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十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十篇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9:32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因为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实际上就是一个语感训练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感,需要经历“认识语感、理解语感、运用语感”这一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语感

感知是认识活动的开始。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分清主次,从而建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新旧知识的联系。

1.1审题、释题感知语感。课题是课文内容或中心的高度概括,悟出其整体内容。通过审题、释题教学,可以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并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

1.2理清课文内容,感知语感。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内容是学生感知语感文字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与感知语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读通词句中学会了生字的字音,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抓住重点,理解语感

在理解语感的过程中如何突出训练重点,真正使语感训练落到实处呢?我认为要经历以下过程:即“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设计思考题,突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使学生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增强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感染力。

2.1抓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离不开语感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仔细读,认真想,体会它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如《小蝌蚪找妈妈》,重点写了“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小蝌蚪变成青蛙”三个过程,抓住了这些关键性词句,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也就清楚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2.2抓重点句子,以点带面。教师对讲读课文也不能面面俱到,逐段分析,应该有所侧重。这样设计带有层次的思考题,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内容的过程与语感文字训练的过程得到了统一。

2.3传授学法,举一反三。课文在叙述方法,构段方式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教师可精讲一段,然后教给学生方法或规律,其余各段让学生自己去“反三”学习。然后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自学其它自然段。可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抓迁移,运用语感

语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语感是指学生自己能够把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语感,运用到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感的能力。抓迁移是运用语感的重要途径。

3.1模仿性训练。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运用到新的语感环境中去。

3.2想象性训练。语感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感的同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发展性、想象性的练习题,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教学《骄傲的孔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孔雀从湖里上来以后》。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与提高学生运用语感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4.抓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语感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以读代析,读中求悟。

4.1凭借教师示范读。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

4.2借助学生丰富读。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感情的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此外,还可采用“接读、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为体现文章中的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

5.抓自能读书,感悟语感

5.1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纪怕散是无法训练到位的,敢于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5.2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6.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语感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培养启发式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而阅读中的情感培养又是其灵魂,没有了对语文课文的情感把握,则是读不好语文阅读的。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本文都将一一阐述,而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则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上面的问题。只有研究明白教学方法论,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课文的作者们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都蕴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内,包括写作目的、写作手法、写作动机等等,懂得了作者蕴含的感情也就等于领略了文章的精髓,所以研究领悟作者的情感是重中之重,平日可以通过深情朗诵教材、进行启发式教学和定期进行写作训练等来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加深理解,提高效率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就是培养小学生在阅读语文教材时,懂得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懂得运用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并不是最终的目标,但是却是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写的必要步骤,也是语文考试重点考察的理解项目。通常,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是主观大题,都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点。所以,理解了在课文中作者所要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在教师解决课后练习题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很多,进而影响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理解了作家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小学生正值人生的最初阶段,对社会一无所知,逻辑思维还在逐渐形成,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个性和意志正在慢慢养成,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都是积极、阳光、向上的温暖文字,其中蕴含着对于人生美好的向往,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小学生通过这一阶段表达情感能力的培养和对人类情感的认知,对于他们以后在人生道路上做人做事的基本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影响,也教会了他们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抒发。

(三)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了什么”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写”。前两点只是说明情感培养对于教学和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而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学会动笔,懂得如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比如小学课本中李白诗人的《静夜思》,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比如对偶句的运用,“举头”、“低头”、“望”、“思”、“明月”、“故乡”,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副词对副词;再如,修辞的运用,把“明月光”比作“地上霜”。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了李白思乡的情感,明白了思乡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对于他们以后的语文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很大的提高。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情感培养方法

(一)深情朗诵阅读教材

如何培养小学生读懂语文教材蕴含的情感,朗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深情。只有多次深情地朗读文字,才能从语言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学生对于课文的字、词、结构、语法、句子、段落都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之后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了。这就是深情朗诵的魔力。在教师讲完课文之后,也应该让学生们大声深情地朗诵,这时候,学生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懂得了生词和难句,朗诵起来会更加有感情,更加悠扬。另外,在每日的早自习,教师都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诵训练,包括已经学过的课文和未学过的课文,都应该每日勤加练习,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个慢功夫,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成效,只有不断钻研作者如何表达思想感情,才能在以后的阅读教材当中,更加容易进入状态,更加容易理解课文,使自己的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大大提高。

