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数数学建模论文十篇高数数学建模论文十篇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4:03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1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具体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于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依靠数学,平时做的题都是理论性较强,实际性较弱的题,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进行讨论,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数学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如何呢?下面是节自有关人士对某次竞赛中的一道建模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所作的抽样调查。题目内容如下:

某市教育局组织了一项竞赛,聘请了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名教师做评委组成评判组。本次竞赛制定四条评分规则,内容如下:

(1)评委对本校选手不打分。

(2)每位评委对每位参赛选手(除本校选手外)都必须打分,且所打分数不相同。

(3)评委打分方法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分,依次类推。

(4)比赛结束后,求出各选手的平均分,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此确定本次竞赛的名次,以平均分最高者为第一名,依次类推。

本次比赛中,选手甲所在学校有一名评委,这位评委将不参加对选手甲的评分,其他选手所在学校无人担任评委。

(Ⅰ)公布评分规则后,其他选手觉得这种评分规则对甲更有利,请问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请说明理由)

(Ⅱ)能否给这次比赛制定更公平的评分规则?若能,请你给出一个更公平的评分规则,并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好题,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例如关于评分规则的修正,就有下列几种方案:

方案1: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依次类推;(评分标准)

方案2: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

方案3:对甲评分时,用其他评委的平均分计做甲所在学校评委的打分;

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为空白,究其原因可能除了时间因素,学生对于较长的文字表述产生畏惧心理、不能正确阅读是重要因素。同时,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规则(3),得出选手甲的平均得分为,其他选手的平均得分为,从而得出错误结论.不少学生出现“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会故意压低其他选手的分数,因而对甲有利”的解释,而没有意识到作出必要的假设是数学建模方法中的重要且必要的一环。有些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则对甲有利”的理由,例如:排名在甲前的同学少得了1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不给其他选手最高分(n分),所以甲得最高分的概率比其他选手高;相当于甲所在学校的评委把最高分给了甲;甲少拿一个分数,若少拿最低分,则有利;若少拿最高分,则不利;等等。以上各种想法都有道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这些感性认识和文字说明上,没能进一步引进数学模型和数学符号去进行理性的分析。如何衡量规则的公平性是本题的关键,也是建模的原则。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这个原则,有些学生在第2问评分规则的修正中,提出“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从评判组中剔除掉”,这种办法违背实际的要求。有些学生被生活中一些现象误导,提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分规则修正方法,而不去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这道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题解答情况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数学阅读能力差,误解题意。(2)数学建模方法需要提高。(3)数学应用意识不尽人意数学建模意识很有待加强。新课程标准给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学数学建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相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会有大的提高!

那么高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如何进行呢?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主动探索解决之法。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一)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后,通过下面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客房的定价问题。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旅馆经理得到了一些数据:每间客房定价为160元时,住房率为55%,每间客房定价为140元时,住房率为65%,

每间客房定价为120元时,住房率为75%,每间客房定价为100元时,住房率为85%。欲使旅馆每天收入最高,每间客房应如何定价?

[简化假设]

(1)每间客房最高定价为160元;

(2)设随着房价的下降,住房率呈线性增长;

(3)设旅馆每间客房定价相等。

[建立模型]

设y表示旅馆一天的总收入,与160元相比每间客房降低的房价为x元。由假设(2)可得,每降价1元,住房率就增加。因此

由可知

于是问题转化为:当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

[求解模型]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可得到当x=25即住房定价为135元时,y取最大值13668.75(元),

[讨论与验证]

(1)容易验证此收入在各种已知定价对应的收入中是最大的。如果为了便于管理,定价为140元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它与最高收入只差18.75元。

(2)如果定价为180元,住房率应为45%,相应的收入只有12150元,因此假设(1)是合理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首先,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的身边。其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时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以及“变量间的函数对应关系”、“变相间的非确切的相关关系”、“事物发生的可预测性,可能性大小”等,这些正是数学中引入“方程”、“不等式”、“函数”“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概率”的实际背景。另外锻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数学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能够准确、清楚、间接地刻画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应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例如,当学生乘坐出租车时,他应能意识到付费与行驶时间或路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当然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经常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相关学科加以运用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重视选用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和大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投资买卖、银行储蓄、测量、乘车、运动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选择应用题,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该学科难题的能力。例如,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有的学生往往以为学好生物学是与数学没有关系的。他们尚未树立理科意识,缺乏理科思维。比如:他们不会用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来分析减数分裂过程配子的基因组成;也不会用数学上的概率的相加、相乘原理来解决一些遗传病机率的计算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相应的课堂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又例如教了正弦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写出物理中振动图象或交流图象的数学表达式。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的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2

数学建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它的实际性和创造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难题,而且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应被大力推广.

