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伏产业的优缺点十篇光伏产业的优缺点十篇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10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1

目前,我市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在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的组件方面,*的企业已抢得先机,优势较为明显。现已集聚了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鑫美源工贸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光伏设备生产厂家,其中绝大多数厂家分布在海港区。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要设备“层压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他还有一些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如:电池板组框机、玻璃、焊带、电池板接线盒、eVa胶片等多个厂家。

客观说,*光伏产业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市、区的重点扶持下,企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产品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陆续向光伏行业提供900多台各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设备,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中国光伏前30家企业中,有27家使用奥瑞特设备。最近四年,企业每年实现产值翻一番。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我市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以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已在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一定位置,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可以说目前全国光伏产业封装设备的主要基地就在*,并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已具雏形。2008年,全市光伏企业年总产值达2.5亿元,根据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对装备的需求,仅现有品种年递增将超过50%。

二、我市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却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光伏产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幼稚期”。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挑战转化成机遇,是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我市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多数企业散、小、乱,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整体实力不强,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单一,品牌零乱,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光伏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重要的产业特征,稳定的资金链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在国际市场硅料、硅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跌,资本市场骤然变冷时,多数光伏企业资金回笼难、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高度紧张,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腰板不硬”是我市光伏产业的一大弱点。在光伏产业链中,产业结构明显呈现金字塔形,最上游是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其次才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和资金门槛越低,利润越薄,竞争力弱,受市场冲击就越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我市既没有上游产品做支撑,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基本也是空白,上、下游产业链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光伏企业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目前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不多,市内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各自为战,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沟通,一味在价格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用户在使用、配套消耗品选择、工艺系统配备等方面感到不便,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企业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协作与配套体系,使有限资源难以集中使用形成发展合力,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与先发地区比,我市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态势及巨大的发展空间缺乏应有认识。在全市范围内认识、了解、研究光伏产业的人不多,既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没有在企业界引起共鸣。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差距明显,在光伏产业的政策、布局、人才和资金等方面还没有配套齐全,形成合力。

五是科技支撑能力弱。虽然我市光伏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像奥瑞特一样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还太少。目前在光伏企业中也只有奥瑞特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大多数企业为近年成立的小型企业,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之中,无力投入资金研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水平,技术攻关能力上明显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产业链中的“短板”。

六是光伏产业人才短缺。我市有众多的光伏生产企业,显然要求有一大批科技人才支撑,但由于我市尚无太阳能开发应用专业,适用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众多企业基本上是高薪聘请外地专家、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光伏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一些小企业为了生产,甚至相互“挖人”,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频繁“跳槽”的也不在少数。

(二)当前我市光伏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的非理性成长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给管理者和投资者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不进行产业规划,不扼制盲目投资,不引导结构调整,不重视技术研发,不加强人才培养,光伏产业就永远“长不大”。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战略布局阶段,主要板块和重点城市都面临洗牌压力,国内34个省市都在抢占光伏产业制高点,明确提出发展光伏产业,大上光伏项目,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今后一段时期,光伏产业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产业整合趋势将加快,具备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主导市场,而以代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市场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另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光伏产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产值已达1600亿元。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这两个文件被称为“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二是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离网式发电。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贴。4月15日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同时,在我国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中,节能环保行业占据重要角色,这些投资都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依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一旦政府出台对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利用的补贴,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将启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每年将呈现100%的爆发式增长。

*是国内光伏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从近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设备销售情况看,2006年销售额为5.97亿元;2007年销售额为10.3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17.66亿元;2009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设备产业的市场需求会依然强劲,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当前,如果我市能够抢前一步,抓住机遇,以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同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就能逐步跻身光伏产业梯队前列。

三、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启示及思考

通过调研,突出感到,有些光伏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并不占优势,光伏产业起步也不比*早,但他们光伏产业的发展步伐、太阳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加快发展光伏产业有诸多启示。

必须善于抢抓发展先机。可以说,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也不可能自然转化为发展优势,就看是否善于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我市在光伏装备制造方面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应该敏锐把握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应用步伐对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增加社会就业、改善和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诸方面的重大意义,感悟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抢抓发展先机,占领发展高地,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格局中确立一席之地。

必须注重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较早,但目前全市却没有一个光伏组件生产厂家,值得深思。要真正做大做强我市光伏产业,必须重视和研究产业自身特点,在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把分散的产业节点联成产业链,使各链条有序衔接,同类相关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光伏企业的合作交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积极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互动是朝阳产业加速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虽然有些优势,但若政府支持的力度不足,强度不够,也难以在强手如林的光伏产业领域争取到发展先机,也就难有作为。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规划、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给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有效引导市场、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企业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信心,形成促进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合力,培育形成优势产业。

我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如若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给予扶持,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推动,我市光伏产业就能在未来国内市场中占得先机。

四、加快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市光伏产业应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环节实施“适时突破材料、发展电池组件、壮大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依托我市光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强化项目引进,打通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府推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在海港区建立光伏产业园,为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由于我市80%的光伏生产企业集聚在海港区,要立足海港区现有基础,建立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短期内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有利于抢占国内光伏产业制高点。二是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入驻产业园的光伏企业在投资、用地、税费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目前海港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基地的若干政策规定》,但由于市、区管理权限不同,在用地、税费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建议在光伏产业政策制定上要实现市、区联动,市、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切实提出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我市光伏产业整体发展。三是设立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市财政从每年增加的财力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成立协调机构,强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联动要求高,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离不开统一、高效、科学的组织引导。由于我市光伏产业尚无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不足,已经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太阳能光伏这一朝阳产业的加速发展。建议考虑实行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组织机构“光伏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强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跟踪、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动态;引导市内外投资者来我市对光伏产业进行投资。要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有机协调的工作机制,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我市现有光伏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准备投资光伏领域,企业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况,缺乏统一的引导。我市应尽快制定《*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导向要多听专家和企业意见。重点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保障措施作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谋划,对太阳能推广应用的重点、目标、步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统一各方面的行动,促进部门分工职责的落实。这对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能够引导企业找准定位,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相互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形成发展合力。

