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十篇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十篇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33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园林绿化;图案设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05-2

在当今这个注重生活质量与环保的社会,园林绿化已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气候、保护生态平衡,更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在原理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于植物的栽培和种植。园林中的各种植物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形态,再加上一些花卉所散发的芳香以及各种鲜艳的色彩,给园林增添和许多情趣,有时甚至是园林的点睛之笔。因此,如何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园林绿化使园林绿化更符合形式美法则和审美要求成为设计师最关注的问题,图案设计也因此成为了园林绿化造型中的重要环节。

1图案设计与图案的分类

在装饰艺术中,图案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并且很多时候要想做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图案设计需要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同时图案设计所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设计专业。图案设计主要是对设计对象的形状或摆放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人工调整,一方面需要考虑到使用的空间、对象所需要承担的功能以及所要装饰的环境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所设计对象自身的造型、结构、形状以及色彩等等固有的特点。在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后,加入设计者的构思,从而设计出符合使用功能同时又不乏审美效果的图案。在图案的分类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既有空间意义上的立体图案和平面图案,又有取材上的抽象图案和具体图案等等。在园林绿化中应根据不同的植物材料和空间环境选择不同的图案类型进行设计。

2园林绿化中图案设计的形式美规律

2.1对称与均衡规律

中国传统的建筑无论是四合院还是北京的一些原因都是讲究对称与均衡。对称和均衡的图案可以给人以协调之美,例如一些图案中很多时候会用到圆形或正方形亦或者等边三角形的图案,都是为了寻求一种对称。对称式的图案可以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和规矩的感觉,让欣赏着感受到有序和规律,这种散发着祥和之美的图案设计在北方比较规则的园林绿化中较常见。但是,如果过于讲究对称,往往会显出单调,难以给人以必要的变化,而均衡式图案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在庄重中有多了些许活泼,在自由式的园林绿化中比较常见。

2.2对比与调和规律

对比的方法主要是对人们的一种审美心理的利用,将一些在颜色、形状、结构等方面不同植物进行一定的艺术组合,在相互辉映中,将每一种植物的特点都承托的引人注目。这种方法比将同种植物放在一起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可以在对比中产生差异美,避免单调的重复,而是在高潮迭起中呈现统一的主题。

2.3节奏和韵律规律

由于植物之间无论在形态、肌理还是在色彩和机构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一种植物,还有高矮之分。节奏和韵律规律就是将这种差异进行有序的利用,在将植物进行渐变、重复或者交替等方式安排后,通过让欣赏者感受到规律的变化而得到视觉享受,从而产生审美情感。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图案设计能使园林绿化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园林绿化中的图案设计应用

园林绿化根据其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园林绿化、西方园林绿化、现代园林绿化三大类。由于东方和西方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观念的不同,形成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园林绿化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园林绿化的图案设计上,更是有很多的差异。

3.1东方园林绿化中的图案设计

作为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有很久远的园林建造历史,中国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更是体现了多年的设计理念和传统。例如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更是将园林设计的中国传统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和设计,更是讲究按照园林原有自然特色进行改造和设计,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园林的植物设计和编排上,更是要将植物的自然美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尽量减少人工的修建和大规模的人工安排。因此在中国古代园林的图案设计中,将重点放在了对于园林中建筑的设计和改造上。而在绿化中的图案设计,即便是进行了人工的编排,也是尽量将植物原有的自然特性展露出来。一方面考虑到所要布景的整体环境和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将植物的结构和色彩展现出来,突出其形象中独具特色、同时由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的地方。最终形成一个将整体意境展现出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氛围。此外,由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山水画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中多讲究各种景色能够入画,讲究各种景色的配合和协调,形成有诗情画意的风景。同时,中国园林在建筑设计中讲究的框景、借景等方法,利用到植物设计中更是有独特的中国风味。

3.2西方园林绿化中的图案设计

与中国的园林设计思想不同的是,西方的审美思想主要受到了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以及近现代以来的一些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例如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园林设计讲究几何元素的运用,体现几何美。同时与中国不同的地方还在于,更加讲究实用性和人工的干预,形成人工美。作为西方园林代表的法国具有古典形式的园林中,更是将就人工的安排和组织,要将植物设计为成行等距离排列或作规律性地重复。在西方园林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的花卉的设计和安排上,更是将人工的干预发挥到极致。例如各种花卉的形状设计都是要做到符合一定的几何要求。或者球形或者方形亦或者三角形等。如果是略显的活泼一点的就是将花卉修剪成动物的形状。总之,如果是按照植物原有的形状进行装饰和设计,就是破坏了园林的审美效果。

3.3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图案设计

现代园林绿化具有与现代生活同步,供人们陶冶情操等特征,因此现代园林绿化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需求。在图案设计中,应讲求简洁大方,单纯明快,飘逸流畅,以规则图案为主,以变化灵活的自由式图案为辅,为现代人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图案设计的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都必须明显地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视野开阔、审美的提高,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图案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的语言,把各种植物进行组合,艺术地处理成抽象的点、线、面的形式,体现出极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园林绿化中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在园林绿化中,设计方法和采用需要根据所要改造的植物的各种特点,如形状、材料以及色彩等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改造方式。在长久的园林绿化设计中,前人总结出了各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方法,在此进行一定的介绍,以期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一定的参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4.1图案设计应尽量避免复杂

根据中国人的审美原则和心理,对植物进行设计和改造时,在考虑到植物原有特性和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修剪以及进行艺术安排时,所设计的图案不宜太复杂,而是讲究简约风格的运用,在简约中达到朴素,或在简约中不失时尚,讲究一种概括理念。

