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十篇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十篇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49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我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正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一定要很好的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随时根据社会环境、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创新探索、研究。随着时代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创新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教材知识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创造力,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变得异常机械化和程式化。当下的多数初中语文教学课本教材枯燥无味、僵化死板,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及质量较低,教学效果较差。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思考、求知以及善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二、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能力,不断借鉴之前的教学反思,探讨与解决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过程以及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与质量及综合素养。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可采用诸多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写。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气氛,更好、更快的进入课文情境,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

例如教《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小说发展变化的情节在课堂以图画或是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六幅画面,让学生清晰、明了的对主人公的六次变脸进行观察、分析,对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陋人物形象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生动形象的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理解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思考。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教师应积极的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抛出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提出问题如:作者描写的为什么是父亲的背影而不是父亲的正面?作者问什么要详细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如果是你们,会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父亲的背影?提出这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进行思考,并将每个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快的学习、理解语文知识。

4、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教学是一项看似简单却也繁杂的工作,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教学,进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初中语文教师的应有的人格魅力;贯彻审美教育,培养、塑造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心灵交流,造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初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状态。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同,让学生分角色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或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编;亦或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喜好,选择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或将角色人物表演出来,进一步将人物性格特点更好的展现出来。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作为课程革新的先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进行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等等一系列的创新教学,以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推动新课标下的现代化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大闯.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苏人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泰格特作品《窗》的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2):71.

[2]何小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199.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新探

语文课程标准向语文课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激发兴趣

要想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首先就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做练习,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过去,老师总是用铺天盖地的习题轰炸学生,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造成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极端反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反对题海战术的呼吁俞来俞强烈。结果导致有的老师盲目减负,连一些基本的练习也懒得给学生布置。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教。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对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不同,设置相应难度却又可完成的练习。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日积月累,读写结合

语文课后练习,十有八九是要求背诵文中精选出的一、二片段,这是何故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精彩片段既汇集了语言文字的精华,又纠正了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多做题,少读书”的弊端,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些帮助学习的良好书籍。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呢?

凡从事过语文教学的人都深有体会,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学不好语文的。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办事情,都离不开读书,书读多了,见识就自然而然广了,视野也就开阔了。从而就能收到“以读中学文化,从读中学做人”的实效。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起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将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的全班教学转向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尤其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采纳如下一些方法:

⑴改变座位编排方法形式。教学中,改变“种田式”的座位法,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排成“田字格”,或全班围圈坐等,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既强调小组内的互助与合作,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⑵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培养学生既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尊重别人,倾听他人的正确观点,具有综合各种意见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可大可小)。

⑶让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既能改善学生的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得到比从教师讲解上有更大的帮助。

(4)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陈旧做法,而改之为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在经常变化的座位模式中进行“合作日记”。学生和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又共同提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筛选较好的作品送“校园之声”播出,学校校报里刊出或编写日记专刊张贴,还可以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3

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具有相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语文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或绝对坏的方法;⑵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对象和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适合特定情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设备的多样化、现代化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⑶具有综合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教师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启发、训练和辅导;学生学的方法,在于观察、仿效、运用和创造;⑷具有多样性。正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目的呈现出多样性,所以,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诸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观察法、练习法、复习法、独立作业法、电化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

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习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笔者平时特别注重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结合生活实际去观察、思考,时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去注意家中的、路上的、校内的点点滴滴,抓住众人关心、议论的热点问题,追踪采访,实地调查,利用网络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捕捉生活中有趣、印象深刻或新奇的人、事、物、景,进行分析、思考。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生本意识;个体差异;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explorenewcurriculumunderjuniorhighschoollanguageteachingmethods

HeYu-gao

【abstract】thenewcurriculumgoalisstudent-centered,languagecoursesaccordingtothestudent'sactualabilitytolearnandrealityrequiresattentiontostudents'individualdifferencesanddifferentinterests,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inquiringabilitytotrainjuniorhighschoolstudentsaswellasstudentsenterprisingspirit.