——注重产业的有序衔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在光伏组件的组装设备(层压机)和组装材料(光伏焊带)方面已形成规模,具有国内知名度。但在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终端应用产品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面还很薄弱,几乎没有企业在做。当前应着力破解产业链难题,根据我市情况,努力保持住光伏产业中游占据的优势地位,在产业结构上以做强中游为核心,加强与省内上游生产企业合作,在材料方面适时寻求突破,并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可按照“适时突破材料、壮大电池组件、发展装备制造、有序试点应用”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打造更趋合理的光伏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注重把握市内光伏产业的前后衔接及合理配套,引导企业投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作到资源共享,前道扶后道或后道扶前道,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培育强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内光伏设备生产基地。由于太阳能电池封装设备的制造是集机械、电子、真空、加热系统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其生产过程必然形成紧密联结的产业链,其规模化的分工协作,构筑了各资源、技术、成本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其大规模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先发省市经验看,也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支持,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无锡通过扶持尚德新能源、邢台扶持晶龙集团、保定扶持英利新能源等,均在本地形成百亿产值的光伏产业群。在我市现有光伏企业中,奥瑞特、博硕两家企业已在国内光伏能源设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具备了较强龙头带动能力。所以,我市应积极扶持这两家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发展光伏产业和相关产品,拓展、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增量推动,提升产业水平,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加大对光伏产业的宣传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要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光伏产业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共识,增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意识,创造加速发展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同时,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要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注重成效。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适当加快我市太阳能路灯、交通指挥灯、广告灯箱、太阳能广场照明、建筑亮化美化工程太阳能源的推广应用,加速新建公用设施和住宅小区太阳能集热采暖建筑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引导对既有建筑实施应用改造,形成太阳能应用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全市城乡太阳能的规模应用,使太阳能应用成为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光伏产业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高潮,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kw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kw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3

一、中欧光伏纠纷的原因

光伏产业作为新型能源产业,在世界各国展开了竞争性发展。各国不断的推出各种刺激性政策,大力扩张本国产业,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规模迅速扩大过程中,随着不断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可能继续恶化的欧债危机,光伏产业问题日益显现,亟需寻找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中国贸易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劣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外部贸易环境变得日益恶化,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同时,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亚洲的贸易纠纷案件频频发生,尤其指向中国。

(二)欧债危机成为中欧光伏纠纷的导火索

光伏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力的推广。中国依靠较低的人力成本、规模经济以及局部领先技术等优势使光伏产业得以迅速扩张,并最终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在世界市场中获取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中潜在的问题浮出水面,进一步推动了事态的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有90%的市场在对外出口,并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发达市场如德国、意大利等,是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新能源行业。此前欧盟主要发达国家都对本国的光伏产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性补贴。但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欧盟各国纷纷对这一补贴进行削减,部分国家甚至取消行业补贴。在德国,10千瓦以下的项目为标准,其电价补贴会从2012年1月的24.43欧分(每千瓦时)下降至2016年1月的12.75欧分,即补贴会被削减一半。由此,欧盟市场的光伏企业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为保全本土企业,欧盟对中国企业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经双方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价格承诺”协议并确定了出口配额。

二、中欧光伏纠纷案显现新特点

2013年8月6日到2015年年底,90多家承诺企业将按照协议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即可获得免征反倾销税特权;而未承诺企业如果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仍需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

中欧光伏纠纷不同于以往的贸易摩擦,它是两大主要光伏市场之间的较量。双方在光伏产业发展中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这场贸易纠纷中不会出现真正的赢家。所以这次纠纷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一)中欧光伏纠纷案是双反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

在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诸多贸易摩擦案件中,本次光伏纠纷案是目前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中欧光伏贸易战深受美国影响,但解决方式却大相径庭。2012年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展开了贸易大战。此外,美国多年来对中国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既违反世贸规则,也缺乏本国法律依据。美国为扫清其对华贸易救济障碍甚至专门修订法律。2012年3月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改,同意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如中国和越南)征收反补贴税”写入新修改后的贸易法案。而中欧纠纷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

价格承诺是wto认可的贸易救济措施,是出口商通过承诺提高出口价格,避免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的贸易纠纷解决方式。本次贸易摩擦达成的价格承诺,减少了反倾销对正常贸易的阻碍,是一种建设性贸易救济措施。在中欧磋商中得到应用,对利益双方来讲是共赢的结果,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由于中国企业曾受到“信用”质疑,欧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只在彩电和镁砖两起案件上允许中国企业采用价格承诺。而今欧盟在光伏案件上再次采用此种贸易救济措施,一方面说明中国的企业信用在国际市场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欧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双方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诉求。

(二)中欧光伏案显示出光伏产业的螺旋式发展态势

在能源告急的经济时代,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光伏产业已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在法国建成以来,太阳能光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2012年全球光伏发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1.0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4%。根据iSuppli预测,到2014年全球装机容量将达到40吉瓦(1吉瓦=10亿瓦特)左右,未来5年将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同时伴随着欧美国家在光伏产业中表现出的贸易保护抬头趋势,其他国家也将会获取更多在本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机会。

一方面,中欧光伏案将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国内光伏产业萎缩。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中国光伏企业缺乏贸易摩擦应变抵抗力。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欧洲光伏市场占全球总份额为55%,而中国对欧的出口份额占国内总产量的80%。当前中国国内光伏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化日益扩大的产能。之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光伏业一度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盲目扩张后资金短缺、产能过剩、行业良莠不齐、恶性竞争、缺乏行业整体意识等弊端也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下凸显。

