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外贸易市场调研十篇对外贸易市场调研十篇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52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全面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精确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证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证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2

(一)我国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落后和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GDp的增长、就业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相当程度上要靠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商务服务业(CommercialServiceindustry),又称“商业服务业”,是与wto关于服务贸易12大类分类中的商业相对应的一类服务产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wto成立后,继承了这一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目前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是与商务直接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业可以统称为“商务服务业”。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外贸易行业还是国内贸易行业也,都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范畴。虽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wto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公认的一种分类办法,国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行业分类标准,对第三产业的分类虽然仍有计划经济色彩,但也比较接近wto的服务分类标准。鉴于上述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从体制上看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需要政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实施管理,因此,商务部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

(三)会展业等商务服务业既是商务促进的重要载体,更应被看作是重要的服务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研究与咨询业等商务服务产业本身的功能与商务促进的宗旨有很强的同一性,一直被作为重要的商务促进载体。这些商务服务业不仅自身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创造产值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由于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并且有着很大的“乘数效应”,客观上对促进商务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普遍介入。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些服务业首先应当被当服务产业来看待。实际上,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这类商务服务业在被作为载体开展商务促进时引入市场机制,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商务促进的效率和水平……

(四)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赖于相关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能否有效开拓市场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我国物流产业落后,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

当前,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快于实物贸易的增长。1997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1980~1995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8.4%,而同期实物贸易年均仅增长5.2%.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开放将对国内服务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迎接这种挑战的需要。

二、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理顺商贸、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1、推进产业化——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国家要把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研究与开发、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会议服务、广告服务、市场及公众观点调查、公共关系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对待,进一步明确商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服务产业的不同情况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包括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企业及时提供相关行业与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适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资金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务服务业投资机制;制定商务服务业在用电、用水、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三是要支持建立商务服务业行业同业商协会组织,制定相关商务服务业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

2、推进市场化—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竞争主体,鼓励公平竞争

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重点完善展览业、物流业、旅馆业等商务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解决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有利于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的公平经营环境。

二是加快培育研究顾问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研究及公众观点调查等新兴服务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三是要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营利性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非营利性机构也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商务促进体系中面向促进对象提供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许多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有良好经营资质的研究机构、市场调查事务、会议展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如服务市场较成熟,政府也可不必做任何推荐,由企业直接面市场即可),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四是要加快形成统一的适用于内外资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

3、推进国际化—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服务出口

加大商务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应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二是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废除或调整那些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商务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考虑对服务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三是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研究班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改革理顺服务贸易的管理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加快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抓紧理顺服务贸易管理与促进体制。

1、明确服务贸易主管部门

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贸易大国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宏观管理都是明确由同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国经济部等。而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高达800亿美元,但是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实际上一直未完全明确(本届政府商务部的“三定方案”仍没有明确这方面的内容)。当前的体制是,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对外事务协调、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管理,其余服务贸易事务分属几十个相关部门。相应地,服务贸易战略发展规划、服务贸易立法、服务贸易业态划分标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等涉及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事项,一直未能得到研究落实。因此,尽快明确商务部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发展的归口部门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商务部外资司、wto司和合作司虽然各有一个服务贸易处,但都分管具体事务,尚不足以形成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宏观管理。服务贸易管理部门明确后,建议商务部组建服务贸易管理司,加强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2、建立部级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

商务部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主要是负责发展战略、出台进出口促进和管理政策、协调各产业在进出口环节的利益关系,参与谈判。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商务部的宏观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成立由国务院主管副总理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服务贸易协调小组”,统筹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以便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3、建立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

发展出口导向产业,谋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服务贸易的主体是企业,要推动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范围内、以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组合和配置。因此,部级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立后,首先应围绕这个方向,抓紧研究制定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合理科学的战略指导下推动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促进服务业出口,不仅仅是贸易问题,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为实现重点行业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在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国外市场开放等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发挥促进作用。

4、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法律和制度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加快。“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开放的深度和广大还将进一步加大。按《服务贸易总协定》实施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制定一部统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法》,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并据此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损害威胁时,及时采取相关的救济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非常必要。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3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促进,贸易促进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获得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总额上来看。

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从1986年的2580.4亿元增长到2004年95539.1亿元,而2005年更是突破了100000亿元大关,达到了116921.8亿元,而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23.3%。

(2)从产品结构来看。

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虽然去年来有所变化,但根本结构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因为中国的优势还是在廉价的劳动力。仅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像以前那种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经开始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还是没有改变中国出口产品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贸易促进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明确贸易促进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分工

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各类贸易促进机构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主体赋予不同的职能和权责,真正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贸易管理的政府部门,在地方政府层面,一般只有贸易促进机构贸易促进体系,而无管理机构。

(二)完善贸易促进[1]的外部环境

1、继续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降低企业的出口交易成本。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协作,本着有利于首都经济发展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商务氛围。

2、加强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银行、保险等部门的协调,提高贸易的便利化程度。商务主管部门应主动与这些部门协调,降低有关收费,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银行、保险等有关金融机构的协调,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保障企业出口权益,提高出口竞争力,为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3、提供法律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应诉。我国是世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遭受反倾销诉讼调查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受害者。由于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接受了15年的非市场经济和12年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遇到更多的不公平对待。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反倾销应诉工作,扩大反倾销应诉资助资金规模,发挥各地wto事务中心等专门机构的作用,与海外律师事务所加强联系,对反倾销应诉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充分发挥各商会的组织协调[2]作用,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抗辩能力,争取有利结果。

4、定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培训。行业协会应定期举办贸易实务培训和与国外经贸机构的交流活动,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使企业及时了解各国市场准入规则、技术壁垒、环保指标、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信息;以“孵化器”的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出口业务指导,由专家实际指导受训人员操作进出口业务免费论文。

(三)创新贸易促进方式和手段

创新贸易促进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提供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创造直接的交流机会,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

1、建立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参照国际成功经验,尽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政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对重点行业、地区设立专家小组,协助企业对相关国外市场进行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组织联合国等大型国际组织来华采购,举办有针对性的采购说明会和网上专栏,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采购程序和招标信息。

2、加大交流合作,创造直接的产品[3]出口机会。商务主管部门每年年初要研究制定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计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际市场推广和介绍活动。

一方面要“引进来”,如针对目前大型商业性跨国公司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开放市场为条件,加强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联络,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及时邀请负责采购的买家来华,组织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贸易促进体系,从而实现内贸带动外贸发展,促进产品出口。

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的各类国际专业展会和境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对于“结伴参展”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专业贸易小组到重点开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和产品推广;结合国内国际贸易形势,适时组织企业代表团出访,搞好双边或多边的经贸关系。

3、加大贸易环境和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对外宣传计划中列入对外贸易宣传内容,加强外经贸发展的总体性宣传,整体推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四)调整财政性贸易促进支持方向

1、整合发挥外经贸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率。

扩大现已设立的外经贸发展基金规模,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需要统筹支出。设立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境外投资贸易工作机构运作专项资金等用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境外投资贸易工作机构运作[4]等方面。

2、调整财政支持方向,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水平。

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决定其出口能力,因此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是做好贸易促进工作的基础。鉴于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外贸出口需要尽快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增长上,因此应该引导出口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由低价竞销策略向高附加值为主的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相结合的新战略转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

3、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符合wto规则并被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促进手段,在促进出口增长、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方便企业融资、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带动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大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其成果显而易见,但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促进水平也是迫在眉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外贸易促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构建对外贸易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和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彦荣.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国际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探讨.商业时代.2009.

