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篇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篇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4:43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培育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却长盛不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凡成功的企业,无不缘于其创新能力、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源和基础。例如德国西门子的电机制造技术、索尼的微型化等核心竞争力为各自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业管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协调组织中各种技能的学识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文中指出日本neC公司之所以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奥秘就在于它远见卓识地培养了核心竞争力,由此掀起了世界研究核心竞争力的热潮。根据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描述,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尤其是学习如何把不同的产品、技能统一起来并把多种技术有机结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资源或能力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合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是企业特殊的长期持续经营能力。它具有无形性与动态性、系统性与整合性、专有性与不可复制性,是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遗产”。其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营销网络、管理协调、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可表现为企业响应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生产制造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心品牌形象能力,核心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企业的特殊资源、自然禀赋、一次成功的技术发明并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整体为载体,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通过市场交易就能真正获得;其关键是协调和有机结合,不是分散的技术或技能。

一、培养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战略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力的着眼点。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培养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养、发展和更新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1.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识别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一个组合的概念,是由多种技术和能力形成的一种合力,因此其识别应当是由各战略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以便于对此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能力上。同时应采用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识别出企业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利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可操作性。

2.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培育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第一,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它关系到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因此高层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战略,有意识地培养和学习,有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第二,是让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和全员共同参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配置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保障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四,重视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积累。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长期培育,更多地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并非某项重大发明所能造就。最后,创建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2)外部并购与联合开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加速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可能守着原有的核心能力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调整、变化、扩充。如果企业能够迅速吸收外来资源,则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赢得商机。可通过外部并购和联合开发等方式快速获得某种核心竞争要素,但要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注意学习与积累使其内化。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出版副总裁乔纳森・D・利维先生所提出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能力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赞同。企业人力资本的多寡、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才是制胜因素。因此不断给员工施肥、让更多人得到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2.注意区分核心竞争力与有竞争力的产品、独特资源等

核心产品或独特资源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而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3.正确看待企业合并、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笔者认为,合并与联盟对短期内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有积极主动地从联盟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地长期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日本与美国的合资企业通过在联盟中的学习与积累,大大提升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保护意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一旦丧失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传统工艺景泰蓝就是被日本参观人员学习、模仿而流失,并最终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败涂地。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和保护以避免核心竞争力的丧失。首先,应自行设计、生产核心产品。二是要加强对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消除本位主义思想,对核心能力携带者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应谨慎处理某些可能包括具有潜在价值的核心能力及其组成部分或核心能力携带者的经营业务。

总之,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付明喜:左右企业命运的12大选择,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年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2

关键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完整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财会管理体制要有企业自己的特色,能对企业的发展有贡献,能让企业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企业的财会制度、管理制度和鼓励约束机制都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也都是在企业财会管理机制范围内的工作。

企业财会部门或组织需要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思想。学到的东西越多才能在竞争中不输给别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也是如此,要不断接收新的知识,多方面的了解一样东西,不仅提高个人的素养水平,还能学到渊博的知识。从学习中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习财会相关知识,牢固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不论是学习专业相关知识还是学习其他东西,都是在提高企业财会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也表明企业的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也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表现。企业财会掌握最新信息,传递到企业每个员工身边,与自己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会在竞争中落后。这也是在比较哪个企业财会人员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到的知识更多、是否完全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等。这表明企业存储的知识量越多,其创新能力也越强,体现出的竞争力也就越大。知识决定财会人员的能力,也决定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二、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着手。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企业要想形成财会核心竞争力,必须发现并利用好财会人才,形成独特的用人机制。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财会管理机制,从而培养出一种独特的财会核心竞争力。

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着手。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看,所谓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一系列财会管理惯例乃至学识。一要着手培养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及财会人员的“抱负水平”。二要着手培养财会团队的合作意识,形成缄默知识,不断培养“干中学”的能力。三要着手培养财会服务意识,在对内对外服务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完善财会管理工作。四要着手培养“及时反馈,快速决策”能力。五要着手培养向竞争对手学习的能力。

