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十篇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十篇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52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1

【关键词】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43-02

说课就是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面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就教学课题全面讲述自己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当前,说课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南宁市卫生学校也曾多次举行说课活动。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中“住院患儿护理常规”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从“32说”程序对说课进行探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用的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叶春香教授主编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中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实际、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为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课程安排在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住院患儿护理常规包括入院护理常规、住院护理常规及出院护理常规等,是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护理内容。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掌握住院患儿的护理常规,为今后学习各系统疾病息儿的常规护理打下基础。

(三)教材的重组

为了便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患儿住院护理常规,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点,笔者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将医生开具的人、出院医嘱单与本教材进行了重组,以入、出院的医嘱单作为主线,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执行医嘱并动手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笔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一,知识目标:掌握患儿入院、住院、出院护理常规;其二,技能目标:掌握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并能把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护理操作中;其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难点是如何与患儿进行沟通。

二、说教法

(一)儿科护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由于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实践能力锻炼少等,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解决这些难题,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次课除了采用启发式讲授法外,还使用了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四种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目标教学法:确立好教学目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二,问题讨论法:把对案例及问题的讨论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对比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护理学基础中“住院护理常规”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专科(儿科)住院护理常规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专科知识。

第四,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操作流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住院护理常规流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仿真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临床相一致的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

(二)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中使用启发式讲授法、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动脑、课中动手、课后能手脑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初中毕业起点),她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在学习中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动手能力,并对护理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劣势是中职学校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的学法具体如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任务驱动法。

第一,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培养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的难点知识讲给学生,使她们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程序按课前准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等4个环节完成教学。本次课用时3个学时。

(一)课前准备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完成任务。

2.案例准备:提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内容为一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及医生开具的医嘱,并提出问题:(1)说出医嘱中属于住院护理常规的内容;(2)结合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制定该患儿住院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图。

3.物品准备:给每组准备病历一份、入院登记本、诊断卡、床头卡、体温计、血压计、时钟、体重秤等。

4.评分表:包括自评、互评及教师总评,目的是通过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5.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2

关键词:新生儿科;优质护理;示范活动

1科室每个护理人员要明白优质服务的含义

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相关知识。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科室首先从服务抓起,换位从家长、患儿等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护理服务,做好基础护理,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2.1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一起遵循护理规范操作。

2.2护士分配上,我们采取双向选择,经考核、试岗合格、科室认可方可上岗。

2.3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

2.4创造机会使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3优化人员素质,开展特色服务

3.1塑造良好的护士形形象,许多小宝宝呱呱坠地就被送到了新生儿科,全身还没有来得及清洁。到了我们科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阿姨们就会主动的为他们洗头、洗澡。

3.2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每周五早晨交班后由护士轮流进行小讲课,内容结合临床问题进行;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为了使新生儿科每一个宝宝都得到最优质的静疗服务,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随时进行教学,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穿刺及各类导管的维护,从而减轻宝宝的痛苦。

3.3每周下午的健康教育时间除了关于疾病的宣教,还对患儿父母的手卫生健康进行宣教,全员参与,关爱健康,使新生儿病区内所有人员掌握了六步洗手法,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3.4科室护理人员为患儿和家属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温馨提示卡、健康教育小画册,促使患儿和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4护理人员需管着患儿的心理状态

我们科室的护理人员关注的不仅关心小宝宝们的身体变化,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用抚触--这一相互之间的特别语言,与宝宝进行特殊的沟通,总是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一些良刺激。

5改变病房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病房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10张床,实行24h负责制。

6落实基础护理,体现人文关怀

工作中,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仔细地观察患儿病情,精心的喂养、耐心的换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

7强化专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2次/d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给予患儿全身温柔的接触,能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让患儿安静舒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了住院时间。

