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十篇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十篇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09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1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计算机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麻烦,本人就计算机硬件在日常工作的维修和维护谈谈自己的经验。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声卡、键盘、鼠标、显示器、电源等组成,日常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在内存、显卡、硬盘、电源。主板、CpU等注意日常维护就可以。1日常维护作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很必要的。以下是日常使用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1)一定要注意计算机的工作环境,重点是防尘、防潮、防静电、散热。(2)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整理好计算机的连接线路,按照正确的开机顺序:先开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最后开主机(关机正好是相反的顺序)。(3)不要频繁开机关机。(4)定期备份数据,防毒杀毒。日常维护重点是对主要器件CpU、主板、硬盘的维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CpU的维护:散热,减压避震,合理超频,勤除尘。(2)对于主板:主板不脏的情况下,用细毛刷刷过就可以了,如果主板很脏就得将主板从机箱中拆下来,用细毛刷正反面的刷,再用吹气囊(俗称皮老虎)将各插槽及角落吹干净。对于硬盘的维护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硬盘正在读写时不能关闭电源。(2)防尘、防潮。(3)硬盘在拆卸过程中要加倍小心不能磕碰摇晃。(4)硬盘在工作时都要发热,注意预防高温。(5)定期清理硬盘。2维修2.1内存故障维修(1)内存设置的故障解决方法:由于BioS中内存设置不正确造成电脑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开机或死机等现象。首先开机进入BioS程序,使用“LoadBioSDefaults”选项将BioS恢复到出厂默认值设置,开机测试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故障仍存在,然后打开电脑主机箱,利用ComS跳线对主板进行放电即可将BioS设置还原到出厂默认状态。(2)内存接触不良:内存或内存插座接触不良造成电脑无法开机、开机报警或死机。这种情况先拆下内存清洁内存条和内存槽中的灰尘,再重新安装好开机看问题是否解决。如果没有,再用橡皮擦内存条的金手指,再开机重测。故障还是没有解除,将内存插到另一个插槽中开机测试故障。解除,说明央存插槽中簧片变形失效,找出变形的簧片用钩针进行调即可。(3)内存不兼容:电脑无法开机、死机或出现内存容量减少,这时拆下内存条进行清洁。之后仍然存在故障,就将内存条换到其他机器上测试,如果故障消失,就说明内存与主板不兼容,更换内存就行。如果还是不能正常使用,就说明内存本身质量有问题,换一片新的内存即可。2.2硬盘故障维修开机检测不到硬盘:计算机开机后BioS程序检测不到硬盘,由于硬盘主主板的数据接口没有连接好硬盘、跳线设置错误或硬盘损坏都能引起这种现象。计算机启动时出现“track0Bad,DiskUnusable”此故障一般是硬盘的0磁道损坏引起的,机器非法关机、硬盘损坏、硬盘磁头损坏都可以引起此故障,但是非法关机者居多。解决办法是用启动盘启动机器,再运行Diskedit磁盘工具,打开开硬盘分区表,将BegingningCylinder”由0磁道改为1磁道,保存设置后重新启动机器即可。2.3显卡的故障①计算机运行正常,死机后重新启动发现颜色不正常,显示器分辨率跳到最低,无法更改。这种情况可能是病毒感染、显卡驱动程序问题或是显卡接触不良造成的。在排除病毒感染后,右击“我的电脑”选择设备管理器,发现显卡驱动程序上有一个叹号,故障应该发生在显卡驱动程序丢失上,删除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安装故障即排除。②装入显卡驱动程序,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程序自动丢失,这种故障一般是显卡质量不好或是显卡与主板不兼容,使显卡温度太高,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出现死机,更换显卡就可解决。③计算机换上新显卡后开机正常,但是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画面显示很不流畅,播放电影运行游戏都死机。在排除病毒感染、网速较卡、CpU使用率等都正常后,就只能考虑显卡了。由于当时内存是128m,很明显不是显存小造成的。双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选择“设备管理器”发现右侧显卡驱动程序为问号,更新显卡驱动程序后,故障解除。2.4电源(1)开机后电源风扇发出噪音,但是关机重启后就消失,这是电源风扇缺少油造成的,拆下电源风扇除尘,把电源背面的封纸揭开,往里面滴几滴油即可。(2)新买的光驱装在机器上不读盘,放在别的机器上好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主板有问题,把主板拆下放在别的机器上也好用,最后发现电源有故障,更换新电源。(3)新配的计算机开始使用都很正常,某天自检到键盘就死机了,重试几次都是如此,换了一个新的键盘问题依旧。主板上仔细观察也没发现问题,把原主板上的板卡换在别的机器上也没问题,最后发现全部更换一遍了问题就该在机箱上。经检测电源各负载接口电压正常,电源换在别的机器上也没问题,最后确认电源开关损坏导致的故障,更换开关后问题解决了。#p#分页标题#e#以上是对计算机日常使用、维护和维修方面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铝土矿露天环境效率创新

