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务管理信息化十篇水务管理信息化十篇

水务管理信息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6:59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1

关键词水务水电局管理信息化作用用途

一、引言

抗旱防汛,水政监察,安全用水是水务水电信息化管理的三大核心工作任务,在当前的水务水电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运用三大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利用水务水电局的生产和经营数据,合理规划生产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来达到水务水电的经营目标。

二、水务水电局信息化管理现状简单介绍

(1)现代水务水电局信息化管理特点。1)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实时数据缺少规范管理。2)产销一体化客户回馈缺少现实效果。3)安全要求和设备可靠性要求高,机电一体化水平与信息化系统脱节。4)信息化管理体制正逐渐地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管理方式有待变革。5)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位一体”的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急需进行整合。

(2)现代水务水电局信息化管理现状。水务水电的信息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信息化管理的资源整合,在电力行业逐渐地形成了固有的规模和信息化管理流程。但由于全国不同区域电气企业独立的管理和运行,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规定和规范。水务水电企业经过多年信息化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探索,逐渐地形成了一套适合本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特色,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提升以及变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当前的水务水电局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性,在部门信息化软件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倾向于自身需求项的开发,而开发出来的系统过于单一、开放性较差,导致系统功能性不统一、结构差异大,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同的系统产生数据的不兼容性,致使数据整合效果大打折扣,最终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缺乏现实意义,形成了众多数据的“孤岛效应”。

三、水务水电局三种核心因素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1)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在抗旱防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及用途。水务水电抗旱防汛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作为水务水电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是实现人员安全保障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措施,也是满足水务水电信息化管理在整体环境下的核心要求。水务水电的信息化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及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水资源各项数据的全天候、动态性监控和数据预报功能。通过信息化系统中静态模型与大规模动态数据的相互配合,实现水质、水量等水资源信息的实时收集和数据库汇总,也包括水资源配置有关的上下游信息的筛选与收集。2)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构架,实现交叉立体化信息收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系统的特性,除了采集水资源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可以对地理覆盖区域的气象、地理地貌变化等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对水利工程设备的标高、高程以及建筑、构筑物的变形、地基沉降进行动态的跟踪和数据模拟分析,进而综合形成矢量性、标量性的数据数表。3)以数学模型和决策系统作为内核,实现水资源实时监控的中枢指挥功能。通过L1-L3系统的各级数据传输与处理,通过以L3管控系统进行作业指令的起点以及终点的反馈机制,达到水务水电各级设备的平衡、科学运作。4)以水利oa自动化交流软件为平台,提升对不同区域抗旱防汛信息的收集质量和速度。以水务水电的网络数据库为内核,通过创立相关程序,建立索引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和抗旱防汛信息的收集质量和速度,营造“无纸化”办公环境。

(2)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在水政监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及用途。1)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平台,实现多方位、广覆盖、深角度的动态监控。在水务水电的水政监察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覆盖区域的信息采集,利用360度旋转式的高清摄像头对水政监察重要的水利区域以及水事多发区进行全天候的视频采集,实时、同步的接受来自现场的图像信息,并以实时报告和多媒体报警的形式进行视频信号的动态输入,近而为水政监察的执法工作提供依据,实现科学、高效的水政监察的信息化管理。2)以“四大数据库”为依据,实现水政监察的管理信息化。一是以执法基础数据库为主,主要由区域水政监察信息与执法工作相关资料组成,通过监督员的操作数据库实时信息的查询,监督违法行为。二是宣传、培训数据库,对国家的新政策、区域的新事件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来达到网络宣传教育的目的。三是内业数据库,包括台账数据库、后勤数据库,对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四是行政管理数据库,包括人事、财务等相关子数据库,其中人事管理信息化对水政人员的人事信息进行数据收集以及岗位变动。

(3)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在安全用水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及用途。1)信息化管理在安全饮水的应用。一是利用信息化管理大数据存储功能对各个区域的安全饮水数据进行整理和动态收集,包括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水质标准和评价模式的整理等。二是对饮水水质状况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现场一级的仪器仪表数据的传输进行数据的录入和修改,对水质实行单井和地区两种属性的水质评价。2)地下水动态模拟管理系统的应用。从数据收集、三维地质建模、水文地质分区、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地下水动态信息进行模拟管理,通过静态模型与动态数据的结合,实现饮用水的进一步分析和计算,达到安全用水的长效化管理。

