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业化的基础十篇建筑工业化的基础十篇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0:30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收入水平有所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安全提高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控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探索科学、有效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由此,本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主要分析。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一)地理情况复杂性

由于我国地理面貌与地形的复杂性,不同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也具有复杂性特点。淤泥质土、实现性黄土、杂填土与季节性冻土等不同的地理情况下,增加了地基施工的困难程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也应当制定相应不同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应用专业型技术,严控复杂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1]。

(二)施工处理困难性

地基工程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建筑结构复杂,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救援与处理工作会非常困难。而由于不同土质的影响,建筑地基处理又非常容易由于土质问题,出现地基受力不均导致的塌陷等问题[2]。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的考察与测量,避免由于地基问题影响整个建筑施工效率。

(三)施工故障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基础施工程序,建筑施工后续环节会在施工时覆盖住地基基础工程,有些细微问题质量检查部门难以检查出来。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致使建筑施工无法继续,则要返工整个建筑工程,从地基基础部分重新施工,浪费大量的建筑施工材料,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水平[3]。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谨慎化

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复杂性的特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确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土质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调查,分析综合性调查数据谨慎制定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绘制成施工图纸,详细标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求,防止由施工环境土质等问题引起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障碍或后期问题。

若遇到较软土质,为避免塌方事故应注意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牢固性,采用软土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加固技术,采用表层排水法、垫层法、稳固剂表层处治法等方法处理地基表层,并施以排水砂垫层、碎石桩等方法予以软土地基加固,严格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固性。若遇季节性冻土层地质,建筑施工人员应当仔细测量冻土层深度,计算基础最小埋深标准,首先测算东夹层消融时间,并在施工计划中加入强夯施工、场地土方回填等施工措施。观察施工环境的土质与地理情况,更能有效预防施工方案疏忽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免施工企业出现返工情况,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4]。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智能处理技术优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主要指的是施工环节应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严格监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情况,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与实际施工情况,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核对,更加精确掌握建筑地基及处工程的施工情况,能够更加有效的发现地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

智能化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中,建筑地基的施工地质、地理环境的测查结果,将绘制出的平面或立体图纸扫描到信息系统中,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缜密勘查,记录每天的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数据情况,并将实际施工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与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比对,发现有严重差别应立即采取解决措施。此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可以对每天的建筑地基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观察,降低施工完成后的返工情况,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强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对建筑地基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一大要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较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大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基工程施工效率。

实际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可以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级别,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业绩评定记录。一级表示质量较好,客户对工程信誉度与质量水平均比较满意,在建筑施工企业年检评定中加分;二级则表示质量一般,客户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信誉度无较大意见,企业应当针对地基工程施工组予以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施工组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三级则为质量较差,施工环节中发生重大事故,施工过程不遵守施工规则,企业应当针对三级地基施工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在后期施工中加大监管力度,以免再次发生重大安全性事故,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整体建筑团队素质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与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对企业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管理加强,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达到较高标准的安全稳定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地基施工技术的要点与核心进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智能化的地基工程处理技术,加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07):114.

[2]黄光琼.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7(2):270.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2

关键字: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一、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分为对分部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和对总体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结构设计中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基础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对上部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对护围支撑结构进行优化;对房屋总体设计结构及细节部分进行优化。所以,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资源和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对材料和设备进行高效的利用,使建筑结构的功能更加趋向合理、协调、安全与可靠。从而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适用性”。

二、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要求

优化结构设计是工业建筑施工共同的追求和目的,然而,优化设计也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一定的标准为参照,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工业建筑必须达到安全性标准

建筑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安全性是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只是片面的强调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而忽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那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果建筑物没有满足安全这一基本要求的话,必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二)工业建筑的经济性要求

经济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提出的新的要求,它主要是指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当中,尽量节省成本,优化资源分配,合理利用各种材料,以达到节省成本,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工业建筑的功能性要求

建筑物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它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物质环境需求的最大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质水平要求,精神水平要求都有了更加具体的内容。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用,更多的在于增添使用舒适性、视觉美感、以及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四)工业建筑的环保性要求

环保性是人们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选用环保材料,通过合理布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工业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策略

为了优化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功能性、环保性的要求,结合基础设计的实际情况,施工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选择

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方案的合理选型和布置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同一种场地地基,有多种基础形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基础形式,它的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基础设计方案选择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以寻求最优目标。

1、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以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为依据。对于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场地土动力学参数等数据,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因为这些数据是建筑方案合理设计的基础,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再综合考虑上部结构的形式,最终才能确定合理的建筑基础形式和布置。

2、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基础的形式和布置应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是将上部结构和基础分离开来,各作单独的考虑,对他们分别进行力学分析。而事实表明,这种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计算所得到的基底应力和基础沉降量与实际测量值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基础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关注基础,还应该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在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上部结构次应力、开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将上部结构和基础进行综合考虑,从二者的相互联系出发,选择合理的方案。

