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核心教育价值十篇核心教育价值十篇

核心教育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15

核心教育价值篇1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能够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述,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教育;重要价值

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能够对大学生的现有价值观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的加大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教育,才能更好的将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凝聚起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今后的高校教育中,应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国当前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当前我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体现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以及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等[1]。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为实现我国的繁荣昌盛、人民民主、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不断地努力奋斗;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公民自由、人人平等、公正公平和民主法治;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公民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邻里和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人民的社会共识、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由于当前我国处在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中,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都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外国敌对分子也试图通过社会思潮来影响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只有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深入到我国人民的观念中,才能不断的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引起人们的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极强的意识形态能够不断地将我国人民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所有人的力量共同维系起来,更好的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大学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当前西方的很多价值观念已经传入到高校中,使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外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很多高校中的大学生存在着政治理念模糊、功利主义严重、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情况严重甚至会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不认同,比如,在当今高校,经常流行西方的鬼节、圣诞节和情人节,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不太热衷,这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3]。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这一现状,就必须不断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与纠正,使大学生重新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成熟的重要时期,且大学生又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这一价值观念成熟的重要时期,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的优秀人才。

(二)是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当中,将这一观念中的优秀价值观念教授给大学生,大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到这些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大学生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到自己的观念当中,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标,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以及优秀的人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的必然需求在当前我国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依然是为实现和谐社会,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实现人民群众自由解放,我国的这一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已经逐渐深入到当前我国的实践发展中。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中有很多的大学生政治理念模糊,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和政治理念的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理念和政治信仰的引导和教育,政治理想和政治素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

(四)是实现大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的必然需求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涌入,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西方观念中,我国当代大学生受影响最多的便是享乐主义、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导致很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非常薄弱,不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出现的这一现状,只有不断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深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形成影响,在长期的熏陶下,让当代的大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并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将强烈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进行实践,促进我国未来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水平普遍不高,只有高校不断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高校的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发挥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上要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到理论当中进行教学,将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来丰富授课的方式,同时高校也要加强教学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对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进行培训和测试,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展开。大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营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来进行,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直接受到这一价值观念的直接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国家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三)带领学生不断的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转换为能力,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广泛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通过理论实践认识到我国当前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等,使大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找到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的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更好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观念。因此,在今后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广泛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重要的价值,不仅是实现大学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的必然需求。因此,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重视这一教育,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带领学生不断的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使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26.

[2] 白甲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53.

核心教育价值篇2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王家莲(197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文化。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2015年度立项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化构建研究”(编号:GZYZD1213005),主持人:何守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立项课题“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研究”(编号:201406Y16),主持人:王家莲;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4年度立项课题“微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JG14eB074),主持人:王家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8-0092-05

一、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缘起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源于对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相对主义德育理论与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的反思,以及美国改变其糟糕的道德现状的诉求。美国具有价值观教育的传统。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当时,一些公立学校及社区学院将道德价值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一直到20世纪前10年,价值观教育仍是美国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此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价值观教育逐渐被削弱了。20世纪60年代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应运而生,价值相对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价值观教育的指导理论。1966年,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的《价值观与教学》一书出版。在书中路易斯・拉斯提出了价值澄清德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主张,在德育中,教师不要向学生传授某种特定的价值观,不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减少价值观混乱,形成适合于其本人的价值观。在德育中,教师要保持价值中立,不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1]。

价值澄清德育理论指导的学校德育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由此,道德教育转向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是在对相对主义德育理论观点的批判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柯尔伯格认为价值澄清理论有明显的相对主义色彩,而相对主义道德观只会给当代教育造成混乱与失败。柯尔伯格认为,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道德认知能力,而不是道德规则。一个人道德行为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而不是由于其掌握道德规则的多寡。因此,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道德思维,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上下功夫。柯尔伯格提出用道德两难讨论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不是将价值观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冲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判断哪一种价值观更好,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2]。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运动还与美国当时的严峻的社会问题有关。由于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和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的流行和在学校的实施,以及其他原因,使美国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的道德状况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1988年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核心价值观很重要;94%的被调查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学习价值观;67%以上的人认为学校团体应在价值观上协调一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价值教育运动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倡导和支持这场运动的人都主张学校应教授学生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并实施这些核心价值观。