3.从完善财会治理结构着手。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财会制度不健全、财会管理利益不明确、财会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等财会治理结构问题都会影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为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会部门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这里的顾客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销售商、客户、企业员工、政府等。欧洲商业管理学院教授凯因和马邦发现,许多持续高增长、高赢利企业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采用了价值创新的战略观。价值创新的财会战略观将顾客需求,而不是竞争对手作为战略中心;寻求以创新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竞争对手的行为。这些企业使顾客感知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从而绕开竞争对手,赢得了顾客,也就提高了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

(二)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提升企业财会核心

竞争力应当有所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对财会信息和知识成功管理和运用能力。财会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已经成为是否有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新经济条件下,信息优势、知识优势将会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但要靠成功的财会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来支撑。这包括对财会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建设、获取、加工、分析和及时成功利用。除了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之外,关键在于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变,财会人员的工作方式、分工格局,一直到思想观念的全面变革。信息化管理要与企业财会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和集成。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取得取决于企业对财会信息和知识资源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

2.提升项目财会管理应用的水平。在新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化太快,新情况、新问题太多,突发事件、无先例可借鉴事件大大增加,对项目进行财会管理的空间加大,提高项目财会管理水平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对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提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走国际化经营模式的道路,但是我们不能只在几个企业的财会组织中徘徊,他们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财会机制,虽说能力都很强,但是要与其他更大的企业相比,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是不够。所以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要把眼界放宽,要让企业财会系统跨越界限,与外部财会资源相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习为主的队伍。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企业所拥有的,且唯一独特的资源就是知识。这已经说明了除了知识以外,别的外部资源已经不能称之为企业的独特资源了。企业财会管理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才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所在。在现今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非常的强,而学习型财会队伍就是要让人们比竞争对手变的更快,能更早的掌握新信息。所以知识的竞争才是市场竞争中不倒的最有力的武器。为这些理由,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队伍,要无时无刻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5.提升企业财会战略管理能力。财会战略管理将决定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不想在竞争中倒下,就要不断提升企业财会战略管理的能力,更要严格实施管理机制。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部门细心的管理,特别是在财会问题中更要专注,只有这样的管理机制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长期保持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棣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探讨.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徐颖.浅析影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因素及提升措施.中国科技博览,2011,35.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44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全球化,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了解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以及它对于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才有助于推动企业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1990年,两位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合写的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阐明了企业在竞争中能够胜出并保持持续优势的关键原因是能否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问题。

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分析,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其次,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基础上形成的竞争力,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综合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体系支撑能力等,它能协调各种生产技能、整合各种技术或资源并且为客户提供可感知价值。再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了整合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整合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完成,并且带有鲜明的组织特色。最后,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无形地存在于企业组织系统中,它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复制,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也认为:“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1]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还给出我们确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三种方法:第一,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2]

2核心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在赢得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现代企业竞争一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单一产品或技术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极易在产品更新迭代或技术创新中丧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中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取得客户信任,赢得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保证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合作中取得共赢。现代企业的发展一定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核心竞争力所反映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企业在兼并、重组、合作中很快地发现、整合优势资源和关键技术,使各方都能获利,从而实现共赢发展。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培育核心竞争力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31树立战略思维,明确发展方向

战略是把方向、管大局的,指明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任何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战略开展,以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在作决策、谋划企业的未来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思维,站在全局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出判断,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做出决策,制定企业战略并不断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然后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构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

32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优秀人才队伍

人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动因素,人才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建设优秀人才队伍,应重视两类人的引进与培养,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另一类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1)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企业家在企业中具有独特地位,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其核心价值观必然对企业造成影响,培养合格的企业家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优秀的企业家应具有开阔的思维、创业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宽容开放的胸怀和独立人格的魅力,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要时刻审视环境、把握时代脉搏,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把握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2)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参与。企业应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采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引进和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具备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人才;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尤其是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战略管理人才、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国际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投资的力度,采用多种方式促使企业人才辈出和人才向人力资本转移,保证企业在实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要。

