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十篇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十篇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53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1

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景色可按照空间层次和距离远近分为三层,即前景、中景、背景或近景、中景、远景。一般来讲,近景与远景或前景与背景能够突出中景,使园林呈现出层次感和深度感,中景则能表达整个园林设计的主题,对整个园林起点睛作用。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设计师通常会借鉴传统造景手法中的层次处理方式对植物这一园林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在对植物进行层次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会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各景别的组成元素,然后按照色彩、高低、植株形状等进行组合排列。一般来讲,设计师大多会采用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片状混交等几种方式。这些方式既能收到较好的景深效果,又能不破坏各品种的完整性,使园林景观风格统一而又丰富多彩。以深圳园博园的中心景观区为例,设计师选择了棕榈、铁树等高大、常绿的热带植物作为背景,简洁的草地作为前景,以立体栽植的方式进行排列。这有效突出了中景的白色音符条石块和花卉植物,使整个景观区看起来更加明亮、鲜艳。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要灵活把控景观层次,根据造景要求对前景、中景、背景进行取舍,避免景观过分密集或不分主次。如在纪念性园林的视线焦点处可以不设前景,这样才能使视线不被遮挡或转移,更好地突出主景的宏伟气势。

二、借景手法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中最具典型性的造景手法之一,它能突破空间的限制,为园林增添意想不到的美感,使人们在近观、远眺、仰视、俯瞰园林景致时,获取到更多、更为丰富的景观。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设计师可借鉴传统造景手法中的借景法引导游人的目光,美化园内环境。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内容和操作方式两方面详细分析其具体应用。首先来看借景的内容。我国传统借景手法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等。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设计师大都选择借形和借色两种借景方式,借形主要指借助建筑、山石、水体等有形事物装点景观,增加景观的可看性,借色则主要指借助天空、植物等自然物象对园林色彩进行丰富。以广州市兰圃为例,整个景观虽然以兰花为主,但设计师却引入了香水草、洋甘菊、七里香等植物对其色彩进行搭配和衬托。这不仅调和了兰花色彩的单调感,更为花圃增添了馥郁香气,达到了借色又借香的完美效果。其次来看操作方式。在选定了借用对象后,设计师要以一定的形式将其融入到景观中来,方能最终实现“借”的效果。一般来讲,传统造景手法中借景的方式大致有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几种。远借指在开阔地域对山体、建筑等大风景的借用;近借指在面积较小的园林内对植物等小风景的借用;仰借指对高层建筑、大型树木、碧空、繁星、飞鸟等高程较大的景观的借用;俯借则是指海拔较高的景观对一切低于其高程的景物的借用。设计师在实际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景观的序列、立意、布局等对操作手法进行选择,以最大限度发挥所借景物的效力。以北京奥体中心玲珑塔为例,其作为远望北京城与奥运村的最佳场所,以其较大的高程成为了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的仰借对象,位于其四周的奥林匹克公园则又以丰富的植被环境、多样的景观造型成为了玲珑塔的俯借对象,二者互为借景,有效突破了景物的空间限制,大大提升了这一区域的观赏度。

三、分景手法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2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现代景观设计

1.引言

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文化背景之下,西方园林的设计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并不成熟的国内景观设计的风格、方向逐渐迷失。盲目尊崇西方,而把我们传统的造园设计根基,能够表达设计情感,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手段逐渐摒弃掉了。这是一个亟待我们改善的现象。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虽然它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它的价值、它对现代景观设计深刻的启发。继承传统、适应现代,将传统造园手法合理的引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来说,按园林所处地域或按照园林拥有者身份来分类。那么,这里我们按照园林拥有者的身份地位来分类。

2.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供帝王专享的一种园林形式。从园林的起源看,主要是一种自发的“圈地”行为,为满足种植,狩猎,祭祀等,更多的是使用功能。在园林的使用过程中,帝王们得到了平时所处环境所没有的愉悦感。如在祭祀中,帝王登上高台,能够登高望远,俯瞰天下,得到了更好的观赏视点。于是园林逐渐承载了帝王的享乐及祭祀等功能。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所以一般来讲,皇家园林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占地广,规模大,以真山真水为主。因此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园林建筑物一般体量也较大,一个中型的皇家园林的构筑物往往比私家园林的大型园林建筑物还大。从色彩上看,皇家园林的色彩饱和度高,体现了富丽堂皇的景观风格。对现代园林影响较大的皇家园林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海公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代表当时园林发展的最高技艺,无论设计还是施工水平都较高。总的来说,皇家园林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点,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园林在布局上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园林一般以内向型布局为主,而西方园林以外向布局为主。在内向布局形式之下,一般以城墙做围合,将景观尽收苑囿之中,形成园中园的形式。第二点,皇家园林一般处于自然山野中,利用真山真水,所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第三点,园林建筑高大华丽。皇家园林一般集结了全国最优秀的技师工匠,形成了许多造型考究的园林建筑形式。皇家园林同样也是托物言志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帝王的控制欲。

2.2?私家园林

帝王拥有看享乐、祭祀的场所,皇亲国戚、官宦贵族也一定会紧随其后。私家园林相对而言规模较小,多位于市井之中,多体现了园林主人隐逸的思想,因此形式较封闭,以内向型布局为主。贵族们既想拥有自然山水又不愿远离城市,私家园林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因为处于市井之中,条件限制,私家园林的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且以反映园林意境为主,“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不求真山真水。私家园林颜色多比较素雅,灰砖黛瓦,与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形成鲜明对比。私家园林典型的有留园、拙政园等。

2.3?寺庙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流行,出现了寺庙园林。主要以寺庙建筑为主。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少数民族政权借助对外来宗教的扶持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宗教教义对于乱世中苦难的人民来说多少是种慰藉。随着宗教的兴盛,带来了宗教建筑建设的高潮,宏伟的寺观无疑增添了宗教的吸引力。同时,伴随着寺庙的兴起,寺庙园林这一园林类型也随之出现了。

