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铁建设的感悟十篇高铁建设的感悟十篇

高铁建设的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8:50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1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字11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2.理解“翻山越岭”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艰难,了解“天路”的真正含义。

这三点要求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过程和方法:1.以“自读、感悟、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通过感情朗读、语句品析等环节来精读理解文章,深入领会文章思想感情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一)激情导入中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话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路”人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然后看到《天路》质疑。产生各种联想,迫切了解课文内容的情感油然而生,为学习课文作好情感的铺垫。

(二)在初读感知中生情。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字的读音: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患,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青藏铁路的修成,藏家儿女的激动与自豪。在自读自悟中学作批注。

(三)在自读自悟中动情。

1.情境再现中萌发真情。借助课件《天路》,创设情境,让学生谈谈:看过刚才的片子,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什么,从而萌发真情。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看到了神奇的雪域风光,领略了神鹰披霞,翱翔天宇的无穷魅力……,这些美好的东西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份美无与伦比,这份爱穿越时空。

2.品读感悟,体会藏家儿女的悲喜。在教学第二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学生充分质疑,如:藏家儿女盼望什么?修青藏铁路难在何处?让学生结合资料说青藏铁路的修筑历史,发挥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深层思索:青藏铁路的修筑时遇到的困难:理解青藏铁路的设计者们的智慧。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青藏铁路的修筑是藏族同胞的世代心愿,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 3.深入体会,感受天路的神奇。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第三节时,教师采用紧抓“天”字找共性,合作探究过难关的方法。先借助学生对“天”的经验与感悟说“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从这些特点联想修路的艰辛、“天路”名称的由来。老师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出:青藏铁路是因为海拔高、线路长、修筑难、意义美等而被称为“天路”的。

这时,教师借助课件展示青藏铁路的巨大成就。

面对着骄人的成绩,哪一个中国人能不为之拍手叫好,能不为祖国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深深折服,为藏家儿女的喜悦齐声歌唱。

4.尽情美读,分享喜悦。课文的第四、第五节教师着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四)在拓展延伸中升华。

重温《课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2

——读姜铁《流年絮语》散文随笔集有感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行为高尚的人在谈话。我说,读朋友书,这谈话就变得更加愉快和亲切。近读我市文学艺术节联合会、作家协会、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姜铁的《流年絮语》,便真如和他在论文品茗,促膝交谈,对姜铁的认知更进一步。正如姜铁本人的简介里面所说:“出生在共和国诞生的曙光里,成长于艰难困苦的希望中;梦想在文化被革命的岁月,得意于改革与开放的时代”。他曾经身为机关干部,儒雅淳朴,跻身政界,书生气十足,从不设防;于工作内外,诗书画印,无不涉猎;“有过幼稚,有过激情,有过困惑,有过势力。”经历则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他有过挑战困难的经历,有过积极向上的惊喜;才高八斗,总是顺势而为;他感恩之心长存,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点实事,常思涌泉相报;不快之事淡之,闲谈不论人非。积极性时常涌动,知足常乐。这便是我对姜铁和他《流年絮语》的总体印象。

《流年絮语》收录了姜铁一百篇散文随笔,此书分为“感悟人生篇”和“品味岁月篇”两部分。文如其人,果如是也。

他写老家,写亲人,写师长,饱含深情;写同事,写朋友,写工作,热情洋溢;写曾经发生的那些如意的和不如意的事情,娓娓叙出,淡淡的,不经意间叫人感动;而对于介绍书法绘知识,他也是条分缕析,倾囊托出,毫无保留。此外,书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写给自己的,还有自己留下来的带有明显时代痕迹的抒发心曲的“留白”,以及对妻子和女儿无限呵护的关爱……于是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全面真实的姜铁,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淳朴洒脱的姜铁,一个已知花甲,淡泊名利,却又积极进取的姜铁。

书中《与心灵对话》自序中――姜铁自述:“在灵魂的深处,我渴求着宁静,渴求着安定,渴求着简单,渴求着充实,并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攀登着已不再年轻的岁月阶梯,品味和感悟着逝水流年带给自己的苦辣酸甜。”……“工作之余,读一读书,动一动笔,那不是一种劳累,而是一种快乐。”偶有余暇,内心里常常涌起对亲人、友朋的牵挂和往事的回忆,人生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时常浮现在眼前,凭依自己曾多年人生阅历,喜于从文,不敢倦怠,便潜心躬身,秉笔撰写文稿,这便是姜铁自己与心灵的对话《流年絮语》。(:)