33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制胜的关键要素。由于核心技术拥有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尖端性,其产品在功能性和独特性上为客户带来的超值的体验和价值,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客户关注度和认可度。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成为市场的引领者和开拓者,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中国华为集团一直非常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目前在众多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地位,华为在欧盟委员会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以836亿欧元的研发投入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八位,华为在电信领域的核心技术确保了其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高铁通信,正是由于华为的通信信号系统技术支撑,中国高铁装备才能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自主研发,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等方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打造企业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34服务战略发展,建立匹配的管理模式

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但关键是要围绕企业战略,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以专业的组织能力和先进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战略,通过高效优质的内部运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战略从点到面的拓展,就像恒大帝国的“紧密型集团化管理模式”在其攻城略地迅猛扩张的过程中,保障着恒大每到一地都能所向披靡,这种扁平化的垂直管理模式,其核心是“标准化”和“复制”,不仅保证了集团总部对地区公司实施严格的标准化运营,还最大限度降低了集团在全国拓展中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成为恒大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从服务战略发展的角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从而保障战略的落地与实施。

35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管理体系

品牌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o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独一无二且不易被对手模仿,对企业发展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未来的市场竞争,只有优势品牌才能获得发展机会。李嘉诚曾说:“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要想长期成功,就要扩大品牌的认知度,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品牌认知度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首先要从公司整体层面建立品牌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整体的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发展的路径,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另外要树立全员品牌意识,对员工进行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教育与培训;开展品牌宣传、扩大品牌认知度,增强品牌忠诚度。

36加强机制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

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知识经济,现代企业竞争是知识、智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维护,很大程度上需要组织与个人具有紧跟形势任务变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在不断学习、思考和创新中创造工作价值,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引领行业的专业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不仅要重视员工个人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要重视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团队智力的开发,要改革、创新组织体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全面激发组织内部的活力和潜力,用团队的活力激发员工个人学习的动力与潜能,反过来推动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始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37增强软实力,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是企业建设重要的软实力。企业要发展,文化需先行,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能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仅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潜能,企业内部充满正能量,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对外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企业统一的目标、理念为指引,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优秀企业文化。

4结论

现代企业面临的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也逐渐趋于国际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培育和构建自己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培育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目标任务来实施,这也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优质师资的数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该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该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跟进行业领先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

第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志广,赵艳秋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

[2]唐志平,过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6).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殊性,给传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并成为将来就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方向,也必将成为较长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大课题。

一、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学生就业素养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引导、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培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

1.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着应把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全程性的工作来抓。辅导员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把学生学习能力、性格、气质类型、家庭情况等做成学生电子档案;通过个别谈话和素质评估,对每个学生提出具体职业规划建议,帮助学生建立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职业指导、素质提升、社会实践等条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的质量评估,并及时和学生沟通反馈评估信息,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个人的职业目标,确定毕业发展方向;开展岗位训练,培养敬业和创业精神,指导毕业生顺利步入职场,实现学生与职业的零距离。

职业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开设就业指导课那么简单,更不应是简单的形式,而是要从学生从大一到毕业分阶段、有目标的当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政治的高度来重视,对学生多方位、全过程的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把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化、制度化,从而为每个高职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2.系统关注学生就业心理

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首先,高职院校定位的是职业教育,和传统社会一些人普遍认同的大学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当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时就可能存在“低人一等”的负面心理,容易自卑。其次,就生源而言,高职生大部分学生都为本科的落榜生,处于文化知识中低下层次。他们从小可能一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想认识存在较大缺陷,不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不会学,上进心不强;再就是学生因为一直处于学校学习状态,与社会相对脱钩,心理相对于其年龄而言存在社会化后倾问题,对社会和职业了解不够,存在一定就业心理隐患。

