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0:29

病理学概述篇1

关键词皮肤病临床表现皮疹描述教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91

因为教学的需要,笔者一直参与医院临床工作,经常接触到非皮肤科医生书写的会诊单和病历,甚至专科年轻医师书写的病历及其撰写的论文,发现皮肤病描述错误、缺漏和杂乱的现象一直广泛存在于上述医学实践中。不管是书面描述,还是口头描述,这种情况都非常多见[1]。皮损描述错误,描述程序混乱,临床表现各特征项目缺漏等杂乱现象,无论是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还是对于实习生、进修生的临床学习,乃至于皮肤病回顾性研究,都带来相当大的困扰,从而对皮肤病学本身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妨碍。

皮肤病临床描述存在的突出问题

错误使用各种皮疹概念:掌握皮肤病基本皮疹的概念,是开展临床诊疗工作的前提条件。然而我们发现,临床实践中很多医师(尤其年轻医师)并没能完全准确地使用各种皮疹的名称,以至于无法准确地描述皮肤病的病情,对皮疹进行判定和描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用统称性名词“皮疹”代替具称性名词(各种基本皮疹),也就是用一个笼统而抽象的概念代替具体而明确的概念,例如,当某医生对一个皮疹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丘疹”还是“结节”时,通常会描述成“某部位有一皮疹”,令人不知其具体所指。②具称性名词混淆不清,导致错用,例如,将皮肤萎缩误作萎缩性瘢痕;将斑块误作斑片;将浸渍误作糜烂等等。③简化基本皮疹的衍生概念(二级皮疹概念),例如,将“丘疱疹”简单描述为“水疱”;将“丘脓疱疹”描述为“脓疱”;将“斑丘疹”描述为“丘疹”等。

皮肤病临床表现描述项缺漏:描述项缺漏或描述错误主要有以下常见现象:①皮肤病整体描述不全面:比如,注意到“主要皮疹”却忽视了“次要皮疹”;观察到皮疹“发生部位”却忽略了“分布特点”;描述到皮疹的“好发部位”却忘记了“非病部位”;描述了皮肤的损害却漏掉了黏膜和附属器的改变;关注了病程长短却忽视了疾病的发展变化;描述皮肤损害时却忽略了全身症状和其他系统损害等。②皮损特征描述项目不全:最常见的缺漏是,注意到皮疹的“视诊”特点,而漏掉了皮疹的“触诊”特点;视诊特征里的色调、顶部、基底、边缘、界限、内容物等项目经常被遗漏;触诊特征里的形状、深度、皮温、湿度、油润度、粘连、触觉等也是经常被忽略的项目。③描述比拟词不准确:例如,将“环形”误作“圆形”;将“链状”误作“线状”;将“多角形”误作“不规则形”等等。因为认识的模糊,实习生、进修生书写的病历描述中甚至出现套用教科书典型皮疹的现象,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描述程序杂乱而无规律:病历书写杂乱的情况表现为对临床表现描述的无序性:比如,视诊的特征还没有描述完全,忽然插入触诊的特征;部位及分布的特征没交代清楚,就转入排列情况的叙述,甚至将“分布”特征完全等同于“排列”特征,其实“分布”指的是皮疹相对于身体的空间位置,而“排列”指的是皮疹与皮疹之间的相对秩序位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项;皮疹部位的描述没有一定的上下、前后、伸屈顺序,伸侧的皮疹未描写完就开始描写屈侧;描述皮疹形态时,还没描述完颜色就谈形状,然后又是色调等。

上述错误、缺漏和杂乱的描述危害不小,轻则使人不知所云或无法提示诊断,重则误导治疗方案的确定,甚至让年轻医生,尤其是实习生、进修生,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特征。

问题的成因

皮肤病教学被长期忽视:皮肤病描述的错漏杂乱现象广泛存在于临床实践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原因是病历书写者对皮疹概念的模糊,根本原因则是皮肤病教学在我们医学教育体系中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皮肤病皮疹观察描述内容的学习,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甚至可以从诊断学基础教材编写中反映出来,它同样存在皮疹概念不明,叙述条理不清的缺陷,这种缺陷甚至蔓延到当前部级资格考试的辅导教材,看似无伤大雅,实则透视出皮肤病教学被长期忽视的深层原因。

教学技术手段的局限:90年代末以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没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因受社会发展水平及印刷技术的局限,绝大部分教材采用黑白印刷,展示皮疹模型或示意图的教学,始终与皮疹的真实面貌有很大差距,造成初学者极大程度的学习障碍,是导致他们认识模糊和临床描述错误的最初原因,这种障碍造成的不良后果,一直延续到现在。

教材及参考书编写缺乏规范:不同编者编写的教材及参考书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描述顺序经常很不一致,如某些大型的皮肤科参考书,就缺乏描述的规范意识,不同编者的描述顺序习惯截然不同。因为缺少相对统一的范本,致使年轻医师学习之初无所适从,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随意性也自然产生,这是导致临床描写程序混乱的内在原因。

临床实践教学缺乏专门训练:临床实践教学一直来都没有强化皮肤病观察描述训练的专项要求,门诊或住院部的临床见习,其目的也主要是让学生以认识典型皮肤病为主,达不到训练描述能力的目的,他们往往缺少实际动手书写病历的机会,又因条件所限,有的甚至干脆取消了皮肤科实习。缺少观察描述的专门训练,则是皮肤病描述缺漏、杂乱现象广泛存在的直接原因。

由上述原因所产生的3种突出问题,一直广泛存在于临床实践中,甚至可以从一些资深医师身上看到此迹象,这不能不提醒我们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

解决临床描述错漏杂乱问题的教学对策

既然问题始源于教学,要改变上述现象的产生,除了首先要从宏观上反思我们的医学教育体系之外,具体对策还得从微观的教学入手,笔者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法。

重视并强化皮肤病基础理论的学习:扎实掌握基本皮疹的概念,皮肤病症状中皮肤损害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现行各级教材大多采用黑白印刷,示意图的视觉效果普遍不好,即使本科教材也存在图片数量不足和印刷失真的问题,虽然每种基本皮疹都有相应的文字表述,但认识和理解的障碍还是无法避免。因此,教学中应当尽量多的收集基本皮疹的典型临床照片,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首先给学生鲜明的皮疹视觉印象。除了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展示皮疹形态外,还要多用对比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吃透概念的含义,基本皮疹的概念吃不透,往往就导致错误使用皮疹名称。梳理各种皮疹概念的关系:皮疹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再加上多数教材编写中也没有特别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致使初次学习者难免会有繁杂迷茫之感,因而一定要先从理论上理清各皮疹概念的关系,笔者将所有皮疹概念划分为4个范畴:①母概念:即原发和继发皮损里的基本皮疹,这是一种理论概念,并不是指某种具体形态,例如“丘疹”;②子概念:即基本皮疹概念的各种具体临床表现形态,例如“扁平丘疹”、“半球形丘疹”、“多角形丘疹”等;③叠加概念:即由两种以上的基本皮疹组合而成的衍生概念(二级概念),例如“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等;④特异概念:即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皮疹,例如“隧道”(疥疮)、“脐窝状丘疹”(传染性软疣)。

范畴划分的目的是给医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思路,有助于他们面对临床复杂多样的皮疹形态,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鉴别几组容易混淆的皮疹:皮肤病皮疹的临床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模棱两可的皮疹尤为多见,这是导致描述中错误使用皮疹概念的客观原因。因而,鉴别好易混淆的皮疹,对提高观察描述能力,以及疾病鉴别诊断能力都非常有帮助。丘疹-结节、糜烂-溃疡、皮肤萎缩-萎缩性瘢痕、鳞屑-痂、斑片-斑块等都是视觉上容易混淆的,要注意鉴别,展示皮疹照片的同时,还应当列表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完善皮疹观察描述的特征项: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视诊,二是触诊。在这一点上,有些教材(特别是大中专教材)编写比较简略,教学中应对其进行加工和完善。视疹的内容应该包括皮疹的部位、分布、性质、大小、数目、排列、颜色、形状、边界、表面、基底,以及有关水疱内容物性状等特征项;触诊要包括大小、数目、形状、质地、深浅、浸润、粘连、皮温、湿度、触觉等特征项[2]。

皮疹临床表现出来的各特征项,在病历记录中都应有所反映,不可或缺。教学过程中应予特别强调,否则,往往就会导致描述特征缺漏的发生,最终又会导致描述的混乱。

专门组织观察描述实践课:临床实践教学应专门组织观察描述的训练课目,此训练不是见习通常所要求的“认证”典型疾病,而是以训练观察和描述能力为目的。带教老师应提前选好比如银屑病、药疹、湿疹等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学生按要求完成之后,教师进行即时的对照检查,这样可以及时指出学生观察描述中存在的错误、缺漏和程序规范问题,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并有助于实事求是精神的形成。实践课形式简单易行、直接有效,笔者经过对学生临床实习的对比研究发现,经专门训练后的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有明显提高[3]。

准确、全面并有序记录病情是医生临床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在皮肤科学则集中表现为对皮疹的观察和描述。当前,皮肤病种类繁多,在命名、分类、分型以及临床症状的表述方面,仍然存在某些混乱现象,因而临床中要求准确、全面并有序记录病情,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这也是皮肤科学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安江,于建斌,等.全面有序地描述皮肤病的临床表现[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59.

病理学概述篇2

关键词:农业本体;知识建模;知识管理;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065-03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描述、表达、组织和管理海量无序的知识资源,并有效进行知识共享和服务是知识管理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体(ontology)作为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为知识和概念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组织方法。由于本体的支持,知识服务如搜索、积累和组织等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知识的发现、重用和共享变成现实。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农业领域知识是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力和生产效率的生产要素。因此,研究农业领域的本体知识建模,构建面向本体的农业知识库,完善农业知识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合理发展的必要措施。

为加强农民和农技人员对农作物病虫害认识,有效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和信息的表示与共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的农作物病虫害知识表示方法有:基于模糊推理的知识表示方法[1]、基于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2]和基于案例推理的知识提取方法[3]等。这些传统方法构建的知识库不仅具有很强的领域特性,而且在知识获得、表达、共享和重用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随着本体论研究在农业信息管理领域的渗透,农业病虫害本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如水稻病虫草害本体[4]、蔬菜病虫害知识库[5]、柑橘病虫害本体[6]、玉米病虫害[7]等,但大多数相关研究都存在领域的局限性。本文借助本体理论的思想,运用本体方法组织知识,选择枸杞病害和虫害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良好的枸杞病虫害领域本体库,为枸杞病虫害知识服务提供支持。

1本体与农业本体

本体论原是哲学领域中为研究存在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现在被用于信息科学中,其概念和内涵也随之改变和不断完善。在信息科学领域中本体论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语言和模型来进行领域知识表示和组织,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共享和服务的科学方法论。本体是通过领域专家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协作而构建的领域概念、关系和公理体系的集合,以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描述、表示和组织知识,促进知识重用、知识共享和知识服务[8]。农业本体是农业学科领域内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以机器能理解的形式化语言表示和组织农业知识和模型。农业本体给农业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使得农业知识高效可靠地获取、共享和服务成为可能。随着本体论研究在农业领域的渗透,本体在农业知识库构建、知识共享服务及智能检索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体构建

2.1本体模型

本体在结构上包含5个基本建模原语:概念、关系、函数、公理和实例。概念通常也被称为类,指任何事物,表示领域中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的名词集合,是知识领域内的标准与规范,为知识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基础,概念以层次关系加以组织;关系描述概念相互之间的交互关系,如继承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公理采取特定逻辑形式的断言(包括规则在内),表示任何情况下都正确的描述;实例代表元素,也就是概念中的具体例子,是整个本体的基础对象。本体是知识概念化的显式规范说明,它将知识以一种明确的、形式化的方式表示出来。本体可以表示为一个五元组o=(V,C,R,a,X),其中,V表示论域中的术语集,C表示概念集,R表示概念间的层次关系,具有自反性、无环性、有向性和传递性,a表示概念和关系的属性值集合,X表示公理集,是对概念和关系属性值的约束。