4.2秩序美的创造

依据人们的审美心理,在园林绿化设计时,需要讲究一定的规律或说秩序,让欣赏者有规律可循,在一定的秩序中得出设计的整体意蕴和理念。如果是毫无秩序可言的混搭,很可能将园林的意境破坏无遗,同时又让观赏者摸不到头脑,最终更无美可言。其中最能体现这种秩序美的设计图案就是连续图案以及适合图案。

4.2.1连续图案的应用首先是二方连续图案在园林绿化的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这种设计图案多见于园林道路的两侧,以及其他的各种植物景色周围游人观赏路径的边缘,例如广场、草坪或者水体的周围。多数情况下,使用直线或曲线等线条的带状分布,将各种花草或者乔灌木等植物进行同类或者不同类的重复或反复排列,在生动活泼和自由的形态下,显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其次是四方连续图案的应用。主要是在园林中大面积的环境进行分割布景时使用。在使用这种设计图案时,讲究简单和得体,不能太复杂,否则会显得没有规律。同时多采用有一定规则的网状结构进行骨格的设计,而在单元格上则可以灵活使用孤植或群植的方法。

4.2.2在适合造型中体现秩序美和装饰美在图案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适合造型。在园林绿化的图案设计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适合造型主要是在遵循植物外形特点的前提下,对植物进行一定的秩序安排,从而形成一定的秩序美。例如许多园林的广场中心或者四周,往往会见到这种形式的图案,即利用各种形状和色彩的植物进行的花坛的设计和排放,这种形式主要是平面绿化方式。而在立体的绿化中,很多时候也是借鉴外国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法,将植物的形状进行一定的修剪,使其符合园林整体的设计需要。例如可以是某种几何图形,也可以是一些动物的形状。在一些花坛中,将植物修剪成方形、圆形或者菱形等图形,从而形成模纹花坛。或者在一些讲究立体效果的花坛中,往往会有各种形状的立体造型,这些造型多是用泥制成,因此就可以在这些造型上种植各种花草,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4.2.3平面化处理园林植物有效利用建造园林中的各种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对于传统园林中借景和框景方法的运用,把园林中一些植物的设计与建筑中的一些轮廓的设计进行良好的结合,在框架中展现植物的各种形状,从而产生一种欣赏装饰画的美妙享受。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需考虑到园林整体布景的设计和整体的协调性。

4.2.4强调色彩由于在对各种园林植物进行设计时不可避免的要考虑的植物的外观,而色彩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图案设计中需要将这一特点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从而展现出更有内涵、更有视觉美感的园林景色。在具体使用中就需要对各种植物的色彩进行一定的提炼和选择,在色彩协调对比中达到审美效果。

5结语

园林绿化的设计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合理的图案造型对园林绿化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应努力提高对图案美的认识和创造,在漫长的设计道路中,我们要不断的学结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赵茂生.装饰图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06).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传统建筑;元素;园林建筑;设计

引言:

园林建筑设计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古典的园林建筑是源于大自然,并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性的加工使之具有自然风景之美的同时又有一种超越大自然之美的建筑美。

1、传统建筑元素的几个要点

1.1墙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墙不仅是起防御功能的元素,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墙的建筑多采用花墙、漏墙、漏墙窗等形式;墙的组合形式长短各异、高低不同、虚实有别;墙的色调清新淡雅、灰色瓦顶、白色墙面。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传统建筑的高实外墙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墙”的防御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对于场景的意向作用,并且要避免风格压抑的弊端。例如,可以采用双层墙面设计,在外层添加小洞、玻璃砖、窄缝等元素;设计采用“高强低窗”、“高墙多窗”等手法;墙的压檐可以使用具有简洁现代风格的金属钢板来建造;造型上汲取马头墙等建筑符号并加以处理,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既古朴又时尚的建筑环境;借用古典园林中粉墙花影成景的手法,在小路旁、拐角处、墙侧等处种植竹林,缓解墙的单调,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巧妙弥补现代园林设计中墙景与小环境设计的不足。

1.2门窗

传统建筑的门窗已成为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将传统建筑的门窗文化艺术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可创造出既具古典韵味、又保留现代时尚性的建筑。为了与现代园林建筑简洁的特点相符,同时满足采光与通风的基本要求,一些繁复的门窗符号被丢弃,木质框架被保留并加以改造。例如,利用先进的方法及新型材料进行艺术处理,将传统建筑及门窗艺术传承、提炼、再创造,合理调整传统门窗雕饰艺术的使用功能及装饰的具置,重视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充分展现花窗、雕刻廊架等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强调现代设计的简约之美。这些处理方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现代居住消费、填补传统建筑古为今用的空白方面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3色彩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主要的色彩形式为“黑、白、灰”,形成“素雅”这一典型特征。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师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色彩文化,并根据现念及具体情境进行合理调整。例如“黛瓦白墙”的色彩组合,给人一种清纯、心静、不浮躁的感觉,让身临其境的人行动更有秩序;灰白色调为主、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添加其他的色彩,并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技艺进行模仿,创造出极具质感的新型建筑,既呈现地域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建筑形式的发展,真实展现现代与传统的巧妙结合与经典对话。

1.4装饰

建筑的门窗、梁柱、天井,室内的家具、窗帘、坐垫、壁纸、地面拼花、屏风、隔断等,都离不开图案的装饰,由此可见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可利用的范围很广,大到自然万物,小到各种器具,因此,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大量可参照与借鉴的实例,我们应重视这些作品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并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代表传统文化特征的元素提炼出来,再进行巧妙合理的诠释与运用,使设计在满足功能与美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装饰图案以新的活力与生机。