3.中国传统造园的典型手法

3.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环境,中国园林也不例外。但是在最终的表现形式上,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法国园林,是把人工化放在首位,认为自然是不完美的。所以法国的园林多以几何化形式构图,不光在空间组织上,哪怕是一组植物的轮廓都被修剪的整齐方正。意大利的台地景观也是几何化构图的典型代表。而英式园林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回避人工化,极力的、完全的去模仿自然。这几种做法事实上都是有所偏颇的。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事实上中国园林的一切也是人工化的,但是这种人工化并不像法式园林那样刻意。中国的文化认为纯粹的自然并不是完美的,园林希望能够借助于一种巧夺天工的手法去表现而不是再现自然。看起来一切非常自然,不着痕迹,但其中高度理想化的配置,才使人们意识到这是人工的产物。

3.2?诗画写心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出自于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有人称中国的园林为“文人圈”,是一门带有书卷气的艺术。文人造园重视园中的韵味,追求浪漫洒脱的为人风格和朴实无华的素雅气质,与山水画、田园诗度日,饮酒咏诗、品茶赏花、谈玄说佛、弄风吟月,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所以说中国园林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建筑与景观的组合,更是诗人孕育诗画的场所。甚至文人把能否拥有一处园林当做是身份的象征。也正因为中国园林是为诗画家所作,因此不可避免的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更像是写意的山水画。而西方古典园林则主要是建筑师所为,因此多是用理性的思维和手法去营造空间、运用景观元素。因为设计者的出发点不同,那么形成的园林意境也完全不同。

3.3?意境的表达

在古代,诗人、画家在游历了名山大川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院空间,原封不动的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像绘画那样,把对于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所以传统造园并非简单的停留在对空间形式的追求,更升华到了对意境美的追求。比如拙政园的扇面亭,简单的景观亭形式,一几两椅,却因苏轼的一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将其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传统园林意境的表达更倾向于委婉含蓄,如曲径通幽的空间处理手法,给人无穷的遐想空间。与西方园林直抒胸臆的手法截然不同。

3.4?欲扬先抑

这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较常用到的一种空间处理的手段。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将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比如将大小差异明显的两个空间连接在一起,当人经过一段小的空间之后,再进入大空间,因为有个小空间的对比、压抑,而使大空间显得格外的大。因为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处于市井之中,那么园主人希望在有限的范围内求得空间的最大化,那么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手法就成为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比如南京的瞻园,规模并不大,在进入主要园区之前,设计者有意安排了一段狭长曲折的小空间,从而使观赏者在经过这一段小空间之后,在进入园区内得到豁然开朗的感受。

3.5?小中见大

私家园林处于市井,资源、空间有限,因此传统造园手法十分注重“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所谓以有限面积,营造无限的空间。我们所熟悉的运用象征手法“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也是典型的小中见大。

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中,如何以自然为师,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广袤的地域景观特征,也是设计手法高超与否的衡量尺度。正如中国古代造园家所言: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营造出空灵的空间效果。

4.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传统造园的这些典型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客观的,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种“启示”。有需要我们继承的优秀的造园手法,也要看到需要我们规避的局限性。

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多是内向型布局。高墙之下,空间相对比较封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少,更谈不上开放性、公共性。这种形式类似于现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但如果全盘照搬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并不合适。

古典园林被称为“城市山林”,正是因为官员们既想拥有名山大川,又不想远离城市,于是用一些象征性的手法去代替真山真水。而对于现代人而言,融入真山真水是十分便利的,无需再在城市中尽享山林之乐。而真山真水的气势及丰富的景观环境是假山假水所难比拟的,导致以人工山水为主的古典园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我们的现代景观设计也不能紧抱其不放。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所占的比例较高,一般而言,园林中的建筑密度大致在20%到30%之间。建筑可以说是景观的主体,景观空间的丰富性也是借建筑形式来表现。但是在现在高楼林立、绿地匮乏的城市中,这种以建筑为主体的形式显然的不能成立的,转而强调绿化的覆盖率。

虽然中国古典园林存在着这些不适用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因素,但依然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抛弃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真正领会传统园林的启示意义,融入现代园林的时代需求。

(1)市与野

古典园林中讲究的师法自然,我们可以把其引申为尽量用人工的手段去创造、维护自然的平衡,然后再让自然自身做功来维持平衡。尽量多的去利用自然生态存在的自然形式,如山林、树木、溪湿地等等。让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带动生态物种的多样化,来完成和稳固这样的生态环境。在人为的对环境进行划分,那些是需要严格保护的,哪些是可以建设服务设施,供游人参与的。这样去形成一个“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

(2)山与水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生动的体现了古典园林中山水相依的关系。堆山叠水一直是园林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山水构架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理念。尤其对于公风景区等公共空间的处理都力求山环水、水绕山,让山水互相交融。

(3)动与静

古典园林强调步移景异。那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需要用合理的交通流线组织来引导游人活动方式及合理的区域划分。有让游览者驻足观赏的静观;也有较长的游览路线让游人动观。根据景观的观赏特性,将停留空间和穿越空间有机组织在一起,让游人可停可游。

(4)传统与现代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及内涵能够重塑和提升。吸收传统文化的空间组织、视线组织以及游憩方式的组织,将现代的形式、材料与其结合,形成满足时代需求的功能、规模、尺度等绿地景观。

5.结语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园林

abstract:themoderncitylandscapeisnotonlytherecreationplaceofentertainment,butalsoembodiesthefeaturesofcityspirit,isalsotheimportantcitytouristattractions,howthoroughlyminingcityspecialfeaturesandculturalconnotation,revealcityelegantdemeanour,letgardenbecomethecityabanner,window,andmeettherequirementsofdifferentdirectionisthespiritand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recloselyrelated.

