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理学沟通的要素十篇心理学沟通的要素十篇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6:37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1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学生缺乏手术室护理知识,缺乏责任心;带教老师存在着心理、文化、环境因素。探讨改善师生沟通的策略:学生加强学习,加强责任心;带教老师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改善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教师;学生;沟通

师生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发生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1],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工作节奏快,人员复杂,器械设备繁多,师生沟通不足,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就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1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

1.1学生方面

1.1.1手术室护理知识缺乏课堂上传授的手术室护理知识有限,以致学生进入手术室实习不知道干什么,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

1.1.2缺乏责任心学生只是一味的听从老师,不问为什么,不知道对自己的所做应该负责。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心理因素带教老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其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有研究表明,过于挑剔、冷漠、偏执、心胸狭窄的老师较大度、宽容、热情、灵活的老师更难看到学生的长处,更难容忍学生的不足,与学生的潜在冲突也更多一些[2]。

1.2.2文化因素由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文化水平、年龄、经历、认知方式等存在差异,师生之间的交往必然存在一定障碍。

1.2.3环境因素手术室与课堂教学环境不同,本身工作量大,沟通方式也有所不同,交流过程易受环境的干扰。

2改善师生沟通的策略

2.1学生方面

2.1.1加强学习应自觉努力地加强手术室护理知识的学习,针对每一次的巡回、洗手工作,应向老师请教,并做好笔记。

2.1.2加强责任心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虽然是实习,同样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多向老师请教,把实习工作做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2带教老师方面

2.2.1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带教老师应具有乐观开朗、耐心细致、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品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少批评,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

2.2.2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是教学沟通的主导者,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技能以及沟通技巧直接影响师生沟通,影响教学效果[1]。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改善教学沟通的重要环节。重视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护理技能。还要加强与学生沟通技巧的学习,应鼓励学生提问,容许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提高教学效果。

2.2.3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教老师要善于把临床环境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增进教学效果,如:在手术台上,讲授手术器械的传递,如何配合医生手术;巡回时,结合手术讲授巡回的要点,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正在使用的先进仪器进行示范操作,讲解新开展手术的护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通过对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改善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2

关键词:沟通;困境;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沟通障碍

罗宾斯(Stephenp.Robbins)认为,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得到传递,还需要被理解。然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成功的沟通不仅仅是被理解,而是理解并接受,并且这种沟通是双向畅通的。

1.理解与接受的困境

理想的沟通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要一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阐述并使另一方理解,然后另一方在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之后决定能否接受。是否理解是沟通所追求的过程,而是否接受是沟通所追求的结果。但是否理解并不是是否接受的必要条件。在学生工作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其他的因素,比如地位、权力、利益,来迫使或诱致学生接受其观点或解决办法;教师即使理解并认同学生的观点为正确,也因为服从工作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接受学生提出的要求。由此,导致学生工作中沟通理解与接受困境的出现。下面,从“是否理解”与“是否接受”两个维度来分析沟通障碍。

区间所示为最佳沟通。师生双方对所讨论的事情能够达成共识,经过交流,能够形成一致的意见或找到一致的解决办法。区间 、 、 分别代表了沟通不同情形的沟通障碍。从沟通困境的情形看,师生双方都非常清楚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的各自明确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对对方的观点和看法都非常清楚。可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和解决办法。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理解而不接受。从沟通障碍的情形看,一方对另一方所表达的观点或者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理解,但是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接受了另一方提出的解决方法。一般是学生对教师的观点不理解而接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粗鲁的工作沟通,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沟通困境。从沟通困境的情形看,双方都不明白对方所想表达的问题,因此无法接受双方观点。产生以上障碍的原因既有沟通技巧方面的因素也有由于双方价值观不同代表的立场不同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因素,还有双方管理地位悬殊的因素。

2.行动结果与沟通结果不一致的困境

在学生工作中经常听见辅导员这样抱怨,“不是说得好好的吗?怎么结果全变啦?”沟通漏斗理论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沟通漏斗是将沟通的过程比做一个漏斗。它是一个逐渐将主要内容遗失的过程。假定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他嘴上说出的可能就是80%,别人听到的就只剩60%了,而别人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真正听懂的可能只有40%,等到别人按照自身的理解将其转化为行动之后,只能残余20%。

沟通漏斗形象地说明了学校思想教育沟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学生之所以无法令老师满意,就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在沟通中逐步衰减。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漏掉的内容减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沟通漏斗现象的产生除了故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接受者不能完全理解沟通内容,从而只能接收他所能理解的那部分内容。由于沟通过程中存在着某种障碍,某些内容就被删除了。学生工作中的这种障碍主要是由于双方地位、年龄、语言、礼仪、习俗、知识结构、政治素养、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社会思维定势等因素造成的沟通方法不妥引起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沟通障碍的解决办法

1.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生活条件、不同的性格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要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的社会地位、个人的文化水平以及学习方式等都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为师生沟通的进一步提升营造条件。教师了解学生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对话或观察,也可利用一些间接的方法。笔者比较喜欢了解学生的方法有网络QQ与学生周记。根据学生喜欢网上聊天的特点,建立一个聊天室,通过网络与学生对话,可以通过学生的网络语言了解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另外,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透过学生周记中的点点滴滴及时捕捉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情感是沟通的纽带

有一个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存在文化基础差、高考落榜、家庭贫困、独生子女等各种情况,在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存在着自卑、迷茫、焦虑等心理状况,情感沟通尤其重要。学生工作者应该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学生拿到奖学金、比赛获奖、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等获得各种成功时,学生工作者要及时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激励获取更多的成功;在学生因失恋、失败等原因情感受到伤害时,学生工作者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进行情感引导;在学生生日或传统节日时送给学生真诚的祝福;在下班级、下宿舍时学生工作者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其聊生活、谈趣事,建立强烈的信任感。

3.建立平等的沟通氛围

香港富商郑裕彤认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感,当员工跟你沟通时,假如你以老板的姿态待人,员工就不乐意为你提供意见。同样,师生沟通时具有明显的位差效应,老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高高在上,学生只可能被动的接受,沟通困境是无法解除的。只有建立平等的沟通氛围,建立朋友式的沟通关系,才能让教师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真诚碰撞,从而加深理解与信任,而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

4.建立文化沟通平台

文化沟通是高层次的沟通境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构建文化沟通平台,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培养与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教师与自己是同路人。二是学会学生的语言。沟通语言学生化是消除师生沟通障碍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具有愿意与学生沟通的真诚决心和一心为了学生的高度热情;要求教师有高深的学识,能深入浅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智慧;还要求教师有开明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能容纳和接受学生的思想。三是以校园文化为契机开展文化沟通,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隐性沟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3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能力长效培养机制

大学生沟通能力,指大学生在事实、情感、价值取向、意见观点等方面有效地与他人交流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顺利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尽快适应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而且是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准。切实了解大学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构建和实施长效培养机制,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长效培养机制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是他们经常感到烦恼的问题。有关研究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大学生总体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沟通目的不明确,沟通心理不成熟,沟通语言水平差等[1]。