如果任由学生这些心理问题发展下去,最后会成为典型的就业心理问题。因此,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辅导员或者相关的人人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疏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重新定位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和人生坐标,树立对职业发展的自信心。

3.以“实践”平台培养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把它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把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把学生的综合测评等和社会实践形成互动机制,着重职业引导,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积极为学生就业服务。

我们可以把企业对新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评测、业绩评价等要求,通过德育考核环节来实现,促进职业院校培养与企业实际要求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任务履行为主体的德育考评体系。这样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其他普通高校学生没有的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具备了企业员工应有的素质和团队精神,成为将来就业的一种竞争力。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学生就业竞争力

面对就业市场需求各异的求职现状,较强的竞争力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成功的根本。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择业不仅是技巧与信息的竞争,更是个体综合素质软能力的搏击,良好的竞争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是开启职业之门的金钥匙。

1.关键竞争力培育常态化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如何设计职业生涯,培养具有某种职业或工作的能力,满足就业需要,提升职业关键竞争力已成一种必然。

我们经常给学生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单位来学校招一个人,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大家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都差不多,那么大家每个人竞争的杀手锏是什么?这就是关键竞争力问题!所有的学生在校所受的课程差不多,基本技能也类似,那么如何培养一种职业能力让自己有区别于他人,成为自己竞争的法宝?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关键竞争力,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规定的课程学习之外,寻找到一个和自己的职业相关的兴趣点,通过大学几年对个人有针对性又常态化的培养,使之成为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成为自己的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2.软能力培育制度化

人才的成长是长期的,“软能力”的提高同样如此,作为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培养学生应从方方面面去留意,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对于“软能力”培训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列入到学生的德育培养方案中,并进行有效的量化考核。

因此在三年的大学学习期间,辅导员应该有效开展各种偏重内在修养的培训方式,比如:定期举办模拟招聘,以促进学生应聘面试能力的提高;举办关于人际交往技巧、社交礼仪、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讲座或培训;开展班级全员参与的即兴演讲,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鼓励学生参加驾驶、普通话、国学等素质提升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这些全部应计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中,作为一项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制度化的形式推动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高。

3.适应力培育职场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只有输出端的职业院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管理同步,紧密衔接,学生才能适应将来的岗位要求。以迅腾国际为例,他们开创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模拟真实的“企业化”环境,使学员就业竞争力迅速提升。

作为高校我们不能完全像迅腾国际一样培养学生,但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可以从中借鉴这种颇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在我们的班级管理、学生活动、德育考核等工作中模拟企业的做法,提早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让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衔接,提早做到适应力与工作岗位需求同步,增强职业适应力,进而成为竞争优势。

三、打造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校园职业文化

校园文化应该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渠道之一,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真正有效的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衔接。

1.营造校园职业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但校园文化是我们高度依赖的主渠道之一,特别是良好的校园职业文化氛围营造对我们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物和宣传栏等营造浓厚的校园职业文化,比如在教师和学生流动最为密集的地点,精心的设计和布置,把教师、学生的作品,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氛围,鼓舞了教师和学生信心,更重要的是为每位教师和学生树立了职业榜样。在教室的文化氛围营造上,完全依据企业要求在教室四周挂图,如企业员工标准、培训一览表,严格考核管理制度等等。这样学生耳濡目染,沉浸在这种特别的校园文化中,潜意识里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提早熟悉职场氛围。

2.搭建企业文化实战平台

大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通过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因而,我们可以对传统的学生社团组织进行改革,让社团完全按照企业法人的形式生存发展。按企业员工招聘方式招聘社团成员,对社团决策和执行完全按照企业运作方式,对管理方式模仿企业的事业部制或项目管理制,对学生干部的选拔模仿企业选拔人才的方式进行,对社团成员的考核引入企业的业绩考试等方式。同样,对社团与社团间的生存也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竞争,让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社团的实践中去,让学生提前懂竞争、懂市场、懂管理。同时,学校拿出一部分的勤工俭学地点,如店门、洗衣店、小卖部等,面向学生进行招标,让中标的学生按照企业招聘员工,让应聘者按照应聘要求来应聘。总之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深后的校园文化中感受职业气息并把想法付诸行动,从而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四、结束语

近年来,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也是当前我们高职院校的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那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焦点话题,同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高职院校间竞争不断加大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探索寻找一条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途径,并逐步建立一个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的模式已刻不容缓,这也是在新时期党和政府交给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谦.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3).