二、内涵界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大学是建立精神价值的黄金年华,价值观属精神范畴。当前,高职大学生受多元价值观影响,核心价值观模糊。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3]国家意识形态中被主流社会普遍接受认同的价值理念,如“正直”“善良”“责任感”“诚信”“正义感”等。本文所述的我国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声誉迅速崛起与其核心价值的认同而对社会整合所起的作用息息相关。可选择性地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成功的做法,拓展我国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

(一)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

五四访北大强调践行核心价值观,十报告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提出了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身体力行,争做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生存需求与长远需求,不断提升职业精神向度,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二)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

奥巴马演讲多次引用著名的外交政策研究专家安玛丽・斯劳特女士著作《这才是美国》所阐述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美国》富有激情地阐述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宽容,谦卑和信仰,大胆展望了一个在国内外都能恪守其价值观的美国。奥巴马打动选民的心的核心就是美国的价值观!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美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凝聚民心以及社会共识的主旋律,美国社区学院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国民精神的教育,培养忠诚国家的地道美国公民。

美国社区学院的价值观教育以美国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美国核心价值观受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独立宣言》指出:“下述真理不证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诸无可转让之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人权宣言》是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源泉,倡导“平等”、“自由”、“个人主义”、“追求幸福”。

我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国高职教育规模也几乎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美国有社区学院1200多所,注册学生1000多万,几乎占据美国在校大学生的半壁江山[4]。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此做范本,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乃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考。

三、美国社区学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课程设置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没有规定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大纲和教材,没有设置专门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但开设了公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等通识课程,涉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各个方面的内容,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在面向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加强渗透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去思考价值伦理问题,促使大学生认可并自觉地践行美国社会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观。

总统里根1987年在国情咨文中指出,高校要培养以爱国、修身、诺言、纪律、恢复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精神”[5]。美国社区学院要求教授们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向大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极强,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核心价值观因素,以润物细无声式融入知识传授中。美国社区学院跨学科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不同职业中存在的价值观冲突问题做出解读。

(二)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培育核心价值观

美国社区学院认为价值观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感性认识。社会服务活动是美国社区学院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活动,又被称作社区服务或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根据个人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等参加不同的志愿服务性质的社团活动,活动宗旨是通过灵活多样的公益服务活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服务社会的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回馈社会、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济贫、养老、扶幼、助残、环保等系列社会服务活动,这些活动都有价值观教育成分,譬如主动、勤奋、忠诚、机智、勇气、慷慨和利他等品质或价值观[6]。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社会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促进个性价值取向发展,形成一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

(三)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区学院通过校园文化软件、硬件建设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对主流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将其作为立校之本。社区学院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中如校情校史、教风学风,及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等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规划设计中如校史纪念馆、纪念碑、图书馆等校园建筑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推崇教学相长,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沟通,引导大学生在独自进行价值判断。美国社区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助推核心价值观教育,诸如榜样示范、宗教、影视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基督教强调心灵的环保,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大多是基督教徒,在传授专业课的过程中渗透美国基督教丰富的伦理思想,倡导美国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深远影响。充满了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精神”好莱坞大片也是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教材[7]。

(四)与家庭、社区协作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推崇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协作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积极深入到大学生家庭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以使大学生家庭成员了解并支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还联手政府、媒体、商界和教会等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区学院和社区共同制订核心价值观计划,确定核心价值观主题,社区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如教会组织、警察局、商业界、媒体、青年团体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实施的格局。

(五)通过网络课程传播核心价值观教育

许多美国社区学院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来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大学生从多维度接受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熏陶,造就地道的美国公民。据调查美国多数大学生感觉“作美国公民比做任何国家的公民更值得骄傲”。

网络课程成为美国社区学院采用的灵活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之一。个案分析:豪尔德社区学院为该院一万余名非全日制学生开设了门类多样的远程教学课程[5]。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社区学院教师和大学生获取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渠道。

(六)在校企合作中塑造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社区学院在注重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企业为学院提供实习岗位和教学实习设备,建立互动互利的“产学关系”,达到双赢效果。美国社区学院教师为企业的职工开设各种应用性课程培训服务,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从企业获得实习机会,职业导师在给学生传授职业技能中蕴含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借鉴价值

(一)大力开发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课程

从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得知: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必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可以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以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过程。在专业课讲授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因素,在实习实训中要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资源优势,面向整个劳动力市场,为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各类劳动力大军设计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

