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十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十篇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6:56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1

论文摘要: 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环节中,将电子产品工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先讲后学”,“在做中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训环节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是高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电子产品工艺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项目。结合《电子产品工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子实训环节采用了项目教学模式,即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参与项目教学,由指导老师安排一个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师边教边训,学生边学边做,并把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这一实训项目,这样便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复合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宗旨 

 

项目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主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不再相互独立,而是以一个团队或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项目教学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它不仅让学生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实施环节 

项目教学法实践环节大体分为5个阶段: 

(1)教学分析和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 

(3)实施方案。 

(4)检查评估。 

(5)归档总结。 

对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在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实训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专项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个完整的smt小型电子产品的安装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各实训环节的专项能力。 

 

2.教学过程 

(1)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指导老师把组装smt小型收音机的任务和要求向学生作详细说明,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训项目的内容是为了什么,实训项目工作的最后结果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实训项目工作完成后必须达到什么标准。 

(2)作出项目实训计划。每个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安排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任务、目的、终期结果、评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计划进行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 

(4)按计划实施,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实施实训项目期间教师除了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外,还要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 

(5)自我评价、回顾及总结。实训完成后,学生根据评定标准对自己的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对照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总结。

(6)指导教师对全班的项目实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3.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电子产品工艺实训的专业技能。通过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艺流程和手工进行补焊维修技巧,并能进行正确安装小型smt电子产品。在协作学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增强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还增强了解决问题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加强了时间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了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学体会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主体主要体现在: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自行制定实训项目实施计划,按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对项目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对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项目和组织项目的实施、进行项目指导、确定相应的项目考核和评价标准,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项目教学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对创造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实训项目进行过程的指导,对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并对项目实施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进展。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让项目教学法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发展,发挥它在实训教学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2

关键词电子工艺工艺文件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7

0引言

“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实训课程对培养工科类学生电子工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一定的电子工艺知识及相关技能是工科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不断更新才能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吻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①

1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实训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接触电子制造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先进设备,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我校电子工艺实训室增加了贴片机、自动印膏机、手动印膏机、回流焊等用于贴片元件装配的设备,以及进行pCB制板的一整套设备,实践教学内容在保留原先手工焊接训练、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上,增加了pCB制板、贴片元件装配工艺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1.1基础实践训练

基础实践训练包括手工焊接训练、拆焊训练、几种小型电子产品安装、焊接及调试几部分,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掌握手工焊接技能,学会常用元器件检测方法,了解小型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1.2表面贴装工艺训练

收音机作为经典的实践教学载体,在保留其分立元件插接装配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贴片元件、插接元件混合的装配方式,实训中学生通过动手印刷锡膏、贴片、回流焊接,掌握贴片元件手工装配过程。首先,学生利用手印台印刷锡膏,要求学生刷膏时用力均匀,锡膏厚度合适;其次,学生进行手动贴片,因为贴片元件体积小,不同型号及规格的元件外型几乎一样,为避免错贴、漏贴,采用工位装配方式,每个工位放置若干种盘状纸编带封装的贴片元件及用于取放元件的真空吸笔和镊子,工位上附有元器件安装的pCB板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完成贴片元件的装配,贴装完毕后,学生要检查元器件的贴装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特别是有极性元件,更不能装错,比如,收音机低放部分贴片二极管正负极装错,会造成电路电流的不正常。最后,将装配好的pCB板送入回流焊机中完成焊接,焊接后的还要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虚焊、连焊的地方,因为放置贴片元件时元器件移动可能会造成锡膏桥接。

1.3印制电路板制作训练

电子工艺实习所做的电子产品通常都是使用常规的配套器件和设计好的线路板,实训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只需要机械地插件、焊接、调试,缺乏对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②在印制电路板制作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原理图绘制、pCB图绘制、Geber文件输出、裁板、贴膜、曝光、显影、腐蚀、清洗等一系列制板过程,然后进行元件检测、成形、镀锡、安装、焊接、测试等,完成循环彩灯的整个制作过程。在印制板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研究、设计、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该实训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pCB制板的一般流程,为今后的电子科创活动打下基础。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pCB制板,所以选用的实践载体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会极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选择相对简单的循环彩灯作为实训载体。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实训内容③