2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中数学课本中将有关数学建模的内容都分散于各个教学单元中,使其内容失去了连贯性,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大大降低了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势和目的.另外许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高中生由于地区或者其他原因,对于现实问题的洞察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均有限,导致数学建模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另外,许多教师对于建模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不重视数学建模,因此,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对策

1)重视各章前问题教学高中数学课本在每章前面均有一个关于本章教学内容的实际问题,而通过重视各章前问题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例如,某公园有个大型摩天轮,该摩天轮可以吊起78个客舱,一次能运载350个乘客.坐该摩天轮从开始到最后需要耗时30min,转速为5m•min-1.问,乘客乘坐该摩天轮时,从摩天轮的最低点开始计时,他所处的高度h与所坐的时间t的关系,并用数学模型解释.这个章前问题就是典型的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加强章前问题教学,培养学生重视数学建模的意识.

2)加强数学开放题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提高数学建模教学效果.因为数学开放题可以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放题可以接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的消耗过剩,现今市场上出现3种汽车类型,一是传统的以汽油为原料的汽车,二是以蓄电池为动力的车,三是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的汽车.通过对这3种类型的车使用原料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汽油价格的变化对这3种车所占市场份额的影响.这种开放性的试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学生所建的数学模型能够将问题说得通,都算是成功的数学建模.

3)注重案例式教学注重案例式教学是值得教师学习的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数学案例理解建模的优势,提高数学建模的教学效率.例如,甲、乙2人相约到某地相遇,该地距离出发点为20km,他们约定一个人跑步,而另外一个人步行,当跑步者到达某个地方后改为步行,接着步行的人换成跑步,再步行,如此反复转换,已知跑步的速度是10km•h-1,步行的速度是5km•h-1,问至少花多少时间2人都可以到达目的地.这种相遇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经常见到,这是一种典型的案例题,通过典型案例的数学建模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更加印象深刻,而且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建模教学的方式,从而提高数学建模教学的效果.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3

关键词:建模;“物理-数学”模型;物理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6)4-0019-5

受当前课程体系中物理和数学相互独立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用数学的眼光来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这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结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论物理学家DavidHestene及其研究生ibrahimHalloun关于建模教学(modelinginstruction)的研究,论述如何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的详细策略,旨在通过建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物理-数学”模型意识,学会在高中物理中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

1DavidHestene、ibrahimHalloun建模教学理论简介

DavidHestene是建模教学的创立者,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并一直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1]。

DavidHestene认为,物理建模就是“在具体物理情景中,根据实践需要建立物理模型,进而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讨论,验证其是否正确,最后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2]。1995年DavidHestene在他的论文《modelingsoftwareforlearninganddoingphysics:thinkingphysicsforteaching》中论述了建模的3个步骤:模型建立、模型分析、模型验证,初步建立了物理建模教学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DavidHestene的建模过程[3]

ibrahimHalloun在DavidHestene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模型分为范围、成分、结构、组织等4个维度,同时将建模过程细化为模型选择、模型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分析、模型拓展等5个阶段,强调根据个人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将已建立的模型进行迁移运用。

2DavidHestene、ibrahimHalloun建模教学理论的启示

DavidHestene和ibrahimHalloun建模教学的具体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构建知识,这给笔者带来如下启示:

(1)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用数学工具的关键在于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物理-数学”分析,并构建“物理-数学”知识体系;

(2)“物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即“物理-数学”建模;

(3)“物理-数学”模型指的是物理课程中体现物理现象、物理情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数学图形、数学图表、数学过程和数学关系,它具有明确的范围、成分、结构和组织;

(4)“物理-数学”建模指的是从物理现象、物理情境中挖掘出物理元素(即物理量)或参数,通过分析物理元素或参数的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数理关系,并通过数学方法建立和呈现出来;

(5)“物理-数学”分析一方面指的是分析物理元素或参数之间的数理关系,另一方面指的是运用“物理-数学”模型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也就是ibrahimHalloun在DavidHestene的基础上提出的模型验证、模型分析和模型拓展;

(6)构建“物理-数学”模型是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物理-数学”分析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具体方案。

3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的策略

3.1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的策略结构

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特点以及DavidHestene、ibrahimHalloun的建模教学所带来的启示,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构建“物理-数学”模型需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物理-数学”模型源自于具体的物理情境;

(2)“物理-数学”模型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3)浅显易懂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物理-数学”模型的最基本要求;

(4)学生感知到物理现象、物理情境中的数学知识是成功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的关键。

结合上述关键点,本文提出了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的策略结构(如图2)。

上图中的策略结构在DavidHestene、ibrahimHalloun建模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物理情境的分析,并强调学生对物理情境分析过程中情境元素、元素特征背后的数学过程、数学关系的感知。