2.2本体构建原则

本体是一种先进的信息资源知识组织方法,本体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统一的本体构建方法和规则,Gruber提出本体构建的5个原则,即本体的定义具备清晰性、完整性、一致性、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和最小编码相关性[9]。对于领域本体的构建,还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标准化建设原则、本体复用原则、协作原则和评建结合的原则。其中,标准化可以提高本体的共享性、防止和避免信息应用相互脱节;本体复用采用多层次继承方法,减少和避免本体的重复定义;协作原则要求众多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和it人员协作参本体构建;评建结合原则要求在本体构建过程中检验本体是否完整,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需要不断接受评估和提高。

2.3本体构建方法和流程

随着本体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多种本体构建方法,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本体构建方法有骨架法、iDeF5法、toVe法、metHontoLoGY法、XHemiCaLS方法、SenSUS方法及七步法等[6,10]。本文借鉴本体构建相关方法,依据农业领域知识的特点,确定了农业领域本体构建的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思路如下:①构建本体之前,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领域本体框架,明确领域本体的应用目标和范畴;②通过专业相关书籍、文献资料、权威网站信息等途径获取领域知识,结合农业领域专家建议,对领域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得到所需领域的概念和关系;③对领域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需求分析,将领域中的主要概念和关系列举出来,在农业领域专家指导下,确定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关系;④基于前面划分的概念层次结构,使用本体构建工具对类、属性和实例等本体元素进行编码及形式化定义,实施本体构建;⑤本体建立后,领域内概念的定义是否清楚,关系是否明确,需要运用推理工具自动判断和检验,并对有逻辑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⑥本体创建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使用。3枸杞病虫害本体构建实现

3.1应用背景分析

枸杞病虫害本体是利用计算机语言规范枸杞病虫害的相关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形成对枸杞病虫害知识组织结构的共同理解,为进一步建立枸杞病虫害语义web,开展枸杞病虫害知识服务奠定基础。在枸杞病虫害本体的支持下,对枸杞病虫害知识的获取、搜索和使用等相关服务的效率大为改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重用和共享。

3.2知识及获取

在学习了很多相关枸杞病虫害书籍和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枸杞病虫害领域专家建议,以宁夏地区常见的枸杞蚜虫、枸杞红瘿蚊、枸杞瘿螨等51种枸杞害虫和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等15种枸杞病害为研究对象,对枸杞病虫害领域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得出核心概念集合。

3.3本体知识建模

由于枸杞病虫害领域复杂的领域间关系,在本体构建过程中以枸杞为核心,综合考虑与其相关的枸杞病害类型、枸杞虫害、虫害体征、症状、危害部位、发生发展规律、病原、防治方法等要素,通过描述其领域中的类(概念)、属性关系和实例(个体),构建完整的枸杞病虫害本体。

3.3.1本体类结构及层次模型建立

构建本体类层次结构模型是构建领域本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首先将枸杞病虫害本体分为5个一级类,分别是枸杞病害(Disease)、枸杞虫害(pets)、危害部位(part)、危害症状(Symptom)和防治方法(prevention)。然后依据枸杞病虫害的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对概念作进一步细分。在protégé环境中,将下位概念逐一添加到一级子类中,形成如图2所示的本体类层次结构。

3.3.2本体属性关系定义

定义本体属性是确定一个类内部以及类之间关系的过程,通过定义本体属性来建立概念间的关系是实现知识推理的基础。属性描述的是一个二元关系,protégé中提供了3种类型的属性关系,即对象属性(objectproperties)描述的是两个概念的实例间的关系,数据属性(Dataproperties)指某个类属于某一个数据类型,注释性属性(annotationproperties)是对概念属性的注释。在protégé中定义属性时除了包括属性名称、描述信息、数据类型的定义外,还要确定定义域、值域、顶级属性、子属性、逆属性等约束信息。

通过分析整理,枸杞病虫害领域本体中所定义的主要对象属性如表1所示。比如,对象属性cause,定义域为枸杞病害,值域为病因,表示枸杞叶片病害由某病因引起,而病因是枸杞疾病的根源,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aused-by,这就是逆属性关系。类似的方法可以定义数据属性和注释性属性。使用addsubproperty即可构建子属性,形成树状层次结构。

3.3.3本体实例添加

本体属性关系确定之后,就要进一步为类添加实例。类是实例的抽象归类和表示,实例是类的具体表现,一个类可以赋予多个实例,形成实例集。每个实例继承类中的特性,用属性值描述实例的特征。如“枸杞虫害”类中包含了很多害虫的实例,对于其中的“蝽类”就包含了7种虫害。在protégé中选择individuals选项可以在相应的类中添加实例,同时为实例添加相关的属性及属性值。例如在类“蛾类”中添加枸杞蛀果蛾、枸杞卷梢蛾、枸杞鞘蛾、枸杞绢蛾和枸杞黑绢蛾5个具体实例,在每个具体的实例中可以添加它的属性内容。

3.3.4枸杞病虫害本体知识库

根据上述构建步骤,将枸杞病虫害作为研究对象,以诊断和防治为研究目标,抽取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属性及实例,构建了一个体系完善的枸杞病虫害本体库。构建好的枸杞病虫害本体的类结构如图3所示,共计37个本体

类,基本涵盖了实际生产中主要的枸杞病虫害种类。本体中有7个数据属性和12个一级对象属性用于描述枸杞病虫害的基本信息,还包括51个害虫实例,15个病害的实例和其它本体类的实例。

病理学概述篇3

关键词:SnomeDCt;术语标准化研究;连接词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11-2416-08

ConjunctioninSnomeDCt2007

GUoYufeng1,LiUBaoyan2,ZHoUXuezhong3

(1.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2.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3.CollegeofComputerandinformaticsSciences,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ConjunctionisoneoftheimportantstandardizingmethodsofSnomeD,whichcanrevealthesemanticrelationshipbetweentheclinicalmedicalconceptsandcanformthemintoalogicaltriplestructurewhichholdameaningandcanpresentclinicalinformation.eachconjunctionhasit'sdefinitiveusingdomain,whichmeansthattheycouldbeusedintheconceptdefinitiononlyinoneoralimitedsetofconcepthierarchies,andtherangeofvalueforeachconjunctionisconfirmed.thoserulesinsuredtherightusageofthelinkageconceptandtheaccuracyoftheconcept'slogicaldefinition,andcouldhelptofulfillthecomputerizedsemanticrelationshipgenerationandidentification.thereare60conjunctionsinSnomeDCt2007release,thisarticleintroducedthemindetailbydivisionofconcepthierarchiesandfortheirvaluerange.

Keywords:SnomeDCt;researchon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conjunction

SnomeDCt连接词“域”与“范围”概念的提出,为其连接词的使用制定了较为严格规则,每一个连接词均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只能在有限的一个或数个概念分类定义中使用,连接词的取值也仅在有限范围内。这些规则保障了概念逻辑化定义的精确性,为实现语义关联的计算机自动化生成与识别提供了基础。SnomeDCt2007目前实际应用的连接词共有60个,本文以SnomeDCt概念分类为纲,逐一介绍每种概念分类拥有的连接词及其具体取值范围。

1SnomeDCt2007的19个顶级概念分类

基于iS_a关系,SnomeDCt将众多语义上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属性关系的概念纵向聚合,形成了术语集架构中多个顶级概念分类层级体系,SnomeDCt连接词的适用范及取值范围均与顶级概念分类密切相关。

2007年版的SnomeDCt具有19个顶级概念分类,其中一部分概念分类在临床数据检索中最为有用、相关性最高,如“操作”、“临床发现”、“药物/生物制品”、“具有明确上下文联系的情况”、“事件”、“标本”等,被称为“主要概念分类”,这些主要概念分类是连接词定义的对象即连接词的适用范围,SnomeDCt中称其为连接词的“域”;还有一部分概念分类通常不被连接词所定义,如“社会背景”、“物质”、“有机体”、“观察对象”等,其下的概念能够用于连接词赋值,以定义主要概念分类中的概念,因此被称为“支撑性概念分类”,与连接词的“范围”相关。

2SnomeDCt2007连接词详解

加上iS_a,2007版SnomeDCt现共有60个连接词,承载着60种语义关系。这些连接词在SnomeDCt顶级概念分类中的分布情况是:临床所见类16个、操作类23个、测量操作类6个、具有明确上下文关系情况类6个、事件类5个、标本类5个、药物/生物制品类2个、身体结构类1个、物理性物体类1个,其中部分连接词可用于定义不同的概念分类,即该连接词有多个域。

本文重点介绍的是能够从横向关联起属于不同概念分类,而相互间具有内在属性联系的概念,并表达其间具体语义关系的连接词。

2.1用于概念分类“临床所见”的连接词

见表2。

2.1.1FinDinGSite发现部位

连接词“发现部位”用来指定受到某种条件影响的身体部位,允许取值范围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natomicalstructure(bodystructure)――解剖结构(身体结构),acquiredbodystructure(bodystructure)――获得性身体结构(身体结构)。

语义关联示例:Kidneydisease(disorder)FinDinGSiteKidneystructure(bodystructure),即“肾脏疾病(疾病)”的“发现部位”是“肾脏结构(身体结构)”。

注:附加括号进行内容限定的概念名称为SnomeDCt对概念全名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即“完全指定的名称――FSn”,两个概念之间为连接词,下同。

2.1.2aSSoCiateDmoRpHoLoGY相关形态学

连接词“相关形态学”用来指定某种疾病特有的,在组织或细胞水平可见的形态学改变,允许取值范围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morphologicallyabnormalstructure(morphologicabnormality)――形态学异常结构(形态学异常)。

语义关联示例:Bonemarrowhyperplasia(disorder)aSSoCiateDmoRpHoLoGYHyperplasia(morphologicabnormality),即“骨髓增生(疾病)”的“相关形态学”是“增生(形态学异常)”。

2.1.3aSSoCiateDwitH联合

连接词“联合”用来揭示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临床概念间的交互作用,它仅用来确认这两个概念并非简单的同时出现,其间确实存在有临床意义上的相关性,但并不断定也不排除两者间的具体因果作用。允许取值范围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pharmaceutical/biologicproduct(product)――药物/生物产品(产品),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organism(organism)――有机体(有机体),physicalobject(physicalobject)――物理性物体(物理性物体),physicalforce(physicalforce)――物理力(物理力),event(event)――事件(事件),SnomeDCtConcept――SnomeDCt概念(注:只有“SnomeDCt概念”作为允许值,并非其下所有亚类概念都可以作为值)。

连接词“联合”及其下属的3个连接词“CaUSatiVeaGent、DUeto、aFteR”形成一个角色层级体系。

2.1.4CaUSatiVeaGent致病因素

连接词“致病因素”用于定义一种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但其中并不包括病原体携带者如能够传播疟疾的蚊子。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organism(organism)有机体(有机体),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pharmaceutical/biologicproduct(product)药物/生物产品(产品),physicalobject(physicalobject)物理性的物体,physicalforce(physicalforce)――物理力,SnomeDCt概念等。

语义关联示例:Bacterialendocarditis(disorder)CaUSatiVeaGentBacterium(organism),即“细菌性心内膜炎(疾病)”的“致病因素”是“细菌(有机体)”。