1.5庭院

庭院可以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还可补充室内空间的不足,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例如散步、庆典、聊天等日常活动。现代园林建筑庭院空间充分表达传统庭院的意境与特征。例如香山饭店庭院,具有冠云落日、水流筋、海棠春坞等富有诗情画意的地点名称,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香山古木红叶;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充分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入口前用广场的方式来处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后花园三面被建筑包围,一面敞开,布置得体,将精致与开阔有机融合;前庭与后院利用“长春四合院”连接,水池、假山、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2、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运用

现代园林建筑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之中是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研究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相结合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几乎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例如,斗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传递到立柱;雀替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将这些具有特殊建筑功能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合理巧妙地设计在现代园林的建筑之中,既可以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又可以起到很好的建筑功能。

2.2将传统建筑元素的装饰效果运用在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中

彩绘这一传统中国建筑元素既可以展示文化底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可以参考彩绘的运用方式,将彩绘置于现代园林的建筑之上。

2.3借鉴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将传统建筑元素付诸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

我国江苏南京的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墓,它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杰出作品。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吸取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手法,运用现代技术将传统建筑元素融汇在该建筑之中,使得该建筑在色彩运用、材料表现等方面表达了肃穆宁静的气质和逝者永垂不朽的精神。我国现代园林的设计也可以根据这样的方法将各种传统建筑元素设计到园林之中,表达园林的宁静之美、动态之美、生机之美。

2.4重视传统建筑元素对于园林建筑的色彩效果

我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色彩,不同的色彩更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且在不同的地域关于色彩又具有一些差异。由于园林本身表达的是自然风观,其内部建筑也必须符合大自然的条件,才能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不仅要靠建筑的形状和风格的设计,更有色彩融合和渲染的要求。我国传统建筑中都具有十分特别的色彩来传递一些信息,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色彩内涵,选择不同的色彩来展示园林建筑在园林之中的特殊地位。

2.5在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时遵守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原则

如现代园林建筑的选址问题就必须准确地使之能够最好的融入自然环境,并且关于基础设施的选址也要注意与自然和建筑的融合。巧妙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能够在选址时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结语:

总之,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好与坏关系到环境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设计者们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功能、色彩、装饰、选址等各个方面内容运用到我国现代园林建筑设计,这样既是对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一个创新方式,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一个传承的方式。

参考文献: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3

1.侧重设计实践

园林规划设计实训课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袁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尧基础知识相结合袁而且也是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项目设计工作的基础袁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遥园林规划设计着重对园林规划设计各要素与实际设计的结合袁使用案例法袁结合企业运作实际袁提供设计项目发生的真实情景袁促进学生的理解袁增强学生主动性遥使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袁并加强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设计大赛袁设计招标活动遥把实践教学设计分为2个层次院淤模仿学习阶段遥由教师提供现有经典代表性案例袁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操作袁目的是熟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及各种技能训练遥于综合应用阶段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袁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完成给定项目袁进一步掌握景观设计方案构思能力遥在实践教学中袁通过现场实测和调查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尧表达和分析能力袁熟悉并把握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尧做法尧尺度等要素的关系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案例设计袁切身体会各类园林景观如街道绿地景观设计尧居住区景观设计尧广场景观设计尧公园景观设计等专题设计在不同设计环境中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理及要求袁从技术尧经济尧使用和美学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遥在实训课上袁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袁通过实际的以及虚拟的设计项目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遥在整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袁模拟实际设计项目运作袁每个设计任务学生均需经历现状测绘调查尧设计构思尧草图修改完善尧正图绘制尧排版表现尧成果汇报等步骤袁使学生熟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并完成给定设计任务袁使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袁并加强了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遥

2.改进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袁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袁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尧阅读尧思考尧分析尧讨论和交流等袁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袁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需要从教师尧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创新教学的探索。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袁教师需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和讲解袁强调野设计方法冶的传授袁学生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袁掌握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袁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遥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课堂汇斛原球茎鲜榨饮品将成为新一代的实惠石斛饮品遥这将是铁皮石斛相关产业中的里程碑袁也必将推动当地的石斛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遥报和交流袁也可使学生感同身受袁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遥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袁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基准袁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自学能力袁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案例解读尧现状调查汇报尧设计成果汇报尧草图评图尧竞赛小组等一系列方式袁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袁挖掘学生潜力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遥网络教学平台尧精品课教学网站的建设对于师生教学互动交流起到重要的辅助平台作用遥改革考核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袁建立知识尧能力尧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袁为避免野搭便车冶的情况出现袁传统的单凭最终的几张图纸进行考核并确定成绩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袁既要考虑项目结果考核袁也要考虑项目过程考核。遥例如院将调查分析成果尧图纸设计量尧出勤率尧图纸质量尧图纸深度尧时间观念和口头汇报能力等都纳入考核范围袁体现具体的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核遥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遥

二、结语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改革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对园林树木、园林花卉仅停留在常见植物的表层认知上,对各类植物的生态特点、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均不了解,对怎么去运用和搭配组合植物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仅仅通过自身的审美来确定“好看”或者是“不好看”。由于对植物了解的不透彻,往往也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设计参考要素。例如:很多学生在对植物设计的应用中,局限于园林植物的花、果、叶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芳香、质感、姿态等特性,而这些特性通常是营造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所必不可少的信息。

