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茶的入门知识十篇茶的入门知识十篇

茶的入门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4:57

茶的入门知识篇1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祁门红茶;发展策略;祥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9703

1茶文化旅游定义

茶文化旅游在业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们分别根据旅游、茶文化各自的特点做出了阐述。王京传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闲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1]。孙艳红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体察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茗观景为目地,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文化旅游[2]。姚国坤、高旭晖对茶文化旅游也有不同的认识:将茶文化相关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对其综合开发和全面开发形成新的旅游方式,通过观光、参与体验等游览方式,使游客获得知识的熏陶和内心的愉悦。

2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2.1历史价值

祥源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中国历史名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祁门红茶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一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祁红复兴计划》称:“吾国出口红茶声誉最大,价格独高除印度大吉岭所产,无与相颉颃者,举世红茶,唯此两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祁门红茶获得一等金质奖章。这一系列关于祁红荣誉和史料记载使祥源祁门红茶文化影响甚广,同时也为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2.2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近年来,祥源祁门红茶产业迅速发展。至2014年,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分为历口茶园、金山茶园为主(图1);年产干毛茶达6000多t,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茶园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茶叶产量、产值同步增长。自2005年以来举办了多届国际祁门红茶节,举行了大型文艺的演出,全方位展示了红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弘扬祁红文化,提升祁红品牌,促进祁门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

3发展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3.1推动祁门旅游发展,提升祁门知名度

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祁门要发展旅游,应该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茶文化旅游集观光、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与当代旅游者追捧的旅游方式十分契合。同时开展祥源祁红茶旅游能够调整祁门旅游发展结构以及带动祁门县内其他景区的发展,进而推动祁门旅游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能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了解祁门,从而提升了祁门的知名度。

3.2增加茶叶销售,促进茶产业发展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旅游方式。它将茶叶的采摘、制作、饮用、销售等环节与旅游者的内在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茶文化旅游的开展使游客更直观地了解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游客对该品种茶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3]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使茶叶销售量增加,进而提高茶产业的收入,又能进一步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3.3带动祁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随祥源祁门红茶产业园开园,中国祁红博物馆开馆迎客,给当地茶农和连锁景点带来经济收益逐年增加,通过祥源祁红茶旅游的发展拉动祁门县交通、住宿、餐饮,商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由政府搭建平台,给企业和农民机遇,自发地投资建房,开办农家乐,推动一产变三产,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极大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4.1区位优势

祥源茶祁门产业园位于皖浙赣三省交汇处的祁门县境内,距杭州、合肥、南京、南昌车程均在4h左右,特别是高铁开通后,黄山至合肥1.5h、至南昌2.5h,至杭州3.5h,交通便捷,除南昌、合肥外均为经济发达区域,拥挤的城市和膨胀的人口为外出旅游提供客源保障,为茶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4.2资源特色优势

祥源祁门红茶,祥源祁门红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工艺等在国内众多的茶文化品牌中一枝独秀,并在巴拿马世博会获得金奖荣誉,祥源祁门红茶拥有1万亩的茶园基地,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第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祁红博物馆,目前亚洲最先进的现代化制茶工厂,都彰显祥源祁门红茶独特的文化元素。

4.3产业价值链优势

近年来,随着红茶文化的2次发掘与传播,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体的特色旅游模式深受游客的青睐,并且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在皖南区域内有自己的其它文化类景区、酒店、营地、旅行社、商业等资源,可以形成互补和引流,易形成价值链和集群效益。

4.4政策优势

为了促进祥源祁红茶旅的发展,祁门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制订完善区内茶文化旅游规划,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国际祁红节,更是得到祁门县政府的重视,不仅邀请茶企业参加展销,而且还组织到祁门茶厂、茶园的旅游大巴,这些措施都对祥源祁红茶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5.1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压力大

在整个皖南地区,旅游产品基本以黄山、西递、宏村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为主,只有在春季采茶时节,旅行社才会以此作为旅游产品投放市场,由于观光旅游为主,游览时间短,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刚刚起步,外界的知名度小,旅游市场尚未开拓,与之相对应的周边景区,知名度高,发展成熟,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所以竞争异常激烈,给景区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5.2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进入性差是困扰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高度重视区内、区外交通网络的建设;祥源祁门红茶文化产业园目前标识系统不完善,旅游人才奇缺,导游人员讲解不规范,厕所等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住宿设施资源目前主要以祥源祁门红茶周边宾馆和农家乐以及所在地祁门县城酒店为主,接待能力不足,缺乏服务意识,急需提档升级。

5.3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薄弱

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目前开发利用的水平低,产品处于最低的观光层面,体验不足,附加产品开发不足,没有形成2次消费,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由于景区刚刚起步,没有门票收入,线上旅游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旅行社推广的积极性不高。

6祥源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6.1突出“茶”旅特色,整合区内旅游资源

祁门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旅游应突出“茶”为特色的旅游地形象,以“一圈两翼”(一圈:祥源祁门茶园以及祁红产业园;两翼:牯牛降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倒湖十八湾精品旅游区)为总体开局,以祥源茶园生态旅游区(金山茶园、沥口茶园)为主要依托开发,辅助开发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大洪古道历史文化区,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为主线的旅游产品;形成以茶文化旅游为主体,生态旅游为支撑,历史文化为底蕴、休闲农业、工业遗产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4]。

6.2开发“茶”旅产品,提高参与、体验性

开展茶文化旅游要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旅游产品,如茶园生态观光游、制茶车间游、茶文化亲子体验游等。可针对小朋友推出以亲子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游览茶园,学习茶文化知识、茶艺、茶礼,向父母敬茶,并让小朋友到茶场亲身体验一片树叶变成茶汤的过程;对中老年游客,则应以养生度假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品味茶文化、内涵,体味茶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制茶饮品。

6.3丰富“茶”旅线路,感受徽派文化

开展茶旅专题线路游、生态文化线路游、徽文化线路游,传播祁红文化和徽文化,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茶旅专题游以茶园观光―制茶车间―祁红博物馆―非遗展示为代表,生态文化游以区内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大洪古道遗址、古戏台为主线的2日游,同时与周边景区联动,开展跨区际旅游线路,包括黄山―西递宏村―祁红产业园为代表的特色旅游线路。

6.4多渠道营销,提升“茶”知名度

在市场营销宣传上,通过集团旗下的地产、景区、酒店、茶叶、交建、旅行社等各种体系,深度挖掘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为祥源祁门红茶旅直接引流,引导整个旅游消费市场。同时,开展互联网线上旅游平台以及旅行社线下平台等多平台、全渠道进行市场宣传和门票销售,以门票为突破口,结合机票、酒店、租车、攻略等产品,主要为游客提供自驾、自助游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22~23.

[2]孙艳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分析及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5(3):63~64.

[3]沈克.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5~126,130.

[4]唐为亮.祁门:发展红茶之旅任重道远[J].凤凰安徽,2015,11.

茶的入门知识篇2

但实际上,祁门红茶风光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深深的危机。第一,祁门红茶所得到的商业待遇远远低于同等质量的其他红茶品牌。另外,国际市场红茶产量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导致我国红茶的出口就丧失了价格优势。

此外,绿色贸易壁垒让祁门红茶出口困难重重;最后,政府缺位,祁门县红茶企业缺少政策支持;再加上企业自身问题凸显使得祁门红茶处于更加急迫的情况。如今,如何通过深入分析比较来挽救祁门红茶丧失殆尽的出口竞争力成了当前厄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笔者的意图所在。

1.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述

“钻石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哈弗商学院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伯特提出来的,该模型用于分析一国的某种产业为什么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国某个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机会以及政府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钻石模型图示法表示如下:

2.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对安徽省祁门县徽商红茶企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1从生产要素方面看

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高级要素指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1)基本生产要素

①自然条件优越

祁门县处皖南地区,丘陵山地较多,土层深厚,有适宜茶树生长的红土,气候条件很好。调研中,祁门县红茶企业均将红茶种植在郊区丘陵,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每一个茶山都经过详细考察,例如土壤成分、茶山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最终选定本企业的种植基地。

②茶叶生产成本低

茶叶的成本由生产成本及土地成本构成,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土地成本也相差较大。祁门县位于中部地区,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此外,由于祁门县多属于丘陵地区不适合发展工业,这也是祁门县土地利用机会成本低的一个原因。