(二)工业建筑应重视基础结构设计的计算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基础结构计算中的运用,基础设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计算精确度得到提高,计算的可靠性也更高。然而,我们在充分发挥计算机计算优势的同时,应该明确知道,结构设计程序是被动的计算过程,在计算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所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计算自主性,避免过分的依赖。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数据运算,因此要编制大量的计算机程序,用以方便运算。无论是公式数据输入时还是计算机进行高强度的计算时,都十分容易产生错误。有时候,优化设计的错误是工程师过分依赖计算机所致,因而,工程师或者设计人员需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计算的自主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对相关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反复的核对和审查,避免计算错误而影响结构设计。尤其是对基础设计的几何尺寸,荷载数据更要加强审核,确保不发生差错。此外,还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避免盲目利用数据。

2、合理选用计算结果

在计算过程中,有些计算人员急于求成,不进行实际的审核以及数据对比,计算出的数据就直接进行应用。但实际状况中,并不是所有的计算结果都在结构基础设计中适用。计算参数的不同将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同,所以,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应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合理选用计算结果。

3、注意实际结构和计算模型差异

计算程序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它是以各种假定状态和理想状态为前提,但是,实际结果的承受力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做的假设也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相符合,因为外在因素会不断的变化。所以,在结构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将模型和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尽量使其相符合,如果不相符合,则需要进行重新计算。

(三)工业建筑工程应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优化结构基础设计,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柱子以受压为主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材料的抗压性进行选择,要高标号混凝土为主,减小构件的截面,增加使用空间。由于梁板是以受弯为主,要选用高强度的钢筋,以减少钢筋的用量。此外,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还要相匹配,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性能。总之,要重视材料的恰当选择,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造价,以收到最好的效益。

(四)工业建筑应对《规范》做到正确理解和应用

《规范》是优化设计的基础和指南,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

一方面,对《规范》中的相关条文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并将此作为设计准则,根据具体的设计对象、设计环境、构件特点等,并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规范》中的构造措施。在实践中,一些工程师过分强调计算结果,却忽视设计环境,从而导致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损害。但这样很有可能对建筑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具体的设计在遵循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构造措施。

四、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因为前期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工业的总投资,而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前期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参与,工业师进行工业设计时大多并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它的可行性,但是工业设计的结果却直接对结构设计造成影响,某些方案可能会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使得工业的总投资提高。如果在方案的初期,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工业类别,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设计方案,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具体数值量化的情况,例如地震设防烈度,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计算式难免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采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把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的依据。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灵活的运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与宏观把握相对应的,设计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对于细部的结构设计优化,比如现浇板中的异形板拐角处易出现裂缝,可划分为矩形板。注意钢筋的选择,i级钢和冷轧带肋钢市场价格差不多,但是他们的极限抗拉力却相差很大,所以在塑性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现浇板的受力钢筋就可选择冷轧带肋钢筋。在做里面设计的时候,外立面上的悬挑板及配筋,满足基本的规范要求即可,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三)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如果为桩基础,那么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桩基类型,尽量节省造价。桩端持力层对灌注桩桩长的选择影响很大,应多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

结语:

工业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精美的工业建筑是设计师把工业的美观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的结果。房屋结构设计追求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五种效果,来提高有限空间、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果发挥,实现经济化、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而工业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则既能满足工业美观,造型优美的要求,又能使房屋结构安全、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李晓光.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2]苏敏;崔芳.工业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J].城市建筑.2013(7)

[3]王铁勋.浅析工业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J].才智.2012(7)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简述

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是连接地上基础部分和地下室所开挖的空间,其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地下室的防水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基坑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便要加强对其管理,该种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工艺、使用原材料以及工时等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要从科学高效及其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完善施工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基坑基础设施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因此,为将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用到基坑基础设施施工中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基坑作为高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承载较重的负荷,而建筑物密度较高的地区其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加固措施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一般而言,在建筑物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施工时产生的振动等,因施工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实现该种基坑基础施工的管理,便要从设计入手,保证设计方案合理性的前提下,选择资质过硬的分包商来完成施工等工作,并组织相应的设计审定和施工的监督和验收等,通过一些列的前期工作来保证施工的有序性。而在施工的阶段加强对深基坑施工的管理,从土体止水等要点出发实现一种管理的明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完善相应的紧急处理机制,保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这样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并真正的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时,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顺利开展,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建筑企业所关注,并随现代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机制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基坑基础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当高层建筑物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时,基础施工的质量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其管理的加强不仅仅体现在施工技术上,它对于工期、施工的管理等也要一定的要求,而这也成为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的重点。

在当前建筑企业基坑施工管理中,由于对其认识的不足,在基坑施工管理上仍旧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重要方面。比如在一些工程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的技术、质量等的管理以及施工进度的控制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或者欠缺,使施工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从人才的角度出发,受施工条件等的影响,具备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从而无法保证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将建筑物施工分割为设计、施工等不同的阶段,在管理中只是关注大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完善,而对于基坑等施工细节的管理规则和相关规定等不够细化和完善,从而降低了管理的水平。由于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出现及其结构的复杂化,基坑开挖方式及其支护技术不断多样化,而这也为基坑基础施工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其专业性要求更高,所有这些都对建筑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及其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建筑工程基坑基础施工管理的完善