(二)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平台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积极助推作用。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实践经验,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平台。结合时代特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师生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增强师生实践能力,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行统一。

通过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国情教育、民族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大学生敬业爱岗、明礼守法、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

(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美国社区学院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吸纳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利用校报、校广播、校园网、校园官方微信和微博宣传核心价值观,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表彰,通过开设核心价值观讲座、核心价值观论坛等活动,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携手家庭教育共同搭建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家庭教育对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的家风以儒学为基调,归结为五常八德: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八德,与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古人云,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家庭是传输价值观、培育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温床。传统文献关于家风方面的史料如《颜氏家训》、《孔子家语》等。高职院校可以携手家长,提倡家风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教育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接地气。

(五)构建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平台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把“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至“虚”的网络教育,借助新媒体将网络做为助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平台。微博、微信己经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展示自我的平台,微文化已经“无微不至”深入到大学生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改变着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给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宝贵的契机和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网站,开设核心价值观网络论坛,通过微博、微信、QQ群、电子信箱等给师生提供自由抒怀的网络平台,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完善网络文化制度、加强网络互动交流和正面引导,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升核心价值观践行功效。

(六)在校企合作中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值得借鉴。校企合作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院校与企业利用各自文化优势,把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企业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实习基地等给大学生提供兼职或实习机会,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在企业文化熏陶中耳濡目染核心价值观规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彰显了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典范,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性借鉴,积极探索我国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范式,用核心价值观凝聚高职学人共识,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英健.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J].山东社会科学,2002(1):71-76.

[2]金晶.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指导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3):46-48.

[3]王冠华,王东.美国社区学院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5):95.

[4]葛春.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54.

[5]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7-68.

核心教育价值篇3

在当下中国,创业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再掀高潮。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选择了自主创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估算的话,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1]。在“双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迅猛发展,在全球创业教育中有后者居上之势。但我国目前创业教育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创业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还相对较少。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更应注重创业价值观的引导,让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能够把追求物质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个人发展有效地统一起来,为提高当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价值追求发挥作用。

一、创业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一)创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而创业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种,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而国内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涉及。通过对创业价值观的研究能够了解当下大学生创业中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创业精神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采取的手段方法,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数据资料,从而有效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早提出创业价值观定义的张进辅(2006)认为,创业价值观是主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创业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在创业时采取的行为方式的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它指导和调节着人们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2]。在一个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作为意识形态的创业价值观对他的创业行为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他的创业目标、创业手段、创业的过程都受到了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笔者对创业价值观的定义是创业者以自己需要为基础,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者进行创业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创业者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进行指导。

(二)创业价值观的特征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既有一般价值观的特点,又有其独特的内涵。笔者认为创业价值观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自主性。创业价值观的形成是指创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创业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就体现出了自主性的特点。创业价值观的自主性是指创业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创业者的特点相联系,创业价值观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创业者主体的内容。因此,创业价值观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而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

二是社会历史性。作为创业主体的人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因此决定了作为人的意识形态层次的创业价值观具有历史性的特点。马克思说:“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的满足和享受是以社会为尺度,而不是以满足他们的物品去衡量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主体的教育需要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创业也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所以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创业价值观是不同的。创业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用社会和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创业现象,在研究创业价值观时,必须紧密联系人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不能孤立地去看。

三是可塑性。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创业价值观不是一层不变,而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个人作为创业价值观的直接承担者,在个人或由个人构成的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他的创业价值观也必然不断更新和变化。因此创业价值观教育作为创业者本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价值观教育不仅满足了个体接受创业思想理念、创业道德规范和创业知识的需要,而且还能使主体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从而不断地发展更新。

二、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对他们的创业价值取向、创业精神和创业手段都起着引导作用。因此,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活力和未来。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278名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问卷调查,同时又对8名成功创业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结合我们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目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现实状况。