8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

8.1沟通的方法利用每周二、周五工休座谈会、新生儿探视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她们讲解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传递温暖,微笑是我们的"武器",每次面对宝宝的家长,护士总以微笑示人、热情、耐心地接待,灵活的技巧,委婉的语气,礼貌的用语,详细的讲解,使家长心中得到安慰,从而得到她们的理解与信任。新生儿室走廊装扮一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广泛受到患方的好评。

8.2健康宣教的内容①第1d: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母亲正确的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如何挤奶,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识。②第2d:纠正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③第3d: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

9做好新生儿的出院指导

9.1在危重症新生儿出院前几天,特别邀请宝宝的家长来到科室,进行"手把手"的宣教,让宝宝家长掌握出院和宝宝的喂养、沐浴、抚触及日常的护理,让宝宝回家后依然得到很好的照顾。

9.2需要复诊的宝宝,在出院时和家长预约复诊时间。

9.3出院时责任护士向家属交代清楚下次预防接种。

10建立患儿出院随访卡

每1例患儿出院我们护士都将留有科里电话的随访卡送到患者手里,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与患方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通过我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们护理人员注重了服务细节,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得到了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了。在服务过程中,把患儿及家属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3]。我们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赞扬,使她们对我们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谭其玲,谷波,马登艳.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研究,2011,4(25):915-916.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3

2019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2019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特制订2019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

1、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选最佳护士,进行鼓励。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3、严格新分配护士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准予上岗。

4、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解决问题。

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试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2、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以《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1、制定2019年训练计划,由科室业务能力突出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3、对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秀护士大力表扬,给予奖励,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患儿提供爱心服务。

四、加强基础护理,规范工作秩序。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操作前洗手;做好每天治疗室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业务查房等制度。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二)

为了使各项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院护理工作五年规划要点及三级妇产医院评审要求,将2019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实施措施: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三)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总旨,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

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长顾虑。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深入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

1.对各班职责进行修订,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力求新的职责更合理实用。

2、抓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四、护士实行绩效分配

分配原则:效率、质量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正、公平。

分配依据:病人满意度、工作量、存在的风险、护理质量、责任心。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1.由责任护士做每天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疾病的自我

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2.每月召开一次护办会,每位护士汇报工作情况与感想。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六、新业务、新技术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4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4角色扮演教学法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患儿的一些常见疾病做出评估及护理,就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讲解上呼吸道感染时,因为对这个疾病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再给学生安排好需扮演的角色,至少安排患儿家长和护士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去预习和准备。上课时先由学生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为有情景,比较直观具体,学生又能亲自参与,有激情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5

摘要: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试用本)是我国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课程使用的教科书。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等方面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能够获得有关教材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和教材的改进,此外也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广大生物课教师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个参考。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分析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是根据2000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所规定的一年级必修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交往的媒介。教材的功能即是教材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起的价值与作用,它是课程的体现与表现形式。不同时期人们对教材的功能有不同的认识。目前教材的功能由传统的“规范性”和“控制型”教学转向“服务性”教学,即服务于教和学。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这本教材的编写正是贯穿了这一指导思想。本书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从事幼教工作所需的多种能力为目的,一方面认真选取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适当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并注意处理与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另一方面教材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幼师学生对实用性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教材进行初步的分析,对于更好实施生物课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努力提高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以及他们的终生学习与主动发展打好生物学基础,为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了理论基础。1\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1.1编写指导思想。本册教材编写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做出贡献;以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在21世纪的广泛应用。编写指导思想具体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体现。1.1.1知识方面。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所必须的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利用植物学的知识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利用动物学,微生物,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幼儿园的生活,保健和环境保护教育等方面的工作。1.1.2能力方面。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分析、判断、综合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形成终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习惯;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初步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和幼儿教育实际。1.1.3情感方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科技发展现状,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热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贯穿于将来幼教工作中的生物学领域。1.2编写原则。遵循编写指导思想的基础,根据幼儿教育的[文秘站:]需要及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1).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精选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适当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成就和新进展。(2).从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出发,认真选取有关观察,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等内容。(3).内容的编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除了有全体学生都应当学习的必修内容外,还应有提供程度较好学生学习的选修内容。(4).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并使学生受到从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初步训练。(5).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与其他有关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2、知识体系的构建2.1总体框架。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教材的设计遵从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使整个生物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幼师生物学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注重与幼教工作的联系”的内容,以体现本教材的特点和更高要求。教材以学生初中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学习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并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这一主题思想贯穿总体框架。本教材主要由绪论,植物,微生物,动物,生物的基本特征五个部分组成。这样的编排顺序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宏观到微观来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联系。各个部分又有不同的章节构成。各章节基本遵循生物进化的观点: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规律进行编排,同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通过前四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各个类群也有了感性认识,能够更好的认识到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学习最后一个部分—生物的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本书把这部分知识放在最后,其目的是:在已具有前面的宏观生物学基础上,再进入微观的学习,这是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水平。本书知识体系的构建,比较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强调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科学的综合理论,重视学生获得较为广博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掌握基本规律原理,形成基本观点,学会探索生物现象的思维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6