(2)高级生产要素

虽然祁门红茶的生产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根据我们在祁门县调研的情况来看,祁门县红茶企业主要采用的都是小作坊式生产,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和茶厂,生产规模很小,而且采茶基本上都采用手工采茶的形式。目前祁门县有祁门红茶精制加工企业15家,初制厂100余家,部分红茶加工企业已发展多样化的产业经营模式,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14.55万亩茶园全部通过了省级无公害认证,有1.65万亩的茶园通过了欧盟BCS的有机茶基地认证。

祁门县农业人口人均茶园不足一亩,茶园平均亩产仅23.3公斤,每亩效益580元,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目前还存在祁门红茶品质不佳的问题。

由于受到规模的影响,祁门红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较低。祁门红茶的生产及加工都是以茶农自主生产为主,生产方式比较分散,造成产业产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质量难以保证,更不可能形成品牌,这样的方式难以适应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祁门红茶生产科研投入不足。对茶产业而言,科研投入主要包括良种茶树育种栽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等。祁门红茶在种植过程中整体的化肥及农药使用水平较高,大部分茶农借助于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来给茶树杀虫除菌,而生物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是使用量低,说明祁门红茶的生产缺少相应的科研投入。

2.2需求条件分析

对于祁门红茶的需求分析,我们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着手。就国内市而言,祁门红茶在消费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祁红主要是为了送礼,而且在知名度上祁红逊于滇红、越红等红茶。此外祁红在国内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市场比较狭小。消费者逐渐倾向于购买饮用方便的茶饮料,比如立顿红茶等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祁门红茶作为国际知名红茶品种之一,其中一大市场是欧美地区,欧美地区自身红茶产量小,几乎依赖进口。如小兔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祁门红茶的主要出口市场。但是近年来,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欧美许多国家严格农产品进口的审查标准,以各种理由打击中国农产品部分指标不达标,祁门红茶也不例外,其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如何提高祁门红茶的出口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命题。

2.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安徽省祁门县红茶的相关产业主要是指茶叶生产机械加工业,祁门县自1997年开始实施了“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以来,全省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发展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茶叶生产中的田管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茶叶生产中的中耕、植保、修剪、采摘等机械化技术措施已逐步被广大茶农所认识,茶叶修剪机、茶园中耕机、茶叶采摘机、植保机得到广泛普及,发展快速。

二是茶叶加工产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茶叶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茶农的重视。比较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已实现了燃料、废料、原料、半成品、成品之间的分离,并做到加工厂房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有的茶叶加工厂还架设运输索道,从高山上收购鲜叶直接送到加工车间,避免运输中产生污染及变质。

祁门县各大产茶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了多种制茶专用机械,对安徽省茶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第一条自动化、智能化的炒青绿茶初制加工生产线在安徽省研制成功后,安徽省龙头企业机械装备革新和清洁化改造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进。2007年,安徽省黄山市漕溪茶厂和汪满田茶厂建成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和新研制的名茶自动化生产线,再次成为全国茶区的注目焦点,特别是漕溪茶厂新设备日加工成品黄山毛峰2万斤,对基地茶农生产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1)支持产业

与祁门红茶产业发展相关的支持产业有包装印刷业和物流运输业等。

近年来,茶叶的包装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包装材料、包装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安徽生茶叶包装仍存在以下问题,如包装设计过于简单,不够精致,档次低;包装设计雷同,包装表面的图案及文字简单、呆板;茶叶的品牌效应差,虽然市场上销售的茶类品种多样,但由于媒体的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名优茶都没有形成品牌,在国内尚有少许名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却寥寥无几。在安徽经常发生“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象。

而国外的茶叶包装注重与国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步,在包装形式上常采用便携式的纸袋泡茶形式,方便消费者饮用,且不污染环境,环保方便,倍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国内消费者多年习惯用杯子冲茶叶,所以目前速冲红茶市场上还只是联合利华的立顿品牌一枝独秀。若安徽省祁门红茶高品质的茶叶质量加上包装形式新颖独特,色彩艳丽,包装技术先进、优良,定能在国内外增加销量。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任何一个产业,物流的快速发展都是降低成本,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必备条件。目前祁门红茶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线上渠道尚未完全开通,若能通过物流业,带动祁门红茶网上、网下的运输服务,拓宽祁门红茶的销售范围,则将有力地推动祁门红茶走出国门。

2.4企业战略结构

安徽省祁门县徽商红茶企业主要是采用小作坊式生产,生产规模小,家家户户独立经营,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力弱。对于茶业经营来说,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的必经之路,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先决条件。而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因素就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祁门县虽然有一些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比如我们的调研企业安徽省祁门香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但实际上各个企业实力相当,相互竞争,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因此培育龙头企业对于祁门红茶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5机会

从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态势。根据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可知,一国货币汇率水平的变动将会影响该国进出口商品价格,进而影响到该国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影响该国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汇率变动与安徽省祁门红茶的出口竞争力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阻碍红茶的出口,这一作用是不可控的。

2.6政府作用

茶叶作为祁门重要的农作物,是祁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响应国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安徽省祁门县政府为发展茶叶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基地建设,为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力度;广泛开展茶文化建设,利用茶文化打造产业品牌。另外,祁门县政府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包括对农业机耕、植保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免征营业税;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引入外资,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祁门县红茶产业的发展。

3.提高祁门红茶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综合前文,我们基于前文对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以下对策建议,以供当地红茶企业管理者参考,以此来促进当地乃至安徽省红茶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在国外市场占据一片天下。

3.1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

改变众多茶农各自家庭式生产的局面,应积极培育红茶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通过购买土地建立起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将基地里各个茶园承包给每个农户,由农户代为进行生产活动,龙头企业对茶农进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和统一管理,这样既能实现对茶园一对一的生产,保证各个茶园出产红茶的质量同时又能促进培育茶叶生产龙头企业。

3.2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对运用科学知识开发生态茶园实施补贴奖励制度,通过确立详细的奖励标准、完善的奖励申报、审查制度来促进对优良的茶树的育种及栽培的研究;同时投入相应资金来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以来扶持茶叶研究机构的发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通过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合作,全面升级红茶产业的机械技术条件和科研水平。

3.3推行优惠政策,建立行业协会

在相关支持方面,政府可以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来鼓励在茶叶生产机械领域的创新,引导生产力的优化和升级,在优惠政策方面,政府可以落实对于红茶生产线、茶农种植红茶的补贴和优惠,给予红茶企业适当的免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此外红茶行业协会还可以密切关注国外红茶销售动态,了解销售行情及发展趋势,为当地红茶企业的对外出口构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3.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竞争力

祁门红茶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借鉴国际上著名品牌的经验,打造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红茶品牌,这样一来,对于红茶的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依托茶文化,加大对红茶知识的宣传力度,而且祁门红茶企业应该在国际市场上加大对祁门红茶的宣传力度,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和依托,对祁门红茶的特点及有关知识进行宣传,增加消费者对祁门红茶的认知程度,以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淼.战前祁门红茶的海外销售与市场价格分析[J].中国农史,2004,4:57-68

[2]方建鸣.发展祁门红茶的战略思考[J].茶业通报,2008(4):189-190

[3]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续)[J].中国茶叶2009,2:005

[4]林小梅.浅析祁门红茶衰落的原因[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009

[5]袁自春、戴海燕.当前祁红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之我见[J].中国茶叶加工,2002(1):18-21

[6]邱佳仁.祁门县红茶出口商品基地建设[J].茶业通报,1990,1:002

[7]仇传慧,章传政.传统徽商的茶叶科技举措及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70-271.

