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十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十篇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8:16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观念

作为在物质丰富年代里成长的当代大学生们,其消费取向和行为受到时代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其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本次调查以南京某大学的大一至大三学生为总体,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98名,女生90名,男女人数基本持平。

一、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通常,一个人可支配的金钱数目决定了其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对其消费取向又有着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对大学生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钱数目、消费的大致情况及消费观念进行了了解。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8名大学生中,月可支配金钱数目位于800―1000区间段的人有93人,占到了49.5%;在1000―1500区间内的也有53人,占到了28.2%,即被调查的大学生的月可支配金额主要集中在800―1500的区间内。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是父母,尚未实现自立自主。研究发现,98.9%的大学生仍是依靠父母的资金供给,依靠自己能力兼职或依靠奖助学金的还在少数。

而相应的月末生活费剩余情况(见图1)则是16%的人有较多剩余,50%的人有较少剩余,24.5%的人恰好差不多用完,8%的人经常在月末出现经济危机。通常认为,当一个人可支配金额多的时候月末剩余通常也会比较多,而调查发现,月末生活费剩余情况与个人的可支配金额两者在95%的置信度下相关系数仅为0.154,是一种弱相关关系。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为进一步细致地了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具体情况,笔者对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是比较有集中趋势的,即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消费都处于同一水平上,在饮食、学习、通讯、休闲娱乐、电子产品、护肤品等方面的情况大致是趋同的。

1、饮食消费

每月基本的伙食费大致处于在350-500间的有41.5%,加上落在区间相邻的左右两端的达到了92.6%。但也存在个别的极低消费和极高消费,分别在250以下和60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答案的设计并未按照等距的原则来设置,而是结合具体情况做了不等距的划分,具体见表1。

2、学习消费

考量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时,由于考虑到可考量因素太过多元化,故采取了两个指标即询问参加培训班的意愿与最舍得花钱购买的书籍。统计结果显示,当问到最舍得花钱购买的书籍杂志时,选择专业书和用于考证或考试的各种辅导书的学生占到了总体比重的62.3%,说明大学生在消费书籍杂志时倾向于花更多的钱在学习方面。

而在被调查的188名大学生中,上过各种培训班的人有39名,占总数的20.7%,虽然比重不是特别的大,但联系到培训班的费用往往是很高昂的,动辄上千,且样本数目相对于整个总体而言毕竟在少数,其中就有20.7%的人参加过培训班,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消费是很不吝啬的,准确说,是很大方的。

3、通讯消费

手机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机不离手,拇指经济在大学生的催动下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学生在通讯方面的消费自然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统计结果表明,手机消费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学生的月手机消费甚至占其月生活费的八分之一。

除了手机,网络也是现代通讯的重要途径,当然,大学生上网的目的远远不局限于通讯。为了解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在网络上的金额,我们仅简单询问了一月网卡费用,发现大多数人的上网费用并不多,在35元以下的占有56.9%。

4、数码消费

上网需要电脑,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188名大学生中,电脑的拥有率已经高达85.6%,同时,在被调查者中,大一的学生有75名占总人数的39.9%。这些数据说明电脑已经比较普及,而他们所拥有的电脑的价位最高的是在8000以上,有27.6%;而7000―8000的也占到了23.8%。两者合计51.4%,说明大学生的电脑价位普遍较高,具体见图2。

5、娱乐消费

休闲娱乐方面,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趋向是聚餐,其次是KtV,其他诸如郊游、影院、健身等则相对少了很多。毕竟聚餐是群体性的,既可以交流感情,又大多是aa制,比单独个人花费的要少,说明大学生消费时还是比较理性的。同时大学生旅行的频率并不高,大多是半年或三个月一次,与放假时间相对吻合。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休闲娱乐方面消费时仍是相对理性的。

三、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了调查,涉及恋爱消费、请客消费、超前消费、理想消费等方面。