2.1.5DUeto由于

连接词“由于”用于将一种临床所见与其原因直接相连。如果一种临床所见仅仅是在某疾病之前出现,或者这种临床所见是导致这个疾病恶化的原因而不是这个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那么这种关系就不能用“由于”来定义,而采用其上层的“联合”来定义。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event(event)――事件(事件)。

语义关联示例:acutepancreatitisduetoinfection(disorder)DUetoinfectiousdisease(disorder),即“感染后急性胰腺炎(疾病)”由于“感染性疾病(疾病)(引起)”。

2.1.6aFteR之后

连接词“之后”用来确定一个临床所见发生在另外的临床所见或操作之后。是用来强调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而不是确定或否认其间的因果关系。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post-viraldisorder(disorder)aFteRViraldisease(disorder),即“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生的疾病(疾病)”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疾病)”之后。

2.1.7SeVeRitY严重程度

连接词“严重程度”用来表达一个临床所见的严重程度,其使用具有相对性。由于针对所有使用严重程度定义的临床所见/疾病概念都采用了相同的权重,而每个个案的解释都不会相同。如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如下系列的值得到不同解释,“轻微的/中等的/严重的”或“最小的/轻微的/中等的/严重的/非常严重的”。此外,在确定一个临床所见或者疾病究竟是轻微的、中等的还是严重的,也或多或少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依赖连接词“严重程度”在SnomeDCt概念中检索到所有“严重的”临床所见或疾病。当前可以使用的值包括DescendantsofSeverities(qualifiervalue)――严重程度的亚类概念(限定值),其中包括但并不限定于:mild(qualifiervalue)――轻微的(限定值),moderate(severitymodifier)(qualifiervalue)――中等的(严重程度修饰语)(限定值),Severe(severitymodifier)(qualifiervalue)――严重的(严重程度修饰语)(限定值)。

2.1.8CLiniCaLCoURSe临床过程

“临床过程”是2007年1月的SnomeDCt版本中一个新的连接词,用来表达疾病的“病程”和“发作”,并取代了原有版本中的连接词“CoURSe――病程”和“onSet――发作”。属于已终止使用的连接词“病程”和“发作”的一些允许值被合并,被赋予了更为宏观的意义经连接词“临床过程”来表达。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ourses(qualifiervalue)――过程(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Chronicfibrosingpancreatitis(disorder)CLiniCaLCoURSeChronicclinicalcourse(qualifiervalue),即“慢性纤维化胰腺炎”有“慢性临床过程(限定值)”的临床过程。

2.1.9epiSoDiCitY短暂事件片断

在2006年7月的SnomeDCt对连接词“插入性事件”的意义和具体使用已进行了调整,被系统从现有概念中去除并不再“调和前”概念定义模式中使用,而在“调和后”概念定义模式中仍可作为一个限定词使用。“插入性事件”由英国临床医学术语集CtV3提出,其功能不是用于说明病人所患某种疾病的第一个阶段,而是用于说明患者第一次向其全科医生描述某种特殊疾病,如“哮喘第一阶段”不是意在描述病人第一次患哮喘,而是病人第一次向其全科医生描述其患有哮喘。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episodicities(qualifiervalue)――短暂事件片断(限定值)。

注:调和前、后是SnomeDCt概念模型建立中的重要手段。“调和前――pre-Coordination”概念定义模式即仅采用一个单独的概念标识符来表达一个临床概念,“调和后―post-Coordination”即采用2个或多个概念代码的组合来表达一个临床概念。SnomeDCt中允许大多数概念通过“调和后”的方式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调和后”概念表达模型是通过多个连接词联系起来的多个概念形成的完整表达方式。

2.1.10inteRpRetS解释

当对一个概念的评价、解释或者判断直指概念固有的本质含义时,连接词“解释”能够用来指代被评价或被解释的实体,通常境况与连接词“HaSinteRpRetation――有XX的解释”成组使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observableentity(observableentity)――观察对象(观察对象),Laboratoryprocedure(procedure)――实验室操作(操作),evaluationprocedure(procedure)――评价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Decreasedmuscletone(finding)inteRpRetSmuscletone(observableentity),即“降低的肌肉韧性(所见)”解释(了)“肌肉韧性(可观察实体)”。

2.1.11HaSinteRpRetation有XX的解释

连接词“有XX的解释”通常与连接词“解释”成组使用,用来指定被评价或解释概念某方面的判断结果,例如,存在,不存在,程度,正常,不正常等。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Findingsvalues(qualifiervalue)――所见的值(限定值),Resultcomments(qualifiervalue)――结果注释(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Decreasedmuscletone(finding)HaSinteRpRetationDecreased(qualifiervalue),即“降低的肌肉韧性(所见)”有“降低(限定值)”解释。

2.1.12patHoLoGiCaLpRoCeSS病理过程

连接词“病理过程”提供了某种疾病潜在病理过程的信息,这种信息与身体结构无关,不能用连接词“相关形态学”来表达。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autoimmune(qualifiervalue)――自身免疫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autoimmuneparathyroiditis(disorder)patHoLoGiCaLpRoCeSSautoimmune(qualifiervalue),即“自身免疫性副甲状腺炎(疾病)”病理过程(是)“自身免疫(限定值)”。

2.1.13HaSDeFinitionaLmaniFeStation有确定性的表现

连接词“有确定性的表现”通过定义,将“疾病”与该“疾病”一定会出现的临床所见连接起来,因此只能用于概念分类“疾病”,而且在某疾病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一种临床所见时应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

2.1.14oCCURRenCe发生

连接词“发生”用于指定一个特殊生命周期,其间有一种情况第一次发生,而且并不否认这种情况在其第一次发生的生命周期过后有可能会依然存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iodsoflife(qualifiervalue)――生命周期(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Childhoodphobicanxietydisorder(disorder)oCCURRenCeChildhood(qualifiervalue),即“童年恐惧焦虑病(疾病)”发生(是)“童年时期(限定值)”。

2.1.15FinDinGmetHoD所见方法

连接词“所见方法”用来指定那些能够用来确定临床所见的方法手段,其经常与连接词“FinDinGinFoRmeR――所见告知者”联合使用,如果“所见”类概念是通过对患者的检查而确定,则必须同时为连接词“所见方法和所见告知者”赋值。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Findingbypalpation(finding)FinDinGmetHoDpalpation(procedure),即“触诊所见(所见)”所见方法是“触诊(操作)”。

2.1.16FinDinGinFoRmeR所见告知者

连接词“所见告知者”用来指定获得临床所见信息的人或者其他实体,此属性经常与“所见方法”属性连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jectofrecordorotherproviderofhistory(person)――记录的主体或者其他病史提供者(人),Subjectofrecord(person)――记录的主体(人),providerofhistoryotherthansubject(person)――除主体外病史提供者(人),performerofmethod(person)――方法执行者(人)。

语义关联示例:Complainingofaheadache(finding)FinDinGinFoRmeRSubjectofrecordorotherproviderofhistory(person),即“头痛的主诉(所见)”所见告知者(是)“记录的主体或者其他病史提供者(人)”。

2.2用于概念分类“操作”的连接词

见表3。

2.2.1pRoCeDUReSite操作部位

连接词“操作部位”用来描述一种操作发生或者影响的身体部位,其下还包括更为具体的连接词“pRoCeDUReSite-DiReCt,直接操作部位”和“pRoCeDUReSite-inDReCt,间接操作部位”,共同形成操作部位的角色体系。人体解剖部位可以被直接操作或是被间接操作,即当建模一个操作类概念而其采用的方法属于“切除的行为”或其亚类如切除术、外科活检等时,如果切除的是人体结构本身以及组织损害如囊肿、肿瘤等,应使用连接词“直接操作部位”,而从人体结构中去除医用设备、结石、血栓、外来物体以及其他非人体组织的实体,则应使用连接词“间接操作部位”。操作部位共有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natomicalstructure(bodystructure)――解剖结构(身体结构),acquiredbodystructure(bodystructure)――获得性身体结构(身体结构)。

2.2.2pRoCeDUReSiteDiReCt直接操作部位

连接词“直接操作部位”用来定义操作行为目标在于一个解剖结构或部位,而不是定位在身体某处的其他东西(如一种设备)。语义关联示例:

amputationofthefoot(procedure)

metHoDamputation-action(qualifiervalue)

pRoCeDUReSite-DiReCtFootstructure(bodystructure),

即“足切断手术(操作)”方法(是)“切断手术―行为(限定值)”,其直接操作部位(是)“足部结构(身体结构)”。

2.2.3pRoCeDUReSiteinDiReCt间接操作部位

连接词“间接操作部位”用于描述一个操作行为作用的解剖部位,但其本身并非操作的直接目的,即操作间接性的发生于这个部位。通常情况下,在类似操作的描述中会另有一个值来表达这种操作行为的直接目标。语义关联示例:

Removalofcatheterfrombrachialvein(procedure)

metHoDRemoval-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DeViCeCatheter,device(physicalobject)

pRoCeDUReSite-inDiReCtStructureofbrachialvein(bodystructure)

即“臂状静脉导管去除术(操作)”方法(是)“切除-行为(限定值)”,(使用的)直接设备(是)“导管,设备(物理性物体)”,间接操作部位是“臂状静脉结构(身体结构)”。

2.2.4pRoCeDURemoRpHoLoGY操作相关的形态学

连接词“操作相关的形态学”用来指定与操作涉及到的形态学或异常结构。与其下“DiReCtmoRpHoLoGY,直接形态学”及“inDiReCtmoRpHoLoGY,间接形态学”构成了角色层级体系。当操作手段直接作用于形态学异常部位上的时候采用连接词“直接形态学”,而当操作手段直接作用在与形态学异常部位相关的其他对象如设备、物质或解剖结构上的时候,采用“间接形态学”,当定义包含上述两种亚类较为宏观的概念时用连接词“操作相关的形态学”。该角色层级体系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morphologicallyabnormalstructure(morphologicabnormality)――形态学异常结构(形态学异常)。

2.2.5DiReCtmoRpHoLoGY直接形态学

连接词“直接形态学”用来描述操作所直接针对的形态学变化。语义关联示例:

excisionofbenignneoplasm(procedure)

metHoDexcision-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moRpHoLoGYneoplasm,benign(morphologicabnormality)

即“良性肿物切除术(操作)”方法是“切除术-行为(限定值)”,其直接形态学是“肿物,良性的(形态学异常)”。

2.2.6inDiReCtmoRpHoLoGY间接形态学

连接词“间接形态学”用来描述一个作的形态学变化,但其并不是操作的直接目标,操作手段的直接目标是形态学外的其他东西如一个设备,物质或解剖结构。语义关联示例:

Removalofmeshfromwound(procedure)

metHoDRemoval-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DeViCemesh(physicalobject)

inDiReCtmoRpHoLoGYwound(morphologicabnormality)

即“伤口mesh网去除”方法是“去除术-行为(限定值)”,直接设备是“mesh网(物理性物体)”间接形态学是“伤口(形态学异常)”。

2.2.7metHoD方法

连接词“方法”用来描述完成操作所需执行的一种行为,其中不包括手术入口如“经皮的”、路径如“经腰的”、设备如“缝合线”或者物理力如“激光能量”。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ction(qualifiervalue)――行为(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incisionofureter(procedure)metHoDincision-action(qualifiervalue),“输尿管切开(操作)”方法是“切开术-行为(限定值)”。

