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课在线教育十篇微课在线教育十篇

微课在线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6:36

微课在线教育篇1

关键词:微课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安全教育

“微课”又可以称为“微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践需要,以5~8分钟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低压电工、电梯维修工及机床维修工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维护及修理工作中常用的低压元器件的识别、常用低压电气控制线路工作过程分析及普通机床工作过程的分析等知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是以典型电动机控制电路为单元展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电路安装成功后,都必须进行通电检查。为了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要求,教学中使用的都是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不不断接触危险电压。学校开设该课程的班级绝大部分是男生,他们动手能力强、对实训教学的兴趣很高,但是也好动、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安全用电教育。

二、微课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安全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在该课程开始的时间,有比较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首先进行电气事故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包括缺乏电气安全常识的事故、电气安装不符合要求的事故、设备有缺陷或故障的事故、违反操作规程或规定的事故等;其次是详细学习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包括电伤(指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外表造成的局部伤害)和电击(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重点介绍电击,包括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电压高低对人体的影响、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伤害程度与电流路径的关系、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伤害程度与人体电阻大小的关系等;第三是触电急救方法,包括触电急救的要点、解救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判别触电者身体情况的方法及对症救护――心肺复苏法。在第一阶段教学活动中,我们认为“电气事故案例的分析和讲解”部分用微课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电气事故案例在网上有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实时的,利于学生接受。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用微课的形式呈现更形象生动,特别便于学生理解。但是“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微课在互联网上比较少,也做得不够好。我们使用的微课,是机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老师组成的团队联合开发产生的。

安全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合适的形式开展。虽然课程的开始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毕竟缺乏触电事故的亲身经历,很容易忽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加强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比如,在安装成功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动点动控制电路后,动作快的一部分学生就跃跃欲试,请求教师允许他们为电路通电检查,而对电路通电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却全然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监护不够及时和细致,很容易造成学生触电事故。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并自觉接受安全操作的要求呢,我们用了一个“一根高压线断落导致的触电事故”的微课,展示了一个没有用电安全知识的人员,在救护一位触电昏迷的触电者的时候,自己碰触到的高压线倒地继而被活活烧死的微课,让学生找出微课中懂得安全用电知识、合理对触电者实施救护的人,及不懂得高压电危险知识且不注意救护安全导致自己死亡的人员。学生看过这个微课后,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自愿接受教师的安全要求,并在电路通电检查的过程中完成了安全、规范的操作。

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安全教育中,借助微课,我们将一个个危险案例活灵活现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解释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规范了学生在通电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所以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的教学活动中尽管长期使用380V的危险电源,学生仍然都能规范操作,实现了教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静.微课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职业,2015(3).

微课在线教育篇2

微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授课方式,其时间短内容具体、资源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些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应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应用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原则。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微课在线教育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嵌入;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尤其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微课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热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进行高效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微课”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二年以前,“微课”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偶尔在网上杂志上看到,别人说起它,觉得它是那么遥远,不过它也慢慢地引起了我的注意。直到2014年5月,我参加了在育才中学举行的新概念微课程培训后,它神秘的面纱才逐渐被揭开。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博士陈三明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富有感染力,让人欲罢不能,内容丰富多彩,收获颇丰。学习结束后我修改了QQ个性签名:向老师学习,认真到极致,勤修苦练。从此,“微课”走进了我的世界。

按照陈老师传授的方法,我试着制作微视频,并坚持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等视频制作软件,DV+白纸,录屏软件+ppt等多种方式方法制作微课。有的软件是原来比较熟悉的,有的软件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通过自学逐步得心应手。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一方面自己埋头研究学习,另一方面也加入了一些与“微课”学习有关的全国QQ群(如陈三明新概念微课程QQ群、微课程教学法全国QQ群等),这里除了有教育名家,还有众多像我一样的一线草根,大家都热衷于微课,是一群坚守教育的追梦人。名家高詹远瞩,不忘时时指点,使众草根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草根们脚踏实地,乐于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微课”改变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不断的探索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我也逐渐将“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中。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很受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在这里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新学习方式,并有了成功的体验。在操作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我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那些内容和知识广泛,在课堂上凭语言图像难以表达的,需要借助视频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教学内容,将它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比如我在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历史跨度大,行业众多,我收集了相关资料,制作了“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微视频,放在班级的QQ群中,供同学们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随时去观看,不受时间的限制。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又如网线的制作,笔者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然后配上注释字幕配音,放在Ftp服务器,学生在课上一边观看一边制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在细节上加以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网线,非常高兴地说:老师,我也会做网线了!自豪感与成功感由然而生。

