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十篇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十篇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2:31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探索

高中课程的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最大问题是过于关注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其他领域的发展,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这就意味着课程实施在教学层面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一、注重把握《课标》的特点和要求

《课标》是由国家制定并公布试行的指令性文件,是教材编写和学校教学的依据。高中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明确任务,自觉实践,尽快明确《课标》的特点,准确把握《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是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

二是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要注重过程教学,要依据《课标》“用教材教”,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尽量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再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模块、专题和学分管理制上;教学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步到位”和“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上;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通过增、删、升、降,削枝强干,重新整合,突出数学本质上。这些变化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期待,广大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应对挑战。

二、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教学设计时,建议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程序:

(1)要做好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一定要依据《课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2)要做好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等,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3)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描述。分记述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文字教案)和流程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图解)等。把课堂教学设计文字化、图表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呈现形式。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能各有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一定要基于《课标》,紧扣教材,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进行构思和设计。只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中敢于探索实践,教学设计必然是一线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三、注重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选修专题的学习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阅读自学、写专题总结报告等。尤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网络学习等,应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机械训练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四、注重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具体来说: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强的训练。

(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在教学中也应予以关注。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五、注重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2

(一)建构背景

数学教学论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数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现实的数学教学论在整个高师数学课程体系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门课在数学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不重视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二是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有过分追求数学教学的普遍性和“科学化”的倾向,对现实的数学教学生活世界关注不够,造成了本课程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三是部分教师过分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了本门课应有功能的发挥。结合我国新近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很有必要从现实与理论两个层面对其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以彰显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未来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教育技能,而且要洞察当今数学教育的变化趋势,清晰把握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变革态势,洞悉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完全能够驾驭教学内容[4],才能应对中学数学教育内容、形式、结构、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挑战。梳理数学教学论课程建设,我国出版和发行的关涉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专著超过二十多部,探讨其体系构建的学术论文也不在少数。仔细分析,发现这些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概念框架体系、表征系统各不相同,尽显特色,优势明显。但部分素材跟进社会需求、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中学数学教学发展需求不及时,缺乏相应的服务功能与衔接机制。部分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是特别明确,与数学教育理论界线不清楚;部分课程教学理论与数学教学理论深度融合不够,不能突显数学教学的特色;部分课程建设中问题意识、交流意识、实践意识不浓,对师范生从业技能的指导与示范性不强等。这些问题就是数学教学论课程重建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重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就是要让数学教学论探讨的领域、思考的话题回归到它应担当的范畴之内,让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成为数学教学论建构的主要元素,从而真正让学生能够从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取从事数学教师职业的一些基本理念、知识和方法,具有坚定的数学教学信念,过硬的数学教学分析能力,坚实的数学教学执行能力,执著的事业心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不屈的钻研意识。为此我们要在课程建设理念上、内容选取策略上、语言表征系统上下工夫,不断丰富数学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学教学世界中有能力去进行有效教学。

(二)建构理念

数学教学论课程建构的目标理念是为学生奠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那么使学生认同做数学教师的意义,获得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理论知识、教学行为与策略就十分必要。数学教学论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的理念是充分体现时代性与适切性。为此要把数学教学论定位在学生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上。从理论的视角探讨数学教学的本质,从实践的视角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探析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数学教学论课程写作与表征的基本理念是秉持“我—你”模式[5],使教材用语、交流模式更加流畅、准确、简洁。为学生数学教学素养储备原料,为数学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基于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以学生教学素养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在数学教学论的学习中,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的精髓。

(三)设计思路

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重建中要力求将现实背景与课程设计、内容确定及课程组织的有效性结合起来。用历史、现实、未来的观点建构数学教学论新体系,给准教师提供一个认识复杂数学教学世界的导游图、一个探索、分享、实践数学教学的平台。因此,设计其体系的基本视角从数学教学信念、数学教学理论、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学行为四个维度编制一个多维对话式的语言表达系统。在教学实施中,以对话与沟通、交流与合作、分享与生成、参与与反思为基本的教学方式,让数学教学论成为师范生生发教学智慧的活水源头。建议在第六学期开设,周课时4。