3.2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的详细论述

构建“物理-数学”模型离不开物理情境、实例和新物理情境中的实践,下文将从“基于问题情境的‘物理-数学’模型的选择和建立”“基于实例的‘物理-数学’模型的验证与分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3.2.1基于物理情境的“物理-数学”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一个有效的“物理-数学”模型的构建依赖于具体的物理情境,学生需要借助物理情境来感知物理中的数学知识与运用,其处理过程如表1所示。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4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高校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1]。数学建模正是衔接创造性思维与实际应用的纽带,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学习及实践训练,学生不仅能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能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由于数学建模课程的内容涉及的领域多,案例式授课,实际应用性强,与所学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课程不同,不能形成连贯的系统性知识点,学生很难接受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建模,教师要改进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规律的要求,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建模技能,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

二、数学建模的认知

大学开设基础数学课程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密逻辑体系及高度抽象的思维方法,但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介绍的甚少,很难将数学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生物信息等其他领域联系起来。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实际问题,将它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再利用现有的数学工具或发展新的数学工具来加以解决的整个过程。通过数学建模学习与实践,学生在体验建模过程的同时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可以重新认识数学的作用。课程重点就是介绍数学应用到实际领域中的方法,结合案例,应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数学知识来解决不同领域问题。在现实中许多现象及问题都可以用到数学来解释,如,我们看到一个四条腿椅子经过简单的移动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放稳现象,用高等数学中的“零点存在定理”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若知道某珍稀动物各年龄段数量信息,来推测未来种群是否会灭绝,可以用线性代数中的“矩阵”预测未来动物数量分布。书报供应商订购多少数量的商品才能得到最大收益呢?用概率中的“数学期望”建立报童卖报优化数学模型可解决这类问题。数学建模竞赛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几年来,数学建模竞赛赛题背景知识广泛,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好的计算软件使用方法,还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广泛涉猎诸如物理、生物、信息等知识。例如,201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树与树叶”,需要了解植物树叶生长特点,涉及到生物学知识;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题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知识。数学建模是以数学为基础,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数学建模,如,与数学建模课程教师咨询、与参加数学建模系列教学活动的同学交流,浏览数学建模网上的数学建模课程介绍及阅读数学建模书籍等,以获得更多的数学建模知识与信息。

三、数学建模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数学建模思维模式,同时还要能以团队形式自主完成一整套数学建模训练题目,才能体会数学建模的真正内涵。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参加一次数学建模竞赛。可将数学建模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数学建模课程学习,数学建模综合培训,数学建模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

1.数学建模课程学习

(1)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数学建模基本方法介绍是从案例分析开始,首先了解问题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用什么数学方法描述问题符合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解释结果合理性。可以紧跟教师思路,积极展开思考,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从简单的初等数学建模方法入手,了解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例如,鱼的重量估计问题,在没有称重的条件下如何根据鱼的长度估计鱼的重量呢?在合理的假设下,利用初等比例方法建立鱼重量与长度数学模型,利用鱼的长度能估计出鱼的重量,经验证结果是有效的。然后,要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建模方法,例如,微分方程建立传染病模型可以预测流感流行趋势问题;概率统计方法建立的报童模型可以预测出订购多少报能获得最佳受益。最后,要学会模仿案例建模过程完成作业,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数学建模过程不是解应用题,虽然没有唯一途径,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慢慢形成建模思维方式,有助于建模能力的提高。

(2)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数学建模课时有限,许多数学建模方法及案例不能在课堂上介绍,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选读一些教材中的案例和在期刊公开发表的建模论文,细致研读案例的建模思想,学会举一反三,重点是学会分析问题,了解更多领域的数学建模的方法、新颖的建模思想,提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建模信息量,提高建模能力。同时,还可看到同一问题,可以选用不同的数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加以解决,这也是数学建模的魅力所在。例如,锁具装箱问题,可以用排列组合方法,也可用图论方法,都能给出减少锁具互开的装箱方案。

2.数学建模综合培训

(1)数学建模方法再学习和建模能力强化训练。随着数学建模解决问题多元化发展,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及计算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问题的需求。因此还应学习一些现代数学方法,如,图论,模糊数学,多元统计分析等。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技能,如,数学软件matLaB,eXCeL数据处理,求解数学规划软件及统计软件。

(2)阅读建模论文。通过仔细阅读刊登在杂志或数学建模网站上的数学建模论文,学习论文的整体层次结构,写作技巧,对问题的分析、假设、模型建立和求解过程。寻找论文的优缺点,并比对论文作者对论文的评价。要善于总结所读的论文中解决问题的适用类型,如,优化类,预测类等,对于不同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更合适,以备后继数学建模中使用。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改进别人做过的模型,或完成其中运算过程。数学建模是一项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应用,模型的研究结果大致符合实际就好。

(3)数学建模模拟训练。选作历年数学建模竞赛题目或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建模题目,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使用软件求解、论文写作来模拟数学建模全过程。请教师对论文的摘要、结构、模型的准确性、论文语言表述、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建议,再经过多轮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3.参加数学建模实践活动