其次,对那些信息技术制作操作步骤较复杂,学生跟进教师节奏困难较大的教学内容,我将它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比如在讲FLaSH制作时,较为复杂的制作我就用录屏软件并配上录音,制成微视频,放在Ftp服务器上,供同学们上课使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暂停、重复和快进,完全不必向以往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现在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减少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这样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负责引导与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再次,对那些信息技术内容结构复杂、学生理解有难度和知识点绕来绕去等教学内容,我制作或在网上收集相关视频,放在Ft服务器上,供学生们上课探究学习。教师引导他们参与讨论,理清思路,攻克难点,激发创新思维,改变观念。

总之,经过近一年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嵌入“微课”的教学实践,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而言,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加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挖掘,学生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微课”开启了课改的新模式,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它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比如日常生活服务中,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与购物结合,滴滴打车是移动互联网与出租车行业的结合,“互联网+”在各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微课”就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必将同样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在还有部分教师仍然是依靠一本课本、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经营着自己“得心应手”的一亩三分地,并希望这样的方式一劳永逸,缺乏深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然而今天的学生是网络产品伴随着他们的出生与成长,体验着网络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对数字化产品有着强列的好奇心。如果作为教师还停留在固有的传统经验上,必将落后于先进的技术及自己的学生。“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在线传输和资源供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借助于互联网真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看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做现代教育的开拓者。

综上所述,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向前发展,“互联网+”是整个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微课”为载体的“互联网+教育”必将开启网络时代课改新的模式,互联网模式下的“在线教育”有着无穷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作为一位一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静下心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笔者看来,目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翻转课堂”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大家和一线草根的认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准备将“翻转课堂”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继续探索适合自身所在学校的本土化教学,为“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微课在线教育篇4

关键词:微课;应用;发展;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阐述某一具体的知识点为目标,以简短清晰的视频为载体,以智能终端为接收形式,内容短小精悍(一般为5~8分钟),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在线小课程。微课是全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符合现代学生需求的移动学习方式。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1]。有研究显示,网络时代的“注意力聚焦”时间为10分钟,故微课长度通常在10分钟之内,以保证学习者的最佳学习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趣味性强,形式多样,反馈及时,能弥补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并能有效开展移动式的非正式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国内外微课应用比较分析

1.微课资源网站

国外比较典型的微课程资源网站主要有Khanacademy,teD-ed,teacherstV,watchKnowLearn等。Khanacademy(可汗学院)为美国一个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通过在线视频向全世界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视频每天观看量达20万次。teD-ed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的教育组织,其对象主要针对教育者,课程包括32个主题,其理念为“打造有价值的课程”。teacherstV(英国教育视频库)是英国教师的视频基地,其目标是用五年时间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watchKnowLearn是美国一个非营利组织,网站本身并不存储视频,只为用户提供优秀教学视频的链接。

国内比较典型的微课程资源网站主要有微课网、佛山微课网、中国微课网。

微课网是由北京微课创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国内首家中学生学习社区,它以全新的分享学习理念为引导,真正实现了名师的个性化高效指导。佛山微课网源于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的中小学“微课程”评审活动。此平台征集了微课程作品3000多个,点播数超过百万人次。中国微课网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中国微课大赛而设立的教育平台,课程涵盖中小学及高职、大学各个层次,微课作品已超万件。

2.微课平台设计及功能

在平台页面设计上,国内外风格都简明合理,一目了然,色泽鲜明协调。可汗学院平台对核心功能菜单做了归类明确的导航,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地图简明直接;国内的微课网平台设计感较弱,更多的是展示比赛信息和微课点播排行及教师微课数量排行。国内外微课平台都具有方便易用的特点,浏览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需要的学习资源。