Keywords:traditional;Culture;garde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的“囿”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来自博大的华夏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乘物以游心”的方式,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它将建筑、山水、诗歌、绘画、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以其悠远的意境,使人的心灵与自然相忘相化。它融合了时间空间因素,让人在“咫尺之内,觉万里之遥”。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园林的影响

园林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和形式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的发达程度有关,园林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中国古典园林,其独特个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构图精巧、小中见大。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因势利导”“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小中见大”,讲究利用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实现空间的拓展要求,如北京圆明园用地广阔但不显空乏;北海静心斋用地扁阔却不显短浅,皆因构图精巧所致。这些构图艺术原理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皆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2.追求意境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具有深刻意境和内涵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追求“意境”成为中国园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致力于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的创造,这给中国现代园林的创造灵感提供了不竭源泉。

3.景观元素的细节把握。传统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包括植物、动物、图腾、典故等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如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蝙蝠纹样就代表“福气”的意思,而“牡丹海棠”则寓意“富贵满堂”,这些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元素如果能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无疑将给现代园林设计注入一剂清新的空气。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合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三、人文思想对园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

1.通过园名、景名、楹联表现意境。我国园林中常通过园名、景名等表现园林主题,把文化、思想、情感都自然融合,达到审美需求。如“沧浪亭”之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造园者苏舜钦当时被贬心情,园名因亭,亭名因水。园中沧浪亭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诗句更是全园精华。文字在园中不是一种代号,而是起到点睛作用,表达人之情。景在这些文字的描述下上升到了情感境界。

2.赋植物以情,造景取意。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通常会把植物寓于人的精神。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3.借助文人和画家造园,融合诗情画意。中国园林滋生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请文人和画家参与,在建造园林时,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人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彩。

中国现代园林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又会糅合一些时代的元素,园林人既要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民族特色,又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接轨,以传统文化作为精髓,从形式上寻求升华,使渗透了活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更加具有魅力。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金鸣娟.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农大出版社,2006.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中式园林景观;结合

abstract:alongwiththepeoplelivingstandardincreasing,peopleonresidentiallandscapequalitypursue,graduallytendtoculturelevel.Residentialareasnotonlyhavethefunctionofliving,peoplenotonlypayattentiontotheinternallivingspace,livingenvironmentismoreandmoreattention.Soweintheconstructionoftheoutdoorlandscapedesign,tocreateabeautifulandcomfortableenvironment,themoreclosetohumanbeingsandnature,harmony,thepursuitofmanandnature,"theunityofheavenandman"artisticconception.therefore,thebasicconceptofresidentiallandscapedesignshouldbepeople-oriented,andintegratesthelocalhistoricalculturedeeply,tocreateacomfortablelivingenvironmentforresidentsatthesametime,alsocreatedthecharacteristiccultureproductsforthesociety,makeitbecomethecarrierofinheritanceandexpressionofregionalculture.inthispaper,byanalyzingthepresentsituationoflandscapeinChina,discussesthebasictechniquesofChineselandscapedesignandtheuseofmodernarchitecture,sotoadapt.

Keywords:modernarchitecture;Chinesegardens;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大中型现代公共建筑逐渐增多。人们生活的日趋富裕和对自然的向往,逐渐关注自身的居住环境。近年国内盛行欧式景观设计风格,甚至出现大量模仿或复制国外景观设计作品,渐而国内生长出很多异国风情建筑的居住区或者商业区,国人们不禁感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哪去了?为什么要生搬硬套异国文化?让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骨子里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情结。

一、现代建筑的特点

现代建筑是在欧洲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与特定社会背景、地区环境等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以及与工业社会化相适应的结果,从而产生的新型的建筑风格。"现代建筑"有别于以往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是揉合"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二、传统园林的特点

当代中国园林景观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每个园林师、园艺师面临的挑战。尽管传统园林对自然的认识显得表面化和程式化,但是传统园林朴实的自然观点和朴素的自然气氛,仍然对当今园林景观有极大的启示。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风,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细节精巧。中国传统园林通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成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集零为整。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3、空间划分含蓄。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的逐步展开,自由灵活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尽显景致层次。

4、追求意境美。传统园林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协调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的美境。

三、新中式园林的特点

目前的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邂逅和共鸣,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为现代空间注入精炼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有机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观者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此有些学者也称其为“新中式”园林景观。

1、造园手法运用略有不同。新中式景观虽仍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漏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但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小中见大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小舟纳入其中,欣赏美景、聆听音乐,如临仙境。

(图一)框景手法的运用

2、现代中式园林的文化属性更多体现在水系、土壤、生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种造园的材料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上。

(图二)植物与水系的结合

3、现代中式园林的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这种把传统风格揉进吓呆时尚元素的流行趋势,突破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等来打造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图三)福、寿及祥云图案的运用

4、现代中式园林的色彩选择和搭配。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择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如:中国红、长城灰、琉璃黄和玉脂白等为主的所谓的“国色”。这些色彩充分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氛围。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景观;江南村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和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并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并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它的许多设计手法成为其他一些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如日本的“枯山水”正是以中国园林为蓝本并加以提炼才形成的,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曾在世界园林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

然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却出现了追捧西方园林风格的风潮,这点在房地产开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许多国内的开发商和设计师对欧美风格趋之若骛,西方园林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若不考虑中国特有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只是机械照搬的话,势必会出现许多没有生命力的景观垃圾。例如:为了追求西方园林雄伟豪华的气势,有的景观设计采用了在欧洲园林中常见的大尺度广场,然而在夏天烈日下,人们匆匆穿越广场,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景观设计”,这样一来景观沦为纯粹的装饰品,根本无法形成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由此可见,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景观设计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即创建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标志性景观是相吻合的。若能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去伪存精、扬长避短,将有助于创造出真正符合现代都市人群需求的景观设计。可喜的是,已有部分居住区已经开始运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来打造今天的小区景观设计,如著名的万科第五园就吸取了岭南四大园林的精华,营造出幽静、清雅的居住氛围。

下面将以武汉宝安•江南村(以下简称江南村)为例来探讨将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段运用到现代人居的方法和途径。