2.2.8pRoCeDUReDeViCe操作设备

连接词“操作设备”用于描述与某种操作相关的设备,与其下4个较为具体的连接词组成角色层级体系,即“DiReCtDeViCe-直接设备、inDiReCtDeViCe-间接设备、USinGDeViCe-使用的设备和USinGaCCeSSDeViCe-使用的通路设备”,这4个连接词可在适当的况下代替“操作设备”使用。连接词“操作设备”主要按照所涉及的设备,用于定义级别较高的“操作”类概念。当设备是某项操作的重点或设备是该操作的直接对象时,使用连接词“直接设备”;当某操作在设备内部或设备上进行但操作的目的并不是针对该设备本身,使用连接词“间接设备”;当设备被用来完成某个操作则使用连接词“使用的设备”;当设备是被用来接近操作的部位时,使用连接词“使用的通路设备”。该角色层级体系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Device(physicalobject)――设备(物理性物体)。

语义关联示例:Catheterprocedure(procedure)pRoCeDUReDeViCeCatheter,device(physicalobject),即“导管操作(操作)”(采用)设备是“导管,设备(物理性物体)”。

注:2007年1月SnomeDCt版本的调整,由“USinGDeViCe”取代了原有的“USinG”,“USinGaCCeSSDeViCe”取代了“aCCeSSinStRUment”,从而形成了新的“操作设备”角色层级体系,便于临床的实际应用。

2.2.9DiReCtDeViCe直接设备

连接词“直接设备”用来描述设备是某种方法直接作用的主体。语义关联示例:

Removalofarterialstent(procedure)

metHoDRemoval-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DeViCearterialstent(physicalobject)

即“动脉支架移除(操作)”方法(是)“去除术-行为(限定值)”,(采用的)直接设备“动脉支架(物理性物体)”。

2.2.10inDiReCtDeViCe间接设备

连接词“间接设备”,使用频度较低。用来描述一个操作在设备内部或设备上进行,但操作并不是针对这个设备本身。语义关联示例:

excisionofvegetationsfromimplantedmitralvalve(procedure)

metHoDexcision-action(qualifiervalue)

DiReCtmoRpHoLoGYVegetation(morphologicabnormality)

inDiReCtDeViCemitralvalveprosthesis,device(physicalobject)

pRoCeDUReSite-inDiReCtmitralvalvestructure(bodystructure)

即“已植入二尖瓣的赘生物去除术(操作)”方法是“去除术-行为(限定值)”,直接形态学是“赘生物(形态学异常)”,间接设备是“人工二尖瓣,设备(物理性物体)”,间接操作部位是“二尖瓣结构(身体结构)”。上例中切除的赘生物长在人工二尖瓣上,但人工二尖瓣本身并不是切除的对象,因此其作为切除术的间接设备。

2.2.11USinGDeViCe使用的设备

连接词“使用的设备”用来强调执行某种医疗行为时采用的工具或设备,只有在该设备确实是被用来完成这种医疗行为,而且是其关注的重点时才使用此连接词。如果这种设备仅仅被用来完成接近手术的操作部位,则应换用连接词“使用的通路设备”。语义关联示例:

Coreneedlebiopsyoflarynx(procedure)

metHoDBiopsy-action(qualifiervalue)

USinGDeViCeCorebiopsyneedle,device(physicalobject)

即“喉部核心针活检(操作)”方法(是)“活检-行为(限定值)”,使用的设备(是)“核心活检针,设备(物理性物体)”。

注:2007年1月版的SnomeDCt由连接词“使用的设备”取代了原连接词“USinG――使用”,由于“使用”的允许值包括“物理力”的亚类概念,而其并不是实体上的设备。此外,连接词“设备”的角色层级体系有助于澄清使用原有连接词“USinG、aCCeSSinStURment及aCCeSS”时发生的相互矛盾,尤其在定义“内窥镜操作”类概念时的混乱。

2.2.12USinGaCCeSSDeViCe使用的通路设备

连接词“使用的设备”用来确定接近操作部位的设备或工具。语义关联示例:

arthroscopicsynovialbiopsy(procedure)

metHoDBiopsy-action(qualifiervalue)

USinGaCCeSSDeViCearthroscope,device(physicalobject)

即“关节内窥镜滑膜活检(操作)”方法(是)“活检-行为(限定值)”,使用的通路设备(是)“关节内窥镜,设备(物理性物体)”。

2.2.13aCCeSS通路

连接词“通路”用来描述实现接近操作部位的通道,用它来区分开放、闭合及经皮等操作。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rgicalaccessvalues(qualifiervalue)――外科通路值(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openreductionoffracture(procedure)aCCeSSopenapproach-access(qualifiervalue),即“骨折切开复位术(操作)”通路“开放接近―通路(限定值)”。

注:2007年1月版SnomeDCt开始,连接词“通路”不再用来定义通过内窥镜形成操作通路的相关概念,因为新增的连接词“使用的通路设备”能够捕获更为充分的信息。

2.2.14appRoaCH路径

连接词“接近”用来定义到达操作部位“方向的、相关的或者空间的”路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alapproach(qualifiervalue)――操作路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intranasalethmoidectomy(procedure)appRoaCHintranasalapproach(qualifiervalue),即“鼻内筛房切除术(操作)”路径是“鼻内路径(限定值)”。

2.2.15DiReCtSUBStanCe直接物质

连接词“直接物质”用来描述操作手段所直接作用的物质或者药物/生物制品。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pharmaceutical/biologicproduct(product)――药品/生物制品(产品)。如果可以选择,“物质”当优先于“产品”使用。

语义关联示例:injectionofprostaglandin(procedure)DiReCtSUBStanCeprostaglandin(substance),即“前列腺素注射(操作)”直接物质(是)“前列腺素(物质)”。

2.2.16pRioRitY优先权

连接词“优先权”用来确定指脉给一种操作的优先权。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iorities(qualifiervalue)――优先权(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emergencycesareansection(procedure)pRioRitYemergency(qualifiervalue),即“急诊剖宫手术(操作)”(有)优先权“紧急(限定值)”。

2.2.17HaSFoCUS有XX的重点

连接词“有XX的重点”用来确定某个“临床发现”或者“操作”是另一个操作的重点。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Cardiacrehabilitationassessment(regime/therapy)HaSFoCUSCardiacrehabilitation(regime/therapy),即“心脏康复评估(联合疗法/疗法)”有一个重点是“心脏康复(联合疗法/疗法)”。

2.2.18HaSintent有XX的意图

连接词“有XX的意图”用来确定某操作的目的意图,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intents(natureofprocedurevalues)(qualifiervalue)――意图(操作价值的本质)(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Diagnosticbronchoscopy(procedure)HaSintentDiagnostic-procedureintent(qualifiervalue),即“诊断性知支气管检查法(操作)”意图是“诊断性操作意图(限定值)”。

2.2.19ReCipientCateGoRY受体类别

连接词“受体类别”用于确定一种操作的受体,此处受体通常为不是患者的一个个人或团体。可用来在血液存储操作时区分献血者和受血者。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son(person)――人(人),Family(socialconcept)――家庭(社会性概念),Community(socialconcept)――社区(社会性概念),Group(socialconcept)――团体(社会性概念),Donorformedicalorsurgicalprocedure(person)――内科或外科操作的供体(人)。

语义关联示例:Socialserviceinterviewoffamily(procedure)ReCipientCateGoRYFamily(socialconcept),即“家庭的社会公益访谈(操作)”受体类别“家庭(社会概念)”。

2.2.20ReViSionStatUS修订状态

连接词“修订状态”用来确定某个操作是否经过修订。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imaryoperation(qualifiervalue)――初级手术(限定值),Revision-value(qualifiervalue)――修订值(限定值),partofmultistageprocedure(qualifiervalue)――多级操作的部分(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primaryrepairofinguinalhernia(procedure)ReViSionStatUSprimaryoperation(qualifiervalue),即“初级腹股沟疝修复(操作)”修订状态“初级手术(限定值)”。

2.2.21RoUteoFaDminiStRation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是2006年1月版SnomeDCt中新增连接词,通过增加对所给物质的给药途径的定义,使操作类概念建模更为全面。此连接词的“域”并非全部“操作”类概念,而是其中“administrationoftreatmentviaspecificroute(procedure)――通过特殊途径治疗的给药(操作)”的亚类概念。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Routeofadministrationvalue(qualifiervalue)――给药途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inhaleddrugadministration(procedure)RoUteoFaDminiStRationByinhalation(route)(qualifiervalue),即“吸入给药(操作)”给药途径“通过吸入(途径)(限定值)”。

2.2.22USinGSUBStanCe使用的物质

连接词“使用的物质是”在2007年1月版本SnomeDCt中新增,以描述用于执行某个操作行为的物质,不过这种物质并非操作的手段所直接作用的物质(如是直接作用的物质,应适用DiReCtSUBStanCe――直接物质)。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

语义关联示例:Contrastradiographyofesophagus(procedure)USinGSUBStanCeContrastmedia(substance),即“X线食管造影(操作)”使用的物质“造影剂(物质)”。

2.2.23USinGeneRGY使用的能量

由于新增连接词“使用的设备”只能描述工具和设备,不能象其替换掉的“USinG-使用”那样从概念分类“物理力”中取值,因此在与2007年1月版本同时新增连接词“使用的能量”,以描述用于执行某个操作行为的能量。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hysicalforce(physicalforce)――物理力(物理力)。

语义关联示例:Gammaraytherapy(procedure)USinGeneRGYGammaradiation(physicalforce),即“伽玛射线治疗(操作)”使用的能量“伽玛射线(物理力)”。

2.3用于概念分类“测量操作”的连接词

见表4。

2.3.1HaSSpeCimen有XX的标本

连接词“有XX的标本”用来确定一种被测量或被观察的标本的类型,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pecimen(specimen)――标本(标本)。

2.3.2Component成分

连接词“成分”用来指定操作中被观察或被测量的主体,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observableentity(observableentity)――观察对象(观察对象),Cellstructure(cellstructure)――细胞结构(细胞结构),organism(organism)――有机体(有机体)。

语义关联示例:proteinmeasurement(procedure)Componentprotein(substance),即“蛋白质测量(操作)”成分“蛋白质(物质)”。

2.3.3timeaSpeCt时间方面

连接词“时间方面”用来指定某测量操作时间性的语义关系,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timeframe(qualifiervalue)――期限(限定值)。

2.3.4pRopeRtY特性

连接词“特性”用来指定被测量的特性的类型(如“浓度”),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pertyofmeasurement(qualifiervalue)――特性侧度(限定值)。

2.3.5SCaLetYpe尺度类型

连接词“尺度类型”用来指定某种诊断性检查的观测结果的范围尺度,即定量的、定性的、半定量的等,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Quantitative(qualifiervalue)――定量的(限定值),Qualitative(qualifiervalue)――定性的(限定值),ordinalvalue(qualifiervalue)――序数值(限定值),ordinalorquantitativevalue(qualifiervalue)――序数值或数量值(限定值),nominalvalue(qualifiervalue)――票面价值(限定值),narrativevalue(qualifiervalue)――叙述值(限定值),textvalue(qualifiervalue)――文本值(限定值)等。

2.3.6meaSURementmetHoD测量方法

连接词“测量方法”用来指定某种操作所执行的方法,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Laboratoryprocedurecategorizedbymethod(procedure)――基于方法分类的实验室操作(操作)。

2.4用于概念分类“具有明确上下文关系情况”的连接词

见表5。

2.4.1aSSoCiateDFinDinG相关联的所见

连接词“相关联的所见”用于建立起属于概念分类“具有明确上下文关系的情况”的概念和与其相关的临床所见类概念间的联系,用来指定那些上下文关系已经被修改过的临床所见概念。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linicalfinding(finding)――临床所见(所见)。

语义关联示例:Familyhistoryofstroke(situation)aSSoCiateDFinDinGCerebrovascularaccident(disorder),即“中风家族史(情况)”相关联的所见“脑血管意外(疾病)”。