[3]刘晓惠.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及贸易促进.国际经济合作.2007.

[4]鲍晓华,王磊.贸易促进和投资促进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4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仅为200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8%,列世界第32位。到2011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三十多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180倍。很多人都以为,中国正在成为继英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世界工厂”。那么,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工厂”了呢?事实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加工厂”而不是“世界工厂”。中国的对外贸易还面临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如何转变中国对外贸易方式,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是中国当前面对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虽然近年来,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已经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中国对外贸易处于贴牌生产的产业链低端地位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如今,在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合作领域,中国主要从事的是技术含量很低的加工装配工作。“中国的技术投资设备60%是进口的,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大大高于美国和日本的5%左右。”[2]外国到中国投资设厂,利用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中国丰富的资源,中国完成的是贴牌工作,而设计和销售大部分是在国外。也就是说,在世界产业分工当中,中国只赚取极少的加工装配费,“三来一补”的出口贸易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依然是世界的“加工厂”。

2.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国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和国外竞争,还面临着外国对中国进行的大量反倾销调查。就2011年来说,中国就面临着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碳酸钡和三聚氰胺进行反倾销调查,土耳其对原产于中国的季戊四醇进行反倾销调查,韩国对中国的锐钛型二氧化钛进行反倾销调查等诸多反倾销调查。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对的反倾销调查如此之多,无疑对中国出口贸易来说是雪上加霜。

3.外贸市场过于集中。中国对外贸易的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中国的外贸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过于集中的外贸市场,使得中国外贸的风险很大。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的欧债危机,都给中国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特别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很大的广东地区的大量工厂的倒闭。集中的外贸市场,也使得国外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很大,不利于中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4.外贸呈现“粗放型”增长,环境污染严重。中国对外贸易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中国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外汇的增长。中国向国外出口的产品很多是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增长模式,给中国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目前所承接的国外产业转移,大多数是资源消耗型的。这种产业承接的越多,对中国环境破坏越大,中国将会对飞速发展的外贸增长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

贸易强国首先应该是贸易大国,这一点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无论从贸易总额来说,还是从贸易的影响力来说,中国都是贸易大国。同时,贸易强国还应该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我国虽然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开放的水平依然不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是我国目前必须做的事情。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技术含量,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中国应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科研的研究力度,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自主创新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既能节约技术开发的成本,缩短技术自主开发技术的时间,又能实现经济和科技上的赶超,从而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作为出口贸易的主体,企业要积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品牌;要依据市场的变化,自主选择开放项目,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要自建研发中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创新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要加强自律,出口优质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还要应该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提高法律意识。

2.开发内需。中国拥有着一个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市场如此巨大,以至于中国企业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就可以达到规模经济。近年来,利用中国国内市场的条件也日益成熟。首先,中国的新生一代的储蓄愿望明显降低,对消费的需求明显提高;其次,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也降低了人们的边际储蓄率;最后,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这些都预示着,中国是一个尚未开发完全的大市场,市场前景广阔。利用好中国的国内市场,使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将会大大降低成本,在出口贸易中抢占更好的位置。

3.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使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顺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企业要积极研究开发绿色产品,技术和服务,并根据国际先进环保法规的要求,加强自律,出口低碳型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消除污染,将绿色环保的意识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4.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中国的国际市场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中国要寻求更快发展,应该扩大国际市场,减少贸易风险。中国要积极开发东南亚等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市场的多元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外贸的窘境,中国要采取相应的切实有力的行动,靠提高加工产品的价值,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加快人才培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积极措施。这样,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才能以更加开放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1:338.

[2]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4.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5

(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际贸易发展挑战与机遇共存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世界各国开始走向经济复苏之路,人民重新树立信心,致力于经济发展。通过对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国际贸易也得以复苏,我国对外贸易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站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世界经济必然会走出低谷,并走向复苏与繁荣之路,而国际贸易也会由于此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然后走向繁荣。此外,金融危机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走出经融危机的阴影,以美国为例,在消费方面美国已经对以往超前消费带来的问题,并使消费需求得以降低。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美国零售额跌幅达到尽量来以来的最高值,美国个人消费开支也降到了1%,为近七年最低。这些情况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使出口量大幅度下滑,出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形势十分严峻。

(二)经济增长模式与产业布局发生变化与调整随着国际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国际经济中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实际上经济增长模式的劣根性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调整改进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针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发达国家应针对超前消费以及过度消费的行为加以控制与改变,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使不良贷款得以减少与控制,并应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发展中国家应扩大内需,对本国市场加以充分利用,确保经济增长带动,今儿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性得以弱化。这一次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带来的启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使发达国家对制造业得以重新认识,并加大对其的投入与建设,同时促使其向低成本、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市场进行产业转移。此外,金融危机也为发展中国家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全球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的调整。目前,全世界都倡导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力度越来越大,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与其他生产资料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其开始将目光转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低成本密集型的结合,并且随着成本的降低必然会使得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

(三)贸易保护主义加大了国际贸易难度国际贸易与金融危机有着微妙的关系,金融危机的传播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一渠道来实现的,同时金融危机的扩散有队国际贸易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各国为了实现自我保护,相继推出了贸易保护主义,这就造成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对各国贸易带来十分长远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远去,各国经济走向复苏,然而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内部需求疲软、国际市场萎靡,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出口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外,许多西方国家为了实现自我保护,抑制我国出口贸易,针对我国设置了诸如技术堡垒、绿色堡垒等贸易堡垒,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困难与阻碍。

二、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金融危机的远去使得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一定改变,并且调整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内在形势,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介绍如下:

(一)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资源开发的限制保护以及土地价格的上升等必然会增加贸易成本,为了保证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内许多企业开始转型,以往的劳动密集型被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代替。站在劳动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国劳动成本有所提高,低价格、高技术的社会基层劳动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少,进而导致许多地区的劳动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出现“用工荒”。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人才,使产业转型升级得到充分的保障。如此就必然会改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往依靠低成本来获取的优势不复存在,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成为了获取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出口方式也由粗放型出口转变为集约型出口。

(二)国内消费得以大力推动,扩大内需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对外贸易企业难以面对越来越残酷的国际市场环境而倒下,为了保证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积极的引导与帮助,并使国内消费得以大力推动,强调扩大内需,弱化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加强资源对内和对外分配的协调,为我国对外贸易行业抵御国际市场萎靡产生的巨大压力提供了强有了的保护。

(三)我国贸易出现持续的顺差现象一直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都是处于顺差位置,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的进入,从根本上改变了进出口主体格局与贸易方式,基本所有年份都出现了顺差现象。这使得我国与贸易国的矛盾被激化,它们针对此会采取相应的保护贸易保护措施来实现贸易保护,例如反倾销、反补贴等等,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工作难以开展。以美国为例,作为我国的第一贸易国,受到巨额贸易顺差的影响,美国一直以来都针对人民币升值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措施。同时我国以往产品出口的优势在于原材料低廉、劳动力成本低,然而这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巨大的顺差额对于对于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才是最重要且最危险繁的,这种生产贸易方式显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符。所以,我国国际贸易由于持续的贸易顺差的影响而一直受到各国的压迫与阻碍,对内效率也十分低下。

(四)进口持续扩大今年我国人均GDp预计达到了甚至超过5000美元,这一阶段体现出了消费者结构的升级。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档次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高端市场得到了持续的开发。然而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知名品牌很少,这一特点在高端产品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这就导致我国市场被各类国外品牌所抢占。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国外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本国消费者购买力被加强,继而使进口的数量与质量的快速增加得以促进。

三、金融危机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一)提高引进质量与效益应正确认识技术引进的重要性,技术引进具有一定的难度,企业必须实现技术引进与创新促进体系的建立,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得以提高,确保我国国际贸易在技术方面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技术引进之后,应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创新予以高度重视,应针对引进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技术特点,进行模仿制造,并将地区、产业特色与文化融入其中,使外来技术本土化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进而使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性得以弱化。其次,当技术积累达到某一高度时,就要针对此进行改良与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使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能够在外来的国际贸易中立足。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我国技术贸易进入良性循环。应强化企业的知识产管理与保护。首先,应针对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吸收与创新予以大力支持,并申请国内外专利;其次,政府应为企业提供积极的帮助与引导,使其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加强,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与水平,建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对于对外贸易企业与跨国公司或技术先进的国外企业合作应予以鼓励与支持,引导其实现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在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研发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学习,并以此进行引进与消化创新。最后对于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予以大力支持,引导其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开发。

(三)对企业出口行为加以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一直以来,我国进出口领域经营的秩序就存在混乱的问题,对外贸易企业与自营出口企业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为了获得市场优势,夺得出口市场,就在产品价格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两方在出口价格上的竞争使得出口价格越来越低。再加上我国不重视品牌建设,产品的知名度并不高,这就必然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其他国家,进而为其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市场秩序,对外贸易企业就必须针对混乱无序的价格战争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调整竞争方式,避免企业自身与行业的竞争力被消耗,是整个行业的保护力度削弱。

(四)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这是由于许多对外贸易企业还无法适应这一战略的需求。因此,对外贸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的市场开发战略与实施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具体应针对美、欧、日以外的市场进行开发,将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东欧、拉美等具有潜力的市场进行大力开发,应采用正确的方法,通过多种经济交往形式,实现综合性开发。其次,还要加强传统市场的开发,通过进出口贸易渠道进入这些市场的深层次营销网络,对新产品、新品种进行持续的开发,确保产品出口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实现贸易堡垒的跨越上文提到,世界各国针对我国对外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例如设置技术堡垒、环保堡垒等贸易堡垒。因此,我们就必须提高产品技术标准,使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得以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发,使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对市场行为加以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同时我们还应培养环保意识,针对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堡垒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予以抵制。对外贸易企业应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对其展开深入调查,使“环保例外权”滥用的情况得以有效遏制,对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堡垒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与抵制。

四、结束语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6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对云南省与东盟国家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资源差异比较及合作的对策建议中国不是东盟国家环境恶化的罪魁中国与东盟国家环境执法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影响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对外开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挑战中国如何与东盟国家互动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向投资关系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问题研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最优货币区指数分析东盟国家的战略两难与中国之对策云南在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定位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初探东盟博览会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统一劳工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拓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业合作新思路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所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列示在表1中。

四、实证结果及解释

面板数据模型常用的有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需要进行检验来确定。首先,分别以金融机构发展、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为因变量,其他为自变量,依次代入模型(1)(2)(3),顺次检验在不同因变量下,三个模型应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进行估计。检验结果表明,以金融机构发展为因变量时应选择随机效应,其余情况下选择固定效应。

1.全样本估计结果

为避免由于存在组间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造成估计结果的偏误,运用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1)(2)(3)进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

(1)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贸易开放一次项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其中两个数值显著为正),而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但贸易开放二次项的回归系数均较小,因而不符合“U”型假说。这一结果说明,1995―2013年期间贸易开放总体上对金融机构发展起抑制作用,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则起促进作用,但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

(2)金融开放及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回归系数大多为正,且个别具有显著性(仅一个为负,也不显著);而银行集中度对金融发展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但只有一个显著;两者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为两负一正,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比较显著,其余均不显著。可见,金融开放较强地促进了金融机构发展,较弱地促进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利益集团力量的削弱(银行集中度下降)能够较弱地促进金融发展。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异于0(下表同);a.含有银行集中度BanK指标时,仅包含7个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b.数据区间为1998―2013年;c.数据区间为1998―2011年。

(3)贸易开放和金融同时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贸易开放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对债券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而金融开放对金融机构发展、股票市场发展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显著;两者交叉项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仅一个显著)。也就是说,整体上,同时开放贸易和金融能促进金融发展,但当金融开放(贸易开放)程度提高时,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金融机构发展、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只是对后二者的影响比较微弱;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东盟各国的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不协调,或者说其结构不匹配。

进一步考察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可知,人均GDp与金融发展的回归系数大多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增长能够促进金融发展,这与多数文献研究的结论一致。而制度质量与金融机构发展的回归系数为正,与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大多为负,且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这说明制度质量的改善仅能较弱地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具有不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与中国―东盟各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慢以及证券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薄弱有关。

