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十篇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十篇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1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25

新世纪的诞生使得先进技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先机。电气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使得自动化技术获得很好的提升。以往的电气工程因为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自动化中加入智能化技术,让电气工程更好更快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智能化技术逐渐和先进网络技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虽然这种融合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智能化技术分析

(1)该技术的使用。在如今的市场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产品可以很好的挥发出自身的优势。该技术除了可以增加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设备的成本费用。在完善化操作的环境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增加了工作效用及总体质量。确保危险情况下的施工可以更加好的完成。故障的诊断也变得更加简单[1]。

(2)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概念。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智能化技术被正式提出,该技术的提出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机械化设备可以自行完成某些难度和危险系数高的任务,这种先进技术很快被很多行业使用。该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使用是借鉴人脑的计算进行信息的处理,事实说明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提升电气设备的效率,及节约成本,在减少相关操作人员的劳动力的同时确保了施工的总体质量和安全性。

2技术的使用

人类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每个行业中对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操作更加便利。智能化设备在电气工程中的使用优势尤为明显。下面就使用进行简单的说明[2]。

(1)故障诊断。电气设备的运行多少都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这种故障是因为大多数人们难以预计这种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对于故障进行诊断。使用其对其中故障的成因及范围进行确定,随后相关人员依据相关数据内容找寻实际故障地点进行维修处理。

(2)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容易出现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代替人工操作。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无人操作。在确保效益的同时,保证设备的自主化性能。

(3)优化设计。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程序的复杂要求设备人员必须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以往的手动设计会使得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耗费较大的人力及费用。但是使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使用计算机做好设计,不仅省去了人脑对于复杂内容的思考,同时也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及总体质量,同时大大缩小耗用时间[3]。

3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性能。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使用该技术,可以让工程变得更为精准和高效。综合性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电力设备变得更为优质。

(2)功能。对要素进行利用使得智能化技术可以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智能化界面使得人们的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帮助非专业人员的运用,电气自动控制领域对于可视化技术的将极大地减少产品设计耗费的时间,增加质量减少项目资金。控制系统安装olc便于使用者的修改和编制,创造出适宜的\用程序。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对于信息的处理效率[4]。

(3)体系结构。智能化技术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提供了系统化的发展方向。显示屏大,可以展示很多的信息,便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显示器发挥自身的效能。该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电气自动化的系统模块化。帮助操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借助网路的优势,联网作业可以做到无人操作。并在一台机械上对别的机械实施控制,将别的画面集中呈现在一个屏幕中。

4智能化技术使用优势

(1)不用创造控制模型。通常我们在对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时候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对其进行精准的管控,这直接致使设计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情况的控制可以保证模型的精准度。实际效率也会相应地贬低。智能化减少了模型设计的工序,所以极好地避免模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因素,使得控制器精密获得显著的增加[5]。

(2)方便管控。智能化控制可以保证自动化控制环节可以很好的完成,自身的性能获得提升。事实证明智能化控制器相比以前的自动化控制器优势明显,并且更加适用于电气工程。电气设备只需要数据作支持就可以完成调节工序,省去了专业人员的工作环节。同时它可以开展远距离调节控制,做到了无人控制的目标。

(3)步调一致。智能化控制特征是步调一致性,其对于种类不同的数据处理方面。即使数据再陌生同样也可以有非常好的估计效果。控制效果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虽然在进行控制时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其处理效果还是很好。在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时需要将设计进行仔细的考虑,依据对象的不同对于实情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必须使得控制环节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如果出现使用中情况不佳的情况,不要往下定义,需要对于工程每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分析。

5总结

上文中我们得知智能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其运用在电气工程中也可以推动其自动化进程。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智能化技术的使用。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增加工作成效。确保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使用智能化技术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智能化的理论,理论为基础进行合理化的运用。确保智能化技术可以在电气工程中发挥实际效用,将电气设备真正变为自动化。在进行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不断累积总结,将运作时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助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获得长久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次福.初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11):118-119.

[2]刘璐.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119.