1、恋爱消费观

人们常说,大学里的爱情是相对纯洁的,不会如踏入社会后的爱情那样世俗而现实,但也不乏有诸如“长期饭票”之说,也不少听见恋爱中的人抱怨着钱不够花,那么大学生对于恋爱消费到底是持有怎样的态度呢?调查发现,188名被调查者中有122名认为恋爱后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多消费一些,也有12名学生表示花再多也没有关系,36名学生认为花多花少无所谓,只有17人认为不应该有变化即不赞成在恋爱上多做花费(见图3)。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恋爱消费是可以接受并且是应该的,只是要量力而行。

2、应酬消费观

作为社会的小小缩影,大学里请客吃饭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究竟大学生是否会经常作请客消费?消费的是多或少呢?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上过生日或拿奖学金等时候,大学生倾向于做出请客消费,虽然有40.4%的人回答会视情况而定,但不排除可能性,只有10.6%的人回答不怎么请客,请客会花费很多的占到了15.4%。

3、超前消费观

随着思想和观念的多元化,超前消费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信用卡的数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增涨着,大学里随处可见某某银行推销某某信用卡的推销点,大学生的钱包里花花绿绿的信用卡耀眼夺目,刷卡消费已成为时尚,卡奴也从新兴名词成为深入人心的一种现象。大学生是时尚的追随者,其超前消费亦不甘于人后。针对大学生是否超前消费、是否理智地超前消费,我们设计了三个连环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3.2%的大学生拥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而使用信用卡进行超前消费的并不多甚至很少,对于信用卡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还款期、到期还款利息、年费等知识完全了解的仅25%。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询问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态度问题,当问到已经身无分文但朋友邀请去游玩时会怎么做,只有8%的人表示会当即找朋友借钱;问到发生经济危机时倾向于怎么做时,有78.7%的人表示会找父母要,只有1.6%的人表示会用信用卡预支。表明大学生在超前消费方面也是理性的。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我们调查了大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合理的消费状态,发现35.6%觉得应该按照计划消费,50%的人则希望每月都有盈余以供支出,事实上,有记账和计划消费习惯的人仅42.6%。见表2。

四、结语

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频次、频率、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进行消费时主要的金钱来源仍然是父母,说明大学生还是比较依赖于父母,未能完全自立。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比较合理的,消费也比较理智,不简单地作出高消费、乱消费的判断,即大学生基本上具有理性消费、兼顾时尚前卫的消费心理。消费状况存在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方向发展,表现出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等特点。与此同时,由于当今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等因素,不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依然存在。因此,开展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形成理性的消费方式必然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磊、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以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消费经济,2007(2).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批,由云南师范大学利用社会投资按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目前在校生达9000余人,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该校学生的消费现状基本能够代表全国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消费现状。2008年5月~6月,由笔者指导学生对本校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样本数为200多人,回收答卷后,经过筛选,选取男110名,女90名,共200名学生的问卷,计算得出本调查报告结果。当然,比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该校学生的消费金额可能偏低,这与云南地处边疆,经济不发达有关。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3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对于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转贴于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141~142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4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5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财观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今日,大学生能否形成理财观念、应对日益竞争的社会形势,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素质教育课题之一。大学是步入社会的起步阶段,培育理财观则尤为重要,大学阶段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可受益终生,对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培育理财的必要性

1、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

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观,既表现出年轻人消费现状和消费观的新变化,又表现出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由于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因而在同龄人中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消费行为及理财观的正确引导,也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提升个人素质为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全面发展,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新任务。培育正确的理财观念,可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锻炼个人的理财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

3、开源节流解决大学生财务需求

许多入不敷出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充足的生活费是他们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只要能够增加收入来源,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事实却远非如此。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收入只能靠家庭提供、兼职等渠道来增加,想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收入是不可能的。合理的理财方案,能帮助大学生做到收支平衡,并适度理财。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调研

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强大的消费群体。然而,“月初富翁,月底负翁”已成普遍现象。大学生错误消费观导致消费攀比风不断增长,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加重,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个别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可见,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理财观念,是当前高校最值得探讨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展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通过对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十几家辽宁省内大学采用了问卷调查(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以理性消费为主,存在消费两极化现象。根据调查结果,月消费小于500元、1500元以上的人数较少,500-1500元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