另一方面,此次光伏案又将推动光伏产业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规则。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后,企业只有靠信誉度和产品品质抢占市场,这也将倒逼国内光伏产业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13年6月国务院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的配合下,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为基础筹备成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提高中国光伏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本次光伏贸易纠纷或将推动光伏行业向市场多元化发展

中国光伏市场的单一化发展,既没有充分开发其他国际市场,也没有有效挖掘内需市场,整体市场范围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受目标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大,缺乏应变抵抗力。2012年中国的光伏装机量达到21吉瓦,产量占到全球光伏产业的63%。中欧光伏纠纷案之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出口额的70%,最终引发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危机。

由此开发光伏新市场已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亚太地区以及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将部分替代欧美市场退出的空间。根据npDSolarbuzz的数据,2013年下半年中日两国光伏装机量全球占比将达到45%;2013年亚太和中东地区光伏市场需求也有望增长至13.5吉瓦,比2012年增长50%。另外,目前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其实并未大规模打开,受中欧价格承诺的影响,其国内市场也将会为光伏行业带来生机。

(四)或将推动产业链完整化发展,促进产业集中度提升

中欧光伏纠纷案件将推动整个光伏产业向较高的集中度水平发展,即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延伸,借鉴成功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并购、收购上下游企业等途径有效避免行业波动带来的冲击。以德国的SolarworldaG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在全球制造和销售光伏产品的公司,把持着全世界最长的太阳能产业链,屡次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发起进攻。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发起攻击并持续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地位,重点就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可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SolarworldaG将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并在一起,形成了完善的企业链,进而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共同分担经营成本与风险,形成一簇产业舰队,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三、化危为机,实现中国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尽管欧盟暂时不针对中国光伏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利好消息可以让光伏企业喘息片刻,但若不能借此契机有所改变、有所发展,很可能在危机过去后无法有所改观,甚至被市场淘汰。思路决定出路,转变观念,转危为机,有可能发挥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通过多方协同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研读形势变化趋势,明确发展战略方向

光伏企业需要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最新形势变化。作为新型能源,光伏产品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人类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也有助于减少向外部环境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市场价格由供需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对于市场的准确判断有利于企业明确未来的主攻重点,并相应安排好市场布局。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的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当前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也通过各项财政转移支付鼓励各方使用光伏产品。欧债危机下,对光伏发电财政补贴负担沉重,加之欧洲国家光伏发电市场供需对比发生结构性转变,大幅降低了欧美当地对光伏的需求。这种形势预期不会逆转。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对光伏发电的需求上升。光伏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要加强市场开发,加强战略管理,明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调整,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

(二)转变发展思路理念,探索资源全球整合

中国的光伏产业尽管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基本上只是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应学习日本资源型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验,通过收购海外上游资源提高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抵御能力。光伏企业把多晶硅原料的生产加工环节通过纵向一体化纳入企业业务范围内,既能够通过内部市场化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又可以贴近原材料地区开展就近加工降低不必要的物流费用。光伏企业的整合还可以向下游的行业领域拓展,增强对销售环节的影响力。

(三)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积极引入专业人才

光伏产品对技术研发的需求较为迫切。中国光伏企业的研发投入多属于应用型,较少涉及基础研究和原材料等核心和关键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持。应由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一起,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为企业光伏应用效率的不断提升、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面对中国当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现状,可以加强全球人才的利用效率,增加杰出青年评选中对光电专业人才的倾斜,利用欧美光伏企业纷纷破产的机会,以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或直接引进人才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为中国光伏产业的赶超提供重要支持。

(四)努力实现优势转化,引领行业发展标准

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国家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在中欧配额约束下,中国光伏企业难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也难以通过规模扩大形成价格优势,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破解市场份额和价格约束两道紧箍咒。毋庸讳言,中国光伏产品的市场份额巨大,但简单的组装和装配使得企业在业内难有话语权。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力争把原有的市场优势转变为发展的优势。对于光伏这一新兴产业在技术标准上力争把握好话语权,利用企业生产加工的经验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优势,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渐次有效推进谋划发展路径。行业标准的推出,有利于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用户配置光伏产品、并预留升级空间提供参考和指导。由占据世界相当比重的中国光伏企业制定并完善全球的光伏行业标准,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对现有生产设备的改造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布局伞型发展阵列,挖掘多元消费市场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当前国际国内光伏产业应用分析

1.1国际现状

1.1.1世界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欧、美、日是可再生资源的积极推行者,占据了光伏应用市场大部分空间。为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发电的比例,各国均提出了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中长期目标:

1.1.2世界光伏产业应用领域及成本。一是应用领域,目前发达国家光伏应用领域主要是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发电两类,分布式发电应用于商业、工业区等领域,此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推出“屋顶计划”,鼓励家庭式发电,家庭在满足自身用电的基础上,多于电量可出售给国家电网。2011年,德国分布式发电系统容量占光伏发电装机总量80%,其中主要应用形式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二是应用成本,美国太阳能先导计划(Sai)2006年预计2015年光伏电价将下降到10美分/kwh(相当于0.7元/kwh);德意志银行预计到2015年光伏电价达到1元/kwh;日本政府(neDo)公布的新光伏发展路线图预测到2017年光伏电价达到1元/kwh;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2009年“salefor2020”,认为到2020年光伏将在76%的发电市场具有可竞争力。综合世界各大机构的预测,预计全球光伏电价在2015年左右达到1元/kwh,基本实现“电网平价”。