[3]华树超,孙娜.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158.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作用;应用

【分类号】:tU855

前言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提升,电气自动化内容逐渐完善,电力企业工作效益已经得到本质上的转变。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了电力企业运行状况,提升了电力企业系统设置及平台控制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较晚,技术运用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在上述环境背景下,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力度,深入挖掘该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

1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起步于80年代,该时期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较为简单,仅仅停留在初级特征控制方面,电力自动化技术没有取得非常好的应用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开始对电气自动化本质进行挖掘,开始将该技术拓展到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效益出现本质上的转变。当前电气自动化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智能化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自身技术特征及控制原理对电力企业进行控制。该技术能够通过智能化系统分析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预判,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预案,从而实现企业设备的控制及保护,提升企业运行效益;

(2)实时仿真: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构建模拟环境完成数据模拟,实现仿真,对系统状况进行分析。该技术依照上述分析结果明确电力企业运行状况,实现同步诊断和预防,从本质上提升了电力企业运行效果;

(3)动态监控: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实时环境的仿真完成电力企业的动态监控,通过上述内容对电力企业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明确设备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本质上改善了电力企业实时控制效益,对提升企业安全系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

2.1pLC技术

pLC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技术基础上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完成系统运行状态的转变,实现系统运行效益的最大化。pLC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原理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完成数据筛选,为系统控制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在上述数据基础上pLC技术对电力企业系统进行对应顺序控制,依照系统设置完成状态纠正,从本质上提升了控制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pLC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筛选达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依照系统编程设定保证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益。该技术依照具体电力企业用电状况实施对应开关量控制,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两方面对系统开关量进行调整和转变,大大提升了信号的准确性,从本质上改善了系统工作效率。除此之外,pLC技术还可以实现系统的闭环保护,依照系统运行状况实现对应调节控制,从而降低系统风险系数。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产生系统故障,pLC技术可以通过自身智能控制内容对系统闭环状况进行模拟,依照闭环模拟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从根本上降低了其风险系数,消除了系统安全隐患。

2.2调度技术

电力企业中需要设置对应电网调度中心,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心服务站等完成对电力的调度,保证系统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在该体系中调度技术能够依照电力数据状况对企业设备进行调整,由上述数据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从而保障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调度控制,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可以通过上述数据对企业负荷进行分析,实施全运行控制,保证负荷指标在电力企业要求范围内,从本质上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当前调度体系构建时需要依照具体用电状况及用电规模进行对应选取,由企业用电效益对调度内容进行适当调节。常规电力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及相关网络设备实现调度即可,而大型发电厂需要构建变电所和配电网络设备体系,由上述设备降低电力调度风险系数,提升电网自动调控效益。

3.3补偿技术

补偿技术是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项常见技术。电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补偿技术完成电力的调整,实现系统电压的平衡,从而保证系统供配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是补偿控制中最为常见的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借助单一信号信息和三相电容器补偿功能达到电力系统运行负荷的调节,达到运行状态的最优化。当前负载较大的电力企业常采取该技术,以该技术调节干负荷三相负载状况,达到系统的欠补或过补偿。而上述补偿中非常容易出现电力补偿不到位现象,导致线损控制效益降低。在上述状况下电力企业常以无功控制策略实现补偿调节,由该补偿技术完成电压、电流及功率的统筹分析,达到投切方式的转变。该技术使用中可以将常规投切转变为循环投切,对电压中的对应物理量进行分析,观察物理量状况,从物理量着手达到系统补偿控制。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系统无功补偿需求量逐渐加大,提升电气自动化补偿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改善补偿技术的智能化效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

3总结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效益。只有真正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系统运行的结合,电力企业才能够实现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控制。在今后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加深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要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从本质上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加速电力企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宿晶.浅析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47.

[2]田鹏.新时期对电力自动化的研究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24:77.

[3]邱峰.有效提高电力自动化的认识[J].电源技术应用,2013,12:140.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22-01

目前,随着社会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电气自动化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而pLC技术就是电气自动化中的一项新的高新控制技术,它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设施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业生产设备对恶劣环境的要求,极大的推进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本文就pLC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分析和讨论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更好的使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1pLC技术的概述

1.1pLC技术的概念

pLC,即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中文翻译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将可编程存储器应用在内部系统的存储程序,从而执行面向用户的一系列定时、顺序控制、逻辑运算、算术和计数操作等指令,同时通过模拟或数字形式对各类机械以及生产过程进行输入/输出控制的技术。

1.2pLC的结构

pLC技术的本质是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它的硬件结构组成同大多数计算机结构是基本一致的,都包括有:电源、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功能模块、通信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等。