2008年,我们以问卷形式抽样调查了本校181名各专业年级大学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的意见,主要如下:(1)对造成沟通能力不强的因素按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序,学生认为依次是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因素。(2)80.8%的学生表示交际范围狭窄,没有接受过演讲、礼仪等方面的培训。(3)31%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有意识地锻炼提高沟通能力。(4)16.4%的学生认为教师重视沟通能力培养。(5)54.8%的学生希望学校和社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6)80.7%的学生认为沟通课程学习有必要,但前提是教学质量高。(7)对希望的实践平台按倾向性从高到低排序,学生选择依次是实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学生组织。我们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学生的意见。调查表明,学生总体上对沟通能力培养有较理性的认识,渴望提高沟通能力,但自我培养的主动性和沟通锻炼不够,沟通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培养。这就需要学校更好地整合社会、教师、家庭、学生的力量,构建和实施长效培养机制,因为机制具有目标的确定性、措施的系统性、运作的持续性,能形成培养的合力,提高培养的成效。

二、长效培养机制的构建

沟通能力长效培养机制是指构成沟通能力培养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影响,推动培养系统运行的条件和功能,包括观念、目标、实施、保障等。近几年,学校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结合专业教育,构建和实施长效培养机制,学生沟通心理品质和适应社会的沟通能力明显提高。

1.明确培养目标。沟通是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学校按照现代人才观和质量观,充分认识沟通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把沟通能力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又从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协调、沟通运用能力等方面加以具体化,体现目标相对的独立性和针对性,强调合格的大学生不仅专业能力过硬,而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有效进行自我、人际沟通。如书面语言能力要求学生能撰写计划、总结、论文等,准确表达思想,语言流利,措辞确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都明确培养目标,把学生沟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学校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强化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促进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沟通观,深刻认识教育管理从本质上是师生双方通过有效沟通实现的[2],为教师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思想基础。

2.加强沟通教育。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沟通课是基础必修课。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沟通课纳入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人际沟通、实用礼仪等选修课;还针对不同专业的素质要求和职场需求,以必修课或专题训练,进行管理沟通、商务沟通、营销沟通、医患沟通等教育。沟通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教学单靠传授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有效实现培养目标。学校重视沟通课程建设,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角色扮演、自我展示、游戏等教学方法,加强沟通过程、情景、技能训练,使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还应结合入学教育、实习前教育、就业教育等途径,通过各种成或败的现实案例,加强学生沟通教育。沟通能力是人文素养即一个人理想、智慧、情感的综合体现,学校应通过开展假期读书活动等加强学生课外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提高人文素养。

3.强化沟通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不仅在于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靠理解后的锻炼,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思维、情感的沟通,设置讨论、辩论、提问等环节,变“要学生说”为“学生要说”;课外作业由学生课堂上报告,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研讨、自由的双向交流中学会沟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重点关注沟通能力差的学生,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化解和协调冲突,鼓励他们加强自我锻炼。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能力测试等途径,促使学生认识沟通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和自身差距,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学校积极发挥学生会、班团、社团等作用,如学生组织定期实行换届,采取竞聘演讲形式,给更多的同学当学生干部的锻炼机会;班级实行团队化管理,划分为若干小团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互相交流、帮助,以团队精神促进共同发展。注重活动的有效参与率,社团、志愿者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组织、宣传、联系等实际工作,以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班团主题讨论活动要求事先准备,每位同学发言,并进行辩论。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学生能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组织文化,知道如何与上级、同事相处。

4.健全沟通机制。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这依赖于畅通的立体化沟通机制。学校将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渗透到育人工作中,加强学生和学校、家庭和学校沟通机制建设,健全学校(学院)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定期座谈制度;组织家长代表来校交流、每学期给家长寄信汇报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发展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切实解决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学校健全规范化、经常化的师生沟通机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沟通技术,把联系方式向学生公开,便于与学生及时沟通;更重视面对面沟通,设立师生交流坊、建立教师值班制度,切实做到课内与课外沟通相结合。健全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对他们每学期开班会、下学生公寓、与学生谈心等作出规定;还选派辅导员进驻公寓,有条件的学院建立导师制,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交流。

5.营造沟通环境。和谐的沟通环境中可以激活沟通体验,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发展。学校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推进校务公开,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事务;加强学生和谐班级、宿舍建设,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合作的校园沟通环境。其次,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当前部分大学生正是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影响沟通能力的提高[3],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普查与访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构建班级、学院、学校、校外专业机构的“四级心理工作网络”,完善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认识、情感、人格等障碍。

6.强化考核保障。学校把沟通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通过育人经验交流和宣传先进教师的事迹,强化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平等、双向沟通意识,提高他们以情沟通、用心交流的能力,建设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能成为学生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教师队伍,以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在教师教学工作业绩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学生的评分占较大比重,确保他们定期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沟通能力的考核,一方面,把学生课堂发言和讨论情况纳入课程成绩,规定占一定的分数,由教师评定。另一方面,把能体现学生沟通能力的演讲赛、辩论赛、征文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以促使他们主动加强沟通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洁.大学生沟通问题研究及人文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J].2010.23,(1):101-104.

[2]汪冰峰.大学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84-186.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4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6―0099―02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紧密相关,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长,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增加等问题,是医院管理者积极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已成了当前社会的迫切愿望。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最主要的就是医患沟通障碍。对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有利于改善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国家卫生部在部署“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就明确要求各级医院要实行“医患沟通制”〔1〕。

一、医患沟通概述

(一)医患沟通的概念

所谓沟通就是以人与人之间进行意见、观点、情感等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过程。沟通是双向的、动态的,具有反馈功能。

医患沟通是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针对疾病、诊疗、治疗、护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2-3〕。

(二)医患沟通的特征

1.双向互动的沟通

医患沟通的双方都应该积极的主体。医务工作者、患者和家属都希望自己的沟通对象具有积极性,沟通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准确判断对方的情况,分析目的和态度等,准确地收集患者信息,才能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明确目的的沟通

在医患沟通中,沟通双方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都设想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如患者需要的健康知识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等。也就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是以改变对方行为为目的,是一个沟通者对另一个沟通者的心理作用过程。

3.情境制约的沟通

任何人际沟通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所以,情境因素始终对医患沟通产生制约作用。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心理、时间、病情、环境等可能影响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这些相关因素可能有利于医患沟通的进行,也可能医患沟通产生沟通障碍。

(三)医患沟通的意义

1.医患沟通是建立医患关系的基石

医务人员是构成医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是医院的基本人际关系称为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否融洽,不仅影响和制约着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也关系着和谐医院的构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是重要的基石,所以,加强医患的沟通与交流,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并列为规范医疗执业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2.医患沟通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关键

社会一心理一生理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要求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状态,有利于康复,现在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关键。

3.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

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广大医务人员,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的沟通,有爱心的沟通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医患关系也是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也关系着医院的社会声誉。医患沟通是实现医院风气好转的重要内容,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