2012年1-7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63元,平均每月消费性支出1509元,可以看出,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普遍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匹配。只有42.6%的大学生认为生活费刚好合适,说明大部分学生,存在消费不合理现象。

2、基本消费(日常伙食费)占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的40%-50%,为主要部分。

3、消费来源单一而集中: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由父母提供,另有少部分来源为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等。

4、理财习惯不良:调查显示,仅有34.6%的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这显示了多数大学生理财习惯的紊乱。目前的市场经济,能够产生暴利的投资领域几乎不存在了。理财犹如马拉松比赛,贵在坚持。而十年如一日的理财行为只有靠养成一种习惯来保障。

5、储蓄观念淡薄:多数大学生因为缺乏合理预算,生活上的支出较随意,结果经常是前松后紧,多数同学加入“月光族”,月末需要向别人借钱度日。这些现象都表现出大学生储蓄观念的淡薄。

6、理财知识储备不够,导致理财方法单一:根据调查可知,只有32.9%的学生对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所了解,其中对股票了解居多,但大部分人根本不懂股票的运筹原理,而且大学生也没有闲置的资金去投资股票,承担股票的损失风险。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现阶段大学生的“入不敷出”的现状,就有必要学习科学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方法,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三、大学生理财规划观培育措施

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大学生的理财现状突出表现为理财意识薄弱,理财能力有限,理财规划不科学。很多的大学生尚未明确理财的真正含义,片面认为理财只是投资,而对投资知识掌握较少,有学习理财知识的兴趣,但觉得目前投资尚早。因此,理财观念的培育尤为重要。

1、养成记账习惯

合理利用资金,避免盲目消费。理财最有效的方法是记账。通过记账,能了解自己的花销和结余状况,可总结出各项开支的比例和不必要的花销,对不合理的花费逐渐减少,做到开支有计划,节省费用。

2、正确协调好开源节流

大学生应当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开源”,比如促销,家教等各种兼职;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等都是扩大收入的来源。并且,养成节约习惯,以最低的消费获得最大的回报,把握恰当的消费时机,例如日常用品的购买,可在商场促销时段多储备一些,做到“节流”

3、每月留存固定资金用于突发状况

大学生在校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正常消费基础上必须留有盈余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例如生病等偶然因素导致的情况不得不花钱。对此,必须要合理规划。

4、正确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结构呈多层次和多元化。商品的品牌效应已被许多年轻人所推崇。由于大学生受到消费思潮的影响,其消费具有从众性、攀比性、个性化等特点,他们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区分相当模糊。有资料显示,女生喜爱逛街,消费的冲动性较大。而男生消费冲动低,喜欢交友,没有金钱观,花费较大。因此,大学生要明确生活必需品的范畴,抵制各种诱惑,消费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5、要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当“负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用卡的使用俨然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这种“先消费,再支付”的消费方式被很多人所推崇。大学生控制自己消费的能力较差,在刷卡支付过程中没有现金支付的感受,容易引起过度消费,造成个人的财务危机。

6、根据资金状况及承受风险能力,进行合理投资

大学生对投资方面理解较少,片面理解为炒股,存款。事实上,投资还有债券、保险、基金等多种渠道。我们认为,基金在收益上高于存款债券;同时风险又低于股票,没有股票对专业知识要求程度高,是适合大学生投资的金融工具。

7、消费可适当选择网购、团购等方式

银行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延,电子银行日趋大众化。网购、团购等新型消费方式,不仅可节省时间,更是节省资金、避免盲目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郑葵,程芳.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J].文化教育,2009(2).

[2]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2009(1).