2.剔除金融危机影响的估计结果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东盟各国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是否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即金融危机是否导致对外开放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减弱或者相反,需要考察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时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由于1997年也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且限于之前的样本量较少,仅选择1998―2007年的子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这既可降低金融危机对模型中有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进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估计结果见表3。

表3的结果与表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贸易开放一次项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回归系数不再显著为负,说明在没有金融危机时贸易开放不会显著抑制金融机构发展;(2)银行集中度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在没有金融危机冲击时银行业竞争加剧并没有显著促进金融机构发展;(3)金融开放与银行集中度的交叉项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在一定的金融开放(银行集中度)条件下,提高银行集中度(金融开放)有助于股票市场发展,但作用有限,这可能与中国―东盟各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关;(4)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的交叉项对债券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在没有金融危机时,金融开放(贸易开放)使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债券市场发展的抑制作用增强,这可能是由于贸易开放结构与金融开放结构不匹配。

总之,无论是在包含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剔除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结果均表明:中国―东盟各国的贸易开放显著地促进了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较弱地抑制了其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假设1未得到验证;金融_放对金融机构发展、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只是前者比较明显,后二者较弱),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只是作用有限);总体来看,贸易、金融同时开放能够促进金融发展,但是在边际影响上存在抑制作用。

3.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考虑到某些变量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了避免估计结果偏差,我们将金融发展、贸易开放、金融开放与制度质量的滞后1~2期,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iV)对全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估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与前述结果不同的是,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金融机构发展、股票市场发展,未能显著促进债券市场发展;金融开放显著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显著抑制债券市场发展,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贸易和金融同时开放促进金融机构发展,却抑制股票市场发展和债券市场发展。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首先系统阐释了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及二者同时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家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但二者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金融开放能够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金融和贸易同时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也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总体上能促进金融发展。出现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中国―东盟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

因此,要促进各自的金融发展及整体的协调发展,中国―东盟各国应致力于以下方面:一是推动贸易开放。要适度扩大贸易开放水平,避免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为国内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二是适度金融开放并消减利益集团阻挠。既要稳步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放宽外资的准入限制,提高金融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完善证券市场发展的各种基础条件;又要破除金融业利益集团藩篱,逐步消解金融业利益集团力量,促进金融市场化发展。三是提高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协调性。要保持开放主体与支持主体的一致性和开放结构的匹配性,在确保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制度机制建设,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抗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强金融合作。有必要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升级版”,将加强双边、多边金融合作纳入中国―东盟工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通过构建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协调区域内审慎监管原则,加强政治互信,推进各种金融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区域内金融政策协调与沟通机制,提升整体金融协调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陈晖.2007.政治与金融发展:利益集团理论及其启示[J].上海金融(12):2124.

顾国达,钟晶晶.2008.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9):5560.

李伟平.2007.经济开放度与金融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06):8792.

江春,许立成.2007.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J].财经科学(4):17.

梁莉.2005.我国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7):143149.

汪浩瀚,冯叶月.2011.中国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的变结构协整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3):119122.

王鸾凤,黄霆B.2006.政治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11):8993.

徐建军,汪浩瀚.2009.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阐释及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100107.

张成思,朱越腾,芦哲.2013.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之谜[J].金融研究(6):1630.

aiZenmanJ.2008.onthehiddenlinksbetweenfinancialandtradeopening[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Finance,27(3):372386.

aiZenmanJ,noYi.2009.endogenousfinancialandtradeopenness[J].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13(13):175189.

BaLtaGiBH,DemetRiaDeSpo,LawSH.2009.Financialdevelopmentandopenness:evidencefrompaneldata[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89(2):285296.

CHinnmD,itoH.2002.Capitalaccountliberalization,institutionsandfinancialdevelopment:Crosscountryevidence[R].Departmentofeconomic,UniversityofCaliforniaworkingpaper,may5.

DoQt,LeVCHenKoaa.2007.Comparativeadvantage,demandforexternalfinance,andfinancialdevelopment[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86(3):796834.

HanHptH.2010.FinancialDevelopment,Financialopennessandtradeopenness:newevidence[R].UniversityofRouenworkingpaper.

HUanGY,tempLeJRw.2005.Doexternaltradepromotefinancialdevelopment?[R].CepRDiscussionpapersSeriesno.5150.

KaUFmannD,KRaaYa,maStRUZZim.2010.theworldwidegovernanceindicators:asummaryofmethodology,dataandanalyticalissues[R].worldBank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no.5430.

KimDH,LinSC,SUenYB.2010.Dynamiceffectsoftradeopennessonfinancialdevelopment[J].economicmodelling,27(1):254261.

LawSH.2009.tradeopenness,capitalflowsandfinancialdevelopmentindevelopingeconomies[J].internationaleconomicJournal,23(3):409426.

LawSH,DemetRiaDeSp.2005.openness,institutionsandfinancialdevelopment[R].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Leicesterworkingpaperno.05/08.

oZKoKZ.2015.Financialopennessandfinancialdevelopment:ananalysisusingindices[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economics,29(5):620649.

RaJanRG,ZinGaLeSL.2003.thegreatreversals:thepoliticsoffinancialdevelopmentinthetwentiethCentur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69(1):550.

收稿日期:20160916;修回日期:20161019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7

尽管人民币实现自由浮动、中国实现资本账户开放,长期而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账户开放改革的时机并不成熟。

人民币汇率是否达均衡水平尚无定论

当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时,开放资本账户面临国际游资大量流入中国、从而引发大规模金融泡沫的风险。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得到大幅度回落。尤其是过去几个月,中国甚至出现了短暂的贸易逆差。因而有人认为,经常项目回落表明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从而为中国开放资本账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上世纪70-80年代国际宏观模型关于经常项目和汇率之间关系的假设。而这种假设在最近的国际金融研究中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说至少不被数据支持。

这种传统的国际宏观理论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会自动调节来实现一个国家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平衡。这些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当一国存在贸易或者经常项目顺差时,其货币会自动升值,其直接结果是出口价格升高、进口价格降低,进而会减少m口、增加进口,从而消除原有的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时,很多国家指责这种顺差是中国通过固定汇率制来故意压低人民币价格造成的。而这种认为浮动汇率会自动调节来消除一个国家贸易不平衡的观点,是不受数据支持的。这种观点有两个明显的漏洞。

