面平行,将此肌肉与气管、颈动、静脉一并充分向外分开,针尖斜面对尾部(脚方向),垂直进针达颈椎横突,稍退针回抽无血、气等后推药。进针前嘱患者放松,进针过程不要吞咽、发音,进针后术后去除肩下枕头,恢复自然平卧位,休息15min。如阻滞成功会产生Horners征。左右两侧隔日交替进行,2周为1个疗程。

吞咽治疗仪治疗方法:吞咽治疗仪为德国菲兹曼公司生产。治疗前先根据吞咽治疗仪的诊断程序推断出患者吞咽肌群损伤程度以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主要采用低频电流中的脉冲直流电和指数直流电先后进行吞咽障碍的治疗,以患者适应并能见到吞咽动作为最佳,刺激同时嘱患者配合做吞咽动作。治疗中应注意电流强度不宜过强,以免患者出现不适,导致喉部痉挛。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2次/d,2周为1个疗程。

1.3评定标准

1.3.1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患者端坐,饮下30ml温水。Ⅰ级:5s内能顺利地一次咽下;Ⅱ级:5~10s内分两次以上不呛地咽下;Ⅲ级:5~10s内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轻度吞咽困难);iV级:5~10s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中度吞咽困难);V级:屡屡呛咳,10s全量咽下困难为V级(重度吞咽困难)。

1.3.2疗效评价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评定吞咽功能。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提高1~2级,营养状况好,无并发症;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提高1级,营养状况良好;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Ⅲ级以上。

1.4统计学方法两组疗效比较采用两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30281196.7

对照组30193870.3

3讨论

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主要是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延髓麻痹和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临床以假性延髓麻痹更为常见。早期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摄取一吞咽功能,预防并发症,对疾病尽早康复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恢复或减轻症状。临床关于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功能训练、针灸、电针等方法治疗的报道较多。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可强化吞咽反射,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但是见效较慢,不适合认知功能差的患者。我们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吞咽治疗仪进行吞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吞咽治疗仪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使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处产生外周运动神经的去极化,肌肉群受刺激后产生收缩,咽缩肌群收缩与扩张可使食物进入食管,以重建吞咽反射的大脑皮层控制功能,同时,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提高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防止咽部肌肉萎缩,明显改善和恢复吞咽功能[4]。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可以立即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有助于喉上抬,进食时保护气道,实时效应明显,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理可能是解除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支配区域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相应增加了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表1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宋志香.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9):548-550.

[2]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4-38.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吞咽治疗仪;电针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0%~40%,主要原因为脑干疑核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甚至窒息,危及生命。近一年来,我科采用康复训练、电针和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均为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康复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60.32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37例;假性球麻痹42例,真性球麻痹1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在51~74岁,平均年龄61.20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38例,假性球麻痹41例,真性球麻痹1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3方法康复组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电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1.3.1吞咽治疗仪:吞咽治疗仪(Vocastimmaster,德国菲兹曼公司生产)设有低频和中频电流模式。治疗前首先利用其诊断程序进行病情诊断,然后根据诊断值选择适宜的治疗参数,诊断值从0~2.5,1以下为重度障碍,1~2为中度障碍,2~2.5为轻度障碍。吞咽障碍主要采用低频电流中的脉冲直流电50和指数电流先后进行治疗,脉冲直流电50通过低刺激频率引发清晰的肌肉震动和震颤,电流强度剂量为可感觉阈限;指数电流针对外周神经麻痹,对咽部肌肉进行刺激,强度剂量为肌肉运动阈限超感觉阈限。病人所采用的强度以耐受为主,53例患者使用的强度为:脉冲直流电50为6~15ma,指数电流为3~10ma,电流强度因人而宜,以患者适应并能见到患者有吞咽动作为最佳。每次治疗时间30min,每日1次,15d为一疗程。

1.3.2电针:选取主穴廉泉、外金津、外玉液(舌骨体上缘左右各旁开1寸)、吞咽穴(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各0.5寸凹陷中)、水沟、天突、地仓、颊车、承浆。

1.3.3康复吞咽功能训练[2,3]:①颈部活动度训练: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利用颈部屈伸活动帮助患者引起咽下反射,防止误咽。②口唇闭合训练:用指尖、冰块叩打口唇周围,运动方向以外测向中间移动。③舌肌运动训练:嘱患者把舌伸出做不同方向主动运动。④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蘸少许凉水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⑤呼吸道的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同时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⑥进食训练:体位选择坐位或半坐位,颈部前屈,如不能取坐位可采取健侧卧位。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可先从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食物开始,逐渐增加固体食物,最后到正常饮食。

1.4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方法给患者30ml温水,使用洼田咽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4]。1分:能不呛的一次咽下;2分:分成两次以上,能不呛的咽下;3分: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4分:分成两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5分: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1分为正常,2分为轻度障碍,3分为中度障碍,3分以上为重度障碍。1.5疗效判断标准参照藤岛一郎等所述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价[5]。基本痊愈:总积分达9~10分;显效:积分增加6~8分;有效:积分增加3~5分;无效:积分增加1~2分。

1.6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前后得分以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对比采用用χ2检验。

2结果

按洼田饮水试验,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障碍程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5d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康复组15d后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表2治疗15d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结果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应及早开展有效综合治疗,尽可能可使患者功能得到恢复。吞咽功能训练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的原理,通过口唇、面颊部、舌部的主动及被动运动,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吞咽治疗仪通过输出电流,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刺激,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麻痹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缓解肌废用性萎缩,加强其功能,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我们运用电针、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治疗,通过电刺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当病人在早期没有主动吞咽动作时,吞咽仪能进行被动刺激,让患者在电流的刺激作用下进行空吞咽动作,配合水或食物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效度,提高摄食吞咽的注意力,这是对患者非常有效的治疗,同时也是其他低频电设备所没有的功能。它不仅适用于脑卒中所引起的吞咽障碍,还可以治疗舌下神经、舌咽神经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但它不能完全刺激到口腔肌肉,所以要同时加强口腔面部肌肉训练,增强进食能力。患者一般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基础,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周樊华,黄群华,肖文文.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4,19(2):124125.

[3]王彦香,米立新,曹志坤,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综合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