2.4.2FinDinGConteXt所见的上下文关系

连接词“所见的上下文关系”用来指定联合的临床所见是已知还是未知的以及现在是否出现。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Findingcontextvalue(qualifiervalue)――所见上下文关系的值(限定值)。语义关联示例:

nocough(situation)

aSSoCiateDFinDinGCough(finding)

FinDinGConteXtKnownabsent(qualifiervalue)

即“无咳嗽(情况)”相关联的所见(是)“咳嗽(所见)”,所见的上下文关系(是)“被确认是现在不存在(限定值)”。

2.4.3aSSoCiateDpRoCeDURe相关联的操作

连接词“相关联的操作”用于建立起属于概念分类“具有明确上下文的情况”的概念和与其相关的操作类概念间的联系,当两者间具有附加指定的上下文关系。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operativeprocedureplanned(situation)aSSoCiateDpRoCeDUReSurgicalprocedure(procedure),即“已计划了的手术操作(情况)”相关联的操作“外科操作(操作)”。

2.4.4pRoCeDUReConteXt操作的上下文关系

连接词“操作的上下文关系”用来指出操作完成的程度或状态,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Contextvaluesforactions(qualifiervalue)――行为的上下文关系值(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operativeprocedureplanned(situation)pRoCeDUReConteXtplanned(qualifiervalue),即“已计划了的手术操作”操作的上下文关系“计划了的(限定值)”。

2.4.5tempoRaLConteXt时间性上下文

连接词“时间性上下文”用来描述某种临床所见或者操作发生的时间,指明概念被输入医疗记录时是否为当前发生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temporalcontextvalue(qualifiervalue)――时间性上下关系的值(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Historyof-hematuria(situation)tempoRaLConteXtinthepast(qualifiervalue),即“血尿史(情况)”时间性上下文“在过去(限定值)”。

2.4.6SUBJeCtReLationSHipConteXt主体联系上下文

连接词“主体联系上下文”用于确定医疗记录的主体与被记录的临床所见或操作的主体间的关系,如下例中被记录的主体是患者,而抽烟的主体是患者的父亲。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son(person)――人(人)。

语义关联示例:Fathersmokes(situation)SUBJeCtReLationSHipConteXtFather(person),即“父亲抽烟(情况)”主体联系上下文“父亲(人)”。

2.5用于概念分类“事件”的连接词

见表6。

少数原属于概念分类“临床所见”的概念,于2006年1月的SnomeDCt版本中被移至“事件”概念轴,而用来定义这些概念的连接词在概念转移后仍然被保留下来。截至目前,关于如何使用在概念分类“事件”中使用这些连接词的方案还在策划中。

2.6用于概念分类“标本”的连接词

见表7。

2.6.1SpeCimenpRoCeDURe标本操作

连接词“标本操作”用于定义借以获得标本的某种操作,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rocedure(procedure)――操作(操作)。

语义关联示例:Urinespecimenobtainedbycleancatchprocedure(specimen)SpeCimenpRoCeDUReUrinespecimencollection,cleancatch(procedure),即“通过清洁收集操作获取的小便标本(标本)”标本操作“小便标本收集,清洁收集(操作)”。

2.6.2SpeCimenSoURCetopoGRapHY标本源局部解剖学

连接词“标本源局部解剖学”用于指定获得某种标本的解剖学部位,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anatomicalstructure(bodystructure)――解剖学结构(身体结构),acquiredbodystructure(bodystructure)――获得性身体结构(身体结构)。

语义关联示例:Cervixcytologicmaterial(specimen)SpeCimenSoURCetopoGRapHYCervixuteristructure(bodystructure),即“子宫颈细胞学材料(标本)”标本源局部解剖学“子宫颈结构(身体结构)”。

2.6.3SpeCimenSoURCemoRpHoLoGY标本源形态学

连接词“标本源形态学”用来命名标本获取部位的形态学异常,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morphologicallyabnormalstructure(morphologicabnormality)――形态学上异常的结构(形态学异常)。

语义关联示例:Specimenfromcyst(specimen)SpeCimenSoURCemoRpHoLoGYCyst(morphologicabnormality),即“囊肿标本(标本)”标本源形态学“囊肿(形态学异常)”。

2.6.4SpeCimenSUBStanCe标本物质

连接词“标本物质”用来命名标本内含物质的类型,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

语义关联示例:mid-streamurinesample(specimen)SpeCimenSUBStanCeUrine(substance),即“中段尿样本(标本)”标本物质“小便(物质)”。

2.6.5SpeCimenSoURCeiDentitY标本源身份

连接词“标本源身份”用来命名某标本采集对象属于个人、团体或者物理定位的类型,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person(person)――人(人),Family(socialconcept)――家庭(社会概念),Community(socialconcept)――社团(社会概念),Donor(qualifiervalue)――供体(限定值),Device(physicalobject)――设备(物理性物体),environment(environment)――环境(环境)。

语义关联示例:Bloodspecimenfromblooddonor(specimen)SpeCimenSoURCeiDentitYBlooddonor(person),即“来自血液供体的血液标本(标本)”标本源身份“献血者(人)”。

2.7用于概念分类“药物/生物制品”的连接词

见表8。

2.7.1HaSaCtiVeinGReDient具有XX的活性成分

连接词“具有XX的活性成分”用于指出某种药品/产品中的活性成分,从而将概念分类“药品/生物制品”与“物质”关联起来。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Substance(substance)――物质(物质)。

语义关联示例:naproxen500mgtablet(product)HaSaCtiVeinGReDientnaproxen(substance),即“500mg萘普生药片(产品)”具有的活性成分“萘普生(物质)”。

2.7.2HaSDoSeFoRm具有给药形式

连接词“具有给药形式”用于指定某种产品的服药形式,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及其亚类概念:typeofdrugpreparation(product)――药品制剂类型。

语义关联示例:Digoxin0.1mgcapsule(product)HaSDoSeFoRmCapsuledoseform(product),即“0.1mg地高辛胶囊(产品)”具有服药形式“胶囊形式给药(产品)”。

2.8用于概念分类“身体结构”的连接词

见表9。

连接词“偏侧性”用于提供所关注的身体结构究竟处于人体左侧、右侧、双侧还是单侧,仅用于人体两侧都具有对称性的身体结构。允许值包括下述概念:Side(qualifiervalue)――边(限定值),Left(qualifiervalue)――左侧的(限定值),Right(qualifiervalue)――右侧的(限定值),Rightandleft(qualifiervalue)――右侧和左侧的(限定值),Unilateral(qualifiervalue)――单侧的(限定值)。

语义关联示例:Leftkidneystructure(bodystructure)LateRaLitYLeft(qualifiervalue),即“左侧肾脏结构(身体结构)”偏侧性“左侧(限定值)”。

2.9用于概念分类“物理性物体”的连接词

见表10。

少数概念如“drug-elutingstents――药物洗提支架”同时存在于概念分类“药物/生物制品”和“物理性物体”中,因此连接词“具有XX的活性成分”也被同时用到上述两种概念分类的定义中。目前,关于如何使用与“物理性物体”概念分类相关连接词的最终方案还在策划中。

病理学概述篇4

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受制于传统观念,中医解剖学知识虽然有,但是观察不深入,描述不准确。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描述更像是黑箱方法,是根据不完备的解剖学知识和联想,对临床经验的一种创造性地总结。一方面,有人强调“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认为完全根据中医理论是很难应付复杂多变的病情的。另一方面,中医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又确实在应用着这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理论的片段,比如看到“汗多”的病人便认为很有可能是“气虚”,看到“苔腻”的病人便认为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而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又存在着“方证相关”的有效实例,即对于一个病种,确定若干证型,每个证型都有确定的药方,对从属于该病的病人,根据症状等因素,确定证候,然后按其索骥。刘渡舟的弟子在文中也写到:“刘渡舟教授擅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他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所论述的脉症,将苓桂术甘汤的适应症概括为:水舌(舌胖大、淡嫩、苔水滑欲滴)、水脉(沉弦或沉紧)、水色(面黧黑或见水斑)、水气上冲症(心悸或动悸、胸满、眩晕等)。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只要见到上述特征性表现,就径投苓桂术甘汤,每可取得不可思议的疗效。”上述描述体现了中医现象学的本质特征。把中医和现象学放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东西方比附,而是为了说明中医不能一切以科学主义为自我改造的标准,也不应固步自封而无所作为,应该将中医回归到现象学的道路上来,因为其治疗疾病的具体语境已经具有了现象学定义的科学本质———“科学就是对事物本身的真理的认识”。

2中医现象学

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现象学一词所标识的应当是一种建立在直接直观和本质认识基础上的严格的哲学方法。它强调“面向事物本身,摒弃一切自以为是的前提”,它试图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在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之间找到一条新的道路。现象学强调将一切与“我思”有关的内容全部“悬置”,存而不论。现象学要求摆脱一切先入为主的成见束缚,直接关注所研究的问题和事物,在这种直接关注的“直观”中获得对事物的可靠认识,即明见性认识。明见性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中心概念,是指对实事的直接性明察。他也将这种明见性称为“自身被给予性”。明见性意味着一种原本的直接的被给予,是现象学中可靠认识的根本标准,胡塞尔称之为“一切原则的原则”。现象学突破了实证主义对于现象和本质、个别与一般的割裂,是对科学主义的哲学反思。所谓中医现象学,就是“悬置”一切中医理论和科学思想,直接关注临床症状、体征、方药、预后等相关因素的学问。现象学本身并不在意建立概念的体系结构,它强调的是在具体的语境之中,个别和一般是如何贯通的,从而显示出现象中的本质。要实现中医自身的明见性,需要进行中医现象学的还原,第一步就是对一切与中医理论相关的概念和思想以及科学理念进行悬置,第二步是进行本质还原,就是通过对现象进行“想象力的自由变更”,而直观到变中的不变,稳定有序的结构。

3中医现象学还原实例

病理学概述篇5

例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苯丙酮尿症儿子,他们再生一个苯丙酮尿症男孩的概率是多少?生一个男孩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题意可知这对夫妇均为杂合体(即aa×aa)。由于常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无关,因此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在后代中也与性别无关。这里实际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一是肤色,它由常染色体基因决定;一是性别,它由性染色体决定。由此可把这对夫妇双方遗传组成写为:aaXY,aaXX,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可得出其后代遗传组成情况如下表:

表中雌雄配子结合方式共8种,其中既符合“苯丙酮尿症”性状,又符合“男孩”性状的只有aaXY,它占的比例为1/8,即“苯丙酮尿症男孩”的概率为1/8;而表中男孩分别为aaXY,aaXY,aaXY,aaXY,其中aaXY为苯丙酮尿症,占1/4,即“男孩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4。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求得“苯丙酮尿症女孩”概率为1/8,“女孩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4。

此题若不考虑性别,则aa×aa婚配方式,其后代基因型分别为:aa,2aa,aa,其中aa占1/4,即“苯丙酮尿症孩子”的概率为1/4。根据以上可知:男孩苯丙酮尿症概率=女孩苯丙酮尿症概率=苯丙酮尿症孩子概率=1/4;苯丙酮尿症男孩概率=苯丙酮尿症女孩概率=苯丙酮尿症孩子概率×1/2=1/4×1/2=1/8。

答案1/81/4

以上我们分析了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那么由多对常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的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概率又如何计算呢?根据前面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分析可知: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而自然状况下,男女出生的可能性均为1/2,因此,多对常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的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其患病概率可以直接运用上面的结论。同时同学们要注意无论多少种单基因遗传病,“1/2”只需乘一次就判明了性别,而不用多次相乘。

例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色盲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是多大?再生一个男孩色盲的概率是多大?