二、项目概况

武汉宝安•江南村由武汉宝安房地产集团开发,位居南湖花园城南端,总占地12万平米。它沿袭了宝安集团江南系列产品的显著中式风格,将江南园林文化同现代人居相结合,打造出了既具人文内涵又符合现代人居习俗的诗意人居。由此也获得“中国名坊”、“中国名居”、“优秀住宅小区”等称号。

江南村在继承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的同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使之融如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

三、设计特色

要想将在现代人居中成功地运用古典园林手法并不只是简单地布置亭台楼阁、挖池种树就能够做到的。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中国的古典园林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深度”和“层次”应该怎么样做才有,“对比”和“阴阳”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时候用石头,哪里要用木头;房子与植物的关系,“水面”怎么样利用[1]……江南村无论在构思立意、空间组织、景观布局、构景手法上都下足了工夫,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打造出了与现代居住区氛围相和谐的园林气息。

(一)空间组织

江南村以江南人文园林为其定位。众所周知,江南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由于多处闹市,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因此“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便成了营造艺术效果的关键。最常见的手法是“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成功的空间处理手法,这些在江南村得到了充分应用。

整个小区的景观空间可分为四个层次:室内天井、入户花园、组团绿地、中心花园。现以室内天井和中心花园为例来探讨江南村是如何把传统园林手法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

1.室内天井

室内天井常见于徽州民居,因其房屋多封闭、保守、所以设置天井可以起到采光、通风、沟通自然环境的作用,同时还与当地居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相暗合。可以说是徽州民居的主要特色之一。江南村采用室内天井作为其景观空间的要素之一,一方面体现了“小桥流水,徽派建筑”的开放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对传统园林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并全新运用的做法。

室内天井是江南村里最小,最私密的空间,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为了不使其显得局促、狭窄,采用了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小中见大”,即以石板铺地,旁植几根修竹,这种高度抽象、提炼手法不但营造出了赏心悦目的室内景观,同时还颇具日本“枯山水”的神韵。

2.中心花园

中心花园是为整个小区住户所共享的公共空间,也是江南村所有景观空间中面积最大,层次最高,处理难度最大的(见图一)。中心花园的营造手法是否得当,艺术效果是否达到对于整个小区景观设计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造园掘土,低者成池,高者为山,自然之势。故园林无水者,盖不多见。有水而鱼莲生其中,舟梁渡其上,枋榭伊其涯。惟巨浸。反足为累”[2]。作为园林组成要素之一的水体,常被古人称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

江南村的中心花园便以水系贯穿东西,形成一条中央景观带,为了取得多层次,多样化的艺术效果,充分遵循了“山因水转”的造园手法。首先,它将水体同轩、榭、廊等园林建筑相结合,人们既能在里面休息、游憩,有可以欣赏四周的景色。另一方面,将水体同山体相结合,流动的,不定形的水同山的稳重、固定形成鲜明对比。可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最重要的是把人行道路同水体景观有机结合,使人在行进的过程中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正是“步移景异”的精髓所在。

图一:江南村一期环境设计总平面

(二)传统手法的当代运用

将传统手法运用于现代小区是有其现实意义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们的居住观念也由原来的“居住有其屋”转变为“居者优其屋”,因此小区不应该仅仅只是居住的场所,还应该具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深沉隽永的意境以及引发归属的氛围。若能借鉴传统园林的艺术构景手段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打造出优秀的中式园林小区。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具有魅力,一方面来自于构成元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的独具匠心,苏州环秀山庄里的假山、拙政园里的与谁同坐轩、颐和园里的北海等均为园林要素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构景手法的成功运用,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透景的综合运用,使得园林意趣盎然,回味无穷。

在江南村中随处可见传统园林的影子和徽派建筑的影子。如在黛瓦粉墙间、围墙走廊上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漏窗、月洞门(见图二)透过漏窗的窗隙、门洞形成的景框,可观远处风光,使小区空间隔而不绝,互相渗透,形成虚实变化,这正是传统园林中漏景和框景手法的运用。

图二:江南村理月洞门

还有个性的粉墙黛瓦,马头墙、活泼自由的挑檐、变通的小窗,均是出自于徽州民居的标志性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园林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绪与当今时代也有很大的距离。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地点和条件的生搬硬套[2]。

现代人居里打造出形神兼备的古典园林风格,就必须考虑如何将传统园林手法与新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建筑方法相结合,即解决传统手法当代表达的问题(见图三)。

图三:江南村用现代手法处理的漏窗

(三)细节处理

打造中式园林小区,真正的魅力是在此过程中的细节把控。风格和取向,概念和诉求,都可以去学,但魔鬼般的细节,才是让其他同类小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无论是广告、形象、推广语言、导示系统,还是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配套设施,更有甚者小到广场铺地砖的铺设、小的家俱配置,都要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引发归属的氛围。

1.完美搭配的园林要素

江南村里的植物以土生土长的当地植物为主,并增加了一些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松树等。除了考虑到季相,保证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赏外,还将乔、灌、草相结合,落叶、常青相辅相成。尤其是在造景也非常注重与其他元素建筑之间的相互配合。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结合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

如将芭蕉种植于墙角处,可起到增添色彩、软化建筑边缘、增添美感的作用,使之产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见图四)。

另外,水边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都可形成优美的线条。

图四:江南村里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合

2.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3]。

江南村里有20余处错落布置的精致小景。其中不少景点便是从园林文化入手,利用匾额、楹联、石刻等,精心刻画,将文化融于自然。

3.整体协调的园区氛围

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包括灯具、垃圾箱、标志牌等,其品类大小形式各具特征。对它们进行选择要慎重,形式应与建筑、园区以及整体氛围相协调。

如江南村里的每个小景处,都有精致且木制标识牌,不但点景,而且其形式也与小区的园林氛围相得益彰。使得细节与江南园林主题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刘霄峰.古典园林的启迪――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J].中国园林,2004(8).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诗意表达abstract:thepoeticexpressionistogivepeopleaestheticconceptionandimagination,themodernlandscapedesignshouldnotonlymeettheneedsofsocialdevelopment,shouldalsobethecontinuationofthetraditionalChinesegardenartisticconception,designnotonlyhastheclassicalpoeticbeautyofartisticconception,butalsoinlinewiththemodernaesthetictasteexcellentlandscape.