[3]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中国人民大学,2009.2.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6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

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

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

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

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

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

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

.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教育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既是特殊消费的群体,又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因此,其消费观念及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大在校大学生受社会环境、不同观念、家庭条件的影响,其消费内容、结构、方式都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刻的问题。为避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偏差出现和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对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密切相关。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无计划超前消费

消费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分配开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学费。但是对于刚刚拥有消费自,脱离父母管理帮助的大学生而言,面对一次性获取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许多大学生不会去制定消费计划,而是冲动消费,在生活费刚刚拿到手时便盲目使用,而期末或月末时生活费紧缺,不得不靠借钱或是再次向家长要钱来支撑之后的生活。

大学生思想超前,消费也选择超前方式,一些适合于一定经济基础的消费方式如:银行贷款,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新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选择。忽略自己的还款能力,只盲目消费。大学生以学习为主,即使有些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打工挣钱,这些钱也并不能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经济支撑,所以大学生不合理无计划的超前消费,最终还是由家庭负担还款任务,这无疑为家庭经济带来了一定压力。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本身就不高的大学生,为了还款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盲目攀比造成浪费

大学生思想前卫,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有着独特的时尚观念。但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盲目消费,甚至为了追求时尚不顾自身现实状况,四处借债用于名牌服饰穿着、手机更新、电脑换代、吃请应酬和恋爱花费上。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溺,在外面也无法忍受一点苦累,所以为了自身享受,认为父母付出是必要的,无视奢侈浪费,只追求生活上的享受。不考虑家庭状况,盲目与他人攀比,比衣服比鞋子,比手机比电脑,比吃比喝,就是不比学习。还有些大学生,家境不是很好,但是怕被人看不起,因此总是与人攀比消费。久而久之,追求时尚、盲目攀比必定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最终成为阻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障碍。

3.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以基本生活和学习消费为主,兼顾休闲、人际等其他消费。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的内容多种多样,大学生的消费也日趋多样化。除了正常生活费用(必要的吃,喝,住,行,穿)外,还怎加了许多新的消费项目,包括通讯费用,旅游费用,恋爱费用,交际费用,娱乐(网吧,KtV等)费用等。大学生各种不必要的支出越来越多,逐渐超过必须生活费,尤其有些不必要的支出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还会阻碍学生发展,带出不良风气,影响校风。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探讨

当代大学生出现上述不良消费倾向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因素的影响。掌握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是找出相应的对策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处于半社会化状态,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同时大学生与社会中其他群体交往,共同生存,因此也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

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观存在各种偏差,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受这些思想影响,大学生难免会有错误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的消费行为。受拜金主义影响,有些大学生会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认为通过金钱,通过消费水平可以把人分出高低档次,为了表现自己高人一等,导致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情况屡次发生。受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无计划消费,只顾眼前享受不计后果,不考虑家庭承受能力。

2.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家庭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就如灯塔般,指引着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由于经济状况较好,很多家长本身消费观念就有错误。有些家长本身就会有攀比消费的行为,那么在大学生自己支配生活费时就会有攀比的陋习;有些家长本身就是享乐主义,生活上又奢侈浪费,那么大学生看惯了便学会了,自己消费时也不会有顾虑。如今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娇生惯养,总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多数家长本身经历过穷苦,不愿孩子经历,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因此很少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忽略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在自己管理生活费,独立消费过程中,因为不良消费行为导致的财政赤字,许多家长不仅不教育纠正,还会积极帮助填补赤字。由此观之,家庭消费教育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

3.当代大学生是随着我国大众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因身处高校,接触传媒的渠道比较通畅。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难以避免的会成为商家的目标。为了刺激大学生消费,商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宣传广告,通过明星效应,利用明星号召力宣传,或是电视电影及演出广告植入等。大学生每天看到各种宣传,容易冲动购买,往往很难拒绝诱惑。

三、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建议

为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改善社会整体的消费观念,建立积极的良好的消费文化市场。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对社会上不良消费场所的监管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取缔不良消费场所。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节约教育,在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改变奢侈浪费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改变全民消费观念,使大多数人能意识到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弊端并自觉避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做出正确的示范。

