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医药文化与智慧十篇中医药文化与智慧十篇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4:55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并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最后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医院;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29-03

1引言

智慧医院又叫感知医院或物联网医院,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各种应用信息服务为载体而构建的集诊疗、管理和决策为一体的新型医院.智慧医院综合了信息化医院、智能医院、数字医院的优点,其服务和管理模式为医院创新发展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为居民医疗带来了全方位服务.当前,智慧医院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1]搭建了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并分析了其与物联网基本体系架构的对应关系;文献[2]集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文献[3]在文献[1]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智慧医院平台的具体方案和方法;文献[4]在对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逻辑结构、应用框架和基本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智慧医院的具体应用方案.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对智慧医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架构方面,基本沿用传统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级架构,其中虽然对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内容进行了探讨,但都是泛泛介绍,并没有针对某一项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和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5-6].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通过云计算,极大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此,本文主要就云计算这一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2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从医院角度,二是从社会化角度.具体如图1所示.

从单个医院角度而言,服务内容包括信息管理服务和决策分析服务两个方面.信息管理服务包括门诊管理服务、住院管理服务、医技管理服务、药品管理服务、物资管理服务等.决策分析服务包括疾病分析服务(各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就诊分析服务(各时间段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等),药品分析服务(每类药品的临床用量及利润)以及科室分析服务(各科室产生的诊疗费用)等.

从社会化角度而言,包括健康信息管理服务、远程诊断服务、远程监护服务、医保“一卡通”服务等,属于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服务.其中健康信息管理服务是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内容,是其所有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需将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医技报告以及相关视频等各种诊疗信息进行整合.有了该平台,个人健康信息便能做到如档案一样可供随时查找和调阅,极大方便了患者今后的复诊、转诊以及自我保健,同时也为相关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和监护提供了材料和经验支持.

3云计算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智慧医院的数据量规模庞大,并且大多包含时间、地点等多种属性信息,所以存储结构较为复杂,故称医疗大数据.要实现智慧医院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必然要涉及到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7],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涉及云计算技术,以便为智慧医院提供各种基于海量数据的信息服务.下面就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其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3.1虚拟化

在云计算中,用户所请求的应用服务均来自虚拟的“云”,而不是有形实体,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某处运行,用户无需了解具体细节,便可在任意位置通过各种终端来获取.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用户仅需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便可在任何位置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服务,这样更多的人便能够低成本地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信息服务.

3.2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能将现有信息孤岛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大数据”集中处理,以提供更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能够将原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下相互独立的多个应用平台及信息孤岛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医疗信息服务.

3.3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应用信息服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通过在云端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8].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重要的医疗信息数据全部存储在云中,集中存放,降低了数据存放在医院服务器上丢失或者泄露的风险.

4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

相比于其他领域的信息服务,数据安全是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某些数据如医院运营数据、核心医疗技术等属内部资料,不便公开,所以建立公用云和私有云结合模式.总体思路是各医院将涉密的数据(内部的日常事务、工资福利、收支运营、核心技术等不可公开信息)放在私有云上,仅供医院内部职工使用,而将可公开的信息和服务放在公用云上,为其他医疗机构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对于患者、医保中心、药品生产商而言,公用云是使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窗口.患者可在公用云上查询个人诊疗信息,以及医院和医生的相关信息,为复诊和转诊带来便利;医保机构可在公用云上查询患者诊疗清单并核实相应费用,以便开展正常的医保报销等服务;药品生产商可通过公用云随时查询药品库存和支出等数据,以便及时补充库存,为医院和药房调配药品提供方便.

5云计算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

5.1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

云计算技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使用多租户模式整合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服务于多个用户[3].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自动生成,各医院采用租用或者订购的方式来使用,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硬件设备成本以及将来的许多维护费用.

5.2改变医疗信息服务模式

云计算技术深刻改变了目前的医疗信息服务模式,下面分别从个人和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大型三甲医院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人和家庭

通过手机、穿戴式传感器等无线终端,及时采集家庭成员的相关生理指标信息,并反馈至医疗机构的数据中心.一旦有异常,相关医疗机构立即进行提醒和警示,以便病患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并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用药提醒,督促病患按时按量服药.通过此种方法可对一些慢性病人长期进行监控.与此同时,用户还能向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在线健康咨询,并在网络宽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视频接受远程医疗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

通过由无线传感设备感知到的反馈数据,社区卫生服务站便可及时获取所辖社区内居民的详细健康信息,对需实施监控的病患特别关注,一有异常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突发和严重病患者及时提供上门救助服务.对于常见病,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能处理尽量处理,无法处理才将病患转至高一级医院,有效缓解了大型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

(3)大型三甲医院

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将无法处理的病患转至大型三甲医院时,由于病人在基层医院的相关诊疗信息均在云端保存,需要时便可通过系统直接查询和调阅,避免了重复检查和化验,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开销,提高了三甲医院的工作效率.这样该区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便能通过云端进行互联,单个医院的信息服务实现了集成,集成的医疗信息服务可在该区域内共享[9],最终实现了协同服务.

6结束语

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并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是其建设的最高目标,必将推进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0].相信在中国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的医疗信息服务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013(12):24-31.

(2)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4):16-20.

(3)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23-26.

(4)LeiYu,YangLu,Xiao-JuanZhu.SmartHospitalBasedoninternetofthings[J].Journalofnetworks,2012,7(10):1654-1661.

(5)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6)michaela,armandoF,ReanG,etal.abovetheclouds:aberkeleyviewofcloudcomputing,http://eecs.berkeley.edu/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html,February10,2009.

(7)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等.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4):515-528.

(8)赵星,廖桂平,史晓慧,等.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J].农机化研究,2012(4):142-147.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abstract:withtheadvancementofhumancivilizationand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urbanpopulationcontinuestochallengehigh,sustainedgrowthacceleratedurbanscale.the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asthecorecityofthefuturesmartcityconceptforthedevelopmentofanewmodelforurbandevelopmenthasbroughtnewhope.

Keywords:smartcity;construction;Content

tU984.11+1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目前,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城市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智能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城市数字空间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长足的发展。“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最本质的特征是能通过物联网把信息化“数字空间”与现实城市的“物理空间”缝合在一起。

二、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包罗万象,有水、电、交通、医疗和节能减排等,其中共同性就是,都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整合和处理,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四大方面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及产业发展等。市政基础设施类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管理、智慧节能,其中以智慧交通为例进行阐述。公共服务类包含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教育,其中以智慧医疗为例进行阐述。社会管理类包含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智慧食品药品安全,其中以智慧社区为例进行阐述。产业发展类包含智慧产业、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慧旅游,其中以智慧物流为例进行阐述。

1.市政设施类之智能交通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交通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构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是普通市民改善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与呼声,而且也是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城市智慧交通总体目标: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建成“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舒适、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生态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针对城市交通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解决现实问题并适当前瞻性的角度出发,智慧交通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停车与诱导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和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

(1)智能停车与诱导系统。智能停车与诱导系统可提高驾驶员停车的效率,减少因停车难而导致的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的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出行市民相关停车场、停车位、停车路线指引的信息,引导驾驶员抵达指定的停车区域;二是停车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停车位的预定、识别、自动计时收费等。

(2)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特点是不停车、无人操作和无现金交易,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车辆的电子车牌系统,它是车辆的唯一识别,存储了车辆的相关信息,实时与收费站的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另一部分是后台计费系统,由管理中心与银行组成,包括收费专营公司、结算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等,后台根据收到的数据文件在公路收费专营公司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易和结算。

(3)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利用地磁感应与多媒体技术将各道路的车流量情况进行实时采集与整理,实时的监控各交通路段的车辆信息与数据,同时自动检测车辆的车重、轴距轴重等信息,对违规车辆进行自动拍照与录制视频的方式辅助执法。

(4)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供公交车辆的定位、线路跟踪、到站预测、电子站牌信息、油耗管理等功能,以及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的动态优化和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

(5)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撑,是连接其他系统的枢纽,将交通感知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梳理、存储、处理、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撑依据,同时将综合处理的信息以多种渠道(大屏、网站、手机、电视等)及时给出行市民。

2.公共服务类之智慧医疗

构建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观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构建并应用数字卫生系统,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