(二)设计水平较低

首先是学生的设计表现手法、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绘制设计图时,内容表达不够规范、图样效果缺乏表现力。其次,所选园林植物种类单调,仅限几种常见品种。对于树种选择,没有统筹考虑,过于随意,没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相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于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扩展园林植物知识,缺少能动积极性。因此,在对植物景观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故而造成植物运用不当,设计说明文本编写不够详实、生动。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丰富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是使园林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关键。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包括对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了解;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了解,充分掌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重、质感等特性来营造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让观赏者也充分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其它感官,来享受植物的芳香、质感等特性,给我们生活增添的美。其次,需要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学习,并且与园林规划设计的造景手法紧密结合,来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突出植物种植与人工硬质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将借景、框景、引景、漏景等造景手法同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充分利用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

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植物造景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种植设计、社会生活与种植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种植设计、审美意境与种植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2]。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结论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2期

[2]申亚梅,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七卷增刊2007年12月:120-122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2

applicationofCase-basedteachingmethodinplanningandDesignofLandscapearchitectureCourse

ZHanGQin1,ZHanGHai-li2,ZHanGLyu-shui1

(1.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andarts,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45,China;2.institute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HohaiUniversity,nanjing,Jiangxi210098,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brieflyintroducedtheconceptandfeaturesofcase-basedteachingmethod,baseduponwhichananalysisontheapplicationprospect,classroommanagementandteachingeffectofthemethodintheplanninganddesignoflandscapearchitecturecoursewasfullyrevealed.itaimdtoenrichteachingmethodinlandscapeplanningcoursesandgavereferenceforteachersintheirwork.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planninganddesign;caseteaching;landscapearchitectureeducation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置大致相似,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1]。笔者通过系统分析案例教学的概念、特点、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效果,明确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从而为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1案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1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新任院长兰德尔对法学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首先提倡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后案例教学在哈佛医学院和商学院试行,1921年案例教学被正式全面推行。经过哈佛人百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案例教学逐步成为哈佛大学教学的最大特色[2]。

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更正确些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3]。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用于教学的案例,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教材,它以各种视听手段为媒介,但主要还是采取书面形式去描述一个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此情景中需包含有至少一项管理问题及它的解决方案(即决策),它是为某种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的”[4]。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根据教学要求,利用案例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模拟环境,通过研究和讨论,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为依据,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通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以及园林设计技法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师生地位的不同教学活动中师生主体地位的不同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单方面讲授课程知识,学生兴趣不足,得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5]。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为紧密,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2.2对教师要求的不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具备传统教学素质即可胜任,即只要能条理清晰地陈述原理,能根据原理与实例有机结合进行讲解即可。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要求具备传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选取好的案例并能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更好地解答问题。一堂好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讨论时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堂讨论,是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讨论交流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随时给予解答。

1.2.3对课堂环境要求的不同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要求的课堂环境更为轻松。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为课堂教学留下充裕的讨论时间。教学活动的形式是课堂讨论,这是一种动态交流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案例教学中要求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1.2.4教学效果的不同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所学知识,以自身努力去挖掘问题,通过集体力量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则稍逊一筹。传统教学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对单个理论理解较快,但是缺乏讨论过程,因此学习的主动性较低,学习的效果也比案例教学较差[6]。

1.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教学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综合起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3.1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解决模拟环境中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教师选取的通常是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存在的案例中充当角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实际上,在学校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模拟现实环境,可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1.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案例教学中,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自主解决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盲点,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1.3.3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案例问题,师生之间是一种开放式互动交流,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亲密。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根据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缩短双方心理距离,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7]。

2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鉴赏能力的逐渐提高,园林行业的准入标准势必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园林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学科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前提。现有教学体系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过于陈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缺乏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园林设计的元素已扩展到传统园林设计难以想象的境地[8]。打破传统,探寻更全面的新型设计元素成为当下风景园林学科设立的重要任务。

现今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重视艺术形式、平面构成,轻视工程技术、植物配置等实践性非常高的课程;注重书面理论,缺乏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理论与专业技能授课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都是目前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然而案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首先案例教学所选择的内容较为新颖,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结构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其次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进师生的相互交流[9]。同时,案例教学还具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例如它将设计场地中尺度感等因素直观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将显著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园林人才。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3.1精选案例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往往是设计方案图或已经竣工的实际案例,通过精选案例,形成案例库。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应是兼具优点、缺点的典型性案例和特色性案例。典型性案例能较好地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从而分析事物的普遍规律。特色性案例是在某个方面个性突出的案例,如设计手法的别出心裁、设计材料的挑战传统、设计效果的非同凡响等[10]。特色性案例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设计灵感,激发其创作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选择和组织案例时应以典型性案例为主,兼顾特色性案例,及时收集和补充国内外的景观设计优秀作品。同时,教学案例要具备图纸齐全、效果清晰等特点。如在公园设计教学中,可以将纽约中央公园作为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展现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背景、平面图分析、道路系统分析、布局形式、部分效果图、主要景点图片、植物景观设计、方案优缺点以及纽约中央公园对现代公园景观设计的深远意义。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展示可以更好了解纽约中央公园方案的设计理念。

3.2案例教学组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包含以下3部分。

3.2.1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学生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更应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案例;确定案例后,教师应充分分析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预计课堂讨论中将会涉及的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回答疑问;提前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课堂讨论内容和课前准备工作提前通知学生。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准备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的案例资料,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查找需要的参考资料,分析课堂讨论内容,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便小组讨论。