【关键词】儿科病房;优质护理;基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00-01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宗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结合儿科特点,不断学结经验,逐步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提供责任制护理,主动服务,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现将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1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施方法

1.1转变护理人员观念,端正职业角色,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多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服务教育,讲解护理服务的新观念、新模式及新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理念。优质护理服务是培养护理人员素养及品格的途径,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

1.2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患儿来到了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紧张或者焦虑的情绪,患儿家属由于过分关注患儿病情,也会有紧张的情绪。由于儿童一般对色彩较为敏感,住院后希望病房环境如家一样舒适、温馨,对此我们在科室病房内对环境进行了独特的设置,如将病房墙壁装饰成粉红色及用壁画用卡通漫画进行装饰,使病房内环境轻松愉快、洋溢着浪漫可爱的童趣。

1.3强化职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及患儿家属对病情的紧张情绪,进而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儿科疾病由于起病急并且变化快,同时多数患儿较难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因此导致对患儿护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难以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则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多用鼓励及支持的语气来寻求患儿的配合;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要理解患儿家属紧张及焦虑的情绪,以专业的护理技巧及优良的沟通技巧来获取患儿家属的信任。

1.4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我们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每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技术考试,同时又针对性的进行儿科护理的有关知识的培训,规范仪容仪表以及基础护理操作,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5人性化的健康教育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了病情观察、治疗与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全面、系统、连续的整体护理。儿科护理中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针对患儿及患儿家属的认知能力,我们采用宣教语言、宣教图片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1.6制定职责流程,完善考核标准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各班工作流程、职责、标准以及优质服务考核标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遵照标准严格执行。规范文书书写要求的同时简化护理工作中各种表格以及护理记录的填写,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2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儿科病房在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结果转变了服务理念,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工作质量、健全了管理模式、密切了护患关系、保障了患儿安全,成绩得到医院、患儿、家属以及科室医护人员的肯定。

3讨论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儿科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提高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热情主动,积极为患儿及家属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们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我们注意构建长效机制,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化以及扎实化打下基础,促进了儿科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09-611.

[2]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o(7):550.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7

育婴员,是指专门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1],育婴员职业将保健和教育两种工作结合起来,既承担儿童的保健工作,又担当教育工作,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游戏,开发婴幼儿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满发展[2]。目前一些医学院校虽已将《育婴员》这门课程作为职业技能鉴定课程培训,但因为培训费较高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参加《育婴员》培训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目前接受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人员,他们选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他们文化水平低且,学习能力有限,在上岗工作时,工作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不能更好的满足家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应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指导护理、助产专业学生考取育婴员职业资格等级证。 