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题意可知双亲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可得出其后代遗传组成情况如下表:

表中雌雄配子结合方式共4种,其中既符合“色盲”性状,又符合“男孩”性状的只有XbY,因此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以全部子代为考查对象);而男孩分别为XBY,XbY,其中XbY为色盲,所以男孩色盲的概率为1/2(以男孩作为考查对象)。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人类的性别这一“性状”是“连锁”的,计算其概率问题时有以下规律:病名在前、性别在后,推测双亲基因型后可直接作棋盘表格,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而不需再乘1/2;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问题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根据棋盘表格可直接求得。

答案1/41/2

从上述例题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致病基因有几对,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我们在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上都是相同的。

练习

1.一对夫妻均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一个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a.1B.1/2C.1/4D.1/8

2.先天性聋哑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先天性聋哑的女性(其父是色盲)与一正常男性(其母是先天性聋哑)婚配(先天性聋哑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b),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如仅讨论先天性聋哑这种病,这对夫妇的子女发病的概率是;如仅讨论色盲这种病,这对夫妇子女发病的概率是。这对夫妇子女两病兼发的概率是_;这对夫妇儿子中两病兼发的概率是;这对夫妇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儿子的概率是。

3.一对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婚后生一正常孩子,请问该夫妇:①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②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多少?③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多少?④生女孩患病的概率是多少?⑤生患病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病理学概述篇6

关键词: 阴阳 壮医 中医

   壮医、中医同属我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其产生和发展都与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等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发展进程、文化语言背景、生活风俗习惯及疾病特征等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又有各的发展过程而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或同或异,从而丰富了传统医学的内涵。研究壮医、中医之间的异同可以更深刻地、更全面地了解各民族医药的特点,以利于民族医药的发展和提高,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本文仅就阴阳在壮医与中医理论及应用中的异同展开论述,以期从哲学的角度寻求壮医、中医之间差别与联系,揭示壮医阴阳为本的精神实质。

1 壮医与中医“阴阳”理论的起源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万变皆由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壮族先民阴阳概念的产生,与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有关。由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再加上与中原汉文化的交流,使壮族先民逐渐产生阴阳的概念并发展为阴阳为本的理论,并运用于医学上,作为解释人与自然之间、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工具。据考证,大约自宋代之后[1],壮医已引进阴阳的概念,用阴阳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及某些疾病(包括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如《广西通志》(明)称壮族民间“笃信阴阳”;又如民国时期韦冠英修、粱培烘等纂《贺县志》提到:“尝思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是则水火者,乃先天之阴阳。”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推理工具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段话对阴阳作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一般认为,阴阳出于《周易》,五行出于《尚书·洪范》。《周易》对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易经》关于“十二消息卦”的阐述[2],更体现了中医学“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理论的特征。中医学自《周易》引入“阴阳”的概念之后,又深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3],它对中医归纳阴阳属性、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和三阴三阳等方面认识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正是在《周易》及老子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历代医家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医所特有的阴阳学说,指导着临床实践。

2 壮医与中医对“阴阳”认识的差异

   壮医与中医对“阴阳”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的。壮医同样认为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反映和结果。但在壮医学中更有一种“阴盛阳盛”的新概念,这在中医学阴阳理论中是从未论及的。其形成与取类比象的认识方法有关。壮族先民在实践中直观地观察到,在自然界中,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常年气温偏高,是谓阳盛;同时,壮族地区也经常下雨,雨量充沛,是谓阴盛。于是慢慢总结出“阴盛阳盛”的概念[4]。某些壮医学家如已故罗家安先生就将“阴盛阳盛”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用来说明某些病症。尽管如此,壮医运用阴阳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没有中医那么深透。

 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几个方面,从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调,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便成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阴阳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揭示了人的健康与天、地环境有关,“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人体的生命现象必须顺应自然生态变化。违背自然界规律,就不能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谐统一也具自然生态含义,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不论四季变化,五脏相生相克,五味太过与不及都会使人的阴阳失调。在中医的学术体系,自秦汉《内经》开始,直至晚清和近代,不论哪一个流派都以阴阳学说为基本理论。这也揭示这一基础理论是既丰富而又相当完整透彻的自然生态观,也是中医中药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中医著作中从未出现过“阳盛阴盛”的概念,“阳盛阴盛”是壮医学独具的、具有特定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一种提法。

3 “阴阳”在壮医与中医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实践证明,“阴阳之道”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组成部分。借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选方用药。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本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失调,是任何疾病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的生化不足,或由于阴精的亏损而导致阳气的生化无源。所谓“阳损及阴”及“阴损及阳”,甚至出现“阴阳两虚”,都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理变化。在临床应用上调整阴阳,补偏救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促使阴阳平衡,恢复阴阳的正常状态,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只有用阴阳两纲去概括、总结、说明,那才是万举万当,有的放矢。

   

而壮医学理论体系未将阴阳理论放在其主导地位,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更多的是以“三道二路”不循常态以及“毒虚致病”学说为基础,实际应用中很少从阴阳失衡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疾病的实践中则是以辨病为主。壮医认为,辨病是决定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的主要依据,而辨证则是处方用药的重要参考,甚至是像西医学一样的专病专治,专病专方,就是证变化了,也不一定立即变更治疗原则和原来方药。壮医即使是进行辨证也只是简单地把病证分为阴证、阳证[5]。阴证应用抑阴扶阳之方,阳证应用抑阳滋阴之法。内容远未及中医的辨证丰富,在此方面壮医学还是值得深入挖掘。

  

从以上壮医与中医阴阳学说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论述非常相似,壮医的很多观点都是借用中医学认识的成果,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壮医学长期流传于民间,以前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总结,它的理论还不够完善,今后的深入挖掘,任重而道远。比较阴阳在壮医与中医理论及应用中的异同,可以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壮医药基本理论的特点,对进一步揭示壮医阴阳为本的精神实质,推动壮医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病理学概述篇7

辨证就是依据四诊所获资料,运用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等中医理论,辨明疾病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即证候。证候能综合反映疾病发生的病因和病机、部位和范围、邪正的态势、病变的性质、病变的类型和机能异常的特点,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刘平等认为这种证候病机理论建立在中国传统整体综合的意象思维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象(自身感受与机体的外在表观信息“象”)的直接观察,取类比象,分析归纳出意象病理、病机模型;偏重于对机体整体功能反应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是对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综合反应状态整体性病态特征“(意”)的概括性描述,以“证候病机”为主要表述形式,具有整体病理概念的优势特点;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或消除患者的整体异常反应状态。辨证论治在宏观、定性、动态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但在微观、定量、静态方面有所不足;更倾向于主观,缺少相对客观的标准;对病情的观察过于依赖患者的感受和外在表现,缺乏内在病理变化的判断;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缺乏系统的评价与判断。笔者在为西医院校学生讲述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中医内科等内容时,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较为粗糙,逻辑不甚严密,概念较为模糊,内容难以理解,主要靠死记硬背。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较少,基础薄弱。辨证需要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的相关知识,一般中医院校的学生在此之前都经过了超过100学时的系统学习,而笔者所在学校中医学基础的总课时为57学时,有关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课时只有10学时,如此短的时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显而易见。

2)中西医学理论和诊疗方式的差异。学员在接触中医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现代医学关于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概念已在学生头脑中基本形成并已巩固,其以物质为基础,采用明确定性、精确定量的方式,因相对客观、因果明确而易于学习和接受;中医理论较为朴素,多采用取类比象、分析归纳的方法,诊疗所关注的是疾病过程中机体综合反应的“象”,具有相对抽象、主观性强、缺乏定量的特点,不易学习和掌握。

3)对中医辨证的认同感较差。在讲述中医内科时,经常会有学员就辨证论治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比如“胃脘痛”既可以出现于胃炎、胃溃疡,又可以出现于胃癌,明显两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截然不同的;有些疾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无证可辨,如脂肪肝、高脂血症、某些肿瘤早期阶段,但存在远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这些辨证的不足之处使得学员对中医辨证的认同感较差。基于此,有必要改进目前单一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临床,符合医疗实践。

2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基本思路

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是在西医传入中国的背景下,中西医相互碰撞、借鉴而逐步形成的,是传统中医病证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并在理论、诊断、治疗等多个层次加以体现。病证结合这种新的诊疗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病证结合有利于疾病诊断规范化。中医在历史发展中存在重视证、轻视病的问题,许多病是根据主要症状确立,有些则包含了证的属性,相当一部分概念界定不明确,可以说中医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命名缺乏统一的标准;西医对疾病的界定往往较为明确,其内涵综合了病因、症状、理化检查、病理变化等内容,能深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规律,具有客观、明确的优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中医诊疗的主要模式,并发展出以病统证、据病分期而辨证、专病专药综合辨证等形式。

2)病证结合有利于治疗疾病和评价疗效。历史上许多医家在模糊病名、把握病机的基础上直接遣方用药,其疗效体现在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机体对疾病反映的改变上,这一现象大量存在于中医古籍文献中,由此产生同证不同病的治疗没有辨析、疗效评价留于主观表浅不成体系的弊病;而结合辨病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合理弥补辨证治疗的局限,其客观的理化指标和病理改变也可建立起较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

3)病证结合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此思路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如沈自尹等进行的肾本质研究、陈可冀等进行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的研究、刘平等进行的肝纤维化和扶正化瘀治法的研究等,深入揭示了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阐明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和机制。路甬祥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对中西医学各自优势的互补和集成,是汲取了中医学宏观整体和西医学微观局部的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和相辅相成,是整体医学时代所追求的目标,可能是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交叉融合的切入点。

3病证结合与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

笔者所在大学的中医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此时已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课程,正在学习诊断学并进行临床的见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试着在部分内容采用病证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员普遍反映内容更有说服力,更容易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单一的辨证论治相比,病证结合的模式在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使中医的诊断更加规范,与西医的衔接更加顺畅,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因概念模糊混淆造成的理解困难或错误,也使西医院校学生能够与所学的西医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加深了对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和方法差异的认识,更能体悟中医的特色。

2)更加贴合临床实际,使学生能够迅速地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兴趣。

病理学概述篇8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内涵

《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被后世称为六经,其含义颇为广泛,并非单纯的经络脏腑所能包容,它是由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古今研讨六经实质,说法三十余种。三阴三阳理论的形成,若自《内经》或自仲景为始,进行断代研究。今所谓三阴三阳,亦即仲景之三阴阳,其形成经过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完善期三个阶段,要弄清《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则必须对此三个时期的三阴三阳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1萌芽期

仲景将医经系统和方药系统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除医书而外先秦诸子理论也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书中亦不乏《易》,《老》,河洛之学的思想。阴阳理论的产生,滥觞于《易经》,广布于诸子,如《易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列子天瑞》中说:“天地之道非阴非阳”,《荀子天论》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等,都涉及到阴阳这个矛盾对立的哲学概念,早期的太少承阳说,虽然能够较为具体地分析时间和空间,较为清楚地说明事物对立面之间的转化过程,体现量变和质变的道理,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其各方面都存在着偏盛偏衰的情况,事物的转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大多是从渐变始,至突变终的。故尔阴阳的少老之间,有一中间过程,从少到老,经历着初生、壮盛、衰老的三个阶段,如此才能全面透映变更的现象[1]。《易经》八卦之中,是老阴生阳,老阳生阴,坤卦下一阳生震,二阳生兑,三阳即乾,由阴至阳,形成少、壮、老三阳;而乾卦下一阴生巽,二阴生艮,三阴即乾,由阳至阴,形成少、壮、老三阴,体现了阴阳之间在时、空、量上的转化过程。八卦相荡,六十卦由是而生,赅尽了事物变化的模式,将每一卦一分为二,初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三阴三阳显示了事物运动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采用了一分为二,三分为六的方法,暗寓《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物”的含三为一思想。这里太、少阴阳的理论,已发展成为三阴三阳理论的雏形,而且包含了位(上、中、下),时(初、中、末),量(少、壮、老)等概念,这就是三阴三阳的萌芽时期,它是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哲学概念而被应用的,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医家三阴三阳理论的高矢。