“感悟人生篇”中,《别在意虚名》一文中写到:“大声无言,大象无形,内敛是名分的重要基因,底气厚实的名人,从不炫耀,从不趾高气扬,就像无花果的成长,有果、隐花,默默甜蜜,从不喧嚣。”的确,“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绿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请君尝。”无花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没有一句怨言,不挂一丝哀愁,却含着暖人的微笑、化作无私的营养。无花果这种质朴、慷慨献身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向往和崇拜活在当下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无名英雄吗?我们赞美无花果,愿做具有无花果品格的人吧。

“品味岁月篇”中,《走在路上》、《书香还自心香来》、《浮生若茶》、《多留余地铺明天》等文章,篇篇犹如滋养生命的水,视之无色,嗅之无香,却不染纷华,修美于内。这是他几十年工作之余从业求艺的实录,可见他很执著,也很勤奋,表达了他对事业锲而不舍的执著和对艺术难以割舍的情结。

流年絮语,本色人生。人生要有多种境界:活得自信且富于创造,是第一境界;活得充实而轻松,为第二境界;活得无憾而超脱,乃最高境界。顺也乐观,逆也乐观;为官乐,为民亦乐;得乐,舍亦乐;富乐,穷亦乐;乐以解忧,乐以忘苦,乐观的全部含义就是人生的信念。相信学兄年逾天命之龄,能启发心智,顿悟脱俗,看破红尘浮云和世态炎凉,工作上不计功名利禄,生活上不想酒色财奢,交往中勿分远近亲疏,挺住“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必能跨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这就是他自己与心灵的对话。

姜铁有如此成就,常常令家人感慨,同事赞叹,朋友骄傲,而他自己,却十分内敛,在《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中,他又写到:“活在当下,就是最大的幸运;活在当下,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为他会这样“品味岁月”,才会“一路走来”,不断进取,永不停步,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学习、交往、生活,乐观面对;事业、爱好、工作,融为一体;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勇于担当。这就是姜铁,这就是我在《流年絮语》中读到的更在朋友交往中感受到的本色人生的姜铁。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3

2017警示片迟到的悔悟观后感【1】观片前,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峰高提出,观看《迟到的悔悟》警示教育片,是开展第十八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要求,全体党员要认真做笔记,观看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深刻感悟片中反面典型走向不归路的原因,知戒惧、明行止。

片中揭露了咸宁市范围内曾经身居要职的三位官员违规经商、私设小金库、违规插手工程的过程,剖析出贪婪的欲望和扭曲的价值观是葬送他们政治生命的祸首,他们痛哭流涕发出了懊悔,让人叹息,发人深省。

观片结束后,局二级单位负责人程浩发出感叹:“土地整治局权力大,诱惑多,片中三人的颓败都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我将铭记他们惨痛的教训,时刻警示自己,严守党纪国法,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名节。”

2017警示片迟到的悔悟观后感【2】从万众瞩目、众星捧月的高官,到身败名裂、人人唾弃的阶下囚,巨大的地位落差带来的心灵冲击也许难以想象,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能给贪官们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也许他们会秀出别样的精彩人生。但时光无法倒流,人生不能重来。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自由,留给他们的只能是铁窗中的无限悔恨。不同的故事都演绎着一个相同的道理:贪赃枉法得来的不当富贵,不过是南柯一梦、过眼云烟,法网恢恢之下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翻阅贪官忏悔录,不难发现,世上没有天生的贪官。从政之初,他们也曾雄心万丈、奋发有为,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拒绝过金钱的诱惑。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务的提升、权力的扩大,工作激情逐渐消退,个人欲望却不断滋生。特别是拿手握权力和物质生活相比较,不平衡感和失落感加剧。心灵一旦为利益所充满,理智和敬畏必然让道,蜕化变质、腐化堕落也就是早晚的事了。当然,贪污受贿之初也曾经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然而,底线一旦突破,操守必然全失。一次两次的端倪不显,助长了侥幸心理,放大了贪婪欲望,导致胃口越来越大,在自我毁灭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所谓“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道路,就在自己脚下。是选择屈从欲望还是选择遵纪守法,是选择骄奢放恣还是选择理性节制,意味着不同的人生结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其等到身陷囹圄后再后悔不迭、痛哭流涕,不如牢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古训,在从政之初就设立好廉洁从政的防火墙、隔离网,把握“第一次”,拒绝“第一次”,警醒“第一次”,日积月累之下,必能以铁一般的纪律筑牢思想防线,不给欲望出轨的机会。

2017警示片迟到的悔悟观后感【3】日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体党员干部来到咸宁监狱接受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打造“香城蓝盾”铁军。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顿悟

启发性教学最受大家青睐,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在启发性教学中受到感悟,从而掌握知识构建的方法.