[8]王颖、黄亮.“祁山”红茶浴火难生[J].徽商,2012(6):50-53

茶的入门知识篇3

关键词:中学物理;新课;引入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s)-0019-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好的“新课引入”,会让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好的“新课引入”,会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教学充满着“魔力”;好的“新课引入”,会制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好的“新课引入”,会在制造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求结果”、“探究竟”的欲望。

总之,好的“新课引入”不仅能增长见识,激活思维,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物理学价值的认识。

笔者总结出了中学物理新课课堂教学引入的几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1、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入

案例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引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并介绍实验器材:如图1,a、B、C是三个竖直管,与其相连的容器底部粗细不同,m、n是两阀门且关闭,其中m接水龙头。接着,师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答(预设):是连通器。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相平。然后教师打开阀门m,向容器中注水演示连通器原理。师追问:如果同时打开阀门m、n,让连通器中的水流动起来,各容器中的水面还相平吗?学生讨论、猜想。接着教师同时打开阀门m、n,让学生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引出流体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新课的学习已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展开了。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一是要研究、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合适的载体;二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要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从复习环节“悄悄地”、“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让新旧知识真正做到“无缝对接”、课堂教学自然而流畅。

2、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

案例1在“浮力”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利用桌上的器材(水、筷子、电吹风),如何将空量筒底(量筒不能倒置、摔碎)的乒乓球轻松地取出来呢?

以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多数学生会利用“水能将乒乓球浮起来”的道理轻松地将乒乓球取出来。教师便“顺势”引入浮力的教学。

该引入方法的实施策略及要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好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这种方法引入教学的关键。其中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可能不知道,但是学生在生活中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是用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前提。

案例2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问题:盒子里有漏斗和足够多的乒乓球,请两位同学想办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把乒乓球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比比看谁运送的多。

很显然,教师在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缺乏不自觉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不可能提出老师所要的、能引入新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新课引入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以实验设疑的形式引入

案例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新课:出示两电池组(电动势相同、内阻不同),并让学生测量其电动势相同。然后将两电池组分别接入有相同灯泡的完全相同的两电路中,合上开关前,教师提出问题:“灯泡一样亮吗?”让学生猜想。多数学生会答:灯泡一样亮(符合学生的直觉判断)。然后教师合上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生(惊讶):哎,怎么不一样亮呢!?师:是呀,电动势相同的电源给完全相同的电路供电,灯泡亮度为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该实验通过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关键是要通过巧设实验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从而激发探究欲望。为此,一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并确认学生一定会作出与实验结果相反的判断;二是要设计好实验,设计的实验要隐含本节课的革点知识,并且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直觉判断相反。

4、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引入

案例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一茶壶。并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听话的茶壶’,你们相信它能听话吗?”学生作好奇状。魔术表演开始,教师倾斜茶壶,什么都没倒出来;接着教师说“红茶”时,再次倾斜茶壶,红茶水倒出来了;教师再说“绿茶”时,第三次倾斜茶壶,绿茶水倒出来了……接着教师问“想知道茶壶为什么这么听话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教师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学生感到很兴奋、好奇、疑惑不解。在道具“听话的茶壶”中,实际上有两个容器,分别盛着红茶和绿茶,在茶壶盖上有两个孔,第一次,用手堵住两个小孔,自然没有茶水流出来,第二次只堵住了盛绿茶的容器盖上的小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红茶水便流出来了,第三次只堵住盛红茶水的容器盖上的小孔,绿茶水便流了出来。

该引入方法实施策略及要点:关键是要通过设计的魔术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为此,要注意三点:一是魔术中的现象是用本节重点知识能够解释的;二是学生对魔术中究竟包含什么知识并不知道,因而一下子难以找到解释魔术的依据而留下悬念;三是魔术表演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可操控性。

茶的入门知识篇4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高职课程;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设计

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叶生产技术专业、茶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鉴定茶叶品质的应用型课程。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强调技能、强调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多个模块构成,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主线,建立审评与检验基础知识平台、各茶类感官审评方法与技巧教学平台和物理与化学检验方法教学平台,每个平台下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茶叶生产、茶叶营销及茶文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茶叶审评与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提高茶叶品质服务。为有效地实现《茶叶审评与检验》的教学目标,笔者运用五星教学理论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特点,有必要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具有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在同一平台的教学内容上,前后内容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是一门要求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掌握其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即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进行教学设计,正符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实践说明,准确、灵活地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可明显地提升教学效果。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依靠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显然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设计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因此,在《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首先通过联系现实世界存在的某种现象,提出某一问题,让学生进入到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换句话说,就是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本模块教学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在“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全世界仍以茶师感官审评方法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又如在“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条件”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不是任何人或专业人员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准确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在各类茶审评方法模块或茶叶检验方法模块的教学之前,通过展示往届学生在审评或检验报告上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什么他们的报告结果有差异,怎样才能保证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质就是让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就是给学生交待下一步学习的具体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信息空白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关注,让学生介入研究问题,清楚下一步所有的行动、操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解决中心问题。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对该模块内容的掌握。

在新模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将之作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在让学生建立起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学好课程的目标。五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等构成,其四阶段循环圈之一是“激活原有知识”,即指导学生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将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让学生觉得他们已经部分懂了即将要学的东西,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中“感觉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回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采取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感觉基本规律的理解;又如我们在讲授“精茶审评方法”的过程中,通常让学生先回忆已掌握的“毛茶审评方法”,在此基础上讲授精茶审评与毛茶审评的主要不同之处,尽量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旧知识体系中达到重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精茶审评方法;再如在讲授“茶叶物理检验”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过程中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时,让学生先回忆在学习“把盘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以促进学生对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规定的理解。

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学习方式或示范操作,用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当他们感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极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安排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紧扣施教目标,先通过展示与将要教学的内容相一致的正例和反例,或提供操作示范展示某一过程,对某一过程做出生动形象的说明,引导学习者关注相关内容信息,提供学习指导。因此,我们在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或当场进行示范操作,利用播放已录制的往届学生在初次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动作的录像资料,以此向学生说明其重要性和未正确掌握所产生的后果。如在讲授“评茶用水事先处理和煮水方法”时,先讲授未经事先处理的自来水和未煮沸或煮沸过度水严重影响评茶结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新内容加以重视;又如在讲授“内质审评的取样与称样方法”时,先播放不规范取样方式对茶汤浓度、汤色影响的录像,以告诫学生要重视随后学习的内容与操作方法;再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各个检测方法的教学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方法的每一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顺序和时间掌控。

及时、合理安排好实验、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尝试应用新知识和练习新技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安排教学的思想也是教学理论所强调的,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都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作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五星教学模式认为,让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四阶段循环圈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否有机会及时地尝试应用或练习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是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环。在安排实验、实训环节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操练,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应用进行不同的练习,针对“应怎样做”的内容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去掌握整个过程。如评茶过程程序操作的训练部分,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完成后,立即安排课上实训,并逐渐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进入实训场所反复操练;针对“记忆信息”的练习要求学生不断回忆和再认所学的内容。如本课程中“评茶术语与评茶计分方式的运用”的内容,通过提供不同质量茶叶的实训材料,让学生反复运用术语对品质的表达,以掌握各术语的内涵;针对“理解知识之间关系”的练习要求学生找出、说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在“毛茶审评方法”和“精茶审评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练习,从评茶的结果理解外形审评四项因子和内质审评四项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发生什么”的知识进行的练习时,教师设计出变式问题让学生操练,即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某个过程的结果,或针对未曾预期的结果找出错误的条件。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相关项指标检测时,常常用改变了的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促进相关项指标检测时所用技术条件与参数的记忆。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很重要。教师的反馈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最初练习的时候教师主要是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随着学生的熟练程度的增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的知识迁移。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将新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学应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既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五星教学模式认为,鼓励学习者将新知识或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够促进学习。要让学生融会贯通所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必须做到:(1)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和平台。(2)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反思的能力。因此,其一是结合《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的生产实训,让学生审评生产实训期间每天加工的茶叶,让学生通过审评结果,提出第二天生产加工的改进意见;其二是充分利用省、市、县每年茶叶评比的机会,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所举行的评比活动,参与到评比全过程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个学生要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其三是在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时,在校企协议上明确要求接受单位让学生以茶叶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企业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实践。在每个学生实习总结中必须有一份参与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小结。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体会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明显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上,由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迟到率、逃课率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生病时仍坚持上课。

第二,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两者相互促进,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数据显示,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后,学生对本课程各项理论、技能掌握的周期明显缩短,课程考核成绩与《评茶员》证书考核的优秀率逐届上升。

第三,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操作的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改变了过去长时间充当配角的局面,多数毕业生很快就变为工作单位审评与检验上的主角。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一年后在工作岗位上担任主角的比例达75%。

第四,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深刻的领会,包括对课程的培养目标都要十分清楚。其次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达到“双师型”的标准。再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还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能以学生为中心搞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盛群力.五星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24).