(1)数学建模竞赛。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参加一次数学建模竞赛才能体会数学的真正魅力。目前开展的数学建模竞赛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是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并得到了Siam,nSa,inFoRmS等多个组织的赞助,是一项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级竞赛,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鼻祖。二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国Comap公司的支持与赞助,是一项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三是地区级、省级、专业类别赛事,如,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是由黑、吉、辽三省高校联合发起的科技赛事;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是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科技活动;数学中国数学建模国际赛(小美赛)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数学学会与数学中国(www.madio.net)和第五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性数学建模活动。四是由校级开展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调整好心态、应用好文献资源、积极思考、发挥每个队员的长处、合理分工是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

(2)数学建模实践。要善于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学会观察实际现象,提炼出要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需要一定的练习过程,也是学好数学建模的必要环节,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数学建模最能激发人的潜能,数学建模思维方式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论是数学建模课程学习还是实践,都是针对实际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主动探索,提出解决方案,这种学习方式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培养了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时增强了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5

关键词: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2-01

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客观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纽带,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和仿真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空间形式。数学建模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数学界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在大学中开设数学模型课,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课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为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各专业问题及各种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观点、数学的语言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该课是联系数学与其他各学科的纽带,是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桥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1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

1.1改革理念

1.1.1以“应用型”培养目标作为改革的总体理念

按照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针对的选择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1.2注重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改革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建模课程内容选择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以适应专业的需求和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经典案例。如适合土建类专业的拱形桥梁模型、放射性废物处理模型;适合交通汽车等专业的交通事故勘察模型;适合管理类等专业的人口控制统计模型、广告促销模型、股票收益与风险模型、物流分配等。

1.1.3坚持“宽口径”的改革理念

“宽口径”指拓宽知识面。数学建模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除了结合专业背景,还需注重拓宽知识面,增加覆盖面,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1.1.4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理念

数学建模课程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还注重各种数学软件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方便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建模竞赛,通过实践训练为学生打通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

1.2革的几点做法

1.2.1结合模块化数学教学体系,优化数学建模课程体系

数学建模课成建立在大学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的教学基础之上,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及数学教学体系的四个模块:土建类、机电类、经管类和文科类,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应用背景,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拓宽知识面,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数学建模课程。

1.2.2更新教学内容,建设现代化教学模式

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是集经典数学理论、现代数学方法、工程实际问题于一体的新型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进行结合,用生活中的案例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增进学生对用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比如在讲微分方程时,我们引入现代非典传染病模型;在讲积分理论时,引入加油站的油罐偏置模型;在讲图论时,引入北京奥运公交路线模型;在讲线性回归、多元回归、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测时,引入上海世博会影响力评估模型等。跟踪国内国际应用领域的新发展,将经典数学理论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实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1)采用导学式教学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了案例教学方式,通过对具体建模案例的分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

(3)在讲解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外,根据近几年建模竞赛赛题的特点,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补充部分内容,如:图论知识、微分方程、多元统计分析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1.2.3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数学建模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年给学生培训matLaB、mathematic、Lindo/Lingo、SpSS、winQSB等计算机软件工具。坚持“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原则,本着专业面宽,适应性强,加大知识覆盖面,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1.2.4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并行模式。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东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应用性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2.5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建立交互性强的数学建模网站,在网站发表建模问题、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接受学生对建模问题的答案,可以进行在线答疑、在线交流、在线自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我校数学建模网站已投入使用。各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院数学建模竞赛试题、各年获奖名单等均已上网,学生可在网上方便查到数学建模的各种资料,为学习自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有利的保证。

1.2.6组织数学建模竞赛

每年举办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以竞赛促进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习气氛。并逐层选拔学生参加东三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结论

我院数学建模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结合我校四个模块的数学教学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更新改革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学生讲课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软件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改革和探索,我们构建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体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得数学建模课程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9.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6

【关键词】数学建模建模竞赛工作总结

ˎ̥【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ourwhotookpartin2011nationalcollegemathematicalmodelingcontestandobtainthesecondprizeinthesomefeelingandharvestwassummarized.Butbecauseofthelimitation,inordertomobilizemoststudentsstudymathematicsenthusiasm,tobettercarryoutthe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thestudents'extracurricularscienceandtechnologyactivities,wehavecarriedoutanewattemptandexploration-established"mathematicalmodeling"studentcommunity,sothatmorestudentsunderstandmathematicalmodeling,thusrealizetheextensiveapplicationofmathematics.