其次,家长应该教导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指导大学生独立规划一笔生活费用,并帮助大学生按预期规划使用这笔生活费用,从而是大学生在独立消费过程中有计划的消费。家长应该改变对孩子溺爱的习惯,不要对孩子的一切需要无条件给予,要通过语言告知大学生,要勤俭节约,不能奢侈浪费,并且要让大学生了解生活的不易,不要盲目消费,并且经常向大学生询问近期消费计划,支出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家长不要通过金钱刺激诱导大学生实现某些目标,更不要以金钱代替对大学生的关心,金钱不会使大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只要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需要,其他多余的支出只会让大学生迷失,产生不良消费行为。

在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准确了解,科学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消费教育,使传授给大学生的消费知识能够切实有效。学校要在准确掌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前提下,重视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

高校教育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通过对大学生科学系统的消费教育,道德教育,使大学生避免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侵入思想,让其了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抵触不良思想,克服不良消费行为;另外,高校还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二)理财知识教育

大学生无计划的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理财知识,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开支。有些家庭,家长本身缺乏理财能力,更无法授予大学生理财知识,一次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弥补大学生理财知识漏洞。通过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有计划的消费,避免盲目浪费,出现财政赤字等问题。高校可以以讲座的方式定期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也可以开展相关课程,长期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综上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行为是对大学生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消费观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因此,关于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研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正确的消费行为,对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及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冰.浅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韩慧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探索,2010

[3]何艳.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8

[4]甘再清、王静梅.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初探[J].消费导刊,2008

[5]杨丽艳.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商业现代化,2008

[6]李素云.大学生不良消费现状及消费道德之重构[J].商业现代化,2007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8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8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资料消费比重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活中的文化消费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成才。因此,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

一、国内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在我国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出现“文化消费”一词。直至1985年,上海学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费学》一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消费”术语。但之后很长时间内,文化消费一直未在学术界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是往往被划分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学的范畴,被学者们作为经济学、市场学的一部分来研究探析[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其中文化消费的增加,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调查研究。许多专题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

经过阅读整理,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有着同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充实。吴松、沈紫金在《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书中指出:“从大学生文化消费(学费除外)绝对数量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谈不上文化消费,90年代中期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为138.5元,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二是大学生文化消费受经济能力限制,存在消费水平的不平衡状况。在刘洋、刘天奇等学者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费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费人群,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5%;300―400元的同学占总数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学占60%。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与月平均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2]。三是大学生文化消费有“西方化”趋势。在学者李晓娟等人的调查中发现: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并经常看的电影、电视”,结果选择欧美电影、电视的大学生占32.4%,选择日、韩、新加坡的学生占26.4%,选择港台的学生占23.2%,而选择国产的学生仅占18.5%。在对最喜欢的音乐的问题调查中,结果相似。这些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四是电子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文化消费上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持续增长,同时,大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设施,这些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的条件。

但是,在我国国内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学术研究中,我们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生文化消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作为检索条件,检索到的相关文章仅120余篇,可见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不充分、不成熟。其次,经过阅读相关的文献、专著,可发现对于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结论相似,不够深入、全面。最后,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效果不显著,针对性不强。因而,综上所述,我国国内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入与完善。

二、国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西方关于消费的研究早在古典经济学就开始并逐渐形成了众多理论,如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凡伯伦的消费理论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外文化社会学研究高潮兴起,文艺消费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文化消费的研究也随后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荷兰等国家相继诞生了许多文化消费研究的著名学者,他们提出的理论,对文化消费进行了不同的解读[4]。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他们认为文化消费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费过程,是资本主义通过事先决定文化消费的结果,再给予人们自由选择文化消费内容的假象,来形成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凡伯伦、齐美尔、布迪厄等学者则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他们认为文化消费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一方面是展示个人财力,界定和维系了社会关系。丹尼尔・米勒和安东尼欧・葛兰西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消费观点: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他们主张,人类的自我创造,以及文化的创制(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并不限于生产的活动,同时也是文化消费的特性所在。比如,要认识我的自我,就必须透过我原先从自我外化出去的东西[4]。