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统一指导下,通过智慧医疗,实现居民获得可及优质的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健康管理;卫生服务机构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有效地开展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以及加强监管能力;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开展工作。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

(1)智慧医院系统。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字医院包括拥有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即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S)和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还包括以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病人健康状况和医疗信息为核心的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和住院诊疗的接诊,检查,诊断,治疗,处方和医疗医嘱、病程记录、会诊、转科、手术、出院、病案生成等全部医疗过程的工作平台。提升应用包括远程图像传输、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的应用,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远程探视避免探访者与病患的直接接触,杜绝疾病蔓延,缩短恢复进程;远程会诊支持优势医疗资源共享和跨地域优化配置;自动报警对病患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监控,降低重症护理成本;临床决策系统协助医生分析详尽的病历,为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智慧处方分析患者过敏和用药史,反映药品产地批次等信息,有效记录和分析处方变更等信息,为慢病治疗和保健提供参考。

(2)区域卫生系统。区域卫生系统由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组成。区域卫生平台包括收集、处理、传输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包括旨在运用尖端的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帮助医疗单位以及其它有关组织开展疾病危险度的评价,制定以个人为基础的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HealthRecord,HeR);包括由一般疾病基本治疗、慢病社区护理以及大病向上转诊和接收恢复转诊双向转诊服务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还包括对医学院、药品研究所、中医研究院等医疗卫生科院机构的病理研究、药品与设备开发、临床试验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的科研机构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由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和疫情控制系统组成。

(3)家庭健康系统。家庭健康系统是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视讯医疗,对慢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3.社会管理类之智慧社区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智慧社区由高度发达的“邻里中心”服务、高级别的安防保障以及智能的社区控制构成。

(1)智慧物业管理:针对智慧化社区的特点,集成物业管理的相关系统,例如: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智能消费、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自动喷淋等相关社区物业的智能化管理,实现社区各独立应用子系统的融合,进行集中运营管理。(2)电子商务服务: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是指是在社区内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区居民无需出门即可无阻碍的完成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

(3)智慧养老服务:现在老人居住的环境有两种最常见,一是住在家里,另外就是住在养老院,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提出智慧养老的方案,其最终宗旨是使得老人有安全保障,子女可以放心工作,政府方便管理。家庭“智慧养老”实际上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4)智慧家居: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4.产业发展类之智慧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内各大城市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必将对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智慧产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城市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资源基础和优势出发,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需求,把发展智慧产业放在推进城市转型提升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智慧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智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产业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应用技术研发、智慧装备制造、光通信、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应用电子以及云计算产业等。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3

该书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揭示了中医与易学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以及易学对历代中医理论家与实践者们所给予的智慧启迪。在人类发展史上,巫医是结伴而行的。《周易》作为卜筮之书,它能够对中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在于历代医家对易学的自觉认同,在于他们对易学思维方式的把握。正是易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医学理论与实践,都带上了易学智慧的烙印。自我国早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开始,《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范畴系统对医学便表现出了的极为明显影响。

在分析主要医学典籍文本的基础上,萧汉明教授认为易学对传统医学的滋养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与汉易的“卦气说”、“九宫图式”等内容,为传统医学提供了系统的、有机的思维方法,使传统医学对人的考察,能够着眼于放在整个自然的大系统中,对影响人的内外因素作整体的分析。二是《周易》的“取象比类”方法,即是将人体与自然现象相比附,医家视人体与天地同构,以及人体局部信息对整体的反映等,就是对“取象比类”方法的运用。易学对自然界的阴阳对称平衡、五行生克等现象的把握,为医家对人体的平衡、生克、变化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历代有成就的医家,诸如张仲景、王叔和、王冰、刘元素、朱震亨、楼英、李时珍、张介宾、吴有性、唐宗海等等,他们在医学上的成就,无不与他们自觉地对易学思维方式的运用、对易学智慧的吸收有关。三是《周易》与医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周易》中的原则、方法,对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介宾就明确地提出,医易之间是相通的,两者都是关乎阴阳之事,“《易》之与医,宁有二哉!”这种自觉的医易会通,正是传统医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在总论易学对中医的指导意义之后,从中医原典出发,以专题的形式,具体地阐述了易学与中医的典型相关课题,将易学对中医的影响令人信服地展现出来。作者深入地发掘了《周易》对中医认识人体的影响,认为在中医的病源机理理论中,历代医家都明显地借鉴了《周易》的各种解释世界模型;医家在建构各种传染病的周期理论时,则受到了易学中“卦气说”的影响;在中医的辨证诊断学中,历代医家根据望闻问切所获取的病变资料,不断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辨证理论,都自觉地运用了《周易》中的“穷神知化”的认识方法,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达到了解病源、病史、病变的症候,进而预知和把握阻止疾病的方法。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4

智慧一切

天津市建设智慧社区在智慧服务、智慧受理、智慧养老、智慧平安、智慧医疗等五个方面迈出了有益的尝试,力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下一步,天津将启动“一库、两网、四平台”智慧社区建设行动,打造良好的智慧社区生态圈,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智慧社区是什么?天津市民政局局长曲孝丽对智慧社区的含义做了介绍,智慧社区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务管理,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使社区管理与服务系统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进而形成一种虚拟与实际交互的新社区形态。概言之,就是“互联网+”支持的社区管理与服务。

看看“有智慧”的生活。天津市河西区前程里社区的智慧服务。这里按照“建家”“管家”“当家”“认家”“爱家”的“五家”理念,着眼“一个平台管服务”的思路,整合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社工和党员管理三大功能,利用现场管理(oSm)系统,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智慧河西app”可对社区24小时监控,图像视频实时回传,自动记录社工巡检痕迹;居民可通过app查看社区新闻、就业等信息,获取公共服务事项流程,空巢老人可通过紧急呼叫功能联系社区社工。

“指尖西岸红”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对社区党员的动态管理、即时服务和跟踪考核,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在智慧受理方面,天津市和平区把原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服务资源统一下放,简化市、区、街三级流程,通过在街道开设的14个服务窗口,让居民就近办理就业、社保等9大类105项民生事务,其中有30项立等可取,75项限时办结或限时答复。由过去“进百家门办一件事”转变为现在“进一家门可以办百件事”。

在智慧养老方面,南开昔阳里社区建设了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利用广电网络和进入千家万户的高清交互机顶盒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网上购物、预约服务、在线医疗等28个功能服务。目前,昔阳里社区已有超过半数的独居、空巢老人申请安装并使用上了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在智慧平安方面,津南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与110及社区警务无缝对接为关键要素,以警防、技防、民防联勤联动为工作模式,自主建立了公共安全防控服务中心,在保居民平安、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入室盗窃警情数达3年来最低值,平均下降24.5%,连续5年实现命案全破。

在智慧医疗方面,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设了医疗联合体试点,整合全市顶尖的中医、西医资源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三通两自”:使用“医指通”,可提前15天预约全市40家大医院和北京5家知名医院门诊号;使用“医卡通”可提前一周预约总医院各科室专家号;使用“一号通”可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机,自助完成社区医院的挂号、划价、查询等全部门诊过程;使用“自动发药机”,把发药差错率降为零,提高了工作效率。运行4个月来,发药14121人次,处方28185张。

让百姓共享

在标准化建设中,采用“一库两用四平台”。“一库”指的是社区综合数据库,以社区数据整合为核心,打破社区内的信息孤岛,逐步形成社区“大数据”基础库,为智慧社区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两网”指社区公共区域无线覆盖网络和社区管理与服务物联网,比如通过手机能够及时查看车辆存放位置和安全状况;“四平台”指建设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服务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平台,让老百姓办任何事务都可以直接通过一个窗口进行办理。

让“智慧”走进每个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已经从政府主导进入到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新阶段。智慧社区不单纯是社区信息化,更是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和运行水平的新模式、新路径,是整合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房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并合理运行、运营的手段,是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各种人、事、物、服务等资源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智慧社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和市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构筑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智慧社区生态圈。