[2]盛群力,宋洵.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兼及一堂课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茶的入门知识篇5

关键词:黄山;茶资源;茶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8-137-03

abstract:Fromnaturalandhumanresources,thepaperillustratedsurperiorecologicalenvironmentsanduniquequalityofHuangshantea.Huangshanteaculturehasalonghistoryandrichculturalconnotations,withthedevelopmentofteaculturetourismresources.takingtheecologicalexperienceofteaandtheresearchofteamuseumasanexample,thepaperstudiedtheculturaltourismresourcesandthedevelopmentofteaculturetourisminHuangshan,andputforwardthestrategyofstrengtheningthecultivationofthetalentsofteaculturetourism.

Keywords:Huangshan;tearesources;teaculturetourism

茶业是黄山的传统特色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原产地,黄山市不仅是产茶大市,还是新兴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正向其他产业全景化、全覆盖推进融合,茶产业和旅游业开始了相互渗透。茶文化的独特价值已经在旅游业中得到体现,茶文化旅游正在成长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形式。

1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1.1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品质独特明茶学家许次纾《茶疏》语“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黄山市地处皖南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貌和适宜的气候赋予了黄山市迷人的自然生态。黄山市境内群山环立,壑谷幽深,岭谷交错,溪水回环,山涧潺潺,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茶园一年四季云雾飘绕,茶绿林翠,景色宜人,茶林郁郁葱葱,漫山遍野,小桥流水、徽派古建筑掩映其中,令人陶醉。

自古名山出名茶,黄山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冠绝古今闻名中外的黄山名茶。“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银毫显露,绿中泛黄,滋味醇甘,香气馥郁持久,韵味深长;“太平猴魁”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色泽苍翠,兰香高爽,滋味甘醇;“祁门红茶”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闻名于世,是红茶中的极品,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徽州松萝”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历史名茶还有“老竹大方”、“白岳黄芽”、“屯绿”等。

1.2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1.2.1茶史作为传统产茶区,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见载于唐陆羽的《茶经》,茶圣陆羽把全国分为8大茶区、43个子茶区,歙州列在“浙西“茶区,歙州是徽州的前身,由原来的新安郡改名而来。明《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道出徽州茶叶重新崛起,今休宁松萝山的一株古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在200a以上,印证了松萝茶乃至徽州茶横贯几个世纪的年华[1]。祁红、太平猴魁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见证着黄山名茶百年的辉煌。

1.2.2茶诗“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诗的国度,历史上有关黄山的茶诗佳作迭出。“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风兼”(方岳,祁门人,南宋文学家、诗人);“汲得名泉水,来烹松顶茶”(《松萝试茗》明程嵩明);“袖中小筐贮名茶,…旋炊鲜火整茶器,小盏细既亲涤洗。松声蟹眼火候良,灵草之性乃无并。”(歙人汪士慎,扬州八怪之一)“最爱晚凉嘉宾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祁红屯绿好姊妹,淡汝浓抹总无瑕。”(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1964年来黄山作)这些茶诗吟明泉、咏煮茶、赞茶功、歌茶人[2],是黄山茶业发展史瑰丽的一章,也是茶文化长廊中的重要组成。

1.2.3茶俗茶礼油盐柴米酱醋茶,徽州人爱喝茶,各种习俗都离不开茶。如大年初一早上要喝“发喜茶”,茶点佐茶必不可少,茶点用精美的果盒盛装,果盒在黄山市各地的叫法也不同:休宁叫“春盒”、祁门叫“桌汇”、歙县叫“茶盆”等,整个喝茶的仪式非常隆重,有大吉大利之意,故又称“利市茶”。家庭若遇不吉之事,讨7家茶饮用,便可化吉,称为“神茶”[1]。茶礼更是丰富多彩,一个徽州人的完整人生必定是以茶为礼的一生:从呱呱落地起就要接受茶的洗礼,婴儿出生3d要用茶水洗澡(洗三朝);满月要喝“满月茶”;儿童周岁要喝“周岁茶”;读书要喝“启蒙茶”;拜师要奉“拜师茶”;结婚茶礼更是丰富,称之为“三茶六礼”[1],因“茶不移本,植必生子”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茶叶伴着人生走,人生因茶而多姿。

1.2.4茶歌茶舞黄山茶与民间歌舞有着不解之缘。如茶戏,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以祁门采茶戏为代表,又称黄梅采茶戏,反映了茶乡人恋茶惜文的心理,著名茶师胡浩川先生执笔的《天下红茶数祁门》尤其值得一提。戏以改良场的历史史实为背景,以祁红的采制工艺为内容,宣扬了祁红品质优异,冠盖中华,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将祁门红茶生产到加工的过程表演出来[3]。采茶扑蝶舞是祁门独有的茶舞,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扑蝶舞原称扑蝶灯,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唱词为一年里10个月的花名和农事,以方言演唱,浓郁的乡土气息唱出了茶农的喜悦,折射出内心深处对茶的眷恋[3]。

1.2.5茶书茶文学作品提高了茶叶的知名度,其本身也是旅游资源。2006年黄山市知名茶学者郑建新著《徽州古茶事》,茶寮声细氤氲远,道尽徽州古茶事。2010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名优茶系列丛书就包括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松萝茶》。丛书内容翔实丰富,文字优美,史料珍贵,雅俗共赏,颇具艺术鉴赏价值、专业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较早2006年郑建新、郑毅合著《黄山毛峰》道出了”黄山天下奇,毛峰悠韵长,珍品巧制作,泡饮得真谛,美誉天下传”。2014年《天下祁红》以祁门红茶创始人余干臣为原型,以清末民初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徽州儒商余干臣一生的传奇经历。小说获安徽省首届长篇小说精品创作工程作品。2015年是太平猴魁获巴拿马金奖百年纪念之年,吴兴华所著《百年猴魁》付梓出版,猴魁之味,猴魁之趣,猴魁之韵,猴魁之奇,无不跃然于字里行间。

2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2.1依托优越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茶生态体验游新路线农业部于2016年3月28日了以“早春到乡村去踏青”为主题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在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计219条涵盖60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中,其中黄山区踏青、采茶、赏春天3d游,歙县休闲养生3d游等黄山市3条线路入选。生态旅游、茶文化旅游正成为黄山茶产业发展亮丽一章。

2.1.1谢裕大唐模旅游观光茶园茶园空气新鲜、景色怡人、广阔茂盛、恬静自然,与周边古朴的人文景观相互辉映,成为摄影写生、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示范茶园基地内可为游客提供茶叶采摘体验,让游客们轻松体验茶叶采摘的乐趣,同时,茶园内具有多年种茶、采茶、制茶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游人详细解说种茶、采茶、制茶的方法和制作工艺,让游人在享受采茶之乐的同时,更贴切地了解徽茶文化。

2.1.2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梯地茶园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6.7hm2梯地发展成集中连片的茶园,浑然一体,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梯形茶园。层出不穷的山间梯田所营造出的美丽画面,成为摄影爱好者追随的对象。郁郁葱葱的高山茶园中18株白茶树,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梯地茶园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蜈蚣岭人“农业学大寨”的见证,2012年“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已被安徽省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

2.1.3黄山区茶乡风情游黄山区以多个著名茶产地为“点”,适时推出了太平猴魁核心产区“茶道寻源”之旅、环太平湖“寻茶世外桃源”之旅、环黄山“茗品茶忆”之旅等3条茶乡风情游线路[5],串“点”成“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茶商前来赏茶艺、听茶歌、闻茶香。每当春茶采摘季节,到黄山区茶乡来观光摄影、体验茶家生活、购买优质茶叶的游客络绎不绝,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成为促进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2.2以历史名茶为基础,形成“茶叶博物馆+研学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茶叶博物馆是弘扬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传播茶文化的载体之一。近年来黄山市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了一批集历史文化、制作演绎、茶艺表演和旅游纪念为一体的茶叶博物馆、文化楼等茶文化展示中心,丰富了茶产业内涵,旨在提升茶文化价值,不断形成“茶叶博物馆+研学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2.2.1谢裕大茶叶博物馆谢裕大茶叶博物馆,2008年4月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面积