【Keywords】Studentsthisconsciousness;individualdifferences;theautonomouscooperation;exploreevaluation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很多知识都是略懂,没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也无法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当然也与初中语文老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对各种知识进行记忆,而这正是学生最反感的地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老师再不采取相关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会落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降低。

1.2教学手段呆板陈旧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学的终极阶段,是学生从懵懵懂懂地被动接受教育的阶段到主动有选择性学习的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处在这个过渡时期,老师应利用丰富的、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丰富的教学手段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使用前辈所留下的备课材料,教学手段年年不变,缺少创新和趣味。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厌烦,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学生读写能力偏低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日益成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它也给语文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和使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习惯等,导致了学生书写能力下降。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各种有趣的文章,并更愿意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出老师所需要的作文。

2.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1灵活运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的备课环节必须充分准备。对教材的安排,应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慎重考虑,千万不可草率行事。把教材用活,首先不是不用教材,其次也不是脱离教材,更不是背离《教学标准》;而是依据对《教学标准》的把握,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水平,对书中的资料实施有取有舍,有针对性地补充有价值的材料,因材施教,加大信息量,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和创新的空间。

2.2选取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即是通过结合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令学生专注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明确展示教学目标的这一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范进中举》这课时,如果在教学目标中写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对古代秀才的残害,从而发现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这样着重讲解课文的政治性,不仅偏离了文学性讲解的方向,而且偏离了学生的情感水平和理解轨迹,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

2.3优化教学开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和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课文、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中课文中有篇《回忆我的母亲》,简述了母亲的一生,理清思路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的母亲一生中的基本道路是什么样的?与中国历史进程有没有关联性?”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原作固然有无穷魅力,而设问的情节又激发了学生对原作的探索,使其进一步体验到了文学创新活动的魅力。

2.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老师和同学是课堂上的主体,他们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互动有一个前提,就是师生间要平等、尊重和互相理解。唯有这样,才能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会保证互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语文教学中,面对学生不能简单说“对”或“错”,否则,又会回到“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这意味着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师生在交流中会有争论,但要重视这一过程,在辩论中得到结果,在得到结果的同时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实现价值。在双方共同的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互动,是十分积极、主动的,并且是十分有效的。

3.教学模式和手段的转变

3.1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老师要不断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老师的专业成长公式。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总结外,还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同时,老师要学会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吸取他人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因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科研,研究出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要清晰地认识到,教学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给学生一些值得他们去思考、会主动思考的东西才是最有效的。

3.2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实施

面对这些生机盎然的初中学生,身边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是最有效的。教育在于育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懂得终身学习的人才。就初中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而这也是新课程环境下老师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教学观念。老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客观的评价,以肯定学生的付出、成果,让学生受收获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3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生已经有比较独立的思考能力了,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再充当被动的参与者,他们对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的意愿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课堂教学安排中,要通过创设有效载体,调动和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进行相关的双边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老师除了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要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创新,将原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筛选出一部分,将其中一些内容交由学生进行讲解,将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师设计的探究思考题上。探究思考题的设计要综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难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基础进行教学探索。在学生积极讨论的同时,不仅能及时收到探究教学的实效,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能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3.4实施分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5

一、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过去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是教学中的领导者、权威,而学生往往是处于一种被动、服从、闭封的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是开放式教学、合作型教学,要求在课堂上重塑课程主体,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以人为本,以学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尽情地释放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主题中,笔者在讲授选题技巧和写作方法上,就采取了开放合作式教学模式,按照“互动性、互择性、互质性、互补性”的原则,将全班55位学生划分为十一个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配备展示板一块,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给学生留足大量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交流。在经过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让他们将各自的想法和思路写在各组的展示板上,然后再进行评比,由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自己组的各小组讨论交流,将思路在展示板上进行组与组的评比,然后由几个代表发表各组的意见,在他们各自评析中,笔者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点拨,在此过程中,笔者适时地举几个“开始对成功的重要性”的例子,让他们同样的联想和列举几个案例或者名人名言,此时,他们活力四射,竞相上前板书和发言。这种开放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激发着学生的个性、自信、热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探讨、求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情感教学”法的应用

在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其教学模式往往是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也都是根据教材编排进行的,没有充分展现课堂中的情感元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其要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具备情感元素,要让教师和学生都融入情感的境界中进行教和学。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提倡情感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充分展现其激情的一面。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的展现来体现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人文性”。因此,只有通过教师自己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知识的情感,引发他们对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通过教师自身激情的展现,才能充分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才能将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本知识和作文写作之中。其次,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融情”。俗话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也是一样,其中的“情”就好像学和教彼此的“催化剂”,通过它,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进入入神的状态,才会沉浸于课文知识和作文写作当中。比如,在《我的母亲》(胡适)课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试着要台下的学生对自己母亲及其教诲进行描写,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母爱和爱母的情感氛围之中,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以及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文,促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真爱,让他们感受母亲的伟大,在此之后,才引导学生进入《我的母亲》(胡适)课本,并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法的应用