一、社会发展对育婴员需求迫切,有必要加强护理、助产专业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 

1.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约2000万左右,受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3岁以下婴幼儿90%以上在家中进行养育,入托率很低,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妈妈是主要承担照料婴幼儿的人,但大多数妈妈因年轻、第一次当母亲,缺少经验,而且现代社会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女性都有她们自己的职业,不可能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全程陪同抚养,因此大部分家庭需要老人或聘请的保姆协助抚养,这些协助抚养的人育儿经验、习惯各不相同,有些传统的喂养方法及理念甚至不合理,而0-3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应该有专业人员指导家长科学的对孩子进行生活照料、保健与护理,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中生育孩子数量少,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这种“421”结构的家庭中,一个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更被给予了更大的希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非常迫切,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养育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在这种家庭之中,家长更期待有相关专业人员在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一开始不输在起跑线上。 

3.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关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处于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研究发现3岁以下婴幼儿正经历心理、神经及其他个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婴幼儿人格、智能以及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除了先天因素外,通过外界有效、良好的教育、影响对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3],所以,良好的早教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育婴员培训课程的内容详细的涉及到教养环境的规划,不同年龄阶段玩具的选择,婴幼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练习,语言与感知、认知的开发,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培养等婴幼儿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科学有趣的游戏对0-3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进行早期智能的开发。 

4.随着毕业大学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学历层次较低的大专及中专院校的学生,因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鼓在校学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一些高职院校的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育婴员培训。因此,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育婴员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而且能使自己在就业时多一个重要砝码,提高就业成功率[4]。 

由此可见,育婴员职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育婴员既不同于家庭保姆,又不同于托幼机构中的保育员,她们是在家庭、社区和早期教育机构中为0-3岁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指导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育婴员的职业活动满足了家长对婴幼儿照顾的需要,满足了科学育儿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为自己谋生获取报酬、自给自足的需要。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在医学院校中数量大,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素质较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更能满足社会对育婴员的需求。 

二、加强护理、助产专业开设育婴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优势 

1.有相关医学课程打基础,培训效果好。 

育婴员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一期育婴员培训学时80个左右,一般情况下,在有限的80个学时之内要将这些知识讲的很全面、很透彻难度很大,而护理、助产专业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剖学》、《生理学》、《预防医学》、《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与育婴员培训课程内容许多知识点一致,这为育婴员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有利于育婴员培训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对这些课程加深理解。 

2.在校期间培训,学校可提供便利的技能训练条件 

育婴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育婴员的日常操作,这就要求育婴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育婴员培训中很多是关于0-3岁婴儿的实际技能操作,要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操作课程需要在实训室、教学医院进行,尤其是一些妇幼保健机构,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儿护实训室及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这就为学生练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3.培训时间有保证,费用低,考试通过率高, 

作为全日制的校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大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最强,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可以保证,因此,考试通过率高。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培训,学校不用考虑交通、教学场地及带教老师等问题,培训费用低,大部分学生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受。 

4.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对育婴员培训兴趣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护理、助产学生基本全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对这门课很感兴趣,而且护理、助产职业的素质要求使她们从一进学校就不断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员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是完全相符的。此外,育婴员的工作职责要求除照顾婴幼儿的生活外,还包括进行婴幼儿的日常卫生保健、和婴幼儿一起游戏,与婴幼儿家长交流及沟通等,护理专业学生有相关医学知识基础,并且对于各种病患,能够根据医嘱进行日常护理。此外,青春有活力,思维敏捷,游戏花样多,沟通能力好,也更容易被婴幼儿及家长所接受,工作水平高。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8