通过购置新的电子工艺实训设备,开发新的实践项目,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将对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的优化。

2.1重视课程的综述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今信息化社会,电子工艺发展迅速,在综述环节通过大量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手段介绍当今电子工艺发展状况,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中,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电子工艺发展现状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实践课程的学习目的,阐明学生通过本课程所能解的知识及应掌握的技能,以及本课程在学生工程素质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2编写电子实践工艺文件,加强学生工艺技能的训练

原来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采用的是,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后,根据教学要求完成实训内容,往往由于学生记忆不全或有误造成操作e误,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现在,学生进行工艺训练及电子产品装配前,首先要求学生编写工艺文件,然后学生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训练以及产品的安装与调试,避免了盲目性,降低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安全性。工艺文件作为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反映了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装配准备、装联、调试、检验、包装入库等各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及规范,在实践课程中,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制造中所需要的技术文件的种类及其作用,懂得工艺文件对指导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实训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写方法,在实训中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保证了实训产品装配质量。

2.3引入6S管理观念,培养学生责任、安全、节约意识

6S管理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规范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整理”主要是指工作中区分出需要和不需要的事与物,再将现场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现场;“整顿”是指,将物料、器材、工具、文件的位置固定下来,明确数量并进行标识,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清扫”主要是指将实训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并注重细微之处;“清洁”是指,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状态能维持下去,并进行标准化;“素养”是指,培养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团队精神;“安全”主要是指,清除事故隐患,排除险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④在电子工艺实训中,根据企业广泛应用的6S管理方法,结合电子工艺训练课程的特点和实训条件,制定学生实训中的行为和评价标准,在锻炼学生的电子工艺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树立责任、安全、效率、节约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具体如下:

(1)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将与实训无关的物品放在工作台上,个人生活用品要放在工作台下面的柜子里。(2)将与实训有关的工具、材料、元器件依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手工焊接烙铁要按要求摆放在右上侧,工具包放在左上侧。(3)课后清理、清扫自己的工位及周围,保持清洁,最后将剩余的材料及元件上交,培养节约意识。(4)保持、维护自己工位所有实训物品清洁、整齐、有序,实训期间要求学生统一穿工作服。(5)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6)学生要严格按照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作业,减少人身伤害,保证设备安全使用。

在实训过程中,要按照以上标准评价学生行为规范,并将学生的表现计入课程考核中。

3建立更加合理的考核标准

原课程考核为三部分:电子制作、实践报告和平时到课率。为了更加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将考核分为四部分,包括考勤及行为规范、操作技能、考核件、报告四部分。考勤及行为规范考查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安全、尊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规范;操作技能考核学生工艺文件编制及具体操作是否正确、符合要求;考核件考查学生做出产品的质量情况;报告考核学生对产品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产品安装、调试等内容的掌握情况,改进后的考核标准更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情况。

4结束语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教学发展,不能仅满足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完成一些模仿式的焊接训练,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实际工作需要的关键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⑤根据企业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和调试的工艺流程,不断优化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引入新的电子工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生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避免了工作盲目性,降低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标准,更能全面地考核学生能力,反映学生实践训练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素|的培养。

注释

①王晓红,李欣.电子技术与工艺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进[J].高教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0):120-121.

②奕庆磊,刘宏宇.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5):125-127.

③李丽秀,张存芳等.“卓越计划”背景下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发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4):129-132.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3

1引入模块化、层次化教学理念,完善电子实训教学体系

以往多数院校开设的电子工艺实习,大多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电子元器件的常识,熟悉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通过手工焊接练习学会组装一个超外差收音机、稳压电源或声控台灯之类的简单电子小产品[3]。这种传统的实训内容单一,实习设备落后,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回流焊接技术和Smt等工艺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过孔插装技术的局限性[4],而eDa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原有硬件条件基础上进行了实训教学改革,每学年针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十几个教学班,进行2周的电子设计综合实训[5]。在实训内容上设立了3个必选模块,包括印刷线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装配实习,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本内容的实训。设计项目改变原来的单一产品,在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对于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行准备设计方案和电子电路,灵活安排开放实验室,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把“必选”模块与“自选”模块相结合,引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理念,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目的,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模块组成见图1。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充实实训内容