下面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简要介绍案例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准备太子湾公园的如下信息:(1)太子湾公园所在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资源、文化背景、设计背景等;(2)太子湾公园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城市景观、周围交通联系、周围居民类型与社会结构;(3)太子湾公园景观构思和设计布局手法;(4)太子湾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等。课堂讨论题目可以设定为太子湾公园造园艺术手法分析,太子湾公园的设计优点以及你认为的不足之处,太子湾公园空间分析与种植设计特点等。教师将太子湾公园的相关资料提前分发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供学生学习参考,如《太子湾公园的景观构思与设计》、《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园林从传统走向未来——兼论杭州花港观鱼和太子湾公园的园林艺术》等。通过了解各专家学者对太子湾公园设计特色的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公园设计的心得。

3.2.2课堂讨论课堂讨论首先要进行分组,分组时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以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讨论工作,整理小组讨论意见,代表小组发言,再进行小组间相互提问。小组讨论,目的在于增进同学间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设计结束后,每位组长展示小组方案,并陈述其设计理念。而后,其他小组提问,由该组成员解答。通过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和优点,让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分析与见解,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想。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发言,充分启发学生思维。

3.2.3点评与总结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与观点作总结性概述,分析本次案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讲解本次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哪些应该作为深入思考之处,指导学生课后思考。依次点评各小组的设计思路、规划布局以及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于讨论中易忽视或者重点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对于已经建成的案例,可对其建成场景进行优劣分析,最后总结分析评定。

4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该问卷主要面向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大二学生,共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通过对50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得出如下调查结果(表1)。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安排与课程效果、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及满意度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80%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思路更加开阔,75%的学生认为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并能积极与老师交流。由此可见,课程中实施运用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了教学的高质与高效[11]。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重实践的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程[12]。案例教学以其重实践、重交流、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特点,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的讨论与分析,为在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从而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英,刘迪.增强相关专业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01):122-123.

[2]李谧.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科技大学,2012.

[3]吴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5]王淑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08(1):123-124.

[6]申益春.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之辨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98-100.

[7]姜阁.mtCSoL研究生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8]纪鹏.农业院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58-159.

[9]梁娟,皮建辉.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3):115-116,121.

[10]申益春.案例教学法——培养园林学生创新能力新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0(6):15-16.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6

1.1传统图案形式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1.1均齐均齐是图案设计的形式之一,即指图案的左右两边或上下左右四边纹样的图形、色彩等基本相同,呈对称状。均齐式图案设计纹样的形、色、技法等重复使用,给人以庄严肃穆、整洁有序的美感。均齐图案在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与人行道的分割绿化带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从而体现出城市规划设计的规整感和现代感。

1.1.2平衡平衡是图案设计构图的基本要素,即图案的左右两边或上下左右四边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呈相等或相同状,图案设计的重心落在其中轴线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图案画面的平衡。平衡式图案设计在城市绿化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整洁划一的规整感之外寻求变化之美。构图的选择在保持统一的前提下讲究变化之丰富,不仅可以避免给人造成审美疲劳,而且还能起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受,同时还有设定地标的作用,有利于人们确定正确方位。

1.1.3角偶式角偶式图案是以一角为起点的均衡或对称构图形式。在园林设计中角偶式图案的应用,既可以起到填补空白或压角点缀的作用,还可以以它独特的构图形式给人别出心裁的艺术美感,别有一番景致。角偶式图案多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分割带的起始或末尾处,可以起到提示性或标识性的作用。

1.2传统图案色彩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案的色彩搭配讲究和谐统一,即使用同一色系的颜色进行搭配,给人以柔和舒心的审美享受。传统图案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在城市绿化设计中也得到广泛的使用。例如街道分隔带绿化设计,在植物选材上可以选用同一种植物作为绿化色彩基调,再选用同色系的色彩植物点缀其中,这样能给人以和谐统一、整齐美观、舒心愉悦的审美感受。传统图案色彩搭配讲究对比统一。传统图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园林布置、建筑装饰的柱头、陶瓷装饰纹样设计、服装的面料设计等,无不体现传统图案的色彩美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3传统图案意境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所传达的文化寓意信息是不需言语表达的,它以直观的形状,亮丽的色彩展现给人们意蕴之美。传统图案以其抽象、夸张、寓意丰富的造型向人们传达着深邃的意境之美,例如有寓意平安吉祥、寄托美好理想与向往美好生活等,它们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图案简明、精练、易懂的形状融入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2结语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7

1引言

以景点为构思线索是当前园林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在2003年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各种各样的景点实际上是每个方案的主角。在中外专家评委选出的3个获奖方案中,其景点的营造和描述,显然比落选的方案更加全面和到位[1、2]。因此,通过对景点营造行为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当前的园林设计思潮。

何谓“景点”?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年)规定:“景点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3]。《标准》把“景点”放在“风景名胜区”篇,就是说景点主要存在于风景名胜区。然而,当前几乎所有的园林设计方案中,从公园到庭院,甚至道路,都有“景点”的出现。然而在实践中,景点概念是被普遍使用的,并不局限于风景名胜区。

2景点的形成原因

2.1控制场地空间

景点的形式和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园中园”的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期,广州运用此前宾馆庭园的设计经验,在公园建设中,把公园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形成各自独立的小景域,布置各种公共活动的游览点和服务设施。重要的区域,多采用“园中园”式布局,在大园中套有不同内容的小园,从而丰富全园的景致[4]。它与圆明园中的小园林在形式上差不多,即成组的建筑物与叠山理水或天然地貌所构成的幽闭或比较幽闭的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在布局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形环境。无论设置墙垣与否,都可以视为一座独立的小型园林,即“园中之园”[5]。显然,这与后来拟定的景点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城市公园布局曾受到前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理论的影响,以功能来分区,但是到了60年代,却认为分区理论对于我国城市中较大面积的综合公园的初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于较小面积的公园就舒展不开,因为没有足够的用地来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4]。而“园中园”的设置比功能分区更适宜场地规划,实际上反映了景点的灵活性。因此,90年代后,虽然园林建设的面积越来越广阔,功能分区理论却并没有被重新明确地应用,景点的设置继续成为设计师控制场地空间的主要手段,技法也由院落式布局拓展到雕塑、构筑物、植物、地形地貌等安置和命名。