3500m2,按徽派风格建造,通过丰富详实的收藏展品和历史文献、文物展示了黄山毛峰茶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谢正安历经艰辛、数年耕耘创制出具有独特样式与品质的毛峰茶,被后人誉称为“黄山毛峰第一家”的历程。是首家以弘扬黄山毛峰茶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茶叶博物馆。

2.2.2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馆(体验中心)2015年12月在徽茶中心屯溪正式开馆,展馆面积900m2以上,由“黄山六百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展馆以直观实物展示太平猴魁柿大茶的优良品种;以制茶器具加上图文说明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猴魁加工制作技艺;以器具陈列展示,以实物反映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伟人与猴魁的经典轶事和对太平猴魁历史文化的展示讲述了太平猴魁走出深山迈向大城市进而步入国际舞台的发展历程,成为展示太平猴魁悠久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2.2.3中国祁红博物馆中国祁红博物馆位于祁门红茶原产地,由祥源控股集团投资兴建于2015年7月建成,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茶叶专业博物馆,分“千年一叶、神奇茶境、精工细作、风云际会、蜚声四海、红色梦想、品饮时尚”等7个展厅,重点展示了祁门红茶深厚的历史文化脉络、优异品质形成、名扬四海盛况和祁红科普知识。馆内设资料茶史馆、茶艺馆、表演车间等,是一个集采摘、加工制作、品茗、采购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2.2.4黄山松萝茶文化博物馆黄山松萝茶文化博物馆是2012年由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该馆以传说、故事、文献、史料演绎松萝茶的养生保健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珍贵史料、图书档案、文学作品、群雕模型、情景再现等展陈手法,重点展示了徽茶及松萝茶的发展过程和悠久文化;松萝茶在中国茶界的大领先地位以及松萝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是一座典型的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专业展馆。2014年黄山市旅委公告,正式批准黄山松萝茶文化博览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黄山茶叶博物馆的发展与黄山旅游业的发展融合度高,使得茶业与旅游业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无疑有利于徽茶文化与徽文化的弘扬和传播[6]。茶博馆为旅游者提供大量丰富的茶的科普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使游客从中得到感悟与升华。

3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的研究和培养

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的精神熏陶,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的精神体会,它需要导游人员的适时引导和深入讲解。因而,加强大众茶文化修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实现茶文化与旅游完美衔接,是成功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关键所在。

3.1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做好茶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着天然的渊源,将制茶工艺开发成旅游产品,既可以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业发展,又可作为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中国主要茶类制作工艺能够从文化遗产的高度被重视和保护,不仅日渐成为传播茶文化、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必将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推动力。目前黄山市众多名茶已经列为传统茶叶制作技艺项目,其中部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省级:绿茶制作技艺(屯溪绿茶、松萝茶)、顶谷大方。手工制茶技艺是我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的一个特殊技艺,原黄山茶校的学生代表全省参加首届全国性的比赛就获得了金、银等奖项;歙县的安徽省行知学校作为省赛基地近几年承办了省职院校的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对于黄山产茶大市来说,这项非遗技艺不会因为机器而消失,做好茶文化的传承,黄山茶人理应担当。

3.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茶文化展示中心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黄山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利用黄山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徽文化灿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黄山茶产业优势,正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的茶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服务于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学院积极与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茶文化展示中心暨实训中心,中心的成立旨在为年轻的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院内成立“裕大茶社”,邀请知名茶专家郑毅老师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通过介绍徽茶文化知识,分析茶与旅游、茶与养生等问题,对茶社进行推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茶文化知识,让在徽州文化熏陶中的年轻人更加熟识、喜爱并传承茶文化,带动地方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4结语

“旅以茶名,茶以旅兴”,黄山茶业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促进黄山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建新.徽州古茶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2]郑建新.黄山茶诗[J].农业考古,1998(12):143-146.

[3]程启坤,郑建新.祁门红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113-114.

[4]朱生东,李德明.徽州茶文化遗产资源及旅游开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126-130.

[5]音晓梅,胡晓发.“四色”交融添彩旅游[n].黄山日报,2015-05-16.

茶的入门知识篇6

一、大力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一是深入到全市有关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5年来,先后深入到市实验小学、市一小、干驿小学、九真寄宿小学、机关幼儿园、杨林办事处肖张夏小学、岳口镇新堰小学、小板镇永合小学,为15000多名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和讲座,进行大型的干冰科学实验、机器人科普课以及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活动。"科普进校园"活动通过传递科学理念,讲授科学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并感受了科学知识的神奇力量,不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全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二是与华科、武大、地大三所重点高校联合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

2016年9月21日,小牛顿科普中心承办天门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武汉)地质大学的9位师生受邀参加了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科协常务副主席柳会祥、武汉大学科协秘书长佟书华向天门市干驿初级中学赠送了书籍--《科学家的故事-湖北院士风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马千里为同学们做了题为《飞行器展示与飞行器先进应用》的科普讲座。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张旭为同学们做了题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史与未来》的科普讲座。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的成果展示。

三是开展"进名校 学科学"活动。2016年3月20日,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50位同学到华中科技大学开展"进名校 学科学"的活动。同学们观看了四旋翼飞行器、平衡车表演,体验了VR,在感受一流名校优雅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先进的科技时,同学们心中渐渐升腾了美好的理想和志向。

二、大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

一是进社区开展科普讲座。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先后到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东湖社区、东方社区,天门高新园群力社区,为近4000多名居民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医疗保健、生活常识、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收到社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开展社区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为了引导社区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小牛顿科普中心利用暑假、双休的时间,先后到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公园社区、东湖社区、东方社区,天门高新园群力社区,黄潭镇水府庙社区,为20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小牛顿科学实验活动。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开展社区科学调查活动。2015年暑假,小牛顿科普中心在公园社区开展"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原分管科技的副市长施通勤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引导该社区留守儿童组利用废弃的纸杯、塑料瓶、废旧手绢、废旧卡纸等制作纸筒电话、印花手绢、昆虫模型、双体游艇、吸尘器等。通过科学实验,一方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孩子们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三、开设科普公益课堂

一是开设青少年科普公益课堂。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幸运星培训中心,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孩子们上科普公益课,采取"科学知识+动手实验+拓展表达"三位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新模式。在课堂上一人一套实验器材,通过激发兴趣、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浅出表达、丰富拓展五大板块,深受孩子们欢迎。几年来,共组织5000多人次参加科普公益课,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科学知识,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成就感,使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二是开设家长科普公益课堂。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快乐老家艺术吧,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家长们上科普公益课,传授科学的家教理念,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医疗保健、防赌防诈骗等知识。2018年10月3日,在天门市图书馆开设公益讲坛,邀请原教育局局长黄延平作了题为《家校共育完美教育》的讲座,小牛顿科普中心主任王涛作了题为《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的讲座,并就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三是开展各种科普展。小牛顿科普中心依托幸运星画室,开展书画、民俗等各种形式的科普展览活动。2018年元旦,举办了天门市首届民俗物件展。此次展览民俗物品众多,上迄4600年石家河文化遗址物件,下至民国时期的民俗老物件,更有汉唐以来的民俗物品,共有270多件,展品丰富、材质不一、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大家穿越历史,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良好机会。青少年通过观看展览,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学习历史、增长知识、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2018年8月在天门市图书馆举办了"童心墨韵书画天门"的大型画展,共展出200多幅书画作品。

四、大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滑翔机大赛。2016年六一前夕,由小牛顿科普中心承办的天门市首届滑翔机大赛在陆羽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天门市一小的130名同学在广场绿荫下参加了滑翔机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7名同学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此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

二是组织水火箭比赛。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陆羽社区的50多名孩子,开展了2场水火箭比赛。让孩子们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与运用。

三是组织创意机器人制作活动。2017年暑假,小牛顿科普中心组织幸运星培训中心的100多名学生开展了涂鸦机器人、摇摆机器人的创意制作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大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捐建了首个校园科普教育气象站。2016年3月23日,小牛顿科普中心与天门市气象局在天门市一小联合捐建了首个校园科普教育气象站,共捐赠了价值3万多元的气象器材,包括百叶箱、空气湿度计、室外最高最低气温计、手持风速仪、雨量仪、日照仪等。该站以基本的气象观测业务作为师生主要实践内容,市气象局选派人员或通过"红领巾气象站"志愿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引导师生学习气象科学知识,参与气象科技实践。小牛顿科普中心王涛老师,小牛顿科普中心科普顾问帅文卫被天门一小聘为"红领巾气象站"志愿辅导员,定期到"红领巾气象站"给天门一小的"小气象观测员"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讲座。