二、重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基本纲要

(一)逻辑框架

重建数学教学论新体系,首要的问题是要确定数学教学论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是致力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教学素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教学素养,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以“成功之树”模式为依据,认为应从如下4个维度建构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数学教学信念的确立:数学教学论建构的灵魂性问题,如同树根;数学教学理论的掌握———数学教学论建构的根基性问题,如同树干;数学课堂教学的解析———数学教学论建构的关键性问题,如同树枝;数学教学行为的分析———数学教学论建构的实践性问题,如同树叶。这4个维度的核心点就是让教与学直面数学教学生活,让对话、交流、案例进课堂,让参与、反思、实践成常态。之所以把数学教学信念作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灵魂性议题,是因为师范生对数学教师所应担负的教学使命缺乏明晰的认识,其教学信念发展水平表现出不稳定的、杂乱而虚弱的递进顺序态势,都不具备反思的联结主义信念水平,仅在孤立主义水平和幼稚的理想主义水平间徘徊[6]。为此数学教学论要把数学教学信念的塑造放在首位,着力于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的信念、意志力、判断力、洞察力、观察力、欣赏力的养成,促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意识,具备做一名数学教师所需要的坚定信念和道德修养。数学教学理论是数学教学论的根基。有效的数学教学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不论是宏观方面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还是微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营造、教学用语的使用及中观方面的教学权力、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开发等方面都需要理论阐述,以对数学教学起一个统领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其运作体系的解析理应成为数学教学论的核心。通过对数学课堂的解析将引导师范生穿越最初的教学迷雾,树立基本的数学课堂理念,从昔日中学数学教师、现今大学数学教学所示范的模式中走出来,形成正确的数学课堂教学图景。数学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就意味着需要以典型案例的方式引导师范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功能进行深度探析,使学生真正感受、体验怎样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富有智慧地进行教学决策、怎样客观公正地评析课堂教学,真正使理论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上,为学生做一名数学教师在实践上做好储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其表现形态就是数学教学行为,是数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过程。针对具体的中学数学课堂实例,剖析教师的言行、解读学生的言行,从中审视教学行为的智慧性对师范生的成长显得极其重要。建构数学教学论体系的上述4个板块就是要显现基本的数学教学价值观、数学教学科学观、数学教学核心观、数学教学行为观,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成为一代名师做好基奠。

(二)课程目标

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目标是为将来准备做数学教师的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教学素养,使其具备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激情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知识、智慧和行为,获取一定的数学教学经验,能够分析数学教学事件并能设计、实施、评价具体的数学教学案例。概括地讲,数学教学论课程就是为学生奠基基本的数学教师修养、形成基本的数学教学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教学理论、夯实基本的数学教学行为,为他们更好地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提供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源。

(三)基本内容

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由四大板块组成:数学教学信念、数学教学理论、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学行为。每一板块都标志着数学教学的不同侧面,在其中的每一个单元及主题中,形成一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连贯体。结合文献[7-15],给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内容结构表。

三、重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具体建议

重建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在内容体系上创新,而且要在写作风格和话语表征上创新,在试用、修订、反馈评价的基础上方可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新体系。

(一)组织结构

重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需要众多数学教学专家的智慧,组建一支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编写队伍,在实验尝试的基础上开展建构工作。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文献的梳理总结工作,提取以往编写《数学教学论》的精华,选取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建构活动。为此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集多方智慧把日常数学教学中积累的教学智慧通过巧妙的方式渗透到教材中,在一个真诚、开放、思想解放的交流平台上,把数学教学论中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本着高效、务实、负责的态度整合进该课程体系结构中,使课程结构和谐、严谨、有力。

(二)编写建议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课程体系建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数学教学论》教材的编写,要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当代数学教育发展的走向、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本着利教利学的原则,在素材选取、栏目设置、编排方式、呈现步骤等方面不断创新。如可在每一单元设置内容提要、关键词、学习目标作为导入语,主体用“理论解析、参与学习、案例点评、体会感想、阅读思考”等五个主要栏目来表征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内容体系。力求做到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给师范生提供一个平等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

1.理论解析

围绕数学教学论中的核心问题从理论层面阐述其基本理论,力求通俗易懂,使师范生通过学习能够转变观念,提高数学教学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如对数学教学信念的要素分析,可从信念理论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域,师生围绕着信念形成的机制挖掘信念及数学教学信念的要素,从而让学生感悟信念的活化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参与学习

让师范生参与到创建的学习情景之中,通过讨论、交流以及经历数学教学实践研讨等活动,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引起反思,提高认识,深化对理论和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感受“参与”的快乐,在参与式活动中学习如何组织、分析、表达教材,学习如何组织语言、恰当应用语言;学习如何撰写教案、撰写说课稿;学习如何进行评课、如何撰写反思日记;学习如何设计核查表、如何检查教学效果、如何辨析、修正教学行为等基本的教学技能。

3.案例点评

精选具有数学教学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切合师范生认知特点的特色案例,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活动中,通过展示汇报和师生点评,综合性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素养。如在数学概念教学分析中,以函数的概念形成基点,给学生分发一些有关函数概念方面的教学设计案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讨论这个案例的优缺点,发言人将小组的认知在全班展示汇报,在师生点评中达成共识,相互提高概念教学设计的能力。

4.体会感想

让师范生学会梳理、总结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培养表达数学教育思想的习惯,发展数学教学能力和形成对数学教学的探究意识。通过创设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解剖、同学点评、教师指导的环节中提升对数学教学本真状态的理解。在每一单元学习完,学生完成一份体会感想,提倡用概念图的形式撰写,教师负责梳理,提炼要点,用课件的形式或张贴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学生,分享各自的感悟。

5.阅读思考

对相关的数学教学理论、重要的数学教学事件、特色的数学教学案例以辅助材料的形式嵌入到本课程的教材体系之中,不断开拓学生数学教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中国数学教学发展中的几次重大变革,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将“尝试指导、效果回援教学法(青浦试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初中数学(GX)教改实验”“情境、问题数学学习基本模式”“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等重大的教学变革附在文本后面,让学生阅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教改的精神实质。

(三)评价反馈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b)-0130-01

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轻视对概念的讲解,只注重题目讲解,造成概念与题目脱节的现象严重。有的教师仅把数学概念当做一个名词,并不对数学概念多做解释,只要求学生背诵。一节“概念课”讲完,教师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就马上进入到讲题环节,造成学生对概念的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严重阻碍了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的能力,影响学生的解题质量。