为保证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及其进度的控制,加强基坑基础施工成为一种必要选择,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其管理。

首先,以具体的基坑条件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建筑物基坑施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建筑物高度及其结构情况也会对地基承载力等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管理方案制定时便要从基坑条件出发,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等特征确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保证基坑基础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降到最低,同时为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施工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在这种条件下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等。

其次,从设计出发来加强对基坑基础施工的技术管理。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在建筑物基坑基础施工之前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选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物质量及其外观的要求。这种设计的管理从其施工图的绘制、相关数据的测量和计算等入手,综合分析其取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而对于技术的管理则是施工中的一个重点,保证基础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需求、实现施工质量提升及其工期的有效控制。技术管理的另一个点便是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备和调动,将技术管理的职责细化明确并且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使其将施工要点等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其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以人员管理作为基础来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基坑基础施工的质量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一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人员将具体的技术标准等予以量化和执行。因此,在基坑基础施工管理中,加强对施工人员及其技术人员等的管理,使其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工期控制等意识,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将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充分应用于基础工程施工中时,能够实现人力资源与施工管理的有效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等,使其对施工前的技术及其施工质量等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具备相应的知识,从现场监督及其管理的加强来实现其在基础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则是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从施工前的原材料选择及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及其事后的验收等来实现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使其基坑基础施工能够发挥其在建筑物整体中的作用。

结语:高层建筑及其地下空间的拓展,使得基坑基础施工质量等成为建筑施工所关注的重点。为保证其施工的质量,建筑企业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基础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管理的标准和职责,并积极开展专业人员培训等,为基础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理支持。这种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提高基坑基础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声誉及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4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项目;会计基础工作;缺陷;对策

一、引言

建筑市场的竞争容易激烈,多会更为注重价格的精打细算,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购进、工程项目在立项过程中的工程预算、工程开工时的所消耗的工本费以及处于施工阶段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等等。这就需要对会计基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筑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对会计基础工作要求也相对较高,针对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建筑业在进行企业项目会计基础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

(一)没有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合理设置

现行的建筑企业对项目管理多由项目经理承担,采用了经理责任制。随着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提高管理质量,就要对投入的资金有效控制,以降低成本[1]。但是,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符合《会计法》的问题,即在对成本实施组织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切实地发挥作用,如果存在挪用公款的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运行中出现资金周转不畅,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

(二)会计工作没有按照规范执行

建筑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缺陷,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会计工作没有按照规范执行,不利于企业财务的有效控制。比如,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或者指定会计报表的时候,往往存在没有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关内容执行的问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速度而简化了运行流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些建筑企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由于执行力不够,就会导致记账流程以及结算流程中存在手续不全的问题,甚至存在虚报信息的现象,也为套现等违法行为提供了空间。针对于会计信息虚报的问题,往往更多从工作业绩方面进行考量,确认成本收入方面与建设方的验工计价之间不相符合。存在对于成本收入没有严格按照合同内容确认的现象,就会引起严重的信息失真,使得会计信息部能够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对建筑企业的具体工作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三)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

建筑业要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就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力度。目前在会计基础工作中所存在的监督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没有针对会计基础工作将完善的监督体系建立起来,使得监督管理职能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其二,一些建筑业在项目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自,往往局限于加快进度,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中,也是以进度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没有对会计基础工作展开全面监督[2]。其三,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当然对其道德观念也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还会受到行政干扰,导致其职责权属丧失。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会计基础工作缺陷的有效对策

(一)项目负责人要对会计基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建筑业要对会计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地解决不合理的会计岗位设置问题。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特别要重视会计管理工作,保证会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内容执行。与会计人员相同,项目负责人也要对会计工作负责,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落实到位。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经济市场中,会计主体作为特殊的群体,是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从业角色。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其职业能力密切相关。建筑业要对会计基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就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法》中的相关内容对会计人员展开教育,还要根据建筑企业自身的运行实际将会计人员管理规范制定出来,包括会计人才的聘用、会计人才的培训以及会计工作的整顿等等,都要按照规范执行,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3]。建筑业在展开会计基础工作中,就要强调会计工作人员要具备法规观念,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避免存在财务造假现象,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完善项目会计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展开,可以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特别要渗入到会计基础工作各个环节中,确保会计基础工作按照规定的流程展开。面对会计基础工作中所存在的监督管理问题,就要将相应的监督管理对策制定出来[4]。所以,建筑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运行需要不断地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其中对会计监督的有关内容要进一步规范,诸如设置会计科目所存在的问题、会计实务规范的处理、处罚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同时还要将相关的激励制度建立起来,以确保会计工作得到有效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需要与包括供应商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合作,还要注重成本控制工作,其中会计基础工作是重要的内容。包括购进材料,以及工程项目预算等等,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就要重视会计核算工作。面对建筑业企业项目会计基础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就需要会计人员要做好审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确保建筑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松桦.当前小微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18):231-233.