4.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了解病情、治疗的重要途径

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其中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和护士在采集病史、询问病情时候多采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收集资料,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护理方案中一般还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性沟通多,缺乏人文关怀

在医患沟通中的语言沟通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医生了解病情的症状,患者获取医生的医疗建议和医嘱等都是技术沟通,与患者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安慰较少,医务人员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理念和意识。

(二)不能更好地运用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的最主要目的是观点、意见等信息的传递,还需要考虑到沟通过程与心理反映的关系。有的医务人员为了提高效率,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沟通,给病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没有很高地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所以,没有达到好的沟通效果。

(三)医务人员对医患沟通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医务人员觉得病人是来求医的,缺乏服务意识和对沟通认识不够,医务人员不是以积极的沟通心态对待医患沟通,不积极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使得有些患者及家属由此对医院、医务人员抱有成见,影响了医患沟通效果。

(四)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差距大

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一旦生了病往往在内心有紧张和恐惧感。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不可能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难以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在医学信息极不对称的情况下,医患沟通中患方难以准确接受和理解医方发出的信息,较难产生医患互动,影响医患沟通效果。

(五)患者疾病的影响

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在患方情绪波动很大的情况下影响医患沟通的效果。诊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副作用、并发症等,病人或家属就难以理解,而引发纠纷。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也影响沟通效果。心理素质不同的人对疾病、预后、治疗及可能的意外后果有不同的心理负担,医患沟通的效果也不一样。

(六)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制度的意见全部归结为医生和护士

来医院就医的患者一般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但是有时候报销政策稍有不满的地方,就把这些全部归结为医生护士,在医患沟通中抱有敌意,严重影响了医患沟通的效果。

三、进一步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居民看得起病,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患者生病时,既承受身体上痛苦,也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各种重压的共同作用,易使其产生极端情绪。完善沟通制度,建立长效的医患沟通机制。医院应积极构建能与患者和社会平等交流、利益共享的沟通系统,把医患沟通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建立起以医院和医务人员为主导的沟通制度,确保医患沟通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医患沟通组织机构,制订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医患沟通内容。

(二)重视医患沟通的教育和培训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教育也逐年重视医患沟通知识、能力的培养,列为主要课程内容,国家有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卫生管理学专业等先后开设了医患沟通学,为医学生到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的继续医学教育也非常重要,应制定培训制度多各级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各地市卫生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医学院校的优势,建立培训基地并进行定期考核。

(三)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物理环境是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就医环境能使患者和家属产生心理上的信任感,从而有助于积极友好的沟通。因此,医院要加强管理,在提供精湛服务的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无论是门诊的治疗环境还是住院的治疗环境都应重视,打造人性化的、有家的氛围的环境,患者心理没有压力。良好的物理环境可以使患者观地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避免不必要的抵触和攻击情绪的产生,有利于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建立。

(四)医患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医务人员要转变思想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为患者着想、多关心患者、多体贴患者。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患者信任医务人员后的沟通效果更好。医务人员工作不管有多忙在查房、巡视病房、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治疗护理工作中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对患者态度生硬,态度和蔼可亲,才会有好的沟通效果。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理解医务人员工作的辛苦,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五)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广大居民对医学和健康知识的需求,与医务人员之间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了解医务人员的诊疗目的。健康教育的可以在医院、社区、学校、单位开展。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健康讲座、培训、宣传图片、健康教育手册、医院的多媒体教育等。在医院对住院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增加疾病的防治知识,减少发病率〔4〕。

21世纪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和自身越来越重视,这要求必然要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新型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保证和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加强四个体系建设,提升医德医风水平

〔J〕.现代医院,2007,(02):134-135.

〔2〕王锦帆,尹梅.医患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5

关键词:妇科手术;医患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46-02

引言:

随着医学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经转型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疗和医患沟通,提供了利用多种综合因素协同治疗的新范式?特别是医患沟通关系着医患关系的和谐和医疗效果的实现,现已成为医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人从事的妇科手术临床实践和体会,围绕妇科手术医患沟通的艺术这一重要问题,尝试对妇科手术的医患沟通艺术展开探讨?

1妇科手术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医学哲学视角来看,妇科手术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既体现为手术管理过程中医患沟通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1一般性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其手术风险往往带有相对的不可预测性?此外,还存在着主刀医生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的相对局限性?因而手术患者大多带有焦虑?多疑?恐惧?敏感等手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基于此,在手术管理过程中,医患沟通显得尤为必要?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信息输出与反馈层面?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和高技术性,因此呈现出医院?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作为医院?医生一方,必须注重医患沟通,要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病情和整体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的风险?二是情感沟通和权威认同

作者简介:赵宏霞,1981年11月,女,山东省济宁市,江苏省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

的过程?通过医患沟通,加强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并通过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呵护,树立起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医护人员,特别是主刀医生的情感认同和权威认同,给予充分的配合和信任?

1.2特殊性

对于妇科手术的患者来说,由于女性患者的特有心理特点以及解剖生理,因此她们除了带有一般手术患者的焦虑?多疑?恐惧?敏感等共性心理特征外,还会有妇科手术引发的特殊心理问题?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隐私心理?对手术过程中生殖器暴露存在顾虑,觉得“不好意思”“丢人”等等?二是风险心理?对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意外?术后的手术并发症?后遗症等风险有顾虑,此外,还对自己的术后身体恢复以及术后疼痛有担忧?三是角色心理?担心妇科手术影响内分泌,担心女性特征改变;担心影响夫妻生活,夫妻感情破裂等?四是孤独心理?主要新入院患者的适应性问题,表现为睡眠质量和饮食质量往往感觉不佳,希望有医护人员的嘘寒问暖和家属细心陪伴?五是期待心理?期待在手术管理的全过程中,被医生给予正确科学的诊疗,受到关爱体贴的护理?

综上所述,妇科手术医患沟通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具有重要价值,需要引起手术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2妇科手术医患沟通的艺术述要

2.1重视医患沟通话语的价值

从医学哲学的层面看,医患之间的沟通话语不仅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载体,更是医疗过程中的必要因素?早在几千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深刻地指出:语言与药物和手术刀,都是医治疾病的工具?这句话,启示当今的医患沟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话语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从妇科手术来看,对于妇科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急诊中手术的实施,患者和家属能否接受?配合和认同,还有规避术中和术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患沟通的话语?因此,医护人员要重视医患沟通话语的重大意义,从专业知识解读层面与人文素养培育层面,运用有效的沟通方法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有礼有节地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开展健康宣教,获取手术授权?

2.2把准不同患者的分类

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和谐文明的医患沟通理应构建一种主体间沟通模式,即“医生主体―患者主体”的双主体沟通?如前所述,妇科手术的医患沟通的特殊性,更要求医患沟通要有针对性?因此,妇科手术医患沟通,必须注重因材施教,从以下方面分类:一是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这是影响妇科手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关键,特别是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女性而言,尤为重要?二是患者的教育文化水平和职业,这是影响妇科手术医患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接受度较高,农村女性和城市流动打工女性则相对较低?三是患者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这是影响妇科手术医患沟通效果的外在因素?尤其是配偶?父母?子女的构成的家风和家庭氛围尤为关键?四是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这是影响妇科手术医患沟通的生理因素?中老年女性顾虑和心理压力往往集中在术后身体恢复,青年女性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女性保养?夫妻生活?生育能力等方面?