1在体验数学概念的探索过程中,认识概念

1.1高中数学的概念课定义

现代许多学者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对数学概念不断认识的过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的目的在于区别于其他属性,是事物存在的依据。数学概念是体现物质空间与数量变换等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识的桥梁,是组成数学理论的基石,是数学知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导数学理论的关键,是数学学科的灵魂。概念有两种产生形式,一是,主观的抽象形式;另一种是,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两者辩证统一,对事物的客观性反应更深刻,更完整。

1.2对概念课的理解要建立在对内涵的剖析和对外扩展内容的掌握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反映事物质与量的方面。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它反映的内涵是“有四条边,两两对边相互平行”,它的外延包括正方形、菱形、梯形、矩形。重视概念的学习,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延伸,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减少错误。

1.3数学概念的特性

1.3.1普遍性与严谨性。数学概念是对数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对数学属性的本质反应。数学概念对属性的本质刻画非常严谨,具有明确严密的规范性。

1.3.2具体性与抽象性。数学概念在抽象性的表现形式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其次,反映了数学的概念符号的本质特征;最后,反映了数学概念的抽象思维空间。数学概念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遥远,正是因为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概念才将被广泛的应用。但是,无论数学概念如何抽象,它的背后都有具体内容支撑,并且数学概念是数学定义和理论的基础,所以数学概念就整个数学领域而言,又是非常具体的。

1.3.3生成性和系列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大多需要以原始概念为基础,并用逻辑理论进行定义,从语言的符号形式加以固定,从而为数学概念的系统结构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要逐步进行,扎实稳妥的有效学习,为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1.3.4相对性和发展性。在一些指定的研究领域中,数学概念的定义是保持一致的,然而数与形在数学概念中又处于不段发展的地位。

2数学的概念课要求及现状

2.1数学的概念课基本要求

高中数学的新课标是:让学生在完成基本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于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并且要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下,积极快乐的学习。因此,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成为高中数学教师追求的教学理念。高中生在对数学的学习时,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数学概念的表面掌握,更应该掌握数学概念的实质内涵,通过研究探索,动手实践,互相交流等手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依然是重要的授课方式,但要注意教课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对数学教师提出新挑战。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特征的研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2.2数学的概念课现状

从教授数学概念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通常会出现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只把数学概念当做一个名词,不做过多理解,对概念印象不深刻,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另一种是:对数学概念很重视,但只是强加记忆,不能透彻理解,没有认识到概念的内涵。时间长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应用。只有正确、清晰地掌握数学概念,懂得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3对于高中数学的概念课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3.1学习概念时引入情境模式

用具体实物或立体模型将学生引入到对概念的学习中来。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时需要一个感性的认知,将数学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或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提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

3.2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进行探索和交流

具有有效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应积极和老师互动,开展自由的交流探讨,主动提出问题,学会倾听和反思,在积极地学习氛围中增强合作意识,为获得高效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3.3对于概念的叙述必须正确

在学完概念后,让学生用语言将概念讲述出来,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概念的印象,教师还能从学生的讲述中获得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结:总之,在数学课概念教学中,根据新课标对概念课的具体要求,灵活地使用教材,对干扰概念课学习的例子进行更换,大胆的删除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概念运用问题,提高概念教学质量,完善概念教学过程,让学生用心体验参与过程,达到概念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万春.论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09(9).

[2]冯光庭,刘忠军.对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0(4).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4

关键词:数据结构;CDio;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70-03

explorationoftheteachingofdatastructurecoursebyintegratingCDioconcept

LiYan,DaiShifang,SuHangli

(Collegeofinformationand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Jiangsu210023,China)

abstract:thesameproblemofhowtointegratethetheoreticalknowledgewithpracticalprojectexistsinthe"teaching"and"learning"ofdatastructurecourse.onthebasisoftheCDioconceptwhichisrisinginrecentengineeringeducationfiled,thepaperstudiestocarryoutdatastructurecourseteachingofprojectdriven.Byhierarchicallyorganizingteachingcontent,continuallyupdatingteachingmethod,greatlyexpandingteachingpracticeandreformulatingassessmentcriteria,CDioconceptcanbeintegratedintotheteachingprocess,andthentoimprovethecourseteachingquality.

Keywords:datastructure;CDio;teachingcontent;teachingpractice;teachingassessment

0引言

数据结构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1-2]。该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强,很多抽象的概念、经典算法的描述以及相应算法效率的分析都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由于无法将其与实际的项目实践相结合,进而产生了所学知识无实用性的看法。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的数据结构课程通常都配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环节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验环节的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与学生前期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不够深入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下对数据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不够透彻,做不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进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CDio是目前兴起的一种工程教育理念[3],它通过将产品研发的生命周期思想运用到工程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以主动地、实践地方式学习工程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现今,CDio理念已经被很多高校引入到了工程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4-5]。

本文将探索在数据结构教学中融入CDio理念,对现有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实践设置和教学考核标准,使得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在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进而达到提高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成效的最终目标。

1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的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