关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针对本国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做的一个研究。研究指出,比利时青年学生在图书、音乐、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网络的市场也不断扩大。这些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家庭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但家长也受到青年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反作用。可以说,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给比利时的文化市场繁荣、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也存有一些弊端,如消费对象的单一等[5]。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外的文化消费研究虽然起步早、研究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的研究虽没有将文化消费的内容明确排除在外,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却往往将消费的表达缩小为物质消费。同时,国外理论界的研究即使是针对文化消费,但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文化消费研究却是不足的。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决定了行为,在各种行为背后,支配着人们的是他们的意识,或者说是思想观念。同理,在人们的消费行为背后,是个人的思想意识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影响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观念变化巨大。大学生是消费群体中的特殊的一部分,他(她)们正处于吸收知识,接受教育,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正处于成长期,接受能力强,却在心理成熟度和理性判断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阶段。

而文化消费是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消费的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提出对策,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发展,是培养健康的优秀的大学生人才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积蓄力量。

本文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教育研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首先,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这个主题,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文化消费尽量对学生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功能同样是教育和提高人的素质,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情况有利于开展正确的学生工作,利用文化消费中的积极内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使正确的知识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调查,为高校更好地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基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的成果,有利于高校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十的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就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同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往往会带动社会文化产业的走向和发展。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可以及时反映当下的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心理、思想观念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针对性,从而加强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在实践上。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首先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健康的知识和信息,抵制不良的文化内容,防止不良习惯的产生。也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产品中,选择和接受良好的影响。同时,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及健康的文化内容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加强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消费关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而文化消费不仅关乎物质,更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四、总结

通过上文可见,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本人认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可以从大学生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提出的建议更加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提高高校文化引导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闪.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分析――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19).

[2]刘洋,刘天奇,李晨曦,刘衡宇.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3]李晓娟,董娅.转型时期青少年对西方文化制品品种的消费倾向调查[J].青年探索,2005,(4).

[4]杨晓光.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3).

[5]丹.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探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7.

[6]范周,齐骥,等.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9

关键词:大学生品牌消费观;调查与研究;徐州

中图分类号:F06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6日

当今社会正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爆炸式增长的新知识、迅速推广的新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社会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使得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加快捷,因而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色彩和基调越发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

一、引言

大学生,正当风华正茂之际,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作用和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观,一个人的消费观一定程度上暗示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是对某种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从而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处的现状。

“超前消费”日益变成了一种时尚。“月光族”、“负翁”也大批地涌现出来。在大学校园中,昔日那“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掺杂进了“手机声”。学生们对于电子商品、高档消费品的认识也越发的突出,品牌消费的研究将会有助于大学生对品牌的理解,为了解徐州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消费提供建议。

二、调查研究

学术界和业界对于品牌消费这一新兴的消费方式关注紧密,而这其中热点问题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和想法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外有关品牌消费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主流观点:一是基于态度的情感迁移;二是基于属性的信息整合。当今,很多研究者,对这两种品牌消费的观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构想。

中国国内有关学者对社会成员对品牌消费观的研究仍在初级阶段。在杂牌与杂牌、品牌与杂牌在中国市场进行了混战、淘汰战后,中国市场迈入了品牌竞争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的一代,日益成为中国市场中不容小视的一股消费力量。目前,中国大陆对于品牌消费未曾很好探究。因此,“大学生品牌消费的调查与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入了研究视野。

国内有调查表明,品牌是大学生选购商品的标准之一,有利于消费者降低中意产品的搜寻成本。国内有关学者围绕品牌消费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或研究品牌产生原因,或研究品牌在人们眼中是怎样一个价值等,为我们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掌握现实生活中在徐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并分析影响消费状况的因素和现有的消费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通过大学生品牌消费观的现状,基本体现当代品牌消费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并通过其表现出的特点,寻求完善当代消费市场的规定,为企业对于品牌的树立提供有力的意见。