2.3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医学人文的高度看,妇科手术的医患沟通更是对妇科手术医生的人文素养考验?在这方面,妇产科先驱林巧稚医生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考虑一名患者的生育能力,她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反复推敲,最终手术治疗方案,采取保守治疗,保住了患者的子宫和生育能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妇科手术医患沟通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医师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跳出女性患者手术相关的解剖生理的思维藩篱,更要从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从女性的心理特点出发去沟通,给予女性患者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1.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6

随着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疗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医疗模式的转变,对临床护理中护患之间关系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使患者尽量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要顺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现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浅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也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解决好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较扎实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保证护生和护理之间良好的协作、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与信任,从而保证临床中护理的正常进行。护理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因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这方面所作的工作效果不会太明显。究竞怎样才能使护理部的沟通工作真正取得实际效果呢?这就需要沉下心来深人体味,并循循善诱,找出方法。

1影响沟通的不利因素

1.1背景因素:首先从社会角色分析:由于沟通双方担任的角色不同.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不一样。其次从文化背景分析:分为两个方面:①长期的文化积淀,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时会有不同的观点;②文化教育程度的不一致,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与年轻的专科、本科护士的思维方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肯定会影响彼此间的都通;③环境因素的影响:谈话场所和氛围对导致沟通不利。

1.2护士长的个人因素:①个人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控制不当;②态度不正确;③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方式的不同;④个人的形象因素:包括护士长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印象。

2消除沟通不利因素的方法

2.1利用讯息反馈法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①仔细观察对方的体态语言和情绪表达;②积极鼓励护士反馈意见,多让护士倾诉,注意倾听;③核实:当护士长和护士沟通时,对不太确定的话语.可要求对方重复,以免误解:④自我反馈.护士长传递信息是如果意思没有讲明确.应法适当做出调整。

2.2利用多种沟通方式与护士建立良好互动:①非正式沟询的交往形式如外出游玩、联谊会、家庭聚会等.并与护士坦诚、开放地交谈,彼此分享信任和共识;②书面沟通:如护士办公室的记事黑板除了作病人记录外.还可以开辟一小块作为护士学习园地,传递信息或针对护理工作的学习材料.如“休克病人的抢救程序”打印发给护士.1周后笔试;平时发动护士写小结、体会或提出合理化建议;③电话沟通;④网络沟通的同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3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努力做到用心沟通

3.1要有语言表达技巧

①语言力求简洁明快、有重点。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心态要放平和。对犯错误的护士,不能一味批评,首先应肯定她的优点,再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考虑到护士的个性特征,有的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对策。

3.2要有倾听的技巧:护士长要站在说话者的立场上,运用对方的思维架构去理解,同时客观的倾听,不轻易打断对方谈话或转变话题,更不自作主张地将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忽略。

3.3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护士长倾听时,姿态应端正、稳重、自然。通过微笑、点头或者轻移位置,以便清楚地注意到对方的言语方式,来表明你的兴趣与欣赏。谈话时,用明快的声调伴以微笑及适当的手势来配合优美的语言。当阐述、声明自己观点时,可以先通过手势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强调你谈话内容的重要性.然后身体前倾,变化语调,配合适当的手势来强调重点。

3.4要注意运用副语言沟通:副语言是指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来实现的。一句话的含义往往不仅决定于其字面的意义,而且决定于他的弦外之音。如简单的口头语你真行,当音调较低、语气肯定时,他表示由衷的赞赏,但当音调升高、语气抑扬,则完全变成了刻薄的讥讽和幸灾乐祸。护士长与护士的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护士长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避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多样的沟通方式和适当的沟通技巧,更好地发挥护士功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现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相应面对巨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之间也要有良好的沟通,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量将压力降低。同事之间要互相鼓励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将工作做好。对于较特殊的患者,要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同时护士长要多关心护理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主动提供帮助,要多提出表扬与肯定,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只有共同努力,增强沟通,才能形成一个支持互助的团体,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沟通是手段、沟通是技巧、沟通是桥梁。只要我们怀抱一颗真诚的心,用心去沟通,就会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一个领导和同志、同志和同志、护理工作整体和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关系,就会出现一个和谐顺畅的医护工作新局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沟通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保证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快捷、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金枝.加强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5

[2]李付华.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1):8

[3]叶荣.在护理过程中如何与患者沟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2(1):70

[4]李风娟.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8,6(4):147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7

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千系人;风险沟通;计划行为理论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将更多地以项目的形式体现出来,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式。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正确的面对这些风险,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探索风险沟通影响因素的来源,在项目各干系人(stakeholder)之间建立良好的风险沟通渠道和模式,有利于项目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同时也有助于项目顺利完成。任何工作都不可能避免风险灾害的发生,关键是我们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应对风险事件的系统,以保证风险灾害降临时能够从容和有效地处理灾难性的后果。这意味着项目各干系人的心理状态在这一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毋容质疑,干系人理性对于应对项目风险事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运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计划行为理论(tpB,theoryofplannedbehavior)分析研究项目干系人理性对项目风险沟通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风险沟通提高沟通绩效,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项目干系人理性的来源

项目干系人是指任何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被组织目标实现所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他(们)受组织的影响同时亦能反过来影响组织,其意见一定要作为项目组织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其具体表现为:(1)那些人的利益受到项目的影响或他们的行为严重地影响着项目。(2)那些拥有各种信息、资源和技术为严重地影响项目的人。(3)那些控制相关项目执行的人。

个体对风险事件的认知、判断与决策应该是基于理性的。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的理论认为由于个体在记忆、思维、计算能力等方面的有限性,必然导致其在知识储备空间上的有限性。因此,个体的理性是在约束条件下的理性。如果我们忽视了影响认知与决策的这些约束条件,就会产生巨大的认知偏差。而个体在进行认知判断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会极大地影响到个体的认知结果Kabneman(2000)。通常参与个体认知过程的有3种策略:(1)易获得策略(availabilityheuristic)。表明个体对当前事件进行认知与判断时,主要借助记忆中易于提取的信息。因此,个体在对某一事件的频率或概率进行判断时,容易被一些新近发生、生动感性的信息所干扰。(2)代表性策略(representative.nessheuristic)。指个体总是依据某些主要特征对事件进行知觉。研究发现人们对事物象征性信息比基础率信息更为敏感,也就是说,人们对描述事物是否相似的信息更容易重视,而预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基础率信息则更容易被忽视。(3)锚定调整策略(anchoirng/adjustmentheuristic)。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表明一个无关的、先人为主的数字或其它任意性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人们下一步认知与判断的基础。