⑴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多种逻辑结构,针对每一种具体的逻辑结构又分别介绍了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许多算法的描述和效率分析。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教”和“学”均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⑵教学方法的滞后性。目前在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模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在配置的实践课程中,通常都是在教师针对某一具体算法,给出相应的要求和实现步骤的前提下,让学生机械的编程去实现算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理论和实践产生脱节,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⑶考核方法的单一性。现在的数据结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过于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的缺失。

2融入CDio理念的教学探索

CDio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经过四年的研究而创立的一种工程教育理念,其中:C(Conceive)表示构思,D(Design)表示设计,

i(implement)表示实现,而o(operate)则表示运作。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在工程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鉴于上述数据结构教学中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多方位的融入CDio理念,必定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2.1分层次的教学内容组织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基本数据结构的描述和数据结构的应用。具体而言,第一大部分主要是对线性结构(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介于线性和非线性之间的结构(数组和广义表)以及非线性结构(树和图)的介绍。这一部分所涉及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对算法的理解和分析不够到位,且很难将算法转化为可执行代码进而影响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大部分的内容是基于基本数据结构,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查找和排序这两种最常用功能。如果前期的基础不够牢固,则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同样存在困难。

为此,基于CDio理念,本文首先构思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组织。对于基本数据结构,首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然后从中抽象出解决项目问题所用到的数学模型进而归纳到一类具体的逻辑结构上。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逻辑结构的基本概念、如何实现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也即存储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的实现和性能分析。最后,基于介绍的理论知识,对最初提出的实践项目进行编程实现。对于查找和排序这两类基本操作,由于它们在很多实际项目中经常会被用到,因此,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将突出对这两类操作的要求,以项目的实际需求去推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以项目为引导的分层次的教学内容组织,不仅使得学生对在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在项目的驱动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目标性,因而对数据结构的教学效果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2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拓展

在以项目为驱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来拓展,有效的实现“做中学”,使得CDio理念能真正融入至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

目前的数据结构教学中,最常用的实践方式是通过设置对应的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编程实践中进行应用。但是该方式一方面实践程度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仅凭授课教师一人的指导覆盖面不够广。因此,在我们的研究探索中,首先考虑将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大四毕业时通常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工程类的毕业设计,而其中很多学生的毕设选题会应用到数据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正在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低年级本科生进行分组后与大四学生进行学习对接,参与到毕业项目的设计环节中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顺利进入到项目实践中去避免他们刚接触到项目时的迷惘,同时也使得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结对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除上述方式外,通过与公司的合作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实践中,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学”能有所“用”,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的另一种教学实践拓展方式。具体而言,在设计课程的驱动项目之初,可以从企业的案例着手,选择有代表性且能体现数据结构核心教学内容的实践项目。在选定之后,可以以专题报告或实践教学的形式邀请企业的工程师介绍项目的背景、所需的知识储备以及实践意义,为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开端。在驱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可以继续和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这些多渠道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拓展,可以将工程理念真正的贯彻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2.3多元化的考核方法设置

目前专业课程的考核多是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模糊了课程学习的焦点,产生高分却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在CDio理念中,考核的目标不仅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到项目实践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设置以配合项目驱动下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

总体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为基础,理论考核为辅,项目成绩为主的方式进行。具体而言,平时成绩可以占到20%的比例,这里包括课堂考勤、平时练习、项目进行中的协作情况等;理论考核可以占到30%的比例,理论考试中不仅要包含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还要涵盖算法的设计分析以及编程实现(这一部分可以借助上机考试完成),另外,考试的时间可以是在期末进行,也可以分为若干个节点进行;项目的成绩将占到50%左右,在项目驱动的教学下,项目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因为项目是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步完成的,所以项目可以分阶段的进行验收,一方面可以避免最后工作量过于庞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杜绝学生临时突击抄袭的现象。

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制定,不仅可以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易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项目实践能力,进而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2.4配套性的课程资源完善

在数据结构课程实践中融入CDio理念,相应的课程资源需要进行配套性的完善。首先要在专业建设方案中突出项目工程的重要性,提高实践环节的比例(学分);其次,数据结构课程的教案需要进行重新编制,其中要体现项目驱动下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后,课程的课件、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均需进行相应的更新以凸显CDio的工程理念。

3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典型性问题,探索将CDio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据此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拓展教学实践方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标准,以及对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完善。这一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探索已经在实际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相信在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后将会积极推动数据结构以及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沈华.数据结构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胡志刚,任胜兵,吴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

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44-45

[4]曾晓辉,文展,付琳.CDio模式下的数据结构教学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5.2:36-38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5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5-02

引言:进行以学生为主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更加扎实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为高中的数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困难程度较高,基本概念的掌握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和理解片面甚至理解错误的问题。我们要利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深化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进行以学生为主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是学生们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前提。高中数学的概念与定理公式有很多,如:三角函数、方差、抛物线以及双曲线等等。特别像双曲线的数学概念,教师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双曲线的讲解,内容将会十分的枯燥且抽象,大多数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真正的掌握有关于双曲线的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将情景导入的教育手法与传统的教学手法相结合,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高中数学课堂情景设置,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困难程度降低,从而对于数学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掌握[1]。

二、进行以学生为主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内容的讲解时,不应当仅仅要求学生们对于概念进行记忆,更应该引导学生们能够对于数学概念进行探索和理解,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的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的讲解时,应当对于学生们进行问题的提出,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得学生们逐步的掌握高中数学基本理论。

如在进行“椭圆”的定理定义的讲解时,教师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前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桌面上固定两根钉子,而后将一根绳子中间的一段固定在钉子上,并且保证两根钉子中间的绳子部分紧绷,同时将绳子的两端合在一起,并且系上铅笔,用铅笔拉直绳子并以钉子中间的线段的中心为中点画图形。笔尖最终划出来的图形会是什么?这个图形具有什么特点?