四、水利工程设计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毋庸置疑,由于其影像分辨率高、数据处理能力增强、息影成本低,使得遥感技术在水利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接受遥感数据,对抗旱防汛有着实际的现实意义,其作用不仅能分析洪、旱的具置,识别受灾情况和洪水淹没情况,而且可根据遥感影像技术分析河流水质变化和水土保持情况,为防汛指挥、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指的是利用高端的三维立体模拟软件对覆盖区域的地理地貌、水文条件生成逼真的立体影像和环境。在水利工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1)构建水利工程的三维立体模型,为后续的抗旱防汛,水政监察,安全用水提供信息的对比平台。2)洪水流动和洪水淹没的虚拟动态模型。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固有的特性,可根绝雨量预报、地理地貌信息等参数对所属区域的洪水流动、淹没进行动态虚拟建模,对防汛工作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结束语

水务水电局在国家政策的良性指引下,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过渡,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正是这种政策体制引导下的必然发展方式,在企业自身寻求管理创新的今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是对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通过合理运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为甘肃省永靖县水务水电局)

参考文献

[1]苑西民.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水利信息化,2010(03).

[2]王雯雯,王朝磊.水务管理中信息化规划展望[J].中国科技博览,2010(26).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精细化

当前,电子计算机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管理信息的处理,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财务体系建设、日常业务管理、资金保障供应、监督检查等环节,全面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并深入开发与转化利用,全面提高财务保障供应效能,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财务信息化的内涵与分析

在综合分析财务信息化建设要素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建立财务信息化保障体系,研发可视化、智能化的财务保障供应系统。这个系统不但能够处理有关财务信息,实现信息化保障供应,而且还应具有分析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财务保障供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而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当前,在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上,一是财务会计核算、经费管理等软件基本上实现了通用性,应该说财务信息化水平是初步的,但智能化程度不高。二是财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化,就是要在独立领报经费的单位实现财务信息互联、互通。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财务信息的网络化。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信息化标准不够统一

目前,财务管理在用的业务软件处于分散开发状态,财务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缺乏事先统一的计划和综合管理平台,现有的财务软件有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银行现金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财务系统软件过于分散、财务信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统一管理的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大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使财务软件操作难度增大,数据上报更加复杂。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各单位在财务工作中为维护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资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电算化管理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财务信息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财务信息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目前的内部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建立与完善。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才是事业之本、管理之本。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专业技术能力强优良的财务人才队伍。目前,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看,学历结构不合理,懂得信息化的人才少。以这样的现实状况,要想全面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了财务工作主要业务领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持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新时期财务信息化建设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开始由分散、孤立向综合集成发展,为了将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数据的互连互通,这就必然对财务信息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要开发控制系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经费预算、使用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单位财务管理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二是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下转第79页)(上接第76页)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三是要加强对人员的职能控制。通过计算机舞弊的人员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程序员兼计算机操作员。财务信息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财务信息化工作岗位包括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前者有会计主管、出纳,后者有系统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等。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将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职务予以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四是要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操作控制包括对财务活动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

随着信息化在财务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也将同财务专业技能一样,都是财务人员必备的基本功,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信息人才队伍,一是要通过高等财经院校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班,使财经专业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二是选拔信息技术骨干到高等财经院校进修财经专业,使他们在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接触财务工作,并灵活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要对财务信息化普及有足够的认识,重视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合理使用,从各方面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复合型”人才队伍稳定持续发展。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内部控制

科研单位目前所处的经济大环境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质量的高低,而现阶段科研单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质量及效率。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有人说,财务信息化就是财务数据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指单位为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结合单位实际而进行的一系列软硬件系统的搭建、推广、应用与维护升级等工作,从而对科研项目管理、监督、分析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科研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环节,对财务管理意义重大。

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量的加大,科研院所的规模及经费的数量逐渐增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由于能力、时间、精力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对科研院所日常运行及科研项目实施有效控制。

(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经之路

随着科研经费数量的增大,财务人员需要处理的凭证量不断增多;再加上各级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所需的数据、报表也不断增大。

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降低财务人员核算工作量,把财务人员从传统的“老会计”模式解放出来,使“现代化财务人员”将主要精力真正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而且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根据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的需要对现有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创新,以快速、高质量获取各级监管部门需要的财务数据。