中图分类号:tD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047-01

1铝土矿露天矿开采存在的问题

1.1采矿劳动生产效率低下浪费资源问题

我国露天矿开采普遍存在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一,开采设备生产效率不高,在开采中往往会浪费很多的铝土矿资源和不必要的劳动时间,如此一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资源和时间的大量浪费之上。其二,开采技术沿用过去的传统,缺乏技术上的革新和创新意识,那么固有的开采问题必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其三,生产作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无法解决在采矿中遇到的新问题,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也导致近年来的矿业开采的安全问题频发。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方法就是创新,缺少创新的矿业开采注定存在劳动生产效率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1.2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铝土矿露天开采引发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破坏主要是对地表土壤和地下水的破坏,采矿必然会破坏森林使地表土壤水分流失、沙质土壤形成,同时空气质量也会下降,严重时还会引发沙尘暴天气。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铝土矿的开采使得周围农田荒废,树木砍伐使得树木净化空气能力下降,空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增加导致的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破坏农作物的成长。这些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做的不能只是破坏后的治理还要有提前的预防和减排工作,环境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最为突出。

1.3生产作业缺乏安全保障问题

目前我国的采矿业发展存在频繁出现安全事故问题,露天采矿有着简单容易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是采矿承包商的问题,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会缺乏对于安全与技术方面的支持,很少能够真正考虑工作人员及生产的安全,特别是在爆破和防雷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安全事故频发。另一方面,采矿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聘用闲置在家的中老年人或者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往往没有过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生产作业的采矿队伍存在缺乏技术人员和物资资金支持的问题,因此频发安全事故。

1.4矿山可持续发展受制约问题

采矿不能只看到一时的经济利益,要从长远角度看待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国采矿业的发展就面临着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矿山复垦工作为例,如果矿山复垦得不到有效的恢复,那么意味着矿山的循环利用成为了空谈,即破坏了农田的今后持续发展也只得到了短暂的经济效益,一方的环境问题也得不到恢复,可谓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如今我国采矿业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可持续发展受制约问题,这是关乎民生发展大计的重要问题,必须在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解决。

2对于铝土矿露天矿合理化开采的优化提议

2.1引进新型高效的技术与开采设备

对于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和引进借鉴新型高效的技术与开采设备。生产设备往往是铝土矿开采的硬件所在,既然生产设备存在老化与低效的问题就要学会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的时候还要善于借鉴外来优秀的新型设备。与硬件配套的软件就是技术,技术的提高与学习非一日可行,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便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针对开采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用新的角度来看待不能固步自封。还有就是生产作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问题,要充分激励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开采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一步步创新和借鉴经验从而提高开采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节约资源。

2.2综合治理环境

综合治理环境就要从多角度出发,考量多方面的环境因素,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首先,要做好开采前的准备工作,为采矿后的环境治理提供便利,例如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开采的深度,以免发生渗透地下水层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后果,开采铝土矿的选址尽量远离农田,做好开采后的复垦工作保证土壤的循环利用等等。其次,对于开采铝土后的乱排乱放行为要严厉监督,发挥群众与监督部门的作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革新,以保护环境为重中之重的目标。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环境是的保护不可忽视是长远经济发展的保障。

2.3管理设计严格遵守要求

我国的矿业开采管理制度目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之下,尽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采矿业的安全生产,但是违规开采行为仍是屡禁不止。面对采矿承包商的违规或者不法行为,采矿人员要懂得保护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与承包商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对于技术设备上的违规开采要勇于检举。对于采矿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是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保障,从而提升露天矿的开采队伍的技术能力。这些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矿业开采的制度管理体系,为采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4矿山可持续开采

在面对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的这一难题时,仍然以矿山复垦为例,在铝土矿开采中会产生很多无用的废渣与废料,这些东西可以用作地面的填充物,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废渣的乱排乱放,重新恢复地面土壤的肥力。在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不断地创新,无论是开采前、开采中还是开采后都要做好应对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可持续发展要求不能“重经济,轻环境”,只有在生产效率和革新生产模式上面一步步改进。

3结语

文章全篇具体分析了铝土矿露天开采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和优化提议。首先,铝土矿开采存在着固有的顽疾,包括当今铝矿业开采高消耗低效率的现状、较为严重的破坏环境、安全生产频出问题和循环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其次,解决这些问题要在生产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都要采取优化和补救的措施,高效开采可使资源得以节约和充分利用,提前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和开采后综合治理环境可解决环境污染的后顾之忧。铝土矿露天矿开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生产作业的实践中存在很多令人困扰的难题,存在的环境问题尤其引人注目,只有对症下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做到经济、效率和环境的兼具。

参考文献

[1]李帅.露天矿采矿用地差异化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风险分析;风险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3

一、引言

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以外的所有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核能等。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对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能源资源成本低,但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新能源发电由于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不成熟,与输电不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经验不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新能源的发展在技术、经济、市场、管理体制、政策、资源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新能源发电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能源发电风险指标体系

所谓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或者说有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不确定性给新能源发电投资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的投资损失。

新资源的分散性、不稳定性和利用的高成本性,严重影响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发展。这些关于资源、技术、经济、管理、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新能源发电项目和传统发电项目相比,面临着更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环境,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由此带来新能源发电的风险,主要风险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三、新能源发电风险分析

新能源发电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分析

新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是指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特征,发电技术相对不成熟,正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尚不能被人们大规模利用的资源。

风电技术相对成熟,但我国风电单机容量偏小,发电能力差;陆地风电的开发和海上风电大型机组的自主研发技术比较落后;风电并网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建设智能电网以期实现电网的最优控制及解决风电上网技术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尽管少数高端设备国内可以生产,但质量差距还很大,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不到20%;太阳能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只是示范阶段,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地热发电技术基本成熟,我国中温地热发电技术领域没有显著的应用进步,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二)经济风险分析