2.2追求文化意境

文化意境一直作为民族特色影响着中国当代园林的建设。而且,这时期对传统园林建筑继承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被认为有“文学意味”,即主景建筑一般都赋有题目,或以诗词、楹联、匾额等提出造景立意[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点的名称或景题受到普遍的肯定。《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一)的“综论”认为:“这批园林新作中,有不少匠心独运的点景题名,画龙点睛,颇具深意。如深圳东湖宾馆园林的’思源’题刻,唤起游子思乡报国之情;鹃园的’醉红坡’、’映红渡’、’踯躅廊’、’沁芳涧’等,语意双关,渲染了红花遍园的热烈气氛[6]。

2.3获取经济收益

景点的建设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是设施集中的区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也是集中的观光游览区,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在探索园林行业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时,国家也曾经鼓励景点“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各类活动”,获取经济收入[7]。

简言之,景点的功效在各种类型的绿地中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如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区的园林设计[8]和2003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方案[2]。

3不良的后果

3.1片面强调景物的形式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园林形式美学的多样与统一、调和与对比、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9~11],是园林界研究的热点。这些概念基本上源于西方的古典主义美学领域,中国古代匠人在造园时是否遵循这些原则,值得怀疑和探讨,而且它也不一定就是新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可是,由于它和景点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一起,在当代园林的理论和实践中,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准则和必然的结果。

上述现象反映了景点的审美特征实质上被主要放在视觉上,即作为被“看”而存在,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全方位的相互交融。所以,观光的方式成为景点设置的最强大的动力。理论界也重点研究看与被看的问题,如景物观赏点的“合适视距”理论等。其他领域如地质、气象、生态、经济、社会、生活、生理、心理、体验、参与等,则很少被涉及。

3.2以个人主观来制造景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景”一般是在游者亲身感受过程中被“点”出来的,就像红楼梦的大观园,是先有环境后有命名。可是,在中国当代园林中,主动制造景点和意境的意识已经成为主流。很多设计师在谈论设计由来时,总是说到希望营造某种意境或境界,如“一园红艳醉坡坨”、“访花蝶径”、“小洲林中有人家”、“秋霞”等[6]。景物与景题的先后关系被颠倒过来,于是景观不再产生于对场地与文脉的艰苦探寻和挖掘,而是产生于诗文或作者的主观。由此,景点脱离了物象,成为“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而且,当它与“传统风格、民族特色”等概念结合为一体时,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标签。转贴于 4问题与讨论

园林界对景点设置的观念认可,令人深思。问题是复杂的,可引发的讨论也是多元的。

其一,过度重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过于强调“诗情画意”。需要承认,我们的先辈的确是重诗画的,尤其是园林的建造者和主要欣赏者——士大夫阶层,但是,当代的园林设计师是否还具备如此的教育背景和修养,且有能力再现古典的诗画情趣呢?普通民众是否在游园中只是通过背诵唐诗宋词来获得审美愉悦呢?

应该承认,现代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在古典文化方面的修养是严重不足的。例如在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带设计方案中,有一个景点叫做“杨柳东岸”,据说源于柳永的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殊不知站在东岸向西看,是看不到残月的。又如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校园设计中,有一景“知鱼池”,据作者的解说文本,是取“知鱼”是“知遇”的谐音,谬误何其大也!

打开一本我国自编的园林设计教科书,绝大部分内容是构图法则、造景手法、意境题词之类[12],而在国外教科书中占据主要内容的景观产生过程(自然和社会)、景观感受心理、人类行为规律、地理和技术影响等等,几乎完全阙如。长此以往,对我国园林教育影响的后果是可以预知的。

其二,意境是景点设置的主要目标,可它总是被当代设计师的词语所构筑。如前所述,设计师们总是在设计之前关心意境问题,而且基本都是通过诗文来寻找。但是,《园冶》中却没有这样的词语,开篇《兴造论》即是:“……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3]”所以,意境本是文学语言,用文学谈论园林,最终还是体验文学的情趣而非园林。

其三,如果只是借用文学、绘画和雕塑来充实园林景观,那么,是否需要承认它们只是与园林有横向联系的艺术门类?实际上,很多学者都认为即使它们在园林中能够锦上添花,但其与园林还是有区别的,正如建筑与室内家具、摆设的区别一样。所以,需要追问园林的基本问题,即它因何而存在?园林是空间艺术,它作为一个容器,承载了多种物质设施和精神元素。但设计师是否能够意识到它们并非园林的核心,或者说,每种艺术(学科)门类总有自己的界限,比如散文、诗歌更适于表达个人瞬时的游园感悟,而非设计师预先设定的不变的景题。这对于我们重新评价中国古代园林在清朝中后期的成就以及指导中国当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无疑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其四,如果景点设置是设计师的基本技法,那么问题会更加棘手。为什么我们必须用景点来控制空间,从最初的小至1hm2的园中园,到现在的大至1135hm2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虽然,350余hm2的圆明三园中的建筑群以及能成景的个体建筑物有一百多处,但是,它在150多年来,经过多次扩建,所谓的“四十景”也是后来题署的,它们不是造园者最原初的手段。应该思考尺度的变化是否导致工作方法的差异。小比例尺只是设计,大比例尺只能是规划。如果我们承认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区别,那么,土地区划固然存在,但是景点的设置并非必然。在规划层面,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相关资源、能源,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是主要问题,而非审美层面的营造。即使在设计层面,设计师关心的首要问题也不应是审美、教育、文化等,而是在合理使用场地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体验要求。