首先,根据这个观点,一个国家的贸易账户在浮动汇率制下可以准确地预测该国汇率:如果存村在贸易顺差,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而在现实数据中,贸易账户等宏观数据埘浮动汇率根本没有预测能力。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Rogoff)上世纪80年代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时,和他的学生密西(meese)详细记录了宏观数据对汇率的不可预测性。由于这个结果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宏观经济学中浮动汇率自动调节一国贸易平衡的假设,而引起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

这个结果,在目前的数据中仍然广泛存在。在最近的国际金融研究中,更多实证结果支持研究汇率应该从资产价格的角度出发,代表作包括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恩格尔(charlesengel)和韦斯特(Kciq-nethwest)2005年发表在政治经济杂志上的论文。这种观点认为,汇率作为一个资产价格,主要受投资者对经济未来走势预期的影响,而不是例如当前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平衡这些目前变量影响。这个观点非常符合月前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目前全球外汇交易量要远远大于实际贸易的价值。因此大部分的外汇交易实际是用来满足国际投资目的,而不是由于国际贸易造成的。因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汇率更类似资产价格,受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期影响,而非受月前实物贸易平衡条件的影响。

其次,如果真如传统国际宏观理论认为的那样,浮动汇率可以自动帮助调节贸易和经常项目平衡,那么浮动汇率国家和采取汇率管制的国家相比,这些国家的贸易和经常项目调节得应该更加迅速和充分。而这种预测在数据中也是不存在的。这方面研究可以参看威斯康星大学教授mcnzieChinn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魏尚进的研究。因而,如果我们以浮动汇率制下市场决定的汇率为“均衡汇率”,上面的研究证明,通过一个国家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平衡来判断其汇率是否处于均衡水平,是没有依据的。

通过中国贸易盈余趋于平衡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接近了均衡水平的观点,也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目前引用的贸易盈余趋于平衡是指中国针对所有国家的贸易平衡(总体贸易平衡),和总体贸易平衡对应的是人民币对所有贸易伙伴货币的平均汇率,而不是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尽管中国总体贸易盈余接衡,但针对美国的贸易账户仍然存在很大的顺差。因此即使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也没有证据证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达到所谓的均衡水平。

内外经济环境均不利于中国开放资本账户

除了人民币目前已经处于均衡水平的观点不成立外,国际经济环境也并非像有人认为的那样利于中国开放资本账户。

欧债危机虽在今年年初得到暂时缓解,但今年仍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动荡。整个欧元区解体的风险不大,但希腊等小国不得不违约退出欧元区的概率仍不小。尤其是今年法国和希腊的大选,给欧债危机的走向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政治风险。因而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在未来发生较大规模动荡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对内而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务等问题也令投资者非常担心。因而在这种内外金融市场都存在巨大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很难说开放中国资本账户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中国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不适合尽快开放国际资本账户。和贸易开放不同,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是否有利,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争论。最近的研究和实例证明,开放资本市场不一定有利于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开放的结果取决于本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质量与效率如何。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康奈尔大学教授prasad、哈佛大学教授Rogoff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魏尚进的一系列研究。

这些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不完善时,过快开放资本账户会导致严重金融危机,反而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这三位作者都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在这些研究的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在2005年后发生明显转折,不再极力倡导发展中国家尽快开放资本账户。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鼓励发展中国家通过控制资本流动来避免国际资本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非常不完善。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利率价格都还没有实现市场化。由于历史等原因,国内金融机构的质量也千差万别,不少金融机构的运营仍并非以市场为导向。这种情况下,很难相信中国内部的金融市场已经为资本账户开放做好准备。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8

1.外贸进出口保持强劲增势。今年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6月,我市外贸累计进出口额已达13.68亿美元,增长34.8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8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93亿美元,增长31.76%,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单月的出口总量超亿美元。从贸易结构上看,一般贸易完成进出口113941万美元,增长33.3%,其中出口104615万美元,增长31.49%;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21127万美元,增长38.18%,其中出口14669万美元,增长33.86%,比重为12.3%。

2.外贸出口主体得到优化。1-6月,全市外贸生产企业进出口48032万美元,增长42.32%,其中出口41524万美元,增长37.69%;外贸流通企业进出口32269万美元,增长9.52%,其中出口29373万美元,增长4.01%,;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态势明显,完成进出口56461万美元,增长47.76%,其中出口48388万美元,增长50.64%。目前,全市重点企业格局正在悄然变化,一些中小企业正在迅速崛起。1-6月全市出口超千万美元以上的25家,比去年同期多了7家,有十多家新企业挤进前50列。全市进出口贸易前五十家集团公司进出口完成80937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9.18%,增长27.6%。其中出口为7138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84%,增长26.61%。

3.块状经济外向拓展良好。1-6月,我市块状经济外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除纺织品出口增幅趋缓外,机电、农副、高新产品的出口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机电产品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出口额为26983万美元,增长59.14%,出口比重为22.62%,比去年同期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农副产品出口一改去年下滑的态势,平稳增长,出口为8671万美元,增长18.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步伐加快,达2711万美元,增长121.28%。尤其是转椅出口,它的高速增幅带动了安吉块状经济的进一步外向延伸,据统计,1-6月,转椅出口13340万美元,增幅达到74.5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42.8%。

二、当前我市外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退税政策压力依然存在。在出口高速增长的背后,随之带来的出口对地方财政压力的问题不能忽视,随着目前我市出口总量已实现翻番,超退税分担机制基数的出口量也在迅速扩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据统计,今年1-6月,全市已经完成出口退税103449万元。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一方面,办理出口退税手续繁琐,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对外地供货出口企业发函调查期限为三个月,对于正常经营企业,难于承受资金积压,导致流通企业出口下滑。另一方面,一批新投产的杭资企业,由于受制于“第13个月后享受第一单出口退税”的政策规定,企业短期内难以迅速扩大出口规模。

2.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出口。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预计今后中长期内人民币仍将有升值趋势,企业面临着因人民币升值而减少利润空间。一方面,企业应对新的外汇机制尚有一段过程,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将受到进一步挤压,另一方面,汇率变动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调整我市的出口商品结构,有利于提升我市出口商品的整体价格水平和档次,促进外贸企业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

3.纺织行业出口下降明显。一是随着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纺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批中小纺织企业发展迅猛,纺织品出口增速加快,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二是随着原材料需求的扩大,国内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的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厂丝价格创历史新高,化纤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棉花价格走高,能源和运输成本增加,纺织行业呈微利状态;三是由于去年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多变,上半年欧美纺织品订单出现了向周边国家转移的现象。四是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纺织业的利润。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就下降2%-6%。种种原因,造成我市纺织品出口下滑的趋势。