2.1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体系的整合我们在总结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大纲[6]。对于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社会和生产实际。对于产品设计,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种常用电子器件的技术参数,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并了解电子新工艺、新技术,强化电路设计和动手能力。教材对于电子实训也十分重要。我们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编写了《电子技术实习指导》,内容包括印制电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实习三大部分,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焊接技术、波峰焊、再流焊等,以及印刷线路板设计、电子电路仿真、典型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等内容,并通过对t-2906Fm收音机的焊接调试和安装,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工艺,熟悉Smt器件的组装技巧。我们进一步整合了实训内容和各部分学时分配方案,重在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学时分配见表1[7]。

2.2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是针对电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一般在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后进行。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方法,了解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技术的基本机理,观看焊接工艺视频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际制作组装Fm收音机等电子产品,了解整体电路的调试方法,熟悉完成一件电子产品的全过程,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如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protel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等软件,已成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中必备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电工电子课程群”和示范中心建设,丰富了“电子设计与综合实训”网站资源,使教学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完善实训考核机制

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故障现象,要现场分析故障原因、示范讲解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印刷板设计的布线技巧和仿真结果分析等也要提出具体要求。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8]。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实践操作、总结报告3个部分组成,尤其是电子产品制作环节的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作品的外观组装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调试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效果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例如Fm收音机的灵敏度和覆盖调整等具体参数。电子设计综合实训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我们各部分的考核比例为:印刷板设计20%;计算机仿真20%;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及装配35%;出勤及实结报告25%。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当初不为考生和家长所知,到如今很多考生蜂拥进入各类高职院校学习深造。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实训基地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就业安置好,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和肯定。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必备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能够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职业能力,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为满足市场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1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概述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和保障;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50%。在校期间的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锻炼,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对以后就业也有很大帮助。

1.1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的工作环境,学生接受模拟工作任务,实际操作训练,完成“工作任务”。电脑艺术设计学生在实训室在师傅带领下学会使用苹果电脑、喷绘机、写真机、雕刻机等设备。经过在实训基地的一段时间学习,大大提高技能水平,结合学校组合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很快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1.2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有效途径。校外实训基地一般在企业、工厂、公司等,校外基地具有设备优良、业务多的优势,能让学生真实参与到实际工作当中,能够掌握很多在校内实训基地无法获取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质,校外实训基地有利学生很快适应角色,很快胜任岗位工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也有利学生很快了解企业文化、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3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对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至关重要。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新招录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很多为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没有在设计公司工作的经验,缺乏实际工作状态的讲授驾驭能力,讲课理论太强、案例少、操作经验空洞,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抓紧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至关重要。

2目前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校内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落后。据笔者调查,一些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就是普通微机室、陈旧机房。电脑配置低、设施滞后,有些机房还肩负着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需要。没有设计专用电脑如苹果电脑,没有专业的喷绘机、写真机、刻字机等。校内实训基地授课教师仅仅带领学生在微机室设计制图,课程内容设置单一。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落后,使得实训课程讲授不规范、不标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影响教学效果。

2.2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机制不健全,共赢模式亟待研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多为广告公司、室内设计公司、装潢公司、印刷厂等。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唯利是图是企业经营的手段。公益性、义务性承担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实训任务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效率、效益。企业要安排专人传、帮、带,无形中人力成本增加,然而实训的学生为企业却很少能带来效益。为此,很多设计公司也是不愿意长期接待实训的学生的。如何即让学校满意,也让设计公司满意,达到互利双赢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2.3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很多学生抱怨,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实训,讲授的老师就是平时的软件课教师,教师长期在校园工作,脱离社会岗位工作实际,讲授内容不够新颖,安排实训项目单调、内容少,没有意思,知识容量小。在校外实训基地的辅导教师,因在一线工作时间长,眼界开阔、经验丰富。但是,面对学生却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他们不具备优良的讲授能力,不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学生理解的少。如何互补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优点、取长补短才是良策。

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学习16号文件精神,深入理解高职教育的本质。从宏观层面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真正理解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深刻领悟“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质内涵。

3.2高职院校要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校方面要加大建设资金配套,也可以申请国家、省市的专项资金,例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请“民生工程”资金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已取得了很好效果。学校也可以引进企业生产线进入校园,学校提供场地车间,企业提供设备、技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就引进了三元广告设计公司等企业在学校生产LeD广告电子屏、广告喷绘、写真机等。