5结语

景点的概念实际上是在中国当代园林中形成和被发展的。如果想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应该对新中国的园林发展史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关心园林观念的生成和演变。否则,我们在迷失中,是无法对一些被扭曲的现象进行辨析和批判的。当专家评委、设计师和公众都以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观念来评判、设计和欣赏园林时,我们就失去了寻找正确的园林设计方向的可能性。

笔者对景点营造的考察,是试图对现在园林界的一些主流观念提出质疑,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发更多对园林设计思想的讨论,共同促进中国当代园林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张婷.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征集评选过程[J].中国园林,2004,20(2):29.

[2]易道公司,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简介[J].中国园林,2004,20(2):1-28.

[3]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李敏.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周维权.人间天上诸景备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的兴建及其造园艺术新探[a].宗白华,等.中国园林艺术概观[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6]刘少宗.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一)(第二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7]马松.深化门票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协调体制[J].中国园林,1994,10(3):16-18.

[8]中国园区[J].中国园林,2000,16(增刊——世博园大观):22-107.

[9]赵春林.园林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0]李征.园林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8

(一)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结构体系

根据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所制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大二学生基本设计素养的同时,结合“设计研究”的部分内容,将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教学结构设置如下。该课程设计体系保留了传统教学内容,结合风景园林发展研究涉及到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关注行业动态,能动性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概括地说,这一教学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体系四大板块”,即以概论为核心的导入板块(第一、二章)、以构成与表达为核心的基础板块(第三、四章)、以行为和风格相协调的研究板块(第五、六章)和以设计入门所构成的实践板块(第七章)。它将“新与旧”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调查与研究”“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研究式”教学内容。

(二)结合优势

将“设计研究”的部分研究方法探讨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体系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集聚成“点模式”,即,将多变、离奇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观点转化成具象思维。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导向,按照“理论基础—实践调研—分析研究—设计导论”的路线完成教学。

二、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体系介绍

(一)以基础为准则,导入案例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在学校的发展中已历经了一个相当长的平稳时期,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基础能力培养集中分布在第一和第二板块,其核心内容仍然延续原有设计初步教学体系内容,即强化构成与表达,以三大构成、素材表达为主,通过模型设计将“二维空间”的保守转向“三维空间”的灵活,并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和教学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作为案例,循序渐进,逐步导入,强化基础。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园林素材的造型、视觉、空间的表达在设计中的运用。亦忽视“人”作为空间的主体使用者的行为癖好、活动方式及行为特点等。长期以往,设计思维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即“重形式而轻功能”,与功能主义背道而驰。为此,不得不探寻一种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设计研究式教学方法,减少干扰,追求实用。

(二)以创新为驱动,寻找新契合点

为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经过专业建设组的集体讨论,结合风景园林的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研究动向,引入了“设计研究”这一方法,探索在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的契合点,形成新的教学结构体系,达到“以点促面,以面聚体”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效果。

1.契合点一:环境空间与人的行为

就本质而言,风景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即设计探索出适合主体人的行为的空间。众所周知,场地环境是由“相对静态的实体空间”和“相对动态的体验者人”共同组成。对风景园林设计新手而言,想从体验者的角度迅速转化为设计师的角度并非易事。要改变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实际案例和场地调研双重结合,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师式思维”方式。同时组织学生实地感受并体验环境空间,观察空间中人的行为方式、特点等,进而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空间中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随机性。全面理解空间中人的行为,通过“过程式”的设计研究达到对“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进行思考。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以实践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到广场、公园、居住区等人为活动较为密集的地点进行采样调查。记录同一空间中不同时段内人的活动特点、行为癖好等,同时记录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中,活动频率发生较高的地段、空间环境质量及无人问津的“废空间”。结合课堂讨论总结出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地段公共空间的构成特点,同一性质不同地段的空间及同一地段不同时间段的主体行为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养成平时留心观察空间中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发现空间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并在今后设计实践中如何规避。

2.契合点二:导入设计风格及著名设计师

就设计本身而言,无章可循,变化的模式和解决场地的能力都离不开设计的本原,即理解相对固定的设计风格的本质。掌握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及相关作品,并从建成案例中探究相对固定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师式思维方式”表达。从这一点逐渐培养风景园林初学者的设计思维———一种基于人性角度的行为空间探究设计。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导入风景园林学中较为常见的设计风格,介绍相应设计风格的特点、相关案例、优势与劣势以及应用范围。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师主要选取国内外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介绍其背景、设计风格并分析其主要代表作。

3.契合点三:设计入门的引导

风景园林的实践性强于理论性,这也是“设计研究”的本质所在,通过设计达到研究的目的。将理论视角下的想法付诸实践,解决人的欲望与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案例讲解、设计师的创作理念、设计训练一系列过程的逐步演练与分析,引导学生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并最终获得诗意栖居的“第二自然”,这一板块的教学有着较强的纽带作用。为较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场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概念与形式的相互转换,结合建成案例剖析、案例训练以及案例反思这一过程来完成。