一、巧妙设疑,激发“顿悟”能力

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直接决定了学生听课状态和学习效果.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思源于疑”.“设疑”是在新知识讲解前,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质疑和不解.

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如下面的代数式成立吗?成立的话需要什么条件?3/4=3a/3a,5b/6b=5/6,学生探讨这两个分式成立的条件:a≠0,b≠0,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两个代数式要强调a和b都不等于0.由这个问题,你能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你能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吗?这样,学生在层递性问题引导下,逐步探究、逐步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再如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先给出一个简单的不等式-2x

二、引入实践环节,使学生产生“顿悟”知识的渴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的.”新授课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具做一些实践性活动或者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些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做”中有所启、有所悟.

如学习《几何图形》时,用多媒体呈现杭州湾跨海大桥效果图、凯旋门的平面图、时钟的图片等,让学生从实物情境中观察这些物品由什么图形组成,再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棱柱等,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再让学生观察这些长方体、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等,再让学生用一张白纸制作圆柱形的笔筒,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复杂图形,发挥自己的创意,尽可能多地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

再如学习《角的平分线》时,让学生取出一张纸,沿着一个角的两边对折,打开对折后的纸张,观察折线与原来两条边形成的夹角的关小,体会两个角是否相等,进而体会角平分线的意义,理解什么是角平分线.又如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以投骰子、抛硬币等方式,在“做”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很吃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奇感.如一枚硬币抛起来,落到平面上时正反面可能都有,并且,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相等的几率越大,他们会想:怎么会这么巧?从而调动探究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巧设悬念,促使学生思考后而“顿悟”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悬念性事物而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特别关注悬念性问题.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5

案例一:

教学内容:《捞铁牛》(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两位教者都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

【教者甲】

师:那么为什么要捞铁牛?怀丙又是怎样捞铁牛的?

板书:为什么?

怎样?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全文,边读边圈注。

【教者乙】

师:扣住“捞”这个词,我们可以提出好多问题。但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呢?

生:(静静地思考之后,纷纷举手,提出了两个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问题:1.为什么要捞铁牛?2.怀丙又是怎样捞铁牛的?)

师:(边板书边评价)同学们真会读书,这两个问题正是课文所要重点叙述的。就让我们一起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理解课文吧。

【评点】

这两个教学环节看似一样——都是破题后再揭示教学目标,但在揭示目标的过程中,反映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者甲是自己揭示教学目标,把问题捧给学生;教者乙是让学生先思考再质疑,再筛选出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教者甲是“授之以鱼”,而教者乙是“授之以渔”。显然,教者乙采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朝着“不用教”自己能读书的境界前行。

案例二:

教学内容:《太阳》第2自然段(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教者甲】

师: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你感受到太阳的什么特点?

生:热。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太阳热的特点?

生:从“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我能感受到太阳热的特点。

生:我从“大火球,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些内容也能感受到太阳的热。

师: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热。

【教者乙】

师:课文第2段介绍了太阳热的特点,作者写得很详细。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在感受深的地方随时做上批注。(学生读书)

生:太阳真热呀!“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中心温度有一千八百多度呢!

生:太阳像个大火球,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生:我从“估计”这个词能体会到太阳的热,因为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你们能读出太阳的热吗?

生:能。(朗读这一段)

【评点】

教者甲从中心词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词选择、组织材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并不能真正投入学习中,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很浅表了,削弱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活力。

教者乙由教师激发兴趣、学生自读入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自己许多独特的见解,迸射出了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有利于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质。

案例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天路》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教者甲】

师:“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中的“那”字隐藏在诗句中,极其普通,但它与“天路”的意境密切相关:它描绘着铁路绵延高远,直上云天的情景,如果将“那”换成“这”,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生:“那”是“远”指,“这”是“近”指。说明诗人是举目远眺,也说明“天路”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了,就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样。如果换成“这”字,就失去了“天路”的绵延高远与神奇。

【教者乙】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那”字用得最好。因为,“那”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说明天路是望不到头的,很神奇。

生:我觉得“神奇”用得最好。因为,在青藏高原建筑铁路是原来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居然把这事办成了,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聪明,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另外,说明这条路穿山越岭,像龙一样腾云驾雾,很神秘。

【评点】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6

一、基本理念

1.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红色是一种拼搏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挖掘铁军精神内涵,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队员自主参与、快乐体验,在追溯、感悟及实践过程中,培养其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彰显“追求真理、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的行为文化。