[2]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2).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6

[关键词]中国企业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之间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上,而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展现。如何组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社会各界的关注所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构成及其包涵的要点

1.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由多个层面构成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涵的要点

(1)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将其定义为学识,实际上也指的是公司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2)核心竞争力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核心竞争力不是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但是不能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3)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内在价值有关,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本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顾客提供更高的整体价值或提供独特的价值。

(4)从竞争角度来看,区分能够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价值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与提供更高整体价值的资源和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

因此,竞争并不只意味着超过竞争对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与对手区别开来,这对大型企业有指导意义,对中小企业更具意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房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培养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宫雪梅: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2]贾明江:企业核心能力研究与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D].四川大学,2002

[3]杨元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4]王传经:浅谈核心竞争力的管理[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5]李海燕: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6]霍小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起源及其含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7

摘要:我国房地产业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高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育是培养房地产急需人才的关键,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房地产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设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普拉哈拉德教授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学校专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学校核心教学能力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专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使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地位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素质的综合实力,能够让此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设的“硬伤”

房地产经营与评估专业在不少高职院校已经上马,作为适应市场需求,寻找就业突破口是可喜的,然而由于各学校教学目标各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一窝蜂上马的嫌疑,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些“硬伤”。

(一)多数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规格模糊,到底是培养房地产经营型人才还是培养房产中介或是物业管理服务型人才,针对性不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是一个文理兼容的综合性专业,兼具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不少学校无法把握这种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其学生的素质能力及其学习要求上也存在分歧。

(二)缺乏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由于专业建设起步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缺乏,很多教师自身没有实战经验,外聘校外人员也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限制了相关项目申报,高级别成果的产生。从其自身要求来看,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以培养实战型人才为目标。但目前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缺乏专业教材,挪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周边学科教材,而且还在使用旧有理论教学体系,大多数教师也缺乏在房地产行业中实际操作的经验。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不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软硬条件都还有待完善。

(三)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无心也无力在教育界施展影响力,大都忙于项目开发与市场拓展,校企无法挂钩,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多高校不愿尝试与行业协会及房地产企业合作与联系,没有就业等相关方面的保障。企业是人才需求的大户,缺乏企业交流与支持的专业建设难以达到人才消化的目的。

二、解决办法及前景展望

专业核心竞争力要基于此专业所拥有的有效资源以及如何运用管理这些资源,具体来说,表现在本专业在日常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教学中及科研项目的开发中所取得的综合成绩。根据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设的一系列“硬伤”,我们认真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专业针对性建设,探索“小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比较成熟,但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大型房地产企业,对大量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并不适用。那么,“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适应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而生。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中小企业签订“小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特色及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培养他们想要的人才,但受企业规模和力量所限,一个学校里的一个班级有可能培养的是几个中小企业所订的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目前从事学校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一直从事的是自身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成为挑战性强嫁接,虽然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相当完善,但普遍缺乏综合类素质与实践经验,对市场的了解也不全面。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的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和单位参加实践,通过到企业挂靠锻炼来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并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丰富迫在眉睫。引进行业内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销售或服务人员作为长期外聘教师,稳定地承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指导任务,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并把行业专家、业务能手等组成强大的教学人才储备库,优化人才管理制度,为学生的专业引领、专业调研、专业实训等教学环节提供有力保证。