[2]吴少驹.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6(16):67-68.

[3]袁双华.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强化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40-140.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是一种语言,可以通过自身的元素来表达丰富的含义。首先从建筑类型上便可以区分建筑使用的功能,从使用者角度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从使用方式上民用建筑又可以分为办公建筑、居住建筑、文化建筑、展览建筑、医疗建筑等10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建筑都会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出来,用特殊的建筑形式来传达建筑所承载的特定内涵。办公建筑是最为普遍的公共建筑类型之一,随着现代办公理念的不断更新,企业更加注重自身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体现,要求建筑在形式上、空间上均能以具象或抽象的方法来展现使用者的企业文化。为此,办公建筑的企业文化表达成为建筑师最为关心的设计核心。

建筑企业文化的表达手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建筑自身任何一种构成要素来完成,有具象直接的表达,有抽象隐晦的传递。下面就以新近设计的一栋总部办公建筑为例来阐述具体的设计思路,试图通过建筑的表皮、装饰构架以及中庭空间等来彰显使用企业的独特文化内涵。

1.项目背景介绍:

新建建筑为中航工业技术基础院科研办公楼(简称基础院),基础院下属10家科研院所,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航空基础技术体系,拥有雄厚的基础技术,是为中航工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板块科研单位。我们做的这栋科研办公楼就是为基础院的领导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办公及研发的场所,同时包括一些实验、检测、仿真演示、中心机房等工艺技术用房,是集工业基础材料科研和企业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科研办公楼。

2.现状概述

基础院科研总部办公楼位于顺义区航空产业园“仁河四路”与“顺兴路”十字路口西南角,建筑面积36776㎡,建筑高度39.9m,地下一层,地上9层。

2.1总平面布置

基础院总部位于航空产业园办公区东北侧相对独立的方正地块内,场地限定条件较少,建筑接近方形。环境设计以烘托建筑为主旨,用一片水体围合建筑,消防车道与车库入口结合环绕建筑铺设。(图1)

3.建筑形体塑造及企业文化表达

3.1方案推敲过程

设计之初首先从呼应现状和与环境协调的角度出发,更多是从规划、建筑的专业角度考虑。顺义区临空经济功能区的规划风格和基调已经确定,对单体建筑的规划有几点限定条件:

■采用对称的八边形平面

■造型采用体块穿插的手法

■大面积的玻璃与实墙的虚实对比

■统一的玻璃和石材颜色

为了与整体风格的协调,做了几个符合规划要求的方案,象一组母题重复、单元式构成的模块式建筑形式。给甲方汇报沟通后,得到的信息反馈是:他们虽然认可整体园区的规划风格,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够与已经设计完成的其他科研楼有所区别,能反映其自身的企业文化特征,与众不同是最好的。

设计重点从企业文化方面寻找突破口,分别从科研、基础、发展三个方面推出三个方案,提出三个概念,分别是:科学殿堂;航空鼎,根深叶茂。汇报后,基础院的领导一致推选了“根深叶茂”主题的建筑形式,认为这个方案即展现了基础院作为航空工业科研基础的“根基文化”,又表达了“根深叶茂”的企业发展态势,是种源于自然,有生命力的建筑形式。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案即迎合了整体园区对建筑八角体形的限制,又有自身的形象特征,并具有现代科研办公楼的简洁气质。

3.2方案深化过程

造型源自高大常绿乔木,我们按照树木生长的基本规律(主干、向上、繁荣),挖掘其内涵,进行抽象提取出具体的形式依附于建筑的四角,表达“根深叶茂”的伸展态势。这个形式的确定也经过了三个过程: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居于两者之间的形式。建筑主体作成规则的直角方形,保证室内使用空间的完整性,以玻璃幕墙作为主要的外维护材料,张显建筑的时代气息。四角装饰造型拉出建筑主体以外,与主体保留4m距离,并在四角做45度切角处理,与园区主体建筑形体相协调。外装饰利于自由开窗、通风,并且形成外廊,作为室内外过渡的灰空间,同时营造一处感受树影变化及基础院生根文化的的休息空间。(图2)

4.建筑室内空间塑造

室内塑造七层通透共享中庭,功能场所围绕中庭依次展开,形成“回”字向心格局,提供舒适怡人交流空间的同时,营造典雅深邃的“科学殿堂”。建筑中部的高大中庭有30米通高,配以42m×43.5m钢结构钢化夹层玻璃顶棚,中庭东、南、西三面采用米色干挂花岗岩内饰,北面采用石材、玻璃通高混合幕墙。