在功能方面,可汗学院平台具备在线提问、根据个人进度推送学习资源、及时进行学习评价等功能,但学员不能进行在线同步讨论,也无法参与编辑。teD-ed的突出功能是让登录用户以“翻转(FlipthisLesson)”的形式打造个性化课程,而这正与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相关[2]。佛山微课网和中国微课网比较类似,在功能上面比国外的平台简略很多,学员虽可在线提问,但小组交流少,不支持推送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评价以及学员参与编辑。国内外平台都做到了资源免费并实时更新。

3.微课内容呈现方式

国外的微课内容呈现以电子黑板与教师旁白讲授相结合为主,辅以卡通动画、真人演示、旁白字幕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制作者的创意,这是因为国外微课设计开发团队不仅包括教师,还有制作动画和视频的专业人员,技术含量较高。

国内微课内容呈现分为录屏式和课堂实录式。国内教师更倾向于对优质课进行后期加工,这也导致授课内容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国内的微课程制作者主要是一线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故微课程的呈现效果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

4.微课的教学应用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与应用,其价值在共享应用中方能体现[3]。国外将微课应用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已用于不少中小学中,这得益于国外灵活的教学体制以及较系统的微课程资源平台。

在国内,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教学观念的限制,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很少,主要应用于学科课程竞赛、教师专业的发展等。目前,我国微课程正处在征集评选阶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上的案例极少。

三、国内外微课发展趋势分析比较

国外微课的研究、制作和应用已比较成熟,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成为线上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的发展将侧重于平台建设、功能完善和资源的进一步丰富,所有课堂内面对面授课能实现的功能都可以通过课程平台通过远程来实现。

国内微课目前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①杂乱。由于微课多为竞赛而制,上万个微课散落在不同学科、专业、课程领域,同一教学内容又会有数十个作品,评选出来的某些微课是从以往精品课程中截取而来,可用性不强。②未成体系。目前的微课还只是一门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展示,未形成系列微课程,不适合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③未全面考虑学习者需求。微课作品多为竞赛所做,并未契合课堂教学的真正需要。以上现象体现了国内微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和无序发展阶段,既造成了微课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将它们系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故笔者认为,国内微课的未来发展将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发展。对微课比赛进行规范,设定学科、课程、专业参赛微课的比例和数量,确保微课覆盖面广,分布均匀。

(2)系列化发展。鼓励教师以团队为单位针对一门课程或学科开发系列微课,实现从“微课”到“微课程”的质变,帮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系统学习。

(3)应用性发展。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应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然而针对中国微课网平台微课资源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左右的教师会经常去查看自己的微课,32%左右的教师会经常去点播他人的微课,学生上平台搜寻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不到15%。由此可见,未来微课的发展将侧重于应用研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设计制作微课,学生通过选择、观看微课作品获取知识和技能,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微课才能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微课在线教育篇5

因此,在促进微课题的深入研究、广泛开展、充分应用等方面面临较大的管理难题,或者说对微课题的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微课题研究管理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以“成果管控”来激发一线教师参与微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微课题研究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育一线服务。

一、成果多元

微课题成果形式应不拘一格,成果多元就应该成为微课题成果的重要特点。成果必须剔除形式,必须务实,必须特别重视微课题研究成果的“微”“实”“效”,突出实践性成果。微课题成果可以是研究报告,但更希望它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课堂模块、光盘、课件、微课、自制教具等。同时,它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微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自编童谣、教育心得和教育个案呈现成果,微课题“小学中段作业习惯矫正”以条目、图表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以作业记载、辅导记载、问卷调查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建筑力学》‘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研讨”以课件、提纲、课纲、评价标准、说课稿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儿童彩墨画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作品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艺术地批语孩子”以个案随笔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网格中几何图形的画法”以课堂模块和微课呈现课题成果。正是丰富多彩的微课题成果呈现形式,才真正体现微课题触及了我们课堂真正需要的东西,体现了推动微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二、成果公开