3.3高职院校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均在校外,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校外实训基地应该包含:广告公司、设计公司、装潢公司、印刷厂、报社、杂志社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得企业愿意长期接待实训学生,从中企业方也要获得效益。加强企业和学校联谊,增加感情,使得合作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笔者建议高校和企业与政府工商机关协商,能有条件针对承担高校实训学生的企业减免教育附加税,作为补偿。

3.4高职院校要加强和企业共建实训教材开发工作。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创意密集专业,前沿性发展变化快,新材料、新工艺每年都在更新、变化。课堂教材内容编辑出版变化更新比较慢。所以需要邀请用人企业派人和高职院校共同联合编写实训基地教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进行编辑,规定实训的单元任务、目标和要求,实训组织和实施办法、实训的过程管理和实训教师上岗制度、职责。

3.5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师资的建设工作。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要大力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复合型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保证,实训课程是有助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很快融入工作情景中,获得实用性技能,较快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和了解企业文化等。支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备支撑条件。电脑艺术专业学生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综合历练,才能具备好的职业技能,形成高职毕业生的独特就业优势,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成为胜利者。

参考资料: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5

【关键词】电子工艺pRoteL软件pCB板Smt技术

电子工艺技能包括传统手工电子产品制作和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产品制作两大类。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电气专业的高职学生,至今已有10届毕业生。现有多名毕业生工作在电子行业的企业中,而且人才市场上很多企业对此具备电子工艺技能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到企业后能很快担当起专业和技术管理工作。电子工艺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内容,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强的动手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这几年来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电子工艺实习中焊接技术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以前的实习时间安排为两周,除了其他课题训练,焊接训练只有三四天的时间,很多学生手工焊接技术只达到一般水平,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有狠抓基础技能训练,将以前的电子工艺实习由两周改为三周,加长焊接技术训练时间,在训练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每人进行完基础焊接训练后,增加了一些焊接训练考核,并结合每年的学院科技艺术节,学生自己设计艺术图形后参加焊接比赛,比赛成绩由作品艺术性和焊接工艺两部分组成,评出奖项。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电子工艺技能训练方面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2通过参加大赛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

力求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实践教学。自2009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组织和参加省市各级大赛。学院每年通过选拔选手参加山东省和淄博市组织的各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将课程设计与电子工艺实训相结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1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以往的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之后进行,与电子工艺实训是无任何关系的,教师出设计课题,学生进行设计。很多学生认为电子课程设计没有什么用,经常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为调动同学们设计的积极性,我们将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电子课程设计与电子工艺实训相结合,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课程设计,然后紧接着进行电子工艺实习,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内容能通过实习后做出成品,这样就能大大调动了学生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的积极性。从课程设计开始同学们就积极选课题,设计完成后,再利用所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tel和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制作出印刷板图,然后焊接安装、调试。经过三个年级的教学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在“交流-交流变流电路”一章中讲解交流可控整流电路时,同学们对理解晶闸管的交流可控整流原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用了“调光台灯电路的制作”内容,此电路具有电路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同学们在电子工艺实训中,经过自己设计、制作pCB板,安装、焊接,调试等工序,不但掌握了晶闸管的交流可控整流原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引进先进实习设备工艺,使电子实训更趋向专业化

学院近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校内实训条件,近几年电子工艺实训室新上了线路板制作机、返修台、转印机、视频钻等先进设备,为教学创造了更好地条件。

毋庸置疑,以高可靠、高性能、高集成、微型化、轻型化为特点的电子产品,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电子产品的集成化和微型化是当代电子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一切归因于元器件安装工艺的改革。表面贴装技术(Smt),是实现电子产品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关键。学院为了提高电子实习的水平,学校在考察了此技术的可行性后,从清华大学教学仪器厂购买了一套Smt表面贴装实习系统和一套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通过Smt实习使学生了解了Smt的特点,熟悉了它的基本工艺过程,在较短的几天时间内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利用该系统亲手完成了Fm收音机的制作。被同学们称赞为“复杂设备简单化,神秘工艺表面化”。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此项技术。