绳子的固定点不变,将绳子减去一段之后仍然重复上诉过程,会得到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数学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利用课堂前准备的工具进行课堂活动的手动操作,从而通过课堂活动总结出了椭圆的定义以及影响椭圆形状的因素。这使得学生们能够良好的理解椭圆的定理定义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知识总结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助学习的能力。

(二)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高中数学基本理论抽象且难于理解,教师在进行以学生为主的高中数学理论的课堂讲解时,可以将实际生活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具体的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良好理解。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集合”概念的讲解时,可以将概念具体化:学生桌子上的所有教材以及班级内的所有女生等等[2]。学生通过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探讨,可以更加直接有效的明确集合这一概念。

因此将实际生活场景与课堂内容相结合,通过形象的事物引导学生们进行数学概念的良好理解,在完成了对于知识点的课堂讲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概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从而引导学生们能够利用概念进行举一反三,进行数学概念的更加灵活的掌握。

(三)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课后复习

高中数学基础理论环环相扣,学生们对于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数学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每一堂数学课程开始之前都应当对于学生上一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督促学生们加强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课后复习,教师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堂进度的把握,才能够使的学生能够真正的牢固扎实的应用高中数学基础理论。

总结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加强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课后复习[3]。只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都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边静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3.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师教学策略转变

2009年9月,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平。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四川普通高中学校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已走向深入,也意味着高中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主科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汲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又会面临原有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理念僵化等问题。因此,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走向高中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是关键。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之解读

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其在高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才能更加深入地走进新课程。综观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有十大课程理念需要我们认真体悟:在构建共同基础与提供发展平台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提高数学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数学个性化发展为主,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方面,促进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对待“双基”知识的传授上,要与时俱进;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提倡高中数学课程文化价值的体现,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鼓励师生的教与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当然,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的核心转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考虑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二、透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率先进行高中新课改。随后,高中新课改次第推进,逐步展开。就全国而言,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第六个年头,它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譬如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成功案例。但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常常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课程理念的抽象性,使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走入了许多误区。

1.课堂上过于追求生动,只求热闹不要纪律。

新课程十分倡导主动地观察、思考、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由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动”起来。然而,在许多时候,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却袖手旁观。特别是在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推导、基本方法的运用上,淡化了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在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上,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活跃、热闹的结果是学生内心的烦躁和思维的混乱。

2.过度提倡合作学习,偏重形式忽视实效。

从知识结构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宜于合作学习。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期望度很高,动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再则就是布置课题,实行小组探究。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小组合作的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其二,缺乏对合作学习适宜性的论证;其三,合作学习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其四,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的力度不够;其五,合作学习的时间有限,使目标任务完成较为困难。这样的一种状况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求实效。

3.媒体辅助价值错位,多媒体运用泛滥成灾。

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中提倡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需手段,它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形象地表达了数学的本质与内涵,能有力地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但同时,倘若过度频繁地运用多媒体,而不讲求恰当性,则容易良成媒体辅助价值错位,反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譬如说,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重课件制作,轻内容传授,学生依赖于媒体学习,而无心于看书与记笔记;又譬如说,多媒体时常出现的故障,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程序与心情,一些试题的演算和公式的推导,常在多媒体教学中一步到位,缺少必要的逻辑推理环节,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三、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四川高中新课改革的即将实施,标志着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实验省市区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更向广大的四川高中教师们提出了诸多挑战。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数学教师更应积极有效地转变教学策略,以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1.树立高中新课改的理念,转换教学中教师角色。

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高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应首先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课改新理念。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新课改的理念,而且要从微观角度,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理解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譬如,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等的了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由传统的教学型教师转变为教学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由传统的讲授法过渡到引导法、辅助法。在教学过程程中,教师应充分将数学学科特点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营造师生“教”与“学”互动的和谐课堂环境。

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但教学动而要有度,闹而要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一方面,数学教师可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指导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譬如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外在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要注意运用教育智慧,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譬如说,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学生在解题中的新观点新方法要大力鼓励,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3.注重知识与实际联系,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数学教学实验的形式,组织学生搜集、制造测量仪器进行实验,展现一些结论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知识。譬如,教师在进行欧拉公式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通过橡皮泥塑造出多面体,然后记录每个多面体的棱角、顶点数和面数,并进行比较概括,得出公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教学知识,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又譬如,引导学生参与建模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涛.高中新课改.四川吹响集结号[n].教育导报,2009-09-26.

[2]吴亚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26-28.

[3]万修海.透视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若刊误区[eB/oL].胶南教育信息网,2009-09-22.

[4]王有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15-16.