干系人在项目中所处的环境不同,受自身知识、社会环境、认识等因素影响,对事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进行风险沟通时是基于有限理性的。干系人在对风险沟通进行认知或判断的时候离不开上述3种策略,但同时,这3种策略可能导致的认知偏差也被大量研究所证实。项目干系人有限理性的概念,是处理项目风险事件的基础。所谓项目干系人理性,就是项目利益相关者能够对项目风险事件进行客观的解读,了解事件的本质,不轻易被无关因素所干扰,从而对风险事件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并能够有效地采取适当行为以应对和处理风险事件所引发的不利或有利后果,控制项目按预定节点顺利进展。项目干系人理性具体表现在,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其自身对风险的认知,心理噪音,负面特性以及相互信任这几个方面。我们知道,当风险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的缺乏会引起干系人的高度焦虑,但同样,获得支离破碎的信息也许会更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因此,干系人理性建立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方法就是风险沟通系统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干系人理性可以了解风险沟通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更好的解决项目风险沟通问题。

3项目风险沟通的特征

项目干系人理性概念的提出,使项目风险沟通的研究具体化和有针对性。广义上讲,风险沟通指所有风险信息在来源与去处之间流通的过程;狭义的风险沟通是指健康或环境风险信息,有利害关系的团体之间,有目的的一种信息流通过程。著名的风险沟通公式为risk=hazard+outrage。其认为风险不仅仅是对人或物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或现象,而且还包括公众对危险的情感反应(outrage),即主动、可控、公平等情感因素。该模型强调人对风险的情感反应,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风险的理解程度、个人经验、自身利益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对风险的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就不同。

另外风险沟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本身的特点,因为项目风险沟通的某些特征会影响到干系人的风险认知,由认知进而影响个体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反应。研究表明,风险沟通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对风险沟通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信任对风险沟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干系人的风险认知水平受干系人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信任是一个重要的中介,风险沟通的信息传达方是否能够获得信息接受方的信任,是沟通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立友好的氛围、保持谦恭、公开与诚实、兑现自己的承诺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等措施致力于项目干系人之间的信任沟,以此促进风险沟通渠道的畅通。任何涉及复杂技术或专业知识的风险问题,一般公众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可能会在风险认知中表现出非理性的态度和行为。大量研究证实专家与公众对特定风险问题的看法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公众真实的心理状况,为风险沟通提供依据。我们可以正确理解这些差异,合理利用这种差异,了解自身不足,弥补认知缺陷,达到对风险的正确认识,从而进行正确的风险沟通。通过研究风险沟通特征可以了解风险沟通的影响因素,在掌握风险沟通特征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善沟通环境,促进沟通行为的发生。

以往研究风险沟通通常从沟通环境、社会因素、沟通渠道和技巧等方面人手,本文在干系人理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风险沟通特征,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风险沟通行为的外部因素进行总结,为改善风险沟通打下了一定基础。

4计划行为理论

意图模式(intention—basedmode1)认为衡量行为意图是比态度、信念及感觉等因素更接近实际行为的状态。因此,预测一个人是否会从事某一行为,必须了解他对该行为的意图(Fishbein&ajzen,1975)。意图模式认为行为的决定于意图,因此寻找影响意图的潜在因素就相当重要。过去曾有许多学者提出意图模式来构建行为意图与贪渎、信念、情感等个人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理论以ajzen(1985.1989)所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最广为接受与采纳。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由理性行动理论(tRa)ajzen&Fishbein(1980)发展而来。tRa认为行为的前置因素为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受“行为的倾向态度”或“行为的主观规范”,二者或其中之一的影响。为了增加tRa的预测能力,ajzen(1985.1989)以tRa为架构提出修正模式,除了原有影响行为意图的“该行为的态度”与“主观规范”两个构面外,又加入“行为控制认知”一项,称为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的态度、行为的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等三项因素可以共同地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意图。(1)行为决定于个人的行为意图,(2)行为意图决定于该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决定于外生变数(人口变数、人格特质、对事物的信念、对事物的态度、工作特性、及情境因素)。tpB将态度、主观规范与认知行为控制潜在的影响结合起来,所以由tpB来分析了解项目干系人理性对项目风险沟通的影响是非常合适的。

5基于tpB的项目干系人理性对项目风险沟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计划行为理论,可以有效预测在实际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可以从以几个方面来分析干系人理性对项目风险沟通的影响因素。

5.1项目干系人的风险认知水平对风险沟通行为的影响

干系人往往是依靠直觉对项目风险事件进行知觉和判断,这种依靠直觉的认识和判断被称为风险认知(riskper—ception)。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时,在风险信号与风险认知之间经历的过程,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参与影响风险认知的形成,一是风险事件本身的特性;二是受众(项目干系人)个人特征,比如个体的某些人格特征或者认知偏差的影响;三是两者的交互过程所产生的作用。风险事件往往引起干系人心理状态的变化,严重时可能引起心理恐慌。项目各干系人由于教育程度,人格特征,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影响,加之所处环境各异,对信息的了解和理解不同,所以对风险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各种差异。面对风险时项目干系人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对风险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决定他们处理风险沟通的倾向行为。例如:项目干系人信息接受全面,对风险认知行为持理性态度,则对风险沟通持正面态度,反之则会有抵触思想和行为。风险认知水平的高低对风险沟通行为存在直接的影响,从而分析清楚项目干系人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也对控制和疏导他们的风险沟通行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风险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Covelto,peters,Jos印h等人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至少有15种风险认知因素对人们的风险沟通造成影响(表1),风险认知是测量项目干系人心理恐慌的指标。从干系人的风险认知水平可以评价心理恐慌的状态,从而引导风险沟通行为。

5.2项目干系人的心理干扰对风险沟通行为的影响

在面对重大风险时,项目干系人往往会受到强烈的心理冲击,个体的知觉能力会受到干扰,并在相应的风险认知水平上表现出来,有些心理学理论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噪音背景。当人们处于压力之下,他们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同时他们知觉信息的能力和有效性也都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由这种强烈的感觉所形成的情绪唤醒和心理焦虑状态形成了心理噪音,当个体被暴露在与消极心理特征相联系的风险情景中时,个体的心理噪音会影响个体理性的释放。在这样的心理噪音背景下,干系人个体将更多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压力对信息获取以及信息选择过程的影响上,其知觉能力会受到干扰,并在相应的风险认知水平上表现出来。心理干扰的性质主要由情绪决定。当个体面临突发性灾害时,会感觉受到某种形式或程度的威胁,容易产生害怕、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个体在这样的情绪背景下进行风险沟通,极容易对信息的选择和认知产生偏差,个体的注意广度也会受到干扰,对性质不同的信息发生辨别错误。心理噪音的产生和发展会对项目干系人理性的思考产生影响,例如,千系人在遇到项目风险事件时会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关注的方面,在对整个事件的信息获取上产生偏差,其对事件的了解和预知也相应地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风险沟通行为和意图。