群众幸福是平安河西、美丽河西、繁荣河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西区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民心工程,积极发挥全国文明城区的示范作用,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日前,河西区启动市容环境管理(2015―2017)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群众打造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规划要求,将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大城管体系和社会共建共管体系,实现城市科学化管理上水平、市容环境景观上水平、群众满意度上水平。今年,将重点实施社区环境管理、市容园林管理等系统工程和天塔周边地区市容环境等三项专项整治,完成“城市管理示范区域”建设。2016―2017年,在总结示范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广科学长效管理新机制。

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新增就业3万人。梧桐中学投入使用,海河中学改扩建二期进展顺利,新四中开工建设;区属二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和国办养老院选址建设全面展开;139片散片旧楼区完成综合提升改造(房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区文化中心建成。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推进“300平方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

今年以来,新建改建社区服务设施65处,11月底前144个社区服务设施全部达标。完成两项工业燃煤锅炉改燃和4551辆老旧黄标车淘汰任务,完成11座桥梁下51个地块的综合治理。着眼于“大安全”观,成立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和危险化学品整治工作,大力化解积案、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5

关键词:传统苗医;治病用药特色;生态智慧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080-05

本文所探讨的生态智慧,是指特定的文化群体基于对所处的复杂多变自然生境与社会生境深度理解基础上而建构的,并能确保这些文化群能健康生存和发展下去的知识编码形态。显然,这一知识编码对相关的文化群体而言,它无疑具有重要的生存实践价值。笔者以为,苗医药这种以求生经验为表征形式的知识编码蕴涵的智慧贯穿于苗族的生命观、苗医药知识系统的建构逻辑,以及以疗效目标价值的“快速”实现而衍生的识药、用药经验中。换言之,苗医治病用药经验、智慧的形成与积淀,与苗族所处的自然生态及其以频繁遭遇战争并不断迁徙的历史进程有关。因此,对这种特殊形式的生态智慧的文化解码,可为这一经历着苦难历史的族群何以能在山地环境中稳态延续,提供一个探讨价值的“解”。

一、“生命神性”VS“万物有灵”

苗族生命观认为生命体是“魂身”与“肉身”共同组成的, 两者时刻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当人的身体出现异样或精神失常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丢了魂或是灵魂出壳 (即魂身脱离了肉身, 被某一它体生命劫持)的结果。遭惊吓或被魔鬼劫魂,是引起丢魂或灵魂出壳的主要原因。总之,健康的生命存在是灵魂与肉体的共生形式,生命是一种神性的存在。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苗族传统文化缺乏对生命运动的微观动力机制进行深入认知的知识工具。因此,只能从宏观上把握生命现象,并把生命当着不容残缺的大自然杰作,即“完美”既是每一个生命体(这里主要指人类)都应该达到的理想值,又是生命作为神性存在的呈现方式。遗憾的是,苗族文化对生命神性的理解,却被想当然地误释为“万物有灵”信仰。

事实上,以“万物有灵”作为解读苗族的“万能商标”,是源于学术概念进行跨文化翻译、借用时发生的错误。这是因为,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提出的“animism”解释假设,其本意也并非为我国学界误译的“万物有灵”,而是意指对生命有着神圣关联的某种力量的信仰。显然,这种信仰所含涉的对象仅限于生命现象,而远非“万物”。简而言之,“animism”所表达的本意是指早期人类对生命敬畏的基础上产生的信仰,即“生命神性”信仰。但在概念引入过程中基于对“他者”文化逻辑理解的偏差,使得“animism”这原本中性的学术关键词,基于跨文化误译而变成了一个对早期人类认知能力进行否定的概念表达。也就是说,由于概念是人类对客体对象认知的表达,因而“万物有灵”概念内涵有效的前提是宇宙万物的无差别存在,即宇宙是混沌一片,万物类象之间还没分化;照此推理,也就是意味着人类还没产生;人类还没产生又如何形成“万物有灵”信仰?因为人是文化的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基于大脑的进化使人具有对所处的客体世界进行分类编码的能力;有了认知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人类(哪怕早期的原始民族)都具有区别“有灵”与“无灵”的能力。因为“有灵”与“无灵”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它们是互为存在前提,互为识别的参照系。照此逻辑推理,将“万物有灵”作为解开少数民族或人类早期文化逻辑的“钥匙”,也就意味着将被研究对象进行了“非人化”的划分,从而使这样的表述本身脱离了人类学的价值导向。更何况,“万物有灵”企图表达无限但其实只饱含有限的一部分,因而是自相矛盾且意义含混的概念。尽管“万物有灵”这种欠妥的误译已形成学术表述“惯习”,但仍有反思之必要。据此,本文以“生命神性”信仰作为“animism”的对译,替换“万物有灵”用来表达苗族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至于苗族信仰体系中对高山、大河、巨石等物象的崇拜,那只是“生命神性”信仰的延伸,是对非生命物类的拟生命化赋值的结果。也只有从“生命神性”理论视角,才能实现对苗医治病、用药特色的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苗医的治疗特色

苗医治疗最具表现力的特色在于擅于治伤;其次,是“巫医结合”,力求精神与肉体治疗兼顾。

(一)擅于治伤

擅于治伤,是苗医药治疗的最重要特色。这种对外伤医治的强化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苗医药文化系统建构与苗族特殊的历史过程和生境共塑的结果。经历无数次战乱的洗礼,长途的迁徙使苗族在历史上成了一个频繁“受伤”的族群。从文化演化的机制看,苗医在治疗外伤的强化属于文化的“特化”机制。即是说,正是苗医药文化与其社会暨自然生境的高度耦合,才形成如今的医治特色,成为一个有着明显标志的医疗知识系统。在外伤的医治中,尤其擅长于“治疗骨折、跌打损伤,刀、枪伤,虫、兽伤等”[1]485,尤以治疗骨折、毒蛇咬伤和退弹术而享誉中外。例如,贵州松桃苗医吴海塔擅于治疗胸腰椎骨折,①①胸腰椎骨折在医院几乎是无法治愈的——笔者注。他曾让数十名因外伤所致胸腰椎骨折的瘫痪病人恢复劳动能力。他所治疗的患者中,有一位患者叫张兵,是因从高处跌落腰椎爆裂骨折而致高位瘫痪,至今仍为脊椎严重的错位状态,但病人不仅能生活自理,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四川大学的一位骨科专家检查后也觉得不可思议,当病人问这位专家能否通过手术接好腰椎时,专家无奈地说:“手术可以接好你的脊椎,但难以避免你瘫痪。”[2]4云南《马关县志》载:“苗人……有良药接骨生筋,其效如神。”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有诗云:“子弹无足自退出,全凭苗医佛陀功。”这些记载都是苗医对骨伤科医治特化的真实写照。

(二)精神与肉体兼顾

传统苗医在治疗过程通常是“巫医结合”。对苗医而言,“巫”不仅是精神治疗手段,还是诊断手段。例如在烧蛋疗法②②烧蛋疗法,是湘西言言区苗医常用之法,具有卜病治病的奇效。实施的过程中,医者在烧蛋时会焚香纸,念诵巫辞,并最终从蛋的物理性状推断病者之病。另外,对于一些复杂而难以确诊的“疑难杂症”,苗族乡民也会请巫师主持法事,通过与祖先神灵的对话卜诊病根。当然,药物治疗并不会因为有巫的嵌入而弱化,但苗医认为“神药两解”更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从现代心理科学的角度看,苗医在诊治过程中的“施巫”属于精神或心理治疗,满足了复杂系统中的“信息致序”[3]309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苗医很早就懂得心理治疗的神奇性与重要性并付诸实施。不可否认,这种巫医结合的诊治特色与苗族“魂”“身”共融的生命观③③苗族生命观认为,生命的存在是“魂身”与“肉身”的共融、共生的神性存在,生病往往被认为是“魂身”脱离“肉身”所致。及“信巫畏鬼”的习俗有关。据清康熙年间阿林在苗族地区调查编著的《红苗归流图》的“悬梳卜病”图载:“苗俗信巫畏鬼。人病则曰有鬼。以线悬梳而视其欹侧左右抑扬动静,以卜鬼之所自,定疾病安危。然后请巫祈禳……。”[1]485由此看来,这种治疗特色与苗族文化编码中将生命看成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存在有关。