在过去,教师往往是依据课文内容和作文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而很少注重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应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感受实践,在实践中联想语文课本知识和作文写作感想。比如,在《故宫博物院》(黄传惕)的课文及其课后写作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故宫博物院介绍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真实情况,让他们亲眼感受博物院的宏伟和华丽,从而让学生亲手动笔描绘故宫博物院的情境。再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课文教学及课后写作中,笔者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自己首先感受大自然的气氛,再进行亲手写真,其后再切入到课文中去学习,在学习中,让学生自行讨论、评说大自然到底存在哪些语言,大自然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让学生走进实践,切身体味大自然信息传递方式,感悟大自然说话的手段,从而结合课文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课本中涉及的内容,从而亲手写真,以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和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改革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提倡实践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写作和学习,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激发语文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将必须具有开放性、人本性、信息化、情感化、实践化,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中,其必须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倡“情感教学”模式,提倡“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泽军.初中语文作文新课程教学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2]胡云芳.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68-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以词句及阅读理解橹鳎这样导致课堂学习时间较短,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针对这种状况,学生必须要预习,以此来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课堂教学及教学设计,对预习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缺失,最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预习效果不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安排学生预习,但都是口头督促,并没有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也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验,导致语文学习的效率逐渐下降。其次就是预习的方式十分单一,一些重视预习的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按照教师的要求预习,然后对学生的预习本进行检查,这样的预习方式十分单一。虽然提升了预习的效率,但是降低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内容仅仅是让学生熟读课堂,背诵生词字,标记经典语句等,并且所有的课文预习都是这几项,这导致学生逐渐出现枯燥的情绪,最终失去兴趣。最后就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预习的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只在课堂上讲解知识,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也没有激励学生,没有考查学生的预习状况,因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知识,最终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策略

1.重视预习方式的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及预习效率,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升预习效率。教师要布置预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效率。教师在预习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文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预习的目的所在。为学生设置科学有效的问题,不断吸引学生主动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升预习的效率。

2.加强预习引导的力度

在小学语文预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还要适当干预学生预习,结合学生特点设置有效的预习方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导读、预读,很多课文内容学生阅读后仍然无法了解,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图所在,体会作者感情,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将会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与体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兴趣。其次,让学生把一些不理解的词句标记出来,能够运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升学生的预习兴趣及学习语文的信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学习重点,促进语文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桂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J].亚太教育,2016,(25):40-41.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语文教学;新课标;课堂

语文作为关系到民族心性的学科,历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而历次的教育教学改革,语文免不了成为出头的椽子,或褒或贬,或议或批,不一而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语文教学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知识与能力”是学科教学当然也包括语文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课程之始终,更是师生素质提升的审美需要,而“过程与方法”在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同时,更是在教师授课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什么节奏来诠释“过程与方法”呢?本文试图在这点上谈谈粗浅的看法。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它是师生合作参与互动的过程。但在教师这个层面,我们必须以恰当的方法和宽严适度的节奏来导演自己的作品,高度并人性地关注自己的学生。其实,适当的节奏本就是一种方法,就这一点而言,是有其理论的科学依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必须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认为不管怎样教学生学习,始终要牢记的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那么,作为教学双边活动之一的教师,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和谐的教学节奏优化教学过程就至关重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依然有着与时代教育潮流相吻合的精准要义,古人尚且说,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其实,教学也同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道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如何在教学环节上张弛有序却不随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研究其规律,掌握其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机智处理,只有这样,师生才能相互配合并自如地上好一堂课。

当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把握和谐的节奏,并非简单说说就可行的。它必须要求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解学情,切忌盲目性、随意性以及信马由缰,或天马行空。同时,教师必须克服自身的毛病和缺陷,诸如呆板的表情,陈腐的说教,过快或过慢的语速,抑扬顿挫的缺失,情感表演的分离等。这些都不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反而会处处掣肘,影响终极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长期坚持,方能游刃于课堂。