2.刚柔相济式的策略。刚性的红色精神(铁军精神)与柔性的教育理念(和美理念)融合,使红色教育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田,引导孩子知行和谐统一、品学良性互动、身心和谐发展。

3.精神之旅式的活动。让每一次红色教育活动成为丰富学生体验、锻炼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才艺、放飞学生梦想的精神之旅。

二、实施过程及成效

(一)1991―2009年:初步形成“弘扬铁军精神”的红色教育活动特色。

开展与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系列活动,及“写美字、争做文明人”的学科渗透活动,形成《趣味多体套格写字法》校本课程。《陈铁军事迹展览室》成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并多次接受中央、省市电视台的采访报道。

(二)2010―2011年:聚焦“求真为善尚美”核心价值追求,深化红色教育内涵。

重新解读铁军精神,将16个字的铁军精神与8个字的和美理念进行核心价值的整合,确定为“求真为善尚美”。开展“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系列活动,形成各年段主题序列活动特色;并以和美教育文化节的形式将红色教育主题进行渗透和融合;此外,编演铁军剧及编写陈铁军事迹校本教材。

(三)2011年至今:形成“一条主线、五大层面、八个序列”的“158”红色教育活动品牌。

围绕弘扬铁军精神这条红色主线,分别在校级、年级、班级、学科渗透、家校合作等五大层面开展“唱、赏、读、讲、祭、编、演、立”八个序列活动,形成“一条主线、五大层面、八个序列”的“158”红色教育活动品牌。

1.一条主线

以跟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红色主线贯穿,引导孩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

2.五大层面

①校园节日绽放红色魅力。形成十大歌星艺术节、亲子游戏节、和美教育文化节、书香致远节等四大主题节特色,每学期一个大节,两年轮换一次。其中和美教育文化节:盘活《陈铁军事迹展览室》爱国主义教育优质资源;以“与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学习、比实践、比奉献”为主线,形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和美教育文化节活动特色。

②年段活动书写红色华章。研究学生年段特点,开展年段系列主题活动: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和行为规范月,二年级文明礼仪活动、三年级铁军事迹宣讲员活动、四年级生日会及互助活动、五年级军训及自理教育、六年级理想励志教育及毕业典礼活动。这些有着专门教育意义的年段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孩子锻造了厚实而丰富的人生底色。

③班级活动践行红色精神。构建主动参与工作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凸显主体。一方面发扬少先队组织的优势,以大中小队三级学生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星级中队建设为载体,塑造学生主体精神。建设学生社团,初步形成20余个校级特色社团组织。另一方面推进红色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岗位管理、小干部轮换等方面创出特色。例如低年级张丽芬老师的家校合作班级特色、中年级王玲老师的小干部管理班级特色、高年级何粤嫦老师的班级主题序列活动特色、高年级吴斌老师的书香班级特色建设等都各具魅力。

④学科教学渗透红色理念。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课堂,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增加红色精神文化的内涵。例如语文学科开展“写美字、做美人”活动,发挥汉字书写的育人功能,出版《趣味多体套格练字本》教材。又如,体育课中蕴含着红色精神。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力拼搏精神;通过评比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⑤家校合作共奏红色乐章。从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各家庭充满差异的丰富教育资源,激活学生的精神生活。许多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周末或假期家谊会活动异彩纷呈,既有以农家生活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又有以传递爱心为主题的手拉手结对活动,还有以锻炼生存能力为主题的野外拓展协作活动等。家长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和美。

3.八个序列

①唱:传唱爱国歌曲。发挥音乐教师和音乐特长生的生力军作用,组织开展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歌曲大家唱”主题歌咏活动。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其中《怀念铁军姐姐》是孩子们必唱的。

②赏:观赏红色影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其中全校师生必看的关于陈铁军事迹的专题片《恒美新娘》(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

③读:阅读红色经典。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利用图书室、读书角和校园网站,向学生推荐党史党情专题书籍和读本,开展在线阅读和专题学习的“红色经典大家读”主题读书活动。并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经典书籍。

④讲:宣讲革命故事。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铁军故事宣讲团,在陈列军陈列室向来宾介绍陈铁军的故事。每学期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其中必听的是原学校大队辅导员梁锦卿老师为孩子们讲述的陈铁军故事。

⑤祭:祭扫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铁军公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网上祭英烈教育,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做,感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⑥编:已完成编写《陈铁军的事迹》、《刑场上的婚礼》《红棉属下的感悟》铁军剧本、《多体套格写字教材》《又快又好写汉字》等校本课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计划编写让孩子喜爱阅读的绘本《少年陈铁军》、《当代铁军人》等。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7

