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十篇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十篇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12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1

【关键词】ipv4ipv6演进技术应用场景

1概述

目前全球互联网主要基于ipv4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如设备厂商、运营商、Cp/Sp、终端厂商等均围绕着ipv4提供相应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但随着全球ip网络的不断扩展、ip用户数和业务的飞速增长以及ip网络上应用的不断增加,基于ipv4的互联网逐渐显现出不足,其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ip应用类业务快速增长的趋势下,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此时,考虑由ipv4演进到以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成为了各大运营商关注的热点。

2ipv6技术发展现状

2.1ipv6的技术优势

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在2011年~2012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有着充裕的地址资源。地址的丰富将彻底解除目前在ipv4互联网应用上的很多局限,如每一部手机都可以有一个ip地址,家里每一个带电的东西都可以有一个ip地址,真正组成一个数字家庭。

ipv6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如图1所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ipv4互联网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成为ipv4向ipv6演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2.2ipv6关键技术

(1)ipv6DnS技术

ipv6网络中的DnS与ipv4的DnS在体系结构上是一致的,共同拥有统一的树型结构的域名空间。在ipv4到ipv6的演进阶段,域名可以同时对应于多个ipv4和ipv6的地址;未来随着ipv6网络的普及,ipv6地址将逐渐取代ipv4地址。

(2)ipv6路由技术

ipv6路由查找原理与ipv4相同,采用最长地址匹配,选择最优路由,同样也允许地址过滤、聚合、注入等操作。原有基于ipv4的iGp和BGp路由技术如iSiS、oSpFv2及BGp-4等动态路由协议经过扩展即可在ipv6网络上使用,它们基于ipv6的新协议版本分别为iSiSv6、oSpFv3及BGp4+。

(3)ipv6安全技术

较之ipv4,ipv6并没有产生新的安全技术,而是更多地在协议层面通过ipv6的128位字节、ipsec报文头封装、iCmp地址解析等安全机制增强ipv6网络的安全。

从ipv6的关键技术上看,ipv6并没有对ipv4的互联网体系进行彻底的变革,其重在修正ipv4存在的不足。由于现有的互联网体系基于ipv4,所以重要的是ipv4如何向ipv6演进,下文将重点分析ipv4向ipv6演进时可采用的技术。

3ipv4向ipv6演进技术分析

ipv4向ipv6演进技术的全景视图如图2。以下对各类演进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3.1双栈技术

在ipv4向ipv6演进过程中,双栈技术作为基础,可以独立或配合隧道/翻译技术使网络快速具备ipv6承载能力。

(1)特点

终端、应用平台主机根据业务进行v4或v6数据封装;

网络节点同时支持v4和v6协议栈,逻辑上分离;

应用涉及到的各个网络层面都需要支持双栈。

(2)问题

同时占用v4和v6地址,不能很好解决地址问题;

不能实现v4和v6应用互通。

双栈技术实现如图3所示:

3.2隧道技术

在ipv6相关网络部署中应用较多的隧道技术包括GRe隧道、手工配置隧道、6to4隧道技术、隧道技术、mpLS隧道以及支持园区网环境中的广域网和站点内部自动隧道寻址协议(iSatap)技术等,但需注意所有隧道机制都要求隧道的端点同时运行ipv4和ipv6协议栈。

(1)特点

将v4数据嵌套在v6数据包中传送,或反之;

实现同协议两端应用穿越不同协议网络;

解决网络孤岛或应用孤岛的问题。

(2)问题

规模部署隧道其配置和管理的复杂度较高;

不能实现v4和v6应用互通;

可选技术较多,除6pe和L2tp外都不太成熟。

隧道技术实现如图4所示:

3.3翻译技术

在ipv4向ipv6演进过程中,存在纯ipv4主机和纯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需求,为此就需要引入不同协议之间的翻译技术,实现ipv4与ipv6协议层的翻译以及ipv4应用与ipv6应用之间的翻译。

(1)特点

网络部署协议翻译网关,将v4数据包转换成v6数据包,或反之;

用于v4与v6地址及协议的翻译;

解决v4/v6网络或应用互访的问题。

(2)问题

大量应用间翻译,容易形成性能瓶颈;

目前协议翻译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4to6;

ietF2009年度会议上已将nat-pt技术列为搁置状态,目前业界对nat64、iVi之类的翻译技术较为关注。

翻译技术实现如图5所示:

3.4技术对比

ipv4向ipv6演进的诸多技术中,各技术都有其特点及应用场景,几种主要技术简单比较见表1:

4ipv4向ipv6演进场景及影响分析

ipv4向ipv6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最为紧迫的是解决ipv4公网地址即将枯竭的问题,其中关键就是网络的v6化改造,将用户地址及网络地址由分配v4地址逐步转向为v6地址。

从网络业务提供维度出发,ipv4向ipv6演进的网络场景要素主要是终端(用户Client侧)、网络(流量管道)和业务平台(Server侧)。基于演进目标(即网络、终端与业务平台逐步ipv6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可以定义适配网络演进目标的三类场景,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ipv4向ipv6演进的网络场景主要为4-4-4、4-6-4、6-6-4三类,结合上文对ipv4向ipv6演进技术的分析,可得到各个场景下可采用的演进技术;同时结合现阶段各演进技术发展状况,对不同技术的采用可能对网络演进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尽管现阶段最为便捷的减缓ipv4公网地址消耗的方案是在4-4-4场景中采用私网技术,即在网络侧网关(如BRaS)等部署LSn、在家庭网关部署nat;但由于私网地址段范围也是相对有限的(10.0.0.0/8私网地址段最多支持约1700万),并且私网地址和nat/LSn(CGn)的部署对业务、网络性能、ipv6网络演进等方面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网络部署时应谨慎采用。

由于在单一的场景下也存在多种演进技术可以选择,所以对运营商而言,除了需要考虑各个演进场景下所采用演进技术的影响外,关键还在于依据自身的业务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演进场景和演进技术,进而做好对相应演进方案的评估,尤其是成熟度的评估,以便后期更好地向ipv6商用推进。

5结束语

随着网络业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物联网的发展,ip地址的消耗正在进一步加剧,各运营商的网络向ipv6演进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对ipv4向ipv6演进的技术以及相应的业务场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但ipv4向ipv6演进不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还更多地受到终端和业务平台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运营商应在做好相应技术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产业链各方的密切合作,以期实现现有ipv4互联网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顺利演进。

参考文献

[1]ipv6――构建下一代多业务承载网[eB/oL].[2010-02-01]/cn/products/datacomm/.

[2]ipv6过渡技术简介[eB/oL].[2007-01-01].cn/.

【作者简介】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2

【关键词】4G网络规划无线网络新技术应用前景

一、4G的定义

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制式:即FDD-Lte和tD-Lte。4G的下载速率能够达到100mbps以上,并且具备低时延的特点。由此可见,4G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无线网络规划的重要意义

当前,是我国电信行业进行4G网络建设的初期阶段,各大运营商在启动大规模的网络建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全面性的、系统性的规划4G网络则极其重要,不仅如此,这还关乎到未来4G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运营商的投资效益和成本回收也将会受其影响,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衡量的。之所以,无线网络规划,对于4G的网络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4G无线网络规划新技术

大家都知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语音业务是我们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业务。但是,考虑到近年来科技高速发展,社会正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因此焕发了新的面貌。现在,数据分组业务在市场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并且其发展的速度是空前的,难以控制的,它将会很快超越语音业务并成为主流。然而,4G网络在这种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如果想日后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的话,一些新的前沿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3.1精细化规划

伴随着移动通讯业务的快速发展,运营商和用户越来越关注通信网络质量,精细化覆盖已经成为运营商增加业务量、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对于大面积信号盲区和信号微弱区域的问题,传统覆盖方式都是可以解决的,但对于深度覆盖薄弱的问题却无法彻底地解决。根据以上思路,在无线网络规划方面必须追求精细化,从而逐步建设优质Lte网络。此外,为了4G网络的精品化发展,在现有的4G网络中,最好先进行案例测试和建设,以达到验证无线网络精品化的效果。因此,精细化的规划无线网络,需要点、线、面系统配合,多种场景解决方案互相配合,围绕点、线、面系统来对短板区域展开;同时根据问题区域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场景特点,匹配相应的场景解决方案进行规划。

3.2无线网络仿真

无线网络仿真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动态仿真(连续时间仿真)和静态仿真两种。前者通过建立真实的时序环境,对网络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真实环境模拟,且引入真实的处理机时延。静态仿真则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离散时序事件,来进行模拟网络行为。虽然处理机的处理时延在这种方法被忽略了。现在主流的网络仿真工具均采用第二种方案实现。仿真可依据网络整体拓扑结构综合评估区域的覆盖达标情况,评估维度更为全面,其缺点在于室内覆盖评估经度较低。对于成功使用仿真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4G网络的进一步推广,人类的信息技术也将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是4G改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3.3mR数据分析

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的需求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将不断增多。通过mR数据分析来评估和优化无线网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用户感知,快速精准地定位网络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网优用户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目前,基于mR数据的优化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不仅用于干扰评估、覆盖评估及参数分析优化等,还应用到用户投诉关联分析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开发基于mR的分析优化方法,为日益扩大的网络规模和日益复杂的优化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4G网络规划新技术应用及前景分析

可以肯定的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是4G网络的不断推广。这和无线网络当前及未来的用户及业务需求、差异化的性能要求与精细化的网络实现、数据与话音业务端到端的性能要求、对保持竞争优势和高投资回报率的强烈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的网络技术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期望值,还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和发展。