新能源资源丰富,资源成本低,但是开发成本高,发电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发电只有靠政府补贴获得盈利,而补贴政策的不稳定性,支持补贴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存在,新能源在经济上不具备竞争力。

生物质能发电原料成本增长快,导致2012年生物质发电全面亏损;风力发电由于上网电量不能保证,弃风严重,使风电企业利润下降。太阳能热发电投资大,不具备推广条件;潮汐和地热发电投资大,成本高。水电投资不确定性大,移民、补偿等因素有很大不确定性,风险也较大。

从成本角度,相对常规能源,新能源产业发电成本高,如风电发电成本约为0.5元/度,太阳能发电成本约0.8元~1元/度,而火电发电成本仅有0.25元/度。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在成本上不具优势。

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主要的经济风险在于发电量不能保证,政府补贴不能按时到位,及政府的补贴政策缺乏稳定性。

(三)市场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又存在着以下5方面的风险。

1.需求风险

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提升,新能源主流能源地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能源发展潜力大,具有较强的市场成长能力。但是要掌握好发展节奏,发展过快也会带来风险。如“三北”地区,火电装机相对较大,电力供给较为充分,而经济社会电力需求严重不足,并且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冬季风能较好,而冬季又有热电厂供暖刚性要求。

2.上游风险

新能源发电的主要上游企业是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我国设备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新能源发电设备供应出现生产能力过剩,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设备价格都不断下降,这对于发电投资商是有利的,因此上游设备供应风险较低;对于生物质发电存在原料供应问题,原料存在生产分散、运输不便、成本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因此生物质发电原料风险较高。对于核电,我国铀矿资源比较丰富,预测资源量超过200万吨,但探明程度较低,铀资源的供给能力不足。随着我国进口铀资源的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加大,未来铀资源缺口将会更大,进口数量的剧增和进口渠道的拓宽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3.下游风险

新能源发电主要是下游电网接纳风险,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新能源发电的比例受到限制,同时也受到电网优化调度的影响。以电力需求环境来看,未来能够给行业带来最大风险的是电网行业,新能源发电是否有足够的配套送出电网是一个制约性的问题,除了技术风险问题外,电网企业是否有动力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新能源发展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电网企业已经进行电网配套建设,并能够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时建设、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为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电力送出提供必要的网络条件。但我国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改进电网规划,新能源发展和电网建设不协调的情况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我国薄弱的电网结构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障碍,绝大部分的电网无法承担不稳定电源上网带来的冲击。昂贵的电网接入系统,在新能源建设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尽管我国的相关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国家和省级电网发展规划。但是电网规划和建设的速度远不及新能源装机发展的速度,因此,存在着发电设备运行小时数低,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是新能源发电的主要风险。

4.进入风险

由水电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市场进入难度也因此提高,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环保、移民等问题。

5.公众认识风险

从经济角度上讲,核能发电也是合算的,与常规燃科、特别是燃煤发电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核电成本比煤电低10%~25%。由于核电的风险较大,一些国家的公众强烈反对核电发展,迫使一些国家放弃核电。

(四)政策风险

新能源发电第一位的特性是补贴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经济性差,发电上网价格不具有竞争力,需要巨额补贴。为了促进新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与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有几十项,这些政策的出台,是新能源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降低新能源的风险。

补贴政策成为新能源发电发展的关键,补贴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和稳定直接决定了新能源发电能否可持续发展。并且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是否能落实到位,仍然存在着一定风险。

对于核电,国际社会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福岛核危机事故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核能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危机发生后,各国对于核能安全和核能产业的发展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以日、德为代表的“弃核派”和以中、美为代表的“核改派”两大阵营。沿海核电已经重启,给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快便能显现出来。但是,沿海核电和内陆核电之间有非常大的区别,内陆核电对安全条件要求更高,对水资源需求更多。在技术条件尚不太过关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内陆核电并将对我国核电行业的长期发展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五)自然风险

新能源发电受资源条件的影响,总体来说,我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厂址选择受限制,适宜开发的优质资源有限,且新能源资源密度低,厂址的选择存在风险,受资源条件、地质条件、场址稳定性、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自然地质灾害、气候变化、洪涝、飓风、雪灾、干旱、地震、风暴潮、海啸等,将会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电量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

(六)管理风险

由于管理方法,管理能力,责任心等原因导致的组织安排,人力资源,协调沟通等造成的风险。新能源开发规划不科学、盲目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电源布局不合理等组织管理问题带来一定风险。

四、新能源发电发展建议

尽管新能源发电存在着诸多风险,发展新能源是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能源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挥优势,率先布置。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优势原则。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降低风险,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长处。

二是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最重要原则之一,尽管国家政策补贴和支持,不同新能源的经济性有很大差异,加快完善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

三是协调性原则。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建设的相互协调,与地区能源结构协调。

五、结论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国策,是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履行国际承诺的必由之路,今后几十年内,大力发展新能源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能源的趋势。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发展前景广阔。

新能源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政策、市场、经济、竞争、资源等多个因素影响,发展新能源应综合权衡各种类影响因素。发展新能源不应盲目追风,要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挥优势,有序发展。

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势在必行,在未来电源结构中将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要把握合适的步伐和节奏。

参考文献:

[1]杨为,高研,徐宁舟,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分析[J].电工电气,2009(4).

[2]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等.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J].地球学报,2010(5).

[3]邱志斌,黄刚,黄霞.浅谈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向导,2010(23).

[4]李峻峰,王斯成.2011中国光伏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5]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我国新能源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2.