1.3pLC技术的原理

pLC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有三个部分的内容,即:(1)扫描阶段:即对采样进行数据输入;(2)用户程序的执行阶段:即面向用户执行各种指令和要求的阶段;(3)输出刷新阶段:即对内部数据和状态进行刷新后再输出。

1.4pLC技术的特点

pLC技术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即:(1)安装方便、简单,便于维护和检修;(2)编程简单,容易使用,通常是采用逻辑图、梯形图以及语句表等语言进行编程;(3)组合灵活、功能完善、实用性强、方便扩展;(4)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低,且易学易用;(5)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强。

2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目前,pLC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的大部分领域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数控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工业高新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数控技术作为当前主要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当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主流生产技术。而pLC技术正是确保和推动数控技术实现和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保障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数控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即:连续控制系统、直线控制系统以及点位控制系统(通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孔加工机床,例如:镗孔机床、钻孔机床等)。而当前的工业生产数控系统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单板机控制和全功能数控装置。两种数控系统均采用了pLC技术,有以下几点不同。

(1)单板机数据系统:针对传统单片机系统中的一些驱动电路、接口电路、设计硬件电路以及抗干扰等问题设计的,能够有效的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对机床功能进行调整和升级,从而提高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的灵活性。

(2)全功能数控装置:它的功能相对比较完善,能够适用于多种工业生产的需求,但其价格也非常的昂贵,因此,一般的企业不常采用这种控制系统。

2.2中央空调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农业、工业、国防以及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都广泛的应用了中央空调系统,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业系统。例如,在工业生产当中,有些产品(电子产品、食品等)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这时,就需要在生产车间中安装中央空调系统以用来控制和确保车间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产品需求的温度范围之内,从而更好地确保产品生产的顺利。目前,控制中央空调系统的方式基本包括三种类型,即继电器控制系统、DDC系统(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和pLC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而pLC系统三种方式中最先进也是效率最高的控制技术,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并且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因而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2.3公路交通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交通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交通线路兴建起来,同时,越来越庞大、复杂的公路交通信息系统对公路交通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交通信号灯等方面的要求,而pLC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随着城市公路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信号灯控制方式由于其效率低、反应慢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快速发展的要求,这时就需要利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加强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对信号灯网络系统的控制水平,增强它们的工作效率和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通过在内部设定定时器来逐渐增加对城市交通系统中“渐进式”信号灯的精确控制水平,尤其是对岔路口等交通复杂路段的信号灯控制情况,从而更好的控制和疏导城市交通行车秩序,确保城市公路交通网络系统的秩序化、安全化。

3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国防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促进和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时代的进步。pLC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结构灵活、牢固可靠等优点,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技术的革新,pLC技术将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的各个领域当中,更好的发挥其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艳洁.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

[2].浅析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3(2).

[3]陈镜波.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3(9).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p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65-01

前言

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尤其是经济建设方面更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的电气工程技术经历了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这样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文先概述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再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促进今后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使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气工程(electricalengineering)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平台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电气工程技术经历了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这样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种系统正逐渐迈向快捷,方便的方向发展。它为我国的工业发展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电气工程还逐渐涉足商业领域,为商业间的交流与传输提供越来越多的满足。我国作为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只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长足发展,立足世界。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中的问题

迈入21世纪以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客观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想要促进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解决以下几项问题:

2.1企业实际需求不同,抬升了成本

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还处在一个综合的领域里,独立性还有待完善。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能结合目前的技术成果,再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设计成果。从而有的环节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最终工程总的经济投入也就增加了。而且,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的完成效果。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效率甚至决定着一切。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更要紧跟效率的步伐。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要想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效率的提高可见显得十分重要。那个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设计出更让人操作简便,更让人明白的设计,在离成功的大门前就会胜出一筹。哪个企业效率低下注定就是失败的。这个时候,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品就得到了检测。

2.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起初在工业中形成,并得到了发展与建设。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逐渐蔓延到商业领域,商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目前,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各企业使用的信息传递产品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给数据之间的传输和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营成本。所以,在今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业发展的有力助手,它的的发展能为工业,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前进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只要把问题慢慢解决,逐渐的去改善,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定会在世界上立足。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3.1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的平台

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二来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突破技术环境的难关,有步骤,有计划的去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方案。首先,在设计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要设计的行业及用户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开发目标。然后,确定设计方案,方案要涉及到实施,运行,维护等每一步骤的完成,同时,运行成本和运行时间也要提前预算好,一定要控制在企业运行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注意商业项目运行的特点以及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后做到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的平台,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3.2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商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保证。一个企业包括设备控制,技术监管,企业管理等许多步骤,要想使这些步骤得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就要使这些系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使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得到高效,快捷的交换,促使整个企业的优化发展。