4.1确立以用户与需求为中心的新目标

在以往的网络规划当中,我们一贯的目标是以网络为中心的。但是,既然网络的核心宗旨是要服务于民,则放置在首位的应当是用户的需求,尽量地满足用户,并围绕其需求进一步的展开,以将网络技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追求,设立4G网络建设新目标,以面向用户需求为根本,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客户的各方面需求,以保证客户在使用4G网络时更加顺畅和便捷。

4.2打造多维度渗透与融合的新手段

以规划设计技术角度来看,相对于2G/3G网络,4G网络呈现出了更多的软特性,包括与用户及业务类型、网络覆盖及干扰等相关的软容量特性,与用户及业务分布、功能及参数配置等相关的软覆盖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将4G无线网规划与用户及业务发展规划、网络运维、网络优化进行紧密衔接与相互渗透,形成闭环的规划设计流程。之所以,4G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更加注重了与其它环节的相互作用。

4.3推动大数据应用的新趋势

在4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中,引入大数据处理的应用需求与工具成果,包括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深度覆盖需求发现平台,在系统间干扰排查阶段引入的系统间干扰排查工具,在网络结构及系统内干扰分析阶段引入的预规划工具,在网络仿真阶段引入的网络仿真平台等。和传统的测试验证方式和理论分析相对比,一方面,用户及业务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使网络规划设计与用户需求和建网效益产生了直接关联;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还可以做到分析整网的全样本量,保障了分析的全面性和精准度。另外,万事具有两面性。所以也应看到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针对大数据应用存在的价值挖掘不充分、数据规范性欠缺、关联性不足等,后续需要不断完善。

4.4实现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当前,4G网络的竞争激烈化,以及电信公司运营带来的站址资源同质化的挑战。使得4G网络规划的核心要求变得更加明确,即如何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网络投资收益率得到保障。而保障网络投资收益率的无线规划要求核心是“精确”,即运营商提出的4G无线网络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优化等环节上一定要做到高度精准,包括把握需求、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分配投资、开展优化等方面力求更加“精确”。

五、总结

随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如果离开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变得举步维艰。

4G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无疑是造福于人民。而4G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将会带领世界的科技水平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胡宏林,徐景.3Gpp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网络工程职业性设计

[作者简介]徐江红(1973-),女,湖北荆州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路由交换技术和网络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北京10001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35-03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针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已经由传统的教授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认可,并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广泛应用。作为任课教师,针对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程,对课程的内容、形式、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就业导向的改革,使学生所学越来越能满足未来的职业需要刻不容缓,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针对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就如何基于工作过程模式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模式的基本思想

职业教育改革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学生在学校习得工作环境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出体现职业属性的课程模式是改革的关键。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itB)Felix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建立在对相关职业岗位需求系统化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整个课程的开发是在企业和行业专家、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以工作岗位需要设计课程内容,以尽可能真实的工程项目为依据设计教学情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同时借助于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实施教学,从而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自然习得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结合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行为结构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资格分析和个人发展等综合因素,开发出的课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过程性和职业性特点。该方法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界推崇的课程开发方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图给出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设计的步骤。

二、以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内容不是传统以教材的内容为线索,而是以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线索,其中心思想就是工作需要什么技能,教学就训练什么技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首先进行行业企业调研,深入了解网络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然后针对网络工程项目的客户、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工作规范、项目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信息,结合课程特点,以真实网络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和开发本课程。

教学内容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工作过程式的课程内容应以职业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而课程内容的序化,一方面强调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顺序(简称工序),另一方面考虑个体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需要。“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课程是针对网络工程师岗位设定的。该课程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作为一个网络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包括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技术知识和职业素养。网络工程师的工作主线一般是:首先是找项目,投标项目,拿到项目后实施项目,最后是项目的测试和验收。本课程以网络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内容为依据,将学习内容分成三大情景: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测试。其中网络规划与设计阶段,主要安排的内容是寻标、投标、阅读和分析标书、设备的选型和报价单的制作、绘制项目拓扑图和书写标书。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与网络的连通性相关的交换与路由技术(包括网关设备的选择、ip地址的规划技术、vlan技术、vtp技术、dhcp技术、静态路由技术、动态路由技术),连通后网络的优化技术(包括Stp技术、以太通道技术、端口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nat技术、HSRp技术、广域网技术)。项目测试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连通性测试、网络安全性测试和网络的可靠性测试,针对测试结果,完成测试项目任务单。其中网络连通性测试主要包括内部网络连通性测试和外部网络连通性测试。网络安全性测试主要包括防火墙性能测试、aCL测试、端口安全测试。网络的可靠性测试主要包括链路的可靠性测试、备份网关测试、备份路由测试。整个工作内容都是围绕一个真实中型网络建设项目构建的,所有的技术点都融进项目技术需求中,与此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增加行业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内容。以网络规划与设计情景为例,教学内容与学习标准设计如表所示。

三、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活动形式组织教学

确定了教学内容,如何实施教学是关键。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其职业教育教学范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科结构化教学范式、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范式。学科结构化教学范式以学科知识和基本职业理论为主。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依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以训练职业技能为主,弱化了学科文化知识。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并独立地评估计划,从而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范式的关键是培养相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范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在不断发展的职业过程中学生自我的学习、调整和成长,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而不单是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获得不能通过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来实现,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在综合分析了学生情况、学院实验环境与设备和工作任务后,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多元教学模式相结合,包括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模拟软件与真实设备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模拟场景与真实场景相结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职业角色和职业活动,加强课程教学环节中职业性设计,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学生具有职业角色,承担职业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是遵循企业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的实施以项目组为单位实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内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务,通过这一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学习方向更加明确,有利于学习与工作方向的确定。以网络规划与设计情景为例,在这一情景中,同一个组的学生被分成了项目经理、技术员、销售员、网络结构绘图师、采购员。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与任务的分配,技术员负责网络项目中技术和设备的选择,销售员负责网络上寻标,网络结构绘图师负责项目拓扑图的绘制,采购员负责报价单的制作。通过小组中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当前这一情景中的职业文档,即标书的编写。

2.设计多样职业活动促进学习。每一个网络工程随着项目进展都有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为了尽可能地做到与实际项目没有差距,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职业性活动,让学生体验真正工作过程。以网络规划与设计情景为例,要想制作出性价比高的设计方案,使标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降低设备的成本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采购员的同学需要多方面询价。在这一环节,参考职业人实际项目中的询价过程和行为,安排学生通过QQ工具、网络搜索引擎、专业贴吧、专业博客、专业BBS、专业论坛、网络社区工具,发送设备报价单需求,多渠道获取报价,并通过多方面比较,确定渠道最低价格,从而降低项目成本,并最终完成和实际工作中样式一样的报价单制作。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了作为网络设备采购员的实际工作经历,体会到了实际工作的不易,增加了学习的现实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了职业方向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效果显著。

四、基于工作过程模式下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评价设计能够促进教学顺利进行。为了让学生感同身受体验到工作场景中对职业角色的要求,在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增加了职业性设计。让学生像职业人一样接受评价考核,使他们逐步熟悉职业人考核过程,初步具备职业人素质,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

1.以学生对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水平作为定量评价依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下的教学评价首先是过程式的。每一个情景作为工作过程的一个阶段,在学习结束都会有相应的评价,作为整体评价的一部分。其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当前这一情景中完成的过程产品,包括文档的整理、各个阶段网络项目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每个项目的答辩情况等。以网络规划与设计情景为例,在该情景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给出的项目需求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文档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该方案的书写内容、格式、设备的性能、报价,拓扑结构的合理性,学生的方案设计答辩情况综合给出评价结果。

2.评价是多元的,体现职业属性。评价的多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参与人员的多元性。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评价是结合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的形式;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也从单一的评价课业成果变为同时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程序开发的态度和能力、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和道德规范、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评价。其中课业成果定量评价,职业素养定性评价。

3.评价考核与职业岗位取证相结合。当前持证上岗已经推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部分。在网络行业,公认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资格证书是思科公司和华三公司的工程师培训证书。拥有这样的资格证书,对于学生在网络专业领域中的就业用处很大。因此,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这样的证书,在评价“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时,将资格证书也作为了参考依据中的一项。

五、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是以教学为载体,有效地将职业性内容推进教学中,使高职课程体系更具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具备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本文就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并在当前教学中实施,调动起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认知是很复杂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认知轨迹,如何科学地因材施教,将个性化融进课程建设中,使教学改革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为不同的学生做独特的教学设计,这是我们未来课程建设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l]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4

关健词:opnet;网络仿真;网络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583-02

applicationsofopnetSimulationtechnologyinthenetworkprojectandDesign

GaoJin-yu1,JiaShi-jie2

(1.ShandonginformationCollege,weifang261307,China;2.electronicandinformationCollegeofDalianJiaotongUniversity,Dalian116028,China)

abstract:networksimulationisatechnologythatsimulatesnetworkactionsthroughmathematicsmodelingandstatisticalanalyzing,consequentlyachievesthespecificnetworkperformanceparameters,objectivelyprovidesthereliablebasisforthenetworkplanningdesign,reducesthenetworkconstructioncycle,makesthepolicymorescientificinthenetworkconstruction,andreducestheinvestmentriskofnetworkconstruction.anetworksimulatorCopnetisintroduced,whichhaspowerfulfunctioninthefieldofnetworkprojectanddesign.theopnettechnologyisanalyzedfromthreeaspects,thekeycharacteristics,thethree-layermodelmechanismandthesimulationwaysandprocedures.Finally,apracticalcaseispresentedillustratingopnetsimulationinthenetworkprojectanddesign