[5]毛润苹,毛启刚.浅谈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86-87.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7

关键词数字电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taketeachingphilosophyandteachingmethodsastheStartingpointtopromoteinnovativeteachingofDigitalCircuitCourses

BaiXuemei,LiUShuchang

(electronicsexperimentteachingCenter,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chun,Jilin130022)

abstractDigitalcircuitcourseisanimportantprofessionalbasiccourseofelectricalspecialty.inrecentyears,inordertohighlightthebasicdigitalcircuitcourses,engineeringandadvanced,hasbeenengagedinvariousattemptsofreformandinnovation.Butthepremiseofeveryinnovativeteachingshouldbebasedonteachingphilosophyandteachingmethodsin-depthinnovation,undertheguidanceoftherightteachingphilosophy,inthepracticeofappropriateteachingmethods,wecanpromoteinnovativeteachingofdigitalcircuitcourses.

Keywordsdigitalcircuit;teachingphilosophy;teachingmethods;innovativeteaching

0引言

数字电路课程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围绕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其基础性、工程性和先进性的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和创新教学改革。通过数字电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运用先进的eDa工具,结合工程应用,进行数字电路和数字逻辑的分析与设计。数字电路课程开设在第四个学期,与先行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紧密结合展开拓展,并为后续课程微机原理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自顶向下和/或自下向上地分析和设计数字逻辑系统;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现应当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出发点,才能实现教学的创新性。

1数字电路课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现代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作业、活动为中心,以学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拥有主动权。教师主要工作是设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研究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进行验证的一系列过程。①

1.1教学设计

数字电路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同时,还有与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数字电路课程设计(1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逻辑代数基础出发,以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以及模数接口电路为重点,以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1.2教学内容整合

根据数字电路课程体系和目标要求,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阶段模块,对各阶段模块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点与面的结合、深入浅出,既掌握电路的细节内容又能充分把握各章节的知识体系。同时,把分章教学、阶段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在充分体现各章节间统一性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各自的特殊性,强调工程观点和整体设计概念,注重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在布局好本门课程的同时,还要重视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衔接,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本课程在教学中尽可能体现知识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到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时,无论是计数电路、序列信号产生电路、序列信号检测电路,重点强调“状态”的概念,进而引入一些应用实例,如彩灯设计电路、自动售货机等,从一个整体的类别去讲解,将课程讲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学生所收获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电路和概念,而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学生会对数字电路课程的兴趣剧增,对整体的设计方法有一个飞跃的认识和提高。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整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更有意义的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由传统的学习转化为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在数字电路教学中引入合适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理论教学中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兼用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并且逻辑设计的方法十分灵活,教师授课要注重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之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同时,在教学中强调采用互动式教学,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课堂上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同时鼓励学生随时向教师提问。并适当地组织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想和方法,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能力。同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紧密。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要求教师对本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理论课与实验课衔接,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与加深,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即采用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三层次教学,尤其是一些综合开发实验,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同时,本课程既要掌握灵活的思维方法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强调工程实施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理论设计方案与工程实施之间的距离,训练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

(3)课程中贯穿eDa软件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中注重引入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在课程中贯穿eDa软件的应用,要求学生以自学和实验为主掌握eDa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综合实验和系统实验中,要求利用eDa软件进行分析、设计、仿真,然后再具体实现,使学生学会电子电路先进的科学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完整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自顶向下,设定好各个部分的功能要求,将学过的电路模块自行组合,先在eDa仿真中软件实现,然后下载到硬件电路中。也可以到硬件实验室进行纯硬件电路的搭建,完成最终测试。

3小结

数字电路课程创新教学的推进,依靠各个方面的配合,也需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但是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推进数字电路课程的创新教学。

注释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8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教学思路;教学指导

作为教学实施的主导者,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开展前理清一条清晰的、有效的教学思路,才能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握方向,从而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另外,一门课程的教学思路不应该是固定而不能变化的,要能够因教学对象、具体教学过程的情况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思路。

1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

1.1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面向我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一门职业素质必修课,是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信息社会背景在所必须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深远影响。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主动并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和应用的能力;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为今后的主动学习、终生学习和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1.2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化以及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数值、文字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电子元器件、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卡的概念。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的逻辑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分类;中央处理器的概念、结构、基本任务和性能指标;指令、指令系统的概念;指令和程序的执行过程;主板、芯片组与BioS的概念;存储器层次结构和主存储器的基本知识;个人计算机输入输出操作的原理;i/o总线的类型;常用i/o接口的知识;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的作用、分类方法、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的概念、软件的分类及基本特点;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操作系统的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win-dows、UniX和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算法的概念、属性、表示和分析方法;计算机语言的作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常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语言处理系统的概念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分类方法;通信的基本模型、信号的分类;多路复用技术的作用与类型;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信道的概念和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与分类;局域网的基本知识;以太网的类型和特点;因特网的发展、组成与常用接入技术;网络分层结构和tCp/ip协议;ip地址和ip数据报的概念;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域名系统的概念;电子邮件、万维网、im和文件传输服务的基本知识。数字媒体方面的相关知识:字符编码标准;文本处理和常用文本处理软件;图像与图形的概念;图像的获取、参数及常见文件格式;计算机图形的应用;声音的概念;数字声音的获取过程与获取设备;数字声音常用的压缩编码方法;计算机合成声音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数字视频的概念、获取方法与获取设备;数字视频的常见文件格式、压缩方法和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数据库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DB、DBmS、DBS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语法;典型信息系统的特点。