(三)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财务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的关键

由于传统流程的束缚,重复低效劳动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及信息孤岛。同一事项存在多个信息入口,或者说同一事项科研人员需要提交不同部门,等待不同部门审核,传统的工作模式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将不同部门的审核程序归集在同一系统,科研人员或者业务部门提交申请以后,只需等待审核结果即可。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科研部门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科研的一体化。因此,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从而建设有效运转的信息系统。

(四)信息化建设是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大势所趋

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使得科研项目数量多或者科研经费金额大的科研单位如果不依靠信息化手段是无法很好地完成项目预算执行的动态管理,无法对预算科目进行控制,从而影响项目日后的结题验收。

三、信息化建设在科研单位的应用

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不例外。科研单位财务人员应用创新性思维,紧跟外在科研环境的变化,根据实际需要从“以人为本,为科研服务”的宗旨出发加强科研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一)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信息化手段

1.建立网上银行系――此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收支及网上对账业务。出纳人员不必再去银行传送支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资金安全。

2.劳务费批量发放系统――此系统适用于因业务性质需要季节性雇佣大量临时用工人员的科研单位。劳务费、咨询费的发放需要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制度出台,采用原始的银行还款方式将劳务费发放至本人银行卡的方式会大大增加出纳人员及款及月初对账的工作量。

3.与公务卡还款业务对接系统――此系统是针对科研单位实施公务卡结算业务而产生的系统,适用于公务卡结算业务笔数比较多的科研单位。

4.报表取数系统――此系统是针对科研单位财务部门需要递交各部门的数据、报表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软件人员根据财务人员报表数据的需求开发的报表软件。此系统不仅能够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确保提供数据的准确率。

(二)加强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手段

经过相关职能审核后,财务部门自动生成相关数据。若申报项目已无劳务费预算,则申报不成功。通过此系统不仅可以减少部门间的重复劳动,可以更好杜绝劳务费不同部门重复发放现象,更能防范科研项目劳务费超支的现象。

(三)为科研人员服务的信息化手段

1.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此系统适用于那些科研项目数量多,额度大的科研单位。科研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借助预算管理系统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达到对项目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

2.网上报账系统――此系统是科研单位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既可以解决单位费用报销审批人出差等原因不能及时审批报销而影响公务卡还款时效及预算执行进度问题,又可以减轻财务人员输入凭证的工作量问题,更能有效控制项目的预算执行。

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科研人员及财务人员能够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预算审核,验收审核及资产报废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琴.浅析财务信息化对提升财务管控能力的作用[J].财经界,2015(17):245.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4

   以会计点算化为基础,实现内部核算和管理的有效连接

   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进行会计核算,也就是以货币作为核算的计量单位,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确认、计量。其中公司的主要业务有:收入成本的核算、原材料购买和领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收付、资金的筹集和投资、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等。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应该符合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确保会计核算获得的数据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充分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以会计电算化作为核算的基础和起点。用会计点算化核算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核算方式,获得电子形式的会计核算信息。并且将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在第一时间能够获得来自财务管理部门的会计数据,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实施。进行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建立内部核算和管理有效连接的方式,不仅能够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真正高效的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效果。

   以预算为中心,实现预算执行控制前置

   预算是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公司最终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如果预算数值相比实际数值较小,可能导致公司在筹集资金或者购置原材料的数量不足,面对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公司不能很好地抓住机会,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如果,对于市场前景的预测过于乐观,可能导致公司资金筹资和设备购置过多,最终导致公司的筹资成本和分摊到产品上单位固定成本过高。因此,进行合理有效财务预测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水利行业从事的都是国家的大型水利项目,进行有效的财务预测更是和公司的筹资及其融资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如果筹资不足会使公司失去或者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和施工时期。如果筹资过多可能导致公司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导致浪费现象的发生。传统上都是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财务预算工作,这不仅会使工作的效率低下,而且不利于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合理的调整,是整个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且效率低下。将采用电算化技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并将这些预算决策进行前置处理,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够使水利行业合理有效的进行资金的筹措和项目的投资安排。总之,进行财务预算信息化和前置化处理能够确保投资于最佳的项目,获得各部门所需的充足资金。