(一)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创业价值目标是人们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创业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它涉及“为什么”创业的问题,是个体创业行为的动因,是创业价值观的核心。从创业价值目标的定位看,青年??业者的创业价值目标有以下几种价值取向:一是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二是积累财富;三是挑战现状;四是谋求个人发展;在对社会、国家贡献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有85%的被调查学生希望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并想要建功立业。在对于“希望积累财富”的回答中,被调查者选择完全符合和符合的比例很高占87%,不好说的占13%,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无人填答。此项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希望积累财富,说明创造财富已经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人生主要追求目标之一。再对“是否乐于挑战现状”的答题中,2/3的大学生乐于挑战自我,反映了我国在转型期的整个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部分人期待改变自身现状,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51%的学生认同创业是“谋求个人发展的一个途径”。在对创业打算的主要动机方面,选择解决就业的学生只占填答者的19%,追求自我实现占43%,多一种人生体验的占34%。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并非如有些媒体所评论的缺乏责任感,以自我观念为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可以说是越来越成熟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创业是希望积累财富,但绝大多数也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创造财富。这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的全面发展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谋而合的。

(二)创业精神分析

大学生普遍认为坚定创业的信念是影响创业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说明大学生意志力强,热情丰富。在调查中显示有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自己乐于面对并努力克服实践中的困难”,不符合的比例小于5%。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主流仍然是积极向上的,能乐于面对困难并迎难而上,并没有所谓的“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吃苦精神”。但是通过对已创业的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发现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当下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书本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成了他们的软肋,很难立马胜任管理者的角色。因此,每个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都要经历一个较为痛苦的时期,其中的挫折和失败犹如家常便饭,而新创业的大学生一旦遇到预期与现实造成强烈的反差,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往往容易选择放弃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确立积极的创业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创业手段分析

创业价值手段是人们为了达到创业价值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涉及“怎样进行创业”的问题,它是创业价值目标的实现[3]。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诸如资金、财务管理、组织运营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方式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能够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创业者的某种价值取向。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在对“自己了解公司注册流程”的回答中,完全符合的仅占4%,较符合的占17%,不好说的占25%,较不符合的占33%,完全不符合的占21%。可见创业教育还需要加强学生创业手段方面的培训,使其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此外,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着自我观念为主,市场意识淡薄的倾向。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很乐于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大谈自己技术的领先和独特,但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和产品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谈到市场,也多半只是计划如何做广告,对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等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甚至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进行推广。同时,有少数大学生创业手段合法性低,是法制观念薄弱的表现。

三、以核心价值观推进创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在高校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要。同时,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精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这与当下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融入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思想教育中去,以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的创业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理想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以社会主义法律道德规范学生的创业行为,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但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如果以直白的政治性语言或口号进行教育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影响力。

(一)借鉴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宣传形式

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一般采取主流文化的方式。“主流文化”主要是指由政府推动和主导的一种主流价值观,旨在凝聚国民共识并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精神动力。而大众文化以其活泼的表现方式、工业化的制作手段以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很快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流行音乐、电视电影、广告等大众传媒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当下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的出现更加速了文化的多元化?m程。如果借助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以流行的符号赋予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新的表现形式,以现代的技术手段给予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新的时代气息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生创业教育中,通过《创业合伙人》《首席执行官》等创业励志电影教育、创设情景教育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角色和情景中,让学生在欢笑和泪水中增强核心价值感的认同。

(二)淡化显性的意识形态宣传,采取隐性传播方式

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采取的都是显性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用直白的政治性语言,口号式的表达方式,主流媒体的权威以及学校的课程设计为主要渠道的传播方式越来越被受众所边缘化。学生对这种宣传方式始终存在着越来越强烈的反感情绪。因此,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时也应采取隐性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这也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镶嵌在项目活动中、案例教学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核心教育价值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五个方面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流倡导的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深刻地反映社会核心价值的培育取向。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清晰地勾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目标取向和方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也体现了当前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诉求,基于国家主体、反映国家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并制约和引领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自身等发展方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信念的表征,基于社会主体,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主导社会各种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公民行为规范的要求,基于公民主体,反映公民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公民的实践方向,包括公民对自我身份、国家制度的认同和对道德的自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倡导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导向,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公民文明向上,三者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复杂的、深层次的心理现象,其教育也应严格遵循由表层结构、中层机构再到深层结构的灌输和教育顺序,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外在驱动状态,而是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追求和保持。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一般价值观的教育,它具有特殊性。世界观、人生观及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在各个社会群体可以是相通的甚至是相似的,而带有“社会主义”标签的且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教育即是社会主义独有的且与“非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民族特性。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在其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征。世界上多民族国家众多,其国家核心价值观必定带有民族特色,但又各不相同。尽管我国由56个民族聚集而成,但我们传承的却是同一脉的民族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采用包含民族精神的方式传递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民族精神融入到价值观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及其全过程。最后,在价值观教育实践中,要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内容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是其精神和灵魂,决定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演进。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内涵的延展性决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特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并通过具体的实践促进其深化与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精髓,在不断的教育传播中,发挥强大的社会效用,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7.