三、苗医治病用药特色

(一)以“鲜药”为主

在苗医看来,自然系统只是苗医药知识系统的编码映射空间。因而,在苗医药文化编码过程中,人们总是不断地通过对自然物类的理解,来实现对人的生命性状的理解;同时,又从对自我生命的感知来实现对自然物类性状的再理解。这样的认知逻辑预设下,“鲜药”之所以被认为比“干药”更具药性与神性,就在于它比干枯甚至朽烂了的“陈药”更具生命的活性,从而也才能提高治疗的效率。正在基于这样的逻辑,苗医治病常用鲜草药,“草药兼用木本、草本两种,少用市里药店之官药。因官药放存过久,正气散尽,性较平和,治难见效;纵见效而需要日久。不如草药性质较烈,鲜药尤佳。故苗医治病喜用鲜药,时间短而功效速,人人乐而用之”[4]。这种用药特色及对治疗速效的追求,是对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适应的结果。这是因为对于苗族而言,战争迁徙首先是一种必须保持“速度”的战略转移过程。医者对伤病的医治也只能坚持对“疗效”为根本的价值目标,而“鲜药”更能确保疗效的实现。其次,以“鲜药”为主也意味着苗医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药库,可本着尊重生命,遵循着对自然生态系统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地实现人与自然物类的和谐相处。再次,苗医在治病用药过程中始终“认为草药能治病救人、有灵性的植物;草药由山王菩萨养育和管理;同时,草药托负了苗族医药的先祖——苗王菩萨的灵魂,药王菩萨的灵魂是药物显现疗效的重要因素。从而,苗族草药师们在采药时要撒米祭祀药神,下药治病前也要祭请药神,伤病治愈后还要祭谢、恭送药神”[5]。这同样也是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表现。

(二)加工炮制程序简单

正是基于长期医治实践中对“速度”的追求,锁定了苗族药物加工炮制简单的特色。药物炮制的目的是为了消毒或增效,实现疗效与快捷的结合。炮制方法遵循苗族日常的生活逻辑,常采用“汗渍法、煨制法、酒制法、尿制法、霜制法、煅制法、雪水制法等等。对于有毒的药物如三步跳、乌头、茶枯、蜈蚣等均炮制后入药[6]35-36。总之,加工程序简单,在确保毒性降解的前提下缩短药物加工流程,能避免药性的散失,从而支持疗效目标的快速实现。

(三)用药采药“因时而易”

苗医用药采药时,比较注重季节与药物药性之间的关系。苗医认为能入药的植物,它的根茎叶花果都能入药且具有相同功效。因此在药物取名时,便有了“nggab reix(草本药),nggab jiongx(根类药),nggab jingd(茎类药),nggab hmiux(叶类药),nggab benx(花类药)和nggab bid(果类药)”[7]之分。即苗医意识到药物的药性集中部分而随季节变化而异,长期的用药经验,使他们懂得“春用尖叶夏花枝,秋采根茎冬挖蔸,乔木多取茎皮果,灌木知可用全株,鲜花植物取花朵,草本藤本全草收,须根植物地上采,块根植物用根头”[8]27的用药知识。这种用药知识,尽可能避免对整株植物的毁灭性采摘,实现了药物资源利用方式的多元化,减少了采药对植物生态系统的扰动,有利于药物种类多样性的长期保存,化解人类对自然施加的生态压力及其可能衍生的生态风险。另一方面,苗医药对相关药物的命名编码过程中,还能充分利用自然物类直观形象及疾病表征与生命性状之间的联系进行自然链接,使“苗药的命名既生动客观,又形象具体,非常注意实际,易懂易记”[8]26,实现了文化编码所承载信息的最简化。这种知识系统建构过程所追求的形象直观,巧妙地克服了记忆系统的结构性缺陷。①①文字的缺失,导致记忆系统难以对复杂的编码进行有效记忆,因而力求对信息的化简。从而可以看出,苗医药知识的建构过程也是对苗族自身的文化生态适应的过程,因而不失为一种智慧。

4.药分“公母”

苗医认为,同一种药物如果颜色不同,则其功效就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因生长环境不同,其颜色发生改变,功效也有强弱之别。例如,对于苋科植物的鸡冠花全株,湘西方苗语称为Reib guanb chax(音译:锐管扎)或Benx guanb chax(音译:盆观扎)。其中,对于花呈红紫色,茎、叶柄、叶脉带红色者称之为公鸡冠花,又叫红鸡冠花。而少部分鸡冠花的花序呈黄白色,全草浅绿色,被称为母鸡冠花或白鸡冠花[9]。换言之,同科同属的药物功效一般比较近似,但其形状的差异,叶尖或锐或钝,这也是区别药物功效强弱与与生命性状的重要依据。在苗医看来,公、母药药性之强弱就犹如男女之体力差别一样,男人的体力明显大于女人。基于这样的认知前提,苗医认为药性强的为“公药”,药性弱的为“母药”。而且,“公药”一般生长在向阳之地,叶呈尖状、单数、植株小样、颜色偏深或色红色紫,其药性一般较强;反之,母药往往生长在背阴之地,叶片呈双数呈圆钝状、植株大样、颜色偏浅或色绿色白,其药性寒凉且药性一般较弱。这显然是苗医敬畏自然,从而对自然物类进行拟人化的结果。

三、表征苗医治病疗特色的案例

苗医治病用药所隐含的生态智慧,也常常被嵌入在一些别具特色的治疗秘法绝技中。这些疗法绝技,既是苗医治病用药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苗族生产、生活、生存经验的临床应用。现略举例说明如下:

(一)“抢魂法”[10]68

湘西方言区苗族医者治疗“遭惊吓”(苗语:Zhos benl)这种疾病的方法很多, 各师各教,花样不同。但最暴烈的治疗方式是“抢回魂身”,①①这一方法,一般只在“喊魂”与“赎魂”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即请大巫者主持法事, 集结包括蚩尤老祖的兵马在内的阴兵鬼将,会同聚落里的精壮兵勇,组成战斗团队,向弄走了患者“魂身”的它体生命发动进攻,毁其巢穴,伤其肉身,斩尽杀绝,把患者的魂身抢夺回来。显然,这些治疗方式与方法,所运用的知识,都是民间解决个人或族群之间的矛盾、仇怨的方式方法。开初是祈求、上供,企图息事宁人, 若不能解决问题,则兵戎相见,总之,绝不屈服、志在必胜。整个医治过程是苗族人与其他族群、其他生命体相处原则与战争经验的“临床应用”。

(二)“掐蝴蝶法”[2]28-30

苗医把肺炎称为“蝴蝶症”。苗语对这种病进行文化编码时称之为Zhos bad beus(拟音:夺巴剖),意为“遭了蝶或蛾的侵害”的病。这种文化编码的逻辑在于,苗医把人体胸部视为蝴蝶形,并认识到人体的许多肺部疾病会在此处有明显的外在表征。掐蝴蝶法(Lat bad beus,拟音:拉巴剖)是通过术者掐刺特定的病症反应区域以刺激筋脉,调整气血,激发人生灵能的护卫作用,以清热、止咳、平喘、退气降逆、宣肺宽中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内部脏器发病会在体表出现过敏带的反应,这些过敏带是按身体分节构造以体节性出现,当内脏有病时,与其相应的脊柱所分配的皮肤区域会出现感觉过敏,其中比较显著的称为“极点”。因此“掐蝴蝶法”其实有其科学性的,然而苗医在实际的治疗常是两种方式并用:一是掐(苗语称之为: Lat);另外一种是用火燎。第一种方法的具体过程是,医者在患者的胸脯上仔细端详, 发现蝶或蛾后,就用指甲将其掐住, 实际是掐住患者的一些部位。医者认为,掐蝶或蛾时,须讲究方法,否则蝶或蛾不但没有掐死,相反会被赶往人体的更深处,危及患者生命。第二种治疗方法,是用的火烧。所用的火是桐油灯的火苗。医者先是在患者的胸口搽上少许桐油,然后用桐油灯照来照去, 发现蝶或蛾之后,就用灯的火苗在蝶或蛾隐藏的部位燎, 意思是烧掉其翅膀, 使之不能飞行,自然而然就不能侵害患者的生命了。