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启发式教学,而不是填充式。启发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直接塞进学生的大脑。启发式教学不容易使学生忘记所学知识,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课文,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来;而单纯的内容教学依旧是填充式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有短暂的记忆,按部就班的告诉学生们,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短期看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但长期来讲,会使学生们所学的知识都是死的,在语文考试的理解题当中,也会乱了阵脚,不知道如何分析解答。

定期进行写作练习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只有自己实践了,才能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怎么运用修辞手法,怎么进行思想感情的表达,才能更加理解作家是如何创作文学作品的。所以,实践性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写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在某方面限定学生们的写作方法,比如必须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必须模仿某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训练或者命题作文,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写作的有效锻炼。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对于阅读教材中的情感把握自然手到擒来,怎么都难不倒他们了。教师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们进行一定的训练,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培养也就不在话下了。

参考文献:

[1]廖响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教育科学

[2]朱瑞华,徐浩.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情感运用[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3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年段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从以上语文与英语新课标的要求来看,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既然是语言的学习,就在于反复的积累与练习,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的地方。

一、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和英语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小学生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人认为语文和英语自主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习惯入手,然后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和英语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

(1)精选阅读材料,培养自主阅读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因此学生只有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所以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阅读课堂。这样既能保证阅读教学系统的,严密的进行,又使学生对自主阅读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起自主阅读的兴趣。

(2)创设阅读情境,培养自主阅读兴趣。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激起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重要保证;是自主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对语文和英语阅读知识的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重要办法。

综上所述,培养自主阅读习惯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在自主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起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自主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二、自主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利于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和英语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和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1.勤于思考的阅读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只有养成勤于思考的阅读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率。

2.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和英语光靠课内阅读练习是不够的,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课外阅读作业,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阅读要求作业,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阅读过后可用中文进行写读后想的工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练习的深度应有所提升,引导他们尝试用英语或中英结合的方式记录读后感。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养成了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

三.课外阅读练习评价。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4

关键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或者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提高职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进而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目前我国职高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职高院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对于知识技能达标人才需求,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采取多种方式以提高职高院校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应当要求职高学生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用,感知作品的丰富内涵,加深及扩展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与认识;注重培养职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学美丽,学会正确的欣赏课文,对文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并讲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但是现阶段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盲目的分解教学或者华而不实的表演式教学,而这些教学方式都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相背离,忽略了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现阶段大部分职高语文教师并未真正的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包办式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单一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希望借助于上述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由于上述教学手段仅仅注重的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忽略了学习方法的传授;部分教师将学生当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采取统一化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并未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语文阅读课堂便失去了兴趣。

二、提高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职高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在职高学校所占的地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成为评价人才的前提标准,因此,重视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手段之一。

(一)语文课堂上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到以师为友

众所周知,语文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牢牢抓住学生特点和语文的特点。职高的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础差。他们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二是家境一般。他们中多数人家庭收入较低,经济状况不好。三是习惯养成较差。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是心理自卑。基于以上原因,他们中多数人的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多点激励,给他们多点信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是为师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当你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尊重你。学生在学会尊重老师同学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所有的人。这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基础。通过不断激励,让学生敞开心扉。我们要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打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增强学生阅读表达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阅读训练项目,找一些学生感兴趣额的热点话题,来进行阅读分析。用故事语言拯救课堂。职高的学生处在14-18岁的年龄段,很多时候愿意学习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中多穿插一些小故事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和作者相关的逸闻趣事。例如,在讲艾青的诗歌《我爱着土地》时,一段配乐的朗诵也让学生瞬间进入了情景。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或动情的语言是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到教学中去的,因此,要善于运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5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强度的大小。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阅读课中,教师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段到篇;由浅入深,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能思考“是什么”一类浅层问题,再到能思考“为什么”一类深层问题;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掌握中心思想再到了解写作特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最后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重视学法研究与培养。学法主要靠在学习中领悟,而不是靠灌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学法更牢固、更灵活,用来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我认为:抓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抓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行阅读活动时,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会阅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感悟。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部分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会阅读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好奇、新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老师都无从回答,当问及这些问题的来由时,往往听到的回答是从某某书上看到的,某某杂志上知道的。这些都是课外阅读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差异导致他们之间知识面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在调动学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馈,汇报总结。如可以通过课外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利用午读引导学生看一些课外书,鼓励学生通过文章题目或开头进行发问,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完后,要求学生跟同学讲讲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阅读文章,不为“看书而看书”。