4.外出品牌建设刻不容缓。我市块状经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外向度明显增强,但企业的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还很欠缺,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国际市场的风险加大。尽管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开拓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财力、企业技术研发、企业文化积淀、政府支持力度、买方市场对品牌的接受程度等影响。目前如织里童装、建材产业等开拓国际市场的步履维艰。

5.国际贸易摩擦随时存在。我市出口产品主导市场相对集中,以欧美等传统市场为主,欧美纺织品设限、欧盟两项指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都将给我市外贸整体的健康运行带来变数。国际贸易摩擦随时威胁着诸如安吉转椅、南浔木地板等块状经济的发展前景。前段时间欧盟将对中国家具提起反倾销调查。由于我市出口产品单一,档次较低,易受“两反一保”冲击和影响。而且,现在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逐步替代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要工具,使我市传统出口产品更易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三、下阶段我市推动外贸发展的基本思路

要顺利完成进出口冲30亿美元的目标,下一步要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坚定工作目标和信心。我市外贸总量偏小,规模不大,外贸依存度为29.1%,仅排在第九位。在新的形势下谋求新发展,要统一对外贸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认清面临的形势,加大外贸政策的扶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努力促进外贸进出口工作,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当前,认清外贸面临的困难;解决外贸出口中的低价格竞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问题,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措施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外贸发展的引导,切实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逐步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各县区要把今年外贸冲30亿美元作为一项攻艰任务,冲刺最后的五个月,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2.正视汇率变化影响。对于目前我国“浮动的”、“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环境,引导我市企业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缩短合同期限。企业应尽量签订短期合同,在合同定价时加入人民币升值因素,尽量在合同中附加汇率变动影响条款;其次,要灵活运用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如采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等金融产品回避外汇风险;再次,要注意短期风险规避与长期结构调整相结合,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是“低价走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这类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狭窄,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策略是对出口商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升我市出口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将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外贸出口效益。

3.加大市场导向作用。深化和贯彻市场多元化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力争对东欧、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拓展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我市主要外贸产品的特点,对进入国际市场的容量,准入标准的变化、要求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实用的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市块状经济、优势企业,特色产品、参加各类国内外重要的展销活动,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推动强势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投资、境外设“窗口”等有效方法,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谋取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可尝试借助阿联酋迪拜分拨中心的纽带作用,挖掘外贸企业的潜力,做强经营主体,扩大开拓市场。

4.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加工贸易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推动工业化进程。在巩固我市纺织品及其他一般贸易相对优势的同时,在当前应更加注重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的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一般贸易出口的营销渠道优势,成熟的加工制造优势。通过研究制定有效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政策、扶持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加工贸易环境;利用保税物流及“大通关”的便利条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加快培养加工贸易经营队伍和专业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加工贸易政策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力争使我市的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有大幅度提高。

5.推进出口品牌建设。以贴牌为主的外贸出口是典型的以价取胜,还可能会遭遇他国反倾销和实施保障等非关税壁垒。随着我市外贸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市场打造和维护**品牌越显重要,对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品牌的维护是我市未来外贸工作的重点。我市在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上已有重大突破,应借鉴我市一些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树立一批自主品牌的典型,增强我市企业创建自有出口品牌的意识,借助外贸促销、境外参展等各种外经贸活动平台,积极将**外贸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引导名牌企业建立自主国际营销渠道,设立境外品牌商品的连锁店、专卖店,聘请指定境外品牌人,直接开拓国际市场。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9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增长发展速度更是数倍甚至十数倍于全国平均水平。卜教授,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外贸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

卜海:当前东部地区外贸发展所存在的制约开放型经济进一步优化升级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服务贸易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从过去的10名左右上升到了第4名。东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领先全国,2012年全国各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等全部进入前十。但是,东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同其货物贸易的发展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一是总量规模差距大,江苏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比接近18:1。二是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尽合理,以上海为例,其服务贸易主要以进口为主,2012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中进口约占66.8%,特别是服务贸易项目中仍然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占比只有24.9%。三是服务贸易的逆差扩大快于全国水平。2011年全国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增长了1.5倍;而同期东部地区的服务贸易逆差则提高了2.7倍。

第二,目前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中的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之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继续推进加工贸易的发展的同时做强一般贸易,对于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出口产品中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尽管目前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外贸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增值率不高,大量取得的是转移价值与低技术含量的附加值。特别是那些被归类为复杂度相对高、增长较快的行业,如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国内附加值的比例仅有10%~25%,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中国生产的ipod用于出口,在美国的售价为420美元,但其中仅有4美元的价值来自中国。

第四,出口市场拓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作为全国外贸发展最重要的区域,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出口市场空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成效蜚然。但是,综合东部地区各省市拓展出口市场的实际,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传统贸易伙伴的出口市场稳定存在隐忧,例如广东省对于亚洲的出口从1997年以来,份额已经逐步下降到目前的占比54%左右;海南省2012年对欧、美、日的市场依存度下降,欧美日三大传统市场出口额占海南外贸总额的比重下降了3.9个百分点,降至3成以下。二是对新兴市场的开发不够均衡。江苏省2011年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对非洲、拉美和大洋洲出口增速高达30%。但细分的数据表明,江苏省对大洋州出口的增速高达45.7%,而对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增速分别只有29.5%和20.1%。海南省的情况更为突出,2012年海南全省对外贸易同比增长12.3%,再创历史新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大力拓展以空间,但其对于东盟、非洲、中东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市场出口增速分别为89.8%、29.1%、21.5%,差异十分显然。

第五,外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东部地区外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目前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省际之间总量规模严重不平衡,既有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以上的外贸大省,如广东省、江苏省,同时也有规模尚未达到千亿美元的外贸小省,如河北省、海南省等。二是省际增长速度存在不平衡。2011年东部各省市外贸虽然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幅度不一,最快的福建省和最慢的江苏省增幅相差16.2个百分点。2012年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全国进出口增幅6.2%,而东部地区只有天津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超过全国水平,其他省市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河北省、上海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三是东部各省市内部区域的外贸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例如同为省辖地级市,广东的梅州、云浮、阳江等地2012年的外贸规模分别是15亿美元、14.6亿美元、22.2亿美元,而东莞、佛山则达到了1444.1亿美元、610.6亿美元;再如江苏省的外贸发展南北梯次分布特征明显,苏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的近90%,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外贸总量仅为全省的10%稍多。