5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进行校内电子工艺实习改革的同时,我们从01级开始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清华大学电子实习基地进行三个月实习,许多同学因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教学仪器厂录用。其他同学也被各大电子企业录用。

通过几年来以上几各方面的不断改革,使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使我们的毕业学生更加贴近当前用人市场,由于这几年来电子工艺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就要求我们教学要紧跟专业发展,实时更新知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实时更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今后仍应继续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更多更好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6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电子工艺与训练;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14-02

一、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

项目教学,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项目化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项目、设备和师资。

1.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的关键

选择项目是项目教学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根据教学要求和课时制定标准,在注意尽量覆盖课程的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技能训练的平衡性。《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识别及其应用,掌握焊接技术,所以《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作为教学项目,开展教学。项目(产品)应该具有实用价值与外观要求,项目任务还要考虑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这一主要因素,项目(产品)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产生直接的感官效果。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制作兴趣。

2.完善的实验设施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项目教学法毕竟是一种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制作场所与仪器设备及项目资金的配套,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条件。《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课,项目的选择比较简单,所需资金和设备较少,实验设施易于满足,同时制作场所要求也不高,完全可以实现课内、课外开放。

3.双师型教师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充分条件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企业实践经历,还需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开发能力,并能随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占比较高,师资力量完全能够满足。

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变学生课堂中被动接受灌输,为自觉的主动接受。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后,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和喜欢。

二、项目驱动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内容

项目驱动教学的课堂主体是学生,他们要完成自己的任务(项目),一切都要围绕项目进行,所以考核也要围绕项目进行。

1.以完成项目为考核的重点

《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可以选择“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这个项目展开教学。考核重点应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为依据,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掌握、运用情况,以及对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以适应学生将来就业时职业能力素质的需要。该部分成绩应占总成绩的60%。课程结束时,根据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确定成绩(包括平时项目分解的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教师要有平时子项目考核记录)。成绩等级可划分以下5个档次。

“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这个项目可以分解为:元器件选择、元器件安装、元器件焊接和整机调试4个子项目(考核指标体系略)。

2.重视其它方面的考核

成绩考核既要以完成项目为主,又要重视对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1)课堂笔记。以课堂笔记取代通用的实验报告。课堂笔记的最大好处在于不拘于格式,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

除了可以从课堂笔记中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可以看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习态度。对课堂笔记的考核规定,必须有学生自主创新部分的记录,哪怕是项目中一个电阻位置的改变(与原设计方案不同)。本部分应占20%左右。

(2)口试。项目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做的项目,现场提出3~5个问题,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项目独立完成情况,等等。应占10%。

(3)学习态度考核。出勤、课堂表现、协作能力、安全常识,等等,作为学习态度考核的重点,以满足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需要。应占10%。

(4)竞赛。《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结束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院(或系)的学生组织如科技部为依托,组织全体学生围绕《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开展电子技能大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可以获得《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10分以内的课程总成绩加分,课程总成绩加到100分为止。

《电子工艺与训练》课程实施项目驱动教学的成绩考核,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7

    

    (二)集中技能培训集中技能培训是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器件选择、产品制作、安装调试等训练,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以及器件和电路的安装、测试和调试方法。在内容选择上,与现代电工电子技术实际应用并将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身临实践现场“真刀真枪”地训练。

    (三)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针对各专业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工技能鉴定等活动,开展综合训练、创新设计或自主实验,对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再提高。同时,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设备的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候,根据现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实际,给学生布置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实习内容,学生在专业实习的同时,得到电工电子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文献、咨询等多种渠道开展自学活动,构建各自独到的见解。组织讨论。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疑、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对于错误的、模糊的观点,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效果评价。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同学评价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共同进步;通过教师的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升华。pBL教学法的灵活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合和交流表达、团队合作等实际工作能力。集中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工工艺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8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工艺;强制性条约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143-01

0.引言

在《110-500kV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要求及可研深度规定》中,明确规定变电站需要实现其基本及核心功能,其全程、整个寿命周期内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建筑风格上,倡导工艺简介、施工便捷、流线型与环境协调。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变电站一直采用的是非标准化工艺设计,不同的土建规划和设计,导致各个变电站形态不一,颜色结构等与环境格格不入,更有甚者,不少变电站成为了破坏当地环境的罪魁祸首。