   创建信息化互动平台,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监督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5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资金、资产管理为对象,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教职工、学生、资产、资金为总资源框架,依托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同时对现有的财务运行模式和资源整合重组,以提高各种经济资源使用效益的综合系统。

二、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以日常办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基建、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完整的财务项目库体系。

(一)有利于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包含管理体制、内控制度、操作流程、规范程序等综合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制度化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使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运行。

(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教职工全t参与,确立新的管理工作理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遵守财经法规及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接受财务信息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知识,促进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财政体制改革日新月异,财政支出要求日趋严格,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令教职工和学生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人事劳资、教学、教辅、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信息缺乏共享,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孤立的、表面的、不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突破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过程中的“瓶颈”,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教育经费内控监督平台,实现以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紧密集成、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系统客户端网络,实现全体财务、业务人员在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上协同办公,为业务人员服务;通过对外服务窗口并结合数据中心,不仅业务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财务信息,教职工也可以获取学生收费、个人工资等信息,为教职工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实现财务资金及各类资源信息,为各单位、部门服务。

三、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教职工的全面参与,由于对财务业务的不了解,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要加强宣传工作,让教职工切实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好处,要看到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项目的实施涉及到高校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因此,项目的实施要结合高校实际,首先实施基本及容易使用的模块,待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再逐步使用其他模块,务求做到需要一个使用一个,使用一个成功一个,最终实现高校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的远景规划,建立整体框架,包含各类基础信息、接口标准、工作流、人员权限等;其次要分清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报销管理、票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各个子系统的轻重缓急,逐项稳步推进。

四、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才是信息技术,要建立以学校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部门唱主角的项目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系统的实施涉及教学、教辅、党政部门等各个环节,需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单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施的,需成立包括高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财务信息化专业性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实施小组主要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只有他们理解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

(三)成立项目业务小组。每个业务组必须有固定的人员,带着业务处理中的问题,通过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掌握,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法,并用新的业务流程来验证,协同实施小组一起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和准则,制定规范的制度,最后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89-01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能够提升电力企业资金链稳定并且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型财务管理技术的出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化改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过程中我国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这集中体现在了财务管理的思想较为陈旧、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分析。

1.财务管理的思想较为陈旧

财务管理的思想较为陈旧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较为明显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开始了自身的信息化历程。但是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虽然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模式开始了信息化革新,但是许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思想仍然较为陈旧,即这些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仍然处在信息孤岛之上,这集中体现在了这些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从人工进行事后算账变成了计算机进行事后算账。这种陈旧的财务管理思想对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电力企业为了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大潮,开始了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如培训理念落后、培训机制僵硬等问题,导致了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的数量并不多,因此也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较为紧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的财务资源在无形中被吞噬,从而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虽然在我国许多电力企业,其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已经得到有效形成。但是这些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例如我国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大多仅仅覆盖到大中型城市,对于小城市的电力企业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是指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导致其发展现状较差的问题。以下从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不完善、决策缺乏有效性等方面出发,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1.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是导致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出现的前提因素。这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不统一并且信息化共享程度不高。即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等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遵循,并且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效率和整合程度较低。最终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信息孤岛现象。

2.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不完善

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不完善对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众所周知管理机制是所有基础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不完善会导致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受到较多束缚和制约,并且多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往往也会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3.财务安全水平有待提升

财务安全水平对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在我国许多电力企业中财务安全的计算机安全和财务信息财务安全水平都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缺陷和局限性。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并且注重提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的安全水平。

三、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良方法

针对上文提到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和问题,相应改良方法的提出与运用就显得极为必要。以下从财务信息化高端人才培养、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重点等方面出发,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良方法进行了分析。

1.财务信息化高端人才培养

财务信息化高端人才培养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良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在我国电力系统中,财务信息化高端人才的储备较为缺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电力企业在自身运营过程中应当注重财务信息化高端人才的有效培养。即通过培训的进行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高端技术人才数量得到有效提升。

2.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规范

规范化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因此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改良过程中应当注重集中全部的人力和物力来对信息化的重点领域进行合理的规范。与此同时由于各项建设工作得到了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电力企业更好地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通过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工作的规范化来促进电力企业整体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电力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和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良方法的有效应用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参考文献: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7

关键词: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e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前言