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用阅读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6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途径;策略

aneffectivewaytoimprovethereadingskillsofprimaryschoollanguage

wangYan-jing

【abstract】theteachingofreadingisadialoguebetweenthestudents,teachers,textbookeditors,textprocess.teachingofreadingisthebasic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inprimaryschools,itisthemainwayofliteracy,helptoimprovetheliteracyquality;comprehensivetrainingbyli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theabilitytoimproveobedient,speakingandwriting;allowsstudentstoobtainawiderangeofknowledge,developmentthinkingandunderstandingoftheworld,todeepenunderstandingandexperiencebytheemotionalnurturingideologicalinspiration,enjoytheaestheticpleasure.theCompulsoryeducationcurriculumstandards"(2011)proposed:"toexaminetheintegratedfeel,experienceandunderstandingofthestudents'readingprocess,tobeconcernedabouttheirinterestinreadingandvalueorientation,readingmethodsandhabitsshouldalsopayattentiontothereadingsurfaceandamountofreading,aswellastheabilitytoselectreadingmaterials."therefore,besuretooptimizetheprocessofteaching,improveteachingefficiency,ledadheretotheteachersandstudentsasthemainbody,thinkingasthecore,andtheabilitytotarget,highlightingthecultivationofstudents'readingability.thispaperillustrateshoweffectivewaysandstrategiestoimprovethereadingskillsofprimaryschoollanguagethroughthegraspofthecourseobjectivesandrequirements,andtocultivatestudents'interestinreading,effectivereadingactivities,andguidancetomasterreadinginitiatives.

【Keywords】newCurriculum;teachingreading;pathways;Strategy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的精神食粮,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以下就提高阅读效果的基本途径,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那么,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寓教于“的”,把握课程目标要求,使教学目标明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育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只表现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够阅读并理解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丰富其精神世界。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呢?一是要传授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要向学生随文传授有关字、词、句、段、篇(章)的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语法修辞与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知识。二是要增强阅读技能。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有所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三是要培养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读书时会进行圈、点、勾、画,能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四是要开发智力因素。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能在读书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五是要渗透思想教育。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寓教于“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热爱读书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当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殿堂。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呢?一是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二是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树叶不是绿色的吗?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三是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操场上》一文时,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小朋友会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借此情景,导入《操场上》一文的学习,重温在操场玩耍时的畅快。四是要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即适当地介入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寓言两则》时,让学生参与游戏、演小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悟课文,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五是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性地讲一些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营养,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六是随机指导,树立典范。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寓教于“乐”,开展有效读书活动,使学生喜欢读书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是一件苦闷的事情。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但是,仅仅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寓阅读教学于有趣的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喜欢读书。

如何开展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呢?一是要训练学生“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朝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二是要组织学生“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新农村建设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家乡新貌”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学校、新希望》、《火车从我家门过》、《热闹的集镇》、《农贸市场新变化》、《文明新村》等手抄小报。三是要指导学生“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要指导学生利用各节假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四是鼓励学生“提”。常言道:“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4.寓教于“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主动读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同时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读书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拓展。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一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二是教育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注重对阅读材料综合理解能力的培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源,常常只看看标题,意在捕捉有用信息。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三是引导学生针对性训练。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训练了创造想象力。四是要做到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参与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技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小学生由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所学知识内容有限,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不利于一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尝试,也要以此为依据,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范围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人格。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小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中国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不是特别理想,因此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是阅读。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同时,教师也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中低段学生采取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养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