核心教育价值篇5

关键词: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1日

教育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是确立教育信仰的关键。关于教育价值观,目前社会已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教育价值观在教育观念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体现了对整个教育体系的看法或观点。但就教育核心价值观问题,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或者说当前社会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并未被社会各界认同。

一、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根本原因

寻求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要认清这种价值的“共同性”,作为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思想和观念必须是社会各界“共同”承认、自觉遵守、坚定信奉的,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其具有唤醒和凝聚社会整体的力量性,这种力量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关于探求教育核心价值的认同,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当前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因素影响。当今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价值的一把标尺,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教育”本身,一些教育者利用“教育”获取个人利益,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而学生“受教育”也不再是为求知本身,这是一种社会风气浮夸的表现,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严重扭曲了教育价值观的表达,这是致使教育者心理失衡,求学者毫无动力的根本。

(二)教育的制度保障缺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突出表现是以“分数决定命运”,其违背了教育学知求德,开拓实践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严重破坏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有国家的社会保障尚不完善,许多人是“被迫的”向金钱靠拢,背离教育、放弃求学,无法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三)价值观念多元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全球文化广泛传播,在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冲击下,如何选择价值观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造成影响价值观念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社会中的个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寻求现实生活的稳定性,需要确定坚定而持之以恒的信念。很多个体在这种环境下,以个人为中心,以小的家庭为依托,缺乏了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有些个体为私己利益影响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后果,起着恶劣的负面的效果,制造了不安定因素,打消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2、传统道德观念淡忘。中国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精神的寄托和道德的传播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是坚定价值观念的基础,也是核心价值观念确立的根基。

(四)教育本质认识的缺失。目前,众多学者对于教育本质的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无法得到明确的、系统的结论,严重影响了教育自身的创造性,阻碍了教育核心价值观念的确立。

二、教育核心价值观应包含的层面

在分析了教育核心价值观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确立需涵盖的基本层面。

(一)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性。笔者认为这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道德的规范是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原始人类进化为社会人的根本所在。在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遵从一定的公共秩序,这些公共秩序并非单纯的由法律约束,需要的是道德的规范,每个个体自发的遵从社会秩序,完成个体存在于社会中的使命,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自愿的认同和自觉的追求的目标,这些都必须依靠道德教育来实现。也只有“个体”逐步形成“共同体”,形成共同的自觉遵守和共同信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才可能达成共识。

在这里,笔者对“教育意味着解放人”的思想不能完全认同。我国的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但笔者认为,这里的“解放”应当有一个限制,我们可以借鉴不同的科学知识和可取的经验方法,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解放了思想,追求经济效益。传统的文化观念也同样需要重视,不能全部丢掉。历史沉淀下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不可放弃的根基。没有良好道德秩序规范的社会,不可能取得知识经济的飞跃。

(二)教育具有启发性。笔者认为,教育的启发性比“教知识”更有意义,教育的过程是启迪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以知识为基本点的发散延伸过程,吸取知识的同时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求在探索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另外,教育是启发求知欲、思考力和探求真理的过程,寻求获取知识的途径与获取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这也是教育价值体系中值得重视的部分。

(三)教育能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这也是教育最基本、最初始的功能所在,是人类生存、谋取发展、获得真理的根本。但这里也需要强调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学习的目的,带有自觉自愿的性质。只有明确受教育的目的,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获取知识,领悟真理。

在这里,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核心价值构建中,教育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者首先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起到正确的引导思想和树立社会公德的作用;需要能够明确地认知教育的目的性,并非简单的教会知识,引导与转化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实践的效用,做到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知行合一。

(四)教育需要拥有实践性。拥有大量实践经验做基础,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也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回归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的实践,可以检验教育的价值体系是否能够得到共识,对于不能取得共识的部分应当重新衡量融入教育价值观里,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教育价值观,即教育核心价值观。

一个教育体系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突出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的文明和进步,同样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只有拥有社会各界共同认可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够达成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总之,教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社会的普遍认同性,是社会各界“共同”承认、理解、信奉、遵循的思想和观念。这种教育价值观具有积极主动性,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遵从与参与。构建教育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教育本身价值观念的确立,更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科学发展观基础。树立教育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明确实现这一价值观的目的,确定对实现这一目标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主要参考文献:

核心教育价值篇6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对我国文化传统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06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我们党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之后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在2012年11月中共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独立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促进人自身全面的发展,就在于用这一科学理论提升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融会贯通的。它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信仰、知荣辱、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是相一致的,由此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同志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也提到了青年应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有自己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在当代让大学生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改正其错误的信念,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等,引导大学生为自己和祖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二是培养大学生有自己的信仰,而这一信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影响下,我们更应该坚定信仰,坚定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三是培养大学生的荣辱观,顾名思义,这里所指的荣辱观就是“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知荣辱,学做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我们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只有他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四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到,要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为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前提离不开树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发展,并一直用它来严格要求约束自己的优良传统,是巩固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手段。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用来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一大批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和爱国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坚定信仰,怀抱理想,爱国创新,知荣明辱的品德。而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全一致的。其次,大学生是高素质、高文化水平人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较全面迅速。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所以在大学生中间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后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中华民族建设道路上最重要的主力军。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具备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优秀文明,进而他们会把这些优秀品德传播到全社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民展开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接受了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会在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会把所具备的政治理论介绍给身边的其他人,这样就带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这一传统法宝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对精神世界进行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民共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其职能就是做人的工作,通过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告诉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进而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吸收,内化为自己心中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通过持续的教育逐渐扩展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激发人们自觉地、自愿地、积极地投身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去。就像同志在北大讲话中提到:“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高校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实践工作,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人们的价值认同,对于整个名族振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广大青年该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在北大座谈会上也提到了一些方法:“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掌握多种专业的教育方法,如:激励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综合教育法,并不断进行检测评估,注意因材施教,对不用人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承担着最神圣的使命,要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站,也可以开展网上教育,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三、总结

核心教育价值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必要性;途径

在《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必修课

中职学生的生源多样,很多学生因为中考失利、家庭经济等原因,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对当下社会一些现象感到困惑迷茫,看不到未来生活的方向;有的学生因家庭教育缺失产生了较强的厌学情绪。中职学生的年龄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阶段。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更要塑造学生优秀职业素质和道德品格。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筑牢正确的精神和信仰的支撑,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是职业教育者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二、加强学习,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

一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讲话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要在教学中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传统经典范文诵读、诗词鉴赏、经典历史剧欣赏等形式,让学生领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二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价值观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构成了面向世界、引导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要不断探索创新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三是学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对学生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榜样示范教育是一种人类行为的强化因素,一旦个体将某榜样视为自己的行为楷模,则会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努力与榜样保持一致,从而极大地促进个人在学业、事业上的进步与成功。榜样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积极高尚的行为楷模。榜样力量是强大的,通过典型示范可以起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先进、争先进、评先进,不断坚定理想方向,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可以在学校开设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掘身边的小人物好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四是学习职业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和职业追求。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年龄较小,对于就业目标并不明确,往往报着走走看混日子的态度,缺乏敬业奉献的职业态度。因此,职业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制订就业规划,学习职业规范,加强就业心理建设,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和努力方向,引导他们奉献岗位、报效国家的职业精神。

三、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职业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应结合这些特点,以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将学习效果呈献出来:一是开展主题班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渗透于日常行为教育中。(1)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把学校纪律、交通法规、法制宣传融入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守信、诚实、谦虚、礼让意识。(2)开展学讨论。讨论争议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学生辩论、交流,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是非辨别能力。(3)开展知识竞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开展读好书活动。通过向学生推介书目,或家长、学生自行选择有兴趣的书籍,制订阅读计划,并在班会上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提高学生知识品味和文化鉴赏能力。二是开展学雷锋活动,将践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设“学习雷锋”专题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在学生中广泛宣传雷锋事迹以及社会、学校学雷锋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组建学生志愿队,利用假期和法定节假日,结合所学专业技能,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各类服务。三是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主动联系帮扶基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义务参加社区帮扶活动,主动服务居民、慰问老人、帮扶残疾和留守儿童,让关爱他人、提升自己、服务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四是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节、校园演讲大赛、优秀影片展映周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开展创文明评议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文明个人、文明小组、文明班级、文明校园、文明城市等评议创建活动,提高学生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开展礼节礼仪教育,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六是开设家长课堂、校园专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园网或家长会、社会问卷等形式,将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予以通报,从而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共同监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基一〔2014〕4号,2014.4.1.