1.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操作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windows7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个人计算机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常用外设的使用与维护;文件的创建、保存、复制、移动、删除、属性设置等基本操作;使用浏览器软件浏览网页、检索信息、下载资源等操作;winRaR、讯雷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撰写和收发电子邮件。microsoftword2010的操作方面:文本的编辑和格式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分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片、图形、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的插入和格式设置;通过插入或文本转换为表格的方法创建表格、表格属性设置和计算操作;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印和保护。microsoftexcel2010的操作方面:电子表格编辑;填充柄的使用;公式的编辑;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工作表格式化;各种类型图表的创建和编辑;使用数据透视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工作簿的新建和保存。microsoftpowerpoint2010的操作方面:幻灯片的基本编辑;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图片、图形、文本框、艺术字、Smartart图形等对象的插入和格式设置;为演示文稿应用主题;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母版的使用;文本、图片、图形等对象的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使用超链接;演示文稿放映方式的设置;演示文稿文件的新建和保存。

1.2.3素质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以下基本的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道德修养、合格的职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精神、独立的专业主见、科学的思维方式、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1.2.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奋、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热爱自己从事的专业工作;培养较高的求知欲,勇于探索并使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不怕困难的信心、决心,能从战胜困难中体验快乐。‘’‘’

1.3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包含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第三章计算机软件、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五章数字媒体技术、第六章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第七章windows7操作系统、第八章因特网应用、第九章microsoftword2010文字处理、第十章microsoftexcel2010电子表格和第十一章microsoft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操作的相关内容。

2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1教材

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和我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我校专科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特点,选用了以下教材。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配套教材《大学计算机教程》作为理论知识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由吉根林、王必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结构合理、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力求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十三五”高职高专重点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为操作知识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由戴锐青、桑一梅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主要针对高校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操作的教学,同时满足江苏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中操作部分的考核要求。

2.2教学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大部分,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而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技术具有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需要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作为补充。因此建议学生以各类计算机类的教材、杂志、学习网站作为参考资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与手段

3.1教学理念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既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应理论实践并重,注意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采用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实际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教学的同时,配合大量的操作训练,注重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2教学方法

本教学思路结合《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3.2.1分层教学法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采用分层教学法,即将每个章节的内容按必修类、提高类和补充类进行组织,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掌握知识的差异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2.2项目驱动法本课程的实践部分采用项目驱动法,即将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并将内容按任务进行划分,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项目。使用项目驱动法的优点是能够清楚地呈现操作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完成学习并进行拓展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呈现项目效果,分析使用的主要操作内容;第二步:教师以任务为单位介绍各知识点,讲练结合,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操作;第三步:教师对项目进行整体的重点、难点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提高应用能力。

3.3作业安排

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本门课程的作业包括了理论知识的课后作业、操作知识的课堂作业、操作知识的课后作业三部分。操作知识的课堂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并提交给任课老师,所有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并统一提交批阅。

3.4课程考核模式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我校专科层次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必修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该课程为考查类课程,由任课教师随堂完成考核,具体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过程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70%的比例分配。期末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考核两部分,并参照江苏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核的内容分布,包含45分的理论知识和55分的操作两部分,总分为100分。

4学习方法指导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因此区别于纯理论课程或纯操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采取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指导方法。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针对教材、课堂教学内容、补充阅读材料和课后作业涉及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展开一些专题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未知知识的能力。操作能力学习方面,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并结合组间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5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与教学思路的形成、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反思各个环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其中教学思路是根本,关系到后续环节的成功开展。本文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吉根林,王必友•大学计算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戴锐青,桑一梅•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实训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9

[关键词]新课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在我省近三年来的推进,而今全省几乎所有中学都已经推行了新课程,使用了新教材,新课程充满了挑战,有很多突出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课改的实施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新课改面临的困难

(一)教学观念传统,重教轻学[1]

新教材的优点是它面向全体学生,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给学生加固知识理解提供了较好的情境,教材内容设计巧妙,富有创意.但是从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来看,有些教师却往往忽略了这些新素材,不安排讨论,不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机会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把这些新素材的价值体现出来.

(二)数学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教师没时间也没精力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不透

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除了带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以外大多都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因此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班级管理,所以有的老师有时连基本的教学工作都完成不了,那里还有心思和精力进行探究性教学.同时,从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教师因为忙于讲课,怕耽误课时的进度,总认为还是教师讲解既快又省力,效率最高,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及迁移.

(三)现代远程教育及多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面较窄

在调查中我发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条件较差,资金不足,大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远程教育设备和多媒体器材,即使有的学校已经具备这些条件,但学校也不太重视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虽然有个别老师对多媒体使用但主要还是为了减少黑板上的书写,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学生却像是在“看电影”,没有实际效果误解了高中数学新课改的理念.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而言,普及的不仅仅是远程教育与计算机等多媒体,更应该普及高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四)学生基础薄弱,认识肤浅,对高中数学新课改态度冷淡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不是很好,初中学生会考六科合格率全县才是7%到10%,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贫困的农牧民家庭,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加之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大多学生都可以上高中,这样致使学校大面积招生,录取分数线低的惊人,高分考生还有外流,这一切对新课改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高中数学新课改认识模糊,态度冷谈,只关心考试成绩,习惯被动接收,甚至可以说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时偶尔在课堂上的讨论也变成了他们玩耍的机会,学而不思,何来创新.这对新课改无疑是极大的阻碍.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讨论现对部分困难提出了相应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用心学习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并专心领会新课改精神,试着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仔细研究有关课改的教育理念,重新建构自身教育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深层的教育观念,更进一地深化为自己对新课改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为新课改助一臂之力.