3.3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数据标准对接

只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数据能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对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系统传递信息才会更安全,更高效。所以,在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实现程序接口的完美对接,从而减少开发工程的时间和费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概算编制审核

电气工程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技术要求高、前期投资大的规模性工程,加强对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与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仅能保障电气工程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花费,对于维护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利润也有积极帮助。由于受传统工作理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多个角度就如何强化编制与审核工作进行了分析。

1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概述

1.1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意义

对于电气工程项目的负责企业来说,强化造价控制、保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关键。电气工程项目涉及内容广、资金投入大,必须要加强该方面工程的成本控制,在保证整个电气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项目资金花费。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需要概算编制人员熟练掌握整个电气工程项目的包含内容、运作流程,做到实时、动态的检测和评估,以此保证概算编制的精确性[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开展电气工程项目时,如果能够重视概算编制和成本控制,一方面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关键发展位置;另一方面也间接的优化了内部财务分配机制,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支持。因此,加强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工作,成为当前电气工程项目负责企业的首要任务。

1.2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具体流程

上文中提到,电气工程包含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对电气工程的整体协调性和运行稳定性都提出了苛刻要求。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概算编制时,首先要熟悉和理解设计图纸。电气工程项目与普通建筑项目一样,都需要制定内容完善的设计图纸,以此保证后续电气工程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第一步就是对设计中的定额说明、总说明、定额所含工作以及章节目录进行详细阅读,并反复查阅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对于上述内容中存在疑问的,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和分析[2]。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设计图纸时应重点注意图纸标注和设计说明,掌握电气工程各个项目之间的互联关系,并逐一标注各个子项目的性质、规模,以及与其他子项目之间的承接关系。

其次,精确套用定额,保证定额项目最大程度的接近实际(由于施工方法、选用电气设备的不同,定额项目与实际必然存在误差)。在进行定额项目计算时,相关概算人员要保证收集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不漏算。在实际的电气工程概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企业对设计的要求标准不同,图纸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在概算编制时发现图纸内容较为粗略,不符合概算编制的具体要求,编制人员还必须要求图纸设计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工作,标注出概算编制所需的具体数据,保证工程概算的准确性。

2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不仅包含内容较多,而且对各个项目编制结果的精确性有严格要求,如果概算编制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很有可能给最终的编制结果带来影响。事实上,国内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引发的编制问题也较为普遍,下面列举几种较为常见的编制问题[3]。

2.1调查资料不充分,定额换算不合理

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的推动下,现代建筑中所包含的电气工程项目呈现出复杂化发展趋势,由此也直接增加了工程概算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受传统概算工作理念的影响,部分设计人员忽视电气安装工程的调查和换算工作,所掌握的电气工程项目资料非常有限。在后期对电气工程进行概算编制时,缺乏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事实依据,由此导致定额换算工作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有些电气工程负责人员虽然重视概算编制工作,在前期数据资料调查时也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料,但是没有对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进行充分验证,导致换算定额和补充定额中含有较多的“水分”,难以为概算编制提供科学性依据。

2.2盲目追赶施工进度,工程数量不够精确

在电气工程数量精确测量的情况下,工程概算人员能够对每个电气工程项目进行编制估算,最后通过项目相加,得出最终的电气工程总概算。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许多电气工程人员对各个项目的统计准确程度不足,导致最终的概述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影响最终的概算编制。导致工程数量不精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图纸数量、质量存在问题。图纸是对具体电气工程项目的虚拟化反应,在进行前期电气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时,造价人员对各个子项目的数量掌握不准确,导致后期可借鉴的图纸数量与实际项目数量之间不相符合,最终工程概算要低于实际花费。另外,图纸的标注不够精确,许多电气工程的细节没有在图纸中体现出来,由此导致最终的工程概算低于实际花费。第二是概算编制人员自身工作存在失误,例如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技术结果高于(低于)实际,影响最终的概算结果。除此之外,概算编制人员手中可利用的图纸数量不足,即便是采用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也很有可能导致最终概算出现失误。第三是电气工程数量没有随图纸修改而变更。由于电气工程工作量大,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花费,盲目追赶工期,压缩电气工程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工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用于概算编制的时间非常有限,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图纸进行审核,使得一些存在数据误差的图纸进入编制单位,并最终影响概算编制结果。