二是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小牛顿科普中心特聘我市高级气象工程师帅文卫为顾问,帅老师定期为同学们送气象科普杂志,讲解气象科普知识。去年中秋节,讲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并教30多名学生和家长用手持双筒望远镜、小天文望远镜、天狼天文望远境观看月亮上的环形山和月海。

三是组织参观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天门气象科普馆。每个学期,小牛顿科普中心都要组织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天门一小的学生到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天门气象科普馆参观。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风向风速仪、百叶箱、大气水汽监测仪、大型蒸发皿、雨量筒、闪电定位仪、空气负离子监测仪等气象监测仪器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参观气象科普馆、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和城市观测站,了解了三球仪、磁悬浮地球仪等气象仪器。

六、大力开展茶文化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成立了陆羽少年茶学院。2016年8月13日,小牛顿科普中心结合天门地域特色,成立天门市陆羽少年茶学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天门陆羽研究会会长肖孔斌参加了仪式,为陆羽少年茶学院授牌,并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的王竞择同学担任首届陆羽少年茶学院院长。

二是开展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陆羽少年茶学院成立以来,多次举办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邀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陆羽茶经研究中心副主任童正祥先生;高级茶艺技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鲁鸣皋先生对300多名少儿进行茶科普知识公益讲座。老师们从茶礼、茶的起源、茶具、茶的分类、茶的功效、现代十大名茶等方面进行讲解,深入浅出,不时讲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掌故和有趣的小故事,让小朋友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关于茶的文化和知识。

三是参加第四届国际禅茶大会。陆羽少年茶学院选拔范晓筱、吴柳依、王璧铃、卢凌峰、朱瑾妍等同学,成立了天门市第一支少年茶艺队。2017年5月2日、3日,受武汉炎黄茶文化委员会的邀请,少年茶艺队赴天台山参加第六届天台寺禅乐艺术节暨2017中国第四届国际禅茶大会。他们表演的《火门茶韵》以清新的面孔、儒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这次茶艺节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中韩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虽然目前小牛顿科普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办非企科普机构力量薄弱,经费严重不足,没有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难以持续维持下去。2016年天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小牛顿科普中心签定了校外科普工作合同,出资5万元开展校外科学教育工作,所以2016年科普中心的活动丰富多彩,各种资料齐全,做出的成效远远超出5万的范围。二是专业科普人员缺乏。4年来,小牛顿科普中心向外招聘,培养科学老师、科普人员,但是收效甚微。目前我们主要招募的是兼职的社会专业人才,比如天门市气象局的帅老师,他是我市唯一的一名高级气象工程师,为气象科普奉献了很多。比如航模的刘玄老师,市华泰小学的航模兴趣小组的专业老师;茶艺聘请的高级茶艺师鲁鸣皋先生;其他的就是我们画室的老师。三是社区配合不够。目前省科协对科普先进社区有奖励资金,社区有意愿请我们科普中心去承接科普工作,我们也尝试着到一些社区去开展了针对居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但由于社区事务繁忙,经费紧张,往往不愿意出过多的经费来做科普工作。四是社会、学校、家庭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浓。目前,天门的教育还停留在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以语数英三门主科为主,以追求升学率为主的阶段,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浓,学校、家庭、社会科技创新教育的意识较差,导致科学、航模、机器人等课程叫好不叫座,即使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器材费,家长也不愿意给孩子报名学习,其主要原因是意识淡薄,报名参加文化补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些课程。

鉴于上述情况,小牛顿科普中心策划了"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计划书,目的在于培养天门市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化文明中交融贯通,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具备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内容是:每年在天门市中小学中选择10所学校创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为学校配备操作性强的实验室;每年从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各选5名教师分春秋两学期组织培训,共计100人次骨干教师培训;每年从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中小学各选拔50名热爱科学、爱动手爱动脑的中小学生,分春秋两学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共计1000人次。

"十百千展翅计划"项目经费:每年建10所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小学,实验室器材配备共需费用30万;分春秋两学期培训100人次中小学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共需费用5万,分春秋两学期培训1000人次小学生,共需培训、器材费用60万,项目执行工作费用10。5万元,此项目每年费用只需105。5万元,费用可从天门市政府科普经费中解决一部分,不足的向天门市慈善总会申请成立天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展翅计划"基金会,向全社会有识之士募集资金。

茶的入门知识篇7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制茶、饮茶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延伸到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茶文化方面的课程,主要是让大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我国茶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品茶中提高审美情趣;掌握以茶待客的方法和礼仪;提高对茶叶质量的鉴别鉴赏能力;通过喝茶进行保健养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对茶叶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在社交中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

二、沈阳师范大学茶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茶文化、茶艺课程已经开设,建设过程顺利

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茶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三个学期,每届学生人数为120人。我校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学校评为核心通识课程,开课以来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自2007年起增设茶艺知识技能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了“凤牌滇红杯”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初建

茶文化课程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简史、茶道宗师—陆羽、六大茶类及制作方法、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艺、茶具及茶礼、泡茶技艺、茶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茶道精神、茶与习俗、茶与艺术、茶与保健。该课程共15节30课时,茶艺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茶叶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艺术,根据不同茶类,进行茶具、调饮和茶食的搭配设计。

三、茶文化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环境优秀,实验设施设备有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在辽宁省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实验中心拥有良好的课程实验环境,100平方米的茶艺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各种茶类的茶叶茶具设备齐全,对建设茶文化课程起着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资源丰富,领导大力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东北地区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每年图书馆按教师要求购进茶文化课程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旅游管理学院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5万册,专业期刊201种,并有数万元的音像资料,其中茶文化课程图书音像资料丰富。此外,旅游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茶艺实验室,自制六大茶类茶叶上百个品种的茶样实验用品,还有计算机室、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课程辅助设备可共享使用。

(三)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行业参与度高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部级高级茶艺师、部级评茶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与行业联系紧密。几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方面的实践实验教学工作,并多次深入茶产区考察、交流、座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授的大学茶文化、茶艺知识技能、茶文化与茶叶基础知识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在2010年起被辽宁省茶业协会聘任为辽宁省茶业协会茶艺培训教师,这些相关的软件条件也为该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学茶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一体两翼之茶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许嘉璐先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期间提出了“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观点。他指出:一体是指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四观”的内涵,“翼”是使“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现在中华无数文化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的当属这两项。———茶叶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虽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飞鸟身上的羽毛。茶与中医,堪称展翅大翼。许嘉璐先生还认为传统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说:未来青年人是主体,传播要靠青年人。许先生一体两翼的观点得到了茶业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同,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人的重任。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强,则中国恒强;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梦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梦想从未间断,面对中国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青年人应推动着中国的茶业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茶文化、茶艺精华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茶文化课程中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每学期上课初,茶文化课程授课教师会布置学生一些参与课程活动服务的环节,让选课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如:课代表两名,有单反器材的摄影爱好者1-2名,擅长泡茶的学生4组约12人左右,打水给同学泡茶用的学生,拿茶叶提供给课程品饮的学生,愿意为老师每次上课取拿茶具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知识上与茶有关的喜欢分享的学生数名等。在茶文化的课程中,任课教师针对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每节课程中都设置一些让部分学生操作的实践环节,改变了课堂中单一讲解授课的局面,通过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助课程建设

宣传课程的参与性,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赞助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在2013-2014第2学期的课程中,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课堂中来参与教学的公益讲座,且效果反馈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茶文化行业中的协会、学会、企业也从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角度对我校茶文化的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比如:赞助上课所用茶具、茶叶、教材等资料;组织授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去茶叶产区和企业深入调研等。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但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经费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茶文化热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以及大学校园中悄然出现,饮茶热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各类茶文化经济实体也在悄然兴起,如茶文化设计、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产业通过生产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正在逐渐做到以实为主,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事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茶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不但在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地域行业的素质要求。