可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大家探讨、研究。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2.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8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浅析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论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也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有人认为,在小学阶段,还谈不上培养语感,其实不然。因为语感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只要教学大纲有要求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遇到语感问题,因为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外语语感的强弱,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如英语中行为动词单数第三人称加“s”,语感强的会脱口而出“Heworkshard。”而有的学生经老师反复指出,仍然忘了加“s”,可问到这项语法规则,几乎人人都会说他知道。但一到运用,语感不同的人表现就不一样了。

又如:“wesawabeardancingonthestage。”有的学生可以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幅有趣的图画,一只熊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地舞蹈,从而形象鲜明地铭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同学则要老师讲解一番“seesb.doingsth.”的语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记忆也不深刻,这就是语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条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一、培养学生运用音标记忆单词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三、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创造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六、在教学中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9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自主性学习能力自主阅读

一、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品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表述对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倾向的理解;了解初中涉及的相关文学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等。可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小学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随着对新课程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感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加上对新课标理解不深,许多老师包括我在内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亟待改变现状。

二、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关键是在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等方面多下工夫。那么在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同时还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总之,我总是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仅在课内学语文,在课外也仍然学语文。其次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其兴趣爱好指导学生把前三个学段没能阅读的内容作阅读补习。因为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于课本,我们应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紧接着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阅读心得交流班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以阅读活动为纽带,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三)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我在阅读教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是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二是过于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精力主要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三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上基本上在说单口相声,没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成功的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在丰富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入手,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走出“课本是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向学校建议增加图书室、阅览室向学生开放的次数,给学生更多自由的阅读空间,定时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板报评比。

(四)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个要求在第四学段是这样体现的:“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必须是“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为了强化审美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这样做的: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客观、正面的评价。

在我看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一味地夸赞或是一味地批评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评价一名学生时,教师应首先指出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加以衷心的夸奖和赞赏,以此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技巧地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向学生指明这些缺点、错误的严重性,并将“你一定能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这一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既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又积极正确地面对和改正。

评价的对象既要针对全体同学,又要针对个别同学。个别评价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而且能够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鼓励性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言语和教学技巧,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鼓励性教学也是激发学习愿望的锐利工具,正确地使用鼓励性教学原则,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

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原动力来自于自信。当然反过来说,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自主学习,才能铸成自信的心理品格。而自信更是立人之本。朱永新先生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自信心,摧毁人就是摧毁人的自信心。”这话何其深刻。让学生自主地投入语文学习,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些教育家的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不是因为智力差或是别的原因,而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则导致自卑,因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自信心的丧失更多地表现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后进生身上。对他们,教师理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鼓励和帮助。我们经常看到,即使在公开教学中,许多特级教师仍给予这些弱势学生特别的关爱。这种鼓励性教学原则的价值,首先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课堂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是最佳的。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状态,往往都是教师善于“鼓励”和“激发”的结果。教师对学生或寄以希望,或为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铺垫几个台阶,或对学生的某一微小进步投以赞许的目光。这些鼓励性措施,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三、思考与展望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不仅包括阅读能力,还包括听说能力、识字能力、作文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二)开展自主性阅读,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即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要熟悉教材,应付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提问。因此,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增强教学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研究活动既开放又井然有序。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篇10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而是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品味”,从认读――揣摩――自培――练习――学会――会学等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纳能力、评价能力的目的。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迅速辨认语言文学符号,并基本理解表面意义的能力,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语文和汉字本身的特点,置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和词汇。

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是指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凭借原有的知识,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品味”读物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吸纳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节心理因素,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把读物中对自己有益的知识信息吸收并贮存在大脑中的能力。

评价能力是以理解能力为基础,在学生大理阅读,不断积累之后,对读物的内容、思想等方面做出理性评价的能力。

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读”字上,(包括朗读和默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进。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情(感情),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味(品味),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背诵是小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交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理解式背诵,复述式背诵,再造想象背诵等。培养学生背诵佳词妙句,古诗韵文,精彩片段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读得多,背得多,就能达到用丰富的书面语言来丰富学生不丰富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地理解。

四、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通过想象,把话变为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好。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时间。三是创设安静的环境,留给学生开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