品牌与包装设计都是系统化的工程,它们互为作用和补充,需要整合。品牌包装整合设计,要以遵循市场原则为导向,以企业产品的专业包装设计为切入点,以点成面,深入一步进行品牌形象系统的全方位整合设计,最终为品牌建立独特的产品识别系统,也就是piS(productidentitySystem)。piS设计彻底颠覆传统模式的ViS,是视觉整合传播的基础。①piS整合设计包括产品基础识别系统、产品包装识别系统、产品推广识别系统三大组成部分。主创意、主视觉、主色调是整合包装设计的三大元素。

1.主创意创意是品牌包装设计的生命,罗伯特•J.斯坦伯格认为,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这些作品既新颖(也就是具有原创性,是不可预期的)又恰当(也就是符合用途要求,适合目标所给予的限制)。②包装形象的核心创意可以贯穿到各类产品线的各个层面,明星、卡通图案都可以是主创意的表现形式,独特的主创意是产生差异化、进行视觉创新的核心元素。

2.主视觉

主视觉在piS的传播过程中重复出现,让人重复产生记忆,主视觉的创新设计对于品牌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视觉在包装整合设计中起到统一全局的作用,即使对于不同的产品线、种类和档次规格,也能保持包装视觉的变化统一。国内品牌包装设计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假定某一品牌有50个种类的产品及产品包装,每一个包装个体都是独立完善的,但当50款包装被放置在一起时,就出现了没有整体品牌形象的问题,整体比较混乱,形象不规范,设计没有章法,这是长期困扰设计师的品牌形象问题。这势必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记忆度降低,不利于品牌的长足建设。主视觉一般由图形、色彩、文字、样式组合、点线面等视觉元素组成,通过象征、解构、置换、想象、均衡、反复、渐变等现代设计手法的处理,最终形成主视觉形象。主视觉一般具有很好的变通性和延展性,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种类的产品包装设计之需。对主视觉的应用与执行也至关重要,以确保品牌形象在变化中保持统一。

3.主色调

色彩作为商品最显著的外貌特征,能够最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色彩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色彩在包装设计中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包装的包装”。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上,要使某一商品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商品的视觉特征和更能诱惑消费者的魅力,达到刺激和引导消费的目的,都离不开对色彩的运用。色彩在包装设计领域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广泛的,较之编排、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抽象性格特征,是商品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销售包装的灵魂。好的包装设计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快速、生动和正确地传达出商品的信息,成为宣传企业和产品形象的重要手段。③总之,色彩是最容易被受众感知并识别的元素,如可口可乐的“红”、百事可乐的“蓝”。选用独特的piS主色调,能创造独特的记忆识别特征。

品牌包装设计整合的原则

简洁性、艺术性、原创性、市场性是品牌化包装整合的四大原则。

1.简洁性

简洁而不简单,“少就是多”,包豪斯时代的理论对包装设计整合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当然这对设计师的经验、综合素质和修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品牌策划本身就是品牌的差异化建设工程,品牌化包装整合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高度差异化的包装识别系统。简洁的设计一方面给人的记忆度最高,另一方面在繁杂的同类产品中或商场琳琅满目的货架中更引人注目,再一方面方便受众使用,相对环保、便捷。