关键词:儿科;肺炎护理;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都易发作,冬春两季发生率比较高。小儿肺炎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容易反复发作,以及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儿童的发育[1]。"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在全面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全方位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优质护理包括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患者身体上的舒适,协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等,强调在医疗行为和思想观念上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处处替患者着想[2]。本文研究的是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1月~2014年0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16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36例,女性80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6.8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两组各10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对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提供舒适的环境。患儿所处环境的室温要保持在22~26℃的人体最适温度的范围中,环境湿度为55%~60%,窗帘、病床床上用品、墙面颜色等采用暖色调,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②帮助指导患儿采用舒适的,动作要尽量轻柔,在此过程中可以主动和患儿沟通交流,或者给患儿提供图书或者采用听音乐的方式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③积极主动地和患儿家属沟通,注意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患儿家长的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倾听并回答,安慰并解除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使得家长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④饮食护理。根据医嘱告知患者的饮食内容;主动帮助患者打饭,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要做好饮食的指导、卫生、调配、温度等;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⑤排泄护理。对于失禁患者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患者的干净。⑥卧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舒服的卧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的肢体功能的锻炼;对于小的患儿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患儿跌倒或者坠床;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及时的翻身、协助排痰的动作。⑦舒适护理。注意保持病区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病区安静;光线适宜,夜间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以保证患者的睡眠良好。

1.3判断指标采用本院自己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于所有患儿进行随访,一共216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患儿舒适度、护理人员工作、患儿家长心理等内容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其中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总分

2结果

见表1。

根据表1可知,采用优质护理的治疗组患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仅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包括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患者身体上的舒适,协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等,强调在医疗行为和思想观念上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处处替患者着想,围绕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经济、满意的医疗服务[3]。小儿肺炎重症时会出现心力衰竭、脓气胸、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中毒性麻痹以及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还可以并发肺不张、肺大泡、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症,即为一种常见病,也为一种危重症,因此家长等都会比较焦虑。优质护理服务则强调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把患者放在首位,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个计划,提高服务质量。

本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为92.59%,治疗组换患儿的满意度为62.11%,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在儿科肺炎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能够让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感受到资质、体贴、周到的服务,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君,汤丰榕,徐丽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分析[J]护理杂志.2011(08):32-34.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9

江莉: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江莉

摘要由于儿童感染科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护士心理压力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的培训经验,着重探讨如何对儿童感染科新入科护士进行系统性地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经验水平,促使其更快地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关键词感染科;新护士;培训;能力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4

近几年来,由于我院规模不断扩大,床位数不断增加,年轻护士大量进入医院,新入科护士均为应届毕业生,工作操作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科室的要求。为了提高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我院感染科自2010年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实行对感染科新入科护士进行全面、有效的工作能力培训,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感染科的工作岗位,能独立胜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4月新入科护士共22名,均为应届毕业生,男1名,女21名。年龄20~24岁。学历:本科7名,大专15名。

2培训方法

2.1制定培训计划

2.1.1培训目标使培养新毕业入科的护士在半年内具备注良好的服务态度,能胜任科室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熟悉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熟练,工作能力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

2.1.2培训老师的选择选派主管护师、护师及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护士负责带班、理论知识讲课、操作技能的示教培训工作。

2.2培训具体内容

2.2.1入科工作情况介绍介绍感染科工作特点、护理工作的目标及要求,强调劳动纪律、各班工作职责,特别强调容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及时间,介绍感染科的布局、设施、药品、物品放置与使用管理制度,感染科消毒隔离原则,以帮助新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科室的基本情况。

2.2.2理论知识(1)基础理论。以最新版的《儿科护理学》为准,进行系统学习。(2)专科理论。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小儿传染病学》、《新编儿科护理常规》中的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为准,进行系统学习。另外还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新动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保养及注意事项,如简易呼吸器、监护仪、电动吸引器、输液泵的使用及相关操作。感染科常用药品知识,感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书写护理记录规范、护理告知与应急预案。(3)消毒隔离理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4)其他。包括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士职业道德、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士执业礼仪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护理行为与职业安全及护理质量标准。

2.2.3实践能力(1)技能操作。除院内规定的十一项基本技能操作,还根据本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培训穿脱隔离衣、手卫生、ppD皮试的操作。(2)临床常见应急预案的演练。

2.3培训方式

2.3.1理论培训因每年新入科护士到科时间为8月初,故6月初制定培训计划,分工明确,挑选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有广泛专业知识面的护士担任授课。授课老师提前1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制作幻灯片,并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吸纳新技术、新知识,使讲解更加清晰、透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电脑操作水平。