核心教育价值篇8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的第一次完整表述。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教育抓起,通过学校教育积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社会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通过我课题组对我院商务技术系63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4%的学生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也愿意为社会做贡献;82.7%的学生很重视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认为现阶段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67.4%的学生表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88.7%的学生,反对拜金主义,对社会上的金钱至上的观点不认同;87.3%的学生认为,对一些爱心实践活动应该积极参与;86.3%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从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大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主见,可以主动帮助别人,同时他们能认识到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对人生有规划,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是也不能否认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其成为有用人才,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充分发挥学院党政组织的整体效能,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立全员育人观,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近年来,我院“概论”课程组成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各个系部结合自身资源,也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育人途径,比如商务技术系先后在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思想政治实训基地,并邀请“油条哥”等多名道德模范成为育人导师。我院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2014年我院为社会输送数百名毕业生,其中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0%以上,企业普遍反映我院学生能吃苦,专业扎实,思想进步。

(二)加强就业教育。衡量高职教育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就业,高职学生今后要成长为企业一线的重要技术骨干,所以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教育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学院成立就业指导课程组、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热情关心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积极就业,帮助学生排解各类心理压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把学生的专业兴趣、职业理想向事业操守提升转化。近年来,我院为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天天快递、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等多家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由于我院一直注重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经过很短的时间很多人就成长为企业的业务骨干。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纲领和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1.抓校园宣传,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浓厚氛围。各班采取主题班会、专题辅导、集中宣讲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言行。

2.课堂教育,落实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学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班班会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育形式,集中学习和宣讲党的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文明校园创建,促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节约习惯,学院团委设立文明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督促同学们改掉不良习惯、树文明新风,在学生中树立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创建文明校园。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同志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就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我院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华春.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核心教育价值篇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中学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一)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中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从中学生成长发展的特殊性来看,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上升时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可塑性强,此时接受和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仅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某种程度上讲也决定了它的方向。然而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为中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使中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成长环境。比如,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呈现出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积极进步和消极落后的交织,各种思想观念纷繁复杂、快速变化、此起彼伏,中学生还没有具备强大的辨别能力,来应对对现实问题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再比如,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就容易受到侵蚀,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义与利等问题的选择上茫然而踟蹰,从而就会出现因为信仰的缺失而盲目追星、诚信的丧失而见利忘义等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科学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中学生,是中学生内在的自觉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中学德育建设的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中学德育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吻合的: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学习可以树立中学生的信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以加强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学德育建设的升华,校园里的思想教育只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才能彰显其教育的时代感,完成其历史使命。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一直以来,校园的和谐发展是学校稳定的头等大事,而中学生思想变化是校园的晴雨表,教师的思想倾向是校园舆论的风向标,一旦师生的思想导向不明确,将会导致学校思潮的混乱,影响校园的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应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文化精髓,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包容性。只有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塑造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教育的途径

   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关键就是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中学德育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中学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具体来说,就是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

   (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贴别是中学里的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都会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生动具体地融入到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直接的途径,在这些课程中中学生可以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决策机制,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认识和情感;形成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劳动意识、荣辱意识等,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些课程的德育功能,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其他各科教学也要认真挖掘学科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的结合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体现在教案上,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保证教学”。同时学校应创造条件,发挥优势,开展时事评析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等价值体系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在国家舞台上的地位和变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等,这些都可以也应该在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开展社会实践,要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实现中央8号文件描绘的全党全社会共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政策推动,着力解决限制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安全、经费、时间、场所等薄弱环节,整体推动,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要营造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凡是社会公共资源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理念。要建立机制,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机构,要制定具有各行业特色、可供中学上课的社会实践基地标准和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并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挖掘学科和社会两个德育资源,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串联起来。当前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和谐校园和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等活动,如到敬老院参加护理、参加植树活动、参加救灾捐款活动等,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了解社会、回报社会,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现实途径。

   (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当前要特别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抵制不良文化。

核心教育价值篇10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155-03

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怎样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各界群体进行凝聚,将危机有效的化解,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中,怎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要使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自觉付诸行动,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行为准则,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有效利用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通过图、文、音、色兼具的多媒体开展教学,将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内容,便于理解,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网络阵地占领,使其发展成弘扬主旋律的关键途径。努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使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案例展现给学生。或者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还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方式,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实施系统有效的渗透教育。