(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逐步实现校企合作。专业的建设须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融于企业之中、依托企业、服务行业。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由学生素质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在现实条件下进行将有利于培养方案的制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实习的实施以及学生就业,有利于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行业协会学会的联系,进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双方共赢体系,与之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专业知名度。

结语:

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念应用于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设中,是一项专业创新。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通过培养与市场适销对路的人才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方法,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打造更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尹莎莉.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塑造;创新;提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中能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其最早来源于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这篇文章是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麦哈尔在199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该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也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诸多的定义和说明,但都是各执一词,至今未有一个较为准确或者说权威的解释。综合各个学者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观点,我们得出以下两点认识。

1.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种单项能力,而是一整套能力。麦肯锡咨询公司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曾做过这样的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整合性,它不单单是指技术上的技能,也有知识上的技能,而且是各种技能的互补和结合,显然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项能力,而是一套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有层次之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种竞争力并不单单只适用于某一行业或是某一类企业,而是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样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具有其核心竞争力。所以说,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层次性的。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通过市场的检验来实现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获得利润。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突显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其产品和服务更加的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扩大销售和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所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

2.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是指其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试想,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很容易就被其他企业模仿或者说被其他的能力所替代,那么该企业在市场上的长期优势就很难维持,这样的话,生存尚且是个问题,又何图发展呢?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必然是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即它的稀缺性。

3.系统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系统运作的整体,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又是一整套的能力,而这一整套能力要发挥其作用,也需要系统的运作,所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同样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4.延展性。一个企业需要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乃至发展壮大,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兼并和收购、多元化等,此时被兼并收购的公司在成为该企业的一部分后也会逐渐拥有其核心竞争力,并且会能动的去运用这些能力,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5.持久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其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持久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直到永远的,而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的成长经营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更加的趋于完美和难以取代,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态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渐走向完善,我国也有不少的企业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多的是为了短期的生存而展开的浅层次竞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呈现以下的态势。

1.存在短期行为。由于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诸多压力,我国的许多企业只能着眼于当前利益,以求生存,所以它们依靠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非常容易被模仿和替代,自然也无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企业的这种短期行为是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理念和长远眼光,因此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2.资源的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需要依靠创新和一系列的管理和开发能力,而这诸多能力都来源于高素质的人才,中国企业缺少的恰恰是人才,即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同样,教育不完善导致了人才的稀缺,技术和管理的不足也使得信息缺乏,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环境因素缺乏。

3.外部依赖性。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中国企业大量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缺少相应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育,同时信息的不完全使其不得不从国外公开渠道获得残缺的信息,这些企业对外部的依赖是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主要方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已经众所周知,所以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整套的能力,故而其塑造也要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来进行。

1.建立企业愿景、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建立开始,长期积淀起来的企业价值观,它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员工培养以及企业众多职工的行为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要想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集体意识,就要建立企业员工的共同愿景,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建立起自身的企业文化。

2.组建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团队。企业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因此拥有高效的管理团队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也是建立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做出更多,更准确的决策,避免出现方向上的错误,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失利,从而维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培养和吸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不可缺少的就是技术人才,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才能的人在社会上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对这些人才的培育和吸纳更显得重要。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中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不重视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中国很多企业在观念上不重视核心竞争力,他们有的采取多元化战略,分散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注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还有一部分企业盲目购买其他企业的核心产品,进行组装销售以扩大市场,根本不注重开发本企业的核心产品,由此造成多数企业甚至不少大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企业形象内外不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当今社会上,诸多企业都会选择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媒介来作为其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手段,但是也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宣扬的企业品牌和理念与实际行动总是大相径庭。

3.劳动力素质低,技术创新能力差。一方面,企业对于技术层的员工制定了很多严谨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严重束缚了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产品和技能,而且大多数企业并不注重对于科研技术和人才的引进,甚至很多企业多年如一日守着陈旧的设备,不懂得对其进行改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少相应的对于员工创新的激励措施,缺乏相应的创造氛围,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这也是很多员工宁愿选择老老实实工作,而不积极钻研创新的一大重要原因。