[6]张伟波,潘宇超,崔志强,等.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探析[J].中国能源,2012(4).

[7]吕志盛,闫立伟,罗艾青,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J].华东电力,2012(2).

[8]张运州,白建华,程路,等.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路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9]任东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资源产业经济学现状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的能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为了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平稳地发展,必须要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研究开发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一些高校设置了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培养资源产业经济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一、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简介

资源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地质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对如何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等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当前,开设资源产业经济学课程的高校数量还很少,我国资源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源不足,教育资金缺乏,师资力量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以及各高校必须要重视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发展。为此,必须要详细了解资源产业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二、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的产生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资源能源的需求,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为了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平稳地发展,必须要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研究开发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产业经济学应运而生。资源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地质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是就是为了培养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人才并对如何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等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二、资源产业经济学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资源产业经济学的生源不足

由于我国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普及程度不够大,学生以及家长对于资源产业经济学未能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学生进行专业的选择时都不愿意选择资源产业经济学,从而导致资源产业经济学常常招生不足。

(二)资源产业经济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资源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从事资源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专业教师也不多,师资力量单薄。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缺乏专业教师,经常由非专业教师来从事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不能够保证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资源产业经济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三)资源产业经济学教材不完善

由于资源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并且开设这门专业的时间也不长,因此,编写资源产业经济学教材的时间比较短,资源产业经济学教材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不利于资源产业经济学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促进资源产业经济学发展的应对措施

要想解决资源产业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资源产业经济学的师资力量。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缺乏专业教师,经常由非专业教师来从事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不能够保证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国家以及高校应该注重对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的教师的培养,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开设资源产业经济学课程的高校应该在教师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学术培训,从而增强资源产业经济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第二,完善资源产业经济学教材。资源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开设的时间也不长,因此,在进行资源产业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时比较仓促,教材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完善。为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科研机构要及时关注其他国家资源产业经济学教材以及教学过程,并将其与我国现实情况相结合,对我国的教材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我国资源产业经济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时可加入自身的理解与经验,从而达到丰富教材内容的目的。

第三,加强宣传,增加学生以及家长对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的了解。当前,学生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都不愿意选择资源产业经济学,从而导致资源产业经济学常常招生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以及家长对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并不了解。因此,国家以及高校(尤其是那些已经开设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的高校)必须要加强对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宣传,提高资源产业经济学的普及度,让学生以及家长了解到这门专业的重要性,提高专业招生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为我国资源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储备更多人才。

四、结束语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平稳地发展,必须要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研究开发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一些高校设置了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培养资源产业经济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亿恺.论资源产业经济学的现状及问题[J].民营科技,2012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

引言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摆正人在企业中的位置才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是企业创建、发展的原动力。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被赋予时代的内容,更加符合当今企业管理诸多问题的需要,成为企业重新认识并发挥效用的新动力[1]。

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领域。它作为对一种特殊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进行管理而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正因如此,这种新型的、具有主动性的人员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相适应,各组织的人事部门就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各种社会和各个组织都需要的[2]。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它冲破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作是—种技术要素,而是把人看作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因素,看作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不再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而是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不再容忍人才的浪费和滥用权力造成的士气破坏,而应像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爱护自然资源一样珍惜爱护人力资源[3]。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2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立现代企业过程中,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与有效使用等方面已经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2.1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和人力资源生涯规划方面没有严格章程

新人入职后没有前期培训直接上岗,更多是在工作过程中同步学习,造成新人在前期工作过程中会有些不适应和犯一些错误。新人入职后停留在前期适用阶段,没签定用工合同,对公司司机等人员也没有交保险等福利待遇。

2.2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决策效率低,解决问题效率低

也许是公司大了组织机构复杂的原因,有时候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反映,因为新员工是基层店主维护也是接触店主和市场的人员,最容易发现问题,但有些问题我们却无力解决。问题反映上去,也许反映五个问题,他能听取并解决一个问题,然后他把最近的问题再往上反映,也许每一逐级反映就想过滤网一样把一些问题都过滤掉了,很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听取问题的没能力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却听取不到正确问题,或许也有在传递过程中人为不作为。

2.3各岗位职责权利不明确

新员工来了公司以后具体没做些什么没有具体规定,很多新员工反应的问题不知该找谁汇报和解决。企业战略目标一旦确立,围绕战略目标必然依赖一些列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链去实现目标。各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指标和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及岗位任职者资格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现有的岗位职责描述笼统、程式化,未能明确界定任职者的权力、责任、义务,很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楚或不太清楚。

3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应积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顺应潮流,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性化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与发展,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

3.1做好人员系统研究,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本着最经济地使用人力的原则,解决人员选拔、人事激励、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管理活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要进行动机性教育,做好人员的甄选、调整和使用,做好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利用同素异构原理,找出人力资源中最佳的排列组合方式,最大的发挥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机智;利用能位匹配原理,根据员工的才能,把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从而保证岗位的需求和员工的能力相匹配;利用优化互补原理,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采用协调与优化的方法,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集体的优势。

3.2加强培训开发工作

继续加强对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培养,建立起“技术/干部人才库”,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有技能、有热情、有基础、可信任的人才。对员工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丝毫不放松,从意识上认识、改变自身的差距。

加大培训的预算投入,丰富培训的形式。相对而言。外聘或外训对员工的诱惑性更大些,培训效果更加一些。能够外聘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进而更有说服力加深认知力。每年能够有一些接受外训的名额或指标,奖励那些在工作中绩效突出的员工。