五、结语

茶的入门知识篇8

一、思想工作情况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我积极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中学习,业余时间坚持自学,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参加学习会和听取上级领导、专家、学者的辅导讲座等,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以及系列补充学习材料,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体会,到挂点的农业局支部上党课,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学习理论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平时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自己分管部门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业务知识。通过学习,不仅使我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使我视野开阔,生活充实,而且增强了我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二)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工作分工,我分管农业、茶叶、科技、政府办公室、纠风等工作。一年多来,我围绕全县经济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尽职尽责。

1、农业工作。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畜牧业等高山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水平。重点组织实施了萌源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三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让农村群众用上清洁环保的能源,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四是认真开展农科教结合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农业局搞好农业科技综合楼的建设。目前,建筑面积1820平方米的大楼现已竣工投入使用,这为我县的农业推广、科技服务、科教培训、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成果展示等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场所和平台,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六是抓好当前农业春耕生产的各项工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突出重点做好当前春耕生产的服务、指导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农业春耕生产检查,要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传授科技知识。同时,对农资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2、茶叶工作。一是按照“三三制”目标,积极实施茶叶“一三二”工程,主持制定了茶叶产业十年可持续发展规划。二是加大茶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4年完成茶树品种结构调整810亩,茶园技术改造1.1万亩,无公害茶园建设达3000亩。三是着力推进高山特色乌龙茶发展,目前全县乌龙茶种植面积达6700亩,列全市前矛。四是努力提升我县茶叶知名度。积极参与组建县茶艺表演队工作,组织参加省茶艺表演大赛和为来宾表演茶艺,在提高我县茶叶知名度和茶叶品牌宣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五是认真做好当前茶叶生产的几项工作。邀请了省农业厅和省茶科所的植保专家传授茶叶安全生产有关知识,组织茶叶技术人员深入乡(镇)进村入厂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卫生宣传、技术咨询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群众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同时,我还注重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茶叶项目的跟踪落实等工作。

3、科技工作。一是积极推动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二是重视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大科技项目工作力度。上报科技项目4个,申请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4个,通过项目带动,科技含量大大提升,为提高我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出积极努力。

4、其他工作。一是政府办工作。第一,按照准确、高效、精简原则,认真抓好文字综合、信息调研、公文处理、机关后勤管理等工作。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办公室作为县政府的“窗口”,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和协调各方的作用。第二,按照“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全局”的原则,抓好市、县领导交办件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督查落实工作。第三,积极组织并参与清理了一批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二是纠风工作。按照县委“环境建设年”要求,狠抓源头治理,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继续做好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行风评议、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治理公路“三乱”和整顿统一着装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县发展环境。三是认真做好挂点乡村的工作。按照县委挂钩扶贫的要求,我挂钩泗桥乡,挂点下楼村。一年来,我先后带领有关部门和单位多次到挂点乡村开展调研,积极向上级争取适合他们发展的项目和资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促进挂点乡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廉洁自律方面。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纪委三次全会和省、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进一步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增强了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带头严格遵守中央提出的“四大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市委“约法五章”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廉洁自律的要求贯穿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工作中经常以《廉政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按规定程序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不搞一言堂、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没有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礼品、有价证券,也没有给任何领导干部赠送过这些东西。没有接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邀请、资助的旅游及出国(境)活动,也没有借公差游山玩水的情况。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没有干预和插手过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也没有给有关单位介绍、推荐过任何施工队伍。在公务接待工作中尽量做到标准适当,不铺张浪费。下基层调查研究轻车简从,吃工作餐,尽量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同时,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积极推进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我感到自己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习自觉性不高。一是理论学习还不主动,自觉性不高,理论钻研还不深入,系统性不强。我在平时虽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识记录、认识思考,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拘于日常事务,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二是业务学习还不全面,联系实际还不紧密,针对性不够。在学习目的上不是力求全面发展,而是侧重于分管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从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

(二)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在工作中能坚持务实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分管的工作虽然也多次抽出时间深入到基层、农村调研,但了解的面还不够宽,情况不够深入,问题解决的不够好。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不佳等问题,虽然通过调研,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由于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自身知识特点等主观因素,以及政策性、财力等客观原因,有时也不一定是合理、有效,做的还不够好。为基层服务特别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来信来访,批办得多直接落实得少,解释得多办理得少。对分管工作布置多、协调多、提要求多,督促检查少,抓细、抓实、抓具体的实干精神还不够。

(三)廉洁自律不够到位。个人廉洁自律方面,能够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坚持大的原则,但在一些问题上,比如用车上还存在公车私用现象;在与部门交往、接待上级领导时,存在陪客应酬,个别时候有超标准接待现象。对分管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深入的督促检查,对一些反映的问题,亲自深入单位调查了解不够,没有开展深入的分析解剖。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工作、生活、学习的新起点,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坚持做到知难而上,开拓进取,为我县各项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努力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掌握当代社会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如市场经济、世贸、法律等,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茶的入门知识篇9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和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且博大精深,在当代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很多高校都开设类似的课程,综合性极强,并对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大的影响。自古以来,茶文化以其强大的包容性,承载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教育,将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0引言

茶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诗词歌赋、美术、音乐、书法、宗教、教育、医学等各个领域的诸多方面,从长远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举足轻重。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一代,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不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必须德才兼备。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型人才,也就是说必须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让大学生学到茶所蕴含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强大的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1茶文化的内涵

说起茶,人们最先想到的莫过于神农尝百草,而它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茶文化是千百年来饮茶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必然的文化特征,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历史古籍,中国茶道创始人、茶圣陆羽所作《茶经》对唐以前的茶艺及其文化和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代以及后来的文人雅士融合儒家、道家、佛家富有哲学智慧和道德精神的思想,并使儒家的“仁”、中庸,道家对生命的热爱、朴素真实、“天人合一”,佛教“禅”等的思想逐渐进入茶文化的精神领域,倡导“和、静、怡、真”,这也是茶文化所蕴含的主要精神。陆羽所说的“茶徳”也是将中庸恰到好处地反映在茶道中。茶文化中蕴含的哲理极其丰富,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坚持儒家的思想“仁”,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以自身热情、包容等特点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融合形成独有的儒家茶道精神。无论是“性本恶”,或是“性本善”,儒家学派从孔孟、再到荀子甚至到今日都讲究用礼乐来教化人,追求“和”,儒家的几大主要观念在茶文化中扎根极深,内涵丰富且深刻,而历代品茗的人士也都将“和”奉为茶文化的核心思想。从古至今的与茶有关的活动,“静”也是学习茶文化的必经之路,做到宁静致远方可在茶事活动从中品味茶文化,修身养性。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和无神论,具有辩证思维,赋予了茶道灵魂。在饮茶时返璞归真,将自我、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品茗体味到事物中的真。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主张在参禅礼佛的过程中领悟到世间的道理,品茗时将将一切事物放置身后,释放心灵,通过直观的身心感受,品味参透其中的真谛,领悟精神,追求“真”和“怡”。

2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乃至当今社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国家主席也在各个外交领域推崇我国的茶文化。有关调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很多大学生知道茶,喝过茶,认可茶文化,也认同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觉得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鲜有大学生了解茶文化,更不用说蕴含在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便有少数人对茶文化稍有了解,能把茶文化蕴藏的精神讲出来的也是凤毛麟角的[2]。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作为非物质流传至今,它与文学、教育、医学、绘画等方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茶文化的流传也能将相关领域的知识传播开来,作为知识载体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首先的作用便是能增长大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并使他们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传承者。茶在其绵延5000年之后,功效基本呈现在人们眼前。茶在养生领域中有着它专属的一席之地。大部分人都知道茶有着提神醒脑、健胃消食、缓解压力、除垢防疾的功效,利于身体健康,而寓于茶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会赋予我们欣赏的情趣,陶冶情操,帮助人们形成平稳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现代社会是科技发达、网络盛行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冲击着现代文明,当代大学生大多容易接受来自网上繁杂的信息,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而对于课堂上的知识不易于接受,甚至存在排斥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价值。大学生处于三观逐步形成的迷茫期和关键期,利用茶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茶文化中包含的中庸,“和、静、怡、真”的思想都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钻研学习。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对中国的茶文化的内涵做了阐述,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治教育方法中融入茶文化,能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茶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够给予大学生与人为善的心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与人协作的能力。茶文化所蕴含的主要思想也告诫大学生对人要宽厚,遇事冷静,并且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事情;以道家寓于茶文化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保持自我本真。在此之下又有几个小细节方面:

2.1礼仪之邦

儒家思想作为历史上千百年的正统思想,教导着华夏子孙“人无礼,无以立”。吸收了儒家思想的茶文化也包含有这样的精神,就单凭茶本身来说,在“客来泡茶”,敬茶陪茶中都有体现。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客来敬茶”就成了待客之道,还出现了“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俗语,与人的交往需要礼仪礼节、为人处世也离不开礼仪礼节,哪怕是独处也要独善其身,是个人品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文化所包含的与“礼”相关的知识很多都可以加在人生道理之上。茶文化的融入,将为规范大学生礼仪起到很大的帮助。

2.2走街串巷,雅俗共赏

在明末清初,我国茶馆林立。茶馆里休闲、说书、弹琴、作词作诗,茶逐渐大众化世俗化。绘画、音乐、教育等方面更多地融入了茶文化领域,人们对于茶也可以更加普遍的交流,对茶叶、茶具、甚至是饮茶的茶室多了一份赏鉴,通过种茶、制茶、泡茶、品茶相关技艺的交流,人们对茶文化充满了一份好奇之心。蕴藏在这其中的美都不是肉眼所能见到的,必须用心体会才可以领悟到。茶文化还涉及到医学、教育、绘画、文学、雕刻等一系列领域,所包罗的知识都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2.3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茶文化的精华值得大学生去用心钻研,茶文化蕴含的丰富知识包括“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注重人际关系和谐,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相当丰富,时至今日,依然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从茶和茶文化中品味出这些道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并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团体意识,将自己打造成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做出贡献。

3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茶文化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首先呼吁全国各高校开设茶艺、茶文化的相关课程,并通过相关讲座、展览的形式让大学生了解茶以及相关文化,将茶和茶文化的相关基础知识展示在大学生面前,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当代大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然后开展相关的茶艺培训,让他们自己进行操作,丰富大学生学习技能,让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提升道德修养,提高审美品质,并针对各个专业制定相关调查研究,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拓展其就业渠道。

4结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当今社会变革之际,经济形势变化速度不容小觑,各种浪潮的兴起也带动着不同思想的产生,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的精神内涵以及感染力,加强其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三观,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他们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作者:安绍强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的入门知识篇10

关键词:采茶音乐;声乐教学;启示影响;素养教学

我国有着丰富而体系的茶文化内容。无论是与茶相关的物质文化,还是包含采茶艺术、采茶音乐的精神文化,都是我国茶文化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多元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深化,加上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内涵,因此声乐教学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整个教学活动的内涵化和素质化。如果能够将采茶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系化阐述,并将其与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相结合,势必能够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实现理想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掌握声乐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1当前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声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实质性促进声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结合。但是现阶段声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整个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声乐教学活动将精力和重点更多放在了声乐知识和理论技能的教育上,忽略了对学生掌握必要音乐素质的有效引导。事实上,随着整个教育活动不断发展,尤其是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认知声乐教学活动时,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看做一门学科教学,应该将其与学生全面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虽然声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声乐知识教育,但是其关键切入点在于如何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人文素养,这正是目前整个声乐教学活动中所未能认识到的内容。其次,声乐教学活动缺乏完善、全面的素材内容。声乐教学不是普通的学科教学,因此不能用普通学科的教学思路来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充分注重声乐教学的价值与影响,注重完善教学素材。但是当前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素材较为单一,既未能有效反映和展现音乐素养知识,同时也未能将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纳入到素质教学体系中来,因此整个声乐教学活动效果并不理想。以采茶音乐为例,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能够将采茶音乐体系化融入到整个声乐教学活动中,必然能够有效丰富教学活动的素材内容,实现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最后,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效果不佳,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够。声乐教学不同于知识教学和理论技能教学,其更多是一门素养教学,因此需要从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入手,只有引导学生认识到声乐学习的价值和兴趣,才能实现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但是现阶段,在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老师缺乏对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引导,无论是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是学生的创造性,都极不理想。事实上,声乐教学最大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必须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入手,切实优化和改善声乐教学效果。

2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客观要求分析

随着当前整个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加上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如今声乐教学作为整个艺术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完善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需要重点做到:首先,要将声乐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全面结合,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实际上,当前我们在开展任何一门教学活动时,都不能只将其片面的看做一门课程,而应该将其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效结合。只有将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体系化结合起来,才能充分满足声乐教学活动的客观需要。客观的说,传统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就是将声乐教学与素质教学割裂开来。其次,要丰富整个声乐教学活动所使用的素材,无论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实施理念,还是声乐教学活动体系的具体内容,都需要结合时展特点和学生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学素材是影响整个声乐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不仅能丰富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认识声乐教学的特点。同时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应用不断成熟完善,优化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涵,增加教学元素,其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因此,我们必须选择既能满足声乐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全面有效提升声乐教学效果的素材内容,从应用内容上满足时展和客观教学需求。最后,必须构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声乐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声乐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素质教育与知识理论技能教育并重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声乐教学的理想效果,从而满足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将学生兴趣和参与性激发放在首位,也是推动当前声乐教学活动改革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客观要求。

3采茶音乐体系内涵分析

采茶音乐是我国茶文化体系的核心,也是体系化表达和阐述茶叶产地人们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的重要元素。采茶音乐作为我国重要的艺术资源,通过对该艺术形式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人们对采茶活动的美好理解和阐述。因此采茶音乐最大的价值点在于其较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了采茶生活,因此采茶音乐具有丰富的生活化气息。通过对采茶音乐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继承茶文化。其次,采茶音乐体系内涵丰富,其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其在形成过程中容纳和包含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内容,因此在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对于采茶音乐体系内涵进行有效融入,将帮助我们实质性提升和改善声乐教学效果。现阶段,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的缺失之一就是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经过几千年发展,如今采茶音乐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音乐体系,其集中反映了采茶地区的茶文化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最后,采茶音乐体系中,不仅有丰富的生活元素和文化元素,其同时也是对情感价值理念的有效融入。采茶音乐从产生到形成,整个过程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体系化传承,并且是社会生活活动与实际价值理念的体系化融合。正是采茶音乐体系中所具备的情感价值理念元素,能够让我们认识到采茶音乐体系与其他艺术体系之间的有效区别。采茶音乐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情感是该艺术被传承和学习的关键,尤其是其中融入了我国先进完善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通过学习和认知采茶音乐,将为学生教育和综合成长提供重要帮助。

4采茶音乐对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启发

声乐教学是我国整个艺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完善声乐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思路,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声乐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就极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通过对当前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进行体系化分析,可以看到由于缺乏合适的教学素材,加上声乐教学与学生素质教学之间融合性不够,整个声乐教学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想要有效推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就必须选择合理完善的切入元素。通过对采茶音乐进行体系化分析,其对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开展影响重大。首先,声乐教学活动应该将知识内容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化结合。随着当前素质教学不断开展,如今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不仅是掌握丰富知识和扎实理论技能的人才,其同时也是综合素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无论是艺术素养,还是人文素养,都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采茶音乐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正是融入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人文内涵,因此其能够为声乐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引导。其次,声乐教学活动的重点不是声乐知识的教育,而应该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的价值内涵,进而实现声乐教学活动目标。一直以来,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将声乐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声乐知识的讲述上,忽视了学生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把控。通过对采茶音乐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该艺术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真实、全面的诠释和表达了采茶人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对声乐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把控和全面完善。最后,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必须完善创新。一是要注重教学元素的创新,不仅可以使用声乐教学课本开展教学活动,其他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融入其中,注重多元要素的体系化融入。通过教学元素的创新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二是要充分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客观的讲,随着教学要求不断深化,如今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扩大教学空间,不单单将教学活动限制在课堂上。可与适当融入生活化元素,从根本上提升声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元性。5结语随着现代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发展,如今整个声乐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体系中,教学素材单一,忽略素养教学与教学活动结合等一系列问题更加突出、明显。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只有实施声乐教学改革,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因此融入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采茶音乐艺术,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根本上实现声乐教学与人才教育的体系化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大阳.音乐剧的艺术特征以及对声乐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张娓.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5(7):171-172.

[3]吴洁.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

[4].我国采茶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举措透析[J].福建茶叶,2016(4):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