“回”字形办公科研格局,每层回廊结合扩大的交流空间,既是交通联系纽带,又是停留、休憩的趣味场所,各层走廊与中庭景观相互渗透,形成步移景异的现代化办公环境。(图3)

5.设计创新点

5.1现代材料的应用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调整立面图案,统一四角装饰架的树枝、树干宽度,减少倾斜角度和树枝数量,使其更加工程化。同时考虑实施和构造方法:在每层楼板或梁处预埋杆件,与装饰幕墙龙骨连接,使幕墙部分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成一体。装饰幕墙有自身的结构支撑体系,并在顶部与建筑主体结构拉接。(图5)

5.2中庭空间设计

建筑内部设30米通高大中庭,配以42m×43.5m钢结构全玻璃顶棚,室内空间十分气派,在二层主入口处设置三层通高门厅与中庭空间相连通,视线更加通透。天窗作成四面锥的立体空间钢桁架结构,中庭顶界面也有了层次变化。

围合中庭的四面采用米色花岗岩石材与玻璃的通高混合幕墙间隔布置,形成韵律上的变化,配合两侧出挑平台和悬挑楼梯使中庭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6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基础钢筋施工;质量问题;防治;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建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建筑的施工中,基础钢筋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的质量高度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在施工中,建筑工程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建筑基础钢筋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防,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1.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基础钢筋施工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迫在眉睫,钢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如下:

1.1钢筋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建筑公司首先会购买施工中所需的钢筋等建筑材料,然而有的公司为了节约开支,减低建筑成本,往往会采购一些价格相对较便宜的钢筋。这些钢筋一般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如果这些存在质量问题的钢筋被用于建筑中,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潜在的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信誉,而且会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有时施工企业会一次性购买大量钢筋,由于数目巨大,无法对其质量进行一一核查,只有到了施工现场才会发现问题。而有的施工公司发现质量问题后,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及时丢弃不合格钢筋,反而将这些假冒伪劣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之中。除此之外,钢筋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化学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也会造成腐蚀和损坏。

1.2钢筋焊接位置不准确

我国目前的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钢筋焊接位置不准确。钢筋焊接位置不准确往往会造成钢筋安放不牢固,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造成钢筋焊接位置不准确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因为钢筋焊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不够熟练,不能准确对钢筋焊接位置进行定位。另外,有小部分施工人员存在工作态度方面的问题,对工作细节不够重视,没有认认真真按照安全施工规定进行作业,操作不规范,这样也会导致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出现钢筋焊接位置出现不准确。

1.3钢筋保护层损坏

一般而言,钢筋保护层损坏都是保护层垫块损坏或者保护层力度不足,厚度和数量不足够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之外,钢筋保护层垫块被损坏后,缺乏相关人员进行核查,没有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对损坏部位进行修补和更换,而是直接进行下一个施工步骤,从而导致基础钢筋保护层垫块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另外,有些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工程的保护层垫块材质不能符合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如,采用碎石等材质做梁、板的保护层垫块,强度达不到施工要求,垫块厚度不是太薄,就是过厚,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

2.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的防治措施与技术

2.1钢筋材料质量不合格的防治措施

在采购钢筋原材料的时候,应该尽量检查每根钢管的质量,钢管表面应光滑,没有裂纹,或锈蚀痕迹。在验收钢管时,不可马虎,确保每根钢管质量合格,遇到不合格的钢管应该退回厂商或者舍弃,决不能投入使用,以免造成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钢筋材料在存放时,应该避免和可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接触,以免其被腐蚀。保存在库里的钢筋都需要进行分类,对分类好的钢筋贴上相对应的标签或挂牌,并在其上面注明钢筋类别、材质、规格等。在钢筋的运输过程中,尽量采用车体较长的车辆,在装卸钢筋时要采用吊架来进行装卸,轻拿轻放,以免造成钢筋的损坏。

2.2钢筋操作技术不规范的防治措施

钢筋操作技术中,操作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和建筑安全。比如,在对钢筋进行加工时,建筑企业应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和职业素养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技术不合格的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对于职业素养存在不足的员工要进行素质教育,绝对不能放任那些技术和素养不过关的员工到施工场地,以免对建筑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聘请建筑技能娴熟、专业素养较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施工人员,一些职业素养较差的施工人员经常在工作中偷工减料,有的工人在捆绑钢筋时,为了减少工作任务,往往不按照建筑图纸的规定把钢筋接近顶端的位置进行加密和固定,导致钢筋箍筋之间的距离加大,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有的建筑工人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往往会在下料的时候把钢筋翻样表看错,以致直径不同的钢筋被错误的摆放在一起,这样在对钢筋进行验收的时候,急需要验收人员按照图纸进行一一核查。在钢筋焊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按照图纸进行焊接,遵守操作规范。