(三)履蛋法

履蛋法又称为滚蛋疗法,是通过用鸡蛋在患者身上来回滚动达到祛毒治病(诊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在苗族民间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许多普通的苗族妇女都会使用。这一疗法的苗医理论在于,鸡蛋在苗族文化关于生命的认知编码里,它是生命的前体,是最具有生命神性的物质,通过它与人体皮肤的接触可以将人体中的毒素吸收,能将有关毒素的颜色和质地的改变性状反映出来,从而具有治病、诊病的功能。这一方法在施用时,一般是用生鸡蛋在患者身上反复滚动,其部位主要有面额、颈椎至腰椎、胸、腹部及背部及其他患部,来回反复滚动,滚动后贴于肚脐上片刻,然后将其煮熟后剥开,观察鸡蛋上特定的信号反应区(蛋白、蛋黄、蛋膜)的质地与颜色等方面的变异特征以诊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轻重程度。如发高烧或受寒凉者,蛋黄外表隆起许多小点,称为“麻钉”,由麻钉之多少,可以推断病势之轻重程度。从蛋黄颜色方面辨别,蛋黄现青色者,推辞为受寒,蛋黄现黄者者,则为受热。滚蛋时,如患者几乎不能感觉蛋之热烫,即部位失去热的感觉,苗医认为这是受病极深,宜每日继续滚蛋,或多在麻木处与受寒处滚烫,直至患者对热的感觉灵敏,蛋黄的“麻钉”点减少或消失为止。当然,履蛋疗法之具体操作方法多样,根据需要还分有履生蛋、履熟蛋、履银蛋之别,等。相比而言,滚生蛋用于治疗热毒侵体所致的感冒发烧,有退烧作用;而滚热蛋和银蛋可治疗发烧,风寒头痛,腹痛腹泻,小儿惊骇、抽搐以及祛蛊毒等。总之,苗医治病还有许多别具特色的疗法,限于篇幅的原因不能在此一一枚举。

四、结语

通过以上关于苗医治病用药特色形成的文化逻辑分析,可以看出,蕴涵于苗医药知识系统中的生态智慧,是苗族对山地农耕自然生态及以频繁迁徙、遭遇战争压力的社会历史生态适应的求生经验积累。这种以求生经验为表达方式的生态智慧,贯穿于苗族的生命观与苗医药知识系统的建构逻辑,以及以疗效目标价值的“快速”实现而衍生的识药、用药经验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杜 江.苗医治疗学的方法和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7).

[2] 杜 江,邓永汉,杨惠杰.苗医绝技秘法传真[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

[3] 张小军.社会场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

[4] 石启贵.湘西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223.

[5] 余永富,杨宗才,唐秀俊.雷公山苗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调查——以贵州黔东南雷山县乌东村为案例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11(2):64.

[6] 杜 江,鲁道旺,刘 亮.苗医用药的特点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7(1).

[7] 唐海华.苗族药物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7.

[8] 冉懋雄.略论苗药学基础[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1):27.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6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医院;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国信息科技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面对新的信息技术环境和医疗技术,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载体赋予了医院新时代医疗服务建设新可能。随着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如何提高医院发展质量、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1]。智慧医院的建设可以提高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智慧医院应当将大数据和医院管理相结合,提升运营管理的能力,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就医体验,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助力我国医疗行业的全面发展[2]。

1大数据对智慧医院管理的意义

1.1大数据可以提高医生诊断正确率

医院每天都在生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例如患者个人资料、病例诊断信息、药品处方信息、住院服务信息、医疗设备信息、财务收支信息等,信息的种类丰富繁杂,这些数据在维持着医院的运行之外,还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和医学价值[3]。利用大数据技术,医生可以通过从海量的资源库中检索到以往同类疾病的诊疗记录,通过对比和分析对患者的病情提出更优质、更有效的诊断方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减少了医生传统的翻阅历史病案的时间,克服了医生看病依赖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以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增加诊断正确率。

1.2大数据可以优化医疗服务水平

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下,患者需要通过窗口挂号、电话挂号等形式来取得就医资格,甚至在某些管理不规范的医院还滋生出黄牛号等违规现象,这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口碑的塑造而言是极其不利的[4]。在传统模式下,医生无法合理预判单日就诊人数,使得医院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或分配不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过往就诊人数来判断何种疾病在何种季节的发病率高,科室的医护人员该如何进行合理排班,以此来达到减少患者排队时间提升医疗水平,优化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

1.3大数据可以提高医院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院方管理层难以从总体上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准确的把关[5]。大数据可以通过数据筛查系统、统计系统等对各管理环节生成的数据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对比分析,以达到全程监控医院财务数据、日常运营数据等,可以给予数据的反馈,对员工进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医院运营工作的合理开展。

2智慧医院应用大数据所面临的问题

2.1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功能欠缺

建立完善实用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是智慧医院进行信息化前提条件。然而,目前我国的智慧医院建设现状中存在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不够的问题。由于医院规模、信息化建设基金不足、地区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等客观因素,导致一些规模较小信息程度不发达地区的医院难以应对就医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医疗服务需求。在医院进行信息系统平台搭建时,缺乏集成化的搭建理念,导致各个科室和各个系统管理模块之间的互通性不高,这种搭建理念严重影响了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效。通过调研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报告可以得知,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智慧医疗系统功能仍局限在医院公共栏目信息、科室导航、自主挂号上,无法正确收集患者信息,信息系统平台功能的欠缺导致大数据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它的效用[6]。

2.2大数据人才较为稀少,信息化进程推进缓慢

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力量的推动,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就业情况中,大部分的大数据专业人才更偏好去互联网行业工作,导致医院缺乏精通大数据技术的计算机人才。人才的不足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缓慢,出现大数据技术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严重制约了大数据发挥效用[7]。其次,部分医院还存在人才培养力度不强的问题。如果院方没有给予大数据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仅以短期信息化建设为导向的来进行人才培养,势必会造成人员的流失,不利于智能时代医院深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8]。

2.3技术手段存在缺陷,用户数据隐私安全难以保障

在目前的智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用户安全意识淡薄、信息技术不到位、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等实际问题[9]。医院系统包括许多种类的信息,如患者个人资料、诊疗记录、历史病案、财务信息、医院管理信息等,各类数据24h不断生成,数量可观。各种医疗数据背后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意义,在正向促使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优化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医疗领域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信息应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被不法分子盗取的可能,数据系统的漏洞让用户的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在实际的医院管理工作中,我国医疗大数据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机制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保护法律条文,使智慧医院建设面临较为棘手的局面[10]。

2.4各医院间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互通,无法发挥大数据最大效益

在患者在实际就医过程中,常发生因个人原因或病情的特殊性需要更换就诊的医院或更换科室、就诊医师等情况。由于目前大部分医院尚未形成信息之间的互通共享,患者在更换医师或医院后,医生无法了解到患者之前的治疗进展,导致患者需要重复叙述或重复检查,加长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和就医成本,没有注意患者对人性化的需求。医院之间存在信息不共享的原因是由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数据没有规范的标准所导致的,而科室之间存在信息不共享的原因是由于院方管理或信息系统模块设置存在缺陷所导致的[11]。

3提升大数据对智慧医院管理的应用效果的途径

3.1完善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提高信息化程度

在对智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功能模块和一体化信息系统,以提高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12]。在大数据应用中,应注重业务集成平台的搭建,将各个就医环节和各个流程串联起来,以满足医院进行智慧管理的需求,在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中就需要注意充分构建应用系统架构。业务集成平台是进行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载体,首先,应视医院的规模、每日就诊量等实际情况来对平台的功能进行设立。其次,要注意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筛选,要注意患者数据的有效收集,避免造成资源库的浪费。对于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应采取具体措施,提高信息的安全保障程度,维护原始数据的安全性。

3.2加大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才效用

在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推进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计算机团队的建设。首先,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对计算机人才的发展培养,结合地区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大数据人才薪资体系。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吸纳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人才培养制度机制,给予计算机人才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途径,保障大数据技术在智慧系统中可以发挥作用。其次,在招纳了具有大数据技术的人才之后要注重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需对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立足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从岗位匹配、价值创造等层面,通过外派学习、海外深造、学历提升等形式,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大数据技术学习条件,强化人才素质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匹配度[13]。再次,在大数据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激励考核制度,以激发信息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绩效激励的刺激作用,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院方管理层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对信息技术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栽培,以达到推动智慧医院建设进程的效果。