宽严适度张弛相宜的教学节奏,它需要教师尽可能成为语言大师,用丰富、幽默如珠之妙语启发、引导学生,产生如坐春风的效果。因为张弛之效直接取决于授课教师的魅力语言,不能设想一个语言苍白贫乏的老师,他的教学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欣赏。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有意识地用符合特定学科教学情境的语言语调创造课堂所需的氛围,或者诙谐幽默,或者激情滔滔,或者哲理隽永,或者诗化亲切,让学生在或紧张或舒缓或兴奋或感伤中感受生活真实,认知艺术形象,品味语言魅力,从而得到审美感官的愉悦。可以说,语言美本就是语文学科之一特点,当然,教师的语言风采如何,实质是自身的文化积淀。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也一样。良好的过程往往预示着不坏的结果,和谐的教学节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良好的过程,至少能表明教师在授课中注意了“人”的因素,师生同乐同学,同喜同悲,教学相长,彼此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影响、激发学生的情绪,还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自觉服从于教学内容,用颇具个性化的表演强化学生对文本艺术形象的感知,要知道教师的情绪可是无声的表演,影响的往往是整个集体。

和谐的教学节奏,张弛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总体设计上,它要求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适当的时机“设阵摆兵”,激发学生兴奋点,通盘考虑课堂环节,何处“张”起来,何处缓下去,什么地方该紧张,什么地方该设悬疑,教师在准备中,都须精心考虑。不然,课堂随意“张”随意“弛”,就可能因随意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所授内容要么游离于教学课程之外,学生虽兴奋却学不到东西,或者学的是无用的东西,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疲疲沓沓,效果极差,任你独角唱穿,我自浑然不觉,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这节课便不能说是成功的。所以,教师艺术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和谐节奏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要说的是,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核心要素,它们不仅指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价值、动机,更是包含学生内心独到的体验和个体心灵世界的丰富,三者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教学节奏的精心设计,教学氛围的良好营造,它必将丰富整节课程之血肉,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恐怕也是新课标制定者的初衷。而作为教师,用和谐的节奏,人性化的考量来解读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这恐怕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理念

要提高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和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新课标理念牵引语文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要用这些新课标理念牵引统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新课标理念的宗旨、要求和基本内容,并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自觉运用。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每个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建立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理念,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教师敢于打破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方法,大胆创新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语文课程各项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以新课标理念牵引和带动。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进行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伟大,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常阅读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的要求。

二、用新课标理念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要圆满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就要用新课标理念全面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前提。如何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每节语文课中有所收获,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新颖,学生喜欢学的内容,学习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落后,学习就没有兴趣。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教材上,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深入钻研和吃透教材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减少无效教学过程,才能保证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有重要的基础。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关键。要打造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序安排教学环节,以引起学生最大的阅读兴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课堂练习,精心设计能巩固提高课堂教学的作业题目,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拓展和积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根本。好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的捷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采用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快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用新课标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创设不同的情境或途径,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讨论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创新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时,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文“两个小儿辩日”课堂教学中,我们让每三个学生分成一组,每人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这种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角色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用新课标理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语文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创造一个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良好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式教学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多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标先进理念的指导牵引下,充分调动广大小学教师的积极性,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和素质教育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74-01

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已经处于一种比较高级的阶段,然而,在新课标的影响下,高中语文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革新,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为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与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

所谓的新课程标准,指的是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对于各大基础课程作出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促使教材的编排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的出题规律等都能够在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确保学生的具备更加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实现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一)形成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学会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来有效的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每一位学生都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更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与引导,这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教师不能良好的适应新课标

国家的教育部门之所以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更高的学习自信心。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及时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对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进行全新的规划,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且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所要面对的还有来自高考的挑战与压力。

(三)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冲击

在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更多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生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并没有真正的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引导,而是更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学知识的归纳与创作理论的传授,使得课堂内容通常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进一步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途径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能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学与语言等的专业知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培养起更加深厚的理想人格与人文精神,确保学生在进行语文的了解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人文气质,并将民族文化充分的体现在个人的精神面貌与言谈举止中,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中国文化的中国人。

(一)继续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必须面对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依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进行诗歌的讲解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与欣赏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述的情感,而进行小说的教学活动时,则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经典人物进行形象与性格分析,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进行有效把握。高中语文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基本的词汇、句段以及诗词等的学习和运用,还要求其能够充分的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使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来为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鉴定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仔细的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能力,积极的组织小组学习,营造出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成立教学小组来实现学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及时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多变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来,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成立教学小组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并能在相互学习中一起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项来对症下药,在努力发现自身缺陷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学与整体成绩的提高。

四、结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能力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就需要学校中的各位领导与教师,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不断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促进高中阶段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88-89

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篇10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