3优化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具有措施

3.1合理设计工程图纸,重视工程造价估算

首先,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概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真正将该项工作摆在电气工程投资建设的首要位置。改变以往工程管理中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的传统观念,给予电气工程设计人员充分的时间,用于进行内容详细、结构完成的图纸设计工作。保证后期电气工程概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电气工程图纸设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项目设计的精确性,做好各个细节处的标注工作,降低后期概算编制过程中的误差影响。电气工程的概算编制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准确程度,需要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最终发挥控制项目预算成本、节省投资花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

3.2引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概算编制效率

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管理系统正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气工程概算编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概算编制效率相对较低,编制误差较大。将信息管理系统引入电气工程的概述编制工作中,一方面能够极大的提升数据采集、整理、计算等一系列工作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概述编制对人力的依赖程度,间接的降低了电气工程项目企业在人员雇佣上的成本花费,维护了企业利益;另一方面,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力概述编制中可能出现的计算失误,只要保证录入数据准确,就能够精确保证最终编制结果的精确性,误差范围能够保持在允许范围内[4]。目前,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得以成熟和完善,不仅在电气工程的概述编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极大的提升了电气工作的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4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概述

4.1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意义

所谓电气工程概述审核,是指对通过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以纠正所存在的某些错误和问题,使之更加确切和合理。工程概预算的“编”、“审”分离,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工程投资控制中的两个阶段,是由不同单位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电气工程概算书编制完成以后,应该单独进行审核。基本建设的审计做为投资领域宏观调控的一个监督环节,在进一步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单位和建设银行来说,审核概算工作是落实工程造价的有力促进措施[5]。

4.2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注意事项

考虑到概算审核对电气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概算审核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严格遵守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为了确保概算审核工作的标准化进行,相关部门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审核管理条例。审核人员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按部就班的完成概算审查、初步概算以及后期审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电气工程的不同子项目中,由于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工程技术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要遵循的概述编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这方面审核工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各个子项目之间的异同,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审核标准。其次,保证审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概算的审核工作作为电气工程成本技术的最后一道保障,只有保证审核工作的高质量进行,才能确保之前的工程计算、编制等一系列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因此,审核人员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在进行项目审核时,要遵循“公正、客观、全面”的基本原则,确保审核工作高质量完成。

5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内容

审核的方法包括书面审核和施工实践审核两方面。书面审核主要是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套用定额是否准确、计算误差和取费情况等进行审核,设计和施工方面引起的误差也是审核的主要方面。电气工程主要审核三方面:审核工程数量;审核套用单价;审核各项应计取费用。审核方法主要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价格信息与市场接轨,及时了解、掌握设备材料价格,客观考虑材料价差因素。概算书审核的主要内容:(1)首先审查概算书编制的依据是否附合规定。(2)工程量的审核:包括计算公式、计算单位与小数点、预留量的计算,各种电气材料数量的统计、计算的准确性等。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有误,主要复查计算原稿,重点是干线和支线的划分与统计的总量。(3)列概算项目的审核:按设计图的列项是否有重项或漏项,这是审查概算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对设计图及概算定额非常清楚。

6电气工程概算的常用审核方法

承担审查概预算的单位是建设银行专门从事建设工程概算审查的机构―建行合同审查处。审核的方法包括书面审核和施工实践中审核两方面的工作。预算员作完概算以后,首先应该自检,在自检的基础上也可以互检。对于初次接触这项工作的人员,首先应了解和熟习编制工程概算的依据。审查工程概算的依据是电气工程定额、材料定额、造价处或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文件、材料单据等材料。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注意积累原始数据、特殊材料的单价,了解工程量计算数据与实际有何差别,了解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善或健全概预算管理工作。

7结语

加强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将概算编制与审核摆在工作的关键位置,才能为优化电气工程资源配置,节省工程成本花费提供有力帮助。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国内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与审核仍然存在较大进步潜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编制与审核工作的精确性。因此,电气工程项目负责企业要通过强化人员培训、贯彻守法意识、改革体制机制等手段,为提高概算编制与审核的优化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耿立芬,刘新珍.采用3种定额编制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4(13):131-133.

[2]程建军,吴玉鹏.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山西建筑,2014(11):164-165.