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志着我国军队财务管理逐渐走向信息化时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如,技术水平、建设基础、人才等,对此,本文主要对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军事变革的不断演变,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向着发达国家的目标发展,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军事改革向着信息化时代转变,这样才能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然而,在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上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于独立,财务管理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而各个子系统之间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使用的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受到一定的限制,多处环节的财务信息都是靠人工录入的,信息化系统未能发挥其作用;子系统之间相互的联系缺乏严密性,相互之间存在信息连接的漏洞,造成财务信息缺乏连贯性。总的来说,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不够稳定、缺乏兼容性,而且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使得信息系统不能流畅的运行[1]。

2.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不够夯实

军队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做好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当前我国军队财务管理正向着信息化时展,由机械化逐渐转换成信息化,但是,就当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以及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与未来的战争需求还相差甚远,而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不够夯实。一方面,体现在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软件的水平有待提高,很多软件过于单一,信息化建设缺乏很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等[2]。

二、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建设整体的技术水平

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从技术做起,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统一的接口、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互通性、兼容性。从现有的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开发平台来说,由于未能考虑软件的兼容性,使得软件的兼容功能也未能发挥出来,甚至对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造成一定的阻碍,而且,相互之间的数据也不能进行共享,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功能,因此,要做好军队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以此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首先,要针对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要确保软件的标准化,并将其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标准化的系统,如,开发平台、网络协议接口、操作系统、安全技术标准、数据库、程序设计规范等,通过颁布标准化的系统之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其次,要做好军队内部联合开发软件,由于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涉及到大量的军事资料,对这些资料必须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因此,应进行军队内部联合开发软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军事资料的保密性,同时将软件开发工作分配到各个研发点,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3]。

2.完善管理模式,促进制度、管理的创新

实现军队财务的信息化不仅要重视管理的创新,同时还应有着一个崭新的制度以及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促进军队财务管理不断走向信息化,而且,财务管理是军队财务信息化的核心,必须要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并通过对军队财力的合理分配、监督和使用来促进军队财务管理的长效发展。首先,军队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将理论创新作为先行的引导力量,通过理论带动实践,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搭配,不断提高军队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并将理论不断深入到军队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做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工作,并应用现代化经济数学的模型来构建符合我国军队财务保障模式,促进军队财务管理以及制度的创新。其次,要做好军队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原有业务流程的重组,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财务制度以及管理模式进行规范,确保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整体的系统性。

3.提高军队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对军队的管理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军队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必须要提高军队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说,不仅要有着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能将其熟练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这才能充分发挥出高素质人才的作用。首先,主要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同时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机制,营造一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其次,要不断的完善军队财务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要做好军内、军外共建的方式,将单位的信息人才重视起来,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信息人才的潜力,同时,要大力吸收优秀的网络人才,为军队财务网络化管理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总结

通过本文对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能充分发现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不断的完善我国军队信息财务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章莉.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2]刘有霞.浅谈武警部队财务信息化建设[J].武警学院学报,2012(09).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这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所谓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业务中涉及的各类活动实现信息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经济业务数据的计算机信息化分析与处理。财务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处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它有利于实现对企业资源的集中管理与配置,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一体化、高效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各类财务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做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科学决策。

一、推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拓宽企业财务管理空间

计算机网络的推广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部门更好的联系起来,为科学管理财务数据信息提供了新的平台,实现了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更加方便企业领导对处理结果进行审核。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能有效地将企业领导者划入公司数据信息集中处理的过程中,对资金实现了集中调配,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比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公司物品的网上采购与结算作业,对分散的资金进行网上集中理财等,另外,企业在举行重要会议时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动和数据共享,使分散在各处的企业决策人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存在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存在极易造成公司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不能很好的把握企业的资金流,对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财务管理手段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现有的竞争环境下不能很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甚至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领导层集中管理的资金与企业内部法人持有的分散资金冲突,造成企业资金控制不当。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推行,有利于减少因人为原因造成的做假账、资金核算错误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营风险。

3.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将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数据转化为网络数据与信息,若员工需要找寻业务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提取网络数据方便快捷的查找到,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耗费。另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货币的资金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比进行支票或现金交易更为便捷,不仅有利于加速企业现金流的周转,还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以及企业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1.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