4结语

随着竞争的加剧,众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的方法,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和特点,进行人力资源的改进和创新。改进和创新徐循序渐进的进行,并不能一蹴而就,其关键在于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改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并引导员工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

[2]贺爱忠.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出版社,2000.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内生增长 环境污染 资源稀缺

一、引言

一直以来,早期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拥有并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并未十分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各国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近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的资源环境正呈透支之势,全球资源供给能力的减少,连同资源需求的增长在加速进行,于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著名经济学家托达罗甚至在其1994年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中指出,“在过去的40年中,经济学家们已经日益认识到环境问题对发展努力成功的重要性……在环境上获得可持续增长与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定义成为同一语了。”

根据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Solow。等人指出,可持续发展并非意味着要把各种资源存量保持在初始状况。例如,如果美国没有用耕地代替森林,美国可能现在还是一片原始森林,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发达和富裕。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用一种资源合理代替另一种资源,比如用肥沃的耕地来代替原始森林。因此,可持续发展依然需要权衡各种资源,这一问题可以放在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

二、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理论框架

Ramsay(1928)模型提供了现代增长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其跨期效用最大化就是要权衡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利益,如果引入资源耗竭约束和环境污染约束,该模型就是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不错的框架。事实上,利用增长理论框架分析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梅多斯等人提出轰动一时的增长的极限论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DasguptaandHeal(1974)就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分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开采路径,并得出了较为乐观的结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Romer(1986)知识外溢模型和Lucas(1988)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为代表,经济学家们开始放松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键性假定――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有的对新古典增长模型框架进行了修正和发展,有的则完全放弃了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定,构建了以技术进步内生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90年代以后,通过引入技术创新,新增长理论奠定了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通过分析技术进步抵消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倾向对经济持续增长问题的解释。

20世纪末,资源稀缺和环境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而新兴的内生增长理论却在日臻成熟,它给人们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带来了一种新思路,于是人们的思想便转移到了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在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前提下,在考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稀缺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否维持和如何维持,解决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的配置。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构建了“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型”框架。这些研究一般都将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扩展模型,并据以得出相应的经济含义。

aghion和Howitt(1998)结合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他们首先引入了环境质量指标变量e(e小于0),并将e看作一种会因环境污染而耗竭、但又具有再生产能力的资本品,于是人们的福利便取决于消费和总的环境质量指标,进而取决于环境污染和资源可再生性,相应地瞬时效用函数为u(c,e)。以p表示污染流,它是产出水平Y和污染强度Z的增函数,即p(Y,z)。以θ表示最大的可再生速度,显然θ大于0。因此,环境质量跨期动态微分方程为:

e=-p(Y,z)-θe(1)

假设环境质量具有一个上限值和一个下限值,因此对于所有时间t,最优增长路径必须满足约束条件:

emin≤e(t)≤0(2)

此外,除了资源的可再生速度,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S也会影响可持续发展,S不能为负值,且其变化率是资源开采流量R的负数。这时,影响产出的因素除了资本K和中间产品生产力B,还包括资源开采流量R和污染强度z,即总产出函数为

Y=F(K,B,Rz)

这一产出函数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函数形式。现在,寻找考虑了环境资源因素的最优增长路径,就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函数

(3)

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有形资本、智力资本、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初始条件,决定这些状态变量变化率的运动法则,K、B、S的非负约束,以及前面谈到的约束条件(2)。不难得到这一最大化问题的汉密尔顿函数:

(4)

这里,控制变量是消费、研究、污染强度和资源开采。这个汉密尔顿函数和以往传统增长方程没有太大不同,惟一的区别在于这里是一个“绿色的”国民生产净值,考虑到了环境特点、环境损耗和自然资源存量。因此,最优增长路径就是,通过对与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开采有关的成本与收益赋予价格,来在当代人福利与未来人福利之间进行平衡。这样,增长能否持续的问题,就转化成了是否存在国民生产净值最优增长路径的问题。

三、环境污染、资源稀缺与可持续发展

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可持续发展,一般是从环境污染和资源稀缺两个方面展开的。近来,将内生增长

模型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所做的研究不少,多是在内生增长框架下探讨包含污染积累及其负效用的短期和长期含义。Stokey(1998)率先进行了关于环境污染与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研究,构建了在内生增长理论下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框架。她引入了污染强度Z,作为代表性消费者的控制变量之一,利用内生增长的简单aK模型来分析了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在长期增长将停滞、跨期替代弹性小于1的情况下,得出了倒U型的环境Kuznets曲线。aghionandHowitt(1998)对Stokey的aK模型的假设稍作改动,正如前面所述,他们给环境质量设定了一个下限值,低于该下限值环境质量将不可逆和累积恶化,并具有非常高的成本。在这一假设下,如果资本无限制地增长,污染强度Z在长期内会渐渐趋近于零,这时消费的增长率将下降到小于零。这就是说,不断提高清洁技术来避免环境灾难的成本,会使得资本的社会边际产出减少到能够维持增长的值之下,因此增长在长期内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如果换一种生产函数,即像熊彼特模型那样区分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则可以得到相反的结论。智力资本即知识生产,是由清洁技术生产的,污染并不能使其社会边际产出减少,如果这种更“绿色”的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快于有形资本的积累速度,这样它就能抵消由于降低污染强度带来的社会资本边际产出的减少,于是可持续发展便得到了保证。沿袭这种思路,Grimaud(1999)在分散经济的熊彼特模型中考察了污染排放许可对平衡增长路径的影响。此外,withagen和Vellinga(2001)通过三个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生增长模型,发现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稀缺等新元素会影响长期增长率。后来,Grimaud又进一步细化Stokey和aghion的基本模型,还用“创造性破坏”的概念分析了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开采速度(GrimaudandRouge2003)。