1变电工程土建标准工艺

变电站土建不同于其他土建工程,其质量会直接关系到人身以及整个电网的安全,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在变电站土建施工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标准工艺,严格遵守强制性条约,将质量问题时刻牢记。近两年,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刊发了电力工程建设相关文件,《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和《关于和》。目前国家对变电站施工工艺越发重视,其标准工艺质量水平也是专家学者乃至国家关心的问题之一,这成为了考量企业整体施工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标准工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给出了较高的要求。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以及施工标准成为了评判该工程是否为质优工程的度量手段之一。

2.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工艺建设要求

变电站土建工程需要特别成立工地建设实施组、工作组以及领导组,各大组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土建工程实施组需要根据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目标,价格详细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保证整个项目工程各个质量环节都得到切实的落实;工作组需要对施工目标进行分解,将项目结构进行有效拆分,并对项目质量工作责任体系进行划分,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的工地建设应严格根据工程施工的目标,将细化方案与措施制定下来,从而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责任在各个质量控制环节得以有效的落实。另在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进;领导组主要工作就是对整个项目进行指引和统筹,对工地标准化施工进行协调处理。

变电站土建施工系统由设计方、施工方、监管方、业主等组成,按照施工标准工艺进行考量,这一工作责任包含:

①对土建施工标准工艺的开展实施以及检查全权负责;

②对土建施工标准工艺的创新点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③负责标准工艺施工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

④结合变电站土建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工程中所应用的标准工艺管理文件进行编写;

⑤标准工艺创新工作的研究,并记录;

⑥根据新的标准工艺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将新的技术教给施工人员;

另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工艺进行检查落实,并对标准工艺的实施情况进行评断。

3.变电站土建标准工程工艺设计与施工

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施工,这是保障变电站安全的关键因素。安全不仅仅是设备安全,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变电站土建施工一切活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并且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工作。

3.1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设计管理

根据相关的标准工艺管理要求,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相关的设计部门应该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中的相关规定,对标准工艺的应用开展专项设计工作,在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切实掌握标准工艺的相关要求。在工程设计中,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小组讨论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障土建工程的正常开展。在项目设计前,需要组织系统中o理、施工、设计、业主等相关负责人和员工,并且需要邀请一些资历较老、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老员工参与其中,将标准工艺流程进行彻底审查,对已经形成的标准工艺流程可能出现的纰漏给出解决办法。

3.2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施工管理

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其具有排他性,不同区域的变电站具有不同的特性,其与当地的地形地貌、供电需求等相关,所以对实际的操作标准以及规范也是因地制宜。根据我国颁布的各种不同的施工标准,变电站土建施工应该据此为施工和管理标准,若是没有完全符合的规章制度时应该寻求相近标准。

3.3变电站土建严格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由于变电站工程设计土建工程以及输电线路架设、电气安装三个专业,工艺复杂,设备材料忠烈多,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班施工队同时开工的情况。因此在施工事前,设计部门应该全权对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交付设计图纸,并且对其中的难点疑点及时指出。施工部门在获取图纸之后,应该紧急联系施工人员,将图纸仔细审核,分析审查图纸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分析图纸的可行性。在图纸会审过程中,设计部门应该派代表出席会议,一起探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图纸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由于变电站施工设计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较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候,应该及时上报。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环环相扣,应该及时信息共享,尽快解决图纸问题。

3.4严格执行标准化施工方法

在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有首件样板作为技术标准,不断加强施工工艺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制定有效的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并且保障施工队所有的施工人员认可并确定会用该标准进行施工,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每个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经验不同,或者对设计中的施工流程了解不够,不能严格执行这套标准,导致后期在施工中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不合乎规范。此时技术人员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得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3.5设备材料供应严格管控质量标准

材料是保证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的基础和物质条件,是一项合格工程项目的首要因素。倘使从材料开始就不符合施工标准,标准的变电站工程无从谈起。由于变电站所需要材料种类较多,材料质量要求标准各异,在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到实际运用问题。例如木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等等。首先需要根据施工图纸所提供的设备数量、材质、规格、技术参数去安排采购、确定供应商供货;其次,在施工现场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摆放,便于施工人员使用;最后以防万一,不让设备材料问题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施工部门应该及时和采购部门沟通,将数量、规格、品牌及产地等情况摸透,避免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情况发生。