Keywords:opnet;networksimulation;networkprojectanddesign

1网络仿真与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趋扩大和网络技术的日趋复杂,基于经验、试验和理论计算的传统网络设计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1]。网络仿真是一种介于试验和计算之间的技术,它通过建立实际的数学模型并按照相同的运行机制模拟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从可靠性、成本、可实现性方面比较,网络仿真是经验方法、试验方法、理论计算三种方法的比较理想的折中,特别在大型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将网络仿真与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从而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综合使用这几种设计方法[2]:

(1)依据经验和计算进行初步的网络规划和设计;

(2)对于经验和计算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网络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获取必要的设计依据;

(3)如果需要且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搭建小型试验网进行试验,对设计和仿真结果作进一步的验证;

(4)对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建立各自的网络模型进行必要的仿真,为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提供依据;

(5)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仿真手段对完整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检查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和实际目的。

2opnet网络仿真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两大网络仿真工具是ns2和opnet,前者是由伯克利大学开发的源代码公开的共享工具,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免费下载;ns2由于是共享工具,存在很多不足,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用户需要从头建模,适用于小规模模拟。后者是美国mil3公司生产的,主要用于各大学和大型通信公司。opnet具有丰富的技术、协议、设备模型库和适合各个层次的建模工具以及灵活强大的仿真分析工具,特别适合各种网络仿真研究[2],目前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仿真和应用平台。

2.1opnet的主要特点:

opnet支持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并提供图形化的编辑界面,以便于用户使用。在网络规划与设计以及对现有网络的分析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同时也为通信协议和路由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与真实网络相似的环境。opnet具体有以下主要特点:

(l)有限状态机。在过程层次使用有限状态机来对协议和其他过程进行建模。在有限状态机的状态和转移条件中使用C/C++语言对任何过程进行模拟。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仿真的详细程度。有限状态机加上标准的C/C++以及opnet本身提供的400多个库函数构成了modeler编程的核心[3]。

(2)层次化的网络模型。使用无限嵌套的子网来建立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

(3)对协议编程的全面支持。opnFt的核心已经嵌入了众多协议,因此对于很多协议,无需进行额外的编程。opnet几乎预定义了所有常用的业务模型,如均匀分布、泊松分布、欧兰分布等,同时还集成了mail,H1tp,Ftp、远程终端、电视会议和数据库等常用的客户一服务器应用业务模式。

(4)丰富的集成分析工具。modeler仿真结果的显示界面十分友好,可以轻松刻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曲线,也可将曲线导出到电子表格中,而且可以用曲线和HtmL格式显示仿真结果。

(5)动画演示。在仿真中或仿真后显示模型行为的动画,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系统的特性。

(6)高效的仿真引擎。使用modeier进行开发的仿真平台,使仿真的效率相当高。

(7)系统的完全开放性。modeler中源码全部开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修改已有的源码。

2.2opnet的建模机制

opnet提供了一个支持通信网络和离散系统建模的综合开发环境。通过对离散事件的模拟,分析模型的行为和性能。opnet的建模方法非常简单清晰,modeler建模过程分为3个层次:过程(process)层次、节点(node)层次以及网络(network)层次。在过程层次模拟单个对象的行为,在节点层次中将其互连成设备,在网络层次中将这些设备互连组成网络。几个不同的网络场景组成“项目”,用以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也是model-er建模的重要机制[4],这种机制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和分工。opnet中的建模工作在3种不同的层中完成,这3种层次也称为3个域。这种建模方式与使用单一层次对系统中的所有层面进行建模的方式不同。opnet采用基于包的通信机制。通过仿真包在仿真模型中的传递来模拟实际物理网络中数据包的流动和节点设备内部的处理过程。仿真包还可以用作模型中各个模块之间控

制接口信息的描述方法。在建模中,可以根据需要生成、编辑各种格式的包[5]。

network模型是最高层次的模型,由网络节点(node)和连接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link)组成,由该层模型可以直接建立起仿真网络的拓扑结构。

2.3网络设计规划的opnet仿真步骤

(1)收集和分析网络工程设计的文档。包括仿真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标准、网络设备、网络链路特性、网络应用及其流量特性等。

(2)建立网元模型。对于基本模型库中已有的网络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接口配置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改,优化网络设备模型。若基本模型库中没有的网络设备,需要编程开发新的网络设备模型。

(3)建立网络模型。建立起网元模型之间的有机连接,从而将整个仿真网络系统影射为opnet网络模型。对于新建网络,需要从模型库中选择合适的网络节点、链路来建立网络模型,对于升级后的网络,则需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修改网络拓扑或网络设备。

(4)建立网络流量模型。在opnet中,网络流量分为背景路由流量、背景利用率流量和前景业务流量。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后,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建立好相应的流量模型。

(5)仿真设计和仿真计算。建立拓扑、导入网络数据流量后,可以选择仿真过程中感兴趣和要收集的网络性能统计参数。按照参数的收集范围,可分为全局统计量和对象统计量;按统计量的类型则可分为统计数据与动画数据。统计数据是一对数据的集合,其中一项是自变量,另一项是因变量,通常情况下,自变量是仿真时间,因变量是所要收集结果的统计量。动画数据记载了网络模型在仿真过程中的流动过程。然后选择仿真参数,在不影响仿真结果可用性及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仿真计算效率。设计完仿真参数后,就要进行仿真计算,仿真运行的时候,会根据仿真产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产生一系列的数据,并将其记录在运行日志文件中。

(6)查看、结果分析并提交仿真报告;对于统计数据,可以直接通过菜单栏的“viewresult”查看,而动画数据则要利用m3_vuanim程序打开。

(7)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验或测试结果,既可使用数据分析的形式,也可使用图象处理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验证某一设计方法或者网络算法的有效性,另一个是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仿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案。

以上是opnet仿真技术在网络规划设计应用中的典型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多次的反复,具体的网络仿真流程需要根据具体的仿真需要和其它具体情况决定。

3opnet仿真实例

3.1仿真问题提出

某校主校区局域网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共有32台工作站。拟建设一个覆盖四校区的校园局域网,各分校区内部网络通过电话线路与主校区实现网络互连进行校园网的扩容,各分校区子网内有20台工作站,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来发送负荷较大的Ftp服务。主校区子网与各子网之间的连接采用链路Lan_mod_ppp_DS0。并且要求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可以提供稳定的Ftp服务。仿真的任务是观察原有的服务器的负荷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延迟是否可以满足扩容后的要求。

3.2仿真模型设计

本仿真的任务是观察在有无背景链路流量(背景链路流量是在网络中对有可能存在的一类负荷的模拟行为)的情况下系统性能的对比。首先要在各分校区内部组建内部网络,可以同主校区一样,内部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分别在地图的五个位置定位,在任意一个建立子网模型。分校区子网模型如图1所示。子网内部模型建立以后,就需要在其他位置分别放置这些子网节点了。对主校区进行的内部网络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支持各个分校区子网的交换和为各个分校区提供一个公共的Ftp服务器。如图2所示。主校区被设置成提供Ftp服务的交换式内部子网络后,整个的网络拓扑模型就建立起来了。网络拓扑如图3。

图1主校区节点的内部设置

图2主校区节点的内部设置

图3建成后的网络拓扑图

3.3仿真结果

选择观察仿真结果的CompareResults命令,就可以比较有无背景流量的链路利用率和Ftp的服务时间。

从图4、图5中看出,运行仿真后,具有背景链路流量的链路利用率要高于没有背景链路流量的链路利用率,这是因为有背景链路流量的链路传送的数据确实要多。在链路重载的情况下,当曲线趋于稳定的时候,有无背景链路流量的文件下载的时间大概相差4s~4.5s的时间。从以上两个所观察到的参数,可以看出扩容后的校园网Ftp服务质量仍比较稳定。这样就完成了在有无流量的情况下系统性能的对比。

图4观测到的随时间平均的链路利用率图5观察到的随时间平均Ftp下载时间

4结论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法,该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成为一种经济有效和其他传统方法不可替代的网络设计的有力工具。而opnet公司的opnetmodeler是当前业界最领先的网络技术开发环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建模仿真以及分析的集成环境,大大减轻了编程和数据分析的工作量。opnet为网络技术开发、网络性能理论测试、网络设计方案评估及网络故障诊断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宏宇,王兴隆,谢丽霞.网络仿真软件opnet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0):118-118.

[2]张金文,王文博.opnetmodeler与网络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opnetmodeler9.0onlinedocumentation[eBpoL].