内生增长理论因受到生态问题的驱动,主要是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多数文献都忽视了自然资源对增长的贡献或创新在克服资源稀缺中所起到的作用。虽然有些经济学家们也在研究资源稀缺问题,但他们主要是在假定外生技术进步的新古典框架下进行的。事实上,除了污染问题外,资源稀缺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同样可以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来分析。早在19世纪70年代,环境经济学家DasguptaandHeal(1974)、Stiglitz(1974)就曾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投入讨论了自然资源稀缺问题,然而他们的讨论运用的是新古典外生模型而不是内生技术变迁,得出的是增长可持续的乐观结论。内生型创新在缓和资源稀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内生型创新与资源稀缺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近来,一些非经济学领域的调查已经提出了创新与资源可获得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例如,Homer-Dixon(1995)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创新与资源稀缺存在一种双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创新能够缓解资源稀缺,另一方面资源稀缺可能会限制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一些低收入国家。同时,经济学领域关于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近期讨论,更是加强了这些关于长期经济增长潜在因素的跨国跨地区调查的经验结论。这些经验研究从穷国缺乏能够促进增长的稳定经济政策和制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穷国没能赶上富国的问题。然而,Barbier认为,穷国的制度和政策失败虽然很关键但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传统分析忽略了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穷国对自然资源禀赋的结构性依赖,它是穷国增长的一个重要桎梏。穷国为了设法解决资源稀缺问题,可能会选择一条本质上“不可持续”的长期增长路径,而不是能确保“可持续”的长期增长路径。后来,他接着分析了资源稀缺对创新供给的这种约束,认为在一些关键假设下内生增长可以克服资源稀缺问题(Barbier1999)。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探讨的一个主题,关于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不能共存的争论很多。这些讨论表明,当不考虑环境问题时,人口增长率和外生技术进步率决定着长期经济增长率。但如果引入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它们似乎对增长率没有什么影响,只产生水平效应。因此,从长期来看,稳定状态水平会低于没有引入环境因素的初始水平。显然,如果再考虑资源耗竭问题,增长率就可能又会发生变化。因此,创新不过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将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稀缺性质引入最优增长理论才能更好地对经济增长问题做出解释。本文给出了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框架,但关于什么样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最优的可持续增长路径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这些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还涉及到制度体系问题,构建和实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制度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深远话题。

【参考文献】

[1]aghion,philippeandpeterHowitt,1998,endogenousGrowththeory,mitpress.

[2]Dasgupta,parthaandGeofferyHeal,1974,"theoptimalDepletionofexhaustibleResources,"ReviewofeconomicStudies,41,3-28

[3]edwardB.Barbier,1999,"endogenousGrowthandnaturalResourceScarcity,"environmentalandResourceeconomics;Jul1999,14,1,51-74

[4]Grimaud,andre,1999,"pollutionpermitsandSustainableGrowthinaSchumpeterianmodel,"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38(3),249-266

[6]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问题;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的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林产品林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林业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林业经济管理是以林业生产周期为基础,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在符合国家经济的前提下,进行转变发展方式,政府应该制定林业管理标准,利用政府力量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和群众利益。坚持生态建设与优化产业布局,林业经济管理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总结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大林业经济管理力度,为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物质服务,使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一、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林业资源过度开采问题严重。虽然我国在林业资源开采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禁止过度砍伐树木,将森林开采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但是在我国林业资源实际开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比较快,城市化建设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林业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没有得到保障,这样就导致了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林业资源生长的速度小于开采的速度,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蓄积量不足,人均蓄积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使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日趋严峻。2.我国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比较低,技术推广应用有待加强。林业产业化水平低是我国普遍问题,没有统一专业的行业规范,经营方式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经营机制。导致林业与市场接轨过程遇到更多阻碍,阻碍了林业向着市场化发展的步伐,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没有益处,也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林业经济发展失衡和区域间差异大,在经济发达地区,林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基本的产业链。但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管理上较为缺乏,无法与市场接轨,阻碍了林业总体的发展。传统的林业管理技术跟不上现展需要,无法发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3.我国林业资源执法不到位,管理力度不足。林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护林业资源,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有效的林业管理能够随时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使用情况,对林业资源使用有一定影响。在实际的管理中,我国林业监察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并没有为林业提供发展平台,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林业法制观念淡薄,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地,忽视林业工作,对林业经济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1.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立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营林周期相对比较长,承包契约必须在长期是有效的、可信的,必须保证其未来产权,确保其未来收益的稳定,制定激励政策激,促进激励机制产生最大的效果。确保林农收益,针对营林造林存在的风险,建立合法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作用,增强林业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加大对林业承包生产的支持,选择现代林业产业,建立现代林业产业模式,加入科技的投入,加强新造林抚育管理,让让林农切实进行林业维持生态平衡。2.深化我国林业资源科技体制改革,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建立起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既要满足科学发展的观念,又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引进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资金,引导各地林业部门实施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并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完善现代林业产业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为后代的和谐发展提供林业资源。3.强化我国林业资源执法力度,加强管理。依法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督管理,避免乱砍滥伐,严格控制木材采伐和使用管理,杜绝无证运输等一系列违法情况发生,对于毁林开垦的情况要限定期限实现还林。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处罚,严厉打击。提高专项打击整治力度,做好提前预防工作,以标本兼治为方针展开行动,扩大打击整理范围。严格按照相关林业经济管理法律执行,强化林业管理力度。根据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情况,建立现代化的林业管理制度。确定林业的产权制度,激发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较少。由于分布不均衡,林业结构不够科学,会引发水土流失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为了更好的推进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力度。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管理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加强林业管理制度、执法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针对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管理,避免过度开采林木资源的现象出现,保护森林资源。在林业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清波.关于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2]李莉.浅析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报纸管理