在区级教育网中建立微课题成果专栏,并在专栏下设置相关的子栏目,以区级教研机构备案的不同形式的微课题成果。只有在指定网络地址中公开的微课题,才会得到教研部门的正式认可,才可以参与微课题成果展示、推广与评奖等。通过网络,将不同形式的微课题成果呈现出来,可供全区教师选择分享、参考甚至参与。这样,就彻底改变课题研究针对性差、实效性不强、形式主义盛行的痼疾,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运用。

微课题成果公开,长时间的公开,也是促进参研教师进行真正微课题研究的最好形式。微课题成果的公开,促使参研教师偷不得懒也没有偷懒的机会,不得来虚的也来不得虚的,不得来假的也不敢来假的。把研究的真实性展示了出来,避免了课题研究的假、空、虚。课题得到了真研究,教师得到了大成长。

三、成果展示

为促进微课题深入研究并卓有成效,区教委每年都将进行不同形式微课题成果展示。微课题成果展示,由微课题主持研究的老师自愿报名,呈报微课题成果。我们尽最大的努力,让报名参与展示微课题成果的老师都有机会展示。参与展示的微课题成果会根据不同的微课题成果形式,参加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

1.课堂展示

对适合进行课堂成果展示的微课题成果,由区教研机构组织,在相关学校进行课堂展示。当然,课堂展示的微课题成果,要经过严格筛选。对微课题课堂展示效果,应记录在案。

2.集中展示

利用相关教学研讨会、现场会、教师培训等机会,对一部分适合集中展示的微课题成果,由微课题主持人或主研人员在教师培训会上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微课题成果进行讲析、解读。同时,通过不同方式去获得微课题成果展示的效果,并记录在案。

3.答辩展示

每年下半年,对一部分微课题成果,组织部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向微课题主持人或主研人员提问或要求对相关研究成果或研究过程进行陈述。

只有通过展示的微课题成果,才能得到教委认可,才有机会参加一年一度的微课题成果的评选活动。微课题成果展示的效果,也是获得优秀微课题成果的重要依据。

毫无疑问,通过这样的展示,能促使微课题研究更真、更实、更有效。

四、成果激励

激励,总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措施,微课题成果激励同样非常重要。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优秀微课题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得奖励的微课题成果,一定要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包括展示性激励和评价性激励制度,并适当给予科研补助金。

1.展示性激励

获得区优秀微课题成果奖并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的微课题成果,进入年度“优秀微课题成果推广名录”,在全区予以推广,让教师体验到微课题研究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2.评价性激励

评价性激励则渗透于学校和教师的各种评优领域。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将微课题研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并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考核和选拔的重要依据。

3.奖补性激励

凡是获得区优秀微课题成果的研究小组,都将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补助。这既是一种激励,又是微课题研究的补偿,毕竟,在微课题研究中,老师们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可能付出一定的金钱。

五、成果推广

课题成果的运用一直是教育科研的难点。一是部分教育科研课题务虚,没有推广价值,二是一部分老师只重研究,不注重实效,不注重运用,三是没有建立推广机制,即使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也难于推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情况下,教育科研课题都停留在研究上。微课题,就是聚焦一线,聚焦课堂,实效性强,推广应用价值相对较高,这就有利于微课题成果的推广。为促进微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在教育一线发挥作用,教师应着力建立并逐渐完善微课题成果的推广机制。

1.建立推广名录

每年度都要进行“优秀微课题成果推广名录”遴选,形成“优秀微课题成果推广名录”成果集,通过专业制作形成精美的可复制、可阅读的电子图书,以方便教师学习、借鉴、分享、运用。

2.课题成果推广

微课在线教育篇6

关键词微课在线资源视频资源

一、国内在线微课视频资源的特点

1.国内网站微课资源丰富,满足了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

目前,国内网站的微课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微课资源网站都能持续更新,微课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微课最早是在中小学开始推行,但随着微课固有优势不断被人们发现,各个教育阶段都有了微课的身影。国内微课网站上的微课资源近两年来增长异常迅速,数量众多,领域颇广。