[3]赵维兰,张圣友.浅谈新形势下概预算工作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作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3(21):284-285.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6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4-0000-01

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在电力系统当中,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来,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的带动下,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当中的非线性特点、时变性特点和其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这些都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加强电力系统的控制水平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因此,文章对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概述

电力系统与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电力系统当中,其主体结构主要有电源、电力网络以及负荷中心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包括了水力、火力发电厂、发电站等,电源的主要任务是将自然界中的水力资源和火力资源等一次性能源转化为电能;电力网络包括了电源的升压变电所、输电线路、负荷中心的变电所等,电力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将各发电厂、发电站中升压到一定等级的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然后再对负荷中心的电能进行降压,最终通过电网和配电线路等将电能供应给用户。在电力系统当中具有成百上千个网络结点,一方面,这些网络结点能够输送大量的电能,创造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这些网络结点也容易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众多灾难性的事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电力系统中的控制十分重要[1]。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为基础技术,以计算机的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一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了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目标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监测部分,第二部分是控制部分。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方面。

在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集成系统当中,单片机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现阶段的电力电子电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方面变得更加灵活,操作更加简便,极大的改善了传统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控制功能。

三、电力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由于整个电力系统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因此,变电站也是连续运行的,在电力系统当中,变电站的运行状况的掌握十分重要,在监测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方面,需要监测和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相关电气量的测量、供电运行系统的监视和记录、保证变压器、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等。而这些方面的监测与控制倘若采用人工监测的话,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无法达到监测和控制的目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多,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2]。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包括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等。

四、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上文已经对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某电力系统为了提高该企业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积极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特点,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控制当中。下面对该企业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该企业主要应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环节是常规变电站中的二次系统,应用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部分包括了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故障录波以及监控等主要的四个部分。该企业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二次系统当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配置。

该企业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显著增强了电力系统各装置的灵活性;第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增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当中数据和信息等方面的综合判断能力;第三,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有效的减轻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工作量,方便了电网运行的现场调试;第四,把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结束语

该企业在这次尝试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也发现了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变电站二次系统当中装置硬件的型号、类别、继电的波爱护、自动装置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设备问题。因此,要提高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效率,不管是电力系统方面还是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宋建成,杜欣慧.与电力系统自动化同步发展的电气工程专业[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2,12:87-89.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探讨

【分类号】:tG333.7

引言

在我国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各个部门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我国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不完善,仍有一定的技术缺陷,所以引进了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一种把人工智能融入计算机中的新型科技。这一技术的引进不但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处于发展阶段,今后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智能化技术概述

随着其不断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提出,主要是用来模拟、扩大以及延伸人的智能,涉及的学科有:计算机、数学、哲学、心理学以及控制论等。就让计算机拥有与人相媲美的智慧,以此完成人类所需要的工作。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特别是在对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语言识别与对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语言识别能力等自动控制能力等技术中进行有效的应用,以达到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目的。电子工程主要研究的领域:与自身有关的电子与计算机的应用、系统运行、电子电气技术、信息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

到现在为止,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门涉及电气实验分析、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以及系统运行的科学体系。

为了保证智能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实际操作性,可以通过开发研究相关智能机器的时效性,使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可操作性的实验。这不但有效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而且有效地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二、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第一,强控制的一致性,传统的控制算法是在针对控制对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因此一般只是对其所针对的控制对象的控制效果是较为良好的,而对于其他的控制对象则为较差的控制一致性。但是通过这种控制技术所使用的算法都无论是对于未指定的输入数据或者是指定的分析对象,可以进行有效的一致性控制。第二,系统适应性的强化,与传统控制技术相比,智能化控制设备在收集新信息以及新数据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地提高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第三,高性能化,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后,只需适当调整相关参数就会快速提高控制设备的控制性能。第四,设计思路的简洁化,现在使用智能技术,只需通过函数近似器就能简单地控制所需要控制的对象。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性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模型控制的简洁化

在相对优势的电力系统运行中,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简化控制电气自动化模型。由于在整个电力运行系统中,结构差异会对潜力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假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相关参数发生了变化,就会给电力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电力系统中设置参数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电力故障。因此,从源头上减少对相关模型的控制才会更加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益。

(二)电力运行系统的整体控制力的加强化

在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利用的智能化可以及时、高效地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电力设备和数据进行控制。整个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通过对相关控制器的安装和使用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对在对相关的电力设备进行调控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动化的优势,对电力设备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地预警并且反馈到正确的信息。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的优势对电气工程进行远程控制,从而提高整个电力运行系统的控制能力,。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各个环节强化的一致性