[4]陈敏.opnet网络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5

关键词:UCinet;社会网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80

教育作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部都与社会发展、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其伴随的就业问题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毕业率不高,工作不理想,专业与工作难对口这些都是促使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2016年我国春季求职期竞争指数从2015年01月的26.1上升至48,一年间增长了近一半,其中国企职务的竞争指数已达到63.4,成为竞争最激烈的求职岗位。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旨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和提高高校教育模式,通过调查大学生主体的课程偏好结合市场发展、专业前景,为高校课程设计提供便利。

1大学课程安排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以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毕业任何数不断上涨,2016年本科毕业生为765万人,加上中职毕业生,人数已高达1200多万人,“就业难”形势加剧。本文采用的社会网理论的愿景是沟通个体行为与集体行动的鸿沟,穿越结构与行动间的屏障,架起微观现象与宏观现象之间的桥,最后能将个体与集体间的互动过程放在一个模型中加以解释。通过从市场需求、自身兴趣和个人行业发展前景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以上三者的网络进行整体分析。自身兴趣和个人行业发展前景依托于学生的主观意愿,因此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选取三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据收集。

2市场需求

数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的理学课程,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无论是金融经济、化工制药、建筑工程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都依托数学的理论基础去简化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随着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储存管理和分析处理必将成为就业市场的主流。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去处理大数据,将数据简化后再以供使用,此过程还可依托计算机去缩短时间。据相关调查可知,在大类为30的理学专业里,数学专业的就业率排名第八,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主要人才需求地。其中,需求量最多的行业为新能源占总比的20%,其次是互联网行业占20%,然后是计算机行业为16%。

3自身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4、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数据收集。问卷为8道题的问卷,则每道题就会形成一个网络,统计结果如表1。

以上数据主要为自身兴趣网络下的相关因素,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主要以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多由个人偏好进行选择,同时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管理制度、评分制度也是学生选课的一大考量,本文仅从学生自身兴趣这一层面进行分析。

4个人行业发展与自身兴趣的相关性分析

一般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考研、就业、出国留学等三大选择,这三大选择之下还有很多细致的分类,例如就业的话,再往下又可以细分创业、公职人员、私营企业等,但大类只有以上三类。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1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出国2人,考研16人,其余同学全部就业。因此,就目前看来毕业生的主要发展前景以就业为主,其次是考研,然后是出国。通过问卷对14、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同学调查结果分析选择考研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为75.4%。

根据分析所得的相关性表2可知,整体而言,一名研究的行动者自身兴趣的偏好对于其个人行业发展是显著相关的。

5整体网络分析

考虑到样本容量为126,不适合一次使用UCinet进行分析,故各抽取男生样本11个,女生样本11个,构建一下22×22的矩阵,进行分析。

5.1聚类分析

输入矩阵,运行UCinet得图1。

5.2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一个重要的结构位置指标,是评价的关键。中心性分为三种形式:程度中心性、亲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在一个整体网络中,越是处于网络的中心越可能提供更高的专业素养,其影响力越大,相应的地位也越大。中心位置常用“度数中心度”来衡量。而中间位置反映了某个课程对其行业的影响能力,常用“中间中心度”来衡量。

输入矩阵,运行UCinet采用对称性图形做法得图2、3。

若保留具方向性图形,则得图4。结果第一列为节点名称,第二列为外向度中心性,第三列为内向度中心性,第四列为标准化程度中心性,第五列为标准化得内向程度中心性。

6总结

通过整体网络的研究,针对安徽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研究,应该以实践与考研为首要,明确培养方向,将培养目标与各类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在设计学生相关专业课时,考虑研究生学习的需要对于课时、学科、教材三方面进行主要考量。对于实践课程的提供,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去提供具体工作以供学生实习,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结合实际市场实际需求情况,从整体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就业问题除了一些必要的就业指导类相关课程,高校还可以增设一些考试指导课程,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对于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匮乏,这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就业平台建设来解决。

⒖嘉南

[1]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2]孔环,李晓.大数据时代数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培养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03):5457.

[3]胡芳.复杂网络节点中心性多元评估与社团探测新算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付立东.复杂网络中心性度量及社团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5]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以Sina微博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0,(06):9297.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06-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手机应用、网络购物等新型的生我没有方式已然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移动通信的用户也为其使用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移动通信网络要研究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更加智能化的网络技术,从来不断满足于用户使用的需求。

二、5G移动通信的特点及网络技术分析

1.5G移动通信的特点

1.1扩展性。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有效的把2G、3G和4G技术的优点全部的整合在了一起,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与使用功能。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覆盖是传统4G技术的十倍左右,因此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具有非常好的信号,同时也能够为不同的群体带来通信上面的方便与快捷。除此之外,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因其设备的快速扩展,而有效的增加了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频谱效率,由此可见,未来的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会带给我们一个非常高效的网络环境,从而体现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性。

1.2节能性。与之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灵活性、兼容性等方面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所消耗的能源非常的少,因而非常的符合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战略的实现,并受到政府的支持与青睐。由此可以得出,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

1.3高利用率。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相比,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更加的注重用户的体验,特别是对高频频谱的技术的有效运用,从而使得其具有非常大的穿透性。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为交互式的游戏推广,为高利用率的技术革新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而这种新业务的支撑能力,成为了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高经济的拉伸力度非常的有帮助。

1.4可靠性高。除此之外上,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通过有效的缩短用户的时延,而提高用户的完美体验。与此同时,还实现了全覆盖的实时传输,完全能够满足于承包商的特殊化服务要求。

2.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分析

2.1智能化技术分析。现如今智能化的商品已然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常见的手机、家用电器等,几乎在第一个领域都有着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技术同样也是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何在云平台这个5G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与其他的智能化产品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移动的数据库存,并为不同的行业提供其相应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有铲的利用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频段的不同化,提供其多元化的服务。通过对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的实现,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性。

2.2多天线传输技术分析。多天线传输技术也是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在这种技术中主要是对有源天线列阵的有效利用,通过提升通信网络中的频谱利用率,而有效的降低了移动通信中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覆盖性,从而能够使得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融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

2.3同时同频双全工技术分析。即通过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效的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同时双频双全技术符合于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要求,能够通过消除发射机信息的干扰,而有效的提高频谱效率。

2.4新型网络架构技术分析。即对过对业务进行了整合,并在其基础之上添加新的业务,从而有效的提高网络的利用率,降低网络业务的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集中性。自组织网络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互动性,这将意味着全球的网络连接服务质量将会越来越好。

2.5密集网络技术分析。密集网络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对改善网络覆盖的一种方式,即未来的网络发展将向密集性、多元化的特点方向,从而能够满足于室内与室外网络运营的需求,因此,通过提高5G移动通信数据的容量,增加其网络的覆盖范围,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业务区的信噪比,从而使得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根据上提高了其相关技术的应用。

2.6Son技术分析。由于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的信号传输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网络需求,需要具备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目前Son技术与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的结合,有效的促进了站点之间的传输能力,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解决措施。

三、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有着一定的时代前瞻性,其应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用户的体验,即能够在各种的业务中融入到与用户的互动体验当中,从而不断的提高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领域;二是突破性,有效的打破了对距离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5G移动通信的技术指标,从而有助于对其业务的统筹与细化;三是覆盖性,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室内的业务将获得更强大的支撑,从而促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是软件的研发,这也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业务的流量往往决定着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对软件的研发,有助于推动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四、结论

未来的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将呈现出更加灵活、智能、高效的特点,并以提高用户的完美体验为改革目标,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总而言之,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实现最大化的覆盖范围,并不断的提高用户的完美体验。

参考文献

[1]余莉,张治中,程方,胡昊南.第五代移油ㄐ磐络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2]刘昌利.新时代通信网络的安全与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5(23)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重获活力,很多公司面临着从供应商所在地到制造地点和销售区域之间严重的物流不平衡(见图1)。今天的企业网络结构通常是增长和收购的不规则的遗留产物,而销售分销网络则更多是由个人业绩而非目标市场战略决定的。此外,经济大趋势在过去十年间对众多行业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仅仅是为全球市场供货并从成本最低廉的国家进行采购已经远远不够了。若想维持竞争优势,必须全面考察最基本的全球生产与价值链网络,并牢记以下几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我们如何确保生产网络能够满足公司自身战略的长期需求?制定网络战略的关键外部驱动因素是什么,如何最有效地监测这些驱动因素?我们如何明确当前网络相对于实现公司整体目标的业绩水平?我们如何确保今后的工厂网络能够与公司的采购战略、研发网络以及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在当前新的制造世界中竞争,必须制定全新的网络设计战略。当这些战略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一致时,可提供对推动价值链竞争优势的驱动力的洞察,并确定必须予以监控的外部指标,同时确保投资决策与长期指导方针相匹配。

只要配置合理,制造网络战略将有助于降低成本——通过技术、规模经济的最优利用以及对于成本最低廉制造基地的使用,整体成本可降低幅度最高可达20%。此外,本地采购部分品类原料可降低至25%的成本。

了解当前的全球大趋势并预测未来趋势是重新设计制造网络的基本要素。在计算各种场景之前,我们通常会对主要经济参数及其基于评估层面的预测达成一致。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来自特定国家的关税或本地化需求的强劲经济约束。

鉴于当前的经济大趋势: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新的大型生产商正在茁壮成长——包括规模与竞争能力,且有效地参与所有市场竞争。全球范围内购买力的转移,主要转移至“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表明这些国家在全球总体投资、消费者和奢侈品需求中占较大比例。全球范围内对于成本最低廉采购地的需求在新兴经济体催生了许多供应商行业。此外,技术类人才总是值得生产商们奋力争取的一大趋势是,相比传统工业国家而言,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技术类人才数量增长更为迅速。此外,持续的行业整合以及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巨头的崛起(其中最典型的有安塞乐-米塔尔、塔塔、华为和Riotinto等)改变了全球制造业力量的焦点与决策结构。以上所述经济大趋势连同其他趋势共同对全球范围内的制造网络产生了巨大影响。

重新设计制造网络:侧重于市场、产品成熟度

生产网络——无论是生产特定产品或产品系列——通常都由三类工厂构成。第一类是“主厂(theLeadplant)”,这类工厂负责创建和推出新产品以及开发、改进生产流程。第二类是“服务型工厂(theServerplant)”,这类工厂通常较靠近客户,为区域或本地市场提供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或者缩减运输成本。第三类是“海外工厂(theoffshoreplant)”,这类工厂是主厂的扩展工作地,确保以较低的成本满足高效生产。生产商经常在同一地点同时设立几种不同类型的工厂。

重新设计制造网络,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组合在当前市场上的定位、客户需求,以及产品和流程的成熟度。所有的运营战略都始于市场——但不幸的是,这一原则经常会被传统的网络设计忽视。网络分析应同时明确生产网络的特征和限制。

请参看图2所示的市场-产品成熟度矩阵图。在复杂的市场,制造地应靠近客户和研发中心,而成熟的产品和流程则可以在主厂之外远程生产,这样就可以完成恰当的网络配置了。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轻松地将生产转移至成本最低廉的地点呢?