5.3负面信息对风险沟通行为的影响

项目干系人在处理风险的过程中,常常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较大,因为一方面负面信息对干系人影响更大,另一方面负面信息会引起更大关注,对它的记忆更深刻和持久。由于过多的关注负面信息,项目干系人理性会受到较大干扰,从而影响判断,例如:非典型肺炎流行时,负面信息主导的现象在疫情中很容易被观察到。由SaRS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未超过6%,而治愈率一直在90%以上。但人们固执地关注着死亡率,并高估SaRS负面特性发生的可能性。同样,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风险事件的负面信息被项目干系人过多关注,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认知,高估危险的发生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风险沟通意图和行为倾向。所以在面对项目风险的信息时,项目干系人要增强对信息的理性分析和辨识,不要受负面信息的干扰,从而对风险认知产生偏差。要全面分析了解风险的存在,不高估也不低估,理性地认识其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通过适时全面的沟通,降低风险影响。

5.4信任因素对风险沟通行为的影响

信任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顺利沟通的基石。信任需要长时间培养才可建立,却很容易遭到破坏。项目各干系人在项目进行的各个时刻,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努力营造良好的信任氛围,沟通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沟通障碍才能根本解除,当项目各干系人彼此相互协作经历良好,相信对方,也确信自己被相信,则他们更愿意分享风险交流。

项目干系人的理,表现在风险认知、心理噪音、负面信息和信任因素等多个方面,这些理受项目干系人人格特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它们之间又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项目干系人的理性认知,决定风险沟通的态度,影响风险沟通的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从而影响项目干系人的风险沟通意图和行为,图2给出了项目干系人理对项目风险沟通的tpB分析改进模型。通过研究项目干系人理性和干扰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疏导项目中的风险沟通行为,以此对项目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8

【关键词】护患沟通;方式;技巧

我院于2012年6-12月共收治孕妇1800例其中正常产1400例、剖腹产400例。大学生135例、中学生1000例、小学生665例均治愈出院。护理期间我们通过改变沟通技巧大大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强化了患者和护士之间的信任感。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护士没有产生任何矛盾,形成了互助良好的护患关系。下面就工作中护患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谈几点体会。

1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是患者以及护士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构建的协调沟通,只有护患沟通良好才能构建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就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患者基本都有各种不同的痛苦,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的发展对疾病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健康的不同理解和深入了解,患者想要在和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吸收一些疾病知识,还想要在实际的沟通中取得心灵的慰藉和理解。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

2护患沟通的前提是信任

沟通是实现人们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其主要沟通内容有意见、思想和感受,这些内容通过人们由语言、动作和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实际分析可以表明沟通始终存在,在向病人介绍住院的要求和卫生细则的时候也有沟通的过程。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是护患沟通的前提,积极、主动、细心、耐心和恰到好处是顺利沟通的手段。在对患者的病情解释时做到恰如其分既不夸大、也不轻描淡写。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人际间一切行为的前提。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声调、频率、语气。谈吐文雅、表情和蔼。只有用真诚的态度、理解的表情、同情的眼神才能使患者毫无保留的与护士沟通。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的基础

3沟通的方式

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前者是使用语言和文字的沟通,后者是伴随着语言沟通所发生的一些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的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神的流露等。由于病人的年龄、文化素质、领悟能力等高低不一、性格各异、他们的处事方式、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因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采用各种交谈方式,尽可能把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强非语言性沟通,保持微笑、从容、沉着的表情,倾听过程要注意力集中,身体微向前倾,保持双方眼神的交流,适时的用“点头”“嗯”等表示理解。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3.1注意外在形象举止仪表等,外表形象会影响别人对一个人第一印象的评判。护士要保证自身仪表端庄,行为大方,举止优雅,服装整齐,态度诚恳,语言文雅。有了好的第一印象,护士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和家属的沟通和了解,提升家属对自身的信任感。

3.2交谈时注意交谈技巧,谈话是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的重要方法,除了能够影响护患关系还能够影响患者心理,护士如果可以适当使用不同的交谈技巧营造好的沟通,就可以构建新型的护患交流关系。在沟通过程中融入好的技巧和情感,才能够第一时间构建起有效的信任,彻底实现沟通谈话的作用。

3.3充分准备不论是评估谈还是治疗谈,都是一种有目的交谈。交谈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赢得患者的信赖,护士应在交谈前做好充分准备。如何选择合适的交谈时间、明确交谈的目的与任务、了解患者过去与现在的病史、选择适当的地点与背景等。

3.4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和道德性,说话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别人,因此言语要规范,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多说普通话,少说方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言语所表达的内容要通俗易懂。此外言语表达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5言语与情感言语常备看成是护士情感的外在表现,是护士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以及心理素质的体现,因此要在言语中体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关怀、体贴的情感,和对患者诚恳、信任、尊重、保密的态度。

3.6学会倾听,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认真倾听是对患者关注和尊重的表现。

3.7适当的反映,在交谈过程中护士的反应非常重要它是沟通达到目的关键因素。

3.8运用移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深入分析并了解问题,要准确感受对方的心理。移情主要说的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果一个人理解不了他人,就感受不到对方的实际情感,这样也就不能站在合理以及对应的思想上感受。所以,移情是实现人们内心丰富,构建好的护患关系的支撑点。

4提高护士素质

丰富的医学知识是护患沟通的纽带,不断提高护士素质是提升护患沟通发展的重要基础。护士的个人品质能够深刻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端庄的形象、亲切的态度、优雅的其实和娴熟的技术水平,都能够让护士在患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形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降低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实际存在的不安全感。洁白整齐的工作服除了能够预防并隔离病菌,同时也是展现护士尊严和责任的外在体现。好的姿态表现、热忱的服务态度和适当的言谈举止是护士的主要素质要求。微笑式的服务和关系体贴的情感关怀以及诚恳的态度会让身心痛苦的患者有更为健康的心态,能够实现护患之间的进一步沟通。护士要构建量的职业品质和责任道德,要尊重并热爱护理工作,保持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保持乐观自信情绪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护士要有渊博的知识内涵,强大的操作技术储备,专业的护理理论,这是实现护患沟通的前提。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是要强化业务水平,保证自身素质能够满足实际岗位的需要。要强化本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确保服务工作更加安全,更为高效。所以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强化自身能力,完善个人技术,丰富知识储备,强化个人修养,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精神层次和技术能力,进一步推动自身和患者的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境中,沟通主体之间以教育内容为中介,以语言、符号等为媒介所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思想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沟通内容、沟通媒介和沟通情境,沟通要素的优化即这四种要素的优化。

一、沟通主体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体包括教育者主体和教育对象主体,教育主体的优化也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优化。

(一)教育者的优化

教育者的优化主要表现在提升教育者的影响力和促进教育者角色转换两个方面。

1.提升教育者的影响力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者是平等沟通中的“首席”,是教育对象思想的“点燃”者。教育者的职责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教育对象的认知、情感、态度、立场、信念和行为,促进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的变化。所以教育者的影响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提升教育者影响力主要从教育者的权威性、亲和力和真挚度三方面入手。