3.3提高医患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将服务和信息化相结合

由于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诸多不同,人们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参差不一。部分患者和年龄稍大的医疗工作者存在网络使用不便的情况。医院方面应加大对院内医疗工作者对信息管理平台使用的操作培训力度,以开展论坛讲座、专家授课等形式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如智慧药房的工作操作流程、智慧门诊的工作操作流程等。同时,要深化医疗工作者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医疗工作者的大数据利用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数据功能[14]。科研能力是医院综合能力及竞争能力的重要表现指标,而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能力能为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智慧医院应将信息管理平台中的数据形成科研数据库,将患者真实的诊疗数据、住院记录、随访记录、治疗费用等关键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筛选、清理、归纳及自然语言处理,以辅助医生在检索病案时能做到直接高效,以提升科研成果的真实准确性,减少传统方式检索的时间浪费[15]。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抓取信息的关键词,将数据进行病种预后分析、治疗结果分析、再住院率分析、预测分析、干预分析等,如医疗工作者能对大数据的检索和分析功能进行充分利用,那么大数据将在智慧医院的科研工作中贡献不俗的成绩。其次,在进行信息平台搭建的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信息采集的过程要简洁有效,避免信息重复采集和无效采集。对于老年患者和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要及时提供协助,在院内安排专门的协助岗位,由患者口述或手写基本信息,由工作人员完成数据信息化的工作,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

3.4根据政策文件的指引,完成数据集成共享

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智慧医院的关注力度,了多种政策文件。智慧医院应根据相关文件的指引从数据的融合贯通和价值挖掘角度,建立和谐共通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智慧医院信息建设提供合理保障,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在《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17年版)》中,对高等级标准提出了“实现院内术语和字典的统一,实现与上级平台共享文档形式的交互”等要求,这将有助于智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管理提供重要指引。4结语智慧医院的建设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智慧化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提高医院的智慧化程度是提高医院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理想途径。在医院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智慧管理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设智慧化医院提供重大帮助。医院进行智慧化转型需要充分发挥全院的协同能力,从基础数据的收集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功能和检索功能。在科研工作和管理运营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辅以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技术联动,为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和优化医疗工作者工作效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书贤.智慧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J].中国医院院长,2021,17(1):38-41.

[2]张美娟.基于智慧医院的集成平台建设技术研究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10):1351-1354,1357.

[3]王震,何炜,沈伟富,等.以数据为基础的医院智慧服务绩效管理实践与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10):69-72.

[4]任浩,刘燕燕,许鹏,等.智慧医院信息化管理无纸化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20,12(10):46-48.

[5]陈春琴,黄晞.互联网时代公立医院的智慧财务建设与发展[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5):315-316.

[6]伊菁华,吕曼溪."智慧医院"背景下智慧后勤综合管理平台的构建[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9):3-5.

[7]许博.智慧医院与绿色医院的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居舍,2020,15(29):103-104,166.

[8]张晓宇.智慧医院信息化与智能化设计方案研究[J].智能城市,2020,6(18):23-24.

[9]陈家驹,刘阳,陈加宜,等.基于"互联网+"的综合医院智慧自助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5):646-650.

[10]孙远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后勤运维平台构建[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4):79-81,84.

[11]王越.智慧医院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196-198.

[12]陈才志,贺宇,陈龙龙.ai+智慧监控在应急医院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20,49(12):65-66,92.

[13]陈飞,刘玉秀,苏皖,等.大数据应用于智慧医院建设的Swot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5):633-636.

[14]赵佩.5g时代的智慧医院建设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88-89.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7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有线网模式为依托的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当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简约智慧医疗”逐步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RFiD智能感知

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深化改革,当今医院均“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服务理念,而物联网技术的问世,又为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简约智慧医疗”逐步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该模式的重心即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一个RFiD传感器、一个无线体征测量仪加一部ipphone,就可使在家休养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等数据呈送到主治医生桌面系统中,医生就能够根据相关数据结合相应路径对患者做出后续诊断及医疗处理措施,真实地展现了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

一、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定义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实质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严格意义上讲,物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二、物联网平台在医院的整体架构规划

要实现“简约智慧医疗”模式,现有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在医院,前提条件就需构建三网融合的统一物联网架构,才能实现医院在人员、药品、器械、物资、设备和标本方面的全面应用及闭关管理。

医院物联网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中,应包含如下部分:

(一)物联网核心产品

物联网aC、物联网ap及poe供电交换机;其中物联网aC遵循iSo/ieC18000标准认证及802.11n标准认真,支持802.11n,RFiD,wapi,ipv4&ipv6以及10G等新技术,同时支持集中式转发和分布式转发两种转发方式,可实现ap零配置和集中的管理。另外,物联网ap支持第三方RFiD模块应用扩展,可同时工作在2.4GHz和5GHz双频段,理论值双向速率可达600m/S,符合wi-Fi规范和iSo/ieC18000物联网规范。

(二)移动终端

ip通讯终端、eDa移动终端、各类RFiD标签、传感器、定位器、生命体征采集器等。

(三)辅助支撑的各类业务系统

如药品物流管理系统、移动临床护理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婴儿防盗系统、供应室质量追溯系统、医院移动资产管理系统、医疗废弃物回收管理系统、手术器械清点系统等等。

三、以物联网为基础平台的简约智慧医院整体规划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具体应用衬托到实体医院,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规范医疗流程,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患者腕带识别、实时定位监控、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移动查房、护理评估及自助呼叫等系统,均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另一方面着眼于物的精细化、闭环管理。从药品物流、医疗器械的精细化管理、医疗垃圾回收管理等大量的采用的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部分,由此一来,简约智慧医院的具体规划图,见图2。

四、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主要应用分析

根据物联网的特点和医院信息化的实际,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成熟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患者管理领域、药品物流、资产管理、医疗垃圾管理等领域。

(一)患者管理领域

主要包括病患的标识、病患的定位、病患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和监控。

1.患者的标识

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为能对患者进行快速身份确认,保证正确的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借助物联网技术的条码和RFiD标签可以实现有效的患者识别,通过扫描和自动感知技术可以实现病患标识的自动化和准确化。

2.患者的定位

主要用于无自主意识的患者和Vip患者,是实现患者有效安全管理的可靠保障。借助RFiD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的实时定位、区域警戒、异常报警,医护人员只要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实时查询、实时监控和全过程管理患者。

3.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和定位

医疗物联网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生命体征动态采集与健康监测。

患者腕带佩戴的RFiD标签集成了部分生命体征采集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是一套基于采集、传输、存储、分析患者生理数据的无线传感网络,它可以收集和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监控数据库,医生和护士工作站可以实时调阅这些数据,一旦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医生和护士工作站就会实时接收到这些提醒和告警信息,为提前介入治疗提供保障。

(二)药品物流领域

药品的物流领域主要包括:药品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服药状况监控等。

1.药品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流通过程中单个药品唯一的身份进行标识及追踪,从而达到对药品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与共享,为有效地解决我国医药流通中存在的安全、成本和管理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2.药品库存管理

药品从入库、盘点、出库管理过程中,采用物联网技术,依托RFiD标签,实现药品库存过程中全过程自动监管,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库存不准或药品批次、过期等问题。

3.药品配送管理

根据医院各二级药房或病区订单进行统一配送管理,保证药品的及时准确发送,使医院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药品。配送过程人员、配送车辆及药品包装采用RFiD定位卡、条码等结合,药房或病区实现自动接收、比对,实现药品配送过程全监控。

4.服药状况的监控

借助物联网技术,在药房摆药过程中通过条码技术可以准确标注正确的药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实现药品条码和患者条码的双重比对,实现服药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控。

(三)资产管理领域

医院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为医院的资产提供信息采集、属性记录、状态跟踪、事件定义、流程驱动、实时监控、应用接入的全局标准化管理和辅助,为医院提供“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医院所有的资产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信息集成、事件智能触发和流程智能驱动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医院资产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四)医疗垃圾管理领域