2.3保护层不符合建筑要求的防治措施

在对钢筋进行捆绑后,施工人员可以在捆绑好的钢筋上捆绑木板,以避免施工人员在行走时因反复踩踏对钢筋造成损坏,引起钢筋变形。

2.4箍筋长度不符要求的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要对箍筋尺寸及时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长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箍筋,要立即将其更换,进行重新加工;绝对不能采用长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箍筋进行施工,以免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另外,对于不同规格、尺寸、长度的箍筋,要进行分类排放,并贴好相应标签,在施工时,就能够准确快速找到符合要求的箍筋。

3.总结

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整个建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重视。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下,施工企业应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施工技术进行培训和定期检查,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我需要调整该格式[1]吴建霞,郑碧贞.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相关防治手段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1):35-38.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7

关键词: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

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施工工期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得施工企业不得不在非适宜季节进行施工,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与施工控制要点有别于传统工程施工管理。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受高寒地区气候影响最大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虽然施工企业通过进度规划等方式尽量避免高寒气候下的混凝土施工,但是为了保障工程建设效率施工企业仍不得不在非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与施工。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施工企业必须从强化自身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力量入手。通过施工要点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分析

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首先要面对的、也是企业必须重视的方面就是低温下的混凝土施工。由于工期需求、施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面对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而低温下混凝土不易固化、强度难以保障等问题是首要考虑内容。另外,低温条件下地基基础冻土条件下不易施工等也是施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针对高寒地区混凝土施工以及地基基础施工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得到施工企业与投资单位的认可与好评。虽然后技术上的支持能够为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基础保障,但是企业仍需要通过相应的管理工作保障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最终目的。

2、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与管理重点

2.1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点的探析

在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认识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的难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高寒地区低温混凝土应用、施工管理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入手,完善企业施工管理体系。针对高寒地区与平原地区施工差异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以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作为基础为保障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此技术上,企业还应注重自身技术水平提高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加强企业人才引进以及高寒地区施工经验积累,必要时以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人才补充实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企业能够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管理工作,实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目的。

2.2针对高寒地区低温条件强化混凝土施工控制

低温混凝土是为了满足寒冷地区及昼夜温差较大地区混凝土施工而开发的混凝土技术。其通过原材料配比、外加剂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等多方面控制与管理实现了高寒地区的低温混凝土施工。为了有效保障低温条件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必须根据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与控制要点开展控制工作,以此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首先,施工企业应选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低温混凝土品种,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低于32.5级,以此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另外,对于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也要根据低温混凝土的需求进行选择,为保障混凝土强度奠定基础。作为影响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外加剂的合理使用是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控制工作的重点。外加剂的使用能够使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减缓新的复合物产生化学反应减慢,进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在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根据试验数据以及设计要求进行外加剂的选择与使用。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使用外加剂,以此为保障低温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在注重上述控制与管理重点的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注重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通过材料加热施工、混凝土温度控制、蓄热法施工与养护等保障低温施工条件下的混凝土强度,实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的。相关施工方法可以通过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查找,因此本文不做赘述。

2.3针对高寒地区地基基础施工难点进行相关管理

在高寒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是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多数施工企业选择在适宜季节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但是这样的进度安排必将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延后,造成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这样增加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难度,也使得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易发生质量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低温环境下地基较易遭冻等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地基技术的应用实现高寒地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3、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在对多年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经验的总结与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中笔者发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与施工要点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现代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开展施工要点的控制与管理。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执行。以部门、人员职责的明确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真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而制定的工艺控制点、基础参数控制点等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以此实现施工要点管理的最终目的,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根据施工管理要点、工艺技术控制要点以及施工基础参数控制点等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实现企业施工要点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建筑物使用安全性、抗震性以及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要求,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应加快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建筑工程地貌、水文、地质、土体力学特性的勘探,掌握建筑物所在地的基础情况、掌握工程建筑物地质条件。以此为基础,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设计方向,为保障建筑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稳定、保障建筑工程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通过对建筑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可行性信息,确保工程设计阶段所需工程地质资料的完善。通过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的有效勘察,掌握建筑工程地质情况,确保建筑设计及建筑物施工中各项技术的有效运用。

一、建筑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勘察钻探问题的分析。在我国现代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中,勘察工作钻探是影响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勘察行业技术、劳务的分离,使得勘察企业多数钻探工作采用外包形式开展。这也使得钻探工作缺乏勘探技术的监控,进而影响了地质勘探勘察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钻探劳务单位为了抢工期、减费用,在钻探工作中雇佣个体钻机进行使用,造成了管理工作的空白。而且,个体钻机

雇佣中技术交底不完善、职责不明、施工要求不严等都影响了钻探工作的质量。针对专业问题,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中,勘察企业应在钻探外包工作中加强技术监控与管理。派驻企业技术人员及质量监控人员对钻探工作进行技术监控,保障钻探工作质量。通过外包质量监控及技术管理,为保障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另外,针对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重要性,工程勘察施工企业还应加强现场技术监控。在保障勘察现场作业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加强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培训。以一线技术人员对工程情况的了解,确保勘察工作技术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建筑工程勘察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勘察技术规范及工作职责、制度的完善。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规范建筑工程勘察施工工作中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保障建筑工程勘察施工质量。