教育者的权威指教育者所拥有的使人(主要指教育对象)信从的力量。教育者权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制度性权威主要由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赋予教育者的法定权限所决定。个人权威主要由教育者的个人学识、专长和人格魅力所决定。教育者的个人权威体现的是教育者的威信,它包括教育者的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在制度性权威相对既定和稳定的情况下,教育者的权威形象主要由教育者的知识权威性和感召权威性来体现。教育者知识权威形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影响可以用专家效应或权威效应来揭示,即人们总是对那些学识渊博、阅历较深的人有着较高的信任。教育者的感召权威性主要是由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决定。教育者高尚的人格形象本身就具有沟通情感的作用,它能够使教育者在教育对象中赢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

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指教育者使教育对象感到亲近和喜爱的一种表现。决定教育者亲和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其个人吸引力的大小和其与教育对象的态度相似性的程度。教育者亲和力的大小与其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力成正比。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越大,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越小,教育对象就越是觉得他可亲可敬,就越愿意和他交流思想,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般来说,教育者所具备的那些教育对象所喜欢、赞赏、推崇、佩服、折服的个性特征是使得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教育者开发自己诸如举止有风度、谈吐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兴趣爱好广泛、性格开放稳重、平等待人等具有吸引力的个性特征。

增强教育者的真挚度。教育者在沟通中表现出来的真挚程度是影响沟通效果的又一因素。教育者沟通的真挚度是坚强的信念、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爱和求实精神的综合体现。教育者的真挚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特别意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首先应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之上,情感交流不仅是思想沟通的前提条件,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具有更加浓重的人情味。真挚度对沟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真挚的呼唤和呐喊,能够引起沟通双方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出教育对象强烈的责任感、爱国热情、集体意识、对错误的自责等,最终达到使教育对象转变态度和渴望进步的目的。因此,沟通的真挚度,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满腔教育热情、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认真负责的求实精神与教育对象沟通思想,解决思想问题。

2.促进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作为社会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人,代表社会实施教育,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对教育对象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常常被表述为教育对象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社会要求的代表,他们代表祖国、代表党、代表人民、代表社区,甚至也代表家庭,不断地向教育对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1]。思想政治沟通则要求教育者把认识、理解、体验的主动权交还给教育对象,让教育对象真正以主体角色,在多种自主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从可信走向相信,最后达到坚信,从而形成信念、信仰。道德学习过程也就相应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过程,教育者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教育对象个体及其适合自己特点、道德认识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教育者的道德权威。在这里,教育者的角色已不是只对教育对象发号施令的权威,也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教育对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成长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演变。教育者要胜任的角色包括教育对象的“导航员”、心理问题诊断者、教育研究者、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和终身学习者等。

(二)教育对象的优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教育对象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沟通内容,而是自主地、能动地影响沟通活动,有选择地接受沟通的内容,所以,教育对象的优化不仅要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力,而且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使教育对象形成接受沟通内容的最佳心态。

1.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是双向互动、相互交流的过程,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不是人为赋予的,更不是教育者恩赐的,而是由沟通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教育对象在沟通过程中主动地配合教育者实施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他以自己的特长去影响教育者,以各种形式去帮助教育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工作的能力水平;以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准则,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教育对象施加的影响;能动地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中,没有教育对象积极有效地参与和配合,沟通就无法进行,也不会使教育要求转化为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更不用说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优化必然需要重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

2.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力

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为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既是一项重要的认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一般来说,教育对象沟通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我需要,如求知解惑的需要,教育对象希望通过沟通提高理论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人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教育对象希望通过沟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净化心灵,完善自我;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对象希望通过沟通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社会的肯定与承认等。在沟通主体的动力系统中,除了需要以外,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对象的内在动力是教育对象能否自觉参与沟通、主动内化和外化的关键。

3.调适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表明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暂时的状态。如积极、消沉、沮丧、高兴等都是心理状态。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接受外界输入的教学信息时,其自身所处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接受的效果。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影响沟通的心理主要有逆反心理、徘徊心理、轻视心理、防范心理、辩解心理、自卑心理、放纵心理、抵触心理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心理往往是非理性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人格不成熟的表现,它们会严重地影响沟通的进行,需要通过有效的调适来防止和逐渐克服,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沟通内容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的优化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沟通内容选择方面的优化;二是内容表达方式的优化。

(一)内容选择方面的优化

一是注重内容的科学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理论说服群众到理论掌握群众的动态发展过程,突出的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征服人。这就要求教育所传达的思想、理念、观点等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性,实现了科学化,才能掌握群众,发挥其真理的力量。二是注重内容的价值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价值性是在同主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容的价值性应体现在对教育对象需要的满足上,没有主体的需要,或者说没有不同主体的需要联系起来,就不会有价值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得到有效传播,必须注意受体的需要,激发其受教的兴趣。同时教育者还要善于端正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使之与社会需要相一致,诱发其产生正确的需要和价值追求。三是要增强内容的时代性。人们的思想、观点、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条件、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是有变化的。因此,要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及时充实和调整内容体系,使教育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善于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和精神来教育、说服、感化和激励教育对象,体现时展的特征。

(二)内容表达科学

沟通内容确定以后,怎么表达对沟通至关重要。内容如何表达对沟通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沟通内容的“一面理”或“两面理”。所谓“一面理”,即在解决或宣传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之际,仅向沟通对象提示正面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而“两面理”则在提示正面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传播学研究认为,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多少能自己分析出事物的“两面理”,如果教育者回避与其观点相反的事实与论据,他们便会怀疑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动机。因此,“一面理”对于教育程度高的人收效甚微。如果教育者能正视反面观点的存在,并据理批驳,则有可能使教育程度高的人信服。而对于教育程度较低的、判断力不强的人,只说“一面理”则收效更快,相反两面都说容易使其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二是沟通内容的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可用情感方式,亦可用理性方式。研究表明,在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思想观点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情感成份与理性成份的作用有各自的特点。偏重情感的教育内容,能打动受者的感情,改变其原来的态度;偏重理性的教育内容能使受者对事物认识深刻,改变其观念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情”和“理”的作用虽不同,但二者都不可偏废,必须注重情感激发,“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教育者要用自己真切的情感感染教育对象。此外,“理”也不可偏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没有“理”的支撑,“情”就会成为盲目的激情。这种盲目的激情不仅无法长久,还有可能导致偏激的行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无论使用哪种内容表达方式,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教育的对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三、沟通媒介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媒介是沟通主体间传递信息的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媒介优化就是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的优化。优化沟通媒介主要是排除技术性干扰,根据内容和沟通对象选择媒体,优化组合多种媒体和注重新媒体的开发应用。

排除技术性干扰。技术性干扰涉及电子技术和机械加工等诸多方面。如投影录像节目中的图像滚动出现重影,画面与声音不同步,广播中噪音大,以及电子课件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因病毒引起的无法正常播放等。这些技术性因素的干扰常常导致信息不能准确和充分地传递与接收,进而影响到沟通的进行。所以,媒介的优化需要提高器材的抗干扰性能。