【keywords】mathematicalmodelingcontestinmodelingworksummary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委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011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首次派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于领导支持、组织得当,取得了全国专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总结我院参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我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学院、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数学建模领导小组”和“数学建模指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出台了参加建模竞赛的补助及奖励办法,有专门的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集训和竞赛期间,学院、教务处和经管系领导亲自动员并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这项竞赛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辅导教师队伍

在数学建模集训中,辅导教师是核心,辅导老师也是保证培训效果和竞赛成功的关键。我们成立了数学建模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在暑期集训期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了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战酷暑高温。在竞赛过程中,布置好竞赛机房、网络,安排好学生的伙食、住宿、竞赛必需品,在选题、督促进度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在11日晚上陪学生熬夜奋战,最终经过72小时的不懈努力,顺利地解决了竞赛题,提交了完整的论文,竞赛圆满结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勤耕耘。

三、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们是第一次参加比赛,但我院已于2001年开始在数学教育专业“二下”开设了“数学建模”课,每周四节。作为指导老师,深刻钻研了近几年的建模竞赛专科题,经常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取经,邀请在建模方面有专长、有造诣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

四、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培训和参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角是参赛队员,选拔参赛队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参赛成绩,确定参赛后,在“二下”一学期的建模课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计算机使用、编程能力,通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后选拔出参加暑期集训的队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选拔队员:首先,选拔那些对数学建模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其次,选拔那些有创造能力、勤于思考、数学功底好的同学;最后,注意参赛队员的能力搭配和团结协作,参赛的每支代表尽可能由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

五、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法

经过摸索,笔者认为具有特色又实用的建模培训方法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培训阶段,包括:1.补充学生欠缺的数学知识。2.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软件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简单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二阶段为数学建模常用的方法和范例讲评,包括网络模型、运筹与优化模型、种群生态学模型、微分方程模型、随机模型、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计算机仿真。第三阶段为历年建模试题评析、讨论、建模论文的撰写。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参赛的能力,最终经过测试选拔出参赛队员。

六、重视参赛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参赛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及时指导是学生完成竞赛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好参赛队员的心理方面的指导。在竞赛的三天里,要连续进行72小时的奋战,并且要与同组的队员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里及身体方面的问题,因此,指导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关心,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整体培训过程中要不断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将是学生完成竞赛的动力。二是作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在竞赛的最后阶段,指导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论文的格式,检查是否按要求撰写论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是否写得好,论文是否完整等,这些细节常常成为论文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七、对建模竞赛工作的探索---以学生社团活动带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日常开展

数学建模竞赛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参赛人数少,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应用仍然重视不够

3、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为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竞赛这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成立了“数学建模”学生社团,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举办了关于“数学建模”的讲座,使广大数学爱好者了解数学建模;

2.举行了“数学建模经验交流会”,邀请指导老师和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介绍建模心得体会。

3.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宣传数学建模知识等,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建模,了解数学建模知识,感觉数学建模并不陌生,而是与大家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数学应用广泛性。

4.尝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使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态度和数学兴趣。

为推动数学建模活动在我院进一步开展,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将日常的数学教学与建模培训联系在一起,力争再创佳绩。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建模;建模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53-02

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重点应该是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大量的理论教学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突出学生的动手与思索能力,利用数学知识、数学理论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在高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与意义分析

1.促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应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注重数学分析与创建能力的提升,实现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解决的转化,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既定目标。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得知识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数学知识始终无法实现与实际问题解决的对接。针对该教育现状,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潜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一方面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相较于单纯的理论讲解,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强调动手与思考,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弘扬创新精神。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与教学现状

1.逐渐关注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力度仍需加强。基于课程本身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了微积分、概率教学、数理统计等专业性学科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常常重视力度不够,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重经典、轻理论、重分析与推导,轻数学思想与运算技巧的分析,各部分知识点之间存在断裂,很难自成教学体系,缺乏必要的应用性与联系性,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摸索。

2.课时不断压缩,课程无法开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课时量的支撑,当前教学中因为对课时量的压缩,导致其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删减,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讲解停留在理论表层,缺乏深入的实践展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无法深入进行。

3.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在教学方式上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也急需改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自主性不强,教学中单纯强调理论定理与严密的逻辑体系,忽视了学生训练技巧与自由分析能力的讲授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考核形式传统落后,缺乏必要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

三、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

1.转变认识观念,高度重视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与培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充分认识到当前教学整体与自身数学教学的不足,从观念上有所转变,认识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整体性与综合性、实用性角度去理解数学,开展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是将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将演绎与归纳渗透到教学中,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定理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数学教学更应该走出理论教学的限制发挥其应用功能。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探讨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自由交流,思索,学习建模知识并尝试运用于实践中。

2.大胆尝试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中,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呆板性,将学生的数学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建模中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不足,采用答辩或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开展情境教学或者是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增强对数学转化与应用思想的理解,在多媒体课件与软件的辅助下,借助多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建模的转化与应用中去。