医疗垃圾管理根据垃圾的生命周期管理分为院内和院外。

通过RFiD标签(主要应用于院内)和GpS技术(主要应用于院外)可以实现对医疗垃圾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我们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实施定位和监控每个医疗垃圾包,实现对医疗垃圾的全过程管理,大大提高了医疗安全管理。

五、实施效果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逐步开展,临床治疗智能化的发展可以实时地、移动地监测患者及特需人群的健康状态,同时数据的无线传输、动态显示,方便医生、护理工作者智能分析评估治疗效果,进而对潜在的健康危险预先报警。消毒包的动态追溯管理避免院内因医疗器械感染带来的严重问题。院内资产、人员动态监控管理,有效提高医院管理能力,减低管理成本。技术的无线化、低成本的优势,可大大缩减院内常规医疗检查的工作时间,降低院内外监护系统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

六、结束语

物联网应用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突破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开拓而迅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医疗健康、医疗安全和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升,医院今后信息化的发展将越来越注重物联网技术的投入及扩展规划。(编辑刘鲁)

参考文献

[1]黄桂田,龚六堂,张全升.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3版2012-2013)/物联网蓝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8

虽然我国在智慧医疗系统技术、标准、产品、应用,以及政策层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开端,但从现阶段实施情况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府法律保障问题。智慧医疗中的个人健康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同时也涉及医师的职责。如何保证广大民众在最大程度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自身的隐私安全,这是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体系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是产品化与市场准入问题。现有的智慧医疗系统产品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由于系统庞大且特殊复杂,较多新企业很难取得相关资质,与市场规定准入条件和指标要求差距较大,难于遵循市场公平性原则。

三是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提升问题。智慧医疗技术涉及医疗专家系统技术、医疗感知技术、电源管理与运用技术、网络通讯的软硬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合、突破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智慧医疗涉及行业领域范围较为宽泛,产业结构和利益链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来整合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结构和转变分配方式。

五是标准化与规范问题。系统涉及信息采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终端接口、功能结构等多个环节,现有业务与技术标准涉及领域宽泛,形成各类标准错综复杂,大量的标准已过时需要重新制定,历史堆积问题日趋严重,负面影响日渐凸显。

六是资源配置与协调问题。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形成了条块固化模式,网络集成与服务商结构也颇为复杂,资源分配方式、技术协调对接、服务协同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市场、技术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管理。

七是规范运营服务和管理问题。医疗行业由于长期资源短缺,形态比较稳定,条件优越。随着智慧医疗的应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化会对医疗从业人和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改变传统工作形态和服务方式,改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

八是医疗知识普及与培训问题。传统医疗理念中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治疗过程的了解知之甚少,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和健康问题社会化的根源。医疗健康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和普及智慧医疗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二、推进智慧医疗的有效性措施

各级政府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性政策,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都涉及了智慧医疗的相关内容,并有明确的规定。展望未来发展,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应包括:

(1)创立科学有效的商业服务模式智慧医疗不仅会改变现有医疗模式,也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新模式将体现智慧医疗具有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三方面的优势,让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发挥作用,让产业链中的病人、医生、研究人员、医院管理系统、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风险投资等各个群体都积极参与并能从中获益。

(2)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和网络终端设备就成为智慧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非医疗机构、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专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健康参数对比模型研究及应用、个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参数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是智慧医疗的当务之急。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才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广泛地推广运用。

(3)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地域分布广泛,技术差异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应该设置重点区域重点扶持发展,集聚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础研究与配套机构、传感器技术研发机构和厂商,以及用户服务商等多方资源,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体,通过行业组织和机构搭桥,开展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市场应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交流合作,构建并不断完善智慧医疗的产业链。

(4)重视标准化工作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行业,融合有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跨度较大的领域,涉及的技术标准复杂,缺乏规范的标准体系。应该针对产品技术工艺、市场运营与服务、产业行为与管理,尽快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相应标准。

(5)强化示范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政府主导特点较为明显,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推进和引导。在相对发达地区树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和应用试点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形成市场应用、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的混乱,为今后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及提供良好经验。同时,制定详细的税收激励政策,并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9

【关键词】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信息化

自2009年我国启动新医改以来,就提出了“三医联动”,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一体化配套改革。其中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起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对医院过度性医疗、违规性收费,以及个人、团伙的骗保行为起着约束、整治作用,尤其是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1],表明了国家对机构和个人违章,以及欺骗、诈骗等骗保行为零容忍的立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保业务运行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上,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准确性、符合医保基金使用规则,应该成为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共同关注的事项。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一般远大于人均门诊人次的费用,住院医保收入也一般都多于门诊医保收入,所以国家、省、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以住院控费为抓手,近年来密集推出各种政策措施[2]。适逢国家同时在推智慧医院建设标准,把信息化技术和平台用于“自助医保”,可以为医保自助收费的准确性提供系统性支持,防止过度医疗,减少人工操作和失误,规避医保政策风险,本文就有关的实践做以下总结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某院是深圳地区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日门诊量在5000~7000人次,实际开放床位836张,病床使用率80.8%。医保科有7人,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及医保窗口咨询工作。2017年12月由医保科牵头,联合医务、信息、病案、财务、质控等职能部门成立医保联合协调工作组,在临床科室设立医保信息专员[3],较早地把握住了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提前就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院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参与了深圳版的病案首页格式设计。为此该院成为深圳市C-DRG医保收付费改革[4]9家试点医院之一,2021年2月起,又率先对接深圳市Dip医保病种分值付费。按照医保联调工作组的部署,某院医保科申请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经费,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从患者自助和院方自查两个维度完善了收费准确性控制机制,对医院住院原有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1.1落实“智慧服务”标准,把自助收费从门诊扩展到住院医保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医保法规条文和DRG、病种分值付费等文件通知,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对照最新的医保政策来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梳理医保患者经门诊医生收治入院到出院结算整个流程,更新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医保三大目录,验证相关的手麻、检验、医生工作站等多个子系统数据一致性,力图把计算机软硬件跟网络优势整合起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合规性、准确性,通过患者自助服务模式来弥补临床医护人员、登记收费人员、医保物价人员的人力不足。某院是2015年大规模在门诊候诊大厅架设自助机,先是给门诊自费患者提供挂号、收费、打印门诊病历等服务,后扩展到深圳市医保患者,的确大大减轻了高峰期排队压力,也减少了窗口收费人员。“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正值国家卫生健康委智慧医院建设标准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5]正式颁布,其中“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包括在线支付、床旁结算,以及“医保患者可通过自助机完成结算”等,“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医保类线上支付等”。为此纳入“智慧服务”所有涉及医保的标准,将门诊自助机的实施经验扩展到住院医保登记和收费结算,开发了医保物价及住院清单查询系统、预交金自助缴费系统[6]、自助出院结算及医保支付系统,用安装在病区的自助机代替相当一部分院方工作人员的服务,缓解了患者集中办理出院结算的压力。另外,优化住院部床旁结算流程,以线上支付替代以前的便民服务措施(收费员推结算小车到病房办理出院结算)。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医院自助出院结算app,浏览治疗项目清单和医保报销比例,审核无误后即可支付住院费用,无纸化的住院费用电子票据也就“开出”保存在手机里。当然患者还是可以到病区自助机自行打印盖有医院印章的纸质发票。若对收费项目和金额有疑问,患者可以随时质询app的“在线真人客服”,即使是晚上,该院在开通“机器人客服”之外也安排有1名值班人员。

1.2对接“数字医保”资源,实时更新医保和物价规则,提前预警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于2021年2月启用DRG/Dip整合平台和医保物价精细化管理系统,向医保开放住院电子病历数据接口,系统设计时强调双向数据交换。并于2021年5月7日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平台的“api嵌入式接口”的验收,即按照医保2021年最新的规则要求和统计口径实时向省市医保部门上传医保结算清单。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的同一操作界面集成“医保物价规则库”,该库技术上实现“数字医保”和“网上医院”对接,跟踪医保和物价规则变动并实时更新。“病种分值库(Dip)”和“C-DRG指标库”也放在这一平台,医保科具体负责基础字典和三大医保目录维护,下放药品审核权限给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把国际疾病分类iCD-10、手术与操作分类iCD-9-Cm-3的编码及维护权限给病案编码人员。临床医生在撰写首次病程记录时,系统就会显示弹窗信息“某某病种的分值、平均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医生开的医嘱若涉及超标或违规的项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医生也可以通过集成的“医保审核”按键,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批量自查,若对于自查结果或医保规则有疑问,医生可以跟科里的医保信息专员和医保科人员讨论。医保科人员有专门的管理模块,每天集中审核待出院患者的结算项目,也可预先干预“特殊患者”、“特殊医生”的诊疗过程,规避数据上传“医保拒付”的风险。