根据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能够使用的媒介多种多样,如语言、文字、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但在具体的沟通活动中,媒介不仅应适应沟通内容的要求,还应适应沟通主体特别是教育对象的要求。因为从沟通内容看,内容的庄严程度、信息数量大小、传递速度的要求、信息的可制作性及传递者对内容的理解、对媒介形式的兴趣、使用媒介的技术熟练程度、已有的媒介使用经验和经历等,都是选择媒介要考虑的因素。从教育对象方面看,也要根据教育对象的道德境界和觉悟水平、理解能力、范围层次及对媒介形式的偏好来选择媒介。

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和特性,一种媒体对某个层次的教育对象可能是最优的。但决不可能对任何层次的教育对象都是最优的,同时,不同的教育对象对媒介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接收者心目中的媒介形象对于接收者的选择与感受具有重要意义”。[3]所以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组合多种媒体,以求不同媒体的优势互补。

注重新媒体的开发应用。这里主要是网络的开发和应用,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了重视,如网上课堂,红色网站,等等,但是单单对网络这一媒体开发还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随着人们对网络功能的尽一步开发而不断利用网络的新功能。如近年来博客(blog)流行,教育者可以尝试开博客的形式与教育对象互动等。

四、沟通情境的优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中,情境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对其发生作用的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统一体。沟通情境的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情境的内在成分着手,一是从情境的创设本身入手。

(一)情境的内在成分的优化

情境主要包括场合、氛围和心理。

1.选择适宜的场合

场合是开展具体的沟通活动的现场。一定的场合有助于营造特定的沟通气氛。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在特定的场合进行。例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适于选择在烈土陵园、革命圣地、展览馆里。用举行升降国旗仪式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地点只能选在旗杆下。

2.营造良好的气氛

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中,一定的氛围是必要的。在动人气氛中,沟通信息焕发感人力量,撼动教育对象心弦,与沟通主体的心灵共振荡,心灵响应信息的召唤,被信息带入崇高境界,心灵在这种振荡中升华。

3.优化沟通心理

这里的沟通心理的优化仅限于属于情境范围内的心理的优化,即某一具体沟通过程中主体即时接受心理的优化,从沟通情境这一角度说,良好的沟通心理主要表现为注意上的专一、态度上的认同与情感上的投入。在沟通过程中,这三种心理要素统一在沟通主体身上,互相之间是相互作用、相生相成的。

(二)创设良好的沟通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情境的创设要从具体的沟通目标出发,遵循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特点,考虑沟通的具体内容和教育对象心理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及思想品德现状。一般来说,有效的沟通情境应具有两个特征,即相关性和涵容性。[4]相关性即创设的情境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必须正视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动态,体现社会要求,倡导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涵容性即对沟通的目的、内容的高度涵容。

沟通活动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可创设不同的情境。如说明情境:用一些富有道德寓意的童话、神话和故事,如用《三个和尚》、《蚂蚁搬家》等传统故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体谅情境:设置包含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使人们作为当事人身临其境,培养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以及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使沟通主体善解人意,对人际问题做出成熟而敏感的反应,即学会体谅人。同时,还包括体验情境、实验情境、道德两难情境、后果情境、冲突情境。[5]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9.

[3]丹尼斯・麦奎尔著.祝建华译.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6.

心理学沟通的要素篇10

【关键词】会计人员;素质;思考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各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懂技术、甚至要懂外语。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在新的会计环境下,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意识

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要做到各方面的协调同步发展。使会计人员能够正确履行会计职责,严格按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办理会计事务,掌握熟练地会计业务技能。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提升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能力,就是说会计人员既要熟悉掌握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合理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纠纷,又要拒绝编织虚假信息,具备从业法律意识。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会计人员要做好自身的会计工作,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对会计人员而言,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心理问题,另外,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处于一种“静”而紧张的环境,这就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疾患。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会计人员要加强体育锻炼,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效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有效调整自己的不佳状态,从而养成与工作相和谐的良好生活规律。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各种知识的淘汰速度非常快速,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一项基本能力。会计人员要抱有“开放式”的胸襟来迎接和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如果坚持固步自封就根本无法更新知识。因此,只有始终坚持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节奏,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适应会计工作环境。具体而言,会计负责人要带头学习相关会计制度、法规,增强依法理财和积极理财的意识;积极鼓励年轻的会计人员报考专业资格职称考试,对其进行培训。另外,由于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队伍中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才偏少。因此,还要加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继续教育。即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夜大、函授、自考、远程教育、电大等继续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让他们进行积极、科学地去思维和探索新知识,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起到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学历水平,为做好自己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以前传统的商品交易发展已经变为现在的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交易已经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向。会计人员因此被赋予了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其他职能,如网上支付款项、网上开具发票等等。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信息用户,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还要学会操作现代网络技术,以及懂得财会电算化理论与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处理原理,以应对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一是通过单位内部的实践操作来逐渐实现;二是通过税务局或者其他部门开展的培训来实现。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会计人员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意图,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和主管各职能部门、业务相关的其他单位,上下级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会计沟通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对外沟通能力和对内沟通能力,对外沟通能力主要包括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内沟通能力,财务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服务部门,它和单位中的很多部门和人员有着直接联系,有时候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和单位规章制度来办理会计手续,但前来办理的人不一定都了解会计过程而很可能会发生冲突和矛盾,此时会计人员运用自身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其进行解释,会使得会计业务顺利开展。那么,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一是学会聆听,聆听过程中要尊重对方,耐心和理解对方,建立互相信任的氛围,引导对方坦诚诉说,并恰当及时地参与到讨论的话题中去;二是建立自我提高沟通机制,清楚自己的沟通范围和对象,全面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另外,还要对自己的沟通情况进行客观、认真的自我评价,反思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如对哪些情境沟通有压力,和谁沟通问题最多等等。会计人员只有客观评价和反思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今后的会计沟通工作中有的放矢,才会是差的沟通变为好的沟通,促进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

六、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首先,健全奖励惩罚机制。(1)在奖励方面,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方面,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精神奖励方面,除过各种荣誉称号和证书奖励外,还要尊重会计人员,优化工作环境,从而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平台。(2)在惩罚方面,必须要体现出公正和及时,坚决维护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谁触犯,谁受罚,重犯者受重罚,轻犯者受轻罚,何时触犯了何时受罚等,只有坚持这样公平、及时的惩罚才能起到与奖励异曲同工的激励效应。另外,惩罚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要尽量克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就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惩罚后的思想工作,让受罚者心悦诚服、吸取教训。

其次,建立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的竞争上岗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身份管理,在聘任人员的工资待遇上,要随岗位职务的变动而及时给予调整,做到岗位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最后,注重正向激励。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正向激励力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会计服务效率,从而为减少会计差错和合规操作提供可靠的素质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雪冬,浅谈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及对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2]张国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分析与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09.7.

[3]曹金臣,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现代商贸工业,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