1.2国内光伏产业应用现状

1.2.1国内市场需求逐步开启。可再生资源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特别在欧美“双反”后,国家政策更多的转向了促进国内市场应用,统一上网标杆电价、新能源城市、金太阳工程、光电建筑、光伏下乡等政策正在或即将实施,政策对市场的激励效应将逐步显现。2012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光伏发电国内推广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00兆瓦。2012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而欧美等国的占比已达到了3%―5%,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2.2应用领域逐步多样化。一是地面光伏电站建设,青海、宁夏、等日照充足地区地面光伏发电站建设稳步推进,从2009年开始,国家能源局已连续启动两批光伏电站特许招标项目,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扩大了光伏应用需求。二是分布式发电,金太阳工程和光电一体化建筑示范项目逐步推广加速释放了屋顶及建筑物光伏应用的大量需求,2012年金太阳工程招标总量达到4.53Gw。三是光伏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在交通领域,交通警示、公交站台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测速雷达、光伏隔音墙等应用逐步开启;在国内民生领域,光伏应用已开始涉足到太阳能无线音箱外的太阳能家居生活、太阳能户外休闲运动领域、太阳能森林防火数字监控预警系统、智能微型并网逆变器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

1.2.3发电成本逐步下降。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比三年前较低了50%,中国太阳能发电价格,在不考虑土地成本的情况下已降到了1元/kwh,2009―2010年国家能源局启动的光伏电站特许招标项目上网电价已接近1元/kwh(见下表)。《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预测,中国光伏发电有望在2014年实现工商业用电平价上网,2018年实现居民用电平价上网。

1.3双流县光伏产业应用优劣势分析

1.3.1光伏应用比较优势。一是产业链逐步完善,晶硅光伏方面,已形成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等完善的产业链;薄膜光伏方面,非晶硅、碲化镉等薄膜电池全面发展,具备薄膜材料、玻璃基板、薄膜电池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二是组件转化率逐步提高,我县光伏企业生产的组件中,薄膜类组件一般转换率为8―10%,其中汉能计划启动的二期项目,利用非晶锗硅纳米硅技术,量产组件光电转换率可达12%,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三是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六中心三平台”新能源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正逐步搭建;与四川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深入;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三方平台效应逐步显现;天威新能源“神鸟”电池、汉能光伏三结叠层结构组件、中光电阿波罗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自主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力。

1.3.2光伏应用比较劣势。一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我县晶硅和薄膜产业链已初步完善,但是上游原料生产和下游工程开发实力明显不足,缺乏多晶硅料生产商和下游安装和发电系统,关键环节的缺失不仅提高了组件成本,也阻碍了光伏应用推广。二是产业创新机制有待突破,我县光伏产业创新已具备了一定的平台,天威、汉能等龙头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但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的孤立状态,供应链合作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缺乏一个集成创新的行业联盟和协同创新机制。三是产业应用能力急需提升。天威、新光、四川阿波罗等企业已采取放缓投资、缩产销存、降损少亏等方式维持现状。

2.关于加快光伏应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2.1拓展应用领域,坚持以市场应用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借鉴广东、江苏、合肥等省市经验做法,扩展光伏产品应用领域;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部门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进一步向分布式发电、远离电网、零星分布的离网农村光伏发电等领域延伸:

建设光电一体化建筑:基于当前光伏发电成本,光电一体化建筑推广主要集中于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工业区等单体建筑面积较大,用电成本较高的公共建筑领域。

公共设施领域:新建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公园、景区,住宅小区内的路灯、草坪灯、灯箱等照明设施,应优先采用太阳能光伏、LeD综合绿色照明系统,并逐步对现有路灯、警示灯、景观灯、指示牌供电等相关设备进行改造。

促进光伏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利用分布式发电模式,充分发挥光伏发电对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工程的支持作用,如建设小型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植树造林等工程的用电需求。

2.2强化政策匹配,用足用好和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支持

2.2.1用好用足当前国家政策。一是鼓励天威、汉能、旭双等企业积极包装项目争取“金太阳”、“光电一体化建筑”等政策支持;二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到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以及省内甘阿凉等日照充足的地方建设分布式发电站,充分利用国家对10千伏及以下电压入网,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在6兆瓦以下分布式发电站的政策支持。三是《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等示范项目的支持,根据我县实际条件,积极向上申报示范区建设,增加光伏产品集中应用。四是工信部目前正在制定“光伏下乡”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响应,抢先占领农村市场发展先机。

2.2.2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一是降低土地成本,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除去土地成本,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度电成本已降至一元以下,土地成本成为光伏发电站建设中较重的负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省市能够给予三州或其他地区光伏发电站项目较为优惠的土地政策,降低企业投资建电站的成本。二是缓解资金压力,积极向省市争取,促进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实施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融资;争取省市新能源专项扶持资金能够更大程度的向双流光伏企业倾斜。三是提高电价补贴,借鉴合肥、江苏等地做法,在国家统一上网电价补贴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给予地方配套0.3―0.4元/千瓦时的补贴。

2.3深化协同创新,切实降低光伏终端应用交易成本

2.3.1不断提高光伏产业系统创新能力。一是提高纵向产业链创新能力,鼓励天威新能源、汉能光伏等企业通过长期合约或控股等方式,与上游供应商建立合作创新模式,双方在共同平台上,优势互补,共同进行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减少企业采购和产品推广应用成本。二是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利用我县已形成的创新平台,鼓励光伏企业建立由供应链生产方、市场需求方和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组成的光伏产业联盟,在充分明确供需的基础上,提升“企业+高校+产学研服务平台”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本土化光伏设备技术水平。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 光伏产业 挑战 对策建议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而且,高纯多晶硅技术以及其他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激烈争议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的市场格局、生产过程导致的国内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环境污染、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当前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9Gwp和3.8Gwp,当年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48%和138%,达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以上,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