记者:卜教授,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国际贸易环境会给我国东部地区外贸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卜海:国际贸易环境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外贸发展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世界经济的稳步复苏有利于东部地区扩大出口。国际经济的复苏,意味着各国经济将从基于危机进行的应急调整,转变为常态的政策促进,逐渐步入正常的增长和发展轨道,国际贸易也必然会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而相应地增长和扩大。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基础不一,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各不相同,只要抓住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和国际贸易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完全能够有所作为。特别是东部地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发展的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产品,更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各国经济复苏引起的进口需求增加。

第二,贸易方式的创新调整有利于东部地区拓展外贸空间。当前,全球经济中的贸易方式调整主要体现为各国在深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强调全力促进实体经济回归;同时不断创新国际贸易的手段和工具,在国际贸易流程和环节中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和便利贸易发展的举措,以致国外采购商的行为已悄然变化,从大额采购变为小额采购,从集中采购变为零散采购,从派员采购变为电子网购,贸易方式出现一系列创新调整。这一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契合我国当前外贸转型升级,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承接先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利用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等,进一步向制造业高端发展。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最高,能够迅速适应发展变化了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新情况新要求,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贸易的变化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不再是简单地纳入全球分工体系,片面地追求出口规模的扩大,就会有可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外贸发展。

第三,绿色低碳的要求将会提高东部外贸产品的市场门槛。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并迅猛发展,碳关税也随之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新形式。由于目前我国出口贸易额中近47%来自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并且84%的荷兰人、90%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85%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加拿大人愿付出多于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利的产品,77%的日本人只挑选和购买有环保标志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包括东部地区在内的中国出口产品,都将会面临越来越高的市场门槛。

第四,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缓慢,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中保护主义强盛。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地区的外贸发展必然会遭遇严重的贸易壁垒:一是数量性壁垒会明显增加。数量壁垒是进口国针对某种进口产品的数量异常增长而设置和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东部地区的出口规模大,各种产品的出口量增加较快,这就有可能引起一定的数量壁垒。二是复合性壁垒越来越多。复合性壁垒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贸易救济措施叠加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例如,把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进行的“双反调查”、把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结合起来的复合性技术贸易壁垒等等。复合性壁垒的使用,由于难以有效应对,更容易对东部地区的外贸出口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记者:卜教授,根据我国东部地区外贸发展的水平和现状,以及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东部地区外贸发展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应如何加快外贸转型发展?

卜海: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七个方面去谈。

第一,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是要积极引导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逐步改变目前的以组装加工为主的状态,逐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等环节升级,使得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的产业链能够适度延长,具有较多的增值环节。

二是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认定,加速推进东部地区区域内部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三是创新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对加工贸易的重点行业和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有效帮助其解决转型升级的困难,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运用环保杠杆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把节能减排、洁净生产等要求作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环保评价,并以此评审企业类别和确定企业能否优先返税,从而鼓励企业重视环保,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

第二,有效提升一般贸易增值率。

一是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新兴工业体系。要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工业体系,为做强做好做优一般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积极推动出口品牌与名牌战略、商标战略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自主品牌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增加出口商品的含金量,提高一般贸易的增值率。

三是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有效推动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产业层次,并将产业优势转为出口优势,从而实现产业支撑外贸做强、外贸促进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第三,促进和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转型。

一是应当根据区域服务贸易的实际发展需要,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投入。可以按省设立区域性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出国参加国际服务贸易展览、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国际认证等活动。运用现代市场组织形式和现代交易方式,为服务贸易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

二是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要抓好电子商务、软件服务、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大力促进科技咨询、工业设计、信息、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是积极发展技术贸易。要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重点引进软件开发、生命医学科学、高端制造装备等前沿技术,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技术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为技术出口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做大做强服务外包,既要积极拓展服务外包领域,又要注意提高服务外包的发展层次。

四是提升传统服务贸易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要通过多种措施促进传统服务贸易企业改善服务模式,增强人性化、便利化、信誉化的服务特色,依靠互联网运行平台,增加新的服务门类和业务,进行网上设计、供给、营销,改善服务贸易企业的内部结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服务贸易进行流程再造,开拓新的服务运营方式和服务品种,使其逐渐实现专业化、连锁化、联盟化,最终有效地提高服务贸易的增值率。

第四,努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一是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特别是在美国、日本、欧盟等目前处于缓慢且不稳定的复苏状况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对传统贸易伙伴国家的市场出口份额稳中有增。

二是加快对新兴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要着力改变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其它金砖国家对中国出口原材料和矿产品的贸易结构,尽力避免相互抑制和恶性竞争的状态,努力实现双赢发展。

三是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深度拓展市场。必须适应当代各国的市场消费需求,依靠产品的推陈出新和升级换代吸引市场需求,拓展既有外贸市场的深度。

四是建设和拓展多种形式的外贸发展平台。可以按省为单位建立商务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和扶持作用;针对外贸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专题指导;规划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外贸产品集散中心,加强对本区域特色外贸出口产品的宣传营销;适时组织各类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境外市场考察等活动,帮助出口企业选准拓展国际市场的方向。建设与外贸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品牌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务中心等,为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等。

第五,充分发挥进口的综合效应。

一是加大对战略性资源要素的进口。目前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明显回落,能源、石油、煤炭的价格开始回归正常,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进口,补充储备战略性资源要素,以便有效缓解区域外贸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的瓶颈约束。

二是鼓励高端制造装备和技术的进口。积极进口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特别是重点进口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稀缺资源性产品,进一步提升我国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能力。

三是扩大服务进口。根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坚持进出口并重,协调推进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相配套的生产贸易进口。充分发掘消费者在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潜力,有序扩大相关高端生活进口。

四是积极培育发展各类进口主体。推动出口型企业向进出口并重转型,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提升进口能力和份额,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扩大进口。建立重点进口企业联系制度,提高企业的进口议价能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注意促进进口与国内流通相衔接,支持有实力的外贸企业整合进口相关环节,打造“国际采购―进口―自营销售”一体化平台,发展自营销售,减少中间环节。

第六,千方百计降低贸易成本。

一是积极采用和推广新的贸易方式。目前,B2B外贸、外贸小额批发、B2C外贸、无税贸易等新的贸易方式方兴未艾。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积极采用新的贸易方式,直接面对终端市场,拓展出口产品市场空间,并最大限度地节省外贸成本,提高对外贸易效率。

二是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将会有利于外贸的转型发展,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其外贸的效率。在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当前应该特别关注进口便利化。特别是在实施扩大进口战略后,东部地区将会加快引进各类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制造装备、紧缺要素和物资,无论是进口的种类还是进口的数量都会明显增加,这就更要加快推进进口的便利化。

三是加快大通关和商务信用体系建设。要在货物通关、出口退税、信用保险、收结汇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快企业外汇资金周转。完善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的可预见的法制环境。