2.3.2技能培训分为集中示教、分组练习、严格考核及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择技术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理论扎实的操作能手负责培训,采用集中示范,每人负责2~3项,护士长做现场指导,负责人在操作前1周将相关理论内容下发,以加深印象。对技术操作能力差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培训达到人人过关。

2.3.3新进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会对新进护理人员组织1次读书报告会,内容不限,目的旨在培养新进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学习归纳、制作ppt、语言表达及心理素质的能力。因我院属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学院的《儿科护理学》授课均由我院护理人员承担,因此从中也可以发掘在授课上有特长的新进护理人员,作为科室及护理部的教学后备人才,有计划地增强后备队伍的实力。

2.3.4培训沙龙由科室n3级护理人员负责组织,鼓励组织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沙龙,包括基础知识抢答、危重病人转运的现场演练、传染病患儿及家长集体健康教育会等,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培训内容,锻炼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技巧,将理论所学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这些问题时能够灵活自如的处理。同时也能够将各种应急预案、操作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益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病人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2.3.5设立新护士岗位导师制度对岗位导师进行优化选拔,强调导师因材施教,关注新护士思想动态,运用pDCa循环指导新护士实施院级及科内培训计划,把对新护士的培训从管结果变成管因素、管过程,使新护士培训更科学、有效。

2.4考核

2.4.1理论考核由科室各授课老师出题,护士长进行汇总后组织考试,内容包括儿童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应急预案及院感知识4项内容,要求理论考试及格分为80分,不及格者复习后再补考,力求使新护士掌握儿科基础知识要点、感染性疾病基础知识点及院感知识。

2.4.2采取口头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每天晨会交班后利用5~10min时间由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名护士对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评分采取10分制,9分以下者,隔日后重复提问,直至回答正确。

2.4.3操作考核包括每月底定期考核和组长随机考核及护士长随机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考核标准严格按照重庆市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评分实行百分制,考核成绩合格要求达到90分以上;成绩在85~90分者,1周内重考;84分以下者,加强操作培训,并在2周内进行补考。平时边培训、边考核,使培训显出实效。

2.4.4带班老师及医师的考评采取不定期征求带班老师及医师意见的形式。考评内容有:工作任务完成的质和量,反应灵敏程度,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健康指导水平,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等,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考评。最后综合各项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给予总评,获良好以上的护士才能独立上岗。

3讨论

3.1新入科护士存在问题新入科护士因为年龄较小,工作经验不足,普遍存在如操作不熟练、态度不端正、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重点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教育。

3.1.1服务态度问题因儿科情况特殊,时常需要面对病情严重且焦虑暴躁的患儿及其家属,且护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不少新入科的护士存在态度生硬、冷漠,服务不够细致、周到等现象,不但影响治疗质量,也容易诱发护患纠纷。

3.1.2急救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熟练新护士在工作中着急处理医嘱,再加上紧张,操作时显得不够迅速,动作不够熟练,不利于病人的急救,也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

3.1.3思想负担过重新入科护士对儿科的工作感觉压力很大,对场面的控制和应急处理缺乏信心,情绪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这样,不但阻碍他们投入新的工作环境,而且增加其心理负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2新入科护士培训注意事项新入科护士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也正因为他们属于新鲜血液,吸收知识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只要悉心培养,便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协助处理好感染科的各方面工作。

3.2.1做好思想工作新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久的医护人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3.2.2重视细节处理由于新护士缺乏对细节重视,处理各种事务不够细致周到,不能很好地代表医院的形象和素质,需要得到重视。

3.2.3实践操作训练在几个月的训练当中,每个新入科护士都获得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包括心电监护技术、洗胃术、心电图的识别、气管插管和除颤的抢救配合、呼吸机的使用等,要求每个护士都达到即刻对病患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准确、熟练地操作各种抢救仪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等工作技能,以争取生命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