2发展期

《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学由神权医向哲学医的过渡,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使中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内经》和《难经》的作者,将三阴三阳理论移植到医学中来,做为说理工具,保证了原有的认识论概念,将《易经》中宏观宇宙,重共性,多思辨的认识论思想继承过来,并赋予其相对微观的人体形质,使三阴三阳理论,在《易经》哲学概念的基础上,注入了形"的内容,将一个崭新的三阴三阳理论,纳入医学理论的分野中来。《内经》对于《易经》中的知常达变,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推此及彼,究果求因,静意视义等认识论方法有所发挥和完善,并将其运用于对疾病的认识中。如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愿闻阴阳之三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多少即是量的概念,把阴阳分而为三,加强了《易经》中三阴三阳“少、壮、老”的量的概念。而在《难经七难》中,将三阴三阳与时日结合,提出了三阴三阳旺时说,不仅反映了阴阳量的概念,而且又包含了三阴阳与时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医家对三阴阳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六节脏象论》、《太阴阳明论》等篇幅中,将三阴三阳与脏腑、经络相结合,又赋予了三阴三阳以脏腑、经络、脉象、病证等概念。《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三阴三阳理论,以感邪发病时日,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结合起来,既运用了原有的时、空、量概念,又与人体的脏腑形质结合,且指出了热病的传变顺序、隐含病热恒动思想,是医学运用和发展三阴三阳理论的典范。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提出了三阴三阳气化的概念,其六气客主加临等的描述,仅是把三阴三阳理论与自然气候相联系,尚未升华到与人体功能相结合的高度。这个时期是医家移植和发展三阴三阳理论时期,它也是祖国医学神权医与哲学医的划时代的标志。

3完善期

仲景嵬集东汉以前诸子的三阴三阳理论和医学的三阴三阳理论,继承了其认识中的时空概念及与人体结合的思想体系,并结合自己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使三阴三阳理论更加完善起来,仲景之三阴三阳学说,除具有认识论思想,脏腑形质等概念外,又赋予了功能的概念,这个功能概念,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六经六气的标本从化,一是脏腑、经络物质基础之间的相互转化。前者反映了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整体观念,是三阴三阳理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来认识人体六经系统,有着辨证思想和唯物论观点,是对原始的三阴三阳理论中哲学思想的发展和运用。三阴三阳和六气两者标本之间,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仍然是一个渐变至突变的过程,六气和阴阳各有着初生、壮盛、衰弱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正常与否,是六经生理和病理的疆界,标本从化的气化失常,产生了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六经病。后者则反映了人体内部的整体观念,气血津液之间在脏腑功能作用下的相互转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把上述两种气化的功能赋予了三阴三阳理论[2]。如三阳重在气津之间的互化,太阳病不化气,出现在经证中就是卫外不固而见恶寒表证,责之于卫气的不畅;出现在腑证中,就是水液的停蓄,责之于津不化气,故治疗则用汗、利,要则调理气津的互化。阳明病气不化津而成燥热,津不化气而成湿热,故治疗生津撤热,或利湿清热;少阳病气津运化失调,故有渴、小便不利等证,故治疗以解郁调气,疏利三焦为主。可见仲景不言气化而不离气化,将功能的概念赋予三阴三阳理论。气化是三阴三阳的气化,三阴三阳又是脏腑经络,时空量的概念,故可认为,这一时期的三阴三阳理论是集认识论概念,脏腑经络概念,气化功能概念于一体的一种系统理论,它是三阴三阳理论至臻于完善的时期。

综上所述,三阴三阳理论,从《易经》的萌芽到《内经》、《难经》的移植发展,又到仲景《伤寒论》的补充完善,其形成经过了不同时期,包含了认识思想中的时、空、量概念,以及脏腑经络形质概念和气化功能概念,是一个多种概念集合起来的复杂概念。因此探讨仲景的三阴三阳理论,就必须从上述几个时期去追踪其内涵,才能得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也是研究古医籍溯本求源,返朴归真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病理学概述篇9

1.1 诊疗模式和主体诊疗模式

所谓诊疗模式,是对一种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炼的语言对该医学临床思路的扼要表述,并能反映出其学术特色。自古以来,关于中医学的诊疗模式存在多种说法,如治病求本、辨病治疗、辨证论治、察质论治及对症治疗等。在诸诊疗模式中,最重要最常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主导或涵括其它诊疗模式者,称为主体诊疗模式。

诊疗模式不同于医学模式,后者是指一种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观点或出发点,比较抽象和理性,如“生物.心理.社会”,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而前者则是对一种医学的诊疗规律和临床思路的集中表述,比较具体和实际,如前述的“辨病治疗”之类。

1.2 审机定治是《内经》的主体诊疗模式

《内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诊疗模式当然也不例外。在《内经》中论述过的众多诊疗原则中,最强调者莫过于“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里,“治”兼诊断和治疗二义,“本”指疾病的本质、根源,此处具体指阴阳失调的病机。而《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论及诊治有假象的病例时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告诫不要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应首先识别其真正的病因病机,然后针对病机而治。该篇还以“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为例,说明若只看到疾病表面的热、寒现象,抓不住其阴虚、阳虚的内在本质,必然误治。正是基于审察病机便是“求”病之“本”这一认识,该篇才反复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对此,元代名医朱震亨曾断言:“考之《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疗病者,先察病机’,此审病机之意也。”“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其本,其理一也。”[1]对于中医学来说,病机就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而“审察病机”,则是透过疾病的现象——症状、体征等,去探求疾病的本质——病机。可见,《内经》治病求本的诊疗思想可用“审机定治”一词简明地表述之。

由《内经》奠基的中医临床工作可分为五个环节或步骤,即四诊、辨证、识机、立法和处方。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四诊是为辨证收集必要的临床信息(即以症状、体征为主的证候),辨证则是运用中医理论对证候进行思维加工,最后识别病机及病名。而在中医的诊断结论中,病机为主体,病名是次要的。因为确立治疗法则的主要依据是病机而不是病名,因而识机便成了辨证的目的和归宿。《内经》虽无“辨证”一词,但审察病机(审机)以辨析证候为基本手段,“审机”实已概括了辨证和识机的内涵。中医临证时确定治疗法则的要素虽多,但首要的、根本的依据却是从诊断中获得的病机结论,而处方只不过是落实治则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由此观之,中医的诊断主要是对病机的求本诊断,中医的治疗首先是针对病机的求本治疗。而“审机定治”一词则切中肯綮地勾画出了中医学基本诊疗规律和临床思路要领。为此,明代大医张介宾极力推崇《内经》所述的“病机十九条”:“此正先圣心传,精妙所在,最为吃紧纲领……夫病机为入门之道,为跬步之法。”[2]《灵枢.本神》强调:“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所谓审“病形”、知“虚实”,就是辨证识机,简称“审机”;“谨而调之”,是谓针对五脏的虚实病机,分别采取相应的补泻调治法则。这是《内经》重视并阐述“审机定治”诊疗模式的一个例证。

《内经》也论及其它诊疗模式。例如,《灵枢.痈疽》用“菱翘饮”治疗“败疵”,属一病一方,乃“辨病治疗”之例;而《灵枢.根结》所谓“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剽悍滑疾也,”则是“察质(体质类型)论治”之例。然而,这两种诊疗模式在《内经》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审机定治”。可以断言,把“审机定治”看成是《内经》倡导的主体诊疗模式是毋庸置疑的。

2 “审机定治”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

2.1 建立了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导思想

由于《内经》提出并倡导的治病求本——“审机定治”诊疗模式,概括了中医临床思路的要领,揭示了中医学的基本诊疗规律,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两千年来已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成为中医诊治疾病的指导思想和首要原则,即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试举数例为证。东汉医圣张机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这里“见病知源”就是辨证识机之意。《伤寒论》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前四句属辨证,“有血(瘀血)”为识机,“下之”谓立法,“抵当丸”是处方。全条证、机、法、方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审机定治的经旨。唐代大医孙思邈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机。”[3]强调察候病机是医者临证治病的首务。金代名医刘完素亦说:“故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深藏之大患。”[4]突出了审机和施治之间的因果联系。明代宿医周子干认为:“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5]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求其证之所以然”,即审机的极端重要性。当代已故名医岳美中也指出:“见症状要进一步追求疾病的本质,不可仅仅停留在寒热虚实的表面上,……务期细密,才能丝丝入扣,恰合病机。”[6]要求医生审察病机必须细致、准确,使之同实际病情完全一致,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2.2 奠定了中医学的主要学术特点和优势

人们谈论得很多的中医学特点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然而这正是由审机定治的诊疗原则所决定的。因为同病之所以异治,是因其病机不同,异病之所以同治,是因其病机相同。整体失衡的疾病观和整体调节的治疗观是中医学的另一特点和优势。所谓“整体失衡”,是说人之患病,乃一定病因作用下人体内部及体内外的平衡协调状态遭到破坏,即整体失衡或曰“阴阳失调”的结果。具体可表现为寒热盛衰、邪正虚实、气血津液失常等多种类型,而这些都属于病机的范畴。因此,弄清某一患者现阶段整体失衡的具体内容,就是识别其当前的病机。所谓“整体调节”,就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机结论,施以或补或泻,或温或清,或固或通等适宜的治疗法则及相应方药,使患者机体达到新的整体平衡协调,从而恢复健康。可见,中医学整体观念在临床上的落实,亦依赖于审机定治这一诊疗模式的贯彻。

人、病兼治而以治人为本是中医学的又一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中医不仅辨病治病(包括中医和西医的病种、病名),更要知人治人。每种疾病虽有自己特定的临床表现、病程经过及诊疗规律,然而医生临床上面对的并非抽象或概念的疾病,而是某一患病的个人。每个患者都是具有精、气、神而能自主活动的生物体,因而病人远比疾病复杂而多变。所以治人重于、难于治病。《素问.疏五过论》之“从容人事,以明经道”和《灵枢.师传》的“便病人”就寓此意。“治人”的重点又在调神。如《素问.汤液醪醴论》告诫:“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由于病人精、气、神的状态及变化均可集中反映在经诊断得出的病机结论中,审机定治实为人、病兼治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形式。其二,治人为本的核心是“因人制宜”的治则,它要求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类型、职业、爱好、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对病情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程度不等地蕴涵其病机结论之中。例如,幼儿易虚易实,老人气血虚弱滞涩,妇女有余于血而不足于气,体质类型不同者对病邪的易感性和对病性的趋同性亦不同等,这些病理因素全都以一定的形式参与了病机的形成。可以断言,审机定治是构建中医学治人为本特色思想必不可少的基石。

2.3 为中医学理论的规范化创造了条件

鉴于中医学的流传和教育长期沿袭私相授受的方式,中医理论中不少术语、概念的解释和使用存在着混乱和分歧,这对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及走向世界极为不利。而审机定治的诊疗模式可为澄清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作出贡献。例如,中医常用的“证”或“证候”,即《内经》所说的“病形”、“病状”,皆指疾病的现象,乃中医诊断的凭证。而治病求本的“本”——病机,才是疾病的本质。因此,有些教科书把“证”释为综合病邪、病性、病位等要素的“病理概括”,实即与病机概念等同,这显然混淆了疾病的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取的。又如,所谓“辨证论(施)治”被视为中医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而风行一时,然而如前所述,在中医临床过程中,辨证是为识机服务的,病机才是中医诊断的主体和中医治疗的首要依据。而“辨证论治”一词中缺乏关键词“病机”,则诊断既落不到实处,治疗又失去了依据,中医学的基本规律和临床思路便表达不出来。因此,它的文字构成同它所欲表达的内容差距较大,而“审机定治”却能胜任这一任务。