2.艺术性

设计的本质是“科学+艺术”,包装设计亦如此。包装设计主要以图形为视觉传达语言。图形突破了语言、文字的地域阻碍,能够更形象、直观、准确、快捷地传达信息,具有世界流通性。诸如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疏密、虚实、大小等,构成了图形的艺术语言。美国设计师m.格拉塞曾言:“点线面、肌理、形态和色彩,仅仅是一些词汇,除非艺术家们对它们加以利用。”把上述艺术语言融会贯通,巧妙利用,才会独具效果,产生美感体验。艺术美感既有个人情感倾向,也有普遍共存的法则。这里的个人倾向既有绝对个体的,也有民族地域性的,如东西方人、异族人的审美观就不完全相同。像格式塔所倡导的“多样性的统一”便是共存的美学原则,也就是艺术语言既要多样、有变化,又要有统一的元素加以宏观把握。这是人类视觉经验、审美、心理等综合试验的结论。过于变化则花、太统一则死板,所以要多样与统一的结合才具美感。这些需要共同遵循的美学原则还包括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当然,包装设计的艺术性不仅仅是美学法则的简单相加,它还需要设计师不断地发掘、尝试、突破。在中国谈艺术原则,不得不说谢赫的“六法”论。“六法”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艺术美学原则,对当下设计的艺术性也有指导性作用,对设计中的造型、语言、构图、色彩、排版、意境等都有涵盖。比如,“骨法用笔”本是指中国画的用笔艺术,在设计艺术中可以体现设计的视觉语言和内在精神气质,好的设计语言能体现产品或者品牌的结构、质感、表情、造型、本质等;“应物象形”在设计中反映造型与形态的问题,特别是在图形设计领域,以形写神、大象无形更是设计的至高境界;“经营位置”在包装设计中则体现了画面的构图、字体与图形的编排位置等;“随类赋彩”是色彩使用的要领与原则;“气韵生动”是整体设计意境美的反映;“传移模写”是引导设计师在创作前对设计进行揣摩、借鉴、临摹与再创造、再设计等。“六法”作用于包装设计中图形与文字信息这两块显性内容,又不止于此,“文案和艺术神奇精妙的融合将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这种魔力,使1加1真的等于3了”(乔治•路易斯语)。这就要深入自然、深入生活、学会观察。“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真正有眼力观察细节及具有充分的敏感来追求新的意念与概念,我相信这样的设计师会生存下来。”④(斋藤诚语)的确,诸如“仿生设计”“绿色设计”“低碳设计”都是自然与人的审美结合的典范。

3.原创性

品牌化包装整合是一个严谨而理性的科学论证及推理过程。要想达高度差异化,就必须原创,也就是不走平常路,突破瓶颈,另辟蹊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原创设计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原创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的原型,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⑤原创性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新生事物。新的东西总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易被感知。原创作品不管成功与否,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它是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原创包装设计既是有个性的,又是能被观众认知、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包装的最终目的——使消费者决定购买、付诸行动。

4.市场性

设计者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品牌包装的战略方向,制订产品的创新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彻底的、颠覆性的视觉创新,让产品形象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也最终让设计为市场服务,实现品牌利益最大化。可是,往往国内的某些品牌总是捉襟见肘,哪里缺补哪里,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缺乏系统性,预算有限,不做市场调研,以为这样是在节约资金,殊不知,品牌体系没有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源消耗和资本浪费。

品牌包装设计整合的实例分析

下面来探讨一个茶品牌案例:上海悟道茶叶有限公司以铁观音茶为拳头产品,旗下有40多个品类不同的产品,公司秉承“优质、天然、完美”的质量方针,充分发挥原产地、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竭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努力将“悟道”品牌打造成中国铁观音茶业的强力品牌,实现“悟道”的愿景。设计者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发现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品类繁多、有品无牌,铁观音市场多以产地为名进行销售(安溪铁观音、武夷铁观音等),而不是品牌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品牌;第二,中国茶叶品类较多,市场大而全且相对稳定,所以走专业铁观音品类是条路子;第三,“悟道”包装现状:单个产品包装还可以,整体缺乏品牌系统性,零乱无序,产品结构线不分明。结合上述理论与调研实情,品牌包装设计整合要做的是以下工作:首先,把产品按价格区间不同分为四类(图1):3000元的大师级系列、2000元左右的特级系列、1000元左右的经典系列、500元左右的特款系列。大师级系列对应品名“观音出海”;特级系列对应高、中、低档三个品名:“上品禅心”“上品悟心”“上品茗心”;经典系列对应高、中、低档三个品名:“源菁”“源蕴”“源茗”;特款系列对应高、中、低档三个品名:“听云”“观云”“吟云”。其次,充分挖掘茶文化与“悟道”品牌理念,设计了“悟道”与祥云结合的包装主视觉,体现禅茶一味、品位悠远的意境,并结合四大种类,分别用不同的材质陶瓷盒、木盒、精装裱糊盒、软纸盒。这样就形成了和而不同、变化中统一的品牌家族形象。再次,借助网络渠道,以主视觉设计元素衍生Dm、画册、海报、网页等宣传物料,使主创意最终落地实施,结合包装设计,多元化、立体型交叉传播,形成效应,把品牌效益推向高潮,以取得市场的高额回报,实现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品牌建设的双丰收。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8

作为我国铁路勘察设计的领军企业,面对国内外严竣的宏观经济形势,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铁四院)大力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构建了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监理咨询、海外工程、资本运营、房地产和高端制造七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作为勘察设计咨询企业,铁四院具有知识密集、职工文化程度高、流动分散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新媒体这块阵地,为解放思想导航,为生产经营鼓劲,为发展成就喝彩,为凝聚人心铸魂显得更为重要。