国内微课从教育层次上看,涵盖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继续教育;从学科内容上看,包括幼儿教育的手工、儿歌、体育等,小学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中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高校的更是丰富多样,因为学科专业众多,加上课程名称不像中小学那么固定统一,所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官方网站上,只是粗略地将微课分为了两类:文史和理工;从教学形式看,有知识讲授类、实验操作类、技能传授类、解题答疑类等;从教学目标看,有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情感态度培养等。

2.微课制作就地取材,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广大一线教师和微课爱好者利用周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明了多种微课制作的方法。常见的制作方法有电脑录屏、课堂实录、情景拍摄、动画制作等。

电脑录屏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ppt演示+录屏软件,也就是将讲述的内容用ppt呈现,然后用ppt边演示讲解边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有的微课还用摄像头将主讲人的头像同时录制,我国两届中小学微课大赛的作品多数是这种方式;二是电脑屏幕录制,就是将电脑的操作步骤直接用录屏软件录制下来,主要用于讲解电脑的操作知识或是软件的使用操作技巧,网上的一些软件培训类课程多数是这种方式。

课堂实录模式是将教师的讲课过程拍摄下来,加上必要的后期剪辑。拍摄设备有广播级摄像机,也有家用DV,甚至是数码相机或是手机。

剧情拍摄模式是指将所要讲述的知识点融入小故事,使用剧情演绎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习者掌握故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这种制作模式其实就是去拍一个微电影,对编剧的要求较高。如果故事很吸引人,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动画制作模式是利用二维动画或者是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示知识内容。由于三维动画制作较为复杂,国内微课很少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二维动画较多。另外,还有Comcraft公司最先使用的卡片演示模式、可汗学院的手写板录屏方式或者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做成定格动画模式。

3.微课资源网站数量逐增,类型多样

在2012年前后,当“微课”这个名词还并不被大数人知道的时候,我国微课网站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互联网上出现。随着各个范围、各个学科领域微课赛事的开展和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微课制作浪潮的出现,新的微课网站不断涌现,成为我国互联网资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便于学习者的使用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微课资源网站进行科学的分类。如今关于网站的分类方法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从中国知网目前能检索到的网站分类相关的学术文献来看,大多是从信息检索和处理的角度阐述网站分类的算法,只有少数几篇文献谈及网站分类标准,尚没有研究微课网站分类的学术文献。借鉴已有网站分类研究成果,根据我国现有的微课网站情况,力求分类方法实用有效,现从以下几个视角对国内微课网站分类。

(1)根据网站用途分类

根据网站创办用途可以将微课网站分为微课作品比赛征集展示类网站、营利性培训机构微课类网站、微课制作学习与研究类网站、微课资源分享类网站和综合类网站等。

比赛征集展示类网站主要是微课比赛组织机构用来比赛信息、比赛流程、评分标准、作品征集信息、展示参赛作品、公布微课比赛结果等的网站。截止到目前,我国连续举办了两届高等学校的微课大赛、两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幼儿教育阶段虽然尚没有全国性微课大赛,但小范围的微课比赛可谓是此起彼伏。这些微课比赛为丰富我国网上微课资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大赛的举行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参赛教师的交流,推动了微课制作理念的更新和制作水准的提高。

营利性培训机构微课类网站是指国内一些营利性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习者购买其在线微课视频,或者参加实地培训,而提供的免费微课资源网站,目的就是在线推广。一般说来,培训机构为了让学习者能够了解微课的内容与质量,会让学习者免费学习整门课程的前面几节微课,而后续的绝大部分都是收费的,或者吸引更多学习者参加实地培训。而这类网站免费提供的微课资源往往都是高质量的。

微课制作学习类网站主要是提供微课制作的相关学习资料。专门的微课制作类网站并不是很多,大多是将微课制作的学习资料作为网站的一个模块。

微课研究类网站主要是提供微课的相关研究文章。和微课制作学习类网站一样,专门的微课研究类网站并不多。

微课资源分享类网站是指专门提供微课资源在线播放或下载的网站。国内专门的微课资源分享类网站不多,较为著名的有泰微课、浙江省微课联盟等。但在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中大多都有教育或是科教版块,提供了大量的微课视频资源。如优酷网、土豆网等,可以归为综合类网站。