3.数学建模应用实践分析。下面是在教学中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的建模问题节选。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物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其中古塔受战火、地震、风雨侵蚀等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损坏极为严重,亟需修复与完善。在古塔的修缮中重点是做好古塔倾斜、弯曲变形的分析。古塔因为高度的问题一般不能实现直接测量,我们引入数学模型概念,在其周围建立平面监测点,在塔顶设立变形观测点,至于镜S1,后视S2点,观测各角计算as1sk=arctg,as1s2=arctg,asky1=arctg,根据获取的观测点数据绘制直观显示变化的折线图,借助折线图的变化清晰展示古塔近几年的倾斜与弯曲情况。古塔不同监测期的倾斜度折线图。

上升的折线图直观告诉我们古塔每年弯曲的程度不断加重。对近几年古塔的倾斜程度进行总结,制成数据表格(见表1),辅助识别古塔倾斜变化情况。在气温,风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将以每年0.023mm的速度进行重心偏移,角度倾斜度会慢慢增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补救与完善,古塔将岌岌可危。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在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为国家输出技术型人才,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与背景下,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对于激发其创新潜能,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数学理论教学与生活问题的接轨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占光.高职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6).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8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大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一、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11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当务之急。

二、现有研究状况及不足

文献1论述了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切入点和建议,还给出了可以采用的例子。文献2探讨了如何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从课程的主要性质以及学生学习它的目的、教学需要等方面探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文献3探讨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和建立的途径,从教学内容、教学实例、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提高学生学好概率统计课程的有效途径。文献4首先谈论了对数学的认识,其次给出了将数学建模的精神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的一些具体指导意见。

上述文献从多方面探讨了传统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给出了部分部分建议和案例,而对于类似我校这样办学特色鲜明,具有行业特色的,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去,将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现有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改的方案。

三、我校大学数学教学状况分析

(1)共性问题。与传统大学类似,我校在大学数学教学上也存在众多共性的问题[5],如数学教学重理论,轻背景;重解题,轻分析;课时不够,导致教师只能以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动手能力差,对老师依赖强;学生积极性差,参与性低;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考试方式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学完也无用。

(2)数学教材内容仍然是老模式,内容相对陈旧,体系单一,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建模类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专业程度太深,对模型中的数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描述较少,不适合大学数学的教学。(数学建模教材缺点)

(3)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脱节,在卓越计划体系下,仍然进行原有的教学,没有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同时部分数学老师也不了解所教专业中,数学工具的应用情况,进而无法对学生提供帮助,只能讲述理论内容与计算技巧。对一些特色学科,也是如此。以至于出现当学生到大三大四时,才发现所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当初不知道,而后悔没有认真去学。

四、对策及教学改革思路

(1)对于共性问题,即教学问题。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教学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可供采用[1-2],如文献[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加入数学史的内容,采取讨论班的形式授课,开设数学实验课等方面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的积极性。文献[4]还提到采用问题驱动、模块教学、案例教学、换位教学等方式将数学建模思想加入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应使他们养成抽象,聚类的思维方式,掌握在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继续深造、搞科研的同学,应加强数学分析,计算,推导等能力的培养。

(2)培养卓越工程师,好的教材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数学教学来讲,一本优秀教材,即应包括数学建模思想,同时也应有相对完整数学理论体系。很多优秀的国外教材可供我们参考,如文献[5]充分将数学思想和概念与生物专业相结合,既有数学体系,又有建模思想,但该书重视建模的概念,而不是微分殊的技巧,科学是主要的,而在某些情况下求解方程是最不重要的一步。文献[6]中大量的实际应用贯穿于理论讲解的始终,体现了线性代数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数学一线教师,平时应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努力编写出适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教材。

(3)师资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建模意识数学建模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此外还需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交叉,了解所上课班级的专业情况,弄清里面的数学问题,及时与相关专业教师沟通,共同研讨或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我校已开展此类合作,如我院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研究的"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价值评估"课题就为会计专业和数学专业的教师提供了科研与教学素材。

五、结束语

数学建模对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不但能使学是找到数学的学习目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配合精神,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显著提高。在卓越计划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如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成功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改课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叶其孝.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去[J].工程数学学报,2003,20(8):3-11.

[2]段勇,黄延祝.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数学,2009(3):43-44.

[3]贾秀利.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58-59.