4.获取信息能力差。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稍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其他的企业赶超,所以对于世界市场信息的把握变得尤其重要。信息就像是企业的血液,信息系统更是成为企业员工之间,企业同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然而,现代人有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情况让很多企业与市场机会失之交臂。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塑造水平的主要对策

(一)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在现在改革开发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保持生存并且求得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重视企业竞争力,以建立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核心技术、推进技术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更离不开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要求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并且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应用于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放眼世界,许多国外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他们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技术创新,在同中国企业进行合资的时候,更要求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各国的先进技术,进行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视人才,发掘和培育人才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和服务迅猛更新换代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不得不依靠那些掌握先进知识,拥有高新技术的各类人才。有了人才,企业才能进行新产品核心服务的研发,没有人才,只能坐以待毙。可见,企业不得不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吸收和培养。

(四)通过兼并、收购和联合等方式,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借助外部企业的力量是企业迅速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而兼并、收购等方式更是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进入其他经营领域的有效方法。面对市场上的各行各业,以及迥然不同的技术,一个企业无论多么强大,也不可能做到在各个领域都具有优势,这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并购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中心整合内部资源,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建立新的经营体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因此,这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最佳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的组织提倡组织内部的学习,通过互相学习,技术人员可以掌握更多的技术,注意到自己的技术缺陷,管理者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下属的情况,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学习型组织还提倡向其他企业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其他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品牌营销手段,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9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如刘邦那样,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地开拓、经营市场,并培养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著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

具体到多经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电力多经企业对外创收。切实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等有利环境,抓紧研究并制定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和各种产业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股本结构,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用市场适销产品去占有市场,开辟新财源,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市场的变化中否定自己,商场中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多经系统普遍面临产权不清的难题。首先是明晰的资产关系,这一点还相对容易操作。最难的还在于主辅人员的分离。由于多经公司用人的复杂性,公司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在多经工作的员工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优惠的政策待遇,鼓励退职,提前退养,身份置换,解除合同或带股就业。但带股就业可能带来股权分散,不利于集中决策,同时如果股权过于平均,还会带来老国企的弊病: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建立不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进入和退出机制等。所以要做到产权明晰,首先要解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明确资产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只有明确了出资人,公司才会有明确的使命,公司的运作才可能建立在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公司的经营人员才会有明确的定位,而防止所有者缺位带来的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矛盾。另外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享有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这是对投资主体承担资金风险的补偿,也为公司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将利润集中投资于一定的项目,才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如果利润分散的用于支付股利,企业最终将衰竭。

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篇10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接受了系统、全方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受益良多。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并领悟到,应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如刘邦那样,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地开拓、经营市场,并培养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著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

具体到多经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电力多经企业对外创收。切实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等有利环境,抓紧研究并制定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和各种产业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股本结构,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后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用市场适销产品去占有市场,开辟新财源,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市场的变化中否定自己,商场中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明晰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多经系统普遍面临产权不清的难题。首先是明晰的资产关系,这一点还相对容易操作。最难的还在于主辅人员的分离。由于多经公司用人的复杂性,公司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于在多经工作的员工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优惠的政策待遇,鼓励退职,提前退养,身份置换,解除合同或带股就业。但带股就业可能带来股权分散,不利于集中决策,同时如果股权过于平均,还会带来老国企的弊病:如大锅饭,平均主义,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建立不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进入和退出机制等。所以要做到产权明晰,首先要解决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然后明确资产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只有明确了出资人,公司才会有明确的使命,公司的运作才可能建立在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公司的经营人员才会有明确的定位,而防止所有者缺位带来的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矛盾。另外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享有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这是对投资主体承担资金风险的补偿,也为公司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将利润集中投资于一定的项目,才能形成一定的优势,如果利润分散的用于支付股利,企业最终将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