微课在线教育篇7

关键词:微课程混合学习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6-04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educationtopromotenewwaysoflearning,SuchasmooCs,flippedclassroom,theybreakupthetraditionalclassroomteachingformicro-videoapplicationinteachingfoundation.“medicaleducationtechnology”traditionalteachinghavemuchelectiveStudents,fewhours,thelackofteachingequipmentandotherissues.inpersonalizedlearningtheoreticalguidance,throughcurriculumdesign,micro-videoproduction,teachingpractice,feedbackevaluationseries,teachingactivitiesafterclass,toexplorehybridlearningmodelisbasedonmicrocoursesinClassroomteachingofUniversity.

Keywords:microCourse;Blendedlearning;CourseDesign

微课程是指将原课程内容经过教师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微视频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这些微视频短则30s,长则不超过20min,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形式备受关注。

“医学教育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培养的课程,在现行教学条件的限制下,课程采用的传统授课+试卷考核的教学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师制作微视频的学习,在个人电脑上操作练习,能够解决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医学教育技术”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医学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除了学习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外,还特别注重软件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并且能处理和制作医学图片、医学动画和视频等。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状况来看,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学教育技术教材内容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时间不短缩减,知识不能适时更新,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是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同班级学生具有不同的起点,单纯的传统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医学教育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软件操作的章节虽然有多媒体设备的支持,教师通过ppt或者课堂软件演示,但是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在不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很难完全掌握,以至于缺乏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

2.1教学微视频的概念和特点

微视频,泛指播放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时长一般控制在几秒钟到20min,并且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教学中的微视频也称作微课,它可以将一门课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作而来。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某个技能或一门学科的基本内容。主要具有如下优点。

(1)以一个特定的知识点为基本单位,学习内容集中,针对性较强。且每个视频的时间较短(20min以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2)便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

2.2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它的理念和思想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慕课、微课的出现,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恰当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结合微视频的特点和应用优势,采用在线微视频和课堂讲授能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能够解决医学教育技术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基于微视频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设计制作、混合教学实施和评价反馈。前期设计制作阶段主要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的内容。在线学习内容设计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课堂讲授部分则以文字、图片形式在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以便学生课下巩固学习。

混合实施阶段分为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课堂教学主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以及学生在线学习要求。在线学习过程学生登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学期课程中,学习该门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程视频,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软件操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程交流群和同学老师进行交互。学习完成后需要提交作业,并进行学生互评,最后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和作业情况进行点评。

反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信息,以及该学期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对混合学习模式和微视频进行修改完善,以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

3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在医学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

医学教育技术课程在现行授课中存一些问题和阻碍,为解决这些问题,使授课不拘泥于形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采用了基于微课程的混合教学实践。

3.1围绕教学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

“医学教育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和教学学习理论归结为一个学习单元,需要学生学习的技术(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分为相应的学习单元。根据章节教学内容,理论性章节通过课堂讲授,操作性强的采用在线学习+课上讨论模式,并通过测试和作品提交方式作为考核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地更新发展,教师在技术学习单元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了解技术发展的同时掌握最新技术手段。

3.2微视频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医学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特点,运用知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又由许多个知识点组成,以“pS图像处理技术”模块为例,介绍微视频课程主题单元的设计。(如图2)

由于课程主要是软件操作讲解演练,微视频的制作主要采用录屏的形式,根据微课程的设计构思,用CamtasiaStudio软件实现操作屏幕的录制以及视频的编辑。

3.3构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是该研究中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环境支撑,是实现基于微视频混合学习的基础。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及时地交流和指导,从而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朝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组建课程并关联选修课程学生,以校园在线课程的模式对选修学生进行开放学习。课程平台包括:课程介绍、章节内容、教学资源、参考书籍等信息。学生知识获取主要依靠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上课程“章节内容”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视频。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信息,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在课堂环节做出教学调整。

3.4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

通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学生增加了课程参与度;另一方面,以作品提交形式替代传统试卷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学习技术操作的积极性。

4结语

混合学习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它延伸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并且支持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大学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同时,基于微课程混合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制作,以及微视频形式选择也需要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57-60.