[4]张清华,张杰,刘勇.将建模与图论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的实践[J].数字通信,2013,40(1):88-91.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9

摘要:本文对数学建模方法分类情况做系统全面介绍,并对每种分类方法从适用情况、自身特点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得到各种分类方法最适合使用的不同情况的结论,本文旨在此方面的研究能对数学建模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字:大学生数学建模方法分类

当今世界人们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方法分别是科学计算、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而现在人类社会面临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时期,面对这个社会的过渡时期,我们需要的是一批能够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拥有探索和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三大方法的高素质人才。信息化社会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二是数学的应用向一切领域渗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计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国各个高校大都开设有数学建模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和创新的能力。

一、数学建模方法分类的意义

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特定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对其进行必要的抽象、归纳、假设和简化,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语言去近似地刻画一个实际研究对象,构建一座沟通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并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现代计算技术达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目的。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过程。人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创造性思维和具备创新的思想方法。数学本身是一门理性思维科学,数学教学正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从而引发人的灵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实用科学,它具有能直接用于生产和实践,解决工程际中提出的问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所谓分类,是对要研究的对象按照特点不同,将相似的部分归为一类,这样研究对象就被分为几种类型。在研究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同一类型有相似点,不同类型又有不同点,方便对比、记忆,从而方便人们按不同类型依次分别进行研究。

本文所说的数学建模方法的分类,是从广义上出发,研究的是按照怎样的方法分类,使人们可以按照分类体系对数学建模进行认识学习,不是狭义的局限于单纯对算法或者模型进行分类,因为学习算法和模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数学建模的途径,本文不就某个途径展开分类,而是研究有哪些途径,在此称之为数学建模方法的分类。

学生学习数学建模,首先就要了解数学建模方法如何分类,只有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才能系统、完整、不纰漏的进行学习,同时,不同的分类方法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也会对各种分类方法有所选择。因此弄明白各种数学建模方法分类的情况,有助于更系统的了解数学建模,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类进行学习,有助于老师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教学,有助于研究者清楚调理地进行研究,有助于数学建模爱好者的交流分析。

二、数学建模方法的分类

现在流通于数学建模这一领域的书籍、文章等主要使用了5种分类方法:按照数学系统进行分类、按照数学模型进行分类、按照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按照分析方法和算法进行分类、按照计算软件进行分类等。下面对各种分类方法分别作介绍。

(一)按照数学系统分类

按照数学系统进行分类,也可以称之为按照大学通常开设的课程分类,即将数学建模方法分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大类。

1.高等数学

与初等数学研究的是常量与匀变量相比,高等数学研究的则是不匀变量。而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数学建模讨论的范围内,问题的一个或多个变量总是不断改变的,因此某些问题就要求我们用高等数学思想去计算。同时,高等数学是解决数学建模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总体来看,高等数学贯穿于所有数学问题的研究中。

高等数学的内容包括:一、函数与极限,二、导数与微分,三、导数的应用,四、不定积分,五、定积分及其应用,六、空间解析几何,七、多元函数的微分学,八、多元函数积分学,九、常微分方程,十、无穷级数。其中数学建模常用的有函数、积分、微分等。

2.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的研究对象是向量,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建模问题中非线性模型可以被近似为线性模型,用行列式计算方程组问题往往使计算变得更容易,这使得线性代数在数学建模中也很常用。

线性代数的内容包括:1、行列式,2、矩阵,3、向量,4、线性方程组,5、相似矩阵与二次型。其中数学建模常用的有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数学建模中,如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于石油勘测和经济管理问题,马尔科夫过程与点过程统计分析应用于地震预测问题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包括: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4、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5、样本及抽样分布,6、参数估计,7、假设检验,8、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9、bootstrap方法,10、随机过程及其统计描述,11、马尔科夫链,12、平稳随机过程。其中参数估计、方差分析、马尔科夫链等在建模中都很常用。

结论

经过以上对五种数学建模方法的分类情况的讨论,初步得到结论,在入门学习时按照数学系统分类的方法最适宜。在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数学建模时按照数学模型分类的方法最适合。按照实际问题分类和按照分析方法和算法分类由于比较典型但不够完整,因此作为前两种分类的补充最合适。按照计算软件分类的方法比较适合于上机完成数学建模的教学。我们在学习、研究、交流数学建模的时候,大学生在学习建模的时候,教师在传授数学建模的时候,爱好者在研究建模的时候,在不同的条件下按照相适应的方法分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其孝主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2]叶其孝主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叶其孝主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高数数学建模论文篇10

关键词:数学建模综合能力竞赛

一、引言

数学技术[1]在很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数学建模[2]起了关键作用。使用数学技术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加以计算求解,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应用和推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提升了数学模型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地位。数学建模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化工等领域渗透,尤其对所研究问题的量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在国内外引起了共鸣。各种级别、规模的数学建模竞赛,加快了数学建模在高校的普及速度。如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内各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在校师生则对这些比赛给予了积极响应。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理论和技巧的训练,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观察能力、科研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而在校学生亟须得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本文结合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建模竞赛两个方面,对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做了探讨。

二、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的目的

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建模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和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两个方面讨论。

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数学建模的基本内容和常见的数学建模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讲的方法毕竟是有限的,在方法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独立和协作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才是重要的。

数学建模竞赛通常以2―3个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尽管出自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求解时,往往会留很大的空间,以便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科交叉。