(二)挖掘教材,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

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究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把把很多内容设计成“实验探究”、“探究活动”等形式.通过这些探究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知识的理解,还感受到了获得探究成功的愉悦,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注重培训的时效性

大力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逐步实现现代化手段在课堂中的使用,加大对数学教师进行培训,利用寒暑期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把新的东西带进来,而不是仅限于新课改网络远程培训,表于形式.把外出学习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学校监督,这样里外结合可能会让学校的高中数学新课改有所进步.

(四)解决新课改困难的根本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2年10月,我参加了银川一中高中数学新课改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我的心灵感触很深.他们的授课方式基本接近了电视或报纸上报道的数学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即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开放、真正地自主、真正地探究.教师没有做知识的占有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参与学习、指导他们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小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新高中数学新课改存在的困难远大于我们估计中的困难,可以说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新课改还处于萌芽时期,我们数学教师基础教育改革正是发展的阶段,积极投身到新一轮的教改中,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认真贯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新的课程理念,以数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人为本,自觉推进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真正意识到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化为乌有.把“数学家的数学教育”真正转变成为“公民的数学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现平.农村中学数学新课改实施的困难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0-32.

[2]高伟霞,王金铎.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4):87-89.

[3]干旭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分析[J].中国教师,2009,12(10):59-61.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篇10

关键词:高等数学;学习;方法

新时期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高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而且高等数学在其他各个领域及学科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不但深入到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领域,而且深入到经济、金融、信息、社会等各领域中。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更离不开数学。而在沿线,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文史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数学素养。本文结合作者的学习经验,探讨学习高数的几点方法。

一、做好准分的预习准备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充分的预习都是很有必要的。高等数学的学习同样不例外,而且由于高等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相关性,在课程学习之前,充分了解老师即将讲什么内容,相应地预习与之相关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主动把握,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如果时间不多,至少应该浏览一下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如果时间比较充裕,除了溯览之外,还可以进一步细致地阅读部分内容,并且准备好问题,看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有什么区别,有哪些问题需要与教师讨论。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你的学习就会变得比较主动、深入,会取得比较好的果。

例如在学习《定积分的定义》这一节课前,要先把导数,微分和不定积分的相关概念预习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听课。

二、课堂上全心投入

听、记、思考必须是一个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老师的讲解方法、思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技巧,同时注意你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要适当对老师强调的重点或者比较复杂深刻的做相关的笔记。大学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教材只是作为一种主要的参考书,老师常常不完全按照教材授课,这就要求学生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为线索,通过大量阅读教材和同类参考书,充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笔记可以为我们的温故知新提供一个书面思路,但是必须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才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当老师讲到Rolle定理的证明时,可能会用到费马定理,如果单纯听课可能理解不透。所以不妨一边听课,一边记录。

三、及时复习整理

课下结合教材和笔记进行复习,要对笔记进行整理按自己的思路,整理出这一次课的内容。要用作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是真懂了还是没完全懂。对于没有彻底读懂的地方再反复思考,直到完全读懂。接着是阶段总结。每学完一章,自己要作总结。总结包括一章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本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依靠哪砦重要理论和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理出条理,归纳出要点与核心内容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最后是全课程的总结。在考试前要作总结,这个总结将全书内容加以整理概括,分析所学的内容,掌握各章之间的联系。这个总结很重要,是对全课程核心内容、重要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整理。在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对全书内容要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要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加以分析解决以检验自己对全部内容的掌握。尤其是检验一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指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础知识是构成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框架。人的知识应当是系统而有序地分类储存在大脑中的,这样有利于需要时能迅速地将其搜索到。通常可以围绕一个基本概念,一种基本理论或方法形成一个知识点,而且许多知识点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这些知识点的有机联结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基本概念,理解基本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例:积分问题的提出。古时人们为了简便地求解不规则图形面积想到的。先是将图形无限分割成规则图形,分别求面积然后相加。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能提高学习兴趣,学过之后可以更好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例如理解数列极限概念对学习定积分和无穷级数中有重要意义。

2、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述一个概念而不是只会背诵定义,是理解慨念的重要表现,为此还要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辨析。

3、掌握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条件是充分的还是必要的?定理证明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条件有所变化时对结论有何影响?定理的逆命题是真是假?若为真能否证明?若为假能否举出反例?

四、不断演练提高

要想学好数学,多傲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人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还要学会以数学思想学习知识点,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所用的数学方法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做数学题并不提倡题海战术,而是贵在精而不在多,“精”大至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二是深,三是懂。

参考文献:

[1]杨华丽.陆华丽.陆载涵高等数学空间关系多媒体Cai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图形生成技巧[J].微型电脑应用2001,17(2)

[2]文舒尚奇.《高等数学》讲稿的设计与制作[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