特别是多年持续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在这两年内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等3个企业分别建成了千吨级高纯硅生产线,使得全年高纯硅产量大幅增加到1130吨。2008年,随着江苏中能二期和重庆大全的各自1500吨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国内超纯多晶硅的全年产量将超过4000吨。而且,重庆大全和江苏中能公司实现了还原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多晶硅还原炉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据介绍,综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约50美元/kg),显著低于其他国内同类企业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综合回收率也超过98%。最近,江苏中能等一些国内企业还在积极准备开发引进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纯硅生产技术,可望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3家高纯硅生产企业的一期工程产能总计约为4.4万吨(规划总产能高达8.8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预计我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万吨,将从根本上缓解高纯硅材料的供需紧张的矛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和企业近年来积极建设mwp级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全国已建和在建11个mwp级并网光伏系统,大部分预计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还积极探寻建设更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的机会;江苏等省份还提出制定“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我国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内使光伏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意味着大约500亿kwh的年发电量和超过4000万kw的装机量。

(二)国际光伏产业的进展和发展前景

在国际上,光伏发电产业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持续政策扶持,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硅原料和组件供需形势逐步缓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日本2008年恢复了中断两年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美国目前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又延长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德国继续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

国内外光伏产业界已开始描绘以居民销售电价和峰谷电价为临界点的并网光伏发电商业化时间表。德意志银行预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电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约合0.7元人民币,kwh),乐观估计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约合1元人民币/kwh),使得光伏发电将于2010-2013年期间首先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实行较高平均零售电价的国家开始商业化发展。

在扶持政策和发展前景激励下,200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07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2%,当年统计安装量为2.83Gwp,累计总装机容量大约为12Gwp。据有关预测或展望,未来数年全球光伏市场将以大约60%的速度增长,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200Gwp,绝大部分为并网光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乃至可能的经济危机,预计会减弱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长速度,并影响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普遍增加融资难度,而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幅回落将扭转各国销售电价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而延迟光伏发电实现电网平价(gridparity)的时间点;三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和财政能力影响下,其今后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障碍和挑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风险;近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应用也面临成本高、上网难、缺乏经验等障碍。

(一)国内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此,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缺乏强大的内在竞争力。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纯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存在四氯化硅副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成为我国高纯硅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却滞后于国内光伏产业和国际光伏市场,200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为20mwp,仅为当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和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0.71%,其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为2mwp。因此,目前这种产业和市场格局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市场风险。而广受争论的光伏产业的高能耗问题,其实质问题也在于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即取决于国内光伏产业链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选择。相关研究已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两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国内生产高纯硅料及硅棒/锭和硅片(占光伏系统生产总能耗的70%-80%)、在国外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则光伏产业对我国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业。

(三)光伏产业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投资目前大约为5-6万元/kw,预期上网电价3-5元/kwh,离网光伏系统的投资和供电成本更高,需依赖优惠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扶持。最近数十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心随着各国光伏市场政策的变化而先后从美国(1996年以前)转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欧盟(2002年以来),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动的。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光伏发电经济激励政策,全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准予享受4元/kwh的优惠上网电价,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扶持政策。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6

锦州光伏企业地处光伏产品研发基地锦州,以锦州港为主,向外辐散,向内有着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遍布至辽宁各地农村,在运输方式上给予了很大的交通便利。辽宁省属于中国东部地区,水资源匮乏,但是日照却较东部其他地区充足。发电主要靠的是煤炭发电,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辽宁省主要以工业发展为主,空气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恶化,由此,实行光伏下乡,是建设生态型农村的趋势所在。政府给予光伏下乡的扶持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企业减少了许多光伏产品下乡的阻力。若村民投入使用家用光伏发电系统以及蔬菜大棚,可以解决生活用电,同时增大了农作物的收成,“剩余”电量“卖给”国家从而获得额外收入,缩短投入成本的回收期。

ot分析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美双反危机,通过锦州光伏企业出口国外的光伏产品质量可以看出,光伏产品在国内而言,虽是低能耗、高产出的优质产品,但对比欧美国家光伏产品的产能而言,却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差距,之所以能够畅销国外,走的是低价售出模式,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但是对内,我们可以将产品优势用于国内,不断进行产品的研究和改进,同时将产能应用到生活用电当中。光伏产品对于农民而言,属于高科技产品,维护难,不安定因素诸多。农民的不信任使光伏产品在农村推广存在困难。调查结果也表明,村民用电少,对用电要求并不高,市场上的分布式光伏产品发电产能远远超出村民日常用电需求。在蔬菜大棚方面,结合光伏发电带来的好处,不仅能够满足村民日常种植作物的生存温度,还能够利用电能对作物进行灌溉,减少了村民的劳作力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达到高产出的目标。因此,无论是对于家用式光伏发电系统,还是光伏发电大棚,在农村市场都具备比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发现需求的同时,在经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辽宁地区,农村电价普遍在0.55元上下浮动,村民收入普遍出于低等收入,且缺乏投资观念,对国家给予补贴的政策也是心动而不动,保持着迟疑的态度。锦州光伏产品供应企业,对于辽宁省农村地区的投资回收的态度也不明朗,都持围观态度。银行贷款门槛高,融资困难。缺乏融资公司介入,宣传力度欠缺。由于地区发展的限制,辽宁省农村收入普遍低,村里老人孩子居多,购买力低,而对于从事个体养殖户和蔬菜种植户而言,收入接近稳定,投资倾向并不明显,家用式光伏价格相对便宜,但是对于收入低下的家庭而言,投资欲望并不强烈,光伏蔬菜大棚虽然有很多好处,购入成本却令人望而却步,因此,要使得光伏产品下乡,除了政策扶持、融资机构的投入,银行的发放贷款的门槛、企业的战略型发展策略都需要调整。光伏下乡具体实施方案:政府政策扶持光伏下乡,电网差额补贴及时到位。将扶持光伏下乡文件发到村长处,让村长通过开会的方式,让村民了解政策方向。对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的村民,实行账户式管理,每月电量产出做好记录,并及时给予差额补贴。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7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__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__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__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资__亿元。__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__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电发展态势良好。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签约的光伏组件项目规模达2050mw。规划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500mw光伏组件、1000mw逆变器的能力。引进的荣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只led太阳能路灯生产线项目、武威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组件项目、湘电风能(甘肃)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2.5mw及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宁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构件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等20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中广核一期49.5mw风力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中广核二期49.5mw风电项目、大唐新能源49.5mw风电项目、武威洁源红沙岗58.5mw试验风光互补项目、常州天合49.5mw风电项目等正按计划进度抓紧建设。