评估网络场景

科尔尼的网络设计方法要求统观销售、物流、制造、采购和宏观经济等各个领域,从而制定出完全平衡的战略来参与全球竞争。我们相信,相比挑选一种评估工具或模拟引擎来说,选择相关的评估情景并应用严格的商业逻辑来定义这些情景更加重要。科尔尼的网络设计方法由以下几大要素组成:

建立基线。首先,我们要整合有关销量、产品、成本结构、人力和物流的必要信息。我们可以采用编制资料手册的方法来记录运营基准、战略假设、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商业计划、市场研究以及客户和竞争对手资讯。这样做可以为日后的战略讨论提供通用的信息基础。

制定公司指导方针。公司指导方针和制约应在每项网络设计计划的初期阶段予以讨论,可推动决策者在初期阶段就参与进来,并帮助全体员工了解公司内部动态以及找到焦点问题所在。常见的指导方针例如:

尽可能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确保生产基地靠近市场与消费者

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社会责任,避免裁员

旨在建设小型、灵活的企业规模;工厂人数不得超过400人

公司指导原则有助于聚焦分析要点,剔除不切实际的场景假设。

开发网络场景。紧接着是开发潜在的制造网络情景,从而可以将各个分析元素分派给各位专家并找到恰当的情景,剔除不恰当的情景。科尔尼的方法侧重于以下5大领域:

市场。分析所有重要产品系列的市场复杂性与产品成熟度,从而在暂且不考虑生产要素成本的前提下,确定相关的本地、区域或全球战略。

评估成本:生产要素与运输成本。评估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与运输成本。这样做有助于将各项产品分成适合全球生产的类型和需要本地生产的类型,并确定相对劳动力成本差异的敏感性。

衡量临界质量。了解主要生产技术的临界质量和规模效应,从而可以为确定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和必要的区域产量提供基础,并且还有助于做出自制或采购的决策。

确定全球范围内的本地供应能力。

为了在不同的地区建立生产运营网点,前提条件是要了解本地供应的可得性、风险性和复杂性。本地采购的成本优势可能达到与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相当的水平。了解物料清单及流程本地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开发网络场景的必要前提。

制定总体计划。最后,必须对照已经商定的设计原则测试每一个可能的场景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总体计划。结合定性标准(比如某特定区域的稳定性及员工的可得性)进行过滤筛选,可减少需要评估的潜在场景的数量。企业可以使用完全基于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与需求的合适的情景建模方法。我们通常会在经常性成本效应的基础上评估各个情景,并通过诸如关税、税赋、劳动力、运输及资本成本等主要成本动因进行区分。随后,各个场景还需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验证。

随着全球商业趋势不断转移战略和市场阵地的焦点,各企业都希望能利用新的商业机会并维持竞争优势,这俨然已日益复杂。通常,一个精心设计的全球网络能够为这个全新的制造世界建立起当前迫切需要的秩序。我们将在以下篇幅介绍科尔尼开展的三个相关项目,来说明真正的全球制造网络是如何为客户带来成效的。

案例研究1:打造真正的全球领先者

科尔尼为一家自动化行业公司设计了全球网络,帮助其实现了全球销售的增长。这家全球家族企业可以说是德国最成功的中小企业(mittelstand)的代表。该公司拥有强势的品牌、可观的利润增长纪录,以及业界公认的技术领导者地位,公司年销售额达21.5亿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建设旨在七年内实现销售额翻一番(且确保在所有行业市场上取得平衡的销售额)的运营基础设施——从而为公司提供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先者的成功跳板。

挑战客户公司先前的增长完全是有机增长,在东欧、美洲、印度、中国和新加坡建立了较小规模的生产基地。然而未来一半的销售额预计来自西欧以外市场,但是当时超过80%的生产仍然位于德国境内。因此,公司的生产网络可能会阻碍其未来战略的实现。该项目的重点是重新设计网络,特别是帮助客户实现以下目标:

管理运营增长,同时维持质量和服务水平

改善成本结构,增加其相对于强势亚洲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量

打造各区域必要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避免打乱主要的德国生产基地的正常运作

方法本项目由科尔尼和客户联合团队共同开展。我们分析了贯穿整条公司价值链的市场需求,确定了要素成本优势与运输成本之间正确的均衡点,量化了规模优势,并且了解了区域供应基地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网络场景,利用模拟工具计算未来几年的成本、人力和物流。通过衡量战略匹配性、实施可行性及风险,我们帮助客户绘制了公司未来制造网络的实施路线图。

成果通过为期4个月的项目,我们为客户公司交付了以下成果:

有关该公司竞争战略和未来价值链设计的新见解

议定的网络指导方针、使命陈述及各生产基地的能力发展需求

旨在支持未来销售及削减15%转换成本的生产网络足迹设计

实施路线图和长期迁址时间表

避免德国生产基地裁员的人力资源战略

案例研究2:重新设计生产与物流网络

客户公司是一家汽车及工业消费品全球生产商,加快了兼并与收购的步伐。结果为客户公司在欧洲覆盖广泛,共有20家工厂和100多个分销中心。

挑战该客户努力想要了解真正的端到端价值链成本,以设计可以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充分支持的新网络。市场前景和产品战略预示了在不久的将来,增长模式将多元化,从而导致某些生产基地产能过剩,而其他一些则产能短缺。例如,东欧市场增长迅速,是西欧市场的两倍之快,但是其产品组合差异相当大,从而滋生了不同的运输和分销需求。为了确保这个新的供应链配置是“经得起未来考验的”且能够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我们帮助该客户定义了未来生产与分销网络,并且制定了实施计划。

方法我们为客户公司开发了量身定制的三步走方案(见图3):

1.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帮助公司高管确定了关键的战略输入、基线成本和产量。编制了资料手册,收集基线信息,还回顾了外部最佳实践,从而激发更多有关未来场景开发的新想法。

2.携手客户共同编制并详细审阅了多个未来网络设计方案,分别关注生产、物流和营运资金:

基于产品分配决策、项目管道和外包方案,定义了各生产工厂的未来角色,设计了制造场景

按地域集群(比如伊比利亚、英国、巴尔干和中欧等)划分了物流机会,并关注于缩短产品在各个集群的运输距离

评估后将滞销产品整合至更少的分销中心,确定了削减库存的潜力,减少了需求波动,并由此降低了库存

3.利用定量和定性指标并兼顾与其它举措——比如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之间的主要相关性,携手客户公司共同整合了制造与物流方案,确定了可能的端到端场景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实施路线图。

成果最终,客户公司确定了最佳网络设计以及结构化的、为期三年的实施路线图,旨在通过以下举措获得可观的收入与营运资本效益:

合理化并整合三大制造设施,包括重新选择向第三方进行内部采购以及将产品重新分配至更适当的生产基地

中欧范围内较小的仓储网络足迹和最优的跨国物料流程

采用不同速度的供应链,削减了20%的成品库存

案例研究3:分散化的企业集团

一家全球精密仪器生产商——在近期的资产剥离交易中创建而成——极其分散,在40个国家建立了50个生产基地,其中有几个已经完成了部分整合。该客户强势的市场地位正遭遇两大竞争对手的威胁,它们在效益和集中度方面均更胜一筹。

该客户公司聘请科尔尼开发更为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变革企业文化,并通过此过程提升效率。我们的关注焦点是修订客户的制造和采购流程,建立全球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协调所有其他咨询公司的工作和项目。

挑战目前该生产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组织的分散化。由于未能恰当整合几个收购项目,整个生产流程无法保持一致与统一。公司业绩低下,且正以极快的速度流失辛苦赢得的规模优势。

方法首先,我们将完成兼并后整合,这是改善效率的必要之举。我们邀请公司管理层发起倡议并亲自领导项目团队;由此,我们获得了管理层对于赢得90%预期财政收益的承诺。

为了解决成本高昂的组织分散化现状,我们在客户位于欧洲和美国的7个最大的生产基地推出了运营卓越性举措,从而确定了成本节约,制定了行动计划,并帮助本地团队实施变革举措。

我们通过对公司结构的分析得出结论,重新设计公司制造网络将有助于节约成本——包括将冗余活动整合到核心生产基地,关闭小于临界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至低成本国家。我们特别采用战略采购法来保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提升公司的开支和采购价格透明度。图4显示了在三大相关领域内实现的节约额分别在销售总额中的占比。

成果这一商业转型不仅帮助客户公司实现了利润翻一番,而且还推动公司董事会实施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我们通过各项举措取得了以下成果:

通过运营卓越性计划,降低了20%的成本

通过重新设计制造网络,节约了每年10%的成本

通过更成熟的谈判技巧,缩减了10%的物料成本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8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优化tD-Lte网络大数据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24.002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5)24-0010-07

引用格式:伍洪斌.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J].移动通信,2015,39(24):10-16.