电力运行系统的良好运行与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息息相关。通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对相关具体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智能化技术,来提高对整个电力运行系统的控制。同时,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还能够充分地发挥高科技的优势。

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进行智能控制方面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即可实现电气工程控制的高效化、自主化、远程化以及无人操作化。其应用范围包括:处理、在线诊断以及记录电气系统故障;对电气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实时监督各种主要的电气系统、电气设备等运行状态;实时处理与采集电气系统撒气量、开关量等数据。智能化控制由于其智能化技术的优越性,不仅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而且还能为其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进行故障诊断方面

电气工作系统在运行中,电气设备监测人员会不定期地对变压器的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检测。但是面临无法完全避免故障的发生时,就需要依靠智能化技术。这种技术会在故障发生前,就进行准确、全面地预测,从而降低因故障所造成的损失。

(三)进行设计优化方面

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智能化技术是会频繁出现的设备设计。这种设计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对电路、电气、磁力等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正确的应用,而且还需要设计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现代设计方案是使用计算机的辅助软件和CaD技术来完成的。这样既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又可以减少了设计时所需要的时间。遗传算法是设计中智能化技术的一种体现,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设计进行优化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它不仅可以促进对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并且还会为电气工程安全、高效、快速地运行奠定了基础。从而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科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48.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8

>>城市燃气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概述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刍议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论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飞行器隐身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切削力测量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刍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简述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浅谈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光通信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专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刍议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国土资源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浅析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试析我国煤炭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李宁波虚拟蜜罐软件honeydhttp://.cn/reports/虚拟蜜罐软件honeyd.pdf

[3]诸葛建伟蜜罐及蜜网技术简介http:///honeynetweb/reports/蜜罐及蜜网技术简介.pdf

[4]L.Spitzner“DynamicHoneypots”http:///infocus/173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66-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各种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高等教育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1学科课程整合概述

所谓“课程整合”是指将整个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个教学要素以及教学成分形成有机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整合是学校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各个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与课程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不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2.1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来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主要阐述的是个体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单单是教师传授的,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其他人或者其他工具,按照意义构造的方式获取的。学生学习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相互协作,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协作完成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既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注重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

CBe理论:又称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而且在加拿大以及荷兰等多所院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认为:任何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在高水平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是有学生本身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者学习环境的影响;教师应该更多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

2.2教学整合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一定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概念原理科学准确,电路设计真实可用。虽然倡导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但并不表示为了实现更高的仿真效果,人为的添加一些与实际应用有偏差的处理方式。

技能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原则:《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相关技术原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个体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软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理顺原理概念学习路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整合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过程来学习、分析、解决问题。

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原则:所谓个别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区别的开展教学过程。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新的教学模式还要注重协作能力的培养。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电气控制技术》仿真式教学模式

“仿真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结论总结――仿真操作。实际上教学整合模式已经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有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就调查的结果来看,仿真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问题提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来展示低压电器的真实结构,结合多媒体给学生讲授这些低压电器通断电的实际动作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问题研究:学生自己动手连接实际电路,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组内讨论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结论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研究具体解决方案。

仿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多种创新设计,设置不同种类的故障,观察并学习不同情况下电路的运行状态。

2.4案例简要说明

《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电气设备的控制线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里就结合“接触器”课程单元教学内容,简要说明一下这些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常情况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学习接触器这一单元知识之前,需要学习并掌握有关刀开关、按钮等相关低压电器内容。而且,也学习过一些基本电路知识,能够进行实际电路连接以及相应测量操作。在进行“接触器”课程单元教学整合之前,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该课程单元所需要使用到的器材有计算机、接触器、投影仪、万用表,同时教师还要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首先,展示具体实物,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接触器有一个大概认识。教学课件要详细给出接触器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根据构造原理亲自动手之多接触器结构图,并利用课件向学生说明接触器通电前后的实际动作,启发学生思考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其次,连接实际接触器线路,并接通电源,观察实际接触器的动作情况;再次,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几项接触器简单实验,了解该元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指导学生进行仿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接线方式,创新结构设计,深刻理解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利用好教师、同学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同学协作下,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所讲授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一定要利用其它实践设备或软件,深刻领悟其构造及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篇10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