(四)生物质能运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能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压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质能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村沼气。农村沼气的应用,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采用集中或分散式的处理系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今后开发生物质能燃料、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前景广阔。

三、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特变电工9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三期13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甘肃59mw光伏发电项目、中广核5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

(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部分企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资本积累缓慢,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节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但整体上仍处在产业链片段发展阶段,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五)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电网的通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急需建设新能源电力输入输出配套设施。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依据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武威实际情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扶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施规划带动、园区集聚、项目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科学谋划定位,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宏观引导,立足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分析产业现状、行业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确定集群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学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新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园区建设,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工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和产业提升,是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在园区建设上,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点线结合、横纵拉伸,合理调整产业内部分工,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互衔接;要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要坚持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以合理布局项目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主线,鼓励新能源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改善和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规范简化各类审批手续,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务”,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把园区打造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创业福地、投资宝地。当前要重点抓好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武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加快推进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构建“4+3+2”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以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以常规装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为辅助的循环产业链,配套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业和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业。三是加快推进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力争形成民勤城东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规划建设天祝松山滩风电产业园。尽快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将松山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三)实施项目带动,延伸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链条。一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精心谋划项目。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围绕壮大新能源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型光电、风电产业项目。二是要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项目发展瓶颈。项目建设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地和资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这两大难题。在土地方面,要积极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寻求增加建设用地途径,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确保用地供给。在融资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设—拥有—经营)、bot(即:建设—经营—转让)、dbfo(即: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等多种项目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着力提高市场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政银企三方要合力共为。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光电、风电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重点项目。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注重科学运作,制订详细工作推进计划,设定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部门,一包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各项目单位进行了责任捆绑,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要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尽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抓好投产运行工作,使其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力争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四是要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引进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装备项目,打造集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与太阳电池及组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电站输出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链;大力引进风电整机制造项目,打造集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着力解决风电并网运行管理问题。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太阳能企业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改善分析

1太阳能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资料统计显示,早在2004年我国整个太阳能行业的产值就已经超过130亿元,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量已经突破1200万平方米,数字是最明显的象征,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太阳能企业发展的速度之快,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利用太阳能为资源来为生活添加便利。

1.1目前光伏产业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调查分析,2007年和2008年的上半年,是太阳能发展较好的阶段,但是,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之后,各个行业的生产都受到严重的打击,经过行业内外一系列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渐进入了比较好的发展阶段。然而,光伏发电,也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企业,在经历机遇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与风力发电不同,光伏市场总在变化着,2007年,太阳能发电依靠着西班牙的支持,2008年依赖着德国的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到2010年,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另外,谈到光伏产业的发展问题,产能在暴涨,而装备全部是用钱买来的,到12年底,预计是1500万千瓦,如果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中国的产能业水平将接近60%到70%,这就会导致这样一些问题,诸如原材料的价格会上涨。

金融风暴是一场危机,同时也潜伏着百年不遇的机遇。对于光伏产业在这个阶段里,广泛的吸收国际的光伏专业的人才,并购国外的优质的资产,提升光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此阶段,将光伏产业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在金融风暴的关键时期,会使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蜕变,在未来的世界新能源里占据到一定的地位。这无疑是一场不容置疑的机遇。另外,在国民看到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面临危机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更能够实现在经济方面、环境上、就业上的胜利,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会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负面印象。从各个方面观察,再通过各个数据显示,光伏产业很可能会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引领着世界经济走出困境,重振力量,使各个行业恢复到健康、持续发展的正轨上。与经济发展本身具备的规律和周期一样,对于光伏产业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逐渐消失,变为正的能量,世界的光伏产业市场不会消失,会永久存在的,政策也在不断推动着产业的发展,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不仅仅要考虑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要考虑光伏产业的市场成长的强大动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关注光伏产业时,焦点无疑是对于光伏产业的发电成本,发电成本也是光伏产业实现电通天下目标的关键要素。中国的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摆脱了以实用硅为主的缺乏理性的模式,逐渐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由于产业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这将会加快产品的升级,从而提升效率,光伏发电的成本也会在未来逐渐降低。发电成本是人们对光伏产业关注的焦点,更是光伏产业实现“电通天下”目标的关键要素。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光伏产业由此摆脱拥“硅”为王的非理性模式,步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产业技术创新将加快产品升级、效率提升,光伏发电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假若光伏产业的成本降低,那么光伏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就更大了。

1.2针对耗能行业现状分析目前,能耗最多的行业无疑是建筑行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规模的建筑的发展,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严重受到污染,城市中拉闸限电、燃煤燃气等都非常紧张,但是,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发展,居民要生活,这些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我国的发展已经在能源的短缺中受到限制,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使用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再生资源也就成为了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使用源头,这对于大规模的,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提供能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对于建筑业这个能耗大行业,在全国中,建筑耗能量达到约30%-50%以上,政府也对建筑业提出了相应的能耗指标,而针对建筑行业节能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疑是利用太阳能。倘若使太阳能与建筑行业很好的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为建筑节能,实现太阳能供电、供热、制冷等行为,则实现建筑零能源供给也大有可能,这些项目值得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电成本是人们对光伏产业关注的焦点,更是光伏产业实现“电通天下”目标的关键要素。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光伏产业由此摆脱拥“硅”为王的非理性模式,步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产业技术创新将加快产品升级、效率提升,光伏发电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尚德目标则是在2012年,提前实现1元/千瓦时的目标。当光伏发电成本与火电持平,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光伏市场将具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今年十月,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作出“双反”的终裁,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对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国内光伏发电,或许是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道路。