就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很多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不能很好的认识到企业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就企业而言,要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牵涉到企业运营各部门的方方面面,同企业的管理模式、资金运转方式等都息息相关。目前很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较狭窄,单纯局限在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上,忽略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贡献。

2.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

在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从业人员的选用较重视员工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对财务从业人员计算机能力水平、创造性要求不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在以网络会计为基础的新型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下,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网络高度结合,对财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要求提高,财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管理知识,还要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能力。就目前来说,财务从业人员缺乏这类复合型人才,这无疑成为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阻碍。

3.企业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足

企业经济活动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仅仅依靠财务管理软件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将软件管理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其他业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构建多层次、可共享的信息决策链。就目前而言,仍有一大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建设重视度不够,企业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大大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上述问题,笔者就此地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包括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以及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一体化水平等,现具体阐述如下:

1.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企业领导者与各阶层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全面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在思想上树立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碰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对信息化管理认识有限造成的,因此培养财务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阶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十分必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软件的作用,提供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财务信息。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推行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人才的培养,塑造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2.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高素质的财务从业人员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人才培养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大力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重视对管理阶层的培训,培养领导人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使领导阶层意识到推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大批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育,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大范围的开展对员工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信息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3.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一体化水平

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避免财务信息孤岛给企业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顺利推进新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个信息系统间的传统界限进行必要的模糊,通过对其进行统一的模糊规划实现集成企业信息与数据的目的。就目前而言,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集成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建立企业中心数据库,根据企业交易的实际情况对中心数据的资料进行更新与调整,同时该中心数据库还能根据输入数据库的特定资料与条件实现特定功能的信息需要与检索。该中心数据库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一体化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资金集成与数据共享,为高效、规范的实现财务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明晰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只有积极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加大财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进而逐步实现企业财务信息一体化,才能有力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及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聂钰文.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2]杨勇.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3).

[3]杨周南,邓儒佳,刘明山等.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与财务变革――中国a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1(02).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9

一、信息化建设对推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电子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可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电子化水平[1]。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一直以手工操作为主,填单模式过于陈旧,填单效率不高,容易对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的处理能够实现电子化,财务数据无需手工填写,计算机能够自动生成,同时能够自动的对其进行处理,且便于工作人员的打印,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数据管理的集中化水平

从信息的利用以及流通方面看,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财务信息流通性不强,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存在,长此以往,必然拉低医院的整体财务状况,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不利[2]。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可提高管理的网络化水平,使得信息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可使信息孤岛问题被解决,数据管理的集中化水平必定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人员财务素质的要求较高,对其其他能力并非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可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息化财务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组织、协调、分析以及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二、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从收费管理、药品管理以及具体财务管理三个方向入手来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一)收费管理

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收费管理系统,促使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得以提高[3]。可根据医院的职能,将收费管理系统分为门诊收费与住院收费两部分。以门诊收费为例,在门诊收费中,对于财务信息的录入,需要以医生的处方以及具体建议为依据以及证明来完成,管理人员只需要将上述信息传输到系统中,系统便能够自动实现对总费用的计算。在费用计算完成后,患者可自行利用自助缴费机完成缴费,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财务信息管理效率以及患者的缴费效率,系统应用优势显著。

(二)药品管理

可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前提下,建立药品管理系统,实现对药价以及患者购买药物的情况的记录,全面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4]:(1)需做好药品登记工作。在医院中,购入以及销售的药物量较大,做好入库登记工作,对于管理细致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入库登记过程中,需保证系统中录入的药品信息全面准确,药品的名称、剂型、批号等,均需要记录其中。(2)做好药品的出库管理:药品出库时,需记录好出库药品的名称以及出库数量。(3)可通过药品管理系统,了解药物的销售情况以及库存情况,以其为标准,为医院下一步的购药计划提供依据,避免药物购入量过大或过少的问题发生。

(三)财务管理

可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的方法,实现对医院财务的综合化管理。医院的财务信息需保证具有流通性,工作人员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查询出门诊的缴费情况,查询出药品的销售情况。财务管理人员需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财务报表,反映出医院一个阶段内的整体经营状况,以此为基础,对下一步的发展策略进行制定,对医院的经营以及管理计划进行调整,以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经营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注意事项