一、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报纸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应用型大学。教育部2003年4月23日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的定义是,“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作为新兴的独立学院图书馆,其馆藏资源正处于一个从无到有,数量急速增加的文献积累阶段。报纸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和评估指标自然也不例外。但在报纸资源的迅猛增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属于报纸特有的,或者是这个文献积累阶段不可避免的,而有些则是和图书馆以及独立学院相关的,是可以经过努力得到改善的。

1.空间问题

一方面由于报纸纸张的篇幅大,出版周期短,日增量大,所占的空间比较多;另一方面我国独立学院的个体性差异,目前有许多独立学院尚没有自己的图书馆大楼,而暂寄于教学楼或实验楼等地,馆藏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产生了保存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报纸馆藏的与日俱增,报纸馆藏空间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2.重视不足问题

独立学院图书馆开办初期,受到教育部评估的督促,纷纷大力采购图书,以达到生均50本的合格要求。但教育部评估未对报纸馆藏做出具体指标性的要求,致使独立学院图书馆往往忽视了报纸馆藏资源的采购和管理。不仅是独立学院图书馆,与图书和期刊相比,其他各类图书馆一向对于报纸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是偏低的。

3.检索问题

对于报纸而言,最为困难的是检索问题。目前我们还缺乏甚至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报纸资料检索体系。一般常用的报纸检索工具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缩印本和分类索引,复印报刊资料及其他数据库。这些检索工具的检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很多独立学院图书馆连这些检索工具都没有。

4.开发利用问题

独立学院图书馆尚处在文献积累初期,对于报纸资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是空白。少数图书馆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收集了关于本校的一些媒体报道,做成简单的数字形式的剪报。更深入地开发利用如自建专门知识的数据库,开发更有效的报纸检索系统等等活动有待开展。

二、解决措施

1.建立合理的报纸管理制度

作为大学图书馆之一的独立学院图书馆,其主要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的支持。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同时也为了解决报纸管理的空间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报纸保存和管理制度,确立各类型报纸的保存方法。报纸保存方法一般可分为原物保存和替代物保存。一般认为报纸原物适合做期限保存,即当日报纸全部放在阅览室,读者可以自取查阅,月底由阅览室工作人员将各种报纸的重要信息按专题进行剪辑保存。替代物保存则包括缩印本保存、缩微胶卷保存和剪辑保存三种方法,其中缩印本保存方法占的比例较大。

2.做好报纸馆藏宣传,重视报纸管理从馆员自身做起

报纸里面记录的信息,具有内容分散,时效性高,信息较为零乱,系统性不强等特点,因此馆员需要充分发挥报纸时效性和热点性的优势,做好宣传,吸引更多对时事、新闻以及其他知识的读者走进报纸阅览室。只有读者多了,报纸的功能才能真正得到重视。例如,馆员应当把最新,最多人阅览的报纸摆放在阅览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对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简单的推荐和引导,以吸引读者;馆员可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一个报纸类专属网页,向全校师生介绍馆藏报纸资源及其特色所在。另外,馆员一定要保证报纸上架的及时性,从而保证其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3.编制适合本馆报纸资源的检索工具

本馆报纸资源的检索工具与全国性的检索工具不同,不讲求全面和广泛,而注重实用。独立学院图书馆可根据学科、专业、专题、报纸形式等指标编制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检索工具。图书馆给读者提供本馆收藏文献的检索手段越多,就越能揭示馆藏,更加方便读者检索。

4.积极开展报纸参考咨询和专题服务

报纸资源在参考咨询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关于最新国家新闻、经济发展报道、教育政策、文化现象等等师生关注的重要信息都可以第一时间在报纸上找到。馆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高效的参考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和报纸数据库收集一些热点专题的连续性报道,为读者开展更高层次的专题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在参考咨询和专题服务过程中,馆员需要重视报纸文摘工作,充分利用好报纸信息的价值。

5.大力开发网络报纸资源

互联网发展至今,报纸的网络化已经相当成熟。基本上较大的报纸都有网络版。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本馆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网络报纸网址的查询、收藏、整理和管理等一系列开发工作。因为不管从检索的效率、速度还是信息量上来看,网络版的报纸都优于印刷版的报纸。

6.加强报纸数据库建设

报纸的检索必然依赖索引和数据库的建设。所以数据库的建设是未来开发了利用报纸资源的主要方向。数据库可按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等专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排,以反映特定专题的发展轨迹及过程演变。这样对大学师生的教学、科研便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检索途径可按题名、地区、全文主题词、关键词、作者、时间、报纸名称、组合查询等各种检索入口进行检索。如此一来检索问题解决了,报纸的利用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电力;人力资源;培训;创新方法