2014年10月8日,铁四院党委宣传部创办的“喝彩四院”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创办以来,坚持“特色内容、时尚表达,快乐阅读”的原则,坚持推送与铁四院息息相关的原创图文信息,在几乎没有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依靠粉丝主动在朋友圈分享,实现自然“增粉”,目前已获得2000余个用户关注。

应该说,“喝彩四院”公众微信号创办的最大意义在于,企业宣传一改严肃面孔,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鲜活、贴近、接地气,受读者欢迎程度显著提高,企业宣传的有效影响力明显扩大。

作为中国铁建第一家创办企业微信公众号的二级单位,铁四院党委宣传部的勇于及善于创新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同行单位也纷纷取经学习。在铁四院,“喝彩四院”更成了从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到一线职工关注院内信息,分享真挚感悟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平台定位――面向企业中坚力量,打造新闻宣传新阵地

在企业内部宣传报道方面,国有企业的宣传往往以报纸、电视、网站为主要宣传媒介,同时,企业宣传在保密、传播范围上具有自身特点。作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铁四院新闻宣传需要经过“保密”要求的筛选,因此,内部宣传以局域网为主要阵地。以铁四院局域新闻网为例,新闻网更新频率每天30篇,内容涵括企业新闻动态、党群工作、文化生活等内容。每篇文章阅读率平均200人左右,阅读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

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要触摸手机150次,每天要打开微信38次,微信已经开始占据了人类的碎片时间,成为广大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新兴媒体。据缔元信《社会化媒体用户分群及因素研究》报告指出,在年龄差异上,微信用户表现的较为明显,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70、80后对社会化媒体更热衷,他们对微信使用频率更高。由此可见,作为新一代的社交媒体工具与企业中坚力量的70、80后不谋而合。

此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不再是“一对多”形式的传播,而是呈现出裂变式的传递规律,即读者不仅是读者,也同时成为传播者,通过二次分享转发,使得新闻传递呈现裂变式的传播。因此,微信公众号其传播范围较之报纸、网站更为广泛。

“喝彩四院”微信公众号,将手机这块屏幕作为企业宣传的重地。通过后台编辑发送的信息,在十分钟之内即可到达每个人的手机,新闻信息落地率达到百分之百。阅读新闻信息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新闻装进了职工的“兜”里,打破了局域网络的种种限制。

据此,铁四院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受众差异化的新闻宣传体系,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受众需求。企业报适应了老一辈离退休职工的阅读需求,因为是半月一期,时效性较差,所以在新闻报道上更注重专题性质的报道宣传;新闻网站适应了公司动态、党群工作、员工感悟等内容的需要,微信则成为新媒体势头正足形势下的新平台,以短平快内容为特点,内容编排上尽量适应青年人的需求,成为企业内外宣传的重要阵地。

二、内容定位――以策划带新闻,着力彰显影响力

对选题的策划,对内容的编排,可以体现一个新闻宣传平台的影响力。“喝彩四院”微信公众号开办以来,坚持以策划带新闻,坚持内容为王,彰显影响,做到重大题材求质量,日常新闻求特色。

一是以新角度报道新内容。“喝彩四院”推送的110余条信息中,全部不是对局域网及报纸新闻的照搬复制,而是改头换面,另起炉灶,有意识的生产符合互联网阅读习惯和传播规律的内容,用“网言网语”轻松活泼地讲新闻,力求让宣传入脑入心,喜闻乐见。比如2014年12月28日,铁四院设计的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开通,当天微信推送的消息没有仅仅局限于这一条,而是梳理了近几年12月28日铁四院设计通车的相关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项目,以《12月28日,必有与四院有关的大事发生!!!》结集推出;又如《10张照片,带你领略四院大美设计》,选取了铁四院最有影响力的高铁、站房、桥梁、水下隧道等工程,让职工感受自己设计的美好,在自己设计的美图中养眼、走心;《那些来,来访四院的外国人》,收集整理了建院以来到四院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访问的国外专家和政府团体,展现了铁四院担当高铁走出去设计先锋的海外渊源;《铁四院这些绝版照片,你见过几张》,带大家通过图片回望那一帧帧不为人道的细节,让职工对四院的发展有了更多生动的认知。这些精心策划的图文信息,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起到提升员工自豪感,传递企业正能量的作用。