(二)改革和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着重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基本内容,传授其中的精华以及主题,使其具有牢固的基础。教师需要按照课时情况,妥当安排内容。内容的设计应该凸显思想性、时效性以及生动性。教师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融合到课堂教学里面,使其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将热点提高到理论层面,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积极与社会实情结合,联系学生现状、社会热点以及就业生活等具体问题,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展开思考,为他们释疑解惑。

(三)发挥和重塑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施中,应该以学生为本,确定他们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其融入课堂活动,展开双向交流。教师应该巧妙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通过生动语言、新颖的形式以及现实事例调动气氛,增强吸引力。尽可能通过诸多教学手段开展,可以尝试着让学生通过讨论、讲演等活动对课堂知识进行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团队是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一定要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业务能力高、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教师团队。

(一)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努力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并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其开展学术道德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以及学识魅力,以自身的品德来启迪学生,有效发挥自身育人功能。

(二)组建一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人才团队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是开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因此,应该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才团队。首先,组织教师充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养成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充分弄清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作用,领悟其中蕴含的精髓以及基本内容,从而真正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扬者。其次,教师应该努力将言传以及身教两者进行融合。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主动践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积极将真理与人格两方面的力量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染力以及说服力得到增强。最后,教师应该具有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学习养成高度的政治洞察力与敏锐性,并且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对个人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使自己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三、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具体可以到领袖故居、革命纪念地以及博物馆等场所,使学生产生爱国热情,对国家、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还可到社会进行调研,感受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加深对我党大政方针的理解,使自身的民族使命感得到增强。其次,学校应该组织大学生在假期深入社会进行理论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大政方针,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理论水平,还可对社会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最后,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使其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将社会实践活动设定为必修课程,将其正式写进教学计划之中,明确其相应的学时以及具体学分,并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以及目标进行结合,将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标准制订出来,开展细致的考核。还需要专门设置社会实践管理单位并制订考评规章制度,设定专门人员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考核工作。将考核的成绩当作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也可以将其作为学校评优、评定奖学金以及推荐工作等方面的条件。另一方面,还需要考核实践活动的带队教师,将成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以及评优的重要参考,使带队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激发。同时还应该积极宣传以及表彰社会实践中有较好表现的师生,并适当地处理那些社会实践活动表现较差的学生。利用这种有效的考评机制,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切实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首先,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应该科学选定学校位置,同时校园建筑以及绿化应该体现和谐,总体布局应该具有统一的风格,环境应该美丽幽静,富有生机,内部景观合理布局。其次,构建优质的人文景观,展示人文精神。具体来说,可在校园建设中体现爱国主义题材的人物塑像,或制订严格的校训校规,将其制成牌匾置于校园中,还可在教学楼以及办公楼等布设艺术作品、名人名言以及名人画像等,发挥育人作用。最后,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长廊,将其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此外,还应该有效发挥校广播台、校刊、宣传橱窗以及报刊栏的作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正确的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广大师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二)积极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精神保障

首先,开展校风建设。实施校风建设活动,应该有效利用师生的主体功能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校风建设之中。切实发挥学校的优秀传统,与自身办学理念进行结合,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其次,开展教风建设。制订出科学的师德管理规范,并对师德建设的典型进行宣传,开展同行教学评估活动,增加教师业务能力,开展学术道德教育,使教师能够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开展学风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行为规范,同时严格执行,尤其应该对考风进行整顿,使学生养成自律意识,建立合理的学习管理机制,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目的及意义的教育,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应该努力调动学生进行创新,最终使良好的学风得以形成。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与学校及学生现状结合,开展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文化沙龙以及运动会等活动。其次,巧妙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传统纪念日、校庆、重大节日、开学及毕业典礼等时间开展活动,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以提高。最后,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功能。应该着重对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扶持,对科技服务型社团充分鼓励,对兴趣爱好型社团进行积极引导,努力提高校园社团水平,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2]丁旭峰,等,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11,(11)

[3]陈勇,梁刚,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薄爱敬,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J],成人教育,2011,(6)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邵海鸿,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0,(2)

[7]金亚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2)

[8]闫娟,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证性分析与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9]徐治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党建工作研究[J],世纪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