四是发挥和放大促进外贸政策的功能效应。首先要对现有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完善,强化外贸促进政策的针对性。财税政策方面,要重点支持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货币政策方面,要根据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努力保持区域内部的资本货币市场稳定,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金融政策方面,要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降低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信用保险费率水平,扩大对风险国别和市场的承保范围等。其次要建立外贸促进政策的信息通道。构建必要的政策信息平台,互通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促进贸易发展政策,确保各省市区域内促进贸易发展政策畅通到外贸出口企业。再次应当适时出台具有前瞻性的外贸促进新政策,要在着力保持外贸政策持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充分利用wto规则,适时推出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出口企业减轻压力,促进外贸实现平稳发展。最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已经出台的政策实施出现时滞,确保外贸扶持政策的及时到位。

第七,全面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一是密切关注贸易壁垒发展的最新态势。在这一方面,既要关注各国实施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又要密切关注各国可能推出的新型贸易壁垒,如反规避、世界气候谈判、碳关税、iSo26000标准等,防范因新贸易壁垒实施所引起的措手不及,影响外贸转型发展。

二是建立联合性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在这一方面,首先应当建立东部地区区域性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时有关贸易摩擦的预警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其次应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联合应对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进行贸易摩擦的应对。

三是设立省级贸易壁垒应对基金,帮助和支持资金暂时有困难的涉案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这一基金可以按照外贸企业出口总额或者享受出口退税数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提留,最初的启动资金则由财政投入或者垫付。

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平贸易的组织指导机构。要以省为单位,在外贸重点市县,配备专人开展并抓好公平贸易工作。切实增强商会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作用。

记者:卜教授,您对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论述为加快东部地区的外贸转型发展,科学认识外贸增长速度和规模,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和不断提高外贸增值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非常感谢卜海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重大项目“中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江苏实践的视角”(12&ZD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YaninaYin,KaiandYuLuo,2011:“aDemonstrationalanalysisofRelationshipbetweenFDiand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inChina”,CommunicationsinComputeraninformationScience,Volume209,370-377

[2]i-wenShang,Li-JuanZhaoandmei-LanCui,2012:“theempiricalResearchofHebeiprovince’sForeigntrade’seffectonUpgradingtheindustrialStructure”,intelligentandSoftComputing,Volume136/2012,115-120

[3]mingHuaHan,2011:“empericalStudyfortheDevelopmentofproducerServicesandUpgradingofmanufacturingfromtheperspectiveofindustrialinteraction”,intelligentandSoftComputing,Volume136/2012,115-120

[4]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

[6]查日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粤省证据[J].改革,2011(4)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8]曾贵,钟坚.全球生产网络中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J].中国软科学,2011(2)

[9]戴翔.中国出口市场选择与贸易转型升级――基于分类市场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11(6)

对外贸易市场调研篇10

关键词:对外贸易因果关系增长形式参考模型

根据当前经济的增长形势分析,我国每年的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以相关系数的比例增长,每年交易总额增长到0.3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我国在贸易经济形势中,没有正确分析进出口量与经济增长趋势发展关系,使得在后期发展后期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导致国内GDp的百分点严重下滑。现如今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采用协整检验的测试论证以及在Granger的应用算法对等分析验证,在经济分析研究中出现制约性经济因素,出口量便会增加,但会导致国内进口量的减少,使得国内总需求形式出于被动状态,贸易增长出现下滑趋势。通过采用协整检验测试论证组建样本的数据参考模型,对进口量与出口量的动态参数做出递推关系调整,分析LGDp经济参考细数等对口贸易的净产值做出分析归纳调整。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两者主要受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限制。对于不同的立场,两者在带动经济形式之间存有必然联系。假设只考虑进口贸易,主要受经济外部因素的影响,带动其他产业链的增加,但会消耗大量的经济费用,并且后期的投产效益也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动也有所浮动,通常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只考虑出口贸易,不考虑进口贸易,其主要受内部因素的影响控制,出口是带动国内产业经济的增长,拉动各个行业对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促进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属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会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在外部经济因素受诸多因素的考虑,在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形式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进口贸易的对等之处便是价格与质量方面的差异性,两者作为主参考性依据。根据近几年国内贸易的进口量约占总进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主要是因为国内对原材料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国内原材料出现紧缺的现象,对进口贸易限额的增加,带动了国外产值效益的增加。刺激了国内市场经济的消费,原料的进购使得国内市场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带动意义,增加了国内人口的就业率,为更多人群提供就业的岗位。在近几年国内在进购原材料加工生产过程中,人口的就业率比以往提高近20%左右。但也具有一定的弊端,过分依赖原材料的进口,对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浮动趋势,当材料的价格超过实际物品效益的价值。便会对国内经济效益产值产生一定的威胁,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内在因素。

在内部经济因素增长形势下,出口贸易与其他经济形势进行比较分析,利用丰富的原材料以及低廉的劳动力造作具有实际的经济效益产值。这种形式的兴起促进了外企对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内企业快速的进步。进口贸易的外在形式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产品的实际加工,然后将产品向外进行销售,带动外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增长形势下也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出口贸易虽然是针对国外市场经济的拓展,但是容易引起产品过剩的现象,使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低于国外。并且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技术要求工艺较高,对残有次品的挑剔性较大,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但在国外相比不具有相同的经济效益。

二、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以直线形式向上增长。其中包括纺织业、重工业、矿产资源以及其他新型能源,我国在每年出口粮食占全世界总粮食出口的20%,针对出口的国家主要是非洲、印度、朝鲜等一些中等国家。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并且我国也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三农政策。但是在出口贸易增长形势良好的一面,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客观隐患,每年我国每年的一次性能源的出口总额占到总出口贸易的30%,但是根据其他国家出口贸易总额相比,一次性能源占有的比例不足10%,重视一次性能源的使用范围,但是国内一次能源的使用程度大大小于出口量,造成国内一次性能源的减少,其他非相关性的出口贸易也随之减少。根据近几年国内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煤炭、钢铁、粮食产业出口贸易的总额远远超过其他贸易的出口量,表2―1为近几年我国出口贸易占有的总额比例关系,使得在经济形式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一些非产值的下降。在进口贸易方面主要采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做成生产加工场地,然后打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但是进口贸易也对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带动意义,缩短与其他国家科技文化的差异。

三、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国内出口总产值比进口总产值的作用大。在函数数列变化曲线形式上采用多种对等关系,详细分析了经济增长变化趋势,对我国今后对外贸易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钢.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与体制机制创新[J].国际贸易;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