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转变管理观念,是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医院领导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需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转变以往陈旧的发展观念,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奠定基础。(2)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如发生风险,必定会对医院的经营造成影响,对此,应做好风险控制体系,使风险发生时,能够被及时感知,进而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水务管理信息化篇10

本文从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天津农村水利十二.五规划,按照“统筹部署,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思路,构建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模式,将有效提高天津农村水利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对农村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农村水利是为防治旱、涝、渍、碱灾害,通过农田灌排工程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安全饮水、排水工程,提高农村供水水平,改善农村水土环境的重要基础性水利事业。农村水利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天津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建设管理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但农村水利存在着建设与管理手段落后,水平较低,效率不高本文由收集整理,人为影响因素较多,点多线长面广,业务规范化、流程化程度较低,人才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急需构建切实可行的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和基础管理能力。

一、天津农村水利信息化需求特点

1.信息化是农村水利基础管理的需要

由于天津农村水利涉及面广、范围大、基础管理信息量大,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处理管理信息是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目前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的基础数据,通常是经过多级规模化的人工手工获得,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保存等受技术手段限制,再加上机构职责不清,水平不齐,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信息数据延续性差、时效性差、精确度差,造成基础数据缺乏,重复工作量大。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方法和途径,相互关联、嵌套的数据很难分清,容易出现重复或遗漏,而且信息更新较慢。例如汛期农田排涝国有泵站的排水数据,一个统计时段需要经过泵站、总站、区县、市分部四级数百人统计上报;节水灌溉面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累积至今,已达420万亩,但与水利普查的数据大相径庭。如果这些基础信息资源还继续采用落后的采集和管理方式,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制约农村水利的发展,急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整理、保存。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有助于建立长期、固定的基础数据上报制度、手段和途径,使信息收集和管理成为一项日常工作,使决策层随时掌握动态基础数据资源,使基础信息真正成为辅助决策的依据,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信息化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安全的需要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村水利投资的若干规定的政策落实,天津市农村水利的投入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6-2012年全市农村水利各类投资达到142亿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2.47亿元,农业水源工程8.77亿元,农业节水灌溉工程13.90亿元,扬水站更新改造工程15.70亿元,农村排沥河道清淤工程40.44亿元,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5.65亿元,农村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4.40亿元,中小河流治理工程3.30亿元,清水工程区县项目47.60亿元。因此如何更加及时动态掌控工程建设投资需求,保障国家投资安全并发挥最大效益,就成为未来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确保专款专用,不被挪用挤用,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等,都是资金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解决投资管理、保障资金安全的有效手段。

3.信息化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程序、质量、进度控制的需要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量大面广,目前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工作效率低下。按照要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须经过调研、论证、规划、可研、报送审查、批复立项、实施方案、建设、检查、验收等建设管理阶段。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指导项目实施,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最后对结果进行验收。由于项目建设周期很长,一旦立项并开始执行后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要的日常工作,如农村饮水安全、灌排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具体项目对象的申报、筛选、定位、审批、实施等,具体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交互,分析整理,防止重复建设,套取资金,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入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相关管理报表数据的及时上传、下达和与农村水利相关部门的及时沟通;实现对重点工程的动态监控,使工程管理更加精细准确;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统计查询,并进一步实现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突破人力资源的限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与处理能力,快速完成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4.信息化是农村水利建设廉洁工程、干部安全的需要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庞杂,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市级的委办局、区县、乡镇、村队等众多部门。受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大,容易滋生不廉洁问题。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管理更加精细、规范、合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建设相关程序固化成机器语言,可有效避免人为的干预、更改。同时工程建设信息的公开透明,实现对项目建设管理的有效监督,加大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用“制度+技术”防腐的模式在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的同时,确保干部安全,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科学、有序。

5.信息化是农村水利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天津市农村水利业务面宽,与防汛抗旱、水资源、水土保持、水文等行业内其它部门以及农业、科技、林业、气象等外部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十分密切。但目前我市农村水利与之信息交换手段原始,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是各方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保证各业务领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在农村水利信息资源与相关行业共享的同时,也从相关行业和部门获取信息,对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农村水利的项目管理涉及发改委、财政局、农委等相关部门,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将为今后实现跨部门协同,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管理提供高效的平台。

二、天津农村水利信息化目标与任务

1.建设目标

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总体目标是:构建基于互联网安全隧道网络的完整应用管理平台,建成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体系,实现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同时建成数据聚合中心,为农村水利管理信息查询、、存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建设任务