市场的潮流和个性的消费越发成为大学生的追求,这种冲动盲目的消费却具有较高的开发市场的潜能。然而,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目前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平常的生活开销也大多依赖于自己的父母,这决定了其可支配资金的相对有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在徐大学生对许多品牌商品是有需求的,一部分受访者对价格觉得无法承担。因此,品牌商家应在考虑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考虑商品价格对他们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盲目、执着地追求奢侈、时尚。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大学生消费的正确观念,这也成为消费者热衷于某个品牌的决定因素。同时,对商家而言,能让大学生做到冲动但不后悔,这才是忠诚于某一品牌的更高境界。该研究对于行业创建新品牌具有非凡的实践指导性,对传统的商品品牌也有鲜明的启迪意义。

三、在徐大学生的消费意识

随着现代化战略在我国进一步的实现,人民走过了温饱生活,并正在大步向小康生活前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其生活质量也跟着提高,进一步来说,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正慢慢从“节俭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过渡。在这样一个时期,大学生对于消费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心态?我们通过问卷对在徐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社会应有的消费观。当今社会,人们的一般消费标准已经日益提高,对于这标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人们在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就目前我国日常生活的水平来说,主要的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图1)

通过图1,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大多数人还是能够进行正确地消费,尽可能将金钱合理使用。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那28.4%的被调查者不能进行理性消费,他们大多数对于品牌较为热衷,追求更深层次的生活标准。

2、关于个人的消费标准。大学生个人的消费标准是什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要代表,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社会层面上个人的消费观念之间是否存在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调查比较,我们了解到:社会层面上个人的消费观念,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在问卷中提出“在日常生活方面,从个人角度出发,你的消费标准如何?”(图2)

同样的,被调查的大学生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也是最多的,约47.9%;其次是主张“以经济实惠为主”消费的人,约40.2%。总的来说,和我国大多数居民一样,大学生所持的消费观念,在自己的社会层面上也同样体现出来。

3、“勤俭节约”是否值得提倡。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对于高端消费更加追求的趋势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勤俭节约”这一美德?

调查结果说明,被调查的84.2%大学生依旧肯定“勤俭节约”,认为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需要传承。其中更有53.9%的大学生觉得,全社会应当提倡“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仍需大力宣传”;30.3%的大学生赞成,国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宣传“勤俭节约”思想,毋须大费周章。当然,有支持必然有反对,有7.4%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提倡“勤俭节约”这一精神已经没有必要;另有约8.4%的人表示“不清楚”。我们可以知道,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勤俭节约”这一美德表示充足的赞成,认可在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强调的这一美德。“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独立性,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并不能直接改变人们的日常消费。

四、基于在徐大学生品牌消费观的分析

随着大学生市场的价值日益突出,大学校园的市场开拓和消费活动也不断推广。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未来大多数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将会有较高的收入,这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为强大的消费能力。大学生很多消费的习惯,都是大学几年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包括许多品牌的认同。因此,很多企业加强了校园营销,将自己的品牌在大学校园中推广,认为校园将是未来几年最大的市场机会发源地。高校市场的消费情况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符合他们高敏感度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念清晰地表达出来。

可以看到,在徐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尤其是自我价值意识的提高,他们对于穿品牌服装的主要动机,并不是强烈的他人取向,例如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羡慕、模仿等,而是自我取向,如使自己感到心情愉快和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等。

徐州为汉文化发祥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虽说徐州存在着经济总体实力较弱、城乡发展水平低,不在同一层次的问题,但它占据交通要冲,由于它的经济日益发展旺盛,城区的消费日益快速发展,尤其是几所大学周围,伴随大学的发展,周围的消费场所日趋增加,各种品牌消费店也增加迅速,大学生从衣装服饰,到首饰、化妆品,购买品牌。

五、结论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欲望不断加强。伴随着巨大的人口优势,中国已俨然成为外商眼中炙手可热的消费市场。大学生准确说来,并未真正地成为社会人,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他们性格上的冲动性,在消费上却体现十分明显,尤其是他们对于品牌商品的热衷消费。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较为特殊的消费者,在社会发展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他们的消费越发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要代表,可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是科学理性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消费中也存在着些许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并且这种风气越发上扬。为此,不仅整个社会需要提倡勤俭节约,建造文明社会,而且各个大学作为育人的阵地前沿,应对于大学生品牌消费正确引导,正确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锐,张D.品牌学――基础与学科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卢泰宏,周志民.基于品牌关系的品牌理论:研究模型及展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

[3]符国群.品牌延伸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软科学,2003.1.