Keywords:landscape;design;poetic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表层形态的人文气息拼贴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和提高,人们开始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得对传统文化出现了急功近利式的继承和保护,主要体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人文风貌进行物质层面的拼贴。但实际上,仅是物质层面的拼贴和引用,对于人文气息的蕴含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能获得的也仅只是一个空洞的外躯壳,根本无法体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城市风貌。

1.2生硬的外来景观文化的模仿

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全球文化一体化,东西方文化在我国神州大地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交汇,这种文化的交流最初源自于没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物质和技术层面的交流,随后才是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人文风貌的交流。人文风貌具有独立的体制系统,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但在由于先于人文风貌层次的物质、技术层面的交流,使得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上出现了盲目模仿的现象,而没有去理解真正的文化内涵,只是注重于引用和借鉴一些好的形式,无法充分把握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来源,造就出生硬的符号拼凑效果。

1.3时代文化完美体现的缺乏

人文气息并不是纯粹的复古气息,也并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引用和借鉴,还包括当代人生活和创造的时代文化气息。科技的进步使城市园林景观的物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使这些新颖的景观形态无法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造成物质同文化分离的结果。尤其是在浮躁的景观价值意识之中,更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完全无法将传统文化同现代技术相结合,将现代技术同时代文化气息相结合。

2几种中式园林景观诗意表达的手法

2.1一池三岛,海岛仙山

一池三岛的布置,可以使平淡空旷的水面发生变化,丰富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立于岛岸,面对碧波,可以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这种蓬岛仙山式的布局一直受到造园者的喜爱。

2.2名山胜景,自然风光

采用移天缩地、兼容并蓄的方式,把名山胜景、自然风光纳于一园之中,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建的大规模宫苑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圆明园。但摹仿不是抄袭,而是取各景所长。

2.3文化典故,神话传说

园林意境取材于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也较为常见。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上海豫园的鱼乐榭、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鱼藻轩等均取自文化典故;取材神话传说的如牛郎织女。

2.4优秀诗文,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中国古诗词中的意境往往潜在的影响着造园者的审美,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文的意境都在中国传统园林布局中有着体现。

3诗意景观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与文化消费影响下,市民对园林的审美,要求简洁、容易识别但影响深刻。这就要求诗意的景观园林要体现城市的现代感,体现民众的时代化审美要求。

3.2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

诗意的园林意境、场所感和归属感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诗意的园林体现了主人的心理意境,与环境产生共鸣。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心理,尽量满足其归属感和场所感,使带有园林景观的城市真正成为居民心中想要的生活场所,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

3.3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诗意的园林意境中的“自然”情结,即是今天所说的生态设计理念。我国源于农耕社会,对自然有着崇拜及浓厚的感恩色彩,在积淀的民族文化中深深的烙下了自然地印记。

3.4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园林的长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思想观念的综合表象,成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映射。中国传统园林中“诗情画意”就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体现。因此,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包含与承载现代社会文明气息;通过特定的空间序列表达城市的文化特色。

4现代园林中诗意景观意境营造的继承与创新

4.1继承传统园林意境营造手法之精华,意在笔先

中国传统造园崇尚的是自然山水环境,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本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其意境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造园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空间里。其意境营造手法基本都是借助于园林造景的四大基本要素和诗词等文化内容,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的构图作为造园蓝图,经过艺术剪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现代园林造景虽然不像传统园林那样融入创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但“师法自然”还是现代园林的营造法则,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中国现代园林造景中,主动制造景点和意境的意识应成为主流。任何一个景观景点的塑造,创作者在下笔之前,必须先立其意,构其境,这样下笔后才“不滞于手,不凝于心”。只有创作者以意境营造来指导园林外部景物的构建,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将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并不失时机地运用“点题”手段,才会引起观赏者对景观的强烈共鸣,才能造就一流的“园林精品”。

4.2挖掘景观场地的文化底蕴

人文环境的塑造是园林造景之意境营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人们造园时大多只关注园林建筑、树木、花卉、庭院的布景,往往忽视场地文脉的探寻和挖掘,景点意境只产生于设计者的主观,于是景点就成为了“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而且当它与“传统风格、民族特色”等概念结合为一体时,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标签,这里说的文化底蕴,不是随意地践踏园林固有的文化内容,也不是简单地往园林上贴文化标签或附会历史典故等畸形文化现象。文化底蕴的探寻必须依托于场地本身或周边所发生的轶闻趣事、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如杭州的“雷峰塔”和“飞来峰”,“雷峰塔”所依据是白蛇传的传说,“飞来峰”的依据是济公的故事。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每一块土地都有相当厚实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地区都存在有特殊的人文历史,我们要刻意挖掘出有创意的“人文源泉”,有些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是还没有被人“发现”。

4.3加强现代园林创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

文化意境一直作为民族特色影响着中国造园。中国传统园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诗词、山水画对造园意境的影响最大。而现代园林则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也屡见不鲜,但是对于利用传统文化来创造意境,需要现代园林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达到。如果现代园林创作者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不足,将会出现滥用传统文化现象,造出牛头马面的景观,甚至闹出将景点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轶闻趣事或神话传说张冠李戴的笑话。例如在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设计方案中的“杨柳东岸”景点,景点立意源于柳永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殊不知站在东岸向西看根本看不到残月。因此,要营造出好的现代园林意境,现代园林创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必须加强。