三、结语

“设计研究”作为风景园林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将人工化世界转化为人情化世界。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既要引导,又得担当。而两者的结合,对于教师和刚踏入设计之门的学生而言,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要在这一过程达到互利双赢,必须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强化基础教育,以基础带动能力。

在基础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相关园林要素的表达,理解并熟练运用园林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培养空间式的思维,将二维图转化为具空间特性的三维图。

2.并达到读懂每一个案例图后的故事,弄懂事实的真相。

案例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一直居于首要地位,但案例背后设计师鲜为人知的创作过程、推演过程、后期使用及使用的影响评价却是帮助学业理解案例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教与学中理解设计的关键所在。案例背后的故事在设计性教学中所扮演的积极引导作用,不仅是提高学生实际画图及表达能力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部分。只有通过著名案例的讲解与现场案例的教学双重结合,设计研究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较好的推演和发展。

3.结合热点,循序渐进。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9

1.1“高职”特点的优势,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形成专门人才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就业的过渡期。

1.2高职学生特点的优势,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高职学生大多数对于涉及经验的过程性知识,即“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要比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的知识,可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弱势,恰恰转化为优势,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习园林工程如果教学方法得当,采用案例教学并不是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

1.3园林工程课程特点的优势,园林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每一章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大多都能用一个典型案例表达清楚。就其学科内容而言,它的工程原理,设计理论,施工技法等难度大、广度宽、过程错综复杂。如土方工程中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其实包括广场的设计、土方计算及施工中的土方组织这一完整工程过程,所涉及的设计理论、计算公式、组织图表等的深度、难度都很大。如按常规教学对于理论基础较差的高职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系统的掌握及实际应用。

2.园林工程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2.1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园林工程教材,认真分析每章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框架,每节的知识要点及前后知识点的联系,结合教学所要求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选择具有针对性强,知识点突出的案例,并结合园林工程实训确定案例选编的形式、数量、内容、及授课时数。

2.2案例设计编排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心理学上认为,有逻辑联系的知识易使学生牢固掌握。所以编排案例各知识点之间要一环扣一环,相互构成密切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以点带面,避免前后倒置,或重复凌乱。问题设计应该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简单到综合,分层次梯度式或螺旋式的上升,并要符合教材知识框架系统。就园林工程课而言,应从“整体到局部”的案例设计,即从综合园林工程到各个项目的设计案例过程。

2.3展示选编设计好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而案例在课堂的展示受到许多因素所制约,如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教材知识结构,课程的教学类型及学生知识基础等。园林工程的实训课,案例一般集一章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引入之后就可展示案例,从案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讨论分析案例,归纳出相关园林工程原理,把一连串的知识点穿成一条“锁链”,达到复习巩固及实训的教学目的。

2.4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了解案例与园林工程原理之间的联系,这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紧要环节。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知识,大胆地畅所欲言,充分地交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现代园林设计案例篇10

1.课堂内教学实施情境教学

课堂内教学是传授学生园林艺术理论知识和园林技术基本技能的手段之一,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是不够明确的,园林艺术理论的消化理解需园林工程案例佐证方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悟,要给学生创造大量“听”、“看”、“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Cai教学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使学生容易领会园林专业技能知识的精髓。现场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合理平台,利用学院内已建成的园林景观工程,同时要积极联系学院外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让师生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

2.1现场考察实训

园林景观设计,对学生提出能熟练运用园林艺术、美学等原则,利用园林构成几大要素进行模拟或真实造景,形成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园林景观,但这些能力的塑成需揣摩和学习众多行业内前辈们设计的经典案例。通过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剖析、领悟、沉淀,把体会变成自己创意理念并运用到设计之中。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两门课程需实地考察,方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若具备园林从业者基本技能,可到生产实践中锻炼,可尝试将园林美术和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旨在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2.2参与学院园林建设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境教学还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既可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又能学习技术,并节约工程成本费用和学生实习经费。校园内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整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监理角色,学生充当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技术员,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改革的实行需要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工作方能取得成效。若能顺利开展实施,学院收获的是提升校园建设水平和降低相关建设成本,而学生获得是技能培养、技术学习和素质提高。

2.3模拟现场教学

学生有想获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迫切需求,不过学生能参与园林建设项目的机会的确有限,这是个亟待解决的瓶颈。我们可采用模拟现场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学院或系部在实训基地里指定一定面积的场地作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模拟场地,同时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让学生在模拟场地内进行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仿真实训,则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执行中可能有困难,因为模拟现场需反复使用,已建造好的设施和景观会被拆除,那样就会造成经费浪费。需要相关部门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在更高层面对待这个问题,确保改革实施。

2.4模型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现代园林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技能培养与实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园林仿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结构变化众多,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也非样样可见,学生无法逐一见识到。解决办法之一是模型教学,将中国古今建筑的经典结构类型和经典建筑,用轻型材料按一定比例做成可拆卸式的模型用于教学。园林建筑小品可做成教学模型。学生通过拆卸和安装模型了解园林古建筑的结构,为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模型制作技术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园林工程技术之一,因此实训室应该配备相关模型制作工具,为师生自制园林模型提供便利。

3.校外实训基地中的情境教学

各园林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是最好的高职教育情境教学场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密切联系园林公司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我国北方园林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因此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但小公司是集设计、施工、养护及苗木繁育于一体的综合业务体,或是仅从事其中部分业务,不过与从事互补业务的其他公司有密切业务联系。因此应该拓宽各种渠道,多方联系中小园林公司,同时不放弃大型园林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岗位实习创造条件。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