3.2.4经验分享新入科护士最缺乏的便是工作经验和处理紧急状况的技巧,为此,科室定期为新护士们组织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邀请资深的医护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疑问,分享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这样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工作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顺利融入到科室集体中。

4小结

通过对22名感染科新入科护士工作能力的系统培训,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培训考核,减轻了感染科新上岗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感染科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中强调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礼仪,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大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缺陷的发生。护理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所有培训中始终贯穿“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关爱患者及沟通的技巧,让新进护士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科内每月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多名新进护士均排名前列,同时收获锦旗2面。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因护士长提前1周将计划告知新进护士,利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志书,姜秀,王黎黎.急诊科护理人员培训方案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73.

[2]孔丹,宋春兰.新型医学模式对儿科护士素质的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363.

[3]崔璀,郑显兰.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实践[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3:162-165.

[4]邓玉英.提高急诊新入科护士工作能力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5:150-151.

新生儿基础护理内容篇10

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关爱

罗素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爱是一种求生的动力,人一旦得到一种爱后,就产生一种欲望,一种生存的欲望。教育上,一旦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就在他们心中燃起一种希望的火花。学生的渴望求知得到了肯定与满足就像人获得金元一样的高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爱学生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需要被重视的天性。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当一个人受到大家的尊重之后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从而使自己更领先别人。尊重学生是爱心的基础,只有认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唤起他对学习强烈的兴趣感。对你老师才会有一种信任和尊重,一旦对你老师信任和尊重,你的学科学生就会感兴趣的学科。第二要善于沟通与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沟通与交流的问题,教学上如果作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从学生的身边擦肩而过,甚至有的学生连课堂上教师所讲的什么他也会全然不知。只有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基础,燃起他的求知的欲望,唤起他对该学科的兴趣的基础上,你的教学成果才能充分得到展示。沟通是心灵的相应,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代人的心理参与他们聊生活、聊人生、聊家庭、聊学习,与他们建立师兄师妹之情,成为他们的大伙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总之儿科护理教学创新要注重人文关爱。

二,创新教学注重营造课堂氛围

首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本人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小儿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时,本人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讲相关年龄的故事,然后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有关各年龄组特点及其相关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有关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鉴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为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动脑子的习惯,本人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既然他们没有勇气也不习惯率先提出问题向老师“发难”,那么教师可以在刚上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仔细听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讲述引导学生设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述“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护理”时本人先问女孩什么时候来月经的,然后告诉学生部分女婴生后5~7日内就有来月经的,他们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急切地想知道原因,很容易地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活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1.创新教学注重备课创新备课创新是提高儿科护理

备课创新是提高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搞好儿科护理学教学,教师要做到的是刻苦钻研,认真备课。首先,要背教材,通过备课教师可以熟悉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努力把教材的精神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集体备课非常重要。通过集体备课,年轻教师会更容易,更好地把握住某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内容还要备学生。教师只有明确所教学生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根据个人的教学能力及所教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出一套相适宜的互动方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再次,写好教案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详细、认真地设计书写了教案,,才能克服上课时的主观随意性,不至于跑题,而且还可以提前演练即将上课的有关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2.创新教学善于利用无声语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良好的课堂情绪,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上课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努力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情感充沛,精神饱满,要善于用眼神、姿态、面孔来表达自己思想,这样才能具有感染力。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信息总量效果=7%(文字)+38%(音调)+55%(表情),由此可以看出,无声语言,尤其是情感对学生获得的信息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向学生投入真情实感,课堂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该敢和学生对视,严肃中有温情,课堂上教师向某一位说话的同学投去一种批评的眼神,他就会马上停止讲话;同样情况,当同学把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如果不仅用语言表扬,而且还投去赞扬的目光,学生就会备受鼓舞,他们会更自信,会对本门课程的产生更加有兴趣,这种作用是任何形式也不能替代的。“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不仅能替代有声语言,而且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美化教师形象,充分反映教师的气质和人格。

3.创新教学注重多角度多层面的优化课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