4.4利用现代的科技元素增强园林意境

园林是一种特殊的有形物质,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当前和今后都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高科技的发展改观了现代城市,也影响了现代人们的思维和审美情趣。现代园林既要符合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其中不可忽视高科技元素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诗意的现代园林意境不再是单纯的视觉感受,它同时也是听觉、嗅觉和触觉感受的景观。相对于传统园林来说,高科技元素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它为现代园林造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现代园林的造景要素更加广泛了,所营造的园林意境更加丰富了。因此,利用现代的科技元素增强园林意境应该是现代园林造景艺术中的另一项重要手法。如喷泉、喷雾、空气成像、投影、烟幕、背景音乐和电子触摸屏的设置等等,这些都可以起到扩展延伸园林诗意意境的效果。

5结语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园林发展历程,造园的要旨就是追求意境。这种“意境”,当须在构园中先注入,方能在游赏中有所感受。而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并挖掘出深层次的地域文化,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越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园林越能耐人寻味。只有充分挖掘出现状场地的文化内容,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才能营造出意蕴更加丰富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7

古典园林设计常用障景与分景、仿景与缩景、框景与漏景等造景手法来营造园林景观空间,如今,设计师们将这些传统景观空间的营造手法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加入了现代人的设计思路,古为今用,达到了一种“小景大空间”的艺术设计效果,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成了景观层次分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景观③。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例,此园融合了徽派和晋派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此得到了升华。它的设计中,没有照搬传统文化元素,而是结合了现代手法,设计出的景观环境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居住理念④。同时,该园的设计中内向型的风格、曲径通幽的走向,正是传统文化中借景与收景的设计手法:高墙、冷巷、庭院……无处不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月下的小径花影丛丛,夕阳下的湖面微风轻拂,非常雅致和精妙,既体现了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传统色彩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色彩的熟练运用,既是人们日常生活情趣的体现,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如中国红、黄、青花等,这些色彩在不同的场合体现着中国人喜庆、典雅、内敛的情绪氛围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色彩的和谐运用,反映了该园林景观的精神面貌和地域文化,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美感。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常常对景观建筑中的亭、楼、殿、阁采用中国红和黄色,用以体现景观建筑的高贵、祥和;在地面铺装、墙面装潢上,设计师多采用石材灰和玉脂白,使环境变得沉稳和雅致。

三、传统符号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符号有着不同的寓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貔貅、仙鹤等是中国人心中的灵兽,代表着吉祥如意;金、木、水、火、土是周易五行理论的代表;祥云、中国结等代表了民族特色;传统的梅、兰、竹、菊则是人们对君子的代称。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将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简化或抽象表现出来,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⑥。

四、传统文化寓意的植物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死”的景观元素不同,植物的生长为园林景观带来了生机,是园林中不断成长的“活”景观。乔木、灌木、花卉、竹类等是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植物种类,人们可根据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进行适当的修剪加工,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形成独特的美景⑦。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传统植物造景形式,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清新雅致的传统古典韵味,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建造出既富含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景观⑧。具体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的带有传统文化寓意的植物配置手法,主要是通过植物选择、植物组合和植物造型来实现的。(1)植物选择。在植物的选择上,一般选用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植物作为景观进行栽培。而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作为典型。(2)植物组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多数设计者采用自然植被与盆景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中国风、传统韵味的景观。(3)植物造型。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除使用盆栽植物外,多采用整形植被,以欣赏自然为主。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则是采用整形植被与自然植被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对树木、植被等进行艺术性的修剪,使其具有相应的传统文化寓意,最终获得植被的造型美感。

五、传统景观建筑的应用

首先,亭是古典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风格多样。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可采用现代材料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办法,与时俱进地对亭进行设计,简化亭的造型,在不影响其使用功能和尺度比例的前提下,设计出更加小巧、精制的亭,甚至可以大胆突破常规亭子的形状等,来表达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这不仅不会使景观显得紧凑、突兀,反而能营造出更好的空间感受,也能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南京仁恒翠竹园项目中设计了一个椭圆形的亭,该亭的顶部钢结构设计成冰裂纹图案,覆上玻璃顶层,内部铺设木格栅,这种以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突破常规亭子设计出的新颖景观亭,既蕴含中国传统元素,又极具现代感。其次,廊是古典园林景观中采用率很高的建筑形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些项目为了体现其地域性的历史文化,适当修建了传统样式的廊,效果非常显著。如在杭州杨工堤景区内,一座美轮美奂的传统长廊,使游客深刻地领略了江南风景的飘逸。如今,我们多采用现代材料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设计手法,设计出现代风格的廊。在苏州芝绘园林中,设计者在建设一座廊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冰裂造型作为廊的顶部设计,但采用的却是钢结构,辅以透明玻璃,用以遮雨和采光,并在局部区域内镶嵌花纹玻璃。这条长廊采用了传统的设计形式,同时结合使用现代材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再次,轩是古典园林中较大型的建筑物,在现如今历史文化浓厚的地区,多采用轩的设计。如在杭州风荷园林景观中,有座“荷香轩”,该轩没有完全照搬古代建筑样式,而是进行了适当的简化,顶部不见瓦片,下部采用全木结构,这样就与周围的绿化景观相互交融,给人带来了清新雅致的感觉。现如今,轩的主要功能开始向服务方面倾斜,因此,轩的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建筑材料,辅以传统的木格栅等元素,这样制作简单快速,空间丰富,采光和通风性好,符合大众的需求。如在成都万林花园中,建有一座现代的轩,为游客提供休憩的场所。它采用钢框架作为支撑体系,玻璃作为防雨透光屋顶,木格栅构成墙体,传统设计手法和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在形式上更加简洁,能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不耽误游客继续欣赏周边美景,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六、传统园林水体景观的应用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8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古代造景艺术

一、古代造景艺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这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园林是相对于传统园林而言的一个时间阶段的过程。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现代主义在其思潮的影响下,吸收大量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使现代园林进入真正多元化的时期。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林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林技巧,融入了自然社会和科学,艺术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的新格局。

三、现代景观设计对古代造景艺术的看法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是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用独特的视像手法去审视,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