4.对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化相关建议

4.1土建工程策划工作应该得到重视

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应该经过施工技术工作者论C,内部审批合格之后,报给监理部门与业主项目部门审批合格之后才可以予以实施。

4.2加强学习交流与沟通

对于标准工艺示范性工地建设中的各种控制数码照片予以收集与整理,并且及时地对己完成的创新成果及标准工艺的应用予以汇总与统计,将有关标准工艺应用、报表材料与创新成果展示课件等制作出来,这些对于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对标准工艺示范性工地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与查找,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进而使得标准工艺示范性工地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工艺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4.3加强标准工艺建设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国家电网输变电土建工程标准工艺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人员培训机制确定下来,并且制定适当的培训计划,设立出专门的标准工艺学习教室。在工作人员标准工艺培训的过程之中,应该分为工程操作层以及工程管理层两个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5.结语

施工标准工艺将是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发展趋势,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标准化理论施工,将会大力提高变电站施工质量。笔者认为未来的变电站标准化施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其次,电气网络化应用下,人工智能操作将逐步推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靖.谈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设计及施工[J].民营科技,2011,(13).

[2]周秋鹏,孙向东,吴松“标准工艺”对电网建设质量贡献度分析[J].湖北电力,2013,(4).

[3]闵小利.长庆送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0):11-44.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9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综合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具备教、练、培、鉴、研、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高校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践专业和学院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托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扬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及“三新一网一书”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与中石化下属多个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实践性教学任务开出率和教学效果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中石化班”、“大众班”、“扬农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随着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工作的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新

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职场化、情境化、生产性”的理念,围绕“一个核心”,遵循“四个原则”,突出“五类技能”培养,打造“六位一体”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是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一个核心: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为核心,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供配电技术、pLC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实训设备建设重点,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四个原则: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一致、全面建设,面向岗位、改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四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及成效。

(三)五类技能:突出关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三种典型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工厂供配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流程监测、工件加工装配、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技能,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

(四)六位一体:完善基地功能,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集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供配电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集散控制技术(DCS),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供配电控制、生产线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三个控制室和综合中心组成。其框架结构图设计如图1所示。

图1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框图

(一)供配电控制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二)生产线控制室:以典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技能点,完成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等的安装,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控制功能设计、调试与维护,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等,监控生产线全过程。

(三)生产工艺控制室:以典型的工艺流程为控制对象,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通过先进的DCS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组态,调试与运行维护,可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与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实时监控生产工艺全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对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即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3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化工类专业近6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主持建设多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成绩,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化工、电气、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投运使用以来,DCS系统先后完成了DCS应用技术工程师培训、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兴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和申请专利多项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基于师资队伍及先进设备,将为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广泛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基地投运后,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本实训基地运行以来,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向校企无缝化对接的步伐更加深入迈进,进一步满足了上海大众、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是一个立足扬州,辐射全省的特色化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为全省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有效路径,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9-21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8-52

[3]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61-62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40-42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篇10

关键词:VR;应用

电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依据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职业成长系统、学习地图,按照基于游戏的虚拟工厂脚本,开发了由《虚拟电子产品生产车间》和《智能测控电子产品实验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基于游戏、虚实结合、3D场景再现”虚拟工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虚拟实训系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虚拟工厂有效解决了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等岗位群对应的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工艺指导、电路设计与分析等10项专项技能或综合训练难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真实原型再现,硬件资源软件化、网络化,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训资源不足问题,解决了大型、先进、精密电子仪器设备高额购置成本问题,解决了抽象过程形象化问题,为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关键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1-2]。而文献[1]从技术上分析了虚拟电子产品车间的设计、实现过程以及功能,文献[2]从虚拟实训系统应用角度介绍了系统应用教学的效果,本位主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分析。

1创建“五生产要素、三职业路径、三能力层级”综合学习训练系统,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藩篱,解决了“职业素质养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基层管理”三者的融合问题