4G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optimizationBasedonCloudComputing

wUHong-bin

(GuangdongiSCReatetechnologyCo.,Ltd.,Guangzhou510627,China)

[abstract]withthebackgroundofdevelopmentalrequirementoftD-Lterepresentingthenewgenerationof4G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s,theideaofoptimizingtD-Ltenetworkwasanalyzedindepth.thedesignofoptimizationsystemof4G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sbasedoncloudcomputingwasproposed.KeytechniquesinsystemdesignandtD-Ltenetworkoptimizationwereelaborated.

[Keywords]cloudcomputingnetworkoptimizationtD-Ltenetworkbigdata

1引言

网络优化是维护网络正常运行,保障网络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技术难度大,工作复杂,运营成本较高。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已建立了一批网络优化管理平台,很好地支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网络运维管理效率,降低了网络运维成本。但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业务逐渐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业务,由此也对网络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以tD-Lte为核心的4G网络优化的需求以及网优测量数据的典型特征,本文提出了一套tD-Lte网络优化思路,并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平台,该平台已在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部署并上线运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tD-Lte网络优化思路

2.1精细化的tD-Lte网络Kpi体系

(1)tD-Lte网络指标体系

在以tD-Lte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4G网络中,tD-Lte系统由于对所有业务均采用分组形式进行传输,因此适用于2G、3G系统的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将很难适用于tD-Lte系统。与3G相比,Lte网络采用了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同时也更强调端到端的概念。因此需要针对tD-Lte网络建立更为精细化的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体系。

因此,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指标体系中,除了保留2G、3G指标外,需要加入新型的、更能反应tD-Lte网络真实性能的指标,并对这些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整合,找到影响这些关键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为网络优化平台的分析、判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tD-Lte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与参数配置的关联性

最终tD-Lte网络性能的关键指标(包括网络覆盖率、系统吞吐量、用户吞吐量、平均频谱利用率、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接入时延、切换时延、网络掉话率、网络阻塞率、公平性、用户满意度等)不仅与相对底层的网络工程参数有关,而且与无线资源管理方面的参数以及网络管理、调试策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网络工程参数方面,影响关键性能指标的参数主要有:基站工程参数、无线配置参数、天线使用方式、频率分配策略、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符号Cp长度配置等。

在无线资源管理方面,影响关键性能指标的参数主要有:系统带宽、帧结构及时隙配置、接入过程、切换过程、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配置方式、mimo适用场景选择、资源分配方式、调度方式、调度算法等。

由上可知,相比3G系统,Lte系统在组网方式、网络配置、参数选择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如果能够利用好网络的灵活性,可以使网络充分发挥其性能;但如果利用不好的话,将会使网络性能恶化,浪费投资。只有识别出底层网络参数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相关参数与高层关键指标之间的影响因子和关联度,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化、分析,找到问题的本末,才可以在网络优化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此,可以借助理论分析和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关键性能指标与无线参数的联动关系。当指标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自动分析出需要调整的参数,并在tD-Lte网络中对所取得的规律进行验证,为网络优化指明方向。

2.2多样化的tD-Lte网络优化方法

与2G以单纯的语音业务为主、3G以中低速数据业务为主的现状有所不同,以tD-Lte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4G网络中大量的业务量来自于高速数据业务,并将有较大比重发生在室内场景。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不同类型的业务对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网络优化中,网络业务的统计与分析也是网络优化必须考虑的因素。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造更高的利润,必须改变传统粗放的业务统计和分析模式,实现基于业务和用户的精细化分析统计方式。

从网络部署场景的角度考虑,城市和郊区、商业区与居民区、室内和室外等因素都会影响业务的密度和到达方式。因此,分析考虑不同场景下业务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性,研究业务统计结果与网络参数配置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分析结果将对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部署与优化起到指导作用。

从网络运营的角度考虑,统计分析网络业务,有利于tD-Lte网络运营商利润的最大化。运营商在网络优化时,可以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QoS保障策略,并能通过调整资费策略创造更大的收益。如对网络中发展潜力大的业务,给予充分的QoS保障,进行精细化的资源控制和管理。

从用户行为的角度考虑,网络业务的统计分析是用户行为分析的基础。从网络业务的统计数据中,挖掘用户使用业务时的行为特征。如通信时长、业务生成的时间分布、不同业务的比例和关联性等。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合理优化系统,一方面使用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的系统资源。

针对tD-Lte中的高速移动宽带数据业务,从业务类型、QoS、码率控制等角度着手,可以开发新一代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4G网络的业务统计分析方法。

3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

软件实现

为满足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对Lte测量报告数据和Lte话务统计数据等大数据深入分析的需求,针对网络优化大数据及其业务逻辑的典型特征,结合云计算的最新技术进展,怡创科技设计了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软件。

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分4层,自下而上分别为:

(1)数据存储层。不同的数据类型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发挥不同类型数据库的优势。地理图层信息存储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中,如arcGiS的Geodatabase、Supermap的SDX+,地理空间数据库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平台用户数据、权限数据、业务模型和业务参数等存储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中。海量的性能统计数据、业务分析数据、测量数据和路测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HBase中。

(2)数据处理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地理图层信息、工参数据、业务模型以及海量的统计和测量数据,在Hadoop分布式集群中进行在线分析计算和离线分析处理。

(3)网优业务逻辑层。结合不同的分析优化维度,生成分析预测报告、配置优化建议和性能优化方案等。

(4)人机交互层。网优人员通过人机交互层的软件界面使用和操作网优平台。

系统云计算平台基于openStack的企业私有云,海量大数据的处理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Hadoop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存储HBase系统。通过调用云平台openStack的管理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实现集群中应用程序节点和Hadoop节点弹性可伸缩。在负荷重的时候,动态增加相应类型的节点;在负荷轻的时候,动态减少相应类型的节点。和基于传统服务器主机和关系数据库的网优系统相比,大幅提高了系统性能并降低了系统成本。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4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4.1基于openStack的企业私有云技术

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云环境,提供实施简单、可大规模扩展与丰富、标准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

怡创科技的企业私有云基于openStack整合企业内的大量计算资源,包括CpU计算能力、内存容量、硬盘空间等,快速灵活地进行云主机的创建和资源合理分配,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实现应用和数据的负载均衡、容灾以及在云主机之间进行迁移等功能。

把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平台构建在企业私有云上,可以根据网优计算分析的数据规模和发展趋势,做到快速部署,弹性扩容。

4.2基于Hadoop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

Hadoop是开源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系统基础架构,本系统基于Hadoop的mapReduce并行计算编程模型来设计网络优化的算法,充分利用了Hadoop集群的威力进行大数据的存储和高速运算。

4.3基于HBase分布式大数据存储技术

由于网络优化测量报告数据和话务统计数据具有超大体量、离散、复杂的数据特点,传统数据存储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大数据存储要求。一方面单结点的数据仓库在容量上难以满足呈几何增长的数据量,在运行效率上也难以满足大数据的分析处理需求;另一方面传统数据仓库按行存储的模式,虽然可以实现大容量索引和视图,但实际操作中其时间和空间过高。本系统采用的分布式数据库HBase是基于GoogleBigtable技术的开源实现,是一个面向列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可伸缩、高可靠、高性能等特点,利用HBase技术可快速在Hadoop集群中搭建起大规模的存储集群。

4.4应用程序集群的伸缩设计

应用程序集群的伸缩设计针对应用程序节点进行扩展和缩小,基于云平台的网优系统在用户并发数大,提交的作业(Job)数量大,排队时间长的时候,可以自动增加应用程序的节点,自动分摊Job。在Job数量少,节点很空闲的时候,减少节点。

图3是一个Job繁重的时刻,此时需要扩展工作节点来支持对Job的处理。

(1)管理节点向虚拟机管理服务申请创建指定数量的指定类型的节点;

(2)虚拟机管理服务按要求创建指定类型的虚拟机节点,并启动虚拟机;

(3)节点启动起来后,自动运行脚本(包括进行程序更新、运行程序等)向工作管理节点注册自己;

(4)管理节点向新启动的工作节点派发Job。

基于云平台的网优系统在Job少,集群资源使用率低的时候,管理节点可以控制工作节点的删除,实现动态减容,如图4所示。

(1)管理节点要求指定的节点分离出去,指定节点按要求进行分离,处于分离状态;

(2)管理节点要求虚拟机管理服务销毁指定的虚拟机;

(3)虚拟机管理服务可以对指定的虚拟机进行删除或者简单的关闭,取决于管理策略。

4.5Hadoop集群的伸缩设计

Hadoop集群的伸缩设计针对作为nodemanager的节点的伸缩,而作为Datanode的节点,一般只做扩展处理。

数据节点负责存储实际的数据,因此通常不做自动伸缩设计,可以单向增长。当集群容量加大时,可以加大集群节点里的磁盘空间或者增加集群的Datanode节点。

运算节点可以根据Job的负荷自动增加运算节点。当发现运算较大时,可以动态增加nodemanager(不作为Datanode),以满足运算。运算完成后,当Job负荷较低时,自动关闭虚拟机。