现代园林的设计者及使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古代造园艺术的空间形式不适合当今生活状态,这种情况导致了古代造园艺术在人们的视线里淡化。现代园林广泛应用在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大量简单化处理,表面化的抄袭,非历史性和审美的设计,无所顾忌地侵蚀着古代造园艺术向来重视的审美的精致,技巧的娴熟。

现在有不少观点认为古代造园造景思想陈旧,形式僵化,不适用今天的社会环境,只有文物保护价值,而不适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利用,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没有认识到其是流动的,是开放的,是可以通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使其永恒。

四、古代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扬长避短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景观设计中,在营造景观的源泉借鉴西方的观念,以建筑的眼光建设方式、方法来营造景观,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群众,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则是以诗人的心理、画家的眼光、绘画的方式营造园林,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古代造园艺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有效地空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的美景,通过对景、框景、借景等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如何取舍。当今社会全球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信息高速流畅,使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园与园之间的藩篱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城市与城市、住区与住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对话富有成效的前提是各具特征。因此强调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园林景观必将成为环境设计思潮的主流,中国园林正是富有这样特色和悠久的传统,只要人们延续传统并创造新的特色,就能在全球化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与其它文化环境下的园林沟通、对话成为世界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五、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一)空间布局。在选定设计场地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场地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观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各种环境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二)新型景观材料的广泛应用。古代造园造景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及丰富的人文底蕴,以红木、白墙、灰瓦、青石等为施工材料。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界迅速兴起了国外西式的园林风格热潮,采用了模纹花坛、欧式花架等造园元素。

城市园林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设计水平也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植物不再是景观设计中占统治地位的主导元素,而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景观材料,土地、岩石、混凝土、钢、塑料、玻璃等自然和人工素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景观细节的微妙处理。古代造景艺术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境界,也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借助富有诗意的植物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造园通常着重于“虚”和“实”,“动”与“静”衬托,往往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有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我们在欣赏古代造园造景艺术作品的时候要在静中求动,寂中求欢,以浑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去感悟古典园林的绝妙。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9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创新;苏州博物馆

现代主义园林与传统园林在形式上、功能上、构图上、类型上、材料上以及服务对象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现代主义园林相对传统园林来说,形式更为简洁自由,注重功能和空间感,追求非对称的动态平衡,园林的类型和材料也极其丰富,并主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现代主义园林具有新的众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但在设计中也应当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并非盲目的模仿传统,而是在吸收传统形式和精华部分的同时,来表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使传统与现代、过去与今天链接,目的是使当代新的设计具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设计师既要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要谙熟现代设计中的各种思想与手法,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渗透乃至超越。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试从各类造园要素出发来探讨现代造园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同时所运用的新的手法。

1.项目背景

苏州博物馆馆址位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苏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这么敏感的区域,新馆如何延续传统文化,又能具有时代特色,正是大家所关注的。

2.设计分析

2.1叠山

对于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园林各要素的创新,北侧墙下的“叠山”是新馆庭园规划设计当中最为精彩且最难处理的部分,既不能仿古,又不能做成现代雕塑。他从中国北宋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写意手法。在摒弃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假山营造手法之后,他将许多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经过切割和打磨,相互叠加并排成一排放置在水边,渲染出宋代山水画的意境。

2.2理水

水在造园中具有拓展空间的作用。在古典园林中,治水一般都是山脚临水,石矶浮水,皆环以林木。水面则以掩映、舒朗、深远及大小等为主要特征。而新馆庭院中以水造景的方法与古典水景是大相径庭的。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贝聿铭放弃了传统的形态和手法,而是采用了长短不一的直线围合而成复杂的平面,并用石材构造水池,呈现出了简洁的现代感。独特新颖的建筑群在平如镜的水面上产生了虚实影像与高低层次变化,然而,微风徐来,建筑与倒影荡漾在水中,这静、动之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画卷,与建筑构成了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3亭

亭的造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形式,是将传统古亭的解构和重塑。结构上,它以现代的钢骨架作为支撑并放置照明灯具,玻璃顶覆盖木饰面格栅,中间是洗漱台。亭的位置悬置于水面之上,四面景色尽收眼底,坐在亭中北面可观赏石与桥,东侧的建筑与植被形成借景,南侧与建筑大厅的亲水平台以及建筑立面互为对景,西侧皆竹林为背景。

2.4置桥

主庭院中的桥通过直线的交叉,并把桥作为体块来进行处理,桥并不是主要景观,而是作为联系构件和观察点来设置的。用桥将水面分割成一大一小两块水面是传统置桥手法中最大的特点,目的是为了使大的水面显得更大,而小的水面显得更加悠远。而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桥的设计,是使人走在桥上既能观赏建筑和亭台在水中的倒影,又能观赏紧临拙政园的山石,同时桥的尺度与人们的视域比例也十分恰当,让人有种移步换景的感觉。以突显景观的层次,并表达造园所追求的“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思想。

2.5植被

在植物配被上,贝聿铭放弃了传统园林追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突出了单株植物的观赏性。进入主庭院设有四棵树,分别是东门两侧松树,一棵高大挺拔的靠近大门,作为进入大门的借景之用;一棵为盆景造型,美轮美奂;南侧是一棵梅花,凉亭西侧的一片茂密的竹林;南侧一棵桂花,以及西部展区的一个小庭院中,栽种了一棵石榴,树旁以太湖石作为配景;东廊对景的“紫藤园”中,两棵紫藤嫁接了忠王府中明代文征明亲手种植的百年紫藤;在建筑上通过屋顶构架的呼应,使整个建筑空间与历史产生了共鸣。在《园冶》中说到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要体现“小中见大”,堆砌植物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贝聿铭将这几种植物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作为一个“雕塑”来隐喻传统精髓,同时用植物来营造“虚实结合”的意境,赋予了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现代感。