数学建模不能以获得较高的奖项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怎样的锻炼。学习和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个能力得到逐渐培养的过程,是各方面知识积累的过程,任何的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定心地完成每一步。

三、数学建模的作用

数学建模能够被很多学生和高校接受,这与它所起的积极作用密不可分。从高等学校角度来说,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建模在数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了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使数学与工程问题有机结合,数学家和工程师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与合作。具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分析与设计、预测与决策、控制与优化、规划与管理等方面[3]。

2.数学建模在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一系列的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都是围绕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核心主题内容进行的,其内容取材于实际,方法结合于实际,结果应用于实际。总之,知识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结果的创新、应用的创新无不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这正是数学建模的创新所在。

3.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推动和深化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一方面,数学建模题目具有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答案,从而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求解。教师若能在相应的课堂内容上,引入适当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参与其中,无论学生做得好还是不好,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双赢的。学生在求解过程中会用的所学的知识,甚至是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他们即学即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对教师而言,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引入数学建模可以师生交换角色,有些模型可以让学生讲,老师听。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4]。

总之,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而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四、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数学教学中,只是要求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这不仅没有体现数学的真正用途,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结合数学建模的大学数学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在平时留适当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利用数学模型求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求解数学问题,还可以很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提高了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找到它的关键部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借助学到的知识与每个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一个好的数学模型和合理的结果。比如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B题,要求学生从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这个题目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建立模型,如科学技术、历史文化、合作管理等方面。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数学建模课程的考核方式或作业,采用与竞赛类似的形式,三个人为一组提交报告或论文。在这个建模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口头表达能力。为得到一个好的报告或论文,学生就会围绕所做的东西进行认真深入的讨论,某个学生的一个好的想法如何让另外两个同学明白,依靠该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不明确,再好的想法也无法付诸实践。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模拟比赛中,要求学生之间尽可能多地沟通和交流,使其在表达时能够做到语言简洁、准确,方便队友理解。

(2)书面表达能力。当一个小课题或竞赛结束时,学生需要提交一份报告或论文,展示他们的想法、模型和结果,依靠的就是书面表达能力。文字表述的是否准确恰当,数学符号和公式、图形、图表是否合理到位,是否有相应的分析说明,报告和论文的整体是否结构严谨、层次是否分明等。这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得好的,需要经过多次练习,反复修改、斟酌才可以。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日益激烈,为在竞争中立足,在各行各业中,都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参与竞争。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方面的训练。一些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局观念有一定的帮助,而在数学建模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学生为了使提交的报告或论文尽可能完善,需要三个人群策群力、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鼓励,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笔者在培训和指导数学建模比赛过程中,遇到两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各方面能力很出色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全国数模比赛时,自认为受制于同组中的高年级的队友,表现出来明显的不合作姿态,结果三人无功而返。第二次参赛时,该同学又不信任队友,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工作,查资料、编程、写论文等,结果还是无功而返。另外一个例子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三个学生被迫组成一队参加竞赛,但是这三个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最后获得了我校当年的最高奖项全国二等奖。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成绩的总和,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如果一个团体组织涣散,人人自行其是,个人再有雄心斗志,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个毕业生如果具有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助意识,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4.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做毕业设计,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最基本的科研能力。有的同学会继续深造,更应该有较扎实的科研功底,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1)数学建模是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所用到的知识未必学过,那么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如:中国期刊网、ieee、谷歌学术、百度百科等,围绕所做的题目,采取广泛查阅相关资料、部分深入学习研究的方法,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应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问题学生需要设计算法,利用一些计算软件编写程序,如matlab等,最后求出结果;而有的问题中含有大量的数据,如果手工其处理这些数据,可操作性和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如2009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弹壳的划痕问题,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关于合作者网络模型问题[5]。在对模型验证时要做仿真,没有计算机的辅助几乎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在写论文时,所用到的图表、结果分析、论文的排版等工作时,计算机可以提供帮助。因此,数学建模活动对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5.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基本上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力的一种展示方式,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作为平时模拟训练的一种检验手段,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数模竞赛,在检验自己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的交流,发现不足之处后加以弥补。

建模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就是会随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或困难,好的想法无法实现,与其他队友的意见不统一,要用到没有学过或者没有见得到过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任务重,压力大,等等。这时学生要学会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指导老师给予鼓励,要有不轻言放弃的斗志,冷静思考,沉着应战,当一个个的困难被解决掉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回顾整个过程,发现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实际上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

五、结语

数学建模无论是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上述讲到的能力之外,对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很有帮助,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有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很多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的训练、比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建模中,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如何将数学建模这个课程开设得更具有吸引力,如何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旭花,谢文彪.数学技术对于新世纪数学教育的意义[J].数学教育学报,2004,23(1):68-70.

[2]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建勇,张斌武.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