二、建筑工程勘察土工试验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1、在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中,为了保障勘察工作质量、保障工程基础的稳定,建筑工程采样数量较多。而在土样实验中,受报告时问要求限制,图样分析与实验工作量极大。许多土样实验中由于时问问题的影响,造成了样品分析质量误差、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勘察报告质量。针对这样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中勘察企业应加强土工实验室器材的配备。同时,强化实验人员的培养与招聘,以此为基础提高勘察企业实验能力,预防勘察工作时问紧对勘察质量的影响厂在此基础上,强化实验室工作制度及实验操作的管理。通过实验岗位职责、规范实验流程及步骤等,保障土工试验工作质量、保障建筑工程勘察报告数据信息质量。

2、建筑工程勘察报告编写问题的分析。建筑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了解工程施工要求的一手资料,是保障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及施工质量的关键。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直接影响到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工程地质情况的了解、影响设计质量预控及施工质量预控的执行。但是,受勘察企业重视程度的影响,多数勘察企业的勘察报告有实习生或刚毕业学生进行编写,使得报告编

写质量受到了影响。严重时还将出现数据错误、地基基础方案与土体特征不符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影响了工程使用安全性。

针对这样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企业应在传统勘察报告编制基础上,加强报告的审核与复查。同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勘察报告编制技术人员进行报告的指导与监审,确保勘察报告编写质量。

三、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工程勘察工作是保障工程设计目标实现、保障工程基础稳定、保障工程投资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我国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由于地质勘探问题引发的烂尾楼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投资建设施工企业没有重视勘察勘探工作、勘探企业勘察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影响了勘察报告质量,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导致了工程建设后期地基基础不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中应提高工程勘察工作认识,通过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勘察指导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需求,建筑工程勘察单位应从管理体系的建立入手强化勘察工作质量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工作的强化、勘察管理体系的完善、勘察过程的技术监控等工作保障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为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根据现代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序曲,建筑工程勘察单位应加强勘察技术的控制与管理。针对钻探外包、土工试验以及相关勘探工作的需求,完善技术管

理体系。通过技术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完善,使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在有效的技术监控得到实施,避免技术因素引发的勘察误差、保障勘察报告质量。针对钻探外包、针对勘察需求,建筑工程勘察企业还应建立岗位技术职责评价机制。通过岗位工作技术内容的明确、技术要求的明确,规范并指导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指导勘察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勘察

质量奠定基础。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一些对策

的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

劝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勘察体系的建立、勘察技术要点的监控,保障建筑工程勘察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勘察报告编制质量。以此为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施工技术选用等奠定基础,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及使用安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工程投资企业、施工企业、勘察企业对勘察工作的认识,勘察企业还应强化勘察工作质量控制工作。以工程勘察质量意识的树立,提高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促进勘察工作开展。以详实准确的勘察报告及相关数据,为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奠定基础,为现代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情况及特点

1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限制,我国建筑行业已经逐渐的再向高层建筑的方向发展了,在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楼层数在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的总面积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千万平方米,在我国接近50个大型城市中,高层建筑的覆盖率也已经接近了50%。在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而随着而来的建筑要求、建筑施工、建筑体系以及建筑设备等问题也都对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体系。

1.1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要想真正的建立一套完善的高层建筑的技术体系,那么其所涉及到的三大核心问题就是结构材料、结构类型以及施工工艺,不同类型的建筑就会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并且高层建筑的施工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对解决这三大问题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

1.2高层建筑的深基础施工

高层建筑的基础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独立基础、筏板基础以及孔桩基础等类型,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基础,就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严格的依据施工图纸文件规范化、合理化的进行施工。另外,地下水的排放、基坑土方的开挖以及边坡的支护等工作也是要引起施工单位重视的。在具体的高层建筑深基础进行施工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建筑面积以及楼层数等内容,同时更要考虑到具体的基础形式,如果基础的行为柱下独立基础,那么施工的工期就会短一些,而如果基础的类型为筏板基础、箱式基础或是桩基础,那么施工的工期肯定就要长一些。同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好坏也是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如施工工艺的选择、政策的支持以及投资规模大小等,并且混凝土类型的建筑和钢结构类型的建筑施工工艺也是有一定的差异,在众多的因素中,限制高层建筑工期进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投资的规模这一因素。因此,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进行施工作业时,应视现场的调度情况、楼型的设计以及基础的深度等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选择。

1.3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

在选择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时,必须以能够满足建筑的施工工期作为大前提条件,合理的组合施工中的运输机具和起重机具,因机具而产生的费用越低,那么肯定施工企业所获得的综合经济效益就会越高。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吊装的施工以及垂直运输两大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建议重点使用塔式起重机,因为此设备的工作范围更广,同时既能够水平运输,也能够垂直运输。