2.6叠瓦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风格上保持了传统粉墙黛瓦,但屋顶却不用传统的瓦片做装饰,原因是传统的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而是铺设黑中带灰的“中国黑”花岗岩,来隐喻瓦片。淋雨的时候是黑色的,经过太阳照射后变成深灰色,这与苏州的粉墙黛瓦的格调相协调。另外,在建筑的高度处理上也做了一些文章。苏州古城的主要建筑特色便是高低起伏和错落有致。形斜坡屋顶也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建筑文化特色,它与周边建筑的形式有着鲜明的反差,却又有相似之处。屋面与墙体边饰以及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的建筑意境增添了新的诠释,并精心营造出意境。

2.7门

在博物馆大门的设计上,贝聿铭有别于传统建筑大门的造型语言。传统古建筑大多是高墙围合成,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在设计上要运用新的造型语言,让博物馆显得更开放,有一种邀人人内的感觉,用现代材料而又具传统韵味的大门形式,营造出大气的特点。还有大堂前用钢和玻璃设计的现代月洞门,亦反映了这种“雅致而微妙”地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传统的手法和思路。博物馆主入口的门利用钢结构顶棚、格栅伸缩们和朱红色推拉门,与右侧白墙上的黑色题字融合。

2.8窗

在新馆中的设计中,窗起到了模糊室内空间与外界空间的作用。贝聿铭用现代材料将传统建筑花窗形式赋予了新的生命,以达到“借景”的效果。如在大堂的北侧墙上开的两个“六方式”花窗,巧妙的将凉亭和花树纳入眼帘,营造出“探幽”的意境。东廊透过紫膝园,可看到茶室的东墙上钢结构的“海棠花”漏窗,它以传统的冰裂纹为图式为装饰。其妙处在于以空寓虚,借物寄实,避外隐内。还有一处方窗设计十分巧妙,在“虎丘云岩寺塔”展厅,方窗上覆一层薄纱,借朦胧之亭台水石.不仅给幽暗的展厅采光,而且让人不经意间抬头远眺窗外美景。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篇10

关键词: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rticleslossoflandscapedesignthroughtheresidentialareafacingthe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thedestructionofculturalheritage,toexplorehowtodeveloptheresidentiallandscapeandtraditionalgardendesig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herentintheconceptofthenaturalandculturallandscapeoftheregionandreproductiontechniques,inordertocreatelogofeaturestheimageofthespaceenvironmentofresidentialareas,theformationofrichChines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thespaceenvironmentimage.

Keywords:newChinese;residentialarea;landscapedesign

1新中式景观定义

典雅和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精湛的造园手法对当代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责无旁贷。目前,越来越多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运用到“新中式”风格,其主要是沿用我国传统的造园材料和技术方法,结合引进的欧洲景观设计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出既有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又有现代生活情趣的景观作品。这也是当代中国居住区景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中式景观的设计风格,催生了居住区新的景观设计风格的发展,基本上是当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摩擦出来的火花,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标志的象征,也是一种的时代的产物。它避免了中国古典风格的诸多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种设计沿用中国传统风格,包括对其传统韵味的色彩、良好的植物空间,和古典园林技法的运用,并将中国传统符号语言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因此“新中式”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西方注重人性化的功能布局。这种造园手法的诞生标志古典园林的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

2.设计“新中式”风格景观的原因

2.1社会的需要

当今时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新的人居环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传统的居住区风格的景观急需提升,“新中式”风格居住景观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2人们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懂得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所以传统古典景观不再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目前,革新旧的居住环境景观格外迫切,创造新的有中国特色并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各种需求的高品质景观亟待出现。“新中式”景观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合理划分人性空间,提升现代居住区室外公共交往空间。

2.3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更多的新的文化元素化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里来,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极大丰富当代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创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3.由传统中式孕育的新中式

3.2.1空间布局形式

“新中式”景设计风格中空间布局形式包括动静结合,虚实对比,不规则的交错,迂回盘旋等空间组织手法,它是通过划分不同的空间、体量、尺度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很多传统的造园手法中,它多以丰富的景观空间为主题,彼此间紧密渗透,使各种空间紧密联系。北京易郡的公共空间通过中式景墙进行分割,划分出动静两种空间,并用漏窗形式让两处空间相互渗透,拓展了景深。

3.2.2传统符号语言的表现

中国传统符号语言可以说是范围广泛、风格迥异,如图腾,图案和符号等风格。“新中式”景观设计也采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元素,如谐音意义,品质寓意等含义,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乌龟,兰花,荷花,牡丹,石榴,松,竹,梅等丰富的传统形象符号。基于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象征符号,我们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会在景亭、景墙、大门、廊架、地板、座椅板凳等具置设置简洁的象形符号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

3.2.3传统设计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运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手法,在加之现代景观元素,营造出空间丰富多变的景观感受。常用做法是使用现代景观技术提高景深,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别有一番风味。

3.2.4关于意境

中国园林尤为重视意境的创造。景观设计者通过运用传统园林要素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间空间组合和虚实相称,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范畴。“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对意境的表达更加简明直接。即先确定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此后通过分析功能布局,以及什么样的元素存在“拟人化”的信息,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出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氛围。

4.“新中式”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中式”景观作品,但在设计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所谓的“新中式”式的房地产只是单纯展现富丽堂皇的传统古典园林景观。具体如下:(1)花费大量财力打造的经典复古景观,缺乏现代环境分析。只是对古典园林的一味模仿和再现不能很好融入现代景观当中(2)断章取义的运用各类传统古典园林景观符号,虽形式有模有样,但缺乏意境和文化精髓;(3)欧式元素与“新中式”经常出现在现代房地产中,风格混搭感严重过,形式极为不统一。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或仅把“新中式”作为一个卖点来讨好买家,而未能将眼光完全放在创制有文化底蕴,有舒适感和归属感的现代居住区环境中来。

目前,我们的居住区环境正在迅速发展变化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探讨,虽目前有很多地方还不成熟,但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现代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的积极尝试与创新,期待“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迎来它的全盛时代。

参考文献:

[1]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42-45.

[2]余璐.新中式设计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姜凌,万婧,潘鄱.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2011,(6):119-121.

[4]郭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