2制约太阳能企业发展的因素及改善措施分析

随着太阳能行业的迅猛发展,产业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行业的弊病,正如不同的家庭,有各式各样的房子一样,各个太阳能企业的需求也都各不相同,有的用户是刚加入到太阳能技术产品的使用中,对于新接触这个行业的经营者而言,对这一领域并不是很了解,经验也少,企业对于这类创业型公司,都会给予指导,帮助客户明确目标。多数情况下,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建设一个生产车间和安装车间的生产设备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倘若确实技术人员的引导,则发展起来还是很困难,因此,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是制约太阳能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之外,技术未得到更新也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随着太阳能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太阳能企业也不断增加,但是有些企业则缺乏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机床和设备生产厂家在新的领域可以开发,从汽车工业制造领域获得的自动化技术的经验,在太阳能工业领域也可以发挥,有些公司就已经制成了成套自动化解决方案、自动化工作站和成套太阳能电池板模块生产线,并把其机器人产品的经营方向转移到了更加经济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领域之中。有些公司也能为太阳能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有关拉丝、硅晶体接种和切片的专业技术和设备。利用这一硅晶片加工和切割的关键技术,也使其具备了提供生产硅晶片关键设备的能力。因此,采用新技术,对于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先进的生产车间与技术,创新的思维,则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太阳能领域不同于其他的生产型企业,这些技术问题更不能忽视,在太阳能领域的增值技术中,采用创新型的设备和技术,也会成为重要的解决方案,会为太阳能的发展更有利。

仍然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由于缺乏创新,太阳能热水器仍然运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结构,在一些问题上,例如太阳能产品无法很好地实现光电、光热一体化,假如在阴天下雨的时候,太阳能的缺点就暴露了,它不能很好的利用诸如热泵能源调配等其他热源来结合在一起,使不管是阴天还是雨天,都可以照常使用太阳能来加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不能做到高效率的利用太阳能,实现光电、光热对太阳能的追踪等。

我们都知道,创新在一个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能否快速、稳步的发展,创新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太阳能企业而言,同样使用创新的思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领域,可以克服许多太阳能应用所存在的弊端。创新将克服太阳能应用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创新将打破产品之间的同质化,使其根据不同需求而更具个性特点。此外,还要采取诸如加强技术革新,加快合理电价的确定等措施。

3结语

以上内容便是对太阳能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紧张,各个企业一定要重视太阳能资源的运用,科学发展,进行创新的思维培养,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欢怀,陈晓辉,包欢乐.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培育研究[J].企业活力,2011(04).

[2]张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08(04):56-67.

[3]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可持续发展,2000(3):23-25.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光伏产业;反倾销;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26-02

近年来,因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新兴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给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中国是世界上因此而蒙受损失最多的国家。从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到2012年5月欧盟宣布对华为和中兴发起新一轮的反倾销调查,中国的新兴产业可以说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举步维艰。2013年8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这标志着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获得和解。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博弈,给我们今后在应对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发展问题上带来了思考和借鉴。

1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内忧”

11重数量轻质量,缺乏技术创新

在国际贸易中,当某一新兴产业出现,善于发现商机的各国厂商就会一拥而上,该产业的产量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新兴产业迅速从卖方市场扭转为买方市场。众多厂家盲目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技术创新,对解决污染及安全隐患等发展瓶颈不重视。

以中国的光伏产业为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很大,但却忽视了技术创新。2012年,光伏产品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加之国外多晶硅企业向我国大量倾销低价多晶硅产品,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致使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

12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

在国际贸易中,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也是制约新兴产业的一大因素。行业中未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只能相当于整个行业微笑曲线的最底部,相当于代工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新兴产业中比比皆是,在国际贸易中尤为突出。

而就中国光伏产业而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两头在外”待破技术难关的困境。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仅次于日本和德国。然而,据了解,多晶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垄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光伏产业大部分利润被成本抵消。按照从硅料(多晶硅材料)到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划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业结构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结构。而在利润分配上,则是上游占大头,高纯度硅料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这就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

此外,多晶硅生产技术不过关,还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对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成为制约多晶硅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13缺乏国内政府及时有效的政策支持

国内政府未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国内的新兴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和众多国外同类企业相抗衡,并且会严重制约国内新兴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就光伏产业而言,相较于德国、日本等国家健全的政策,我国相关的政府支持还是相对空白。在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成本,这需要政府给予及时有效的措施,即政府推动民间。而我国恰好相反,是民间推动政府的模式,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才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对支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列有专门条款,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这也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困境。

2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外患”

21国内市场较少,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新兴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较少,主要是出口国外,很大程度上依附国外市场。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典型代表,在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美的“双反”危机之前,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产品有95%以上出口国外,遭遇“双反”后整个行业大规模遇冷。

22“双反”措施带来新的贸易壁垒

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经济和国内企业利益所广泛采取的主要国际贸易救济措施,二者合并使用通常简称为“双反”措施。“双反”措施本身是wto规则所允许的,其存在是为了纠正贸易扭曲现象,而其滥用构成的“双重救济”恰恰又造成了新的贸易扭曲,形成了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从中国光伏产业的遭遇欧美“双反”来看,“双反”措施在欧美等国家手中,俨然成为实现其新贸易保护主义目的的工具,与“双反”措施贸易救济的初衷背道而驰。