[2]白文倩,李文昊,等.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42-47.

[3]罗晓岗.影响高校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30.

微课在线教育篇8

(一)微课的由来

微课的由来是从2006年美国的可汗推出了可汗学院(Khanacademy)开始的,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其主旨就是利用简短的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其课程包括数字、历史、金融、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内容,其授课视频的长度一般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并且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到了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Davidpenrose明确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的理念。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micro-lecture)”被引入中国后的一种本土称谓。最初,是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在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此后,微课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发展起来了。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中国教师报》依托移动互联网“教育通”云平台,主办了“全国首届微课大赛”。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2013年5月至7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联合主办了“2013全国微课大赛”等。各种微课的制作、培训、比赛促进了我国微课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是一直在发展和改进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目前,普遍认同的微课概念是“: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三)微课的特征

通过对微课各种文献资料的研究及微课制作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此,把微课的特征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在线的教学视频为中心,不管微课的概念,形式有多少种,其永远离不开在线的教学视频,微课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在线的教学视频。“四个基本点”归纳起来就是短、小、精、悍。“短”表现在微课的时间上比普通课程要短,一般一个基本教学课时是45分钟,而微课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超过十分钟;“小”体现在教学容量上,只针对某一个小知识点,如45分钟课时里的一个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精”表现为课程教学设计独特,讲授精彩。“悍“表现为教学效果好,教学应用广泛。

二、微课与高校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微课在我国中小学里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比较广泛,相对于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学习的热情,高校微课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模仿,探索的阶段。

(一)高校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区别

高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中小学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繁多,围绕某个专业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也是比较多的,有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等,并且课程与课程之间围绕专业特性是存在许多内在联系的;而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课程相对单一、语,数、外三门主课外就是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等,所需学习的课程门数不多,并且课程与课程之间都是独立的,关联不大。其次,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专业教学的方法、手段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因“专”施教;而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最后,高校的教学改革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中小学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应试,提高升学率。

(二)微课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微课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比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优势。首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优势。高校的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些,自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强些,并且大学的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更加灵活,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并且由于微课都是在线学习,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机会比中小学生多很多。其次,教学实施者———教师的优势。高校教师其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更强些,在微课制作技术的研究,微课呈现形式的研究方面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微课与高校教学改革的结合

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新活力。在利用微课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高等院校来说,应该支持和鼓励微课的发展,并对微课的制作技术提供培训和指导,同时还应该为微课作品提供相应的校内在线平台网站,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支撑平台。第二:对院系来说,应以专业为主题,分析专业自身特色,以专业团队的形式共同讨论分析某专业相关的系列微课的主题,就像某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一样,制定某专业宏观上的微课指导方案和微课专业目标。第三:对某门课程来说,需要集合某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共同讨论关于特定课程的微课设置,就像课程的教学大纲一样,制定该课程微课微观上详细的指导书。在这个指导书中,关键是需要梳理这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把一些重点,难点罗列出来制作成微课。第四:对微课制作来说,需要选取合适的形式制作微课。目前微课的制作方式方式五花八门,制作的形式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微课的制作上,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及知识点自身的特色,选取适合的微课形式。第五:对高校教师来说,需要高校教师站在课程教学改革这个高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来制作适合课程教学需求的微课,要让微课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让微课与学生的业余学习相结合。比如:如把某重点知识制作微课后,在上课前就让学生学习微课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个重点教师就不用详细的讲解了,而是把课堂教学时间放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如果还有没有理解的同学就可以让他课后再去观看视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牢固掌握,同时也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六:对高校学生来说,微课的出现可以丰富大家的业余学习生活,让大学生能随时进行课程学习,用微课挤走火爆的网络游戏,挤走无聊的网聊等。总之,要让微课融于高校教学改革中来,需要从上之下,从宏观到微观,从教师到学生都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才能让微课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结束语