1.3紧抓“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医保准确性进入pD-Ca良性循环

应该承认应用新技术肯定会带来的风险,自助收费增加了患者选择的灵活性,减少了医院的人力投入,但是也增大了出错概率。为控制医保差错风险,医保联合工作组以数据质量为抓手,以医保拒付率来评价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把“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7]的理念贯彻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中。首先计划(plan)阶段是建章立制,覆盖宣讲培训、登记入院、病程监控、结算出院、医保总结整个流程,确保计划有效落实。医保自助收费数据的准确性,是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datarepository,CDR)[8]基础上的闭环式数据治理。根据医保拒付和院方自查的历史数据错误,医保联调工作组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和医保结算清单统计口径等标准和要求,逐步整合到新来医生入职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室教学例会、疑难编码讨论等制度中去。实施(Do)阶段的重点放在登记入院环节。患者及其家属在办理入院登记时的依从性一般都比较高,就本次医保入院患者信息匹配出临床数据中心的历史病历,推行“患者信息完善制度”,要求患者补齐和修正用于医保和诊疗的个人信息,在患者自助登记的app里面温馨提示可能的填写错误,如现住址、医疗付费方式、健康卡号(医保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入院体质量等,在院方窗口还可以显示以往住院费用、自付金额、医保违规记录等。这个环节主要是从医院端的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住院治疗环节,患者手机的app自动接收每日清单,有关自费药品或耗材使用的知情同意书也可以用手机签署;医生工作站和医保科的电脑,会自动提醒所开的医嘱是否符合临床路径、是否接近医保物价规则的警戒限,也就是临床辅助诊断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9]嵌入了前面提及的省医保结算平台接口,以及某院的“医保规则物价库”。这个环节的运行机制重点在于要保证患者自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核对和沟通院方诊疗行为,从患者端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结算出院环节,“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开发了供医保物价人员、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使用的出院预结算程序。针对早晨医保患者出院集中、审核时间久、排队时间长问题,医保联调工作组推行“医保预审明日出院制度”,强化医生出院医嘱的计划性下达,即依托信息技术在医生工作站和医保审核系统增设患者明日出院信息窗口,待明日出院医嘱下达后,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及费用清单实时传输至医保审核系统,为医保审核预留足够时间。医保物价人员可仔细核对费用明细,保证收费记录与病案医嘱一致,发现数据不准可及时处理。结算完成通知将实时发送至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机,由患者再次审核费用后决定是否在床旁结算,还是去病区自助机处理。检查(Check)阶段,医院端通过医保拒付率、医生“违规率”和申诉率,患者端通过满意度、投诉次数来衡量实施效果,由医保联调工作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而医保科每月收集医生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病案编码人员的编码质量等情况。评价及执行(action)阶段,由医保科代表医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做季度医保情况分析报告。根据从医保局反馈回来的数据“加强医保事后分析”[10],就拒付的费用金额、医保违规种类、医保违规病种顺位、违规科室和医生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DRG医院排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性、编码质量、绩效评价等,找出改进措施,确立新的目标,基于CDR构建可视化医保监控指标仪表盘,并进入下一轮的数据质量管理循环。

2结果

2.1医保拒付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之前的2018年,某院的医保出院人数是22774人,医保拒付病历888份,拒付金额是16806.58元,拒付率是3.90%,而正式上线“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后,医保出院人数是29114人,医保拒付病历121份,拒付金额是2290.09元,拒付率是0.42%。在α=0.05的水平,2=813.9019,p<0.05,医保拒付率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也可以这样认为,立项后医保费用的拒付率比立项前是实实在在地下降了,医保数据控制的准确性要好于立项前。

2.2患者满意度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调研时期,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医保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1个月300份的随机抽样调查,专项正式上线后,再次调查了300位医保患者,有效回收274份问卷。在α=0.05的水平,2=3.8653,p<0.05,医保患者满意度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当然满意度包含很多因素在内,但患者怀疑费用出错,数据不准,肯定不能算作满意的。

3讨论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篇10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R151.4文献标识码:a

1.项目的重要意义

“社区医疗服务是城市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医疗服务,构建以社区医疗服务为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居民健康为主线,以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重点的智能健康社区系统,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和活力,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

2.智慧社区健康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医疗”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要求与接受。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

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3.主要内容

本文探讨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关键技术主要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连续性的日常健康监护和健康咨询的需求,设计以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主体、联合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攻克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基于本体技术的健康知识库、个性化智能健康管理推荐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依托第三方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健康监测、健康数据智能分析、健康指导、就医咨询、远程医疗协助、健康知识库和健康信息检索等功能。

4.建设方案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为核心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又称居民健康管理/监测/服务一体化平台,是指通过放在社区或机构的的自助体检设备,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来持续监测公众的健康情况,同时通过服务后台提供客制化健康促进和医学预防的智慧型健康服务平台。

图1系统组成图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小屋、智能健康评估系统、健康社区服务系统,卫生信息交换系统和居民健康风险分析系统、用户终端等七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卡系统:是居民身份的识别卡,便于居民的连续健康检查和建立连续的居民健康记录。

2)居民健康小屋:简称为自助体检管理系统(SpeiS),是指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把一批健康检查仪器整合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下,使受检者可以自主的轻松愉悦地选择体检项目,实现一系列生理参数的检测,系统自动对受检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电子建档及信息服务管理的一种体格检查模式。是运用各类数字化健康自检设备,实现居民自助式的健康检查,并将居民健康检查状况记录于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3)健康小屋家庭服务系统:是以物联技术为核心,实现对健康小屋的综合管理,包括数字化健康设备的管理、居民身份的认证、健康数据的接入与管理等,通过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实现健康小屋与智慧家庭的服务对接,并可供医疗机构、居民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需调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接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

4)智能健康评估系统:运用多因素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居民健康自检信息为基础进行居民健康状况智能化、自动化的评估,给出居民健康风险评价;

5)健康社区服务系统:是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的,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诊疗服务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健康随访系统,健康体检系统等等;

6)居民健康分析系统:是以商业智能(Bi)技术为核心,基于多维健康分析模型,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图表化展现,包括居民健康整体状况,各类疾病分布及发展趋势等等;

7)卫生信息交换系统:是基于HL7、iHe等行业标准建立的,可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和实现业务协同的集成信息平台,用以实现包括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医疗业务的协同。

8)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作为市民使用智慧社区平台,享受智慧生活的最直接的感知设备,可以有多种设备,包括:居民健康卡、家庭智能触屏等。

5.技术特点

1)实现健康体检智能采集、无线上传、智能分析、主动报警、医生主动咨询等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由于老百姓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如何解决数据采集、上传、分析、报警、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本次解决的重点,并在解决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同时,研究医院的处理流程,创新出一套适合社区医院的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2)通过系统设计解决多终端接入和数据共享问题

系统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和数据的采集,以及多种终端之前的数据交互。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硬件平台的不同,不同的终端使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数据交互,避免由于硬件差异和系统不同导致的数据共享的风险。

3)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的智能分析管理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需要对智能无线医疗器械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管理,并于市民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同步。因此,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医疗健康信息的本体建模、个性化智能推荐服务、医疗与健康元数据管理都需要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与相关辅助治疗信息自动推送给患者。

4)解决各级医院不同医疗相关管理系统的数据兼容问题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医院、中心医院的双向转诊,即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疑难重症上中心医院的自动转入体系。就目前来说,各个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等都为信息孤岛,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来实现各个医院、各个系统的统一数据交换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将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自动管理各系统的接入及数据重构。

总结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健康关护环境,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海波.云计算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展望[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2010(1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