2.4 为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示了方向

中医学的历史和现状业已证明,审机定治作为中医学的主体诊疗模式,是推动中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病机学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当之无愧的核心。[7]目前,中医学正处于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前夜”,其发展的突破口便成为中医学界与中西医结合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学术发展史表明,历代名医成就的取得,各种学术流派的形成,无不来自新的病机观点的创立或原有病机观点的深化。考察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现状就会看到,病机研究进展缓慢和病机理论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上述诸领域迅速发展的“瓶颈”。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学的有识之士大多认为,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应从“证”的实质着手,而这里所谓的“证”是指由某一病机引起并以其命名的证型(证候类型)。如“脾虚证”就是由“脾虚”病机引起的证型,换言之,食少、纳呆、腹胀、泄泻、身倦乏力等一组证候仅是“脾虚证(型)”的外在表现,而“脾虚”这一病机才是其内在实质。因此,从证的实质着手意味着重点研究各种病机的形成、变化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等。总之,抓住病机研究这个突破口,就能带动整个中医药事业全面、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震亨.丹溪心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9~12

2 张介宾.类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369

3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5.3

4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见: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16

5 周子干.慎斋遗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5~36

病理学概述篇10

一、关于本罪的犯罪对象与危害对象。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犯罪对象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毒害性”物质,系指能对肌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因而损害肌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如氯化钾、氰化钠、砒霜及其他各种剧。[1]“放射性”物质,系指含有核素的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可自然衰变,同时放射一种或多种致电离射线,如y射线、中子射线、K射线等,其放射性质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对财产、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物质。[2]“传染病病原体”,指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疾病的致命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能引起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蝇蛆等。[3]

关于犯罪对象,本条除列举规定了上述对象外,还在“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之后加上了“等物质”用词。可见如何解读这里“等”字涵义,实际是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否划一的问题。对于“等”字,按照《辞海》的解释,名词之后的“等”字有二义:一是表示未予穷尽所列同等事项;二是用作所列多种事项的刹尾。据此,对本法条中的“等”字应取其前义还是后义,尚待研讨。有学者撰文认为,对现行刑法分则中的诸如此类的“等”字,如取其前义,则涉及到犯罪构成问题,亦即涉及到对未予列举事项的犯罪认定问题,因而应由立法机关对此类“等”字涵义加以立法解释;也可由司法机关先行司法解释、再由立法机关认可并生效适用;并认为如行为未曾涉及罪与非罪问题、仅仅涉及量刑问题,则可直接由司法机关加以解释。[4]此一观点,我们认为固然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有一点尚需明确,那就是任何有权解释,无论是立法解释还是司法解释,均有赖于一定的学理解释作为其得以从内容到形式上合情合理合法的理论前提。特别是在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尚未出台之前,一定的学理解释更是不可或缺。有鉴于此,对修正案本条提到的“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中的“等”字内涵,我们的解释是宜取《辞海》的前义解释。理由有二:

一是基于“法有限、情无穷”的常理。这里的“情”既包括科技的日新月异及其所导致的自然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物质在结构、种类上的日益变化、增多和繁杂;也包括案情的复杂和多变。

二是与本条的内在文理、逻辑结构相吻合。就本条的表述可见,本条所含的“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绝不是用作“所列多种事项的刹尾”。这是因为,凡用作“多种事项的刹尾”者,其“等”字涵括的对象理当是复数的、多项的而不是单一的。例如:“……一起参与这一次聚众斗殴的还有张甲、李乙、王丙等3人”中的“等”字――其涵括的对象就不是单一的而是概称其3人,因而这里的“等”倒是符合《辞海》的第二义解释。与此相反,从上下文看,本条罪状所表述的“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中的“等”字涵括的对象不是复数的、多项的,而是仅仅与上述每一种危险物质相对应且并列的。因而从文理的逻辑结构看,本条的“等”字,乃“未予穷尽所列全部事项”之意。综上,本条罪状所述的“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中的“等”字,系指本条尚未穷尽与其开列的“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危险性相当的全部物质。基于此,本罪的犯罪对象应为:(1)毒害性物质;(2)放射性物质;(3)传染病病原体;(4)其他与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危险性相当的物质。

本罪的危害对象是不特定的他人或不特定的公私财产。“不特定的”危害对象,指事前未曾完全谋定的、事中随机撞上遭害的概括性危害对象。这正是本罪与(以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要区别。诚然,在以“邮寄”方式投放传染病病原体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场合,“邮寄”的对象是特定的,否则显然无法投递到一定危害对象之手。然而,“邮寄”的对象是特定的,不等于“危害”对象是明确而具体的。这是因为,是否特定,应当根据一定罪案的不同酌定。在以“邮寄”方式投放传染病病原体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场合,其“邮寄”的对象仅仅是其旨在危害整个社会、导致整个社会恐慌的、社会众多危害对象之一而已,特别是某些传染病病原体如炭疽杆菌等属于有极强蔓延力和传染性的病原体,一般药物很难干净彻底地灭绝之。更何况,就拿其“邮寄”对象而言,这一对象也是既特定又不特定的。称其特定,是就其邮址的明确性、人名的确定性而言;称其不特定,是就其人选的敲定上看,这也是非特定的。即他/她之被选中也有其随机性、概括性、谁碰巧被“看中”谁倒霉的“不特定”性的一面。如其行为人决意以“邮寄”传染病病原体的方式来杀死某一特定的他人,例如蓄意以此方法来杀死其仇家,则该行为人本身本是以此方法来杀人。如其传染病病原体并无强大的蔓延力和传染性,并易于为药物杀灭、行为因而未危及公共安全,则该行为属于故意杀人(如未曾导致死亡后果,则属杀人未遂);如其邮寄的传染病病原体属于有极强蔓延力和传染性且不易杀灭的病原体、行为已经危及社会公共安全者,则该行为属于刑法第232条所规定的故意杀人罪与本罪法条的竞合,鉴于其危及公共安全的特性,宜按本罪定罪处刑。

二、本罪的客观特征。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放”,包括随机邮寄投放、本人直接置放或空投于特定装置、场所等多种方式。

按照《刑法修正案》(三)第1、2条的规定,本罪的既遂形式有二:其一、不严重结果犯。即因其行为人所实施的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已经造成一定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尚未达到“后果严重”者。例如因为行为人邮寄炭疽杆菌的行为,已经导致少量的不特定他人感染疾病并引起社会恐慌、但不致引起不特定的他人重残后果者。此种场合,行为人构成经修正后的刑法第114条所规定的(尚未导致严重后果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其二、严重结果犯。即因其行为人所实施的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已经导致不特定的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果者。这属于“刑法”第115条和《刑法修正案》(三)第2条所规定的加重投放危险物质罪,应根据上述修正案第2条的规定处以更重的刑罚。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及其刑事责任年龄。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立为本罪主体。本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应当在14周岁以上。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犯“投毒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应在14周岁以上。本罪系《刑法修正案》(三)对1997年刑法典所规定的“投毒罪”修改而来,因而本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应当在14周岁以上。值得强调的是,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的规定,凡犯“放火、爆炸、投毒罪”者,其刑事责任年龄一概为14周岁以上,不问其是刑法第114条所规定的“不严重结果犯”还是刑法第115条所规定的“严重结果犯”。有鉴于此,由投毒罪修改而来的本罪也当如此,即无论其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刑事责任年龄一概为年满14周岁以上。由此表明了我国从严打击此类犯罪、以最大限度地保卫社会的立法法意。

四、本罪的罪过形式。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故意犯罪,多表现为直接故意,但不排除间接故意地实施此类犯罪的情况。例如在置放危险物质时,明知某种物质带有毒害性、放射性并很可能泄露出去、危及社会公共安全而依然行为并放任这种危险后果发生者,行为人仍属故意犯罪,构成本罪。

然而,在论及本罪罪过形式时,有必要强调,由于《刑法修正案》(三)第2条系对1997年刑法第115条的修改,基于此,刑法第115条第二款实际上也随之修改了。就是说,依据1997年刑法第115条第1、2款产生的“过失投毒罪”也随之修改而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因而,但凡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缘故,导致其过失地投放了危险物质、危及公共安全者,应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而非本罪。

五、关于本罪罪名的概括和分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就故意罪名看,1997年刑法典第114、第115条原本含有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5种罪名。而今,由于《修正案》(三)对投毒内容的修改增进,原有的其他几罪虽可不变,投毒罪名却须修改。因为原刑法第114、115条中的“投毒”两字已被扩充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因而再以原有的“投毒”罪名显然不能科学而全面地涵括其中的“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对罪名的修改意见,一说认为,可根据行为对象的不同分解为不同的罪名。即分别定性为投毒罪、投放放射性物质罪、投放传染病病原体罪。二说认为,可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综合概括为“投放有毒有害性物质罪”。理由是其中的“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均属有毒有害物质,且这一罪名较为简洁精练。同时,由于修正案在列举了上述三种物质之外,还有一个概括性的用语,即在“传染病病原体”之后加上了“等物质”,因而如按上述第一种方案定罪,似乎没有穷尽全部罪名,因而第二方案似更适宜。[5]第三种观点系陈泽宪教授所提,他认为综观高法的《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现行刑法中好几种具备类似危险性的罪名,如“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等所指的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物品,均被该“罪名规定”概定为“危险物品”,因而直接以“投放危险物质罪”比之“投放有毒有害性物质罪”更科学合理,且能与高法的上述罪名规定精神相吻合。综观上述三种观点,我们认为第三种观点更具合理性、科学性。这是因为:

首先,如上所述,采用上述第一种罪名分解法,不仅存在不能穷尽全部犯罪对象的问题,还有一个对同一种“投放”行为的再分解问题。关于罪名的分解,刑法学术界较为通行和认可的作法是根据“行为”的不同划分新罪名。例如盗窃和抢夺枪支弹药的行为,对象相同,行为不同,就被设定为不同的犯罪。当然也有将此行为设定为综合罪状、选择性罪名的情况,例如刑法第347条所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即是。但此种罪名法毕竟少见,而且实践中,对此综合罪状,还可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择定不同的罪名。因而,在行为都是“投放”的情况下,似不必根据行为对象的不同确定罪名,而况行为的对象又未予全部列举规定出来。为此,宜将其多种对象、包括未予穷尽的对象作一本质性概括,并将其设定为“罪名”昭示的“行为”的对象――例如此种将多种对象概括为“危险物质”并名之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罪名法即属之。

其次,根据刑法第130条、第136条的罪状内容可见,被上述最高法院的罪名规定概括为“危险物品”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包括《刑法修正案》(三)中提及的“毒害性”、“放射性”物质,没有涵括进去者仅为《刑法修正案》(三)增设的“传染病病原体”及其“等物质”,而“传染病病原体”也好、“等物质”也好,其危险性都与毒害性、放射性物质相当,因而“传染病病原体”及其“等物质”完全能够被包容于“危险性物质”这一上位概念之内。

最后,1997年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三)都在提到“投毒”或“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之后,接续提到“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由此可见,犯罪对象和方法上的“危险性”,是1997年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三)相关条文中设定的几类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相性特征。基于此,我们认为,用“投放危险物质罪”来概定《刑法修正案》(三)设定的本罪,更加准确、简洁、科学且照应到了类似罪名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参见:《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1377页。

[2]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