打破传统的学科性知识体系,依据“人、机、物、法、环”生产要素,以职业人为中心,遵循技能、技术、管理三条职业人职业发展路径,融合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知识,电子仪器仪表与工具的使用、工艺指导等技能、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职业素质,构建“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为主轴的三层级职业能力素质成长模型。通过对职业活动进行进阶式的教学化的设计,训练知识技能与素质。创立了“五生产要素、三职业路径、三能力层级”“知行合一”的符合职业人成长规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训练系统。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运用、生产运行管理融会贯通,通过具体工序、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来养成和训练,并通过学习地图引导应用电子职业人成长。

2创立教学工厂“硬件软件化”及虚拟化实训理念,突破“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及学生厌学的问题

按照“‘游戏’互动”软件开发理念,以真实电子产品生产工厂领料岗位、预处理岗位、插装岗位、Smt贴片岗位等11岗位以及工厂人文文化真实环境为依托,设计出虚拟工厂操作员、技术员、工艺员、工程师等职业成长历程,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工序为级别的“游戏练级”。将工厂硬件如设备、工量具、仪器仪表等刚性硬件虚拟化,与岗位的工艺、技术、流程、管理规范、规章结合起来依据“职业人”的职业成长规律,以真实企业“人、机、料、法、环”五个生产要素为起点,设计出电子产品调试与检修等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成长的学习地图,以学习地图导航学习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应用电子职业人角色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成长需要。引导学生一无所知到成长为一个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的虚拟“职业人”,其成长过程品味“游戏”的智慧和乐趣。一线操作员学习实训系统中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巧;技术员和工艺员则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探索和体验,比如更深入地了解pe(工艺)、ee(工程设备)等岗位的操作内容,并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培养和打造角色,以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

3开创隐性知识/技能的显性化及职业素质内化,突破“素质冰山理论”的实训应用问题

高素质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的职业素质很难通过一般课堂得以培养。虚拟真实设备、虚拟真实岗位、虚拟真实环境三个层次3D原型再现企业,学习者在虚拟工厂通过产品生产工序“游戏练级”职业人成长训练,“亲身真实经历”工厂生产组织、过程管理。学习者角色扮演操作员、技术员、工艺员、工程师工厂职员,体验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知识、技能以外对敬业乐业、遵章守纪、责任担当、沟通协作、意志品质、实干巧干、发展创新等职业素质要求,领悟到职业素质对产品质量和职业人成长历程的影响。通过虚拟工厂的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品质管理过程“游戏”练级活动,将职业素质社会化和外化,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游戏练级”,“亲身真实经历”发掘学习者内部潜力,激励学习者探寻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秘技,实现综合性职业素质的内化滋生。

4创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泛在性实习实训,突破传统实训仅局限于“物理”实训室或企业,突破了实习实训方法的重大瓶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真实原型3D再现,硬件资源软件化,实现对真实电子产品工厂生产过程的逼真模拟重现。让学生不需到实际工厂便可以在3D虚拟工厂体验到电子产品生产的所有工艺、技术及安全生产流程。在学习和训练模式上创新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基点的虚实结合的实训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加强的学习实践环境使学习与训练落实于现实应用,学习者可以更充分地体验、更有效地进行知识建构的泛在学习与训练新模式。其中,学习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从原来的平面式“适应性”学习模式转变为立体式“导向性”的按需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得到他所需要的文档、动画、操作视频、考核试题等各种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是基于学习者自身需求的,因此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是一个适量学习(justinenough)的过程。实践操作的泛在训练新模式主要体现在训练者可以通过虚拟实训系统软件中的企业参观模式来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岗位的工艺流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等相关知识与信息,在操作模式下通过与软件的交互对话获得独自解决生产工艺(pe)、设备工程(ee)、测试工程(te)、质量控制(QC)等生产技术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在考核模式下使训练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评价反思工具对学习和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并为个性化发展定制实现条件。学生可以任意漫游到三维虚拟的车间去体验并操作各种设备、学习(或熟悉)各种工艺的操作技巧等。利用网络技术,将软件网络化,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共享,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漫游电子产品车间、技术上岗、操作对应设备,得到他所需要的文档、动画、操作视频、考核试题等各种学习信息。同时,泛在训练通过操作和考核模式还能检验训练者是否达到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以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训练者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总之,基于VR技术的应用电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解决了“职业素质养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基层管理”三者的融合问题,突破“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及学生厌学和“素质冰山理论”的实训应用问题,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无限共享。

作者:谢永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