二是以新形式实现新表达。“喝彩四院”推送图文信息时,力求做到不仅仅当“传声筒”,而是从选题到角度都符合职工群众的需要,通过精心编排,把集团公司的意愿、方针政策同职工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既有高度、深度又不死板、生硬。比如今年3月,当微信朋友圈里都在晒四处赏春看花的图片时,“喝彩四院”受此启发,连续编发了《四院春色也蛮拽的你造吗》,《你这么美,你这么媚》两组内容,通过一组组图片,带大家领略身边可能被忽视的四院春光,以及阳春三月里四院高铁让南来北往的乘客穿行在祖国绝美春色中,带大家再次认识高铁背后那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勘察设计人员。又比如为了配合集团公司“领军发展、高位竞进”的奋斗目标,出台的“361人才工程”计划,“关于进一步规范员工日常行为的通知”等等,微信都做到及时跟进,第一时间综合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加以解读,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合了许多个体、细节、故事和情感,通过“微视角”、“微文化”达到举重若轻,画龙点睛的作用。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9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也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教学《生活与哲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大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哲学抽象的原理或观点”,造成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不高,甚至惧怕学习哲学。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消除哲学所谓的“神秘感”,从而感悟哲学的魅力,领悟生活的哲理呢?

一、趣味故事蕴含着生活中丰富的哲理

1.身边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思考

故事一: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启迪: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故事二: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是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启迪: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故事三: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启迪: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2.创新的意识,细致观察的结果

多年以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再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设计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每一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方案定下来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谈论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打个大洞,不仅会把大楼弄得尘土飞扬,乱七八糟,而且还会破坏楼面。”工程师说:“那是难免的。”清洁工又说:“与其这样,不如把电梯装在大楼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伟大的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这就是所谓的观光电梯)

这个把电梯装在楼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创新想象得太神秘、太复杂,并因此阻碍自己的思维发展,其实伟大的创新往往来自对最简单、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细致的观察。

3.生活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袋鼠固然能跳,也跳得比较高。但是从笼子里出来的途径,除了“跳出来”外,还可以从“笼门”从容地走出来。

这则寓言故事让我们自然地领悟到:我们想干好事情一定要分清主次矛盾,抓重点,抓关键。复杂的哲理,浅显的描述。

4.普遍的联系,永恒发展的世界

在西方有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

转贴于

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一个钉子和一个帝国看起来毫无联系,但通过一些中介,如蹄铁与战马,战马与骑士,骑士与战斗等,两者之间就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而人们正是忽视了他们之间的某种客观联系才导致了“亡了一个帝国”的悲剧。

民谣阐述的哲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以上(寓言)故事也好,民谣也好,都在反映一个事实:生活处处有哲学。“抽象”“神秘”的哲理原来都来源于生活,又“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是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课堂实践证明:选择新鲜有趣的故事无疑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哲学课堂的效率,还得注意几个环节

一是故事的选择:具有代表行、典型性、趣味性。

二是故事的数量:经典即可,贪多必然会影响学生“反省”的时间,甚至抹杀了学生“感悟”的机会。

三是故事的收集: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师生共同编辑加工相结合。“加工”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更是“领悟”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哲理和师生共同感悟哲理,也是不断完善人生观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

1.整个课堂都要教学生学会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悟和理解是建立长期记忆的前提,而牢固记忆又巩固了领悟的成效。

2.探索课堂上的各种可能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的就是教学方法很多,不同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实践方法,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各不相同,很显然教学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3.构造自己的记忆参照物。尊重每个教学对象,看到共性的同时,又要发现各自的个性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寻找到自己的记忆参照物。

4.积极的个人反馈,是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高铁建设的感悟篇10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亲身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以创设情境、体验感悟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将情景与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丰富、有趣、带思考性的教学情境中,以情景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可以出示学生在超市购买奶粉的情境,看到在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品牌的奶粉,让学生观察:这些奶粉罐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和以前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又如,在学习《抽屉问题》时,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想赢的心理设计4个学生抢占3个格子的游戏,所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必须全部进入格子,没在格子里的学生认输。如果有2个格子的学生人数一样多,用剪刀石头布决定胜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活动体验、感悟新知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依赖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实践。“做”是教与学的中心点和衔接点,也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必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在探究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学习《抽屉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是:用小磁铁在操作板上摆,根据不同的磁铁数和格子数,看看至少有几个小磁铁在同一个格子里,并填好研究记录,找到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抽屉原理。

再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提出制作步骤:①取出抽屉里的制作材料,观察材料的特征;②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制作成圆柱;③动手操作,争取制作成功。在小组反馈过程中,认识了圆柱的高、底面、侧面。然后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如果把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大家会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圆柱的高相等。这样,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内化,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数学的方法的目的。

体验内化、应用践行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善于把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善于抓住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相互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安排七巧板拼搭游戏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拼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并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最简便(变换成一个长方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