1.4高层建筑的施工设备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即主体结构阶段和基础阶段,这两个阶段对于设备的选择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主体结构阶段常用的设备包括:混凝土固定输送泵、混凝土车载输送泵、高层建筑吊车、汽车吊、砂浆搅拌机、强制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对焊机以及人货两用施工电梯等;而基础阶段常用的设备则包括:压桩机、井点抽水设备、打桩机、强制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泵送机、推土机、强制排水设备、挖土机以及运土的车辆等。

2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2.1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工作主要分为基坑支护、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混凝土的浇筑三部分,由于高层建筑上面十几层甚至是几十层的重量都是由基础承担着的,因此,基础施工的质量对于整栋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高层建筑施工的总成本和计划的工期中,基础施工

的工期和成本也占着较大的比例。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等文件中对基础埋置的深度也是有着明确的说明的,如果是桩基基础,那么其埋置的深度就应为整个建筑高度的1/15左右;而如果是天然的地基,那么其埋置的深度就应为整个建筑高度的1/12左右。深基础在满足了这样的埋置深度的要求,整个建筑才具备成为高层建筑的条件。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基础类型有桩基础、箱式基础、复合基础、筏板基础以及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等,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支护工程的施工以及地下水位的防护等工作,避免基础出现滑移的情况,真正的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2.2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这类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明显优势,如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因此,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体系中,有很多种类型的钢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以及高层重型钢结构等。而钢结构的主要缺点就是其热传导性太好,这样一旦发生火灾时,钢结构就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如果高层建筑选择了钢结构这种型式,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重视放火工作,做好防火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一旦真正的发生火灾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对整个建筑的损坏程度。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大型塔吊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所以钢结构的安装效果就会受到塔吊的幅度要求和塔吊的起重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塔吊一般有两类,即内爬式塔吊和附着塔吊,这两种塔吊的起吊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它们的造价却相差很多,因此,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建议选择内爬式塔吊。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长久以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一直是困扰着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暴露出了两大问题,分别为商品混凝土的强度问题和混凝土施工泵送过程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较为复杂的,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强调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无论是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其施工工艺流程都差不多,而高层建筑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规范要求更加严格,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均为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送-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养护,高层建筑的要求标准与多层建筑的规范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也就是说规范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技术等级的差异。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也给建筑施工工作展现了更大的舞台,在我国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并且房价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高层建筑也就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高层建筑的体型复杂,并且高度高、层数多,而其施工技术的好坏也就成为了决定其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一套完善的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体系,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继续促进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青.高层建筑施工主要技术标准与施工关键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1.

建筑工业化的基础篇10

—、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建筑企业的曰常运营,阻碍了建筑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我国的建筑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现状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需要与要求,采取可行的优化措施与解决方案,达到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快速发展的目标。以下从几个关键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

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人员多少,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理当配备一名专业合格的会计人员。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一些建筑企业考虑到自身发展规模不大、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许多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会计机构体系与运行模式,亦或是尚未建立会计机构,就没有注重会计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造成会计人员的优势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会计机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资产状况不能形成准确的把握与掌控,面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也就失去了方向。另外,_前我国建筑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中对于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以至于一些学历与职称完全不符合企业会计工作要求的人员进入企业,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

(二)基础工作水平低,基础业务能力差

切实做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我国建筑企业有效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与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以企业实际的财政状况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推动企业稳定、高效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的会计基础业务能力较差,基础工作处于较低水平,在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保管不善的问题。一方面,财务数据的残缺性阻碍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及时与准确;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到位让企业的财务安全乃至信息安全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信息获取的滞后性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财务信息的更新速度总是要比现实情况的变更慢一个拍子,诸如企业工作场所的变动、企业实际财政状况的变更、财务会计部门统计时间的不稳定都会阻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获取速度。[2]所以,建筑企业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信息的获取实际上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此也引发了财务会计核算管理的滞后性问题。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想要实现经济利益获取的最大化,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核算信息所带来的天然优势,对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引进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并在第一时间做到使用设备的更新与更换,全面提高企业在资金、人才、设备与工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四)制度尚未健全化,管理不够规范化

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准确性对于建筑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有序,推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问题的及时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需要把握并加强核算的规范性与公正性,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同时运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助推企业财务核算朝着更快、更准、更稳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改善管理经营模式,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优化措施

我国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会计核算上的水平与层次,并针对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与手段加以优化解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把握住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绝佳的发展机遇。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我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

(一)加强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企业会计业务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系统跟紧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与提升,同时加强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以我国会计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为依据,逐步完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并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先进的会计技术推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水平的稳步提升。

(二)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加强企业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对于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拓宽对于财务管理和金融政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企业财务会计的先进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核算人员业务能力的增强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状况。提升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准和知识水平,对于管理并改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质量、巩固并提高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树立正确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建筑企业应当制定定期的会计训练和财务培训计划,并及时更新财务会计知识,优化创新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从而为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提供可靠的保障。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专业人才在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引进一大批高水平、高专业度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从而为建设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业务水平的提升打下牢固根基。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