Hadoop集群的Job繁重的时候,需要扩展运算节点来支持对Job的处理,具体如图5所示。

(1)管理节点定期会询问Hadoop集群当前集群的nodemanager资源情况,如果资源已经不够,则需要扩展Hadoop的nodemanager节点;

(2)向虚拟机管理服务申请创建指定类型的节点;

(3)虚拟机管理服务进行创建虚拟机,并启动虚拟机;

(4)虚拟机启动后自动运行指定的脚本,运行nodemanager进程,向Resource-manager进行注册。

当Hadoop集群Job减少,集群资源使用率低的时候,管理节点可以控制运算节点的删除,实现动态减容,具体如图6所示。

(1)管理节点定期询问Hadoop集群的计算资源的情况;

(2)如果资源空闲符合规则,则向虚拟机管理服务申请销毁指定的虚拟机;

(3)虚拟机管理服务通知相应的node-manager虚拟机进行关闭;

(4)相应的nodemanager虚拟机停止服务,向Resourcemanager注销自己;

(5)虚拟机管理服务关闭nodemanager虚拟机。

5tD-Lte网络优化的关键技术

5.1tD-Lte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体系及

统计分析

科学的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体系不仅是网络优化的指南,而且有助于发现网络优化中的问题。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网络4G网络优化系统在2G/3G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基础上,摒弃过时的关键性能指标,加入新型的、更能反映tD-Lte网络真实性能的指标。通过对这些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整合,找到影响这些关键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为网络优化工具的分析、判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网络优化技术能更精确地反映tD-Lte网络的真实性能。

5.2基于路测数据的网络覆盖和干扰预测分析

采用实际测试与算法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充分挖掘路测数据所能提供的有用信息,重点分析路测数据的拓展性应用。

具体地,利用tD-Lte路测仪表,采集典型区域路测数据;研究依托路测所收集的有限的线数据和点数据,对网络覆盖的面数据进行补充性预测;同时,还将研究基于路测数据的覆盖与干扰程度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及干扰预测分析,对网络和业务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并根据异常路测指标定位网络在覆盖及干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5.3网络自组织技术

面向不同时间、地理场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分析、预测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业务行为和业务流量分布变化情况。根据网络性能指标和用户服务质量要求,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业务类型、网络配置、网络参数、网络性能间的相关性。采用时间、地理场景相似性匹配技术,对网络结构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网络无线资源参数进行自动优化。

5.4tD-Lte网络业务统计分析

针对tD-Lte网络,采用如下基于业务和用户的精细化业务分析和统计方法:

(1)从网络部署的场景角度考虑,区分城市和郊区、商业区与居民区、室内和室外等地理场景因素对用户行为和业务密度的影响。考虑不同场景下业务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研究业务统计结果与网络参数配置的内在联系,指导不同场景下的网络部署与优化。

(2)从网络运营的角度考虑,统计分析网络业务,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QoS保障策略,进行精细化的资源控制和管理,最大化tD-Lte网络的运营利润。

(3)从用户行为的角度考虑,通过网络业务统计分析,挖掘用户使用业务时的行为特征,如通信时长、业务生成的时间分布、不同业务的比例和关联性等。根据用户行为特征,合理优化系统,一方面使用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的系统资源。

6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4G网络优化,利用功能强大的openStack云计算技术和Hadoop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充分挖掘网络优化中大数据的潜在价值,结合tD-Lte网络优化的关键技术,可以大幅提升tD-Lte网络优化的效率和效果。本系统的顺利实施,能够提高tD-Lte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管理水平,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数据业务的服务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映民,孙韶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肖清华,汪丁鼎,许光斌,等.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吴凯峰,刘万涛,李彦虎,等.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J].中国电力,2015,48(2):111-116.

[4]龚旭.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198.

[5]张国凯,姜忠坷,吕德路.基于Hadoop的大数据的处理与挖掘[J].信息通信,2014(12):26.

[6]李永楠,李德忠.浅谈云计算优势、应用及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29.

[7]徐峰.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优化方案[J].江苏通信,2014,30(4):38-42.

[8]赵季红,曲桦,陈文东.基于反馈机制的自愈算法[J].通信学报,2012,33(1):1-9.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9

关键词:全球化;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1.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为中小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而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通过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科技实施网络营销成为中小贸易企业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全球化背景下中小贸易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具有重要的必然性,传统营销策略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是中小贸易企业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结果、是中小贸易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应用现代科技信息的重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网络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认识、对现代网络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较低、缺乏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缺乏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其网络营销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我国中小贸易企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2.全球化下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2.1传统营销策略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贸易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都是针对国内市场的需求采取传统的营销策略,其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较差,且难以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展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及行为的分析不足,其市场占有率提升能力较差。忽视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使得中小企业的市场拓展受到诸多层面的阻碍。而网络营销通过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科技,使得中小贸易企业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施新型的营销策略,可以最大程度上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2.2是中小贸易企业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我国中小贸易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实力有限,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受到大型企业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而互联网营销可以使得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提升对市场变动的分析和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使得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由被动转向主动,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充分借助自身的发展优势顺应全球市场的变动,对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降低营销成本并提升营销效果。因此,实施网络营销成为我国中小贸易企业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性选择。

2.3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结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不断要求和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中小贸易企业着眼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变革其营销策略。受到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化发展浪潮的影响,中小贸易企业必须要全面审视其传统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以自身发展为基础,不断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科技,全面优化营销策略,更快地渗透到全球市场中,以充分满足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相关要求,同时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结果。

2.4是中小贸易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应用现代科技信息的重要选择

转变发展理念是中小贸易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发展的重要区别之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中小贸易企业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弊端不断显现,受到现代科技信息的冲击,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积极采取和实施网络营销成为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转变发展理念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其在各项发展战略过程中更好地顺应全球市场的变动。同时,这也是现代科技信息发展的重要结果,是目前我国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选择。

3.全球化下中小Q易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问题

3.1缺乏网络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认识

从目前我国中小贸易企业的网络营销来看,缺乏基本的理念与认识。其一,中小贸易企业的管理者整体素质较低,其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过于强调生产工作,受到传统营销思维的影响,其对网络营销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因此限制了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其二,大部分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被动地接收订单进行定向生产,而难以主动对市场进行开发和拓展,因此使得中小贸易企业没有动力转变营销理念,也不注重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网络营销的相关理念和方法,现有的营销策略难以满足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需求。

3.2对现代网络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较低

随着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营销策略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甚至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在现有的网络营销中,中小贸易企业还缺乏对现代网络信息科技的应用,难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对市场发展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在市场发展趋势预测方面缺乏大数据的支持,而主要依赖于主观的判断,使其现有网络营销难以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很多中小贸易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员推销等方式,使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市场推广进程显得十分缓慢,难以借助互联网+等实现线上营销,因此降低了其网络营销的有效性。

3.3缺乏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小贸易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如果单纯依赖自身的力量则难以提升其整体效果。当前,我国中小贸易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还缺乏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一方面,很多中小贸易企业在拓展全球市场的过程中竞争态势过于激化,相互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难以在网络营销方面形成合力,进而使其网络营销的整体成本较高,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贸易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还缺乏与专业化的网络信息公司合作,因此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使其在实施网络营销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困难。

3.4缺乏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

与传统营销模式不同,网络营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较高。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小贸易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其一,大部分中小贸易企业不注重对现有营销人才的培养,其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对网络营销相关技能和方法的账务不足,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推动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的实施,使得中小贸易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缺乏人才的保障。其二,由于中小贸易企业的利润水平较低,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其不愿意通过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外部的先进知识和技能难以流入中小贸易企业,因此限制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发展。

4.全球化下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

4.1强化网络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认识

随着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对我国中小贸易企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其必须要全面强化网络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认识,一方面,要对中小贸易企业管理者进行网络营销方面的培训和宣传,使其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促使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将其视为中小贸易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其营销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网络营销策略,根据中小贸易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对其进行该机和优化,以进一步提升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可以通过先进的理念和认识来有效提升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的有效性。

4.2强化对网络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

网络营销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科技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网络科技对外贸企业的发展不断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中小贸易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要强化信息科技的应用。其一,要摒弃传统的营销方法和手段,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效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指导中小贸易企业实施更为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提升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有率。其二,要根据全球市场的变动和科技信息的发展创新中小贸易企业的网络营销方法,定期对其网络营销策略进行审视,以科技信息的发展未导向,不断优化中小贸易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提升网络科技对中小贸易企业网络营销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其网络营销的效率,为其奠定技术层面的保障。

4.3加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贸易企业要想借助网络营销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一方面,要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形成网络营销联盟,提升规模效益,全面降低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网络营销的成本,提升其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在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对各项信息的共享能力,进一步拓展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中的市场空间,为其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全面促进中小贸易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网络科技信息类企业的合作力度,使其为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网络营销策略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降低其网络营销的成本,通过签订相互合作的协议等措施形成与信息科技企业之间的共赢式发展。

4.4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网络营销需要具有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保障,因此必须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关于网络营销方面的培训,使其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充分掌握网络营销的相关方法和技能,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网络营销的实践能力,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小贸易企业的网络营销提供专业化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重视人才的推动,通过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比如完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从外部引进先进的网络营销人才,使其在中小贸易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担任要职,为中小贸易企业的网络营销奠定强有力的人才库。

总结

全面完善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是提升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自身竞争实力的关键举措。从目前我国中小贸易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营销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应该从强化网络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认识、强化对网络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网络营销人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贸易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全面拓展中小贸易企业的全球市场空间,更好地发挥中小贸易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廖伟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2]唐琦.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6(12)