[4]余晓珍.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品牌消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5.

[5]沙吉丹牧,马翔.消费者的品牌消费心理模式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

一、体育消费力的内涵

体育消费力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范畴。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对一般消费力的具体论述,以及大学生体育消费本身的特点,体育消费力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体育消费力是消费者与体育消费资料之间的一种关系。体育消费是以闲暇时间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或消费过程。其次,体育消费需要有体育消费的能力,是指消费者为满足体育消费需要而参与体育与观赏体育的能力。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大脑对刺激物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着人的行为。即刺激物大脑思维活动活动脑产生体育消费行为活动。例如,学校体育专选要开设跆拳道,但需要学生自己买道服等。此时,学生在选项时就会考虑体育的消费,自己的体育支付能力,如果感到既能满足自己需求,又感到经济上可以承受,就会选择跆拳道。这时,体育课选项前后“刺激-大脑思维-行为”的过程结束了。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第一,体育价值观排序。健身、考试、休闲娱乐、社交。

第二,喜欢的体育项目排序。球类、交谊舞、健美操。

第三,体育消费的观点。花钱买健康已被大部分同学所接受,但学生的观念和实际行动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体育消费方式。买运动衣、买健身器械、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书刊、观看体育比赛等。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非理性消费明显

大学生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同时,由于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大学生往往自尊心、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确,不能理性地衡量消费价值与成本。强烈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脆弱的承受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便是其中的表现,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马太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穿运动品牌在大学生中已司空见惯,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背靠背等世界品牌在大学生中也相当普遍。但是60%以上的大学生的运动服饰是与做体育运动无关的,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和品牌。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

由于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作为大学生,其消费理应以满足基本生活及学习为主。但是据统计,在大学生中满足生活安全需求所投入的费用并不是太高。在这一点上,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饮食消费;有的为了补充其他消费的支出,而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有很多营养结构不均衡。

(三)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一个是月消费8000元不以为然,一个是月消费200元却已超支。有人说这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绝对写真。一份来自西安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显示,等级化和两极化的鲜明特征正成为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丛生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目前大学生消费的情况,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意识陷入了误区,许多消费行为都体现了他们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很多学生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自主消费的,对于支配手中的钱还存在一定盲目性。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很可能出现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的情况。而且,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努力适应社会,消费的模仿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学着社会人一样去酒吧、茶馆参加社交活动,学习白领穿着等。随之而来的就是攀比心理,家境好的与家境差的可能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在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苹果、小米、华为等高科技手机产品,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几千元是常事。

五、如何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

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和途径强化体育意识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终生体育观,并运用其指导健身行为,使体育人口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建议在现有开展高校体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能适应21世纪大学生健身需求的有关措施、制度,以开发高校学生潜在的体育意识。

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及其结构的调整。由于高校学生80%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体育消费,应以经济和实惠性为主,使高校体育多元化。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如建立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桥牌、健美操、跆拳道、太极拳、瑜伽等形式的俱乐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健康投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全民健身。

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趋向球类运动场馆,应正确引导现代大学生⒓佣嘀侄嘌的体育活动,提倡健康方式多元化。因此,校方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修建体育场馆、体育活动中心等,丰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与资源。要以长远、整体、创新的观念,导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建设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的体育基础设施,使其在为大学生提供体育产品之时,以现代化的服务提高效率。同时,使其成为展示当代大学生体育与时代风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向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的学生,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营造一个当代大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的体育气息浓厚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2]刘勇.体育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