(1)建立长期固定的数据上报机制,完成基础管理信息的100%的网上填写,整理历史数据100%的入库管理。

(2)建立天津市农村水利的支撑平台,为农水系统数据交互和传输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支撑行业管理、项目管理、文献资料数据中心和门户系统所需的应用组件。

(3)建立天津市农村水利门户系统,为综合性的天津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门户,提供信息的功能和单点登录。

(4)建设面向天津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与基础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包括农村饮水安全、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桥闸涵建设、泵站建设等项目的建设管理;基础管理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排涝、科技推广等业务方面的管理。

(5)建立天津市农村水利数据中心,包含农村水利工情、水情在内的宏观数据和项目统计数据,以及具体项目管理的资料和数据,提供gis信息检索、查询功能。

(6)充分利用电子地图信息、建立起具有较强地理特征的实时天津农村水利信息显示系统,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除涝抗旱、水土保持等项业务提供决策性服务。

三、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

1.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结构

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框架结构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间五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层、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界面展现层。体系结构层层支撑,以实现天津市农村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一体化管理,并将十五个应用管理统一在一个业务管理系统中。

2.农村水利管理体系框架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是服务平台的运行基础,涉及网络环境、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存储备份系统等软件环境。

(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是存放信息资源的实体层,是整合已有数据,按照既定的采集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过对农村水利信息公开资源、建设管理和基础管理信息的采集、转换和加载,不断补充形成的数据库群。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通用构件,使得应用开发者能够比较快速地建立和升级更新上层的专项应用。应用支撑平台为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建设提供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统一的基础构件,包括工作流、门户框架、webgis、信息、数据转换、数据传输、模板管理、报表管理等。这些构件不是最终的应用系统,但它们提供了实现最终应用所需要的一些通用功能。

(4)业务应用层

主要由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建设与基础管理系统、文献资料数据中心和数据上报系统构成,其中业务管理系统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业水源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扬水站更新改造、农村河渠清淤工程、农村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农村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清水区县项目、农村水利工情、农村水利水情、农田基本建设、农村除涝工作、水土保持监测、大沽排水河管理等15项业务子系统组成。业务应用层是在应用支撑层基础上,通过使用应用支撑层提供的工具和通用构件进行建设的,从而减少公用服务的重复建设,降低业务应用建设的耦合度。

(5)界面展现层

支持访问各种应用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各种服务。门户为农村水利主管部门和行业提供农水项目管理服务,为公众提供农水的相关信息;农村水利业务应用系统通过门户统一入口登陆,同时结合权限控制,对不同人员看到的内容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3.体系架构内部关系

总体结构主要是上层的四个层次:界面展现层,即门户系统;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十五项业务应用;应用支撑服务主要提供应用支撑和服务集成;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对十五项业务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访问,同时为基础数据资源如农水行业管理数据、项目管理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相应的实现机制与接口。层次之间关系的具体如下:

(1)展现层和业务应用关系

展现层作为所有业务应用统一入口,也是唯一入口,通过统一用户登录入口,提供统一的业务界面,实现业务应用的集中与整合。同时,展现层也将信息服务集中在一个应用平台上,提供结构清晰,内容可定制的信息服务。

(2)业务应用之间关系

业务应用通过统一展现层进行界面集成;同时,利用应用支撑服务提供的信息交换体系实现不同业务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不同业务应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3)应用支撑服务和展现层关系

应用支撑服务为展现层提供统一的门户框架服务,主要包括统一用户管理、个性化服务、界面集成等,展现层要在门户框架基础上进行建设。同时,展现层要充分利用应用支撑服务层提供的应用服务等。

(4)应用支撑服务和业务应用关系

应用支撑服务为业务应用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架构和标准规范,还为各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用户管理、信息、webgis等应用服务以及统一的集成服务,主要包括信息转换、报表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通过应用支撑服务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为业务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提供基础保证。

(5)应用支撑服务和信息资源关系

应用支撑服务提供的统一用户管理、信息等公用构件为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应用服务。通过采用统一的信息交换规范和标准,消除由于应用范围、构建方式、系统结构、数据资源等方面所产生的各种差异,实现信息的共享,保证数据交换的透明、简便、可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