23全球经济市场不景气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深化的影响,欧美在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选择上呈现出更加严厉的态势。2009年12月,希腊的债务问题凸显,随后经济的灰色阴影开始向“欧洲五国”蔓延。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奥巴马也随后取消了对印尼和文莱的访问。可以说,美国政府停摆不仅令美国陷入困境,而且使全球经济陷于危难之中。

在欧美众多国家都自顾不暇时,当然会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所以欧美先后对中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措施不足为奇。而且,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对光伏的需求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中国光伏产业遇冷可以说是必然。

3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出路

31坚持质量第一,提高创新能力

新兴产业刚出现,相关的质量管控体系尚未完善,加之假冒伪劣产品混迹其中,质量问题一直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硬伤。此外,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坚持质量第一和提高创新能力是新兴产业确立贸易地位的关键。中国光伏产业应该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完善相关的质量管控体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2优化产业布局,掌握核心技术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使得企业只能做“代工”性质的工作。企业的高成本,低附加值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由此可见,新兴产业中优化产业布局,掌握核心技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就中国光伏产业而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两头在外”待破技术难关的困境。目前最可行的方法是推广薄膜技术,因为薄膜的厚度仅为硅片的1%,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此外,在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相关做法,向外转移产业链中的低附加值环节,保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节。

33加大扶持力度,开拓国内市场

新兴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和国内相关政策不健全导致国外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国内的整体行情。所以,新兴产业应注重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自201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光伏项目审批明显加速,并且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码,其中分布式发电首当其冲。中国政府在扶持光伏企业的过程中,主张“扶优扶强”,重点扶植那些有潜力的企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还可以解决目前中国光伏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局面。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犹如鱼和水,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兴产业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一展拳脚。

参考文献:

[1]周密由光伏遭遇“双反”看中国对外贸易的“怪圈”[J].世界知识,2012(2):13

[2]王江,徐婷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7):28-31

光伏产业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光伏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基地建议;师资建设;精品课程;行业企业;中职班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加快培育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政策支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培育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链和行业骨干企业。”

几年来,我校本着“对接产业,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的理念,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技术革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2009年,我校开办了三年制中职光伏技术应用专业,2010年9月,我校成为首批承接内地中职班办班学校之一,为雪域高原培养100名光伏专业人才,2012年,又接受了20名学生学习光伏技术,我校已成为培养太阳能光伏技术的重要基地。

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新专业

我校光伏发电技术专业是以吴中区域经济为背景而设置开办的新专业。本专业于2009年9月与百世德集团签订委托培训协议,开始招生,当年实际招生90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0人,都参加了相应行业的实践经历,校外兼职教师4名,基本形成一支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还参与了企业的能源改造项目,先后完成多项节能节材技

改项目,正在申请2项专利。目前拥有光伏专业专用实训室6个,校内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性环节的开出率一直保持在100%。

二、以基地建设为引领促进专业建设

2010年,我校申报省级光伏技术实训基地,同年被批准立项,获得省财政厅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经过调研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关配套实验实训的建设,现已建成3kw户外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电池组件制作工艺实训室等。经专家现场评估,我校的光伏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优秀实训基地,并追加100万元投资。去年,我们还购买了南京康尼有限公司大型Knt-SpV01的技能大赛设备三套,使得目前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与企业深度融合。我们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展现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引导该领域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三、以师资建设为抓手强化专业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光伏企业挂职锻炼、进行课程开发培训、搭建与同行交流的平台、解决技术难题、参与研发项目,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

力。组织本专业教师协同参与来自企业的课题,以此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与综合协调能力,如,在山南考察时发现光伏路灯寿命在当地偏低的情况,回来后,我们组织力量攻关,通过改变充放电控制规律,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我们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通过制作光伏应用作品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由我们教师自主开发的光伏多功能帽、光伏收音机、光伏笔记本、高原篝火灯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四、以精品课程为平台细化专业建设内涵

2009年,我校开始了《光伏技术应用》精品课程的建设。我校与7家苏州市区和吴中区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在学生实习、课程开发、教师技能培训、教材建设、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这一平台,将校内培养与光伏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培养紧密结合,将思想品质的培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技巧、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作风、遵守纪律等职业素质,保证了良好的教育质量。

2009年光伏技术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认定为“特色专业”。2010年,《内地中职班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申报为江苏省职教学会立项课题。2011年,我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光伏组件制造工艺及应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校蒋俊祁老师也应邀赴为全国光伏师资培训班作讲座。

五、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形成专业建设优势

本专业与百世德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协议,通过聘请公司的工程师授课,学生到校外实训,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室、教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等工作内容,依托行业企业,构建依托行业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教师和企业员工在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多层面、全方位的紧密型合作局面,达到了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目的,实现校企“双赢”。学校实施“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共同审定教学计划,学生阶段性到企业顶岗实习,形成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型教学体系。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到光伏企业参与生产和产品的研发,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学校从光伏企业聘请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校任教,到实训室指导,提高教学针对性。光伏技术专业教师全程参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教学,如,利用学校的光伏技术综合实训室,为光伏企业进行原料和产品质量的检测,组织师生进行光伏产品的应用开发,成立技术小组改进电池片生产流水线工艺等。

六、以中职为标志形成专业建设特色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快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从2010年开始,我校接纳了98位内地中职班学生到我校学习光伏技术。学生的到来,也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新的任务,我们多次到考察,了解当地光伏产业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我们抓住学生喜欢动手、迫切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愿望,把突出技能教学作为保证教学高质量的抓手来抓,努力探索具有行为导向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去年,在老师的辅导下,两个学生的光伏作品获得省创新大赛二等奖,在今年学校举办的第三届校园技能竞赛节中,中职班的学生都踊跃报名,这让我们不仅看到了藏族学生学习的成绩,还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技能学习的热爱和技能学习的潜力,我们一定要探索一条适合内地中职班的教学模式,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培育我校光伏专业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