[3]梁佳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新特点与新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3(31)

网络工程行业前景分析篇10

【关键词】wCDma无线网建设前评估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tn929.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3)-24-

1概述

近年来,由于中国联通wCDma网络建设进度较快,一直存在投资决策较随意、投资管理粗放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体系,这样就造成了wCDma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投资建设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投资效益差、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诸多问题积累下来将导致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效能低下、质量差,且无法形成网络竞争力。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无线网投资建设前评估模型,已成为摆在投资决策管理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2无线网前评估思路

wCDma无线网建设的特点是需求多样、环境场景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也较多。无线网建设的前评估思路应从需求提出开始,对建设目标、方案、造价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估,同时要保证前评估指标的源数据可采集性、可评估性和高可靠性。前评估流程主要考虑以下五个环节:

(1)需求如何提出

网络建设需求的提出有多个维度,涉及市场、集客、客服、网优、网建等多个部门,建设需求可归集到市场类和网络类两大类,需求提出时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是无线网评估模型的基础。建立目标责任制即建设需求的提出要与建设目标匹配,谁提出、谁负责(对基础数据负责,对建设目标负责)。

(2)建设场景如何划分

场景的划分以需求为基础,由市场确定优先级,根据网络覆盖和质量目标进行细化分类。

(3)基站要不要建

基站要不要建是评估模型的核心。基站评估体系需要从“面”和“点”两大方面进行评估。先进行面评估即从宏观方面评估,建立分本地网分场景的评估体系标准,主要从市场目标、覆盖水平、资源配置等方面确定哪些场景需要进行建设;再进行点评估,即针对单站单点的建设需求,从市场发展、现网资源、网络测试、技术方案、建设成本、投资效益等多维度评估该站点建设的必要性。

(4)基站怎么建

基站怎么建主要从技术和造价两方面衡量,考虑到环境和条件差异,各省可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前期工程建设经验,形成分场景建设评估流程表和技术方案建议表,各本地网可直接参考引用。

(5)基站建设达到的效果如何

建成后的效果主要从投入产出、市场效应和网络效果等方面评估。

3无线网建设场景划分

移动网建设目标的场景划分是从面覆盖、点覆盖和线覆盖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各覆盖场景根据场景特点进行细分,如表1所示。不同场景建立不同的评估标准,从而制定建设方案的评估依据。

除宏观场景划分外,为保证每个站点的建设方案合理性,还对具体覆盖目标进行深度场景细分。针对细分场景的特点,给出具体的建设方案评估标准,部分细分场景示例如表2所示:

4前评估体系

前评估体系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抓住各个维度的关键指标,形成评估模型。

4.1市场和业务发展

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目标应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经营思路,从实际市场环境和经营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提出。市场和业务发展前评估的主体是市场经营部门。

市场评估的关键指标包括市场目标场景、目标用户类型和优先级、业务发展产品类型、预测用户和预测收入。市场评估的关键指标是投资效益评估和主要依据,也是后评价验证的主要指标。

4.2现网资源配置

形成需求目标后,首先进行现网资源的核查和网络运行情况的摸底,对需求目标区域内的基站情况、网络资源配置和网络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现网资源是否满足需求,同时形成网络优化和资源调配方案,如需建设解决则提出解决建议。现网资源运行关键指标是建设方案评估的基础。现网资源配置评估的主体是网络运行维护部门。

现网资源配置评估关键指标包括现网基站配置、网络运行情况和业务量、资源调配方案等。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1)目标区域基站数量、载扇数、运行情况;主要楼宇室分系统数量、信源配置、室分系统运行情况。

(2)是否存在已建基站和室分系统未正常工作情况,能否恢复开通以及开通时间。

(3)现网基站和室分信源的忙时业务情况,包括语音业务量和数据业务量。

(4)现网资源和容量配置是否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能否通过资源调配方式解决以及解决的时限。

4.3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

现网的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情况评估需要根据覆盖目标场景、目标用户的不同,对无线网关键指标的现网指标和预期目标提出符合市场及用户需求的明确的量化标准。用户感知体系是网络质量评估标准的核心,对用户感知影响越大的指标(如接通率、掉话率等),评估权重就越高。结合现网指标、用户投诉和用户感知得分提出建设需求。目标区域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评估的主体是网络优化部门、客服部门。

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评估数据来源包括现网Dt测试、CQt测试、网管和网优数据、mR等,关键指标有覆盖类指标(包括RSCp、ec/io、弱覆盖比例等)、质量类指标(包括语音掉话率、数据掉线率、RaB拥塞率、无线接通率等)以及投诉情况、用户感知评估情况等。

4.4网络建设和技术方案

网络建设方案分为覆盖类和容量类两大类型,都进行宏观指标和细化指标的评估。网络建设方案评估的主体是网络建设部门。

覆盖类按面覆盖、点覆盖和线覆盖分别进行覆盖目标及方案评估。容量类对不同的场景提出扩容门限,评估指标包括Ce利用率、码资源利用率、功率利用率等。

对不同的场景提出技术方案的要求,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站间距、站高、设备配置、配套类型、室分系统类型等。同时,对不同场景的单站造价或室分单栋造价提出评估要求。

覆盖目标根据覆盖指标值和评估标准计算出评估得分,再根据评估得分进行覆盖目标的优先级排序。表3为某城市城建学院覆盖需求评估示例。

不同的得分对应的覆盖情况可定义为:0~40分为弱无覆盖、40~70分为覆盖差、70~90分为覆盖较差、90分以上为覆盖较好。

不同场景的关键指标评估标准可自行定义,根据不同场景的覆盖要求确定不同的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可从站点密度、站间距、Dt测试指标、CQt测试指标、mR弱覆盖小区比例等几个关键指标确定。高等级的场景如校园、密集城区等,标准可指定得相对较高;低等级场景如农村,标准可指定低一些。

容量类评估与覆盖类评估类似,针对不同场景的业务增长率和负荷情况,对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评估扩容标准(道路场景可基本不用考虑容量评估)。

技术方案评估可针对不同场景的覆盖需求和建设条件,对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站高、站距和设备配置、配套类型标准。

投资造价评估可分别对不同场景的电源、配套、设备和综合造价建立评估标准。

4.5投资和效益

投入产出评估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此外,还需考虑市场发展、竞争驱动、共建共享、网络演进等因素,综合各项评估得分和权重作为最终投资决策的依据。投资效益综合评估的主体是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

5评估流程

需求的来源决定评估流程,可分为两大类:市场需求和网络需求。校园市场、集客市场、聚类市场、农村市场四个场景由市场发起建设需求;其他场景由网络发起建设需求。客服投诉的需求可按投诉类型分布纳入市场需求评估流程和网络需求评估流程。基站投资建设前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

6后评价与前评估结合

投资管理后评价包括总体后评价和项目后评价。其中,投资项目后评价与投资建设前评估的有效结合、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管理水平。

移动网投资管理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目标评价、效益评价、过程管理、影响力分析、持续性评价五个维度。评价内容涵盖项目工程技术、业务发展、管理、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评价重点是目标评价和效益评价。目标评价主要与前评估中的需求提出评估和解决方案评估环节对应;效益评价主要与前评估中市场评估和投入产出评估对应。

目标评价从4个粒度进行评价:全省级、本地网级、场景级、单站级。不同级别的评价重点和深度也不同。评价方法为前后对比法,与前评估集合的后评价关键指标如表5所示:

经济效益评价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微观经济效益评价。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是根据项目运营后实际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评价时后预测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回收期等经济效益指标,评价项目效益实现情况。

微观经济效益评价即与投资决策前评估结合的评价,根据上述目标评价中实际达到的目标,包括市场用户发展、实际投资规模、实际业务量,分场景重新测算投入产出,并与前评估中投资效益评估做前后对比,再做出评价。微观经济效益评价可采用成功度评价法,按目标收入与实际收入和投资回收期确定指标门限分为五个等级,最低等级为投资失败。

前评估与后评价结合,投资项目全流程滚动管理。前评估中,对基站建设的需求、目标和效果进行了评估,对技术方案和投资的合理性做了评估,在后评价中需要针对性地逐个验证。对达到目标的合理方案和先进经验推广贯彻,对未达到目标的方案分析原因,责任落实到人,并提出改进建议。前评估与后评价全周期流程如图2所示:

7结论

前评估机制引入网络建设流程后,初期会增加工作量,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熟悉,评估流程标准化流程化后,特别是建立起基站建设评估系统平台,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大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和反复调研数据导致的效率低下。同时,为保证评估效率,可建立系统化流程化机制,责任到人,所有的流程节点均指定反馈时间。

前评估可从源头杜绝无效或低效投入,提高市场匹配度。同时,需建立网络建设后评价机制,后评价与前评估闭环滚动管理,修正关键指标的评估标准,使网络建设实现真正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若臣,胡迪,高峰,等.移动网络通信质量测试与评价技术初探[J].现代电信科技,2010(4):47-50.

[2]丁昱.基于客户感知度的移动网络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09(22):176.

[3]彭赞,黄崇军,任重.关于建设以客户感知为核心的网络维护体系的探讨[J].移动通信,2010(16):76-79.

[4]李华培.无线网络质量优化和评估体系的构建[J].信息通信,2013(1):246-247.

[5]袁有余,张式娟.浅析本地光传输网络评估方法及思路[J].移动通信,2010(1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