微课在线教育篇9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微时代的到来,让微课程教学实践成为可能,将微课程成功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条理分明、清晰有效地将教学重难点生动呈现出来,以此从根本上增强教学效果。微课程实践有效弥补了国家精品课程在实践中的不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汇总,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内容和知识的归类和反思,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微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微课程概念的兴起与成熟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类型,是时代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主要以主题形式呈现出来课程单元;随后由美国教授艾伦提出微格教学方式,提倡将教学过程分散成为若干小环节,成为微课教学的雏形。直到2008年美国教授彭罗斯正式提出微课程概念,提倡借助互联网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精简,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国内,爱陶、田秋华、胡铁生、焦建利等诸多大学教授对微课程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倡导这一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微课程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的设定,反映了教学生动、灵活、高效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了教学效果。

2.微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微课程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发展依旧不够成熟。首先,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提升和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微课程开发备受高校教学的重视,通过与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不断创新,既能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又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推进素质教学改革。微课程教学的优点是对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使教学目标更加突出、计划性更强、资源整合效果更明显、教学实效性更强,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推进大众化学习时代到来,从根本上增强微课程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微课程教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微课程开发还不够成熟,资源整合效果不够突出,无法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可控的学习资源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程发展趋势研究

1.微课程是新型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实现,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互动,通过微型教学视频为支点模拟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课程教学创新,让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总而言之,微课程教学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牢牢把握住有效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微课程朝着远程教育方式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实现,微课程教学以其高效、短小、易控等优势,在目前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微课程教学,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内容,以此从根本上实现个性化教学。由于微课程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通过营造虚拟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大量信息传输,同时保证多终端学习模式,为实现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促进远程教育方式实践和应用,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3.微课程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微课程教学势必会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发展,成为微课程未来发展趋势所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便捷方式的同时,丰富体验式学习内涵,通过微课程创设情境,学员通过微课程获得内心体验,教师、学习者、课程和技术四个实体要素构成了一个动态交互网络。全民教育背景下,知识时代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全民学习必定会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微课程必然会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发展,大量微课程公开课、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开设和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让微课程向大规模方向发展,从而为全民教育创造良好条件。需要设计者和开发者对微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此为大规模微课程开发创造有效条件,全面增强微课程教学效果。

4.微课程成为提升教师技能的手段

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微课程设计的参考框架,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技术手段的共同提升,实现微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对老师来说,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同时,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制作出完整、精短的微课程内容,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此外,微课程教学过程和传播过程,其实是教师思想和能力得以固化和提升的过程,实现自身知识和学习经验传达,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指导。

三、结语

微课程教学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水平进步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教学资源和内容进行整合,突出其信息化教学特色,对不断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微课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实现新型教育资源整合、远程教育方式发展、由微型教育向大规模方向过渡、提升教师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从根本上加快高校教学改革历程。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微课在线教育篇10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按照县局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我校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牢记育人使命,如期“开学”,2月17日开展本校的“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为顺利过渡到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线上教学打好基础,现将本次线上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制定教学计划,保证线上教学有序进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月17号之前,学校接县教育局文件要求,制定了我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多渠道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3月2日前,接池州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组织我校各科教师就已准备教学计划、线上授课计划,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督促学生进行线上教育教学活动。

二、多种形式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1.微信答疑。鼓励学生跟着微课直播的进度学习,如有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进行线上答疑。

2.微课视频补充。将空中课堂上的教学视频分知识点剪辑,当直播中出现与教材不太衔接的地方时,按知识点发微课视频补充。

3.微信视频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用班级微信群,视频讲解重难点。

4.要求作业布置一律通过微信群,作业布置要适量,批改要及时。对优秀作业要在微信群推荐公布,倡导教师以录短视频的形式在学科微信群对学生答疑解惑。对学困生老师要私聊辅导。

5.坚持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6.线上优秀作业展评、优秀学习者的表扬,及时培养学生好习惯。

三、家校协同,保证育人有合力。

以班级管理为阵地,让每个家庭创造一个优良学习的环境,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自我探索、认真学习,使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担当积极的角色。最终目的是把家庭变成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在隔空管理的状态下,通过结合多方力量协作,提高自律性,达到学习的实效。

四、反思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