经济发展影响下,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壮大,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必须及时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训,才能够满足电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从目前来看,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可以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影响着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人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更是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企业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以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现阶段,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没有能够充分重视起来,不仅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1]。2.机制问题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必须能够符合其自身的发展实际,针对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强化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参照电力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确定培训的时间,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明确。但是从实际培训成果分析,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上随意性大,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3.方法问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还有各种电力设备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想要紧跟时展步伐,就必须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持续提升,使得其能够掌握最新的设备操作技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从目前来看,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很多时候都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入,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成效。4.考核问题为了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人力资源培训的实际成果,还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使得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去。现阶段,大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置健全的考核机制,这也是人力资源培训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

1.及时更新认识认识问题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作为电力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培训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更新认识,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立足自身实际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2.完善培训机制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充分了解职工的内在发展需求,将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相互结合起来,同时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职工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着手,构建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保证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应该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对培训的时间、内容、课程安排等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全体职工都能够参与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3.创新培训方法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创新培训方法。一方面,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职工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巧,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提升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培训方法的角度分析,应该尽量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灵活的方式,如知识技能竞赛、户外拓展练习等,使得职工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4.检验培训成果通过考核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果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参照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设置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在培训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提升其对于培训的动力。同时,也可以针对培训过程中员工的表现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参与培训的次数、取得的进步、考核的成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员工的培训情况,员工也可以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确定相应的提升目标。5.构建交流平台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可以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相应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得员工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样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电力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做好信息的分类管理。例如,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将信息交流平台划分为培训模块、资源共享模块以及交流模块等,为职工的交流提供便利[3]。

四、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及时进行培训内容、培训机制、培训方法等的创新,使得企业可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柏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163.

[2]胡建琼.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6,(1):189.

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字: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1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大型集团企业的分公司也在积极的探索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改革,并不断的引进现代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的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思维较僵化,使得管理过程中不免出现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就以铁路集团分公司为例,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铁路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企业集团分公司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现阶段,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化,粗放化,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集团分公司长期受到垄断经营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不能够科学的对其职能进行定位。以铁路系统集团分公司为例,其长期受到国家垄断主义的保护,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不太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缺乏对人力资源作用的深入认识和细致深入的研究,对其管理仅仅是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不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加上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流动和竞争机制的管理意识欠缺,忽视绩效考核机制的影响,使得集团分公司内部一直不能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的发展不协调

作为像中铁十八局这样的集团分公司来讲,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人力资源部门大多都是被企业设置的,只注重其为企业管理的服务,经常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企业战略经营发展的服务功能,管理工作和企业的发展不能够同步协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近年来企业内部也在进行改革,但是从具体的改革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发展不适应的情况,加上企业规模较大,下属单位和零散部门较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旧不能够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束缚,与企业的发展经营现状不符。

(三)缺乏完善系统的管理模式

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具有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铁路系统的大型集团分公司,企业国模较大,人力资源较多,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有序运行,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且要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集团分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混乱,人员的招聘、晋升以及淘汰机制的竞争性不强,尽管像中铁十八局这样的大型集团分公司已经进行了市场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还是不能够取得只执行的突破,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建立起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模式。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对激励机制的应用,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也缺乏系统性,这些都是目前管理模式不完善的表现。

(四)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集团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劳动合同关系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缺陷,员工工资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说来,劳动合同时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基础,但是目前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依旧不成熟,集团分公司在强化劳动合同管理方面还不够到位,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的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托和前提,依法加强管理,这样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工资管理方面,集团分公司也存在着拖欠工资的现象,即使像中铁系统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讲,也存在着工资拖欠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协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二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集团分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集团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提出的三点突出问题,下面本文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变革管理者观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更新管理观念,摆脱过去计划经济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创新发展。现在集团分公司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为此,需要在创新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提升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使自身的管理工作能够具备大局观念。为此,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全局视角,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铁路系统的国企来说,要和我国目前铁路系统的发展状况相连接,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总体经营战略为核心,并以企业的远景发展战略为目标,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能够充分的融合到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当中,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促进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发展相协调

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但是仅从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角度去考虑管理问题是较为片面的,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实现管理和经营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作为管理者,要首先熟悉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整体模式,以此为基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树立起大人力资源观,从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去开展工作。以中铁十八局的发展为例,作为铁路系统的大型集团分公司来讲,中铁十八局有很多下属企业,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够采用完全一样的模式,每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不同,管理的方法也必然有所差异,这就需要在制定总体管理方向的基础上,各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和本公司经营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实现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企业的长远进步。

(三)建立健全集团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上文中分析了,在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完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在此前提下充分的发挥出薪酬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这样能够得到员工薪酬和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并且获得考核岗位之间晋升的数据,有效的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员招聘、选拔和晋升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实践、竞争以及择优的用人理念,建立起和市场化竞争机制相吻合的管理方式。最后,建立起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机制,并重点加强科技人才的开发,建立起科技实力强劲的人力资源队伍。

(四)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上文中主要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劳动合同管理和企业员工的工资管理问题,要想更为合理的处理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从合同管理的角度来讲,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以《宪法》、《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为依托和基础,依法合理加强用工管理,注意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劳动纠纷。在工资管理方面,需要尽量的畅通员工的利益表达渠道,由于员工相对于企业来讲处于弱势,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定要从员工的利益出发,解决拖欠员工工资等现象,这样能够更好的处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说集团分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集团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郭武伟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4期

[2]王君兰巫艳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7期

[3]王淑君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